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21 21: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一书记发言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一书记发言稿

篇1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地方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大学有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市场化转化的意愿,以此吸引资金和各方资源增强自身的建设,企业有向科研单位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生产力提高和活动时长利润的需要。技术转移中心是以技术转移为起点,致力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服务,旨在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集展示科技成果、推广科技项目、培养创新人才,并使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技术转移中心并不是研发中心,而是负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是技术的集散地,不是创新的发源地。

1.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推动产学研合作,标志着高校技术转移的起步。1992年4月,教育部为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启动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并选择一批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成立科技园。2001年9月,在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随着这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完善,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2年度,这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委托开发等合同2922项,合同额8.24亿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使得很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2012年,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已成为技术转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科研立项与市场需求不符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是政府征集的科技项目,都比较重理论轻实践,研究项目侧重于对国内外领先技术领域的研究,并且科研人员都是结合自身擅长且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缺乏市场意识,很少有研究人员根据市场需求选题立项,这就造成了高校的研究项目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无法将研究项目推广到企业,无法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些研究人员虽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研究,但成果还处于实验室或中试阶段,不能立即投入生产或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缺乏实用性,所以高校科研立项所研究出来的成果通常处于闲置状态,既浪费了研究人员的精力、高校的研究经费,又不符合市场需求。

2.2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

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科学有效地方法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成果转化运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我国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低效已严重影响科技创新步伐,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在我国,评定职称或晋级的标准是课题、论文、获得各种奖励等的数量,并不重视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作用,这就使高校在科技管理体制上产生了一种重视学术研究水平,轻视成果应用价值的现象,不注重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科研人员为了适应这种“重理论,轻应用”的高校管理体制及模式,不得不选择有利于职称评定或晋级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移缺乏积极性,认为成果应用及产业化不是其正确的选择,长而久之,就严重影响了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对地方经济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2.3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化管理不足

虽然这几年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逐渐增加,但在高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大部分高校还是没有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从事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工作,只是科研处承担了相关的工作,但并没有将技术转移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更没有人研究相关政策、模式、办法等问题。任何领域都是一样,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就有局限性。管理人员侧重于对项目的管理,而缺乏推广的过程,市场意识淡薄,更谈不上经营能力,以致于在推介项目时,无法与企业实现真正的对接,双方的信息交流不顺畅,企业在没有完全了解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时,对高校成果产生排斥,不利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和转化。

2.4技术转移资金投入不足

用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是科技成果从高校转向市场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基本上还依赖于国家拨款和国家项目,高校投入的科技经费取决于国家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虽然政府每年的投入资金在不断增加,但高校将经费用于R&D投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部分还是很少,无法保证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保障。高校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运营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在技术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障碍。

3.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学者往往根据研究需要将其进行不同的归类,针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将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模式分别以下5类。

3.1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机构转移模式

服务机构转移模式是高校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模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服务机构直接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形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形式,高校发挥其技术、人才优势,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改进生产工艺并联合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实力的同时,也将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可以随时提出技术需求,高校结合企业需求研究科技成果,成果从实验室直接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2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模式

经济发展对科技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单纯依靠内部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越来越难,必须依靠加强与外部知识源的合作,因此,校企技术转移逐渐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将高校的科技成果从立项到研发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相结合,把高校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的车间里,将科技创新从高校转移到企业,高校科研派出有研发实力的科研团队,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辅助条件,双方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根据企业市场需求,研发科技成果并转化应用,形成一种长期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模式,这样不仅明确高校技术转移的市场化运作方向,还能缩短科技成果从研发和中试到投产和销售的进程,加速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提升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将有效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3官产学研结合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后推向市场进行销售,整个过程要靠市场调节机制的推动,与此同时还离不开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并调动相关力量实施计划,而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中介桥梁,加强多方的沟通交流,促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模式能将高校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产品。

3.4高校科研人员自办企业模式

自主直接转化模式是指由城管所有者直接创业投产应用其科技成果的方式。这种模式是现有的政策和环境条件下,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技术转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高校科技成果的持有者,即科技研发人员,以成果立项的经费作为启动资金,成立自己的企业,将研发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支持机构,为科研人员自办的企业提供风险评估、融资等服务。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高校的支持政策,改革旧有体制下的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事评聘等机制,推进校内教师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校要鼓励校内教师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商业化运作,允许校内教师专职从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将校内教师从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科研工作奖励范畴并增大奖励额度,甚至将校内教师从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量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可选条件。

3.5大学科技园模式

孵化器能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研发场地、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培训、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支持等服务。而大学科技园的职能包括孵化器的智能,除了孵化高新企业和培养创新人才,还包括转化科技成果,高校可以将技术转移中心设置在科技园内部,通过科技园这一平台,开展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工作。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开展科技服务的大平台,平台的服务水平、集聚能力和辐射强度直接影响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以及对地方经建设发展的贡献度,也关系到平台自身发展和存在价值。大学科技园在整合资源要素和集成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较强,工作方式灵活,适合从事高校技术转移工作,因此,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模式是高校开展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的技术转移中心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产业结合将先进实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