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04:0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调查报告

篇1

一、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大部分药品说明书或标签上,药品的用法都是标明一日服几次。据此,人们“约定俗成”地都把一日服用3次的药物在早、中、晚餐前后服用,这样,本应24小时服用的药物实际上12小时就服完了,另外12小时则无药可服。这就造成白天血药浓度高,夜晚血药浓度低的不均衡现象。对于那些需要维持体内平稳浓度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来说,这样的服药方法是不可取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用药间隔”。

比如,抗菌药物在体内需要保持相对平稳、最好是在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的血浓度,而不是白天高、夜晚低,那样容易给病菌以苟延残喘的机会。

一般来说,半衰期(t1/2)长的药物给药间隔较长,反之,半衰期(t1/2)短的药物给药间隔也相对较短。但临床上并不简单按半衰期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常见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的时间长短。因此,该类药物的日剂量通常应分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的时间尽量长。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其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越高,其杀菌作用越强。因此,该类药物的日剂量可一次或分2次给药。

为有效控制感染,应尽快使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对于估计在12小时仍不能达到有效稳态血药浓度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就需给予首次负荷剂量,即加倍剂量给药。

再如平喘药茶碱、氨茶碱等也需要保持相对平稳的血浓度,以使病人呼吸顺畅。如果晚上血茶碱浓度过低,患者夜晚就特别难受。

当然,也不是所有药物都严格要求匀速给药。有些药物的半衰期很长,一天只需服药1次,人们往往固定在早晨或晚上服药,对这样的药物不需要特别苛求。比如多潘立酮(吗丁啉),是一种促胃动力药,夜晚人们不进食,胃自然不需要动力,因此多潘立酮(吗丁啉)只需要在白天这个时间区内给药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非治疗药物,例如保健用的药品,早一点晚一点服用不会有很大问题,也不需要严格控制给药时间。

还应指出的是,不少医务人员图省事,将医嘱每日静脉滴注2次的药物,仅加用在1瓶液体中,只是把2次给药分开,这样做的结果使得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过高,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量变到质变”,以致酿成恶果。同时体内浓度峰谷差过大,不利于保持药效。不少医务人员并非完全不知道这样做不妥,往往抱有侥幸心理,放纵这些司空见惯的即不合理、又不科学的用药现象。

二、合理使用药物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病因是:受凉、劳累、淋雨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感冒,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起病急、鼻塞、流清涕、咽干、咽痒、流泪、轻咳、声嘶,可低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一般3~5天,最长7~10天。抗病毒药对少数引起感冒的病毒有抑制作用,感冒药物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可是我们有的医师不是首先科学的选择对症治疗,而是不管病毒还是细菌就墨守成规的选择“三素一糖”(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葡萄糖)静脉输液治疗,这种以“牛刀杀鸡”的用药习惯不仅浪费卫生资源,关键是造成细菌的耐药。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日前公布的2008年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从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居首位,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在治疗方面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其渗透压、药物微粒等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也多于其他给药途径(血管是个半透膜)。科学合理的选择给药途径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报告还显示,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达到6542例,占总数的58%。导致用药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排在前十位的药物有9种是抗生素。我国抗菌药物的滥用、不合理使用应引起重视。

三、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药量

我们积极倡导科学地给药,要考虑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根据药物的特点、病的特点、人的特点,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剂量、次数和疗程,病情确实需要联合用药的感染一般需要三条指证:①1+1=2(两种药物作用协同)、②混合感染(G阴性菌+G阳性菌)、③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可选用两种药物以减少毒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给药方案不同,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各不相同。如果剂量不足、疗程不够、给药途径不恰当,即使选择了恰当的抗菌药也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感染。同样是细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感染)疗程5~7d;而流感杆菌脑膜炎疗程>10d;肺炎球菌脑膜炎需退热后继续用药10~14d;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疗程则需>4w;隐球菌脑膜炎疗程3月(常同时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而结核性脑膜炎疗程一般需1.5~2年。

又如:同样是头孢噻肟,治疗普通呼吸道细菌感染,日剂量2~4g已足够,但如果是治疗脑膜炎,日剂量常高达≥8g,且必须静脉用药,否则难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

我们在选择抗生素时还要考虑到耐药筛选的风险。敏感的菌株存在着自发的突变,而抗菌素类药物对于这些突变的菌株没有杀菌作用。所以敏感的细菌被杀死了而耐药(突变的)的菌株存活了下来并不断的繁殖,繁殖到一定程度就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不科学用药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流行的严重后果,使临床治疗更为困难。在国际会议上:抗菌素滥用,中国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抗感染药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必要保证。但是随其抗菌药物的滥用,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在增加,给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篇2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与许多教师谈心,也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我了解到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我们的绝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做的都非常好。还有一些学校存在着保守、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样就会大大影响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这几所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县中小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学校领导错把“人情化”管理当作“人性化管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得力,这就造成了受到重用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做样子应付的现象;而不受重视的教师心存不平,工作成绩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工作的积极性慢慢会减弱,甚至会丧失。真真正正的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经过教研室的广泛宣传和深入指导,很多学校对校本教研引起重视,但部分学校或学科组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经过“两基”攻坚的大量投入,县城里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几十个班共用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6、教师待遇差,多有“后顾之忧”

虽然东部沿海和边远地区的经济情况大大改观,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待遇大大好转,但西部的内陆地区,财政情况较差,工资待遇较周边低得多,教师生活待遇得不到重视,因而付出极大,回报极少,大大地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学成绩。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及人事部门研究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规定,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一是实行校长竞聘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三是暂停教师养老保险扣缴,以鼓励教师安心教育教学工作。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出台“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奖惩方案”,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在高考、中考、小学毕业合格率验收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求各个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督导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尤其应该增大先进教学设备投入,增加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间数,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7、改变教师待遇,平衡同以地区或相邻地区教师待遇的极大落差。

篇3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养护部门,尤其是承担都兰县所有的货运和客运量的公路养护部门,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公路整体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运输环境和为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们必须认真思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非常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支部委员在党员、干部中间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大局上来,围绕“强化基础,规范管理、创新服务、组织保障”的总体目标,创新养护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二)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党员干部加深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认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让他们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鼓足了干劲,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养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推动了养护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了服务意识,并能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践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提高养护质量,有效推进了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影响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矛盾

公路要发展,人才是单位发展的核心因素,资金是前提,安全保障是基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目前制约我段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养护里程多,现养护经费下拨的标准严重滞后,与当前的养护成本相差较大,所拨经费只够发职工的工资,再则随着科学和机械化养护的迈进,对养护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段采用现有机械车辆和新材料新工艺处置日益增多的路面病害,加大了油材料的支出,加之现有的机械车辆油料消耗大,材料配件稀少成本高,增加了养护成本,制约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公路使用时间和重型车辆的增加,我段所养护路段病害日益增多(沉陷面积达17971平方米,危桥5座,危涵56道),但由于经费原因,段只能处治一些小的病害,对出现的危桥(涵)也只能积极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对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公路的服务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专项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小修保养的成本。

(二)日常养护和施工作业时安全工作还不够规范,由于资金的制约,安全警示标志还不够规范,影响了公路的安全发展。

(三)我段现有的91名养护职工中,本科学历的5人,大专36人,这其中毕业于道桥专业的仅2人,从事公路养护专业技术工人,由于种种原因,文化层次低,加上长时间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当前的养护技术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娴熟操作新型养护机械的职工更是微乎其微,技术人才的匮乏,不利于养护工作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四)段所属伊克高里和诺木洪工区地处偏远地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尤其是诺木洪工区风沙大,没有长明灯、无自来水,周边无任何娱乐场所,近年来在上级的支持下,段多方筹措资金按“三化”标准为两个工区配制了相应的生活用品、图书、娱乐设施,不断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要彻底改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段无此项资金的来源,职工长年忍受单调、枯燥的生活环境,难免有牢骚和厌倦情绪,也无法安心工作,不利于统一思想,也不利于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争取扩大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真正建立起量化考核的养护工程费支付制度,保证养护工程按照工程管理模式有序开展,让职工参与进来,得到实惠,提高职工的积极竞争意识。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是养护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实施者是各工区班组成员,其中工区长又是工区养护工作的核心人物,为此要想让职工转变工作理念,必须要择优选聘出创新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大胆能干的“领头人”。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要根据各工区养护路段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项养护指标及养护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并签订权力和义务明确的目标管理责任书,按月考核养护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按照实际运行里程,支付养护经费和核算油材料费,切实增强养护人员的责任心。各工区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工区考核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

要克服制约公路养护技术的传统模式,将在传统的养护模式中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和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养路人作为走出“围墙式”养护模式的中坚力量,发挥优势、大胆改革创新,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牢固树立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围绕路况调查、分析评议、养护决策和工程实施四个环节,充分利用上级配置的机械,采用养护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养护质量。要加强预防性养护工作,变事后养护为事前养护,逐步实现由传统经验养护向现代化科学养护转变。与路政大队联手,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形成管养结合的养护模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养护事业科学化发展。

(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为此安全工作要从认识、措施、管理、督查四个方面把工作落实到位,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坚决消除公路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给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舒适、畅通的公路通行环境。一是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年初与机驾人员和各工区区长通过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召开安全专题会议、邀请交警等人员为职工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完善各项安全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安全工作行为。三是严格管理,全面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认真负责地搞好事故隐患的分析排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四是全面落实桥梁检查养护制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五是加强路面巡查,及时治理病害,保证畅通。六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好施工安全措施,要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狠抓措施落实,确保职工自身安全和过往人员、车辆的安全。七是完善公路附属设施,努力实现用鲜明的标线引导人,用醒目的标志提醒人。八是要安排专项的安全资金,以确保安全工作及时开展。

篇4

【关键词】农村医学;儿科学;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3―02

《儿科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及儿科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在校期间教好学好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儿科学教学质量,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我们对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10农村医学班两个班及部分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以便调整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训内容教学思路,使我校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的与工作实际需求接轨。

调查对象: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农村医学专业10农村医学班(2)、(3)两个班级115名学生和各医院的部分儿科医生20名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验实训中的安排是否合理,了解临床实际需求与教学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使农村医学专业专业的教学更能符合当前临床需要。通过调研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提高我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应对能力。

调查方法及结果:

1学生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11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附表1、2、3.

2、医院医生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篇5

这次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家对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有关我校继续教育方面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共设计了20道题,其中17道客观题,3道主观题,有6道题主要是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这部分题目中绝大部分的职工掌握的还不错,对知识把握的正确率达到了96.2%以上,而在对我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则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下面是我们的统计结果:

1、对继续教育党总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总体评价,有11人选择了满意,占全体的42.3%;13人选择了基本满意,占50%;不满意和不了解的各1人,占3.8%。

2、关于我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大家的看法基本统一,88.5%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84.6%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的一部分,是广大市民接受再教育、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创建人才资源大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对于继续教育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61.5%的职工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开放并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应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另38.5%的职工则认为继续教育与本科、研究生教育同样重要,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位职工认为继续教育只有在学校资源充足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发展,而资源紧张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在认为我校继续教育整合后适应哪种运行机制的问题上,有38.5%的职工选择了“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训相对独立,各自运行”,57.7%的职工选择了“将部分职能综合,其他保持一定独立性”,只有1名职工选择的是“全部整合,以职能划分各科室”的管理模式。在这个选项中成教学院同网络学院的职工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网络学院职工们大多建议采取“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培训相对独立,各自运行”模式,占53.8%;而成教学院的同志则多选择了“将部分职能综合,其他保持一定独立性”,占71.4%。

5、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应适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体制的为13人,占50%;另有10人选择了“保留现在的网络、成教管理模式”,占46.2%;只有2人选择了“与校内其它院系等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选项中,网络学院的职工大部分选择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选项,占69.2%,而成教学院则有一半的职工选择了“保留现在的网络、成教管理模式”。

6、在对目前我校继续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境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的职工认为是教学资源缺乏,占84.6%。其他因素为:管理体制不顺50%,目标定位不准34.6%,政策理念不清30.8%,队伍建设不强30.8%。另外各有一半的职工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表现在“社会效应”和“提高质量”上,而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源数量”的仅分别有1人。

7、在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个问题上,92.3%的职工认为应该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者并重。对于我校继续教育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有30.8%的职工认为应该是以成人、网络学历教育为重点,培训工作为辅,而57.7%的人则认为应该全面开花,学历教育和培训两条战线并重。在调查中,有53.8%的职工认为我校继续教育应该重点加强地学类学科建设,选择地学延伸类的为73.1%,适应市场需求的非地学类的占69.2%,另有两人建议应该开设一些经济效益高的艺术类学科等。

篇6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利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水利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完善水利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大局,着力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各项水利改革,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全区水利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新的发展阶段,水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出抓防汛抗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通过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防旱工作预案,切实提高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近几年来,多次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强台风袭击和干旱灾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二是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水利的工程保障能力。2003年至2008年全区共完成水利投入8903.32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9.76万个,完成土方22.95万立方,石方3万立方,砼1.2万立方;渠道防渗39.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0.7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7平方公里;维修加固水库8座。三是突出民生水利,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0年以来,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着力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饮工程146座(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0万人。四是突出转换职能,着力构建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着力构建水资源的保障体系,积极理顺水资源管理职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了水利改革新的步伐。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渠道开门纳谏,共征求到40条涉及25个方面5大类问题的意见建议。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建议都是十分中肯和富有建设性的。在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汇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经局党组反复讨论研究、综合归纳,认为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生水利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水利体制机制与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病险水库数量多。全区注册的38座水库工程中,除已完成的8座水库除险加固外,还有20座病险水库有待除险加固,占水库总数65.79%。二是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数量多。全区仍有1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全区现状总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85%,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四是农村水利管理体制问题突出。国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虽已基本完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职责不明,严重缺乏维修养护投入等问题,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五是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解困不够。对基层情况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提出的政策措施针对性还不是很强,及时提出改革建议不够。六是局属困难单位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局属困难单位往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保

险等问题较突出。七是体系建设存在“四个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体系不到位,班子分工不尽合理,职能有所交叉,办事效率还不高;二是职能体系不到位,权责不一致,科室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扯皮、推诿和拖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责任体系不到位,各单位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没有真正形成;四是制度执行体系不到位,近几年,我们虽然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但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够,以制度管事、以规章约人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上述存在问题,有的属于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有的属于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有的是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有的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形成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博大精深,我们必须结合水利实践,全面深入地学习,才能深刻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虽然我们按要求多次认真组织了学习,但学得还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还不够全面,还没有真正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联系实际、指导解决水利发展改革的突出问题上还做得不够好,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还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如何科学发展还没有充分思考,研究当前工作多,研究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少,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水问题研究不深;虽然已经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但治水思路的创新还没有真正通过水利规划创新、投资政策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推进水利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情绪。我们认识到,水利事业要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水利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几年来,我们也致力于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管理、拓展水利服务,但总体上力度还不大。特别是在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管体制改革等水利重点难点问题上,过去比较习惯按老经验办事,新办法和新举措不多。此外,在加强水利行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农业用水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事关行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上,胆子不够大,力度不够强,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情绪,进展比较缓慢。

三是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为推动水利发展改革,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及时全面进行安排和部署,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工作部署多,检查督促少;一般性的要求多,跟进指导少的情况。随着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对大量的面上水利工程项目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四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主动下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得还不够好。基层是水利行业的窗口,也是水利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对基层水利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虽然已引起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已开展了不少调查和专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主要还是基层反映什么问题,我们就设法解决什么问题,过多地忙于具体事务,在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上做得不够,特别是在支持基层发展、指导和帮助局属困难单位解决问题方面,力度还不够大。

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思想不够解放。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度越来越大,但传统的观念、思维、办法还有一定的基础,在工作中还有一些顾虑和担忧,对新的问题如何用新的办法解决,思想还不够解放,偏重于求稳求安全,开拓创新劲头不足,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不够多、力度不够大。

六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后劲不足。工作中我们比较重视处理应急的工作任务,过多地忙于具体事务,对水利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全局性工作的研究不多,对加强现代水利发展课题攻关工作抓得不紧,对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主要共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水利工作的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联系水利工作实际,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完善治水思路。这是水利改革发展始终把握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推进我区水利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区情和水情,认真领会和执行中央、自治区的治水方针,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的安排部署,把水资源问题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抓重点、求突破,才能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抢抓当前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好时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争取中央、区、市的支持,以项目带动城乡发展,以项目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增加投入,保持全区水利投资的稳定增长态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推动水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是必须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水利工作的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多年的治水实践表明,现代水利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把水利行业发展完全融入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大局之中,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赢得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集中围绕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改善和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用水需要、加强水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一批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水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务实有效的措施,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四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保障和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努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资源管理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水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促进水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围绕中心工作,发扬优良作风,打造过硬队伍,支撑水利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办水利。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考虑,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引导和激发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和群众自愿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水利工作的开展。

四、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围绕局党组确定的“发展水利、改善民生”这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联系新时期水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水利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横战略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治水方针,以解放大思想促进水利大发展,突出农田水利、民生水利、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强化农业、工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和社会力量支持水利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我区形成新一轮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农村发展,确保我区粮食安全,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提供可靠有力的水利保障。

按照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我们将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抓手,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实践科学发

展观,推进水利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在着力发挥水利保障作用上下功夫,抓好防汛第一要务,切实履行水利管理职能;在加快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防洪保安工程、水利生态治理等“五大工程”,推进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建设,掀起水利建设新;在深入推进水利改革上下功夫,着力寻求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建设、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管水等方面的新突破,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水利建设新目标。

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原则,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全区水利建设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一是全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全区20座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三是新建区城城区防洪工程,保护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口5万人。四是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解困人口10万人。为保障这些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全区全民动员,开展水利建设大会战。我们也明确提出,要以大力实施水利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作为我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边学边改精神,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领导水利发展的能力。局领导班子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必须加强班子的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治水管水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引领者、实践者。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局领导班子带头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修订完善局党组集体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同时,局领导班子成员制订个人自学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效率。在学习内容上,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学习水资源、环境、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知识等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水利发展实际,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提高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发展目标,列出事关水利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领导班子成员将牵头,组织专家开展系统性调查研究,努力提升领导班子驾驭现代水利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增强落实本领。党组成员按照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把全局工作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到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实行定期检查、汇报交流、年终述职考评,建立组织考核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保证事关全局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要下决心精减会议,精减行政审批环节,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作、深入重点工程抓落实的能力。四是率先廉洁自律。坚持不懈地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干实事、求实效、作表率,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恪守局党组作出的廉政承诺,始终保持清正之气。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侈浪费,带头与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真正做到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二)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科普宣教,提高防患意识,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是继续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项防汛工作。二是抓好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完善台风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三是加强水库防洪安全工作。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防汛安全。四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结合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自防能力,确保工程安全。五是继续加快水文测报、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汛情、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和指挥决策支持水平。

(三)加速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水库度汛安全和供水安全。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突出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实施人饮安全和困难工程。

(五)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把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突出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全面加快3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步伐。

(六)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建设。一是加强水利规费征收力度。2009年内,全区水利规费征收力争完成80万元。二是加强水资源规范管理,优化取水程序、强化取水许可监督和水资源保护。三是全面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项目教学 调查报告

课 题:山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中的研究与实践。

一、背景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它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强。许多教师针对计算机学科特点,主要采用“演示―模仿”“指导―接受”“自学―辅导”等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模拟性地操作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学会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自身的能力,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也习惯于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模式,在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旦脱离书本、脱离课堂教学实例,到单位顶岗实习,就显得不知所措。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我们把“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公共课堂。“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自主完成,从资料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施行,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使学生能够领会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这种能够实现课程深层次整合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来解决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经验,真正具有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

二、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菏泽家政职业学院13级护理1班和护理2班,运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项目教学模式前后分别进行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了解和分析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前后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态度、能力提高等方面内容。并随机选取护理1班为实验班、护理2班为对照班,对教学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效果。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162份,有效问卷158份;其中实验班护理1班有效问卷81份,对照班护理2班有效问卷77份。

三、调查分析

1.前测调查结果分析

在使用项目教学前,我们对实验班护理1班和对照班护理2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的统计分析见表1、表2。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进行项目教学前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相当,符合对照样本选取要求。

2.后测调查结果分析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项目教学后,实验班护理1班和对照班护理2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的统计分析见表3、表4。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运用项目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优秀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前测问卷调查结果

(1)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经常是:很认真地听课,很感兴趣的占15.8%;比较认真听课,有时候感兴趣,有时候没兴趣的占51.9%;有时认真,不太感兴趣的占27.2%;经常走神,感觉内容枯燥的占5.1%。

(2)学生认为目前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是:有8%的学生认为理论东西太多,教材滞后;有40%的学生认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太少;有29%的学生认为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有23%的学生认为与实际工作脱节。

(3)当遇到作业方面的困难时,希望怎么解决: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与同学共同协作,努力克服;3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适时提供技术支持;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独自攻克;15%的学生认为是借助网络寻找解决方案。

(4)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学生听,然后做练习或作业的占18%;教师不讲,做简单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的占28%;教师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习)相结合的占23%;以实际的任务或项目亲自动手操作的占31%。

(5)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生希望提高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有18%的学生希望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有12%的学生希望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9%的学生希望提高知识积累能力;有19%的学生希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16%的学生希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15%的学生希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有11%的学生希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6)对“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学生占1%;了解一点的占24%;听说过的占32%;完全不知道的占43%。

(7)“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模式,而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完成,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学生对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感兴趣吗?非常感兴趣的占25%,比较感兴趣的占42%,无所谓的占25%,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占8%。

(8)学生是否愿意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非常愿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的占51%;怕自己不能适应项目教学模式,有些犹豫的占36%;不愿意,因为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不想花费精力再进行尝试的占13%。

4.后测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态度:实验班有72%的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抱着积极的态度,对照班为56%;实验班有20%的学生有很多原因听不进课,但还是努力听讲,对照班为30%;无所谓的态度,看心情的学生实验班占6%,对照班占9%;很多课都不想听,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实验班占2%,对照班占5%。

(2)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哪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收获最多:实验班有16%的学生认为是老师讲授、学生模仿,对照班为47%;实验班有38%的学生认为是小组分工、团队合作,对照班为14%;实验班有28%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探索,对照班为16%;实验班有18%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答疑,对照班为23%。

(3)学生们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实验班有40%的学生认为很喜欢,刚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对照班为27%;实验班有41%的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作业了解了很多时事和常识,对照班为24%;实验班有7%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太繁琐,对照班为22%;实验班有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照班为27%。

(4)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实验班有19%的学生认为是查找、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对照班为30%;实验班有15%的学生认为是分析、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照班为23%;实验班有10%的学生认为是策划、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对照班为8%;实验班有9%的学生认为是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对照班为17%;实验班有11%的学生认为是项目开发、过程设计的能力,对照班为4%;实验班有21%的学生认为是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对照班为11%;实验班有15%的学生认为是创新能力,对照班为7%。

(5)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体会如何:实验班有34%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照班为16%;实验班有27%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更明确,对照班为18%;实验班有19%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后悔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得更好,对照班为31%;实验班有18%的学生认为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有机会还想再做,对照班为22%;实验班有2%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很难,没有兴趣,对照班为13%。

参考文献:

[1]郭艳光,闫丽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篇8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 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 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篇9

关键词:心理素质;英语学习

一、 引言

在当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科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立足学科教学,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增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今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技能。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近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做了大量的改革。然而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异悬殊。大学生们是经过各级考试的层层选拔才进入高等学府的,因此他们的智力差异相对较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差异,这给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英语教学理论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教材应用、学习策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模式及教材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素质便是值得考虑的因素。本课题主要考察心理素质对英语学习品质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及结构的界定并不统一。心理咨询博士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其中心理动力是指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性。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如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自信心等。本课题把心理素质狭义地界定为非智力因素这一面,主要考察其中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样本分别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三所典型的工科院校。包括自动化管理、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样本按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男生677人,女生323人,共1000人,其中78.8%来自农村和小城镇,21.2%来自城市。发放问卷1000套,回收有效问卷958套。 课题组成员分为三组,分别负责三所院校学生的访谈,形式为半开放性的小组谈话,事先围绕主题拟好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谈出真心话,对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学生采取当面访谈,其他学生围绕问题写出心得,以书面形式提交。

三、 问卷、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

通过考试,大学顺利毕业获得四、六级证书,找个好工作当作拓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今后考研究生打好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工作需要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若有机会,愿意出国生活无明确动机

65%72.2%35% 38% 68.1%6.5%21.8%0%

备注:此表各部分之和超过100%,这部分题为多项选择,因为有些学生具有多重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着想,也就是说他们持工具型学习动机。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即融入型学习动机。认知期望理论认为:持融入型学习动机的人不管是否达到目标,都能控制其学习行为,包括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而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由于学习目的具有功利性,急于看到量化的学习效果,往往倾向于在学习中寻找捷径,反而欲速则不达。

表2的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小(40.9%),而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对人文社科类图书也不感兴趣。喜欢看英文电影及听英文歌曲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另外,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意志力方面,本课题组采用“意志力评定问卷20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评结果如下:

统计数据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或很薄弱。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积极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或拒绝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又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统一。正是这种调节,才使人去克服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老师和家长为了使学生在层层考试升学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增加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他们做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用双手把他们托入了大学的校门。进了大学,由于环境、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督促,缺少了教师的严格管理,生活和学习变得懒散、松垮,意志力薄弱的一面凸显出来。

问卷的最后一项是自信心的调查,课题组对来自农村/小城镇与城市的学生分别做了统计。结果见表4。

表中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自信的,但农村自信心偏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小城镇经济条件不富裕,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大环境时,有些学生与人相处显得敏感而自卑。另外农村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担心发音不准,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参加活动。由于没有信心,也就制约了英语学习的进步。

(二) 访谈

通过访谈,课题组收集到另外一些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方面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进入大学后,目标不如以前明确了,有的甚至说目标没了,感到空虚失落,学习动机只在应付考试。

2. 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懒散。

3. 所学专业不喜欢,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4. 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更好衔接,影响积极性。有学生形象地说:“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就像一个出了毛病的老人的脊背,根本连不直溜”。

四、 建议和措施

著名语言学Kresen(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情感过滤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到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习得速度和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热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另外,对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好感会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组织交流与讨论,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泼融洽的语言交流中,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舞台,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英语角等。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已获得成功的事物也容易引发兴趣。当学生为获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时,也就是兴趣产生或强化之时。

(三)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培养人文素养。多介绍一些西方文化,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融入型学习动机。尽量克服“学学英语就是过四、六级或考研”的倾向。

(四) 建立合理的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目标建立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但一定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明确可行的阶段性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并给予监督,直到最终的长期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自觉确定目标,自觉实现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直到达到目标。在学生受挫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鼓励其克服困难,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意志力。

心理素质的各方面不是独立分开而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有时互为基础和条件。培养学生时应各方面兼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提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王希永,瑞博.《心理教育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篇10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 四、2

学习成绩 18

计算能力 20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

创新能力 15

年级 五、2

学习成绩 19

计算能力 22

课堂自主活动量 23

创新能力 15.2

年级 六、1

学习成绩 20

计算能力 24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5

创新能力 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 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