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22:1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凤凰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
第四条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等级和灾情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六条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部门或者区人民政府。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12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6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第七条发现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章应急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平时为凤凰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国土、交通、水利、卫生、公安、武装、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凤凰路国土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审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赶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 易发分区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5201
1 概述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黄金产地,矿业经济发达。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剧,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2 地质灾害现状
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
3.1 泥石流
泥石流是桦甸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相对较厚的松散固体物质,地形地貌有利于降水汇集,泥石流易于发生。加上近年来开荒种植较为普遍,植被覆盖率降低,当遇有强的降雨时,极易产生泥石流。
3.2 滑坡
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区,集中发育在坡积裙(带),多为斜坡相层状土滑坡,规模较小。一般坡体上部植被稀少,多为耕地,便于降水渗入,其下为较坚硬岩石,相对隔水,且界面较陡,降水入渗极易触发滑坡的发生。
3.3 崩塌
分布在铁路及公路沿线陡坡地段。岩石经风化剥蚀和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经差异风化形成陡坡或悬崖;降水的入渗及冻融,直接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形成的外在因素。
3.4 地面塌陷
由采矿引起,分布在煤矿及金矿采矿区。受科技条件的限制以及业主短期行为影响,矿山开采造成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隐患。
4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1 避让搬迁工程
地质灾害稳定性差、危害严重、危险性大,不适合居住、生产和生活,治理工程难度大、费用高,而搬迁费用远小于治理费用的,宜选择搬迁避让工程。
4.2 工程防治措施
4.2.1 泥石流防治措施
在泥石流形成区增加地表植被;在沟谷中修建拦挡工程以削弱泥石流的下泄总量和能量;对流通区和堆积区修建防护建筑物,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淤埋等危害。
4.2.2 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消除或减轻地表水、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改善斜坡、增加滑坡平衡稳定条件;加强监测预报;搬迁避让。
4.2.3 崩塌、不稳定斜坡防治措施
清除危岩;削坡减载;排水防渗;加固斜坡;修建落石平台、落石槽、挡石墙等对落石进行拦截;加强监测预报。
4.2.4 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进行采空区回填;加强监测工作;加强开采管理,对重要建筑物以下禁止开采,一般建筑物合理预留保护矿柱;严重沉陷区应进行搬迁。
4.3 生物工程防治措施
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来稳固斜坡,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源,消减泥石流的下泄流量,起到降低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的作用。
5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建议
地方政府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级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制定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巡回检查计划;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对地面塌陷区进行监测与防护;加强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永贵,林景胤,蔡福顺,等.吉林省桦甸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R].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2001-2002.
[2] 吉林省桦甸市国土资源局.桦甸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R].2012.
[3]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R].2001.
[4]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R].2001.
[5]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报告(1:50万)[R].2000.
篇3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24-01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对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拟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现状分析,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有效保护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镇区,由宿舍楼、体育场等组成。场地基本为矩形,场地平坦,总占地面积15318m2,总投资1243.07万元。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与水文
评估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9℃,1月份最低,平均为-0.8℃,7月份最高,平均为25.5℃,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为-16.7℃;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湿度69%;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冻土深度50cm;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频率为14%,次主导风向为西风,年频率为6%;年日照时数1928.5h;年雷暴日数19.7天;年平均降水量679.1mm,日最大降水量297.5mm。
区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流量大,流域广。除此之外还有较大的十条支流。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特别是较大河流如渭河、金陵河,使许多新老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诱发滑坡及崩塌。
2.2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现为规划用地,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单元属于黄土台塬。
依据《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上更新统黄土、古土壤及中更新统黄土。
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和杂填土。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杂填土成分较杂乱,有粉质粘土、砖瓦片、灰碴、炭碴及垃圾等,均一性极差,但厚度较小。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黄土(),呈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具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土质较均匀,粘性差,呈坚硬状态,属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底部为黄棕色古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团粒结构及钙质结核发育。
3)第四系中更新统(Q2):黄土(),呈淡黄色。据区域资料,Q2黄土不具湿陷性。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根据相关资料,评估区及其附近无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微弱,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4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体特征
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三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
评估区局部为填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但经人工处理后,承载力提高,可做人工地基。
2.5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农业耕作和建房、修路,无大型的工程建设、矿产开采以及地下水开采等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
3、评估级别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是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评估项目重要性确定的。根据野外调查可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评估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故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场地内多为普通低层建筑,地势平坦,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黄土塬。地形简单,附近无地质灾害分布,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及运行期间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5.2工程建设可能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因现状未发现地质灾害,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建设项目为公共建筑,且场地为黄土塬塬顶,地基工程性较好,地基承载力高,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建设场地地貌为黄土塬,规划工程位于黄土塬塬顶,地形平坦;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险性小;预测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遭受、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综合评估认为规划建设场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建设场地适宜。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1)现状评估认为:在评估区内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存在,且场地平整,现状危险性小。
2)预测评估认为: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在建设过程中规划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综合评估认为: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危险性小,无地质灾害,且不易遭受、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建设场地基本适宜。
7.2建议
1)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防止工程建设引发工程事故,同时应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
2)合理规划弃土弃渣排放地点及顺序,合理规划废水的排放渠道以及必要的处理措施。
3)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环保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引发、加剧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宝鸡市区及宝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
篇4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次生灾害工程预防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汶川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与盆地的结合区,该区内山高谷深,断裂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汶川地震后,在地震极震灾区及重灾区的沟谷及坡面,由大量崩塌,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体,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固体松散物质。由此可知,这些区域成灾条件极为优越。因此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特点,根据这些震害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工程预防措施进行防灾。
2.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特点
2.1山地灾害规模大,以崩塌泥石流为主
汶川地震直接造成的滑坡,崩塌总数达4到5万处,巨型滑坡达到30余处。震后造成的次生山地灾害隐患点约5000处,其中滑坡1701处,泥石流304处,崩塌1844处,不稳定斜坡1093处。
2.2形成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堰塞湖
汶川地震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广泛发育,在加上地形上山高谷深的特点,大量崩塌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进入河流中,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据统计,地震重灾区内分布有257处堰塞湖,其中33个堰塞湖对下游具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地震堰塞湖坝体由松散堆积物构成,强度较低,随着湖内水量的增加,承受的压力增大,直到坝体达到临界状态,发生溃坝。且这些堰塞湖沿河流成条状分布,其中一个发生溃决,下游的堰塞湖也将逐级发生溃决,其产生的洪水会严重威胁下游重要城市的安全。
2.3震后较长时间内泥石流活动活跃
汶川地震强烈的震动力使极震区内的山体大范围内震裂松动,形成大量的岩体破碎物质,约50亿~80亿立方。同时强烈的震动造成的数以万计崩塌、滑坡,这些崩塌滑坡发生之后,在滑源区和堆积区留下众多还可能发生局部变形破坏不稳定斜坡。这些为以后泥石流的产生创造了地质条件。震后灾区的降雨,会使那些地形陡峭,多面环山的地区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雨水,破碎的岩土体在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作用下,夹带大量泥沙与石块突然直泻,形成泥石流。已造成的泥石流事件有:2008年北川9.24泥石流,2009年都江堰汶川7.17泥石流,2010年四川8.13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茂县7.3泥石流。
2.4出现地裂,地面隆起现象
汶川地震中,山体和地面的破坏很严重,有的地方出现了较大的裂缝;还出现了在一般地震灾害调查报告中少见的地面隆起现象,其中某地的隆起量高达4米。
3.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危害
3.1破坏山区公路,阻碍交通。崩塌滑坡这些次生灾害阻断了交通,掩埋了通讯设施,阻碍了救援人员及时进入震中地区实施救援。
3.2破坏山区的河流系统。滑坡泥石流所携带的岩土体进入河道,挤占压缩了河道,同时使河床抬升。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改变了河道的形态。
3.3严重威胁震区及震区河流下游地区的安全。震区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地质都较为活跃,为大型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孕育了条件。
3.4严重破坏震区内的生态环境。震后震区的森林面积减少,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4.工程预防启示
4.1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大多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水是再次形成次生灾害的重要因素。滑坡的产生,泥石流的形成,崩塌的发生等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地震形成的滑坡体,尤其是重要建筑物如水库堤坝、村镇、交通干线附近的滑坡、泥石流应建设水沟等排水工程,把滑坡区内的地表水汇集排除,并进行防渗处理。
4.2地震次生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修建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发生地震后是救援人员、物资进入灾区,伤员运出灾区的生命线,因此这些交通干线为了尽量免受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应尽可能以隧道的形式修建在岩层稳定的山体中或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不宜采用沿河岸修建交通干线的方法。
4.3对于地震造成的堰塞湖,首先应修筑河流建筑保护物,防护堤岸、加固河床或用导流工程防止河流对河岸的冲刷,保护岸坡的稳定,防止岸坡垮塌阻塞河流;同时也要整理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以防止堰塞湖溃决之后对下游地区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 徐梦珍 王兆印 漆力健.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链[J]. 山地学报, 2012年(04期).
[2] 鄢毅 王军 李鸿雁.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生过程探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年(02期).
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于3月下旬牵头组织签订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责任书安排了安全生产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层层签订,明确单位、个人的具体责任及奖惩办法,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不留安全生产管理死角。二是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年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及时传达贯彻县政府、县安委会和市国土局安全生产有关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春节、两会、汛期、安全生产月、大排查大整治等特殊时段下发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做到了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三是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县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局领导带领分管股室(站、办)对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矿产资源领域“打非治违”、项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涉安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地质勘察、储备土地和征收土地安全监管等。检查未发现较明显安全隐患。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县安委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了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主题,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深入安全执法专项活动,对全县各场镇、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各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督导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予以曝光,并采取限期整治措施。五是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抓好矿山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扩大动态巡查范围、加大动态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涉矿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明确各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各辖区的动态巡查,对涉矿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县、乡镇两级出动矿山巡查上百人次;执法监察大队和地质矿产股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并对国土资源所开展的动态巡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建立巡查台账。通过巡查检查,对天堂湾页岩砖厂未经批准越界开采行为予以曝光,勒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退回本采矿区范围内开采,并魔兽越界开采矿产品的违法所得11400元。
(二)地灾防治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了防灾责任。编制并了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县、乡(镇)、村、社、监测点”五级监测体系,每个隐患点均落实3个科级领导作为防灾责任人。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防灾责任书,乡镇与村、社、隐患点监测人员签订了防灾责任书。成立了局地质灾害抢险应急分队。二是全面排查地灾隐患。开展了汛前排查和汛中排查,查明了家底。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三种类型,按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险情)和规模划分,中型3处,小型61处。威胁498户、1736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8174万元。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防灾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和技术协作单位开展了隐患点检查工作,及时制定了震后地灾隐患排查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现正在全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灾隐患排查。三是全力整治地灾隐患。今年,需完成14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现已完成120户;完成3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8个排危除险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比选施工单位。四是全员提升自防自治能力。通过分片区集中宣传培训、电视、院坝会等大力宣传防灾知识,确保隐患告知率、群众知晓率两个100%。五是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今年5月31日,在镇堵水坵水库开展了县级综合应急演练,隐患点由乡镇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全覆盖。六是全面预警处置应急。隐患点开展专职监测64处、简易自动化监测6处、专业监测5处,及时气象预警信息,全力做好预警预报,大力开展提前避让,切实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今年上半年共协助汛期督导组共完成了10余份应急调查报告,以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隐患整改通知6份。今年5月27日,镇石坝村8社凉坪崩塌点成功实施提前避险,保障了2户6人的生命安全。七是严格值班值守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全面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制定了《值班须知》、《突发事件速报流程》、《灾险情速报制度》等,同时,进一步补足了应急物资库,完善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并上墙。同时,局值班室每天对全县所有专职监测点上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等相关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抽查,白天抽查20名、晚上抽查10名责任人,一个周完成一轮全面抽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八是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管理。我局成立了由30名同志组成的抢险应急分队,并在汛期进行了应急分队培训,制定了应急分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管理。九是全面开展督导。制定了2019年度地质灾害督导方案,牵头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整改,确保工作到位。
(三)矿产资源管理方面
一是完成了镇水村9社砂岩矿出让。二是完成了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调整方案编制、听证和评审工作。三是完成了矿业权管理日常工作。四是完成了县长江经济带露天废弃矿山修复前期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防灾力量、应急救援抢险能力较弱。现国土资源所无车辆,防灾工作难度大。
(二)专职监测员选拔、管理难度大,监测效果不明显。
(三)专业人员不够,项目工程监管不足,项目进度慢。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安全生产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和日常的巡查监管,对合法采矿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执法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机制。
篇6
[关键词]宜君县 地质灾害 易发程度 分区方法 分区评价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74-3
1前言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属于黄土高原南缘的黄土残塬区。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区内降水丰富,降水量位居渭北地区之首;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非常发育,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2014年宜君县进行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并进行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分区,这将对于制定宜君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合理开发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地质灾害概况和易发区划分
截止2014年9月5日详查野外工作结束,宜君县全县灾害点共计138处,其中滑坡50处,崩塌81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4处;随着国家移民搬迁力度的加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的提高,截止2014年宜君县境内经搬迁治理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点有98处,确认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县境内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大特点,灾害以人为诱发居多;而主要诱因为切坡修路挖窑、矿山开采、陡坡耕种。地质灾害分布范围遍及全县3乡、6镇、1个办事处,尤以城关镇、哭泉乡、彭镇、太安镇、云梦乡及玉华川、山岔河流域两岸阶地最为发育。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地质灾害分布表现在中部梁峁丘陵区最多、西南中山丘陵区次之,东北部黄土残塬区最少。宜君县地质灾害自1956年至2014年详查结束,共造成19人死亡,全毁房屋(窑洞)552间,全毁耕地10069亩;目前区内40处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303户、1565人、1034间房,威胁耕地81亩、公路1.22km、光缆350m;经济损失预测评估为7074万元。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状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类型组合、及展布特征、发育程度,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化评价为辅进行分区。分区原则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只有正确选择分区原则和致灾因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分区方案。
2.1划分的原则
划分的原则包括:(1)地质环境条件差异性原则;充分研究不同区域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在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时,将发生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划入一个区,把发生条件不同的区域划入不同的区,不同级别的分区有不同的主导致灾因子。(2)地质灾害形成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种类和易发程度。(3)行政区相对完整原则;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界线应可能考虑到乡、镇级行政区的完整性。(4)综合分析定量化原则;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全面考虑构成易发程度的各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别,尽可能量化处理,在数值化处理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程度高的致灾因子或标志作为分区的界线,以保证所划分的每一个易发程度分区都是有特点的,独立于其他易发程度分区的地域。
2.2致灾因子的确定及优化
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地形地貌、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新构造活动强度4个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及规模、危害性起主导作用,它决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大小和能量的转化条件,松散碎屑物质的聚积和成灾可能性;植被覆盖率、降雨量、水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4个因子起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宜君县境内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选定地形地貌、降雨量、水文、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致灾因子,作为地灾害易发区评价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彼此促进。
2.3易发程度分区的方法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规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易发区的划分基于地质灾害现状,结合调查的宜君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具体情况,将宜君县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去4级,区代号用A、B、C、D分别表示。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组合划分评价区。
2.3.1定性分区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发育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灾害点的个数、灾害点分布面积、灾害点的体积)、人类工程活动与研究工作程度,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即灾种、分布、密度、规模、危害程度等以及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准确确定地质灾害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分布特征,特别是针对地面调查没有涉及到的无人区的地质灾害,初步确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的大致范围和界线。
2.3.2定量化分区
在上述宏观定性判别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基础上,采用GIS信息技术进行网格定量化数值处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易发程度分区。
(1)将宜君县行政区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每个单元面积2km×2k
m,共划分网格383个(见图1),总面积1531km2。
(2)利用计算机将划分的网格与数值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并将各类地质灾害划分为:A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取值为4;B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取值为3;C级―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取值为2;D级―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取值为1。将多种地质灾害进行叠加,当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叠时,则取值为5。
按不同灾种对单元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及数值化,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数字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单元信息叠加结果(G)满足公式:
G= G滑∪G崩∪G泥∪G塌陷
其中,G为单元信息叠加结果;G滑为滑坡灾害数值;G崩为崩塌灾害数值;G泥为泥石流灾害数值;G塌陷为地面塌陷灾害数值。单元G值等于A、B、C、D时分别归属地质灾害高、中、低、非易发区。
(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值线划分。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按1、2、3、4、5数值表示,在计算机上用Mapgis软件自动生成等值线,定量化综合反映地质灾害现状。其中等值线≥3.5的地域,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值线为2.5~3.5的地域,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值线为1.5~2.5的地域,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等值线≤1.5的地域,为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结果。按照上述叠加分析得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间值,便可形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再结合定性分析评价。最终得出了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见图2),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具体划分为: 4级地质灾害易发区, 30个地质灾害易发评价区。
2.3.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2.3.3.1地质害高易发区(A)
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G201国道及包茂高速沿线两侧斜坡地带、山岔河中上游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玉华川中上游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太安镇煤矿开采区、官庄川流域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五里镇河流域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雷塬河流域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云梦乡南部地区,总面积237.2km2,占调查区面积的15.5%;包括G201国道沿线两侧斜坡地带高易发区(A1),西河东岸斜坡地带高易发区(A2),包茂高速沿线、玉华川流域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太安煤矿区高易发区(A3),山岔河中上游后安、葛沟-阎庄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高易发区(A4),官庄川流域寺沟、黑家河-贺川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高易发区(A5),五里镇河流域将军山-咀头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高易发区(A6),杏树梁-下关庄-北村高易发区(A7),雷塬河流域棋盘、李家河-前河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高易发区(A8),云梦乡南部马家塬、南古村-南斗高易发区(A9)。区内地质灾害共12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51处/km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区内发育有淌泥河断层(F1)、前店―马科断层(F2)、杨坡―马鞍桥断层(F3),断裂带附近岩性破碎,滑坡灾害发育;区内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切坡修路、挖窑引发的崩滑现象严重,太安镇煤矿开采区地面塌陷灾害发育;山岔河中上游、玉华川中上游、官庄川流域、五里镇河流域及雷塬河流域河谷两侧高阶地及山地斜坡边缘崩塌、滑坡现象严重。
2.3.3.2中易发区(B)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为彭镇、城关镇、太安镇、五里镇、哭泉乡、云梦乡较大部分区域以及西村乡、雷塬办事处、棋盘小部分区域,总面积445.2km2,占调查区面积的29.1%;该区主要分布在梁峁两侧中下部斜坡地带、河谷两侧中上部斜坡地带,斜坡坡度为20°~45°,其中25°~35°居多,地形起伏较大;岩体属半坚硬层状固结碎屑岩组,土体为松散黄土;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土体疏松易碎,在降雨和修路、建房、耕种、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区包括扁庄梁-柴梁中易发区(B1)、郎二井、菜园子中易发区(B2)、龙驹沟-芋子沟-北山寺中易发区(B3)、席子梁-东湖村-李家河中易发区(B4)、南梨木庄-道官村中易发区(B5)、下相瓜、金盆沟-下关庄村中易发区(B6)、前河-下梨瓜-瓦窑、黑沟门中易发区(B7)、下官地-武家塬-灰咀中易发区(B8)。区内地质灾害共12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027处/km2。
2.3.3.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地质灾害零散分布,面积760.8km2,占全县面积的49.7%。包括财神梁-庙儿梁-门汉岭低易发区(C1)、圈窝梁前梁峁-陈家台低易发区(C2)、苏家塬-赵塬村低易发区(C3)、马塬畔村-唐家塬低易发区(C4)、东北部塬区低易发区(C5)、东南部残塬、梁峁低易发区(C6)、南科-麦章河低易发区(C7)。区内地质灾害共6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008处/km2。
2.3.3.4地质灾害非易发(D)
该区包括县境西界财神梁深山无人区,区内人类活动微弱,植被茂密,地质环境条件好,地质灾害不发育;另外还包括山岔河、玉华川、官庄川、五里镇河、雷塬河河谷区,区内地势平坦开阔,两侧滑坡受滑距限制一般无法达到该范围,属地质灾害非易发区。该区总面积87.8km2,占全县面积的5.7%。包括县财神梁非易发育区(D1)、山岔河河谷非易发育区(D2)、玉华川、西河河谷非易发育区(D3)、官庄川河谷非易发育区(D4)、五里镇河河谷非易发育区(D5)、雷塬河河谷非易发育区(D6)。目前区内尚未发现地质灾害点,但应加强环境保护,禁止开挖坡脚和毁林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以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3结语
宜君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是建立在多因子的基础上的,通过敏感性分析,选定地形地貌、降雨量、水文、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致灾因子作为评价的主要因子,采用定性评价和网格定量化数值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方法合理、有效,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宜君县地质灾害的防治、防灾减灾、城镇(新农村)规划建设及合理开发地质环境资源等方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J].1999.3.
[2]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176-180.
[5]杜成涛,杨敏等,《陕西省宜君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2014.12.
篇7
关键词:房屋开裂 调查报告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的指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于2013年7月26日派出应急调查专家组,对河南省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调查村民房屋开裂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灾情与险情
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位于县城南侧约12 km处,距省道102线大王庄段约1 km,坐标:东经114°32′42.57″、北纬33°42′52.57″;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村内居民共85户、约320人。村内房屋构造多为砖木结构,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
2013年7月15日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村民高学海到大王庄乡国土资源所反应自已的房屋在最近半个月内连续发生裂缝,院内土地及院后道路上有明显裂痕。
据村民高新军介绍房屋建于17年前,裂缝不记得啥时出现的,开始只是一条很细的裂缝,后来越来越大,以为是房屋下折,后用水泥灌浆,填充裂缝;最近半个月以来用水泥灌浆后的墙体又发生了新的裂缝,宽约1至2厘米,并且裂缝还在继续发展。
调查人员在村民高新军家看到,高新军主房4间,为砖木结构(瓦房),院内有条明显裂痕,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延伸到屋内东屋门框下方的地板上。在屋内看到裂痕从门框斜角处一直延伸到墙面。房屋几乎每面墙上都有不同长短的裂缝。房屋的南墙与西墙之间的裂缝最为严重宽达3 cm。
村民高学海在高新军家西侧,房屋损坏也较为严重,家中地板及房屋也有多处裂痕,房屋夹山已发生错位。调查人员又走访了7家,看到这7户村民家中地上及房屋都有不同程度裂痕。
二、灾害类型和规模
高庄村房开裂房屋集中在村西南部及东南部两处,均为集中成片分布。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房屋开裂较严重的两户村民为高学海和高新军家,位于高庄村西南角。
三、灾害变形特征和初步成因分析
高庄村房开裂房屋均为东西向3~4间,开裂方向为南北向、南西~北东向或北西~南东向,裂缝宽度为1~3 cm。开裂处均为应力集中的山墙、过梁及窗户等墙体结合处,呈现典型的受力不均匀而引发的墙体开裂;且开裂房屋室内普遍较为潮湿,地面大部有沉陷。
据访问该地没有涨缩土分布,村庄附近没有取水深井,地下水位在9.5m左右;该地没有地下矿藏开采,也没有浅表性构造断裂通过,未发现地裂缝;故房屋开裂原因不可能由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引起。
调查访问中得知,开裂房屋均为90年代以来从村庄内部外迁的新修房屋,房屋基础为圈梁形式,基础埋深在1 m左右;西南部开裂房屋其基础位于以前的打麦场与庄稼地交界处,东南部开裂房屋其基础位于以前的庄稼地里,且房屋前均有已干涸的水塘。
房屋开裂原因推测为房屋基础未处理好,由此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造成房屋开裂。
四、稳定性分析和发展趋势
高庄村房屋开裂目前还在发展,据村民反映7月15日在墙上贴的纸张20日就被撕裂了,故房屋开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目前已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接到群众反应情况后,县国土局当即向市局地矿科汇报,市局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县国土局、大王庄乡政府等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做了相应的监测措施。
在村民高学海和高新军家建立了2个简易监测点,委派专人进行监测预警,同时对村民进行了防灾知识宣传讲解,要求村民汛期加强防范。
六、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
2、房屋基础未处理好,由此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是房屋开裂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开裂房屋目前变形特征明显,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9户48人的生命财产及39间房屋安全。
(二)防治建议
1、因房屋开裂还在继续发展,建议进行房屋变形监测预警,划定房屋开裂变形防范区,设置警示标志,一旦房屋变形加剧、或开裂速度加快,应尽快采取避让搬迁措施;
2、建议当地政府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巡查,提醒村民注意防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防灾意识与防灾自救能力,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处置;
篇8
多年的从检经历,造就了李木林对案件的高度职业敏感性。尤其是担任封开县反渎局局长以来,李木林更是屡破要案,一些平常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这里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案件线索。李木林告诉《方圆》记者,也许是源于自己“调皮”的本性,他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还笑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仍然初心未变。
据院里同事反映,李木林对待工作是出了名的严格。他办案既讲质量又要效率,并且绝对不能允许出现案件超期完成的情况。不办案时,李木林要求办案人员熟读部门法规,采访开始前,他正在阅读几天前刚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对新修订的内容逐个研究。“反渎是个‘伤心’的活儿,但具有挑战性。”李木林说。
买香烛背后的渎职案件
方圆:说到反渎工作,各地都会谈到发现线索难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木林:我认为找反渎案件的线索在于主动去“抓”,主要从提高发现案件线索的敏感度和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视野两方面出发,去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我认为办案人员提高对案件的敏感性进而去捕捉线索,有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方圆:提高敏感性怎么做?
李木林:我们的做法是平时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从实战出发,通过办案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办案人员摸查线索的能力,提高敏感度。有时候,发现线索难与办案人员不善于从不正常、不正当的现象中发现案件线索有关,我们就注重培养办案人员的这种能力,从社会热点、新闻报道、突发事件中捕捉案件线索,从检察机关业务科室的案件中发现线索,即使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中,也要注意发现案件线索。
方圆:有没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线索的案例?
李木林:这样的例子挺多,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一宗案件,就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一名反渎局办案人员的母亲在封开县金装镇水石村做卖香烛的生意,一次这名办案人员回家探亲,从他母亲的口中得知,村里有一名村民在采挖矿石时,从几十米高的地方坠下摔死,有人过来买香烛祭奠他。这名办案人员回来后,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当时我就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据我了解,事发的金装镇是个废弃的黄金矿区,原有黄金矿窿100多个,由于存在许多无证开采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隐患严重的矿窿,金装县政府曾在2004年发通知要求对该区域进行综合整治,要求对所有无证开采的矿窿全部实行停产关闭处理,必要时对矿窿实行炸封清理。
联系到这次采挖矿石村民摔死的情况,这个矿窿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是不是该关闭而未关闭的矿窿呢?我们办案人员一商量,感觉这背后可能有渎职问题存在,于是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前往金装镇展开调查。
果然,我们调查发现,死者全某是一名无证非法偷采者,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8年,全某等5人利用每年的农闲时间继续在矿窿进行开采,并且长期聘请专人负责看守厂棚。而当时的金装镇安监所所长谢某,明知矿区存在非法采矿现象,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予以制止,也没有向上级报告,致使非法采矿的行为得以继续,涉嫌渎职。
方圆:买香烛也能发现背后有渎职案,那么立案顺利吗?
李木林:我们查明,事故发生前一个月正好是安全生产宣传月,金装镇安监所所长谢某和工作人员梁某、苏某等前往检查被关闭的矿窿,发现有4个矿窿仍有非法采矿的现象,且都有厂棚、机械,厂棚里还有生活用品,有的矿窿甚至正在搬运、粉碎矿石。然而,谢某等人只是对非法采矿人员作了口头警告,要求他们停止采矿,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非法采矿行为。我们以谢某等人没有按照《肇庆市镇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所)职责》、《肇庆市镇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所)监督人员工作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职务、致使安全事故发生为由,认为谢某涉嫌罪,然后立案侦查。
方圆:通过办理这个案件,你总结了什么经验?
李木林:我认为,这个案子的办理,证明了“抢时间”抓住办案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我们调查开展得很迅速,而且使用了巧妙的侦查策略,才促使非法采矿者不仅不躲避调查,还如实交代了他们长年进行非法采矿的行为,以及非法开采矿石的数量和利润,从而印证了监督机构负责人的渎职行为。虽然最后因情节轻微而对谢某作了不的决定,但案件的警示效果已经达到。
反渎工作要敢于碰硬
方圆:听说你还从一个山体滑坡事故中发现过渎职案件?
李木林:是的,2013年6月11日,封开县渔涝镇欧氏砖厂厂棚背后的山体发生崩塌事故,土石倾泻下来,厂棚里的人避无可避,造成了3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后来,因为事故背后涉嫌严重的渎职犯罪,我们对渔涝镇分管国土的副镇长和该镇国土所所长进行了立案侦查。
方圆:山体滑坡、塌方事故,不是自然灾害吗?
李木林:山体滑坡、塌方事故的确是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媒体也都是将欧氏砖厂滑坡事故作为自然灾害来报道的。我记得当时有家报纸是这样写的:我县某镇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死1重伤。
方圆:那是怎么发现事故背后有渎职犯罪的?
李木林:我们获知欧氏砖厂发生山体滑坡致3人死亡的事故后,立即派人参与事故调查。事故的第3天,我们赶赴案发现场,进行拍照。当时是我和另外一名同事,两人带着相机,爬上发生滑坡的山头,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案发现场的山体有几个特点:第一,欧氏砖厂厂棚与发生滑坡的山体距离很近,间隔还不到1米,厂棚几乎贴着山体;第二,发生滑坡的山体是人工削坡的山体,垂直高度很高,大约有四五层楼高;第三,山体很陡,几乎与地面成90度,就像一座险峻的小华山,耸立在欧氏砖厂背后。
发现这3个特点后,我们有了疑问:安全隐患如此之大的地方,为什么欧氏砖厂的厂棚可以建在这里?相关部门是如何履行监管职责的?
于是我们说服当地村干部,在不暴露侦查意图的情况下,让村干部带领我们寻找幸存的工人,了解案况,并制作询问笔录。当时是比较辛苦的,连续作战了几天几夜。因为事故发生后,工人就回家了,他们住得很散,各村各地都有,有些工人白天要干活,不在家,要等到中午或晚上回家才能见到;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车开进不去,得改乘摩托车,办案人员只能提着打印机、电脑、有关证件文书,跋山涉水。我们逐个寻找幸存的工人,找到工人后,说明情况,让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在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把在欧氏砖厂山体发生滑坡的前后经过以及有关事实确定下来,为以后追究相关人员的渎职问题打下了基础。
方圆:你们最终掌握了什么情况?
李木林:经过了解,我们发现欧氏砖厂建于2011年,厂棚背后的山体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挖好,建厂后砖厂又做了挖掘工作,并将山体旁的土地进行平整,将厂棚建在那里。对于安全隐患严重的山体,厂方没有设立防护墙;山体坡度很陡,厂方也没有削梯形坡度。山上既没有种植植被,也没有设立硬底化排水沟。
据幸存的工人反映,山体发生滑坡事故之前,下雨时就总是有泥块或土块时不时掉进厂棚里面,但厂方不是很重视。每次雨停后,厂方为了方便开工,都会组织工人将掉下来的泥块清理掉,这说明山体在发生大规模的崩塌事故之前,已经有发生山体滑坡的征兆,而厂方也知道。另外,从砖厂建厂至事故前后3年多时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未到此开展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工作,以致最后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造成3人死亡。
方圆:哪些部门应该承担这次事故的责任?
李木林: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我们内部是有争议的,因为事故的性质尚未确定,就涉及很多部门。比如违规发放营业执照,归工商部门管;砖厂非法占有临时林地用地,归林业部门管;厂棚与山体没有足够的距离,涉及安全生产问题,归安监部门监管;厂方在山体旁边取泥没有办理采矿许可证,归国土部门管,非法生产红砖,归环保部门监管;没有办理水土保持手续,归水务部门监管。案件涉及这么多部门,各部门职责又互相交叉,到底哪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与此次危害后果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我们亟待思考并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将事故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就应该追究安监部门的责任;如果仍然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谁管?是否有相关部门负责防治?
方圆:你刚才说了,最后查办了国土部门官员的渎职,是怎么确定的?
李木林:就在我们不知应当追究那个部门的责任时,渔涝县国土局聘请了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灾害第五调查大队对该事故进行勘察并出具了调查报告,我们立即调取了该报告,该报告认为:该事故系前期的工程活动和强降雨自然因素共同诱发而造成的,为地质灾害事故。
后来我们就以地质灾害事故为契机,收集并查阅、调取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规定以及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排查、巡查日志及台账,发现地质灾害防治由镇政府和国土部门负责。这样一来,我们终于找到了造成事故的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随即对当地镇政府分管国土的领导和国土所立案侦查。后来,两名负责人均被法院作出的有罪判决。
方圆:实践中,这类以自然灾害的结果来立案的渎职案件不多吧?
李木林:这个案件是肇庆市首宗针对地质灾害事故成功立案的案件。对两名责任人立案后,做法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尤其是国土部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是有意见,他们认为地质灾害是不可抗力,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是不可预测、不能避免的,以地质灾害造成伤亡作为后果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有失公平,不应该有人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我们立案后,在案件侦查阶段,收到很多不理解的声音。开始两名负责人也是拒不承认有失职渎职的责任,但我们顶住压力,有条不紊地利用我们前期取得的书证、证人证言、巡查日志、检查台账等有关证据材料,来证实他们在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中存在渎职行为。幸好我们前期证据收集得较为扎实,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最终两人都承认自己失职渎职的犯罪事实,以罪被定罪,认罪服法。
保证办案质量是前提条件
方圆:从这两起案件来看,感觉你办案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能否介绍一下?
李木林: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快,以快打慢。案件发生后,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调查对象注意力尚未转至应付检察机关的调查时,迅速走访现场,对案发环境进行观察,并发现问题,及时固定相关证据,收集证人证言;二是紧紧围绕危害行为和结果的因果关系,必须厘清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三是重视初查,在初查阶段尽可能掩藏侦查意图,尽可能掌握和固定更多的证据材料,为以后的审讯提供基础。
方圆:跟你共事过的同事都说你办理案件的质量要求很高?
李木林:工作中我是挺严厉的。办案质量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案件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案件能否办成铁案,能否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从立案开始,我就要求案件的承办人(办案组)负起全方位的责任,对立案、、审判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及时与侦监、公诉部门和法院沟通联系,遇到影响案件处理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外力阻碍等疑难、分歧时,要共同研究、及时处理,迅速补充完善证据材料,确保案件在每一个环节的畅顺,确保案件质量,不出现“夹生案”。
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们院反渎局立案的所有案件,经公诉部门审查后都提起了公诉,且法院都作出了有罪判决,案件的侦结率、移送率、定性准确率、有罪判决率全部达到了100%。
此外,我们的相关法律文书也具有很好的说理性,无论事实认定,还是证据采集,公诉部门、法院几乎全部采纳,一字不改。
方圆:办案不可能一帆风顺,你认为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木林:严抓办案纪律,确保办案安全。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办理的所有案件,从没发生事故,也从没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从线索初查开始,制定初查计划和立案的同时,就一并进行保密纪律、廉洁纪律、办案纪律和安全责任教育,部署办案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办案风险评估机制,坚持“一案一评估”、“一案一提醒”。 同时,我们查办任何案件,还会向院纪检组报备,对于纪检组的要求,我们也严格实施。
方圆: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反渎形势?怎么看待对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渎职进行追责的做法?
李木林:这是一个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很多领域的渎职线索,例如食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一旦被媒体报道出来,往往成为社会热点,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公众下意识地会认为事故背后存在渎职犯罪,相关监管部门可能不作为、乱作为,应该追究渎职责任。但是我们反渎局仍然需要查明事实,以事实说话,查办社会热点背后的渎职犯罪。
从某种角度看,国家的立法也一直在回应社会关注的这些热点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和影响,使得我们在查办社会热点问题时,更游刃有余了。
篇9
关键词:控规 地质数据库 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控规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局代表市政府履行职责。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通过拍卖等方式,为开发者使用。在控规的编制阶段,有责任和义务在指导性指标中,提示地块内存在的对影响地块使用的地质问题。比如,某控规地块可能有地裂缝分布,但控规的指导性指标中未作以提示,土地拍下土地,经过地质灾害评估后才了解地块内地裂缝的影响问题,造成开发成本不可预见的损失,以及开发计划的延长,致使一些与规划和土地相关的部门与开发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或纠纷。若控规编制时,对地块内存在的地质问题先行了解并进行提示,将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1、常州地质特点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浅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浅深不一,从浅部埋深5m到缺失;
2、第四纪地质情况也较复杂,新近沉积土在一定范围内分布,局部地区的松软土层埋深可达地面下数十米左右;
3、由于印染、造纸、化工类等具有污染性企业三废的偷排、偷埋,以及垃圾场中具有腐蚀性液体通过渗透,致使地下水土一定程度的污染或形成了潜在的污染;
4、不良地质灾害局部地区有所发育,其中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严重的主要凸显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现象;另外也可能存在着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崩塌,以及由于局部的地下煤矿开采可能形成的地下采空区等;
5、常州市区及邻近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数量众多的隐伏断裂。
以上存在的地质问题,都可能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一定限制及不良的影响。
2、国内城市工程地质智能分析方面现状
在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方法研究方面,龚士良(1994)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根据土层组合划分了地质结构,对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叶筱菊等(2001)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用多因子综合评价场地适宜性,编制了南京市江宁区工程地质适宜性图。曹继勇等(2007)在宏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岩土体工程性质、分布规律、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岩土工程性质等方面将北京市地基按照程建设条件划分为良好场地区、基本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并对北京市地质条件及对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王珊珊(2007)以镇江市为例,选取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工程建筑适宜性区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工程建设层的性质并计算承载力,建立不同高度建筑物适宜性的评价体系,从地基承载力和经济适用性角度对评价指标定量化,通过建立聚类分析模型对叠加结果进行分类,划分不同高度建筑物的适宜区,完成评价。实现过程中,引入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钻孔资料及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保证了原始数据的有效性。以GIS为实现平台,利用空间分析模块对评价指标进行栅格计算,解决工程地质编图仅靠直觉经验综合分析多信息的局限性[4]。
工程地质智能系统的建立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必然趋势,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但由于专业差异等原因,与控规结合的应用上还不够,从应用、服务于规划工作的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基于常州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
常州市于2011年完成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库智能系统”),该数据库智能系统从应用、服务于规划为目的。参考了国内一些城市初步成库的经验。从高标准、高要求的角度,与国内著名高校同济大学为合作单位,聘请南京大学为监理单位,建立了以GIS为框架、基于ArcGIS系列平台和Oracle数据库为主的数据库智能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及数据集成。
其次数据库智能系统汇集了常州市大部分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另外,参与部门广,包括常州市规划局信息中心、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标准化整合,且资料一直维持着有计划的更新状态。
4、研究方法
4.5.1需求分析法(问卷调查)
为了让规划专业能够更多的了解地质数据库成果内容,同时为了数据库成果内容更好的服务于规划的编制工作,课题首先从需求调查着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对数据库智能系统生成的地质成果进行归类总结,形成问卷后,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把分析的结论做为问题重点引入控规指标中去。
4.5.2专家咨询
咨询专家对控规与地质因素结合的意见,补充问卷调查可能的不足之处。将意见及建议整理分析后纳入研究成果。
4.5.3技术路线
根据研究方法,制定技术路线。
5地质因素指标分析
5.1 需求问卷调查的指标
数据库智能系统成果丰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水文地质图件、工程地质图件、环境地质图件等,为了控规编制者便于对上述概念的理解,经项目组人员讨论,并咨询专家后,将上述成果做以下分类:①影响工程建设的浅层承压水;②松软土地层分布,③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④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⑤地震砂土液化情况,⑥地裂缝分布,⑦区域性地面沉降,⑧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⑨地下煤矿采空区,⑩对地震影响最大的全新活动断裂带。
5.2 地质因素应用于控规分析
5.2.1控规编制人员关注程度较高的地质因素分析
(1)、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含区域性地面沉降)
常州市区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分布丰富。受降雨和地形地貌影响,历史上常州市洪涝灾害频繁。其中1991年洪灾最为严重,京杭运河常州站最高水位3.62m,且长时间持续高水位。由此可见防洪安全的重要性。
控规时,室外地坪标高一般结合用地性质、景观要求、现状周边高程等数值,同时根据《常州市市区防洪设施布局及地面高程控制规划》中的要求对地块内室外地坪标高进行综合分析,加上一定年限的地面沉降量。例如某控规地块位于地面沉降速率>20mm/年的区域,20年后,地块的室外地坪标高,已经下沉了约20mm×20年=0.4m。故设计室外地坪标高可以采用下式进行控制:
(2)、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
地下水土污染是近年来人们才逐渐关注的问题,显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近搜狐网站报导的《中国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 官方隐藏数据》、《毒地"净化"千亿神秘生意》、《"毒地"之上,安筑广厦万千?》等文章即披露了此类问题。由于印染、造纸、制药、化工类等具有污染性的企业的偷排、偷埋,以及乱堆的垃圾场中具有腐蚀性液体通过渗透,致使地下水土一定程度的污染或形成了潜在的污染,处理污染成本大,难度高,而修复越往后拖延,投入的修复资金就越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为避免此类的问题出现,可以从土地出让前的控规阶段着手,调查原地块的用地性质,提示地下水土污染的可能性。
(3)、地裂缝分布
地裂缝是常州市影响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地裂缝主要由特殊的地质构造引起及地面不均匀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常州市第三制药厂、湖塘田舍村以及漕桥镇。始发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横林地裂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也在2亿元以上[6]。鉴于地裂缝的危害性,控规地块若处在地裂缝的易发区域时,建议控规指标中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4)、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
常州市区丘陵山地占区域面积的1.3%左右,主要分布在新北区和武进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山采石,严重破坏了常州市区有限的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导致了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5]。故建议控规地块内若可能存在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现象时,建议控规指标中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5)、地下煤矿采空区
地下矿层采空后形成的空间称为采空区,由此采空区上方覆盖的岩层将失去支撑,原来的平衡条件将被破坏,致使上方岩层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破坏塌落,最后导致地表各类建筑物(包括线路、桥涵等)变形破坏,甚至倒塌,另外也会使地表大面积下沉,凹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目前还未搜集到常州市有关采空区资料。若控规地块内原为地下煤矿开采区域,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6)、对地震影响最大的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
根据相关地震资料推测,从常州主城区通过的规模较大、活动性较新的第四纪隐伏断裂可推断为6条,均为推测数据,只能供参考使用,常州市目前还未探明是否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数据库智能系统的建设后期,将一直关注此项进展及有关资料更新情况,并将成果更新入库。当控规地块或周边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时,应提示修规或开发使用时加以注意。
5.2.2控规编制人员关注度较低的地质因素分析
(1)、松软土地层分布
常州部分地区分布有松软土,局部地区松软土深达地面下数十米,对工程建设特别是深大基坑的开挖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例如桩基础进行处理),易于整治。控规指标与技术规定中,通常要求地下建筑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设为L)及地下空间开挖深度(设为H)的要求,并提出了L与H之比的要求,一般为不小于0.5,若能够提示在修规前调查地块周边分布的现状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根据调查的情况,修规编制可将地下空间的边界与深度做到更加合理,对于此点,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2)、地震砂土液化情况
常州市沿长江在圩塘、魏村及江心洲一带15m以内分布有新近沉积的粉土、粉砂层,结构松散、厚度一般小于10m,饱水,容易产生砂土液化[5]。工程建设中可通过简单的地基处理(例如桩基)来消除液化[8],易于整治,分析认为在控规指标中可不予以提示。
6、控规中地质状况的应用
控规编制时,需运用地质数据库对控规地块内存地质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并作出提示,结论在控规文本或图示中反映。具体如下表所示。
接口 序号 地质影响因素 控规例句
室外地坪标高 1 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含区域性地面沉降),当地块内地面沉降速率>0mm/年时 受地面沉降的影响,黄海标高应为**m
其他地质灾害影响复查要求 2 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调查原地块的用地性质,若存在污染类的企业或具有污染性的垃圾场时 宜请环保部门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复查地下水、土质污染的状况
3 地块内可能存在地裂缝分布时 宜请测绘部门检测可能产生的地裂缝影响
4 地块内可能存在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时 宜请测绘部门复查山体的可能存在滑坡、危岩崩塌的影响
5 地块内可能存在地下煤矿采空区时 宜请相应部门复查地下煤矿采空区的影响
6 地块内可能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时 宜请测绘部门复查可能出现全新活动断裂带的影响
地下建筑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及地下空间开挖深度 7 当在控规地块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若基坑开挖边界距离周边建构筑物、管线或预留的地下开发空间(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距离较近时 宜请相应部门复查周边环境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
数据库智能系统中涵盖了以上大部分的地质影响因素,控规编制时可通过系统调阅、部门调研、现场踏勘等方式获取相关地质资料。
7、结语
本研究课题以常州市具体情况为例,分析阐述了在控规编制中需考虑的地质因素的影响。希望在今后的控规编制阶段,能够引入地质影响评价。由于我国各地的地质条件各有不同,也希望借此课题能够为全国的控规编制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此外,本课题只对控规阶段提出了地质因素的应用,希望在今后能够探索和总结出地质因素在专业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等,更好的服务于规划的编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4]《常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 研究大纲》同济大学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008.11
[5]《常州市市区防洪设施布局及地面高程控制规划》(工程编号2008-GZ-013)
[6]《常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4.8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1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11]《常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应用于控规的探索及研究》郑付涛《2014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字] 地质调查 手段 方法 应用 矿山 采空区调查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15-2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长。伴随着疯狂的资源盗掘,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了大量矿山资源枯竭和被采空的现象。如果未进行及时处理,采空区规模越来越大,造成采空区顶板岩层突然跨落,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不仅危及井下作业,而且会导致地表塌陷\地裂等重大地质灾害.
如何准确的评估那些新老矿山的资源储量情况,以及经济意义,矿山采空区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矿山采空区的调查工作,主要有测量调查、地质调查、环保调查、水文调查、工程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矿山采空区的调查内容包括:
(1)查明采空区规模和形状,包括采空区体积、空区范围投影面积、采空区形状、采空区联通情况(独立或者成群)、采空区高度及长度与宽度比。
(2)查明采空区充水情况。
(3)查明采空区周围岩石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性的调查特别注意岩石的脆性和可塑性。
(4)查明采空区存在年限。
(5)查明采空区规模变动情况,包括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年处理量、年新增采空区数量体积等。
(6)调查采空区冒落情况,包括逐渐冒落或者阶段性大冒落、地表是否塌陷和下沉、历史地压事故分析等。
(7)采空区附近抽水和排水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
(8)采空区内通风排气情况。
对于矿山采空区调查中的测量调查工作流程、手段、方法应用,本人已经有过总结。可参考作者本人所著一文。
地质调查工作流程手段和方法,在矿山采空区的调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正确的工作流程手段和方法,对矿山采空区进行的地质编录,能够为最终的整个矿山内的采空区分布情况、已经采动的矿体范围圈定、已经采动的资源储量的估算,以及对于整个矿山的经济意义的评估等,可以提供准确、符合客观、可靠、充实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我们国家在矿山采空区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利用钻探、地球物理、遥感、现场编录等手段和方法。其中钻探成本较高,地球物理、遥感方法也有使用,但是手段所限制,加上采空区的动态变化较大,特别是对塌陷区和地裂缝的判别困难较大,采空区的范围确定还是比较笼统,精确度不是很高。现场编录比较直观,能够准确的反映矿山采空区的实际情况,但是,危险系数相对于其他的手段和方法较大。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矿山进行的采空区地质调查中的相关工作,着重将其中有关矿山采空区现场地质编录工作中的一些工作流程、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可分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1 收集矿区资料
在确定好对一个矿山需要进行采空区地质调查的目标后,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根据这个目的和任务,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这一步骤要求做到的就是参与矿山采空区调查的地质技术人员,必须对到所要进行调查的矿山进行全面了解,收集尽可能全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所要进行调查的采空区的以往开展的测量工作、地质工作、开采情况和目前的工作环境、安全现状。需要收集的测量成果,主要是以往所有在矿山开展过工作的有关测绘单位,所进行测绘后保留的矿山采空区的平面、立体、规模等详细的原始数据情况。地质方面需要收集的资料就是矿山采空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层层位、地质构造、岩石结构等。开采情况,主要收集以往矿山相关的开采方法、开采数量、开采规模、开采出的矿石品位等。工作环境主要是收集相关矿山气候工作条件和安全条件等。这一步资料收集的越全,后期的工作就越好开展,取得的资料,综合得出的结论就越具有价值。
2 矿区实地踏勘
收集完所要进行地质调查的矿山采空区相关资料后,紧接着,就是要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现场踏勘。
这一步骤要求做到的就是参与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的技术人员,必须和有经验的对矿山采空区熟悉的人员一起,到所要进行调查的矿山,对采空区进行实地勘察,现场观察,详细了解所要进行调查的采空区的实际情况,摸清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包括采空区所处的地里位置、地层层位、地质构造、岩石结构、稳固程度,规模大小,形态形状等。一定要让后期参与调查的地质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所要进行地质调查的矿山采空区的形态、规模、复杂程度、安全稳固程度等都要进行详细勘察,划分不同形态类别,认真做好详细记录,以供下步制定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施工组织方案使用。
3 制定调查方案
相关地质技术人员在进行完现场踏勘以后,再结合参与地质调查各方的实际情况,将现场踏勘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加以分析,综合整理。然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施工组织方案,用来指导下一步的地质调查编录工作。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施工组织方案中一定要包含人员组织、技术调查规范和安全保障方案、技术手段和方法等。还要将参与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的人员物资配备、安全措施和矿山采空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类,力争针对不同的采空区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安全保障措施,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确保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一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采空区调查工作能不能正常进展或者地质调查结果、地质调查数据能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等。
4 采空区调查编录
制定完详细的施工组织调查方案以后,参与调查的地质技术人员根据矿山采空区的规模、形状、危险程度等分类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取得相应的第一手数据。以便这些数据供下步整理资料时,计算相关数据使用。
目前,根据我国现阶段在全国开展的矿山采空区调查工作情况看,我国在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方面,还没有专门针对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的相关规范、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在矿山采空区的调查手段和方法上,大多数采用的是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确定矿山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情况。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利用地球物理方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地下情况复杂多变,仅仅靠地球物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很难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的。因此,本人认为在矿山采空区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还是主要采用参考一些矿山坑道地质编录的规范进行矿山采空区的实地调查工作。虽然在安全方面可能有些风险,但是,调查的结果可信度就比较大。只要采取比较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好整套的工作程序就行了。
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有测量成果的,对于矿山采空区的地质调查工作,在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资料进行复核对比,主要是完善矿山采空区的整体资料。另外一种就是没有测量资料的情况下,地质技术人员,现场采用坑道地质编录的规范进行工作。以上两种情况,对于矿山采空区的编录描述、布采样品等都要严格按照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等进行。
在开展现场调查编录时,应该注意,矿山采空区的工作环境和情况不同于一般的坑道,其规模大小、形态复杂程度、危险程度、各种风险等都远远大于一般的坑道编录。因此,根据采空区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地质调查编录,是十分有必要的。
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中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依据坑道编录的相关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开展采空区地质调查编录前,要区分好矿山采空区的形状,比如说,是圆球体、椭球体、圆锥体、立方体还是长方体等。然后,根据确定好的形态,有目的的去收集相关的参数数据。
矿山采空区进行地质调查时,主要使用的工具有手持红外线测距仪、皮尺、罗盘、地质锤、记录本、油漆、绘图工具等。
这一步工作必须在现场完成,并提供相应的原始手工素描图件和坑道编录原始记录文字。
5 调查工作自检互检
为确保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现场不仅要派专职检查技术人员长期跟踪调查过程,进行自我检查.还要不定期的邀请有关专家对已经完成的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手段、方法及成果进行检查,成果合格后方可开展下步工作。参与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的技术人员,在工作的不同时期,随时要进行相互之间的检查。对在自检互检及专家检查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参与调查编录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在现场及时修改。对于一些调查手段和方法上的原则问题,一定要重新返工。
6 矿区调查原始资料整理
原始资料整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繁琐,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求参与项目的地质技术人员,对开展工作前收集的资料和在矿山采空区现场调查编录的原始资料进行详细的汇总,还要邀请一些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或者遗留的相关数据,要进行复查和重新调查纠正。这个阶段整理出来的资料不仅包括所调查的采空区的平面的形态,还要有立体的形态,是一个全方位的反映矿山采空区的实际状况。这个阶段主要提供的综合图件包括矿山坑道及采空区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采空区投影图。综合表格有样品统计表、资源量估算表、采空区调查情况一览表,其中采空区调查情况一览表里的内容有采空区编号、形状、规模、面积、高度、体积、围岩结构、稳固程度、积水情况、采出品位、采出资源量、采动矿体等等。特别是对于跨度比较大的采空区,地质调查工作更要详细,对其中的构造、矿化、矿体产状、形态更要仔细研究分析。
7 编写矿山采空区调查报告
经过以上六个步骤的详细工作,矿山采空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基本结束。参与矿山采空区地质调查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将整理好的所有的原始资料和综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成册,提交,以供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和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参考文献
[1] 姚改委.矿山采空区调查中测量工作流程和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2,36,415-416
[2]曹真,周政宝 矿山废井巷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措施的建议[J], 吉林地质,2009,28(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