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5:0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充分利用慕课自身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已广泛得到普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要,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虽然伴随着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做成一个单一的课件或者文档在课堂上将这些素材以集中展现的方式传授,单一地输送给学生,老师拥有课堂中的话语权与教授权,而障碍学生则是信息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课堂、教材和其它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以潍坊聋校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Photoshop为例,教师上课的方式一般是先把本次课的内容做一个PPT,将知识点、重点或难点都放在这上面,上课时,就放给学生们看,然后是作练习,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和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难免会单调,慢慢地学生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将信息技术与慕课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慕课具有开放、资源易获取、课程优质等特点,授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等可以上网的设备,就能方便及时地在线下载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资源。如果特校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慕课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生动的慕课资源去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地进行课前、课后学习知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利用慕课带来的便利资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按照自己的特点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向学生灌输信息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刷新快,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符合特殊孩子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识别信息。二是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措施,充分掌握学生在上以课前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及时回复学生线上线下的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线上的学习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慕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慕课时代下,特殊学校教师须积极主动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及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做好新形势下的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慕课教育结合,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技术平台,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从讲台到慕课平台,快速地把握住特殊教育信息技术与慕课结合的机遇,精心研究并设计属于特教学校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为其将来顺利地走上社会,自食其力,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慕课对于特殊教育是比较具有创新概念的题材,目前有大范围影响力的特殊教育慕课课程还不多,有国际知名度的特教理念慕课课程更是没有。因此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时机,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慕课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教材使用还是教学环节的设想,理论指导与上机操作实训,从上课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及互动到课上特校学生的管理,视频拍摄及手语的合成、制作成片,还有上传至网络平台做成视频素材到慕课平台的研发,处处都是潜力无限的新世界。慕课在特教学校教学领域一定是一个集专业化、个性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领先面对与慕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契机。
三、慕课时代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关系,便于沟通
慕课时代下,使原来的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由“手把手”的传统教学逐渐变为“面对面”的线上教学,使教师由原来的距离感到现在与学生的亲密无间,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展开交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友谊,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等,方便了管理学生。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看到,直观能力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所以制作一个慕课旁加手语支持,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效果显著。另外,慕课方式的教学也要密切地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要分离融合恰当,不仅要在线上了解学生,还要在现实中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帮助他们做好实际操作等动手环节。近距离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控力不强,自己不学习,而是上网浏览或者打游戏等。要及时引导他们,避免出现烦躁、厌学等情绪。在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慕课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用慕课的优质资源来实现特教范围内的教学共享,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还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好习惯。
作者:葛琼杰 单位:山东省潍坊聋校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曾翰颖.慕课时代下重构计算机基础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5(22).
篇2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篇3
1.1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这就必须要在课堂设计环节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进行“谈活动感受”课程中,利用下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杂草进行清除,并且,通过两个小时的劳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或者是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特教课程的教学效果。
1.2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当中,特教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采用具有韵律感的语言不仅体现语言的魅力,高低起伏的语言节奏会给吸引学生,跌宕起伏的语气更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苍白的教学语言不仅不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在讲授优美的文章的过程中,充分调整语气,进而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文章。
1.3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投入丰富的情感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对于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情感相协调,饱满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的心情,并且还会引人入胜。这样一来,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1.4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炼
特殊需要的学生接受能力本来就是不强,复杂的教学语言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特殊学生理解和学习,他们应当采用简洁的话语,将教学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准确的词语,没有逻辑错误,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1.5特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也会更加乐意去学,这比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好,但是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教教师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方说,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喜欢动画,那么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此同时,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逐渐带领学生走入学习的海洋,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促使对学习知识产生好奇心。
2.结语
篇4
关键词: 培智学生 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在普通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也不例外。特别对于这群培智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现实社会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是被家长与老师所全权包办的,能力有限的他们在家中无所事事,不会做家务;交往能力弱的他们极有限地参与社会活动,需要家长和老师手把手地辅助。语文学科包含他们大部分的生活,让他们学会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能力,重拾自信。语文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文明友好地相处,让他们渐渐走出家门,慢慢融入社会。语文学科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培智学生与现实社会间的一扇门。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现状
1.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使用的教材是各校经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或教学经验所提炼而装订成册的,尽量考虑自己学校学生的能力,贴合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学校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他们生活实际而临时设计进行教学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学内容单一化。
因为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有限,他们模仿能力弱,需要教师不同程度的辅助;记忆能力弱,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理解水平较低,需要实际事物的帮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总是需要重复和直观,老师在教授时也选择浅显的内容并不断地提醒。因此,久而久之课堂内容变得简单且单一,重复且枯燥。
3.学生程度差别大,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一个班的培智学生虽然少(8-9名),但是学生的程度差异却很大。以本班(10-12岁儿童)学生为例,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写短篇日记,与别人进行有目的的交流,而程度差的学生,他不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很难配合老师完成一个简单的活动。因此,课堂中的内容要配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选择,而一个内容可能不同时满足九个学生的能力与需求,往往就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1.创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克服学生的畏缩、自卑等不良心理。
培智学生由于认识活动等方面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比常人多得多,他们普遍存在退缩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情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着手做,就觉得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和谐温馨、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会所教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当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时,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在教授拼音时,对于某些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拼读就可以,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拼读。再好些的学生,就可以请他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当起小老师的角色。总之,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做他能做到的事,先建立自信,再增加难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3.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强化。
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上学快一年,很少跟同学交往,平时也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我想尽办法也没能让他主动开口说一句完整的话。突然有一天,我拿来了一个印有米奇图案的盒子,我发现这个自闭症学生眼睛总是盯着米奇的图案,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候,我主动走到学生跟前,拿出盒子放到学生手里,问:“好看吗?”学生答:“好看。”由此开始,学生渐渐跟老师互动起来,主动性的语言也出来了,让我激动不已。
4.设计多种学习通道,实现个体学习目标。
班级中学生程度差异大是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同一个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适合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在提示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复述问题,有的学生适合适合用行动回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完成一项跟问题答案相关的任务。这堂课大家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内容,但每个人实现的目标不同。能听懂问题的学生,请他回答问题;能注意听我说话但不甚理解的学生可以重复我的问题或答案;不善于说话但有理解力的学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的答案;完全听不懂的学生请他完成一项相关任务,等到完成时全班给予他适当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看似各忙各的,实则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对于培智学生来说,语文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怎样把语文这门学科带入培智学生的人生里,是需要经过教师们的极大耐心的。怎样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将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需要教师们无限与博大的智慧。
篇5
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一般组织能力(GeneralOr-ganizationalSkills)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口头及书面语言的处理加工上有障碍,有较低的自尊心与社交能力[4]。另外,有学习障碍的初中生要比健全学生更容易经历学业失败甚至退学。有报告指出,有学习障碍学生的辍学率在28%到56%之间[5]。因此,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得不黯然离校,走向前途不测的成年生活[6]。他们的就业率极低,经济收入差;他们自己对就业状况满意度也较低;与非残疾的雇员相比,雇主经常认为他们对工作不太积极[7]。尽管近年来有学习障碍学生进入大学的人数在上升,但他们的入学率依然很低。例如,在Fairweather和Shaver(1991)的报告中,学习障碍学生中仅有17%的人进入到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而同龄正常儿童的入学率超过56%,学习障碍常常对他们的教育经历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需要常常受到误解与阻碍[8]。因此,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问题得到了美国政府、学校以及社区的广泛关注,关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转衔应运而生。
2转衔计划的定义及步骤
2.1转衔计划的定义
1997年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IDEA)的修订案认为,为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合适的公共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他们的就业和独立生活”做好预备。因此,它要求:为所有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制定个人转衔计划,并将它作为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他们走向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具体地说,就是对于每位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的话,可以更早),学生IEP中的关于转衔服务的需要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之中并且每年更新(例如,参加大学预修课程或者职业教育课程)。对于年满16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可以更早),其转衔服务还应包括对社会相关机构责任的规定以及如何建立必要的联系[9]。在2004年,《残疾人教育法案》进一步强调了转衔计划的要求,并对转衔服务做出了新的规定:转衔服务是为残疾儿童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协调性活动,活动过程的重点是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业和功能(如社会适应)上的进步,以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学校后的社会活动,这些学校后的社会活动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培训、融合式就业(包括支持式就业)、成人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和社区参与[10]。
2.2制定转衔计划的步骤
制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计划分为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这四个步骤依次是实施适宜年龄的转衔评估;残疾学生目前学业表现水平的评定;制定可评价的中学后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最终制定相关的转衔服务[11]。制定转衔计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残疾学生进行转衔的评估。实施转衔评估有助于学生的老师、家庭成员有机会去了解并确定这名学生的优势、爱好以及需求。美国残疾儿童委员会职业发展与转衔部(TheDivi-siononCareerDevelopmentandTransition)定义转衔评估为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爱好等数据的采集,这些要素会影响残疾学生未来的工作、教育与生活。与此同时,这些评估数据会为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后,学校专业人员会对残疾学生个人目前在学业上的优势与弱势、学习成绩以及功能能力(FunctionalPerformance)进行评定,在该生的IEP会议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讨论。这些专业人员包括:普通教师、特殊教师、言语治疗师以及学校心理师。通过上述对于学生优势、爱好和需求的评估以及对学生目前学业表现的评定,学校IEP团队就可以为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的转衔目标了。这些目标包括了学生中学后的教育与培训目标以及独立生活和就业目标。在设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目标后,IEP团队中的专业人员就会根据这些目标制定针对残疾学生的相关转衔服务,这些转衔服务可能会包括学习指导、课堂环境外的社区体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的服务等。
3学习障碍学生转衔遇到的问题
3.1缺乏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倡议的能力
与没有学习障碍的同伴相比,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低水平的职业成熟度(CareerMaturity)和自我倡议(Self-Advocacy)。职业成熟度是一种始于儿童早期对于未来就业的意识。因为缺少职业成熟度,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持有不切实际的工作期待。他们缺少合适的个人就业目标,不去考虑他们的优势与弱势,同时无法意识到这些优势和弱势如何影响就业的成功。与此同时,自我倡议(Self-Advocacy)是一种个体能够做出有效的交流、表达、商议或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以及权力等的能力。它同时意味着应对做出的正式决定负责。学习障碍学生没能形成自我倡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的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与人有效沟通,而且也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会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因为缺少自我倡议的能力,许多学习障碍学生不能够有效参与到为他们设计的合适的转衔服务中[12]。最终,与非残疾伙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常常经历失败,并将这些失败归咎于他们自己,而且会认为所有的成功是因为幸运或者是外界力量帮助的结果[13]。久而久之,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差。学习障碍学生在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能力。Michaels指出这些必要的能力是:对自己负起责任;离开父母的控制和重视;离开学校体系的控制以及发展一种内在控制力[14]。
3.2中学课程与中学后活动要求不对等
虽然IDEA要求转衔服务包含学业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但很多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的中学课程几乎完全集中于针对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是,针对这些学生转衔设计的就业课程很少,主要集中在就业咨询,独立生活的支持或娱乐与休闲活动上[17]。对学习障碍学生过分强调学业的重要性是不正确的,因为真正进入到普通课程中的学习障碍学生可能很少;这些课程对于他们中学后的社会适应的影响也很小。Blackorby和Wagner发现,虽然有80%的学习障碍学生在普通教室学习,但这些课堂恰恰是会造成他们学业失败的环境[15]。中学课程过分地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学习障碍学生因为自身的障碍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常常遭遇困难,这使得他们对学业心灰意冷。另外,针对他们未来就业技能的课程开设的很少,以上都是他们转衔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非残疾同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很少能进入到中学后的就业或学业中去,同时离开高中后缺乏竞争力。
3.3高中与大学学业要求的不一致
Mull等人(2001)提到自从1997年以来,进入大学的学习障碍学生的人数有了十倍的增长。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16]。然而,虽然学习障碍大学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经历的困难常常与高中和大学间对于学业要求的不对等有关。这些不对等体现在班会时间、班级规模、学习要求、评级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
3.4转衔计划开展太晚
IDEA授权在IEP包含个人转衔计划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6周岁,同时纳入到IEP中的与个人转衔计划相关的课程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4周岁。然而,即使个人转衔计划开始于14周岁,也可能太晚了。职业发展理论显示:就业意识(CareerAwareness)与就业兴趣随着时间而发展,应尽早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与此同时,人们的职业兴趣源于他们的生活史及个性。学习障碍学生一般都会缺少就业意识。例如,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有着不切实际的工作期望和不适当的就业目标。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优势和弱势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教育,社交与就业。因此,针对就业的预备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得早一些。早期的转衔计划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更加关键,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的障碍会阻碍他们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应更早地融入转衔计划来帮助他们发展就业意识。最后,在中学后教育和就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能力需要多年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进行有效人际关系的交流能力;提升自我意识的能力;独立实施自我倡议的能力;对多样化就业机会的意识等。这些能力需要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即开始培养。
4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施
鉴于早期干预对残疾学生教育与未来职业、生活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在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即K-12)即启动转衔计划。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计划始于小学,跨越初中和高中阶段并与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持续的评估手段相结合进行。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应该包含三个阶段的计划: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4.1小学阶段的转衔计划
根据转衔计划实施的步骤,转衔计划应始于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评估。因此,小学阶段转衔计划的评估鉴定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兴趣、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做出决定的能力[17]。虽然一些学生的学习障碍直到小学中段甚至更晚才被鉴定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前已经通过学习障碍的筛查评估。一旦学生的需要、价值、兴趣等能力被评估确定后,转衔目标就应该被包含在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评估结果与转衔目标相联系,这种目标集中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探索活动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实施评估并同时设定转衔目标后,学校将会提供与学生转衔目标相联系的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教育指导。这种教育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处于这些环境中的工作者们见面与交流[18]。与此同时,这些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录像和影片,阅读各行各业成功者的故事来了解这些工作。教师和家长们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来模拟不同的工作情景[19]。
4.2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学习障碍学生初中阶段的转衔评估测量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工作习惯以及职业成熟(CareerMa-turity)。评估策略法包括有访谈,观察以及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性评估工具(Norm-referencedAssessment)[20]。然而,一些学习障碍的初中生可能因为发育迟缓而需要等到高中才能进行正式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的评估。评估的结果继续集中在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未来职业的探索方面。学生有很多的机会去练习实践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严守时间,获取同事的信任以及对于工作制度的理解。这些技能的训练不仅仅在普通课堂或资源教室中进行,而且还可以从夏季志愿者工作或兼职工作中获取[21]。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同时有必要建立与多种成人服务机构的联系。这些机构包括职业康复机构、独立生活设施、工商业界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机构的代表们被邀请与学习障碍学生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会面,向学生推荐可适用范围内的社区以及地区的指导服务。初中阶段的转衔服务同样集中在就业指导活动上。这些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身份认同(VocationalIdentity)[22]。一旦这些学生在即将进入高中时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身份认同,他们就可能在高中阶段决定哪些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工作相关。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确保这些学生从学校到成人生活的有效转衔。为了促使职业身份认同的发展,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转衔顾问的直接指导:他们给予学生有关学习障碍的真实信息,教会他们如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有了这些知识,学习障碍学生将学会如何得到教师和未来雇主的支持并做出适当的转衔调整。就业指导还教会这些学生如何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互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建立短期学业及工作的目标(例如建立有效的学习日程表或者寻找做志愿者的机会等)。学生同样有机会参与到学业外的活动中,例如各种俱乐部和体育活动等。最后,在此阶段中应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参加自己的IEP会议,并且鼓励他们在与他们相关的转衔目标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23]。
4.3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高中阶段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评估使用基于经验的测量工具,例如工作样本和情境评量(WorkSam-plesandSituationalAssessment)[24]。这一阶段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态度的评估应更能反映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的可能性。评估结果关注具体技能的鉴定或者学业的调整,这种调整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或者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来说是必要的[25]。当学习障碍高中生获得高中文凭后,他们就不再受到IDEA法案的保护,而是受另两部法案的保护,即:1973年的《职业康复法案》(VocationalRehabilitationAct,又称93-112公法)的504款条例和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DisabilityAct)[26]。面对计划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的学习障碍学生,他们的高中课程灵活性地反映就业与学业的双重需求[27]。转衔活动应完全融入到他们的高中课程中;这些活动强调对于职业的自我意识、有关工作领域的知识以及适当的就业行为指导。例如严守时间、取得同事信任、遵守工作日程等。在学习障碍学生与中学后(postsecondary)各机构专业人员见面的正式会议中提供与他们未来工作相关的转衔服务。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可能包括有职业康复顾问、职业资源教育者、职业顾问以及人力资源专家等[28]。虽然大多数的有学习障碍的高中学生将会在毕业后进入到工作中,但有些有轻、中度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进入2年制到4年制的社区学院甚至大学中进行深造[27]。针对这些学生,职业辅导服务(CareerCounselingServices)十分重要,这些职业辅导服务包括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技能训练,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倡议。同样,职业辅导顾问为准大学生提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包括:课堂花费的时间、班级的规模、测试和评分方法、教学策略、自由空间和独立性等[29]。最后,职业辅导顾问帮助学生安排学业性向测验(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和美国大学测验(AmericanCollegeTest,ACT),提供必要的调整,如预约测试时间、延长考试时间或者安排辅助人员帮助记录答案等[30]。需要这些帮助的学习障碍学生需要提供相关的评估文件。一旦他们需要特别的帮助时,他们应该提前通知测试服务的负责人员[31]。另外,为了能够使学习障碍学生为学业性向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可以参加学业性向考试预备测试(PreliminaryScholasticAptitudeTest,PSAT)以熟悉问题的类型并发现他们在学业性向考试中的弱势[32]。
4.4小结
从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特征。首先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是贯穿了这些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这种转衔从小学开始,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继续,直至义务教育阶段后。这种持续性的教育转衔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初的教育阶段就确立好转衔目标,在随后的教育阶段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衔的调整。其次,设立转衔目标后,会聘请与转衔相关的人员共同参与到这些学生的转衔服务中来,不仅学校教师向学习障碍学生传授实践的知识,还有就业机构的代表到学校直接传授实践知识并将学生带到工作环境中传授工作知识和技能。另外,让学生家长、教师、校外机构的代表共同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中来,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成功转衔。再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兴趣、就业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估。最后,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为他们的顺利转衔提供帮助。
5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意义
美国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践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
5.1结合学习障碍的实践,加强转衔理论的研究
国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转衔的研究目前还很欠缺,有关残疾儿童转衔计划的文献也十分缺乏。我国最早关注转衔的研究始于台湾。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林宏炽、陈静江、林幸台等学者就非常重视残疾学生的转衔问题,开始介绍美国的转衔模式和理念[33]。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研究应基于对于残疾学生的整体转衔的基础之上,还应借鉴国外以及台湾学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研究,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5.2推进特殊教育的立法,保障学习障碍学生转衔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一部特殊教育法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这一部有关特殊教育的行政法规,其余都是大量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数量少,层次不高,并且法律条款用词空泛,原则性表述较多,可操作性不强。赋予了残疾人一定权力,但却没有写明保障此权力的措施,责任不明确[34]。因此,应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将残疾儿童转衔的内容纳入其中。这项任务也可为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提供法律的保障。
5.3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促进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
据统计,我国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投入的力度加大。但仅仅对于文化教育上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应将资金投入到与残疾学生(当然也包括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未来工作相联系的职业教育中,以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雇佣有技能的学习障碍学生,并给予他们例如减免税收等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能够促进残疾学生就业的企业。
5.4开展机构之间的合作,增强机构之间的交流
美国十分重视学习障碍学生与各式各样的机构进行互动交流,并让这些机构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转衔计划(ITP)中,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制定符合学习障碍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我国也须发动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以及继续教育中来。
5.5改进现有的教学指导与支持
篇6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教育特点;高中语文
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与封建官学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即使放在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极大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汲取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借鉴白鹿洞书院的教学特点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的方面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看,白鹿洞书院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而是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来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借鉴白鹿洞书院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师生关系方面
白鹿洞书院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学生在选择教师时通常都是仰慕而来,并且教师和学生都是品德高尚、互相尊重的。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值得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借鉴的,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且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豁达的胸襟来感染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进而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白鹿洞书院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精研、体察的思想和能力,而精研和体察正是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重点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白鹿洞书院中的教学方法加以借鉴,以更好地提高高中生朗读、钻研、实践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课堂氛围方面
白鹿洞书院的课堂氛围是相当自由宽松的,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与教师进行交流,扩大思维的开放性。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借鉴白鹿洞书院中的课堂氛围特点,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宽松和活跃,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白鹿洞书院独特的教育特点对于当今社会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总结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成效。但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探讨与尝试。
一、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1.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却往往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这样就形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要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建立以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计划结构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几年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调整特殊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缩减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提高它们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特殊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时数由过去的2600学时减少到2 400学时,实践教学由过去的28周增加到35周,实践教学周数占总学时周数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26%。教学计划的调整,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
建立相应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实践教学文件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运行。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对待,建立了各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一套较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构建了较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有了可操作性,便于监督管理,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局面。
二、改革特殊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在整个学习阶段共安排4次,分布在第3学期到第6学期,每学期1—2周,共5周时间。教育见习即认识实习,目的是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教学状况,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树立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为保证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特殊儿童,我们采取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安排在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即培智学校、盲校、聋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教育见习实施前,制定一系列教育见习管理文件,包括教育见习实施计划、见习管理规定、师生考核标准等,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通过教育见习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坚定了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教育技能训练被安排在第7学期,是一次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习。通过四周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了解特殊学校的教学实际,基本掌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第一周,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录相“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师生一起评课,要求学生写评课稿;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教案;第三周,进行学生独立课堂教学训练,把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和指导教师一起评课,分析学生讲课中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周,学生在第三周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第二轮的课堂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经过三届学生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和实习经费,又便于管理,提高了实习效率。
2.毕业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趋向及个人特长独立选择实习单位。通过独立联系实习单位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了机会。对于少数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社会化程度,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了5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实习方案,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十分重视各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兴建。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国家中央资金投入了530万,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当前的办学条件。然而,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新建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情况
1. 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招不到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特殊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教教师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专业能力要求。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也相对滞后,相比于普通院校,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强。另一方面,普教教师胜任特教工作。因招不到专业教师,特教师资队伍中就吸纳了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教人员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他们的特教知识相对缺乏。由此可见,特教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不高。
2. 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在残疾学生的家长心目中,把孩子送过来,就是想让他们学点文化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相对而言,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无升学考试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教教师不仅没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连“桃李满天下”的精神享受都无法实现。没有职业成就感就导致了有些特教教师觉得特殊教育生活没有生趣,教学没有激情,他们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管教学效果。对特殊教育没有高要求,对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没有动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3. 县级特教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培训较少
县级管理阶层对特殊教育有“陌生感”,更谈不上县级培训。而且每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交流圈子小,还被看成另类。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也极少。特教教师培训的机会少,导致有些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二、对新建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发展,特教教师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特教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特教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特教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作了以下一些实践探索。
(一)积极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教师综合素质的形成和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教师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特别是我们特教教师更需要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社会更多理解、接受、关心特教教师职业。这需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形成崇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甚至敬畏特殊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提高特教教师的待遇,保障其享有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最后,我校提出了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为追求目标,构建好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特教精神、校训校规上墙宣传,深入人心。教师素养、专业精神要在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显眼处彰显。教师的专业发展,源于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认识、对专业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的期待与渴望。在“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的环境里,教师的专业生活更具有主动性,更有利于教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形成特教精神,促进专业发展。
(二)营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校内氛围
1. 重建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航标,在制度建设上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学会科学地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所以提高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与提高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一步一步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的建设。如把教师行为规范细化,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工作手册》《教学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制度》等。其次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这些制度要求立足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如建立《教学设计的要求》《校本教研的要求》《常规课堂教学的规定》等。最后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升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制度的建立来达到目的,如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制度》,一年整理、集结出版学校教师的专业论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好的学校需要好的团队。特教教师首先要求有热爱特教事业的理念。只有“爱”你的事业、你的学生,做到敬业奉献,才能坚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纵横展开,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特教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敬业,敬业就意味着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有奉献精神。我校为此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制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四特精神”。
3. 狠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俗话说得好,有压力就有动力。新建特教学校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建设的主人,工作中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如:①开展好“三课”(备好课、常听课、上示范课)常规活动。②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基本功。③教育理论学习笔记。④抓好手工制作等竞赛活动。⑤每堂课写好教学反思,每期写好教学论文。抓实教师的基本功,可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自觉性
我校给教师一个教研大平台,学校目前是大班额(18名智障生)教学,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课,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定人定内容进行研讨。采用集体备课,主题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研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等有效途径中,务实求发展。加强教研管理,树立“教研为先导”的意识,创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以研究出效益。激励教师探索教改途径,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教师们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四)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机会,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
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和发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到外面进行学习和培训。现在学校已把教师培养培训作为一项给老师们的福利,大力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类培训,学校全给予报销费用。此外,加强同行特教学校校际交流,每期组织教师到省市县各级外校参观学习,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期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团队。当然,实现特教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学校管理体系的支持与明确要求,更需要特校教师自身不懈地努力!
篇9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育信息化 问题 策略
公平、人道地对待残疾儿童,尊重其个性与人格发展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残疾儿童而言,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技术为残疾儿童开发潜能、弥补缺陷、发挥优势和立足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但如果不能把握机会,不具备信息素养,则其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为残疾儿童把握这一机遇并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残疾儿童智力,弥补特殊教育学校信息资源匮乏、师资水平低下、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紧缺等现状,是改变特殊教育落后局面、促进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信息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信息化进程中的特殊教育中时,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政策缺失
苏北地处欠发达地区,处境比较尴尬,与苏南相比缺乏财力,与中西部地区相比,缺乏诸如“农远工程”等国家政策与项目的支持。特殊教育更是滞后于普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与教育部门很少出台有关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有关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在一些文件中仅一笔带过,无具体操作办法等实质性内容,以致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无政策可遵循,在设备获得、人员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捉襟见肘,仅能依靠自身的财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2.经费投入边缘化
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方面,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特殊学校因数量较少,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投入往往成为被遗漏的对象;二是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上,上级部门往往从学生人数角度配置资金,特殊学校因学生数量少,只能享受低标准配额,又因特殊教育实行小班化教学,人少班级多,两方面矛盾突出,教育信息化投入更显不足。例如:在江苏省教育技术设备配置上特殊教育学校只能享受“农村村小”的配置,远未达到特殊教育发展要求。
3.缺乏无障碍教育信息资源
2006年我国特殊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正式颁布。特殊教育课程与教材在设置上与普通中小学教育并不相同,由于特殊教育种类多,受教育群体少,出版社与企业在特殊教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认为是投入大,产出小,无利可图,以至于特殊教育资源的开发滞后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存在量小质差现象。在资源的专业性方面,无障碍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还远不能达到特殊教育教学的要求。
4.急需特殊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师资培训
笔者在《徐州市聋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问卷调查中,共回收了120份问卷。经统计,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仅有少数人参加过市级以上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内容培训。其中在“您希望参加哪方面的聋教育技术培训?(可多选)”问题中,有41人希望参加教育技术理论培训,有40人希望参加网络基础技术培训,有75人希望参加教学软件与媒体应用培训,有64人希望参加聋教育康复科技培训。从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大都希望从自己从事的专业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从事特殊教育的技能水平。
二、苏北实施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1.跨越发展策略
特殊教育相对滞后于普通学校教育,苏北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资源上受到限制,不能像发达地区与资金丰厚学校那样早介入,但苏北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建设先例,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和别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机高标准介入,发挥后发优势,不重复别人走过的过渡阶段,实现阶段上的跨越发展。
2.上级支持策略
实践证明,以学校为单位孤立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与方法,已经在政策、经费、人员和培训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苏北特殊教育学校要结合“十一五”以来的全国、特别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好形势,多方争取领导的支持。以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为例:近年来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江苏省徐鸣副省长(兼徐州市委书记)、徐州市曹新平市长都曾到校考察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市局领导、电教馆、基教处和设备站等部门领导也多次到校具体指导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落实情况,给予多方面支持。
3.高校介入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高校与中小学相比具有专业人才优势、技术开发优势与科研优势。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充分与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合作,已实现双赢: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已在信息传播学院安家落户,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与信息传播学院合作开发多媒体辅助聋生教学平台,“妙语快车”聋童发音评估软件,聋人手语900句电子图书、手语故事、手语动画等网络资源,在全国特殊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4.队伍先行策略
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排头兵,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力量,因此苏北特殊教育学校应在专业人员工作环境安排、人员办公处室的确定、工作内容、职能范围和人员的稳定与待遇上有一个明确的安排,以保证苏北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否则,一盘散沙的队伍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隔靴挠痒,难见成效。
三、结束语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的教育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都能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 要:该文对新疆地区盲人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等方面作了调查,以便为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并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1.盲人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的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残疾不仅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同时,也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难与压力。因此,关心帮助残疾人认知自我、融入社会生活,真正实现作为社会平等一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即是人道主义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视觉是人们获得资讯的主要感官,经由视觉人们可以判断远近距离物之关系与相对位置,因此丧失视觉和视觉有缺陷,对儿童的发展与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视力的残疾造成盲生身体形态及其运动方面的异常,如很多盲生养成了低头耸肩、弓腰缩颈、动作笨拙、手脚运动不协调及晃头晃脑、抖手、抠眼睛等不良的姿势和习惯。体育运动对盲人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盲人的机体灵活性、皮肤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能力,并能启发盲人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养人体的正确姿势,从而使盲人各器官系统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以弥补视觉缺陷。
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实施教育,要使残疾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补偿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盲校体育是向视力残疾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培养运动技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的教育活动,也是盲校补偿学生的缺陷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体育运动则能发展视力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帮助他们纠正不良姿势,保持正常的身体形态。同时又能帮助盲生克服畏缩心理,增强自信心。
目前,在体育研究领域,对体育现状的研究多是关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研究,少有对特殊学校体育现状的研究。即使这很少的研究也多是对聋哑学校或智残学校的,忽视了视障学校;而且对于西北经济不发达地区视障学校的体育现状的研究就更是空白。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盲校体育教科书,体育教师只是参照普通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但视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身心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应当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编订盲校的专用体育教材以适应视障学校的的体育教学需要。本研究通过对经济不发达的西北地区视障学校的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到帮助视障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的途径,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2.盲人学校体育现状调查
2.1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的物质条件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是是新疆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小学、初中、职业中专、中医推拿大专班、本科班五个办学层次,目前,学校有19个班,在校生293人。包括小学5个班,初中3个班,推拿针灸专业,中专5个班,大专全日制3个班,本科两个班,短期培训一个班。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盲校应不少于3570平方米;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平方米。国家规定,盲校体育场地应为适宜视力残疾使用的环形跑道或直道,除少部分留做硬地外,宜铺设草坪。调查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盲校在有19个班级的教学环境中仅有室外运动场地约1500平方米,其运动场地面积远远少于国家有关规定,并且运动场地几乎都是水泥地,室外也仅仅是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内套两个羽毛球场、另有一个120米环形跑道;室外再无其他运动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外活动需要。
2.2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的师资条件
该校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兼职体育教师2名;5人中除有一名高级职称外,其余为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其工作年限平均为10年以上,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素质,但均没有经过特殊教育职业训练。只是在学校引入盲人门球和定向行走时派老师去专门学习外,并没有对体育教师再进行专门的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每位体育教师平均每周承担6节课的体育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其他一些工作,尽管学校体育物质条件较差,学校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们仍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岗位.,为特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3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的体育课程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条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补偿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可见,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必须符合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满足不同残疾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需求的同时,要追求体育课程的补偿缺陷与康复的功能,可调查中我们发现盲人学校没有专供残疾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该校也从未见过专门的盲校体育教材,仅仅是参照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在达标考核时无严格的参照标准,只能在普通学校的体育标准上降低2-3档记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特教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由于受运动场地、体育设施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这和《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中规定“应该统筹安排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相距甚远,没能切实落实特教学校体育的目标。
3.建议
3.1逐步改善盲人学校体育物质条件
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增加残疾人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为了推动特殊学校体育的发展,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特教学校正在多方筹措办学经费,逐步落实中央关于教育经费“两个增长”的精神,增加学校体育投入,逐步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同时,还组织了体育、教育、医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配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的实际需要,编制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及标准。虽然国家有文件,但要将精神落到实处还需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做实事。
3.2加强特殊体育教育师资的培养
特殊教育教师质与量的充实极为重要,为此,《教师任职资格法》中对盲校、聋校及各类养护学校教师作了具体规定;除了必须取得普通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有特殊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与普通学校体育教师相比,其教育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只有经过特殊教育培养的体育教师,才具有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掌握特殊教育的规律,才能够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但由于目前开设特殊教育的学校尚不多,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缺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而可根据现状及条件对在职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并对新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岗前培训;同时可增进各省市特殊学校之间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3.3建立盲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充分考虑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个体差异,开发符合不同残疾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建立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体育在身心补偿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3.4深入开展对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的研究
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术团体应重视盲人学校体育工作,经常召开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培训科研骨干,共同研究盲人学校体育,为盲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推动盲人学校体育研究及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明美著.《视觉障碍教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5.
[2]华国栋主编.《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