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6:1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病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伤寒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与局部爆发流行,经过近两年来的防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爆发疫点出现,且发病地区分布较广,对我市广大人群威胁极大,为了进一步掌握其流行规律,给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今年报告的26例伤寒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今年1~12月共发生伤寒病26例,无死亡,发病率为5.6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38%;26例病人中24人无菌苗接种史,另2人分别接种一针和两针。
2 调查结果
2.1 病人地区分布 26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的18个村,及5个单位和1个居委,计城区和单位6例,占23.07%,市郊区8例,占30.77%,远郊平坝区8例,占30.77%,山区4例,占15.38%。发病最高的是高草乡,发病率为44.22/十万,最低的是小庙乡,发病率为6.5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地区分布有明显变化,市郊区和城区发病增多,远郊及山区发病减少。详见表1、表2。
2.2 病人年龄分布 26例伤寒病人中,以15-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53.85%,其次为5-9岁组儿童,占15.38%,发病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岁零4个月,分布情况见表3。
2.3 病人性别分布 26例病人中男发病12人,占46.15%,女发病14人,占53.85%,男女之比为1:1.17。
2.4 病人职业分布 26例病人中,农民占53.85%,其次是儿童和工人,见表4。
2.5 发病时间分布 26例伤寒病人首例发生与1989年1月5日,最后一列发生于12月10日,发病最多为2月,占23.08%,其次是9月,占15.38%,发病高峰为一季度,占发病总数的46.15%,见表5。
2.6 26例伤寒病人临床表现
2.6.1 症状和体征 26例伤寒病人,发热占100%,39℃以上的21例,占80.77%,发热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达39天,26例平均发热13.9天,相对缓脉8例,占30.97%,肝肿大3例,占11.54%,见表6。
2.6.2 并发症和予后,26例患者仅1例并发肠穿孔(经手术治疗),治疗药物为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26例病人无复发、无死亡,也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治疗副作用。
2.7 实验室检查
2.7.1 肥达氏反应 26例病人中有17例作过该项试验,17例的“”抗体滴度≥1:80和“H”抗体滴度≥1:160。
2.7.2 细菌培养 对26例患者进行了血(25)和骨髓(1例)培养,伤寒阳性率为36%,其中1例同时作了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较高(“”1:640,“H”1:160)
篇2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50-0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小苗苗幼儿园的熊某,女,2岁7月龄,巴南区人,5月4日因发热出疹不适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麻疹IgM阳性。该园5月10日~5月13日又有2例病例相继出现。在小博士幼儿园5月28日开始有麻疹病例至6月11日共报告4例病例。小太阳幼儿园也于5月27日有1例报告病例。根据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我们对未入托的3名儿童也进行了调查,经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诊断,麻疹IgM均为阳性。
1.2 罹患率
从5月4日到6月11日共报告11例麻疹病例。小苗苗幼儿园3例,罹患率5.17%;小博士幼儿园4例,罹患率4.21%;小太阳1例,罹患率3.57%。
1.3 年龄、性别
11例中,发病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23岁,为一在加油站工作的男性。2~3岁发病3例;3~4岁发病4例;4~5岁2例。
1.4 麻疹IgM检测
11例中有8例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诊。其余3例通过临床诊断。
1.5 免疫史和户籍
11例中,有确切免疫接种的1例,占9.09%;不详的6例,占54.54%;无免疫接种史的4例;占36.36%。外地户籍9例,81.81%;本地户籍2例,18.18%(1例为7月龄儿童,1例为23岁男性工人)。
2 处理措施
2.1 隔离患者
为了不造成疫情的扩散,我们对患者实行了家庭或者医院隔离治疗。在患者出疹后7 d或凭诊治医院的疾病痊愈证明书方可重新入托。
2.2 应急接种
我们对小苗苗、小博士和小太阳的181名儿童和老师全部进行了MV应急接种。考虑到大坪地区流动儿童积聚和流动儿童免疫史不够确切等客观因素,对大坪地区的其他20个幼儿园1 351名儿童和相邻的5个小学的1 907名非辖区户口的流动儿童也开展了MV的应急接种。
2.3 其他措施
在流行期间托幼园所尽量取消公共性活动,减少各班儿童的接触,教室经常保持开窗通风,强调保育人员、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4 开展宣传,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苗头病例,我们要求该地区所有的托幼园所和小学加强晨午检,密切注视疫情,并在2周内实行每日报告。在学校和托幼园所用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 这次暴发原因分析
3.1 这次11例麻疹病例中,小苗苗幼儿园首例熊某为重庆市巴南区人,在4月下旬曾回老家。据调查该儿童家乡附近在4~5月份有麻疹报告病例。我们认为该园的另外2例麻疹的发生和熊某有直接的关系。
3.2 小博士发生的4例麻疹,均为区外儿童,免疫史不详。小太阳的1例麻疹为湖南人,也是于3月份随其父母来到大坪,我们调查该儿童在原户口所在地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接种。
3.3 未入托的1例麻疹病例为四川人,亦无MV接种史。本区的1例病例因仅7月龄,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不能接受MV的接种,另1例23岁本地患者,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
3.4 本次麻疹的流行,几乎都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所引起。警示我们对流动儿童须加大管理力度,对没有明确接种史的对象,要及时补种,以预防麻疹的发生,遏制局部暴发。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大量进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我国流动人口共有5 349.97万人[1]。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麻疹发病率大为下降,且在发病年龄、流行周期、流行类型等方面都不同于疫苗使用前的流行病学典型特征。麻疹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在GMT的阳转及免疫持久性方面存在着差距,也使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改变[2]。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MV疫苗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未及时初种、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和未接受复种等因素,易感人群的积聚,造成麻疹发生和流行成为必然。
流动儿童MV疫苗的接种率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低于常住儿童[3]。如何强化对流动儿童的有效管理,实为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落实的关键。对新入托、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尤为必要。同时,可以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以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疾病,保护儿童。
本次麻疹流行,历时较长。没有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应急接种,这是以后工作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控制麻疹需要建立完整、准确、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报告病例,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关基层预防保健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CDC的应急处置能力,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李希如,叶礼,等.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1(1):2-18.
[2]刁连东,徐爱强,冯子健,等.麻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3-205.
篇3
[关键词] 肾结石;流行病学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kidney stone in Lizou of Guangyuan
Zhao Lei Hu Xiaofeng Li Xuexi Wang Shize Du Xiaoling Zhong Jian Tian Xiaoji Zhu Xiaoyan
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epidemiology of kidney stone in Lizou of Guangyuan and find the identify high-risk people and analyz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cluster survey methodology for benefits in Guangyuan City State district 1175 resid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kidney stones and a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Result: Kidney stone prevalence rate is5.70%,the rate of the men and the women are 7.46%、4.23%(P
Key word: kidney stone; Epidemiology
肾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1],其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川北医学院赴广元“闪光青春”医疗卫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12年7月7至12日对广元市利州区1175名常住居民进行了肾结石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选择广元市利州区居住5年以上年满10周岁以上的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共1175人作为调查对象。城区内以居委会为基本抽样单位,乡村以乡镇为抽样单位,共1175人。其中男性536人,女性639人。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查阅病历结合(B超检查确诊有胆囊结石者或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结石者),由严格培训的全队队员负责问卷调查,填写问卷。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
4 结果
本次调查共查出肾结石患者67例,肾结石总患病率为5.70%。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7.46%、4.23%,男女患病比例为1.48:1(见表1)。肾结石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见表2)。此外不同职业人群肾结石患病率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患病率较高,而学生最低(表3)。文化水平与肾结石的患病无显著差异,但仍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患病率逐渐降低,大学文化水平者肾结石患病率相对最低(见表4)。
表1 性别与肾结石患病率的关系
(X2=5.682 P=0.017)
表2 年龄与肾结石患病率的关系
(X2=11.649 P=0.04)
篇4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85-02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病专护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体现护理人员知识价值,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对临床各种诊疗起到增效作用[1]。为了促使健康教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我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组织科研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完善和修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自制调查问卷,于2006年9月至10月对72例慢性结肠炎病人进行了调查,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康教育调查对象 本院结肠炎专科收治病人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9例,中学31例,小学10例,文盲2例,第一次问卷调查72例,复问卷调查72例,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 在查阅有关文献并进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列出调查提纲,经小组人员讨论一致认可,主要内容:从疾病病因,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种必要的检查,合并症的处理,疾病的转归,预防,护理知识,饮食指导,休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等知识测试。
1.3 调查方法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分开进行调查。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和第一个疗程结束前一天,进行问卷答题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第二个疗程开始时评估。入院时建立健康教育档案,被调查者按设计的内容逐项回答。
1.3.1 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病人,征得同意后自行填写或指导填写。
1.3.2 文化水平低的口头回答,由病人自己选择答案,专职护士负责。
1.3.3 电话随访。
1.4 根据病人不同的需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
1.5 根据病人的问卷结果判断:①知识掌握程度。回答正确为全面了解,基本正确为一般了解,不正确为未了解。②满意度。好为满意,一般为基本满意,差为不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一般病情较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往往四处求医,治疗效果不佳,而病人多为中年,正是年富力强、工作的黄金时代,由于疾病的缠扰,使工作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认为治愈无望,害怕或怀疑癌变,对治疗丧失信心,加上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插入导管长达35cm,所采取的亦与往不同,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也就特别重要。对病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认知水平,针对性纠正病人不良的行为方式,重点体现在“知、信、行”三个方面。根据知、信、行理论,行为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作为基础;有信作为动力[2]。
3.1 知识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的认知,通过问卷答题,了解病人对健康与疾病知识的学习需求。评估的结果作为健康教育的方向,针对不同的文化程度及家属的支持配合,专人负责,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宣教。入院时首先确定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建立目标,选择方法。住院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传授基本知识,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用药的注意事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所侧重地进行。出院教育:让病人了解恢复情况,重点介绍医治效果,现阶段的治疗方法,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表1调查结果示:健教后患者对用药知识、相关知识、生活知识能较好地掌握,提示健教后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健教前(P
3.2 信是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健康教育,密切与病人交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满意关系,并使得医护工作取得最佳效果[3]。表2结果显示:健教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健教前,说明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3.3 行是帮助病人改变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起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从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病人还是非常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
3.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帮助系统由于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病情发作时不分时间和场合,病人也不能有意控制,另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家庭、社会应关爱病人,帮助和支持做好工作和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和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和积极的情感。
为了将健康教育引向深入有效的方向发展,教育者必须增强健康教育的观念,拓展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康复医学及护理;改进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向[J].护理杂志,1998,15(2):48.
篇5
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市2001-2005年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1-2005年本溪市各区(县)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发病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年发病情况 2001-2005年本溪市累计报告肺结核发病5323例,年均发现率67.78/10万,其中2001年为60.91/10万,2002年为46.37/10万,2003年为59.78/10万,2004年为发病高峰,发现率为97.60/10万,2005年为75.47/10万,总体发病率维持在年均发病率水平,处于一个波动持续高发状态。
2.2 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2001年-2005年全市四区两县均有发病,年均发现率依次为南芬区89.33/10万、平山区78.47/10万、溪湖区76.19/10万、明山区70.54/10万、本溪县56.55/10万、桓仁县51.23/10万。总体来看,城区是我市肺结核病的高发区,5年间发病数占全市总数的69.12%。
2.2.2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但5年总体发病在冬末和春季,在1月~6月间发病处于高峰。
2.2.3人群分布 5323例病例中,男性3863例,女性1460例,男女性别比为2.65∶1。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5—45岁发病较多,共发生3863例,占发病总数的72.57%,最高峰在35岁年龄组,说明青壮年为发病的高危人群,见表1;各职业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工人1382例,占25.96%,农民1347例,占25.31%,家务待业人员945例,占17.75%,离退人员483例,占9.07%,学生402例,占7.55%。
3 讨论
从2001—2005年我市肺结核病发病情况看,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市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大量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及业务工作的培训,加强了综合医疗机构的转诊、追踪工作,加强了乡镇查痰点培训工作,加强了结核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等等,大大提高了病人发现的水平。
表1 2001-2005年人群发病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我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是: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总体发病大约在冬末和春季。在1月~6月间发病处于高峰。从发病地区看,本溪市肺结核病人发病城区高于农村,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结果相反,这可能与我市城乡结构比例、城市居民居住比较集中、人员繁杂、接触密切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应考虑农村医疗条件和农民就医能力问题,农村疫情报告工作薄弱,存在不报、漏报现象等问题。各年龄、性别均为易感人群,但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且以工人、农民为最多,家务待业人员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与该人群劳动强度、卫生环境条件有关。但最终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机体抵抗能力。
根据国家疫情报告系统统计,我国近几年肺结核病人报告一直排在各类传染病之首。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高发态势,势在必行。
参 考 文 献
篇6
一、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资料以及基础监督监测且有一定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资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包括:(1)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室组织实施。(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监测资料,可分为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两个层次。中心档案:凡划归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立卷,定期交中心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科室档案:凡划归科级管理档案,由各科室收集整理立卷,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利用。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范围的确定
1.中心档案范围:(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如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等。(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分析等。(3)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4)重大事故、重大疫情、暴发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7)中、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科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于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这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科级档案保管。科级业务档案可有以下几方面:(1)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2)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3)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4)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管理途径
业务档案不仅反映本单位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为疾疾预防控制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由于业务档案范围明确,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滞留在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资料上做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报告,促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连续性很强。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预报,制定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对比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预防医学研究更需要比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做出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业务档案分级管理有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
1.建立管理网络是通过中心、科室的管理而实现的。由主管中心主任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中心业务档案外,还要指导科级业务档案管理,以保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利用价值。
篇7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 感冒 分析
资料与方法
均来自2006年12月20日,我市疾控中心对22名小学生因病未到校上课情况的全部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患病学生均来自我市某小学4年级2班,但结果并未发现发病较集中的4年级2班存在特别的发病因素,本校其他班级和其他学校也未发现类似病例,也没发现当地有禽类或其他动物病死的情况。当日下午16时报告,学生发病人数已增至31人。对情况核实后,我市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进行了网络直报上级疾控部门。
采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完善调查检验每一个环节及相关分析内容。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对血常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疫情进程状况:经调查核实,自2006年12月18日~12月27日,该校累计发现发热病例共45名,有38名患者体温超过38℃,其中35名病例分布在4年级2班 ,其余病例散在分布在其他班级,年龄均9~11岁,其中男生25名,女生20名。经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已痊愈,并恢复上学,无新发病例出现。
流调进程:疫情发生当日,我们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把调查报告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报到上级疾控部门。省、市疾控中心人员于当日晚到达发病学校现场,对该发病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对疫情控制的应对措施,对病情较重的病例采样并做出了快速的诊断,排除了流感发生的可能。同时我们继续增加流调人员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扩大流行病学调查的范围,对全校发病情况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落实督导检查,并对全校师生做好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了宣传。
病因分析:对这起集体发病的情况,疾控中心已对症状较明显(体温曾达到过38℃)的病例进行了标本采集。所采取的8份血标本的检验中,其中4份为副流感特异性抗体阳性、3份疑似阳性、1份阴性。 通过检验及临床症状分析,最终确定为副流感病毒引发的普通感冒局部暴发。
讨论
副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初期症状和流感较类似,都是鼻塞、流鼻涕、眼结膜出血、全身酸痛等症状,此症状较轻,也容易治愈。副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潜伏期是3~7天,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6~7天自行痊愈。在预防上,应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同时还要做好疫情登记及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一旦发现病人,应隔离传染源。普通家庭中还可以用醋酸、84消毒液等消毒剂消毒。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12.
篇8
【关键词】肺结核病 流行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33-02
肺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我们收集了灌南县2005-2008年肺结核病疫情资料,对我县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肺结核发病资料来自灌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08年结核病发病登记数据库。同期的人口学资料由灌南县统计局提供。
1.2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灌南县2005―2008年报告肺结核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即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Exe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登记情况
2.1.12005―2008年灌南县共发现肺结核病1607例,位居我县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年平均登记率54.73/10万。肺结核病登记率有所上升,2005年最低,登记率为50.41/10万,2007年最高,登记率为60.22/10万。其中新病人1317例,年平均登记率44.86/10万,最高的为2007年,登记率为49.73/10万,最低的为2006年,登记率为40.33/10万;复发病人290例,年平均登记率9.88/10万,最高的为2008年,登记率为12.26/10万,最低的为2005年,登记率为6.27/10万。 (表1,)。
2.2 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 各季的发病数都比较接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二季发病相对较多,占总病例数的28.80%,第四季发病相对较少,占总病例数的18.46%。
2.2.2地区分布
我县为农业县,有81.6%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也在农村,农村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年平均登记率38.58/10万,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
2.2.3 新发涂阳病人年龄、性别分布 .
948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其中男性714例,年平均新发涂阳登记率24.32/10万;女性234例,年平均新发涂阳登记率7.97/10万,男女3.051。
948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发病率以65岁及以上组最高,年平均新发涂阳登记率达8.34/10万;最低为0-14岁组,年平均新发涂阳登记率为0.07/10万。肺结核以65岁及以上组、55-64岁组、45-54岁组发病较,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7%、20.9%、20.8%(表3)。
2.2.4 职业分布
948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中,以农民所占比例最大,为94.2%,其次为工人、民工、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6%、1.5%、1.2%。
3 讨论
3.1 统计资料显示,我县4年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1607例,位居我县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年平均登记率54.73/10万;新发病人中,涂阳病人所占的平均比例71.98%;农村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年平均登记率38.58/10万。表明,我县的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峻,尤其是农村病例多且传染源多;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我县为结核病控制项目县,行政干预归口管理与实施DOTS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痰检质量,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3.2 统计资料显示,4年共发现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948例,其中男性714例,女性234例,男女3.051,男性远高于女性,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相仿[1];年龄分布65岁及以上组、55-64岁组、45-54岁组患病较多,共占总病例数的67.4%;职业分布以农民所占比例最大,为94.2%。可能是由于农村男性中年人多为家庭经济支柱,劳动负荷较重,接触传染源机会多;老年人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结核菌内源性发病。今后应把结核病防治重点为农村男性中老人,大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3.3要控制我县的结核病疫情,仍须采取现代结核病的控制策略--DOTS,高发现高治疗,控制传播,才能有效的遏制我县肺结核病。
篇9
[关键词]怒族;龋病;患龋率;行为
怒族为中国稀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少数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在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病情况上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了解怒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为民族地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怒族35~45岁中年人群的龋病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检查对象为35~45岁怒族常住人口,随机抽样选取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和福贡县的怒族居民;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样,共200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101名,女99名。
[2]
1.2检查方法
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检查,检查器械包括平面镜、CPI探针,包括冠根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显的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因CPI探针证实各个面的龋坏]。
1.3问卷调查
当场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些什么有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看牙医,口腔卫生行为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患龋率采用秩和检验,龋均进行X2检验,P=0.000<0.05。
2、结果
龋病患龋率67.5%。见表1、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1 怒族35~45岁中年人的患龋情况
民族
受检人数(名)
患龋人数(名)
患龋率/%(%)
龋均(牙)
怒族
200
135
67.5%
23.6±1.78
表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
问题
(是)
(否)
是否坚持早晚刷牙
110(55%)
90(45%)
是否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40(20%)
160(80%)
烂牙后要去看牙科医生
70(35%)
130(65%)
3、讨论
龋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乃至全身健康的疾病,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之一。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4]之一。通过检查怒族35~45岁人的患龋率,显示患龋率高为67.5%。患龋率明显高于全国[5]及其他省市[6-8]的调查报告。可能与少数民族不刷牙或刷牙方式不当以及口腔保健知识不足有关。
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9-10]。与龋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问卷显示45%人缺乏口腔保健知识,35%的人牙痛会找牙医治,65%人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牙痛时选择自己忍耐疼痛或者吃药,这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医疗资料的利用情况有关。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大约3万人,饮食主要是玉米、大米、豆类为主。酒、猪、牛、羊肉为副食,此次检查结果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保健意识因素外,基因遗传因素[9-10]。本地区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一定程度滞后,大多数中年人未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未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给细菌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龋病的发生。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提示对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应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周建业,胡晓潘,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5):481-492。
[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6):576-579。
[3] 胡德渝,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2):126-128。
[4] 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13-516。
[5]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104。
[6] 张辉,侯玮,朝永成,等.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6):333-336。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篇10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044-0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Yijinhuoluoqi from 2009-2011
LI fengqin CHEN liru HU bisi NIU hu JIyaqimuge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in Yijinhuoluoqi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 descripi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ata of HFMD case, documented by the Infe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611 cases of HFMD in Yijinhuoluoqi during 2009-2011,and the morbidity was 95.22/lakh on average . Atengxiren town w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the seven towns . HFMD was reported most commonly in summer and autumn .Most cases were children aged 0-5 years of following scattered and children ,and accounted for 94.21% of total reported cases. More male cases were found than female .The male-to-female ratios of morbidity was 1.88:1. Conclussion The reported cases of HFMD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Yijinhuoluoqi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ose following scattered and children.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y Morbidity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甚至暴发,疫情控制难度较大。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的流行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1-2]。我国自1981年最早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全国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手足口病已经成为我旗主要传染病,并且连续两年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共出现2例重症和2例死亡病例,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伊旗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疾控中心对2009-2011年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1年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伊金霍洛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
1.2 分析方法 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需资料导入统计软件,添加漏报信息,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三年内各级医疗单位共报告手足口病611例,2009-2011年各年分别报告97例、222例、292例,发病率分别为64.44/10万、146.71/10万、128.77/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95.22/10万,2010年和2011年各报告1例重症和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图1可见,三年来伊金霍洛旗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5、6、7、9、10、11、12 月份,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夏秋季为发病高峰。9、10月为发病最高峰,2009-2011年9、10月共报告206例,占三年总发病的 42.55%。 (见图1)
图1 2009―2011年手足口病各年各月发病情况
2.2.2 地区分布 伊金霍洛旗共7个乡镇,三年来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报告前3位分别是阿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及纳林陶亥镇,其中以阿腾席热镇发病率最高,为166.94/10万。(见表1)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年龄分布 所有患手足口病的患者中,发病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31岁。各年龄组均有报告,以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1%。男女性别比为1.88:1,各个年龄段男性的发病数要高于女性(除15―以外)。(见表2)
2.2.3.2 职业分布 611例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353例,占总发病数的57.78%,其次为幼托儿童242例,占总发病数的39.61%。(见图2)
图2 2009-2011年伊金霍洛旗手足口病职业分布
2.3 病原学监测 三年共送检的5份咽试子、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EV71)2例,CoxA16 1例及其他肠道病毒2例。两例重症患者一例为EV71型,一例为CoxA16。
3 讨论 3年来共报告611例患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有2例重症病例,2例死亡病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普遍易感,发病范围广。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3]。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5岁以下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94.11%),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一致[4-7],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容易引起交叉感染[8]有关。说明伊旗手足口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实现降低和控制手足口病任务艰巨。
4 预防控制措施 有资料报道,手足口病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规律[9]。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迄今为止尚无特殊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10],因此加强对散居及幼托儿童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是重中之重。(1)健康教育 应加强对儿童、儿童家长及老师的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服”15字诀在内的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已经被证明为一种最为经济也最为有效的方法。(2)重点时间、重点人群、重点防控 手足口病好发于夏秋季,集中于散居及幼托儿童,在以后的防控工作中要对重点时间、重点人群、重点防控。(3)预警监测 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果断措施,近三年来,伊旗已报告2例重症和2例死亡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尽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4)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一旦手足口病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对疫情处理。
参考文献
[1] 何家鑫, 沈晓娜.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 , 7( 3) : 22 - 24.
[2] 邵惠训.手足口病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0, 17(3) : 74 - 78.
[3] 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疾病监测,2006, 21(8):435-442.
[4]许华茹,杨林,于秋燕.济南市2003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56-557.
[5] 温怀加. 瑞安市2006 -2007 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08, 20(5) : 217 - 218 .
[6]张琰琰.2009 年孟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0,36( 4) : 45-46.
[7]李丽. 手足口病604 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7( 2) : 118-119.
[8]王晓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