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0:3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际关系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 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 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平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 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 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 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篇2
喜欢成都想继续在成都生活
市民幸福感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为了解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状况,成都市社会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在XX-XX年连续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选择侧重市民个人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制定出了测评体系,包括五方面十大指数内容:
市民的生存状况(如收入满意度指数)
市民的生活质量(如居住条件满意度指数、健康信心度指数、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交通出行便利指数等)
市民的身心状况(如精神状态指数)
幸福感对比(如生活质量方面与过去的对比、对未来的预期)
人际关系及城市认同(如人际交往和谐度指数、城市认同感指数等)
调查方式:采用了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对18周岁及以上、在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居住超过3个月的居民(包括成都户籍的本地人和长住成都的外地人)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报告表明,XX年市民的幸福总指数(3.54)与XX年(3.50)基本持平,幸福感自我评价指数(3.67)较XX年(3.48)上升0.19分;对XX年生活感到幸福的比例(56.8%),较XX年(46.1%)上升了10.7%。而市民对成都的认同感指数(4.03)较XX年(3.97)上升了0.06分。其中,市民对成都的留置意愿指数(4.61)和喜爱度指数(4.29)最高,分别有近九成受访市民表示喜欢成都和想继续在成都生活,各项指数均达到较高分值。
八成多市民:家庭生活“幸福”
在涉及到市民幸福感的十大具体指数中,较之XX年也发生了变化,最高的是家庭生活幸福指数(4.13),最低的是收入满意指数(2.97),除交通出行便利指数较XX年降幅较大外,其它指数均较XX年上升或持平。其中尤以社会治安满意度、收入满意度、人际关系和谐度、生活质量提升、家庭生活幸福五大指数较XX年有所上升。
社会治安满意度指数:3.50,较XX年的3.43上升0.7分。57.6%的受访市民认为XX年成都的社会治安好,仅11.5%的受访市民认为不好;
收入满意度指数:从XX年的2.91上升到2.97。34.2%的受访市民对目前的收入感到满意,32.8%的受访市民表示不满意;
人际关系和谐度指数:3.89,较XX年的3.83上升0.6分。72.8%的受访市民感到和周围的人相处“愉快”;
生活质量提升指数:从XX年的3.14上升到3.43,42.5%的受访市民认为生活质量与XX年相比“提高”了,53.5%的受访市民认为未来生活质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或“有所提高”,仅有3.3%的受访市民认为“会有所下降”或“较大幅度下降”;
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从XX年的4.0上升到了4.13,81.5%的受访市民觉得家庭生活“幸福”;
生活总体满意度、居住条件满意度、健康信心度和精神状态四大指数:与XX年相比保持稳定;
交通出行便利指数:较XX年降幅明显。分析认为,这与私家车增加,重要交通要道如人民南路改造、地铁施工等因素有关。随着XX年我市交通缓堵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投入运行,以及重点路段改造的完成,地铁和轻轨的陆续建成,在成都交通出行将更加便利。届时,该指数将得到提升。
15种职业人群家庭主妇最幸福
调查报告对15种职业人群的幸福感作了对比,其中家庭主妇、公务员、离退休人员、企业公司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五类职业人群幸福总指数高居榜首,而又以家庭主妇“感觉最幸福”,幸福总指数达3.9。相对而言,企业公司员工、商业服务业员工及工人的幸福总指数较低。
相关链接
篇3
【关键词】身心健康;农村中学生;问卷调查1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
(2)调查对象:马山县马山中学学生。
(3)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三大方面。
2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相关统计如下表:
(1)学习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自已对学习不感兴趣 63.3%2 父母老师给的压力太大而厌学 58.9%3 自已基础本来就差,学习方法不对 45.6%4 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融洽 38.6%5 学习基础差,听不懂,想学而不能为力 31.9%6 学习自觉性不够,缺乏恒心、毅力,沉迷于网络,无明确目标 30.6%(2)人际关系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产生的对抗心理 70.2%2 教师的认识偏差等情况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 62.1%3 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52.9%4 教师当众罚站和找家长 50.0%5 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 31.5%6 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
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28.6%7 家庭氛围不融洽 5.8%(3)挫折适应问题:
排名 原因 百分比1 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产生对抗心里 79.3%2 与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存在障碍 65.8%3 目前还没有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对未来很迷茫 55.4%5 日常生活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情绪宣泄渠道 41.2%3调查结果分析
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难于应付挫折,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在被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部分存在着心理卫生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3.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以为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高中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大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前途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高中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3.2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识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的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等,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3.3挫折适应问题:高中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高中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4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4.1对高中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4.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高中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箱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3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高中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高中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苦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4.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5小结
以上就是这次对农村高中部分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的介绍,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的压力。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宿舍 宿舍文化 文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1-01
1 引言
大学生群体对现实世界以及现代社会中各种关系的认知尚处于塑成期,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维系过程中,大学宿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大学生各种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场所,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将直接牵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故对如何维系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几类,而根据其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实现了和谐,即满足了第四层次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由此可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学生对宿舍产生一种归属感,并赋予宿舍特殊的感情。近年来,大学生宿舍冲突事件接连发生,其社会影响不禁让我们为之咋舌,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根据相关学者今年对国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大学生认为与室友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能够共同分享喜悦与悲伤;有三成大学生曾经嫉妒过室友,而在这些大学生中,对嫉妒心理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其中四成学生会将嫉妒隐藏起来,不会体现在外在行为上,另有五成学生则会由于嫉妒而公然顶撞室友或者产生冲突。由此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时下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同时,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也使得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并不如想象中的和谐,且其中的事件亦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部分更严重的现象。
3 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3.1个体间的差异
大学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作息时间,比如,有些学生不注意生活细节而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如若不能互相理解包容,时间久了就会彼此之间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引致各类冲突的出现。
3.2心理上的差异
大学生多处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认知阶段,无法妥善处理自身个性中所带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猜忌与闭锁等心理特点,从而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加上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个性中的独立自我思想根深蒂固,团体生活使其产生各种不适应的症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3.3知识技能差异
部分学生从未独自生活,生活太过依赖他人,在处理各种人际问题时往往只凭直觉、情绪和经验,不具备为人处世方面的基本技巧,从而时常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执,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4 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策略
4.1以宿舍人际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开展以人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将自身遇到的人际方面的问题讲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并及时解决。同时,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使其成为每位“新”同学必须认真修读的一门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展开培养和训练,使之形成坚强、理解和包容的心理品质,此外,可以借助专业心理专家的协作,加强学生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发现自身问题后能主动去寻找方法及时“对症下药”。
4.2积极宣传寝室文化,树立宿舍文明意识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意识到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但能够将建议和措施落到实处的却少之甚少,由此,寝室文化在校园中、在塑造健康心理时、在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时并没有产生实质上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必须摒弃口号化的作风,坚决执行制度化、规范化、道德化,要切实将这种良好的文化气氛保持下去,使之成为激励学生努力生活、努力学习的后备力量。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更为丰富的寝室文化评比活动,设置月度和年度最佳寝室等称号,给予应有的奖励激励,使得宿舍成员从此自觉自愿地为寝室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形成一种意识:“宿舍是我家,我爱我家”,从而对宿舍逐渐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藉此进一步提高宿舍人员间的和谐度。
5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化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也要具有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希望本文上述研究能够对提升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以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促使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能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2]孙东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1).
[3]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4]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篇5
关键词:教学 学 课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58
1 当代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迅猛爆炸背景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研究机构Gartner给“大数据”作出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产生背景在于因为人们日益普及的网络消费行为所伴生的一切消费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将会对社会或企业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思路或正确的决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平台在2013年双十一活动中,一天的成交额达到350亿元,这数据的背后其实藏有非常丰富的消费者行为。通过对数据分析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则能猜到消费者的购物需要以及未来选择趋向。
对于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要想驾驭好企业,需要具备一种非常重要且带有时代性的能力――学会对各种各样类型数据利用进行分析,例如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最终得出具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高职教育宗旨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既然当代社会和科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新的能力要求,作为高校教育者,则更应该比企业走在前面,要培养适合企业及未来时代要求匹配的人才,这样才真正做到校企培养人才的“零对接”。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高职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在符合教育学规律提前下,同时做到以时俱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教”转变为“主动学”,构建一套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2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2.1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理论和知识技巧基础上,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市场调研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
2.2 教学思路
一个中心,两条思路。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教”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学,“学”则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习。那么,本课程紧紧围绕 “学” 这个中心,延伸出两条支线:一是教师要在“教”方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二是学生要学会“主动学”,在完成自己调查任务同时,还需学会以教师角度去纠正和找出别组调查小组的不足,查找就是一种主动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主题式教学、分组项目调查、组与组之间互改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主动学”为原则,坚持“实用为主,鼓励实践”的方针。
2.4 教学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考勤考核(20%)+平时发言考核(30%)+大作业(50%)。大作业主要是分成5~6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要求进行三个阶段性作业:第一是市场调查计划方案(30%);第二是问卷设计(30%);第三是市场调查报告(40%)。每一阶段的操作办法:先由学生分组完成阶段性作业,完成后在全班同学范围内进行汇报。每一阶段作业得分由小组互评(30%)+教师打分(70%)构成,所有阶段完成后三个阶段按30:30:40比例算出得分(80%)+组长给组员评价得分(20%),最终得出大作业总得分。
2.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市场方案撰写(小模块一市场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小模块二市场调查内容、小模块三市场调查方法);第二模块是市场问卷设计与制作;第三模块是市场调查问卷发放及整理;第四模块是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2.6 教学流程设计
不同模块不同教学流程设计。
2.6.1 《市场方案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市场方案的撰写知识。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选题并制作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方案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方案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方案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方案,并最终完稿。
2.6.2 《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解有关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别人是如何制作一份合格的问卷。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以组为单位,每人设计10个问句,组长汇总所有组员的问句后,设计和制作一份市场调查问卷初稿。
第四步,汇总各组所设计市场调查问卷,按组为单位印制好问卷初稿。
第五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其他组的问卷进行互改及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采取“一对一”方法,保证每一个组员在掌握所讲知识要点后,修改其他组的问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由“被教”马上转变为“主动学”的效果。
第六步,各组对其他组的问卷根据教师设计的《市场调查问卷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七步,各组在汇总教师对问卷的修改意见及其他组对本组的修改意见后,对本组问卷进行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
2.6.3 《市场调查问卷发及整理》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以组为单位去印制最终定稿的问卷,以备发放。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统一时间和地点去发放问卷,保证人均发放20份问卷。
第三步,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照相及视视频录像工作,作为发放问卷的佐证材料。
第四步,以组为单位,对问卷进行有效性的甄别,对问卷展开整理及分析,并制作各种统计报表、图片。
2.6.4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报告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以组为单位结合所发问卷的整理结果在课后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报告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报告汇报评分表》进行合理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报告,并最终完稿。
3 教学效果
3.1 教师由“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
在该门课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由“主导”角色转变为“协助”角色,教学不再是以“教”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去展开及延伸教学。教师不再在每节课堂上以“讲”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学”。在课后,教师更多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不再是以找资料备课或制作PPT为主,由原来讲授转变为教学设计师,教师需要做的具体事情主要是以设计相应的表格和流程,确保在每一个调查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减少学生“搭便车”的行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
3.2 学生由“被教”角色转变为“主动学”角色
学生角色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角色,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能够实际运用。
3.2.1 在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和互改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要能当好一名“小讲师”角色,找出其他组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动学习”机会,让他们能看到和找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做到引以为戒,以后不会再犯同类错误。
3.2.2 增加实际操作及角色扮演环节
在讲解市场调查方法――电话调查方法的时候,教学设计重新设计为:
第一步,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教学知识。
第二步,在课堂上发放一份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
第三步,让在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打电话完成两份调查问卷。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自己手机电话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第二个电话是打给班上其他同学手机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
第四步,打完电话后再抽取部分学生谈谈打这两个电话的不同的感受。
3.2.3 在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更多
无论是在撰写市场调查方案还是市场调查报告过程中,学生都要学会如何与组员进行团队协作,组长学会如何领导组员,学会总结。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失败,学会面对被人拒绝等。在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要学会如何制作各种图表或表格,学会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 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大作业,“搭便车”行为减少
一般来说,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大作业,往往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少部分学生会出现“搭便车”行为。为了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主要设计以下措施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
第一,由教师制作《市场调查人员分工明细表》,确保将每一模块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学生清楚每一环节需要共同完成哪些小任务,然后再由组长根据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位组员分配的任务是合理公平。
第二,在每一模块实施过程中,都要求必须通过照相或录相方式进行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最终将所有照相或录像制作成为一份约10分钟的DV,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授予组长一定的权力,通过让组长拥有对组员进行打分的权利,使得组长能较好地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分值设计存在一定差距,通过竞争机制保证组长与组员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确立,最终促使组员需要听从组长的安排与调遣。
3.4 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通过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一是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组员一起共同完成任务;二是领导能力提升,组长学会如何带领组员共同完成任务;三是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如何礼貌待人,学会在与组员在发生矛盾时如何相处与解决;四是调研能力提升,学会如何把握对数据的研究、分析、挖掘;五是对市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提升;六是撰写文章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雅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时代教育,2013,(5).
[2]吕海燕.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篇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happy index reaches as high as 96.7%.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happy index main feature, as well as this crowd happy index results in the high score five big reasons.
关键词: 幸福指数 厦门 处级干部
key word: Happy index Xiamen Office level cadre
作者简介:方轻(1979―),女,福建福州人;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由于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社会地位高等因素,公务员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群。零点公司的一份《2009年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幸福感的职业排名中,公务员和房地产从业者幸福感位居前两位,其中,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幸福指数最高,而一般公务员幸福指数也是中等偏上。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厦门市公务员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2010年6月,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开展了一次厦门市公务员幸福指数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发放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参加市委党校或市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两个处级班的学员。本次调查共发放91份问卷,回收91份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的内容包括公务员把什么因素作为个人幸福的第一因素,以及对当前的工作状态、对个人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人际关系、经济收入、文娱活动、社会保障、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由于市委组织部在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协调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人员数量与结构的比例,因此客观上促成了本次问卷调查抽样的随机性与科学性,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能够更接近于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状况的实际情况。
一、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指数为96.7%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厦门市处级干部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6.7%:其中感觉“生活质量很高,非常幸福”的占12.1%,感觉“生活质量较高,比较幸福”的占56.0%,感觉“生活质量一般,可以算幸福”的占28.6%;其中感觉“生活质量不高,不幸福”的占2.2%,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人选择“生活质量很差,非常不幸福”的;此外,选择“说不清楚”的占1%。调查数据说明,作为一个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厦门市公务员的幸福指数是相当高的,不仅远远高于中国人平均幸福指数(一份“2009年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人幸福指数得分69.84),而且远远高于全国公务员幸福指数的平均值73.79。从调查对象的分类来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女性处级干部幸福指数高于男性处级干部。在被调查人员中,男性处级干部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96.25%,不幸福的占2.5%;女性处级干部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100%,不幸福的占0%。从幸福感的程度来看,认为“生活质量很高,非常幸福”的女性占27.2%,男性占10%;认为“生活质量较高,比较幸福”的女性占63.6%,男性占55.0%;认为“生活质量一般,可以算幸福”的女性占9.1%,男性占31.2%。
第二,中年龄组的处级干部幸福指数高于低、高年龄组的处级干部。在被调查人员中,40-49岁年龄组的处级干部幸福指数最高,这个年龄组的处级干部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为100%;50-59岁年龄组的处级干部幸福指数次之,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为97.8%;30-39岁年龄组的处级干部幸福指数相对较低,认为自己幸福的占85.7%。
二、厦门市处级干部普遍认为身体健康最幸福
在调查“您会把什么作为您生活幸福的第一因素”时,厦门市处级干部选择“身体健康”的频率最高,占被调查对象的43.8%;其他因素的排位依次为“家庭和睦”占39.7%,“实现职业理想”占13.2%,“金钱与物质享受”占3.3%,“个人的个性自由”占0.8%。
厦门市处级干部的幸福观是当代社会主流人群幸福观的浓缩体现。在物质水平以及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平安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显得原来越重要,因此,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幸福最主要的因素是符合当代人对生活幸福的基本看法与态度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越来越凸显,来自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越来越大,因此,家庭和睦也成为当代人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已经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已然衣食无忧乃至生活条件比较宽裕的处级干部而言,实现职业理想和追求物质享受则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此外,类似于“个人的个性自由”这样的因素,属于更高一个层次的精神需求,只有少数人会将其作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三、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指数得高分的五大原因
(一)没有后顾之忧
没有后顾之忧应该是当代中国公务员幸福指数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稳定。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处级干部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7.7%的人对当前工作表示“喜欢,很有成就感,非常满意”;63.7%的人对当前工作表示“很适应,比较满意”。此外,23.1%的人表示“工作只是谋生手段,没有其他感觉”,只有4.4%的人表示“对当前工作不满意”。长期以来,公务员被社会形象地称作“捧着铁饭碗”的职业,原因就在于这一职业的稳定性。曾经有人戏称:“谁人从来不担心下岗?公务员!谁人从来不受找工作的折磨?公务员!国家在、单位在、人民在,他们的工作就在,他们的饭碗就在。”虽然这样的评论透露出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某些偏见,但它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真实的社会现象。从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公务员考试不难看出,公务员的生活几乎已经成为大众普遍认同和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典范。
第二,保障全面。在当代中国,以职业划分,公务员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应该是比较全面和到位的,这也为公务员排除了很多后顾之忧。从医疗保障来看,当被问及“您对目前的医疗保健条件感觉如何”时,厦门市处级干部选择“能享受优越的医疗条件,感觉完全能承受医疗费用,没有负担”的占8.8%;选择“能享受较好的医疗条件,感觉能承受得起医疗费用”的占49.5%;选择“能享受正常的医疗条件,感觉医疗费用较高,有压力”的占35.2%;选择“能享受基本医疗条件,感觉负担医疗费用很吃力”的占5.5%。从社会保障来看,当被问及“您对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感觉如何”时,厦门市处级干部选择“社会有保障,非常有安全感”的占3.3%;选择“社会有保障,有安全感”的占36.3%;选择“有一定社会保障,有一定安全感”的占45.1%;选择“社会保障不充分,安全感不强”的占14.3%,选择“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安全感”的占1.1%。
(二)稳定适中的收入
金钱和物质生活水平无疑对人们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研究表明,收入与幸福感的关联存在“拐点”:家庭月收入12000-15000元是人的幸福感的拐点。也就是说,当家庭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下时,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当家庭收入超过15000元时,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可能不升反降。考虑到厦门市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消费水平和人均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收入与幸福感相关的拐点也应该适当提高至15000-18000左右。2010年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指数调查显示厦门市处级干部家庭收入在10000-15000元的占35.2%,12000-20000元的占47.2%。这就表明,厦门市处级干部的家庭收入都处于接近“拐点”的水平,而这一收入水平也是最能使人感觉幸福的区间。因此,稳定适中的收入是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指数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厦门市公务员在收入问题上存在比较性的优越感和幸福感。在以往的一些针对公务员幸福感的调查中,许多地区的公务员认同这个职业稳定性好、社会地位高,但是很多人仍然表达了对公务员收入的不满。一位多年从事机关工作的干部表示:“公务员这个职业在经济上处于撑不着、饿不死的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下岗职工、农民工比起来,当然好多了,但是,且不说与那些商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甚至距离真正的中产阶级都还远着呢。”虽然,厦门市公务员中由此同感的不乏其人,但是,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公务员相比,厦门市公务员在收入上有优越感和幸福感。有调查显示,2009年,浙江、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年收入约在4-8万元之间;江西和安徽等地区的公务员年收入约在3-6万元之间;西部部分省市的公务员年收入约在2-4万元之间。2009年厦门市公务员的年收入约在5-10万之间,处级公务员的年收入约在7-9万之间。一项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分析研究表明,“比较”比“期望”更容易导致幸福感或不幸福感。也就是说,如果个体所得到的不仅是本身期望的,而且被个体认为超过了他人尤其是同类人的相对所得,则更容易使这个个体产生幸福感。因此,厦门市公务员由于收入而产生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个人收入期望的实现,而且来源于因收入高于其他地区公务员的收入而产生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三)充实的生活节奏
在被问及“您对自己当前的生活节奏感觉如何”时,厦门市处级干部的回答如下:认为“太忙,生活节奏过快”的占8.8%;认为“比较忙,生活节奏偏快”的占40.7%;认为“适中,生活节奏刚刚好”的占49.5%;认为“比较闲,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占2.2%;没有人认为“太闲,生活节奏过慢”。可见,总的来说,厦门市处级干部的生活节奏处于一种相对充实和适中的状态中,这种生活节奏,既能够使人对工作和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并从而不时地获得恰到好处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又不至于使人过于疲劳、压力太大。
由于生活节奏适中,厦门市处级干部比其他地区同级别的公务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的休闲娱乐活动,这也保证了厦门市处级干部能够经常保持较佳的精神状态。调查显示,厦门市处级干部中认为自己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占3.3%;“比较丰富”的占29.7%;“有参加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占55.0%,“较少参加文娱活动”的占11.0%。此外,有73.6%的厦门市处级干部认为自己“精力非常充沛,心态极佳”或“有精力应对工作生活,心态很好”。
(四)和睦的人际关系
和睦的人际关系是厦门市处级干部幸福感强烈的又一大原因。在被调查人员中,19.8%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融洽,人缘很好”;58.2%的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人缘较好”;20.1%的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正常,人缘一般”。
家庭关系是个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家庭状况的满意度调查中,99%厦门市处级干部觉得自己的家庭和睦,其中“家庭和睦,对家庭状况感觉非常满意”的占23.1%;“家庭和睦,感觉满意”的占58.2%;“家庭比较和睦,感觉正常”的占17.6%。家庭和睦也是促成厦门市处级干部生活幸福的重要原因。
篇7
一个人的人脉资源,重量,更重质。拿出一页纸来,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可以说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年收入,算出这6个人年收入总和的平均数,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年收入的多少。
你的朋友的思维和言论对你的工作事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你周围的人只是为了一次小小的加薪或超市的便宜货而欣喜,你自己的目光也难说能看多远了。
而那些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地位的人,即使在聊天,谈论的内容也离不开投资理财、经营管理,接触他们的思维方式,对后来者将是一种质的飞跃。即使他们谈的只是艺术品或者健身、旅游,对那些还没有资格享受它们的人也将是一种激励。
一个人的朋友圈子里,不能没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我国清末的一代官商胡雪岩的经历,就验证了朋友资源的重要性。
胡雪岩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进钱庄当学徒,靠自学粗通文墨。平时要学习的业务包括珠算、习字、记账、写信等,了解商品性能,熟记银两成色。照这个途径发展下去,最高成就也不外是学成师满,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伙计。当然,凭胡雪岩的天资,最后能混成一个“掌柜”什么的也是不成问题的,但也是仅此而已了。
但是胡雪岩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他从未放弃过走出这个小圈子的努力。与破落的世家子弟王有龄相逢,靠其帮助,完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商人的原始积累。此后,他的眼界愈加开阔,涉及的层面也愈广。在洋场,有英文漂亮、熟悉外国商情的古应春;在江湖上,有帮会的老大尤五与郁四。而与一代名臣左宗棠的结交,使他在官商两道如鱼得水,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其实质就是对自己圈子的突破,他的历程,就是从一个低层次的圈子,逐步走向一个高层次圈子的历程。
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便进入一个自然形成的社会圈子。最初,圈子里的人包括父母亲友,一起上学的同学,一起游戏的伙伴等等。进入社会以后,这个圈子大了许多,我们有了上司、同事和下属,有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或者你还加入了某个学术组织、某个俱乐部。
这些圈子,基本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一个出生在大杂院的孩子,他所接触的层次,大部分也以同阶层的人为主。而很多富贵人家的子弟,在少年时代,就穿上特别定制的小号西装,挂上企业集团的胸牌,像模像样地列席董事会了。
下层人的小圈子里,身份差不多,大家可以彼此平视,但是如果你想有所发展,这个小圈子就显得有点儿狭窄。
但是好在圈子与圈子之间,是在不停地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动,在努力,圈子就不可能圈住你的身份。广交朋友,开拓新的人脉关系,是打破由出身环境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圈,重新组织新的圈子。
从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看,社交应该以性格相投、性情相近为选择,如果只注重交往对象的实际价值,则未免过于势利。但是在现代的交际观念中,社交的三个基本目标是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和互利互助。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个人既穷困潦倒,也缺乏有益于人的资讯和与人携手奋斗的能力,那么你会和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思想毕竟是无法回避的,在遇到生存危机或者事业上的阻碍时,实力强大的朋友可以拉你一把,穷朋友却可能把你拖向更穷的泥沼。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理想需要不同的人际关系网络去支持,人际关系网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篇8
[关键词] 高校;女生;女生宿舍;宿舍矛盾
近年来有关信息表明,宿舍矛盾问题已成为不少大学生面对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各种各样的矛盾在宿舍间悄悄滋生、发展,犹如挥之不去的阴握,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女生天性普遍敏感、细腻,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小矛盾和小摩擦较之男生就更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和亚文化像潮水般涌入大学校园,猛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导致女生宿舍矛盾出现的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形成原因也随之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尽管该现象的存在只占大学生总数的少数,但就其目前的发展情形,不仅给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增大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它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高校女生宿舍矛盾的特点
女大学生宿舍是女生生活、休息的地方。中国有句古话“三个女人一台戏”,意思是说女人多的地方问题多、麻烦多、矛盾多。虽然女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她们同时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心智不够成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幼稚,有时甚至是固执、盲目、冲动的,所以,极易导致出现各种矛盾。相关研究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现象具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二、高校女生宿舍矛盾的不利影响
女大学生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其交往需要,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女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宿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而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坏,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影响。
近期不利影响是指宿舍人际关系不良对女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造成的不利影响,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身心健康受损害。心理学家丁攒认为,所有心理间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宿舍,长期在紧张、愤怒、甚至仇恨等消极情绪的笼罩下,女大学生个体的“正常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增加她们的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经常出现情感上的孤寂、惆怅、空虚,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削弱人的抗病能力,使正常机能减退,并且削弱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导致心理障碍。”川可见,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结果是首先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第二,学习积极性削弱。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人的个性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大学生宿舍是女大学生休息、学习的地方,若人际关系不良,情绪愤怒或压抑,就会吃不好、睡不好,就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削弱,学习时也会处于最差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课后更无心钻研学业,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回到宿舍还有可能将不如意迁怒于其他成员,使宿舍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第三,集体荣誉感降低。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情感丰富,紧张学习之余,需要彼此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宿舍则是最佳的交流场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环境,不仅可以从彼此的言谈举止中认识对方,也可以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全面地认识他人,深刻地检查自己,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在与人交往时才能宽容和理解他人,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高校女生宿舍矛盾的解决途径
由上述可知,女生宿舍矛盾看似简单,却对女大学生的学业、生活、性格等造成很大影响,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校园管理问题及社会问题,应采取必要对策,疏缓和引导存在的矛盾。
现在,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对女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针对性不够。除了心理咨询,她们还需要来自生理特点、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指导。女生咨询中心人员可由共青团、妇联、校医务室、心理学专业的女同志及受女生信任、品格良好的部分教师组成。咨询中心可通过开设相应心理生理健康讲座,组织女生与教师的“实话实说”,开展有利于女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正确了解自我,提高受挫能力,克服女性性格方面的缺陷,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温锋.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变化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6,(8).
篇9
>> 浅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对性格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分析及应对 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影响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帮控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成因的分析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分析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人力资源管理,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correlates.Addi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10]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4(163):42-46.
篇10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逐渐提高,以往传统的生物学健康观所强调的“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已经不再是公众认可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观。
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哈塔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即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我们可把其内容概括如下:
1.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的统一与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的适应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激能力,并能够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许多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趋于严重,因此,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体育锻炼以其娱乐性改善情绪
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以消除轻微情绪障碍,缓解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舒服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同样锻炼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人感到愉快。。
二、体育锻炼以其竞争性缓解心理焦虑,培养意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的毅力。体育运动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那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强,这些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抑郁、焦虑以及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锻炼以其人际关系协调性促进心理健康
社交心理学认为: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作、何群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可使群体中的成员,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体育锻炼具有集体性和公开性,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体育锻炼以其注意力的分心性促进心理健康
分散主义理论认为:体育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其注意力从枯燥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琐事中分心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上去,摆脱暂时的烦恼和忧愁,从而起到缓解和改善学生心理的作用。
五、体育锻炼能使个体自我认识正确
一个具有正确的自我观的人,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的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运动还可以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另外,体育运动大多数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求,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作用。
六、体育锻炼能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和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时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手段,通过在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丁雪芹、.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体育科学,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