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1 22: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当前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学生在消费中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兴趣进行的,以致于某一项或是几项的支持超出限额,影响其他的正常消费,我们调查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校有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找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花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而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二、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消费结构有明显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消费结构也大有不同。
男生和女生相比,消费结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把零用钱用于体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于娱乐的多18%,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多11%,女生只是用于购买书籍的人数比男生多8%。总体来说,男生的消费愿望显然强于女生。
三、研究成果总结
篇2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篇3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销,尤其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0.2%,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娱乐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四)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篇4
一、主题的确立与材料的选择
关于主题。调查报告主题和调查之前的选题与立意应该一致,当然,在获得调查资料后,对问题有了再认识,也可以重新确立主题,确立主题要求是:
第一,主题要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一种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能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即使是探索,也要具有前瞻性,而不能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所针对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十分紧迫的或长期没有解决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主题要体现调查资料,资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主题的确立要依据调查资料的内容,要能体现调查资料的内容。预先的假设与现有的材料不一致,要以现在的材料为准进行修正。要使材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
第三,主题宜小不宜大。小的主题能密切联系教育实际,也能较好地获取材料,撰写起来也较容易。大的主题费时费力,只适合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研究。对广大在职教师来说,主题宜小不宜大。
关于材料的选择。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主题是材料的统率,调查报告的主题决定了调查资料的取舍,选择材料的要求是:
第一,材料要典型。调查获取的材料很多,经过整理后的材料应该都是有用的材料,如果不加选择;全部写入文章中,势必变成材料的堆砌。因此,必须选取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材料。
第二,材料要充分。调查报告注重的就是事实,事实充分就能很好地说明观点,因此,写作调查报告要让充分的事实说话,切忌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如何写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农村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暑假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二、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教育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引言、主体、结尾几个部分。
l、标日
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好的标题一看就能让人感觉到该调查报告的意义。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即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
(1)单行标题俗称在标题,它或者揭示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如《要把农村小学的图音体教育落到实处》;或者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如《xx市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或者把要调查研究的问题作标题,如《负担为何越减越重》。
(2)双行标题又称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从正面或侧面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或基本观点,又被称为虚题,它常采用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来写。副标题直接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又称作实题。例如:
上山下乡,动乡交流
---XX市与XX县对口帮教支教情况调查
表明对象的标题一定要注意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要确保读者能够从调查范围上确定你的调查的意义大小。
2.引言
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要简要地介绍调查的概况,包括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一范围、方法、内容等,这些方面不一定要齐全,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介绍,或者简要地介绍调查的经过;或者阐述调查结果或基本观点;或者提出教育领域颇受关注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言用语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3.主体
这部分要对调查材料进行条理性的叙述和分析。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调查经过或事件发展顺序,先叙述调查的事实材料,然后分析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启示或结论;另一种是边分析边叙述,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主题。如果是长篇调查,一般要有小标题,篇幅较短的也要在句首有中心句,这样便于读者阅读。
篇5
【关键词】理财教育 高中生 消费行为 成长
一、引言
在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之下,普通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给高中生的零花钱也日渐增多,但是很多高中生社会经验较少,且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容易导致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他人的蛊惑而胡乱消费,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广泛的吸收国外对中学生的理财教育经验,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引导正确的消费行为,从而为高中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高中生消费行为中的不合理之处
(一)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了普遍提升,高中生的生活费用也更加富足,但是很多高中生]有接受过正当的理财教育,不知道应该怎样管理自己手上暂时用不到的资金,甚至不懂得应该如何进行消费,缺乏正确的理财概念,以至于将大量的生活费用用在胡乱消费或是自我享受之上,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充足资金干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上,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
(二)消费行为不合理
由于高中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且正处于叛逆的关键时期,容易一时冲动或是在他人蛊惑下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目前,高中生群体中存在大量的冲动购买、盲目消费等行为,没有将有限的生活费用用在可以提升学习成绩和生活水平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另外,高中生的消费数额在家庭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即使是收入一般的家庭其消费也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这种盲目消费的行为无疑大大加重了家庭负担,给监护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消费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中生将多余的生活费用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如零食消费、模仿消费以及人情消费等占有很大的比重,反而用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金额较少,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带来明显的结果,反而这些不正当消费有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如聚众酗酒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在酒后巡幸滋事,甚至会为此而丢掉性命。
三、国外可借鉴的理财教育模式
(一)完善的立法
目前很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将理财教育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利用法律条文规范理财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美国早在1983年就制定了《国家正处于危机中》这一教育调查报告,明确提出了应该将理财教育纳入到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并推进理财教育模式的改革。到了2002年又颁布了《将理财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白皮书,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体制被逐步确立。几年来亚洲国家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财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本国的理财教育体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科学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模式,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在理财教育上一般将金钱观、价值观以及消费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并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是让学生先具备基本的价值观与金钱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理财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三)丰富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目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财教育,并始终坚持“早期教育、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让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金钱和货币知识,了解金钱的来源,并参与一些简单的理财实践。另外,他们也十分重视理财教育中的动手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其理财意识。
四、国外成功的理财教育经验对我国高中生理财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高中生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消费和理财意识,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消除虚荣心,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上。同时,家长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任,教导他们尊重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另外,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二)加强学校的引导和培养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在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方面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格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不良消费对个人成长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为学生敲响警钟;另一方面,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严重良好的消费氛围,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通过创办主题海报、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消费习惯,并加强对消费场所的监督,严厉打击那些引诱高中生进行不正当消费的商贩和行为。
(三)全社会共同配合
首先,学校主管单位要寻求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取缔或是迁走不适合高中生进入的消费场所,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其次,要将理财教育列入到国家的教育法制体系中,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理财教育体制,合理制定理财教育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吸取国外的现先进教育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理财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及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世界各地都开始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更加对财经问题给予极度的重视和关注,财经素养也成为目前各个国家在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美国、英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将财经素养教育列为本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2015年,我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产品的服务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金融素养的诚信、守信意识。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观高中生在财经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值得我们对高中生财经素养进行系列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财经素养;高中生;理财意识;自我修炼;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财经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开始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财经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已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日常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到了中小学的教育中。美国把理财成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从3岁起有细致的培养目标和计划,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知道钱的来源;6岁懂得开始自己攒钱;8岁能够通过工作兼职获得一些赚钱的机会,并且可以把钱存到自己的账户;9岁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2岁制定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了解正确使用银行业务的术语;13岁到高中毕业,可以简单的进行利息计算,比较多种投资和储蓄方式的回报和风险,尝试进行股票、债权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这同样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理财具有指导意义。高中生是学生群体中比较特别的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在财经素养方面还很欠缺,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积极地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加强对财经素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未来能够具备独立理财和生活的能力,可以说提高财经素养对高中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帮助。
一、关于财经素养的概述
什么是财经素养教育?“财经素养”也称“理财素养”,将“财经素养”推广至全世界的OECD组织,在2005年就提出:相比父辈,年轻的一代不仅面对更复杂、更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为医疗保险、储蓄投资等问题做出更专业、理智的决策。对于财经素养,各位专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财经素养是一个涉及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仅单纯是金融方面的教育。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但是我们的父母由于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素养的局限性,以及指导信息的良莠不齐,很难为孩子们提供与时俱进的财经教育。可以说,财经素养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们对财务状况的处理技能,无论是日常的工作还是学习,培养的是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理财的综合能力;二是助于我们应该当前的挑战与风险。随着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唯有具备了良好的财经素养,才能在财富方面做出很好的决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财经素养,就会被动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质疑精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走上一个个极端。
二、高中生财经素养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经济来源都是依赖于父母,由于父母对待孩子不同的态度以及家庭条件不同,因此每位同学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钱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每月三千以上零花钱,有的则在200元左右,同学们每月平均零花钱在600元左右。只有极少数的高中生能够小部分的收入,但是相对来说金额并不多。其实,大部分同学对待零花钱的态度和家长的要求和态度有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不允许超出消费范围,超支的话从下月零花钱中扣掉。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超出范围没有什么,只要在成熟范围内就可以。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对孩子花钱方面做太多的约束。很多同学认为理财记账没有必要,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没有记账的习惯,一小部分偶尔记记账,但也不是经常性的。
(一)理财意识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对开支消费缺少规划,都是没有计划的花钱。以我们班为例,每月零用钱超支的同学占85%以上,仅有11%的同学有剩余,还有4%的同学全花光。理财意识缺乏时广大高中生普遍陌生的一个词语,但是这不能阻挡理财意识的培养。很多人将理财与按计划花钱或者是存银行等概念联系起来。实际上,理财属于投资再生和积累存储的元素。好多同学都认为钱就是万能的,而且很容易从家长那里得到,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安排;有的学生不敢花钱、有的学生有钱就有一切......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怎样才可以让自己的钱变得越来越多。归根结底,还是普遍缺乏理财意识造成的。
(二)理财能力不高
大多数高中生不习惯制定消费计划,对于消费和没有具体的记录和盘算,只懂得花钱,不懂的节约勤俭的道理,在管理钱财方面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金钱意识,无法掌握花钱的技巧和门道。如,我们中国人在春节时,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小孩子也从长辈的压岁钱中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压岁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亲友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与希望。但是很多孩子在管理压岁钱的过程中,却没有想到如何来利用这一部分钱财,一旦有机会,就是大手大脚的花费,缺少正确的理财观念,就使得在花钱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倾向。
(三)理财教育力度不够
高中阶段,对于理财教育的力度不大,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理财方面的知识很少,对于学生存在的不合理花钱等问题,也只是简单教育和批评,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理财,在理财教育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状态。整体上来上讲,大部分高中生的理财意识很薄弱,对社会上的一些投资理财的渠道并不清楚和了解。四是,消费机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消费都是在饮食、学习用品、资料等方面,此外给同学购买小礼物、看电影、穿衣打扮方面也有很多的花销。通过了解,发现现在的同学花的最多的地方是在零食和电影上,其次才是交通和穿衣打扮上,学习资料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归根结底,高中生在进行消费时缺乏理性消费的意识。
三、高中生财经素养的自我修炼人的消费习惯
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不可逆性,甚至很容易向上发展,而不容易降低。比如一些人,收入水平突然下降后,消费习惯还是改变不了,这就形成了过度透支的不良后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很好地区分金钱的需求与欲望,从而实现一些目标和愿望,为未来能够理性消费、更好成长做好做准备。高中生如何理财?很多人都很疑惑高中生为什么要理财?理财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它包含范围很广,只要坚持良好的理财习惯,就能改善生活。基于对财经素养认识的深入,为了更好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提高其财经素养,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和意识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树立和培养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消费意识的构建,培养良好的财经素养。作为高中生,要意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消费理财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内容,认识到树立良好消费理财观念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适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不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一些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和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同学们学习关于理财的知识,使其能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和赚钱的辛苦,这样才能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此外,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理财目标。比如一年银行存款数实现5000元,每月节约零花钱400元,能够对现有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做出实际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推动理财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定期翻看自己的理财计划,并且通过几期的对比,显示结果,以此来衡量自己与目标的距离。
(二)制订理财计划,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眼下,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物质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有个显著的提高,每个父母都是给孩子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当今中学生也面临着极大地诱惑,这就给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经素养的对立面就是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在高中生当中比较盛行的冲动消费、和攀比消费。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出发,立足实际,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制定切合实际、有效的理财计划。第一,做好财务状况的登记。财务状况一般包括支出、收入、余额和资产等,一份合理、科学的财务记录是很必要的。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能够做到随记随学,平时的消费记录以及购物发票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汇总,定期进行财务总结和预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对平时的大额支出认真考虑,分析利弊得失;了解平时的每一笔收入和花销,制定预算,严格执行。同时我们要及时关注和了解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此外,理财计划还可以与学习情况相结合,将学习目标与理财消费结合起来。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
(三)学以致用,将理财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在日常的实际理财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财知识,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将财经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还能加深对教材的印象,将高中数学学到的计算银行利率的方法,较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高中期间的政治哲学课程,体现的是时间和认识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对财经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习的同时不仅体现了政治哲学中的关系,还加强了学生对财经知道的运用和理解,进一步明确和体现了高中素质教育和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科学合理规划时间,保证正常学习
高中生培养财经思维,是人生的一笔重要的财富。但是高中生的首要身份是学生,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在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高中生要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不忘初心,分清任务主次,在业余时间把学习理财,把理财当做生活与学习的调剂品。有些同学上学期间只是专注于网店经营与股票投资等等一些事项,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说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在高中期间,要合理规划时间,认清自己,做好时间管理工作,能够在保证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加强理财经素养方面的学习。尤其是步入高三阶段的同学,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一旦学习与财经素养学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就要适当调整,懂得取舍。
四、加强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加强金钱教育,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成长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那么,为什么要加强金钱观念教育?金钱观念教育放大了可以称是财经素养教育和理财素养。相比父辈,我们年轻的一代不仅面对更复杂、更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为医疗保险、储蓄投资等问题做出更专业、理智的决策。金钱带给我们诸多诱惑与风险,很多经济学家也就此分析过当今金钱观念的缺失带给我们年轻一代的不良影响。我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不仅仅是加强金钱方面的教育,更是一个涉及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金钱方面的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们对财务状况的处理技能,无论是日常的工作还是学习,培养的是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理财的综合能力;二是助于我们应该当前的挑战与风险。随着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唯有具备了良好的金钱观念、人生观念,才能在财富方面做出很好的决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这些必备素养,就会被动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质疑精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走上一个极端。
五、结论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和财富打交道,有的人因此发家致富,有的人却倾家荡产甚至失去生命,人们总结出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却往往被忽略,就是财经素养的教育……”北师大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说过。财经素养已成为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界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这对于提升全民财经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我国正在启动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整体教育改革,这当中就包括发展财经素养在内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竞争能力的人才。在复杂的市场金融环境中,我们自身要加强对金钱的认识,才能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都需要对金融环境的需求和变化应对自如,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成健康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参考文献:
[1]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J].网络财富,2010
[2]陈晓红.青少年理财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
[3]孙悦.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导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8
[4]陆茜.深圳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调查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
篇7
[关键词]正确对待金钱;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2-0067-03
[作者简介]付巧云(1968―),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一中政治教师,中学特级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例如:货币的本质、职能,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金钱的作用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方法
调查法、举例法、谈论法、小组探究法。
四、教具实验
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意图
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怎么获得?金钱应怎样使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金钱观与本单元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是联系三课书基本内容的纽带。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货币打交道。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使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这一问题可操作性强。对金钱的看法,在社会上可谓众说纷纭。收集社会上关于金钱的观点和行为表现,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六、探究活动
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古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二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近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三小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第四小组负责收集外国人的金钱观;第五、六小组做问卷调查并汇集调查结果。
2.各小组各负其责,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把整理的结果制作成幻灯片,不是简单地汇集收集的观点、事例,而是要汇报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以备课堂展示之用。
3.第五、六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写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4.全班探究课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制作一期板报。
5.每个小组的成员对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态度、贡献进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诗朗诵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是天使;取之无道时是魔鬼。
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正常需要的金钱是天使,满足欲念膨胀的金钱是魔鬼。
金钱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靠勤劳聚起的金钱是天使;作为培养庸人的温床时它便成了魔鬼。
金钱适度时是天使,失度时是魔鬼。
金钱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当金钱能够拯救人的生命时,金钱站在那儿就成了天使;当金钱葬送了人的灵魂和生命时,金钱就化作了魔鬼。
古往今来,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认为钱能通神;有人说金钱是魔鬼,也有人说金钱是天使。那么,金钱到底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同学们调查探究后的看法。
(二)学生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第一小组: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
一清二白、藐视金钱:杨震鲁褒
崇尚金钱 例子:和
正确对待 例子:孔子袁枚张说
俗语、名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等
2.第二小组: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
当然,对于金钱的看法也有很多种。在这里,学生把它们分成了两组:
(1)被金钱片面的表现所迷惑
(2)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
3.第三小组:金钱观与消费观的典型事例
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居里夫人、华罗庚、王衍、捐献者)
错误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夏洛克、盗贼们)
小组感悟:我们应养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理解金钱的意义与价值,合理利用金钱,不要被金钱束缚,做金钱的主人。消费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的限制,同时还取决于地方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避免盲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4.第四小组:外国人的金钱观
美国人的金钱观――举债消费、寅吃卯粮
日本人的金钱观――崇尚现金、忌讳借债
犹太人的金钱观――立足于挣钱而不是攒钱
教师小结:
西方人与中国人金钱观的区别:(1)重视程度的差别;(2)表述方式的差别;(3)衡量标准的差别;(4)消费时间的差别;(5)理财手段的差别。
5.第五、六小组: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每个人的金钱观都不一样,造成差异的因素有年龄、成长年代、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家庭环境、个性、受教育程度等。大多数人都会被金钱左右,或喜或悲。我们应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要让金钱发挥其正确的职能,服务于我们,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调查收获:在本次实践课的小组活动中,本组同学搜集相关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来制作问卷,并用问卷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汇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很好地完成了调查报告。这期间同学们积极完成任务,团结互助,其过程更培养了我们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了我们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使我们认识了正确的金钱观。
(三)探究评价
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作业
总结探究成果,出一期黑板报。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于普通方式的上课驾轻就熟,而对“探究课”则是陌生的,因为其不仅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且教学活动的组织极易陷入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笔者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探究课”比较陌生,通过第一单元“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尝试,感触颇深。
成功之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能体现这一点,可以说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充分发挥了积极性,让智慧之花盛开在课堂上。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增长了跨学科综合知识,而且看到学生多才多艺的方面,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整节课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深化;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不足之处:课堂的互动欠缺,形式应更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郑传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课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12.
篇8
一、调查背景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散页印刷,没有封面,一般有固定名称,定期、连续发行的一种纸质出版物。一直以来,报纸是舆论宣传工具,也是政治常用手段,媒介传播重要渠道,它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观众是电视的衣食父母,网民是互联网的衣食父母,同样地,读者就是报纸的衣食父母。只有读者理解和支持,报纸在再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完整无损地生存下来,但如果读者选择放弃,报纸就算投入再多的资源下去也没用,只能迈向消亡之路。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读者。一份报纸拥有的读者更是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很散很混乱,一时半会是很难把握他们的特性和共性的,更何况少数的读者意见也未必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数”读者的意见,所以很多报纸都会选择忽略他们。而在中国情况就更严重了,他们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读者群和读者市场的状况。
二、大学生最喜爱的报纸调查报告
说到青年读者,大学生必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的群体,他们相较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投入社会工作的青年而言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和空间。自由性较强,是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和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所以报纸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可以考虑先从大学生着手。加上大学生的可塑性也相当强,只要肯花时间用心地去引导的话,当今的大学生也能做到像欧洲的知识分子一样,闲时手拿报纸配上咖啡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的。
三、调查过程
1.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大学生爱读什么报纸、为何不读报纸以及他们的阅读行为特征、消费倾向等,然后通过数据统计来发现和总结出青年报纸市场的一些规律,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报纸行业开拓青年市场提供新的数据和指引。
2.调查方法和样本概况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来进行调查,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择在某高校图书馆和饭堂门口派发问卷的形式进行,被调查的学生都是随机的,不带任何主观因素,每个学生都有被抽中的概率(非零概率),这样就可以避免样本出现偏差,样本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样本概况:本次调查活动共打印和发放400份问卷,其中丢失了8份,无效问卷有21份,换言之有效的问卷有371份,有效率达到92.75%。其中在图书馆派发的200份,回收率有96%,而有效率只有86.5%,而在饭堂门口派发的200份问卷完成率达98%。
本次调查样本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下:各年级学生分布的情况:大一的学生有85人,占22.9%;大二有52人,占14.0%;大三有96人,占25.9%;大四有138人,占37.2%。男女分布的情况是:男生146人,女生225人,比例基本接近3:5。
45%的学生认为获取报纸不方便是造成他们不看报纸的主要原因,27%的则是因为自己没看报纸这个习惯,17%的学生因为不爱看文字,所以不看报纸。可见,报纸获取的形式和途径是否方便是影响青年读者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报纸获取的形式和改良报纸获取的途径来增加青年读者,例如增设报刊零售点,或者实行免费送报等等。
调查中部分学生存在不爱看文字的现象,可以想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已经对新一代青年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互联网是一种以浏览的阅读方式存在的多媒体,这样会让网民形成一种跳跃性的思维。跳跃性思维可以是纵向跳跃,也可以是横向跳跃。甚至是不同层面的跳跃。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网民不爱看文字,不爱思考,爱看视频这种运动的东西。这归根到底还是习惯的问题。只要新一代养成了爱看文字的习惯,那么报纸市场也会逐渐稳定下来。
篇9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是被低估的,Hladnik十分相信这一点,“消费力在那里,人们只是没有选择。”他希望给这群人提供Subway这个选择。
Hladnik对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的自信来源于Subway掌握的大量一手数据。除了购买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Subway的数据库里还保存着来自所有加盟商和潜在加盟商的实地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城市的各项基本指标、商业地产的成熟度,还包括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这部分信息甚至详细到它们从不单独公开的地区门店营收数字。
在进入中国市场19年后,这家三明治店的加盟商已经超过了400家。它们负责Subway在中国的共近500家加盟店的运营和销售工作。这是Subway经营体系中非常独特的组织架构。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其他品牌不同,Subway在全球市场上的一贯经营策略就是不开直营店,完全依赖加盟商。
Subway中国区办事处的员工连Hladnik在内一共有17人。这意味着中国区已经成为了除美国总部以外,全球区域市场中最庞大的人才架构。
用Hladnik的话来说,Subway并不仅仅依靠公司内部的人才发展,之所以现在能够迅速扩张,更是因为在公司外部建立起了强大的加盟商与发展区域商组成的经营体系。现在Hladnik每三个月就会收到超过2000份加盟申请,申请者的个人品质、性格与执行力是衡量其是否符合加盟资格的主要标准,“有没有钱,在当地有多少关系,有没有经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建构起基础稳固的外部经营体系,Hladnik的目标是“找到对的人”。
有野心的加盟商会开出更多的加盟店,也会帮助Subway推荐更多合适的申请人。Subway在过去的3年中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这是加盟商们所带来的。在1990年代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在没有加盟商、不了解中国的市场的情况下,Subway选择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这是Subway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动进入一个城市。随着北京新店和加盟商数量的增多,Subway得以在其中挑选并任命了几名发展商,并依靠它们的力量跳出北京市场,继而逐渐把店开到了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目前Subway的区域商数量已经达到18个。“基础系统的成熟帮助我们迅速壮大,”Hladnik解释说,“这让我们过去3年的新店扩张进行得尤其顺利。”
Hladnik3年前加入Subway的时候,刚好是新店开业的迅猛增长期。“我们早期花了15年的时间才在中国开出了200家店,现在却只用3年就开了255家。”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个数字在今年年底还会增加100家,而接下来的目标则是用1年时间开出200家店,此后再用半年开另外的200家。他觉得这很有意思,因为开店“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不过新店开在哪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随机性的,因为主动要求加盟的申请者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一方面为Subway带来了新疆、青海、等出乎意料的偏远地区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Subway门店在全国市场的布局。
Subway管理团队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加盟商分析市场潜力。当Hladnik评估加盟商提交的市场报告时,一个城市的GDP、人口数量、人均收入等传统指标是被边缘化的,Hladnik更在意的是城市已有的Subway加盟店的覆盖密度、销售表现以及品牌认知度。
“我敢说Subway在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品牌认知 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居住在中国的13年间,Hladnik观察到了一些变化―出国游学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会在其他国家看到Subway这个品牌,而另一方面,许多一线城市的人才也正在向他们的家乡回流。
贵阳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三线城市。“它的GDP不高,但是它的品牌认知度已经在那里了。我们经过综合评估后,发现贵阳的市场潜力可能会达到15家门店,而现在一家都没有,这就意味着你应该进入那个城市。”Hladnik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说,“在成功开出几家店之后,这个城市的潜力还有可能会翻倍,只是现在还不知道。这就更有把店先开起来的必要。”
烟台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成为与北京地位不相上下的市场的。根据Subway的后期评估报告,无论从门店的销售表现还是品牌认知度来看,烟台都足以被列入Subway的一线城市名单,Hladnik说。
Subway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的二线城市发展成为自身门店体系中的一线城市,让三线城市变成自己的二线城市。所以即便是四川峨眉这样的传统五线城市,Subway对这个市场的判断依然是有利可图。
“只要100万个峨眉市民中有5%的人想吃Subway,我们就至少能开出一家店。”Hladnik指出,峨眉有许多高中生、白领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知道Subway,也希望吃到,但是没有机会。五线城市的潜在市场也反映出了一种趋势―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在逐渐成为Subway的基础顾客。
按照Hlandik的说法,纯加盟模式与肯德基、麦当劳的“直营+加盟”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如果不是完全依赖加盟商,我们自己开直营店可能又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Hladnik解释道,自己投资开直营店除了要做大量的市场数据分析工作,还要结合传统的GDP、人均收入等硬性指标去判断城市的市场潜力,此外还需要提前支付一笔高昂的开拓资金,建立一个庞大的办公室系统以及各项基础设施。而最后的开店顺序可能依然是传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接下来再进入传统的二线城市市场。
“但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打破传统的,你可以看到依靠外部的结构和团队是一种非常经济且风险较小的做法。”Hladnik说,“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很可能会直接忽视掉烟台、贵阳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因为各种分析数据都会告诉你在这里开店的成功率并不高。”
Tomaz Hladnik眼里的“新一线”
C =CBNweekly H =Subway大中华区总经理Tomaz Hladnik
C:什么样的城市可以被看做是“新一线”?
H:对我们来说,我们衡量城市的重要性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目的是进入对的城市,获取对的消费者。Subway可以在中国的一、二、三、四线城市成功地开出加盟店,这当然也说明一些问题。我们并不是那么在意一个城市的GDP,而是更在意能不能让对的消费者来购买。这是很不同寻常的。所以在我们的“新一线”城市中,你会看到烟台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四线城市。对我们来说,烟台的销售表现、店面人流量、重要性都跟北京差不多。
C:在过去的几年中,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改变?
H:我们通过第三方机构做市场调查,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接收到加盟商向我们提供的数据,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些数据可能比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数据更真实和详细,接地气,我们会频繁地从加盟商那里获取信息,并输入到我们自己的数据库里。数据能够说明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意他们吃下去的东西是什么,而这正是Subway的优势。在一二线城市,我们是市场的领导者,而在三四线城市我们只占30%至40%,消费者还在等待我们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这是我们的机会。
C:如何看待三线、四线城市在过去5年内的发展?
H:回看这5年,我不敢相信我们会在呼和浩特、贵阳、郑州这样的城市开店。中国的城市发展非常快。我看到的是,2010年左右,人们因为奥运会和世博会把太多的目光放在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一旦这些盛世结束,你可以看到在过去的4年中,越来越多的目光重新放回了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人重新迁移回了他们的家乡,他们尝试在那里开展自己的生意和事业,他们看到了更多机会和空间,他们更多地接触世界。
篇10
关键词 手机使用 主观幸福感 自我控制
分类号 B844
1 问题提出
手机从十多年前的奢侈品到现在“人手一机”的大众消费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便利的桥梁。然而,随着手机技术日臻完善,手机功能远远超过即时通讯这一基本功用,已成为兼有多种功能的个人多媒体终端。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使人们越来越乐于使用这一便利的移动交互媒体。但随着过量使用手机情况的出现,手机依赖现象也日益加剧,给使用者带来更多负面效应,如孤独感、社会疏离、焦虑、自我控制力下降等问题。作为手机使用最活跃的人群,青少年利用手机通话和短信等功能保持着最基本的人际沟通、情绪表达和维系社会关系。本研究着重探讨青少年手机使用这一社会现象。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手机使用的现状、成因、发生机制及危害等方面开展了有意义的研究,对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研究也进行了初探。对于手机使用的研究多出现于传播学领域,而较少涉及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而对于初高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缺乏深入研究。国外研究者则更深入地研究了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繁重,并没有完善的使用电脑的条件而更多地使用手机作为与外界接触的介质。特别是在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方面已有初步研究,但由于对过量手机使用、手机依赖等名词界定还存在分歧,较难确定现有手机使用状况量表的结构。师建国借鉴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编制了手机依赖诊断量表。徐华等编制了以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四个维度的手机依赖量表。
作为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范畴,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又称主观幸福感)为研究者评价不同人群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提供了支持。既往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群感受到较低的消极情绪,并体验到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孔风等对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以孤独感为中介的作用机制做了较为完善的路径分析,结论为社会支持与正性情感、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显著负相关;孤独与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显著负相关。并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孤独两两相关。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出他们单独对幸福感起作用。还有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现的显著相关做了别样的解释,认为自我控制等因素成为两者间的中介。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则是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较微弱。已有的研究对成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为关注,尚无对处在人生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的研究。
低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个人出现依赖甚至犯罪是由于个人内在的犯罪潜质所激发的,而远离犯罪是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考虑。低自我控制可能是青少年不良习惯养成,甚至形成犯罪的主要诱因。初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期,成瘾行为可能降低他们的控制力,而出现依赖、成瘾等不良行为。注重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力能够降低冲动性、强迫的产生。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行为成瘾的中介变量。现实中没能实现的自我效能,青少年能在虚拟世界中更好地发挥,心理学上自我效能对行为成瘾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在测试手机使用依赖行为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研究中,显示孤独感可能会增加手机依赖倾向;社会、亲友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孤独感的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中介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为主观幸福感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较为微弱。
本研究以是否使用手机上网为分类标准,测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能力之间的作用情况。采用量表对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测量,采用回归分析测量这些维度间的相互关系机制,以期能够拓宽青少年幸福感、自我控制的研究,同时对使用手机青少年提高幸福感,增强自我管理,有效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手机过量使用、使用依赖与社会、家庭支持研究做铺垫。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2年9月在吉林长春市区内随机选取八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其中两所重点高中、两所普通高中,以及两所重点初中、两所普通初中;并分别在各学校一、二、三年级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采用集中施测方式收集问卷。在课堂上由班主任老师向学生发放问卷、当场填写、随即收回。调查共发放问卷1585份,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后,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552份,有效率97.92%。其中初中生673人,高中生879人;男生652人,女生899人;文科381人,理科499人。年龄范围在11—20岁之间(M=15.42,SD=1.92)。
2.2研究工具
2.2.1手机使用情况测量本研究采用“你是否平均每周使用手机上网超过8个小时?”问题衡量青少年是否存在过量手机使用的标准。将初高中学生分类并研究人群间手机使用情况的差异。既往的过量手机使用量表、手机使用成瘾量表多是被试主诉使用情况,未将使用时间、程度明确地进行量化检验,调查报告显示,全年龄段手机使用呈现碎片化特征,使用时长平均每天为1—2小时时段最多,且人群均值也落在1—2小时之间。18岁以下年龄段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集中在1小时以内,占60%以上。平均每周8小时大于18岁以下使用者的均值水平,并为全体使用者使用时间均值的下限,使用单独问题进行的调查也为后续的量表编制工作做好铺垫。
2.2.2主观幸福感测量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中文翻译版,由Campbell等人1976年编制,主要测量受试者目前的幸福程度,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Index of general affect),8个项目,7点计分,权重为l;生活满意度指数(Index of life satisfac-tion),1个项目,7点计分,权重为1.1。该量表使用广泛,有比较系统的心理测量学指标的实证研究,内部一致性信度0.42—0.74,达到显著水平。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三个月重测信度为0.76。
2.2.3自我控制测量采用自我控制量表由Gras-mick于1993年编制,共24个题目,分6个维度,4点计分。经屈智勇等修订后,保留16个项目,分三个维度: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和简单化倾向;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低。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x2/df=3.96,GFI=0.94,TLI=0.81,RMSEA=0.06),各项目因子载荷在0.3以上。三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64、0.64和0.59。冲动冒险与自我情绪维度的相关为0.49,它们与简单化倾向的相关均不足0.1。
2.3测试过程与统计方法
利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采集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科别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计算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幸福感、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的差异;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文理科别、幸福感及自我控制多因素的回归情况。
3 结果分析
3.1初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以使用手机上网超过8小时作为衡量青少年是否存在过量手机使用的标准。在调查1552名学生中,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平均每周超过8小时的学生801人、占51.61%(以下描述为使用手机),未超过8小时或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751人、占48.39%(以下统一描述为不使用手机)。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文理科别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女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明显高于男学生x2=11.05,P
3.2初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的单因素检验
使用手机上网越多,自我控制量表得分越高,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使用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0.5±7.1)vs(42.7±7.0)],P
3.3初高中生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本研究调查初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自我控制、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以P
结果共有5个因素进入方程,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自我控制三个维度。经6次逐步回归分析后,整体检验x2=36.35,P
4 讨论
4.1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情况
本研究以初高中学生使用手机时长作为区分青少年是否存在过量手机使用的衡量标准,检出率为51.61%。本研究结果与史为恒对广州省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承认他们对手机“比较依赖”的结果较为一致。在宫佳奇对兰州市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对手机存在“较重依赖”的大学生占34.7%,“轻度依赖”有33.4%,认为自己“严重依赖”手机的大学生有8.4%,以上三项加和得出的总比例高达76.5%,高于本研究检出率。多国研究显示,青少年手机使用成瘾在30%以上。本研究调查的青少年使用情况概念比较宽泛,尚属于轻、中度过量手机使用范畴,因此检出率近似于过量手机使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手机使用成瘾研究的检出率。
在对手机使用情况进行的人口学特征检验中发现,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文理科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女学生使用网络情况显著高于男学生,高中生使用手机上网较初中生呈现增加趋势,文科生比理科生显著提高使用手机上网状况。Koivusiha L等认为手机使用的性别差异是由于女性沟通能力更强,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善于观察他人的情感。使得女性更频繁使用手机。而初高中学生间出现的手机使用情况差异可以更多地归因于手机保有量,高中生保有并使用手机应显著高于初中学生。西班牙研究者发现理科大学生更频繁地使用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幻听现象的情况明显高于文科大学生。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显示的人口学特征与Bianchi and Phillips和Jenaro et al。的分析结果有出入,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男性使用手机频率高于女性。当今学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是手机依赖的突出影响因素之一,这证明了过量手机使用与手机使用依赖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手机依赖者都是从接触手机多种媒介功能感受到明显的刺激和愉快后,增加使用手机时间、拓宽手机使用频率而出现使用依赖行为。初高中学生由于鲜有时间利用电脑等其他媒介接触社会,手机成为他们与外界保持密切接触的重要手段,除使用即时联络外,更充分利用手机多种媒介功能与社会保持联系。
4.2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与主观幸福感、低自我控制的关系
本研究对个人手机使用情况与主观幸福感、低自我控制进行比较分析。与Hyoungkoo Khang等得到的结论相似:低自我控制人群更可能出现过量手机使用的状况。延长手机使用时间、增加使用手机频率与低自我控制成正相关,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我控制的三个维度(即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简单化倾向)检验中发现,过量手机使用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使用学生,其中,冲动冒险性差异极显著。通过自我控制与个人能力来抵抗内心欲望,以实现更优的结果,控制自我是人类的一种本性,而高自我控制的人群更容易感受到更高的幸福感。相反,低自我控制人群被描述为容易出现轻率的行为,常常采取目光短浅的判断和推论,出现严重依赖情绪。过量使用手机可能降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却未发现显著性。有研究表明,自尊、孤独感是社会支持与幸福感间主要中介,由于青少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老师、家长、同学对他们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易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成为他们主观幸福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使用手机情况、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的回归分析显示:低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使用手机情况会出现得更频繁,这与外国Hyoungkoo Khang研究结果相类似。另外还发现,自我控制三个维度对手机使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低自我控制人群手机的生活侵入率将升高、容易出现病理性的成瘾状态、进而形成冲动性焦虑状况。自我控制能力可能因性格形成不同、个人生活特征而出现差异,使用手机、网络或是游戏都有可能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形成成瘾行为。由于评价手机使用的指标较为单一,我们得到的手机使用与低自我控制之间的显著性关联并不能描述与国外研究者相似的研究结论,而对于手机使用依赖量表的标准化编制也将成为研究人员下一阶段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观幸福感对手机使用并未起到显著性作用,这与刘红等发现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相关的结论有不同。社会支持与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有明显的负相关,因而有理由相信幸福感通过社会支持的间接作用与孤独感有负相关。然而本研究得到使用手机上网情况与主观幸福感间的结果并不具有显著的关联,这可能是与青少年尚处于学习阶段,社会支持可以得到一定满足,学校、家庭给予青少年有效的关爱有密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