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22 21:0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气发电 增产减排 运行模式
虽然钢铁在冶炼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煤气,但用于发电用的煤气依然紧缺,这是因为炼铁所产生的煤气一部分用于高炉热风炉,另一部分要供应原料车间的生产,原料车间烧结生产的主要热源都来自于煤气的供应。这样的状况导致煤气的生产供不应求,同时,煤气压力的稳定性不够,这是由高炉生产和煤气用户生产总是波动引起的,面对日益扩大的煤气需求,煤气供应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所以,在既有的煤气资源的条件下,利用节能减排来实现发电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部条件的改善措施
煤气发电已成为目前增产减排的重要内容,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等政策,煤气发电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工艺流程方面,由于煤气发电属于余热发电,所以煤气发电系统简单,输煤、制粉、排灰等工序都不是煤气发电的组成部分,其流程是直接引入高炉进行燃烧。正是由于这样简单的燃料输送系统,使得操作人员的冶炼技术和整体机组的正常运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从外部条件的改善出发,实施了以下方案。
(一)施行完备的高炉设备管理制度,对于高炉设备的保养要定期进行,同时提高冶炼技能水平,通过减少煤气的排放泄露来实现煤气的合理性回收,进而持续支持发电机组的工作设备是生产的基本要件,所以,高炉设备的保养对于高效生产来说十分关键,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检查设备是否损坏或者资源遗漏等情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不仅可以确保高炉的稳定运转,还能够使煤气持续不断的供应,避免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煤气压力不足等现象,使发电平稳进行,进而生产也得到充分的保证。煤气的持续供应才能够比较容易控制高炉的燃烧满足需要,这是由高炉煤气是低发热量决定的。只有保证锅炉正常平稳的运转,才能够保证各个部分对于煤气的耗损就越少,从而供给发电的煤气剩余就会增多,相应的发电量也会增加,节能减排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二)减少煤气含尘量,降低煤气的耗损率
发热值和含尘量是衡量煤气品质最主要的两个指标。目前,衡量冶炼能耗的燃料比、焦比等指标都在不断下降,这与不断发展的高炉冶炼技术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冶炼降低成本所要求的,这也使得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它以减少相应的发热值也会随之降低,那么,就会形成煤气发电的耗损率就会增加。虽然我们不能通过化学改变煤气的性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物理方式对煤气进行优化,其中降低煤气中的含尘量是比较常用物理方法,干式布袋除尘是经过增加除尘箱体的数量来实现煤气品质的优化,在与湿式水膜除尘的对比试验中,该除尘方法呈现出效率高、除尘效果明显等优势,对煤气燃烧的促进作用明显。所以,干式除尘成为我公司最主要的除尘方法,并结合完善的除尘管理制度,使除尘效果向最优化发展。此外,煤气温度的保持很重要,可以通过对煤气管道进行外部保护等措施,减少煤气热量的流失,通过煤气显热实现温度80摄氏度的大转弯。通过改变物理特性来改善煤气品质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达到除尘的效果,而且还对降低煤气发电耗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内部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科学生产原则的制定,保证生产安排的合理性
对于煤气发电生产要始终注意煤气的气压变化,通过气压的变化来调整发电机组的工作,这是由于高炉煤气是余热发电这一特殊性决定的。所以,企业应自上而下进行实时监测,培养员工多提问、多动手和多动腿的良好工作品质,同时,值长调控决策的作用十分关键,值长要通过实时监测煤气的气压变化并结合总调度提供的高炉生产情况来确定设备、锅炉和发电机组三者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整体锅炉、设备和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并在安全的状态下使发电量达到最优化。
(二)全提升机组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着企业生产是否正常运转,所以,企业要对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给以足够的重视,要通过定期培训、实践演习等方式来全面提升机组人员的技能水平。发电机组的操作难度系数大,运行时间长,这就要求机组人员必须进行实时观测,观察每个时段的指标是否正常,设备临时发生故障时,机组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其作出判断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使事故向最小化发展,保证机组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一旦操作人员在这一技能方面存在欠缺,那么势必会造成机组不断停机,降低发电机组的发电负荷率。同时,企业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有奖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机组人员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技能水平。
(三)降低锅炉热量损耗
从锅炉机组、汽轮机组和发电机组这三大机组在热量损耗方面分析,锅炉机组在运行的过程中热量损耗是最大的。其中排烟是导致锅炉热量散失的最主要因素,锅炉在长期运转的同时,会增加灰尘对受热面的遮挡,导致吸热量的减少,排烟热量因此而急剧升高,严重造成热量的损耗,所以,锅炉定期清除灰尘是降低热量散失的最佳措施。可以用自动清灰装置来代替人工清灰,免去了人工清灰带来的不便和成本的增加,同时,还可以保持锅炉温度的稳定性,降低煤气的损耗率。
(四)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篇2
关键词:美国高校 教师发展 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36-03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具有活力的教师发展政策是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关键。教师是一所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主要的学术资源。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高校各方面的发展程度,影响着高校的学术活动、学生整体的质量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都对高校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很多高校在积极回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赢得自身发展空间和资源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教师发展上。美国高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套比较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和分析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演进历程,概括每一阶段的发展动因、主要活动和特点,厘清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变化脉络,以期为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困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高校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概念在不同研究者的论著中有不同的理解。最狭隘的理解认为,高校教师发展就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提高;最广义的理解是指一种全面的发展――作为人,作为专业人员,作为学术界成员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强调高校教师发展应是全面、系统和综合的活动和过程,目标指向高校教师多种形式学术水平的提高。正如威廉・H.伯奎斯特(William H. Bergquist)所说,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涵盖了相当多理论、实践和目标的术语。通过考察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我们发现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其中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及个人发展已成为高校教师发展的四个主要维度。
一、学者时代(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早期)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影响急剧扩大,人们通常称这一时期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高校教师的工资和经济地位持续提高,如从1959年至1969年高校教师工资增长连续十年超过物价指数的增长,这使得大批优秀人才被吸引到高校。同时,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明星教授制度”(faculty star system)。“明星教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主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培养少数优秀的研究生,获得的研究资助较多,成为学院和大学的主角,引导高校教师更加关注科研。长期以来,学术研究对高校教师而言,意味着他们要在自身的学科领域中成为专家,但不一定就是教学方面的专家。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在学科领域确定地位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60年代末期,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和美国教育委员会(ACE)支持的改善学院教学工程,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来自美国150所大学和学院中的教师参与了该工程。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确定院校对教师教学发展的支持程度。结果显示大约6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院校对研究有具体的支持,而仅仅10%的教师报告所在院校对教学有具体的支持。这就证明了在学者时代,高校教师发展关注研究而非教学的改进。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发展活动都是旨在帮助教师增长和更新作为学术专家的专业知识,开展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学术休假、资助参与学术会议、获得高一级学位、提供科研支持等。还可以因为参加这些专业发展活动而获得教学工作量的调整。这一时期的高校教师发展也主要是个人发展。台比留思(Tiberius)将这个时期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特点归结为,“这个系统中很少为提高教授的教学做些什么,教授被期望成为他们专业的大师,而不一定是教学的大师”。在这个时期,高校教师发展的活动直接甚至完全指向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
在经费方面,教师发展最初在高校中一般没有专项资金和预算,大多数教师发展由系主任、院长或其他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需要临时提供必要的资金。随着国防的需要使联邦资助优先用于发展大学的科学研究。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从1957年的2.17亿美元猛增到1968年的15.09亿美元。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在全国科研经费中的比例,由1957年的15%上升到了1968年的28%。在60年代,美国大学以及与其联系的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担了全国大学60%的基础研究和10%~15%的应用研究任务。
在这个时期,教师发展活动由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和学术管理部门等多种部门发起和组织。如密歇根大学于1961年率先建立了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教师发展的教学和学习研究中心(Center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这标志着高校教师发展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形成了自己专门的组织机构。这些早期机构的中心主任和成员通常是来自学院的优秀教师或者是对教学研究有兴趣的教师。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由于仅仅关注研究型教授的培养,高校教师发展的观念则局限于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大多数从事教学的教师的需要,构建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价值有限。
二、教学者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延伸到个人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但主要关注于提高教学水平,即教学发展。这个时期高校教师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回应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指向高校教师(faculty)作为教学者(teacher)的发展。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之为教学者时代。基金会的支持促使高校开始逐步开发教师发展项目。有关高校教师发展的两个协会也在这一阶段出现,高校教师发展由此获得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高等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开始变化。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婴儿潮一代的学生纷纷进入大学,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服务对象的层次和范围出现巨大差异的单体。“新型”(高中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及“非传统”学生(年龄在22周岁以上学生以及参加非正规教育计划的学生)大量增加。同时,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致使高校教师流动性下降,对教师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教师对如何在新环境中进行教学感到困惑和焦虑。在这个时期,教师发展活动主要指向如何帮助高校教师解决学生差异增大、学生的教学评价以及借助新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高等教育人类发展小组编纂的《财政紧缩时期的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 in a Time of Retrenchment)一书就将教学发展作为促进教师活力的关键。70年代,伯奎斯特、菲利普斯(Philips)和盖夫(Gaff)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概括,伯奎斯特和菲利普斯认为,有效的高校教师发展必须是组织发展、教学发展和个人发展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很多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和项目而言,改进教学被认为是一个更容易实现的起点。
随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不断增加,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开展以及正式项目和目标的建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也逐步获得了专业合法性。
这个时期高校教师发展的经费来源不限于校内的预算,外部基金会和协会的拨款项目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改进教学设立的竞争性的拨款项目为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了运行的动力。提供拨款项目的私人基金会和联邦的基金机构有丹福斯基金会(Danforth Foundation)、凯洛格基金会(W. K. Kellogg Foundation)、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国家人文科学捐助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以及改进中学后教育基金会(the Fou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等。1976年森吹(Centra)对美国75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经费中平均约70%来自学校的预算,约20%来自联邦政府拨款或基金会,约7%来自州政府拨款,其余来自校友会或特殊基金。
三、开发者时代(20世纪80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得到极大的增加,包括课程问题、教师在不同职业阶段的需要以及教师个体和集体的成长等诸多方面。在院校和校外基金会的支持下,教师发展项目得到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测量教学成果和教师发展效果方面的关注也在增加,高校教师发展进入了开发者的时代。
1983年和1985年全美优质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和美国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分别公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及《整合学院课程》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心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公共政策的目标从关注“平等的入学机会”向“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转变。质量成为公众对高等教育关注的中心。联邦政府为解决环境、老龄人口等公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减少。面对经费的困难,高校为了获得政府和私人的资助也需要证明其教学质量。
这一时期强调通过高校教师发展达到增强教师活力的目的,实现对教师能力的开发,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者承担起教师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因而被称为一种专业的活动。在这个时期由于高校教师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教师发展由早期的单一目标――重视高校教师(Faculty)作为学者(Scholar)或者教学者(teacher)的发展向满足高校教师全面、多维、不断变化的需要转变,教师发展的类型极为丰富,有37种之多。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80年代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由于更加关注教师需要,教师参与项目的热情比70年代要高很多。
这个时期尽管有着预算紧缩以及伴随而来的学术生活条件的恶化的特征,但是很多大学和学院还是继续增加新的项目或者更新原有项目。同时,由于很多高校更加重视教师发展工作,教师发展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提高,高校教师发展的组织机构(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不但获得了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还确定了在院校组织管理等级中的地位。
1986年,埃里克森(Erickson)以森吹十年前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并做适当修改,代表高等教育专业与组织发展协会做了一项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调查。埃里克森对16000所大学和四年制学院的学术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收到了来自630名高校教师发展协调者、主任、委员会主席和管理者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63%的被调查学校开展了有关组织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设有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开展教师发展活动的高校占所有被调查学校的比例上升到53%,表明80年代教师发展活动在高校中越来越普遍。
四、学习者时代(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教师发展中心、教学中心等教师发展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项目的数量增量,高校教师发展项目越来越复杂多样,参与发展项目的教师也越来越多。在教育协会、基金会和专业社团以及国际社团联盟中,高校教师发展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工作出现一种急剧的变化,对高校教师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奥斯汀(Austin)所说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以十年为期,各自有明显特征。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时代――教师不再是“舞台上的传奇”,将知识导入空的容器里,而是“站在一旁的引导者”,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多样性,比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突出,同时也需要在教学和学习方法、技能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发展活动的指向由重视教师“教”的能力和水平的增长转变为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已经从以教为中心的事业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事业,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重的课堂”强调学生作为教师发展最重要的受益者。因此,如果说70年代是教学者的时代,那么,90年代就是学习者的时代。
无论是在教学或研究的领域,技术已然凸显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学院教学中出现了新的技术运用,主要包括演示工具、网络、课堂交流系统以及在线课堂。此外,这个时期对教学评价也更加重视,教学和教育评价设计从单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到系、院校及州层次。教师发展机构能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因此,这个时期他们与评估机构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这个时期高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高校教师承担着更为复杂多样的工作。教学、研究、服务、拓展、咨询、申请经费以及委员会职责在很多大学中都是全职教师的工作任务。高校教师发展的对象范围在这个时期也得到扩大,新的非终身教师以及兼职教师也成为教师发展项目关注的对象。高校教师发展也扩大了内容范围,包括那些学术生涯扩展的项目(如职业中期更新、退休规划项目、职业咨询等)。正如刘易斯指出的,90年代的“高校教师发展成为更加全面的活动”。因此,从事教师发展工作的人员构成越来越多样,一般由教学技术方面的专家、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课程和专业评价专家以及促进包容性的多元化教育专家组成。
在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一些基金会积极参与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一方面,他们与中心一起开展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独立地设立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AHE),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ACE)、卡内基教学促进协会开展了与高校教师角色和奖励、教学学术、研究生和新教师准备、多样性、技术、主动学习以及评价相关的活动。此外,美国的专业协会也参加进来,主要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和课程培训、教学软件以及教材改进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1993年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学院退休公平基金会(Teachers Insurance and Annuity Association-college retirement equities)设立西奥多・M.赫兹伯格奖(Theodore M. Hesburgh Faculty Development Award),通过奖励成功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高校教师发展是实现学校各项目标的关键策略的认识。获得赫兹伯格奖的项目对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系统改善教学进行了记录,证明了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对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各类院校中优秀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关注。
90年代高校教师发展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活动和项目的数量都显著增加。1994年艾伦・赖特(Alan Wright)对美国165所高校的教师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中60%的院校设立教师发展的办公室或中心,有40%的院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委员会(有些学校同时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委员会)。人们研究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兴趣不断增长,研究和信息交流成为提高教师发展项目质量的重要途径。
五、网络时代(21世纪开始至今)
进入新的千年,教师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发展者以及院校都面临者更高的期望,要满足这些期望,需要与高等教育中所有的相关利益者进行合作。高校教师发展的经费也不稳定,院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正在变化。高校教师发展活动如何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如何改革以满足高校教师和院校的要求,这成为教师发展活动的主题。
21世纪的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继续在目标和实践范围上不断扩大。高校教师发展需要在实现原有的目标基础上迎接新世纪遇到的挑战,要与教师和院校领导一起协作,解决院校问题,提出建设性办法,承担更多的责任。伴随着教师自身角色的变化和高校环境的挑战,高校教师发展在内容、范围上进一步扩大。比如,由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忽视教学锻炼,导致研究生不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多种工作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很多高校特别是博士学位授予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设立了未来高校教师准备项目(PFF,Preparing Future Faculty);由于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和处于职业中期的教师长期以来获得的支持较少,一些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纷纷为这些教师设立项目,并为准备接受终身职后评审的教师提供服务。
高校教师发展在新的阶段承还担起了新的任务――促进院校的改革。21世纪初,索西莱尼(Sorcinelli)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者的调查发现,26%的被调查者将“承担改革机构的作用”,作为三个指导教师发展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样,李波曼(Lieberman)和古斯金(Guskin)认为,进行改革需要院校中很多团体的参与和支持,“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发展专业人员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所领导的中心”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机构与教师发展工作者、教师和校内其他机构有着广泛联系,他们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院校改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继续得到来自校内外的资金支持,甚至高校教师也为项目提供捐助,如杰科贝克(Jakoubek)在担任蒙莫斯学院(Monmouth College)副院长仅三个月之后,就为该校的教师发展项目捐助10万美元。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者数量在增长,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也在增加。这个阶段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
在这个时期,高校教师发展成为高等学校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活动。更多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立起来,新的教师发展项目不断增加。为使项目的开展更富成效,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成员――教师发展工作者(developer)面临新的挑战,他们之间的网络联系扩大,通过互相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方法。2006~2007年,高等教育专业和组织发展协会的成员增加了200多名,总数达到1800多名。地区性的高校教师发展组织也开始建立,专门提供教师发展服务的公司对高校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高校教师发展活动在美国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趋势。
高校教师发展的历史是挑战和给予并存的历史。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从19世纪至今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步兴盛和不断繁荣到过程,期间经历了从个体教师发展向教师群体发展,从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从自发的活动到形成有组织的机构,经费来源从单一到不定期的院校拨款到有基金会、协会、政府以及院校的支持的变化。这一历史变迁的过程也证明了其参与和应对变化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已经成为院校管理和实践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受到教师、院校管理者的重视,也成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不可忽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明轩.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概要[J].教育发展研究,1999(3)
2.Crow M L,Milton O, Moomaw W E, et al.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s in southern universities [M].Atalanta,GA: Southern Region Education Board,1976
3.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Eble K E.Professors as teacher[M]. San Francisco,CA:Jossy-Bass,1972
5.Smith A B.Facult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Washington: American.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1976
6.Tiberius R G.A brief history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developers .[C]//Liberman D. , Wehlburg C. To improve the academy: Resource for faculty ,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Bolton, Ma: Anker,2002
7.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8.Mckeachie W J. What theories underlie the practice of faculty development [C]// Zahorski, Kenneth J. To Improve the Academy: resources for faculty,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Stillwater, OK: New Forums Press. 1991
9.Toombs W. A three-dimensional view of faculty development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75
10.Freedman M. Facilitating faculty development [M]. San Francisco, Washington, London: Jossey-Bass, 1973
11.Ergquist W H, Philips S R. Component of effective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75
12.Blackburn R T. Project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 evaluation: final report [R]. Ann Arbor, MI: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Michigan University. 1980
13.Centra J A. Types of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s [J].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75
14.Katz J, Henry M. Turning professors into teachers: a new approach to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stydent learning[M]. New York: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15.Angelo T A.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Learning: The promise of classroom research[C]// Kahn S. To Improve the Academy: resource for faculty,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Stillwater, OK: New Forums Press. 1989
16.Eble K E, Mckeachie W J. Improv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rough faculty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effective programs and practices[M]. San Francisco, CA: Jossy-Bass. 1985
17.Sell G R, Chism N V. Finding the right match: staffing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s[C]// Zahorski, Kenneth J. To Improve the Academy: resources for faculty,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Stillwater, OK: New Forums Press. 1991
18.Austin A E. 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aculty: Graduate school as socialization to the academic career[J].
19.Sorenson D L.Valuing the Student voice: student observer/consultant programs[C]//Wadsworth, Emily C. To Improve the Academy: resource for faculty,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Stillwater, OK: New Forums Press. 1944
ulty, instru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w Forums Press,1989
篇3
摘 要 健美操是种融体操、舞蹈、音乐等元素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积极开展健美操俱乐部是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当前,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发展状况良好,对学生形态的塑造、高雅情操的陶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健美操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俱乐部 发展现状 对策
健美操作为一种融体操、舞蹈、音乐等因素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项目,对塑造运动者的形体、陶冶运动的性情、增进运动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美操以其变化多样的动作、完美的节奏感,使健、力、美得到完美结合,运动者通过健美操运动,一方面外在体质得到很好的提高,另一方面其心灵也会得到很好的愉悦之感,因而,健美操在高校中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与此同时,健美操俱乐部作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教学形式,在高校教学实践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形态的塑造,健美操作为一种综合体育运动项目,更为适合高校师生热情活泼、激情奔放的个性需求,因而健美操在高校中有着众多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健美操俱乐部作为高校健美操教学一种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发展,虽然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其发展状况较好。在高校中积极发展健美操俱乐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高校学生基本上都处于青春期,处于成长发育期,形体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俱乐部作为一种年轻人所喜欢的健身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课或者业余期间进行各种健美操运动项目,从而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形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陶冶学生良好的性情。同时,高校学生通过健美操的学习,还能够不断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的体质,提高其精力和体力,使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时刻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究。一方面,当前,健美操俱乐部这一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全国高校中普及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只在一些专业性将强的体育院校或者重点大学中才设有健美操俱乐部,一些普通类地方本科院校还没有开设有健美操俱乐部,健美操只是一种课外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健美操运动氛围。另一方面,健美操俱乐部在全部高校学生中其普及面也不全。高校健美操课程只在大一、大二时设置,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可以参与到健美操俱乐部之中,而大三、大四学生由于考研、工作的压力,并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健美操俱乐部的活动中来。
二、发展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对策分析
高校健美操俱乐部作为高校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一种热情奔放、年轻激情的运行形式,尤其它有效融合了体操、舞蹈、音乐等元素于一体,对塑造学生形态、陶冶学生性情等方面起着十分重压的作用,鉴于当前健美操俱乐部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发展。
首先,高校各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对健美操俱乐部这一重要的体育教学形式在思想理念上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为健美操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给以足够、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支持,大力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健美操俱乐部活动中来,并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充裕的时间,从而促进健美操这一利于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运动形式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开展。
其次,健美操俱乐部教师在教学思想理念上应该充分认识到健美操是一种融体操、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限于单纯的运动技术训练,单纯的健美操知识和技能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各种规范化的动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整体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锻炼其身体的同时其气质也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
最后,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应该推出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通过多样形式的健美操活动从而有效地将大三大四的学生都吸引过来,特别是吸引高校女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活动中,从而提高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普及面和受众面。与此同时,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参加各种健美操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自我的专业修养,多借鉴其他健美操俱乐部成功的活动开展经验,从而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完善的健美操俱乐部发展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俱乐部作为高校健美操有效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校中积极地开展健美操俱乐部,一方面,可以彰显出高校大学生年轻、活泼、健康的积极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健美操这一综合运动项目可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形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当前在发展健美操俱乐部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什么问题、困难,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迎难而上,从而使健美操俱乐部在高校中得到更为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冬丽.关于高校健美操“基础—普及—提高”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
篇4
大学生座谈会发言稿通用20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作为大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这份荣誉承载着公司领导的厚爱,凝结着各部门同事们的互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要忠心的感谢大家。此次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对我们大学生员工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我叫李佳,今年30岁,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目前在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参加工作已经一年零九个月了,借此机会跟各位同事交流一下工作中心得,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今天我就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建议和计划三方面进行发言。
一、目前煤炭市场分析:
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出口受阻和宏观调控乏力致使国内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煤炭行业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综合分析,导致当前煤炭市场疲软的原因可归结为一下两大方面:
1、从宏观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双高”(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过渡的转型期,并且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实体经济难有明显改观。市场宏观经济大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目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
2、从微观来看,今年雨季提前到来,且雨量比往年充沛,南方水力发电大幅增加;同时,国内主要煤炭企业产量不断增长,导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国外低价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共同导致目前煤炭市场过冬的局面。
为了应对以上煤炭市场的被动局面,河南大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已开始限产,同时调整煤炭销售结构,再加上今年煤炭资源整合和抓煤矿安全等因素,预计全年河南煤炭产销量会降低20%。同时,虽然目前处于“迎峰度夏”时期,但短期内煤炭市场的颓势仍将不会改变。预计要等到9月份大秦线例行检修,国内冬储时期煤炭市场才会出现转机。
二、工作心得:
近两年的工作阅历,对于了解一个有着几十年发展历程的企业来说确实略见一斑,对于为企业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前辈来说更显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刚刚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收到的体会确实很多。就我个人的见解,总结了三点和各位同事共勉:
1、是从改造自己入手,适应企业环境。当我们踏入企业的门槛,我们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已经是毕业生,已经是企业的员工,我们最基本的职责就是通过努力工作改造自己和身边的生活。当然改造的不仅是知识结构,还有素质、观念、道德等各方面的改造;每个领导都希望新人迅速做出绩效来,需要迅速进入状态,加班加点,甚至把工作带回家里完成;每一位企业员工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需要学会服从,学会尊重,认真执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每一个部门都是你的家,需要学会相处,少说多做永远是被同事认可的对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走的第一步。
2、是从细微工作入手,积极调整个人心态。从学校到公司,环境变化非常大,几乎所有的人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公司录用了我们,在学历、学识或是工作能力上,领导和同事都不会对我们有所疑问,而作为公司的新人,处事应该尽量低调一些,发扬一些实干精神;在做人上则应该被动一点,在荣誉面前退一步,在困难面前进一步。个人认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接受并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付出的再多也比他所能得到的少。我们应该习惯从琐碎的事情做起,大多数人喜欢从这些小事中品人,我们坚持扎扎实实的做这些小事,势必能很快融入新环境。
3、是从艰苦环境入手,不断体现个人价值。公司考察我们新人最看重的方面就是能否爱岗敬业,这也是我们踏入公司、适应公司的关键。岗位固然有好有坏,但势在人为,关键是看如何正确对待。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要学会主动调整自己,因为归根到底是我们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合我们。在这里我推荐“好钢用在刀刃上,关键时刻显身手”这句话,有时候遇到难度较大的任务,我们更要善于把握时机,要经得起考验,比平时干的更加出色,这样才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无形之中为体现个人价值拓展了空间。
三、工作建议及计划:
1、在目前煤炭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要稳固维系老客户(王树岗,荆门东等)的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有所转机,老客户仍然是公司的重点发运对象。
2、在维系老客户的基础上,主动开发市场,寻求新贸易户开展合作业务,着力为公司打造新的销售增长点。
3、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风险意识的认识,并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并且不断鼓舞动员广大职工的士气,提振信心,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4、与各贸易户、兄弟单位努力达成一致,着力寻找利益共同点,形成统一战线,互利互助,以增强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
工作以来,我们逐步成长、成熟,但我们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目光足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工作活力、协调艺术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改变自己的不足继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监督指导,多提意见。
以上是我座谈会的全部发言内容,谢谢大家!
大学生座谈会发言稿通用20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x。现在xxx公司从事信息化事务工作。我参加工作已有六年时间了,期间产生了三点深深的体会。
首先,要感谢xxx公司能给予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入职的机会,使我们有幸成为公司中的一员。xxx公司是很多人向往的单位,我的很多同龄人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工作,有的为私人企业老板打工,有的在电力设备制造厂工作,天天在全国各地奔波调试设备。另外,公司还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机会,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平台。面对公司给予我的一切,我不胜感激,我必须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才是对公司最大的回报。第二,在珍惜机会的同时,我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尽快完成好从做学生到做员工的角色转换,主动适应公司环境,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踏实工作;要加强学习、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做好本职本岗位工作,积极参与其他工作和各项活动,迅速融入到xxx公司大家庭中来。
第三,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建议公司今后加大培养力度,给有能力、会干事、想干事的年轻人提供舞台,将在
公司基层一线连续工作多年的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公司干部队伍中来,得到更多的历练。只要公司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不负所望,不负所托。
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一定会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学习好各方面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使自己尽快成长为公司有用人才,为公司晋级发展贡献自己微博之力。最后,今天是座谈会的形式,借此机会,我真诚地祝愿我们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大学生座谈会发言稿通用2022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召开大学生座谈会,这是厂领导对我们大学生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为在座各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首先作下自我介绍:我叫申杰,今年26岁,毕业于华东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目前在采气二区地质组进行实习。参加工作已经八个多月了,经验之谈不敢当,借此机会跟各位谈一下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为进一步增强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为厂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厂举行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此次活动集中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又通过网络了解了侯祥麟、闵恩泽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学习与领会侯祥麟、闵恩泽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敬业、创新的精神,以及石油石化工业的创业史、创新史。
感动于他们以国家为重、事业为先的爱国情怀,当国家需要海外留学生回国服务时,他们毅然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返回祖国。
感动于他们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甘为人梯,倾注心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使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推升。
感动于他们为石油化工事业呕心沥血的历程,一次又一次地研究试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使中国本来十分落后的炼油工业技术很快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感动于他们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他们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领域,率先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科技前沿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创新提供“武器”。这种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正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
半年多的工作阅历,对于侯老、闵老的精彩人生来说,是那么的微小,对了解一个有着多年发展历程的企业来说确实略见一斑,对于为厂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前辈来说更显寸木岑楼,但对于我们刚刚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收到的体会确实很多。就我在采气二区半年多的工作具体谈下:
在站上上班几个月后,我对站上的流程、各种操作已经能熟练掌握。这时,我又来到区技术组实习。技术组的同志们比我想象中的年轻的多,就比如我们的两位副经理也就比我大两岁,年龄上没有大的差距,使我跟快的融入了这个集体。到技术组的第一天,侯经理就对我说,到采二的技术组实习工作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这对你们是一个考验,如果你们哪天觉得干不下来,那么请你们离开。他还开玩笑的对我说:“如果你对哪个人有仇,那么你就让他去技术组,这里的工作最为辛苦,如果你对哪个人好,那你让他到技术组来,二区的技术组就是一个大熔炉,任何有心人在这里都能够快速成才。从那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快速进步,把自己练成一块好钢。
水方法的改变,是文23—19井的气量从1、9万方上升到2、4万方,我心里非常高兴,也更加加大我对气井管理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我开始参加值班,我并不局限于所承包站的气井,而是将全区的气井的井史资料仔细研读,观察各井每天的生产情况,总是在想各井的生产制度,各项措施是否合理,能否进一步优化。由于在站上实习的时间短,有的站的井位我还不知道在哪里,我就和我区的董一有一起用两天的休息时间骑自行车一个井一个井的看,了解井位,并且熟悉各井井口流程。然后我们把全区所有气井的井位在地图上标出来,并且将各井的井口流程都画出来进行了归纳,哪些是有油套连通的,哪些是没有复线的,从归纳图上一目了然,这些做法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在技术组,我感觉到了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特别是到了晚上,几乎每天晚上所有的技术员都在办公室加班,都盯着自动化的电脑看气量运行是否正常,一般都是自己盯着自己承包的站的气量。发现哪个井出现
气量下降后,都能在第一时间提出处理措施。如果比较难判断的,办公室的技术员就会简单讨论一下该怎样处理,遇到问题比较大的,不管是否值班,大家都会到现场去处理。刚开始这种工作方式我还有点不适应,想每天晚上都到12点,多累啊,并且自己开始还熬不住,领导也很关心的让我早点睡。但是现在每天的气量都十分紧张,看着大家在办公室里忙碌。而我的感觉,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像是在和平年代里的军人,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最大限度的产气。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战斗着。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怎忍心抛弃我的战友去睡觉呢。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在这里,我不禁学到了技术,更加感受到了战友一样的友情。每天一块上站、一块吃饭、晚上一块盯气量,这种感情,估计只有在军队里才能体会到吧。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讲理想、比贡献“,我觉得在二区,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心。这个话题在我们每周的会上总是要提出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文23,便要承担这份责任。作为一个有血腥的男人,就要将自己肩上的责任扛的住,扛的起。所以才会有了不成文的规定:气井问题未解决,绝不回来吃饭,晚上值班3:00以后,气井正常方可入睡。
回顾半年来在采气二区实习的工作经历,我在工作的半年中,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悉周围的环境,已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和帮助下逐渐树立信心,凭借自己对工作的韧劲和耐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努力,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培养,今后我将进一步立足岗位,加强学习,争取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为取得更大的成绩,我觉得应该坚持:
一是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保持端正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物资供应工作中去。
篇5
大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杨永,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座谈会,这是公司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2008年7月我大学毕业,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和年轻人的抱负我签约了鹤煤公司。在煤炭资源行业兼并重组的背景下,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成立,我骄傲地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于逆境中诞生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靠创新和机制,靠独特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成功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冬,更顺利的实现了企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一流的业绩,骄傲地挺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作为其中一名微不足道的技术管理人员,三年多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到了公司先进的文化理念,卓越的管理经验,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积极工作、扎根煤矿、施展抱负、奉献矿山,不辜负矿山对我的培养。
工作以来,我一直在艰苦的区队,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成长,虚心学习,扎实苦干;工作中,我通过深入现场,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摸索,为区队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工作中,我积极地适应环境,与同事友好相处,尽职尽责,立足自身,顺势发展„„在此我就个人而言,谈谈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大学生,第一点我觉得我们要积极改变自我,适应环境。俗话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我们积极地融入环境,适应环境,才能稳定,方可发展,才能安静,方可思远,才能睿智,方可作为;第二点、我们要加强自我修养,苦练内功。俗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只有通过在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苦练内功,坚忍不拔,始终保持一股干劲、一种激情、一种拼命咬住目标不放松的精神,以昂扬向上的斗志、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第三点我们要适时展现自我,勇于担当。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同时展示青春朝气,年轻锐气,敢于做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个人理想与集团公司宏伟远景相结合,做到人企合一,不断挖掘潜能,提升自我价值。
作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第一点我觉得我们要深知技术措施编制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从技术源头把好安全关。技术措施上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发生,影响施工质量,对工友生命和企业利益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第二点我们要担负起技术管理的重任,就必须坚持做到七个多:多到现场跟班、多到现场测量考证、多向领导和老工人学习、多向书本探究、多关注现场变化、多询问措施实施情况、多问工友操作情况,及时拾遗补缺,经过千锤百炼使技术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三点对于质量标准化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们要做好继承和创新,取长补短,用创新的精神注入新活力。要坚持走技术和安全质量一体化道路,用技术创新增强安全系数,用技术改革简化工序,提高质量管理,坚持以技术创新走质量标准化捷径的道路,做到不仅有亮点和精品,还要降低成本,做到三化管理。
进入煤矿工作以来,也时常感到辛苦劳累,但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越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改变施工工艺,多少设备少上人,利用科学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解决瓶颈问题,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大学生的职责。在这里,我只想说吃苦是福,这些财富必将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坚定地指引我们的工作生活。请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更加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谢谢大家!
大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大家好!我某某支行的某某某,是去年年底刚进行的新员工。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代表新员工发言。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能收获什么”,对于刚进行的我们来说,这句话更是意味深远。下面我谈下自己的两点感想:
扎根于农合行这片沃土,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激情
在进农合行短短六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却是我三十年人生经历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农合行为每个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是多么宽广,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与感动。还记得刚进行时的忐忑不安,因为自认为非科班出身的我学起业务来肯定比专业对口的新员工慢,不甘人后的个性使我对此担心不已,跟在师父后面仔细地记录临柜的操作规程,每个步骤都记得清清楚楚,害怕自己疏漏任何一个环节。而师父看我战战兢兢的样子,总会安慰我,并且会耐心地重复好几遍,直到我记全为止。就这样在师父不厌其烦地指导之下,我很快熟悉了储蓄业务。并且,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让我在进行半个月后独立临柜了。这使我很快进入了角色,觉得自己就是这儿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天都斗志昂扬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农合行就是有这样的亲和力让我有主人翁的心理认同。
在进行后的每时每刻,我都能从领导和同事们身上感受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原以为银行的工作轻松,但进银行不久我就发现,为了客户延迟下班、周末加班是常有的事。领导和同事们身上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他们是为了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为了恪守银行的信誉和担当助推经济发展的责任。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我也懂得了奉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奉献也是一种快乐。因为这样的奉献让一行而爱一行,爱一行而专一行,也因此能更融洽地融入到了这个团队中去。融入这样的企业文化,扎根于这样的大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在这个大家庭,员工们如同家庭成员般温馨和谐。在迎新晚会、跳绳爬山等活动中,我每次都能感受到同事间团结友爱的氛围。在辩论比赛、舞蹈比赛的备战过程中,我无时不在感受同事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农合行这块沃土上,我正在欢快地发芽,茁壮地成长;在这个平台上,工作带给我莫大的快乐与激情,而这个快乐与激情将为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耕耘于农合行这片沃土,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收获来源于辛勤的耕耘,耕耘从不问春夏与秋冬,从不管严寒与酷暑,这是我在农合行人身上看到和学到的。面对客户的微笑从不因重复操作而省略,服务客户的心愿从不因日积月累的辛劳而褪色„„想客户所想是农合行人的原则,支持三农是农合行人的宗旨。我也时常在思考,我要在农合行这样一片沃土上如何耕耘,如何成长,如何沿着老一辈农合行人的脚印续写辉煌?
我想我只有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投身扎根于农合行这片沃土中才能生机勃勃。如果我们把银行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在银行成长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成长和提升;如果我们能积极认真和全心全意地对待银行的每项事务、每位客户,那么我们的努力将推动银行的成长,我们也将 因此实现人生价值,作出每颗种子成长后的贡献,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而作为新员工,特别是刚开始临柜的我们,学好技术、熟练业务是我们必须夯实的基础;热情地迎接每一个早晨,热心地接待每一位客户是我们内心坚实的的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就是一分辛勤的耕耘,一分成长的收获。
作为青年的我们,富有激情、充满信念,是农合行新鲜的血液,建设农合行美好的明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积极奋进、永不懈怠,像老一辈农合行人一样坚守着平凡的岗位和这不平凡的事业,延续农合行人的光辉传统是我们引以为傲、矢志不移的目标。
作为农合行的一员,我们始终与农合行同呼吸共命运,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农合行人的进步都会推动银行的成长,每一个农合行人的努力都会为银行的进步增添一份力量,老一辈农合行人的行动已经证明,银行的成长让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因为他们主动承担了银行发展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追求自身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银行的成长,也就有了农合行灿烂的今天,而我们的努力将决定农合行辉煌的明天。
某某农村合作银行,这里是我们的家,这里是我们书写青春的画纸,这里是我们发光发热的舞台,这里是我们为之终身奋斗的战场!作为新员工的我们,我们更将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书写青春的激情和我们勇于承担责任的爱行之心。
谢谢大家!
大学生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此召开的新一届大学生入职座谈会,体现了xx公司领导对我们大学生的关心与重视,在这样的一个时晴时雨的非比寻常的季节里,更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心境。在这里,我很荣幸能代表新入职大学生向百忙之中来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以及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由衷地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可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我的名字叫xx,毕业于xx,本科为xx专业,硕士为xx专业。为人活波开朗,在做人和做事上有自己的原则,责任心强,细心度高。
在xx年的7月,我们xx个人带着心中的梦想,离开了让我们充满敬意的大学校园,来到这个陌生而终究会熟悉的城市,来到可以放飞我们梦想的xx公司。从初识到认知再到融入,xx公司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xx公司,彼此信任,用这份信任为这份“双向选择”而买单,同时用这份信任为公司、为家人、为自己而努力打拼。
还记得刚刚踏上重庆这片热情土地的时候,迷茫里夹带着那么多的期待;还记得坐上xx公交车的时候,未知里却藏捏着那么多的激动;还记得在热心同事带领下完成报到和住宿的时候,感激中彰显出那么多的感动;还记得在工会老师带领下一起学习《光荣的xx公司员工》的时候,欢歌中沉酿了那么多的心心相连;还记得在各位老师指导下完成《企业文化》、《社会保险》和《员工培训管理》等8项入职培训内容的时候,学习中包含着那么多的感谢而现在,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正切身感受着如火如荼的军训。风雨中,骄阳下,我们在辛苦之余品尝到的是更多的甘甜,我们在劳累当中体会到的是更多的团队精神。在军人意志的引领下,在军人气质的影响下,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纪律、顽强、坚定和坚持的意义,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为何职,都不能忘记用军人的品质和情怀去作为、去闯荡、去创造。
我们怀着目标,端正姿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不害怕短暂的挫折,不畏惧暂时的惊慌,向着困难进发,相信困难过后终究豁然开朗。我们团结自强、求实从严、拼搏奉献和勇争第一,我们有梦想,也正是梦想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因此,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是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xx公司人。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郭**,是一位发明人,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发明了两防锁等30多项专利产品,其中一项专利“一种开盖断电方法及装置”获俄罗斯、美国等34个产煤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权或受理。
一、对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几点体会:
1、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1999年**矿务局下文同意并支持我创办了一个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山西**公司(当时还叫开发部),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从原来投资5.45万元到现在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十几间注册资本翻了200多倍。2012年销售额3500万元,相较创立之初翻了700多倍,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国家安监总局又授予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是我省仅有的两家之一。
2、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人才
党的十报告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把我这样一个小人物选为全国工商联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全哲洙书记来到山西,不顾劳累,对我这个科技企业代表作调查研究直到深夜,党和政府把我捧上“天”,我万分感动,请允许我真诚的道一声:“谢谢,谢谢!”
3、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高新科技领域打假工作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产品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河南一批假冒我公司产品进入山西后,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不受影响,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省工商局,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经过严密排查,最后将打假范围锁定在阳泉市。阳泉市委、市政府在接到上级指示后,认真落实,阳泉市公安局安排乔队长等骨干力量承办,他们跑河南、下矿井,取得了有力、可靠、确凿的证据,嫌疑人于去年年圣诞节当天投案自首,此次行动为我省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今年4月26日省工商局在山西日报新闻:“铁门神”异地遭侵权,侵权数量达13132套,涉及金额191.99万元。该新闻被中央政府网站等数十家媒体转载。这些事例足可见省委省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打假工作的重视和关怀。
二 对我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
1、加大向煤矿推广抗违章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力争降低三分之一的瓦斯爆炸事故;
2、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再制造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科技含量,建设高科技服务型企业;
3、在我公司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发明协会,建立专项的基金,奖励在煤炭安全高技术设备领域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提升高科技从业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三、唐僧取经模式
我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目前发展状况和公司的未来规划,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唐僧取经”。唐僧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个典故中蕴含了很多的管理哲学,运用到企业管理方面所凸显的作用尤为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一个“取经”的团队,而企业的负责人就是团队中的“唐僧”,为企业制定目标,带领企业在取经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三位徒弟和白龙马就是企业的骨干力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中途协助的各路神仙就是党政部门,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唐王李世民将“真经”向大唐子民推广,就是政府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条件和机会。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否则就不能顺利求得“真经”,使“真经”造福社会。
依据此模式,特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列入到工作考核指标中,促使高新技术指数发展。
配套建议:给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基层相关部门下达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参考指标,达到指标的,予以鼓励。下达依据是按权分配:即“权”大的地方指标高。“权”由人口多少及资产多少确定;
2、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当前市场竞争不公平的问题,民营企业饱受歧视的问题以及社会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唐僧取经的团队虽小,但是他的贡献却非常大。且皇帝赐予唐僧弟弟的尊贵身份,为他取经提供了可靠保障。
配套建议:在高新技术企业领导及职工中选拔部门领导、公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和院士等,以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政治学术水平,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地位,使越来越多的“唐僧”能参与到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去。
3、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大力推广科技产品。
配套建议:a、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用以奖励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大小给予奖励;
b、加强对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单位和个人政策和资金支持,必要时可利用行政手段向企业推广对生产有益的高科技产品,解决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营销问题。
4、在技术创新方面,希望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通过前几次行动,已经重创了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假冒伪劣产品并未善罢甘休,近来又有死灰复燃的态势,真是“明枪易躲,李鬼难防”啊!假货充斥市场,侵权仿造屡禁不止,使我公司工作人员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
篇7
这不乏激情的文字,出自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撰写的三季度策略报告。今年以来至8月初,王卫东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回报率为2%,排在238只基金第4名,最近三年,该基金回报率为127%,仅次于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
在《投资者报》记者和王卫东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印象颇深的是他身上的时代烙印: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家乡宣传部给领导写发言稿;90年代初懵懂“下海”投身股市,三个月后开始写股评,后曾创办实业。最后他认定,股市才是自己的终极战场。
了解王卫东,还不得不提到诗。
在其祖籍安徽安庆,桐城派底蕴尚存,平常人家也大都保持“耕读传家”遗风,王卫东也不例外,甚至他连对投资的理解也来自古诗。
背着父母“下海”
人的想法总是难免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变化。
高中毕业后,王卫东的同学多选择去离家较近的复旦大学,原本想学经济学的王卫东无意中看到北大国际政治专业“外交家摇篮”的宣传,并被深深吸引。
“那时候不怎么懂,感觉还不错,好男儿志在千里。”之后,他被北大对外关系学院法律系录取。
步入课堂后,王卫东发现,真正吸引他的是厉以宁的讲座,是保罗?萨缪尔森的著作,而这些也几乎占据了他大部分课余时间。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庆一个区的宣传部,对于那时“稀缺”的北大毕业生而言,这份工作,王卫东自己并不满意。其间,他的日常工作有给领导写讲话稿、写新闻、编小报纸,以及做一些干部教育等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年代,有志向的年轻人随时准备“豁出去”干一番事业。
身处这样环境,王卫东心也在燃烧着。大学毕业时,“下海”闯荡的念头已经滋生,然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文化重镇安庆依旧根深蒂固,怕父母伤心,王卫东还是乖乖回了家。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1993年初,股市迎来一波,沪指最高达到1558点。那一年,王卫东申请停薪留职,背着父母在广东发展银行海南证券业务部找到一份薪水单薄的工作。
进入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王卫东坦言,一切都从零开始。
“那时,市场上有关证券的书比较少,我几乎把海南能买到的证券书都看了。”
进入广发银行海南证券业务部后,他从最基层的柜员干起,现在叫投资咨询,那时叫技术分析。两三个月后,王卫东开始给《海南特区报》等报纸写股评。
“A股市场就这样,干两三个月就能写股评当专家了,那时候情况也一样。”
当时,证券营业部还可以做自营,自1994年起,王卫东开始运作该营业部的几十万的自营盘。
“那时候市场不好,也不挣钱。” 1993年5月开始,股市一路下滑,直跌到1994年中300多点才开始反弹,之后长期在500点~900点之间拉锯。
1998年春节过后,王卫东被调到广发证券总部做自营;2003年至2005年,赴上海华龙证券理财部任职,后因该部门整体搬迁至兰州而离开。
创业后回归投资
2001年至2005年,A股经历了长达5年的熊市,而房地产却暖意融融。离开华龙证券后,王卫东投身房地产,创办了青岛海东清置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然而,这只是一时兴起。
“如果那时候坚持做房地产,现在是不是已经暴富了?”听到这样的问题,王卫东笑了。他说,事后看容易,但当时并不容易,“只有有实力,又看到了机会,而且还敢下手的人才可以。”
实事上,王卫东曾有两次短暂做实业的经历。早在安庆做宣传部干事之时,就流行党政机关办实业。当时,王卫东所在的宣传部创办了一个塑料厂,法人代表就是他本人。
但在人、财、物、产供销等都不顺畅的情况下,注定以失败告终。
“睡在厂子里也没搞好。” 王卫东回忆到。
第一次体会到办实业之难,他因此树立了除“金融地产之外都不做”的信条,这为其以后走上证券投资道路埋下伏笔。
2005年,王卫东再次创业,置身房地产,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创业的复杂和艰辛。
“做惯了股票的人,就不愿意做实业了。”王卫东说,这个行业要求人天天喝酒,虽然只要能拿到地,坐着也能挣钱,但这个过程并非适合每个人。
相比较而言,证券行业程序简单、自由,不用看别人的眼色,靠本事吃饭才是王卫东所痴迷的。两次创业经历,王卫东深感实业之不易,所以,这随后的二级市场投资中,在看待上市公司新项目的价值时,他往往很挑剔。
“做一个成功的项目并不容易,想今天投一个项目,明天就有钱赚并不现实,即使有现成的技术,也需要假以时日。”
经过了短暂的实业经历后,已进而立之年的王卫东把自己的人生最终定格在证券投资上。
2006年底,王卫东加盟当时并不知名的新世纪基金公司(新华基金的前身),担任研究员,原来名片上“总经理”的字样变成了“分析员”。
“我觉得人要能放下身段,既然自己选择了,就从头做起,至于待遇等不需要自己操心,因为市场化的行业和在政府机关不一样,只要做好了用不着自己开口”。
初进新世纪基金,由于公司规模小,仅有三四位研究员,王卫东除了做策略外,同时还要研究其他同事覆盖不过来的煤炭、电力、纺织服装、农业、饮料等板块,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进行一番恶补。
2008年国庆节后,王卫东被任命为公司投资部总监,半年后开始担任研究总监。2009年,其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以115%的回报夺得股票型基金亚军,新华旗下新华优选分红也是同类基金中的佼佼者。
谈及对研究员的要求,王卫东说,投资世界里没有“如果”可言,所有的判断,都要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做出买卖建议,买方尤其如此,买方研究员必须从实战的角度去研究。
乐观而不盲目
“通胀是个长期问题,股票资产是最后的避风港,因为不可能所有资产都涨价,就股票不涨。现在上证综指才2600点左右,较十年前的2200点,才涨400点。”
王卫东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自己对此也毫不掩饰。
“对当下市场的判断,其实是人生观问题”。王卫东说,悲观者说,市场没有驱动上涨机会;乐观者则说,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
王卫东反问,既然没有系统性风险,为什么不满仓呢?但另外一些人会讲,市场既然没有系统性机会,又何必满仓承受短期的风险呢?二季度末,王卫东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仓位高达94%,显然,他属于前者。
“现在我也在想,从998点,到6000点,再到1600点,我们都走过来了,2001年开始的五年熊市也熬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困难?“我相信未来会更好,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但王卫东也说,并不是乐观主义者就看不到困难,“我也能看到困难,但我相信困难能解决”。
同时,乐观并不等于盲目。
2010年,王卫东多次在公开场合判断,“市场陷入‘成长性’误区。”他认为,“简单地把短暂的高成长等同于长期高成长,从而给予高估值,毫无疑问是严重透支了未来。
也因此,新华基金几乎没有参与2010年的小盘股行情,但王卫东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压力,也没觉得伤心,因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常识得出的。
“当绝大部分人都看好一个行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此行业见顶了,上市公司、主题概念都一样。”这是王卫东的信条之一。
指导投资的五句诗
王卫东认为自己是个价值投资者,而在总结对投资的理解以及投资方法时,他用了五句诗来概括。
“乱花渐欲迷人眼,咬定青山不动摇”。这分别是唐朝白居易和清朝郑燮的诗句。
在王卫东看来,虽然市场每天都有机会,但是,成功并不在于抓住每一次机会,而在于如何拒绝诱惑。
初入股市就研究了各种技术分析理论的他深刻体会到,技术分析并不能解决投资问题,“最终还要从宏观经济、企业的基本面出发进行价值投资,这能避免技术分析带来的追涨杀跌。”
然而,好公司并不是衡量价值投资的唯一标准。王卫东认为,符合A股特点的价值投资应该是多元的,这应该包括主题、逆周期、重组、价值被低估以及有核心竞争力的股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王卫东看来,价值投资的另一层意思是寻找被别人忽略的机会,即隐藏着催化剂的公司。催化剂可能是重组计划、业绩拐点、产品创新、新管理层换任。
“春江水暖鸭先知,方是河豚味美时”。要达到上述效果,需要有专业素养、眼光和前瞻性判断。王卫东认为,跟踪政策变化,寻找行业拐点至关重要,这除了需要独到的眼光和经验外,一个很重要的办法是逆向思维。
“未来的变化趋势比当下的业绩更重要,这在周期性行业上尤为突出,周期性行业投资基本都是反周期的,即行业最好之时卖出,行业最差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