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1 14:2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关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关调查报告

篇1

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度全国主要公关公司进行抽样调查,内容涉及运营管理、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本次调查向行业主要规模公司发送问卷100份,收回问卷78份,其中有效问卷75份。

项目组对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统计,并依据行业经验和历史数据进行了相关核实和判断,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本调查报告。本报告由年度排行榜、行业调查分析、TOP公司研究及行业发展与挑战四个部分组成。

报告说明

1 本报告所涉及的调查内容仅涉及中国内地的公共关系服务,不包括被访者的广告及其他制作业务;

2 本报告所依据的调查数据为被访者所提供的数据,尽管访问者对这些数据做了相关核实,但本报告并不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证;

3 本报告所访问的对象为公司主要负责人,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均声明代表公司的意志,所提供的信息均是真实、准确和有效的;

4 本报告所发表的数据和结论以被访者提交的数据为基础,经过统计分析和行业判断,并加以测试和修正,这些数据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实情况但能反映行业发展基本面的情况;

5 本报告相信,有关数据和分析确实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能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推动力。

年度排行榜

2011年度公司排行榜包括TOP公司和潜力公司两个榜单,分别为20家公司。该榜单以自愿参与调查活动、提交完整数据、能够接受考察核实的公关公司为评选对,象,以“TOP公司评选标准”为评选依据,通过加权指数计算产生最终结果。

榜单统计分析由CIPRA研究发展部执行,CIPRA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审议。

行业调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市场2011年继续延续了多年来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调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增长率为23.8%左右。调查显示,TOP20公司的年营业额增长28.7%,潜力20公司为46.2%。(见图1)

调查显示,2011年度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前五位行业分布为汽车、IT、快速消费、医疗保健和金融,与去年保持一致,市场份额分别为32.9%、11.9%、11.20%、6.9%和3.9%,互联网、政府及非盈利组织所占比重与金融市场非常接近,分别为3.7%、3.2%。其它如房地产、制造业、体育、文化、旅游等占26.3%左右(见图2)。政府及非盈利组织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表明随着政府及相关组织对公共关系了解不断加深,对公共关系的重视及应用快速增加,这将是未来公共关系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市场。

鉴于TOP20和潜力20公司数据的相对准确性,我们依据这40家公司数据从业务领域、业务类型、业务潜力和区域市场等方面加以统计分析。

40家公司中,30家开展汽车业务(75%),27家开展快消业务(67.5%),19家开展IT业务(47.5%),14家开展医疗保健业务(35%),12家开展金融业务(35%),11家开展政府及非营利机构业务(27.5%),11家开展制造业业务(27.5%),10家开展互联网业务(25%)(见图3)。

40家公司中,24家(60%)以传播和执行为主,7家(17.5%)以活动和执行为主,5家(12.5%)以顾问咨询为主,2家(5%)以网络公关为主。传播业务仍是公关公司的主要业务,

40家公司在新的服务手段应用进展方面,36家(90%)开展网络公关业务,21家(52.5%)开展事件营销业务,14家(35%)开展CSR项目,13家(32.5%)开展城市营销业务,12家(30%)开展危机管理业务,9家(22.5%)开展娱乐营销业务,8家(20%)开展体育营销业务,8家(20%)开展政府关系业务(见图4)。

40家公司中,36家(90%)开展网络公关业务,其中TOP20公司全部开展此项业务。网络公关业务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为10家,比去年增加3家。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兴起为网络公关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开展网络公关业务的36家公司中,应用社会化媒体的业务部分占全部网络公关业务的52%。

36家公司中开展网络公关业务的公司中,32家提供口碑营销服务(89%),30家提供线上产品推广服务(83%),26家提供线上事件营销(67.5%),26家提供整合传播服务(72%),25家提供企业传播服务(69%),20家提供舆情监测服务(56%),19家提供危机管理服务(53%)(见图5)。

调查显示,TOP20榜单公司全部在2个或2个以上城市设办公室,有11家公司在超过5个以上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比去年多出5家。

本土公司国际化趋势开始显现。少数公司已在境外设立了办事处或合资公司,为未来向境外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国际化趋势还有试水性质,但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中国本土公司的公共服务必将也随之走去。

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仍是公关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北京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以上海、广州和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正在形成,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本地业务为主体业务,活动传播为主要业务类型。TOP公司及潜力公司对照统计表(见图6)

2011年中国公关行业发展分析

2011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公共关系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关公司在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等公关品质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它们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创新业务,强化内部管理和成本绩效,由单—服务向整合服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篇2

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和管理,是促进各项检察业务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如何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结合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基层检察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对策,同大家探讨。

一、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不仅要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检察院正常运转和检察人员正常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到检察院解决诉讼纠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搞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中,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篇3

县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被国家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国家级贫困县。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扶贫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多年来,供电公司一直把履行社会职责、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致力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恪尽企业职责,千方百计的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贫困区域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几年来主要的公益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捐资助教活动

(二)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县委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我公司大力开展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自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公司已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60个,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个,总投资共计2200余万元。完成了两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建设任务和8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今年确定了我县30个村为帮扶对象,计划投资943.4万元。现已有6个村领料开工,投资共计100余万元。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环境的同时,可靠的供电极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热情,促进了养殖业、农副业较快发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们对用电企业的满意率不断增加,公司的利益稳步增加,达到了企业和客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亲民爱民活动

近年来,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亲民爱民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亲民爱民活动领导小组,公司领导通过当地乡政府、村委会,找到所帮扶的困难对象,深入到被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如实了解其家庭生活生产学习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帐,制定帮扶措施。县亲民爱民活动中,公司31名中层干部共帮助11名困难学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问金,每位学生得到3000元的无私帮助。每逢节日公司领导都会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帮扶对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资助金,为贫困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帮扶对象谈心,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贫困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并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共商脱贫致富的门路,帮助贫困学生搭建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学业计划,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几年来,电力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各项社会救助活动,每年都筹措资金捐资助教,扶贫帮困献爱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立足公司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如继往的把帮助弱势群体、扶贫助教、服务于民、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对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动,发展为长期性的帮扶活动进行下去,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动进行小结,每一阶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建立比较健全的工作台帐。

篇4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西北部、中南部山区两大贫困片带的劳务输转工作而言,在干部群众的重视下,一年一度颇具规模的劳务输转队伍,正在拓宽农村生产力发展领域,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劳务输转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群众观念和素质得到转变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而则增强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将改变过去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其结果自然是减轻土地生态负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调查统计,64%的家庭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明显减少;劳务人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纪守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求助有关机构进行维护,尽量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调查村约有186户整户外出就业家庭,勤学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稳了脚,带着家属、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过上了殷实的异地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1、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专业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务工人员从事的工种仅局限于各种粗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部分富余劳动力安于现状,宁可在家闲散受穷也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2、劳动力市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县、乡(镇)劳务机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专业中介组织稀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中介服务、信息反馈和跟踪管理工作微弱。劳务市场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劳务工作需求极不对应。

3、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农民工维权方面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4、劳动力培训和组织输转不到位。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投入少,规模小,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差悬殊。有组织输出规模小,组织输转工作不到位,致使务工保障和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无法到位。

5、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二)积极拓展劳务输转空间,围绕产业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要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加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鼓励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大规模输出,切实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劳务产业效益。二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产业开发,积极开展北劳南移工程,扩大县内输转规模。要促进北劳南移规模,必须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拓展延伸果品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经济带区域,大规模引导农户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的同时劳动需求量相应增加,县内劳动力输转就业空间增大,无疑会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有利于果品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潜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基地建设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强化职能,提高效益,加快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各级劳务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台,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联通、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劳务信息传输到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中介机构,鼓励创业人员、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有序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转体系。通过政府的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效益。

(四)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切入点,加强对县内劳动用工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将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及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和保障力度。

篇5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保障措施营养卫生安全热乎存在问题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于2012年2月23日开始实施学生营养午餐以来,全体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把学生的营养午餐工作也真正地纳入了自己每天的常态工作中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作,把之纳入学校的工作之首,列入各班主任、各位老师的常规考核之中,为了使这一好事办实、办好,真正让学生吃上“营养、卫生、安全、热乎”的营养餐,我校开始实施“学生营养午餐工程”以来,做了大量细仔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切实保障了学生营养午餐的营养和卫生安全;另一方面,改善了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每一个农村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发展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以后更好的实施这一工程,这段时间,我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 实施的基本情况等作了调查与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生营养午餐”工程保障措施和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我校成立了“学生营养午餐”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学生营养五餐工程”的具体工作,为保质保量实施好“学生营养餐”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2、因地制宜,严格管理。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享受到“营养午餐”,我校要求统一确定每天营养餐的开设时间,并将时间表及菜单,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家长公布。学校将营养餐开设情况及时汇总备查。

3、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学校对就餐建立档案库,每学期实行动态管理,对享受营养餐学生的名单在学校予以公示。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村委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并实行采购员、工勤人员、食堂监督员多方签字审核,建立考核责任制度。

学校对营养餐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按“营养餐”标准和数量足额配餐;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学校营养餐的财务实行一月一清算、一学期一公布制度,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要把“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开展营养餐开展不力,虚报寄宿生数,克扣、挪用营养餐经费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4、强化安全意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为保证“营养午餐的卫生安全,我校针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实施后学生就餐人数的大量增加、食堂卫生安全显得更为突出的新情况,于2012年3月制订了《新缘小学学生营养餐安全目标责任告家长通知书书》及《学生营养餐安全目标责任对班主任通知书》并要求各班要认真贯彻执行。在日常管理中,确定一名学校领导联系学生家长,加强对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指导及平时的督查工作。并要求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督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较重大的安全隐患一般以卫生监督笔录的形式反馈并限期整改。我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我校有600多名师生在学校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采取六项举措:一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组织管理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和食品安全工作应急机制;三是严格把好食品采购的卫生安全关(学校消费的盐、酱、醋实行定点采购,做到采购记录齐全,严禁学校小店出售“三无食品”);四是积极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做好防范工作(加强食堂内部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品库存、操作间,防止投毒事件发生等);五是加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六是邀请家长、村委人员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学校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常采用明查与暗访、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等办法,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二、“学生营养餐”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学校对“学生营养餐”工程的管理仍有不规范之处。如在开学初的一周,有时学生上学迟到,学校没有按规定及时供应给学生,有些班级还把学生营养餐作为学生学习的奖罚。

2、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营养午餐过于单调,只是大米为主食。

3、学校对食堂的管理监督仍有不到位之处,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工作重视不够。

4、学校的食堂面积小拥挤,学生每天的打饭很拥挤,直接影响食堂的规范管理与卫生安全。要彻底改变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落后面貌光靠我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5、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新招工,管理工作的态度还有待提高和管理经验不足,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培训。

篇6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序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3.4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运输、纺织、市场营销、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三、建议与启示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加强机电、数控应用技术、化工、工业工程、铸造、纺织、带有专业性的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为本地培养人才。同时适应沿江开发的形势,向外地输送人才。要进一步加强省重点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培植示范骨干专业,强化特色专业,使设置的培训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2、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篇7

一、被拘留人员的主要特点

(一)关押期限短,人员流动

频繁。与其他行政处罚措施相比,被拘留人员的处罚期限较短,由于拘留时间短,造成拘留所人员进出频繁。往往来不及做非常细致深入的教育工作,只能针对被拘留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所规、所纪等方面的教育以及针对被拘留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教育,这给拘留所的生活卫生管理、组织劳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被拘留人员成分复杂。被拘留人员中,有治安拘留的,有其它行政拘留的,还有司法拘留等各种人员,他们的违法行为各不相同,基本上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被拘留人员的个人成分也很复杂,表现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生活习惯、志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拘留所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三)工作弹性较大。被拘留人员大多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入所的,而治安案件往往带有季节性。比如夏天**较多,秋冬季偷窃较多。同时受公安机关专项整治的影响,往往集中打击交通违章时,交通违章拘留人员大幅增多;集中打击黄、赌、毒时,因黄、赌、毒被拘留的人员就增加,造成治安拘留所押量变化大,甚至出现超负荷运转,给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提高拘留所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提高拘留所整体工作水平,推进规范化建设进程,需要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突出行政性、强制性、人情性和教育性特点的拘留所管理教育工作模式,从而使拘留所成为对拘留人员的法律教育基地。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教育转化的目的,对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可考虑如下做法:

(一)合理编制教材、安排课程,确保教材的合理性和针对性。组织管教民警以所规所纪、行为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制教育为纲线,以被拘留人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职业等相关特点以及公安机关季节性专项整治工作为参考,合理配置出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入所教育,深化分类教育,加强两者有机结合。被拘留人员关押期限短,流转快,要在短短几天中使其稳定情绪,适应关押环境,达到行为规范化、内务标准化的要求,必须强调入所教育。在入所时即告知其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了解其基本情况和个性特点;帮助其剖析违法原因;启发其从主观方面查找违法根源。同时,根据在拘人员的各自不同情况开展个别教育,因人而异,又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做到点面结合,加大教育工作力度。

(三)结合形势,强化狱政攻势教育。结合当前严打整治形势,分析违法犯罪恶果,拉近执法者与被拘人员的心理距离,使其对法、执法者有正确的认识,以动员启发其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线索,自觉接受管理教育,将狱政攻势教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教育活动中去。

篇8

随着大学的普及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加剧困难,现在的大学生们也逐渐觉察到了危机的存在,觉察到光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是不够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来增长社会经验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期对在校本科大学生做的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在校生有过打工的经历,这里面也不乏刚刚入学的新生。打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在学生生活相对独立的大学里面,打工之风悄然刮起。但是在打工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 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 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由此,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应有的维护。

篇9

更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力监管,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体趋好。但由于学校食堂的硬件投入不足、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共性与个性问题,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仍任重道远。

一、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我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正在建设的济祁高速、郑徐高铁穿境而过,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全县辖13个镇,3个园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37所,普通小学60所,幼儿园50所。在校生45120人。

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监管体制

我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经营者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实施责任事故追究制,使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广泛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拉横幅、贴标语、办宣传栏、印发手册、电视网络、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还同县教育等部门联合办班,既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和管理者,也培训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提高了培训深度和广度。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近年来,各级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逐步加大,教育部门在学校后勤设施方面投入也不断增加,学校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县以量化分级管理为核心,结合营养餐工程的实施,要求校校必须达标,个个要有改进,所有镇级学校食堂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一些镇级学校食堂改造后面貌一新,添置了消毒柜和密封式保洁柜等设备,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以上的目标。

(四)依法监管,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坚持以日常监管为主,专项整治为辅,严格学校食堂执法检查。仅XX年以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共出动执法人员1060人次,执法车辆381台次,分别151所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共发出《监督意见书》80份,各学校已按要求作了整改落实并如期上交了整改报告。各学校相续完善了后勤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制度、购物登记台帐制度、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传染病高发期,特别是“两考”期间重点时段的食品、原料购进台帐、食品留样等重点工作监管督促力度,提升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当前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政府与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食堂基础设备设施条件差。当前,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学校建设需要,大量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硬件条件差。只有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配餐间等条件,绝大多数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大多数学校食堂基础设备设施条件较差,设备十分落后陈旧,且布局不合理,全县90%的学校食堂没有按照食堂标准化设计,布局设置未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查,造成食堂功能配套不完善、不合理。

(二)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没有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制定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或者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增大。

(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低,食堂环境差,采购食品及原料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管理制度,购销台账不完善。食堂生熟容器及用具无明显标志,不能做到分类存放。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人员岗前未进行健康体检。食品留样不规范,个别学校未落实留样工作制度,要么份量不足,要么时间不够,或者没有做到密闭专柜存入和专人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四)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差。一是人员专业性偏弱,整体素质不强。二是管理水平低。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从业人员操作随意,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操作间管理混乱,废弃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影响环境卫生,不按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业主或者管理人员进货索证索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多数单位未索要畜禽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食品原料商品台账记录不全,不利于相关责任追究和食品质量的有效保障。三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几乎所有餐饮从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帽、罩、服装、手套”管理要求,操作时穿着随意、个人卫生管理较差。

(五)营养餐改善实施计划存在安全隐患。全县营养餐改善实行两种模式,一是学校有食堂,则直接免费向住校生或者是走读生提供价值3元中午加餐;二是学校没有食堂,则统一采取“牛奶+面包”的加餐。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未能及时改造和新建食堂,不具备食堂供餐的条件,流通环节和保管期限较长,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

(六)监管部门能力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由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层级相对复杂,而人员、经费、设备不足,以及乡镇监管机构的缺失,都极大的制约了监管作用的发挥。一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严重缺少。虽然机改职能划转时从卫生部门划转人员1人,县统一录入6人,但监管人员仍严重不足。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各方面基础条件差。专项执法经费、检测经费没有纳入预算,尤其是抽样检测费用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三是装备不足影响工作开展,全局仅一辆执法用车。

四、措施和建议

(一)突出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可以实现经费、设备的保障,机构的组建、责任的落实,并通过协调与组织解决全局性问题。为此,县级和镇要建立健全机构,明确食安办、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镇和学校的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夯实经费保障是基础。在执法监管方面,应当从政策层面保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必要的经费、设备,使之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应当从政策层面,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执法和检测检验经费给予规定,明确相应的递增机制,提供经费保障。在学校软硬件改造和升级方面,如学校食堂的改造和建设,配套设施的购置,编制的保障和人员素质的提升等,都需要足额经费的保障。安排和落实学校后勤编制,组建和完善膳食服务中心,引进和培养专业营养师和厨师,都要求上级财政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投入、足额保障。

(三)落实工作责任是关键。在地方政府负总责这一原则下,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全面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政府要充发挥抓手作用,充分发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的促进作用,及早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纳入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从而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到位。

(四)强化理顺体制是重点。一是要彻底改变现有学校食堂的运作模式。全面取消部分学校对外承包的操作模式,将学校食堂纳入学校后勤中心,由学校直接管理,具体运作,其工作人员在后勤编制中重新调配,经费由财政统一解决。二是要着力解决镇以下无监管体制问题。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纳入干部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外,应在镇一级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站(所)等机构。同时建议在县、镇设立专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员,纳入人事、财政管理;在此基础上完善专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一网多用,明确职责、权利、义务,主要保证信息畅通。三是在县级重新设置专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或者整合既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为行政监督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监管效率。四是要切实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应尽快补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的空缺编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以及工作任务的增长,给予一定的编制倾斜,充实监管力量强化管理能力。

(五)抓好部门联动是保障。要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仅靠一个部门单兵突进无以为继,必须借助各方力量整体联动形成合力,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实现部门监督、目标评审、监察问责、行政执法和业务指导的全方位结合,使各项整改措施做实做透,各种预期目标做好做细,以此促进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上档升级。

(六)完善长效机制是根本

1、着力构建以职能部门监管为支撑的长效监管机制和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工作会议、专项检查、自查报告、黑名单、开放日、信息上报、情况通报、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

2、努力建立以学校自治管理为重点的安全责任制度和监督网络。一要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二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与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分管领导、食堂负责人、采购员、验收员以及厨师均要有明细的岗位工作职责与操作规程;同时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堂文明服务制度》、《食堂原辅料采购及索票索证制》、《学校食堂餐厨废弃物管理和处置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管理规定》等;三要结合实际,制订《学校群体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四要全面推行学校食堂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量化评分结果实行分级管理,在抓好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培育“诚信食堂”和“安全学校”;五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学校要与学校食品从业人员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与奖惩办法。

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师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组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承包人、食堂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食物中毒处理知识培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篇10

关键词: 成效;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近2a来,四平市克服了造林用地少、投入渠道窄、工作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取得了造林绿化工作一个又一个新胜利,涌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和典型。

1 工作成效及主要特点

2011年以来,四平市进一步加快了城乡面貌三年大改观进程,深入组织实施了“四绿工程”,完成各类造林绿化总面积3.03万hm2,投放各类苗木3700多万株,投入资金3.82亿元,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5%以上,超过前5a平均水平近10%。

针对新的造林绿化工作形势,及时地调整主攻方向、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造林绿化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了新的特点,实现了新的突破。

1.1 领导重视程度高

四平市委、市政府对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往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上阵,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并多次听取造林绿化工作汇报,实地检查造林绿化工作。国家林业局相关领导和省林业厅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都对四平的绿化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2a来市5个班子领导5次参加义务植树,打破了以前每年只参加1次的常规。先后出台了《四平市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四平市三北五期重点建设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平市三北五期重点建设区规划》等10余个文件和规划,使四平市绿化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1.2 任务责任落的实

在每年召开的四平市林业工作会议上,市政府都要与各县(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签订绿化责任书,把造林绿化的任务和责任固定下来,纳入干部考核内容。每年都召开市绿委全体会议,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层层进行分解落实。2012年春,完成栽植各种树木12万株,是计划的2倍,实现了5年任务3a超额完成。涌现出了西南城郊森林公园屏障绿化、两河四岸景观带、紫气大路和开运街街路绿化、英雄街和谐家园和平东街海银小区绿化、吉林师范大学和四平职业大学庭院绿化等一批城区绿化先进典型以及双辽市南大路、梨树县经开大路、公主岭城南路为代表的县城绿化典型;以梨树县十家堡镇绿化为代表的乡镇绿化典型;以铁西区团山子村、梨树县马家油房村、铁东区郭家村胡家店屯、辽河区双山鸭场为代表的村屯绿化典型;以公主岭市公放路、铁东区东张路、伊通县九开路伊通段为代表的村村通绿色通道典型。

1.3 机制创新效果好

进一步创新了融资机制,拓宽了融资渠道,在投资机制和造林推进模式上发生了4个转变。由造林重点工程专项投入为主向财政、专项、社会多渠道投入转变,由春季造林向春秋2季造林转变,由造林、栽花、种草相结合向以栽树为主转变,由常规造林为主向以项目带动为主转变。创新绿化用地机制,采取清、租、征的办法解决绿化用地不足的问题。2012年,四平市实施了“森林资源保护突破年”活动,重点开展了林地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共清理出林地2.3万hm2,为进一步拓展绿化用地奠定了基础。

1.4 社会参与范围广

开展了百名局长、百名副局长、百名科长、百名科员、百名企业家、百名官兵、百名青年、百名妇女、百名村干部、百名学生“十个一百”义务植树活动和“一个家庭一棵大树”、“庭院单位五人一棵大树”活动。民政、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发起了栽独生子女树、新婚夫妇林、“相聚团旗下 同建共青林”、“建设秀美家园”义务植树、高中毕业生“栽下一棵树、感恩家乡情”、“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等各种倡议开展主题义务植树活动。造林季节四平市日均上工人数达3000多人次,高峰期每天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过5000人次。2a来,四平市完成义务植树1010万株,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通过调查,深切感受到,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团结带领全党全民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真正发挥好政府抓好林业建设这项公益性职能;必须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引导,公共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投入、企事业单位投入和民间投入相互融合的投资机制;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造林用地、苗木和资金问题。这些经验,既是各级林业部门和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造林绿化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2方面问题:造林用地的瓶颈性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原因是农林荒山荒地已经消灭,四平市作为粮食产区退耕还林难度很大,国家和省下达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每年计划较少,导致持续新增造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的难度都很大。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对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专项资金投入难以满足造林任务需要,基层由于财政状况紧张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不得不占用其他专项资金用于造林;社会长效投入机制由于采伐限额的控制、优惠扶持政策的缺乏难以在短期内形成。

3 几点建议

3.1 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

林业的公益属性决定了生态建设必须要依靠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撑。各级财政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并把生态建设支出纳入预算,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引领更多的专项资金、社会资金进入生态建设领域。

3.2 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

按照“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将采伐指标、生态项目、扶持政策向造林大户倾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广大群众认养认治;兴办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通过建立和完善林业要素市场,促进林木进入市场流通,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在参与造林绿化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3.3 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