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22: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活动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活动调查报告

篇1

寒假学校布置了对亲戚好友进行调查的活动,在大年初三,我带着调查表来到了在中国建设银行上班的姐姐家里。

当我一项项地调查后,我仔细地看完了调查表,感受颇深。姐姐是成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面对如今人才辈出,激烈竞争的社会,她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这份工作,据调查表上所说,姐姐每天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而且工资在1200—1800元。

我想,现在物价、房价都在飞速增长,竞争也相当激烈,大学文凭也已经不足为奇,若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又没什么特长又怎么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下生存下来呢?

篇2

2018年,我们“河南省2017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将进入到各县的各个乡镇送教下乡的“实战”阶段,为了使即将到来的送教活动真正发挥作用,使广大农村教师喜闻乐见并能较好地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专业素养,所以,2017年11月16日,我们一行三人到扶沟县大新镇的5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调查时间:2017年11月16日

二、调查地点:扶沟县大新镇乡村小学

三、调查内容:

1.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

2.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3. 对“送教下乡”活动的期望和建议。

四、参加人员:

1.培训团队成员:刘红莲、马喜莲、李影。

2.大新镇百党岗小学、新南小学、明德小学、刘店小学、新北小学的语文教师。

五、调研过程:

我们依次调查了大新镇百党岗小学、新南小学、明德小学、刘店小学、新北小学。每所学校都按照参观、座谈、问卷调查的步骤进行调研,然后再整理参观时的照片,梳理座谈内容,分析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

六、调研结果

通过对几个农村学校的参观、教师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对目前扶沟县农村教学的现状有了大致了解,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分析总结如下:

1. 目前农村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90%的学校都是两个老师包班上课,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如果一个老师要参加培训,另外一个老师就要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实在太累。即使想参加培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农村教师不能很好地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2.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齐全,教学硬件设备不完善,致使许多学生流失,有点条件的家长就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学,使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严重,而许多农村小学学生生源不足,有些教学点就只剩下几个学生。这又反过来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极大地打击了教师自我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培训学习的兴趣。

3. 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校要么是近一两年就要退休的老年教师,要么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缺少骨干的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少现代化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不足,而个人几十年来形成的风格和习惯也已经很难改变,可塑性太差,学习积极性很难提高,所以想要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十分困难。而对于那些特岗教师,因为他们都是刚刚大学毕业,刚刚通过招教考试,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都很系统、全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会使用,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可塑性很强。他们最需要的是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发展的规划和引领。由于两类教师的自身状况大相径庭,培训需求就有天壤之别,怎样让他们都能从培训中各取所需,有所收益,将会给我们的送教下乡活动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分成两个培训班,特岗教师一个班,主要通过讲解案例、经验、观摩优质课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他们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快速地成长为优秀的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一个班,主要多做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讲解、展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际操作等培训,使他们扬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他们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篇3

7月14日上午,镇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管区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到石横、王庄、仪阳、新城、老城、王瓜店6个镇,就招商引资、村集体创收、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村镇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参观学习。在现场参观了6个镇的12处现场点,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后,与会人员均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和启发。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归纳编发,望各单位认真学习思考,深入分析总结,扎实整改提高,迅速掀起“学习先进找差距,再鼓干劲争一流”的发展热潮。一、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石横二街、新城孙庄等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和他们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不解放上。石横二街14处村集体企业,年集体收入近600万;新城孙庄2处工业园区,16处集体企业,年集体收入达到了730万。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村的集体收入就相当于我们全镇04年的工商税收。在这个数字背后,彰显出来的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差距。5年前,我们的部分村和石横二街、新城孙庄等村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家。这个落后不仅是经济上的落后,关键是思想上的落后。多年来,当我们始终坚持村集体不能大上项目,只要一上项目就会亏本的理念时,石横二街、新城孙庄等村却走出了一条靠工业强村、靠项目强村的好路子。他们没有因为上级不提倡集体上项目就不再发展工业,而是转换了一种思路,通过为工业项目提供服务来获得收入,赢得双赢,这就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试问我们有几个村的集体收入超过了500万?我们又有几个村做足了矿区服务这篇文章?

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认真做好与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别是要解放脑子,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思路是兴业的关键。思路定准了,工作才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在实践中才会有的放矢,产生最大效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敢闯敢冒,大胆创新,才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统一思想。尤其是破解招商引资这道难题,关键之关键、重点之重点、要害之要害,还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各村都要从思想上解决要不要招商、该不该招商、能不能招商等问题,树立破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做到哪里卡住了,就疏通到哪里、追究到哪里,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好招商引资。

二、加快发展,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好招商引资文章。抓好招商引资,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关键在真干。只要下定决心,用心去干,抓招商引资,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优势和特色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我们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参观学习中,我们看到的最直观的差距就是村集体创收的差距。石横二街、新城孙庄、王瓜店穆庄、王西等村的集体经济之所以崛起得如此快、如此强,关键就得益于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要发展,靠招商。石横、王庄、仪阳、新城、老城、王瓜店等镇,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做到“不管东南西北风、招商引资不放松”,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来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跟人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说,标兵离我们越来越远,追兵在后面咄咄逼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背水一战。

三、加快发展,必须走特色农业之路,迅速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实践表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机制。近年来,我镇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着“样样都有,样样都是一点点”的现象。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必须要充分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群众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特色知名农产品,创出我镇农业品牌。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载体,调强我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引进、扶持、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巩固农民生产性收入,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王庄镇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大部分村既不靠矿、也不临厂,都靠农业为主。我们参观的郝庄村就是这样的一个村,但是这个村在结构调整上却走在了我们头里,“向土地要效益、为群众谋富路”的发展理念,使他们的绿芦笋发展的红红火火,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他们如何去干、如何想法设法干好、如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找一条致富路子的发展理念,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进展较缓慢。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4个多月以来,大部分地方还只是停留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层面上,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活动开展阶段,工作停留在表面,导致活动进展缓慢。

2、参与面不广。大部分地方的创业服务年活动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群众参与面不广,有悖于实现全民创业的初衷。

3、存在走过场。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一项全年度、全局性工作,有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重点在哪里心中还没有数;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还不太清楚,工作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现象。

4、成效不明显。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创业、政策措施出台等方面成效不是很明显,没有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主要领导没有做到亲自调度、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有的牵头单位工作不够主动,没有真正起到牵头的作用,甚至存在应付的思想和拖延、推诿的现象

2、宣传力度不够。对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政策宣传还不是很到位,没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没有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3、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制定的方案或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没有切合本地实际,没有切合服务创业的实际。

4、方法创新不够。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时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没有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创业服务年活动没有亮点。

三、建议和对策

笔者建议,应该明确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着力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有序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应该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目标,即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着力点,即如何提高服务创业的质量。

三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即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企业经济来服务。

(二)应该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

1、以扶持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快政策措施制定步伐

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与否,关系到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成效好坏。政策措施的制定,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扶持地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要深入调研,制定政策。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听取业主、群众对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认真进行整理、分析,拟定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整理,对于过时的、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废止。同时,对于国家、省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结合地方实际依法合理制定我市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业享受优惠提供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创业经营成本。

二是要大力宣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电视媒体、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政策;适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地方政府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文件精神神;定期举办培训班,进一步宣传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引导创业者正确投资创业。

三是要依法依规,落实政策。坚决落实在信贷、中介服务、技术、人才、财政、税费等方面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创业主体用好、用活、用足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2、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

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的机关,培养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干部。可以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这同时也是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需要。

一是打造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积极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打造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以统一思想谋创新、确立目标求创新、强化机制比创新、狠抓落实促创新为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

三是打造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切实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的涉及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继续解决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联系基层等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

四是打造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推行“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形成激励机制。机关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深入开展科(站、所)长述职述廉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

3、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一是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加快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建设步伐,提高审批项目进驻服务中心数量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授权率。加大行政许可方式创新力度,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大力实施政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事权分离等问题,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二是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前提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行行政处罚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的基准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同案不同罚”现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收费。

三是优化创业者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查处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行指定中介服务等行为;坚决查处利用行政职权搞中介服务垄断的行为,全面实行中介服务市场化;严厉查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从严惩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断水断电断路、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

四是发挥环境监测点作用。充分利用监测点,对发展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加强对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健全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机制。

五是加大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创业者和群众的投诉,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和事,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

4、以宣传创业政策为重点,积极营造创业浓厚氛围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服务创业意识,适时建立干部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培育创业文化,激发人们创新创业热情的事业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推荐和评选“创业之星”、“服务之星”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典型的成功事例和先进事迹,宣传高效优质服务创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应该强化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措施

1、加强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亲自部署,实行月汇报、季调度、半年跟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2、落实责任。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来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奖惩制度,把创业服务工作纳入所在单位整个工作综合考评。

篇5

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祭祖这个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新一代,他们一出生,就已经身后无忧了,不仅不用再耕田种地,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在春节里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义因而有所减退,据调查将近有23.4%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诸多因素导致新年时未能回家祭祖;有10.5%的人因地处城区,传统观念较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余下的66.1%尚还有延续祭祖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日趋现代,人们越来越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祭祖是否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丢失,现在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守岁 则是春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要省略掉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节日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节日气氛不浓,进而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在于为了祈求长命百岁,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和热情,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这样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仍有72.2%的人依旧熬夜春晚,共度这样辞旧迎新之夜;只有余下的少数人或者沉溺于网络,无心守岁。守岁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仍在进行。

20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的观念盛行,加之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巨大的冲击。近年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较为个性化同时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样化的节日,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忘,拯救春节传统习俗文化已经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了。虽然春节依旧在,但人们随着生活的发展进步而改变,有些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而从未留意春节伟大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节传统仍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三、庆祝春节当然少了经济支出,并且春节的开销也可算得是衡量春节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主要支出:吃吃喝喝还是一件大事:其次负担渐重:送礼开销高过赡养费。这两个是春节中的常见现象。近几年时,随着打工热潮高涨,春节回家过年的打工仔们的车费也就算到了春节的消费中:还有科技发展,手机短信拜年又成了当今的时尚,其费用算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据了解,低层人群在春节期间消费大约在100500元之间:中层人群消费在7001000元之间:高阶层人群则在1000元以上。因而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已能够过上一个富足的好年。

篇6

【关键词】 募捐活动;现状;原因;解决对策

募捐是由劝募人以接受捐助者的捐助情事为号召,向全社会进行普遍通告,以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同情,并将这种关注与同情转化为捐助款物的行动。募捐作为一种爱心的释放,更容易在校园纯洁的环境里体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学生组织活动的多样化,经常都能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组织的募捐活动。高校募捐仍存在诸如宣传效果不明显、内容单调、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原本的爱心活动失去了它的本质。将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大学里的募捐活动,并在认识问题的同时使大学生的爱心完美地得到展现。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中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共设问题十五项,其中,封闭式问题十三项,开放式问题两项。

二、大学募捐活动的现状

1.募捐的宣传效果欠佳。(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对校园的募捐活动,只有很少学生认为宣传效果不错,让人觉得感动、有意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没什么感觉。31.6%学生会经常关注此类活动,67.1%偶尔关注,1.3%从不关注。由此说明学生关注募捐的比例并不是很理想。

2.大学生经济状况一般。此项主要了解大学生自身经济状况,(如图2所示)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只有少部分家庭在较富裕以上;69.5%的学生认为个人经济是影响捐款的因素之一(见图3)。可以看出,大学募捐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的伙食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募捐活动不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一味地劝捐,致使很多学生逐渐对募捐产生反感。

3.募捐大众信任度不高。在调查关于影响捐款的因素中(多选题),(如图3所示)有62.6%的人选择了对募捐活动本身的信任度这一项。他们觉得很多募捐活动的真实性不高,往往大家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海报或讲说中提到的关于受助者的“辛酸事”。由此,很多学生对募捐存在很强的戒心。

4.大学的募捐过于频繁。社会募捐活动过多、过于频繁、过于随意,是许多人的感受。在调查关于募捐活动的出现频率中,69.5%的学生觉得此类活动开展的太多了。学生组织募捐并没有什么顾及,很多情况下都是凭着个人的意愿在学校进行款物筹集。其中,有固定的捐助项目,也有临时加上的捐助活动。各种募捐的频繁出现,使得学生对募捐活动的缘由产生怀疑,捐助热情下降,甚至对募捐活动产生了“爱心疲劳”,极大地影响了募捐的效果。

5.学生的捐助并非自愿。在问卷的扩展题中,31.7%的人提到他们的募捐经历时,有的是由于组织者是熟人,使得他们碍于面子只能“捐献”;还有是因为班上或者老师有规定,说是自愿捐款,数额标价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们不情愿地捐款。

三、大学募捐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募捐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组织募捐,先前的宣传工作是很关键的。宣传单一,内容简短粗糙,很难吸引众人的关注。对于这个现象,很多人认为那些不关注的学生缺乏爱心,这并非绝对,不能否认,这与组织者的劝捐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加大募捐宣传力度,找到科学有效的宣传方法至关重要,在组织过程中,通常组织者仅仅是摆放几张简单的海报,很多学生捐款后,并不清楚具体情况。可见,宣传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事情的原委,并发自内心地捐款。组织者的真诚是重要的因素,组织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募捐活动中,想要打动别人,应先打动自己。不能把募捐看成是一项工作,要看成是为弱势群体的无偿奉献。

2.组织者对募捐对象特征考虑不全。捐款活动应量力而行,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侵害学生利益,即募捐不能靠以弱帮弱来进行。并不否认大学应该组织募捐,毕竟学生财力有限且来之不易,只有把募的款物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体现募捐的意义。

3.募捐活动的组织没有说服力

首先,组织者没有足够的材料去说明。组织者往往考虑的只是筹款,忽略了对学生捐助动机的考虑,这对组织者来说是很失败的。

其次,募捐活动的后续工作不透明。募捐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组织者与捐助人之间进行的,其结果是由组织者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款物(即捐助款物);第二阶段则是在组织者与受捐人之间进行的,由劝募人将为受捐助情事所募集的全部款物交付给受捐人。只有两个阶段都顺利实现,募捐活动才算是完整的。在校园里的募捐,很少会涉及到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的互动,捐助人之间的意愿和目的都只能通过组织者的行为来体现。后续工作不透明,使公众怀疑组织者是否把筹集来的款物用来帮助弱势群体的真实性。

4.学校对学生组织募捐活动监管不严。募捐活动,是一种较特殊的学生组织活动。虽然与社会上的募捐有着一定的差别,同是爱心的体现,是神圣的。不能随意、马虎地去对待。在高校校园里,总能看到此类活动,没有专门的文件对其进行规范,缺乏学校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募捐成为了随意性的事情,整个过程处于无序状态,不说这样会有欺骗的可能,就是在募捐的内容上就值得深思。并不是所有的困难都需要学生们的金钱救助,次数的频繁,也使得公众产生了疲惫效应,最后造成了是否还应捐款的困惑。

5.募捐活动存在一定摊派现象。这里说的摊派现象,是指无论是否出于自愿,由上级给出指标或出于某种压力,要求每个人给出最低数额的捐款。募捐是一种救助活动,应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公众应在纯粹按自己社会价值观和利益衡量思考的情况下决定捐与不捐。由于受群众运动思维习惯影响,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反复“说服教育”,企图每人捐助,这实是派捐,“受教育者”不敢不捐。这种做法使捐助成了学生的思想包袱,最终会把募捐引入歧途。

四、改善大学校园募捐活动的具体对策建议

1.提高募捐宣传效果。

(1)提前进行宣传。若不是紧急的事件,可以在募捐开展前几天就开始宣传,这样可避免时间上的仓促,也能让大家有足够时间和机会了解宣传内容。在气氛渲染上,应该真实、温馨与祥和,体现出募捐的意义与价值。除了准备宣传海报,可在人流量多的时段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宣传,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校园广播宣传宣传面广,大众认可度较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要尽可能实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到受助对象的困境,号召有心人伸出援助之手。

(2)丰富宣传代言人。加大宣传的效果,募捐代言人能起到很大作用,在选择募捐代言人时,可选学校较有知名度的学生或老师。社会心理学中“自己人效应”观点认为,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任何相似之处都可能提高宣传效果,相似之处会使宣传对象产生宣传者是自己人的感觉。大家会对代言人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乐于实践代言人的建议。还可以从弱势群体中选择代言人,中国历来就有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同情弱者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种普遍的国民心理。选取“弱者”作为公益募捐的代言,很容易使大家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助困”心,进而慷慨解囊。

(3)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学校的主要路段以及在特定时间里,集中进行募捐内容宣传,如受助者的困境、募捐的意义等。通过层层动员等途径,发动每个有捐助能力的学生、老师进行爱心捐助,集万民之心,帮弱势群体。

2.加强对募捐组织者正确的引导。大学募捐活动,一般都由学生们自发组织,没有专业知识要求,以致出现许多漏洞,不能把事情做周全。开展募捐活动,应对组织者严格要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了解募捐流程、对待捐款者的态度、捐款物交接工作、了解大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等。组织者可以寻求一位辅导老师,在老师的引领和督导下组织活动,让募捐更加正式有序。

3.开展面对面的“多帮一”扶助形式。加强募捐活动信任度,必要时可尝试面对面的“多帮一”扶助形式,即使募捐的受益人亲自参与进来,让捐助者直接和他们交流。可以让大家近距离的体会到受助人的困境,并通过现场了解增强同情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家的疑虑,这要征得当事人同意,需要他自愿参与。

4.加强大学募捐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1)对募捐活动实行申报登记监督制度。高校学生募捐是特殊的学生组织活动,不能把它和其他学生活动等同,也不能长期缺乏管理和监督而由学生随意开展。一方面应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即要求募捐组织者在组织募捐之前,先到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申报登记。另一方面应完善捐款活动的监督机制,即限定募捐活动审批权限,此类活动须经学校管理部门批准,组织者须将募集钱物实际数额、受捐人名单及受赠数量、兑现时间、兑现地点张榜公布,并上报管理部门。

(2)对组织者筹集和交付捐款行为实行信息公示披露制度。组织者在募捐活动结束后,应将该次募捐的捐助人名单、筹集的数额、通过何种方式于何时何地将募捐所得款物交给了谁、是否有剩余等事项,通过公开的方式公诸于众,并书面存档备查,以接受学校管理部门的监督。从制度上来杜绝募捐中可能出现的私占、浪费、不负责任等情况的发生,做到全过程的透明化。

(3)对大学募捐进行专门的文件规定。通过专门的规定,明确募捐的性质,组织者、捐助者、受助者各自的角色,进行摊派筹集的处罚措施等。引导大家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募捐活动,使募捐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下,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中职英语“活动-应用”教学模式

(一)背景和作用

中职英语课程“活动-应用”教学模式是根据中职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来的,在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践导向课程理论和项目教学方法等新的教学理念与手段的指导下,整合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活动。

(二)模式及特点

“活动-应用”教学模式是:整合教材,设计活动―开展活动,感受知识―小组研讨,构建知识―创设情景,运用知识。在英语课程运用“活动-应用”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而感受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知识,从而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构和策略

“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以活动为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景,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运用知识。在构建“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采取如下策略。第一,教学内容整合策略。对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包括相关专业学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已达到创设情景,开展活动的目的。第二,情境创设策略。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具有激发学生情感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第三,主体活动策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的积极行为。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操作感受体验,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以及提高素质与能力。

二、“活动-应用”教学模式实施的调查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有效开展,并全面深入了解目前中职英语课程“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包括教师采用该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学生的态度、教学的效果、课堂情况等),针对实施情况,总结该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完善教学模式,笔者对“活动-应用”教学模式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成绩对比分析、课堂考察、座谈会等方法对中职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机电专业班、计算机专业班和幼师专业班共10个班级的430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情况,探讨存在问题及解问心有愧问题的对策。

(一)当前中职英语课程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频率和开展的活动

2.2%

表1调查的是学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频率和开展的活动,从有关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没有积极开展“活动-应用”教学,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学校急需改变英语课程任课老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倡导“活动-应用”的教学模式,全面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根据学习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沿用、选取上述的活动形式,不但能迎合学生的口味,还能激发学习兴趣。知识通过活动应用到实际场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例如,学习heavy和light这两个词汇,幼师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讲故事的活动来把词汇形象化,学会表达重和轻的概念。机电专业的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创设工作活动情景,把heavy和light这两个词汇与专业知识关联,如heavy current是“强电流”,light current是“弱电流”。学生通过活动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或生活场景中,不但能体验到活拥恼媸蹈校最重要的是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摆脱枯燥的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

调查的是学生对“活动-应用”教学模式的态度,从数据可知,学生认可学校在英语课上开展的各种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英语课程开展“活动-应用”的教学模式。这说明了在英语课程开展该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得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要因素是“活动能体现学以致用” “活动能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活动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活动设计简单和小组个别成员滥竽充数,则严重影响活动效果,最终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参与性不高。因此,在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鲜、吸引、难度适中的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小组管理,不但要突出小组长的作用,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表现,采取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唱独角戏,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的不公现象。虽然如此,但仍有近70%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在英语课程开展“活动-应用”的教学模式。这说明了采取了适当的教学模式,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就算是中职学生也有强烈的英语学习欲望,这样更加坚定了笔者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信心。譬如在Finding a Job一课中,通过“点球射单词”的游戏活动,复习关于工作的基本词汇cashier,doctor,cook,waiter,salesperson等 。“点球射单词”是一个FLASH游戏,根据所给出的英语单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或者根据所给出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英语单词。具体操作为,每小组根据上节课的作业(熟记关于工作的词汇),派出一位成员,到讲台电脑上完成五个点球射单词,比赛哪个小组射进的点球多。通过“点球射单词”的活动,学生把词汇学习应用到游戏中,在竞赛的过程中,不但上台操作的学生全神贯注,而且台下的学生也是目不转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调查的是教学的效果,结果显示,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表1数据反映的开展得最多的活动“角色扮演”“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对于开展“活动-应用”的教学效果,只有29%的学生认为“好”,大部分学生只是觉得“一般”。针对此情况,笔者进行深入探讨,发现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活动的设计,活动的难易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设计得容易,基础好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设计得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容易消失,因此今后要把握活动的难易度。第二是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在小组内,基础好的学生对学习活动占有主导地位,造成基础差的学生更加不积极参与,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只是充当小组的一个成员,他们看着别人参与活动,自己只是坐着不动,从而没有起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是调查教师在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模式时的课堂表现,据数据反映:第一,在开展“活动-应用”教学前,72.5%(312人)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活动目标和要求都交待得清楚,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第二,在开展“活动-应用”教学过程中,只有51%(220人)的学生认为教师会鼓励学生思考,给予积极的指导,从而促进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要在开展“活动-应用”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调控好课堂,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活动,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在开展完“活动-应用”教学后,仅有34.7%(149人)的学生认为教师会经常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一来,导致大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第四,在开展“活动-应用”教学时,只有33.5%(144人)的学生认为教师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说明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不灵活,这正是开展“活动-应用”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调查的反思

(一)坚持以生为本,明确以活动体现应用实践的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练―考”的现状,在有效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灵活整合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构建贴近生活工作的情景,并且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生动有趣,化陌生为熟悉。教材内容整合要注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眼耳口手都动起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内容,感悟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习Work这一章节为例,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要谈论工作技能,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什么工作对应怎样的工作技能,例如:A lifeguard can swim. The doctors can help sick people.无论教师怎样生动地举例解说都难以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教师先利用图片和游戏等手段创设有关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设计关于工作技能的微课,让学生感受知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应用”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达工作技能,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运用知识,使课本中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英语课程的吸引力大增,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以活动体现应用实践价值。

(二)完善教学环节,精心准备教学活动,活动中应用知识

从调查可知,教学环节有完善之处,特别是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活动是“活动-应用”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三贴近”的原则,贴近生活、贴近情境、贴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由易到难、有乐趣、有挑战性的活动,把书本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Clothes for Work一n中,教师首先布置贴图游戏,给出写了服装词汇的卡片,如dress,jacket,shirt,pants,suit等,让学生找出合适销售员穿着的服装卡片,贴到销售员的身上。再布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运用be good for the job和be not good for the job句型表达销售员合适穿什么服装。教师通过这些轻松有趣、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设计此活动还有以下好处:第一,学生有表演与展示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学以致用。第二,活动的各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员齐参与,避免了小组活动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扩大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每个活动环节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第三,在学生表演和展示后,师生及时对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和反馈,使学生的表现得到肯定,使他们尝到参与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也增长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用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篇8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小学生;态度

作者简介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陆妍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1.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先后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各地根据新时期、新时代的新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文献分析发现,社会各界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多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缺少对小学爱国教育的主体—小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忽略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态度,对其未来的爱国主义行为有奠基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外界教育在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上的影响是否会使得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还都不得而知,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本研究通过自设信效度较高的问卷,抽样调查了北京市部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为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数据参考。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能够比较独立、有根据而又明确地论证一些比较复杂的判断。”“小学儿童在四、五年级期间对道德准则的理解才可能达到初步本质概括的水平。”[1]由于六年级毕业班不便“打搅”、五年级有学业抽测不能“分心”,本研究抽样四年级小学生,若发现问题后,尚有两年的教育补救时间。考虑到研究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本研究选择性抽样了北京市的一所市级示范小学(A)、有延安红色传统教育的某小学(B)和某城区普通小学(C)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调研。从每所学校的四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266人,共发放问卷266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93.2%。

2.2 研究工具信效度

在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基础上,研究者总结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态度包括活动的认知、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评价、活动的效果等五方面。问卷共24小题,其中认知、形式、内容、效果各5题,评价4题,问题形式包括判断、填空、选择等。

2.2.1 信度分析

同质性信度:通过计算问卷的同质性信度来检验其信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5。

2.2.2 效度分析

研究采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来检验结构效度。从表1可以看出,本问卷的各维度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符合良好问卷结构的要求(维度与总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0~0.60之间)。

2.3 数据统计

调查数据运用EXCEL2003、SPSS17.0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往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外界环境存在很大的关系,就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其态度主要由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学校教育两个因素决定,同时其自身的性别和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态度产生了影响。所以本研究假设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态度与父母是否为党员、学校情况和学生性别三种因素相关。结果见表2。

3.2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的各维度情况分析

3.2.1 父母是否为党员的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态度现状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父母党员数为影响因素的分析下,三所小学在五个维度的平均(总分2分)分都很接近,父母是否为党员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认知、形式、内容、效果、评价等五项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学生的父母党员身份没有影响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态度,这也说明学生父母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3.2.2 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态度现状

根据表4看出,三所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情况都不错,特别是在活动认知、活动形式、活动评价和活动效果方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但是三所小学都需要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针对活动开展的效果也要进行监督和巩固。

表4还说明,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在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认知等三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活动的效果和评价两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某示范校的总平均分在其中偏低,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亟待加强。

3.2.3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态度现状

从表5可以看出,小学中的男生和女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认知、形式、内容、评价和效果的态度现状差异不大,没有呈现出明显差异性。

3.3 学生最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调查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在给出的10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中,学生在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各维度按选择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夏令营、影视传播、故事会、主题班会、参观访问、专家讲座、课堂学科渗透、家庭教育、社区服务、专门教材。

夏令营、影视传播、故事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说明小学生偏爱形式灵活、富有乐趣的活动。尽管专门教材、专家讲座、学科课堂渗透、参观访问等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但是学生的心理接纳率不高。

4.研究讨论与建议

4.1 北京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的现状

4.1.1 北京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的整体现状

本研究发现,北京小学生整体的爱国主义素养较高,三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整体参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其态度也是积极端正的,学习效果较明显。

4.1.2 北京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的具体现状

三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在父母是否为党员和自身性别上没有差异,只在学校类型中存在差异;学校类型的差异又着重体现在效果和评价方面;此研究结论与以往陈丽鸿和杨刚[2]的研究结果类似,其主张符合学校校情的具有实效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活动。但值得关注的是,红色传统教育校并未显著差异于其他学校,甚至红色传统教育校和市级示范校的某些方面得分还不如普通小学。

4.2 北京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父母是否为党员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表明这三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的父母党员身份和数量并没有影响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态度,这个结果与研究初期的假设有一定出入,看来父母在小学生的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投入精力不够,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途径获取和吸收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本研究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关注父母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父母的积极性,挖掘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资源。该结论与朱桂莲[3]的不谋而合,她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作用,共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4.2.2 学校类型的因素分析

不同的学校类型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在活动的效果和评价方面显示出了统计学上的极其显著差异,且传统校和示范校不如普通校,这应引起传统校的警觉、示范校的反思。

从多数学生更愿意参与灵活性强、趣味性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亟待创新,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强的春秋游、影视传播、故事会、主题班会等,让同学们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缩短其心理预期。一些学者也都同样提出要充分尊重儿童,寓教于乐,利用多种形式和结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2.3 学生性别的因素分析

在测评过程中,对于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女生,调查出的结果几乎一样,差别很细微,这个结果不仅表明我们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没有性别差异,还说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萌芽时期,还没有出现分化现象,正是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

5.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态度是良好的,作为学校德育核心问题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值得关注和投入。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艰巨的教育任务,离不开学校、父母和学生自身的相互作用,在关注党员父母、学校类型、学校活动和学生性别中,也许能寻找促使学校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建议一,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到德育的首要内容和为人底线的高度,切实予以重视,以培养千千万万个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议二,学校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从教孩子珍爱生命、热爱家庭入手,逐步过渡到热爱家乡、关爱社会、敬爱祖国的层面上来;建议三,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尤其是增加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直观活动,如组织春游、秋游引导孩子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同时,学会关注家乡变化、感受祖国进步,增进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0-321.

篇9

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1.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北京市随迁老人能否适应随迁生活?北京随迁老人在居住区中的参与度怎样?如何从设计角度缓解随迁老人的寂寞感?笔者对以上问题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

2. 调研目的及意义

论文从北京市居住区内随迁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角度进行研究,发放调查问卷,以期寻找出随迁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为北京市老年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并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角度提出适于随迁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居住区老年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

3. 相关概念

此次调研对象为北京市海淀区居住区内老年人,随迁区域包括北京市内不同区域随迁老人、农村向城市随迁老人、外省向北京随迁老人。

4. 调研范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学习及工作的限制,老年人已经日渐成为居住区的长时间使用者,因此,对居住区内的人员较集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调研以北京市海淀区的芙蓉里小区、上地西里、上地东里以及怡美家园等四个居住区为调研地点,采取随机问卷调查,选取上午7时-10时,老年人外出较多的时间段,人流量较大,确保了调研的普遍性。

调研与分析

1. 文献资料调查

居住区内随迁老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是急需重视,其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拥有十四区两县的我国首都北京自2010年以来常住人口达到1961万人,2009年末北京市的外来及流动人口人口已经超过1.47亿人,其中老年人口已增至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16.9%。北京市随迁老人占全国随迁老人总人数的46.3%,可见对北京市随迁老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可以帮助这一边缘群体得到充分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慰藉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住区规划在兼顾不同年龄层对住宅需要的同时,如何适应老龄社会,从老年人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个多向适应而又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住区环境,是当前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实地考察

课题确定后,笔者对上地西里居住区进行了一次试调查;得出初步结论后,及时调整调研计划,扩大调研区域,并进行细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居住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空间通透感差,缺乏安全性设计:因随迁老人从熟悉的地方搬迁至陌生的环境,与邻里缺乏沟通,常产生陌生感。一旦迷失方向,随迁老人便难以寻找求助机会,因此加强空间组织安排有利于增加随迁老人的安全感。

地域联系不强,可识别性差:因地域的变化,随迁老人比常住老人的记忆力和辨别力下降更显著。标志性设计的缺失会给随迁老人空间方位的辨别能力带来一定障碍。上地西里及芙蓉里小区均存在此类问题。

居住区交流空间少:随迁老人的孤独感需要交流来消除和宣泄。被调查的居住区中上地西里、上地东里的交流空间均设置较少,座椅设置缺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随迁老人的社会交流机会,缺少对随迁老人的关注设计。

在对实地的调研与分析中可看出,目前众多的居住区户外设计都疏于对老年人尤其是随迁老人的心理特殊需求的关注,将来也许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针对越来越突出的城市养老问题,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应尊重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多方位设计结合,为北京市随迁老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3.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别从随迁老人心理需求及对所在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参与度与需求度来探讨适于随迁老人新生活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

本次调查中北京市随迁老人对其所在居住区内的活动场所使用情况多集中于宅间活动场所,占总人数的56.7%、中心广场24.5%、体育活动区10.0%、绿化区域8.8%;在户外空间中,随迁老人多注重交往便利设计、安全无障碍设计,其次是休闲娱乐设计;在所希望的可以增加的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增加的设计元素为:健康散步道(9.5%)、休闲广场(20.5%)、休闲亭廊(19.8%)、停留座椅(6.4%)、标识系统(3.8%)、紧急呼叫系统(5.9%)、花草绿茵(30.5%)、观赏水景(0.5%)、健身运动场(3.1%)。

从调查中可知随迁老人对居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段性。那么与其他年龄群体共同使用一个面积较大功能多样的广场可以有效的缓解随迁老人的交流压力,增加随迁老人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的机会,还能强健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从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提高随迁老人对居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率。

结 语

居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设计可以站在老年人角度考虑空间的设计问题,从而积极引导随迁老人参与户外活动,满足随迁老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充实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北京随迁老人是北京市的边缘人群,是大城市环境下的与居住区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生活环境是随迁老人生命的重要依托,他们比任何人更需要一个安全、方便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应尊重城市随迁老人的特殊需求,建立利于老年人身心、身体健康及生活、起居的舒适的居住区生活,相信关注随迁老人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

(第一作者单位: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二作者单位: 福建三松集团 第三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

作者简介:

邹仁君 单位名称: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职位:主任工程师

篇10

6月30号,我们正式放假了,队长就当天召集我们开了会议,安排我们这次社会实践并不是让我们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吃苦耐劳的锻炼,让我们轻装简行,做好不怕热不怕累的心理准备。一路上,每个人都要注意安全,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7月1,约9:30我们正式出发了。我们这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很注意团结友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坐上公交,大概一个小时,到了医学院,然后又转公交,到了航海路长途汽车站,坐上了开往桐柏的长途大巴。旅途中,班长照顾细微,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约下午2:30到达了桐柏县。下了车我们找到了住宿的地方,安顿下来休息了一下午。

7月2号上午我们先参观了周边的风景。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我们通过当地政府,联系上桐柏县团委书记,约与桐柏县政府门前见面。由于当天太阳太毒辣吃过中午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准备好防暑工作约三点起程去了市里。经过2小时的山路颠簸由于山路崎岖我们车开得很慢。一路上,大家都热的汗流浃背。虽辛苦大家都说着笑着欣赏着路边的风景。甚至,有的同学感到身体不适,但从未停止前往的心念。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政府门口,询问门卫,找到了县团委书记办公室。由队长上前介绍我们这次来的目的,书记听后非常高兴,并愿意大力支持我们的活动开展。大家听后非常高兴,我们与书记合了影,当做留念。根据书记的指示,我们顺利完成了开展了这次社会实践。

7月3号上午,我们做好调查问卷的准备工作 ,去了李沟村,找到了李书记,当时他汗流浃背的坐在树荫下接待我们。又倒水又切西瓜,高兴的乐不此疲。我们还是先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与大概计划。书记听后,鼓掌叫好。然后,看了一下问卷调查,指点了他对新农村建设问的看法及目前的计划。最后针对我们的问卷做了全面分析。给了我们一份完美答卷。我们都在认真听取并作了记录。最后,李书记留下了几份问卷,说在与其他干部讨论一下针对某些问题。5点半左右我们离开了李沟村。

7月4号,我们又出发去了大河镇,针对当地的新农村做采访,当天还下了雨,我们依然按计划前行。于早晨7:30我们坐大巴去了大河镇,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大河镇大河村。经联系,找到了上河村村长,他带领我们参观了上河村的建筑,并介绍了当前的发展进度,级以后的发展规划。最后,我们一村长合影做了念。村长让我们四处随意逛街,游玩参观。随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调查采访。走街串户,对当地民众进行采访,我们认真的对其讲解,他们针对自己的观点及认知对我们的问卷做了答复。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最后,我们由于当地农民建筑合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晚上我们就总结整理了一下这几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