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9 08:4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调查报告

篇1

过劳是公务员健康受损严重的重要原因。*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吴景忠说。他提供的国内某调查机构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机关干部和公务员排在过劳排行榜的第4位,而前3位依次是:科研人员、国有企业领导及民营企业家、新闻从业人员。

*中医学院一附院体检中心主任陈可劲说,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这些病的出现。

坐办公室使很多人对公务员羡慕不已,但不幸的是,很多公务员正是病从坐起。长时间坐着工作,特别是伏案书写、打电脑,容易患颈腰椎疾病,甚至形成脊柱侧曲或驼背,且可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促使腹腔和盆腔静脉淤血,易招致消化不良及痔疮发生。女性长期坐着工作,会使盆腔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易发生月经不调和痛经。

此外,长期坐着工作骨盆底部的肌肉缺乏锻炼,久之,可导致肌肉松弛无力,易发生便秘。除此之外,久坐办公室的人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长期静态工作加上不积极运动在客观上提高了患病率。

*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赵志刚认为,运动少、摄入食品热量多、精神长期紧张、生活没规律是诱发公务员糖尿病频发的主因。今年3月,他曾接治一个年仅30岁的公务员糖尿病患者,据这个患者说,他们单位百十来号人,近两年查出6个糖尿病患者。

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公务员来说,从无病到有病甚至不治之症常常仅一步之遥。记者在*中医学院一附院体检中心采访时,正碰上某单位组织职工来这里体检。据负责体检的同志说,去年4月体检时发现有1人患了肝癌,之前此人也曾检查过身体,那时尚未癌变,中间没隔几个月癌变了。前年,他们单位还查出两名癌症患者,如今都不在了。不疼不痒权当没伤、轻伤不下火线、小车不倒只管推,大家都这么想,怎么能防患于未然呢

与心累相比,身体的疲惫也许还不是主要问题,很多公务员倒在了积极要求进步的台阶上。*省省直某机关一宣传处同志讲,随着形势的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公务员升迁的重要因素,工作干得好还不行,还得会社交、懂经济。公务员提拔年龄上卡得比较严,许多公务员在正常的工作时间表以外另有一个进步时间表,根据自己的年龄进行升迁时间倒计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干好工作同时又要考虑如何让领导了解、信任、赏识自己。

心累是百病之源。*省胸科医院医保办的杨瑞主任说,心理压力是造成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压力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当人的心理调整出现问题,人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气愤等负面情绪使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人体内抗体减少,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减弱,这种紊乱便成为亚健康的物质基础。

带薪休假何其难

据*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夏继介绍,*省于*年和*年都下发了安排干部职工年休假的通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规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此次专门下发通知,是为了增强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意识,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达到防治结合,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公务员是国家的管理者,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主力,如果身体都搞坏了,病恹恹的怎么能为国家、为老百姓服务呢?一位普通市民如是说。

休假制度我们早就知道,可执行很难。一是工作根本脱不开身,二是领导都不休假,一般同志也不好意思提休假的事儿。*省*厅政治处的一位同志说。据介绍,从*年开始,*省*厅连年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机关落实休假制度,甚至*年和*年两年都下文提出对不好好落实休假制度的单位要进行通报,但收效甚微。

采访其他的省直单位,记者得到了类似的答复。根据*、*等地推行休假制度的做法,年初各单位都应制定详细的休假计划,但在*许多省直单位,记者都没发现有这一计划。让同志们自己报吧。一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说。

有人说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其实无论《劳动法》还是一些行政性文件,对带薪休假都有明确规定,休不休、如何休是各单位是否愿意执行的问题。谁不想休?只是风气没形成,大家谁也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一位省直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有了病不愿让领导和同事们知道,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同时,领导还不提休假的事呢,我们怎么好意思提呢?其实在我们单位去年体检时,身体查出有问题的人占95%,都快成病人院了。外界如果知道我们单位这个情况,对我们的整体印象也不会好。一个省直机关宣传部门的同志说,工作是你的本分,不分上下班,为了把工作干好,即使牺牲一些休息时间也是正常的。

在体验中被查出有4种病的*省直某单位公务员小李,坦诚地向记者倒出了自己的苦水:大学毕业时55公斤,人很瘦。如今70公斤,大腹便便,想减肥没时间。春节回家,乡亲们都说我越来越像个大官,其实我心里难受呀。小李毕业于北京一知名大学中文系,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省直某机关做秘书工作,从开始的徒手写作到这两年的键盘工作,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的方寸之地里伏案度过。

起初两年我像一头累且快乐着的驴子,驮的东西越多被赶得越紧越高兴,觉得生活很充实,大家这么看重我,我一定得做好每件事。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越累越有荣誉感。上班从不迟到,下班肯定晚走,脑子里根本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

机关有食堂,起初几年小李吃食堂,后来工作上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饭局也越来越多,而每顿饭必有酒。开始推辞不喝,后来架不住大家软磨硬劝,经过一年时间,小李酒量从二两猛增到一斤。

领导看他在这方面有特长,应酬时就爱带上他替酒,喝酒也是工作,有时一个月没有一天不喝酒。

休假哪好意思向领导提出来,除非累倒。平时感冒发烧,不到连话都说不出来时都不愿请假看病,总怕给领导留下坏印象。刚参加工作时住的离单位挺远,上下班骑自行车也算锻炼,现在住的离单位走路只要5分钟,连锻炼的机会都快没有了。

令人反思的传统观念

谁提休假好像是敬业精神不强,一位公务员道出了他不愿休假的原因。

对这一现象,*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研究员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与长期以来我们提倡的牺牲自我、敬业奉献的价值取向分不开。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要求进步的表现就是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工作,要求休假成了一种落后自私讲究享乐的表现,谁要求休假,好像就是工作不安心,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切受整个舆论环境的影响,在对先进人物的宣传中,往往有不顾身体拼命加班加点工作的故事,还有妻子分娩不在身边、父母去世不在身边的感人情节,好像没有这些牺牲就不够先进似的。其实这样宣传有很大的片面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公务员应该既会工作又会休息和生活,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工作。

*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休假是个可行的办法。领导带头了,一般同志才好跟进。

篇2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 一体化

课 题: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Y076。

一、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总结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最终促进技工院校教学工作健康、均衡、协调发展。笔者在走访了多所各类技工院校的基础上,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针对各系(部)教学一线教师的现状,从教师数量、职称等级、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获得了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二、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汇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一览表及其调查信息,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从教师数量上看,一线教师总数292人,其中男教师178人、女教师114人,男女比例适当。

二是从专业技术职务的职称等级状况上看,高级讲师6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中级讲师56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46人,比例适当。助理讲师45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6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严重不足。教员包括新进教师34人,三级实习教师包括新进教师14人,三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严重不足。

三是从学历结构情况上看,研究生27人、本科255人、专科9人,学历层次总体比较高,但仍出现了“纺线锤”状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偏低。

四是从学科结构方面看,基础课教师41人、专业课教师136人、技能课教师100人、有职称不任课的15人,结构比例大体适当。

五是从年龄结构情况上看,35岁以下年龄段的有98人,主要是近几年考入的新教师。35~45岁年龄段的102人,其中超过40岁的77人;45岁以上的93人,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

三、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数量“欠缺”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教师数量偏少,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学院现有注册学生1000余人,而全院教学一线教师仅有292人,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规定的师生比。每到学期开学,尤其秋季新生入学,各系(部)申请学院增加的教师数量惊人,教学主管部门往往捉襟见肘。

学院除正常的全日制技工教学外,还要承接各类社会性培训(如金蓝领、失业职工、四类人员、退役士兵、大学生实训等),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教师的工作量相当繁重,严重制约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另外,虽然统计口径上显示的一体化教师具有一定的数量,但这里的“一体化”教师实际意义上只是“双证”或“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并非当前人社部提出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师资,能冠以“工学结合”一体化师资称号的教师数量目前少之又少。

2.比例“失调”

单从教师的男女比例上看,还是比较适当的,但若从技工院校教师的结构来看,层次和结构却不尽合理。专业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比较,专业理论教师比例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偏少,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数偏少。

当前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大多集中在机电专业方面,虽然能较好地为我们的制造大省服务,但在更好地为我们地方特色区域经济服务和转型升级服务方面,在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苍白,如电子商务、贸易物流等专业。

3.队伍“偏新”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较快,学院录用了大批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他们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但是他们毕竟年轻单纯,思想比较容易受外界干扰,看待问题往往不太客观,考虑问题不太全面,教学经验不足,工作易受情绪影响。况且,教师面对的是一批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加倍的努力。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许多自身发展的困扰和困难,比如:收入待遇较低,住房困难等。因此,普遍存在着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治学不够严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和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另外,加工制造业专业相对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相当部分青年教师不愿意到生产实习教学岗位中去,从而使技术传承和年龄断层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4.工学结合“不胜任”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与当前广泛使用的“双师型”教师和“理实一体”教师是有区别的。只有掌握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体系,熟悉操作技术,能够运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其包含以下主体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以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学习领域”为课程模式,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遵循职业活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按照这些条件来衡量,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是极为短缺的。

5.职业心理“落差大”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不能完全按老师所要求的去做,这样更利于我们发散性发展”“老师管不住差生,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处罚力度不够严”“某位老师不管看到怎样的学生都大呼小叫,有失身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接近,很不自然”等。

我们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发现,对于学生的“差”,教师之间几乎达成了“共识”: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真正希望发展“职业”的并不多,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以后的“差生”。长期面对这样的学生,加速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和心理落差。部分年轻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差生”缺少方法,表示课堂纪律难以维护,在希望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强烈责任感和学生厌学、习惯差的现实情况之间备受煎熬。尤其是高学历教师带着“高”“新”“尖”的知识来,捧着“一颗心”来,但失望之至,知识落差之大,心理落差之大,难以名状。

6.教研合力“难形成”

技工院校基本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教师基本上归口为系(部)管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一人兼一门课,无法组成学院内的“教研组织”。同时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系(部)之间沟通少,技工院校之间交流少,省、市一级更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而造成教师缺少横向、纵向沟通提高的渠道。

目前,在生源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学院必须紧盯市场开设新专业,以吸引学生、保证生源、维持生存。由于专业的调整和不断变化,导致了部分教师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上犹豫不决,无法确定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系(部)教研活动无法共享全院优秀教学资源,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孤军奋战,难以形成“教研合力”。

四、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多方面互相配合,方能奏效。但仅仅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够的,仅仅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问题是要对原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规范等进行梳理和调整,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笔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愿与大家商榷。

1.能工巧匠“引进来”

争取政策支持、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引进问题。普通教育的教师招聘录用模式不完全适用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教育,在不违反事业单位人员考录制度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单独考录的方式,对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端能工巧匠的引进,对获得全省或全国技能大奖的合同制教师破格录用为编制内教师,或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生产实习技能课教师,积极开辟优秀人才绿色通道,畅通校企人才流通机制等方法都值得我们推广。

2.专业教师“走出去”

校企合作是培养一体化师资最好的方式。但校企合作的最大难点是“一头热,一头冷”。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而人才需要职业学校来培养和提供。企业应从长远着想,根据企业用工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学校合作办学、订单办学,参与学校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学生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制订,共同实施教学及培训,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学院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行业、企业参加考察与生产实践活动,更要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和员工培训。学院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实践团队,进行协作,形成课程建设的骨干团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岗位交流、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教学团队,形成校企优秀人才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推动师资的培养。

3.立足本院“用起来”

应立足本院,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一是建立本院教师人才库,确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选;二是指定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实行“一帮一”,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尽量稳住骨干教师,留住学科带头人,让本院的优秀名师不外流或少外流,对教学水平略低的教师则实行轮岗制并加强培训、限期提高;四是为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立足本院,还要在群改群研的教研氛围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我们应以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形成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改变以前教改教研走过场、信息资料疏管理、教学评估欠科学、教师培养无章法的现象。仅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就多次组织听课视导、跟踪式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借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应立足本院,以教务处、系(部)、教研组为主阵地,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同时开展“每系一课题,人人有参与”活动,使每位任课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发挥了教研对教学工作和师资培养的推动作用。立足本院更要优化配置教师资源,重组部分科目教师,避免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争取做到教师专业对口,为教师搭建更多的沟通和提高的平台。各系(部)、科室的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当一线教学教研工作。

4.青年教师“压重担”

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师资成长是有规律的,是急不得的。学院要敢于让青年教师挑重担,适当给一些青年教师施加压力,促其健康成长。

学院要实施“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对入校三年内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力度。新进大学生在转正定级时要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身份,科学合理地做好分流,避免出现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系列的断层。

青年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阶段推进,避免出现前紧后松,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阶段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取证上,要着重加强后续阶段技能水平与执教能力的提高。

5.骨干教师“常保鲜”

我们要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中老年骨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让一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随时融入教育改革的潮流当中,确保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继续提升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更新中老年骨干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6.师资全员“一体化”

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和中小学、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不同,应建设一支有着技工院校特色的师资“名师群”――全院教师全员“一体化”。

(1)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任课系部专业的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40。

(2)大类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40。

(3)培养“中级工”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22。

(4)培养“高级工”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18。

(5)培养“预备技师”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15。

总之,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倾斜,使技工院校向“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方面发展,教师从“双证、双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学科式教学的惯性和惰性。有计划地安排优秀中青年教师到高等职业院校进修,高端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长期、循环、系统的培训和培养。技工院校只有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走名师立校之道,切实多渠道加快建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跟上技工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理工院校;音乐素质;调查

一、前言

对于长期习惯于“逻辑思维的”理工院校大学生而言,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艺术品位,更能增强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意义。针对此况,本文作者欲通过对武汉地区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弄清艺术类课程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情况,使正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中的武汉地区理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现状能引起教育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重视,给理工科的艺术教育、教学诸多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国家今后制定有关理工科的艺术课程、课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使青年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思维发展自身的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受到良好的、全面系统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做基础。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选取了国家教育部属直属211工程的武汉理工大学、省属一类本科的武汉科技大学,省属二类一的武汉工业学院以及职校类的武汉职业技术学校等四所理工类高校,分别采用了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艺术教育管理、艺术师资、课程设置、课外艺术活动、设施与设备、经费以及艺术特长生招生等进行的调查);集体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选修过音乐课程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以及对现有音乐选修课程的满意度(学生大学前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础、家庭音乐环境、学习音乐的动机、兴趣、热情、毅力、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的调查);走访、谈话、座谈等形式对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态度(对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情况的了解、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艺术教育在学校、理工科院校中应处的地位以及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建议或意见)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三、调查与分析

(一)、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

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是 “硬件”方面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保障,包括了音乐艺术教育管理、艺术师资、课程设置、课外艺术活动、设施与设备、经费以及艺术特长生招生等7个方面。通过对4所学校的调查发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与学校级别成正比。

1、 教育管理

四所高校中,除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没有成立专门的音乐教研室外,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的音乐教研室分别挂靠和下属于以美术专业为主的艺术与设计学院(系)、武汉科技大学音乐教研室则下属于文法与经济学院的德育课部。

2、 师资力量

师资方面,各校间的教师学历水平相当,均为本科起点的音乐专业毕业,并多数进修后取得硕士学位,但在人员数字比例上却较为失调。武汉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音乐、舞蹈等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合计到3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有12人之多;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则相对弱势,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则排在最后,仅有音乐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兼职教师在成教学院进行音乐教学(校本部学生反而没有开设音乐课程)。

3、 课程设置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因而直接影响了音乐课程的开设类型和数量。此方面的排序仍以武汉理工大学开设音乐、舞蹈、戏剧等近30门艺术类课程为首,依次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所有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均为选修课,周期为一学期,每学期30到36学时,1.5到2个学分,考核形式多为考察。教学内容多为教师自定,无固定教材。

4、 课外艺术活动

音乐课外艺术活动以各类艺术比赛、艺术节、学生社团或艺术团开展活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各校现有各种艺术活动和团队数量都很多,开展的活动也很丰富,但多数的音乐教师由于和以开展学生活动为主的校团委等不属于同一部门,除受邀指导外,大多情况并没能直接参与进行学生艺术活动的指导,不利于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 设施与设备

除武汉理工大学配有舞蹈房、钢琴房等专门的音乐教室外,其余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都是在配有投影仪、音响、电脑等多媒体教室进行的,设施与设备较先进和完善。

6、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是所有学校较为难的一个问题。由于理工院校需要购置大量的实验设备,对于选修课程的音乐教学经费拨款就很少。

7、 艺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多由校招办和校团委联合执行,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师也直接参与到招生选拨工作中,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师没有参与;进校后的学生也是多以校团委进行管理和继续培养的。

(二)、学生音乐素质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是在各校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选修过音乐类课程的936名同学中进行的集体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936份,回收问卷936份,有效问卷936份(为了提高本次问卷的有效率,学生们是在教师指导下一题题进行作答,因而有效率为100%)。具体如下:

(三)、对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对音乐教育认识态度的调查

在对校级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调查中了解到,被访者们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知道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形式是选修课,辅助形式是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及社团举办的活动;对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所取得的成绩被访者都普遍给予了肯定,认为艺术教育的总体势头还是好的,学校开设了各种艺术类课程,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大多认为艺术教育在学校应与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的开展对一所理工类院校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从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师资、经费、设施、设备、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师对学校音乐教育认识方面的调查,选择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近50位老师,其分布面广,文理科教师比例和年龄层次均衡、协调,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多数老师对音乐素质教育持肯定态度,认可了其必要性。当然也有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和目前的教育现状相差甚远,好似一种愿望,甚至是一种口号,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更多地是做从表面上做了工作;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音乐教育还是存在着不足,应加大规模,使音乐教育得以普及;文史类教师比理工科类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和了解程度高很多,其中文史类教师及体育课部的教师都认为音乐与其所授课程关系密切,而多数理工科的教师则认为音乐教育与他们的学科没有关系。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理工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所起到的正面地、积极地作用,无论是在领导层、教师,还是在学生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多数学校通过多年的教育实施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学校重学业、重就业等与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存在着,音乐艺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忽略和轻视,其主要表现于:

一、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处于继续发展状态,少数学校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少数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没有归口到教学管理部门,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归口到教学单位院系的音乐教研室,也没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受到正常“待遇”;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为薄弱,艺术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学校艺术课程设置没有规范的规划,教学没有教材,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定,造成执行教学计划的随意性较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教学方法、手段仍多以专业院校音乐教学形式为主,教学科研也较薄弱;课外艺术活动仅限于各类演出、比赛和学生社团,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艺术教育经费缺乏,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学设备也非常的欠缺。

二、学生音乐素质现状方面:学生的音乐基础整体较低,虽然对艺术报有极大的热情,但在音乐课上的收获与希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学校部分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们等对音乐教育在发展理工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中的作用认识还存在着不足,虽知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汉地区理工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调查得知其整体的状况是良好的,虽存在着不足,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没有解决,音乐课程质量的提高等,还需假以时日。我们真诚地祝愿武汉地区理工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能更上一层楼,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形式更加的丰富又多彩,学生的形象思维、艺术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完整的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简世德:浅谈音乐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特殊意义 江苏高等教育 2001

[2]王秋兰:浅析工科院校中的音乐教育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许晖:广州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

[4]曹晓磊:对山西省五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教学一体化设计就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教学媒体,高效安排各种教学环节,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设计,它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公务员制度》这门课程为例,谈一下笔者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的基本思路和想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提出了“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的学习观,“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该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三种角色,做好“三种导学服务”,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辅导和督导。“引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调查题目,制定科学的调查工作进度,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辅导”是指在学生实施具体的调查工作之前,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流程安排,社会调查方法的选择、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具体的教学辅导。“督导”是指从约束与激励并举的角度,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调适,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同时保证学习质量(根据湖南电大开放教育“123”教学模式整理)。

基于这一理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要求教师强化支持服务,做好相应的引导、辅导、督导工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点,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性强。本课程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包括政治学、法学、行政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二是现实指导性强。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实践操作性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我国当前公务员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有所调查、研究。

2.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基本特征分析。为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开学初,我们对湖南电大直属分校行政管理专科到课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性别与年龄结构。回收的30份问卷中,其中男生9人,女生21人;20岁以下2人,20-30岁27人,30-40岁1人。可见,行政专科的学员大部分是女生,而且大部分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是一支以成人为主体的学习队伍,总体上看比较年轻。二是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一般学员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但66.7%的学员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之间不对口。

(2)学生动机与需求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一是真正想学一点充实自己头脑、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二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三是通过本门课,想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将来自己准备考公务员。基于以上学习动机,我们在第一堂课讲授学习方法和资源介绍之后,积极引导学员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快速学习,然后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请学生指出希望教师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面授辅导。在征求了大多数学员的意见之后,我们得知,学生希望教师重点辅导的内容大概可分为重点问题讲解、难点问题分析、疑点问题解析、热点问题介绍和考点问题提示等五大块,在实际面授辅导设计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辅导与主题讨论。

3.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基本情况和学习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协作的素质,掌握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公务员制度相关实践和实际案例,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政府部门实际,就公务员制度相关问题作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能对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一两点创新建议。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开放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培养目标的升华,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二)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课程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我们将文字教材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公务员法概论篇(第1章)、模块二公务员基础知识篇(第2、5、3、4章)、模块三公务员“进入”机制篇(第6、8、18章)、模块四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第7、9、10、11、19章)、模块五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第12、13章)、模块六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第14、17章)、模块七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第15、16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加了一个教学模块,即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123”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各章节教师的主要导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实践教学,包括小组学习的主题、实践方式和具体要求;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学习理念,确定各章节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和自学媒体等。

(四)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可将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概述如下:以“123”教学模式为指导,从“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特征和需求,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确定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即以学生“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混合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网上视频资源和网上文本资源。文字教材采用张柏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视频资源主要课程重点辅导和期末复习的IP课件,网上文本资源包括湖南电大在线课程平台上有关此门课的教学、考核等学习资源。

(二)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在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以坚持“四个原则”和体现“三个特点”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四个原则”即优化组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动态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三个特点”即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多种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实践教学三方面。

网上教学: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与辅导内容主要有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省校每学期会安排一次BBS和适当录播期末复习视频。各分校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建设部分资源,供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学习。

面授辅导: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公务员法概论篇、公务员基础知识篇、公务员“进入”机制篇、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和公务员制度知识拓展篇。各分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各分校可以就“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公务员高薪能否养廉”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就“公务员面试”等主题进行角色模拟,也可以就“公务员年度考核”等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就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设计、组建一个案例,并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各分校可通过建立常规听课评课制度、学生参与评教、学校教学检查等形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控。

(三)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本门课程的性质,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一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和网上学习等形式,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参加小组讨论、浏览网上资源、参与网上讨论、准备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自学。学校可以通过对面授到课、学习笔记、形成性作业、小组学习记录、网上学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程考核模式设计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期末复习的效果,更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找出教学的不足。本课程考核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学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主要是考核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网学习情况。平时作业在省校课程平台上,一共四次。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方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考核说明编制。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几点启示

(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

在本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要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可接受度”、“满意度”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他们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面授辅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教学主题、方式等等。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又根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确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方法、要求等。

(二)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

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我们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将文字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另外,根据学生需求,增设了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模块展开的。

(三)课程一体化设计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课程教学一体化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包括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学习过程一体化和课程考核一体化的统一。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又包括网上教学一体化、面授辅导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等主要环节,课程考核一体化设计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设计。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一体化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以“教”促“学”

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反对机械的教学观、被动的学习观和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而科学有效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快速学习和高效学习,以“教”促“学”。

参考文献:

[1] 苏晓凤.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篇5

巧合的是,今天回到昔日的母校,宣海终于完成了自己“奋斗多年”的夙愿。他坐在特设的考场里,通过“电子试卷”,完成了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

他从考场里走出来,迎着春日的阳光,拿起饮料瓶子狠狠地灌了几口水,随后把一副茶色墨镜罩在自己的双眼上。

今天的考试,包括宣海在内,共有3名视障考生参加了笔试。考虑到安徽省特教中专学校配备有残疾人卫生间、室内盲道等无障碍环境,安徽省人社厅专门在此设立了考场,所有残疾考生均集中在此进行笔试。此外,视障考生可以通过“电子试卷”进行笔试答题;聋哑考生还配有手语翻译,在人工协助下,他们可以得到考场提示信息。

据宣海介绍,他所在的考场原本准备了7个考位,每个考位配有电脑、耳麦以及打印机。考试时,电子考卷和读屏软件通过当场发放的U盘拷到电脑上,软件会把试卷内容翻译成语音,考生一边听题,一边在电脑的文档中写下答案,之后要通过打印机当场打印出来,考生签上名后,连同U盘一起封存。

“上午‘行测’考得还不错,这次基本上都做完了。”不过宣海还是有些遗憾,“最后做‘数量关系’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有些涉及小数点的数字,脑子记不太清。”

下午的“申论”,宣海感觉考得不尽人意。“接到人社厅的回复时,已经3月26日了,那时才准备考试,有些仓促。”

今年已是宣海第5次报考公务员,这一次,他终于等来了国内公务员招考的“首份电子试卷”。

一个与公务员考试“较劲”的视障青年

宣海并非先天失明。高中时,他被查出患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大学期间,视力骤然下降,最终左眼失明,右眼视力0.1,属视力一级残疾。凭着非凡的毅力,他在安徽财经大学坚持完成了4年本科学习,最终顺利毕业,拿到了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宣海卖过彩票,特教中专毕业后,开过“盲人按摩店”和网店。但是,“残疾人就业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做这些简单的工作”,为此,他执着地走上了“公考”之路。

2011年6月,宣海得知,老家舒城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自己恰好符合条件,于是报考了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岗位。但因考试没有提供针对盲人的辅助设施,他未能参加考试。

同年11月,宣海报名参加了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之前,他特意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请了政府信息公开,询问考试时是否提供辅助设施。考试当天,安徽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了两个放大镜。宣海只好中途退场,放弃考试。

随后,宣海向安徽省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请求确认安徽省人社厅未依法提供考试服务。答复称,申请人作为盲人,不符合公务员招录条件。

2012年3月10日,宣海再次报名参加安徽省2012年公务员招考,遗憾的是,因视力不合格,资格审查环节未能通过。

2012年4月,宣海认为自己在参加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受到歧视,将安徽省人社厅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安徽省人社厅2012年公务员考试中为其提供考试服务不符合法律规定,确认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限制盲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行为违法。媒体称之为“全国公务员招考残疾歧视第一案”。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宣海随后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二审法院作出判决,再次驳回宣海的诉讼请求。

宣海没有就此作罢,2012年11月,他再次报考了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国家税务局“税收政策管理”职位,考点为他设立了单独的考场,并提供了大字版试卷和人工协助。

虽然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盲人答卷的问题,但宣海还是向广东省人事考试局赠送锦旗致谢。在他看来,“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今天给了我大字版试卷,或许明年、后年,就会给我一个单独的电子试卷考场。”

仅过了半年时间,宣海的预言就成为了现实。2013年3月,安徽省公务员招考启动报名程序,全省计划招录的6 850个职位中,有两个职位让他“眼前一亮”。安徽省残联招考的职位是“办公室文秘”,共两个名额,要求本科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报考对象必须是“残疾人”。

宣海再次向安徽省人社厅申请信息公开,询问公务员笔试能否提供无障碍措施。3月26日,他接到的回复函件称:“对视觉障碍考生采用电子试卷,在计算机上作答”。

残疾人能不能当公务员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共计有137人报考了安徽省残联的两个职位,通过资格审查后,76人拿到了准考证,其中有7人是视障考生。

“残疾人就业难,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更难。”这是安徽省残联理事长张纯和近年来在基层调研时的最大感触。在他看来,“残联不仅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同时也要吸纳有愿望、有能力的残疾人毕业生直接为残疾人服务,从而体现残联这一社会组织的代表性。”

“这一次党组会通过决定,拿出仅有的两个空编,面向残疾人招考。”据他介绍,按照中残联的相关规定,残联机关残疾人干部占编制总数的比例应该达到15%左右,目前,安徽省残联机关尚未达到这一比例,这也是本次专门面向残疾人招考的动因之一。

“所以,今年制定招考条件时,不分残疾的类别、等级、专业,只要持有残疾人证,符合年龄和学历条件,就可以报考。”他说。

“我们等于出了一个难题,特事必须特办。”在张纯和看来,这也是一个多方形成共识的过程,“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协调会开了很多次,最终拿出了招考方案。”

“宣海的事情一度让我们感到‘很被动’,其实,我们在背后作了很多努力。”安徽省人社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公务员考试主要是针对健全人的考试,相关制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此外,因为残疾人考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视力不好,有的是肢体不好,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何组织笔试、面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

据了解,考虑到视障考生需要使用读屏软件,但“图形图表题”无法通过语音进行准确表述,最后,试题结构作出了调整,报考同一职位的所有残疾人考生均不考这一题型。

在这名工作人员看来,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政策依据。如果按照以往的制度,根本就无法操作,比如体检的标准。“我们只能去摸索,不断地去完善。”

“我们认为,这次招考在没有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张纯和说。

对于残疾人来说,如果被录取,能否胜任公务员工作呢?据张纯和透露,起初也有人对此存在顾虑。他解释道:“他们能从学校顺利毕业,就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并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此外,文秘工作不需要经常外出,也不是很繁重。”

“如果最后录取的人是聋哑人,我们将配备手语翻译,如果是盲人,我们将配备盲文办公软件。”张纯和表示,“我们希望招来的人不是摆设,不是花瓶,而是来了之后能成为有用之才,在这里愉快地工作。”

“行政机关应带头招录符合法定比例的残障人士”

在宣海看来,自己的“公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歧视行动。它的意义在于,“为残疾人争取平等就业的权利,让残疾人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中来。”

据了解,考试结束后第2天,宣海就联合其他残障人士,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出建议信,倡导推广安徽省专门招录残障人士、首设无障碍考场等做法,切实落实残障人士国家机关内按比例就业制度,保障残障人士的就业权利。

公益机构“南京天下公”负责人于方强评价道,“安徽省的做法是突破性进展。”但他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国于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确定了残障人士按比例就业制度,并在《残疾人就业条例》中规定,“残疾人就业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但是,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2012年8月,公益机构“南京天下公”以公开申请政府信息的方式,对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四地的公务员招录中的残障人士数量及比例进行了调查,并了《华东残障公务员招录调查报告》。

该调查以40个地级市和直辖市上海共41个城市作为样本,其中仅有18个城市作出了“有效回复”,提供了具体数字。有些城市给出的“无效回复”称:“没有具体数字、未统计或信息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1年这4年中,18个地级市共招录公务员21 184人,其中残障公务员8人,所占比例为0.03%。有12个城市,4年来从未招录过1名残障人士。在有残障人士招录的6市中,比例最低的某市为0.04%。

该报告分析说,造成残疾人在公务员系统就业比例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仍然存在,如原人事部和卫生部2005年颁布的《公务员录用通用体检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视力残障人和听力残障人不合格;监督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落实的机关级别较低,欠缺独立性。劳动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和各级残联,他们本身也是各地行政机关组成部门或者是接受法律委托的社会团体,难以对整个地方的行政机关招录公务员的行为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务员招录权利救济机制无力。近年来发生的公务员招录争议诉讼案中,绝大多数考生最终败诉,受害人很难得到有效救济。

此外,该报告着重指出,各机关缺乏吸纳残障人士就业的动力和压力。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障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可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替代。

“行政机关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无异于将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督。”于方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打了一个比方。

篇6

关键词:公务员;科学素养;行政执法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制定,我国目前全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与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扩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强烈。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四大重点人群”之一,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化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将积极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我国行政执法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厅局级人员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为8.2%,县处级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为12.2%,有47.6%的县处级公务员不相信迷信现象,比2005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不相信迷信现象的人数比例(41.5%)仅高出6.1%”[1]。2008年,中国科协的《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比2003年的1.98%提高了0.27%”[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的科学素质高于公众的平均水平,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距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新形式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认识不到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认识到掌握科学技能的迫切性;第二,公务员相关职业技能不达标,如,对新知识掌握不及时,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第三,存在经验主义思想,如,办事依赖经验,跟着感觉走,认为经验比科学知识更适用、更保险等;第四,存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惯性,如,一些公务员宁愿忍受目前管理体制弊端的制约,也不敢去发扬科学探索精神等;第五,盲目服从上级领导,如,一些公务员不顾客观规律服从上级意图。

二、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对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

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渗透于行政法制工作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并且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影响行政法治的进程。公务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决定了法律被执行的情况,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具备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充分的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执法经验、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等。随着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公务员能够提高的行政执法意识包括:“第一,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第二,职权法定、权力有限的观念;第三,平等保护的观念;第四,官民平等的观念;第五,遵循程序、行政公开的观念;第六,接受监督的观念;第七,服务意识;第八,责任意识”[3]。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公务员的科学素养与依法办事能力的水平普遍不高。还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对执行的法律一知半解,不敢执法、乱执法等问题。因此,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的任务刻不容缓。通过提升公务员科学素养水平,公务员能够懂得并理解与其相关执法的各种法律知识,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运用法律规范。这样公务员才能够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作出行政行为,并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对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培训

要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就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但是培训工作不可能经常进行,所以可以通过提升我国公务员科学素养达到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培训。因为公务员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后,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进行自我认识,对自我行政执法能力进行评估,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自我学习达到提高自我行政执法能力的效果。如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和行政法的自我学习等。

(四)有利于规范我国行政执法行为

通过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提高了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意识,使其明确在执法过程中的职权与职责,进一步完善执法环节。有利于规范我国行政执法行为,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从而明确行政执法机关所负的主管责任、相关责任等,使法律、法规、规章都有了责任实施的责任归属,使每一个执法者明确了自己在法律实施中的具体责任范围。

(五)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灵活性

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实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合理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能够增加相应行为的合理性。通过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提升,那么公务员就可以更好的运用其才智,在合法范围内去选择处理问题和争议的最佳方案,这样不但有利于有效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但是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也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从行政自由裁量权上看,任何一项权力都具有滥用的倾向性,而自由裁量权的灵活性又决定了它更易被滥用。因此,自由裁量权运用的灵活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即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务员素养水平的提升,不但能够提高我国行政执法能力,而且能够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加快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程萍.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及国内比较[J].科普研究,2007,(2).

篇7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4、合理假想:假设这些环境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10年、2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

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5年8月——2005年9月,计划准备,主要是广泛收集资料设计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为本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多种形式,全面推进研究,逐步推出研究成果。第,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三阶段;2006年6月——2006年7月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作,进行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七、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认清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信息搜集两方面均有不凡的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有明晰的研究程序。增强大家的科学意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性成果形式、数量

计划准备阶段

05.08

季卫锋

资料、理论成果

具体实施阶段

05.11——06.06

季卫锋

李春花

顾小丽

资料、实验数据

归纳总结阶段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06.7

季卫锋

顾小丽

李春花

篇8

提到梦想,人们首先想到年轻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梦想着自己当老板,甚至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等学生自己干,二等学生跟着别人干,三等学生考研和公务员。”据前程无忧网《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6.4%的年轻人有过创业的想法。这是中国快速发展大环境的产物,创业勇气可嘉,可创业的心态究竟怎样呢?

观念转换。“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脸书卷气、捧着薄薄铁饭碗的穷酸知识分子形象早已从神坛跌落。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健全,怀揣发财梦想的人禁不住内心悸动,试图用双手和智慧打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王国。

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必然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年轻人大多数从小物质条件优越,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他们来说,更高的心理需求才能成为激励因素。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8%的大学生是为了“做喜欢的事”。

生存压力。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只要自己不是老板,就算能力再强,也不过是个打工仔,哪天不走运,就可能被炒鱿鱼。就像《杜拉拉升职记》里的王伟,那么优秀,还是遭到解聘,只有“自己聘自己”最可靠。

篇9

第二条省政府对省政府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设区的市政府市长(以下统称行政首长)的行政问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省政府部门包括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省政府部门管理的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行政问责,是指省政府对所属部门和设区的市政府行政首长,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失职、影响行政秩序和效率,造成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行政问责应当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坚持有错必纠,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行政首长应当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首长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有权向省政府检举或者控告。

第七条行政首长违法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或者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

(二)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或者未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的;

(三)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的决策行为,造成工作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八条行政首长违法行使权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的决定和命令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相抵触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等行为的;

(三)采取的行政措施违法或者不当引发,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五)违反规定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

(六)非法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七)利用权力为本人、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的。

第九条行政首长对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国家方针政策或者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不落实或者拒不执行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省政府部署的工作目标任务的;

(三)不正确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给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失,或者给政府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提案不办理、不答复,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行政首长履行监管职责不力或者处置失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妥善处理、组织救援的;

(二)未按规定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发现重大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后不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出现重特大责任事故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瞒报、谎报或者故意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的;

(四)重大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者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五)对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或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对所属单位或者工作人员监管不力,导致其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七)对所属单位或者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包庇、袒护、纵容的;

(八)授意或者指使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下列情形为行政问责的信息来源渠道:

(一)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

(二)省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的问责建议;

(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问责建议;

(四)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问责建议;

(五)工作考核或者政风、行风评议结果;

(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问责建议;

(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检举和控告;

(八)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九)其他渠道获知的行政问责信息。

第十二条行政问责的形式包括:

(一)诫勉谈话;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作出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责令辞职;

(六)建议免职。

采用前款第(五)项、第(六)项方式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要追究被调查的行政首长其他责任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省政府根据行政问责信息,发现行政首长可能有应当问责的情形,应当责成省监察厅或者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调查组应当在60日内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情况复杂的,经省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调查期限。

被调查的行政首长应当配合调查,并有权陈述和申辩。

第十四条调查人员办理的行政问责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调查人员、、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五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当向省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行政问责情形的事实、初步结论和处理建议。

省政府接到调查组的书面调查报告后,应当集体讨论作出是否问责的决定。

第十六条省政府对行政首长的问责处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同时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或者提出问责建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七条行政首长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程序申诉。

第十八条行政首长拒绝执行问责处理决定的,省政府依照管理权限建议免去其职务后,再作出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首长的行为违反行政纪律,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对省政府部门和设区的市政府其他负责人的行政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10

一、调查背景: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曲折,但是总体的趋向是向大型的城市化进化,城市周围的乡镇村的行政体制在日益规模化的城市扩大的进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目的为整体的社区。农民和城市人的名词概念在模糊,现在比较科学的名词叫“居民”,所以城市,社区,居民可以给出的关系定义就是城市提供了工作的场所,社区是城市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可场所,而其中的居民就是城市的劳动力,是社区的主体。所以,关注社区居民生活层面成为必然趋势。

二、调查主题:

居民生活水平及对社区管理情况

三、调查地点:

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所辖社区;

四、调查目的:

收集合作街道居民信息,为日后基层政府制定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五、调查对象:

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

六、调查人员: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10年高新区挂职公务员实践团队

七、调查时间:

7.13—7.17:制定调查拟定方案,审核;

7.20—7.31:制定调查正式方案,实施调查,回收调查数据;

8.1—8.13:整理调查数据,进行调查总结,完成调查报告。

八、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一对一问卷式调查法。

九、调查原则:

客观性、主动性、灵活性

十、要求:每位团队成员需完成调查20份以上,每个小组交一份调查报告。

十一、调查内容:见附1

高新区合作街道调查报告

时间:2010年7月20日—2010年7月31日

地点:高新西区合作街道辖区内各社区

主题:高新区合作街道居民生活水平及社区管理评价调查分析

职责分配:

罗静——拟定调查策划、协调街道管理部门

王东——调查居民收入情况李慧川——调查社区治安环境

付文尧——调查社区公共设施情况杨沁——咨询医疗卫生现状

单端芬——总结、录入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

人数:181人

年龄:20——30岁阶段54人;30——50岁阶段113人

学历:小学:11人;中学:82人;大专:66人;本科及以上:22人

问题设置:

共25项,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问答为辅。前部分关于被调查人基本

况、生活方式及社区的总体满意度;后部分为居民对社区活动参与度及公共设施使用情况。

调查实录:

分布合作街道顺江、檬梓、清江、独柏四个社区进行调查,口头咨询约200名社区居民、30位社区管理人员,完成近120份调查问卷。

针对公共设施、卫生、绿化、交通、文体、医疗保障、科普法制宣传、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权益保障、住房保障、治安管理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居民们的评价,也从居民自身的家庭收入、精神消费支出、教育成本认同程度、娱乐方式等内容,反映出该辖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消费方式。以下抽样调查对象为30人,共25项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10项问题,起一管中窥豹之效。

1.对居住的社区满意度:

非常满意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基本满意2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80%)

不满意0人

2.对社区公共设施情况满意度:

普遍且满意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较少需增加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3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满意度:

很好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需改进1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0%)

可以接受1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0%)

4对社区绿化带及绿化面积满意程度:

满意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不满意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不在乎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10%)

5对社区公共交通满意度:

非常便捷0人

可以接受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不方便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6.对社区举办活动愿意参与哪一类:

娱乐、休闲联谊类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体育竞技类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7.社区组织大型全民族娱乐活动次数情况:

一年三次或以上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一年两次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一年一次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10%)

8.家庭全年平均医疗费用约为:

1000元以下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1000——3000元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50%)

3000元以上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9.对子女教育成本认同程度:

收费过高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适中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50%)

可以接受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10对社区治安管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