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2:0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篇2

中国中学生留学澳大利亚,比较合适的年龄是在中国读完高一,大体相当于澳洲的10年级,然后到澳洲读11年级。由于语言上的差距,中国学生很难直接进入澳洲主流课程,一般都需要先读语言课程。

留学澳洲中学,在申请操作上,中国学生有三点要注意,第一,申请的语言课程最好和主流课程在同一间学校,第二,语言课程不能超过6个月,一般以4-5个月为宜,语言课程如果超过6个月,往往被拒签,第三,澳大利亚签证申请时间很长,所以申请者必须留有足够的提前量,一般需要提前一年。例如,想报读澳洲11年级,那么应该在初中毕业就开始申请,高一读完后可以赴澳洲。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中国学生和家长,澳洲学校不接受插读12年级的学生;澳洲学生签证,对留学11年级以前的学生,不需要TOFEL或IETLS成绩;高三学生申请留学澳洲,一般都被拒签;澳洲位于南半球,大中小学的学年一般从2月份开始,到11月结束。

在澳大利亚进修英语。

海外留学生英语专修课程(ELICOS)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制度中的一环,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英语培训及有关服务。全澳总共有100多所注册认可的ELICOS学院。每年来自50多个国家的学生赴澳就读ELICOS课程。从签证角度出发,中国学生不能只在澳洲学英文,ELICOS课程必须作为一个正式课程的预备课程。

ELICOS学院设有多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课程。全日制课程通常为期4至8周;全日制或兼读制的考察课程通常为期1至6周。课程分不同程度设置,以适应初学者乃至高等程度学生的需求。

ELICOS种类包括使用英语、学术英语(为准备升学而设计)、中学预备班、公开考试预备班(如剑桥公开测试、IELTS及托福测试等)、专业英语课程(如商业英语、计算机学应用英语等),以及考察学习课程。国家ELICOS评审计划署(NationalELICOSAc-creditationScheme,NEAS)为全国学院确定评核制度,NEAS评审学院的管理、员工、最低师资要求、设施、服务、校舍,以及课程等。

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于1850年创立。时至今日,全澳大利亚共有40多所大学,另外,还有提供职业培训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修读高等教育的全日制,业余及海外学生达57万多人,其中有超过一半属走读性质的全日制课程学生。现在就读于高等教育学院的海外学生约有5万人。澳大利亚的大学在英国及美国的院校中享有盛名,而且在计算机及科技水平方面也遥遥领先。

很多大学现在正提倡学术研究国际化,积极鼓励员工及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计划,并与其他海外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及发展新课程。

澳大利亚的42所大学中有36所是纳入国家育体系的公办大学。4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

篇3

(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我国越来越融入国际,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得以应对各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因此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这种需求,高校教育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2.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和更新的需要。

新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外语学生思辨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之下,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给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更新,不但可以使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跟上时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不但重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更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二)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各种需求,人才必须具备对口型的素质,教师则是高素质人才的引导者,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要寻求各种途径,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发展,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教师这种自我发展的需求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可能。

2.学生提高自我英语水平的愿望。

随着我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英语学生来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同时在当前时代下,还要能够对英语灵活进行运用,去解决交际中问题和困难,而不是仅仅用来读写,那样是不会符合市场对高能力和高素质英语人才的要求的。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用人单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改革高校的英语教学管理是可行的,因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并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无法充分满足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求。

3.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大学中开始得到应用,这尤其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其从原来单一的课程变为综合的视听说英语课。应用多媒体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声像并茂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扩大其视野,从而使教学更有效率。从这点上看,我们可以说是正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给英语教学管理的改革创造了一个新天地。

4.学校间竞争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各大高校之间对优秀生源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高校必须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此,高校也会乐意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这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得改革变得可能。

二、当前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语教学科学管理认识上的偏颇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对外语教学管理的看法不尽相同。一部分人认为,科学的管理体系造就优异的教学成绩;一部分人认为,教师的素质高低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共同影响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优劣;另一部分人认为,学好外语更多在于学生自己的钻研和能动性,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只是起辅助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外语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的事,与其他职能部门及人员无关。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外语教学其实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该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都将其包括进来,所以取得成绩是各方面相互配合的结果。

(二)各部门沟通不足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一般而言主要是由上至下的校、院(系)、室(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一般由校级进行宏观指导、下发统一命令,由院(系)级进行组织管理和通知具体的教学要求,由室(教研室)级具体实施教学,这其中院(系)级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着向上的校级和向下的室级,共同构成一套严密的体系。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管理层中不同级别干部,以及教师和干部之间没有一套良好的沟通体系,教师与院系之间的配合度并不高,这样在教学管理上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理念,不能同心共力去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自然就很难得到提高了。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部分高校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对教学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在松散的管理之下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明显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有的教师为了节约课余时间,直接下载网络上现成的课件,而一些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往往与教学内容是不贴近的,教师只是照着课件来教学,学生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教师,最终导致了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达不到既定目标。

(四)教学评价的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读写能力,即应试能力。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对语言知识的讲授非常重视,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学生们为了通过考试,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法、结构等知识上,反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致很多学生都只能“纸上谈兵”,口语拿不上台面,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而我们知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和交际能力,用单纯的笔试并不能测评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

(五)角色定位呆板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在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具有同样的身份,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样才是理想的教学氛围。然而这种理念不但没有得到足够落实,甚至在当前外语教学中都很少看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大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多是扮演着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喜学生挑战教师权威;学生则是习惯了成为受教的一方,不爱质疑。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拥有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上不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加强管理体系各层面的协调和沟通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一般而言主要是由上至下的校、院(系)、室(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三个层次分别承担着宏观指导、组织管理和承上启下、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外语教学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过程中,三个体系要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使教学管理体系能够顺利运作。

(二)改进外语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外语教学评价机制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能力测试要更加细化。目前笔试仍然是教学评价和测试中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要对测试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可分为阅读、口语以及写作等不同能力方面的测试。(2)试题涉及面要广。(3)把成绩考试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从确定测试目的到制定考试大纲、组织命题、阅卷评分到计算成绩、分析测试结果等等,必须实行周密细致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出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对在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经验外,还可以为其提供各种深造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高质量的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进外教。

(四)加大教学弹性

加大教学弹性是指,在教学管理部门规定的基本学制前提下,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计划,自由选择提前或是延后完成学业。因为不同的院校、专业之间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学年和学时各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学生们英语水平层次也有差异,如果加大教学弹性,学生们就能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统筹在校学习时间,有条件的可以提前毕业进入工作,有困难的也不会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等原因而降级或退学。当然,弹性学制的修业年限也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无期限的延长,否则会增加学生的惰性。

(五)推行自由选课制度

篇4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教学研究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怎样让教师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而不是靠加班加点去折磨学生,这是我们首先要抓好的问题。实施了素质教育以后,学生双休了,家长实行放养式管理,就形成了“5+2=0”的现象。面对这种实情,我校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并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上下大力气。

1.注重集体备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将教案、课件、教具等准备好,由年级组长负责检查。注重集体备课,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或全文抄袭、下载他人且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将备课落到实处,让教案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真正为教师上课提供依据和参考。

2.引导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要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类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师生能和谐有机的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师生互动、互助、互相促进的过程。

3.要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效率一要树立起正确的导向,鼓励不搞加班加点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推广他们的做法。二要将好课的标准定位在“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梯度和效果上把握一节好课的标准。

4.引导教师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要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让优生能提高素质,学困生能夯实基础,中等生能稳步提高,这样可以保证班级学生整体成绩的稳步提升,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5.引导教师更新课堂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素质新形势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分数,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现在考试中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考察的比较全面。因此,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成绩的提高,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创新精神、自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培养。这样就改变了片面的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做法,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6.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课堂吸引力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学习的时间少了,就更要提高学习效率。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享受中学到知识。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课堂充满新奇和活力,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7.深入课堂,指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校长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抓各学科教学的课,抓不同对象的课,只要有时间就深入课堂听课,随机听课,听教师最真实的课,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样,在掌握了最准确的教育信息的情况下指导、评价教师的工作,才有了教学的指挥权与发言权。对症下药,掷地有声,让教师信服,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8.引导教师作业、测试做到“精心”作业、测试要求做到“四精”: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教师精心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典型的习题和作业,编辑成册,以备使用。然后精讲精练,不求多,只求熟练,灵活掌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二、变“功力为热爱”,抓细抓实教科研工作

校长的科研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法宝,教师的科研素质是学校发展的条件。有思想有远见的校长都把眼光盯在教育科研上,所以我校也非常注重教育科研工作。

1.树立一种理念

让教师认识到搞科研是功在千秋,有利无害的重要作用。

2.进行一项研究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我校鼓励每位教师进行一项研究,如引导教师把问题变成课题,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把问题变成课题去研究。这样,因为教师对学生现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比较清楚,难度小,所以,这些题目产生于教学第一线,是教师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得到经验后产生的题目,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花时间相对少,可操作性强,也没有额外的负担,就减少了教师的畏难情绪,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

3.培养几位科研名师

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品牌,拿出自己的王牌。而名师就是王牌。让名师引路,典型指导,教师的科研热情就一定高涨。科研名师就是科研的领头雁,排头兵,他们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有他们的带领,学校的其他教师就能干得出成绩,说得出道道,写得出文章。

4.建立奖励机制

每学期,我校都会对在科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根据研究成果的大小确定不同的奖励金额,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于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却是一种触动。三、变“严厉为细心”,关注教师成长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对于从事教学实践较短的青年教师,我校举办了“师徒结对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从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理论、师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关注,使他们尽快适应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则从教学理念转变、培养创新技能等方面进行提高、关注,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与评价,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培养学校的名师队伍。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让下属信任自己,支持自己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开展。因此,我细心的听每一位教师的课,熟悉他们的教学风格,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关系。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5

首先,教育心理学与学生的德育教学的融合,突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德育教育是一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快慢和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必须要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有机的结合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最终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目的,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管理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水平的高低在某方面是对所在院校综合实力考量的一种依据。因此,需关注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德育教学和素质教学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心理成熟期,以德育教育为导向,加强心理辅导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基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借助于教育的教学本质和心理学的相关特点,教师不断将其进行再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水平,这也是对所在的高职院校的一种肯定。最后,将教育心理学与学校各个层次有机结合。教育心理学对推进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上。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主要还是侧重于对专业化知识的教学上。教师教学成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心理学一种实践的体现。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很多院校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将这门课程讲好,这就需要将心理教育学融入到教学中来,要对听、说、读、写、练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来练习英语,真正将英语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愿性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同时,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解决学生不敢说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疏导和沟通。通过心理学理论,能够把英语中很多内在的语法特点及其相互之间普遍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也为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平时的训练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非智力方面的训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学中,就能轻松地教学,实现预期教学成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栋梁。

2提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水平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融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升。教育心理学既注重理论知识也注重实践运用,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无形地将教育心理学贯穿其中。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心理学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升其水平至关重要。第一,要着眼于理论指导实践,提升高职教学水平。教育心理学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源于教学实践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当今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而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实训课,它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品学兼优、专业性突出的学生,真正才能提高高职教学的水平。第二,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现在很多的院校都积极开展实践课程,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育心理学在大家心理的认知程度。课堂仍旧是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当代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认知的积极性有关,因此,越积极自我认知的人,其专业水平就越高,而教师仅仅只是给予指导作用。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通过此种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来。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举一动都与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是道德的楷模,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如何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变得更加有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真正提升教学队伍水平。

3结束语

篇6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2.结语

篇7

司法实践中“授权组织”理论的争议关于高校被诉的行政主体地位实践困惑最早出现于1996年,当年田某某诉北京科技大学退学案中,法官运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理论解决了高校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了该判例,并指出目前我国某些被法律赋予一定行政管理职权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之后,各地法院陆续按此法理认定了高校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但对“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理论”的运用,学界一直争论不已。马怀德教授认为行政诉讼采用这一概念有内在缺陷,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没有解决法律法规为什么授权、何种情况下授权、对谁授权等基本问题。还有观点认为,此定义与国家职能向社会转移、行政民主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但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从现有法律规定中无法找到所授之权是行政权而非其他权力的理由。《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的权力,民法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有排他性,宪法规定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由此可见,排除干扰权可以是民事权利,也可以是司法权力,并不是教育机构独有的行政权。其次,对立法机关授权的认定要求过高。由于受行政诉讼内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行使职权方式、工作人员素质、会议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立法机关不可能及时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管理权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授予。“授权组织”理论无法得到普遍认同,这种描述性的概念不能解释高等学校等非政府组织为什么具有行政主体身份。深入研究发现,这一问题最终属于对组织职能性质的判断问题。发达国家高校有悠久历史,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值得借鉴。

二、公共行政理论对高校行政主体地位的诠释

(一)两大法系国家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其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认定普遍采用公共行政理论。该理论认为,具有公共职能的组织含有公权力因子,代替政府承担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事务,具有行政权能,享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两大法系国家用“公务法人”概念界定了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作为“公务法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组织,它以公务为基础对中央集权进行限制和分权,既是民事主体,也具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公务法人兼有私法人和公法人的特点,是国家行政主体为了完成特定的行政职能设定的服务性机构,有别于“正式作出决策并发号施令之科层式行政机关”。公务法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享有一定公共权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它与相对人之间既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私法关系),也具有行政法律关系(公法关系)。公务法人有若干种类,高等学校只是类型之一,校生关系可以借鉴为公务法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二)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务法人地位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学校与两大法系国家的公立高等学校类似,是依法成立、专门行使教育行政职能的公共管理组织,承担了高等教育的公共职能,含有公权力因子,具有特定的行政权能,除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外,还具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高等学校行使教育行政权和公共管理权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学生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第28条规定,高校拥有招生权,学籍管理、奖励、处分权,颁发学业证书权,聘任教师及其奖励、处分权等,这些权力具有明显的单方意志性和强制性,属于教育行政权力,接受行政司法审查。苏林琴指出,高等学校作为“公务法人”,在履行公务权利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但主要表现为前者,还论述了这种关系在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领域存在的限度和可行性。将学校定义为公务法人,并区分公务法人与其相对人之间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以此界定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很好地解决把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的若干困扰。普通高校依公法设立,承担公共职能,拥有一定的行政权限,行使一定的公权力。这种法律地位既满足了国家履行高等教育职能的需要,保证了高校的公益性,又有利于高校自治,保持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避免行政上过于僵化的手续和官僚习气,也容易得到社会的赞助,还有助于司法机关对高校进行必要的监督等。这种观点是高等教育自由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主流。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界定

(一)行政司法诉讼行为的判定标准高校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许多情况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公共职能与高校为自身存在和发展而履行的职能混杂在一起。如何界定高校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内部管理行为?在判断高校行为性质前,首先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排除高校依民事法律规范作出的民事行为。高校《合同法》行为不管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多大影响,也只能是民事行为,不能视为行政行为。如,因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的收缴而分别建立起来的服务与消费合同关系、租赁合同关系及委托关系。“非依民事法律规范作出”是甄别行政行为和内部管理行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高校行使涉及学生受教育权及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事项时,受行政诉讼司法审查;除此之外,高校拥有内部裁量权,不受行政诉讼审查,确保办学自的实现。具体界定标准有两条,同时具备这两项条件,方能认定高校在行使这些事项的职权时具有行政主体地位。首先,高校行为损及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涉及基本权利的事项学校内部规则无权予以限制或剥夺,只能由法律规定,且这类法律一般属于行政法律规范或来自其授权或委托,所以高校的这类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如,高校在行使涉及学生受教育权,涉及校生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学籍管理,因纪律处分影响到文凭和学位证书发放时应受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其次,高校行为对相对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衡量标准不以仅对某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为考量,这种影响带有普遍性、基础性和深远性,即“三性”的判断标准。如高校对学生的记过处分,对有的学生可能影响重大,对有的学生影响不那么严重,不具备“三性”要件,不视为重大影响。关于这方面最好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规制。如,台湾地区规定“改变学生身份并损及其受教管理与评价-41-育的机会,属于对宪法中的受教育权有重大影响,发生纠纷时应进行行政诉讼。”这个条件是区分高校内部管理行为和行政行为的主要界限。

(二)高校司法审查行政行为学校作为行政主体是执行教育行政法规的“准行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管理职权授予学校行使。在法律授权范围内,高校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相应的行政行为,如入学审批、学籍管理、考试、学位授予、纪律处分、颁发毕业证书等。司法介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纠纷主要包括学籍处理类行为、学历学位管理行为、招生考录类行为。学籍处理类行为。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事项有多种,但只有“学籍的取得和丧失”与宪法中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最相关,受司法审查监督的行为包括取消学籍、针对违纪学生的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取消入学资格。学历学位证书管理类行为。学历学位证书的取得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社会评价和未来的发展,对学生影响重大。《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得到公正评价、学业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高校做出的取消申请学位资格、不颁发学历证书、不予补办学业证书,以及宣布学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无效的行为,须接受行政司法审查。招生考录类行为。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与普通高校分工合作模式;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普通高校高度自主模式;三是普通高校市场化运作模式。第三种模式主要采取合同形式进行,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范畴。前两种招生行为中的录取、不予录取或退回招生对象、限制研究生报考资格、拒查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等行为须接受行政司法审查。

篇8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也实施了“双休日”,使学生的每周法定上课时间比原来缩少了一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学校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滥订滥发学习辅助资料,禁止学科教师违反规定布置超量作业,搞“题海战术”等等,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除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研目标外,还进一步调整了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如:我市不少中小学或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写作、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书法、美术、工艺、音乐、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家电维修等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成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上的关于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空档时间多,精力过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胡思乱想,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驶下,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竟干起了“恶作剧”。例如:某学生为了满足其亲眼看到消防队叔叔怎样救火的好奇心,竟然两次纵火烧摩托车。这类案件约占3.8%。

此外,学生中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诱发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赌博、变相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

常言道:蚁穴虽小,足以毁千里之堤。那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其负面影响也是较深刻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学生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如何改革德育的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空档时间的管理,把问题降至最低点。依我之见:

一、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恰当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人留得住,听得进,才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给人一种“空而大”的感觉,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针对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效果。学生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在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由学生面对现实被动地或主动地作出抉择的。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对他们施以如下的教育内容:

第一、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并与《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一定要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我中华,培养爱国之情;爱我中华,树立报国之志;建我中华,实践效国之愿。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民事迹教育,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校、家乡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热情,建起他们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支柱,达到为了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遵纪守法,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第三、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随着“普九”的实现和“普高”(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的大步迈进,学生的起点素质势必呈下降趋势,如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名人名家的成功史,身边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只有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和决心读书,才能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只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合理的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他们“搞恶作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施行,我们必须坚持动态和静态教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

1.说理性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校会、班会、演讲会、辩论会、团队生活会、法制讲座等主渠道,采用灌输性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渗透性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开启和诱导,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养成性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把《守则》、《规范》的要求,作为德育量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实施班级德育量化管理,运用奖惩和德育考核加扣分的杠杆,调节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性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经常性采用讲名人名家故事,组织踏名人名家成长的轨迹活动,召开身边先进人物经验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进取和拼搏。

二、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德育工作效应,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应坚持和发挥过去德育管理机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在空档时间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

第一、针对课外活动小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不够协调,学校应建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由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课外活动小组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和校团委书记为副组长;课外活动辅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负责研究学生在空档时间,尤其在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新动向,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制订和实施教育和防范措施,强化各个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例如可采用“四有”措施,即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记录、有活动汇报和总结)。明确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育人责任,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

第二、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学生在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源于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其所作所为又没及时被教师和同学发现诱发了饶幸心理,认为自己犯案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进而放纵自己。为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这支队应由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即学校在教师中挑选一些热心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的教师加入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在各班、各层次学生中挑选一批教师信得过的学生组成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应采用分合无常、定点与不定点、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完成两种职责:1.及时发现、反映学生在校内、校外活动的新动向,报告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2.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多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遏制学生在校外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堵塞污染源。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场所主要有:1.电子游戏机室;2.录像和投影室;3.卡拉OK营业性舞厅;4.桌球室;5.个体书报摊。为此,学校必须:

第一、要研究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运用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游戏机室已是毒化学生身心,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诱发青少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场所。省教厅已明文规定: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电子游戏机室。若我们研究掌握了这个《规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才能运用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篇9

一、含义的界定

我国颁布了《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允许对学生进行体罚。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存在校园之中对学生一种隐性的伤害,那就是教育冷暴力。冷暴力常常表现为对人在态度上的冷淡、行为上的忽视、精神上的长期持久的隐性伤害。笔者认为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隐性的、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过度精神惩罚,通常采取冷淡的态度、嘲讽的语言、行为上的孤立等方式。

二、教育冷暴力的类型

(一)冷淡轻视型

在小学校园中,教师对学生在态度上的漠不关心,即使学生有错误也不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而是任由其发展。当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犯错,教师非但没有关心学生而用轻视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迷茫的境地,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二)嘲讽呵斥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在语言上的嘲笑讽刺,会致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教师还在班级中大声呵斥,让学生难堪,让学生无地自容。这样过度的精神惩罚,教师由于气头上贪得一时痛快,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无法弥补的。

(三)疏远孤立型

教师常常会对学生进行调换座位、在讲课过程中不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等方式在行为上孤立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老师、同学“抛弃”的状态,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打击,自信心受挫。

三、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是发展的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格的重要时期。教,育冷暴力会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自尊心受到打击,性格上会变得孤僻,在长期的周围环境中暗示下,学生会形成畏缩性人格。

(二)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并且在意周围环境中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教育冷暴力会使学生遭受到打击,变得任性、暴躁,形成攻击性人格,逆反心理加强,敌对教师,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四、关怀理论视域下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师德修养的欠缺

造成教育冷暴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欠缺,教师作为在教学活动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与教师德德行与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天天会处理众多繁杂的事情,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意或者无意对学生实施了教育冷暴力,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也同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欠缺。

(二)教师忽略了自身榜样作用

在校园中,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教师如果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学生实施教育冷暴力,会影响其他的学生对该名同学的看法,会造成周围环境对该名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自己否定自己,形成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漠视学生的感受

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冷暴力往往是削弱了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阻碍了教师与学生关怀关系的建立。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是脆弱的,学生渴望得到肯定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师如果能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以学生的角度去处理事情,会让师生关系呈正向积极状态,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关怀理论视域下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尼尔・诺丁斯,她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强调的四种要素:榜样、对话、实践、认可。

(一)培养关怀型教师

关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进人了教师职业,首先就是进入了一种关怀关系,关怀先于、重于做事和职业技能,这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

1.重塑师生沟通关系――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教师不仅要在意学生说的话语,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对话是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师生之间的对话能增进互相的了解,同时其目的也是理解、同情与欣赏,尊重学生、平等的对话就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而不是用教师的“威严”压制学生。

2.卓越教师师德讲座――发挥教师榜样力量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监督学生遵守规则,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参加优秀教师的讲座,通过学习卓越教师是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经验,从中进行总结,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运用,时刻谨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言行上一定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提高教师关怀能力――给予学生积极认可

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提高自身的关爱能力,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允许学生犯错,认识到这是学生成长的规律,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期望强加给学生。用爱的眼光,用关怀的行为给予学生,让学生产生力量感,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

(二)营造理性的关怀型家庭――父母做家庭教育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会使孩子形成自卑、自闭的性格。通常父母在爱的原则下,对孩子严慈相济,营造理性的、民主的、平等的关怀家庭氛围,会让孩子觉得内心得到尊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霸权”,尊重孩子,关怀孩子,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篇10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