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04:3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水污染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水污染调查报告

篇1

1、新圳河的污染情况。新圳河的河水非常黑、非常臭,使人不敢靠近。河水上面漂浮着许多垃圾,还不停的冒着气泡。河底的淤泥也非常黑。

2、新圳河的污染源。新圳河的污染源主要有:附近居民排到河里的生活用水;人们乱丢的垃圾;从工厂直接排除的工业废水。

3、新圳河污染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住在新圳河附近的两个老奶奶。我们首先问她们新圳河过去是怎样的?她们说,新圳河过去是清清的。然后我们又问她们新圳河的污染对她们有怎样的影响。她们说现在的河水臭死了,在旁边住的人越来越不敢到河边来散步、休息了。后来,我们又向住在新圳河附近的温梓晴的奶奶调查,她的回答也是一样的。

4、宝安区政府的治理措施。宝安区政府现在正在治理新圳河。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已经用盖板盖住河沟。在有的地方,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把河沟里的淤泥挖出来运走,然后将河床铺上水泥花板。

5、新圳河调查的感想。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我们应该不乱丢垃圾,要保护环境。在调查中我们还学会了怎样向人们进行调查采访,怎样和人沟通。但是,我们这次调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我们调查采访过程中,比较害羞,不敢大胆采访。还有我们在调查前,没有准备好调查计划。

篇2

探究目的: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文化部门、环保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调查过程:

根据暑假前老师的安排,我们两人利用暑假期间,进厂入村,进村入户,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把照片拍摄下来,对我市部分地区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查、讨论。

综合集中,形成了该调查报告。

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我们首先来到我市地质队附近的那条小河,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我失去了自己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鱼儿在河里奄奄一息,`再也无法生存了,两岸的杨柳早已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们连水都不能喝了,由于这气味的刺激以及水质的恶化,许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已经搬家了。

河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据我们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一般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三项损失。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风刮起,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了,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有些卖蔬菜的小摊,买完蔬菜后,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从而使小河变成了臭气冲天的臭水沟。

大部分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们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厂,用完水后,又把脏水再排回到河里,快速的污染了水资源,还有一些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真可恨!

有一些隐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了。池塘边堆了数都数不清的垃圾、臭菜,不远处,还有工厂正在排放污水,这是多么的可怕呀!

调查后的疑问:

本调查结束后,我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1.

人们为什么不珍惜小河的美丽呢?

2.

当地的工厂为什么不对污水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呢?

3.

人们为什么要把小河给污染了呢?

解开谜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走访了几位居民和考察专家。原来在水污染刚开始时,就有当地居民找过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也想解决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但是一套现代化的有效污水处理程序,价钱是非常昂贵的,并且要在好几年之后才能见经济成效。所以谁也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当地有些居民在气愤之余,也加入到对河水污染的队伍中去,把垃圾不时的抛入了小河中。致使潺潺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变成了漂着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臭水沟。

得出的结论: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在一起讨论并分析总结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的:

1.

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

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

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我们的建议:

1.

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

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

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

建议我市化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废渣的治理效果,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

篇3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 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当然,还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 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篇4

关键词:品德;实践;教育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品德与社会课必将打破传统的品德课概念,学生接受德育的时空也必将大大拓展,由课堂走向实践。

传统品德课教学弊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教师教学只重视课堂,忽视课外。二是教师过于追求德育教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说教”。笔者认为,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生活,带领学生走向实践,才会有知行的统一。如何让品德课从课堂走向实践,发挥学生经验在品德教学的作用呢?笔者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和尝试的。

一、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反观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编写的教材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大多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城市的孩子去探究新农村建设,去学习现代农村农业知识,这些内容一是不适合学习对象,二是授课教师也知之甚少,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隔离,也与学生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这一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弊端,就应当使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时,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学习环节:一是随机夸夸我班的异性同学;二是向同学介绍我最要好的朋友;三是召开辩论会,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学习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给同学写悄悄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交流出来的东西很真实,表现出来的感情也很真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一句说教,但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

二、让品德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

课堂上,我们改变传统的一讲到底和唯书本知识的弊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品德课由此逐渐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因此,品德课教学还应该是将社会作为大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加强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时,关于家乡环境的调查,我组织学生从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展开调查,沿着过去的家乡河走了十几千米,找出了家乡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一些直接原因,如,河水污染主要是上游的一些工厂废水排放,病死家禽的随意丢弃,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的随意排放等原因,而空气污染更多的则是一水泥厂的粉尘以及农民燃烧蘑菇种植包造成。通过调查后,学生在班上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并写出了关于家乡河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送给了相关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让品德课走向学生的自主实践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师组织的社会实践,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的直接带领下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这些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在脱离教师的场所是否有效、有用?换言之,学生是否真正养成了一定的好习惯?这个也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我们知道品德教学的结束,绝不是学生探求知识,道德实践的停止,品德教育更应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学《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都抢着说自己会做这会做那,都说出了如何让父母高兴的很多事。可是在家里是否有坚持做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围绕家庭实际,怎么样让家人高兴快乐为主题,做一些打扫房间、倒垃圾、洗碗、浇花等具体事情,让学生自己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并请家长指导学生学做家务,督促学生长期坚持下去。通过这样的自我实践,德育教育也逐渐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篇5

关键词:环境地质;现状分析;煤矿

1 井田环境地质概况

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南部井田所属区域位于天山西段,伊犁中生代山间凹陷盆地狭缩部分;井田地势东高西低;地表植被发育,均为优良的牧场和农田。以山区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补给源的喀什河及其支流是区域及井田主要地表径流,也是尼勒克县重要生活用水水源。

2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分析

2.1 地形、地貌

井田地势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一般标高在+1200米至+1590米之间,相对高差390米。井田内沟谷较发育,多为“U”字型冲沟,降暴雨时会出现短暂洪流。喀什河是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1200m。井田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优质的牧场和耕地。

2.2 气象及水文

(1)气象:井田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最低气温-33.9℃,年最高气温33.7℃,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水量350.20毫米,年蒸发量140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份,每年10月开始降雪,次年4月开始融化,积雪厚度一般不大于500mm,冻土深度最大0.53-1.10m。最大风速12m/s,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2)水文:以大气降水和区域南部高山雪融水补给源的常年性水流喀什河及其支流流经井田。 喀什河是井田一带农牧民的生活及灌溉用水水源。

2.3 地震与井田稳定性

尼勒克县位于天山地震带,主要以伊犁和尼勒克断陷盆地为震中,尼勒克县境内地震多发生在喀什河断裂带上。据历史记载“1812年3月8日(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伊犁地震,胡吉尔台地裂四处,长二十里至六十里,宽五、六里,深十余丈至二十丈,至今还可以清楚可见这次8级以上大地震破坏最严重地段之一铁木里克至种蜂场一段六十里长的地震破坏遗迹”。1955年、1962年、1973年先后在县城东北山间无人区发生过地震。

根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井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宜加强防震预防措施。

2.4 地质灾害

(1)井田地势北高南低,多发育南北向冲沟,呈泄水地貌,自然状态下,井田及其周边区域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现象。

(2)井田内年降水量小,大部地段地形开阔平缓,据气象资料,各季节降水量分布不均,常在夏季形成暴雨。据走访当地居民,2010年3-4月,季节性河流索孜木吐河发生洪水,淹没大片农田;2004年,邻区旱田沟发生洪水事故,曾造成人畜伤亡。未来矿井开采应应引起充分注意。

(3)井田煤矿床开采过程中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是矿井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会引起地面塌陷,也会对周边地质环境和建筑物等带来一定影响,可形成一系列环境灾害。

2.5 井田水环境

井田地下水pH值7. 5-8.0,多属弱碱性水;矿化度156-10024mg/L,为淡水-咸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mg/L)124.42-2959.81,属软水-硬-极硬水。属第V类水,不能直接利用。未来井田煤层开采时,矿坑水不能直接排放到地面或河水中,避免造成对草场、用水区的环境污染,对矿坑水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2.6 井田有害物质

煤矿开采产生的废石、煤尘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废石、煤尘的防治措施不善,煤尘四处飘散,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污染地下水质,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并且危害职工及附近农牧民的身体健康。

在建井和生产阶段将产生大量煤矸石,其既可污染环境,又可产生效益,应根据其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利用。

3 结语

井田及周边多为优质牧场和农业耕地,天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优良。当井田煤矿床开发利用后势必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地下水污染、河流污染、空气浮沉污染、采空区引发地面塌陷、矿石堆积引发滑坡等。为此,井田未来建设开发时必须制定环保预案,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井田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为宜。

参考文献:

[1]胡永,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南部煤矿详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10).

[2]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喀拉图拜西部煤炭资源调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08).

[3]姜林等.新疆伊北煤田尼勒克县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05).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DZ/T 0215-2002).

篇6

Abstrac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 and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ingxia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源地;现状;问题;对策;宁夏

Key words: rural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present situation;the problem;countermeasures;Ningxia

中图分类号:TU9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318-03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1],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2]。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先后投巨资用于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下达资金13.58亿元建成农村集中饮水工程182处,分散供水工程5.3万处,完成7项重点人饮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2010年共完成投资28702万元,建设中小型集中饮水工程47处,集雨场4200处,解决41.7万困难群众饮水安全,计划至2013年将解决全区2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1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的类型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依据供水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分散式饮用水源地(表1)。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指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现用、备用和规划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联村、联片、单村、联户或单户等形式。宁夏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157.7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36.06%,其中地下水供水人口129.23万人,地表水供水人口28.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267.93万人,占农村总供水人口62.94%,其中有供水设施的人口总数为196.33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总数为71.6万人。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2006-2010年完成的宁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报告[3],宁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覆盖面已占城市总人口90%以上,即城市生活饮用水基本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覆盖,宁夏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已由原来37%提高至55%,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 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现状

2.1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状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加强农村重点水源地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中心,对36处重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有效保护,对新增的试点县(区)52处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制定了保护规划。2009年,对全区110处农村重点饮用水源地采取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制定《宁夏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4]。2010年对230处农村重点饮用水源地通过水质监测、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设置标志碑、警示牌和界桩,逐步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以保障农村群众饮水水源安全。

2010年8月-2011年11月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230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环境状况评估。调查评估结果表明:

①参评的230处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48.23%。参评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总大肠菌群、锰、氨氮、铬(六价)、铁、pH值、硝酸盐氮等。超标原因以环境地质因素为主,人为污染物以氨氮影响为辅,此外部分集中式水源地毒理性指标六价铬、砷、镉有超标现象。

②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审批滞后。226处水源地划分保护区并已批复仅有4个,仅占参评水源地总数1.77%;初步划分的142个,占62.83%;未划分80个,占35.40%。超过90%参评水源地尚没有设置保护区标志;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工作未得到有效开展,水源保护仅限于供水设施管理,多以县水利(务)部门为主,占水源地总数的89.82%。保护区划定、水质监管工作滞后。

③参评水源地保护区(调查范围)内年排废水122.7147万吨,化学需氧量455.02吨,氨氮100.08吨,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和农业面源。

2.2 分散式饮用水源地现状 宁夏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域特征鲜明。沿黄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埋深浅,银川、石嘴山、吴忠地区的黄河两岸以及中卫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地多以小型地下水供水设施、手压井为主;中南部干旱带水资源短缺地区则以收集雨(雪)水和拉水(黄河水、水库、泉水)的水窖、圆口井、泉水为主。泾源县和隆德县降水量大,泉水、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以截引泉水、窖水、圆口井为主。①灌区手压井:采水层均为地下潜水,井深5-10米左右,为上世纪70-80年代农村供水方式。目前沿黄灌区人口相对分散区域和交通不便、尚未接通自来水的村户仍在使用。由于水源水口周边环境差,总大肠菌群超标率高;受地下水污染影响,氨氮、亚硝酸盐等项目有超标现象,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局部地区铁、锰、硬度、氟化物等超标现象较为突出;水源包气带防污性较差。②窖水:多位于干旱、半干旱的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位低,周边环境人为活动少。水质受到积水场地土质、岩性及来水水质影响。由于长期存放,卫生指标普遍欠佳。③黄河水:来水均为引黄河水工程,分散式饮用水主要用于水窖水的补水,一般直接从引水渠道取水,没有沉淀、消毒处理工艺,水质受到黄河来水水质及沿途环境影响,居民普遍反映口感不佳,且受季节限制。④南部山区截潜(山泉):多处深山大沟,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取水口缺乏必要保护,夏天极易滋生藻类及蚊虫;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部分地区水质中硫酸盐、硬度本底值高。⑤圆口井:多为严重缺水地区零星散布地下深层水源,水量有限,水质主要受当地自然背景影响,局部地区氟化物、硬度甚至六价铬有超标现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水源地整体环境禀赋较差,水质达标率低

由于宁夏当地优质水资源匮乏,水质受自然环境影响氟化物、硫酸盐等较高;农村水库型水源地水量受限于降水量影响,供水保证率较低,河流型水源绝大部分为引扬黄河水,水质、水量受限于黄河来水水质和提水设施影响,水源地区位条件较差;地下水水源地,南部和中部饮用水资源严重短缺,苦咸水、高氟水广布,灌区水源地防污性能较差,水源地整体环境禀赋较差。

3.2 面源污染加重,卫生防护堪忧,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近年农村水源地保护研究结果表明,以“三氮”污染为主的面源污染现已成为宁夏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由于受到农业种植、养殖、生活污染源的直接影响,水质普遍较差;此外由于没有较好的防护设施和卫生隔离带,部分农村水源地卫生条件较差,因畜禽饮水、生活污染造成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学指标超标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农村上访案件的突出问题。

3.3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滞后 宁夏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工作整体滞后,亟待提高。目前虽然多部门均有相应管理职能,并开展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及硬性管理指标,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水源地管理依然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环保部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目前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缺乏科技支撑,划分完成率较低,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严重滞后,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严重制约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4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加大 一是随着各地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建设用地挤占水源地保护区用地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周边的设施农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源地的污染威胁远大于传统农业;三是农村排水管网、生活污染物的处置设施缺失直接影响地下水水源地安全;四是水源地周边的墓地、排水沟和工业园区对水源地影响亟待评估;五是区域地下潜水的大面积污染加大了水源地保护风险。

3.5 水源地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 宁夏至今尚未出台自治区级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缺少针对各类水源地保护的措施及规定,导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难以依法有效开展,保护措施也难以依法落实,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村水源地尚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4 对策及建议

4.1 完善水源地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应从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入手,加强节水、综合水污染防控和生态保护工作,建立统筹城乡与区域的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和体系。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管理权限,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彻底杜绝管理盲区;提升农村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落实经费和人员编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联防机制,推动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饮用水源环境管理及安全保障工作。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薄弱、人民群众水源地保护意识淡薄,建议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册等多种媒介普及有关知识,研究促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公众监督对策,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成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全民行动。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逐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在严格的监管和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迈入轨道,有效的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安全。

4.2 完善政策法规建设、解决立法滞后问题

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利用法律约束机制调节各方利益冲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4.3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完善水源地标识与防护建设

全面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体系,尽快完善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设立与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是保障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举措。对于较大范围农村饮用水源供水区应按规范要求划分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水源标识、警示和宣传牌,告之公众保护内容。通过在保护区周围建设防护林带,采用物理隔离和生物隔离等措施避免水源水质受到污染。

4.4 全面规划,加强污染源防治

建议按照国家《水污染防治法》中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对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违章建筑限期拆迁,将保护区内的住宅、养殖、旱厕等违章建筑通过搬迁、置换等方式迁出保护区,确保保护区内无违章建筑、无排污口。对保护区内短时期内无法置换的耕地,严控作物种植种类,严格限制引排水量。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无公害种植,测土施肥,严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监管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卫生防护隔离带建设,严禁畜禽直接饮用,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严禁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内进行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和畜禽养殖活动,确保水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

[2]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

篇7

一、变废为宝“巧”手做,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可见,节约是国情之需、国民之本,被上升到法律意志层面,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此。我校把节约视为科技教育的主流方式和主要手段,渗透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材体选择上,我们不以出钱购买科普套材为唯一科技教育材料让学生拼装,而是变废为宝巧手做,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身边的材料,做身边的科学研究。巧——构思奇巧,制作精巧,巧在技术,巧在节约。教育学生废弃物也是资源,是可再开发利用的资源,不能随意支配、滥用,避免造成二次浪费。例如,我校学生潘泉芳收集了他爸爸丢下的85个“555”牌香烟盒。搭成了一个商住小区建模场景,受到参观者的赞赏。

对学生变废为宝的科技实践,我校把节约作为评价其内容、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成果优劣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在动手实践中指导学生珍视、爱惜废弃物,不挥霍浪费废弃物,在变废为宝巧手做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循环创意“秀”科模,培养学生降耗意识

实践低碳,首先要降耗,即循环利用材料(包括循环利用废弃材料)是降耗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我校尝试在学生的科技创意中对同一材料或同一废弃材料重复多次利用,以获得科技教育载体建设的低耗高效。

在日常生活中,像可乐类的饮料瓶是学生接触频率较高的废弃物品之一。它们属于象形设计类别,有多种造型。其富有变化的形状,蕴含着一些特殊的“语码”,可与学生进行无声交流,因此,具备了循环创意的潜在条件。有些饮料瓶体的某部件可以同时成为学生多个模型创意作品中的“已经加工”的零部件。一物多用,成为学生设计制作科技模型时对废弃物的巧妙预处理,产生重复利用和反复利用的创意思路。形成循环系列,使降耗落到实处。科技模型创意中的降耗。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手段,以创新技法,重组结构,实现废弃物的“72变”。在教师指导下,我校学生用一个或几个废弃饮料瓶做材料,就可创意出多种或多个模型。经过科学“推磨”,合理循环,共形成以废弃可乐瓶为材料的13大科技创意系列。这些科技创意系列在材料上具有共享性、瞻前顾后性和共栖性,即将前一个创意作品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可作为后一个创意作品的“零部件”或“半成品”,我弃你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生在制作时连切割下来的“边角料”,也不随意丢弃,而是尽量成为下一个创意作品的原材料。

三、减排防污出“点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低碳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防污减排是最直接的低碳行为。以防污减排为载体实践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又一条途径。太湖蓝藻的泛滥,使我校每个学生亲历了太湖人“水质性缺水”的现实。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太湖蓝藻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为什么会遇上太湖“水质性缺水”?在学生思考的众多问题中蕴藏着大量的科研题材。由此,根据我校所处的区域条件,就学生思考的问题。因势利导,以科技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把《太湖支流吴溇河水污染问题探究》作为科技实践活动的选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制定了此次科研课题的实施及成果推广方案:实地收集信息、科学测试取样实验、部门访谈居民问卷、专家听证采纳建议、公众反响领导行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学生共发现吴漤河水体10个方面的污染。并分析了原因,同时还有针对性地提出10个“减量排碳”金点子。学生们开展的探究活动,不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还获得了沿河居民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可喜的是。七都镇镇政府采纳了学生的金点子,在沿河两岸隔30米处放一只垃圾箱。一天清倒两次:沿河两岸所有毛厕、草木灰堆等全部拆除或搬迁,等等。学生们亲眼看到这些变化,都欣喜若狂。

学生的亲水实践,既顺应时代需求,加入“低碳一族”,又知晓科研的艰辛,还感受到科研成果转化的力量。历时一年,吸引了1558位学生参加的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们写出了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470篇,观察日记和科普作文580篇,摄影照片500多张。学生们的多篇科研报告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

四、“植绿护绿”蕴新意,培养学生碳汇意识

“绿色固碳”和“植物碳汇”是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碳捕捉”“碳封存”“碳消解”是我校近年来科普教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教育用语,也是我校成功创建江苏省、苏州市绿色学校的关键词,在草根性的绿色实践中已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我校地处太湖南滩的“黄金岸线”溇港地区,自古“遍地城廊蚕桑地,万顷烟波鱼米乡”,大力发展种植业、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方面的条件。其中桑树、茶树、银杏、香樟等树种的种植历史悠久,对“固碳”“捕碳”“消碳”独具“开源”作用,有着长远的治本意义。我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利用科普教育载体,向学生普及“碳汇”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

篇8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1 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2.1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1.1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2.1.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占全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2.3 工业大气污染趋于严重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和的1.8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 固体废物逐年增加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 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3 解决对策

3.1 重点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

3.2 有重点地治理水环境问题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 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3.3 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

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4 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篇9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教师主导作用 科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要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树立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面对改版的新教材,如何施教?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接触到。这样,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为环保教育做好了铺垫。

二、在新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视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又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教材的重要内容

篇10

关键词:化学 新课标 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