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1 15: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范生实习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师范学院组织开展了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就是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落实我院办学指导思想所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9月份,受师范学院的委派,由我带领48位学生到基层小学邵东两市镇一完小和二完小2所学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以后,感觉到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带队顶岗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顶岗实习目的
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中小学顶岗实习,可以有力促进师范院校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需求,增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符合乡镇基础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范人才。同时从乡镇中小学置换在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乡镇中小学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教学水平,促进乡镇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顶岗实习支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促进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提高乡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为农村中学输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有利于推进我校师范教育的改革步伐,培养实用型师范人才,有利于我校更新传统师范交易观念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把师范生的培养放到实践中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实习支教是教学实践环节,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期间实习生需要完成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三大任务。工作之余,实习生在驻地管理教师的带领下,依靠临时党团组织开展形形的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生动的实践使广大实习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实践中体市情、体教情,受锻炼、长才干。顶岗实习是对师范生全方位的实战演练,使之在身份转换中健全心理素质,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身体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提高专业素质,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质。
顶岗实习期间,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院长以关心实习生的情况为重点,专程来实习地考查一次,。来之后,专门与这边带领我们实习生的领导进行了交流,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领导对2014级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期望:严格遵守纪律。在顶岗实习支教期间要自觉服从带队教师及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严格遵守所在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制度。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实现自我尊重、自我管理,教书育人,爱护学生;要做到衣着朴素,举止得体,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自觉维护学院声誉;虚心学习,努力工作。自觉接受学院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指导,认真备课,虚心求教,尽职尽责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实习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实习基地学校的哦教育教学改革、调查研究和为当地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定岗实习支教学生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自觉增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最后一点,注意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实习期间要注意防火、防电、防水、防盗、防骗。
市领导也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们这边实习地来考察,听了2堂课,之后开了一个座谈会。市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时,也提出了要求。领导的看望,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顶岗实习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二、顶岗实习情况
下去之前,根据学院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自己尽最大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方便。在可能的、合理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出现的一切问题。扶把学生的健康和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坚持以人为本,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适应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尽量给予他们帮助。这是我们带队教师下去的主要职责。因此,自己首先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对那些受援学校来说,我们的学生是教师。对我们的带队教师来说,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同学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还是孩子,需要带队人员的悉心照顾。
自己协同管理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思想、生活和心理上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确保实习生“思想疙瘩有人解,生活困难有人帮,教学难题有人带”,管理上不漏空,指导上不缺位,关心上不厌烦。
我们于9月日来到邵东两市镇一完小和二完小2所学校报到,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实习生活。在个月的实习生活中,作为一名实习学生带队者,自己仍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实习管理工作中。我们全体实习学生的收获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学习态度虚心刻苦,不断积累经验
48位实习学生在明确实习任务后,利用一周时间跟指导老师同步进课堂,熟悉上课基本模式,积累直观经验。第二周开始,在老师指导下上讲台实习授课。在上课期间,48位实习学生在副校长带领下的听课活动从未间断过,每周至少听课两节,最多时每周达5节之多。他们既听同学科老师的课,也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他们既从优秀老师的课中吸取宝贵经验,也从其他老师的课中总结教训。在老师的指导下,48位实习学生的教学技能迅速形成,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二)积极探索管理方法,进行教学创新
在48位实习学生中,同学教数学课兼班班主任。在老师指导下,同学迅速进入角色。在班级管理中,该同学充分发扬民主,指导班委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跟同学们谈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德育处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活动中,同学和弟子们群策群力,一起动手,美化教室环境,增加文化氛围,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中,她积极接受老师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期中考试中,该班数学取得了的好成绩。
(二)服从学校安排,个个无私奉献
在48位实习学生中,同学在上课前,充分备好每一节课,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备课时间达到小时以上。正是这种不怕付出的行动,才有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受到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他学生也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实习学校纪律,大局为重,爱岗敬业,一切行动听指挥,不给我们师范学院整体形象抹黑。
(四)艰苦朴素生活,不搞特殊化
虽然2所学校条件比较简陋,学校还是尽力安排好48位实习老师的生活。腾出通风较好的办公室作宿舍,为他们购置了单人床,在饮食方面也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尽管如此,不方便之处肯定也在所难免,但是48位实习学生从未抱怨过条件苦,也从未向学校提过过分要求。实习学校有不少老师吃住都在学校,他们把48位实习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照顾,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出门在外的我们大家感受了家的温馨
自己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给了学生一定的精神力量。浓浓的亲情爱意让实习学生信心倍增。自己做到牢记职责任,不负重托,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对学生成长负责,在校方、实习方共同努力下,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顶岗实习收获
——实习生实际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技能、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顶岗”的实践经历,已成为我校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的“王牌”。如级“专接本”班,参加过“顶岗”学生的就业签约率是%,没参加“顶岗”的就业率是%,相差个百分点.。
——实习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突破。在顶岗实习中,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联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在基层取得了货真价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专业的学习研究拓展了领域。我们这批实习生中一名学生撰写的《》的文章,对的现象进行思索,在杂志上发表。
——实习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了角色转变:来到基层中小学,成为中小学生眼中的老师,教师角色意识增强;从孩子变成了大人,开始全新的人际交往,与一起实习的大学同学、当地学校的领导、师生都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在实践中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处事能为别人着想,老师们反映学生顶岗实习回来后长大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培养了实习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精神。由于基层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这批“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自制教具,在生活中自己做饭、洗衣服,独立生存能力大大增强。令人可喜的是,经过艰苦的生活,大学生们更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更热爱生活、善待生活。知道理解家长养鱼他们的不易,更加尊重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了。
——培养了实习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助于了解国情、省情,了解社会,尤其是了解了基层基础教育的现状,这些都使大学生增加了一份社会责任感,认清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所在。过去,这些大学生总是被家长和老师围着转,自己少有表现的机会;而今,他们成为中学生的主心骨,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并得到了中学生的认同和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更加信心百倍。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写入党申请书的多了,去图书馆的多了,选修教育技能课程的多了,就业签约率明显提高。
**同学在顶岗实习个人总结里面所写道: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即将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标志,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次顶岗实习对我们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怀着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心情来到实习学校——。短短的个月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这播种的季节里,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中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上,我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地旁听其它老师的课,虚心请教其它老师的经验,以及教法。在听课的时候,尽可能地记录下其教学过程,并在课后对该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设方案。在经过多次地与别的老师沟通后,我发觉自己在教态、教师语言,语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篇2
我被分到xx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篇3
关键词 重庆市 师范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bility
for Chongqing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Students
WEI Jun, ZHANG Hongliang, REN Juan, HUANG Yuanyuan, REN Ling, ZHANG Mingjing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ese for education ability training norm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s in chongqing, our current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four normal visit, draw the conclusion novel survey.
Key words Chongqing; normal; ability
为全面了解重庆市高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现状,我们对重庆市四所师范生教育本科院校进行访问调查,(鉴于不便公开学校名称,本文用“高校甲”、“高校乙”、“高校丙”、“高校丁”进行指称)搜集了这四所院校2006级――2009级中文师范生培养方案共16套,并重点对2009级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能力课程中的训练课程进行分析研究。下面,我们将具体呈现四所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中能力训练课程的名称、学段分布、在教师教育能力课程中的学分占比、学时(教师讲课、学生实践)占比等,以反映重庆市高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开设的基本状况。
1 四所高校基本状况
表1开设情况
1.1 高校甲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9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能力训练、心理教育能力训练、教育技术能力训练、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艺术养成训练(音乐)、艺术养成训练(美术)、语文教学技能。
②选修课(5门):课堂教学技术、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
(2)开设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总量占比较大,为75%,学分占60%,但课时占比相对较小,为37.5%,并且以教师讲课为主;选修课程中的训练课程总量占比、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均为45.5%,全部以教师讲课的方式展开。在学段分布上,训练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在大二和大三开设,其中必修课在大三集中开设,选修课则在大二集中开设。
1.2 高校乙
表2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5门):教师口语、三笔字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班主任与德育、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②选修课(10门):语文学业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中学语文文学鉴赏与教学、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教育心理测评与诊断、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微格教学与教学诊断、教师艺术修养与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教学。
(2)开设情况。(见表2)
从表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总量占略高于非训练课程,为55.6%,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情况大致与总量相匹配,但略有降低;选修课中的训练课程在总量占比、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方面均低于非训练课程。在学段分布上,训练课程的必修课均在大二和大三开设,其中在大三阶段集中开设;训练课程的选修课则在四个年级均有分布,但在大三年级显得更为集中。
1.3 高校丙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0门)。
②选修课:(6门):演讲与口才、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文学文本解读、唐诗品鉴与班级组织与管理等。
(2) 开设情况。(见表3)
表3
从上表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这一模块中,没有开设必修课。训练课程在选修模块中占42.9%,与学分所占比例相同;在课时占比方面,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2.9%,其中教师讲授部分占87.5%,学生实践占12.5%,课程实施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的部分比较少;从学段分布上看,有超过一半的选修课程是放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进行的。
1.4 高校丁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0门)。
②选修课:(9门):教师技能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中学语文教学论下(含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语言艺术、汉语语音基础、书法艺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等。
(2) 开设情况。(见表4、表5)
由于该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在这里分成两个表来呈现。从上面两个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丙与高校丁关于教师教育能力训练的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板块,而是分布在学科专业课程的选修课中。从课程设置的总量上看,专业限选课中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62.5%;而从学分比例上来看,专业限选课的比例也最大,达52.6%;从课时分布来看,学生实践受到较高重视,所占比例达到64.4%。从学段分布上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集中在大二完成,专业限选课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其中大三为50%,而任意选修课也集中在大三进行。
表4
表5
2 四所高校异同点分析
2.1 相同点
(1)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大致分两大类:针对教师(在读师范生)的和针对学生的。
其一是关于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的课程,如教师口语、三字笔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微格教学训练等等,这些课程是训练师范生自身素养的,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师范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基础。
其二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师范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在进入教师岗位后,为他们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服务,如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语文学业评价、教育心理测评与诊断、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与组织等等。
(2)在同时开设了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高校中,不管是课程设置的数量还是学分所占的比重,必修课都比选修课多;而在课时安排上,教师的讲授还是占很大的比重;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和大三这两个学年进行,可以看出这两学年是训练教师教育能力的关键阶段。
2.2 不同点
不同的高校对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部分高校针对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专设了课程模块,并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形成了体系。这样的设置一目了然,既可以给高校教师明确的引导,也可以给师范生以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明白哪些课程是专门训练教师教育能力的,哪些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哪些是拓展素养的,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部分高校有关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块,而是将其散布学科(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11页)专业课程等模块里面,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稍显松散,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 总结
这四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并设置了相关的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可见,发展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是中文师范专业的基本要求。但是各个高校设置的训练课程、数量、分布各有侧重,有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中必修课多一些,而有些学校则选修课多一点;有些学校关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多一些,有些学校关于学生身心方面的课程则多一些;有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有些学校则更重视教师的讲授。可见,怎样更加合理地设置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课程、进而建构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篇4
2009年9月至10月,我将在陕西师大附中进行为期8周的计算机科学科目的教育实习,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工作条例》的要求,特别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育实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育实习,使我们(实习生)基本熟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环境、教学技巧,初步具有中学相应的教学工作能力。
2、通过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
3、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全面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根据现状让我们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4、通过教育实习,最关键的是进一步树立人民教师的责任感是使命感,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我对自己的要求:
1、必须尊重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指导、
2、必须遵守实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遵守纪律。
3、要接近、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热情帮助。
4、要按时作息、上课、听课、开会不迟到不早退。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实习内容
(一)、教学工作实习
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研究、备课、编写教案、说课、试讲、上课、评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
实习期间,必须坚持互相听课和参加教学评议。
(1)、听课
听课不少于10节,做好听课记录,实习结束要上交听课笔记,以备检查。
(3)、备课 要认真
钻研教材,参考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同学之间要共同研究,要根据班级情况确定教学方案。教案抄正后交指导教师审批。 (4)、上课
(二)、班主任工作见习
如果有幸能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熟悉新生的工作,争取多到班级中走动,了解班级情况以及熟络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组织和管理好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
3、努力常见班级文化,通过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4、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即使疏导学生的问题。
(三)、调查研究
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定好调研题目,搜集相关资料。注意了解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
要求: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报告须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调查研究报告一般不少于3000字。
(四)、实习时间
四、 总结
篇5
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其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走向开放性……教师教育的专业化”[1]。北师大中文学科在制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努力遵循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学校修订教学计划的总指导精神,对两方面信息进行调研,一是对北京市重点中学一线优秀教师关于新型中学教师培养的标准与要求调研;,二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深入研究,广泛征集教师建议。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中文学科课程设计体系。
(一)课程设计模块的构建
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于“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坚实的专业基础,能引领中国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水平中学语文教师”;定位于“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中文教学实践能力与拓展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定位于“培养新型中学语文教育人才和教育专家”。围绕以上3点定位,设置课程,其三大模块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为:“通识教育课程(26℅)”、“专业教育课程(54℅)”“教师教育课程(20℅)”,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含“文学类方向课”、“语言类方向课”和“师范类专业方向课”。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学习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学年以实践性较强教师教育课程为主,同时修读学科专业选修课;第四学年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包含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职业信仰与养成教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学习。上述分析可见,该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又注重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二)实践性教学的加强
“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掌握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有教育的技能与技巧。这种技能与技巧要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习应用才能获得。”[2]我校中文学科课程设计顺应这种先进教师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突破传统师范生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加强体现在实践性课程大幅度增加、学时加长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1、实践性课程包含:(1)公共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数理统计;(2)教育类课程,如: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教学思想解读、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媒介素养概论和职业信念与养成等;(3)学科专业类课程: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材研究,以及与中学教学联系密切的中文学科师范类10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均基于对中学语文课程进行调研,参考中学语文所选篇目编写,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导读、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等。这些课程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还是学科深层次把握上均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意义;(4)第二课堂活动、环节,如书法竞赛、教师教育技能大赛、支教活动等,这对提高师范生教育技能水平,提升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2、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的加长
现代教育理念表明,“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特点,其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职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职业方式也与其他行业不同。”[3]教师职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门职业训练,师范生是未来中学教师,为加快师范生角色的转变,在职前培养过程中,我们加长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时间。大三见习,大四在中学实习。通过加长见习、实习时间,拓展师范生的实习内容,进而增强其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与个体经验。在实习前见习,形成“实践一反思一成长”的循环模式;再次,为增强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以教育实习为主、见习为辅,开展教育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比重,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增强各种能力。这一环节在免费师范生课程改革中表现尤为明显,也是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3、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术提高,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上,如“微格教学”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培养中,应用于教育类课程、学科教学法课程及学科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上。该方法也是目前各国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模拟教学、调查报告、小组辩论、演讲、课题设计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考核。这都是注重实践性教学体现。
二、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与传统师范生课程设计比较
我校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注重学生宽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教师教育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师范生培养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一)二者均注重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教师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4]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5]中文学科,无论是传统师范生还是免费师范生培养都应必须牢固掌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传统师范生专业学科课程占所有课程学分的64%,免费师范生则占54%。这是我们课程设计的基础——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既传承传统师范生课程的优良积淀,又充分吸收当前学术领域前沿的成果,将传统师范生教材内容中至今仍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保留下来,形成新的体系。
(二)免费师范生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
“教师专业化体现在既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又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需要经过“临床”实习。”[6]为培养21世纪师资,北师大中文学科免费师范生课程设计更加注重教育技能的培养,教育调查、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大幅度增加。其教师教育课程较传统师范生多60%,有极大提高,这与世界发达国家优秀教师培养水平更加接近。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其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更灵活多样,在这方面传统师范生的培养显得更单一些;注重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有关教师教育技能比赛、支教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开设,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了师范生一毕业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师岗位的相关工作能力。这也是较传统师范生培养不同之处,也是注重教师教育技能培养的体现。
(三)免费师范生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以“能力、素质培养”为宗旨,建立了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包含:一是独立的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教育调查、见习、实习;二是贯穿理论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学科技能、教育技能;三是“第二课堂”社会的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锻炼免费师范生的岗位技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免费教育师范生课程体系优于传统师范生之处有三:1、加强教育类课程,重视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教育课程数量多,而且细、精、透;2、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3、授课、考核、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教育技能的培养;4、课程设计体现教师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我国高等师范与各国高等师范课程体系比较
为更好了解发达国家师范课程体系,笔者按照师范生课程结构列表如下,数据来源我国研究成果及法国本科培养教学手册[7][8][9][10]:
上述可见,我国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较传统师范生接近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水平,特点是:
第一,教师的学科专业培养和教师的职业训练并重;
第二,加强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以及教育实习、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高;
第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教育实习,尤其是法国,实习时间长。
各国教师的职前培养方案把教师培养专业化,符合教师是专业性职业特点,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四、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基于对中文学科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近4年动态追踪实践研究,以及对其课程设计体系进行多方位比较分析,笔者对我国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免费师范生培养重点、难点,也是课程改革重点部分,因而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科专业老师如果教师教育水平一般,又怎样培养高水平免费师范生?
第二,免费师范生的毕业论文多撰写学科专业领域内容,缺少对基础教育的深层次研究或教育实习阶段发现问题的探讨,不利于学生教师教育技能、综合素质培养;
篇6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课程结构; 师范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01-01
一、西部升格师范学院教育实践课程现状
教育实践课程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情境,促进教育理论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运用。它是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缺少综合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张立昌认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除学科专业知识(所谓的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谓的条件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1]。因此,有必要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
在中小学工作期间,笔者曾对中师毕业生、师专毕业生和师大毕业生进行过对比研究,发现就其教学基本功和教学适应性而言,确实存在着师大毕业生不如师专毕业生、师专毕业生不如中师毕业生的情况。进入高校工作后,从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笔者的这一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日趋薄弱,实践课程趋向弱化,学校办学的师范性不断弱化,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并没有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而得到同步提高。
西部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加强了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借鉴了一些本科师范院校的做法,主要是以体现学术性的各种学科专业课程为主,而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一)师范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效性。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涵的丰富和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之间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课程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以整合和实践为显著特征,有助于师范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师范综合实践活动建构的主要内容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形成、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师范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结合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的相关规定和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通用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反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教育实际价值的重要前提。[2]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融合不仅弥合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之间的种种疏离,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3]中小学教师只有自身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较好的帮助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让师范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开展以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著作研读;第二,开展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为重点的专题研究;第三,开展以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研习。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再次,开展专项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
3.教育见实习。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各类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实习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这个环节。”[4]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设具有师范特色的、能够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师范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见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西部升格师范学院的教育见实习还普遍存在着管理松懈、时间偏短、指导不力等问题,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教育见实习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将教育见实习纳入到师范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可以加强对教育见实习的管理,增强教育见实习的系统性。第一,教育见习时间上的经常化和内容上的序列化;第二,教育实习系统化。通过师范生在教育见实习过程中的研究与反思,“形成他们专业领域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践性知识。”[5]
4.社会实践。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师范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然。职前教师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服务意识。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节假日,不同年级的内容侧重点应该不同。如让师范生结交一名学生、走访一位教师、联系一所学校、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当然,师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参加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
社会实践活动要融“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于一体。师范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研究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必须将社会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教育见实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转化成为师范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这一核心内容,寻求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改革教育实践课程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2-5.
[2] 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l.
[3] 刘玉静.研究性学习:搭建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38-41.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物学;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subject literacy)是学生、学者具备的本学科基本专业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学科的基本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技能、经验、品质、态度等几个方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对学科素养的定义既体现了这个学科的基本特性,更表达了PISA所期望的一种教育理念。PISA首先给我们传达的是,学科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兴趣、良好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采用的教材是由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4版。动物学概念较复杂,多为用语言表达枯燥的知识,加之动物结构很复杂,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动物学教学过程沉闷、单调。动物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在电视、电影或纪录片中看到的精彩生动的动物世界感受不同,长期处于这种教学这种氛围下,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磨灭学生对动物学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采用信息技术和动物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弥补动物学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不足。
结合本校课程资源和郑州市自然博物馆的优势,我们在建设网络课堂和建设数字自然博物馆的有益尝试之后,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升师范生学科素养方面,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建立微信公众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这是计算机时代的互联网所做不到的。在“读屏时代”的今天,手机阅读成为阅读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中国新闻网报道2015年12月北京的一则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5小时。微信作为一款重要的手机软件在大学生中普遍使用,成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而微信阅读也成为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大学老师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主流媒体,占领通讯交流高地,达到师者目的,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引领学生发展,达到教育目的,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在我校师范生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申请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是实现动物行为学、动物学实验管理。学生登陆微信公众号回答问题进行签到的方式取代了另学生反感的上课点名,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及时的师生之间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平台,在该平台有最新通知安排,作业布置及反馈。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有一对一的交流,实现有针对性的答疑。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与建立微信群比较的好处是避免了垃圾消息的烦扰。
在动物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共享可供下载,老师可推送学科相关消息和最新学术进展及相关新闻、知识等。目前在该公众号主要有课程资料、教师教学计划、动物学野外实习资料、实习常见物种照片、历年实习情况和动物组织切片、动物解剖图片等动物学实验操作资料等。通过微信公众号使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师范生的动物学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微信公众号作为考试辅助手段,并可进行成绩查询,开辟了考察课非卷面考核的新途径。
2. 数码互动显微镜
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在动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每台显微镜和电脑相连,实验室所有电脑和教师电脑组成网络,师生之间和互动,学生之间可互动,由肉眼观察变观看电脑屏幕,减少了显微镜强光对眼镜的伤害。实践证明不仅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电子考试,有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实验考核方法。
该数码互动系统能够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多画面实时显示。教师用电脑可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的图像显示、捕捉和放大;并可对每一台数码显微镜的实时图像进行单独调整。教师端可以把自己的图像、屏幕及声音传送给学生,达到示教作用。同时,老师可随时对图像添加箭头、标记、指示、文字等,有效提升老师动显微图像态演示效果;教师也可以把任意一名学生观测的显微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电脑上,达到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同屏监视多个学生机屏幕并直接取得任意学生机的鼠标控制权,用以辅导学生操作或防止学生进行电脑进行违规操作等,还可以统一打开学生端软件,启用远程关闭所有学生计算机功能,便于教师统一管理。
学生和老师对观察的动物玻片标本或组织装片进行动态、静态的图像采集,存储到硬盘;也可对视频图像进行录像。并对图像进行管理和处理、校准与测量、分析及统计,对选定区域进行细胞计数及分析,统计结果可导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将完成的实验报告等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师生间可以实现图片+标记+文字“彩信”交流功能,真正满足形态图片交流讨论。另外,数码互动系统具有网络影院功能,可以在网络上播放教学VCD、DVD等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
通过以上软、硬件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切入提升了动物学的教学时代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师范生的动物学学科素养有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袁一.“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3):90-94.
[2]柳俊,付茂娇,裴宵鹏,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6).
[3]曹宝龙.PISA的学科素养定义的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7).
篇8
化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化学教育实习中不仅要求实习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要求实习生有着良好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对化学专业师范生专业理论知识、表达能力以及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多重考验。近年来实习工作中我们发现,教育实习管理与监控不到位[1-2]、实习生存在着被动实习、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教学技能水平低、执教能力不强的情况,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一些影响。
1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教育实习模式
目前大部分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模式主要是学院统_组织的单科定点教育实习模式和学生自主式的教育实习模式。单科定点教育实习模式的实习基地是由学校提前联系确定下来的固定实习场所,按照实习学生的专业和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由指导老师带队,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和集中的几个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学生自主式的教育实习是由学生开具证明由实习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在规定的实习时间段内完成实习工作。单科定点教育实习有利于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和对实习生的管理,也有利于学院选派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这种模式能够较好的保证实习质量。这种模式由于没有把实习生的毕业去向联系起来,不利于调动实习生积极性。
自主式的教育实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减轻学院的人力和财力的压力。其缺点是不便于学院对实习生的统_管理和指导,也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有些实习生可能是因为考研或者是认为自己以后不想当老师,可能没有听过一次课,也没有上过_次课,甚至连实习学校都没有去过。只是在实习结束的时候通过熟人在实习手册上盖章签字。这种模式不利于监控实习生的实习状态以及对实习成绩的评定,不适合大规模采用。
1.2教育实习时间
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大部分是在大四上学期,这样的目的是可以让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但由于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毕业生的复习考研关键阶段,对于这部分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_般实习的总时间大概是6~8周,然而在这6~8周内,由于实习学校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实习生真正能够走上讲台授课的时间可能只有1~2周,有的甚至只有两节课。由于实习内容并不多,为了充分讲好这两节课,我们的实习生往往采取背教案的方式。尽管背的很熟练,但这很不利于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运用,也不利于全面的把握教材和深层的理解教育实习的目的。
1.3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然而我们与中小学平时的接触并不多,只是在临近实习时才会加强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重点中学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去实习,主要是担心实习生的到来会打乱原来的教学秩序,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所以我们往往只能多选择一些较偏远硬件条件一般的中学。要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把我们实习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和师范高中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2提高化学教育实习质量的几点建议
2.1改革教育实习模式,让见习实习贯穿整个大学
把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本来是希望学生去实习时能够专业知识更扎实,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高,能更好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师范生独立从教的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考研复习准备的重要阶段刚好和教育实习重合,很多同学也能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处理好考研和实习的关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比如把《化学教学论》等课程的时间要重新修订。
2.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的实习生到中学(尤其是师范中学)实习时,由于实习学校担心影响到教学质量并不是很欢迎,或者即使实习生去了也不能走上讲台,得不到锻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上提到的改革实习时间,可以让师范生进校从大一开始就联系一个师范中学作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刚开始在实习基地可以采取为中学化学老师当“助教”的形式,多和中学教育、中学老师、中学生联系。比如每周要固定的去一次以上实习基地,为中学老师批阅作业、辅导作业、辅导实验等形式。这一过程要对师范生要有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拿到学分。这样中学老师也比较欢迎我们的实习生去,因为不会对他们的正常教学和他们的学生成绩有影响,又减轻了中学老师的平时工作强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同学提前接触了中学教学的过程,了解了中学老师,了解了中学生,又能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和中学老师又建立了比较好的感情基础,等到真正实习走上讲台时,中学的老师也不会有过多的担心。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加强了我们的师范中学的实习基地建设。
2.3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个合格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学能力、实验操作与指导能力、教研科研能力、革新能力、与学生同事交往能力等方面。我们的有些实习生由于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知识积累不足,细节注意不够,经常导致一些简单的错误发生,给中学老师和同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比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反应条件随意写;化学实验演示不规范等。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所以必须努力提高我们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4加强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通过成绩评定,可以客观地反映实习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实习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可以以化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培养具有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往的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往往存在“人情分”评定不够客观等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实习的考核评定。评定的内容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见习阶段(包括校内见习阶段和实习基地的见习阶段),化学教学工作阶段,班主任工作见习,教育调查报告或化学教育改革研究论文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分值比例分别是15%,55%,15%和15%,同时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表[5]。而成绩的评定者包括学院指导老师、实习小组同学、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以及原班主任,同时结合学校实习领导小组的检查情况综合打分,以使评定结果客观真实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曲中林,王革,林浩亮,等.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管理的理性思考IJ.当代教育论坛,2005(9):64-67.
2]涂珍梅.高师混合编队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J].高教探索,2005(5):59-61.
3]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5):70-74.
4]陈俊珂,徐彦伟.国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与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4):99-102.
篇9
关键词:PDS;产生与发展;特点;启示
一、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以下简称PDS)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地方公立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来进行教师教育的学校。PDS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三大功能于一身,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
美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学校,继而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以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为主的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断受到国内教育界内外的质疑与批评。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国家处在危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该报告疾呼,美国教育正在被日益严重的平庸成绩所侵蚀,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报告还指出美国教师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是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求强化学校的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能力评价制度和实行专业报酬制度。1986年,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发表了《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的报告,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与关键,并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此外,霍姆斯小组于1986年和1990年分别发表了名为《明日之教师》与《明日之学校》的两份报告。《明日之教师》提出了明日教师应该具备的种种能力和五项基本改革观念及具体建议,其中第四项是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并且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专业发展学校”(PDS)的概念。另一份报告《明日之学校》阐述了有关专业发展学校的详尽研究以及建立这种学校的原则和改革教师培训课程的建议。自此,PDS这种运作模式很快在霍姆斯小组的多数大学中被具体推广,得到了全美各个学校和大学的支持,PDS也逐渐成为美国加强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
PDS产生至今也不过短短20年时间,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1997年全美共有600多所PDS,到2002年已达到1000多所,几乎遍及美国各州。据统计,在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ofTeacher Education)认证的525所大学中有30%都参与了PDS学校。在PDS迅猛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法案也陆续出台,《美国挑战教师优异之法案》(Teacher ExceHence in America Challenge Act of 1997,S.1169)便是其中之一。该法案“为建立PDS促进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建立学校――大学伙伴关系提供竞争性的资助”,其目的在于为PDS快速增长提供便利。目前,美国很多州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对PDS非常重视,如明尼苏达州教学董事会规定在其教师许可改革项目中,教师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马里兰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要求该州的师范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PDS还得到了很多基金会、教师教育国家认证委员会(NCATE)和教学与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NCTAF)的支持。
二、美国PDS在发展中体现出的几个特点
(一)合作――PDS的根本支点
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是PDS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观念,PDS的一切活动都要基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PDS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建设PDS的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大学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学派遣指导教师和师范实习生,指导教师定期前往中小学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师教育;中小学负责向大学的师范生提供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及实践机会,同时与大学教师一起,组织实施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大学与中小学在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制定出PDS的建设方案、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具体内容等。不仅如此。PDS组织的严密分工,使得对PDS学生实习的合作管理成为可能。在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中,大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案制定者、实验过程控制者,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中小学教师也不单纯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计划的参与者、行为的检查者和成果的评价者。双方在PDS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信息资源等,共同承担教师教育职责,共同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发展――PDS的最终目的
PDS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发展不只体现在PDS的师范实习生和在职培训教师的进步上,还体现在PDS的其他参与者身上。在PDS中,大学教师经常到中小学授课和开展讲座、报告,给PDS的学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了PDS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同时,中小学又给大学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生动的教学情感体验,这将无疑有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且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于PDS的学生,也就是在PDS中学习的师范实习生和进修教师而言,一方面他们可以接受到来自大学教师丰富理论知识的滋养,另一方面中小学又为他们提供了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加上中小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一定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向高素质的教师迈进。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这是一次更新陈旧教育教学理念、追求素质提升的绝佳机会。
(三)以人为本――PDS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PDS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在PDS教育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由以往只注重强制性地为师范生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更多关注人的需要。PDS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次。在组织层面上,PDS的组织目标更加人性化。PDS注重人的因素,将目光由单纯面向工作任务的完成转向对人的关切,注意发挥组织成员在PDS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其合理需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在教师管理层面,PDS更多地依据教师的职业化特点致力于:创造和激励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丰富教师的工作内容,鼓励进行行动研究,与大学教师共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增加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使教师更多地参与工作的决策,通过“分享权利”帮助
教师释放更多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PDS成长的始终和方方面面。
(四)绩效责任――PDS的动力源泉
PDS合作伙伴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共享的资源,并且他们依据绩效责任来合理地配置共同的资源。对PDS而言,绩效责任指在获得优质资源的同时,必须要优质地完成所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说,PDS合作伙伴中的哪一方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就可以分配到优质、充足的各种资源;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很好地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它本应该得到的资源就会减量,甚至被取消。而足够的资源是任何一所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这种情况下,PDS的成员都会充满责任意识与积极性,努力完成分内的任务,促进学校的发展。由此可见,绩效责任是推动PDS开展优质教育的动力源泉。
三、几点启示
(一)教师教育要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中进行
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基本上还是“终结性教育”,即由师范院校一次性完成对师范生的培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分割,大学与中小学之间互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对师范生的培养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对师范生培训时间短且流于形式,导致师范生从教后不能胜任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另外,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重新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阻碍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碍。在美国PDS里,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师范生的培养,参与合作的大学教师将会在中小学参与各种教师集合,观察实习生工作,组织师生讨论,有时也走上讲台执教或做报告,他们给中小学带来新思想,同时也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带回大学做研究。参与实习的师范生在与有合作关系的中小学做一年的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像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美国PDS培训模式对教师教育的有效促进,促使我们反省我们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也应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使其对教师教育发挥各自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与支持
综观美国PDS兴起绝非偶然,背后有强烈的舆论支持和国家政策一系列的保障,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拨款资助等形式来督促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救育认可机构(NCATE)、教师晋级和加薪等都和教师教育紧密关联。事实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赢得了全国上下广泛的参与,从大学到中小学,从教育各个协会到社会团体,从政府机构到非政府机构,都对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教师教育的学术团体,他们为PDS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而我国的教师教育则仅仅停留在教育系统内部,而且还各自为政,缺乏联系,国家的支持政策有限,社会团体的参与就更为鲜见。美国PDS成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没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教师教育就难以取得成功。
(三)确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念
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仍然是以教师职前培养为中心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忽视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导致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存在严重分离的现象。现有的师范院校负责培养新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同时,在部分进修院校内,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在延长职前培养年限提高学历的同时,从终生教育的观念出发,通过PDS成功实现了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师的培训教育,保持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救育和职后培训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因此,我们可以采纳借鉴美国PDS的模式,建立将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使师范生和进修教师在这里学习到他们所需要的技能与新知识、新理念,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
篇10
关键词 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和提升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事业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1、当前中文非师范生的应用技能欠缺,影响就业和职场发展。
目前,高校中文专业有两类培养模式,一类是中文师范类,一类是中文非师范。中文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往往比较明确,就是培养他们的师范技能;无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还是教学实习,都较好地突出了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
相对来说,中文非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则比较欠缺。虽然这几年全国中文教育普遍认识到培养学生应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到底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技能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局限、较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固然有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但更多的表现为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游移,不能积极有效地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缺乏一种面向实践的灵活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中文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暴露出传统中文非师范专业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2、突出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所表述的新闻技能主要指新闻应用和操作能力,如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职业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技能以及熟悉现代各类传媒运作特点、善于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宣传与广告文案写作以及宣传与广告创意策划的能力,具备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的能力。
虽然中文非师范能力的培养方向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突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上述新闻技能,往往比较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高度竞争的大环境,符合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中文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中文本科非师范生毕业除少数通过高度竞争的考试方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升学读研之外,绝大多数学生要进入企业和民间机构工作。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岗位如企业领导秘书,行政管理人员或办公室文员,企业营销和广告策划人员,宣传和广告文案、软文的创作人员,企业报或企业杂志、企业网站的采编和管理人员。不管上述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上述几种基本的新闻能力。况且我国地方性企业一般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秘书、文员、广告宣传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即使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管理、文件收发等简单的工作,而是兼做企业宣传、广告等工作。所以,突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新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拓宽事业发展空间。
3、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地方性院校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国内有学者曾对全国111所地方高校校长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校长认可这样的定位,“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地方高校不再唯部属大学或重点大学马首是瞻,而是将学校发展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型大学的框架;由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并举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将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
因此。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新闻技能作为中文非师范教育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与地方院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互一致。
在中文专业学科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新闻技能,不能只看到其不足之处,而是要看到其天然的学科优势;关键还是在人才的就业定位上。
在新闻专业院系不断扩招、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的情况下,中文学生培养新闻技能的必要性在哪里、优势又在哪里?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找准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与新闻院系专业毕业生没有可比性,他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更有很大不同。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是新闻机构,学生毕业后更多地要走向企业、走向市场。
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各类行业协会,在那里特别需要有实际应用技能、特别是具备新闻技能的学生许多新闻院系的学生、特别是大城市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里工作;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类毕业生经过一定的新闻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正好能够胜任这类岗位工作,起到了在人才市场上“补漏填缺”的作用。因为,当今人才市场并不完全是供大于求,很多属于供需不对接的结构性问题。地方高校只要面向市场、办出特色,就完全能够解决这类结构性问题,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子。
当然,通过新闻技能的强化训练,我们每年都有毕业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新闻机构,也有学生在内部企业报、行业报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进一步的实践锻炼后具备新优势转到新闻单位工作。
其次,中文专业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中文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以及文化思想涵养,都是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必备基础;新闻用人单位常常抱怨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而后劲不如中文专业毕业生,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写作根底和文化思想涵养不足。中文专业对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的培养,也是新闻技能培养中十分需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记者在新闻会上嗦的提问比新闻发言人的回答还要冗长,可从一个侧面看到新闻专业培养中的缺陷。所以,像北大、复旦等全国重点的新闻院系都提出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文科基础,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文学科背景的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养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的途径、方法与探索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要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地方性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首先以教育理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努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哲学观,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大变革。老师应接受苏格拉底“老师是知识的助产婆”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到“教练”。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为“进行互动和探讨的生动场所”。
由于新闻学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特点,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理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应该包括国情、社情与民意,也包括地方经济文化和风俗民情。我们的新闻课堂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实际内容,
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了解社会、认识外界。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实际。
由于温州大学新闻学不少老师有过在媒体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我们积极尝试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对话式练习、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改革,其目标是,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互动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适当借鉴经济学MBA案例教学法,通过来自新闻实践第一线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成功或失败的文本,了解和认识其中的缘由和甘苦,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采用情景教学法。适当地通过播放新闻电视片或采访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新闻现场,感受记者采访,并尝试撰写新闻稿件。这种再现新闻现场、回放采访过程、最后完成作品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类似的情景教学,还能让学生真切了解新闻会、记者招待会等具体新闻活动的结构、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参与教学法。无论案例法还是情景法,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讨论和互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新闻实战经验。
注重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著和出版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闻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把新闻业界的新鲜活动引进课堂,课堂上介绍的案例大多数必须是当年的、甚至是当月、当天的新闻现象和作品。教学内容上还必须突出安排现编教材中没有或者语焉不详而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已经上版的稿件被总编临时撤换下来;有什么办法让再三拒绝采访的官员和名人接受采访;所在单位碰到突发性事件、怎么样通过传播和公关的方式来处理危机;企业新闻会的操作流程和内容安排等等;都应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新闻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实习改革。要强化新闻实践和实习活动,安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习活动。短期活动主要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新闻采访、广告调查等活动;中期实习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到新闻单位、广告公司、各类企业中实习;长期实习是学业结束前的大实习。
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实习,都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大城市、大新闻单位和大公司实习,这些单位在安排大学生实习方面比较有检验,传帮带比较规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规范、更多样的实际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平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媒介条件,比如校报、电台、网站和各种刊物,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这些同地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现在的大学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类型丰富、媒介数量繁多,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实战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
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以温州大学为例,中文非师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安排了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前几届中文非师范教育安排了新闻、文秘和中学教育三个模块,但三个模块的选择,方向过多,课程安排过于分散。所以,应该减少模块方向,不妨只保留文秘和新闻两大模块。因为学校已经有中文师范专业,有志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可以通过转专业的选择机会到师范专业学习;减少模块后就能相就能加强中文学生的文秘或新闻能力的培养。
同时,温州大学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440平方米,已完成网络与平面广告、摄影棚、摄影暗房、公文处理、学生DV工作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非线性编辑室、音频工作室、广告报刊室、视频编辑室的建设也即将完成,为学生的实验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对新闻模块学生的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考核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只有正式发表作品的学生,才能参加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创意与策划这样课程的考试;实践活动和发表作品应该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改探索的基本成绩。通过教学改革,使选择新闻模块的中文非师范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新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特长鲜明、具备一技之长,在就业压力中有竞争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潜力。
参加项目的新闻学老师真正按照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突出了对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
所有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并成为学校主要宣传传播媒体的积极参加者和中坚力量。
大多数学生都正式发表了新闻作品。有的还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或广告和宣传作品。使选择新闻模块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新闻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