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训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2:5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训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堂学习风格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改革 破解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难题的探索 完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高专教师课堂行为改变的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泉州市区高职高专院校影视欣赏课调查报告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是针对云南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了实证性调查,调查对象是除云南工商学院外云南省高职院校中开设有会计类专业的部分院校、用人单位及已经毕业的学生,调查内容是关于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调查结果如实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因而其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一直致力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2011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第一学期在18个教学周内安排了9周实习实训课程(每周课时8节)。在云南工商学院进行教改的立项阶段,我们选择性地对一部分和我们有同层次同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学生进行了外校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昆明市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和用人单位。具体包括了各校在校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
2. 调查方法。这次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于在校学生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主要采用询问法;对于兄弟院校相关的老师及领导、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相关的专家采取访谈法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归纳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2个大的方面,即培养目标和实训教学情况,基本反映了我院学生及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现状。
第一部分: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发现50%的学生觉得学校对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2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有无培养目标,只有30%学生觉得培养目标明确。
关于专业课的教学目标,58%的学生觉得为了通过期末考试,30%认为培养专业能力,12%认为两者兼顾。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学校并不明确,或至少说明学校并没有明确地告知学生,让他们目标明确化。
第二部分:会计实训教学
通过对以下12 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
(1)关于实训课的课堂教学,60%的学生反映实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
(2)关于实训课堂的侧重点,45%的人认为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认为是实际操作方法的占到了40%,只有15%的人认为是理论联系实际岗位,可见近一半的人认为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差不大。
(3)关于实训课老师和学生的地位,22%的人认为做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48%的人认为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4)关于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手段的调查,70%的人反映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可见教学手段依然很落后。当然,在这里可能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至少说明了教学手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5)关于会计实训课程设置在会计课程中所占比重,75%的人认为实训课占的比重小,只有10%的人认为占比重大,15%的人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所占比重相当,可见实训课程比重依然没有加大,或者还不够大,没有能达到学生的要求。
(6)关于现在会计课程开设顺序,30%的人选择了实训课与理论课同步开设;45%人选择实训课在相同内容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结束后开设;23%选择实训课在全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开设。
(7)关于会计实训课教学方式,77%的人选择了仿真和半仿真,可见在实训教学方式方面学校也在不断地改进,然而不管是仿真还是半仿真,和真实的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肯定还是有差距的。
(8)关于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法,52%的人觉得老师是照本宣科;只有7%的人认为是从实际出发总结出理论知识。可见,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在实际案例教学上要加强。
(9)关于会计实训课老师采用的教学内容,80%的人选择了课本内容,只有5%的人认为是实际岗位需要,可见实训教学内容很多采用纯粹的课本教学,那么这个教材是否真正有效呢?是否能够紧密联系和反映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真技能呢?还值得深思。
(10)关于学校对于实训时间的安排,68%的人选择了在临毕业时安排,只有2%的人选择了随时安排,20%的人认为学校没有进行实训安排,10%的人选择了统一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这种没有实训安排或者一刀切的实训安排表显然不够合理,特别是对于会计特殊岗位的考虑,一般单位不会轻易地接受学生实训,所以只有在社会上企业处于旺季或是繁忙的时候才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那么就要求学校要灵活机动地安排实训时间,然而,现实中却不是这样。
(11)关于会计实训课的考评方式,57%的人选择了纯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试,28%的人选择了纯理论知识的试卷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考核,15%的人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可见对于实训课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一张试卷测定,显然不合理。
(12)关于学习会计实训课的兴趣,70%的人选择了一般或没有兴趣,只有30%的人兴趣浓厚,这样悬殊的比例对于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说明我们的会计实训教学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可见会计实训教学总体上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还需大力改革,加以完善。通过实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手段、时间安排、考核的方式等多角度调查研究发现,实训教学基本上还是理论教学的翻版,没有进行实质的革新,导致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
篇2
我们分初、中、高三个阶段的讲座。
1.专业认知讲座入学初,我们每学期都要对新生开《会计人员的专业发展》、《如何规划会计人生》、《如何做个会计“达人”》等讲座,结合最新的会计法规,对每学期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认知培训,给每位会计新生规划了会计人生,指明了将来要走的发展道路及其技巧,很受学生欢迎。同时我们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每年都指导学生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职称考试,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和咨询,使学生在职称晋升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和错路,每年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能考上从业资格证,三分之一学生考上会计职称,为这部分同学的就业和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格准备和能力储备,使学生毕业能拿到毕业文凭、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初级或中级会计职称这样“三丰收”。我们每年还举办资格证和职称考试的考前培训,为学生服务,同时招收社会考证人员,即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又为我们的招生作出实实在在的宣传。
2.专业知识讲座进入学校学习后,针对我国会计改革的理论与实际,适时开出一些专题知识讲座,如新《会计准则》培训讲座,《纳税筹划》、《证券基础知识》、《市场营销策略》讲座等等,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平时多读相关书籍,勤动脑,深入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3.应用能力讲座对毕业班的学生,要求会应用、能动手,有一定创新能力。我们配合学生毕业作业和调查报告的写作,开出一系列的论文辅导讲座和社会调查报告交流等,尤其是社会调查报告交流讲座,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调查实践,上台交流心得体会,每个人都是讲座的主讲人,同时也是他人讲座的聆听者,同时受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调查实践,得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务经验和习惯做法,特别是温州市一些小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一些小技巧,学生非常欢迎,踊跃参加。
二、模拟实验
我们分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
1.手工模拟实验包括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等。据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于中职的学生最后一年是毕业实习,但86%的学生实习不是选择会计工作,而是在屈臣氏、联华等商场超市从事营业员之类的社会实践工作,这样一年下来,原来背住的理论早就忘了。就是选择会计工作实习或已经在企业就职的学生,由于近几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步伐相当大,新《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新的法规、规章的出台,使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也急需根据新制度设计会计模拟实验,规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扭转我们很多企业现行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弊病。以第一学期新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调查举例:98.56%的学生认为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对他们学习会计“很有帮助”,58.67%的学生觉得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与基础会计平时作业一样重要,30.68%学生觉得实验的作用大于作业。以前我们的模拟实验是并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作为基础会计的两个作业,这学期开始适应学生需求改革如下:第一学期学习基础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做完基础会计课程的两次模拟实验基础上,第二学期再单独将《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专门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展教学和进行考核,共5个学分,一学期实施下来,学生非常欢迎。这种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模拟实验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入门学习会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增强感性认识,规范实务操作,学生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这里还有一个成效就是这门选修模拟实验课还可用来招收社会上的非学历培训人员,满足有些学员只要求做会计实务培训,不必要拿文凭的这种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实验我校专设的三个电算化会计实验室,提供专科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上机实验,每位学生至少完成10次上机操作,使学生在手工模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学生问卷调查看,专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实验的兴趣度达42.61%。电算化实验还有一个成效也是可以对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所要求的会计电算化证书培训等。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对专科毕业班学生还开出了《会计核算模拟实验》,5个学分,两个月时间会计模拟综合实训,采用专门的核算软件,模拟实验一个中型企业一个月的实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学生非常欢迎,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小组讨论
由于开放教育学生基本是在职的,平时同学交流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消除学生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具体分组的时候要将从事会计工作与非会计工作的学员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互通有无。讨论地点可以是在网络上,也可以是实地组织;讨论主题可以是对教材上的某个知识点或重要方法的理解,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到会计核算和管理较规范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后发表感想与体会,或是去校外实践基地观摩学习,听取经验介绍后所做的交流。如我校与我市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道盛会计师事务所都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到华明和道盛参观或实习,反映都很好,有的学生甚至就此留在华明工作。
四、财务分析报告
我们要求学员在学习《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同时,将所学的分析技巧和能力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每年或每季度对自己工作的单位做一份财务分析报告,为切实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打好基础,也为自己将来晋升高级会计师做好资料准备。选修《财务管理》课程时这个分析任务一般是作为小组讨论课题来完成的,修完这门课程这个分析任务就要自觉去操作了。这项工作有些坚持下来的学生,收获很大,毕业后几年晋升为高级会计师,或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推荐并业余指导这个分析工作,让学生有目的有时间为自己的工作和职称晋升等早做准备。
五、知识、能力竞赛
为丰富校园文化,我们每学期都举办一系列的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如新会计准则理论知识大奖赛、珠算技能竞赛、模拟实验技能竞赛等等,这些赛事也是我们校内实践的一种很好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如这学期我校参加省电大专科手工会计操作技能竞赛,参赛三位同学均获奖,其中一人获二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我校还一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英语等级、珠算等级考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六、交流沟通与咨询
我们开展学习、工作、就业和考证及心理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与咨询。
1.学习上的交流沟通与咨询开放教育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很多个别化的学习疑问。我们利用电大在线论坛、QQ群、电话、E-mail等多种形式,实时非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到24小时内解决疑问。从素质教育出发,新生入学初就强调生生交流,所提学习上的疑问尽量由学生先回答,并且要求使用所学会计理论和知识来回答问题,要讲清理由,然后老师24小时内核定,肯定成绩改正错误,学生交流沟通情况计入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所以学生参与度较高,也逐渐改善了有些学生以前不肯问、不会问的缺点,而回答正确度较高的同学也逐渐有了自豪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应用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反过来促使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形成良性循环。三年下来,认真参与交流的同学,其交流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就业面试时就不会怯场,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工作上的交流沟通与咨询电大的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业余学习的,很多学生入学前仅毕业于中职,参加实际工作后感觉有很多困难,觉得实际工作与书本的理论有些脱节,或者有些问题是从没学过的等等,如税务、工商、或原始凭证的设计、月末结转、年报尤其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就是很好的实践素材,我们非常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多交流沟通此类疑问,老师也尽量实时参与讨论解决,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3.就业、心理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与咨询如前所述,电大学生基本是在职学习的,但是很多学生的单位并非正规的企事业单位,想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水平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平时对就业方面提供较多咨询,经常与本地企业或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联系,推荐我们的学员就业,并鼓励学生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招聘,学生受益较多。另外,要求学生先具备就业资格与水平,所以新生入学时的专业认知讲座中就要求学生安排时间和精力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或会计职称的考试,因此很多学生又会碰到会计职称培训与电大学习的矛盾,职称是5月下旬考,电大考试在7月上旬,我们一般都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制订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指导,考证的书籍和要求与电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同学能善加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差,大部分学员能职称、学业双丰收;对原来基础较差的学员,我们建议他先好好学习电大课程,打好基础,考证等可以留待来年再考。这样,学生明确了目标,平时学习就更努力,对专业认知更清楚。
七、调查报告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用来考核与评价毕业生社会实践环节是一种较好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通过对某一个调查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经验,同时能找出其存在的关键或焦点问题,并尽量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施下来,学生反映较好,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其个性发展。这种社会调查的校内实践方式我们也广泛应用于各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如老师在课堂上或通过网络布置社会调查题目、调查目的及要求,并可借助小组讨论、E—mail、电话、书信等实时非实时联系方式,辅导学生应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本单位、本系统或社会上某一领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毕业论文
上文已经述及,我们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做专业认知讲座,并落实到每一门专业课上,结合模拟实验或调查报告等形式,中间始终贯穿着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实施下来,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平时能积极收集素材,如做些报刊、杂志文摘或剪报的收集整理工作,结合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基地的参观学习等尝试写一些小文章,提一些小建议,或写一些学习心得体会和社会调查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了素材。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学生普遍能得到专业知识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
篇3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篇4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2.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2)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科目也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训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的现象。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应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
(二)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案例分析。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将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其必要性一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二是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三是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
合作途径主要有:
(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二)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派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研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国际经贸专业实践特点,今后国际经贸专业必须以培养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以校内国际经贸模拟实验室为中心,以课堂案例教学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为支撑,以毕业论文撰写为检验手段,以双语教学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的构建
(一)认知专业模块
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入校时,首先要对其实行专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在专业中的重要性,在学生寒暑假时,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对从事国际经贸的公司和企业以及海关、商检机构、海运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展开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二)专业课程实践模块
专业课程实践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当讲授进出口结算时,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填写单据。可让学生参观本地的港口,观看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教授运费和保险费,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
(三)校内实训模块
模拟实习环节可以相对集中安排在第七至八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模拟进出易洽谈演练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国际经贸专业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外贸英语口语及语音实训室、外贸业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实训项目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等。
1、外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介绍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
2、外贸英语语音、口语实训。在《外贸英语》和《外贸英语口语》等课程中,通过语音室的设备设施、影音资料等强化学生的语音和口语训练。
3、外贸单证实训。在《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课程中,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业技能的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外贸实践中,涉及大量的单证。如果学生对此不熟悉,很难深刻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所以需要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课程涉及的有关单、证、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录像并尽可能收集本地外贸企业的案例,结合案例的具体业务进行单证填制的训练。
4、外贸综合技能实训。在《国际贸易模拟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和《基础会计实训》等课程中,利用财务会计实训系统、电子商务实训系统、进出口业务实训系统,对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综合训练。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首先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再到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投保,结汇,总之,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具体实践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的单位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制导就能胜任工作。
(四)校外实习模块
校外毕业实习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普遍做法,其实施主要依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具体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却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是企业担心泄漏其商业机密,不愿意接受实学生深入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不愿长期合作。对此,一方面可采用协议的方式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也可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建立一批灵活的实训基地。为保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连贯性,必须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力度,杜绝学生实习期间随意请假、旷到、怠工等不良行为。(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段秀芳、柴利等: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0年1月结项
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应用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理论指导
当今社会,会计学应用广泛,对会计人才的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方面都需要会计人才有较高的水平,这就促使高校关于会计方面的教育要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会计教学都满足不了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在高校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不仅给相关毕业生从业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相关单位带来了经济上和效益上的损失。所以各高校应该集中精力,注重会计教学的改革,为社会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1.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施不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教学指标总体评价水平是一般,某些指标令人担忧,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得到重视,并且应该认真的践行。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很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会感觉在学校学习的会计学相关知识,在工作中应用的不多,甚至是没有用到。反倒是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学校的学习中并未涉及。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该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很多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如果会计学人才对于实践中的知识的获取只能依靠长时间的工作,那么学校发挥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在学校只了解到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导致相关从业人员毕业后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很多会计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转行,这是人才的一种浪费,所以高校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2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法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想法和特长,对学生帮助的效果甚微。在传统的课程中,以教科书为依据,并且学习过程中分门分类,并没有把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认识不足。
2.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1实践环境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学校要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在学校建立会计学实验室的方式。通过设施电算化实验室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期末考试时要把实践课题的完成情况加入考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实践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与会计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合同,每年选派会计学毕业生去单位参加实习培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为用人单位挑选出优秀的会计学毕业生,这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2.2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从教材的选择上,就要加以重视,杜绝质量低劣,学术水平低的课本进入课堂。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选择与实际相关的课程进入课堂,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课堂上,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3教师队伍的改革
高校教师担负着教学和培养人才的使命,学生的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完整综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精通会计学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全面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对会计学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由学科带头人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把会计从业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讨论,总结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还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操作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于高校会计学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并且准确的认识。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形式,要求高校对会计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独立分析与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在高校未来的会计教学发展中,要不断地、认真地分析会计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推动着会计教学的改革,高校必须按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瞻远瞩,深入思考,为不断深化高校会计教学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彭焕文,邹海燕,陈丹苑.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商业会计,2012(9):120-122
[2]尹珍丽,陈洁.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来自湖南部分高校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19):43-44
篇7
关键词:会计实训;校企合作;双师素质;多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22-01
随着高校扩招,中技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满足会计专业毕业生顺利走上不同行业会计岗位的需要,构建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寻求会计理论知识传授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培养尽快适应会计岗位需求、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会计人员的转变、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成为技工学校广大会计教师探索和研究重要课题。
1.当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从教学计划制定角度来看,教学计划跟不上时代步伐是最大问题。部分学校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虽有变化,但与中国日益加深的市场化进程相比,其幅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再加上技校难以吸引高素质师资、生源质量逐渐下降的事实,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要差之甚远,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1.2 从课程安排角度看,部分技校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合市场实际或急功近利、专业课程安排混乱的事实。
1.3 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经验不足。会计实训需要实训指导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训思路,使学生能够顺着教师引导的实训程序将复杂的实训内容规整成一个完整的账套,从而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但目前技工学校的大部分会计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由于缺乏行业背景和企业经历,动手能力差,没有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意识,对学生的指导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生动形象的经济业务作支撑,使学生面对繁杂的各种凭证、账页,心生畏惧,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2.解决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对策
2.1 从教学计划制定角度来看,必须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因此,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聆听时代呼唤,去腐存新;同时,利用国家对技校大力扶持,每年每生补贴1500元的好政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档次,引进高素质师资,制定出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际的教学计划,并在生源质量将逐年提高(国家补贴结果)的情况下付诸实施。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多听取各企业意见和建议,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方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纲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2 从课程安排角度看,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所设课程必须既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开阔其视野,重视"应知"层面,又能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应会"层面。
必须砍掉《货币银行学》、《审计学》等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的课程,重视《珠算》、《会计电算化》等操作性强、实际应用面广的课程;同时,对《会计原理》等注重基本原理但不晦涩和根据新准则编写的《会计实务》这种紧密联系当前企业实际的课程也要重点关注。
2.3 从教学方式角度看,应以国家对技校加大投入为契机,加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等硬件建设,同时对会计教师加强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革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强调师生互动。
2.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体系。教师应深入不同行业的企业调研,与各行业的会计专家一起搜集不同行业的会计资料,同时,注重对会计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由于各个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不同的企业除了能按"内部牵制"的基本要求做到"钱账分管"外,配备的会计人员的数量和职责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必须对会计职业岗位进行科学规范的划分,明确会计职业岗位及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各岗位会计人员应处理的经济业务及所需的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的取得还应分清哪些外来的,哪些是自制的。对自制的原始凭证还要明确哪些是该岗位的会计人员自制的,哪些是本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制的。
各行业的会计实训教材建立起来以后,学生在毕业前可以有针对性的自由组合选取某行业的实训教材,按照企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手工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传递程序、内部控制,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处理过程,轮流担任岗位角色,循环进行操作,例如:同身在企业,以一个会计和业务人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使学生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嘲。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训练再到企业岗位过渡,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2.5 重视考核评价方法的科学化与人性化。学生的能力、知识及素质的构建要依据行业所制定的职业岗位标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学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度为标准的评价方法。考评内容要尽可能地全面,所涉及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理论知识,还要包括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解决能力、品德素质等一系列考核。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应属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试的时候可以采用会计模拟核算考核、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的能力可以在考核中尽可能多地展现出来。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工学校若要促进教学质量与就业率的提高,就要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做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仁洁:技校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广东科技》,2010年第6期
篇8
一、财务管理专业调研分析
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筛选出4项调查内容,并对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选择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达到lOO%,选择税法的达到93%,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均达到91%,选择证券基础、国际金融知识的有43%,选择ERP原理与应用知识的有62%。而有的课程选择比例较低,则可作适当删减、归并。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会计核算技能,才能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
(三)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表中请企业财务人员从专业课程当中选取3~5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告分析的比例较高,这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致。
(四)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有87%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81%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学习,要多问多钻研;有65%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究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财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具备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企业认为是可行的,可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应用人才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才能促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才能改变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
(二)根据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如图5所示。
(三)以点带面。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以点带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率先对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实施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行业财务专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上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课程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以每个学习小组成立的虚拟企业基本理财业务操作为载体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室的设施、仿真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改革。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了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七个理财项目作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每个理财项目包括任务安排、知识储备、调查分析和项目操作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任务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创建一个虚拟企业,由小组成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本企业,每个理财项目学习以前,给学生安排本项目的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知识储备。老师向学生讲授每个理财项目要求的基本财务知识,进行知识储备,并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第三步,调查分析。让学生针对每个理财项目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向企业学习,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步,项目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建立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个理财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组织分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进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精选实训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认知实训、案
例分析、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第一,认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了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对财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了解环境对财务的影响、相关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法规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找准学习方向,是学习阶段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由专业辅导教师在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再次,利用寒假、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学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交流。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选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点评,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项实训。专项实训是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项调查分析和虚拟企业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训练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包括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企业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生产流水线两个部门,由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培训是由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的专业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培训内容包括该企业文化的特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授课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由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就实习和培训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验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人才的动态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讨论的问题。只有以能力框架为指导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经济与企业的动态发展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篇9
一、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新的审计准则实施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审计准则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要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的审计理念转变,还必须从实质上借助职业判断运用好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控制到位。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找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点,也将成为目前审计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的反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的结果。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特别素质,主要是审计特殊的职业要求,即职业判断能力。笔者在与企事业单位、事务所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除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特别看重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鉴于目前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为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在毕业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审计职业判断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它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应有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多学科知识熟练运用到审计中来,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得出合理、恰当的结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公布的《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并特别强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会计教育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而非记忆日新月异的会计准则。”然而目前的审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对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欠规范,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会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等。
三、培养在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判断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建设
据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有5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结束对经验教训没有讲评,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有47.30%的被调查者选择“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时间上的保证”; 有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弱”。由此可见,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笔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如果要取得良好效果,各高校就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结束阶段的各个环节予以规范。
2.大力推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
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如果仅依据书本进行教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开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提供某个企业从凭证、账簿到报表一整套会计资料的仿真场景,然后学生可以分审计小组进行实训,各成员在模拟小组中分工明确,协作完成。通过审计仿真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审计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审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融汇贯通的目的,从而增强职业判断能力,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初步具备审计业务的实务能力。
3.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推行校企合作
目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使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学校有必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真正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济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
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教师队伍中只有25.7%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深入参与过实践的仅占23.9%。因此为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应鼓励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脱产到会计师事务所去从事审计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数院校,审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 的传统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提倡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安排适量的查账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篇10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现状;行动导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学结合强调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关键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此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改革迅速展开,内容涉及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工作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这一课程,甚至部分高校都将这门课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可见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总感觉教学效果甚微,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以我院为例,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应用文写作》课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文种的概念、分类特点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完一个学期的应用文写作,往往还是不会写一些规范的应用文。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有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都基本都带有普适性,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实际的工作需要,如我校曾使用过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张文英主编的《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全国各高校中使用范围极广,全书分为绪论、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九章,包括公告、通告、请示、函、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36个文种,这本教材较为全面的涵盖了当前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需的应用文文种,但是由于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周期仅为32个学时,因此学生基本不可能掌握所有内容。同时,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也往往不能和学生所学专业真实的职业情境相匹配,例如:财经文书、诉讼文书这类文书专业性较强,文秘、护理、光伏、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不太会用到。对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教材中财经文书的种类较少,范文和案例不够充实。因此任课教师必须结合所教专业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
(二)教学过程中实训写作环节有效性不高
以我校为例,《应用文写作》的课时设置为32个课时,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在课时分配上为1:1,在教法上一般采用理论讲授一种文种,实践写作一种文种。在实训方式上,一般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完成,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之后对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在未进行课改之前,基本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一本教材,设置相同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脱节,无法体现写作与职业的关联性,学生对教学内容热情不高。第二教学时间与实际学情不符合,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一节课的写作时间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写作要求。笔者曾对6个班31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对简报这种应用文,有60%的学生基本不能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完成。所以一节讲授课理论、一节课写作实训的教学模式的确在可行性上值得商榷。
(三)应用文写作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一般来自文秘教研室,笔者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教师的学历、专业、年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文秘教师的师资存在着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比如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文秘专业教师的专业都为汉语言文学,而且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只占文秘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比例偏低。同时文秘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一线的行业知识,真正参与过企业顶岗活动的只有2位教师。在职称方面,写作教师高级职称人数过少(仅有1人获高级职称)、中级以下职称人数偏多,这说明大部分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专业科研成果不够丰富。
上述问题导致了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热情不高,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被激发,直接引发了对写作课程的消极、抵触情绪。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公共限选课,但又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目前,我校基本各个专业都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课题组尝试在《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将职业情境教学融合到课堂教学任务中,积极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优化教材、任务驱动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二、基于职业情境,以行动导向为中心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
为改变当前应用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确定教学内容,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会计专业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