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22:0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篇1

伤寒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与局部爆发流行,经过近两年来的防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爆发疫点出现,且发病地区分布较广,对我市广大人群威胁极大,为了进一步掌握其流行规律,给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今年报告的26例伤寒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今年1~12月共发生伤寒病26例,无死亡,发病率为5.6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38%;26例病人中24人无菌苗接种史,另2人分别接种一针和两针。

2 调查结果

2.1 病人地区分布 26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的18个村,及5个单位和1个居委,计城区和单位6例,占23.07%,市郊区8例,占30.77%,远郊平坝区8例,占30.77%,山区4例,占15.38%。发病最高的是高草乡,发病率为44.22/十万,最低的是小庙乡,发病率为6.5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地区分布有明显变化,市郊区和城区发病增多,远郊及山区发病减少。详见表1、表2。

2.2 病人年龄分布 26例伤寒病人中,以15-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53.85%,其次为5-9岁组儿童,占15.38%,发病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岁零4个月,分布情况见表3。

2.3 病人性别分布 26例病人中男发病12人,占46.15%,女发病14人,占53.85%,男女之比为1:1.17。

2.4 病人职业分布 26例病人中,农民占53.85%,其次是儿童和工人,见表4。

2.5 发病时间分布 26例伤寒病人首例发生与1989年1月5日,最后一列发生于12月10日,发病最多为2月,占23.08%,其次是9月,占15.38%,发病高峰为一季度,占发病总数的46.15%,见表5。

2.6 26例伤寒病人临床表现

2.6.1 症状和体征 26例伤寒病人,发热占100%,39℃以上的21例,占80.77%,发热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达39天,26例平均发热13.9天,相对缓脉8例,占30.97%,肝肿大3例,占11.54%,见表6。

2.6.2 并发症和予后,26例患者仅1例并发肠穿孔(经手术治疗),治疗药物为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26例病人无复发、无死亡,也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治疗副作用。

2.7 实验室检查

2.7.1 肥达氏反应 26例病人中有17例作过该项试验,17例的“”抗体滴度≥1:80和“H”抗体滴度≥1:160。

2.7.2 细菌培养 对26例患者进行了血(25)和骨髓(1例)培养,伤寒阳性率为36%,其中1例同时作了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较高(“”1:640,“H”1:160)

篇2

 

一、 概述

2014年8月3日7点25分,我中心接到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电话报告称:XX大酒店发生了一起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的腹泻疫情。对此,县卫计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部署了应急工作,指示我中心予以核实,同时于2014年8月3日8时20分组织应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医生诊断结论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县专家组诊断认为这起事件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发生感染所致。

二、流行病学调查

1、背景资料

XX酒店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大型酒店,酒店餐厅有工作人员66人,可接待大型宴会。8月2日中午张某、李某、刘某分别在此举行升学宴宴请客人,同时张某、李某有部分客人在此晚餐,张、李、刘三家客人共计800多人。

2、发病情况:

此次疫情经调查核实病例29人,其中住院病例24人,门诊病例5人,男性8人,女性21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8岁,病例主要集中在40-55岁年龄组,以女性居多。

发病时间最早为8月2日22时,最晚为8月3日19时,无后续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8月3日2时至8时,计有25人发病。潜伏期最短为9小时,最长为30小时,平均潜伏期为16小时。

首发病例丁某,女,42岁,于8月2日中午在XX酒店参加刘某某的升学宴,至当日晚22时发病,症状为上吐下泻,同时伴上腹部绞痛及头晕,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16时入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

最后一例病例白某,女,51岁,于8月2日中晚餐均在XX酒店参加张某某的升学宴,至8月3日19时发病,症状为上吐下泻,同时伴脐周部绞痛及发热(38.9℃),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8月3日20时入人民医院内三科住院治疗。

3、病例暴露史:

所有病例8月2日均有XX酒店进餐史,其中中餐18人,晚餐2人,中晚餐均在XX酒店进餐的9人。发病前3天无其他共同聚餐史,无其他外出史。

4、病例临床表现:

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痛、头晕及全身无力。其中发热8例(37.8℃-38.9℃),除1例为37.8℃外,其余均在38℃以上;呕吐20例;腹痛26例,疼痛部位主要为上腹部19例,脐周7例,疼痛性质为绞痛14例,阵痛9例,隐痛3例;腹泻28例,大部排泄物为黄色稀水便,有1例为黄绿色稀水便;同时伴头痛5例,头晕9例,全身无力4例。

所有病例在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及使用依替米星氯化钠和阿莫西林维酸钾等药物抗菌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住院病例治疗1-3天后痊愈。

5、共同进餐者调查:与29名病例共同进餐者总计800余名,分别为参加李某、张某、刘某三人在XX酒店升学宴的客人。经调查询问得知,除另有少部分进餐者有轻微腹泻自行服药或门诊治疗后即好转外,其余进餐者目前身体状况均良好,未出现类似症状。

三、实验室检测结果

疾控中心检验室8月3日采集XX酒店留样食品基围虾、鱼元、肉皮冻、海带丝、凉拌三丝、葱煎包、醉汉香干等七个样品及病患呕吐物2份进行检测,8月12日检测结果显示基围虾、肉皮冻被沙门氏菌污染,其余样品未检出致病菌。

四、病因假设与验证

综合以上情况所述,我们判断此次腹泻疫情为:沙门氏菌感染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导致感染。其理由如下:

1、符合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经搜索传染病疫报网和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监测数据,近一个月来未发现腹泻病例聚集性疫情;本起疫情所有患者发病前3天均无其他共同进餐史、外出史,但在发病前1 天内均在同一酒店集体进餐,共同暴露史明确;同时发病曲线显示为一过式集中发病,对该酒店采取封存食品和停业整顿等应急措施后,仅有一例患者于3日19时发病,没有后续病例发生。

2、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表现:患者进餐到发病在9-30小时左右,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病的潜伏期(4-48小时)相符合;患者临床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为主,排泄物大多为黄色稀水便,有1例为黄绿色稀水便,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相符。

3、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后,疗效显著:所有病例在抗菌治疗1-3天后已痊愈。

4、检测出能引起与本起疫情临床表现一致的致病原:经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在餐厅留样食品基围虾、肉皮冻中检出沙门氏菌。

五、工作措施

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迅速开展现场调查。8月3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流调;同时建议食品药品监督局尽快采取措施,停止销售和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防止中毒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

2、及时救治患者。县医院对患者进行了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生素抗菌治疗,部分症状较重患者收治入院治疗。

3、加强肠道门诊的监测与管理。8月3日疾控中心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认真抓好“五专”措施,作好腹泻病人的登记、检索,如发现新的疫情及时报告。

4、广泛开展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工作建议

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食品药品监督局对涉及的可疑食品进行封存,对变质及污染食品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篇3

摘 要 目的:通过调查活动,全面掌握我县各学校结核病疫情状扩散原因和具体情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开展好防控工作,切实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扩散和传播。方法:对20例学生、7例老师进行个案调查,掌握其流行病学个案详实情况,了解其在学校密切接触群体数量和接触的不同方式。针对27例师生所在学校密切接触的班级学生或同办公室的老师,开展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拜城县2013年1-8月各阶段散发病例数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总病例数虽有上升趋势,但在发病状况看呈分散性,不属于聚集性扩散,从拜城县结核病整体发病状况来看属于正常散发病例。此外,6月底各学校学生陆续放假后,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加大,在各种场合中有可能感染到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感染后潜伏期较长,感染者在身体状况不佳条件下发病,致使8月学生发病率稍高。7例患病老师中4例有结核病家族史,主要病原可能是在家庭中被传染。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领导,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学校医务室对结核病要提高警惕,在日常就诊中发现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有家庭肺结核接触史和PPD强阳性学生定期检查;对开学后的学生、老师进行体检时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体格检查,应该开展规范性健康体检,争取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便杜绝学校发生肺结核疫情传播和扩散。

关键词 老师 学生 活动性肺结核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2013年1-4月拜城县发生11例学校师生肺结核病患者,其中老师4例,学生7例(涂阳3例),县疾控中心意识到学校疫情扩散情况的严重性,立即报告县卫生局、教育局,随即由两局联合印发拜卫疾控发[3013]13号《关于印发(拜城县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各学校依照《方案》要求加强防控工作,但到8月末学校师生患病数上升到27例,其中学生20例,老师7例(阳性6例)。学生患者中在本地学校上学11例、外地学校上学9例,7例老师均属本地学校在职老师。鉴于学校结核病上升趋势明显,县疾控中心立即成立专项调查工作小组,开展了一次相关学校结核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一般情况

2013年1-8月,全县在校教师、学生发生活动性肺结核27例,其中教师7例,痰涂片阳性2例;学生20例,痰涂片阳性4例。学生年龄10~22岁,老师年龄26~36岁,27例患者曾经接种过卡介苗6例(22.22%),有家族肺结核病史9例(33.33%)。

调查结果

发病时间分布:1月份学生4例,占师生发病总数的14.81%;2月份学生2例、老师1例,共3例,占师生发病总数的11.11%;3月份老师2例,占师生发病总数的7.41%;4月份学生2例,占师生总发病数的7.41%;5月份学生4例,占师生总发病数的14.81%;6月份学生发病2例、老师发病1例,占师生发病总数的11.11%;7月份学生发病1例、老师发病2例,占师生总发病数的11.11%;8月份学生5例,老师1例,占师生总发病数的22.22%。27例师生患者占全县同期总发病数的7.26%。

患者地区分布:根据我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DOTS)规定和肺结核病人属地化管理原则,27例患者居住地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的16个自然村及城区的4个社区,患病师生就学和工作学校分布在24个不同的大、中、小学校,其中本地学校15所,外地学校9所,患者所在本地学校患病例均未超过2例。20例学生患者中居住地在农村12例(60%),居住地在城镇8例(40%)。20例学生患者中就读于城镇学校12例(60%);就读于农村学校8例(40%)。7例老师均属城镇居住人口,所工作学校在农村。

患者年龄分布:20例学生患者平均年龄16岁,其中≤10岁2例,占总病例的10%;11~15岁8例,占总病例的40%;16以上10例,占总病例的50%。7例老师患者年龄26~43岁,平均33岁。

患者性别分布:20例学生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各占学生患者的50%;7例老师患者中男4例,女3例,分别占老师总病例的57%和43%。

患者职业分布:27例患者中20例为学生,占总病例的74%,7例为老师,占总病例的26%。学生患者中,4例患者为小学生,占学生总病例的20%;11例患者为中学生,占学生总病例数的55%;5例患者为大学生,占学生总病例的25%。7例老师均为农村小学教师。

患者临床症状:参照2010年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症状调查。①咳嗽;②咳痰;③胸闷及气短;④血痰;⑤低热;⑥盗汗;⑦乏力;⑧食欲减退;⑨其他。27例患者中具有≥6个症状4例,占总病例的14.81%;具有5个症状3例,占总病例的11.11%;具有4个症状7例,占总病例的25.93%;具有3个症状9例,占总病例的33.33%;具有2个症状4例,占总病例的14.81%。

实验室检查:27例患者经X线胸部拍片检查均属Ⅲ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16例为两肺结核,占总病例的59.26%,11例单肺结核,占总病例的40.74%,肺部有空洞病灶1例(3.70%)。肺结核抗酸杆菌痰涂片染色检查6例阳性,其中学生4例、老师2例,占总病例的22.22%;21例阴性,学生16例、老师5例,占总病例的77.78%。见表1~表6。

分析讨论

拜城县2002年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以来,患者化疗药品是国家统一免费提供的板式组合药,均为成人药品,

篇4

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

调查对象

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实验室检测方案》)。

基本情况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

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暴露史,了解其是否到过有蜱生长的场所,是否有蜱叮咬史。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方式、地点等。

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

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感染、发病等危险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一般按照1:2的比例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相差

宿主媒介调查调查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环境中的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的动物宿主和生物媒介。

调查要求

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现场调查时,应当尽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访视、询问。

如病人病情较重,或病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其医生、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或补充。

调查时间及调查内容应当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应当填写完整,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转归等情况应当及时填补到调查表中,以完善相关信息。

调查者的个人防护在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调查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应当注意避免被蜱叮咬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篇5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省张掖市 734000

【摘 要】近年我们来对甘州区406 名3 ~ 8 岁现阶段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及龋齿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做好我区儿童口腔龋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甘州区儿童;口腔龋病;调查;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龋齿列为全球第3 位需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口腔疾病之一[1]。2005 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甘肃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2] 显示, 甘肃省5岁儿童患龋率55.8% 低于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水平 66. 0%。近年我们来对甘州区406 名3 ~ 8 岁现阶段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及龋齿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做好我区儿童口腔龋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甘州区406 名儿童,其中男210 人,女196 人;3 ~ 4 岁102 人,5 ~ 6 岁177 人,7 ~ 8 岁127 人。自愿参加本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WHO 推荐的普查方法和标准。

口腔保健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按牙齿顺序逐个检查全牙列的方式进行,在检查过程中对牙面的色、形质的改变以及窝沟间隙等龋病好发部位应仔细检查,并做龋齿相关发病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1或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因素分析

儿童总患龋率为43.60%,且男女童之间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年龄因素分析

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但不同年龄组之间患龋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甜食因素分析

针对儿童平时吃甜点、零食、水果、喝甜饮料及喝牛奶加糖的饮食习惯,吃甜食频率每天多于2 次为喜食标准。结果显示,儿童不同甜食进食频率之间的患龋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2.4 牙齿排列、牙列、牙位龋齿分布分析临床检查发现牙齿排列不齐易患龋齿,与牙列整齐儿童存在明显差别。乳牙以上切牙、下颌牙如磨牙最易患龋,其次是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前牙最少。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我区儿童总患龋率为43.60%,男女儿童间患龋率无明显差异,但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与小儿牙弓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扩大,生理间隙形成,牙齿之间的接触点丧失,易嵌塞食物,便于菌斑的形成相关。致龋原因调查分析证实,爱吃零食、甜食,睡前有吃甜点或喝甜饮料习惯,都是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3-4]。常吃零食、甜食的儿童龋患率明显高于少食的儿童。因为口腔环境中的多种产酸细菌可利用甜食中蔗糖产生有机酸,使牙釉质表面脱矿、软化而出现龋洞。调查发现晚上刷牙与不刷牙的儿童组别患龋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与睡前吃零食、甜食后不及时、有效地清洁牙齿相关。儿童龋齿的发生具有牙列、牙位的特点,以上中切牙龋患最高,其次是上侧切牙及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排在第三位,下颌乳前牙龋患最低,这与牙齿的部位清洁程度及食物停留时间长短有关。牙齿排列不齐的儿童易患龋齿,因为这类儿童其牙齿表面不齐整,使牙菌斑容易存积、不易清除所致。

龋齿的发生与牙齿结构、排列整齐度、食物种类、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机制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睡前不吃甜食及酸乳制品,控制饮食中糖的含量;其次培养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指导儿童正确刷牙,爱护牙齿;对于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牙齿清洁方法是防止患龋病的重要措施。同时建议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钙,定期对儿童进行龋齿健康检查和口腔保健、防治知识教育,早发现及早治疗,维护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

[2] 杨兰, 马力扬, 冯正虎等. 甘肃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4):501-503.

篇6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 感冒 分析

资料与方法

均来自2006年12月20日,我市疾控中心对22名小学生因病未到校上课情况的全部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患病学生均来自我市某小学4年级2班,但结果并未发现发病较集中的4年级2班存在特别的发病因素,本校其他班级和其他学校也未发现类似病例,也没发现当地有禽类或其他动物病死的情况。当日下午16时报告,学生发病人数已增至31人。对情况核实后,我市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进行了网络直报上级疾控部门。

采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完善调查检验每一个环节及相关分析内容。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对血常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疫情进程状况:经调查核实,自2006年12月18日~12月27日,该校累计发现发热病例共45名,有38名患者体温超过38℃,其中35名病例分布在4年级2班 ,其余病例散在分布在其他班级,年龄均9~11岁,其中男生25名,女生20名。经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已痊愈,并恢复上学,无新发病例出现。

流调进程:疫情发生当日,我们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把调查报告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报到上级疾控部门。省、市疾控中心人员于当日晚到达发病学校现场,对该发病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对疫情控制的应对措施,对病情较重的病例采样并做出了快速的诊断,排除了流感发生的可能。同时我们继续增加流调人员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扩大流行病学调查的范围,对全校发病情况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落实督导检查,并对全校师生做好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宣传。

病因分析:对这起集体发病的情况,疾控中心已对症状较明显(体温曾达到过38℃)的病例进行了标本采集。所采取的8份血标本的检验中,其中4份为副流感特异性抗体阳性、3份疑似阳性、1份阴性。 通过检验及临床症状分析,最终确定为副流感病毒引发的普通感冒局部暴发。

讨论

副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初期症状和流感较类似,都是鼻塞、流鼻涕、眼结膜出血、全身酸痛等症状,此症状较轻,也容易治愈。副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潜伏期是3~7天,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6~7天自行痊愈。在预防上,应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同时还要做好疫情登记及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一旦发现病人,应隔离传染源。普通家庭中还可以用醋酸、84消毒液等消毒剂消毒。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2.

篇7

浅析山东省防氟改水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云中杰,咸树梅,陈培忠,秦玉平

浅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的内涵 郝晓易,顾晓明

作者撰稿和投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温娟,曹汉礼

320名奶牛饲养从业人员包虫病调查 郭清山,赛力汗

新疆白蛉生物学研究进展 管立人,柴君杰,左新平,GUAN Liren,CAI Junjie,ZUO Xinping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景涛

甲苯咪唑抗包虫病作用及其药剂学研究进展 王长虹,孙殿甲,Wang Changhong,Sun Dianjia

目前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柳建发

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生玲,郑强

茶叶氟研究综合报告 王连方

犬种布鲁氏菌病 李凡卡,刘为

伊犁尼勒克乔尔玛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徐琪毅,吐尔洪

新疆博湖县学生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报告 顾再芦,周建华,恰格岱,吾斯曼·尕一提,马文林,吐逊·吐尔地

烟台市参加抗洪的退伍官兵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情况调查 王淑香,秦玉君

三起肉毒中毒案例报告 樊奇,李欣,尚金凤,曹儒牛

晴隆县1998年伤寒疫情分析 袁勇,郑云

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调查分析 薛红梅,徐立清,李积权

新疆阿克陶县农区学龄儿童地方性甲状腺肿现状调查 库尔班·司马义,艾来提·玉素甫

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陈宝群,李俊岭,王亚平,范中学,郑来义,李跃

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云中杰,范利华,咸树梅,陈培忠,秦玉平

新疆南疆地区儿童氟斑牙与水氟含量的调查 沙拉麦提·吐尔逊太,杨扬,李菁,艾海提

海北州托勒牧场动物间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 韦志良,吉德洪,麻海平

新疆鄯善县两个村碘缺乏病调查结果 古丽娜·吐尔地,蒋继勇,杨成忠,玛丽娅,吴健,杨德龙,姜淑梅

哈巴河县铁列克乡人群包虫病B超诊断调查报告 宋涛,温浩,王云海

青海省海北州托勒牧场鼠疫防制现状 麻海平,韦志良,布英特

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Zhang Hailin,ZI Dengyun,Gong Zhengda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蜱螨区系调查报告 邓岗领,蒋卫,叶瑞玉,乔月金,于心

巍山县永建乡小型兽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熊孟韬,杨光荣,吴兴,范崇正,陶开会,王国良,蔡文凤

德令哈市城镇和部分牧业乡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道尔吉

石河子农牧团场8~10岁学生尿碘水平调查结果 姚明琴,师茂林,吴本宇

青海省德令哈地区三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李海龙,马英

特定区域和场所人间鼠疫疫区处理的讨论 王晨明,李超

青海省黄南州88名藏族学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 白永华,陈占财

浅析鼠疫流行与防治对策 于国林,张渝疆,楚定成,戴翔

陕西省1996~199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检菌结果 王丽,刘东立,张福利

海北藏族自治州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 韦志良,吉德洪,麻海平

陕西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概况 刘晓莉

阿克苏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刘浩如,刘丽萍,凌贤华,周新科

德令哈市城镇居民食用碘盐调查报告 道尔吉

克拉玛依市特殊人群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李君梅,李景挺,黄玉莲,林彬

南疆农村推广土盐水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现状和展望 徐秉臣,楚定成,张渝疆

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农区居民食用碘盐与人群尿碘水平调查 贺建生

阿克苏市儿童和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效果 罗玉生

我国克山病病因研究的近况 程云鸑,夏正国

棘球蚴病影响IgE生成的若干因素分析 徐志新,郑宏,尹极峰,温浩

新疆奇台县盐厂改进加碘工艺效果观察 张卫国

电镜酶技术及其在肿瘤学和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柳建发

饮茶过量氟骨症X线表现 王连方,艾海提·艾萨,张玲,何鸿超

肝包虫病临床分类的探讨(附315例分析) 蒋次鹏

甘肃陇南黑热病163例临床分析 王兴武,李瑛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5例报告 李国茹,高斌,吴远祥

标准化动物实验设施设立及运作和管理的研究 许永华,燕顺生,陈欣如,徐艺玫

量化管理在鼠疫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张健明,金丽军,李生明

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Wistar大鼠体重影响观察 徐艺玫,燕顺生,陈欣如,李如松,阿扎提

涎腺肿瘤患者中p185蛋白和p16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良忠,王凌,王新平,王光荣,关晓航

家用饮水加碘器的研制及应用 徐秉臣,热娜·吐尔地,雷刚,阿扎提·热合木

关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标准的分析与讨论 叶枫,郭英,马永康,黄宁波

1999年陕西省铜川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报告 霍青梅,乔章科

脱敏关节丸治疗慢性布鲁氏菌病100例近期疗效观察 卿燕,汪赞强,任静,高如常,邰新平,程风清,木合塔尔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陈新华,温浩,张耀新

包虫病治疗的现状概况 陈根,史大中

1990~2000年新疆弓形虫病研究回顾 黄星,张光明,赵华竹

石河子市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 姚明琴,吴本宇,巫志坚

医学期刊论文的几个规范化问题 阮红,徐爽

青海省湟中县1998年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冯苍,李全德

新疆轮台县80~90年代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 吐尔洪·买买提明,吐拉汗·玉素甫,阿不拉江·吾买尔

浅析医学科技查新人员的素质与服务质量 刘伟远,孙天民,邹春梅

人发微量元素测试的应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邓娟

甘肃肃南县小学生防治碘缺乏病知识问卷调查 安守义,高玉宝

新疆且末县农村居民卫生知识调查分析 冀清萍,热依丽,阿里甫

新疆且末县2001年鼠疫监测与防治策略 哈斯木·吾斯曼,

甲苯咪唑O/W型口服混悬乳剂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王长虹,方永江,孙殿甲

大骨节病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毕华银

新疆8例黑热病报道 侯岩岩,左新平,张松

骨盐除氟剂的高温再生研究(摘要) 王连方,张玲,王生玲

SD大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特性的初步研究 周东明,易新元,曾宪芳,王敏,张顺科

甘肃省肃南县大河地区1997~2000年鼠疫监测结果 张玉真,高玉宝,牛卫东,展东辉,李富贵

包虫囊液接种昆明小鼠后某些细胞因子变化的观察 许晏,王松,朱明,觉肯·阿海,付玉才

两种鼠疫菌培养基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唐玉珍,尹家祥,罗大文,唐永朝,曾建芬,江明

中国云南省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基本格局研究(摘要) 田杰

1999年贵州省晴隆县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袁勇

青海省泽库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评价报告 何多龙,王虎

新疆额敏县首次发现水(鼠平)感染多房棘球蚴 傅承,伊斯拉音·乌斯曼,焦伟,柴君杰

青海省1999~2000年鼠疫流行动态及防治对策 李民,王丽

宁夏固原县1981~2001年鼠疫防治回顾与思考 赵九德,赵歆雍,李勇,罗锋

三种方法检测疑似鼠疫患者淋巴液的结果分析 郭英,吴明寿,张洪英,张丽云,董兴齐

陕西省咸阳市1953~200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王萍,王延续

云南省楚雄州近年克山病监测报告 周凯,侯龙才

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报告 吕晓亚,徐刚要,梁树棠,张宝弟,马长安,朱参胜,刘惠兰,邓建侠

流动洗片暗箱在大骨节病病区应用效果分析 张华芳,李亨祥,种冠峰

甘肃省华亭县西华乡碘盐防治碘缺乏病10年效果分析 刘巧琳,何存寿,郭六六,梁继红

苁蓉丸剂型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张志刚,刘春光,邹艳波

五种配方药笔对德国小蠊杀灭效果的观察 张桂林,张建江,马德新

砷对子代影响研究进展 张晨,王国荃,汪师贞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邹红云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吴亮,柳建发,潘雷

陕西省三原县1998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报告 王延续,王萍

阴道毛滴虫的研究进展 黄汇丰,柳建发

新疆鄯善县1990~2001年常见急性传染病疫情特征分析 张伟,于红,巨衍,季玉兰

篇8

【摘要】目的:了解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为兰州供电公司合理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做好退休员工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的方法,对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中55岁(n=286)至65岁的人员进行普查,了解缺牙情况、卫生状况、后续治疗需求等内容。其中男性136名,女性150名。结果:该退休员工人群人员平均年龄59.6岁, 38.46%部分牙齿缺失,其中男性53名(35.33%)缺牙,女性44名(41.33%)缺牙,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18);缺牙人员中20.87%带有活动义齿,其中1/4需要重新进行治疗和修复。所有人员中,286名受检者恒牙龋均5.81,患龋率60.49%,龋齿充填率38.46%,牙龈出血罹患率68.4%,牙结石62.4%,牙周病炎发生率为56.29%。结论: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口腔健康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投入更多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定期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退休员工,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An oral cavity health survey of retired employees in Lan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avity health status of retired employees in Lan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for the 3r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286 of retired employees in Lan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male 136; female 150. Results: Average age was 59.6 years, 38.46%(n=115) retired employees’ denture was incompleteness, male was 35.33%, female 41.33%, in all 115 retired employees, 20.87% (n=24)had removable denture, and 6 retired employees need replace their removable denture.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0.49%, the mean DMFT was 5.81. About 38.46% of the caries teeth were filled, and gingiva bleeding prevalence was 68.4%, calculus dentalis prevalence was 62.4%,periodontitis was 56.29%。 Conclusion: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he prevention of oral cavity health.

【Key words】Permanent teeth;oral cavity health; Survey

兰州供电公司员工工作地域范围广、医疗水平不均衡,口腔疾病治疗容易出现不及时的情况,特别是退休员工,每年公司的医疗费用中有约1/20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本文拟对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公司退休员工口腔卫生状况,为兰州供电公司合理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做好退休员工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方法:选择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400名,年龄55~65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按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286名受检者,其中男性136名,女性150名。

1.2 检查项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专业项目:恒牙冠部及根部患龋情况,以及因为龋坏而造成的龋失补情况、残根残冠滞留数及牙列缺损和缺失情况。

1.3 调查标准: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检查标准[4]进行。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1)冠龋:牙齿有明显龋洞、或有因龋坏造成的明显釉质破坏、或明显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探针证实视诊所判断的咬合面、颊舌面、邻面的龋坏;(2)根龋:釉牙骨质界暴露,探针探及根面有软化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3)牙周探诊:采用牙周探针,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LOA)。

参与调查的2名医生均为本科毕业,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年以上,事先进行了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和一致性测试。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牙列缺失情况:286名受检者的平均年龄59.6岁,115名受检者(38.46%)部分牙齿缺失,其中男性53名(35.33%)缺牙,女性44名(41.33%)缺牙,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18);缺牙人员中24名(20.87%)带有活动义齿,其中1/4需要重新进行治疗和修复。

2.2 龋齿情况:286名受检者中, 恒牙龋均5.81,男性5.79,女性5.84,女性高于男性,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龋坏恒牙的充填率为38.12%,其中男性37.74%,女性38.47% ,女性高于男性,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见表1) 。

286名受检者恒牙的患龋率为60.49%,男性60.29% ,女性60.67%,女性高于男性,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因龋坏而进行过充填治疗的患者比例为38.46%,其中男性27.21%,女性48.67%,女性高于男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表2) 。

2.3 牙周情况: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中286名受检者牙周情况见表3。调查对象牙龈出血患病率为68.4%,人均11.8颗牙齿有牙龈出血,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牙石总检出率62.4% ,人均8.6颗牙齿有牙石,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 。牙周炎患病情况为56.29%,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牙齿健康的标准是: 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2-4]。然而,兰州供电公司由于其业务范围和工作性质,造成员工分散广泛,工作环境差别较大,医疗条件和设施各不相同,特别是分散于各地居住的退休员工,口腔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在本公司退休职工中,55至65岁的人群(即年轻老人)是健康状况较为良好且占退休员工比例最大的一个人群。同时,该人群在公司各项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意愿较强,对该项调查工作配合良好。为了了解本公司退休员工的口腔健康状况,为公司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体系和方式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了兰州供电公司退休员工中的286名员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本公司退休员工中年轻老人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0.49%和5.81,这一结果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一致[1],也与北京[5]、广东[6]、湖北[7]等省市一致,说明本公司退休员工的龋病发生率符合我国现阶段整体龋病流行病学的特征[4]。

在本次调查中可见,有66.4%退休员工受检者的牙龈有出血现象,有62.4%退休员工受检者的口腔内存在牙结石,56.29%的退休员工受检者有牙周炎,且男性员工的情况均较女性员工严重,说明男性员工的口腔保健意识低于女性员工。

通过本次调查,反映出本公司退休员工中年轻老人的口腔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同时由于本次研究的受检者在年龄阶段上是由55~65岁之间的健康状况较为良好的年轻老人构成,因此本公司退休人员的整体口腔健康情况可能更加糟糕。这一情况与甘肃省处于相对贫困地区,医疗保健水平差、口腔健康知识贫乏、口腔保健态度消极、口腔卫生习惯差等因素有关。说明本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加大口腔预防的投入,从而提高公司退休员工的口腔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 王晓琴。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应对思考。法制与经济,2008; 163 (2) : 148-9

[3] 杨蒙燕,周毅。上海市静安区800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上海口腔医学, 2001; 10 (9) : 263-5

[4]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张辉,侯玮,韩永成等。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医学。2009,17(6):333-336

[6]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 (5):220-223

[7] 杜民权,台保军,江汉等。湖北省中老年人群根龋抽样调查分析。口腔医学研究, 2007,23 (2) :226-228

篇9

【中图分类号】 R 587.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90-01

【关键词】 糖尿病;患病率;卫生保健调查

【作者简介】 徐秀娟(1964- ),女,北京市人,大学专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中小学卫生保健所,100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糖尿病人已超过4千万,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 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为了解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糖尿病(DM)患病情况,以便采取切实 可行的防治措施,笔者对该区2005年教师血糖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海淀区在职及退休中小学教师10 396人,年龄为21~80岁。

1.2 方法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早晨抽空腹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采用中 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检测仪器为美国RA-1000型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要求操作。质控血清为北京市质控中心订购,Moni-Trol定值血 清,血糖值为10.17 mmol/L;经批量测定得到此次检测均值10.2 mmol/L,变异系数为2.7%, 每日质控合格方可进行标本测定。抽血后,立即分离血浆,1 h内测定完毕。

DM、空腹血糖升高(IFG)的判定:参照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空腹12 h血糖≥7.0 m mol/L,或已经确诊DM,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在 7.0 mmol/L以下的也归类为DM 。空腹12 h血糖≥6.11 mmol/L,且<7.0 mmol/L定义为IFG。按性别、年龄、城郊分组, 对DM,IFG患病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体检的10 396人中,DM患病率为6.5%,IFG患病率为11.04%,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 <0. 01); DM,IFG均为45岁以上检出率高于45岁以下检出率(P<0.01)。城区DM患病率 略高于郊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G患病率城区高于郊区(P<0.05) 。见表1。

3 讨论

海淀区教师DM患病率为6.5%,高于全国流行率(3.21%)[1],也高于北京市平 均水平(4.56%)[2]及其他城市流行率(杭州4.59%,青岛5.5%)[2-3]。海淀 区属于首都教育 重点区,教师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伏案工作时间长,容易忽视饮食平衡及体育锻炼,从而导 致DM患病率较高。建议DM患者应控制饮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有规律地进行锻炼, 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必要时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血糖,定期体检,根据 检验结果,指导饮食和运动的方式及药物使用剂量。

海淀区教师DM,IFG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青岛、大连的调查[3-4]不同。 这可能与男性吸烟、嗜酒的比例较高,饮食上男性更偏爱高能量食物有关。

海淀区教师DM,IFG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文献报道[1-6]一致, 45岁以 上教职工DM,IFG患病率(11.18%,15.28%)高于1998年全国调研结果(5.6%,5.37%)[5]近2倍和2.8倍。

海淀区教师IFG患病率为11.04%,高于全国水平(4.8%)[5]及文献报道(4.5%)[3]。IFG的高发率对DM的患病率上升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IFG的发展可有3种结果 :一是转化为 DM,二是维持原状,三是恢复正常;增加后两者的人数,可以直接降低DM的发生率。所以, 这部 分教职工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做到平衡膳食,饮食应低糖、低脂,富含维生素、矿物 质,加强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吸烟者应忌烟,饮酒者要控制饮酒量。

4 参考文献

[1] 向红丁,吴伟,刘灿群,等.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中国糖尿 病杂志,1998,6(3):131-133.

[2] 徐卫民,金行一,朱晓霞,等.杭州市2003年城乡社区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调查.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2004,25(8):729.

[3] 青岛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组.青岛地区20~7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华糖尿 病杂志,2004,12(5):344-347.

[4] 宋光华,孙威,张萍,等.大连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华糖尿病杂 志,2002,10(2):112-114.

[5] 武阳丰,谢高强,李莹,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64-568.

篇10

【关键词】涂阳肺结核 统计分析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18-02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1]。结核杆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以及许多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则的不完善,使得全球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对国际公共卫生提出严峻挑战 [2]。结核病是一种可治愈、可预防的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本文对宁县2005~2010年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宁县疾控中心结防所2005~2010年登记的结核病登记表,均来源于正规的传染病报告系统。

1.2 方法 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0年宁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病状况如下,具体见表1。

表1 2005~2010年宁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

年份 人口数(万) 病例数(例) 登记率(1/10万)

2005 49.26 239 48.5

2006 50.34 221 43.9

2007 51.21 249 48.6

2008 52.15 270 51.8

2009 53.46 234 43.8

2010 54.90 282 51.4

2.2 流行特征

2.2.1 性别分布 2005~2010年宁县1495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男性923例,占报告发病总人数的61.7%;女性发病数为572例,占报告发病总人数的38.3%,见表2。

表2 1495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性别分布(例)

性别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构成比(%)

男 132 133 138 172 148 200 923 61.7

女 107 88 111 98 86 82 572 38.3

合计 376 356 498 512 466 513 1495 100

2.2.2 职业分布

宁县2005~2010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各职业均有发生,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宁县1495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职业构成(例)

职业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构成比(%)

学生 10 2 10 11 4 5 42 2.8

农民 135 63 125 104 126 174 727 48.6

民工 55 16 44 41 40 69 265 17.7

工人 24 13 33 47 22 38 177 11.8

离退人员 6 9 15 26 4 31 91 6.1

家政家务待业 5 5 8 18 8 13 57 3.8

干部职员 0 2 1 1 2 2 8 0.5

服务人员 2 1 1 3 2 3 12 0.8

其他 2 8 9 17 23 43 102 6.8

教师 0 2 3 2 3 4 14 0.9

合计 239 221 249 270 234 282 1495 100

2.2.3 年龄分布 宁县2005~2010年各年龄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组的病率最高,其后为20~30岁年龄组,

表4 4239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年龄分布(例)

年龄组(岁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构成比(%)

20~ 42 35 43 53 44 50 267 17.9

30~ 34 33 38 38 38 42 223 14.9

40~ 51 32 30 51 34 45 243 16.3

50~ 46 27 38 35 23 51 220 14.7

60~ 56 87 84 77 85 82 471 31.6

合计 239 221 249 270 234 282 1495 100

3 讨论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及时发现并治愈病人是防止结核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途径。由表1可以看出宁县2005~2010年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宁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宁县还要狠抓结核病防治工作。由表2可以看出,宁县2005~2010年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61: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近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一致。男性肺结核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左右,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性别的发病率差异与吸烟、酗酒和男性对结核病易感相关。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仍以加大对男性的预防控制力度,加大对男性的干预措施当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分析的结果同时还表现出,职业平均构成比最高为其中职业平均构成比最高为农民,这与宁县市的务农人数较多,经济状况较差收入较低,居住集中,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较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得该人群更易感染肺结核有关。其次的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主要的原因是青壮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家中的经济支柱,压力较大,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差,导致发病率较高有关。

参考文献:

[1]张天华,郭刘家,艾仙琴,等.陕西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4):210-213.

[2]马爱群,余保平.内科学[M].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

[3]丁文兴.2006~2008年新涂阳肺结核流行特征[N].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6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