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21:1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尽职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篇1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全面参与XX公司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工作

(1)起草拟定XX公司案件的上诉状,参与案件的讨论。

(2)审查各类合同800余份。

(3)参与XX两件专项法律服务方案的报价工作。

(4)负责XX5位实际施工人索要工程欠款纠纷的处理,拟定以房抵债等相关协议。

2、参与XX公司非诉项目尽调等工作

(1)负责XX与XX棚户区改造项目及XX项目的法律尽职调查,并出具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2)负责XX组团棚户区改造项目法律尽职调查并制作修改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3)全面参与XX项目并购、重组,审查修改交易文件、参加谈判会议以及负责项目尽职调查,出具法律补充尽职调查报告。

3、负责XX公司收购酒店项目的法律尽职调查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4、负责XX公司非诉项目尽调等工作

全面负责XX收购XX持有的XX5笔债权等项目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并拟定120余页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5、参与XX商业尽调。

独立负责14个商业地产尽职调查并对11个项目出具了尽职调查报告。

二、主要工作成绩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中能够较好的完成部门负责人安排的工作,能够做到尽职尽责。

2、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1)工作细致程度有待提高

在制作各类诉讼文书及尽职调查报告过程中,仍会存在不够细致,论述不准确的情况,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2)对地产及金融方面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仍然不够

虽然系统的学习并实际负责项目工作,但仍发现,对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还是不够,不能做到有问必答,烂熟于心的程度,需要继续对专业领域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3、因参与非诉业务较多,庭审应诉能力较为欠缺和匮乏。

三、工作感悟及展望

在接下来的半年工作中我会围绕以下几点来提升自己:

1、工作要更加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律师工作的成败也往往体现在工作的细致和对各个环节的精细把控上。在制作法律文书方面应当细致审核,避免错字漏字,严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的论述应当逻辑严谨,对项目不但要有宏观的把控也要有具体环节的精细思考。

2、对专业领域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全面熟悉房地产法律法规及业务流程,努力按照专业化律师的要求,精进业务。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定岗定责、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审慎经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工作尽职是指在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

第三条 本办法是信贷人员履行职责和失职问责的依据,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四条 受理岗职责:负责受理客户申请和对客户的主体资格、借款资料、贷款条件等进行初审。

第五条 调查岗职责。调查岗包括信贷调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

(一)调查人员职责:负责调查评价工作,对调查报告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调查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审核调查报告,对调查程序的合规性、公正性、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正确性负责。同时应直接参与辖内大额信贷业务的调查评价工作。

(三)分管领导职责:负责审定信贷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的整体质量负责。同时应组织或直接参与辖内集团客户和重大项目的信贷调查评价工作。

第六条 审查岗职责。审查岗包括信贷审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信贷审查专员。

(一)信贷审查人员职责:负责按规定的审查内容对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可行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审查,有效识别和充分揭示风险,提出是否同意支持的意见和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

(二)审查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审核审查报告,对审查程序的合规性、公正性、合理性和审查方法的正确性负责。同时应直接参与对大额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

(三)分管领导职责:负责审定信贷审查报告,对审查报告的整体质量负责。

(四)信贷审查专员职责:负责按规定的审查内容对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可行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独立审查,有效识别和充分揭示风险,提出是否同意支持的意见和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

第七条 信贷审批岗职责。信贷审批岗包括信贷审批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以及有权作出信贷决策的其他人员。

(一)贷审会委员职责:负责审议信贷业务,并对信贷业务进行表决。

(二)贷审会主任委员职责:负责贷审会工作,按规定审议信贷业务。

(三)联社理事长职责:负责行使一票否决权。

信用社信贷审批小组组长及成员职责比照本条规定执行。

第八条 放款操作岗职责。放款操作岗包括放款操作人员、法律审查人员、会计人员和放款部门负责人。

(一)放款操作人员职责:负责按照要求落实贷前条件和用款条件,办理放款手续,登记录入人行征信系统,收集、整理和移交客户档案资料。

(二)法律事务岗职责:负责在放款前对信贷业务的合同文本、法律文书及相关凭证等资料,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查。

(三)会计岗职责:负责依据信贷审批表和放款通知书,审核信贷人员办理的信贷业务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按规定对信贷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四)放款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和管理放款环节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贷后检查岗职责。贷后检查岗包括贷后检查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一)贷后检查岗人员职责:负责按规定的频率和内容对借款人、担保人、抵(质)押物进行贷后检查,对贷后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报告部门负责人;按时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及时收回贷款本息和确保诉讼时效。

(二)贷后检查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和管理贷后检查工作,对贷后检查人员报告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应直接参与大额信贷业务的贷后检查工作。

第十条 风险管理岗职责。风险管理岗包括风险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一)风险管理人员职责:负责对贷后检查部门发现的风险预警信号进行识别,并提出化解风险建议。

(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对风险管理人员提出的化解建议及时进行处理或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决策。

第十一条 资产保全岗职责。资产保全岗包括资产保全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一)资产保全人员职责:负责对不良信贷客户的管理,对问题类客户的法律诉讼;负责接收、管理和处置抵债资产。

(二)资产保全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资产保全工作,重大资产保全事项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决策。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岗 职责:档案管理岗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一)档案管理人员职责:负责接收、登记信贷业务资料和整理、装订、保管、交接信贷档案,对信贷档案的完整性负责。

(二)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和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借阅和移交信贷档案。

第十三条 尽职调查岗职责。尽职调查岗包括尽职调查人员和尽职调查部门负责人。

(一)尽职调查人员职责:负责对信贷工作人员在办理信贷业务工作中是否尽职进行调查,并提出责任认定建议。

(二)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责:负责审核尽职调查报告,并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同时应直接参与大额信贷业务的尽职调查。

第十四条 本章规定的职责,如果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履行多个部门或多个岗位的职责,则由其部门负责人和岗位责任人承担相应职责。

第三章 尽职调查

第十五条 当信贷业务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尽职调查。

(一)当贷款劣变时(进入不良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除外),应对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行为进行尽职调查;

(二)当对贷款进行以资抵债处理时,应对贷后管理、风险管理行为进行尽职调查;

(三)当贷款进入损失形态时,应对风险管理、抵债资产管理行为进行尽职调查;

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入损失形态时,应对调查、审查、评级授信、放款、贷后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尽职调查;

(四)当核销贷款时,应对损失贷款的管理行为进行尽职调查;

(五)在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工作中,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必须进行尽职调查。

第十六条 通过调查,对存在未尽职行为的,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

第四章 责任类型及责任认定

第十七条 责任类型

(一)完全责任:故意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操作规程,并由于其个体行为致使其他当事人做出错误判断、无法预见或控制信贷业务风险的;

(二)主要责任:在信贷业务操作中严重失职或非故意违规,对存在的风险未能识别的;

(三)次要责任: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能识别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第十八条 责任认定

(一)调查、审查与审批

1.调查人员未按规定完整收集借款人资料的;对收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未进行调查核实的;调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2.调查人员未对借款人申请贷款的必要性、用途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的,调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3.调查人员未对保证人进行实地核保,对保证人的代偿能力、资信情况了解、分析不彻底,造成第二还款来源无法得到保障的;调查人员未调查核实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及实现抵(质)押权的可行性、合法性,造成第二还款来源无法得到保障的,调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4.调查评价报告中未反映和充分揭示集团客户及关联客户的有关信息的,调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5.调查报告的内容不完整、分析方法不正确、调查结论不准确的,调查人员、调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6.调查人员按领导授意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的,调查人员承担完全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明知属按领导授意调查的,与调查人员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7.调查报告未按规定反映客户的主要风险点和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的,调查人员、调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8.调查人员与客户弄虚作假而形成调查报告误导审查和审批决策的,调查人员承担完全责任,调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应发现而未发现问题的,承担主要责任;若调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明知是弄虚作假形成调查报告的,与调查人员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9.调查环节的相关人员在调查报告上签注的意见不明确的,视同同意上一岗位的所有意见,共同承担相应责任。

10.审查人员未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审查的,审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11.审查报告未按规定全面反映审查内容的,或审查报告的分析方法不正确、审查结论不准确的,审查人员、审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12.审查同意了不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信贷基本条件的信贷业务;审查人员、审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13.审查人员按领导授意进行审查的,审查人员承担完全责任;审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明知属按领导授意进行审查的,与审查人员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14.审查人员故意提供虚假审查报告的,审查人员承担完全责任,审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应发现而未发现问题的,承担主要责任;若审查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明知是弄虚作假形成的审查报告,与审查人员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15.信贷审查专员未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对信贷业务进行审查的,承担主要责任。

16.信贷审查专员审查同意了不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或不符合信贷基本条件的信贷业务,承担完全责任。

17.信贷审查专员故意提供虚假审查报告,或按领导授意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报告的,承担完全责任。

18.审查环节各相关人员对所审查信贷业务的审查意见不明确的,视同同意上一岗位信贷人员的所有意见,共同承担相应责任。

19.超权限、超比例审批信贷业务的,或通过对关联方提供授信的方式化整为零超权限、超比例提供贷款的,信贷审批人员(包括联社贷审会和信用社贷审小组投同意票人员,下同)承担完全责任。

20.对不符合信贷政策和信贷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同意授信或贷款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1.在借款人还未取得相关批准文件的情况下,同意授信或发放贷款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2.在担保人不具备担保资格或担保实力的情况下同意授信或发放贷款的,以及不按抵(质)押折扣率确定贷款额度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3.违反国家有关不得以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规定,同意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4.违反国家有关不得以贷款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规定,同意贷款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5.违规决策发放跨区域贷款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6.违反信贷审批程序或减少审批程序、逆程序同意授信或贷款的,信贷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27.指示、授意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违规办理信贷业务,或以个别谈话等方式影响有关信贷人员或贷审会委员独立发表意见的,指示、授意人承担完全责任。

28.联社理事长未按规定行使一票否决权的,承担完全责任。

29.未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风险提示意见办理信贷业务的,由有权同意人和具体经办人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二)放款程序

1.在不满足“审批结论”设定的放款条件下办理了放款手续的,放款人员与放款部门负责人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2.办理担保贷款手续不合规、不合法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或者部份无效的,放款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3.对借款合同、法律文件及相关凭证审查不严,致使存在的法律瑕疵危及农村信用社债权行使的,法律审查岗承担主要责任,放款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4.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抵(质)押权利凭证的入库保管手续,或违反有关规定办理释放抵(质)押品手续的,同意人和具体经办人承担完全责任。

5.放款人员按照领导授意, 不按规定落实贷前和用信条件而办理信贷业务手续的,放款人员、部门负责人与授意领导共同承担完全责任。

(三)贷后检查

1.未按规定的内容和频率进行贷后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人承担次要责任。

2.贷后检查报告未反映借款人的经营及财务变化情况,未分析其变化情况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影响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3.对于发生影响客户风险级别及还款能力的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4.对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发生变化,抵押物出现转移、毁损、变质等情况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未及时进行书面报告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5.未按规定保管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利凭证,或未按规定保管质押物,致使有关权利凭证或质押物毁损、遗失的,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6.未及时向借款人及保证人发送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导致诉讼时效丧失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7.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资产质量导致风险进一步加大的,相关人员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8.贷后检查人员故意隐瞒借款人、担保人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的,或编造虚假贷后检查报告的,贷后检查人员承担完全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发现而未发现问题的,承担主要责任。

9.按领导授意不真实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的,贷后检查人员和授意领导共同承担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人明知属领导授意而未阻止的,承担主要责任。

10.贷后检查部门未及时将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信贷业务报告风险管理部门的,贷后检查部门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11.未对贷后检查部门报告的风险预警信号进行风险识别并及时制定处置方案进行处理,或未按规定程序报告的,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12.未按风险管理部门意见及时进行处置的,贷后管理人员或资产保全人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四)资产保全

1.以资抵债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债权债务合同或协议、抵债资产权属凭证等)不真实、不完整的,资产保全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2.未按规定接收抵债资产的,资产保全人员、审查人员和审批人员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3.接收抵债资产违反审批程序或超权限审批的,审批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4.取得抵债资产过程中与借款人、担保人串通,使抵债资产价值高估、难以变现或变现损失巨大的,直接责任人承担完全责任。

5.未按规定办理抵债资产过户手续,导致抵债资产权属出现争议或其他影响抵债资产处置的,根据当时未办理手续的具体原因,分别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属内部原因造成的,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6.取得抵债资产后未及时建立台账,或保管的档案资料发生缺损的,经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7.保管人员未按规定对抵债资产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导致帐实不符,抵债资产出现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8.处置抵债资产违反审批程序或超权限审批的,审批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9.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处置抵债资产而损失农村信用社利益的,经办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批人员承担完全责任。

10.对经法院判决后债务人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因未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导致丧失执行时效的,资产保全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五)资产损失核销

1.在借款人或担保人仍具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追偿,导致债权核销的,相关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2.对未认定责任或未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的资产损失进行核销的,相关的核销审查与审批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3.采用编造、伪造相关证明材料的方式对不具备核销条件的资产申请核销的,经办人承担完全责任;审查与审批人员未能对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甄别,导致核销申请通过的,审查与审批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4.为逃避责任追究,对资产损失隐瞒不报、长期挂帐的,相关信贷人员、部门负责人及决策人共同承担主要责任。

5.对追索类已核销资产未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导致未及时发现债务人资产线索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追索的,资产保全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6.对追索类已核销资产,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因未采取有效的催收措施,导致追索权丧失的,资产保全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7.对已核销资产的台账未按规定及时进行更新的,管户的资产保全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六)档案管理

1.相关部门的经办人员未按规定时间移交信贷资料的,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2.未按规定对信贷资料进行归档、登记、装订、移交和管理的,相关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人未督促移交和按规定进行监交的,承担主要责任。

3.未按规定进行档案管理,造成信贷档案资料遗失或有档案涂改、拆换、损毁和遗失等问题的,档案管理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对失职行为的处罚方式:

(一)经济处罚。包括罚款、赔偿损失等。

(二)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三)其他处理。包括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批评教育主要包括口头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主要包括调离原岗位、解聘职务、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取消授信资格、停止信贷审批权、停职离岗收贷、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

第二十条 处罚标准

(一)对承担次要责任的,给予责任人200-500元(以每笔计算,下同)的经济处罚,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处理。情节严重或损失较大的,给予责任人纪律处分。

(二)对承担主要责任的,给予责任人500-1000元的经济处罚和记大过以上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或损失较大的,给予责任人开除留用以上纪律处分。

(三)对承担完全责任的,给予责任人1000-20xx元的经济处罚和开除留用以上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或损失较大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以下未尽职行为,给予责任人100-1000元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进行组织处理。

(一)受理岗无正当理由拒绝客户申请的;对客户的主体资格、借款资料、贷款条件等未进行初审的;对收集的客户资料未按规定加盖相关印章的;

(二)受理、调查、审查等各部门负责人未及时安排人员或直接从事相应工作,造成各环节超过规定时间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和方式擅自出具或不出具信贷业务退件通知的;

(四)未按规定移交信贷资料的。

第二十二条 具体处罚由稽核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省农村信用社稽核处罚办法(试行)》、《***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篇3

专项服务合同范文一

甲方:

法定代表人:

法人委托:

地址:

电话: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人委托:

地址:

电话:

鉴于甲方业务需要,委托乙方为其提供专项事物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服务合同,共同信守。

第一条、本服务协议服务期限为365 天,以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本协议于20xx年 月 日起至20xx年 月 日止。第二条、乙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为:

1、 代购、代办申请报批“神华”电煤具体内容、价格、合同以“神华”制式合同为准。

2、 申请注册后,甲方接到签署合同通知函按通知书面要求提供合同真实资料,乙方协调签署正式采购合同(签合同地点为北京)。

3、 甲方需具备采购电煤资金及服务费资金,否则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及经济损失。

4、 计划申请报批 万吨,分批付款,分批提货(秦皇岛东港口岸)。转运费甲方支付,乙方协助办理运输。

5、 服务费支付方式以“神华”合同为准,按交款提货单分批支付。如甲方不能按期交纳货款,视为甲方违约。服务费按约定金额正常支付,否则按合同总金额5%做为违约金支付乙方。

6、 甲乙双方正式签署专项服务合同后,甲方需正式委托乙方代购、并书面方式(委托书)协助甲方办理交易流程。

7、 甲方按每吨35 元(叁拾伍圆)人民币支付乙方(纯利润,税票由甲方出具),包括自然人。

第三条、乙方提供的服务方式为有偿服务。

第四条、

1、甲方支付乙方劳务报酬的标准、方式、时间:当乙方办理申报批复手续后,同时甲方即付给乙方(乙方指定的国内银行)。

2、甲方支付时间为神华出具提煤六联单之后1个小时内付清。

第五条、保密原则

1、甲、乙双方不得将合同条款及相关服务内容泄露给任何其他方,且有责任保密。

2、乙方对于服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客户的任何资料与信息均负有保密责任,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侵犯。乙方对涉及客户的商业机密保密,不得向其他方泄露。

第六条、双方权利义务

一、 甲方权利义务

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服务真实内容的信息和资料。

2、 甲方应按本合同的约定,及时将款项汇入乙方账户上。

3、 如本项目服务内容,甲方在签订本合同之前与其他人签订了类似合同的,与本合同无关;如在签订本合同后,甲方又与其他人签订类似本合同服务内容的视为违约。

二、 乙方权利义务

1、 乙方应认真履行本合同所规定条款,为甲方提供服务。

2、 乙方有责任向甲方讲述工作进展情况。

第七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本协议终止:一、 完成本合同约定事项;

二、 双方就解除本协议协商一致的;

三、 本服务合同履行完毕

四、 发生不可抗力非人为因素。

第八条、甲方若在合同期限内单方面解除本协议就无条件赔偿乙方前期费用人民币税后 12500 万元。

第九条、本协议终止、解除后,乙方应在一周内将有关资料移交给甲方。

第十条、如本合同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第十二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年 月日

专项服务合同范文二

签订地点:

甲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方:

住所: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北京市 律师事务所律师非诉讼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就甲方以并购为目的对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事宜为甲方提供法律服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委托与指定

甲方委托乙方完成本协议第二条所述委托事项。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并指定 律师作为主办律师组建团队完成委托事项。未经甲方要求或同意,不得更换主办律师。甲方同意乙方上述指定。甲方指定 作为甲方联系人,负责与乙方联系委托事项相关事宜。

二、委托事项

甲方委托乙方完成下列事项:

(一)在本协议第三条约定的期限内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

(二)起草尽职调查清单,全面梳理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历史沿革、业务经营、股权结构、资产等状况,尽职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文件、资产文件、融资文件、重要协议、涉外合同、审批及许可、财务报表、雇员、保险、诉讼情况和环保事宜等事项;

(三)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分析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收购程序的影响,可能面临或者存在的法律、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风险,给出适当解决方案。依据调查报告制作摘要,供甲方决策参考。

(四)按照甲方提出的合理需求对尽职调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报告的最终文本需经过甲方验收同意。

三、委托期限

乙方应在下列期限内完成委托事项的现场调查部分: 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 正式尽职调查报告最终出具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

四、服务费数额及支付;

本项目服务费(含差旅费)共计人民币 整,分两期支付: 第一期人民币 万元,于本合同签订时支付; 第二期余款人民币 于乙方完成尽职调查,提交经甲方验收同意的尽职调查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如甲方因乙方不胜任委托事项为由解除本合同,则应根据乙方实际工作量支付费用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甲方支付的第一期费用乙方无需退还,甲方不需支付第二期费用。

五、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甲方有权就委托事项向乙方提出书面要求;

2.甲方有权在委托期间变更对乙方的授权范围;

3.以书面形式解除对乙方的授权;

4.甲方有权在委托期间要求乙方变更主办律师。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如实向乙方提供与委托事项有关的材料和情况;

2.甲方应按本合同第四条的约定向乙方支付服务费;

3.甲方应承担乙方实施委托事项的法律后果。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乙方有权按合同第四条约定取得服务费,并在甲方拒付费用的情况下解除本合同;

2.乙方有权依据本合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施委托事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但不得损害甲方的合法权益;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指派合伙人XXX、律师XXX„„,共7人作为向甲方提供本项目法律服务的承办律师。XXX律师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律师工作团队为甲方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2.乙方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规范,勤勉、尽责地完成委托事项,最大限度地维护甲方合法权益。

3.本协议履行期间,乙方律师在涉及甲方的对抗性案件或者交易活动中,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担任与甲方具有法律上利益冲突的另一方的法律顾问或者人。

4.乙方律师对其获知的甲方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非因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经甲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5.乙方律师对项目资料应当单独建档,并保存完整的工作记录以备查,在尽职调查结束后向甲方提供相关档案资料,对涉及甲方法律文件和财物应当妥善保管。

6.甲方对乙方承办律师的服务不满意并投诉的,乙方应当及时更换承办律师。

七、合同解除及违约条款

1.乙方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法律服务的,不能完成尽职调查工作,或提供法律服务时由于过错导致甲方蒙受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以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付的法律服务费为限。

2.尽职调查期间,甲方发现乙方有本条第一款所述情形的,有权立即解除对乙方的委托,乙方应当在已收取服务费用的限额内承担违约责任。

3.甲方无正当理由不支付法律服务费,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以支付未付的法律服务费以及延期支付的利息为限。

八、 保密

乙方应当严格遵守保密承诺函中规定义务,对在参与项目过程中获知的本案件的信息和甲方的商业秘密进行严格保密。否则,由此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九、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适用《合同法》、《律师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北京市律师协会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合同签订地法院诉讼。

十、其他

1、 双方确认,文首所载地址为双方的送达地址。如果一方提供的地址不确切,或不及时告知变更后的地址,使相关文书无法送达或未及时送达的,该方将自行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2、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正本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北京市 律师事务所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20xx年一月 日

专项服务合同范文三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乙方: 律师事务所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甲方因办理 事宜的需要,委托乙方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经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以供共同遵守。

一、 乙方律师的服务范围如下:

1、

2、

二、乙方接受委托并应甲方的要求,指派 、 律师提供本合同项下的法律服务。

三、乙方承办律师应当客观地告知委托人拟委托事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四、甲方应保证委托的事项合法并将乙方的工作成果用于合法目的。甲方只能将乙方交付的工作成果用于本合同约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未经乙方许可,不得将该成果泄露给与本案范围和目的无关的其他第三人。

五、甲方须向乙方提供有关的证据材料,对乙方的询问、了解作客观的陈述。乙方接受委托后,发现甲方提供虚假证据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交真实的证据,并对虚假陈述作真实澄清。甲方拒绝的,乙方有权终止履行本合同,所收律师费不予退还。

六、乙方履行本合同中若需向第三方表明乙方与甲方的关系,甲方应对乙方进行协助,如签署有关协议、法律文书、证实委托关系等。

七、乙方应遵守诚信原则,在授权委托范围内依法提供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如乙方故意损害甲方合法权益的,甲方可终止委托。

八、乙方指派的律师因故中途不能执行职务的,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在甲方同意后负责另行指派律师接替。

九、乙方应对甲方提供的证据材料、背景资料以及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所接触、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十、甲方随时可向乙方了解委托事务处理的进展情况,确有必要的,乙方应应甲方要求出具阶段进展报告。

十一、交通费、行政收费的处理:乙方办理委托事务过程中发生的交通费及行政机关收取的有关费用由甲方预付,乙方按实际支出和有效凭证核销,多退少补。

十二、律师服务费的支付按以下方式处理:

1、律师服务费人民币共 元,该费用包括/不包括本委托事项下的通讯费、传真费、及文件邮寄费用。甲方在本合同签订日付清,

如甲方需委托乙方处理本合同第一条约定之外的其他事务,将根据 的标准另行支付。

2、律师收取律师费,应出具本合同项下的法定结算凭证发票。

十三、本合同生效后,乙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但如果委托事项违法或违背律师职业道德,或者甲方利用乙方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的,乙方有权终止,依本合同已收取的律师服务费不予退还。

十四、本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无法定事由不得中途解约,若甲方中途解约,依本合同已收取的律师费,乙方不予退还;若乙方中途解约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予赔偿。

十五、甲、乙双方如果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由乙方所在地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

十六、本合同有效期限:自本合同签订并生效之日起至乙方完成委托事项之日止。

十七、关于本合同的变更,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十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或签章后生效。

甲方:

代表:

篇4

A1:一般而言,如果收益率上升,那么风险也一定会上升,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迟早会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噩梦,人们其实都知道,但人们都将噩梦当享受着。

从 9月、10月的房地产成交来看,真正的噩梦已经开始了,那些苦命的刚需以自己粉身碎骨的姿势,来完成所有储蓄对房地产的“拥有”,没办法,同情他们是没有任何必要的。那些一贯唱空的人,神经已经不那么坚韧,他们或者已经屈服加入唱多的行列,或者被过去的纪录羞愧得不敢多说。

现在90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父母是60后,基本上有好几套房。如果他们的父母不在大城市,而90后涌入大城市,那么父母们必须要狂卖当地城市的房子。如果他们跟随父母所在地就业,那么他们成为第一代不需要担心住房的一代。这是一个标志。

我认为,整个市场已经凌乱了,如果考虑到目前情况下黑天鹅事件的概率上升,我觉得不要再考虑什么基金投资了,将储蓄逐步换成美元,相信一个成熟的、创新的经济体,好过另一个——你懂的。

A2:说实话,我们也不是福尔摩斯,仅仅从外在的披露的那些大而化之、冠冕堂皇的东西能看出里面的奥秘,除非你掌握了内部的信息。不要随便相信理财产品,是控制风险的最好方式。

A1:很多基金子公司也在卖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产品,比同类信托产品收益率高是为了吸引投资者,但不是绝对的,信托产品的收益也会有高于基金子公司同类产品的。

信托产品与基金类产品严格讲均属于信托制度安排,均在大资管与大信托范畴,属于大信托产品系列,均没有“刚性兑付”。基金类产品的风险不一定会比信托产品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关键看产品的风险是怎么控制的,是否有足额的抵押或担保,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三者是否匹配。只要产品性价比较高,就可以选择,但核心是安全性原则。

篇5

一、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指的是企业之间的合并或兼并,其动机是企业战略的落实,其实质是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二、公司并购的目的

对于企业或公司来说,并购的具体目的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三类:

1. 通过实现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获得效益的并购;

2. 通过扩大市场份额以增加效益的并购;

3. 实现多元化经营,迅速进入新领域以获得收益的并购。

三、公司并购的分类

1. 横向并购:这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

横向并购的好处是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节省管理费用、共用营销渠道、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应。

2. 纵向并购:这是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即那些具有购买与销售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结合获得更稳定的原料供给或产品销售、更紧密的联系和更低的经营成本,在市场中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3. 混合并购:这是指对不同行业公司的并购,并购不同行业的公司是为了更迅速地进入该行业或该领域。

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是为了获得新的产品或服务市场、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赢利能力,而且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还能够降低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

四、公司并购的主要步骤

1. 签订财务顾问合同

财务顾问熟悉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有较丰富的并购经验,无论是设计方案、居间谈判,还是落实协议、起草完成各种专门的并购文件都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节省成本,大大提高并购的效率。

2. 起草尽职调查提纲

相关公司与投行或咨询公司签订财务顾问合同后还会签保密协议,因为投行或咨询公司在工作中必然会接触公司的商业秘密,需要保密协议来规范相关的事项。调查提纲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四项内容:(1)公司的财务状况;(2)公司的法律关系;(3)行业情况与公司的经营;(4)公司的管理与文化理念。

3. 撰写目标公司分析报告书

工作小组为了寻找适合的并购对象,需要对多家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在此基础上,工作小组会写出目标公司分析报告书,对调查的各目标公司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佳并购对象,供客户公司决策。

4. 上报收购报告书

如果涉及到上市公司收购,还必须上报证监会批准。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以协议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监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5. 撰写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

收购完成后,被收购公司的董事会应向公司全体股东通报公司被收购的整个情况,因此需要起草一份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关于并购事项的报告书。由于它主要是面向股东的,因此不仅要讲清楚并购的全过程,还特别要就并购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较深入的了解。

五、我国并购的特点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中,除了许多为追求最佳生产规模、减低交易成本、减轻问题冲突的并购外,还有许多是为了追求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希望获得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并购只是国企改革中的控股权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企业的控制权或经营战略并没有实质的变化;还有少数上市公司的并购不过是一种财务数据的炒作,希望据此获得市场的青睐,获得额外的收益。

六、律师在并购中的作用

律师在并购项目中提供法律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并购,其具体程序和侧重有所差异。对于一个大型、复杂、客户要求律师参与程度较高的并购案例,律师代表收购方提供法律服务的流程和基本内容如下:

1. 协助策划并购方案;

2. 提供并购项目涉及的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上市公司监管、反垄断、公司法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对并购方案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和修订;

3. 在第2项基础上,对并购程序和需签署的合同框架提出建议;

4. 参与初期谈判,起草确立双方谈判地位的框架协议;

5. 对拟收购的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卖方等进行法律尽职调查;

6. 向客户提交尽职调查报告,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法律问题,分析其可能影响并购成败以及给收购方导致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

7. 代表收购方参与并购谈判;

8. 起草并购相关的合同等法律文件;

9. 应客户要求为并购的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见书;

10. 协助办理并购相关审批、备案、登记手续;

11. 监督并购的依约履行,并对履行中出现的争议、纠纷提出解决方案,或应客户委托争议的诉讼、仲裁;

12. 其他客户要求提供的服务。

篇6

一、我国的缓刑制度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特点在于,犯罪分子被判处了一定的刑罚,同时宣告暂不予以执行,但又在一定的时间内保留着执行的可能性。缓刑的实质在于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即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遵守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的条件,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但是 如果违反了必须遵守的条件,则要执行原判刑罚。作为我国的一项刑罚制度,缓刑充分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也体现了我国刑罚人道主义精神。我国多年的刑事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正确运用缓刑制度,对于减少罪犯的关押数量,在保证社会治安的前提下将犯罪分子放在社会上进行改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把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缓刑制度在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及刑罚社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四章第五节对缓刑制度做了相应规定,《刑法修正案(八)》对这一制度也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但缓刑制度在规范上仍呈现原则化较强的特点,有关犯罪人个性的审查也不够深入和具体,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方法和尺度也不尽一致。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考察,我国缓刑制度总体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的规定过于原则,难以操作

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法官对犯罪人定罪判刑后,必须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才能适应缓刑。《刑法修正案(八)》对这一规定作了一定的细化和补充,即需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在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但这些细化规定与原规定的具体内容并无二致,在司法实践中也很难对法官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二)撤销缓刑和缓刑宣告终止的程序还不规范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的、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实践中,如果缓刑犯犯新罪或发现漏罪,一般是在新罪或漏罪的裁判文书中宣告撤销缓刑,但对缓刑犯因其他情形需要撤销缓刑或者缓刑终止时,这方面的规定就不够具体,在缓刑和撤销缓刑之间没有过渡性衔接,对缓刑进行撤销或终止时应当经过严格和规范的程序进行,如此方能显现出法律规范的完整性。

(三)缓刑执行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但实践中公安很难抽出人力专门负责考察工作,《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对确定了对缓刑犯进行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但社区矫正工作究竟如何具体开展,对违反矫正的缓刑犯可采取哪些法律救济手段,规定也不够明确。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一)关于缓刑的适用标准

1、开展裁决前调查工作。实践中,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法官准确无误地判断被告人是否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是不现实的,而裁决前调查制度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通过规定必经的调查程序,规定常规的调查项目,规定量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在最终的调查报告中对被告人是否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作一较为准确的判断。因此,我国法律应该明确规定法官在裁决适用缓刑前必须进行充分调查,明确列举调查应涉及的项目,以及采取分项打分的方法对被告人是否应该适用缓刑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将其作为裁决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

2、开展适用缓刑听证程序。在缓刑裁量阶段设置缓刑听证制度,是近年来学者们比较推崇的建议。设置缓刑听证制度,可以促使法官恪尽职守地调查被告人的情况,能够增强缓刑适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防止缓刑适用的随意性,使缓刑裁决公正、合理和正确。关于缓刑听证会的参加人员,可以包括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受害人及其人、被告人所居住的社区人员。法官或合议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充分考虑被告人的各种情况,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裁决是否适用缓刑。

(二)关于缓刑的执行

1、健全缓刑的考察制度。以当前比较普遍的社区矫正机构作为缓刑考察机构为例,可借鉴西方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社区矫正制度,选任具备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充任工作人员,并从医院、学校等机构中选任志愿者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并制定考量矫正效果的一系列标准。法院宣告缓刑后,应当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到法院办理接收手续后接受缓刑犯,并在缓刑犯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后确定专人对缓刑犯进行跟踪帮教管理。检察机关作为缓刑考察的监督机关,负责对社区矫正机构缓刑考察情况的监督,社区矫正机构应定期向检察机关报告缓刑犯在考验期内的表现情况。

2、增强有效的社会监督。

面对近年来刑事案件激增,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管力量有限等社会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多角度、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对缓刑犯进行补充监督,从而营造良好的矫正环境,有利于缓刑犯的彻底改造。事实上,群众必须接受社会矫正的犯人远多于监狱矫正的犯人这一事实,而且理论上几乎所有犯人最终都要回到社区,所以必须团结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尽早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关于缓刑的终止

篇7

然而,并购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不审慎的并购只会让情况变得糟糕。从世界并购历史来看,约有70%的并购活动没能给企业创造预想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财务、经营、信息不对称、战略不匹配、企业文化冲突等诸多风险因素。立足于我国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经济政策,需要并购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应对,有效防范。

企业要健全完善并购风险的内部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并购风险管理方面下了功夫。如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国内较早成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部,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在并购活动方面起步较晚,经验不多,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一、建立准确的并购风险识别机制

第一,企业要有一只合作意识强、业务水平出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能够充分识别并购中的风险因素。团队的功能如同管弦乐队的指挥一样,汇集内外部各种资源并带领他们完成一曲协调的乐章。

第二,方法对路,选择科学的识别技术,使用恰当的经济学方法,真实准确完整的识别各类风险。

第三,企业资料收集要尽可能全面,不仅要包含目标企业信息,还要包括国家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数据。

二.建立有效的并购风险分析评估机制

第一,对识别出的各类风险正确定位,划分为需控制的风险和不需控制的风险。暂时无法确定的也应视为需控制的风险。

第二,对需控制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企业风险评估在技术上应采用定性(风险排序、调查问卷)与定量(风险价值、损失分布)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对需要控制的风险进行归类管理,明确控制重点及范围。

三、健全完善并购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风险预防。企业要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与概率,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预防方式。被动预防是企业根据资本运作的实际环境与风险因素选择风险较小的并购方案,将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路径上加以控制,从而缩小风险接触面。主动预防则是企业通过积极改善环境因素、制订削减预防措施等办法,使部分并购风险消失或减小。风险即使出现,企业也能够有的放矢,应对自如。

第二,风险规避。实施动态化并购。并购企业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正并购方案,在风险发生的萌芽阶段就将其规避掉。制订备用并购方案。一旦首选方案不能实现,就及时启用备用方案。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该方法在欧美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经常可见。

第三,风险抵减。利用目标企业所处地域或行业的国家优惠政策,进行权益搭配及补偿,用以抵减可能出现的并购风险。国内企业在并购中经常会使用此方式来控制风险。企业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可同时选择其他高收益项目进行抵减投资,用其他项目收益抵减并购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四,风险分散。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内外部条件,树立企业在市场的优势地位,通过自身优势来分散风险。选择合适的并购方案,可考虑通过并购进入相邻的新业务领域,避免企业各领域全面接触风险。微软就非常重视并购方案的选择,常采用该种策略。扩大风险承担范围。可考虑与其他企业合作并购目标企业,仅部分承担并购可能出现的风险。

实施积极有效的并购风险防范措施

一、增强并购企业自身实力

第一,企业需要具备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关注经济形势,掌握国家政策动向。不同的经济周期,并购成本与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法律部门还要密切关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避免违法与侵权行为的发生。

第二,企业必须持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能够吸收消化目标公司被控资源,让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蛇吞象的奇迹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上演。

第三,企业要具备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联想对汉普国际的整合失败,就是原有的制造业文化未能与目标公司的IT咨询业文化有效融合。优质的企业文化要能够凝心聚力,促进并购企业良性发展。

二、充分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

企业并购行为需要各方面专家和机构发挥作用,企业的职能部门虽具备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通过引进专业咨询机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并购工作陷入误区,并购行为也能够更加规范。通过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专业人士从事尽职调查、拟订与实施并购方案、参加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协议等活动,能够有效防范并购风险,大幅提升并购交易的成功率。

三、做细做好尽职调查工作

尽职调查一词来自于英文Due Diligence,它是并购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购企业可委托专业咨询机构或与其组成团队一同完成。企业应充分重视尽职调查,财务、法律、商务调查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尽职调查的结果文件是资本运作实施者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详尽的尽职调查报告能够帮助决策人最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重大决定。在一些罕见的案例中,尽职调查极大地改变了买方对目标公司的看法,甚至使他们取消交易。

四、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第一,企业要做好保密工作。须与目标公司签订保密协议,避免并购信息泄露,对并购双方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企业要规范签订并购协议。“陈述和保证、先决条件、交割、补偿、争议解决”等主要条款都是并购协议的精髓所在,需要格外加以关注。规范的并购协议能够避免企业落入并购陷阱,并有效杜绝并购后遗症的发生。

第三,要注意把握企业并购的整合节奏与效率。节奏过快与过慢都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以失败告终,原因之一就是整合效率低下,所以并购企业要恰如其分的做好整合工作。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规范性不断加强,特别在流程上和形式上都比较规范。一个三级企业要进行投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审批流程,首先形成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等,经过本企业的股东会或董事会通过、形成决策文件,上报主管二级企业;二级企业的董事会就该投资方案进行决策,认为可以投资的形成决策文件上报一级企业投资管理部门审核,报一级企业的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决策,形成批复文件,重大的投资项目还要报国资委批准,企业只有接到各级的批复文件后方可实施投资。从流程上看,应该说投资决策已经很科学了,可是由于投资项目的发起就不一定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系统的资源分析,决策流程的符合性好、有效性差,流程往往是流于形式的过程,很多投资项目一经提出往往都能获得批准,而且许多投资项目往往实施之日就是亏损之时。

二、投资项目的专业性诊断不足

企业投资主管部门接到下属企业的投资方案后,往往专注于投资项目是否与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定相符,资料是否齐全,资料的前后逻辑是否一致,经过的流程是否合规等方面的审核,而对于投资项目是否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状况、资源配置相契合,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方面的诊断性研究不足。各专业委员会也往往是官员多、专家少,资料符合性审核多、投入产出的专业诊断少。

三、投资风险管控不健全

投资风险管理侧重于事前预防,对项目审批流程的形式管控比较多,对于投资决策的论证过程管理不足,对投资的实施过程跟进、事中事后的监督以及投资失败的责任追究缺失,复杂的审批流程规避的是各级决策者的个人责任,因为经过层层审批谁都不对结果单独负责,大家都负责也就都不负责,投资的风险没有人承担。这也是形成盲目投资、投资效益较差的原因,一些企业容易陷入屡投屡亏、屡亏屡投的恶性循环。

四、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设部门专业化、人员专家化的投资管理部门

投资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特别是对投资项目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知识、市场的经验,投资项目审核既要关注法律法规、政策、资料的符合性审核,更要关注项目的有效性诊断,可研报告、尽职调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要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作充分的论证,管理人员要走向市场,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要充实专家的数量,建设“部门专业化、人员专家化”的投资管理部门。

2.加强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的投资以企业自身为主、风险自担,应该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平衡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等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意识、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投资项目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科学评估市场和财务状况,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避免参与回报率低、超出自身筹资能力、无法达到技术水平的项目,谨慎对待不熟悉、风险大的项目,对资金和技术水平达到投资的项目进行优中选优,把投资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财务和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企业的投资活动,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把事前预防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功能,既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合法、有效,又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效益进行严格的审计。

4.建立科学的投资评价考核体系

篇9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维护证券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国有股东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以协议方式转让、无偿划转或间接转让的,适用本办法。

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专门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国有股东转让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权属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和存在质押、抵押、司法冻结等法律限制转让情况的股份不得转让。

第五条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符合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六条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根据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价格确定。

第七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审核工作。

中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对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有重大影响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不再拥有上市公司

控股权的,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在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将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逐步交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第二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的转让

第八条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由国有控股股东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决定,并在股份转让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报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一)总股本不超过10亿股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股份(累计转让股份扣除累计增持股份后的余额,下同)的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总股本超过10亿股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数量未达到5000万股或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

(二)国有控股股东转让股份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多个国有股东属于同一控制人的,其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数量或比例应合并计算。

第九条国有控股股东转让股份不符合前条规定的两个条件之一的,应将转让方案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国有参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股份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由国有参股股东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决定,并在每年1月31日前将其上年度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报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应将转让方案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国有股东采取大宗交易方式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该上市公司股票当天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

第十二条国有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需要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的,其报送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请示;

(二)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内部决策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国有股东基本情况及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及最近一期的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

(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转让原因;

(二)转让价格及确定依据;

(三)转让的数量及时限;

(四)转让收入的使用计划;

(五)转让是否符合国家或本地区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

第三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协议转让

第十四条国有股东拟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在内部决策后,应当及时按照规定程序逐级书面报告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并应当同时将拟协议转让股份的信息书面告知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依法公开披露该信息,向社会公众进行提示性公告。公开披露文件中应当注明,本次股份拟协议转让事项须经相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后才能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国有股东报告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拟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事项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国有股东拟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内部决策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拟公开的股份协议转让信息内容;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十六条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收到国有股东拟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书面报告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

第十七条国有股东获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拟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事项的意见后,应当书面告知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依法公开披露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拟协议转让信息。

第十八条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拟协议转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拟转让股份数量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名称及基本情况;

(二)拟受让方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

(三)拟受让方递交受让申请的截止日期。

第十九条存在下列特殊情形的,经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国有股东可不披露拟协议转让股份的信息直接签订转让协议:

(一)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并存在退市风险或严重财务危机,受让方提出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及具体时间表的;

(二)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实施国有资源整合或资产重组,在其内部进行协议转让的;

(四)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涉及国有股东所持股份的;

(五)国有股东因接受要约收购方式转让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

(六)国有股东因解散、破产、被依法责令关闭等原因转让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

第二十条国有股东收到拟受让方提交的受让申请及受让方案后,应当对受让方案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择优选取受让方。

第二十一条受让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后拥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受让方应为法人,且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受让方或其实际控制人设立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二)具有明晰的经营发展战略;

(三)具有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国有控股股东拟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股份并不再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应当聘请在境内注册的专业机构担任财务顾问,财务顾问应当具有良好的信誉及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三条财务顾问应当勤勉尽责,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对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方式、转让价格、股份转让对国有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影响等方面出具专业意见;并对拟受让方进行尽职调查,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拟受让方受让股份的目的;

(二)拟受让方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金实力及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和不良诚信记录;

(三)拟受让方是否具有及时足额支付转让价款的能力及受让资金的来源及其合法性;

(四)拟受让方是否具有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当以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信息公告日(经批准不须公开股份转让信息的,以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为准,下同)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为基础确定;确需折价的,其最低价格不得低于该算术平均值的90%。

第二十五条存在下列特殊情形的,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按以下原则分别确定:

(一)国有股东为实施资源整合或重组上市公司,并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完成后全部回购上市公司主业资产的,股份转让价格由国有股东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合理估值结果确定。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实施国有资源整合或资产重组,在其内部进行协议转让且其拥有的上市公司权益和上市公司中的国有权益并不因此减少的,股份转让价格应当根据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二十六条国有股东选择受让方后,应当及时与受让方签订转让协议。转让协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转让方、上市公司、拟受让方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及住所;

(二)转让方持股数量、拟转让股份数量及价格;

(三)转让方、受让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股份转让价款支付方式及期限;

(五)股份登记过户的条件;

(六)协议变更和解除条件;

(七)协议争议的解决方式;

(八)协议各方的违约责任;

(九)协议生效条件。

第二十七条国有股东与拟受让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后,应及时履行信息披露等相关义务,同时应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

决定或批准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材料:

(一)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请示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国有股东公开征集的受让方案及关于选择拟受让方的有关论证情况;

(三)国有股东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拟受让方基本情况、公司章程及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五)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最近一期的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

(六)股份转让协议及股份转让价格的定价说明;

(七)拟受让方与国有股东、上市公司之间在最近12个月内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投资等重大情况及债权债务情况;

(八)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八条国有股东应及时收取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价款。

拟受让方以现金支付股份转让价款的,国有股东应在股份转让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收取不低于转让收入30%的保证金,其余价款应在股份过户前全部结清。在全部转让价款支付完毕或交由转让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妥善保管前,不得办理转让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

拟受让方以股票等有价证券支付股份转让价款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国有股东转让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批复文件和全部转让款支付凭证是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上市公司股份过户手续和工商管理部门办理上市公司章程变更的必备文件。

第四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无偿划转

第三十条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可以依法无偿划转给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国有独资公司持有。

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划入或划出一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上市公司股份划转双方应当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无偿划转股份的书面决议文件。

第三十二条国有股东无偿划转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可能影响其偿债能力时,上市公司股份划出方应当就无偿划转事项制定相应的债务处置方案。

第三十三条上市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由划转双方按规定程序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

第三十四条国有股东无偿划转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以下主要材料:

(一)国有股东无偿划转上市公司股份的请示及内部决议文件;

(二)国有股东无偿划转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上市公司股份无偿划转协议;

(四)划转双方基本情况、上一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五)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最近一期的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

(六)划出方债务处置方案及或有负债的解决方案;

(七)划入方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或发展规划(适用于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的);

(八)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第五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间接转让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间接转让是指国有股东因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等原因导致其经济性质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应当充分考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按照本办法有关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价格的确定原则合理确定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价格,上市公司股份价格确定的基准日应与国有股东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一致。国有股东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与国有股东产权持有单位对该国有股东产权变动决议的日期相差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三十七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发生间接转让的,应当聘请在境内注册的专业机构担任财务顾问,并对国有产权拟受让方或国有股东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第三十八条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的,国有股东应在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案实施前(其中,国有股东国有产权转让的,应在办理产权转让鉴证前;国有股东增资扩股的,应在公司工商登记前),由国有股东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

第三十九条决定或批准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材料:

(一)国有股东间接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请示;

(二)国有股东的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批准文件、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批准的国有股东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案;

(四)国有股东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有关文件或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公开国有股东增资扩股的信息情况及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依据;

(五)国有股东的国有产权转让协议或增资扩股协议;

(六)国有股东资产作价金额,包括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作价说明;

(七)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最近一期的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

(八)国有产权拟受让方或战略投资者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九)财务顾问出具的财务顾问报告(适用于国有控股股东国有产权变动的);

(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在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中,转让方、上市公司和拟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要求转让方终止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讼:

(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证券交易所公开股份转让信息的;

(二)转让方、上市公司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

(三)转让方、上市公司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转让方与拟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五)拟受让方在上市公司股份公开转让信息中,与有关方恶意串通低评低估上市公司股份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拟受让方未在其承诺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

(六)拟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协议签订的。

对以上行为的转让方、上市公司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企业按照权限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由于拟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拟受让方应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社会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审计、评估、咨询和法律服务中违规执业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不得再委托其进行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相关业务。

第四十二条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或者在批准中,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权限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办法的规定审核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股份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国有股东采取措施限期纠正;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有关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应负赔偿责任,并对其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篇10

   XX年7月我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行动,现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群工部。在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努力践行志愿者精神,恪尽职守,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下面是我一年服务工作的简要总结:

   我刚来红寺堡时分到了扶贫办,主要工作是协同扶贫办其他两位同志搞项目验收工作,以及扶贫项目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当初刚来工作的时候心里还真没底,因为我并非农学专业,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里相关的工作环境。第一天工作的时候,单位的领导什么也没有给我安排,只是让我先熟悉一下环境。同事们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大家对我只是简单招呼一下便各自忙开了。第二天,我便主动找事做,首先了解数据库的录入工作,端坐在电脑前,手中拽着厚厚的项目档案仔细地看,熟悉需要录入的条目。由于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紧,工作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办公室其他人员对项目录入系统软件又生疏,只能由我一个人承担,为了不使这项工作落后于其它县,拖全市的后腿,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对XX年“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农户的录入工作,且无一错录,同时写好材料一并上交区、市,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常深入实践,积极开展活动。我经常跟随领导下乡镇开展农村调研活动,通过和老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XX年9月“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在乡镇实施过程中,羊只发放存在问题,致使群众上访,我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协助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第一线,到开发区南川乡马段头村,挨家逐户进行摸底调查,最后满意地给群众解决了问题,并写成《“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实施调查报告》,受到领导的表扬。在此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如何和老百姓交心谈心的技巧,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XX年十一月份,由区、市组成的验收团对红寺堡“劳务输出”工作验收期间,我积极参加搞“劳务输出”后勤服务,无怨无悔地为参加“劳务输出”验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为红寺堡顺利通过验收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在红寺堡扶贫办服务期间,我和单位从灵武请来的农技员以及福建农林大学驻红寺堡菌草技术组的技术员一起到农户的温棚和菇棚,挨家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农户配合技术员的工作。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结合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会同扶贫办其他同志编写农业实用技术资料10余种。

   由于我在扶贫办群众工作做的比较好,XX年底组织上调我到红寺堡群工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我到红寺堡群工部后积极参加由开发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其他志愿者为当地农民宣传、发放法律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资料1000余份,同时还为农民书写春联150多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农民朋友的法律、文化意识。

   在群工部由于我是非文秘专业,对办公室工作不甚了解。为了克服自身不足,我除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外,自己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公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对政策、法规报刊书籍认真研读,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草文件20份、写作报告材料10余篇。

   

在红寺堡的这些日子里,我深切感受到西部人民对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忱和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感到自己是充实的、快乐的。在这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艰苦的环境使我去掉了许多浮躁,也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增强了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许我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真正地感觉到我们已经给服务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也相信,无论自己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播种过希望的种子,不会忘记这片我挥洒过汗水的一方热土!我坚信,红寺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