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23:5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调查报告

篇1

一、“三个步骤”构建政务公开平台,政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网上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工作。该县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把所有进驻中心单位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等内容在网上进行公开,群众通过查询中心网站,对具体的办理事项、需要什么审批条件、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有哪些审批程序、每一个环节由谁来办、什么时间办结,都能做到一目了然。

1、对需进驻中心的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对进驻中心部门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每一个项目的法规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详细核准,形成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明细表,共有16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51项公共服务事项录入了行政服务中心网站。

2、对进入中心的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在对各单位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一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重新明确,并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固化,手续能从简的尽量从简,收费能从低的尽量从低,时限能从短的尽量从短,最大限度压缩部门自由裁量权空间。

3、采取多种形式方便群众查询。一是网站查询。对与行政审批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指南、政府公告、信息服务及项目办理情况等服务事项,在网上进行公开,使企业和群众及时获得有关信息。二是电子触摸屏查询。在办事大厅,办事群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到具体的服务信息。三是资料查询。每一个窗口单位,都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编印办事指南,提供给办事群众阅读,更加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三种模式”构建网上审批平台,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便捷

实行网上审批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该县在实行传统窗口审批的同时,还采用三种审批模式,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

1、远程外网审批模式。中心以网站为依托,所有事项均能通过中心门户网站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预审。有条件的申请人可登陆中心网站,通过互联网上传资料,完成申报和审批过程。

2、并联网上审批模式。对一些牵涉部门较多的项目,我们实行并联审批制度。申请人只需要一次性提供申报所需资料,向牵头部门提出申请,系统会自动提示项目涉及部门按照“同步启动、限时办结”的运作机制,即时启动受理程序,并按照系统设置的时限同步进行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

3、网上审批绿色通道模式。对县内重大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实行统一受理、快速转办和并联审批,审批办结时间更为缩短,使项目审批更加快捷。目前,该县重大产业项目均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审批。

三、“三大功能”构建电子监察平台,服务水平更加优质规范

实行电子监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自动采集每一个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实时监察和绩效评估,保证了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提升了部门的服务质量。

1、视频监察功能。多角度安装“电子眼”,对窗口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止一些窗口工作人员纪律松弛、服务态度差、上网游戏、聊天、炒股等问题。

2、预警纠错功能。运用电子监察平台,对行政审批超时限、违规收费、违反审批程序等违规问题,自动发出红牌、黄牌警示。单位发生红、黄牌现象及时启动效能预警,由县纪委效能监察室及时责令整改,作出处理,并下发通报。

3、终端评议功能。中心在最后一个办事窗口(综合收费窗口),设立群众电子评议终端,采取“一事一评、每事必评、办评分开”的方式,对窗口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议结果每月通报一次。此举,既有效避免了当面评议的尴尬,又防止了窗口工作人员事后自评,确保了满意度评议的真实性。

四、“两个延伸”拓展电子政务领域,科技防腐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运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管住资金”。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开发软件,推进了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建筑安装和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制度、电子票据报账制等一系列改革,有效防止了单位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滥收滥支和现金支出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篇2

一、主要工作及现状

1、建立了一支农村青年科技能人队伍。几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抓好"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人、各类生产示范大户、青年经纪人等五支能人队伍建设,采取重点培养、选送深造、集中办班、树立典型等措施,加快青年科技能人成长。目前,全市已有642个村按要求配备了"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置率达到85%;涌现出县级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2800名,先后有9人被评为高级农技师,68人被评为农技师;全市共有农村青年经纪人6000多名,基本形成了信息中介型、营销中介型、劳务中介型、科技中介型、混合中介型等5支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每年签定销售订单7000多份,引进传播各类科技信息2000多条,年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通过培养农村青年科技能人,在全市形成了一支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的青年队伍,起到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2、推广了一批绿色特色科技项目。发展绿色经济和特色产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调整农业结构、构建特色农业新格局的关键所在。我们注重引导农村青年着眼于市场的需求,着眼于优化作物布局、发展质量生产的方向,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项目,确定一批能够高产高效、易被农民掌握的农业先进技术,?quot;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科技示范大户、青年星火带头人领办。几年来,共引进推广了稻田养鱼、草苇编织、寒地哈密瓜栽培、人参果栽培、花卉栽培、棚室蔬菜生产、全蝎养殖等160多个绿色特色项目,形成县有推广项目,乡有重点项目,村有主抓项目的格局,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

3、兴建了一批农村青年产业基地。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引导农村青年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实体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首先,全市各级团组织依托5800多亩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和各类生产经营示范大户,结合各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兴建完善了600多个青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培训青年达20万人次。其次,通过"农户联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形式,大力兴办一批青年股份合作体,实行联合经营,规模发展。全市形成以青年为主体的养猪一条街、蔬菜专业屯、果树栽培基地等专业生产小区近百个,蔬菜、胡萝卜、绿豆、番茄等专业村屯82个,吸纳青年农户1万多户。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村青年兴建一批种植、养殖专业小区。依托吉泰、绿荫、金锣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区。

4、促进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为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我们通过扶持一批"青字号"龙头企业,组织农村青年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引导农村团组织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同时,扩大培训范围和领域,开设微机、烹饪、电器维修等非农项目,为农村青年跨产业、跨地区流动奠定基础。两年来,各级团组织共转移劳动力2000多人,为农村青年闯市场、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完善了一批青年科技服务组织。一是加大了组织保障力度。按照团中央强乡带村总体要求,我们争取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德才兼备的方针,调整配齐了70个乡镇团委班子,对村一级团干部进行大面积调整,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争取出台扶持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优惠政策。先后与农业科技部门制定了《全市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全市农村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9个,为开展科技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同时,我们还通过团省委、省农行为农村青年科技活动贷款180万元。特别是针对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中存在的占用、撤销青年田的现象,在市委支持下,对这种错误做法进行了及时制止。三是健全了科技信息网。对农村青年自发组建的科技学协会、研究会进行规范整理,吸收团干部、青年科技人员、青年星火带头人为会员,形成县设中心、乡镇设站、村屯设点的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村青年科技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四是广泛开展厂村、校村结对活动。两年来,团市委把开展城乡互助活动作为农村开发项目、推广先进技术、兴办乡企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市共结成厂村、校村对子120个,实施科技项目150多个。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全市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在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得不好。目前,除了有112个村没有按要求配备"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之外,已配置的近30%作用不是很明显。他们有的自己虽然能够致富,但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上思路不清,招法不灵;有的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敢想敢试精神,对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不热心;有的待遇没有落实,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青年的科技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多数青年虽然希望通过掌握科技知识脱贫致富,但由于对新项目、新技术持有怀疑态度,错过了引进、实验、普及的最佳时机;有的想致富,却不找门路,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市场意识淡薄,小富即安,缺乏竞争意识、风险意识、产业意识。

3、部分乡村青年科技试验示范田利用得不好。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把青年田直接分给团支部书记,收入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工资田"、"待遇田";有的村把青年田向外承包,在项目和技术上不做要求,仅收取一定承包费当成团支部"创收田";有的村想搞科技试验,但缺少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

4、政策落实得不够好。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不论?quot;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备,还是青年田的落实;不论是项目试验推广,还是兴办龙头企业,仅靠团组织自身的力量是很难搞好的,必须争得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为农村青年开展科技活动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青年开展科技活动是十分重视的,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有的地方政策力度不够大,还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为了进一步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大庆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大庆农村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黑龙江省委《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强化"建设"意识,按照团的建设"五个有"目标要求,在农村全面开展"五四红旗团委"和支部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素质和团组织活力。抓住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理顺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隶属关系,改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配置格局、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全面深化农村青年科技活动。一是不断壮大青年科技能人队伍。抓好"三位一体"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示范大户、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人和青年乡镇企业管理者等五支能人队伍建设。"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置率稳定在85%以上,县级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累计达到2800人以上。二是抓好先进科技示范项目推广。重点抓好水稻旱育稀植、蔬菜棚室生产、果树栽培、水产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个科技项目,同时重点抓好一批绿色特色项目示范推广。三是抓好科技项目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团市委重点抓好20个市级科技项目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每个县区至少要建成5处以上示范推广基地。并依托这些基地做好科技项目实验,农村青年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四是抓好青年田的落实和使用。加大青年田的落实力度,使全市青年田总量稳定在5800亩,同时根据本地优势,选择适宜推广项目在青年田中率先引进示范推广,形成十亩青年田带起百亩示范基地,辐射千亩推广基地的局面。五是抓好青年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学协会组织,建设青年科技培训学校、科技图书站,要达到一村一会、一地一会的目标。

3、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一是根据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青年经纪人工作规划和措施,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对青年经纪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创业能力和闯市场本领。三是建设青年经纪人活动的经济载体,进一步强化农村青年经纪人协会功能,为农村青年经纪人提供切实有效服务。达到"团组织建协会,协会连能人,能人带农户,农户建基地"运作体系。四是培养和宣传一批农村青年经纪人在发展定单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及转移劳动力和闯市场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

4、积极做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更新观念,认识到转移出来才是致富奔小康的出路,激发农村青年闯市场、干事业的热情,自觉投入到劳动力转移中来。二是搞好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再就业服务中心、农业科技推广站等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微机操作、机动车驾驶、餐饮娱乐、建筑装潢等专项培训,提高农村青年适应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能力。三是拓宽就业渠道。依托青联、青企协、青乡企协等社团组织,动员青年企业家安置一部分农村青年劳动力;加大与外省区共青团组织联系,输送转移一部分农村青年劳动力。

篇3

关键词:创新学分制;创新意识;创新项目;评估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302-02

1高校创新学分制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贯彻实施“创新学分”制度。而对于创新学分制度,目前各专家学者对于其定义及实施目的各执一词,但是普遍认可的是:“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科研和实践活动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创新学分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创新学分”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够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校实施创新学分有其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这是高等教育思想改革的必然性选择。当今世界各国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都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改革的必然选择。实施创新学分制就是由鼓励学生创新变为要求学生创新,使学校的意志变成学生的内在要求。第二,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前瞻性选择。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纪,而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创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宽厚的知识基础,还应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是培养、积累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肩负起为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构建创新学分制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

高校实施创新学分制度,一方面是在探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进程中对学分制的不断深化完善,使得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进一步要求得到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能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2武科大创新学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2005年开始,武汉科技大学实施以培养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作设计为目的的创新学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每个本科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需要累计取得至少不低于3个创新学分(2004级为2个)方可毕业。“实践创新学分”计入学生毕业总学分和成绩档案。本调查小组主要调查研究武科大创新学分实施现状,并希冀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调查过程中主要在采用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针对武汉科技大学2009、2008、2007、2006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其中回收调查问卷320份,有效问卷280份,采访调查人数为25人,涉及学校15个学院的学生。

经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分析知,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于:在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学分制度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创新学分制度在推动创新氛围的构建上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学生和学校角度来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2.1学生个人方面

(1)学生对创新学分的重视度不够。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2%的同学不了解学校的创新学分制度,只有48%的同学对创新学分制度有所了解,而这48%的学生当中还有高达59%的学生根本没有查阅过学校关于创新学分制度的认定文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创新学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生了解的信息不够,创新实践的意识缺乏,更不会主动去寻找创新实践的机会,就使创新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2)学生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仅仅32%的同学在校期间已经完成学校规定的创新学分数量,同时也有高达31.5%的同学主观虽然积极,但是并未获得学校可以认定的任何创新学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创新学分获得上呈两级分化的现象,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统计得出有28.47%的人认为创新实践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个人的理论知识有限不足以解决所立项目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是原因是武科大是面向全国招生的,由于地域、经济状况、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从外部环境上造成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参差不齐,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跟学生本身的遗传因素有关,那是后天无法改变的。

2.2学校方面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告知相关信息。本次调查中有30%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创新学分制度没有系统的宣传,相关责任老师也没有及时地告知学生创新学分的相关事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武科大学校实施创新学分制度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尚未形成规范成熟的管理体系,学校相关领导、老师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2)创新学分项目设置不合理。创新学分项目内容不合理,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次调查中该校有41%的同学认为创新学分制对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并没有多大作用,大多数同学都是为了获得创新学分而创新,没有达到锻炼创新能力的目标。而创新项目难度也不合理,约有46.71%的学生认为该校认定的创新学分项目中没有自己所擅长的,可获得创新学分的项目太少;另外有28.47%的人认为创新学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有限不足以解决所立项目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学校创新项目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和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相结合,以达到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目的。(3)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有75.46%的人认为学校的创新系统体系不完整,对于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专业都不一样,出现一定的混乱,使得学生也不明所以。而各个专业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能顺利毕业也会对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放低门槛,将一些根本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等级证书、实验等纳入创新学分范围内,从而根本不能实现创新学分的功用。因此,要求学校规范相关的细则、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等。

(4)尚未建立相关评估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在对学校相关负责创新学分管理工作的老师采访时,老师纷纷提出,学校的创新学分制度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评估反馈的机制,监督实施力量不够,使得实施贯彻不彻底。因此,建议学校成立相关的评估反馈机制,评估创新学分实施的效果,以便不断完善。

总之,出现以上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创新学分制度是一种正在摸索进行中的一项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学校实施完善这一制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才能发展成熟,实现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3完善武科大创新学分制度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营造创新氛围是实现学校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创新氛围和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主要包括两方面:

(1)校园环境。学生的创新兴趣是需要学校、老师来引导的,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第一,学校应该制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详细计划,如学生的创业实习基地、科研计划、科研基金及配套措施;要对创新学分设立进行必要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有关规定,了解获取创新学分的可能性、重要性及步骤、方法等。第二,要增强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创造发明与实践的责任感、使命感,发动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中来。第三,学校应多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2)社会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学校应该寻求全社会关注、理解、支持创新教育,建立起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是社会所急需的,必须将高校教育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多渠道融资,设立各种基金,吸引学生参与创造与创新。

3.2创新学分项目设置合理化

(1)创新学分项目应该包含的内容:根据该校学生的调查总结,学校应该把创新学分项目适当拓宽,以保证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学分项目的应该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团活动。对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创办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我们应设立创新学分加以鼓励。(2)竞赛活动。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特长竞赛及各类文艺演出等。(3)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重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其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的论文、文学作品、书评、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等。(4)开放实验项目。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并对开放实验中表现突出或完成具有独创性成果的学生经指导教师考核和推荐,所在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可获得创新学分。(5)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勤工俭学、“三下乡”、创业活动,有相关单位认定文件或者在各类实践中表现突出者都可获得创新学分。(6)其他。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或在文学艺术创作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者,经本人申请,有关单位确认,学校审核,可计创新学分。

(2)创新学分项目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①项目具有可行性,能够真正调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学分项目的设置要与大学生的研究水平相适应,大学生在能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智力成果;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化为自觉性的行动,形成想创新、乐于创新的良性循环。

②项目具有广度与深度,实现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竞争性。创新学分项目的设置要具有广度和深度:广度体现在其所涵盖范围,可以是实践性的成果,也可以是研究性理论性的成果,可以任何一个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智力成果,从而不同学生均可以利用自身特长与优势在相关领域展现创新性能力,实现学生内部的公平性;深度就是说创新学分项目的实现要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利用客观条件,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适应当今经济形势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外部竞争性。③项目具有可调节性,适应时展要求。创新学分项目的设置与审核要随着时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充分论证调研项目设置存在能否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水平,是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在整体的方向上对大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规划。

3.3成立专门的“创新学分”制管理机构

由于创新学分制度的兴起与实施是在近几年,相关的操作规范没有形成,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摸索中,具体的操作细则及评定标准也不完善,使得创新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缺陷,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校应成立相应的指导监督委员会,使制度的实施更切实际。

创新活动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校性质,制定出合理规范的创新学分实施细则。同时,结合学校近年创新学分制度实施的情况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相关实施制度。学校性质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差异,比如理工科类学生更喜欢实践性很强的项目,而偏文科类的学生则偏好社会科学调查类项目,这就要求学校制定创新学分细则时,既要考虑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又要合情合理,使学生在努力认真的情况下大部分能够完成任务,达到训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委员会应该将各学年学生的创新学分获取情况详细记录,汇总分析,要明确学生获取创新学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遇到的主客观问题有哪些,学生对该制度的相关意见,各学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会应该有专职人员讨论分析,对于可疑立刻修正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在当前不能立即改善的问题要备案,并有意识的逐步改善。如此循环,使得创新学分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达到预期目的。

(2)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创新学分制度解释、宣传。学校要正确及时引导新生,让学生明确,大学仍然是学习的地方,但是相对于高中的纯理论学习又有差别。大学的学习相对多元化,各类课余活动、比赛也很多,学生的自由意识更强烈,自由时间也相对较多,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赛、科研项目等等,在丰富大学学习生活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3)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需要对每学年年初的项目申请材料整理备案,形成相关的信息系统,并定期对位完成项目监督检查,同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知道工作,促使学生努力认真完成项目,不产生懈怠心理。委员会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接受学生的咨询服务,搜集相关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4)评估反馈体系的建立。创新学分建立的实质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量化考核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物化肯定。如果不强调创新成果质量的考核,难免会使新学分流于形式或者仅仅追求创新学分的数量,那么就有悖于创新教育的要求和建立创新学分的初衷,也失去了建立创新学分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创新学分的保障体系,完善各种评估反馈机制,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创新学分的质量和实际内涵。该评估体系应该包括一支由领导、同行专家和学生组成的创新学分质量评价队伍;一个负责组织并进行创新学分质量评价的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学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完整周到的咨询指导服务体系等。

总之,“创新学分”制在我校实施还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推行“创新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依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创新学分”管理方法和配套措施、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以保证“创新学分”制的顺利进行,以此促进大学生刻苦钻研、增强能力、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鸣阳.高职院校设立创新学分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7).

[2]仇梦欢.浅谈高校创新学分制及其理论基础[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6).

[3]蒋新兰.高校创新学分制的实施探讨[J].江苏高教,2009,(4).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调查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29-01

职中中学计算机教学是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延续,它仍旧履行着“培养计算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两大职责。但由于初中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校计算机课程问题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由于近几年普通高中扩招,职高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计算机方面也比较突出,另外,职高生的生活环境也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学中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等等。现将调查的结果汇总如下。

1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1.1 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厌学情绪重

绝大多计算机生学习成绩差,初中基础知识还没吃透,其中计算机成绩尤其差,具体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学习习惯差。可以说,很多学生是因为从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就渐渐消磨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2 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造成教学的困难

除学生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对教学造成的困难,大多职业中学的学生:(1)学习方法不当;(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持久;(3)对计算机缺乏兴趣;(4)情绪波动大。而计算机这门学科对这些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因此这些都对学生学习计算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现状

2.1 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

大多职业中学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因为没考上普通高中才在无奈中选择了职业高中,因此,他们大都有中考失利者的心态,有较强的挫败感,学习自信心不足。计算机课程有时连贯性比较强,如果一些学生一节课听不懂,那么他们对后面的课就容易丧失信心。无论教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不会对计算机学习感兴趣,哀莫大过于心死,纵然教者黔驴技穷,也无济于事。

2.2 在中学阶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而改变不好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难免会将初中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延用到现在的学习中来,对学习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3 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

职中学生中很多同学怕回答问题,课堂上基本不主动发言,甚至有的连和老师眼神、表情的交流都没有,缺乏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因为少了没有了学生而显得单调,死气沉沉,所谓生“动”才能“生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2.4 对计算机课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大多学生认为在社会上生活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够了。认为学的一些表格、文档程序等知识和生活沾不上边,认为计算机无用,对计算机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动力。

3 教学方面

3.1 教学大纲陈旧,教材深浅无度,难以把握

从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试行《关于制定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到1998年颁布《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计算机教学大纲(试行)》到现在,教学大纲只是稍作了修改,有的修改还没有可具体操作性的东西,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这么多年社会进步了,教育发展了,学生也改变了,因此,大纲有点跟不上了。

从近几年我校使用计算机教材的情况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1)对知识的阐述不清晰;(2)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定位与现在学生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课程内容中还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就学生专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内容仍沿袭了普通高中的知识体系,尽管难度有所降低,但仍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我校就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分文科类(语言、财经)和理科类(计算机、机械、建筑)。

3.3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教材的内容实行了分层,但缺乏与专业学习的整合,比较疏忽对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和专业知识还是两张皮,不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 教师的现状

4.1 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时,大多采用普教模式,缺少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认为计算机就是让学生学会做题

4.2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习精神良莠不齐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再学习的精神也是因人而异。在这其中,灵魂人物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 教学环境的现状

5.1 社会舆论的影响

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偏见。也有人认为上职中就是学门技术,文化课学得好不好这无关紧要。这对教学的开展也有一定负面的影响。

5.2 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调查表示,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单亲家庭的比例远远大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另外,家长思想上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普通高中的家长重视,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也少很多。

6 近几年的改革情况

6.1 教材改革

首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应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针对学生的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其次,为了更好地体现计算机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要求,以巩固计算机教材内容为目的,紧扣对应的知识点,贴近生活实际,编排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例子。

6.2 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上多采用实践性教学,多与其他专业接轨尝试。

(2)适时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开展一些“计算机活力课堂”,选择学生喜欢的一些课题,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适时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彰显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

6.3 评价制度的改革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测验成绩等。可以适度打破“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做法,提供多次机会给学生,用其它诸如实验、实践性作业补偿等等。

(2)实行实践性评价,适量的进行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考核,让学生从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的形式,教师可将其做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南安电大20xx秋会计专科 学 生:潘志扬

指导老师:陈贵洪 填表日期:20xx年10月15日

调查题目: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调查目标: 为了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对象: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

调查内容:

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不会限制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小型工业企业总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77.7%,小企业财务工作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满足税收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小型工业企业中的财务工作中,最繁琐、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就是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过程,针对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呈连续多步骤、大量性,且产品多种,但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只要准确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简便、高效地核算产品生产成本

呢为此,我于20xx年9月12日到10月15日历时33天的时间、通过到车间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和核对车间基础统计数据,采取直接访问做笔记的方式对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的生产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的成本核算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是典型的小型工业企业,创建于1998年2月,坐落

于南安市仑仓镇,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包括了各类水龙头、五金挂件、卫生陶瓷、浴室柜、淋浴房等产品,企业文化: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经营思路,在务实求精的辛勤耕耘中与您一起缔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享和谐轻松的生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年主营业务收入800万元,设财务科,会计1人,出纳1人,与财务科直接联系的部门有采购科、销售科、仓库科、生产科。其主要会计政策是执行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期到12月31日,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运用用友财务软件。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成本项目分为四项:主要原材料碳钢、辅助材料(螺母、密封面、支架等)、人工、制造费用,基本程序是:把四项成本在两个产品之间分配或分别直接归集,每种产品根据生产流程按不同车间分骤计算在产品和产成品生产成本,核算目标主要是计算当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笔者随机抽取20xx1年12月的账表记载数据和有关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有关成本核算数据如下:

(一)1 、主要原材料碳钢和辅助材料在两大产品之间分配根据抽条车间领料统计本月共耗用碳钢655126元和两种产品第一道粗坯产量(当月生产累计重量)资料,然后把碳钢实际成本金额除以总粗坯产量,得出产品粗坯单耗:

2 、工资分配工资按不同用途先归入生产部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部门工资按两种产品生产实际工人工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归集后水龙头生产工资为108269元,五金挂件为42316元。

3 、制造费用分配制造费用项目为不能直接分配的电费、维修材料维修费、厂房公用设备折旧、工资等,按两种产品生产车间工资额比例分配计入各产品。

20xx年12月份原、辅材料费用分配表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要把归入水龙头的成本项目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这里需要收集车间统计员的领料数据、在产品数量(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按约当量50%计算),同时还要正确计算各步骤(车间)的在产品完工率,该公司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完工率,具体是:原材料由于是最初一次性投入,所以要按在产品数量和完工产品数量之和来平均分配原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是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采有约当量比例法分配,工资和制造费用也按约当比例法计算。分配率=各项目成本累计金额÷(冲床车间在产品×50%+组装车间在产品 ×81%+完工数量×100%)注 :完工率按上年各车间平均工资额比例计算,冲床车间完工率为50%, 组装车间完工率为81%产品单位成本=546545÷51208=10.67 ( 元/个 )按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五金挂件产品单位成本为45.57 元/个,(略)笔者同时查阅了20xx1年111月的有关成本资料,由于生产规模受主要材料碳钢供应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变动,所以材料单耗、费用单耗、产品单位成本每月都有小幅度上下变动,但差

异率一般不超过9%。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和不足

该公司总的来说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成本核算过程,同时充分地体现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

第一、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呈大量连续多步骤性,且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所以采用了品种法计算两大产品成本是正确的。

第二、制造费用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由于各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和生产工人操作技能大致相同,且统计机器工时有困难时,采用工资比例法是合理的。

第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量比例法,该公司两大产品的各步骤在产品数量大,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并且能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管理上又不需要提供各步在产品成本,显然,采用约当量法是最合理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因为各产品完工程度与生产工资累计比重基本相对应,符合配比原则。

不足之处:每个月都要计算粗坯产品碳钢单耗,且每个月都有小幅度无规律变动,不利于车间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原材料碳钢分配修正系数是生产车产多次实际测试得出的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与上年实际成本或销售价格比较,不断修正;各步骤在产品结存数量大,统计工作量大,其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对加强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建议针对该公司生产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采用定额法相结合,即各第一步在产品粗坯单耗和辅助材料均采用定额成本,其它分配程序不变。首先根据上年的平均碳钢单耗(单位粗坯在产消耗碳钢量)、辅助材料单耗(单位产成品消耗辅料量)制定本年定额单耗,每月结转材料成本时,把定额单耗分别乘以本年每月实际生产粗坯量和完工产品数量,得出原材料成本项目定额总成本,一年内不变,到年末时,与本年实际总成本比较并计算脱离定额差异(具体用盘存法计算),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脱离定额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这样,既简化核算工作量 ,又不影响会计年度生产成本准确性,同时达

到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篇6

关键词:福泉市;林下散养;绿壳蛋鸡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林下养殖项目现状

如何才能调动农户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项目中来,广泛宣传、组织、动员,政策大力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真正能够激发农户行动起来的应该是养殖利益有保障,如果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群众对项目有了广泛的知晓和认知,为产业发展就会打下很好的群众基础,在实施中就可以根据项目要求,精心选择项目养殖户,为养殖基地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启动实施以来,举办养殖项目技术培训会6期,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现场培训农户300人次,在城厢镇双谷村二分场开展了林下养殖示范试点。按照林下养殖项目的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在全村范围内筛选落实了适宜于发展林下养殖的项目农户80余户,由于宣传到位,组织得力,服务有保障,产品有销路,农户主动要求参与林下养殖的热情十分高涨。

⒉养殖户取得了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理论测算和半年多的生产实践数据,农户参与项目的整个养殖周期中(450天),每只蛋鸡的养殖成本(鸡苗、饲料、防疫、死亡淘汰损耗)为144.16元,养殖总收入(淘汰鸡销售收入和产蛋收入)为196元,养殖利润为51.84元。在进行以上养殖效益和成本(理论)概算时,是按照成本核算指标就高,收入计算指标就低的核算原则,比如,鸡苗价格和养殖过程中的损耗,通过科学养殖降低育雏和养殖环节的损耗,还有一定的压缩空间,而收入计算是以1.00元/枚的最低保护价计算,而公司(合作社)的实际收购为1.5元/枚,如果每枚蛋增加收入0.5元,以一个养殖周期产蛋165枚计算,又可增加收入82.50元/只。近半年的生产实践数据也表明,农户的养殖成本和已有的产蛋记录基本符合理论测算预期数。

由此可见,项目规划中,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户饲养绿壳土蛋鸡每只鸡获利50元以上是有保障的,综合其他畜牧养殖项目的养殖效益比较,林下养鸡(绿壳土蛋鸡)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根据项目发展的运行趋势,截止2013年6月底,通过福泉市润泽牧业有限公司种鸡场引进绿壳蛋鸡苗4.5万余羽,发展林下养殖绿壳蛋鸡养殖户84余户,目前45%绿壳蛋鸡已进入产蛋期;绿壳率达60%以上。农民年新增收入达22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林下散养绿壳蛋鸡成效显著,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培训宣传力度不够,技术服务不配套,养殖户还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

二是市场销售还存在困难。由于绿壳鸡蛋才上市场,一方面是产量少,多数都用于单位销售,没有完全上市场,所以还没有完全被市场和消费群体认可;另一方面春天和秋天鸡蛋容易保管和销售,尤其是夏天一天收那么多鸡蛋,时间长了鸡蛋销不出去就坏了,加上一无储藏手段,二没加工企业,三没有养殖合作社,鸡蛋销售成了摆在鸡农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三是缺乏品牌效应。我们虽然发展了林下散养绿壳蛋鸡,但是调查发现,养殖的都是绿壳蛋鸡,但每户所喂养的饲料不一样,鸡蛋的品质也不一样,而且鸡蛋大小、色泽不一,且叫法多样,土鸡蛋、生态蛋、柴鸡蛋、果园蛋的都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虽然进行了包装,但没有分类,在市场上没有竟争力。

四是防疫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很多养殖户也做了防疫工作,但是不注意防疫前后的相关事项。一是购进市场上的大鸡来进行农家乐;二是养殖农户之间的相互乱窜,不进行有效的消毒等。这些防疫意识不强,若真遇到鸡传染病那就损失的一无所有,甚至倾家荡产,几年的血汗白流了。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林下散养绿壳蛋鸡是福泉市探索出来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环境改善的新路子,如何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强,使农民受益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农户和技术员的双向培训,提高养殖效益。首先要做好对养殖专业户的养殖和防疫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防能力;其次要加强技术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指导养殖户养殖发展;再次,要建立养殖户的养殖档案,掌握养殖动态,跟踪服务;最后是技术员要深入养殖户进行养前、养中、养后服务,提高养殖效益。

二是打造龙头企业和加工园区,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方面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专职于林下养殖项目的发展。实行“企业(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认真落实“五统一分”的技术措施,严格选择项目农户,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户组织起来,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开展养殖生产。为了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风味品质,实现整个养殖生产过程的有序、可控,使生态、健康、清洁的养殖模式得到推广,专合组织致力于生产管理,组建强有力的技术团队,同时加强与贵州大学的技术合作,针对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从引种、选育、饲养、防疫免疫、场址选择、地理环境、圈舍设计建造、饲料供应、兽药使用、产品回收、运输、包装、贮藏、消费食用等环节全程实施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定《林下养殖场址选择指引》、《林下养殖标准圈舍建设指南》、《育雏期饲养管理规程》、《防疫免疫规程》、《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绿壳鸡蛋回收合同》、《土鸡养殖回收合同》、《绿壳鸡蛋食用指南》等一系列生产管理规范和制度。公司和合作社承诺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并保证在供应种苗、饲料供给、防病治病、上门服务等方面不赚养殖户一分钱,尽职尽责做好项目技术保障服务,企业利润和合作社的运作费用从销售环节获得。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把绿壳鸡蛋推进超市,和超市进行无缝对接;最后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要和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促进林下养殖专业化生产。

篇7

南海小学四(二)班 高梓源

七、八月间,是舟山新区接纳五湖四海游客的高峰期,许多游客有的跟团,有的自驾游,已不同的方式来到美丽的舟山群岛游玩、避暑。今年暑假,我的外公、外婆家也在国家级旅游景区——朱家尖,开了家别出心裁的渔家客栈,我通过近一个假期生活在外公客栈里的观察,发现旅游旺季住宿问题是许多游客关心的热点话题。

1、天气炎热、学生放假等原因正是一年中旅游最旺的时候,朱家尖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周五、周六,可以说家家宾馆都“人满为患”,连一些小客店也都全线爆满,好几个周末的晚上,我在外公外婆家的客栈里,经常会看到还有很多的游客“披星戴月”上门订房,都因客满,他们只好怏怏回去。

2、很多游客来舟山景区游玩,都会通过很多途径订房,有网上预订、朋友推荐、看广告等,他们每天都会入住不同标准的宾馆、客栈,但因为旅游旺季,宾馆大都呈现无房可订的情况,房间的紧缺也让客房价格水涨船高,一些宾馆的客房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了一倍,甚至几倍。

通过以上的观察,我觉得想在假期出门玩得尽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尽管我们学生在七、八月假期出门游玩是最佳的时期,但也应避免周末出行。

2、外出游玩前,一定要通过不同途径事先预订好房,以免“无处安身”。

3、旅游旺季房价很高,我们其实不用在热门景区订房,只要交通便利,景区的周围也是理想的选择。

篇8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学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应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篇9

关键词: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28-05

1.引言

2007年被甘肃省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就甘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了重要批示:“装备制造业是我省有一定潜力的产业,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我省有基础、有优势的制造业壮大起来。”2007年年初,甘肃省政府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发展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与提高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之间所处的位置并不靠前,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而且,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分布极不均衡,区域差异很大。

针对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省内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科技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由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向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科技人员发调查表,了解相关信息,力求能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尽绵薄之力。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7份。

2.调查取样的基本情况

2.1 抽样调查人员所在单位分布情况

此次抽样调查的人员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行业。

样本分布情况:高等院校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科研院所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7%,企业人员占全部被调查者的80%,其他行业占全部被调查者的2%。人员分布模式属于企业主导型。

依问卷设计,我们大致将被调查的科技人员所属的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占59%)、集体企业(占2%)、民营企业(占12%)、三资企业(占1%)、转制院所(占18%)和其他(占8%)6类。

2.2 抽样调查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

参与抽样调查的科技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49岁以下。其中29岁及以下占21%,30至39岁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45%,40~49岁占26%,50~59岁占7%,60岁以上占1%。

2.3抽样调查人员的学历职称分布情况

参与调查人员的学历与专业职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本科的人员是最多的,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3%;其次是大专的人数,仅次于大本,占总人数的39%;这两类人群占据被调查人群的绝大部分,高达92%。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取得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群统称高学历人群,取得大本和大专学历人群统称中等学历人群,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统称一般学历人群。根据以上的分布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取得高学历和一般学历的人员比较稀少,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和1%。在高学历的10名人员中,分别有博士研究生2人和硕士研究生8人,各占本次调查人数的1%和2%。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10名高学历人员中,仅有的2名博士研究生并没有如我们所想,取得相应较高的的专业技术职称,而是和1名硕士研究生一并列入了“无职称”的行列;占到高学历人群的30%。余下的7人中有1人为正高级职称,6人为副高级职称。

接下来的就是占据绝大部分人员的中等学历人群。其中,大本学历取得正高级职称4人,是高学历取得该职称人数的4倍;大专学历取得正高级职称人数是高学历获该职称人数的2倍。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大本学历人员24名,是高学历的4倍;大专学历获该职称5人,仅比该职称的硕士学历少1人。其余的中级、初级职称中,大本、大专学历人员是主要组成部分。

2.4总结分析

首先,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甘肃省,国有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拥有科技工作者人数占调查总人数将近60%;在其余的企业中,转制院所和民营企业中科技工作者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较之其余企业来讲要大些,以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最差。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在甘肃省占主要地位;较之其他类型企业,具有更加稳固的科技创新的人力基础,更有利于科技进步战略的实施。因此,国有企业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进行科技创新,作为先行者去带领其他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提高甘肃省企业科技工作者整体的能力,促进科技发展的顺利进行。

其次,从年龄分布上来看,92%的科技人员年龄在49岁以下,其中30~39岁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45%。这说明中青年的科技工作者是省内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说明甘肃省的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和潜力。所以在加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中青年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

另外,从学历与职称分布情况不难看出,获得高职称的往往是那些取得了中等学历的人群,高学历在专业技术职称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被中等学历的人员远远超越了。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所在:可能是缺少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也可能缺乏任其发挥才能的空间。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这部分高学历人员对所处的工作环境的不满,情况进一步恶化就会造成人员的严重流失,这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没有了这些高学历人才的支持,就是失去了人力资源的基础,科技创新发展就难以实现。

3.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及科技创新的环境分析

3.1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

从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上看,我们抽样调查的数据是可喜的。如图2至图5所示:

从上面几幅图可以看出: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创新是否感兴趣的议题中,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占42%,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46%;在是否经常有发现并尝试创新的意愿议题中,有42%的人选择经常有,50%的人有时会有;而在是否愿意为科技创新冒险的议题中,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3%;这些数据反映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工作者对科技创新的意愿是好的,并没有因为要冒险而选择放弃这个想法,而是愿意尝试,勇于创新。

3.2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分析

对于企业科技工作者而言,所处的工作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中,科技人员对于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自我评价如图6-8所示:

据统计结果,约1/3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属单位的软、硬环境比较适于科技创新;还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属单位的软、硬环境一般。51%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34%的人感觉一般,15%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

3.3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对科技创新的主观意愿上看,我们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说是比较乐观的,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造成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局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科技工作者自己认为主要、次要的个人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如图9所示:

横坐标的含义:1、缺乏冒险精神,2、不愿意独立思考、过分相信权威,3、缺乏必要的好奇心,4、个人能力不足,5、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和3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人数。

由图9可知,5个所列因素中最可能发生的并且是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冒险精神”和“不愿意独立思考”;而“个人能力不足”这一因素较之次要些,但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是科技工作者认为影响其科技创新能力的个人因素,那么具体到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呢?如图10所示:

横坐标含义:1、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2、组织内部没有创新战略与规划,3、缺乏技术带头人,4、技术创新信息不足,5、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6、没有晋升的空间,7、不能形成大的研发团队,8、组织内部的相关培训不够,9、物质激励跟不上,10、单位内部的创新评价体系不完善,11、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和3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人数。

从图10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认为是影响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是“组织内部没有创新战略与规划”,其次“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信息不足”三项也是影响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认为“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是第二大影响因素。另外,单位内部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培训、相应体系等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除了这两方面以外,文化因素对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图11所示为影响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文化因素: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2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位的人数。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在相当一部分调查者看来,论资排辈的现象对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主要的;其次,官本位思想,枪打出头鸟和过度尊重权威也是大多调查者看来较为明显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在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去思考和研究的。

3.4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体制

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影响着整个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调查中,科技人员对于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体制有下述想法,如图12~15所示:

横坐标含义:1、国家对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2、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很好落实,3、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4、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5、国家对于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很好落实,6、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完善,7、创新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不完善,8、国家科技部门间缺乏沟通机制,政策之间缺少协调,9、设备与信息共享的机制很不完善,10、其他。

1表示把该因素放在第一位的人数,以此类推,2、3、4、5分别表示把某个因素放在第二、

三、四、五位的人数。

从图12~15可以看出,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科技评奖制度对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很一般,甚至有负面的影响。而且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直接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也比较小。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也很一般。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图16所示:可以看出突出的一个因素是“国家对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其次评价体系、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不容忽视的因素。

3.5 总结分析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创新的主观意愿程度是比较高的,对于工作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实际的创新能力并不强,其中的原因有个人的,有单位的,有文化方面的,也有科技政策和体制方面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针对个人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培训、讲座、继续教育等方法向科技工作者灌输科技创新的思想,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针对单位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做好本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通过选拔技术带头人等来提升整个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

对于科技政策和机制方面的因素,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要完善或改进科技政策和机制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加强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体制平台和环境。

4.结束语

科技创新工作者在该省科技进步战略实施的进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因此,营造一个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创业环境,对这些具备高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公平完善的业绩评估体系,让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促进战略实施加速进行的重点要素。

因此,甘肃省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国家加大投入、政策优惠的同时,努力改变全省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能够在每年的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基金用于重点、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同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发展西部”的契机,不断完善甘肃省科技创新体制,加快经济发展,搭乘着“西部大开发”顺风车在科技进步战略的道路上驰骋。

最后,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本次调查未必能涵盖问题的方方面面,只能力求反映科技工作者的一些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作者简介]程维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人事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韩新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总干事、研究员;

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调查报告;数学研究

【缘起】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诊断工作。每次进入课堂中,我总是感觉某些课总是缺少点啥,那就是缺乏对数学核心价值的追求!这就需要好好诊断与“调试”。这个“啥”是什么呢?这一年多所听的一百多节课中,精彩课不少,教学质量可谓“上乘”。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好似软海绵,总是不够“精骨”,学生无趣,老师无“力”,听者无“益”,也缺乏数学味。

从去年7月开始,我利用暑假、寒假时间对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对一些教学录像深入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找出这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相适应的实施对策,从而能够促进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终实行人性化教学、高效教学,凸现新课改教学精髓理念。在分析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确了一条主线,就是要看数学课是否让学生感觉“有滋有味”?数学课堂是否具有“学习欲”“思辨力”“自探力”“合作力”“工具性”五要素?

我决定以此作为一个突破口,狠抓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工作,全力打造“抓住核心素养打造三品课堂”(品质、品位、品牌)。我们成立了“学校课堂教学服务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与诊断服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了人本课堂、高效课堂。

【{查准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态、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师生情感等信息,我们针对校情设计了《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关于数学学习的调查问卷》。使用这份学生调查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教学效度等问题。适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着一定的个性和判断力,能够获取到一定价值的真实数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应对、调控、煽情等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们针对“学习欲”“思辨力”“自探力”“合作力”“工具性”五要素设计了《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诊断表》。诊断采取集中听课、小组诊断的方式进行,成员以“课堂教学服务车”成员和外请专家为主。

【调查数据】

今年寒假,我整理了相关诊断表和学生的调查问卷,获得了一组数据。学生问卷下发两次,每次130份,覆盖年级四至六年级各一个班;收到“课堂教学服务车”成员和专家课堂诊断表50份,其中四年级15份,五年级20份,六年级15份。

1.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调查问卷汇总表(学生)

2.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情况诊断汇总表(教师)

【诊断分析】

一、从学生眼里看课堂

从学生的“瞳孔”中观察数学课堂,应该是比较是符合学情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人,他们的感受是真切的。我们从调查的数据中,要能够读出其中的“滋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进我们的教学,从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反映这样一些情况:

1.老师在课堂能够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有关注的占95%,关注比较多的比例约占65%,很少和没有关注的比例只占35%。从这个比例来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表现。如果教师能够关注更多的学生,覆盖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就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了。

2.课堂上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提问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从数据上来看,在260份问卷中,多次提问到的人数有24人,比较多有61人,很少的有169人,没有的有6人。可见,老师在课堂提问多的是一些优秀学生,关注多的是中等生,对于一部分后进生提问的次数明显很少或没有。这与新课改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是有些违背的。

3.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处理以鼓励为主。对待学生答错问题,或者不会做,大部分老师能够对部分学生采取鼓励的方法。但是,被训斥和不管的人数占到38.84%,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想回答问题,时间一久,学生也就越来越“启而不发”了。

4.老师提的问题有一定挑战性,但容易做的问题多。被调查的260人中很容易竟然占到181人,认为很有挑战性的只有19人,认为一般难度的也有60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良信号,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提的问题不具有思考价值。虽然容易让学生快乐而学,成功而学,但收效低,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慢。

5.对老师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认为提的问题还可以和想试一试的学生占到239人,不想做只有21人。说明老师设计的大部分问题比较容易,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因为老师的问题容易找到答案。反过来想,这也说明老师的问题价值不高。不想做题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班级里后几名后进生以及与老师有隔阂的学生身上。

6.老师喜欢布置做过的题目(重复练习)。学生认为经常重复的占到71.1%,这个比例绝对很高。这表明了现在的课堂上及课后,不少老师还是喜欢让学生重复练习。必要的巩固是必需的,但我们还是要换一种方式和形式,让学生有兴趣练习,使所学得到一定的巩固,不要枯燥地重复。枯燥地重复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7.在课堂上,同学讨论、争辩的机会不多。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课堂上有讨论很多的占到88.8%,认为很少或从来没有的占11.2%。这说明大部分老师都能有意识地在课堂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但是,调查发现,争辩的机会并不多。

8.学生参与讨论,但不够主动。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参与课堂讨论的占到81.2%。可是,后经询问有不少学生对于讨论不是太感兴趣,说明形式不新,组织不好。

9.老师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情况较好。一节课,不少学生认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1~3分钟占27.3%,4~9分钟占70.7%,10分以上占1.9%。这里有学生理解错误,把练习时间没有当成独立思考时间。在很多课上,老师都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符合新课改精神要求,只是部分课时间偏少。

10.在上数学课的学生中,认为上课累、比较累的人占39.2%,不累的占60.8%(158),不想下课的只有4.2%,在一节课中都充满学习欲望的占76.9%。这里的数据说明,学生上数学课感觉比较累,不想下课的人极少,一节课充满学习欲望的人不少,但却不愿意坚持。

11.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收获大的占80.7%,特别喜欢上数学课的占16.2%。这说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还好,但特喜欢数学课的比例却不高,也许是害怕作业的缘故。

12.对于老师除了教授数学知识,还讲数学故事,介绍数学名人这一问题,认为很少的学生占到81.5%,老师经常讲介绍学习方法的占到68.5%。可见,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是难能可贵的举措。

二、从诊断者看课堂

人性关怀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在课堂老师关注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比较好的约占74.5%;老师给每位学生的机会多的约占67.8%;当学生答错了,或者不会做,老师引导约占46.7%,鼓励约占39%;教师评价学生时有促进、鼓励、指导作用的约占74.6%;老师能准时下课的约占28.7%,拖1~3分钟约占64.1%,拖5分钟以上约占5.2%。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师总体上能够给予学生比较好的学习及学习之外的人性关怀。但也从数据上读出了教师“拖堂”、对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关注不够等问题。

问题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针对性、梯度性、应用性,在学校“课堂教学服务车”对课堂教学现实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之后,我发现现在老师比较注重问题的设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挑战性不够、问题解决比较容易、数据表明很容易约占71.1%;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约占28%,老师设计的题目不符合学情约占13.4%,基本符合约占56.8%;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约占64.3%,没有思考价值约占35.7%。可见,教师还要注意针对学情来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能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就降低思考难度,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细节处理

教学细节往往能够体现一节课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在课堂上,同学讨论、争辩时老师能巡视指导约占75%;出现自主探究困难时,或出现探究问题及解法突发事件时老师旁敲侧击约占83.9%;老师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机会占100%,但时间不等,1~5分钟约占73%,6~15分钟约占21%,15分钟以上约占6%;对待班级中学困生单独辅导约占29.4%,提问约占57.9%,教学重难点处理方法恰当、巧妙的大约占64.8%。也就是说,老师比较注重细节处理,但也存在处理不当、处理不力的状况。

学生学欲

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激情程度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在诊断过程和统计中发现,学生很有学习激情只占30.2%;大部分学生属于被学习状态,从懒洋洋约占17.1%可见一斑;学生在课堂不太主动约占53.4%,有点抵触约占15.4%。学生的坐姿靠在后面约占34.6%。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欲有待提高。

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的渗透,涵盖面广,但又不容易操作,所以部分老师就淡而简之。老师常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只约占23.8%,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约占36.8%,没有约占11.3%,课堂上注重数学语言交流约占35%,教师注重数学文化渗透约占26%,不太注重约占74%。这些数据说明,现在的数学老师还是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提高分数的“价值”,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渗透”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

【实施对策】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及分析中,我们感觉现在的数学老师同多年前的数学老师的观点以及做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以来,老师更是能够将新课改理念同自己的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也从诊断过程以及统计数据上,我们发现了很多不良状况,例如缺乏人性关怀,缺乏具有挑战性问题,缺乏有价值的讨论氛围,课堂顺畅而平淡,缺乏“火药味”,学生学无激情,整节课更是缺乏数学味、缺乏数学文化的滋润。怎样发扬优点,改变不良状况呢?

一、营造颇具“学欲”的情境,让学生学得欢

1.呵护――人与人的关怀。数学课上不能缺乏师生之间爱的联动,它只是生活的一个“浓缩”,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有自尊的人,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孩子,老师必须对学生给予人性关怀。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时、当学生有为难情绪时、当学生之间存在冲突时、当学生顶撞老师时,老师必须给予他们信心,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焕发信心和学习欲望,懂得尊重别人。

2.刺激――催发学生“学欲”。对学生的关爱,同样包括老师采取有效、合理、富有人情味的刺激。毕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难免有的时候会懒惰,会缺乏进取心。作为老师就要给点“刺激”,可以是激励、引导、表扬等,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信任、支持、关注,从而保持及生发浓厚的学习欲望。

3.C会――实施因材施教。学生成绩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得千差万别,这是永远改不了的状况。但有一点老师是必须做到的:针对生情之差别,采取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学生成绩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得到老师表扬和认可了,学生就会开心,觉得学习幸福,就会觉得学习之欢。

二、打造充满“思辨”的细节,让学生学得精

细节决定着成功的程度。教师唯有十分注重细节,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并采取措施放大细节,才能让细节成为数学课堂上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为课堂锦上添花。数学课与其他课不同,我们不能让数学课成为“素描课”,也不能让数学课成为“音乐课”,更不能让数学课成为语文阅读“欣赏课”,数学课要有思维挑战性,要有那股“火药味”,这样才能让数学课更有滋味。

1.深议。很多老师让学生议论与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表面上看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操作意义。老师和学生都走过场,表面的热闹不能表示讨论及讨论的价值存在。老师必须设计一个能够促发学生深刻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浸”在问题中讨论,唯有“入”得了题目中去,才能让学生议与论有深度,有活力,有意味。

2.能辩。如果一节课都是老师在上课,而没有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那肯定是难以让学生学得深入,学生也很难学得精。教师要设计一些让学生激烈争辩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青筋暴突”、“面红耳赤”的状况下,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争辩中,明辨问题是非,探寻问题本质所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价值指数。

3.多PK。PK方式有很多种,像上面的辩论就是其中一种,还有解决问题的PK、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PK,以及一些操作实践题目的PK,也可以是设计问题能力比赛PK等。教师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学欲,会让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人。

三、布设蕴含“自探”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渴

一个淡而无味的题目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优化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熟悉学生的需要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才能更好地启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1.问题设计要考虑“挑战”。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可有可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思辨”,就是要设计让学生经过一番探索之后,有可能成功,也可能遇到阻碍,也可能失败的状况。当然,问题设计的前提就是要有探究价值,要有思考难度,有给学生以挑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2.问题设计要考虑“灵活”。问题设计要有变化性,不能一成不变。多变化形式,会对学生感官有一定刺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我们要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变化方式呈现问题,让学生探究过程虽不容易,但心不累。这样的体验,尤其是有价值的探索,他们会感到更有趣,而有乐趣。

3.问题设计要考虑“梯度”。问题设计要有让学生“爬楼梯”的感觉,又要有“滑滑梯”的感觉,还要有“登山观景”的感觉。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经历思考、求索、失败、再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构建饱含“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学得饱

如果课堂上死气沉沉,很难把数学课上得有吸引力,效果自然很差,效益也会很低。数学课上,教师要有点导演的艺术,化数学的枯燥为趣味,化单一为丰富。在老师的一步步导引下,把知识学透,把学欲增强,把能力提高。

1.让数学课堂“你来我往”。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世界,教师的角色早已不是课堂的主宰,他可以是导演,但不是主角。教师可以引导和协助学生,可以与学生合作,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言堂,全堂灌。我们倡导师生联动,学生互动,全班齐懂,你来我往,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味,和谐味。

2.让数学课堂动静结合。数学课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起来,“想”起来,“争”起来,当然有的时候也得“静”下来。动静巧妙结合,学生才能想得透,探得深,辩得理,议得明。

3.让数学课堂跌宕起伏。宛若一碗静水那样的数学课堂绝对不是新课改的精髓与要求,教师要把数学学习过程设计成一部“戏”,让课堂上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每位学生成为主角。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得了角色,才能尽自己所能学好数学。

五、追寻凸显“工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真

怎样使得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呢?我认为,数学老师要不断地研究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积极去探究数学问题,并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独特的文化魅力。

1.数学思考味。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积极验证,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从而实现良好的建构模型,实现最终的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2.问题解决味。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学数学,就是要同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呈现数学现实,要学有用的数学。郑毓信教授说得好:“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