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13:4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

篇1

调查对象:所教班级师生和兄弟班级部分师生及部分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师生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探讨交流法

调查起止时间:20xx年9月5日——20xx年10月15日报告内容:

XX年9月我通过自主联系到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市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自创建以来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但近年来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主要原因是教育改革,支援山区教育事业,山区招生人数增多,从而导致该校学生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你让他们回家预习教材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一语文另一个启蒙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强势打开学生知识面与求知欲,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片和视频,对图片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这些图形和所蕴含的文字信息。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中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有所偏差,大量的古文诗词背诵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他们认为语文这一科目虽然有趣味性,但是作业的不规律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初一语文是学生们刚刚进入求知过程的重要里程碑。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对于语文的教学反思,应该自上而下的有所变迁。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该校放学时间为6点,由于较晚,而该学校以寄宿制为主,走读为辅,偏离城市中心,加之时间过长的晚自习与繁多的作业,以至于学生对于课外知识认知过少,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而这一系列时间过于紧迫,造成了学生阅读量的缺失。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教材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章节,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章节内容,较难理解的知识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篇2

2017幼儿园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一: 

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来到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中心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幼儿园高雅的环境,秀外慧中的教师群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难。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我除了在学习时期进行过见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站在旁边看着老教师们,轻松的带着宝宝开展各种活动。于是,我努力学习,努力尝试自己独立带班。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退去。这还是工作的第一步。新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我上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教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师傅。这学期我听了许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我班主班老师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特别是我所在班里的老师,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些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们也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去热情的关怀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在幼儿的个人卫生方面,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要象孩子的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在实习期间我始终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协助班上的老师完成各种工作,遵守实习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园领导、指导老师,乃至家长的一致好评,给我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平时的上课纪律上可以看出来。我上课的时候由于讲课不生动,所以,往往有时候纪律就不如师傅上课的纪律好了。过后我也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

1.我们语言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自己放不开,没有做到适度的夸张。

2.评价语言过少,太宽泛,不丰富,不具有针对性。

3.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由于不太了解班上的幼儿,因而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4.对于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和语言,不能迅速地灵活地应答和处理。以上4点是我自己反思后总结才出来的,在组织活动时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同学之间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说自己也有这些不足,我也问过老师,得出结论是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是新手老师造成的。慢慢的磨练会让我们这些不足得到改进。

我做的好的方面或者是说基本令自己满意的方面在于:

1.对于教学活动态度认真,备课和准备充分。

2.虚心地请教和接受指导老师的建议与指导。

3.每个活动都能完整地完成,没有出现没有组织完的活动。

4.组织活动时教态比较自然,语言清楚,声音和语速适度。

5.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在设计和准备教案、教具时,也以这个为出发点。6.大部分活动都能达到活动目标,让幼儿有所收获和进步。这几点也是自己反思后总结的,效度和信度较高。在保育方面,这几周我做了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学会不少。比如说:给幼儿扎裤子、喂饭、哄他们睡觉、给他们擦屁股、隔毛巾、梳头发等等。

我们同学聊天时说到,我们是提前体验做妈妈的生活,为以后做准备。像这些琐碎的生活常规事情,每天都要做,我觉得可以训练一个人的耐心、忍耐性、恒心、细心等等,对于人的性格培养确实有帮助。头几天觉得很新鲜,做事情很有兴趣,很卖力,时间一长,就需要其它方面的东西来支撑自己了,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保育工作上,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总结,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能够很快地适应这些工作,基本上能够做好。不足在于:还不够细心,没有完全做到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保育,最主要的原因是是与幼儿相处时间短,对幼儿了解不够。

在实习期间,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自己也进行过思考。1.幼儿园称教学活动为上课或者组织活动,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效果和影响?2.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什么?3.教师的评价语言如何能做到恰到好处?4.社会领域活动的情感态度目标如何达成?5.如何对待特殊幼儿,比如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自闭自卑的幼儿、爱打小报告的幼儿、不合群的幼儿、发展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幼儿等等?6.如何培养和加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7.幼儿称老师为妈妈究竟是好还是不好?8.教师如何做到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9.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10.怎样做到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11.配教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在这次实习中看到的或者自己遇到过的。我自己也思考过,可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的。我还会继续寻找答案,继续发现,继续思考

我觉得实习期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热情和随机应变。我们作为实习生,本身就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诚恳的向班上的老师学习经验。实习工作应该要热情,不能等事儿做,要找事儿做。孩子有什么小纠纷,老师需要搭把手的地方,我都能帮上忙,工作也算主动。自考的时候学过一个名词叫教育机智,幼儿园的生活更能体现教育机制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你上课的内容和教案写的内容都是不太一样的,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你抱着一个死板的态度,是肯定干不好这一行的。随机应变对与教师来说也是必备的。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黄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黄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的专业。面对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短暂的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经历了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孩子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孩子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孩子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是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2017幼儿园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二: 

五个星期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的感受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好漫长,五个星期呀,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可是,转眼间,最后一周已经来到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我突然对实习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真的不愿和小朋友们分开。幼儿园的实习,让我在快乐中获取了很多知识,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

刚刚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觉得这里才是一切的开始,它是能让我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也是我成为一名正式的幼儿教师的开始。第一周是见习周,在那之前我拿到了全班小朋友的名单,努力的记下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然后每天都会早早的到园,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用我最快的速度把幼儿和名字对上号,只为了能够在早上和他们说一声某某某,早上好。每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在生活区外面当起了上门拜访的客人,在语言区和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近孩子,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渐渐的孩子们记住了我,放学时他们总会和我说一声吴老师,再见。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总会不自觉的笑出来。

篇3

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我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决定在我院开展“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 充实自我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应尽可能地关注社会,深入实际,针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地方中小学建设发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状况,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院专业发展、创业就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主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网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调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报告;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惩戒教育;网络成瘾;本专业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本专业课程开设对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调查;专业发展访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农民工现状调查等。

2、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

师范生基本功,是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在师范学习期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诸多知识和技能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从教的前提,也是师范生从教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从教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顺利就业,要求同学们暑假期间完成以下任务(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教研办,具体由班长负责等级造册)。

①上交高质量毛笔字作品不少于3幅 ②上交高质量钢笔字作品不少于5幅 ③上交高质量教案不低于2份(依据当地现行小课程教材内容)

3、开展“读好书”活动

充分利用假期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抒写读书感想。有条件的同学建议观看电视或网络“百家讲坛”,认真做好感想及总结。暑假结束返校第一周上交一本读书笔记。(班长负责收交后到教研办审核评比)

三、参与对象

10级-12级本科学生;12级-11级专科学生

四、评比及表彰方式

下学期开学初,由各班班长将本班作品收齐后,配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按不同项目评出本班人数15%的优秀作品;学院按照15%比例评出师范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我院选出的优秀实践报告送交学工处参与全校评比,获胜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篇4

引言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高等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具有独特价值。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堂教学实践(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课等)、课外活动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师范生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循序渐进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有良好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现代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师范教育实践模式。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教师专业特性理解的加深,现行高等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与培养专业化教师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就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1改革的必要性

1.1我国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做了大量改革及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几十年不变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它已不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以教育实习为例,其实践形式单一,时间短而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高等师范化学专业只顾及高校自身因素,与中学教育实际脱节,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只注重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不重视联系中学化学实验实际,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制约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发展。

1.2教育实践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的基础课程标准,因此,大力加强长期以来处于弱势的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是当前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革方案及实施计划

我们秉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的办学宗旨,开展了一项与重点中学协作、对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有中学优秀教师全程参与的、培养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的新路子。我们的研究密切关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以高等师范化学实验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通过与重点中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中学化学师资。

2.1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协作,指导培养在校生教育教学能力。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大学1年级的入学教育,到日常安排的教育见习,直到4年级的教育实习,以及最后的就业指导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协作教师的指导作用。2)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高等师范化学各实验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

2.2改革目标改革要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联合培养,让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明确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秀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主动培养意识。2)探索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3)总结高等师范教育专业与中学联合培养的经验,建立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基础教育,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路子。

2.3具体实施方案

2.3.1构建连续性的教育实践模式大学1年级,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从化学师范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首先邀请与我们合作的中学(新乡市22中,新乡市10中、新乡市1中等)教师来我校给学生介绍基础教育改革情况,然后,我们带领学生到合作中学,考察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育事业、学生,为人师表等良好职业意识。在这一年里,与合作学校一起按计划、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定期举办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新课改理念(如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角色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从第2学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到中学去进行教育见习。将师范生分到中学的各个班级中,让中学的班主任指导师范生学当教师的助手,指导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了解中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学习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大学2年级和大学3年级是师范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从大学2年级开始,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我们将化学专业的师范生分成若干个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由我们和中学化学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小组指导教师)小组,每一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师范生的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暑期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一包到底。在大学2年级的第2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说课”与“试教”(模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每位学生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的2个课题进行准备。准备2个课题内容的说课(每节10~15min),2个课题内容的试教(每课45min)。在“说课”与“试教”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具体要求;然后,要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吃透教材,了解中学教师在讲述本课时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最后,合理地选择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小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每位学生修改、完成2课时的说课稿和规范的讲课教案,并指导学生说课和试教。最后,小组指导教师评教、打成绩。平时说课试教训练成绩占教育实成绩的20%。通过“试说”、“试教”活动,可以培养师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素质,同时,能够帮助师范生理清课堂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将来从教打下坚实基础。在大学2年级的的暑假安排暑期实习活动。暑期实习任务及要求:1)师范生自已联系实习中学进行实习,内容包括:联系实习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讲课,了解相应教学进度,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规范的教案,完成讲课等实习工作。在教学实习的同时,见习班主任工作,调查中学教学现状等,并撰写调查报告。2)暑期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交一份盖有实习学校公章的“暑期实习鉴定表”和实习讲课教案及中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暑期实习成绩占教育实习成绩的10%。通过暑期实习活动,师范生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在暑期实习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理论问题和自己实际教学技能上的不足,并将这些问题带回学校。大学3年级返校后,师范生要一边完成专业课的学习任务,一边全面总结暑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并将带回的问题结合教育科学和化学专业理论,与小组指导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这一年里,在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暑期实习以及中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指导教师的协作指导下,师范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到中学每人讲课1-2课时。小组指导教师从备课(写教案)、试讲、课堂授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评教,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联合培养,在大学的前3年中,师范生学到了许多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已基本学会与中学生交往,掌握了一些班级管理技能技巧,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师范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技能水平。大学4年级的第1学期,师范生按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进入中学指导教师所在的中学和班级,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学校生活等。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已基本达到中学教师的能力和要求。大学4年级第2学期,小组指导教师引导师范生对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情境和教学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教育教学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2.3.2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我们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等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师范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传统的化学专业实验课存在以下问题:1)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实验)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这5门实验课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2)“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太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要点:1)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型实验教学,重视传授实验的基本方法。2)压缩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中学化学教材,增加研究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其方法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写明实验原理、目的,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控制用量。3)增加绿色实验。以绿色化学实验的概念和微型化学实验技术为切入点,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平时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让学生选报各门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小组,在实验教学中,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兴趣小组成员定期更换;对学生进行实验员岗位工作培训。通过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平时技能训练。为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对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考核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40%~50%,平时成绩占60%~50%。期末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根据每次的实验成绩评定,每次实验成绩由1)课前预习(占20%)、2)实验纪律(占10%)、3)实验操作(占20%)、4)实验记录(占10%)、5)卫生整理(占10%)、6)实验报告(30%)等部分构成,鼓励学生思索、归纳和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3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加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的联系,通过合作培养,做到了理论与实践“零距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零间隙”,毕业生上岗“零过渡”。把最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用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带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缩短师范生的就业适应时间。该项研究另一特点是高校与中学的互利。师范生以教师的身份进入中学,参与中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师范生可以协助中学教师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管理等;定期举行的师范生、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可启发中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中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以培养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出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本着互利的原则,在中学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对象、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篇5

16."道德"校长——记湖北省利川市腾龙小学校校长成平荣丁天珍

17.教学实践对高中新手英语教师课堂管理信念的影响李茜,陈亦可

18.基于"和谐与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关系的思考"反思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卓立子

19.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问题及对策窦国有

20.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刘鹂,王新燕

21.开展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补缺性工作的策略与思考陈玉华

22.教育均衡发展应从班级建设开始——"好班级"与"差班级"孰好?于传军,田洪艳,杨杰

23.关于高中新课改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孙西朝

24.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公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暑期留校生活对比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生为例刘芳,陈琛,霍超

25.新课改下"导师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管翠萍

26.提升科研素养做研究型教师——小学英语师资职前阶段科研状况调查分析朱莹

27.家长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葛婷珏

28.4~6岁儿童合作能力培养研究述评陈洲,郑雪艳

29.课堂语境中师生主体间文化认同的建构刘成,沈小碚

30.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有效课堂的研究程国华

31.湖北省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调查报告芦苇

32.幼师生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刘梦妮

33.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建设的反思李良玉

34.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潘华玲

35.师有多大胆,生有多大产?张霞平,何建浩

36.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李金凤,杨帆

37.解题后反思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张焕凤

38.浅谈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策略张爱玲

39.一堂"先学后导"英语公开课留下的思考朱晓萍

40.谈对语文学科的再认识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郝瑞巧

41.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张立波

42.对班主任帮扶学困生策略的思考李敏

43.谈班主任之生气艺术王厚珍,何治学,王华

44.聚焦班本管理实践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张彦平,陶璐

45.班主任工作:"偏心"也美丽张亮

46.班主任要讲"三心"袁书清,袁爱军

47."平等"源于心中的"不等式"吴文飞

48.如何调动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欧凤莲

49.班主任工作艺术初探张学国

50.班主任的十大基本素养李翠芝

51.班主任的"责任"何在苏红莲

52.学会做个全才型的班主任徐凤鸣

53.一位班主任的欣慰与沮丧安敬华,冯韦光

54.突显研训结合追求培训实效潘勇堂

55."积极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王蔚

56.农村学校科研文化构建方略朱凯,杨必武

57.校园安全工作应从大处着想,从小事抓起慕广有

58.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小组建设新探宋保安

59.试论农村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万生金

60.走进文本世界,追寻儿童语文方祥锋

61.巧设妙问:开启智慧的"钥匙"陈军辉

62.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反思"杜郎口"课堂冯小燕

63.在学"史"中建构精神家园刘雪娟

64.和谐的师生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坚

65.培养学生个性之"重""要"谈万媚玲

66.关注学生的"换师"效应张季楠HttP://

67.引入源头活水生动语文教学何剑

68.刍议高中文言文研究性阅读模式林青

69.小学数学教学"低碳"策略的探究朱晓燕

70.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赵亚民

71.故事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尝试葛雪霞

72.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也谈差异教学理念在聋童教育中的运用张梅兰

73.《荷塘月色》研究性学习探讨胡青松

篇6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课程结构; 师范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01-01

一、西部升格师范学院教育实践课程现状

教育实践课程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情境,促进教育理论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运用。它是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缺少综合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张立昌认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除学科专业知识(所谓的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谓的条件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1]。因此,有必要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

在中小学工作期间,笔者曾对中师毕业生、师专毕业生和师大毕业生进行过对比研究,发现就其教学基本功和教学适应性而言,确实存在着师大毕业生不如师专毕业生、师专毕业生不如中师毕业生的情况。进入高校工作后,从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笔者的这一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日趋薄弱,实践课程趋向弱化,学校办学的师范性不断弱化,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并没有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而得到同步提高。

西部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加强了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借鉴了一些本科师范院校的做法,主要是以体现学术性的各种学科专业课程为主,而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一)师范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效性。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涵的丰富和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之间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课程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以整合和实践为显著特征,有助于师范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师范综合实践活动建构的主要内容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形成、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师范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结合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的相关规定和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职前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通用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反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教育实际价值的重要前提。[2]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融合不仅弥合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之间的种种疏离,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3]中小学教师只有自身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较好的帮助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让师范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开展以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著作研读;第二,开展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为重点的专题研究;第三,开展以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研习。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再次,开展专项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

3.教育见实习。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各类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实习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这个环节。”[4]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设具有师范特色的、能够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师范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教育见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西部升格师范学院的教育见实习还普遍存在着管理松懈、时间偏短、指导不力等问题,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教育见实习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将教育见实习纳入到师范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可以加强对教育见实习的管理,增强教育见实习的系统性。第一,教育见习时间上的经常化和内容上的序列化;第二,教育实习系统化。通过师范生在教育见实习过程中的研究与反思,“形成他们专业领域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践性知识。”[5]

4.社会实践。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师范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然。职前教师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服务意识。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节假日,不同年级的内容侧重点应该不同。如让师范生结交一名学生、走访一位教师、联系一所学校、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当然,师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参加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

社会实践活动要融“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于一体。师范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研究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必须将社会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教育见实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转化成为师范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这一核心内容,寻求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改革教育实践课程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2-5.

[2] 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l.

[3] 刘玉静.研究性学习:搭建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38-41.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物学;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subject literacy)是学生、学者具备的本学科基本专业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加基本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达到学科的基本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技能、经验、品质、态度等几个方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对学科素养的定义既体现了这个学科的基本特性,更表达了PISA所期望的一种教育理念。PISA首先给我们传达的是,学科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兴趣、良好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采用的教材是由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4版。动物学概念较复杂,多为用语言表达枯燥的知识,加之动物结构很复杂,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动物学教学过程沉闷、单调。动物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在电视、电影或纪录片中看到的精彩生动的动物世界感受不同,长期处于这种教学这种氛围下,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磨灭学生对动物学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采用信息技术和动物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弥补动物学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不足。

结合本校课程资源和郑州市自然博物馆的优势,我们在建设网络课堂和建设数字自然博物馆的有益尝试之后,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升师范生学科素养方面,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建立微信公众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这是计算机时代的互联网所做不到的。在“读屏时代”的今天,手机阅读成为阅读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中国新闻网报道2015年12月北京的一则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5小时。微信作为一款重要的手机软件在大学生中普遍使用,成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而微信阅读也成为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大学老师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主流媒体,占领通讯交流高地,达到师者目的,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引领学生发展,达到教育目的,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在我校师范生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申请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是实现动物行为学、动物学实验管理。学生登陆微信公众号回答问题进行签到的方式取代了另学生反感的上课点名,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及时的师生之间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平台,在该平台有最新通知安排,作业布置及反馈。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有一对一的交流,实现有针对性的答疑。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与建立微信群比较的好处是避免了垃圾消息的烦扰。

在动物学微信公众号平台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共享可供下载,老师可推送学科相关消息和最新学术进展及相关新闻、知识等。目前在该公众号主要有课程资料、教师教学计划、动物学野外实习资料、实习常见物种照片、历年实习情况和动物组织切片、动物解剖图片等动物学实验操作资料等。通过微信公众号使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师范生的动物学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微信公众号作为考试辅助手段,并可进行成绩查询,开辟了考察课非卷面考核的新途径。

2. 数码互动显微镜

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在动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每台显微镜和电脑相连,实验室所有电脑和教师电脑组成网络,师生之间和互动,学生之间可互动,由肉眼观察变观看电脑屏幕,减少了显微镜强光对眼镜的伤害。实践证明不仅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电子考试,有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实验考核方法。

该数码互动系统能够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多画面实时显示。教师用电脑可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的图像显示、捕捉和放大;并可对每一台数码显微镜的实时图像进行单独调整。教师端可以把自己的图像、屏幕及声音传送给学生,达到示教作用。同时,老师可随时对图像添加箭头、标记、指示、文字等,有效提升老师动显微图像态演示效果;教师也可以把任意一名学生观测的显微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电脑上,达到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同屏监视多个学生机屏幕并直接取得任意学生机的鼠标控制权,用以辅导学生操作或防止学生进行电脑进行违规操作等,还可以统一打开学生端软件,启用远程关闭所有学生计算机功能,便于教师统一管理。

学生和老师对观察的动物玻片标本或组织装片进行动态、静态的图像采集,存储到硬盘;也可对视频图像进行录像。并对图像进行管理和处理、校准与测量、分析及统计,对选定区域进行细胞计数及分析,统计结果可导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将完成的实验报告等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师生间可以实现图片+标记+文字“彩信”交流功能,真正满足形态图片交流讨论。另外,数码互动系统具有网络影院功能,可以在网络上播放教学VCD、DVD等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

通过以上软、硬件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切入提升了动物学的教学时代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师范生的动物学学科素养有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袁一.“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3):90-94.

[2]柳俊,付茂娇,裴宵鹏,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6).

[3]曹宝龙.PISA的学科素养定义的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7).

篇8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职业技能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对高师生加强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要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和探索其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指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和各类教育工作者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加强这种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正确的文字表述能力。它以教师口语(含普通话和外语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这是对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条件下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教学组织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的备课技能、课堂的上课技能、课后的辅导技能等三个方面。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技能,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的技能,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学生操评的技能等四个方面。五是其它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的其它有关的教师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如文艺技能,体育技能,教研技能(课题申报、实验研究、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师范生个人角度看,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迎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很多,教师职业技能是其应具备的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技能是一种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的技巧和能力,它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系统地加以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师范生只有接受系统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亚待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教师能否适应与教师的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正是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才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准教师臂的师范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位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从师范院校角度看,它是体现师范院校办学特点、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塑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和其它各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任务,而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体现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还是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它是培养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能手,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具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培养这种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让其在大学阶段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这就要求高师院校以高度责任感的战略眼光来认识提高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性和突出师范特点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然性。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并没有完全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培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重学科专业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系统、规范和完整,强化训练软弱无力以致出现相当部分师范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导致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但走上教师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出现了忙于课前写教案、课上背教案、课后理教案,以及教态不自然、板书不规范、提问无目的、点评不到位、表达无条理、多媒体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教学技巧和能力问题。三是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师范生还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以致平时只重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使之难以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技能。四是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些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总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师范生得不到系统、规范和完整地职业技能培养,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阻碍。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培养目标体系相对模糊。这可以从许多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具体实施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和实施细则而得到说明。正因如此,导致许多院校在技能培养中存在缺乏依据和标准,出现技能培养不够系统、规范和连贯以及主观性、随意性的现象。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院校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为开展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制度体系。如《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还未出台,《教师口语和“三笔字’训练与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演讲与口才、体育裁判知识等文体特长项目的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计算机培训与考核制度》《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制度》等都还不够健全、规范和完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就目前高师院校主要担负师范生技能培养重任的“中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师学历学位偏低、职称偏低、科研成果偏少,以及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四是经费支持相对不足。以我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学校按每生一定比例将经费专项划拨至学院,学院再将经费统筹用于实习点联系几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住宿,来回车票,制作实习简报、板报、材料等有关实习活动。由于经费不足,有些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落实,而几年前实施的与中学实行“教育实习基地”定点挂牌制度,也因经费问题使该项制度的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承担教育实习重任的教师纵然有责任、能力和信心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也会因经费问题而力不从心。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技能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应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培养模式、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形成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技能培养目标体系,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教学角度看,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基础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英语实践、计算机实践等;二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语言文字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等;三是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文体实践活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创新实践环节,包括课外科技立项、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挑战杯赛、学生科研论文、科技小发明等。在构建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建设。一是“一个基地”,即教育见习和实习基地。搞好与中学的定点挂靠或共建基地建设,为师范生提供岗前技能实践的锻炼平台,把师范生所学的知识“带出去”和中学的教学经验、教改实践“引进来”。二是“两个中心”,即中学学科教育及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测试中心。建设好这两个中心,能为师范生了解和把握中学学科教育和教改的基本情况和规律,为师范生技能培养提供信息资源和组织上的保障。三是“三个教室”,即微格教室、cai课件制作室及中学理科实验室。搞好“三室建设”,能为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课件研制、中学相关实验操作和研究等条件,为师范生将来从教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健全完善制度,组织措施得力

    高师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是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师范学科专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然而,与之相比,在师范生技能培养方面却显得重视不够,如课时不足、训练不系统、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师范生技能培养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实施。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证书制度,制定一系列内容具体、标准统一、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和实施细则,详细规定师范生每一年应达到的技能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严格培训和考核,向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师范生颁发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从而促进师范生自觉训练,保证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从制度上做出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当然,由于师范生技能培养不像专业课那样便于操作和考核,所以,学校务必考虑这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要专门成立院校领导班子、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校、院、系等各级组织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三)优化教师结构,保证经费到位

    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技能培养始终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实施,教师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之人”,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技能培养中,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师资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整合等手段和途径,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为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学校还必须根据师范专业和学科特点的情况,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所形成的那一套教师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设立专项教学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师范生技能培训与考核等相关费用。只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技能培训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篇9

【关键词】卓越教师 语文 汉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5-01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高等教育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语文教师培养的若干问题

(一)师范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冲突亟待解决

长期以来,各高等师范院校都把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看做是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但是,除了增加几门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大四参加几个月的教育实习之外,还不能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从根本上兼顾师范与学术的融合。

(二)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亟待调整

新时期,部分师范大学在探索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总体上还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仍未摆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简单相加的陈旧思维。培养过程的有效性还须进一步观察,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因地制宜的措施还远远不够。

(三)师范教育与一线中学教育的联系亟待增强

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在中学获得了认同与发展,但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的合作交流机制还不完善,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中学联合培养教师的机制没有形成,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的培养并不能及时反映并满足中学教育的实际。

二、培养卓越教师改革建议方案

(一)组建“卓越教师”实验班

根据“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确保质量”的原则,将通过笔试和面试的考核,从专业知识、口语表达和书写技能三方面考查是否具备教师素养和从教潜质。组建“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卓越班”。

(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1.“双导师”负责制:除从事传授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外,聘请一定数量语文一线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省示范性中学的骨干教师,开展教学技能指导。双导师负责制,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外导师在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得以用课堂所学解决真实课堂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手段,积极推行案例教学、专题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微格教学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主体性。

3.考核方式的多元化:采取笔试、面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实践测评等多元化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丰富的比赛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赛、讲课比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专项比赛,为师范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5.“4+X”培养模式: “4”表示学生在本科进行汉语言文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师技能的训练,“X”代表“0”或“2”,有志于攻读语文教育硕士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得到深造。

(三)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

1.专业必修课程中,删减概论和史论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课;在课程上注重开发新的探究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形成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探究课程和写作课程三个纬度。

2.专业限选课程中,以语文新课改为为导向,将侧重点集中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进行深入扩展学习。

3.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中,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传统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应强调哪些内容对实际教学有用的知识。

4.教师教育选修课程中,观看名师优质课、分小组组织学生学习名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开展综合素质拓展和师德修养课程,真正将教育类课程活学活用。

5.教育实践环节中,把教育实践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建立课内实训、课外见习和专业实习的“全天候”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模拟实训、分享感悟、亲身体验的技能培养与训练。

(四)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教师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如《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以规范实验班教学与管理,努力构建良好氛围,其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研究体系、教学反馈价体系、和教学服务体系将共同发挥作用,为未来的准“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对“卓越教师”实验班和语文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动态监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

3.建立教育实习培养机制,明确了实习生和导师职责要求,成立实习指导小组。

三、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

1.具有高尚的师德,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能够成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具有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观念。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掌握语文学科必备的专门知识,并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突出的教师素养,既包括学科专业素养,也包括教育教学的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既包括特定学科的专业能力,又包括从事教育工作的特殊能力。

4.具有持续性的发展能力,既能在毕业之后较快地适应教育工作,又具有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潜质,通过职后经验的累积较快成长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认识到我国教师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卓越教师的培养建议方案,确立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这既是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优势,又是培养卓越教师的迫切要求。全面强化师范生的专业思维、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造就一批信念坚定、敬业乐群、学识广博、业务精湛、兴趣广泛、拥有爱心、充满活力的专家型中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覃学强,覃扬彬,彭民璋.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J].学术论坛, 2007(11): 201-203

篇10

关键词:PDS;产生与发展;特点;启示

一、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以下简称PDS)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地方公立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来进行教师教育的学校。PDS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三大功能于一身,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

美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学校,继而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以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为主的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断受到国内教育界内外的质疑与批评。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国家处在危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该报告疾呼,美国教育正在被日益严重的平庸成绩所侵蚀,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报告还指出美国教师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是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求强化学校的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能力评价制度和实行专业报酬制度。1986年,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发表了《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的报告,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与关键,并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此外,霍姆斯小组于1986年和1990年分别发表了名为《明日之教师》与《明日之学校》的两份报告。《明日之教师》提出了明日教师应该具备的种种能力和五项基本改革观念及具体建议,其中第四项是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并且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专业发展学校”(PDS)的概念。另一份报告《明日之学校》阐述了有关专业发展学校的详尽研究以及建立这种学校的原则和改革教师培训课程的建议。自此,PDS这种运作模式很快在霍姆斯小组的多数大学中被具体推广,得到了全美各个学校和大学的支持,PDS也逐渐成为美国加强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

PDS产生至今也不过短短20年时间,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1997年全美共有600多所PDS,到2002年已达到1000多所,几乎遍及美国各州。据统计,在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ofTeacher Education)认证的525所大学中有30%都参与了PDS学校。在PDS迅猛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法案也陆续出台,《美国挑战教师优异之法案》(Teacher ExceHence in America Challenge Act of 1997,S.1169)便是其中之一。该法案“为建立PDS促进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建立学校――大学伙伴关系提供竞争性的资助”,其目的在于为PDS快速增长提供便利。目前,美国很多州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对PDS非常重视,如明尼苏达州教学董事会规定在其教师许可改革项目中,教师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马里兰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要求该州的师范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在PDS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PDS还得到了很多基金会、教师教育国家认证委员会(NCATE)和教学与美国未来国家委员会(NCTAF)的支持。

二、美国PDS在发展中体现出的几个特点

(一)合作――PDS的根本支点

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是PDS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观念,PDS的一切活动都要基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PDS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建设PDS的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大学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学派遣指导教师和师范实习生,指导教师定期前往中小学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师教育;中小学负责向大学的师范生提供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及实践机会,同时与大学教师一起,组织实施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大学与中小学在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制定出PDS的建设方案、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具体内容等。不仅如此。PDS组织的严密分工,使得对PDS学生实习的合作管理成为可能。在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中,大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案制定者、实验过程控制者,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中小学教师也不单纯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计划的参与者、行为的检查者和成果的评价者。双方在PDS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信息资源等,共同承担教师教育职责,共同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发展――PDS的最终目的

PDS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发展不只体现在PDS的师范实习生和在职培训教师的进步上,还体现在PDS的其他参与者身上。在PDS中,大学教师经常到中小学授课和开展讲座、报告,给PDS的学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了PDS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同时,中小学又给大学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生动的教学情感体验,这将无疑有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且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于PDS的学生,也就是在PDS中学习的师范实习生和进修教师而言,一方面他们可以接受到来自大学教师丰富理论知识的滋养,另一方面中小学又为他们提供了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加上中小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一定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向高素质的教师迈进。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这是一次更新陈旧教育教学理念、追求素质提升的绝佳机会。

(三)以人为本――PDS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PDS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在PDS教育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由以往只注重强制性地为师范生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更多关注人的需要。PDS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次。在组织层面上,PDS的组织目标更加人性化。PDS注重人的因素,将目光由单纯面向工作任务的完成转向对人的关切,注意发挥组织成员在PDS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其合理需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在教师管理层面,PDS更多地依据教师的职业化特点致力于:创造和激励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丰富教师的工作内容,鼓励进行行动研究,与大学教师共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增加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使教师更多地参与工作的决策,通过“分享权利”帮助

教师释放更多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PDS成长的始终和方方面面。

(四)绩效责任――PDS的动力源泉

PDS合作伙伴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共享的资源,并且他们依据绩效责任来合理地配置共同的资源。对PDS而言,绩效责任指在获得优质资源的同时,必须要优质地完成所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说,PDS合作伙伴中的哪一方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就可以分配到优质、充足的各种资源;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很好地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它本应该得到的资源就会减量,甚至被取消。而足够的资源是任何一所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这种情况下,PDS的成员都会充满责任意识与积极性,努力完成分内的任务,促进学校的发展。由此可见,绩效责任是推动PDS开展优质教育的动力源泉。

三、几点启示

(一)教师教育要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中进行

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基本上还是“终结性教育”,即由师范院校一次性完成对师范生的培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分割,大学与中小学之间互不相干。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对师范生的培养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对师范生培训时间短且流于形式,导致师范生从教后不能胜任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另外,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重新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阻碍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碍。在美国PDS里,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师范生的培养,参与合作的大学教师将会在中小学参与各种教师集合,观察实习生工作,组织师生讨论,有时也走上讲台执教或做报告,他们给中小学带来新思想,同时也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带回大学做研究。参与实习的师范生在与有合作关系的中小学做一年的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像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美国PDS培训模式对教师教育的有效促进,促使我们反省我们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也应密切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使其对教师教育发挥各自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与支持

综观美国PDS兴起绝非偶然,背后有强烈的舆论支持和国家政策一系列的保障,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拨款资助等形式来督促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救育认可机构(NCATE)、教师晋级和加薪等都和教师教育紧密关联。事实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赢得了全国上下广泛的参与,从大学到中小学,从教育各个协会到社会团体,从政府机构到非政府机构,都对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教师教育的学术团体,他们为PDS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而我国的教师教育则仅仅停留在教育系统内部,而且还各自为政,缺乏联系,国家的支持政策有限,社会团体的参与就更为鲜见。美国PDS成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没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教师教育就难以取得成功。

(三)确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念

我国现有的教师教育仍然是以教师职前培养为中心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忽视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导致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存在严重分离的现象。现有的师范院校负责培养新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同时,在部分进修院校内,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在延长职前培养年限提高学历的同时,从终生教育的观念出发,通过PDS成功实现了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师的培训教育,保持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救育和职后培训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因此,我们可以采纳借鉴美国PDS的模式,建立将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使师范生和进修教师在这里学习到他们所需要的技能与新知识、新理念,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