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11: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调查报告

篇1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纲》里列出的化学核心知识占39.8%,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21.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占6.8%,有机化学基础占3.4%,化学实验占2.5%,化学计算占5.9%。化学计算自起没有单独成大题,而是融入无机、有机、实验三块之中,趋于淡化。

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双基”教学是我们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强调的话题,而且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来看,造成绝大多数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试题的难度,而是学科“双基”上的不足。这就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不盲目追求考试“热点”。故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首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不留盲点,全方位复习。同时,要注意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体现。其次,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等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但要注意知识的归纳不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复习化学实验有关知识可归纳为:45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4种气体制备与检验;22种离子的检验,只用一种试剂鉴别的20组物质;10类特殊组合实验装置等。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后期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整套摸拟,也可以是专题训练某一题型,时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

4、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5、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1)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问题;(2)简答题的规范答法;(3)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8、规范讲评,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3)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4)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时间长短可根据校情学情而定。(6)跟踪补偿,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补偿练习,补偿练习又分当堂补偿和专题补偿,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三次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一轮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纠正对中学实验考查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

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篇2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1.1 化学实验的地位

化学实验使化学学科成为了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讲解方式传递化学知识是不科学的,化学实验慢慢地融入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为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待科学的态度等,有助于落实化学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才可以全面提高。同时,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等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实验为主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开设了《实验化学》这一选修模块,增加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栏目。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或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化学仪器和药品、模型或计算机模拟展示某些化学现象,让学生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化学规律或验证化学结论的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课程实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①因此,研究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也有意义。

1.2 目前演示实验教学中仍存在问题

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现在的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仍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启发思考;重化学知识、轻化学实验的现象。有些学校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仍然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认为高考只是考化学理论知识而不考实验操作,没必要在化学教学中做演示实验。但是分析现在的高考试卷会发现,有实验题目,且已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但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中学教师应对演示实验的地位有个清楚的认识,以化学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将教学改革真正地落到实处。因此笔者通过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以期找出目前县级重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南中学(省重点)高一普通班的160名学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根据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自编学生问卷。问卷由9个问题构成,所有问题的设计遵从了有关问卷制作的语言形式的一般原则。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调查发现,学生很重视化学演示实验,仅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不希望老师做演示实验(持无所谓和不希望态度的学生共4%),这就说明很多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够演示实验,学生已经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对他们理解化学知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4、5题对开展演示实验的意义做了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完全同意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75%的学生完全同意演示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72%的学生完全同意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

表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学生对演示实验的三种意义的认识是比较均等的。

(4)在演示实验前,偶尔预习的人达到了73%,这就表明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这一过程。而且在预习实验时,62%的学生偶尔会总结出实验目的,57%的学生偶尔会总结出实验步骤,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预习实验只是将实验看一遍,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应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5)71%的学生完全同意“观看演示实验有助于思考”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启发学生思考。

(6)如果老师把演示实验的任务提前交给学生去准备,有70%的学生非常愿意去,这就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很愿意去做实验并且很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他们认为开展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演示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开展演示实验可以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观看演示实验有助于思考;绝大部分学生很愿意去做实验并且很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笔者认为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实验交给学生来演示。但是学生预习工作必须做好。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目的。

篇3

(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高校跨文化教学和翻译教学的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观察不可能从量化角度审视到人类内心世界,所以,我们采用了问卷形式,试图发掘教师和学生潜意识中的跨文化认知情况。我们参阅了其他研究,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以大致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视角得到了他们不愿意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来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跨文化学习;翻译教学;调查报告;黑龙江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4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项目编号:12E120。

收稿日期:2014—01—26

作者简介:奚晓丹(1978— ),女,河北昌黎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思考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我们发现,经过大约1~2年的学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然处于过于宏观和不够细致的阶段。主要的原因如下:

1.学生对西方人的实际人际关系并不了解,对于英语文化的掌握仍然不够,对跨文化表达差异没有实质性的把握。

2.中国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学生对全球化思维模式的顺应,即同化现象的产生。

3.学生已经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4.中国人好客及照顾面子的思想模式仍存在。如在接受礼物时,学生仍然认为不应该当面打开。在我国,礼物太小或者过于便宜被认为是不够尊敬的。因此,“送大礼”或者送“具有足够分量”的礼物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

5.学生有明确的恭维语言差异的分辨能力。

6.文化负迁移现象严重。如无法给出“既能说出真话,又得体或者准确”的答案。

7.教科书提供了过于宏观的例子,而学生没有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因此,出现“假交际”现象。

(二)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1.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素质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调查发现,目前教师中有将近80%的人不能够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无障碍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在实际交际中,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欲望导致他们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期待得到有效的、可以理解的答案。而在实际交际中,无论是那些到国外短期学习的教师,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国人的教师都遇到了很多似乎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

2.教材问题突出

经过我们调查,绝大多数编写教材的人并没有长期的国外生活经历,也没有进行过实际的研究。所以,教材的条条框框和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根本无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将那些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作为教材使用,导致本科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考试方式问题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的考试中,因为学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必须死记教材上的所谓“原则”,其结果就是每次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也不得不采取提分的方式来使他们的分数达到一定的及格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就会将所有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迅速忘却。

4.课时问题突出

将一定的课时分划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对基本语言能力本身的忽视。由于语言能力差,学生们很难在实际交际场合达到交际的目的。现在很多高校都配有外国教师,而外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他们不爱讲话”,“课堂上是一言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基本语言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无从谈起。所以,外国教师只能通过“独白”的形式艰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负移入、误移入分析

(一)负移入

负移入是指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并且导致不良甚至是负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直接反映出来。

例如,很多教师都认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具有谈话直率的特点,而中国人一般会采用婉转、不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进而给学生传授的内容也是如此。可事实上,上述判断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因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并非全都如此。又如,中国学生一般都认为美国人办事准时,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也有拖拉现象。

(二)误移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们的教师往往对于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倾向性。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与语言帝国主义的“洗脑”。由于对自身的文化认识不足,加之有着偏好西方的意识,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宣传西方的长处,对比中国文化的所谓短处。这就造成了误移入。

三、翻译教学的状况

目前,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精读课和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中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的项目,这一改革措施对促进翻译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从客观上无法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教师往往在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时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思考。

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互相沟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课时等方面都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跨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勤.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冯俊英.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错误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篇4

二、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西北民族大学本部校区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按95%的置信水平,用sps抽样从5306个宿舍(男:2052,女:3254)中抽取240个宿舍作为样本。用等比例抽样方法在6栋宿舍楼及每一层里科学分配样本比例,最后用随机抽样方法每一层楼里获得每一个具体样本。调查时,以宿舍为单位,小组人员深入每个宿舍,发放问卷。

三、 调查时间:12月中旬

四、 样本的情况: 总体:5036个宿舍,男:女=2:3,按95%的置信水平,计算出样本240个宿舍(男女比例接近2/3),样本具有代表性。

五、 调查内容:此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学生们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方面的调查,来了解宿舍文化情况。具体以a、b、c、d、四类题作为量表来体现。

六、 调查表的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240份,回收率为100%,利用spss13.0科学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其中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82.3%。用spss13.0科学统计软件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专业类型、不同性别的西北民族大学本科学生的宿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进行了频数和相关性分析。

七、 分析结果:

(一)物质文化(a类题)

宿舍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器物的种类、位置的摆放、装饰形式及环境卫生习惯等。本次调查针对物质文化设计了四道题:a1:器物摆放情况、a2:装饰物类型、a3:清除垃圾的频率,a4:大扫除的频率。分析如下:

a1: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物品摆放整齐程度与宿舍成员的民族比例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其中汉族同学占多数的宿舍,物品摆放整齐程度较低。见下表:

a1:物品摆放整齐程度与宿舍成员的民族比例之间的关系

宿舍物品整齐情况

宿舍成员各民族比例

total

全部是汉族

汉族居多

汉族和少数民族各半

少数民族居多

全部是少数民族

非常整齐

3.7%

14.8%

18.5%

22.2%

40.7%

100.0%

4.5%

7.7%

11.9%

16.7%

17.7%

12.6%

整齐

7.7%

19.8%

19.8%

16.5%

36.3%

100.0%

31.8%

34.6%

42.9%

41.7%

53.2%

42.5%

一般

11.5%

33.3%

19.5%

16.1%

19.5%

100.0%

45.5%

55.8%

40.5%

38.9%

27.4%

40.7%

不整齐

50.0%

0.0%

25.0%

12.5%

12.5%

100.0%

18.2%

0.0%

4.8%

2.8%

1.6%

3.7%

非常不整齐

0.0%

100.0%

0.0%

0.0%

0.0%

100.0%

0.0%

1.9%

0.0%

0.0%

0.0%

0.5%

注:gamma值为-0.315 sig.为:0

a2:调查中发现,在宿舍装饰品的选择上,男女差异较大。在装饰品中拥有玩偶的男生仅为14.5%,而女生为85.5%;宿舍内有墙纸的男生为37.5%,女生为62.5%。在其他

装饰物方面,男女无较大差别。

a3:宿舍是否及时清除垃圾与宿舍成员的来源地、性别有相关性。与其他因素无关。见下表:

a3-1:是否及时清理垃圾与宿舍成员主要来源地 crosstabulation

宿舍成员主要来源地

total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是否及时清理垃圾

11.3%

15.9%

67.5%

5.3%

100.0%

56.7%

77.4%

72.3%

80.0%

71.2%

视情况而定

21.7%

10.0%

65.0%

3.3%

100.0%

43.3%

19.4%

27.7%

20.0%

28.3%

0.0%

100.0%

0.0%

0.0%

100.0%

0.0%

3.2%

0.0%

0.0%

0.5%

注:gamma值为-0.174 sig.为:0.222

a3-2:是否及时清理垃圾 * 性别 crosstabulation

性别

男生

女生

视情况而定

% within 是否及时清理垃圾

35.9%

64.1%

% within 性别

61.8%

78.4%

篇5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一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二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本次调查包括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篇6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篇7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篇8

【摘要】“学生的学业成绩跟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主动学习基本成正比例关系”。鉴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现状,要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必需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一、调查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了了解目前农村初中化学科教学尤其是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农村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想法,推动我校县级化学课题《自主学习在农村初中化学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的改善农村初中化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对目前农村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我校化学课题组设计的《研究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其调查内容为:

1、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

A、学会知识B、感兴趣C、应付中考 D、学校安排

2、化学课上,你是怎样听课的?( )

A、只听老师讲B、只顾抄笔记C、边听边抄D、开小差

3、你在课前预习的情况是( )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上预习

C、偶尔会预习 D、没时间预习

4、(选D的同学不用做这道题)化学课前你的预习情况( )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的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的知识 D、了解一下教材纲目

5、化学课上,你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思考吗?

A、没有过B、很少 C、经常有 D、每次都有

6、你对老师所给的解释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吗?()

A、时常会B、有时会C、很少D、没有过

7、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你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A、每次都会 B、经常会 C、很少D、从不

8、当你看到或听到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时,你会有什么感想,又会怎么做呢( )

A、好奇,找老师或同学问答案 B、好奇,上网查找相关解释

C、好奇,做实验找原因 D、没什么感觉

9、你认为老师课堂教学在时间分配上总体状况是()

A、老师上课时应该适当多讲一些 B、老师上课讲的太多

C、老师讲课时间刚好合适 D、老师上课时讲的太少

10、做实验时,你更希望( )

A、自己独立完成 B、边请教老师或同学边做

C、与同学合作一起做 D、看着同学做,自己不做

11、当你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不符时,你的做法是()

A、填理论值B、填其他同学的结果

C、询问老师D、重做,找原因

12、课后,如果是有条件的话,你会进行家庭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吗?()

A、每次都会B、经常会C、偶尔D、不会

13、你希望老师在你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A、知识的传授者 B、合作伙伴

C、A和B 都是D、可有可无

14、你希望学校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辅助教学吗?()

A、非常希望 B、不希望 C、一般D、有无都可

15、你对参加化学课外研究型学习的兴趣( )

A、很高B、较高 C、一般D、没兴趣

16、是否经常阅读有关化学的课外书籍( )

A、经常读B、有时读 C、很少读 D、从来没读过

17、你自主、独立的进行化学单元复习()

A、能B、有时能 C、基本上没有D、从来没有

18、你乐意去主动探求问题的( )

A、乐意B、一般 C、偶尔 D、不乐意解决

19、课堂讨论方式感受如何 ( )

A、 不参与 B、一般 C、 参与D、偶尔参与

20、你常进行单元小结吗 ( )

A、 经常 B、 偶尔 C、 基本没有 D、从来没有

21、你觉得学习自主性高吗 ( )

A、 高B、 较高 C、一般高 D、不高

22、化学课堂中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A、主动积极思考 B、有时参与一下C、有老师组织才参与 C、从不思考

23、你感觉现在老师化学课中的教学( )

A、重视知识的落实、经常教学习方法

B、注重培养观察、思维、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C、经常传递一些思想、观点,如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环境保护思想

D、满堂灌的老方法

24、你认为自主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A、帮助很大 B、有所帮助C、有少少帮助D、没有帮助

25、令你印象深刻学习方式(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老师教

26、在学习化学方面你对自己的信心是()

A、充满自信B、比较有把握 C、需要再努力D、比较困难

27、你对化学科学习的建议有:

三、过程和方法

笔者与我校化学课题组成员一起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两届的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上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问卷调查完毕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笔者在近年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是否自主学习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调查,如面对面谈话,与家长了解情况,从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考试、单元测试成绩,观察上课时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自觉完成家庭小实验、是否积极完成课外作业、是否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等。

数据统计

《研究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答卷情况统计表(略)

结果与讨论

1、第1题选A答案(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学会知识)的约占60%,说明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比较明确;但对比新课程标准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

2、第2题选C答案(上化学课时边听边抄笔记)约占70%,说明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却有极少数学生开小差值得注意。

3、第3题选A答案(课前认真预习)只占少数,说明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还未做到自主学习。

4、课前预习只是看一看课本就算的约占一半,这种情况也不能忽视。

5、从第5—8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未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

6、从第9—13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多数学生还是比较习惯依赖老师传授知识或请教同学,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思考并解决问题,而当实验值与理论值不符时大多选择询问老师,缺乏质疑的意识和胆识,课后自己找材料独立完成家庭实验的学生亦比较少,说明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未能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还未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7、从第14—22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其主观能动性还末真正得到发挥,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还未形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扩充知识的渠道比较少,其能力亦显薄弱,也可以说学生学习方式还未得到转变,很多学生还保留着原有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农村初中学校还未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8、从第23—26题的答题情况和两个学年的数据比较来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认识、接受、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学生人数有上升的势头。

笔者曾对2007—2010年三届学生进行过“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并已形成报告,初步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业成绩跟学生是否能做到自主、主动学习基本成正比例关系”。鉴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现状,要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必需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达县推广普通话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动机

1973年12月18日,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为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而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名族共同的语言。国家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但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推进艰难,问题仍然严重。为了摸清农村中小学的普通话使用状况,提出研究对策及工作建议,以促进普通话的更好推广,笔者选定四川省达县中小学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情况调查。

二、调查区域与对象

调查区域:达县境内的中小学校。

2、调查对象:达县教育局和县语委为第一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高完中组、初中组、乡镇中心小学组、村小组各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学校为调查学校。其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为具体的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包括达县的基本概况和全县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相关行为以及普通话在农村学校的使用现状。

2、调查方法:(1)、走访法。笔者亲自到达县教育局、语委和部分学校走访,了解收集相关情况、数据、资料。(2)、问卷法。设计比较科学合理的问卷表,通过学校领导、老师分发给部分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座谈法。召开部分中小学教师、学生座谈会,笔者作好记录,形成调查材料。(4)、观察法。笔者有选择性地选取一定的地点、时间、对象,观察他们讲普通话的情况,做好统计分析。

四、调查分析与结论

通过调阅达县相关部门的档案和全县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统计,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表一、农村中小学语文、非语文教师、男女之间普通话等级分布状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男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明显低于女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语文教师比其它学科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明显要好一些,其普通话等级水平要高一些。

表二:学生各阶段学习普通话情况统计表

由这个统计结果,我们得到:小学低年级是努力学习普通话的高峰期;女生普通话的努力程度在小学低年级远高于男生。

五、思考与建议.

笔者认为,造成达县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学校领导从指导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推普通话的工作,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广普通话的制度,没有必要的管理监督机制,没有把使用普通话教学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这是农村推广普通话艰难的关键所在。

2、教师思想认识不足,不能带头说好普通话。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有以下错误认识:一是本地的教师教本地的学生,又不是听不懂,用不用普通话无所谓,考试成绩好就行。二是以为讲普通话是“撇”。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受方言习俗的影响,大部分不敢、不会、不习惯说普通话。有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分配之前,已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但工作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也不再用普通话教学。

3、普通话语音基础差,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普通话语音基础差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老年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没有掌握起码的普通话语音知识,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

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认识。

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一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师的语言规范与否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如果能讲一口优美、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必然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普通话。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在各行各业、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而方言却往往造成语言不通、语意误解,给人们的交际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信息时时代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电传打字机已被广泛应用,人机对话的电脑已问世,而如果发音不规范,电脑输出的将是错别字。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方言环境里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农村的方言大环境,目前我们还无力全部改变,但我们可以把校园作为“坚强阵地”,在校园内实行普通话“单语制”,要求从学生、教师到学校领导,人人、时时、处处都讲普通话,创造一种讲普通话的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

首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其次,组织专人进行方言调查,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和语委会可以利用假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为农村中小学培训推广普通话的骨干。第四,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4、建立健全教师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各项制度。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前沿,语文教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了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兴趣,了解我校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针对此项问题,笔者对本校学生(主要针对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调查问卷”。

调查采用试题简答、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本校每班随机抽取15名(全校抽取30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33%左右)参加问卷。调查过程组织有序,因而问卷调查所反映问题及倾向具有代表性,对教师研究“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指向。

本次调查问卷分两大部分。一方面是试题部分,主要意图是调查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涵盖面广,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问卷部分,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喜爱程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一些传统文化,却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很多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更是漠不关心。以上种种情况,令人堪忧。现将有关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一、特点及问题

1.中学生对名著所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了解较多,但询问后得知,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主要在影视剧作品上,而对名著原作知之甚少。如,第17~20题着重通过影视歌曲了解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熟悉情况,数据反映,《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部名著了解者接近50%,而对《聊斋志异》了解甚少,参与问卷的300名学生仅23人知晓,且其中6人知道作品名称,却写错了字。再如,32~35题,命题意图在于了解学生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较好,知道者71.65%,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

2.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我国诗词掌握较好。如,2题、13题,掌握者达到72.3%,14题是83.6%人。看来,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课堂是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主阵地。

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适时介绍一些饮食、服饰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调查反映,对耳熟能详的“五味”竟有45%人不知道,74%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六畜”的具体内容。

4.在传统语言文化类,成语、谚语、俚语等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大家对一些常用的俚语反应不上来,如,第24题,近半数人不知道“灯不拨不亮”的下句是“理不辩不明”。更令教师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学生对语文中常会用到的成语记忆太少。成语接龙题只有4名学生完全接对。

5.对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如,关中“十大怪”,只有27%学生说得上来。有些传统节日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但是对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6.知识欠缺,阅读面和视野狭窄。如,6、11、2题涉及古代哲学、宗法、礼仪、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完全答对者寥寥无几,说明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不全、不深,应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7.可喜的是,经问卷得知,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仁、孝、忠等传统道德教育较多,比较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对中国书法、国画、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渴望了解古代先哲思想,希望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继续加强此方面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课内古典诗词背诵要求和文言文的教学,这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一个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可采取默写比赛、诗词接龙、背诵打擂台、经典诵读等方式,将古诗词背诵常规化、趣味化,另外,积极探讨文言文教学课堂合作探究模式,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名著阅读,开展读书活动。应在七、八年级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条件下,课题组教师要给学生开出适宜他们阅读的名著书目,大力开展阅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并采取写读后感、讲名著活动方式,检查反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采取影视与文本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名著、走进名著,不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名著影响学生的灵魂。

3.拓展课程资源,在研究与探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甚至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其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4.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研究与体验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教材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5.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利用每月一次传统文化讲座,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此次调查既为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而又准确的情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扎扎实实地推进课题研究,促使我们对以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加有效和深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