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17:3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篇1

一、学校简介

二、文化现状

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

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武术特色: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指出的是,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重庆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重庆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

(二)竹韵文化:围绕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班牌等等的设计工作,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种媒介中;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

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

四是校园卫生做得多,保持差,乱丢垃圾现象十分突出。语言不够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牌佩带坚持不好,乱涂乱画时有发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师缺乏正确的校园文化观,潜意识还存在主、副课观点,始终顽固坚持传统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就是高中考试中十分重要的艺术体育考试,也认为是小儿科现象。评优评先、奖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考虑艺术体育教师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长教师也存在工作消极情绪。

四、今后方向

为此我们认为学校下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将着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尽快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时间表,严格检查力度,务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号。

二是在原有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能分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质的工作,要严格执行领导负责制,落实领导具体负责。

三是在当前基础上,有效利用学校的围墙、教室、花园、房屋、操场、廊道,以及学校广播站、电脑、网页、校刊、校报、校讯通等,全面丰富学校文化氛围,如张贴校徽,播放校歌,强力营造文化氛围。

篇2

编者按:

近年来,郑州七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模式,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开展全市首创的学科节活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科节成为了郑州七中全体师生共同的节日,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学科文化魅力,彰显了教师智慧风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激情洋溢的郑州七中首届政史地学科节,领略教师的风采、智慧、魅力,感受学生的青春、活力、激情!

参与人员: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通过猜谜语活動,开启学生智慧,扩充课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点评:参与猜谜活動,开启智慧人生。

活動二中国文化博览会

表演人员:七年级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七年级各班分别展示陕西、河南、四川、云南、台湾、海南、内蒙古等十省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使同学们充分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悟、认同民族精神。

点评:漫步七中看中国,校园劲吹民族风。

活動三 模拟法庭

参与人员:八年级学生。

活動简介:通过模拟法庭表演,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效进行普法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庭审判程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知法、守法、护法、用法。

点评:模拟法庭表演,法律与我同行。

活動四 地理寻宝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活動简介:“地理寻宝”活動融合了地图知识,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认方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游戏要求三人一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点评:地理寻宝,趣味无穷。

活動五 校园世博会

参与人员:八年级全体师生。

活動简介:八年级各班分别展示肯尼亚、印度、埃及、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多元文化,感悟、认同“地球村”精神。

点评:探索世界多元文化,领略各国民俗风情。

活動六 国际形势讲座

参与人员:九年级学生。

主讲人:龚绍红教授。

活動简介:由郑州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龚绍红为学生作国际形势专题讲座,由郑州七中政史地教研组长王靖主持。讲座目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使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点评:观世界风云,立报国之志。

活動七 “慧眼看社会”调查报告

参与人员:九年级学生。

活動简介: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有医患关系问题、课外班问题、闯红灯问题、环保问题等。该活動能够促使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提高观察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对郑州七中新时期思想品德学科作业建设新形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

点评:关注社会万象,亲近服务社会。

活動八 历史人物真人秀和古代服饰礼宾岗

参与人员:七、八年级部分学生。

活動简介:通过历史人物真人秀活動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名人经典動作语言等,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人物魅力的同时认识历史人物在推動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礼宾岗通过展示汉朝、唐朝、清朝的服饰礼仪,活跃校园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点评:重温华夏历史,领略名人风采。

学科节闭幕

篇3

姓名:

班级:

学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某某大学某某校区

调查对象:

某某大学某某校区100位在校生

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发放100份有关大学寝室文化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获得结果

大学生寝室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立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有重要保障作用。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当前状况,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寝室文化调查报告问卷调查和谐

调查过程:

1.第一阶段:利用互联网获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当前大学生总体的寝室文化及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

2.第二阶段:结合实际,通过我们小组研究讨论再拟定一份调查问卷。

3.第三阶段:我们通过自身的关系网向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

4.第四阶段:从回收的问卷中整理分析统计出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况及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前言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寝室空间所表现出的种种文化意识和行为,如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寝室是住校学生主要的交流,娱乐和学习场所之一,寝室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寝室中朝夕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因此寝室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我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走访了学校自习室和辅修教室,把100份问卷发给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我校在校大学生,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有以下问题!

1、你平均每天在寝室度过的时间是(除睡觉外)

a2小时以下b2-4小时c4-6小时d6小时以上

结果分析如下图所示

2、你喜欢在寝室学习吗?a喜欢b不喜欢

3、你认为你寝室的学习气氛如何?

a很好b还行c一般d很差

结果如下图所示4、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是否与室友产生过不快

a产生过,而且严重b产生过,较轻微

c从来没有

结果如下图所示

5、你在寝室做的做多的是什么(除睡觉外)

6、你们寝室经常谈论的话题是?

a学习问题b时事政治c娱乐八卦d书籍电影

结果如下图所示

7、容易因为以下哪些方面而产生不快

a睡觉时间b说话方(口气,礼节)

b晨读夜读d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休息

篇4

从概念分析,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全校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其核心是教育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信仰。就作用而言,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创新中有导向、组织、激励、调适、辐射五大功能。校园文化的创新是指在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上的创新。“校园文化创新模式”理论作为教育管理领域的后起之秀,它通过对学校成员共同价值信仰的培养,能够形成组织成员间的凝聚力。管理者通过校园文化创新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结构的优化,实现新的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教育品味。

二、校园文化创新模式的建构思路

(一)构建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它是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文化形态。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熏陶学生。在保持原有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要创新思路,将企业色彩融入其中,体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

1.环境建设要凸显职业氛围。对校园进行严格的“职业”化规划,明确教学区、培训区、实训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尤其要重视教室环境和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

2.走廊文化要展现职业风采。要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在教学区设置体现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牌匾。校园宣传栏要大力展示优秀教师、学生、企业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诸如教学能手、技能高手等),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建构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创新型、企业化的校园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校训、校徽建设为核心的内在精神文化建设;以体现职业技能特长为目的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校本身,要把企业化意识贯穿在教育教学当中,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培养机制。

(三)渗透职场理念,打造特色文化

学校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出本校特有的文化。中职学生一般都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即在实习岗位上度过,然后直接参加工作。市场的导向性决定了中职教育要培养以生产、管理、服务为一线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1.调查市场需求。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而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对毕业学生进行至少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对每一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岗位职业要求做出调查,形成有详实数据说明的调查报告,在人才培养方案拟定的时候都要将这些数据考虑在内,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现实意义。

2.引进行业指导。各基层企业既是学生就业的主体,又集中了许多专家型的技术能手,是行业规范和专业内容的制定者,比学校更为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行业的指导作用,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采纳他们宝贵的行业经验,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

3.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实训基地。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中职毕业生,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保障。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保障的校内外实训体系。第一,建立专业覆盖面大、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第二,提高实训场地设备的使用率,推进实训基地品牌建设。第三,加强沟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聘请行业专家、让学生下企业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低头族;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54-02

一、学生“低头族”调查情况统计

据中国少先队事业中心最新的关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而且17.5%的未成年人早在6岁之前就已经和网络有亲密接触。北京市妇联也在近日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邢台报告》中公布4~6岁的幼童中,约有一半以上会上网,且乐此不疲,将近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所以有调查宣称:六成以上的人群因为低头成为习惯,慢慢有了双下巴。因为在低头时,我们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脖子的肌肉一向都是垂直生长的状态。长时间或者过度低头的不良习惯,导致脂肪溢出下颚,积日渐深后,定型出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约五年,而且容易产生皱纹。

针对当前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校园内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随机抽取了20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由于时间原因,未收回5份),收集他们对于“低头族”相关问题的看法。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问题一:通过调查显示本次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

A:男性26% B:女性74%

问题二:通过调查“你身边的低头族多吗?”显示

A:很多60% B:一般30% C:较少10%

问题三:通过调查是否认为自己是低头族显示

A:是53% B:不是47%

问题四:通过调查那种情况下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显示

A:学习时5% B:就餐时6%

C:睡觉前58% D:其他空余时间31%

问题五:通过调查一天中玩手机所用的时间数显示

A:1-2小时26.5% B:2-3小时25.5%

C:3-4小时26.5% D:4小时以上21.5%

问题六:通过调查上课玩手机原因显示

A:习惯性的17.8% B:老师上课没吸引45.6%

C:偶尔处理短信或其他信息17.8%

D:其他18.8%

问题七:通过调查“手机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显示

A:占用大量时间23%

B:导致学习缺乏严重性17.6%

C:导致学习缺乏专注度38.9%

D:能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6.5%

E:帮助我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8.3% F:其他5.6%

问题八:通过调查“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时是否只顾玩手机”显示

A:经常玩9.5% B:偶尔玩71.6%

C:从不玩18.9%

问题九:通过调查您会为了玩手机而忽略你身边的朋友吗?显示

A:经常8.3% B:偶尔41.7%

C:极少33.3% D:从不16.7%

问题十:通过调查“您在大约多少时间范围内离开手机会感到情绪不安、焦虑现象?”显示

A:1小时以内19% B:1-2小时11%

C:3-4小时19% D:4小时以上51%

问题十一:通过调查“吸引你“低头”的是以下哪方面需求”显示

A:资讯信息(新闻、导航、美食、旅游、天气...)23.1%

B:娱乐休闲(游戏、音乐、体育、摄影、视频)27.6%

C:社交(微博、微信、QQ、人人、陌陌、)32.7%

D:工作学习(词典、电子书、教育、外语)14.1%

E:其他2.5%

问题十二:通过调查显示“请问你知道以下哪些“低头族”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显示

A:眼部肉群过度使用无法放松,出现干眼、眼睛酸痛、头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26.1%

B:会使拇指过劳,发生手指肌腱炎7.4%

C:皱纹的产生几率会增加30%,而且更容易产生双下巴10.6%

D: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18.4%

E: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13.4%

F:浪费时间24.1%

二、调查结果剖析

1.大部分同学对“低头族’现象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就是“低头族”中的一员,这说明“低头族”现象充分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高职院校在校生使用手机大多是社交和娱乐休闲,而学习在其中占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因此低头玩手机大多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或者消磨时间,睡觉前玩手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授课缺乏新意,只是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在一天中学生玩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同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手机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没有手机在身边超过四个小时,学生普遍会感到不安,这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3.对手机如此高频率长时间的使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手机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淡忘了周围。学生在手机上谈天说地,却给了身边的人一个低头的背影;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却不愿当众发表意见;学生宁愿在说说上发心情,也不愿对身边的人说。加强交流,不仅可以通过低头玩手机,面对面的交流胜于任何方式。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低头族”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并且学生们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这种现象态度倾向于一般化,当了解这种现象的危害后,大多数人表示以后会考虑抬头或者坚决抬头,并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抬头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

三、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结合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课题组总结出危害并提出解决提案如下:

(一)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

1.攀比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手机在各种场合常常代表着身份。所以很多学生对品牌手机趋之若鹜!

2.舒缓压力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是这个原因,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家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的休闲放松方式在合适的地方放松,而手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校园内缓解压力的首选。

3.孤独感。正值花样年华的同学们在大学生活缺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远离故园,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和忧伤无法排解,须臾不离的手机自然而然成了同学们派遣的对象,时日渐久,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性。

4.同学们缺乏学习目标,感觉迷惘,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上课不专心,提不起兴趣。

(二)低头现象的解决建议

1.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低头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重中之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认为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消除攀比消费心理,形成符合实际的消费理念。

2.高职院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校园人文大讲堂、社团文化节、学生科技大赛等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大学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媛媛.高校校园低头族现状研究[J].高教研究,2015,(3).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

[3]李昌镐.韩国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02).

[4]唐洪森.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症”现象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5]张岱年,程已删.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段子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现状研究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

[8]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5,(03).

[9]朱悦凯.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的研究综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2.

篇6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3-02

笔者自2006年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任团学干事以来,总体负责了该系2006级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之后又相继担任2007级日语和2009级部分英语以及日语专业新生的辅导员,具体负责了他们的适应性教育工作。现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该校新生情况谈谈笔者对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些粗略看法。

1.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概述

独立学院是由教育部负责审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合作创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1]。独立学院的新生,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新生。以笔者所处的学校为例, 该校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远离中心城市,这给新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学院所在地除丽江师专外,基本上没有相友邻高校;学院地处郊区,周边环境复杂,新生初来乍到,缺乏正常的市内、校际交流。另外,学院为适应丽江地域特色,建筑布局东西狭窄,南北狭长;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基本上独立形成院落,小而且分散,这也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适应期。

2.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

2.1庭情况参差不齐,生活适应问题多多

独立学院新生家庭实际情况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好。据调查,独立学院新生家庭条件呈“枣核”分布。在一份关于“独立学院新生家庭环境”的调查报告中,在回答“你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的问题时,勾选结果是负担不起的占21.4%,勉强负担的占45.3%,比较轻松的占24.1%,轻松的占7.6%,很轻松的占1.6%[2]。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学子,因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贫穷的凄凉,所以一入校就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努力读书,奋力拼搏;少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在家备受父母宠爱,但大多对待学习不认真,对眼前艰苦的条件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

2.2目标与现实冲突,专业认识不全面

独立学院的新生,一般是按当地的“三本”线来录取的,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复读生,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客观原因“被迫”来到独立学院就读的落榜生。这些新生 ,特别是那些复读生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新生,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在心中早已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另一部分“高分低就”的落榜生和家庭条件优越的新生则是犹豫不决、怨声载道,他们在中学阶段多受家长、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独立学院存在办学时间不长,学费高,在办学经验、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以及由此而造成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了解甚少甚至心存偏见的事实,他们很容易产生比其它本科院校学生“差一等”的自卑心理。目标与现实的冲突、自大与自卑的并存使他们在经历短暂的欣喜与兴奋之后,更加倍感失落;在对专业认识方面,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新生在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而宁愿放弃学业去社会上打工挣钱。

2.3独立不独,自理难为

挤过了“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在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大多是在家长和学校的“监视”下学习的,因而被迫承受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稍有“越轨”,就会遭到家长、老师的批评,甚至训斥。而现在,他们成了天之骄子,家长、老师的态度也大大改观。此刻,他们就像脱缰之马,出笼之鸟,渴望独立,希望表现,于是,他们成群结伙地郊游,用过多精力参加娱乐活动,忽视学习。可是,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时候,薄弱的学习基础,贫乏的生活常识,使他们欲独立而不能,想自理而难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尽管对以后该做什么不很明确,但他们明白实践能力很重要。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宁可放弃上课的时间,哪怕是专业课,也要去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文艺比赛或实践竞赛。

2.4个性张扬与盲目冲动并存,社会阴影与心理受挫同在

独立学院的新生相比普通高校而言,他们普遍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思想更加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并以此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表现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敢想敢做,然而,在自大的前提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

3.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路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3.1引导新生感知大学氛围,重视新生接待工作

独立学院新生到多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所大学氛围。所谓大学氛围,是指一所大学及其所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集中反映该校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秀丽的城市风光,便捷的交通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整洁的校容校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都是良好大学氛围所呈现出来的。良好的大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初步满足他们中学时代对大学的遐想,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心理,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喜欢这个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引导他们了解所就读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特色专业和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

3.2重视“学前”教育,了解新生信息

“学前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端。妥帖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以及老师、同学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新生对崭新大学生活的正确理解和专业奋斗目标的确立。因此,新生报到后,学校、系部要及时周密地安排“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校史、校风、校纪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大的原则。学校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责成教务部门制定周密的“学前”教育计划并下发课表到系部,原则上要求每一位新生都必须参加,并在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其次,系部、辅导员落实具体的问题。针对新生在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辅导员召开班会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财知识,同时加强纪律教育,向他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等;再次,针对学生存在专业思想认识不全面的实际,各系部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安排资深专业教授或教研室主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以及社会需求,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及前景有一个初步了解;最后安排全体专业教师与新生见面座谈,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以及提醒他们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学哥、学姐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随着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辅导员要利用学院网络向系部开放的新生电子档案,了解新生入校前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基础性信息,并按自己工作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各类表格。[3]辅导员在初步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不断观察、走访宿舍等,尽快熟悉所管理的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的表现、课堂出勤情况以及饮食起居等。与此同时,建立新生思想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成长空间

针对独立学院新生普遍思想活跃,喜欢参与,表现自我的特点与他们大多被局限在校园、宿舍园区、图书馆的实际,学校、辅导员要开动脑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并以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品牌特征的校园文化。辅导员要鼓励引导新生,激发他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的氛围,缩短心理上的适应期。

3.4 加强心理疏导,关注“问题”新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班里存在不良习惯、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他们通常在班里面表现较差,令人头痛,大多表现为思想不积极、学习成绩退步、生活作风出现偏差。对于这部分“问题学生”,辅导员除了监督参他们加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园网络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建立心理档案和思想动态跟踪机制;同时,辅导员要通过与其家长的联系、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有效调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新生及时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能使他们自身的情绪、情感得到有效地疏导和释放,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结语

总之,针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不适应,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新生接待和“学前”教育工作,及时了解新生信息,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加强对新生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唐润光.英语教学与研究—云南省高等院校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英语教学论文集[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H319-53.

篇8

改进。

一、农村自然资源的优选、重构与利用

“山水是无字之文章。”农村语文课程应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野,走向生活。

农村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或名川大山、湖泊森林,或草地沙漠、岩石奇观,或冬雪皑皑,或四季花香。?Z文课程应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从而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所处的地域位置不同,其自然资源也不同,这就需要农村教师就地取材,同时对资源进行优选、重构和利用。

例如,在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一文后, 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曾有多少主要的树种,调查一下近50年来减少了多少树种,现在还有哪些主要树种,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参观访问并认真作好记录,写出翔实的调查报告,最后发出倡议书。这样既发挥了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拓宽了农村中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交叉渗透,让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更多的是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

二、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优选与利用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资源中没有了人文色彩,语文教育将失去文化传承的重任,无法呈现思想碰撞的火花,会缺乏人性的魅力,褪去生命的光彩。特别是弘扬民俗文化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农村的人文资源是语文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人文资源包罗万象,如民间的建筑艺术、曲艺、民间舞蹈,婚丧嫁娶及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以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在农村的展现等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被开发出来,农村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将它们打造成为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要通过农村人文资源的优选和重构,让学生深刻领会家乡人文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让学生品味一道道精美的营养美餐。

如《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搜集本地方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以及这些文化艺术样式、生存状况、发展前景等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倡议,这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三、农村学校资源的开发、优选和利用

学校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感性、最直观的材料,而学校文化是学校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的精神形象,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

动力。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陈建华(1962-),男,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赵振勇(1978-),男,安徽六安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18-02

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内容,它更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前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关键作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不良的学风状况问题正日益突显,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制约瓶颈。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氛围,不仅是每个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其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对常州某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与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一、关于本次学风建设调查的说明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职高、普高。他们在知识层次及素养教育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加强他们的素养教育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水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学风建设问题,了解真实情况,笔者以大一学生作为调查蓝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研究方式,问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力求做到数据统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分布在21个班级,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坚持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有了明显好转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招生形势的日益严峻,招生渠道的增加,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学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学生对学风建设的认识与要求

由表1可知,对学风建设的评价为“很好”的学生仅有18%,以“一般”为主,占44.5%,而认为学风建设“不容乐观”的学生占27.5%。这些数据深刻表明目前学院学风建设不容忽视。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学院学风建设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有36%的学生认识到学风建设“刻不容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同时有47%的学生认识到学风建设是“有一定必要的”,说明学生们也希望学院学风建设有明显提高。

2.学生作弊问题是影响学风的关键问题

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找问题、科学深入分析,对照症状下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作弊问题。学生作弊原因分析统计见表3。

由表3(此题是多选题)可以看出,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不用补考,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教师监考不严造成的。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施行学分制,在该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既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更有利益等心理驱动。结合现代信息化飞速发展,通信工具的发达与升级,给学生作弊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与机会。因此,造成了有的学生铤而走险。

3.学校教风和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讲课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学院教育教学环境、实验实训场地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存在主客观原因,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4.学生个人主观原因是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

从表5中不难发现学生个人主观原因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具体体现在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自我要求不严;学校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师教风、学术等氛围不浓;社会大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等相关因素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要贯彻落实学院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始终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务必狠抓学风建设。

1.以加强素养教育为前提,树立学习目标,构筑自信自强“风帆工程”

通过调查分析看出,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塑造良好学习习惯。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中心工作实际与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与形势,建立学生成长的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三大体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设定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切入点,使素质得到有效拓展,学习实践有明确方向,创业意识与能力有所加强与提升。例如开展人文素养大讲堂活动、创新创业文化节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精心组织与策划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有效载体,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教育、各种学习得以实现,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

2.以营造良好氛围为条件,师生共同参与,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工程”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高职院校要尽快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的氛围,为百花齐放的“特色工程”打造坚实的基础。通过精心规划特色鲜明、生动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建立以院系两级学生干部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创造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做法,开展“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同时组织同伴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外知名的成功人士与杰出校友来校做报告,拓展各种教育平台,挖掘各样教育方式。

3.以狠抓教风考风为关键,发挥育人职能,塑造为人师表“形象工程”

狠抓考风、学风、教风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校校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充分发挥育人职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引导与渗透性,更具有楷模的作用。因此,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效果。要大兴严抓考试作弊之风,经常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严明考试纪律,严肃处理考试违纪学生,以严格的管理端正考风,把好考试质量关口,堵住学生考试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机会与念头,从源头上斩断、扭转不良考风,建立“客观、真实、严格、公正”的考风,使学生理解不劳就没有收获的道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注意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尤其在学习上多指导,情感上多关心,生活中多关爱,切实解决学生的难题,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幸福、信任与归属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真正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工程。

4.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扭转薄弱环节,建设以生为本“阳光工程”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硬件配套设施等表现出了很大的关切。必须以学生关切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构建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日常管理、心理健康辅导和文明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体系,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一方面通过严抓教学管理,以党员教师带头,严格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工作规范,严格学生评价,体现效率与公平;另一方面狠抓学生教育管理,按照法制化、人性化等要求,在规章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又做到学校管理和谐统一。努力做到以生为本,营造一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阳光工程”。

四、结论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永恒话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如何浓厚大学校园风气和学习风气,培育与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具有进取创新精神的当代有为青年,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为此,通过对常州某高职院校学风情况的调查研究,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和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现代视角对学风建设的本质内涵进行新的历史审视,提出了对学风建设的若干建议。希冀能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徐涛.新时期学生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7,(2).

[4]徐同文.现代大学经营之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谢文兵.试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愈义、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

[6]沈爱琴.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7,(3).

[7]黄立鹏.科学发展观与高职学风建设[J].教育探索,2007,(6):61.

[8]黄立鹏.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调查与对策[J].宁波教学院学报,

2004,(9).

篇10

关键词:应用语文;四步骤;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3-01

1.什么是课上"四步骤"

语文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构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思构成了语文的运用能力。怎样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呢?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因材施教,我采用了课上"四步骤"。四步骤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关注热点。正式上课文前十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说一说,议一议社会热点:涉及社会万象。新闻、故事、趣闻轶事、学校的身边发生的事等等,这样做其一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其二培养学生评说的能力;其三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思考的能力,打开"思维网络"。教师五分钟短评小结。然后进入教学环节第二步骤 ---精讲阶段:教师讲解例文,点播重点字词句章结构;第三步骤----学生掌握写作格式规律后仿写;第四步骤---是纠错阶段。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老师采用对比分析做总结。整个过程始终老师是点播,而学生是主动参与。例如《启事》写作课。在完成前三步骤后,用课件展示病文,让学生议一议纠错:

启事: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本人不慎丢了雨伞,有捡到者,立刻给我送来。丢失者:李玉

通过议一议,他们清楚了的认识到了错误在什么地方,知道应用文必须简练明确,其次格式要求正确、语言表达,礼貌上都有要求,然后写出正确的应用文。

失物启事

本人不慎,昨日18点在学校图书馆靠门口的座位上,丢失了一把紫色花三折雨伞,望有拾到者告知本人,本人不胜感激!谢谢!

本人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住址:学生楼A-301

失主:X学校Z2016302班学生李玉

2017年3月1日。

2.什么是课后"四结合"

应用语文,工具性较强,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用课上学到的"渔"去课后"捕鱼"――进行课外拓展,处处有语文,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在运用中学,在学中运用。应用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的拓展在课外。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运用语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应用文,写作应用文。课后"四结合"指的是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课程学习结合;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这样做克服了课时少,知识多,运用少的缺陷,这样做克服了学而无用的状况,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听说读写与生活挂钩,人情练达即文章。

2.1 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应用文中《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合同》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身边事入手。如做《计划》,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做个学习计划之,那太简单了,那是闭门造车,到了社会,仍然不知该干什么。必须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就结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教会他们怎样做生产计划,怎样排产,做生产调度,怎样进行现场管理。

2.2 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通过角色扮演,用活语文。抓典型,写真情。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活平凡,但也不乏有情有义的人,未来的工匠也许就在他们之中。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真正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寥寥无几,组织他们拍拍礼仪情景剧,抒写自己的生活。去年我教的中烟班,正碰上他们参加贵州省中职院校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指点他们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剪辑,他们用微视制作记录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的作品在文明风采大赛上获奖。

2.3 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计算机》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基础课课程程学习结合。如毕业设计,既有用语文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又要专业知识。

2.4 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大数据在贵州有长足的发展,教育更应享用科技成果,依托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贵州教育落后,拓展思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带来丰富性、教学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它能把学生由单纯用手机玩游戏的手机控转换成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控手机能手。

总之,本人的应用文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