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05:1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院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院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调查报告 影视欣赏 现状 建议

自2011年5月《幼高专选修课〈电影欣赏〉教学研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遵循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既定方案,认真学习、研读了电影欣赏及教学的相关理论,初步明确了幼高专电影欣赏课教学与本科院校电影教育教学的区别和幼高专电影欣赏选修课与作为其他学科辅助教学的电影欣赏课的区别,初步确立了高专电影欣赏选修课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并从电影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本校《电影与电影欣赏》选修课的教学,制定了本校电影欣赏选修课互动共生的教学模式。为了检验我们的思辨结果正确与否,我们对泉州市区高职高专院校影视欣赏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

一、调研时间、范围、内容及方法

1、调研时间:本次调查问卷时间是2012年3月,统计分析时间为2012年4月。

2、调研范围:本调查针对泉州地面4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这4所学校分别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黎明职业大学、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泉州经贸学院未曾开设影视欣赏类课程,故本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黎明职业大学的在校大专生,其中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学前教育系学前与早教方向五年专08级与07级学生、艺术系五年专10级学生、学前教育系学前专业10级三专学生,共计100人接受调查;黎明大学的主要调查对象为:人文社科系10级学生和工商管理系11级学生与经济管理系09级学生,也是100人接受调查。

3、调研内容:本次调查问卷由“课程地位、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资源、课程特色”等模块组成。

4、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问卷法、分析法、访谈法。

5、问卷的编制:本问卷为结构型问卷,由15个题目组成,问题形式包括“问答式”与“选择式”。问卷设计完成后,经课题组成员讨论、论证。在大范围的使用问卷进行调查之前,对20位同学进行了试测,以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测试,问卷的形式、内容均能被试测同学理解与接收,顺利作答。

6、调查过程:(1)由调研者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填表方法,统一发放有关问卷,并现场收集。现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2)回收问卷后,课余进行个别学生访谈,收集有效信息35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课程地位调查

1、您知道贵校有开展《电影欣赏》方面的课程吗?

图表 1

2、贵校《电影欣赏》课的类型是:

图表 2

3、您选择过此门课程吗?

图表 3

4、您选择此门课程的原因是:

图表 4

5、能否顺利选上此门课程?

图表 5

6、您希望从《电影欣赏》课中学到什么?

图表 6

7、你觉得学习《电影欣赏》课有意义吗?

图表 7

从表1、表3、表5得知,89%的同学知道本校有开设电影欣赏类课程,且有42%的同学目前正在选修这门课程,36%的同学曾经选上过此门课程,65%的同学认为选课过程比较顺利。但仍有11%的同学不知道本校开设过此类课程。经走访发现,这类同学聚焦于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由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课程规模等限制,有35%的同学感觉选课名额紧张,不能很顺利地选上本课程。从表2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开设的电影欣赏课程均属于公共选修类课程,其中黎明大学开设的《电影鉴赏》,主要面向大一与大二的学生,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电影欣赏》,主要针对三专二年级或五专三年级学生,故有7%的同学因专业不符合选课要求而未能选修。表4提示我们,学生选修此门课程的原因如下:20%的同学因为喜欢看电影而选择;27%的同学因为想系统地学习电影方面的知识而选择;17%的同学因为想接受艺术熏陶而选择;18%的同学认为自己是随便选的,因为这门课考核简单,比较容易通过;7%的同学是为了凑学分而选择该门课程的。从表6可以得知,学生通过影视欣赏课想学什么。4%的同学表示只想看看热片,42%的同学想多看几部经典电影或大片,另有20%的同学想了解电影的相关知识,如电影史、电影鉴赏的方法、电影的画面语言等,8%的同学希望指导自己今后的拍摄活动,7%的同学想学习模拟影视配音,9%的同学希望学习拍摄与制作小电影。表7告诉我们,对开设电影欣赏课有无意义的问题,只有56%的同学选择“有”,剩余的同学选择“没有”、“无所谓”、“可有可有”。由此可见,仍有大部分同学对于选修电影欣赏课抱着盲目、随意的态度,有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对电影欣赏课的审美性认识不足,认为只需要看几部电影,写几篇影评,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对此类素质教育课程轻视乃至忽视,故而消极参与课程;不少同学并不期望通过电影欣赏课提高自我的艺术鉴赏水平——学生的懈怠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式调查

8、《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有:

图表 8

篇2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 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 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 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 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 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 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 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 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 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 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 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 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 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 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 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 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 事。

篇3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5例,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趋势和累及器官组织情况。

结果:我院2012―2013年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44.3%增长到2013年55.7%;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器官主要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累及皮肤最多,达30.4%。

结论: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严禁随意滥用抗生素,建议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关键词: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8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47-01

长期临床调查分析,认定以预防性为目的使用抗生素属于典型滥用抗生素范畴,抗生素使用合理化必须按患者具体病情分析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固定方案可应用于不同病情的情况 [1,2]。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就2012―2013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5例,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其中男患70例,女患45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2±8.5岁。内科病变患者60例,外科病患者40例,五官科患者10例,其他5例。

1.2 抗生素与不良反应。此次调查抗生素种类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等以及其他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皮肤组织(皮疹、丘疹、瘙痒)、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药热性等。

1.3 研究方法。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趋势和累及器官组织情况。总结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和所占比例情况,使用是否严格规范,记录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组织和主要症状。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年度抗生素使用总结。2012年不良反应患者51例,发生率为44.3%,头孢菌素最多,共14例,其次为青霉素10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10例,氨基糖苷类7例,大环内酯类5例,其他5例;2013年不良反应患者64例,发生率为55.7%,头孢菌素最多,共16例,其次为青霉素12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12例,氨基糖苷类10例,大环内酯类7例,其他7例。

2.2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统计。皮肤部位不良反应最多,共35例,占30.4%;其次为神经系统22例,占19.1%;消化系统15例,占13.0%;药热性15例,占13.0%;心血管13例,占11.3%;泌尿系统9例,占7.8%;其他6例,占5.2%。

3 讨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会使患者出现耐药性,但联合使用抗生素既能够增强药物对耐药菌的作用,又能够减少毒副作用。抗生素使用合理化必须按患者具体病情分析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固定方案可应用于不同病情的情况。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其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和避免产生更多耐药菌而影响药物作用 [3,4]。若大量使用抗生素则毒副作用将较强,直接损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听力。此次研究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皮肤组织(皮疹、丘疹、瘙痒)、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药热性等。诸多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一定原则。首先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发热不明以及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临床联合用药的指针为:①原发疾病的菌种尚未查明,包括免疫缺陷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耐氧菌的混合感染 [5];③单一抗菌药不能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④需长期治疗且出现耐药菌的感染性疾病;⑤为减少单一用药时的毒副作用而选择联合用药。根据治疗目的以及感染菌的不同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也在灵活比变化。上述结果中可见,我院2012―2013年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44.3%增长到2013年55.7%;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器官主要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累及皮肤最多,达30.4%。综上所述,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严禁随意滥用抗生素,建议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彦博,王玮,贾立华,杨兴龙,等.浅谈优化抗生素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2):1525-1528

[2] 陈芳.抗生素分期治疗在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84-585

[3] 王勤.药物不良反应197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32(24):68-69

篇4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非英语专业新生 英语学习情况 调查与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目前高职学生在历经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好,更无法熟练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主旨及文件的要求是相悖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新生学好英语,这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常常考虑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探索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笔者就非英语专业新生学习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以下问题:(1)新生的学习目的;(2)新生对高职阶段英语课的期望;(3)新生喜爱的课堂与课外活动;(4)新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5)新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调查于2007年9月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07级部分非英语专业新生中进行。涉及专业有网络系统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文秘;随机抽取的189名学生来自全国11个省、2个直辖市,年龄均在17-21岁之间;进入高职学习前均学过3-6年英语,个别学过8年。在这189名学生中,男生101名,女生88名。

3.调查工具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题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包括6个条目:姓名、性别、年龄、专业、高考英语成绩及自我评价高考试题完成情况、自我评价现有的英语水平。第二部分为调查项目,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目内容有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高职英语学习的期望、课堂内外的活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习惯等。题目来源有三个:一是有关的文献,二是笔者及课题组成员的英语教学经验,三是自身的英语学习体验。

4.结果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共计189份,有1位同学没有按问卷要求进行选择。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4.1对高考英语试题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好的部分时,选择听力的人数最多,占40%,其次是阅读理解,占29%。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外有34名同学填写“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好”,还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做得好的部分。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困难的部分时,选择写作的人数最多,占31%,其次是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分别占26%、23%和21%。16%的人选择所有题型都做得不好,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有6名同学“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差”。

4.2对现有英语水平的自我评价

被调查同学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为138分,最低分为40分(卷面总分为150分),大部分同学集中在70到100分之间,但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为“差”的有82人,占43%,认为“一般”的占32%,只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好”,还有16%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为“差”的同学中,有的甚至考了118分,但仍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差,这说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从以上两个评价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受高考影响很大,教师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上,而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涉及很少,比如除了少数专业要求加试口语外,口语尚未纳入高考内容,因此同学的口语水平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而听力因为纳入了考试范围,中学英语开始注重听力的训练,同学的英语听力技能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中阶段教师们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语法及词汇,但这两部分仍有许多考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掌握不好,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同学的写作、完型填空及单项选择做得最不好。这说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应巩固语法及教授词汇,且应尝试新的教法来进行有效教学。

4.3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

Robert Gardner和Wal lance Lamber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两类,即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交往或接近,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文化;后者指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的好处,如通过考试、找到一份好工作等。新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为工具型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而具体。73%的人是为了获得考级证书,因为考级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专升本或报考公务员;72%的人是为了今后能进一步学习,他们认为英语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63%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找一份好工作;52%的同学认为英语是必修课,他们把通过考试当作最终目的,这说明他们深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源泉、以语法及词汇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老师常“满堂灌”和进行题海战术,所有课堂活动只围绕解释词汇和语法条目来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因而感到学习很枯燥和乏味。仅有38%的同学对英语感兴趣,27%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娱乐,只有23%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这也反映出学生缺乏交流外语的外部环境。

4.4高职阶段英语学习期望的调查

新生在高职阶段最希望掌握英语听说技能,占67%,依次是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53%)、学习方法(47%)、语法(39%)、读写能力(34%),文化习俗(33%)和单词(25%)。学生对听说交际能力的渴望,与社会需求是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直接对外交流的能力,即良好的听说能力。53%的新生选择了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这些技巧是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现实交际中,一种技巧不可能离开其它技巧而单独运用,这种现实交际的重要特点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有所反应。47%的新生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学会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33%的新生认为文化习俗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

4.5喜爱的课堂及课外活动调查

学生喜欢那些有助于发展他们听说能力的课堂活动。77%的同学喜欢看英文电影,依次是游戏(58%)、课堂讨论(35%)、听英语新闻(32%)、角色扮演(28%)、口头翻译和以结对或分组方式活动(20%)。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交际技巧,而且具有挑战性、交互性和创造性。而轮流回答问题、做笔记、朗读、听写、翻译、小测验及听磁带等则属于传统教法下常用的课堂活动,同学较为习惯,特别是做笔记和朗读,有35%的同学选择了这两项。这也提示我们在运用新教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有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的(78%)、阅读英文小说、报纸和杂志的(48%)、唱英文歌曲的(41%)、玩网上游戏的(35%)、和外国人聊天的(27%)、听英文广播的(25%)、听讲座的(23%)、网上用英文聊天的(17%)、去英语角的(16%)、开英语晚会和英语演讲的(15%)、做英文导游的(14%)、英语辩论的(12%)和交英文笔友的(11%),等等。语言交际来自于语言实践。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6学习困难情况调查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词汇。76%的同学选择了“词汇太少,说不出来”,37%的同学选择了“容易混淆的词组和短语”。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中学毕业时,只要掌握1800个单词,这远远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按照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英语学完后,学生应该掌握3400个单词,即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测量,一个人的英语单词低于6000个时,他用英语进行读写交际会遇到严重困难。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词汇不足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瓶颈”。因此,词汇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首要的问题。50%的同学选择了“听不懂别人说什么”,48%的同学选择了“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这说明同学还不能自由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学中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的某些内在因素也妨碍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这些因素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和能力有关。34%的同学“没信心”,23%的同学“犯错时怕同学笑”,22%的同学“不想说(缺乏交流的动机)”,15%的同学“对英文没兴趣”,12%的同学“犯错时怕老师批评”。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除学生的焦虑感?教师应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样外部因素对英语学习也有影响。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说英语的环境”,22%的同学认为“教材太难、太枯燥”,8%的同学“不喜欢老师授课风格和方法”,4%的同学抱怨“教师说的太多,自己没机会说”。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法的培训,选择真实有趣的材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说英语的环境。

4.7学习习惯的调查

从同学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来看,37%的同学选择“按老师要求”,34%的同学表示“没有明确计划”;在争取课堂练习机会时,45%的同学表示“等老师来安排练习的机会”。这表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新的授课方式,有高达66%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贴近生活的练习活动”。

5.启发和建议

5.1注重中学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高职英语教师在掌握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同时,还应吃透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了解中学的教与学,并进行有机地衔接。我们可在新生入学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生的基本情况、高考得分、英语程度等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5.2运用优化了的交际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教为主,以考为纲,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实现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职业英语课程教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这个意见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交际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强调以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1985),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学(Learnby doing)”,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基础,语境为源头”的一种外语教学方式。将优化了的交际法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现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发展学生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性的语言技能,能通过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为学生创立和谐轻松的“自然环境”来学习外语,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与此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将学生自然地完全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良性互动,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困境。

5.3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语言教学已经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认知发展为重点。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具体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教师的情感同样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合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LambertWE.Attitudesand Motivation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2]Littlewood,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2000.

[3]Longman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1985.

[4]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篇5

关键词: 宁波三本院校 日语专业 第二外语(英语) 需求分析

1.前言

在我国在小语种第二外语(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外语学习者需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三本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考试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对于英语的需求被掩盖在同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下。(庾鲜海、康秦,2010)宁波有多所三本院校,如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这些三本院校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小语种专业学外(英语)时的普遍缺点,即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是很强。因此我们在宁波三本院校开展对小语种专业中第二外语(英语)的需求分析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引起重视,从而改变小语种学生学外(英语)只是为了学分和通过必修课程的被动局面。由于宁波三本院校的小语种教学中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主要集中在日语专业,因此,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小语种教学主要为日语,且它们的第二外语为英语。

2.理论基础

在了解需求分析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需求”。国外不少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探讨需求分析中有关需求的不同涵义。由于不同的ESP研究者分析的视角不同,加之不同的情境下需求包含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专家学者对“需求”的涵义众说纷纭。Hutchinson和Waters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这两个概念。Berwick和Brookfield把需求细分为规定的需求与意识到的需求。Brindley和Robinson提出了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这一概念。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而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概括为主观需求。(庾鲜海、康秦,2010)尽管专家们对“需求”的涵义不一致,但是对需求分析的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前景分析”。总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它涉及为了解决问题而先了解具体问题的一个过程及需求的涵义。需求分析属于实证调查与研究,最终是为了形成决定、改进教学,而不是为了帮助使用某种主观推断或者评判的方式来改进教学。(余卫华,2002)

需求分析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在国外外语教学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Richterich(1972)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需求分析模型研究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它共经历了4个阶段:(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Munby,1978);(2)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SA)(Allwright,1982);(3)Hutchinson和Water的分析模型(Hutchinson & Water,1987);(4)Dudley Evans和St John的分析模型等(Dudley Evans & St John,1998)。(陈冰冰,2010)从内容上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 needs 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两个方面。目标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外语水平开展的分析。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课程前的语言水平,调查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欠缺及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目标需求分析中最著名的一种模式是由Munby(1978)提出的。Munby的模式考虑了学习者个人的语言需求,却忽视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认知和情感变量都有意识地被排斥在需求分析之外。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对Munby的模式进行了纠正和改进,拓宽了数据收集范围,增加了有关学习者学习不足、偏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所学课程的需求与期望,以及课堂教学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内容。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指“外语学习者为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Hutchins on和Waters(1987)指出,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

3.实验设计

3.1实验目的

了解日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状况。

3.2方式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学习需求。

我们参考了Steven Widdows and Peter Vollen设计的The PANSI Questionnaire问卷调查,并根据国外学者Masuhara和Mackey的需求分析理论进行了分类。在本次调研中,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习需求被分为五类,分别为课程需求、发展需求、工作需求、学术需求及媒介需求。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中的1―3题,4―6题,7―8题,9―11题,12―14题分别用于研究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课程需求、发展需求、工作需求、学术需求和媒介需求。问卷对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确定。(庾鲜海、康秦,2010)1=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这个句子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个句子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个句子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3.3调查问卷

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无效8份,有效率80.00%。

4.调查分析

4.1问卷调查对象及其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由于大三大四学生正处于校园至社会的过渡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或是职业选择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再加上较之大一大二学生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历练,他们对自身对英语的需求有更为广泛的理解,而同时,日语专业的学生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从大三阶段开始,因此中间出现了断层。相对于其他语言类专业而言,其第二外语的学习有特殊性。因此选取日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反映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英语)的需求,同时更能对我们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根据调查显示,有84.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课,有61.11%的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9.73%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基础阶段就开始获得第二外语(英语)教育,并且大部分学生只能把握大学四级的英语知识,六级的英语知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熟练且准确地掌握。

4.2学习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外语)的五类需求平均值如图一所示。

从图一可以看出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外语)的需求中,工作需求最为突出,平均值为3.66,其次为媒介需求、课程需求,而学术需求与发展需求不是很明显。

宁波位于沿海地区,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外贸经济发达,相关外贸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语言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三本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就能踏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大多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将工作需求作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需求。在工作需求中,“学习英语是因为以后的工作要用到英语”的平均值达到3.74,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在今后工作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希望能够从事与自己语言类专业相关的工作。

媒介需求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将会带来巨大的益处,这一因素的平均值达到了3.07,这表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它的广泛性与实用性已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其他两项“用于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和“欣赏英文歌曲和电影”的平均值也较高,这说明在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逐渐培养了主动接受、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意识。

课程需求排名第三,这表明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应试倾向,不少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这与如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应加强学生学习目标与目的的正确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五类需求中的另两类需求:学术需求与发展需求不是很明显。学术需求中“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国际会议”的平均值最低,仅为1.78;发展需求中“学习英语是为了去英语国家留学”的平均值最低,仅为1.74。由于英语已经是第二外语,在此五类需求中,学术和发展需求不明显还是可以理解的。

5.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不断深化,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城市宁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作为贸易沟通基础的英语更是受到了相关企业密切的关注。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英语的需求并不与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相符,这种需求的错位将导致教育出现很多问题。对此,我们根据本次的调研结果对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应如何开展小语种(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5.1夯实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英语基础

通过对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个人信息的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84.72%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很强的需求,他们认为有必要从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英语课,而这与宁波部分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出入。部分院校的日语专业在大一学年并没有为学生开设英语课,这不仅使学生逐渐淡忘初高中阶段习得的英语知识,而且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交流、联系的宁波,小至四五岁的小孩,老至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在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年轻人了。处于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仅仅获取专业的语言知识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日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努力地去探究这本宝典的精髓,在熟练地掌握日语的基础上,不能丢弃已经有了至少七年基础的英语,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开放的宁波或者说中国获得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学英语的机会。

5.2根据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需求开展教学

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工作需求在起主导作用,因此院校应该适时做出调整,使英语教育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调整可以如下。

5.2.1尽早地向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可能。

5.2.2根据目前社会需求提供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宁波三本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特别是宁波本地的企业接轨,及时获取社会、企业需求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地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宁波大多数外贸企业要求员工掌握外贸专业词汇及基本知识,因此宁波三本院校应该向致力于做外贸的日语专业的学生教授相关方面的英语知识,使这些学生的竞争力在外贸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5.3对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加强教育,调整需求结构

目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课程需求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些学生承认他们学习英语是因为学校规定英语是必修课,而且是为了满足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需要。学生的这种想法表明大学生仍很有可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相关领导及老师应该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真正从内心迸发出学习英语的激情,以满足自己更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有学好、学精英语,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才更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庾鲜海,康秦.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需求分析的动态研究[A].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A].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3]柯于国.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需求分析模式――界定,理据和应用.学科教育,2010.

[4]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A].外语学刊,2010,(2).

篇6

电影作为传媒产业之一,电影广告的市场运营在欧美国家非常成熟,这是因为电影广告在播出时,没有众多频道和广告的干扰,尤其是电影放映前那几分钟,观众几乎是“高度集中”地看完片前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效果,我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知道有没有其他形式的广告效果比它更好的。随着中国电影院线的改革,电影广告市场也在整合与创新中日臻成熟,逐渐从单一以影片为导向的时代向科学、完善的传媒时代转变。

电影已成为广告的“蓝海”

电影的广告价值源于其极高的受关注度和话题性。数年前,一部影片形成的思想冲击甚至可以影响一代人,从而使配合单一影片进行宣传推广的广告或活动很容易取得营销上的成功。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虽然影片被遗忘的速度在加快,但电影营销价值在上升,电影广告的前景愈加明朗。首先,看电影已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其次,在影院大屏幕播放精美广告片,其记忆效果几乎高出所有的广告形式,甚至是电视的好几倍;最后,电影的互动整合的优势凸显出来,在同一时空里,让观众全面了解产品,完成对消费者的全方位推广。

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作为重要的电影广告运营模式,其巨大的营销价值被广告主认可,但受电影票房制约较大,运作流程复杂,且无法监测广告传播效果,故无法规模化、产业化。

所以,时下整合全国影院银幕已然成为广告“蓝海”。一方面,影院银幕作为广告传播载体,大屏幕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吸引力,且广告受众层次较高,其传播价值易被广告商认可;另一方面,影院银幕聚合了制片商、院线和广告商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样也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

电影广告需要媒体化

将影院作为传媒来运作是电影广告的未来。如果将国内现有的比较现代化、上座率高的影院映前时段集中买断,整合为影院网络体系,以时段售卖的方式,通过银幕影像、影院展示等广告形式传播,一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媒体。

目前国内电影广告基本上是以单一影片为导向,在宣传上也是各自为政,这样的广告传播效果有限,如果将影院作为媒体来运作,就能锁定固定的观影人群,成为可控、可选、可评估的精准媒体。

既然是媒体化,就需要对其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影院媒体一方面承载着为新片进行整合传播的任务,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品牌的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整合传播方案。既可以是在电影里的植入式广告,也可以是放映前的贴片广告;既有电影海报形式,也有影院相关形式;既有影院自身的广告形式,也有影院以外相关广告形式。总之,要多元化形式相互组合运用,才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地了解电影广告的效果,应该尽快建立专业的电影广告的媒介监测机构,不仅为了准确监测电影广告效果,同时也为了能够给客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投放依据。

它山之石

近年来在美国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广告形式之一就是电影广告。其实,美国的影院广告起步也很晚,2003年才成立了影院广告委员会(CAC)。据CAC年度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自2002年至2008年,影院广告投入平均年增幅达21.5%,2008年的影院广告支出是2002年的208%。

篇7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的统计,2014年北美观影人次仅为12.748亿次,创下20年来历史最低纪录。坏消息并不止观影人数的减少,相比于2013年全年北美109.23亿美元的总票房,2014年全年总票房跌幅超过5%。值得注意的是,造成北美电影市场“人财两空”的原因,并非是各大片商降低了出片量。相反,2014年北美市场共上映了684部新片,与2013年相比只是个位数差距。

问题首先出现在不断走高的电影票价身上。美国影院业主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北美市场最为重要的档期――暑期档所处的第三季度中,其单张2D电影票的平均价格为8.08美元,比2013年上涨3.1%,而比起2010年则有高达2美元的上涨幅度。这还只是普通2D电影的票价,如果考虑到3D和IMAX电影票价动辄超过15美元一张的现实,2014年也可以被称为是北美电影市场史上票价最贵之年。去年普华永道一份关于北美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53%的受访对象表示高票价是让他们对电影院说不的主要原因。

但票价并非唯一的罪人,真正让观众失望的是单张电影票性价比的降低。北美各大电影公司疯狂推出漫画改编电影以及主打续集作品的方式,已经开始被大部分观众讨厌。

对于这种影片内容固化的局面,观众已经开始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不满。2014年十部北美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在这个市场斩获4亿美元以上票房,这是之前几年内未曾出现过的情况。而整个北美暑期档,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作品竟一部都没有,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13年前。

仔细观察2014年北美票房不难发现,夺取冠军的《银河护卫队》尽管是漫画改编电影,但却是一部原创电影。相比堆砌续集,观众更喜欢新鲜的东西。以2014年北美票房黑马《星运里的错》为例,这部制作成本仅为1200万美元的电影,在北美上映三天票房就高达4800万美元。这部青少年浪漫爱情片虽然没有华丽的画面和炫酷的英雄,但却以人性和温暖赢得了观众――最重要的是,它让观众感到新鲜。

高票价以及固化剧情直接导致北美市场的电影院开始流失观众。尼尔森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北美市场15-24岁人群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比例同比下降15%。这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年轻人是电影市场的主力军。电影《星运里的错》25岁以下观众占79%,正是因为赢得了年轻人的认可,它才成为票房黑马。

不去电影院,年轻人去哪里看电影?在普华永道的调查中,71%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在家中观看新片。而在北美,家庭影院设备的市场普及也让这种意愿提早成为现实。美国建筑师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2007年23.8%的设计师将家庭影院列为特殊功能项(并非基本配置),而2014年此数据降为6.2%。这也就不难理解2014年年轻观众为何大幅从电影院流失,因为作为北美电影市场最重要群体的他们,是新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忠实用户。

篇8

【关键词】 学生 作业 语文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词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

一、拓宽作业渠道、精选作业内容。

1、传统性作业 ―― 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如读课文、抄生字、背课文。这类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老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应注意两点:一、变换形式,让学生喜欢做。就拿抄生字来说吧,可让学生按结构、读音的不同类别来归类抄写,这样学生要写的字虽不多,却要仔细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和读音,具有一定的容量,学生也乐于接受。二、抄写遍数控制在三遍以内,坚决不布置抄五遍、十遍甚至错一题罚抄几十遍的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观察性作业―― 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如:街头巷尾的凡人小事,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国家地方的重大事件等。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天,这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国家大事。我在飞船发射的那天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实况。认真观察发射的场面,火箭的变化,飞船运行的情况,宇航员的表现。这样的观察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学生根据这一事件写成:《飞天梦圆》、《载人飞船上天了》等习作感染力强,情真意切。通过以上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采用写观察日记、琐事述评等方式巩固观察成果,强化观察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生活积累。

3、操作性作业―― 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如:教完《小镇的早晨》一课,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镇早晨的美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蚕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让学生饲养小蝌蚪、蚕宝宝等,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的不到的知识。

4、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一、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教完《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按家庭住址自由组合,布置学生回去演课本剧。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二、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设的课。在口语交际课后,将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加以中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如:上完《学会赞美》要求孩子赞一赞勤劳的妈妈、能干的爸爸。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实践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体验。

5、调查性作业―― 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如:上完《特殊的葬礼》结合我们镇化工厂变得教多,化学污染教严重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一组作业:①采访居民,了解我村环境污染的状况(小组合作,写采访稿)。②实地查看,访问环保部门(调查访问,小组汇报)。③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广告策划,上街展示)。这些作业,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他们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同时,采访家庭、宣传广告、汇报交流,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二、变换作业形式,增加作业趣味

作业的设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才会收到欢迎,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除了内容的广泛外,还要力求形式的多变性、新颖性与趣味性。使它既具有一定的语文信息刺激,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愿做、乐做。

1、协调不同的感官。教师设计了多元化的作业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当然,这样的作业不是随意性的,也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应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乐中求知,趣中求知。

2、选择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从不同角度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作业。可以是各中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甚至是有关音乐、体育、美术的作业。如在教完《我们爱你啊,中国》,可布置学生唱这首歌,也可让学生模仿写诗《我们爱你啊,靖江》;学习了《走,我们去植树》后,可让学生选择周围的一种树木、去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名称、作用、习性等,也可让学生做一个关于当前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画一副自己想象中的家园。

三、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特长。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机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同学可以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同学可以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加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演唱组,不求他们立即登台亮相,先让他们作助手,即使登不了台,也不予强求;不善言谈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演讲组,让他们在别人的示范中受到影响,逐步锻炼胆量,培养能力。

总之,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 注引:1、刘修文主编《教育学》

篇9

漫画衍生品开发总体低端、设计太“硬”

目前,国内能够系统开发衍生品的漫画企业并不多,能赚到钱的就更少。据国内报刊发行研究专业机构北京开元策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四大城市漫画杂志综合市场中,知名漫画企业的漫画衍生品开发存在总体低端、设计太“硬”的情况。

1.就衍生品种类来说,与动画企业动辄推出童装、玩偶不同,漫画企业的网上商城在服装和玩偶方面的衍生品数量最少,只占全部衍生产品的3%至4%,而服装中以简单的印花T恤居多;稍多一些的是偏向实用的箱包,占全部产品的4%至12%,饰品挂件和生活日用品占全部产品的14%至17%,可见贴近生活的产品较受欢迎;文具用品占比超过20%,这与业界对教育类动漫的热情居高不下相一致;占比最高的是以海报、桌游和扑克等为主的休闲娱乐类产品,在20%至33%。

2.至于漫画衍生品的价格,单价30元以下的产品占60%以上,这个比例体现了漫画衍生品开发总体呈低端化的趋势。尽管这一价格区间的产品是市场销量最好的产品,但和当前国产漫画受众在该年龄段的消费水平很不相称。

透过衍生品种类和价格的比例数字,不难看出国内漫画企业进行衍生品开发时的相似思路:首先,在开发模式上,他们都以几部作品推出同一款漫画衍生品的形式为主,且多数是以漫画本身的图片直接印刷成商品,但可想而知,这样的产品并不具备差异化特色;其次,在产品设计上,漫画企业很少针对原漫画本身的特质进行再创作,造成了衍生产品创意不足,收藏性大打折扣。

避开动画企业衍生品壁垒

主动接轨主流市场

篇10

于是,后者急中生智,将馆内一块中间区域交给艺术家自己去处置。原本只是针对艺术作品的单纯布展,现在可以对整个展览空间进行设计和规划,以使其尽可能与作品之间相得益彰,这飞来的美事令Tong Cragg兴奋不已。而展览闭幕后,所用材料可以拆除或重组,将空间留给下一次展览。艺术和艺术家的自由得到了充分释放,美术馆自然也乐见其成。

商业包围下的艺术跨界

建成后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将取代2005年创立的证大美术馆,而后者所在的浦东大拇指广场也不能与喜玛拉雅中心的商业规模、氛围同日而语。整座商业中心的建筑设计出自名家之手,外观非常抢眼,仿佛远远地就在提醒人们:此处与艺术有关。

早在去年,喜玛拉雅就确定了它的定位:把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结合起来,把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在展览方面,是比之前注重设计作品展,近期举办原研哉作品展的用意之一,便是考虑到设计是艺术和生活的一个连接点,是使生活艺术化的重要方式。

至于商业中心的规划,美术馆的上面是电影院,下面是商场,对面是剧场。今后的艺术展,将借助这些媒介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表达。比如在举办展览的同时,播放电影、纪录片等影像资料,有戏剧戏曲演出,艺术图书馆有相关的书籍,商店里则出售相应的产品,餐厅供应相应的食品菜肴。执行馆长王纯杰称之为“跨界整合”,它对观众的影响也将更加全面,而这是其他美术馆所做不到的。

丰富的经验使得王纯杰对于世界知名美术馆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喜玛拉雅的做法与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颇为相似,后者也同样设有剧场、电影院、图书馆、餐厅,“但它没有酒店和商场,这属于生活化的内容”。

商业与生活相关,艺术如果与商业结合,艺术便能通过商业进入生活,这是不少私人美术馆、企业美术馆所理解的公众性,也是它们所普遍采取的生存方式。而国内一些城市也在规划中以艺术商业双管齐下作为指导思想。

说起来,艺术在当下中国似乎有点误入歧途的意思。一方面,美术课、音乐课在一些学校里形同鸡肋,可有可无,以致一些年轻人日后对于色彩、视觉、声音等方面一片茫然;另一方面,艺术又常常被不恰当地用于区分社会生活中的各色人等,贴上所谓教养、高尚之类的标签,甚至沦为附庸风雅的帮凶。当然,也有人抱怨,中国人不热爱艺术。听者既不敢苟同,也无从反驳。

说到底,如何盘活偏僻的区域地块?如何为艺术场馆集聚人气?答案是商业!如果这样能拉近艺术与普通人的距离,未尝不可一试。

再则,民营美术馆的创办者大多都有地产商背景,喜玛拉雅也不能免俗。既然美术馆是作为整个商业中心的一部分,就不能杜绝人们对其公益性的猜测甚至质疑。

美术馆每年都会提交预算报告,向集团董事会申请下一年经费,获批后很快就会得到上千万元的运营开支。而在日常运作上,董事长戴志康一向不管,也从不要求美术馆赚钱上缴。至于展览所得之门票收入,则会全部反馈到美术馆的日常用度中。这是个亏钱“生意”,更是个烧钱“生意”,王纯杰说,“如果老板把这几千万拿去做收藏,肯定是赚的。”

戴志康的私人收藏始于美术馆创办之后,而且与美术馆的藏品界限分明。如果其藏品要在美术馆展览或用于公开出版的话,交付的也仅仅是使用权而已。而当年喜玛拉雅在向民政局注册时,已将其自购以及他人捐赠的所有藏品向其申报登记,今后任何情况下不得变卖,一旦美术馆关张,其名下所有藏品皆归民政部门所有。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私人美术馆都能获得执照的。

商业助力艺术,可以从具体的资金、场地、项目上面得到确认。而艺术对于商业的反作用或称品牌效应,也是必然存在的,但至今集团内部和外部都没有人对此做过研究,也自然没有独立调查报告出炉。

跟所有的预算一样,美术馆的也会被压缩,那就必须找赞助。情况最好的一次,是全部展览开支都由某驻华机构包了,对方有项目经费,美术馆负责承办。此次Tony Cragg的作品展,这位艺术家的拥趸赞助了一部分,某汽车品牌和红酒品牌也赞助了一点,有现金,也有实物。而某国文化协会则包揽了运费、保险、宣传费用,不过这几百万不由美术馆经手。美术馆负责提供场地。

展览,是一个学术选择

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全艺术概念,王纯杰认为,其他私人美术馆乃至国有美术馆未必做得到。其实,在很多方面民营美术馆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美术馆的建设,几乎都是先满足建筑的一般属性,然后再赋予它美术馆的功能,甚至不乏直接将一座现成的建筑用作美术馆的例证。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是一方面,对于艺术形式的思维局限则是另一方面。而今,私人美术馆、企业美术馆的兴起,使场馆的属性在设计建造时得到了充分考虑。喜玛拉雅美术馆内部净高便有十数米之多,还特意留出一块约20平方米的墙面,可以像窗户一样开阖,以备超大型雕塑或装置艺术作品等由此直接吊装进入。

这当然是艺术观念革新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作品、多媒体、跨界作品展登堂入室,取代单一的架上绘画作品展。艺术是互通的。有时候,人们也会以艺术精神、思想、流派作为划分的标准,比如同一艺术思潮下涌现的各种物质形式的作品,这样各类艺术形式便被打通了。从这个角度上讲,美术馆紧邻剧场、影院,实际上是一个艺术磁场。更何况,艺术与娱乐,有时候并不那么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