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11:0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价格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产品销售对象的数量与构成,消费者家庭收入水平,实际购买力,潜在需求量及其购买意向,如消费者收入增加额度、需求层次变化情况,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程度的变化、消费心理等。
市场供给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资源总量及构成,商品生产厂家有关情况,产品更新换代情况,不同商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商品供给前景等。
商品销售渠道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渠道种类与各渠道销售商品的数量、潜力,商品流转环节、路线、仓储情况等。
商品价格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成本、税金、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情况的反映等。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竞争对手情况,竞争手段,竞争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
写法和要求
1。标题。一般来说,市场调查报告的标题没有严格的格式。它要求与文章的内容溶为一体.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精练简洁的文字去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市场调查的标题有:在标题里直接写明市场调查的地区、调查的项目和“市场调查”这一文种;在标题里直接提出某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问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如《×牌冰箱被冷落》;用主标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再用副标题说明市场调查的项目、地区和文种;用大标题点明市场调查的项目、范围、内容和情况,用小标题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
2。前言。前言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调查报告撰写的依据,报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调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及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方式。
篇2
一、认真落实调控政策,建立服务民生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征管,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在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努力,得到了省政府同意五峰继续征收矿产品价格调节基金的回复意见,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地税局以鄂价法规〔2012〕124号文下发了《关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对矿山开采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通知》。县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试行办法》。从而使五峰在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上搭建起合法合规的政策平台。目前,按照政策规定向社会征收的部分做到了应缴尽缴,已缴入国库165.71万元。根据县城搬迁规划,价格调节基金拟将用于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积累资金,因而年度内暂不作支出。
(二)服务民生,落实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我们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由政府两次组织召开部门联系会议,积极协调财政、统计、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定期通报情况,实行资源共享。共为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优抚对象10905人,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72676元。
(三)及时监测,注重民生价格预警防范
一是定点定时监测。在牛庄等三个乡镇建立了价格监测点,在县城城区健全和完善了13个常规监测网点,涵盖了农业生产资料等5大类300多个监测品种,进一步扩大了价格监测的覆盖面。二是增加监测频率,对市场主要生产、生活必需品价格实行日监测、旬分析、月报告制度,向省、市、县上报监测报表280多次、29000多条,上报价格动态分析30多份。三是关注重要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今年年后出现了“猪肉价格下跌”、“蔬菜价格一直保持涨势”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写出了详实的调查报告,先后被省物价网站和《湖北价格监测》采用。四是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信息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和五峰物价网上及时公布监测的价格数据和分析材料,让群众及时掌握价格动态,理性消费。
(四)积极谋划,服务县城避险迁建
针对五峰县城避险迁建的实际,为有效调控迁建过程中和迁建后的市场价格,局党组向县人民政府上报了《县物价局关于在新县城消费群体集中地段规划建设平价商店的意见》、《县物价局关于县城避险迁建主要建材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意见》,为县人民政府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提供参考意见。目前,政府正在谋划研究调控市场的具体方案。
上述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继续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常态化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创新市场价格监管,服务群众关心的价格热点
(一)强力推进“明码标价示范工程”
按照宣传、服务、指导、检查、规范、处罚并举的要求,力求市场商品价格明码标价全覆盖。首先重点对县城内早餐价格明码标价进行规范。对所有早餐店逐户进行采价,根据各店经营品种和现行实际执行价格由物价局统一监制价目表,组织专班送到各早餐店张贴;对商品房明码标价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在醒目位置通过价目表实行“一套一标”;督导银行、通讯、超市、药店、卷烟、景区等行业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组织各企业(门店)踊跃参与“明码实价示范店”创建活动,对首批自愿申请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门店)在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五峰物价网上进行公示,全方位地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经检查验收有7家企业(门店)获得“明码实价示范店”授牌,“明码实价示范店”建设已成为价格公共服务的亮点,初显价格特色。
(二)扎实推进“价格诚信创建工程”
以“三场三店三市”为重点,辐射各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创建活动。首先对157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物价员进行培训发证,与313家门店建立物价员联系制度,为创建活动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同时以争当“行业先锋、诚信典范”为主题,以树立诚信经营示范标杆为目标,到企业(门店)落实“四抓”措施,“抓教育树立诚信理念、抓标准细化诚信规范、抓制度细化诚信机制、抓创建营造诚信氛围”,经自查和考核验收,有3家单位在创建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取得95分以上的良好成绩,将继续保持“宜昌市价格诚信单位称号”。
(三)稳步推进“价格专项整治工程”
一是重拳治理价格违法行为。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有效地规范教育、涉农、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收费;开展重点检查和定期巡查,肉、蛋、禽、粮、米、油价格得到有效平抑,开展联合检查和随时抽查,客运票价得到有效控制;开展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严查价格欺诈,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旅游景点价格得到有效稳定。二是公开曝光价格违法行为,在专项整治和检查中,县电视台记者进行跟踪报道,宣传市场价格监管情况, 提高市场价格监管威慑力。三是快速高效受理群众价格举报、咨询。严格执行“12358”举报电话值班制度,坚持一般办件在一天内办结,复杂办件7天内办结,共受理价格举报咨询22件,办结率为100%。
三、发挥价格鉴证作用,服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今年来我们把抓服务、抓规范、抓业务放在价格鉴证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价格鉴证工作服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我们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对国有资产处置经过价格认证中心评估,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处理,有效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优质的服务、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使鉴证业务不断扩展。形成了不少单位和个人主动申请财物价格鉴证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价费服务职能,强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一)做好强农富农惠民政策争取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争取烟叶收购价格政策调整,使全县财税收入和烟农收益大幅度提高。二是争取电力价格政策,在全县销售电量下滑22.63%的情况下,争取到位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1629.63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05.45万元。三是为湖北锁金山电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调整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了0.0083元,为企业增收和财政增税提供政策支撑。四是充分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直报县的平台作用,完成玉米、油菜籽、绿毛茶、红毛茶、白肋烟、马里兰烟、杉树、马尾松、生猪、玉米等常规农产品成本调查以及农资购买情况专项调查,玉米成本收益情况预测调查等,为上级制定强农富农政策提供了参考资料。
(二)疏导价费矛盾,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一是对中发出租车有限公司客运出租车辆进行运营价格成本监审,召开了出租车运营价格定价听证会,制定出租车运营价格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实施方案,规范出租车运营行为。二是为有效改善景区环境,对湖北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客运架空索道进行成本监审,核定柴埠溪景区门票价格和索道价格,有效推动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收费管理,督促惠民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全面开展收费审验,把好政策落实关。开展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价格年度审验工作。经审验,2011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为1977.31万元,其中涉及收费部门32个,收费项目67个。对乐嘉民爆等26个单位开展经营服务性收费审验,审验收费总额为20625.45万元;对收费政策文件进行清理,及时变更和取消收费项目7个。二是全面规范收费行为,把好审批关。对档案局等9个单位的短期培训班收费标准进行了审批;对9个报备管理的民营幼儿园核定新的保教费标准。三是全面做好收费公示,把好源头治理关。利用《五峰物价网》、公开栏、《行评监督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同时将收费公示作为收费年审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做到检查一个规范一个,从源头上规范收费行为。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对价格法律法规政策监督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途径
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当前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下,责任意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道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分数弱化甚至忽视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其结果是学生尽管成绩突出,但很可能个人主义严重,没有责任意识,做事不计后果。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通过课堂教学和其它各种渠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其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高中政治课上,我们可以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责任专题综合探究中,对话责任;
在高中政治课的单元综合探究中,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责任意识做一些专题探索和思考。这主要包括自我责任意识即个人修养提升、家庭责任意识即孝悌之心常在、他人责任意识即人际关系和谐、集体责任意识即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即爱国之情永恒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学生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关心他人,及时给予帮助;主动地为集体服务,认真地为集体做事,负责地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
以上五个方面的专题教育的内容,在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在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责任意识教育话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话题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等,进而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我在组织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性活动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里的钱都是怎么获取的,然后问:“假如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办?”当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什么答案都有,其中就有一个同学说:“如果我有了,我就什么都不干,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就是享受。”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学生当中很有市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让其他同学对他的说法加以评论,然后通过播放一些正反面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既让他认识到钱财获取必须取之有道,又让他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样让他们理解在挣钱和用钱的同时,都要做到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
二、在课堂教学细节体验中,认知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生活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调动和相应的变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积极创设情境,紧扣教材知识和责任意识的“结合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采用自主探究、讨论、辩论、演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在讨论、演讲和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在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中,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责任认知。
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有学生提到“忠孝节义”的思想,我捕捉这一细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继承,最后学生达成共识:忠古言为国君尽忠,今说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孝古言为父母尽孝,今说敬老养老、尊长爱幼;节古言为丈夫尽节,今说人格气节、节操品行;义古言为朋友尽义,今说以诚待友、见义勇为。学生由此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对责任的认知更为明确、清晰。
三、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中,亲历责任;
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研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异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为此,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找准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学校食堂涨价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食堂没有诚信,恶意抬高价格,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联系学校政教处指导学生开展主题为“镇农贸市场价格的变化与我校食堂价格调整的关系”的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到市场上进行深入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写到“学校食堂进行的价格调整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表现与结果,并不存在欺诈行为,我们表示理解。并对我们的鲁莽表示歉意和自责”。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与诚信相关的课题的调查与研究,使学生对违背诚信的行为进行理性思考与分析,从而自己作出对诚信道德的理性认识与选择,促使学生敢于担当,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影响力。
四、在讲时政和写小论文中,升华责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开讲座、讲时政、撰写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教学,还可结合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实际,指导学生写日记、办报纸,不定期地举办时事演讲会等,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活动等,创设条件,创造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责任意识教育
篇4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要解决小额信贷和对微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放宽民间金融的活动。
吴晓灵表示:把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通过法律的方式、登记的方式、自律管理的方式规范起来,给想要合法经营的人一个正当的出口,能够使恶意的欺诈行为和恶意的高利贷行为孤立起来,打击起来就更为容易。
点评:在官方金融体制改善状况总不能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大量资本无法寻求到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投资渠道狭窄,风险难于防范;同时,中小企业至今仍然不能进入官方金融机构的服务视野,掣肘经济健康发展,压制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事实上,屡禁不止的地下金融的存在,正是对官方金融能力低下的一种正常市场反应。堵不如疏,这也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基础性作用的重要领域。
世界银行:中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好办法是合并双重税法
世界银行相关调查显示:税收激励是外国投资者考虑较少的一个因素;税法是否公开透明、税率是否有竞争力以及税法实施是否公正等因素更加重要。
因此,世界银行建议,中国减少对外资的税收激励不会大幅降低外资进入。中国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最好办法是合并现有的双重税法,降低目前国内企业33%的税率,向低税率的国际趋势靠拢。
点评:习惯上,我们总以为依靠低于内企的税率就可以对外资形成吸引力,殊不知这只能恶化社会公平状况,而且也让接受优惠的外资们心存疑虑:既然公共财政都如此随意,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不同国民待遇等级区别,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宪法精神,也隐藏着或早或晚自己也被等而下之的危险。
从国际上看,无论是作为财政基础的税源,还是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调节的杠杆,税率的简化也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痛斥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四“暗道”
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四“暗道”予以痛斥:一、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二、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经营者处于主导地位,自卖自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缺乏保障;有的以拟收购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有的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虚构虚增成本和债务。三、内外勾结,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四、把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从转让国有净资产的价款中预先扣除,压低产权转让价格。扣除的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或对应价值的资产并不立即付给或明确给职工,而是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方式,把这些净资产留给受让方无偿占用。
点评:社会上广泛关注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到底会结果如何,地方势力能借此中饱私囊到什么地步,都是人们拭目以待的;而在法律层面上,缺乏对掏空国力行径的制裁手段,以及在责任法范畴中关联此类行为到何种程度,不难设想的是,如果对业已完成的国企交易进行调查,会有大大小小的蛀虫浮出水面。
浙江专项整治涉及“非公企业”的乱收费
日前,浙江召开全省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会议,宣布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针对涉及“非公企业”收费的专项整治,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寻求该省企业商务成本降低之道。根据浙江省社科院5月初的《浙江30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该省企业家们首选的降低商务成本因素为各项制度成本;而首选的政策期盼为公平的税收、信贷和直接融资支持以及打破垄断的市场准入。
点评: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赢利能力培养和赢利水平的提升。而对于非公企业,这种影响更甚。尽管国务院今年出台了支持非公经济36条,对长期存在的对非公企业的歧视性、限制性政策与流俗进行清算,却很难在短期内使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现在,浙江省这种专项整治,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也要防止一阵风走过场,运动战似的――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减免农业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亟须尽快出台
《金融时报》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农业税减免显示成绩的同时,强烈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出台。调查发现,在农业税减免后地方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县、乡财政压力增大;二是农民收入增加存在不确定因素;三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面临冲击。减免农业税虽可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但在乡镇财政无法充分满足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将举步维艰。报告同时指出,必须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税制改革;二是建立农民负担监控约束机制,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三是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对农业的转移支付能够用于农业;四是继续大力推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五是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合理运行。
点评:就目前情况看,中国乡村两级财政几乎都出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大部分乡村行政机构已经破产。毫无疑问,减免农业税是项好政策。但要面对县级以下财政如何支撑的问题。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究竟依靠财政收入支持还是产业支持也意见不一。而农业生产资料以及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更会抵消减免农业税的成效。
中央七部门联合发文遏制房价上涨
5月11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直指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提出各地要把调控楼市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前,央行已经频频采用利率手段对过高的房价进行打压。
点评:针对国内城市房地产领域里泡沫越来越大的局面,相关部门今年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力图挤压泡沫,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国内房地产领域里的泡沫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蔓延到了中小城市,其背后的真实情形是地方政府对于GDP政绩的考量;其二,动用利率等手段未必能彻底打消像职业投机者那样的房地产领域中的“食利一族”的赢利空间;其三,采取规定中低档住房生产者利润率上限、住房优惠条件、期房交易年限等手段,也有动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的痕迹。
高盛董事长鲍尔森:中国政府不能让券商无序竞争
5月17日,高盛董事长鲍尔森在《财富》全球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必须解决结构性问题,建立市场机制,而不仅仅是让国内的证券公司进行盲目的、无序的竞争。他认为这一点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非常重要。
点评:中国券商整体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这是业界不存在分歧的事实。有说法是股权分置实际上得益最多的是券商,透露出在拯救股市的方案制定者心目中,缺少必备的投资者情怀。而股市里券商的无序竞争,也暴露出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严重缺位。
发改委发文遏制景点涨价 票价调整至少间隔三年
“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景点纷纷上调门票价格。游客对此颇有怨言。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要实行公开听证。听证代表中消费者代表一般不少于听证总代表人数的1/3,对以外地游人为主的游览参观点,听证会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外地消费者代表参加。原则上同一景点门票价格上调应与上次上调间隔三年以上,并合理确定调整幅度。对一些地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价格过高、社会反响强烈的,国家发改委可建议纠正,或可在报请国务院批准后,暂停该地区门票价格调整。
点评:旅游市场作为近几年“井喷”的市场,一直被各地当作致富法宝。近来各地景点纷纷出台涨价措施,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默许甚至推动。这次发改委发文,对于刹住景点门票涨价风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值得怀疑;而且,“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要游览参观点”的具体规定、“确定合理的调整幅度”、三年期限的合理性等也都语焉不详;比照起国际上景点门票价格下降趋势,突显我国景点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有着各自为政自负盈亏的明显特征。这种收支部门化的取向,很难遏制景点乃至地方政府杀鸡取卵的推动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条件具备才推进
5月16日,国务院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说,中国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的进度,考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中国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不屈从外界的压力,任何压力和炒作,把经济问题政治化,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条件具备,没有外界压力也会主动推进汇率改革;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外界施加巨大压力,也不会贸然行事。
点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要选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时机。近来挤压国内房地产泡沫、拯救国内股市、有限放开外币交易等举措,都是为人民币汇率改革进行铺垫与试探。国际上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实质上都是出于各自利益,而金融稳定是中国社会安定的要素之一,自然要着眼于自己。
北京拆迁补偿政策拟调整 特困家庭购房难将得到解决
《北京青年报》5月17日报道,北京市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将在今年做出调整,目前初步调整方案已经出炉。市建委表示,今年计划对本市拆迁评估办法和特殊家庭的补偿低限及有关补助标准等做出调整。按照现有政策,如果被拆迁人房屋的市场评估总价低于规定的补偿低限(城四区10.5万元、近郊四区9.9万元),可以得到补偿,达到这一低限。方案调整后,现有低限有可能改动。
另外,提出房屋拆迁完全市场化的评估补偿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配套管理措施。并针对拆迁特困家庭,将综合考虑住房保障、劳动保障、公用事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政策。
点评:这将有可能缓解地方政府在征用土地必须面对的拆迁补偿费用标准难以令被拆迁者满意而引发诸多矛盾甚至暴力冲突的问题。原本,土地级别与基本地价由政府确定的方式,有着强烈的政府多重身份色彩,把拆迁权、定价权、收益权、仲裁权、处罚权集于自身,造成行政权力过大,隐含着社会不安定因素。不过,如何尊重被拆迁人的议价权与拆迁决定参与权,更应该受到重视。
小镇建立行政为民服务中心
在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建立了一个行政为民服务中心,这是江西省首个行政为民服务中心。农民工的工钱讨不回来,农民申请小额贷款,办理证照,买火车票等事情,只要事关农民合法权益,就能很快办妥。
该行政为民服务中心是在不改变原有业务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接受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鄱阳县财政局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提供各种行政服务、行政调节和税费收缴、镇财政财务以及财务核算的行政综合服务型管理结构。
点评:在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中之重的今天,向长期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提供行政服务,将资源动员方向面对农民发生偏转,是件值得称道的事。可也要警惕,目前行政机构臃肿,地方不乏借高层政策而谋取部门利益的倾向。在目前行政权力有着扩大化趋势,并对法制化进程形成一些负面影响的情势里,如何厘清边界而不至于越权,也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谋划中国石油战略 国务院协调能源办公室将成立
有权威人士指出,中国将在国务院下成立单独的国务院协调能源办公室,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将担任国务院能源协调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一职将由一位风云人物――中石油集团前任总经理马富才担任。国务院能源协调办公室的成立,预计将极大缓解目前中国政府在煤、电、油、气等能源管理上的窘境。
篇5
同时,土地供应节奏也有所加快,受市场活跃的影响,各地纷纷加大了土地的推出速度,据有关方面的统计,5月份84个城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环比增长97.9%。在宏观经济调整仍未见底,实体经济尚未真正走出低谷的背景下,土地市场的回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回暖,多方因素的结果
近两月来土地市场供求态势的变化,既有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对国内经济的传导影响,又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总体来看,引发土地市场回暖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1开发商资金链缓解是内在因素
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土地市场的运行环境开始转向,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局面大大缓解:
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更加容易。为缓解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加之近期国家调低商品住房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了开发商的融资门槛,减缓了资金压力。据测算,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后,对于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开发商需要的启动资金相当于降低了43%,对于非普通住宅和商业项目,启动资金相当于降低了14%,大大增强了开发商的投资能力。
二是楼市回暖加快了开发商的资金回笼速度。仅今年前5个月,多数城市累计商品房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的大半。如杭州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天津达到去年全年的93%,深圳、武汉均达到85%,北京、上海、成都、长沙也超过了50%。开发商资金状况已有较大改善,支付能力提升,增加土地储备、为后续发展储备项目开始成为开发商的现实选择。
三是股市、楼市相互作用与传导,给上市房企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近期的股市大幅度反弹,特别是房地产板块明显走强于大盘,沪指从1664点到现在2800点左右反弹幅度不过50%,但是房地产板块却从1534点反弹至6月初的3800多点,飙升了1.5倍。今年以来,仅A股市场,房地产上市公司计划通过增发募集资金已超过200亿元,而公司债券融资计划募集资金合计也高达儿0亿元。由于借助了股市的力量,资金对上市房地产企业获取土地的约束能力逐渐减弱,企业储备土地的冲动不断强化,加剧了土地市场的竞争。
2通胀预期是外部因素
为了尽快促进经济复苏,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政府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向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美元出现贬值迹象,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而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推动了资产价格的大幅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通胀预期愈发明显,而土地等不动产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值增值潜力而备受青睐。一些企业大肆扩大土地储备,不惜支付超高溢价将手里的流动资金固化成土地资产,拉高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房地产市场因通胀预期带来的投资性需求上升,带动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回暖。
3,房地产市场回暖是直接因素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要素,对房地产的需求最终会传导到土地市场,从而形成对土地的需求。当前,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愈发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统计,2009年1月~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46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增速比1月~4月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7%,增速比1月~4月提高了8.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逐步消化了市场存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也推动开发商吸纳一定数量的土地,防止市场出现新的供求失衡。
4,土地供应政策的调整是现实因素
受土地市场调整的影响,地方土地财政受到较大冲击。为了稳定土地市场运行态势,进而保障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适时调整土地供应政策,精心培育土地市场。
一是适当调低土地出让底价,鉴于2007年土地市场的高热态势,2008年土地推出遇冷之后,地方政府降低了土地财政的预期,理性决策,适当调低了出让底价,尽可能促使推出土地的成交,从而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中原地产研究院的一份土地价格调查报告显示,沪、广、深、津四地2009年1月份的土地成交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了50%以上,其中上海和杭州的地价较去年12月环比下跌了20%,土地价格明显走低,激发了开发商的拿地热情。
二是实行了土地预出让制度,在制订土地出让计划时,充分听取开发商的意见,准确把握推出地块的区位和底价,使得推出地块更符合开发商的预期。
三是根据市场情况,一些地方政府明确了可以分期付款、适当延长开发周期的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开发商的购地意愿。
风险亦不可忽视
考虑到我国宏观经济还未走出谷底,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还是土地市场的回暖,都缺乏宏观经济层面的支持。在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土地市场的“小阳春”蕴含着多重风险。
1,加剧银行金融风险
在通胀预期的作用下,资产价格提升很快,容易产生资产泡沫。在支撑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可以说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者按揭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仅从直接来源于银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来看,银行积淀的金融风险在逐步提升,2009年1月~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于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比重达33.9%,比2008年高出5.5个百分点,比2007年也高出3.4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造成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价值,从而产生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房地产价格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会贬值甚至大幅缩水,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削弱4万亿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国家4万亿投资的初衷是通过中央投资带动地方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转暖能够带动钢筋、水泥等上游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但在缺少宏观经济层面支撑的情况下,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也会引发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增长,加上通胀预期的推波助澜,大量的社会流动性会转入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些企业在外销受阻后扩大生产的意愿不强,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将资金投放到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会造成4万亿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不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动经济整体复苏的效力。
3,危及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土地市场高位运行建立在开发商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之上,在经历了2008年房地产市场调整之后,如果房价持续高位运行,房价被人为放大甚至超过居民承受能力时,交易量的持续上升将会十分困难,人们的消费预期将会作出调整,市场将会重新回到观望状态,开发商的信心将会严重受挫,进而影响短期土地市场需求的回升,造成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从而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4,可能带来新的土地闲置
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开发利用状况。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经历了2007年高位运行之后,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部分城市房价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开发商对高价拿到的土地开发进度放缓甚至延迟,容易造成土地闲置。此外,在通胀预期下,开发商为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宁愿选择持有土地而非选择持有房产,因为单纯的持有土地,可以减少因开发房产带来的投入,又可以有待经济景气时开发获取更大的利润,在这种背景下,也加大了土地闲置的风险。
如何化解可能的风险
土地市场的完全回暖还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和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从宏观层面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国内实体经济尤其外向型经济回暖乏力,使得宏观经济走势仍不明朗。房地产市场回暖带来房价回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市场的观望情绪,房地产市场回暖缺少足够的有效需求的支撑,因此,土地市场的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对其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
1,突出土地供应的计划性,稳定市场预期
立足于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经济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市场的供求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区域、规模、结构、时序,确保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积极稳妥地分析土地市场近期动态与货币投放规模增加的关系,适时土地供应计划等供地信息,控制土地投放规模和节奏,从而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开发商理性决策,防止地价的大起大落,保证市场有序发展。
2强化供后土地的监管,防止土地闲置
一是要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监管职能,健全建设用地的监管平台,加快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从合同履行的角度跟踪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确保已供土地的及时开发,形成有效供给。
二是严格有关政策法规。严禁通过不断申请修改规划、滚动(分期)开发等手段,故意延迟开竣工时间,延长开发建设周期,推迟土地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及房屋销售阶段,或者超出自身开发经营能力大量购置土地,伺机高价转让或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变现等行为。
三是建立竣工验收的参与机制,在竣工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建设部门一起参与验收,并将合同履行情况作为验收通过与否的必要条件。
四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推出增值地价的征收办法,降低开发商囤地的意愿。
五是充分利用土地登记信息,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储备情况设立土地市场的进入门槛,对囤积土地面积超过其年开发量的房地产企业限制参与竞买,从而避免房地产企业不受限制的购地圈地。
3加强市场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走势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土地市场的未来运行还充满了变数,为此,要加强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开发建设情况和地价变动等市场运行的动态情况,加大信息收集、分析与披露的力度,及时掌握市场运行动态,冷静观察市场变化,深入细致地分析原因,适时适度调控。
篇6
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大牛市已持续了5年多,进入2006年以来,市场对其后续走势的分歧开始加大。
200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图1),从2000年1月到2006年1月,高盛商品价格综合指数(GSCl)和路透-CRB综合指数(Reutem-CRBhdex)涨幅分别达到144.7%和77.1%,部分大宗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糖等上涨势头尤为明显(表1),一时间,商品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投资亮点。
一些观点认为,前几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泡沫,随着产能增加促使供求缺口逐渐缩小,大部分商品价格调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中期价格走势难以乐观。而以投资大师罗杰斯为代表的一派观点则认为,全球经济良好的中期增长趋势――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会继续保持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因此大部分商品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投资机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后续走势是一个会影响到未来几年国内投资环境的问题,它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内资源类等相关行业的业绩表现和投资机会,而且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去年以来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依然维持高位,所以其后续走势也是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未来1-2年的运行环境和趋势非常有必要。
价格比历史高位仍低30%―88%
通过分析各类有色金属、黄金、原油以及糖以现价和不变价美元衡量的长期价格走势(图2),以及比较这些大宗商品2005年末的价格与历史高点(表2),我们发现,从过去半个世纪的长期视角来看,在本轮商品牛市中,以现价美元衡量的金属铜、金属锌和原油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他商品与历史最高价相比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目前的糖价比历史最高价仍低53.5%,锡价低59.7%。如果以1995年为基准的不变价美元来衡量,那么结果更加令人吃惊,这些商品不仅没有一种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且与历史高点的差距达到30%-88%。
比较结果显示,尽管2000年以来的牛市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巨大,但目前主要商品价格之“高”只是相对的,站在几十年的长期视角来看,目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明显偏高、投资泡沫已经非常严重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因此,我们深入分析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基本影响因素,通过把握这些因素的变化来判断全球商品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
世界经济史看商品需求: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是重要的生产性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所引起的商品供求变化,是决定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根本动因。具体而言,世界经济增长对大宗商品供求――进而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总量方面。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会直接影响商品供求,并导致商品价格波动。数据显示,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而当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大宗商品价格也趋于下跌。在1960-2005年期间,全球GDP增长率与CRB商品价格指数涨跌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45(图3)。
第二个渠道是在经济增长的阶段方面。一般来讲,原油、有色金属等商品作为重要的生产性原材料投入,跟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密切联系。在世界经济处于一些国家集中工业化的时期,对这些商品的需要也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从而对其价格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经历过两次以高投资增长为代表的、较为集中的工业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除美国外的工业大国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经济都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恢复时期,直到1950年前后,它们的经济才陆续恢复到战前水平。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伴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主要西方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国家投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纷纷崛起的阶段,这些国家的产业先后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因此其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这个时期亚洲四小龙的投资率同样经历了一个明显上升的过程(图4)。
在世界经济处于上述两个集中工业化阶段时,主要大宗商品的供求对相关国家投资率的变动相当敏感,这里以铜的供求为例,我们发现,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及80-90年代,铜的供求缺口与OECD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投资率的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图5、图6),这一结果表明,在世界经济处于一些国家集中工业化阶段的时候,这些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将会明显上升。
总体来讲,不可再生的商品资源相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言永远是稀缺的,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世界经济的每一次周期性增长,还是每一轮重要的局部工业化进程,都会带来大宗商品供求的变化以及商品价值的重新定位,而这正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基本因素。
“黄金增长”+“金砖四国”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世界经济增长是这轮商品牛市的基础性支撑力量。一方面,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2年的3%上升至2004年的5.1%, 创下了1977年来的最高纪录。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近几十年来又一个“黄金增长”时期。而且,在全球技术进步加快、全球商品和劳动力资源流动性提高以及各国能源战略进一步完善的作用下,即便近年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但依然没有引起
全球范围内严重的通货膨胀,2002年以来全球CPI涨幅始终维持在3.4-3.6%的水平,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全球经济运行格局是过去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图7)。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与英文中“bfick”(砖头)发音相同)经济进入了持续高增长阶段,其中,中国和印度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国内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俄罗斯经济2000年开始全面复苏,并逐渐进入稳定的高增长阶段,而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同样在2002年逐步走出低谷,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两个因素大大带动了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需求,部分大宗商品先后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表3)。
而且美国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旺盛,日本、欧元区经济2006年以来都显示出进一步复苏的迹象,因此,分析人士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势仍然趋于乐观。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俄罗斯和巴西在经历了多年的转型和调整之后,目前经济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起步阶段,“金砖四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强劲。这些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其不发生大的变化,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出现急剧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进一步从全球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共经历了三次10年左右的中周期,六次5年左右的短周期(图8)。2001年是第三个中周期和第六个短周期的低点,从2002年开始触底回升,2003年复苏增长,2004年快速增长。尽管2005年世界经济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本轮中期上升周期之中。
因此,在2006年和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尽管相对于2004年的高点会有所回落,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格局总体上仍将维持,这无疑对大宗商品价格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全球超额流动性;商品价格上涨的助推剂
持续的超过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如果超额流动性作用在实物市场,就表现为通货膨胀,如果作用在资产市场,那么就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是全球流动性的输出源头
全球的流动性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依赖于两个条件:第一,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第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由于没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全球流动性创造的源头主要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货币输出情况。美元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所以,全球流动性的供应机制就可以简单地反映出来:作为中心国家的美国通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导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进而使得各国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因为各国央行在获得美元储备的时候要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各国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形成全球的货币供应(图9)。
事实上,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的变化与全球外汇储备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提高会向全球输出更多的外汇储备(图10)。而进一步研究显示,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之间同样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确实导致了各国货币投放速度加快(图11、图12)。
超额流动性与大宗商品价格正相关
如果把全球的超额流动性理解为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速度,那么超额流动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被消化:要么是通货膨胀,要么是资产价格上涨,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兼具一般商品和金融产品的双重特点,所以,无论是超额流动性带来的通货膨胀还是资产价格上涨,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1976年以来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超额流动性与CRB指数走势的关系显示,超额流动性与大宗商品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图1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商品牛市中,全球的超额流动性可能扮演了比实体经济面更为重要的角色,其对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全球流动性输出的源头,2001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急剧上升,截至2005年末超过了6%,创历史新高。与此相对应的是,2001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速明显加快,2005年增幅超过20%,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使得2001年以来超额流动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一个与以往非常不同的现象是,2001年以来超额流动性的增加并没有反映到通货膨胀上面,与以往工业国家超额流动性与CPI的同向变化不同,2001-2005年超额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缺口明显扩大了(图14)。这表明近年来全球的超额流动性主要流向了全球的资产市场。
很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2003-3:B4年,全球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增长了23.4%和14.5%,增幅远远快于前几年(图15)。除了商品市场以外,大部分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2001年和2003年以来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涨幅,3301年-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累计上涨了52.2%,英国上涨了59.5%,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分别上涨了74.2%、67.3%、40.4%,意大利更是上涨了91.4%。而从证券市场看,全球主要股市在2003年-21305年的涨幅都在45%-88%之间(图16)。这些数据都说明,目前全球正面临着全球流动性过剩下的资产市场全面牛市,而商品市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全球超额流动性还能持续多久?
分析显示,把握全球超额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对于判断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至关重要。那么,在2006年和未来几年内,全球流动性会面临大幅萎缩吗?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美国仍是向全球输出外汇储备的“发动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根源于两个方面:私人部门过低的储蓄率与公共部门巨额的财政赤字。随着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美国私人部门的支出增加使得净储蓄开始持续下降,尤其是2005年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图17)。考虑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依然相对强劲,失业率也处于较低水平,预计美国国内的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再加上美联储持续升息将导致美国家庭在房地产方面的利息支出上升,所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的私人部门储蓄不会出现明显改善。再从财政赤字来看,2005财年美国联邦政
府的财政赤字为319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6%,比2004财年有所改善,但仍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年度赤字。考虑到布什政府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大力推动减税政策,同时美国的军费开支也将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所以,2006年和未来几年美国财政赤字出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同样很小。以上两方面因素将会使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也就是说,美国将继续通过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外汇储备。
第二,各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信贷创造能力依然强劲。在全球外汇储备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的供应还取决于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各国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从目前来看,美国国内的信贷增长依然保持平稳上升,但从后续变化趋势判断,随着美联储升息的紧缩作用逐渐显现,我们相信美国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回落。相比之下,欧元区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信贷变化趋势更加值得关注。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走出谷底,2005年在内需回暖和出口回升的刺激下,经济进入明显复苏阶段,而欧元区经济进入2006年以来同样出现了加快复苏的势头,在此背景下,2005年以来日本和欧元区信贷增长速度均开始明显加快(图18),只要这两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其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将依然强劲,从而保证工业国家的流动性供应。
因此,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全球超额流动性供应不会面临严重萎缩,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宽裕局面将继续维持,并将继续为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
美元重回贬值通道:标尺效应助长商品价格
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所以美元汇率的变化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过去30多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关系来看,两者呈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图19)。尽管在2005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美元汇率出现了强劲升值走势,但这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基本面供求和超额流动性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强劲推动作用使得美元汇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出现了阶段性弱化,但从未来几年来看,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2005年美元汇率之所以大幅反弹,主要是得益于美联储升息、《本土投资法》生效所带来的大量资本回流美元资产,但从2006年来看,美元很难继续维持强势上涨的趋势。因为去年美元升值使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恶化,而且上文的数据分析显示,未来几年美国“双赤字”问题不会明显改善,这使得美元未来的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推动美元升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在2006年会逐渐减弱,一是美元升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目前的主流预期是至多还有1―2次升息,2006年上半年升息周期将结束。相比之下,由于欧洲央行去年12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次升息,今年年内利率有望进一步上调,而日本央行今年结束零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所以,2006年利率因素方面将会逐渐出现不利于美元的变化趋势;二是《本土投资法》的时效为1年,今年该法案对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促进作用将会消失。
综合判断,美元的相对强势可能维持到2006年上半年,进入下半年以后将重归贬值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相信美元贬值的标尺效应将会对商品价格产生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