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11:3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体育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体育是增进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且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从学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和主动适应学生终身需要出发,实现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体现“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的协调;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层面推进,体现“学技”与“终身受用”的和谐发展,这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教学努力探索的教改方向。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本文对高中体育课的现状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高中体育课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兰州市部分学校高中学生199名。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2.6%。

访谈法:通过与部分高中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所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体育课是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新大纲中又鲜明的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发展。”所调查的各学校高中体育课的现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对体育课内容,时间安排的认识

调查表明,60.3%的男生,37.9%的女生,认为所上的体育课内容都已掌握,没必要再重复,基本练习太多,不实用,体育课的时间安排较合理。据调查大部分高中学生喜欢课的安排在上午的的第四节和下午的第一、第三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与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时间安排,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学校其他课程和其他班级体育课安排的协调。

2.1.2高中学生对安排体育课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表明,有6.5%的高中男生和9.8%的高中女生认为没必要。

2.2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经调查,11.6%的男生、37.2%的女生表示不喜欢上体育课。

2.2.1喜欢上体育课的理

2.2.2不喜欢体育课的理由

2.3高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2.4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身体反应

2.4.1体育课后的身体感觉

大部分高中学生体育课后感觉稍累,这说明体育课的强度基本合理,相当一部分身体素质很好和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感觉轻松,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感觉稍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缺少锻炼和本身身体素质较差。

2.4.2运动较激烈时的不良反应

高中男女生在进行较为激烈的运动时不良反应的比例基本相似,部分学生偶尔有不良反应,有46.3%的男生和40.1%的女生表示从未有过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现象,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有不良反应。从整体上说明,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体质,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2.5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大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超过半数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男生比女生经常,这与男生更喜欢体育活动有关,少数高中学生受学习影响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女生的比例偏高,究其原因时由于女生喜静性格和对待学习的态度与男生有差别,以及当前的教学条件的不足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不断加深,高中学生对体育的价值有较高的认识,态度较积极,但对健康知识贫乏,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

3.1.2大部分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为主的目的明确。

3.1.3影响高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练习太多、课的内容单调,体育器材缺乏,不够自由、有趣。教材内容设置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存在“多、繁、深、旧、难”问题,被动体育项目较多,学生无兴趣,教师不满意,体育教学往往技术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造成被动体育人口比例偏大。

3.1.5高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以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居多。

3.2建议

3.2.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2.2高中体育教材的制定更应体现现代化、健康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实用性、针对性。

3.2.3部分学生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上课纪律涣散,对此应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3.2.4由于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师资力量、师资水平等多种原因,有些课程在某一学段或某一学校无法完成,要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置换”功能,提高课程内容选择的自由度。

3.2.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各方面提高自己,因材施教,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

3.2.6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举全市之力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帆赛和“十一运”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具有城市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加大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倾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掀起了重在参与、崇尚体育、踊跃健身的热潮,焕发了奥帆赛举办城市群众体育的生机和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民健身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政府、体彩、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入支持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全长43公里的**黄金海岸健身长廊、1655米长的**体育街、**市全民健身中心、**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健身大道、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1420条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等,各区、市还建设了山头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为群众健身需求提供保障。**体育街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为龙头,各区、市均成立了相应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所有街道(镇)建立了文体站(点)。目前,全市体育健身辅导站(点)3456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1010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0943名。各区、市还成立了田径、射击、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

(三)群众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我市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万人健康跑、全民健身万人登山、全民健身万人健步行、全民健身万人横渡汇泉湾、沙滩体育健身节和社区健身节等,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四方区糖球会期间组织系列体育比赛和民间体育项目大展示,黄岛区金沙滩文化旅游节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胶州市举办胶州秧歌大赛,莱西市举办青年自行车比赛。我市还成立了100个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开展帆船体验日、帆船夏令营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市、部门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高,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高、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海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大庆市;幼儿体育;现状调查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增进幼儿的健康。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增进幼儿健康的一种积极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庆市市区25所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发放问卷。由于所调查的幼儿园小班(3岁前)的体育活动基本以手拉手的走步为主,其它形式较少。因此本研究所调查的体育活动主要指中班、大班(3-6岁)的幼儿体育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从中国知网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幼儿体育活动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由此了解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前沿水平,为本课题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园长、教师与家长的幼儿体育观

1.园长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态度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要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对体育活动经费投入多少、对教师体育技能再培训机会的多少,直接反映他们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显示,在经费投入中75%的幼儿园少于1万元,对于教师体育技能再培训中教师的选派,偶尔选派的占30%,根本不选派的占70%。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园长对幼儿体育活动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庆市幼儿园的体育观还主要停留在体质论的认识水平上。

2.幼儿教师对体育兴趣的程度

3.家长对幼儿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同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文化程度高的要比文化程度低的了解程度要好。因此,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普及幼儿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与班级实施同步教育,更好的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幼儿体育活动状况

1.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

2.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

《纲要》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三)师资情况

1.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

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幼教老师均为女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女性在从事幼儿以及初级教育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性别优势,因为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等心理特点更适合幼儿教育的需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

3.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

三、结论

(一)大庆市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不够理想,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基础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这将对他们的发育生长带来一定影响。

(二)幼儿园园长不同程度存在轻视幼儿体育活动的现象,且在对幼儿体育活动经费投入上力度不够。

(三)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相当贫乏,专职体育教师少,大部分教师体育技术较粗糙,幼儿体育活动创新方面较少。

(四)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有一定组织形式和内容,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基本能够按照《纲要》规定时间执行,加上幼儿教师对体育兴趣程度提高、幼儿家庭对幼儿体育作用均有认同感,这些社会因素对幼儿体育活动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基本动作为活动内容的主体。对于现代学前体育教育理论指出的,应开展武术、游泳、轮滑、远足、赤足、水浴、园际间运动会等。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幼儿园体育认识,强化健身为主,全面发展的幼儿园体育价值观。

(二)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明确幼教经费的比例,确保幼儿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的基础建设。

(三)合理构建幼儿园体育课程。

(四)加强师资培训,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中规定的比例配备幼儿教师。

(五)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幼儿体育新理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能力;轮流领做;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93-01

在体育教课中,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了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又以其必不可少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在这方面做系统研究的亦不多见。因此,改常规的准备活动模式为全班学生轮流领做,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原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一学年1~8班女生,共205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略)

(2)调查法

两轮问卷调查(略);面访调查(略)。

(3)实验法(略)

二、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求及运用方法

1.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4类:体操舞蹈类、走跑类、游戏类、比赛类。在以上4类内容中必须选择两类以上。专项性的准备活动根据课的内容做具体安排。

2.要求

①注意准备活动的目的性;②口令清晰准确;③示范动作规范,讲解清晰、简练;④内容与形式尽可能新颖、有趣,特别提倡自编自创;⑤符合人体运动规律;⑥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⑦时间8~12 s。

3.运用方法

学生根据课的内容编写教案,教师检查。学生按抽签顺序领做准备活动。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领做准备活动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需做有目的的调整:①效果好的,及时表扬,指出优点;②效果差的,找出原因,帮助鼓励;③效果较好但不全面或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补充,同时讲明补充的原因;④教师领做与学生领做穿行,根据学生领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不定期进行总结、分析;然后由教师示范1~2次,再由学生领做。

三、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调查与实验结果

两轮调查的目的不同,第一轮实验后的调查主要针对本实验态度的调查,第二轮实验后的调查主要针对学习效果、收获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7%的学生赞成本实验,从心理上他们是乐于接受的。同时,他们认为,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学到体育知识,学会运用体育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多种能力。两轮实验学生轮流领做准备活动的成绩统计显示,第二轮实验后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第一轮实验后的学生成绩。

2.实验与高中生身心特点

首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也日渐成熟,他们能通过示范、讲解、组织来完成预定内容。其次,根据马斯洛心理学理论,人天生具有一种蕴藏着无限潜能的内在自我,内在自我的重复展露,就达到了自我实现,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这种最高的需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很高,也极易挖掘和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组织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发展得相当快。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成熟,渴望并争取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肯定,也乐于表现,喜欢参加能表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以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3.实验与高中生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的过程。

(1)感知: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表面特征有了认识,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

(2)理解: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结构以及本质的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活动的智力操作手段进行的,它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会和内化的过程。

(3)应用: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通过感知、理解、保持的过程,学生在确定学习目的、拟订方案、选择方法与手段时,必须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同时已获得的知识通过应用得以巩固。

篇5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健康教育 体育氛围

健康是人类关心的话题,而体质健康教育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体育教育工作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质健康教育将承担起培养少年儿童具有科学健康观的责任。近几年来,小学生的耐力、灵敏性、力量、肺活量等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肥胖的学生明显增多,近视发病率不降反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我校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我校3~6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⑴问卷调查法。2010年10月份,发放问卷403份,回收400份,回收率99.25%, 其中有效问卷383份,有效率95.03%;发放教师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100%。⑵座谈访问法。⑶数据统计法。⑷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4篇,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校是体质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很多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在校教育对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习惯的培养等。从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统一,大多数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上比以往有提高,能关注自己的体质健康。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质健康教育不重要,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渠道窄,认识不深刻,可见我们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尚未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教师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从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主要是在课堂上从教师那儿学来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小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培养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更没有具备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有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体育教师要反思的问题。

3.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在这一点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从问卷调查分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个人卫生、饮食、体育锻炼等是构成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安全常识的学习与掌握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应付安全事故的能力,对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有良好的预见,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有一定心理基础,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4.学习负担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最大“绊脚石”。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分析:升学的压力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作业量多,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多数学生想参加体育锻炼,但是有的是家长不支持,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占用了过多时间,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有的是任课教师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也不支持。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训练都面临着很大阻力。

三、建议

1.提高意识,树立健康理念是前提。大多数家长“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传统的健康观仍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对体质健康理念的片面理解与大多数家长未能接受系统的体育理念,忽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不够有关。尽管参加运动的人群比例逐步升高,但往往缺乏对运动的正确认识,多数人达不到运动项目所要求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中往往不到位;尽管有些人经常参加锻炼,但他们往往只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家校结合是体质健康的保障。实现“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这一目标仅靠每周几节体育课、每周一节的健康教育课、早操、课间操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而小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何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失去榜样作用,就很难保证孩子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很难用健康知识去指导孩子的行为。“一切围着高考转”“牺牲健康,换取高分”这些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把健康当回事的思想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篇6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国人看待裸婚问题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9日在此间其连日来进行的婚房网络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内地近四成受访网友拒绝裸婚,80万元人民币以下总价的婚房价格为其心理选择主流。

情人节将至,房地产研究机构结合婚与房问题进行网络调查。随80后青年群体已普遍进入适婚年龄,他们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中重要客户群。

报告称,39.53%的网友认为须有房才能结婚,也有34.39%的网友可接受先租房再买房。

而《中国婚博会产业调查中心普查报告》表示,2012年约有近1000万对新人结婚。据中国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网络调查报告显示,41.6%的网友表示在今年内会购置婚房,但随着现阶段房价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购房者对楼市的观望气氛浓厚,觉得房价下调空间还没到自己的心理价位,也有40.8%的网友表示相信调控政策,房价会继续走低,等等再出手。

篇7

2019年4月4日,我局与某单位一同对龙山区银达小区北侧山体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踏查,经踏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小区后山山体坡顶未发现明显裂隙,暂无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2、2号楼后山体裸露,与楼房距离较近,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3、有居民种植片儿荒,造成水土流失。

4、水泥喷浆表壳鼓胀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二、建议

篇8

近视是我们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常见眼病,被国家列为重点防治的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那么,为什么近视越来越多?怎样预防近视?最近,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目前青少年近视状况

3. 上网查与相关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 体 内 容 书籍、资料 近视原因 作业做的太晚,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等。 网络、媒体 近视状况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 其他 如何预防近视 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多数同学作业负担较重,并且年级越高,负担越重;

2.多数同学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

3.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五、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篇9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一个。留守儿童大多存在自卑、不自信、自闭、叛逆、压抑、孤僻等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成长背景复杂。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农村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大多或离异,或离世,或因经济困难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抚养,导致他们缺少父爱母爱,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他们更懂得世态炎凉,这类孩子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2. 文化背景差异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他们便把孩子接到所在城市上学,但这类孩子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受到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让他们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3. 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由于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低,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又大多年老体弱,文化素质也不行,天高皇帝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仿佛脱了缰的野马,没人管,不会管,或者管不了。对于后来被父母接到所在城市一起生活的孩子来说,父母工作大多不稳定,他们的居住场所也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里就显得非常的疲惫,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没了心情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不是责骂就是打,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言行上就会出现叛逆的表现。

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学校和家长很难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将孩子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反馈给父母,父母也不能够及时的给予纠正。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临时监护人凭着人家的孩子不好管的心理,对其说两句便听之任之,是为管不了。

5. 缺少存在感。留守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遗忘的一类群体,除了物质的缺失,他们还普遍感觉缺少爱,缺少被关心关注,没有存在感。因此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幅无所谓、不可一世的态度,或者采取一些乖张或过激行为来引人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获取心里的存在感、充实感。而且,他们的那些乖张过激行为往往是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一些行为甚至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

三、调查问题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对留守儿童负责,更是对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负责,因此全社会应该一起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继续关注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之所以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争取改善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留守儿童也常常因为家境贫寒和缺少父母的爱而遭到耻笑,感到自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父母尽量在家打工,给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2.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很多留守儿童或因为经济原因,或因为自身心理原因,往往在义务教育还未进行完就已经辍学,过早踏入社会。帮助留守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不但能增加他们的知识量,而且学校还能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正确的引导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减少他们步入歧途的机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二,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三,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四,学校定期进行家访,加强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了解更多学生情况,并给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做思想工作,减少孩子辍学失学率。

3.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尽量抽空回家见见孩子。父母打工再辛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幸福与否与物质的增加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了丰富的物质但缺乏精神的满足,那算不得幸福。所以,孩子的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他们他们心灵的安慰。现代社会不是古代,天远地远的距离都可以通过电话拉得很近,父母在远处若能常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烦恼,听他们的故事,从中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让他们感觉到父母虽然再远方,却仿若在身边一样的关注着自己。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舍不得那几个路费,衡量一下究竟是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增加亲子关系。

4.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关注。没有谁愿意被人遗忘,如果愿望被遗忘,只能说明他是害怕人家记不得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遗忘。留守儿童大多有这样的心理,他们缺爱,没有存在感,或者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所以渴望他人(尤其是亲人、朋友记得自己)关心、关注自己,但他们害怕,害怕被忽视,被当成自己隐形人!如果感觉到被亲人、朋友忽视了,他们会很受伤,如果他们确实是这样,社会各界的你们请一定要看见他们!不要忽视他们!给予他们除了物质更有精神上的关照顾。

篇10

【关键词】调查报告 数据分析 原因剖析 完善建议

集体备课滥觞于2000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肇始于此的集体备课是与当时教材变革、课程理念变化相辅相成的,客观地说,集体备课曾风行全国基础教育界。2012年9月以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围绕集体备课以网络调查、现场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调研,共发放现场问卷2000份,网络调查490次,所调查的对象性别比合适,教龄结构合理,遍布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

关于集体备课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1.你的性别是:A.男(62%)B.女(38%)

2.你从教时间为:A.1-5年(31%)B.6-10年(35%)C.10-20年(19%)D.20年以上(15%)

3.你所在的学校层次为:A.城市四星级中学(28%)B.城市一般中学(35%)C.农村四星级中学(17%)D.农村一般中学(20%)

4.你参加过集体备课吗?A.每次都参加(64%)B.经常参加(34%)C.很少参加(2%)D.一次没有(0%)

5.你为什么参加集体备课?A.学校教学管理要求(70%)B.我需要同行帮助(13%)C.自己备课不如用现成的(17%)

6.你参加的集体备课形式如何?A.一人主备,其他服从(76%)B.一人主备,二次备课(20%)C.每人都备,轮流发言,取其最佳(4%)

7.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成果形式是什么?(可多选)A.学案(100%)B.教案(100%)C.PPT(94%)D.统一作业(100%)

8.你按照集体备课的内容上课、布置作业么?A.严格遵守(1%)B.经常(14%)C.接纳好的(50%)D.经常不执行(30%)E.一次没有执行过(5%)

9.你参加集体备课收获如何?A.很有收获(28%)B.收获一般(67%)C.可有可无(5%)

10.你对集体备课有什么看法?A.可以帮助我设计教学思路(10%)B.可以帮助我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16%)C.对我的教学影响一般,甚至是束缚(45%)D.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29%)

11.你对集体备课有什么建议?A.耽误时间,不如自己备课,同行互助(46%)B.改善形式,让每个人都充分研讨,拿出一个方案(30%)C.流于形式,应该取消(24%)

调查发现,集体备课是教师面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全新的教育形势的应对策略的不二之选。集体备课整合了教育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同时,集体备课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着备课形式。客观上看,集体备课确实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心存反感,甚至是抵触、拒绝。为什么一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反感?

有人认为,集体备课,是学目标,学过程,学内容,是对唯一答案的集体认同;可以说,集体备课是对学生学情的无视,是对教师个性的漠然,集体备课也是对师生个性思考的“”,是以“统一”消解“多元”,以“预设目标”替代“意义生成”,以“灌输”压制“对话”,流弊不轻。

更有人说,集体备课是一种无视学生学习个性、漠视教师教学个性的教学策略。很多反对集体备课的方家往往都会提到集体备课不利于教学个性的形成,不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觉得现实的状况比此还要糟糕。因为,假如说集体备课真的如宣称的对青年教师从“不会教书”到“能教书”,从“站不住讲台”到“能站住讲台”产生了有利作用,那么,我们不妨再做一次假设,假设一个老师就是一个人一个备课组,他无法也无从进行集体备课,经过几年的教育生活,他能不能得到成长,能不能站住讲台,能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调研发现,近十年新进教师基本上有“三高”特征:一是学历高,二是视野高,三是起点高。一般来说,进入高中或初中的基本上是研究生学历,进入小学的是本科学历,他们接受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知识转型时期,相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识爆炸,他们所接受的知识更为先进和理性,加上网络技术的发达,这些新进教师在视野上更为开阔,更为先进。再者,一般大中城市往往都为教师准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凡进必考”,此考的意义在于“可能最优秀的人不一定能来做教师,但是保证了比较差的进不来”。近十年来的新进教师――就我们所接触的众多青年教师来看――他们的文化功底、个人爱好、性格气质、艺术特长等方面远远超越于70后生的这一代,在某些方面也是超越了70前的教师们。90后的教师无论是其受教经历、成长经历还是社会变化都已经与以往任何一个时生了剧烈的变化。这是新进教师的特点。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近十年的新进教师基本上都是陷入最残酷应试教育的泥淖中成长的一代,从他们的受教经历来看,他们熟悉应试教育,他们安于应试教育并熟谙其道。这必然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从骨子里拒绝并排斥,二是从骨子里接受并执行。前者我们可以从近期活跃于中小学教育界的精英们身上看到,从各大教育论坛自由论坛中见到;后者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年轻教师身上看到。

有人曾经就此现象指出:“大学毕业生一出校门学到的第一招就是应试的路数。”现在不少年轻教师基本上是“不动脑筋在教书”。主要体现在:一是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中午时间把学生拉到办公室里订正作业、默写课文,不仅影响了学生和其他教师休息,说明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欠缺,无限制地拉大教学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二是该好好备的课不好好备。上课之前往往是先上某个教学网站下载一个或几个PPT,然后依葫芦画瓢,甚至连这个瓢也不画,就去上课。这里面也包括所谓的集体备课,将某一个教师备成型的课稍加改造,就直接去教室上课。教学效果之所以还说得过去,大概就应该归因于课外无限制地追加时间――如中午该休息的时间――来实现了看来还不错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特别是现在动辄就是统一的集体备课,已经不是阻碍教学个性养成的问题,而是根本上培养了年轻教师的懒惰心理,反正有一套学案教案在,反正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就会有,长此以往,就对教学缺少必要的钻研,还妄谈什么专业成长?即使是在集体备课过程之中,因为集体备课大多有一个话语霸权方,而这个话语霸权方是在过去若干年中的经验积累形成的,他的存在实质上阻碍和隔断了年轻教师把在大学里学到的比较先进的东西直接用到现实教学的进程。一旦当年轻教师真的有了一点成长,基本上已经按部就班地重复老路子。甚至还可以断言:现在一些教师离开了集体备课,可能就根本不会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