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18:1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文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文调查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听大人们说,在他们小的时候,家乡的河水很清澈,河里有青青的水草,顽皮的游鱼,像一幅透明的画。可是20多年过后,在家乡再也找不到风景如画的小河了,我们也不能享受在河里玩耍的乐趣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温瑞塘河的河水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污染?对此,家乡的人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我们能够想出什么办法让河水重新变得清澈起来呢?这些都引起了我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二,调查的途径:  2007年暑假,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组建成立了“水污染调查小组”,决定对温瑞塘河中下游水污染情况进行科技调查活动。制定了实施计划以后,开始了资料查阅、调查访问、民意测验、上网查询、实地考察、实验检验等各种方式的研究活动。这段期间,同学们协同努力,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了筛选、整理,对温瑞塘河中下游的水污染现状、水污染原因及人们对水污染的认识程度进行一系列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1.访谈  整整一个暑假,我们调查小组成员分别走访了河边的一些居民和厂家,了解他们对温瑞塘河水污染现状的认识和态度,听取他们对水污染的原因分析,以及提出的整改建议。科技小组还先后到环保部门听取了有关的情况介绍。   2.实地考察  我们小组沿着温瑞塘河的入海口往上走,实地了解温瑞塘河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记录。  3.资料查阅  我们通过学校电脑室上网查找了水污染的定义、原因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资料。大家认真查阅了有关文章,下载了很多文件。还在县图书馆、阅览室重点查阅了关于水污染的书籍、杂志和文献资料,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4.实验检验  我们温瑞塘河中下游地区有几百家工厂企业,工业用水不可避免地对河水造成污染。我们从附近河道取了一些水样,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了细菌数量的测定和水样过滤实验,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记录。  三,调查的过程:  我们从六月初开始调查温瑞塘河污染情况。  1、河道拥堵。我们发现温瑞塘河的几条支流河里有的长满杂草,有的堆满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还有的被养殖户的网桩拦腰截断,河道看上去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河水的流动,有些河道已经不再有水的流动。

2、水发黑发臭。由于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废水及有关的生活污水的排入引起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河水流通不顺,污染生物沉积并腐烂,致使河水乌黑、臭气熏天。

3、生态失调。江南的河流湖泊里很适合各类鱼虾的生长繁殖,然而,我们科技小组在考察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鱼虾的踪迹。

据环保局的叔叔介绍:温瑞塘河主要超标污染物是高锰盐,酸盐指数和大肠菌群其超标率为5%、64%,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58,属轻污染级。当然,这是指温瑞塘河的主要河道,至于堵塞的河道,污染肯定更严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工业污水排放严重,工厂负责人对环保不够重视,工作中急功过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二是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缺少污染处理场;三是是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公众的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得到保障。

环保问题问卷调查  态度  无所谓  只顾发展不顾污染  环保意识强  谁污染谁治理  数量  7  4  1  4  百分比  43.75%  25%  6.25%  25%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  水污源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的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要氧气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水质检测:  A:细菌数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标上标号。取一号试管,在其中加入5ml的1号水样并滴加5滴亚甲基蓝溶液,摇匀后静置,并开始记录静置的时间。  (2)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到另外的2、3号试液。  (3)4号试管用蒸馏水代替水样,作为对比实验。  (4)仔细观察实验,当某一个样品开始褪色的时候,记录下时间。  实验现象及分析  水样标号  实  验  结  果  1  经过25分钟以后,水样的颜色有明显的褪色。40分钟后,水样的的颜色基本褪去  2  经过30分钟以后,亚甲基兰的蓝色基本褪去  3  经过15分钟,亚甲基兰的蓝色基本褪去  4  40分钟以后,颜色没有太大的变化。  说明:亚甲基兰的快速褪色是因为水中细菌存在的原因,褪色越快,表明细菌越多。从上表可以看出,褪色最快的是3号水样,其次是1号水样,因为该二种水样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导致水样中细菌数量大增。在实验过程中,发现2号、3号水样臭气还逐渐增强,这说明河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  B:水质过滤实验  水样地点  水质情况  工厂附近河道  水中杂质也较多,水呈黄褐色,有的混浊,鱼腥味有点略带金属矿物气味,臭味也较浓,留在纸上也有较微小颗粒。  实验分析: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水样细菌数量测定和水质过滤出的杂质与当地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当地各企业领导只顾生产效益,却忽视自身给当地河道造成的严重污染,这是人为污染的最大原因。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水中的一些巨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使人畜死亡。最危险的是镉,铅等金属物质,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四,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环保法律意识,树立环保与经济、社会统一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努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  2、工业结构的选择与合理布局要放在首位,在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进行分散加集中的控制。减少生活垃圾在河道中的排放,在河道附近,尤其在居民密集区,应多设几个“垃圾箱”。  3、环保主管部门应该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杜绝各类水污染的现象发生,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或个人,加大处罚力度,把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4、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篇2

调查目的: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调查地点:碧浪小区碧浪湖。

调查人员:沈璐娇、张思成

调查工具:两个杯子、放大镜、捞网、石头、线、鱼竿。

调查经过:

先用捞网捞一点水上来倒在杯子里,再取一杯干净自来水,放在阳台上仔细观察。我们用放大镜发现碧浪湖里的水和自来水完全不同。碧浪湖里的水比自来水脏多了:碧浪湖里的水里面有点蓝藻,有很多油渍,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脏东西。自来水却没有一点油渍。我们有用石头、线、鱼竿又做了一个跟钓竿差不多的东西,并在线上标好了刻度。于是,我们把鱼竿伸长往河中心一扔,就开始往外伸线,直到感觉石头已经到河底了,我们又把线收回来,看看石头,上面全都是一些很脏的污泥。

篇3

在校师生及周边小区居民和周边各部门单位

二. 调查时间

20**年**月**日

三. 调查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了解世界及我国普遍缺水的种种真实状况,并深入分析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组织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关于市民水资源观和节水意识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争做节水宣传员,形成正确的水资源观,能在生活中自觉节水

四. 调查内容

五. 存在的问题

六. 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案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5、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6、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7、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篇4

——恭城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调查报告 为更真实地了解恭城橙农的生活、生产、收入、负担情况,橙类种植大户、橙农的思想观念,对市场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把握情况以及对市场采取的态度等,切实解决目前农村橙类水果经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全县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布置,由县政府、县水果流通办、县水果中心、县农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自2005年4月13日至4月19日,历时一周,进行了全县农村橙类水果经济问卷抽样调查,之后又进行了1天的审查、汇总和分析。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恭城县比较典型的橙类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部分在销售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橙类果农,这些调查点分布在全县40个行政村,这些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橙农对了解全县的橙类水果种植和销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恭城橙类生产及销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经历了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橙类的价格一直较高,所以橙类的种植面积扩展的很快。恭城现有橙类种植面积约6.29万亩,主要品种有新会橙、红江橙。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类在糖度,色泽,口感和外形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类要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去年橙子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头、色泽、外形等方面都不够好;二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水果同时上市,因此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受其他产区脐橙和夏橙的冲击很大,在销售量和价格方面都没有优势;三是恭城橙类种植的品种过于老化。

根据调查,恭城橙类生产和销售显现以下特点:

第一、生产不规范,农药残留量大,销售量太少。

目前橙类生产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真正集中成片实行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果园极少。由于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大部分农民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果农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使得橙类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药残留高低是衡量橙类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橙类销售的最主要障碍;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得果农在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优种优育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产出的橙子大小不一、色泽不均、果型丑,这些也严重地制约了橙子的出口以及外运销售。到目前为止,去年全县才销售各类橙子14000余吨,只占恭城橙子产量的23.3%。

第二、缺乏自己的品牌。

俗话说“好酒还要会吆喝”,即使是优质的品种,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在鱼龙混杂的橙子大杂院里,一样可能被淹没。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放在同一个摊档上,一般消费者都只会感性地从价格、形状上去决定是否购买,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分清品质的优劣。由于恭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恭城橙子在糖度,口感方面,都比其他产区的橙子要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市场上恭城橙子都是以“恭城橙子”牌子来销售,这个牌子不仅大而统,而且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市场上恭城橙类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大地降低了恭城橙子的声誉。

第三、需求弹性太小,而产量过大,市场难以承受供给大幅度的增长。

和其他农产品一样,橙子同样面临需求弹性太小的问题。由于需求对价格极度不敏感,因此,一旦产量有所增长,橙子即要以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来刺激市场扩大需求。所以农产品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今年的橙子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今年恭城县橙子产量为6.7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全国其他产区的橙子和水果产量以大幅增长。供给的大幅增长,导致了恭城橙子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的更大幅度的下跌。恭城主要生产的2个橙子品种新会橙、红江橙今年的价格都很低。

第四、橙类商品化处理不够,而且加工技术不过关,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

恭城县没有大型的水果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几个小型的加工厂,购量不大,规模偏小,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起到“龙头”的作用。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橙子未进行严格、规范的采后处理、集中销售和加工,也不可能及时清洗细菌和预冷,贮藏性能不好。

第五、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是橙子品质不优,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其他水果品种增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柑橘销售后期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四是去冬今春天气阴冷也对水果销售有很大的反作用;五是由于价格较低,果农待价适销;六是部分果农有坑商行为,对县水果流通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七是果农坐等上门的思想还大量存在,主动打开销售市场的橙农较少;八是群众接受新品种的意识不够;九是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橙子的销售。

二.基本结论及建议

针对恭城橙子生产和销售的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去解决。①、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生产供应销售、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引导分散的农户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②、形成将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观念和小农经济的束缚,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将龙头企业和农户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和现代经济的融合,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产业优势和发展,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从恭城橙子现状来看,恭城橙子产业化发展缓慢,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无法把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橙子加工率、科技贡献率、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产品滞销而且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成灾的恶果。并且由于建立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户的资本和土地规模太小,企业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而且土地的国家、集体二元所有制结构和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条件决定了恭城橙子应选择适宜农户分散经营产业化的方式,不可能以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发展橙子产业,而应该大力发展以纵向一体化经营为核心的橙子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恭城橙子整体营销能力提高,有利于增强恭城橙子的竞争能力。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标准化、品牌化阶段,恭城橙子小规模分散经营要想参与国际竞争,要提高恭城橙子的整体营销能力和竞争能力,需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其中包括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分级化等多项标准;需要由龙头企业牵头,将品牌与产品包装、商标、标签及龙头企业的视觉形象有机结合,将橙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行橙子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中介机构+农户。这些组织模式的运营主要是靠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企业或机构对基地和农户有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化肥农药供应,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但无法享受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多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如果合同签定的不合理,或者合作的诱因不充分,或者合作赢余被某个参与主体所垄断,一体化组织将失去存在的动因而消亡。在这些组织关系中,公司或组织和农户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共同的交易中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业有减少对农户支付的意愿,农户则力争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公司、机构和农户都会产生逃避或拒绝履行合同的行为,会出现价格低时农民拒卖,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合作关系非常薄弱,即使有合同约束,但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农户会以此来逃避毁约的责任,使到一体化组织破裂。一体化组织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在经营活动的某一水平上达到利益分配合理,建立互助互利的经济关系,而不允许有单独主体垄断利润的情况。要发展恭城橙子产业一体化,必须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形成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统一体。要实现这一点,可以实行超额利润返还制度,龙头企业或机构按农户的交售额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签约基地和签约农户,让利于农;也可以由农户以果树和劳动力入股龙头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的利润分红,这样,既有股份,又有合同,使企业和农户紧密联合起来,成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要教育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产业一体化观念,使农民明白实现产业一体化的长远利益,增强履约意识。这样将橙子产业化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橙子产业化的建设,能加快和完善橙子产业化的发展。

由于恭城橙农的组织程度极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地位很不对称,农户对龙头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依附和依赖关系,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很难保护自身利益,更不用说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其具体表现为农户、龙头之间缺少规范的合作机制,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只是简单的市场自由买卖关系,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这样就会出现价格高时企业拒买的情况,导致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一般来说,初级农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其谈判能力就越大;而农民对龙头企业依赖程度越深,其谈判能力就越弱。因此,还需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行资金联合、劳动联合、产销联合,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提供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技术供应、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的服务;在运行机制上,以共同的利益引导农民参加组织,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还;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组织代表农户的利益,具有营利性,因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作用有:一是通过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农户和外部商客直接联结起来,缩短农户和最终消费者市场的距离,减少销售环节,减少交易费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三是它在参与贸易纠纷和实施行业自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首先培养科技服务型的橙子专业协会,尽快把一些水果种植大户和政府的涉农部门吸引进来,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要使橙子专业协会作为橙子技术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载体,提高橙农的橙子管理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橙子的品质。其次,要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加工组织,将当地长期从事橙子加工的个体户联合起来,尤其是推广应用先进的橙子加工技术,深化橙子加工,扩大橙子加工产品的范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三,特别要大力发展多成分、多层次、多元化的流通中介组织,组织要由当地头脑比较灵活,长期从事运销和经纪的专业大户牵头兴办。这些专业大户往往与农户联结得比较紧密,与外省客商和市场联系较密,避免橙子多环节流通,减少中间销售费用,有利于橙子的销售,降低橙子生产的风险与成本,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可以的话,将三者结合,形成橙子生产、加工、销售综合一体的农民组织,加大农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农户的谈判力,增加农户收入。也可以在“公司+农户”基础上,通过办合作社,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公司侧重于营销,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组织侧重联系和服务,并实施严格的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的检测标准,实现标准的生产和加工,以提高恭城橙子的品质,提高恭城橙子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和农户的综合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以达到农民收入增长,龙头企业效益提高,规模扩大,恭城橙子产业一体化发展完善的目标。

具体建议有:

一.推广和实行标准化无公害以及绿色橙子的生产。

无公害及绿色水果是目前国际市场的潮流,是市场的宠儿。无公害将成为准入水果市场的标准。实行恭城橙子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是恭城橙子的必然选择,绿色橙子是提高恭城橙子竞争力的有力筹码。恭城县从整体来看,整个县橙子生产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大多数橙农只追求产量,不在乎质量。大量使用高浓度的农药,使得橙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并且橙农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橙子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造成恭城橙子的质量大大下降。所以要使恭城橙子生产标准化,首先必须要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农业局应规定用于恭城橙子的化肥和农药的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继续推广实施。橙子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严格管住农药、化肥的流通环节,凡是国家、地方和行业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化肥,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在市场上流通。以目前全县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为基础,向周围扩展,向橙农提供并要求使用先进的橙子生产管理技术,并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橙子生产管理,实现全县范围内的大规模无公害橙子生产;努力向绿色橙子发展,引进国家绿色标准并对达到绿色标准的橙子进行绿色认证。同时大力引导橙农要从一味追求产量向质量的最优化转变,提高橙子质量,促进橙子销售。

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

要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橙子链条产业,推进纵向一体化经营。要按照“高、大、外、强”即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组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功能。采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将公司和农户联合起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企业要增加服务意识,向农民提供先进的橙子生产技术、优质橙子品种、高效肥料和低毒高效的农药,使生产的橙子符合无公害标准或绿色产品标准。增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强橙子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扩大宣传,树立企业品牌以及恭城橙子品牌,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线,对橙子进行标准化加工,发展橙子深加工技术,要抓住汇源果汁落户恭城的机遇,大力发展橙子深加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服务力度,各部门要齐抓共管。

全县各有关部门要达成共识,在水果购销期间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创造一个宽松的购销环境,特别是搞好交通、治安、卫生、金融、信息、通讯、包装及包装材料、食住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确保果农和客商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水果流通工作。

恭城县在抓橙子流通方面应重视“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和扶持三大流通队伍建设:一支是本地购销队伍。这是主力军,特别是发挥水果中介经纪在橙子购销过程中的桥梁作用;第二支是外地购销队伍。各地都加强与外地客商的紧密联系,并造册登记,利用他们的资金、信息等优势搞活我县的橙子流通;第三支是外贸流通队伍。通过他们把恭城县的产品销到国外去,同时还充分发挥各种橙子协会的作用,协调做好橙子的流通工作。

五、扩展橙子市场,建立新的营销观念。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必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绿色食品已成为潮流,绿色营销成为一种大趋势,绿色营销观念是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将绿色营销观念导入橙子营销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绿色包装。必须重视橙子包装及其残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可再循环”“可生物分解”的要求。其次是绿色商标,即在给绿色橙子进行品牌命名和选择商标时,更注重符合绿色标志的要求,使人们在接触产品及其商标时,使人联想到葱郁的橙子树,茂密的橙林,清彻的水源,优美清洁的环境和蓬勃的自然生机。发展绿色橙子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强恭城橙子质量比较优势,增加恭城橙子的市场竞争力。

六、注册和宣传恭城橙子品牌,抓好品牌橙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

篇5

浙江省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对资源保护、开发与经济建设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其汇交、保管和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指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勘查(察)、水文地质勘查、工程物探等形成的地质资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以下简称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受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应当协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直接汇交。有多个出资人的,各出资人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第七条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依照本办法附件所确定的范围执行。

除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等)、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义务承担人汇交地质资料目录。

原始地质资料已在成果地质资料中反映的,可以免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

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将其地质资料目录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依照《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已先行通过验收或者分阶段验收的,自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第九条汇交人应当汇交两份纸质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内容应当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地质资料时,应当随附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汇交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应当随附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十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更正后,在60日内重新汇交。

第三章 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其他不需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自行归档保管,其目录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保密、利用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的馆舍建造以及设施配置参照国家有关档案馆设计规范执行。

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至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止对资料内容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其资料内容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对资料内容需要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汇交时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保护期自办理保护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续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30日内,到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的,不再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政府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不得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前款所称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按照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补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补交时未提出保护申请的,不再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收到书面同意函件之日起,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有偿利用的具体事项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查阅人应当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查阅人工作证,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也可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

第十七条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持单位证明或者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查阅、摘录、复制。复制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可以收取复制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补充、更正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

(二)限制他人查阅、摘录、复制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未按规定保管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或者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的;

(四)超过核定的标准收取复制工本费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原始档案,由各级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按照《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接收和管理,汇交人应当将其复制件汇交至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汇交人依法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补充汇交;其他由各承担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的地质资料的目录,于本办法实施后180日内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类矿山生产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报告、闭坑地质报告。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一)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二)供水能力3万方/日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三)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四、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流行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建设工程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专题调查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五)一、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地震地质工作资料

地震地质调查、考察、研究报告。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遥感地质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以及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七、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篇6

关键词:环境地质;现状分析;煤矿

1 井田环境地质概况

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南部井田所属区域位于天山西段,伊犁中生代山间凹陷盆地狭缩部分;井田地势东高西低;地表植被发育,均为优良的牧场和农田。以山区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补给源的喀什河及其支流是区域及井田主要地表径流,也是尼勒克县重要生活用水水源。

2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分析

2.1 地形、地貌

井田地势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一般标高在+1200米至+1590米之间,相对高差390米。井田内沟谷较发育,多为“U”字型冲沟,降暴雨时会出现短暂洪流。喀什河是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1200m。井田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优质的牧场和耕地。

2.2 气象及水文

(1)气象:井田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最低气温-33.9℃,年最高气温33.7℃,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水量350.20毫米,年蒸发量140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份,每年10月开始降雪,次年4月开始融化,积雪厚度一般不大于500mm,冻土深度最大0.53-1.10m。最大风速12m/s,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2)水文:以大气降水和区域南部高山雪融水补给源的常年性水流喀什河及其支流流经井田。 喀什河是井田一带农牧民的生活及灌溉用水水源。

2.3 地震与井田稳定性

尼勒克县位于天山地震带,主要以伊犁和尼勒克断陷盆地为震中,尼勒克县境内地震多发生在喀什河断裂带上。据历史记载“1812年3月8日(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伊犁地震,胡吉尔台地裂四处,长二十里至六十里,宽五、六里,深十余丈至二十丈,至今还可以清楚可见这次8级以上大地震破坏最严重地段之一铁木里克至种蜂场一段六十里长的地震破坏遗迹”。1955年、1962年、1973年先后在县城东北山间无人区发生过地震。

根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井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宜加强防震预防措施。

2.4 地质灾害

(1)井田地势北高南低,多发育南北向冲沟,呈泄水地貌,自然状态下,井田及其周边区域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现象。

(2)井田内年降水量小,大部地段地形开阔平缓,据气象资料,各季节降水量分布不均,常在夏季形成暴雨。据走访当地居民,2010年3-4月,季节性河流索孜木吐河发生洪水,淹没大片农田;2004年,邻区旱田沟发生洪水事故,曾造成人畜伤亡。未来矿井开采应应引起充分注意。

(3)井田煤矿床开采过程中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是矿井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会引起地面塌陷,也会对周边地质环境和建筑物等带来一定影响,可形成一系列环境灾害。

2.5 井田水环境

井田地下水pH值7. 5-8.0,多属弱碱性水;矿化度156-10024mg/L,为淡水-咸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mg/L)124.42-2959.81,属软水-硬-极硬水。属第V类水,不能直接利用。未来井田煤层开采时,矿坑水不能直接排放到地面或河水中,避免造成对草场、用水区的环境污染,对矿坑水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2.6 井田有害物质

煤矿开采产生的废石、煤尘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废石、煤尘的防治措施不善,煤尘四处飘散,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污染地下水质,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并且危害职工及附近农牧民的身体健康。

在建井和生产阶段将产生大量煤矸石,其既可污染环境,又可产生效益,应根据其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利用。

3 结语

井田及周边多为优质牧场和农业耕地,天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优良。当井田煤矿床开发利用后势必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地下水污染、河流污染、空气浮沉污染、采空区引发地面塌陷、矿石堆积引发滑坡等。为此,井田未来建设开发时必须制定环保预案,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井田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为宜。

参考文献:

[1]胡永,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南部煤矿详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10).

[2]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喀拉图拜西部煤炭资源调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08).

[3]姜林等.新疆伊北煤田尼勒克县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11(05).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DZ/T 0215-2002).

篇7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青河县

1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简介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是在开展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地质灾害定量评价建模;②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及数据处理方法;③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模型的应用。评价范围为青河县全县范围。本次评价所依据的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是由项目组野外工作人员、专家组以及定量评价建模人员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情况,结合前人理论及相关认识经反复讨论、总结而成。崩塌灾害具体介绍如下:崩塌理论及野外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研究,本区的崩塌形成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构造;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振动的影响;⑥人为活动的影响。本次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采用打分法,并在以上6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对崩塌影响作用较强的影响因子,分类别包括:①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坡向;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以工程岩组为主;③地质构造:断裂分布;④水文条件:年降雨量、水系分布;⑤地震动:以地震加速度峰值为主;⑥人为活动的影响:道路、矿山的开采以及居民点。基于崩塌灾害点与各影响因子空间分布关系及统计数据以及野外工作人员的实地考察,并综合专家组以及定量评价建模人员的意见,建立相应的各个影响因子的打分标准,进而得出单个影响因子与崩塌间的定量关系,最后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

2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2.1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

依据崩塌、滑坡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以及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首先需要建立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本次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数据、中间过程数据以及评价结果数据3个方面,其中中间过程数据以及评价结果数据是在定量评价过程中和完成时的数据。其中基础数据主要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以矢量要素点存储;第二部分为影响因子,包括:①DEM数据,以连续型栅格数据存储;②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③工程岩组,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④构造断裂,以矢量线要素存储;⑤年降雨量,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⑥水系分布,以矢量线要素存储;⑦地震峰值加速度,以矢量面要素存储;⑧人为因素(包括道路),以矢量要素存储,居民点及矿点以矢量要素存储,部分矿点以矿区范围表示以矢量面要素存储。中间过渡数据指对基础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包括坡度、坡向、断裂密度分布等等,以连续型栅格或整型栅格数据存储;评价结果数据包括单影响因子得分数据以及定量评价综合得分数据等,主要以整形栅格数据存储。本区空间参考系为投影坐标系Xian_1980_GK_Zone_16,地理坐标系为GCS_Xian_1980,投影方式为高斯克里格投影(Gauss_Kruger),中央经线为93°,采用6°分带,为16°带。

2.2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在确定地灾易发性定量评价范围内的空间参照系及相应的数据结构及数据组成后,进而建立起了地灾易发性定量评价空间数据库(以下简称空间数据库),进一步需要做的是对基础数据进行集成、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操作,其中数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1)矢量—栅格转换;(2)密度分析;(3)距离分析、空间配位分析;(4)坡度分析;(5)斜坡运移势分析;(6)斜坡落差势分析;(7)坡型分析;(8)重分类分析;(9)栅格数据空间运算分析等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3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应用

依据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概念模型,参与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的条件,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震动;⑥人为活动。分别对上述6类别所包含的影响因子,根据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进行单影响因子分析,该过程包含对各影响因子打分标准的确定,得出单影响因子对崩塌灾害的易发程度影响,按类别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每一类别对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最终集成,形成调查区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

3.1地形地貌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地形地貌类别所包含的影响因子包括数字高程、坡度、坡向、高差,定量评价范围内经调查验证的灾害点个数为229个。

3.2地层岩性及岩体结构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在地层岩性及岩体结构与崩塌灾害点的定量评价中,选择的影响因子以工程岩组为主,工程岩组打分标准的确定依据野外实地调研验证的崩塌灾害点与工程岩组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野外工作人员的现场踏勘验证,考察不同地区的岩性受剥蚀、风化等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打分标准。

3.3地质构造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地质构造选择的影响因子为断裂分布,采用的分析方法为线密度分析,搜索半径为3320m。

3.4水文条件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在水文条件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年降雨量及地表水流量影响因子;水系距离分析与泥石流灾害的定量关系根据定量评价范围中的DEM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中水文分析提取定量评价。

3.5水系分级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基于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块,根据DEM数据分析出研究区水系分级,并在水系分级的基础上做线密度分析,并以水系分级为权重间接反映汇水量大小对崩塌灾害的影响程度。

3.6地震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3.7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崩塌灾害的定量关系

人为活动对崩塌灾害的影响因子为道路、居民点、矿山开采;道路距离分析得分标准的确定及得分评价。

3.8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依据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概念模型,参与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的条件包括:①地形地貌;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③地质构造;④水文条件;⑤地震动;⑥人为活动。分别对上述6类所包含的影响因子,根据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进行单影响因子分析,该过程包含对各影响因子打分标准的确定,得出单影响因子对崩塌灾害的易发程度影响,按类别汇总各个影响因子,得出每一类别对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崩塌,崩塌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崩塌易发性综合定量评价专家打分结果及崩塌易发性。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青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R].2006.

[2]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青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2012-2020年)[R].2012.

[3]新疆地质工程公司.新疆青河县城北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R].2013.

篇8

关键词:衡水市区 环境地质 特征分析 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衡水市区位于衡水市中北部、深州南部,南至桃城区赵杜村,北至深州市陈二庄北网头,东至武邑县东张庄—南翰林,面积303.4km2,规划区衡水市城区面积50km2。

本区地貌属大陆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23℃,无霜期210-240天,年日照2430-2682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499.6mm,蒸发量1665mm。

2 环境地质条件

2.1地质概况

衡水市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级)、华北断坳(Ⅱ级)、临清台陷(Ⅲ级)、新河凸起(Ⅳ级)的东北端、饶阳断凹(Ⅳ级)的南端。无极—衡水隐伏大断裂(Ⅲ级构造单元分界线)从工作区穿过,东侧为沧西断裂(Ⅲ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新构造运动不活跃。

本区地层在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结晶基底之上,沉积了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图1构造单元图

2.2水文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地处河北平原水文地质区,滏阳河冲积水文地质亚区。第四系含水岩组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以地层形成的时代为基础,将第四系沉积层分成Ⅰ、Ⅱ、Ⅲ、Ⅳ四个含水组,分别相当于地层划分中的Q4、Q3、Q2、Q1。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演变及目前开采现状,将第四系含水组划分为浅层含水组和深层含水组。浅层含水组底界埋深40~60m,相当于第Ⅰ含水组。深层含水组底界埋深440~520m,相当于第Ⅱ含水组下部、第Ⅲ含水组及第Ⅳ含水组。(第Ⅱ含水组上部为咸水,目前尚未开采,本次未进行含水组划分),根据衡水市开采井成井深度,本次浅层地下水研究深度为30m,深层地下水为第三含水组。

浅层地下水位30m以浅,矿化度1.298—11.28g/L,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及硫酸盐型为主,补给来源为降雨入渗及河渠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及越流排泄,仅有少量开采,水质较差,大部分地区为极差水,不适宜作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等。

深层地下水为淡水,矿化度小于1.0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钠型,补给来源为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排泄方式为开采排泄。水质较好,为Ⅰ-Ⅲ类水,属优良—较好水。适宜作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是本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可开采量为4169.2×104m3/a。

2.3 工程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为中软场地土,属Ⅲ类建设场地。本区分布的饱和砂土存在非液化、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区,且以非液化—轻微液化为主。非液化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及南部地下水埋深较深区,轻微液化区主要分布在水位埋深较浅的东北部地区及规划市区的大部。中等液化区分布于规划市区的局部。

2.4地热地质条件

衡水市区分布的主要热储层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孔隙热储层以及基岩裂隙岩溶储层。明化镇组热储层底界埋深800-1350m,地层厚度450-850m,热储中部温度36-40℃,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好。馆陶组热底界埋深1100-1600m,地层厚度100-250m,热储中部温度40-60℃,富水性较好,水质较差。基岩热储包括寒武—奥陶系、寒武—青白口系及蓟县系,顶界埋深1100-5000,3000m以浅基岩中部60-80℃,水质较好。

3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衡水市区主要存在三种环境地质问题:浅层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场(填埋场)污染、咸水下移、地面沉降。

3.1浅层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场(填埋场)污染

衡水市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垃圾及其他废弃物。浅层地下水未污染区的面积31.1 km2,位于市区西北角,轻污染区面积171.1 km2,位于市区周边地区,中等污染区面积90.6 km2,主要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及垃圾场,重污染区面积10.6 km2,分布于工业较集中的地区、垃圾场及排放污水的滏阳河小西野营闸以上河段两侧及班曹店排干渠两侧。

3.2咸水下移

衡水市区地处滏阳河冲积区,第四系地下水垂向上根据水质大致可分为浅层微咸水透镜体、浅中部咸水层、深部淡水层,咸水体在垂向上主要分布在第一含水组与第二含水组上部,深度约在25—70m。

根据《河北省衡水地区(重点衡水市)咸水运移规律研究》报告,如果保持1988年低水位期状况开采,漏斗中心域咸水底界将以0.138m/a的速度下移,侵害深层淡水。

3.3地面沉降

尽管本区目前还未发现由地面沉降造成的灾害,但随着地面累计沉降量的加大,将会造成地面积水、排沥水困难、输水管道扭曲甚至开裂、地基下沉、建筑物开裂、机井损坏、公路崎岖不平等一系列问题。衡水市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500mm,地面沉降形态分布特征与地下水水位漏斗形态一致。

根据《河北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70—1997年地面沉降量等值线资料为依据,衡水市区采用1970—1997年平均沉降速度18.52m/a推算,1970—2020年累计地面沉降量926.00m/a。

4 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选取衡水市区环境地质综合评价要素并赋值,并将工作区进行剖分,分别对各剖分单元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各剖分单元综合分值及环境地质分区标准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分区。将衡水市区分为四个环境地质分区。

环境地质良好区:分布于工作区东北部,占全区面积的13.2%。深层地下水(第Ⅲ含水组)富水性达15~20 m3/h.m;水位埋深较大,为砂土非液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对地基混凝土无腐蚀;现为Ⅰ类用地。

环境地质较好区:分布于工作区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西南部仅有小面积分布,占全区面积的52.4%。现为Ⅰ类用地,浅层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或受到轻微污染。

环境地质一般区:分布于市区大部,占全区面积的28.7%。由于本区为工业及居住区,污染来源较多,浅层地下水受到中等污染。水位埋深较浅,以砂土轻微液化,浅层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为主。

环境地质较差区:主要分布于滏阳河、班曹店排干渠排污段及两侧一定范围地区、垃圾场及其附近地区,占工作区面积的5.7%。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达到重污染。

5防治建议

1、合理开采地下水,提倡节约用水,增开本区北部浅层微咸水用于农田灌溉,减少深层水开采量,逐步缩小深、浅层水头差,减缓地质灾害的发生。

2、依法治理污染源,加强工业“三废”排放管理,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三废”实行定时监测,严禁超标排放。对新建厂要严格审查,必须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许盲目上马,严禁先排后治理。

3、目前的垃圾场已对环境地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污染将更加严重,应尽快对现有垃圾场进行治理,

4、由于本区浅部以粉土为主,隔水层较薄,因此新建垃圾处理厂时应注意防渗处理。

5、尽快开展滏阳河、班曹店排干渠污水治理工作,使其水质得到改善,减缓对地下水的污染。

6、开展地面沉降、咸水下移等地质环境问题的系统监测研究;

7、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工作,合理开采利用地热资源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衡水市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2]河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黄淮海平原(河北部分)水文地质综合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专题报告》

[3]衡水市水利局衡水市地矿局《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篇9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发育特征;邢台县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

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5种,野外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点191处,以滑坡灾害多发,占到调查点总数的67.01%。

2.1 滑坡

区内滑坡为128处,其中土质滑坡103处,岩质滑坡25处。土质滑坡控滑结构面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滑动面普遍与坡面近乎一致,滑动面产出较为简单,多具有一级滑动的特点, 在降雨作用下,沿倾斜的基岩面产生滑动,如白岸乡西就水村南坡滑坡(图1)。岩质滑坡控滑结构面为层内软弱面,滑动带多为云母片岩,泥岩,如将军墓镇牛旺村滑坡(图1)。

滑坡以浅层滑坡为主,滑体厚度一般在1~8m,占滑坡总数的98.5%,中层滑坡2处,分别为白岸乡南就水村南坡滑坡和路罗镇桃树坪村滑坡,滑体平均厚度大于10m。区内中型滑坡4处,小型滑坡133处,分别占地面调查滑坡点数的2.9%和97.1%。滑坡主导因素为降雨。

图1 白岸乡西就水南坡覆盖层-基岩接触面滑坡剖面图

图2将军墓镇牛旺村基岩层内软弱面滑坡剖面图

2.2 崩塌

崩塌调查点为53处,其中岩质崩塌50处,土质崩塌3处。规模等级均为小型。

2.3 泥石流

调查点为4处,按物质组成划分,以泥石流为主,泥石流共3处,占75%,水石流有1处,占 25%。规模均为小型。

2.4 地面塌陷

本区的地面塌陷主要是长期大量开采煤炭石膏矿及菱镁矿资源,形成采空地面塌陷。共调查地面塌陷5处,其中以石膏矿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占2处,煤矿开采塌陷3处,规模等级3中型、2小型。

2.5 地裂缝

区内1处,分布于晏家屯镇庞马村东北角,规模为小型。

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3.1空间分布规律

区内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图3),三个区分为为西部中低山区、中部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质灾害发育点数分别为185处、25处和1处。西部中低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岩石强烈风化,节理裂隙发育,降水集中,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中部丘陵区及东部平原区采矿活动强烈,地面塌陷灾害较多,稳定性较差地面塌陷均在该区域内,而其它乡地质灾害较少发生。

3.2时间分布规律

邢台县1963年、1996年和2000年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年,这三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6%,其发生频次与月平均降雨量呈良好的正比关系,滑坡、 崩塌集中发生在 6~9月份的雨季, 集中降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图3 邢台县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图

4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 滑坡

调查区面积1983km2,野外调查共发现滑坡变形点为128处,平均点密度为0.06个/km2,具有灾害数量多,密度高,变形模数大的特点。

调查区内绝大多数滑坡属于前部受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影响,在前部产生临空和变形。由于覆盖层结构松散或岩体破碎,受降雨入渗影响,滑体极易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并在松散岩土与基岩接触面处形成渗流软弱带而产生滑坡。牵引式滑坡为110处,占滑坡点数的80.3%,变形破坏表现为前缘局部滑塌或掉块,前缘变形破坏较后缘明显;推移式滑坡18处,变形特征表现为后缘拉张裂缝,调查区内只发现白岸乡西就水村南坡滑坡具有明显的圈椅状形态,后缘滑壁保留较完好,滑体滑移特征明显。

4.2 崩塌

调查的崩塌点数量相对滑坡滑坡要少,占调查灾害点数总数的41.4%,威胁公路的崩塌为42处,主要分布在邢左公路、邢和公路、邢昔公路及202省道沿线,威胁居民点崩塌为17处,主要分布在西部中低山区的路罗镇、浆水镇、北小庄乡及城计头乡,在中部丘陵区发育2处。崩塌规模虽无大、中型,但是由于瞬间发生,速度快,不易躲避,因此造成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区内威胁居民点崩塌,人为不合理地改变了坡体的形态,致使坡体应力发生变化, 局部应力集中,常常导致崩塌发生,造成较严重的灾害。土质崩塌变形模式主要为滑移式,基岩崩塌主要存在倾倒式和拉裂式两种类型。

4.3 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路罗川和宋家庄川上游的中低山区,属于沟谷型泥石流,主沟纵坡在250‰以下的有2处,介于250‰与450‰之间的有2处。调查区4处泥石流灾害均发生于1996年8月,物源以松散残坡积、崩坡积、洪积为主,其次为人工弃土。据调查,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区分不明显,堆积区不显著,物源呈点状分布,松散物源储量不多,但山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84.8mm,全年降水70%以上集中在6~9月,特别是7~8月份,降水多为暴雨,丰富而集中的降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条件。

4.4 地面塌陷

本区的地面塌陷主要是长期大量开采煤炭及石膏资源,形成采空地面塌陷。

采煤引发地面塌陷3处,主要分布在羊范镇的北部和西部,塌陷总面积2128m2,地面塌陷的范围、方向、形状与采空区的范围、方向、形状基本一致, 发生时间一般滞后井下采煤3 ~ 4年;石膏矿开采引发地面塌陷5处,本区的石膏矿体赋存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中部,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厚度大,范围相对煤矿要小,且石膏易被水软化等特点,所以石膏矿的地面塌陷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危险性大。如2005年11月6日震惊全国的邢台县北尚汪矿区塌陷事件,造成37人死亡;2006年6月29日邢台县郭村石膏矿发生塌陷,形成深度大于15m,面积约7850m2的塌陷坑。

4.5 地裂缝

区内共1处,目前发现的地裂缝1处,位于晏家屯镇庞马村东北角向东北延伸1500m,整体方向西南~东北向,地裂缝可见宽度一般5~25cm,断续分布,该裂缝为水平拉裂,从而导致房屋裂缝0.5~1.2cm,损坏房屋18间,发现于2010年3月初,目前停止活动,发展趋势为减弱。根据现有资料的调查,邢盛煤矿和邢北煤矿位于庞马村西南角,由于采矿会产生采空沉陷以及伴生的地裂缝可能性,同时表层岩性为粉质粘土、中砂,其下为中粗砂,为上细下粗的地层结构,过渡地下水开采也有形成地裂缝的可能性,

5结论

( 1 )本次1:5地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主要工作方法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并辅以必要的山地工程等,始终重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形成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机理的调查。笔者认为,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详细调查成果必将在邢台县地质灾害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2 ) 降雨和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的双重作用,是诱发调查区地质灾害的最积极因素。目前调查区内还有156处重大隐患点,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当地政府必须引以高度 重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以达到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邢台地市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报告》,邢台县地质矿产局,1991~1992。

篇10

1厂区概况

1.1厂区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厂区内的地层及岩性组合特点,将厂区内含水岩组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①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中,其含水量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枯季一般不含水,雨季则常具季节性的含水特性。该层透水性弱,赋水空间有限,水量贫乏;②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粉砂岩、砂岩的裂隙孔隙中,由于区域内地表被残积层覆盖,竖向补给条件差。含水岩组节理裂隙发育,但泥质充填,储水及连通性差,弱富水性。水位埋深一般2.4~6.5m,单孔涌水量约为28m3/d,含水量贫乏。项目拟建厂区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存于砂岩、泥岩构造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不具承压性。拟建厂区位置总体上属于丘陵地貌,地表以第四系(Q)为主,且植被覆盖率较高,地层渗透性差。在水文单元划分中,厂区隶属榕木江水文地质单元,榕木江为该水文单元内最低侵蚀基准面,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大致上由东向西,主要为分散排泄进入地势较低处的地表水系,最终排泄入该区西南侧的榕木江。

1.2包气带水文地质特征包气带是指地下水面至地表之间的地质空间。厂区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层,属于下伏志留系下统连滩群第五组(S1lne)砂岩夹粉砂岩、泥岩的风化产物,其厚度一般在2.4~6.5m之间,弱富水性,水量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地表水渗入。根据现场试验确定该层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为2.9×10-4cm/s,隔水性较好。

2地下水污染预测及其影响评价

2.1地下水污染类型、途径与影响范围通过对厂区进行调查,当地多数居民都以自来水为饮用水,井水多用于农业灌溉,目前只有少数居民仍饮用井水,由此可见,地下水的水质对当地居民仍存在一定的影响。依据厂区水文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其渗漏方式可能存在间接渗漏污染方式:污水池防渗层渗漏或生产过程中污水的跑冒滴漏,污水沿土层裂隙缓慢入渗,经网状裂隙渗流补给地下水,污染速度较慢。主要可能污染方向和范围是厂区下游地段地下水,从而引起下游地下水水质恶化,即以扩散—弥漫形式由厂区到西侧、西南侧村庄及河流形成污染。渗流污染方向与地下水水流方向一致。

2.2地下水水质影响预测及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要求,笔者采用DRASTIC的经验判断法进行分析,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采用DRASTIC模型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其防污性能级别,从而得知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环境是否产生影响。

2.2.1地下水防污指数的计算方法DRASTIC方法是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中的典型代表,目前,该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是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选择对地下水防污性能影响较大且容易取得的7个因子:地下水埋深(deptbofwater-table)、净补给量(net-recharge)、含水层介质(aqulfermedia)、土壤介质(soil)、地形(topgraphy)、包气带介质(impactofthevadosezone)及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cnductivity)。按每个因子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命名为DRASTIC模型。在确定各因子评分值的基础上。按照各因子对地下水防污性能影响的大小分别给予相对权重值,影响最大的权重为5,影响最小的权重为1。最后,用防污指数将7个因子综合起来,采用加权的方法计算DRASTIC指数,即为地下水防污指数。

2.2.2评价因子的选取在DRASTIC模型所采用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供的基础资料和项目是以降水作为惟一补给源的具体情况,以降雨入渗补给量代替含水层的净补给量,其他的因子不变。

2.2.3建立评分体系对于初值为定性评价因子,如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和非饱和带岩性,分别按照DRASTIC方法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评分值。对于初值为定量评价因子,如地下水埋深、降雨入渗补给量、地形坡度、含水层渗透系数,首先对其相应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在不同的范围用所含百分比来划分等级区间,取评分范围的中间值作为划分等级标准,再采用分值内插法对给定的评价因子数据进行计算取得其对应的评分值。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及厂区得分见表1。

2.2.4确定权重直接参考DRASTIC模式中给定的权重,即地下水埋深、降雨入渗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非饱和带介质和含水层渗透系数的权重值分别为5、4、3、2、1、5、3。

2.2.5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程度划分标准直接参考DRASTIC模式,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具体见表2。参照表1和表2划分标准,各项因子取值及计算结果见表3。据表3的计算结果,厂区所在区域DRASTIC指数为123分,根据表2划分标准,厂区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水平,防污性能级别为“Ⅲ级”,说明厂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3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