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4 10:5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篇2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篇3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今天是妈妈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大年30了,为了能赶上回老家过年,我决定上午帮妈妈送报纸,下午和妈妈一起大扫除。
我早早的爬起床等着妈妈的召令,快过年了,我的身心都在沸腾着。手机一响,我就迫不及待的骑着自行车狂奔,只想着快点送完,就可以快点过年了。可事与愿违,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报纸却没见多少。我从没想过送报纸也会这么累,我原以为只要把报纸投入报箱就可以了,想着从前电视上演的主人公潇洒的把电视甩入报箱,我对此充满了憧憬。可如今看来,那情节完全是骗小孩的。报箱就那么点空,要是能随便一甩就能进去,那我只能说你是神抢手。而且就算你能甩准,可那愈来愈高的楼层绝对不只是摆设,关闭的严严实实的窗户也绝不是吓唬人的,要是这样你还能甩进去,那我就相信世上有神仙。尽管已经到了冬天,我的背仍然有一层薄汗,一阵冷风拂过,我冻的直打哆嗦,可真是美丽冻人啊!想到妈妈每天都要送这么长的路程,我的心暖烘烘的,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一定要更努力一点,也许我没有别人那么聪明,但我可以比别人更努力,想到这儿,我的脚步更加快了终于送完了,我的脚又算又软,可身体却不冷了,不知道是因为长时间运动还是心里的暖流流遍了全身。
回到家我立马用热水泡了泡脚,酸痛感立马消失,真爽啊妈妈却来不及休息,开始给我做饭。我心里实在不好意思,便起身帮妈妈洗菜。正当我准备看电视的时候,不经意瞄到餐桌上还没来的及洗的碗,看了看正在忙碌中的妈妈,我小心翼翼的拿起碗向厨房走去。我把碗放在菜盆里,加了些水和洗洁晶就开始猛刷。手有些裂开了,洗洁晶刺的我手有些疼,我尽情的发挥着忍者神龟的精神,总算结束了,看着被洗刷的干干净净的碗筷,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被妈妈用赞赏眼光看着的我顿时感觉到轻飘飘的,可下句就直接把我从天堂打入地狱。快吃饭,等下还要大扫除呢唉,我知道今天能不能瘦个几斤肉下来。我立刻开始狼吞虎咽,开玩笑,不吃饱点,等下怎么干活啊!
篇4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进了网络,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对中学生上网这一现状的担忧:担心中学生上网会耽误学习、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等。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有助于智力开发,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的知识,能够拓展知识领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中学生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网络上有很多书本和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加上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许多学生,他们所掌握的70%的知识都是通过网络获得,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网络是中学生全面了解外面世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窗口。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信息。
篇5
作者:谢爱华 杨建文 许慧琴
【摘 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对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的知晓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水平。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市7 个辖市区其中26 所中小学校,初中二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学生各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中小学生1019 人,重点疾病知识知晓率为84.87%,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重点疾病行为形成率为91.42%,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重点疾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占54.76%,小学生和农村学校低于中学生和城市学校;84.2%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卫生知识讲座,农村学校差于城市学校,中学差于小学;学生希望学校加强有关健康教育的心理需求占99.61%。结论 我市中小学生重点疾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水平总体良好。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学校加强重点疾病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教育部门按国家规定所有小学和初中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开设健康教育讲座的要求执行,符合学生对卫生知识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 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知识;行为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校学习生活卫生环境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主要传染病和常见病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逐步成为学校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而近视眼、龋齿、肥胖、伤害已经逐步替代肠道寄生虫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作为学校主要防控的四种重点学生常见病。为了解学生对这些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知识的知晓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水平,我们于2011 年4 月对我市7 个辖市区26 所中小学校1019 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疾病知识、行为及心理需求态度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方法及内容
结合我市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督导,镇江市疾控机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对7 个辖市区随机抽样调查了城乡中小学各一所。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健康60 条)核心内容知识和行为要点,自拟学生健康知识行为问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掌握艾滋病、结核病、肝炎重点传染病和近视眼、龋齿、肥胖、伤害等重点常见病知识和行为;二是学生接受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情况;三是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卫生防病知识讲座情况;四是学生接受学校传染病和重点疾病健康教育的心理需求态度。每所学校抽样调查初中二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学生各一个班,每班学生40 名左右,共调查学生1019 名,城市学生380 名、农村学生639 名;中学生524 名、小学生495 名,中小学生比为1.06:1;男生561 名、女生458 名,男女性别比为1.22:1。现场调查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核查整理,录入计算机abidat软件数据库,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知识知晓情况
中小学生重点疾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达到84.87%,中小学生分别为85.59%和84.1%,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知晓率分别为85.13%和79.61%.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2.37%和86.35%,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镇江市中小学生疾病预防卫生知识调查统计表
分类
调查人数
应答题数
正确题数
正确率(%)
X2值
中学生
524
5240
4485
85.59
4.4*
小学生
495
4950
4163
84.1
男生
561
5610
4776
85.13
0.68
女生
458
4580
3872
79.61
城市
380
3800
3130
82.37
29.48*
农村
639
6390
5518
86.35
合计
1019
10190
8646
84.87
*p
2.2 中小学生重点疾病行为形成率(表2)
中小学生重点疾病行为形成率总体水平达到91.42%,中小学生分别为90.35%和92.55%,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分别为90.83%和92.14%.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分别为92.82%和89.72%,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镇江市中小学生疾病预防卫生行为调查统计表
分类
调查人数
应答题数
正确题数
正确率(%)
X2值
中学生
524
3668
3314
90.35
11.05*
小学生
495
3465
3207
92.55
男生
561
3927
3567
90.83
3.84*
女生
458
3206
2954
92.14
城市
380
2660
2468
92.82
10.03*
农村
639
4473
4053
89.72
合计
1019
7133
6521
91.42
*p
2.3 中小学生重点疾病知识来源、态度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表3) 学生重点疾病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课或讲座的仅占54.76%,小学生和农村学校低于中学和城市学校;只有84.2%的学生接受健康教育课或卫生防病知识讲座学习,农村学校差于城市学校,中学差于小学;学生希望今后要加强这些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心理需求占99.61%,说明目前学校开展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和近视眼、龋齿、肥胖、伤害等四种重点学生常见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力,有部分学校未能够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学校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学校未能够充分有效发挥应有的学校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生未能够从学校这一主要途径获取卫生防病知识特别是这些重点传染病和疾病卫生知识和行为的健康教育。
表3 镇江市学生防病知识来源、心理需求和学校健康教育情况
学生
人数
学生防病知识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人数(%)
学生希望接受学校防病健康教育的人数(%)
知道学校开设防病健康教育课或讲座的人数(%)
中学生
524
295(56.3)
521(99.43)
405(77.29)
小学生
495
263(53.13)
494(99.8)
453(91.52)
男生
561
317(56.51)
558(99.47)
466(83.07)
女生
458
241(52.62)
457(99.78)
392(85.59)
城市
380
234(61.58)
378(99.47)
326(85.79)
农村
639
324(50.7)
63(99.69)
532(83.26)
合计
1019
558(54.76)
1015(99.61)
858(84.2)
3 讨论
以往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水平和学校健康教育相关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某种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和行为调查[1-4],本次学生卫生防病知识行为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重点综合调查了学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和危害学生健康的“新”的学生四种常见病,即肥胖、近视、伤害、龋齿,同时对学校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现况及学生获取途径来源和态度进行了调查,有关专题综合调查这些传染病和重点常见病的调查报告比较少见。因此,对于学校开展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及了解学生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知识和行为掌握情况针对性更强,能够直接反映学生对这些重点疾病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的真实情况,以及学校开展这些相关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此调查结果可以作为我市乃至我省教育及卫生部门制定这些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预防控制策略和科学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①当今我市中小学生重点疾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水平总体良好,知晓水平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行为水平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知识水平与行为水平不呈一致性,城市学生知识水平不如农村学生,但行为水平高于农村学生。究其原因,可能与长期的卫生习惯有关,还需尚待进一步探讨。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水平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②当今我市中小学生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总体良好,能够接受健康教育课或卫生防病知识讲座的学生达84.2%,但是仍有15.8%的学生未能受到健康教育课或卫生知识讲座学习。距国家规定所有小学和初中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开设健康教育讲座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学生重点疾病知识主要来源和途径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仅为54.76%,说明学校在重点疾病健康教育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和发挥主渠道作用扔不够。99.6%的学生希望学校要加强重点疾病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说明广大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是有强烈的心理需求,学校开展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有基础的,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因此认为现有学校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健康知识的心理需求,因此尽快加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建议:教育部门应将学校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和和肥胖、近视、伤害、龋齿等重点常见病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课或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够接受到专题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卫生部门应该将学生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之中,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校开展专题性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开展重点传染病和常见病健康教育师资业务培训,使学校能够承担起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为学校开展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提供业务技术支撑和保障。
参考资料
[1]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1.
[2] 孙家来.射阳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3,5.
篇6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学 实验设计
一、 实验导入基本结构
1.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能够同步进行。并且使学生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当中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尽可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较为新颖的实验环境,再配合上一些生动的描述或者是对比鲜明的媒体运用。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并且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则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验;二就是设计一些教学实验的程序,充分运用语言上的独特艺术魅力,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的感情波动又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疑问。
2.想要激发学生们认知的冲突,那就需要有既新奇又生动的实验现象,当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时才会使得他们积极地去思索、去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可以趋向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也不一定就能产生认知的冲突。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确的组织了,并应该尽快地使同学们认知上的矛盾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在思维上产生冲突,并让学生们对自己能解决问题拥有信心,但在想解决问题时又因为仅凭自己现在所具有的知识还仍然无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这种心理矛盾。实验导入法的应用是在整个生物学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因此在此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并且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把这些素材加以整理后再来导入教学的课堂中,并加以多媒体的演示配以视频、图片,会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并增加学习气氛。例如:课本在讲“光合作用”这一内容前,首先讲述了历史上很多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其中较完整地再现了人类对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但笔者在处理这一教材内容时,首先向学生讲述的是范·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因为这是人类最早对植物生长的研究。1648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由于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怀疑,做了类似的实验:把一棵重2.5kg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木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以后,他每天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五年以后,柳树增重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100g,由此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这一观点。但是当时他却没有考虑到空气的作用,如何解释这一问题呢?海尔蒙特为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这一论断。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当时海尔蒙特为何在设计了如此经典的实验后又犯下了我们现在看来如此低级的错误呢?教师组织学生开始讨论他的这一论断,最终小结得出“海尔蒙特忽略了空气对柳树生长的影响”。然后教师再提问:“那又是谁首先想到植物生长与空气有关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实验。” 以此导入新课。在教学中导入实验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而同一个课题的导入方法也是有许多的不同方式的。其导入的方法依据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的情况的不同而改变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都要在章节单元的开始时或是课题内容较平实时的情况下进行,当然了,更可以考虑一下选择有趣味性的奇特的现象法或者实验故事导入法;如果该知识点有一定的抽象性,或学生存在比较顽固的错误思维定式,这时就需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与教学,特实验现象法或暗箱导入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则应更多地采用联系实际的实验导入法。在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的导入法,在实验导入中有着许多的优势在其中。
二、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的活动,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做一些调查报告
在新课程中更加地强调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地倡导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所以,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们在学科知识外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小课题并用来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去搜索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整合。上个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际活动,比如《植物园的植物数量和种类和统计》、《本地区特有动植物物种的调查》、《在校学生与非在校生的近视比例分析》、《公园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城市人口浪费水资源的调查情况》等等,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显得有点稚嫩和不够完善,但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开拓视野的平台和使得自我的能力得到提升。让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真正得以实现了, 并更加注重 “以生为本” 的思想。
三、 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课时, 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
另外,由于新课标生物学的课程的教材容量增大了,并且涵盖了必修的Ⅰ、Ⅱ、Ⅲ三本教材内容,但由于生物课和所谓的三大主科来讲课时安排也是相对的较少,每个星期都只有两节, 我们的时间不是太够用,所以也就没有给学生们进行阶段性复习的时间了。而学生们对于生物课方面不太重视并且花费的时间也很少。因此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学一点忘一点, 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很是不牢固的现象,最终就变成了成绩很不理想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课堂上的这40分钟,因为课堂上的效率是最高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主动权,并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因此,我们可以在开新课前的5分钟或10分钟对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 生理过程等加以温故, 疏通整个知识章节的脉络结构,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而在整个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阶段当中,尤其是新教材之中适合采用这种实验导入到课本当中的内容确实也不少。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不同特点而采用实践导入、主动学习、课外实践等不同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郎爽.浅谈中学生物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东盟博览,2011,(06):56
[2]王士文.浅谈如何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9) :65
篇7
学校调研报告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得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得成绩和存在得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得指示,二零零四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5、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得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35岁以下2、3个人;12班级音乐教师专职只一人,小学美术12个班级居然无一人。体育专职也只一人。造成学科之间不平衡,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
2、办学条件差:
教学用房不齐不足,没有专门美术室,没有专门家委会活动用房;雨天无法上体育课,多媒体教室只一个,如果各学科同时使用便无法进行,学前班扩班无教室,也无英语角等用房,艺术表演场地没有等一系列用房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均衡配备得行政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得力度,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必要得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另外是加强与教材出版部门得网上协调,有条件组织专家培训到县(与“323”师训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得编写意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再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可建议更为贴近农村学校实际,研究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减轻教师过重得教学负担,以提高教学效率。
2、建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门)应尽快协助建立一个与课改相适应得教育教学评价机构。
篇8
关键词:增强 中学生物 教学实效
生物科学已经成为当今自然科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沿学科,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在中考和高考各考试中,生物学科所占的比重较低等原因,学校普遍对生物学科课程安排较少。面对客观现实,与其他学科相比,努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教学实效,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有限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下,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何增强中学生物教学实效?本文笔者从注重课堂有效讲授来提高质量、抓好课外探究教学来增强实效、拓展生物学知识来巩固实效等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堂有效讲授,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学生自主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而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1.生物学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随着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物学课程的教与学方式、目的和评价标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生物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就显得十分迫切。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为增强生物教学质量打下思想基础。同时,由于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也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及时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不断充实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生物教学功底。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准确度和实效性。
2.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也要求教师及时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自己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势利导,着重强化中学生各种基础训练,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因人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功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旨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求异质疑,在课堂上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旦形成,就能明显地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丰富的生物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理论来源于生活,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的基础等实际情况让教学情景更加生活化。创设的问题情景最好要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感受,使教学与生活合拍,实现由远到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设问“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何会感到浑身酸痛”用以解释细胞在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体内乳酸积聚多了就让人浑身酸痛的道理。
4.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普及,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能使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使难以理解的生物学定律变得更加浅显,还可以把复杂或微观的生理活动过程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应该强调从“追求实效”的角度出发,力戒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现象。这种现象使多媒体设备成了摆设、教学手段成为“时尚的花样”而难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建立鼓励性的课堂评价制度。鼓励性的课堂评价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成果为本,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争取最佳学习效果的手段。突出教学评价的鼓励性才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树立积极、自信和必胜的信念。
二、抓好课外探究,增强生物教学实效
生物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生物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因而,生物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让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走进自然进行科学探究等做法均是增强生物教学实效的必要途径。这种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只强调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并以灌输的方式进行讲授,只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而没有“授人以渔”的现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生物学教学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要通过对观察力的培养,使学生明了生物学知识学习和掌握需要树立起严谨的学风、认真细致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观察、探索、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和生物科学道理。如,分析家酒为何会发酸,酸奶是怎样制成的等生活中的原理都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生物学知识。
2.开展探究性生物教学,巩固生物学知识。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教师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以探究性实验作为主要实验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能从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中提出研究性课题,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地吸收生物学知识,应用生物学基本理论解决难题,从而促进自身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3.走进自然,应用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回归社会,能够更加丰富生物科学的体验,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寻找和搜集学习资源,了解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此外,教师还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开展讨论,加深了解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
三、拓展基础知识,巩固生物教学实效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其成果的影响范围辐射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生物学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四面八方”,与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拓展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扩大中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对教学成果的巩固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9
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关怀
高中阶段贫困生人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这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基本保障,但是相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而言,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工作才刚刚开始起步,最早开始呼吁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文章出现在2008年新华网的《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制度亟待纳入国家救助体系》一文,在文中作者援引青海、安徽等地中西部地区的贫困调查报告的数据,指出当前在这些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高中阶段贫困生求学十分艰难,辍学率较高,虽然国家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但是针对高中阶段的救助机制还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中阶段贫困生则处于国家教育救助政策的盲区。该文记者呼吁要尽快建立国家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救助体系。距这一报道刊出两年时间,高中阶段贫困生教育资助政策在2010年秋季正式出台,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建立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2010年秋季入学新学期为起点,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的方式,资助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
在针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逐渐建立起来的当今,高中阶段贫困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已经不再是被放置空中楼阁的虚物,但是高中阶段贫困生在接受了资助之后,感恩之心缺乏的现象却让教育者与资助者感到心酸,根据实地调研与新闻报道搜索,发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受到资助之后与资助自己的学校或资助人很少有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
受资助高中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很少有能够主动向学校进行感恩回报的,虽然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受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对学校进行感恩更是一种道德提升的体现,感恩是对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的回报于感激,感恩不需要多么的昂贵,哪怕是一句“谢谢”的感谢之词,都能够使资助方感到一丝欣慰。受资助的学生都没有主动与资助方进行联系,向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外部制约,更多的时问放置于学习之中,而思维也只局限于书本上,没有过多的人际思辨能力,学校一方面为其提供物质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贫困 学生会认为自身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此外,学校也在资助的同时缺乏有效指导,在大学期间,学生管理部门以及资助中心会对 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但是高中阶段与大学相比,首先其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资源与大学相比而言也相对匮乏,这虽然是一些客观原因,但是客观也是通过主观来起作用的,关键还在于高中阶段教育管理者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一味地以升学率这样一种一元化目标为追求,资助工作也是单纯的工作需求,应付上级部门的指导,如果教育管理者一旦持有这种思想,那么学生素质也会受到其影响,自然而然也会认为自己接受他人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会慢慢养成“等着拿钱、主动要钱”的依靠心理,自立、自强意识淡薄,久而久之高中阶段贫困生就会缺乏感恩心和社会责任心。
三、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缺少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务院评定的优秀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曾在全国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调查数据表示:“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
借助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步伐,我国人口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分布不均匀等弊端,以及人 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出现以强调升学率为主的教育期望也就见怪不怪了,凡事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痴迷升学率的现实下,许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法与内容上都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生家庭生活中,教育出现了畸变,这也为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不和谐发展造成了影响,尤其对于高中阶段贫困生这 一类相对特殊的群体而言,应试教育则会成为他们素质扭曲的催化剂,这是因为高中阶段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他们压力更大,尤其是单亲家庭或独生子女家 庭,这类家庭出身的贫困生要担负起家庭责任的重担,是改变家庭生活困境的希望,也正是如此高中阶段贫困生会更加努力的看书、学习,而忽视自身的综合发展,性格内向、冷漠,缺少知心朋友,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现象在高中阶段贫困生身上都可以找到,而这些都与教育的核心一一培养健康的人格相违背。此外还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青少年近视率从20%上升到31%。由此可见,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学生缺少健康成才的和谐育人环境。
四、相关服务制度与机构不健全
在针对贫困生管理中,高等学校的机制与机构是较为完善的,以资助体系为例,在全国各个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而高中阶段主要以教学岗位居多,以曾经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的石家庄市二中为例,在该学校的职能部门中主要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在学校管理中并没有设立单独的贫困生资助部门,比如资助管理中心等,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的主要任务则是由财务处和政教处(学生处)协同完成。有的地方则是依托资助管理中心,向高中阶段贫困生发放各种生活补贴与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