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17:5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膳食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膳食调查报告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15-02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脂肪及糖、蛋白质代谢紊乱而致体内血糖增高和排泄糖的一种慢性、代谢性并伴有遗传倾向的非传染性疾病,通常由肥胖和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目前,没有治愈的病例报到。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久病的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等并发症,病情迁徙不愈、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量逐渐增多,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日趋低龄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而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在调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亦高达22.8%和7.1%,预示着糖尿病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发现我区糖尿病病人,掌握我区糖尿病患病情况,规范患者治疗和自我管理,全面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随访工作,逐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水平,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开展本次调查工作。

1 目标任务

1.1 完成全区范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调查及可疑糖尿病患者复核诊断工作。

1.2 对筛查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3 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及时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调查对象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节约资金成本,本次调查工作重点围绕35岁上、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高危人群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2.1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2.2 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

2.3 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2.4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者。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再进行筛查,直接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做过血糖测定的,此次不再筛查,以原测定结果为依据,血糖高于正常值的直接进行确诊。

3 方法步骤

3.1 准备阶段 成立糖尿病调查领导小组和工作技术督导小组,拟定调查工作方案。

3.2 宣传发动阶段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方案要求召开糖尿病调查动员会议,安排布置摸底调查工作。同时,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乡村两级支持和配合,全方位做好本次调查的社会宣传工作。

3.3 调查摸底阶段 各乡镇组织人员,深入社区、村、户,对辖区内符合调查条件的高危人群进行摸底登记汇总。

3.4 高危人群初筛阶段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对村级摸底排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初筛,初筛以快速试纸条检测为主,对检测发现的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者进行登记,并告知等待进一步明确诊断。

3.5 糖尿病人确诊阶段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初筛情况,对可疑糖尿病人进行空腹静脉血糖检测,检测结果由卫生院保存备查,区卫生局组织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专家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由区第一人民医院出具诊断证明。

3.6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126mg/dl)。

4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总工作过程中,全区共排查出高危人群51137人,进行末梢血糖检测51137人,末梢血糖升高(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末稍血糖≥7.0mmol/L)7936人,抽取空腹静脉血血糖检测7654人,静脉血血糖升高(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1588人,经区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确诊1588人,发病率3.1%。到目前为止,我区共发现糖尿病患者5924人,患病率0.63%。

5 讨论分析

5.1 调查共发现糖尿病患者1588例(其中,男性958例,女性630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我区共有93万人口,共有糖尿病患者5924例,患病率为0.63%,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1-2.6%的患病率,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人群生活水平低下及饮食习惯相一致。

5.2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城镇人群收入相对偏多,摄入脂肪和糖类的量要比农村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应上升。同时,体力活动少,生活紧张和精神压力过大和过度优越的生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5.3 迄今为止,还没有糖尿病患者治愈的报道,该病重在预防,预防糖尿病的指导思想就是两个字“平衡”,包括饮食的平衡、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平衡膳食是首要的预防措施。此外,对于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应该限制饮酒,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同时,要积极参加中等强度的全身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打乒乓球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三次。

篇2

安家庄村位于沂蒙山区北部,南靠群山,北临弥河,交通不便,长期闭塞,使当地有名的穷山村。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年代山村有了变化,尤其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年春,村里通过全民选举选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原创:他们也不负众望使山村在几年里便换新颜。

首先,利用村里山地多的特点搞了果树种植:山下葡萄,山腰苹果,山顶种山楂。又组织村里的女劳力搞起了桑蚕养殖,其成本低,见效快,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桑树种植面积猛增,村党委的领导便专门到县里请来了桑蚕技术员指导大家科学养殖。同时与县茧站建立合同,做起了蚕种的养殖,为全县提供部分蚕种,这一次收入又增加不少。前年蚕茧不景气,丝绸出口下降,村党委便与县外贸联系,在山村建大棚搞肉鸡养殖,肉鸡产量增加,而需求不稳,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村的冷冻冷藏厂。自从冷藏厂建立后,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鸭、鱼、虾都有了养殖户。××年春党委与邻近村庄联合办起了生猪养殖基地计划年出生猪一万头;芦笋种植基地芦笋是一种高营养蔬菜,充分利用其抗旱、喜光的特点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

新的村党委班子建立四年来,山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足元到现在的元,建立各式大棚多间,果树种植多亩。年中秋共养蚕张,其中蚕种张。经调查分析:在山村脱贫种,党委的领导班子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党委开会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家伙选上咱们,在就应对得起村里的老少爷们。山上果树浇水难,就从外地请来钻井队大了一口米深的机井。村里的弥河污染严重,村里水无法喝,便贷款为村里安上自来水。有些老果园的果树品种落后了,原创:就从县科技站请来技术员,嫁接新品种。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使用的道理,这是村党支部几年工作的总结。

第二、有发展的眼光领导群众走先进的路子。针对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现状,从年起村党委便鼓励大家高大棚花卉。年青州万红花卉市场建立后,村即便很快于之建立了产销关系这使得山村花卉生产走在了山区的前列支书说时代在发展党员不能落后这样才能领着大家向前走

篇3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问卷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28-01

为掌握吸毒人员长期服用美沙酮后治疗效果。参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评估手册》内容要求[1-3]。对 2008年 10月至2011年 10月门诊开诊三年来的治疗工作进行了回顾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服用美沙酮药物的吸毒人员。

1.2方法与内容:由评估调查工作人员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 2008年10月至 2011年10月期间入组符合评估条件的受治者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调查,遵循保密、尊重、知情同意、自愿、无伤害和受益原则。评估调查人员查阅有关门诊工作记录,填写相应调查表。通过对以上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和受治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定期的HIV、HCV检测和不定期的吗啡定性尿检),结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工作记录等方法,了解受治者、维持治疗门诊的有关情况[4-6]。调查评估工作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评估手册》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工作,保证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7,8]。现场调查结束后,由数据分析人员对调查所收集的问卷资料作统一检查、清理和录入,目的是评价数据质量。

4 总结

门诊自2008年10月开诊以来,截止2011年10月累计收治1133人,正在治疗327人,特殊原因退出692人,脱失168人,治疗保持率为74%,在治病人中无共用针具注射吸毒现象发生。本次调查一般指标:①吗啡尿检阳性率:评估期间最近一次患者尿吗啡检测151人次,阳性15人次,阳性率为9.93%。②偷吸率: 在治患者中自述在过去一个月中偷吸过的有15人,偷吸率为15%。③HIV新感染率: 评估期间血清学检测202人,无HIV新发阳性。④HCV新感染率:评估期间血清学检测202人,与基线阳性各案比较无HCV新发阳性。通过宣传和实践,社会和群众对社区门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认识到美沙酮维持治疗是经济及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家庭和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个人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日均服药人数150余人,累计服药近800万毫升,相当于1.6万克海洛因,折算减少交易额近1200万元,萎缩了当地市场,减少了因贩吸而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加强了病人(传染源)的管理,减少了共用针具的机率,减少因共用针具而引起的传染病的传播,促进了吸毒人群社会功能的恢复[9]。

参考文献

[1] 罗莉,姚中兆,刘普林等.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病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061-3062,3064.

[2] 庞琳,米国栋,王常合等.我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效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1):2-4.

[3] 罗莉,姚中兆,刘普林等.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心理干预现状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5):54-56.

[4] 丁少宏,徐淑红,于文等.部门协助是搞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关键[C].//2009年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9:7.

[5] 徐协平.社区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71-72.

[6] 徐金水,陈国红,李雷等.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时间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779-780.

篇4

一、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一)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作文教学的忽视,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低。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程度”看,40%学生选择“了解”,10%的学生选择“较了解”,30%的学生“不太了解”,20%的学生是“不了解”;对“你能比较准确判断出自己作文的好坏吗”,22.1%的学生回答“能”,40%回答“有时能”,37.9%的学生回答“不能”;学生对“你作文中出现问题一般是由谁发现”,20%的学生回答是“自己”发现,80%是由“老师”、“同学”或“家长”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常犯的错误不熟悉,问卷中67.9%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优劣、作文问题的分析判断水平不高。

学生在写作活动开始前、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缺乏主动对自己的作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从写作前看,“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10%的学生能“稍作思考,然后下笔”,57.9%的学生“脑中空空,无从下笔”,32.1%的学生是“按照教师要求作文”;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能否采取措施预防”,5%的学生回答“能”,35%的学生回答“偶尔能”,60%的学生回答“不能”;写作后,10%的学生“能对自己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20%的学生“偶尔能”,而70%的学生“不能”做到。从以上问卷分析,学生作文反思意识比较淡薄,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

(二)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习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作文时一般缺少反思习惯。作文本下发后,60.9%的人通常“只看成绩”,27.9%的人“会认真看教师的评语”,9.2%的人“会根据教师的批改,认真思考评语”,1.9%的人“会对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订正”;12.1%的人在“写完作文后能认真自觉地反复检查与润色”,52.9%的人只“检查一遍”,20%的人“教师督促就检查,否则就不检查”,15%的人“根本不检查”;在写作后,10%的人“能对写作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反思,从中发现写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造成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弱化,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反思手段与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反思方法运用看,7.1%的学生“在写作时,能‘跟踪’自己的思考过程,必要时会修改原来的思路和方法”,15%的学生“基本能这样”,60%的学生“偶尔这样”,“从不这样”的学生占17.9%;对作文的分析与总结,5%的学生“经常在写作后总结写作的方法”,21%的学生“有时间的话会总结一下”,34%的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总结的”,4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总结”。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既缺乏反思意识,也缺乏反思手段,导致发现不了作文问题。

(三)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成为作文教学的“盲点”。在访谈与问卷中,90.9%的教师基本不能准确理解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您认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对学生作文成功的作用”,3.6%的教师认为“重要”,34.5%的教师认为“一般作用”,61.8%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学生作文差的最大原因分析,9.1%教师认为“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提炼”,20%认为“缺少写作方法”,65.5%认为“阅读少”,5.5%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同时在访谈中,即使是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也很少有人会从反思能力培养上寻找原因。

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意识淡薄,导致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方法方式有限。教师不能主动创设学生进行反思的条件,对“是否时常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写作过程”,32.7%的教师回答“偶尔”,67.3%回答“没有”;对“是否能定期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10.9%回答“能”,25.5%回答“偶尔能”,63.6%回答“不能”;对“能否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5.5%回答“有”,20%回答“偶尔”,74.5%回答“没有”;对“是否熟悉学生写作反思的相关方法”,32.7%回答“了解一点”,67.3%回答“不熟悉”。对“是否时常要求学生修改作文”,61.8%回答“有”,38.2%回答“偶尔”,但在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修改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学生只做应付性修改。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造成学生不断地写作、教师不停地修改,但效果很差,学生作文提高很慢。

二、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认识价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意识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真正的写作主体是学生,而写作主体的个性化很强,如何针对不同主体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作文教学的大体状况是:学生大量地写作文,教师认真批改作文,然后统一评讲,接下来学生再写、再练,教师再改、再讲。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果,而对学生内在的写作过程关注不够,致使学生作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也找不到症结所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是解决作文症结的有效途径,学生具有作文反思能力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

1.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反观自我”,有利于丰富和积累写作经验,从而促进写作方法能灵活自如应用。

2.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作文教学流程优化。学生作文反思是把自己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利于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过程,由被动过程变为互动过程;强化对自己作文的审视与分析的全程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的反馈由被动反馈变为主动反馈,由延迟反馈变为及时反馈;强化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针对性和责任感,使作文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指导由一般化向个性化转化,由加负过程变为减负的过程。

3.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作品意识强化。作品意识的培植是从“审视自我”、“玩味文字”、“主动修改”开始的,而学生作文反思是三者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完善,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挑剔。

(二)熟悉策略,加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地形成;二是通过教学活动无形中获得;三是通过专门训练明确获得。研究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意识的适当训练,能够提升反思能力,也就是第二、第三种途径结合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作文反思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方法。

1.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反思的内容。学生在写作中,知道自己要从什么方面分析自己的写作及其文章得失。作文反思内容主要有:一是从写作顺序反思。有无清新靓丽的题目;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无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有无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二是从写作技巧反思。语言运用是否得体,遣词造句是否明白通顺;举例是否恰当;文体结构是否合理;首尾是否呼应。

2.指导学生明确作文反思过程。作文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写作过程进行回顾或回忆,它是要围绕“我做了什么――我这样做有效吗――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链,探讨文章的优化,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一个完整的反思流程:一是提出问题,通过对写作与作文的实际感受,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观察分析,针对问题反复琢磨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思考作文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三是提出新思路,根据分析,提出作文构思与写作的新想法、新办法;四是实践验证,根据新思路,重新写作或修改文章。

3.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作文反思方法。一是写作文后记。写作文后记是学生针对教师对作文批改、讲评,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写出反思的文字。二是写作文病历卡。写作文病历卡是学生把自己当做医生,将自己作文当作病人,给自己诊断、开处方。三是作文自评。作文自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写出评语与分数。四是作文自我提问单。作文自我提问单是根据写作的规程或写作素养要求,并将其细化,以系列问题的方式出现,学生根据问题系列逐一回顾、思考、评价,主要有写作提问单与阶段性提问单两种形式。五是品味作文亮点。品味作文亮点就是将文章的精彩之处找出,并且对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六是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通过个人反思及小组讨论,重新谋篇布局,将文章再写一次。

(三)创设时空,提供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升机会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是否成功,最后要看其能否保持与迁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操练与实践中促进作文反思能力的保持与迁移。

1.要提供大量的练习与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与评讲,必须改变传统做法,课堂上要减少教师活动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以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交流、片段作文练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悟、体验、思考作文反思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介绍作文反思策略并作出示范;另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反思策略的练习,这样才使学生正确学会作文反思,使反思由被动走向主动。也许初期教学成本很高,但后期学生绝对受益而且轻松。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学生进行作文反思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监控学生的活动,注意提供个别指导和修正性反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实践作文反思策略,并学会策略的使用。

篇5

一、全市法院诉讼证据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诉讼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目前本市三级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讲,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基本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社会对司法公正与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则显得比较突出,主要有:

第一,当事人举证没有时间的限制。举证期限问题是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法律对法院审理案件有审限的限制,但对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审判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当事人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提出证据,使相当一些当事人在庭前故意不提交证据,而在庭审中突然提出新证,或只在二审中才提交关键性证据,以达到“突袭”对方当事人、限制对方当事人的答辩权或上诉权的目的。由此往往导致遭受“突袭”的当事人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由于对“新证据”缺乏了解而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法院裁判的公正性。二是拖延诉讼,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增加诉讼成本。当一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突然提出“新证据”下,对方当事人自然不愿处在被动地位,其通常要考虑用一定时间对对方的“新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力求找到能够作为反驳意见的相关证据材料。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该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应当讲是合法的,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在个别情况下诉讼就有可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这样,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扰乱了法院正常的审理秩序,降低了审判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第二,举证责任不清,法院职权主义较浓,直接影响群众对裁判的公认度。目前我国法律实行的是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取证相结合的证据制度,但由于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对此项制度的规定相对原则,弹性较大,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由法院调查取证、何种情况下由当事人举证的标准不够明确。实践中,法院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过多地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甚至包揽调查取证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不少案件在收集和提出证据方面存在较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其结果,导致在此案中法院主动收集和调取证据,在彼案中又不这样做,或者只主动收集和调取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这不仅造成了个案中当事人之间心态的不平衡,而且使一些当事人认为法院有意偏袒一方,进而怀疑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同时由于法院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审判人员疲于奔命,而案件仍然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助长了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惰性和对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依赖性,从而导致诉讼责任不清,使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第三,鉴定的效力认定比较混乱,存在着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的问题,常常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造成案件久拖不决。在司法实践中,鉴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同一专门性问题存在着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问题;二是鉴定结论互相矛盾,造成众多案件难以及时下判,有的案件陷入了鉴定的怪圈,使案件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不能审结;三是鉴定、勘验人不出庭接受质询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审判工作的开展;四是鉴定的提起程序混乱,有诉讼前的鉴定,也有诉讼中的,有法院提起的鉴定,也有当事人委托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鉴定效力的认定。

第四,证人不出庭问题严重。目前法律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规定得比较原则,只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对其出庭的费用如何补偿,对其人身安全如何保护等等,均缺乏明确规定。实践中,证人拒不作证,或即使作证,出庭率也极低。据统计,目前在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仅8%;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也只是10%左右,通常是由当事人或者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供一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这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在法庭上也仅是出示而已,无法在质证中进行询问,导致一些证人证言存在着虚假和证言反复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认定效力,在有些情况下,审判人员为核实一些比较关键的证人证言,又不得不作一些调查工作。这也成为制约我国落实公开审判、强化庭审功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第五,法庭质证与认证等做法不统一,有损法庭审判的严肃性。各法院对法庭证据的出示和质证上标准不一样,有的法院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全部出示,有的是有选择出示;在质证方式上有的采用一证一质,有的采用综合质证;证据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不一,有的详细表述,有的综合表述,有的仅仅列举了证据名称便得出“足以认定”的结论。这样做弊端很多,不能反映庭审情况、不能反映法院对证据的分析和采纳的过程,使当事人难以相信裁判是公正的,不能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诉讼。

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的紧迫性

第一,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据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市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和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其结果是直接制约着人民法院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诉讼证据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法院的当务之急。调研中各法院对此呼声很高,反应强烈。

第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诉讼机制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主体要参与市场经营和活动,就要求主体必须是平等的,交易是诚实信用、公平的,出现纠纷就应当有一个公平、公开的解决机制去裁决。而我们的诉讼证据还不能适应,法院的职权主义打破了当事人在举证方面的平衡,有失法院作为中立裁判者的地位;证据的公开的力度不够,使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产生不信任感等等。因此也造成社会和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认可。

第三,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市场经济的最终到位。wto是在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基础上运行的,它将一些共同的和先进的以及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精神与自由平等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法治原则、观念确定下来,作为各成员国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指导,世贸规则要求各国的司法裁判与之相适应,建立“平等、统一、独立、透明”的诉讼机制,而目前我国的审判独立性问题、法院的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问题、司法的透明度问题、裁判的统一与执行问题都不适应要求。

三、诉讼证据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相对原则。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证据法典,相关的证据规定散见于三大诉讼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之中,而三大诉讼法对证据问题的规定比较简单,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单独规定仅有8条,民事诉讼法有12条,行政诉讼法有6条。这些条文都比较原则,不能适应审判的需要,即使最高法院对三大诉讼法的证据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但审判实践中,操作起来,还是不解决问题。

第二,诉讼理念上的偏差。法律规定的原则并没有对司法公正与高效的实现构成障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我们在旧的思想认识基础上造成的。我们对公正的主流理解是实现绝对的客观公正。表现在诉讼制度上,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证据制度的设计是追求案件的客观事实。一个案件的审判,当事人可以在一审期间举证,二审还可以举证,甚至案件终审后,还可提出新的证据予以推翻进行再审。当事人举不了证的,法院也有权、或者有责任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案情的真实,否则就不是公正。这样一个案件的反复审判,导致社会对司法审判失去了信任感,有的人就质问法院,法院判案还有没有谱?且不说最终结果的公正与否,即使是绝对的公正,但也难以说服社会。最终败诉的当事人会指责法院不公正,有关社会各界及新闻~也会根据自己的公正价值观对生效或未终审的裁判进行评论,甚至指责。其实质是当事人及社会对法院诉讼程序的不认可、不认同。 事实上,案件时过境迁,案件的真实情况很难再现,只能靠一种诉讼规则去认定一个强制性社会接受的事实。人们常说,空口无凭就是这个道理。诉讼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案件的客观事实,只能是一种相对性的追求,只能是依据现有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过分强调人民法院必须在查实、查清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下判,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是违背诉讼规律的。其结果导致让社会实现不了的东西抱有起了过高的希望;特别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当事人常常会将此归于法院裁判的不公。

第三,法院职权主义色彩较浓,对当事人的合意尊重不够。诉讼是控辩双方的诉争,法院只是一个中立的裁判者,诉讼法的任务不是让程序当事人沦为法院审理活动的客体,相反,应赋予对程序的进行有利害关系的人以相当的程序保障,保障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充分性,保障其能适时、适式提出证据、陈述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机会。但目前在诉讼证据制度中还存在着法院职权主义,没有把诉讼双方置于平等的地位,也没有形成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对抗。 第四,法庭审理的证据公开性不够。尽管本市法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实行了公开审判,公民可以凭有效身份证明旁听案件的审理,可以查阅有关的法律文书,但是在诉讼过程中,与诉讼结果直接相连的、当事人十分关注的证据问题的公开性相对不够。目前法官有一个心理,认为“这案件我判的没有问题,就不怕你不服”,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存在着较大的随着性,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不全部接受,而是按照其主观认为而定,对于哪些证据在法庭上进行质证,对于哪些证据被采信,哪些证据没有被采信,从法庭上没有给当事人以明确的说法,一纸判决下来,对于证据的采信情况也是十分简单的概括,甚至看不出双方当事人举证的情况,更不用说证据采信中的认证与否,常常被当事人或者社会嬉为不讲理的判决。其实并不是法院判决不讲理,而是法官裁判的根据和理由不被当事人所理解。

四、关于改革与完善诉讼证据制度的调研建议 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和完善诉讼证据制度当务之急是,转变诉讼证据的观念,按照现代诉讼理念,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制定本市法院办理各类案件有关证据问题的规定,规范全市法院不统一的诉讼证据行为,改革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与高效的传统做法,通过操作规程,予以调整,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根据我们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对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的学习研究,现对制定本市法院证据规定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一)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问题 证据规定应当着眼解决当事人和社会对法院诉讼程序和诉讼结果的认可度问题,主要是转变诉讼证据理念,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从操作上倡导一种现代诉讼的意识:对法院在诉讼中的中立裁判者地位进行定位,在此定位下对证据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从操作上规范法官的诉讼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诉讼的公平、民主、公开。

第一,确立控辩双方在诉讼证据上的平等地位。公正是按照一种科学的诉讼规则得出的一个诉讼结果,其不仅仅表现在诉讼结果上,更重要的是诉讼过程的平等、公平,参与诉讼的各方共同遵守,并获得对等的机遇。在证据规定中,一些证据制度应围绕这要求进行设计,平等在赋予当事人的举证权、质证权、知情权等。

第二,法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要被动的提起。从诉讼理论上讲,诉讼就是诉讼双方,或者说是控辩双方之间的对抗,法院只是居中的裁判者。我们必须按照这个定位设计诉讼制度、诉讼证据制度,法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将被动的提起。

第三,树立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法院认定的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客观事实,而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案件的客观事实,实际上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运用证据来认定一个法律事实,不能一味强调人民法院必须在查实、查清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下判,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违背诉讼效率和效益原则的。鉴于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据理念树立了“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的现代诉讼理念。

第四,突出诉讼证据的公开性。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公开性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则。突出证据的公开性对法院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抑制法官滥用、懈怠职权,对法官形成约束;另一方面也能树立法院裁判公正的形象。因此,诉讼中,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情况应该在法庭上进行质证、认证。如果在法庭上认证确有困难,则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叙述,给当事人以明白的结果。不透明的诉讼机制使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缺乏可预测性,难免使当事人,包括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裁判顾虑重重,缺乏可信度。

(二)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

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主张刑事、民事、行政分别制定;另一种是主张制定一个包括三大诉讼有关证据问题的统一证据规定。经研究,我们认为宜制定一部统一的诉讼证据规定,理由如下:一是三大诉讼虽各有特点,对证据问题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其均拥有共同的诉讼证据属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许多适用规则上也是相通的;二是目前全市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证据问题还存在着许多认识模糊和运用混乱的地方,分别制定三大诉讼证据规定,有可能会出现基本原理上的不一致或相通问题的重复规定;三是既便于审判人员学习掌握,也便于审判领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制定“规定”的技术问题上,可以将三大诉讼证据所共同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在总则部分,将其特殊性要求规定在分则中,分别适用。这样,可以使全市法院在诉讼证据的基本理念上统一认识。

(三)关于制定证据规定要结合国情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建立发达的市场经济已成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处于一个过程之中;我国加入wto后,又对我们的诉讼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国际规则办事,必须在审判工作中充分体现现念。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毕竟并不十分发达,国家并不富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在进行之中,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公民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从本市来讲,地区社会状况差异较大,在远郊区县,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群众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当事人能出山“打官司”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要走上一天的路。因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必须考虑我们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相适应的诉讼制度,特别是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必须有一个过程,在个别地方,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比较漫长,有些条款必然具有过渡性质,如我国的证人制度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必要限制的人民法院司法调查权还须保留等,这些反映国情的规定在一段时期还必须有所体现。

(四)关于证据规定中几个主要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法院调查取证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行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和要求,应当明确:在观念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具体的法制环境和审判方式改革的大方向,应当淡化法院调查取证的职权主义,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法院的职权调查取证活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只有在当事人已充分举证,对于影响查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经过庭审质证仍无法认定其效力的,法院方可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调查收集证据的内容不得超出当事人申请的范围。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此条件,应当明确。

第二,关于举证期限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必须明确诉讼双方向法院提举证据应有时间的限制,法院不得因当事人举证而影响审限。在具体操作上,鉴于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可以采用当事人协商的方法解决:一是由当事人对举证期限进行协商,法院确认后,由诉讼各方共同遵守,当事人协商的举证期限应在开庭日之前;二是在当事人协商不一致时,或者根据案情的需要,由法院在合理的期限内指定举证期限;三是如果当事人在上述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同时处理好当事人在上述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证据时的一、二审之间的关系,应充分保护及时举证一方当事人的权益。

第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鉴于我国国情和目前法律依据的欠缺,我国的证人制度还很难一步到位。为在全市法院最大限度地解决证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确保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目前我们所能尝试的方案只能是尽量增加证人出庭作证的操作性:一是将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当事人举证的一部分,规定证人除正当理由外,均应当出庭作证,并将“正当理由”予以了明确限定,加重提举证人的诉讼方的责任;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落实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必要费用,规定“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必要费用,证人要求补偿的,由法院审查决定,并计入必要的诉讼费用,由申请证人到庭的一方当事人先予支付,法院根据双方过错程度予以判定”。

第四,关于鉴定、勘验问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现状,我们无法真正解决审判实践中鉴定内容正确与否的实质性问题,只能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鉴定的程序问题,增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度,主要是通过尊重当事人合意意志、减少法院职权的方式实现,规定鉴定机构的确定由诉讼双方共同选择,同时增加对有争议鉴定结论的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的规定。

第五,关于建立证据交换制度,突出证据公开性问题。近年来,全市部分法院积极实践,在知识产权、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的普通程序中尝试适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诉讼各方对对方的诉讼证据情况在开庭前能有基本了解,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诉讼一方在法庭上搞“突袭”;二是有利于法院裁判的公开透明,增强了当事人对法院判案的信任度;三是有利于案件的快速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判效率;四是促进了当事人间的和解,使相当一些纠纷在开庭前可以得到解决。应该肯定,证据庭前交换制度是实现诉讼民主和公开的一种有益探索,我们应在总结各法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规定中对此予以明确。

第六,关于证据的法庭质证与审查认定问题。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证据的质证与审查认证公开性不够。因此,应围绕民主、公平、透明和效率原则,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作出规定:一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所有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由诉讼双方在庭审中进行质辩,凡未经法庭公开出示和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是突出证据认定与否的说理性,明确证据经过诉讼双方质证后,法院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之作出认证,说明认定与否的理由,并在法律文书中表述;

篇6

【关键词】 小学生午餐;营养;膳食调查;学校食堂

营养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生的午餐几乎都在学校解决。学生午餐提供学生一日营养素供给的40%[1],为学生学习生活,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目前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情况并存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的与出问题[2]。为了解甘井子区小学生午餐营养摄入情况,特开展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市甘井子区15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膳食调查 采用记账法对食堂各类食物的一周消费量进行调查统计,连续记录4周,同时记录每周的用餐人数。

用上海臻鼎科技有限公司膳食调查软件计算平均每个学生每日午餐的膳食结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按照《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标准进行评价。

1.2.2 统计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比较学校调查结果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标准的差异。P

2 结 果

2.1 膳食结构 见表1。

各学校午餐均没有奶类及其制品摄入。统计学分析显示:除谷类适宜外,蔬菜摄入量与国家标准没有区别,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与国家标准有差异。

2.2 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 见表2。

统计学分析显示:优质蛋白、钙摄入有统计学差异;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差异。

3 讨 论

小学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膳食能否供给充足、均衡的营养,不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健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营养法律,免费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美国学校午餐和儿童主要营养素的摄入呈正相关[3],日本严格执行的学校营养计划降低了生活习惯病发生的危险性[4]。本调查发现小学生午餐膳食结构不合理。①总体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②植物油摄入量严重超标;③能量和部分营养素摄入量也不符合国家推荐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①减少肉类摄入,适量增加鱼虾等海产品摄入,以达到减少蛋白质总量但提高蛋白质质量的效果。②在午餐中应尽可能提供富含钙的食品,如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同时建议学生饮用牛奶,可在早上或午饭后作为加餐。③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豆制品、鱼类和黄绿色蔬菜等,以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出版社,2008:76-83.

[2] 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

篇7

我国台湾地区各大中小学校对食堂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学校没有履行监督责任而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中毒事件,或是事件发生后,校方没有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则校长、主任、午餐执行秘书及营养师等相关人员的考绩将受影响。

对于孩子们喜欢吃的诸如贡丸、鱼丸、油炸等食品,台湾各大中小学校会与食堂或其他膳食供应商达成协议,一个月供应此类食物不得超过两次;而冷饮、冰品则不准进入校园。学校还要求厂商告知一日三餐所用食材及烹煮方法,并上网公告家长有权利知道孩子在学校食堂都吃了些什么。

膳食营养补充剂成新宠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食品需求量增加,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业内专家指出,人体每天需要摄入40多种营养素,而如今的膳食结构决定了单从食物已经很难满足人体正常的营养需求,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调节体内营养平衡,可以改善正威胁人类的亚健康和隐形饥饿等营养缺失问题。

卫生部于今年9月实施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告诉消费者,政府将从营养监测、营养教育、营养指导、营养干预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以此作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新法典。

加州核桃可以预防乳腺癌

来自中国人口协会近日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显示,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只有5%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疾病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高峰年龄大部分在45~55岁。

加州核桃含有Ω-3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和多酚等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物质。

通过给老鼠喂食2盎司(56.7克)加州核桃的实验显示,其可以缩小肿瘤大小,此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协会为癌症研究召开的年会上。

麦德龙为中餐建立“米其林厨艺标准”

10月13日,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联手上海餐饮行业协会,在沪举办“2010享食天下・麦德龙厨师大赛(上海站)”。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表明: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只有合理膳食结构,才不会出现与膳食模式相关的营养健康问题,使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因此提昌采取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的相关措施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营养 健康 膳食 模式

一 营养与健康

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即“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改变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者有害物质的形成,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合理的营养既可以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又能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长寿。因而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制度,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成为21世纪人类营养与健康的重中之重。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大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需特别治疗,只需通过营养的调理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即可。如不引起重视,亚健康则容易转换为各种疾病。引起亚健康的的原因是则是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二 我国居民的营养特点及健康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由于受时间、饮食习惯和居住地区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造成营养失衡,影响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仅次于遗传因素,为13%;由此不难看出,膳食营养对人体健康是多么重要。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食品来增补所缺少的营养素,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一) 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

1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人们逐渐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很是不利,尤其是引起的肥胖的危害更为明显,如肥胖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不适;还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结石病、心肌梗死、脂肪肝;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400克为宜,另外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2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食物中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的需要,但是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3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奶类除富含优质蛋白和纤维素以外,含钙量较高,吸收利用率也高,是膳食钙质的较好来源。如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均为3%,消化率达到90%以上,其必需氨基酸也基本符合人体的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约为3%――4%,并以微脂肪酸形式存在,有利于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并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以及助长肠道乳酸杆菌的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因此应该提高人们奶类的摄入量。

4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蛋白质含量约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站85%,亚油酸高达50%,且消化率高,还含有较多的磷脂。大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5%――30%,有一半是膳食纤维。此外,大豆中还有大豆皂苷、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酮、大豆低聚糖。这些营养素都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老年人血压高和心血管患者有很好的健康功效。

(二) 居民现阶段营养与健康状况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居民比较缺乏的营养素及因其缺乏所引起的疾病与不适有:(1)、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推荐摄入量(RDA)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2)、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3)、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4)、锌,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5)、铁,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我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我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酸,植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综上分析,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如膳食模式不科学,就会出现健康问题,营养与健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证平衡的营养,才能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

[2] 崔朝辉,周琴,胡晓琪等。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营养学报199820(4):387

篇9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老年人膳食、体格状况的调查,评价上海市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上海市老年人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以60~75岁的上海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调查表的设计经过文献查阅、专家讨论、预调查等过程。膳食结构的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表,评价采用量化分等级、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方法;体格状况的评价采用体质指数法。

[结果]有60.7%的老人膳食结构欠合理,其中主要是奶制品、水果、水产品的摄入不足,谷类消费比较合理。上海市老年人中,超重占40.0%,肥胖8.0%,过轻4.4%;女性超重的比例略多于男性。

[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市有过半的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有近一半的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有必要加以改善。

关键词: 老年人;营养状况;膳食结构;体质指数 中图分类号:R 151.4+2 文献标识码:A

A survey on dietary behavior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hanghai eldersLIU Hong1, GUO Hong-wei2, GAO Wei-wei1, WU Chun-feng1 (1.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Shanghai elders through dietary interview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es to improve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Methods]Th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elders’ aged 60~75 years.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was used.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hrough literatures reading, experts assessing and pre-investigation. The diet of elder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The rank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hinese Diet Balance Index (DBI)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ir dietary patterns.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physical status of elders.

[Results]The food construction in 60.7% of Shanghai elders was unhealthy, including consuming not enough dairy, fresh fruit and fish. Grain consumption was comparatively reasonable in Shanghai elders. Among Shanghai elders, 40.0% were overweight, 8.0% were obese and 4.4% were underweight. The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 was higher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Conclusion]More than half of the Shanghai elders had un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which led to overweight or obesity. It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Elders;Nutritional status;Dietary structure;Body mass index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卫生问题。我国尤其是上海的老龄化在加速。据有关文献报道,2003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54.6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99.4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87%。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营养与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合理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改善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对改善老年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都有深远的意义[1~3]。现通过对2002年上海市老年人膳食结构及体格、自感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从中找出问题,为制订老年人膳食保证体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上海市19个区、县为调查地区。在调查地区居住20年及以上时间,年龄为60~75岁(即1927~1942年出生),并能自己回答问题的老年人人群为调查对象。根据上海市行政区域划分为19个调查点,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共抽取1 300人。

1.2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内容与项目,并结合老年人的膳食特点编制,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膳食结构及身高、体重。

膳食结构调查采用简化的国内外常用食物消费频率表,询问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畜禽肉、水产类、蛋类)、奶类、豆类、酒类等主要食物消费频率[4]。单一食物摄入量的评价主要根据《中国平衡膳食宝塔》中提出的老年人每人每天食物推荐摄入量,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5,6],对老年人膳食中的粮谷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类(畜禽肉、水产类、蛋类)、奶及豆类的摄入量进行评价。老年人每人每天主要食物的摄入量判定分三级,即好:达到推荐量;中:未达到推荐量,但超过推荐量的一半;差:未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各类食物摄入综合评价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方法[7]。

营养相关体格状况的评价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MI)评价。按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WGOC)推荐的标准,以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按WHO亚裔成人标准,以BMI<18.5为过轻,18.5~23.9为正常[8]。

统计采用SPSS软件作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调查人群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共得到有效样本1 248人,其中男634人(50.8%),女614人(49.2%);年龄60~75岁,平均(66.5±4.1)岁;汉族1 236人,占99.0%;已婚1 240人,占99.4%; 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有。

2.2膳食结构及评价

调查的老年人群每人每日主要食物的平均摄入量见表1。各类主要食物中,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符合《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的有:粮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畜、禽肉、蛋类);不符合《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的有:蔬果类食物、动物性食物(水产品类)、奶类及豆类食物。

根据《中国平衡膳食宝塔》并结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对调查老年人群的膳食结构进行各类食物评价;采用中国平衡膳食指数(DBI)的方法对食物结构作综合评价,有39.3%(490/1248) 的老人膳食结构合理,60.7%(758/1248)的老人膳食结构欠合理。其中,奶制品消费行为最不合理,差的占61.5%,其次为水果消费行为,差的占44.2%,再者是水产品消费行为,差的占40.1%;比较好的是谷类消费行为(表2)。

2.3营养健康状况

1 248名老人中,超重的比例为40.0%,肥胖的比例为8.0%,过轻的比例仅为4.8%。男、女性的过轻、正常、超重、肥胖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9.46,P

调查人群中自感身体状况一般的比例最高,为47.1%(588/1248),身体状况好的比例次之,为31.7%(396/1248),两者合计接近80.0%;且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χ2=9.13,P>0.05)(表4)。

3讨论

对膳食结构综合评价显示,上海市老年人中有60.7%的人膳食结构欠合理。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比较,上海市老年人粮谷类食物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蔬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水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动物性食物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但其中水产品摄入量偏低;奶及奶制品类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豆类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9]。

对上海市老年人BMI评价显示,超重占40.0%,肥胖占8.0%,过轻占4.8%,女性超重的比例略多一些。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上海地区的结果(超重率35.3%,肥胖率5.2%)接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

鉴于上海市老年人膳食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提醒老年人加以改善。重点应该注意食物摄入的多样性、平衡性;增加奶制品、水果、水产品的摄入,减少酒的摄入;提高营养健康知识;进行适量的锻炼,放松心情。并应定期开展老年人的营养监测,制订适合上海市老年人特点的膳食指南,推荐合理膳食模式,提倡健康的生活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全面改善上海市老年人的营养状况[10,11]。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营养状况的变迁、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已不仅是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与国家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既可减少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更可发挥老年人的才智与经验,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对上海市19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的人员致以衷心感谢)

4参考文献

[1]马永兴, 王传馥, 石凤英. 老龄化与老年医学新进展 [M].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7.

[2]陈霞飞. 老年营养与健康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4, 10(2): 65~66.

[3]ArnetZahler. Dietary intake and health habits of healthy in elderly men [J]. Journal of Nutrition for the Elderly, 1993, 12(3): 43-58.

[4]王俊玲, 赵文华. 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进行膳食评价[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1): 29~31.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J]. 营养学报, 1998, 20(4): 387~397.

[6]陈孝曙. 老年人群膳食指南[J]. 营养学报,1999,21(2):130~132.

[7]何宇纳, 翟凤英, 葛可佑. 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J]. 卫生研究, 2005, 34(2): 208~211.

[8]杜树发,翟凤英,葛可佑,等.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 卫生研究, 2001, 30(6): 339~342.

[9]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年综合报告 [R].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8~53.

[10]马凤楼. 老年人合理营养[J]. 实用老年医学, 2003, 17(3): 115~116.

篇10

【关键词】血糖;血红蛋白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1]。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其中血糖、血红蛋白的测定是一直作为基础调查项目,血糖测定是一项使用非常普通的化验项目,在许多基层医院化验室都可以做,甚至普通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自己测定。我们比较常用的血糖指数是空腹血糖,其生理意义是看基础胰岛素分泌态势,饭后2小时血糖,其生理意义是它主要反映病员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用(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血糖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糖摄取严重不足或吸收不良,组织消耗能量过多,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往往表现出饥饿感、四肢无力以及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等症状,还会出现头晕甚至引起低血糖休克。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3]。2002年,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将血糖、血红蛋白作为基础营养调查,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4]。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六个居委会,采用与人口数量成比例抽样(pps)的方法,共抽取1215人。

1.2研究时间于2010年12月5日起正式实施,2011年2月完成实验室检查工作。

1.3研究内容

1.3.1样品采集6岁及以上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所有18岁以上调查对象进行糖耐量检测(测量早晨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

1.3.2研究方法根据《2011年国家居民营养健康监测手册》中的方法,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1.3.3研究步骤

1.3.3.1工作开始前先准确吸取血糖检测工作液2.5ml于5ml塑料管中,静待。

1.3.3.2采集所有参加体检对象的血液样品。

1.3.3.3采取静脉血于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用10ul的毛细管吸取静脉血,擦拭管壁,置于盛有2.5ml工作液的管内,混匀,静止至少15分钟后比色,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0,先测标准管光密度,作为该次测量的工作标准,然后测样品管的光密度,并记录。

1.3.3.4再精确吸取20ul血浆沿塑料管管壁加入到工作液中,混合均匀,在37.7℃水浴10分钟,用1cm比色杯于505nm波长下比色。凡事须进行糖耐量测定的居民应在第一次采完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粉溶解的温水300ml后,待2小时候后进行第二次采血,注意不得超时或提前。

1.4质量控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放盲样、质控品,要求对每日每批样品随机进行考核,每天考核不得少于3次,并将当日考核结果上报卫生部,核对数据,及时发现误差进行分析。

1.5资料的处理及分析将资料输入计算机,Microsoft Excel、SPSS 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血糖值检测概况正常人血糖的参考值是:空腹血糖:3.9-6.2mmoL/L,餐后一小时:7.8-9.0mmoL/L,餐后两小时:3.9-7.8mmol/。本次糖耐量的检测是在第一次采血完毕后,口服75g葡萄糖,两小时后再采集一份血液标本进行血糖的检测。

2.2血红蛋白检测概况人体血红蛋白参考值是: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儿童:(依年龄而异)12-14克/dl。各年龄段,因生理机能的不同,血红蛋白值也有所差异。以下是对我市居民血红蛋白调查的概况,详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调查的样本中与全国的发病年龄相比较进入21世纪后,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缓慢上升,60岁以后达到高峰,即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才会明显增多;而最新五年的变化是,患病率从20岁开始,就呈加速上升趋势,中年人群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增长迅猛,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2,4]。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目共睹。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而动物性食物逐年上升,正在向西方膳食模式靠拢。美国在医疗方面的人均开销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有2/3的美国人体重超重,有大约1500万糖尿病患者,而且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迅速刷新。调查表明,我市居民在此方面的发展趋势与国际的发展趋势也是吻合的[5]。糖尿病和肥胖仅仅是健康状况不良的一种表现,其实发生这些疾病的同时,通常还伴随着其他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是一些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的前兆,这些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或脑卒中,自改革开放、经济好转以来,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5]。这种由社会发展、经济、生活方式等转变为基础的营养转变及其所带来的这些健康问题,目前在我国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6]。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5年间,超重、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生成倍增加;但整个人群贫血的发病率、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等问题并没有成倍降低,反而有所增加[5]。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对人群饮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考虑其复杂性,应大力宣传科学饮食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公众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上升趋势,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鲍善芬 赵霖.北京地区居民膳食调查.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2.

[2]蔡东联主编.现代饮食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1.

[3]张一青,李少波.经济收入对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影 响的动态研究.华夏医学,2004,1:26-29.

[4]翟凤英,这个局面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