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02: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贯彻实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永州市委制定了《永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快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县以上卫生机构卫技人员70%以上有大学本科学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60%以上有专科学历。5年内为县级医院培训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和技术骨干,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3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实现每万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这对于永州的高职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鼓舞人心的,他们只要在学校认真学好专业,拿到相应的各种证书,就业的前景是很好的。最后了解职业情,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文件都强调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的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各地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甚至还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学生学好、学精专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以上“三情”可以看出:只有充分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国情、地方情和职业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高职医疗专业就业前途是很乐观的,关键是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勿好高骛远。
二、开展多种有效的社会实践,帮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正确定位职业
1.开展医疗现状社会调查
辅导员在放寒暑假前做好调查报告的主题安排,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当地卫生院、社区了解医疗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开学后进行评比,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地医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及医疗卫生状况,为今后回乡工作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2.组织医疗服务队下乡、下社区
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医疗服务队参与“三下乡”或下社区活动,既可以服务老百姓,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3.举行定点公益活动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零陵特殊学校、永州老年公寓是我系长期关注和服务的单位,走近这些特殊人群,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不容易和自身的幸福,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帮助这些特殊的人群,享受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4.做好暑期医院顶岗实践
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医院,让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以实习的方式顶岗实践,可以是义工或有酬劳的工作,也可以跟老师见习多多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把理论用于实践,了解本行业的情况。
篇2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主任 备忘录 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 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 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 月质量与指标分析 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 半年责任追究小结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 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 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 年带教情况分析 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 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 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 全年工作人员评价 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 全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 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 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和谐;文化;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6-01
1 和谐医患关系的定义及现状
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 医患关系和谐是指具有不同利益需求的医患双方之间的配合、协调、统一的状态。
医患关系现状: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公益性降低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明确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转型时期引发的社会矛盾在医院的泛化;对医疗技术的有限性认知不足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诊疗失当、疗效不理想、服务不到位等引发的医患冲突比例不断上升。中国社科院《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前城市居民认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严重程度超过了“收入差距问题”和“失业问题”。医患关系不和谐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制约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公平地维护。医疗纠纷“大闹多赔”,“少闹少赔”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模糊了已有的医疗事故赔付标准,扭曲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与核心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东方独有的文化瑰宝,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它贯穿于中国古展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发展之中。古人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谐是世界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和规律。孔子说:“和无寡”,认为应当遵循和谐之道。《中庸》讲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和谐”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孔子十分重视“和”的价值与作用,他强调“和为贵”,把“和”作为做人处事、治国理政的价值判断标准,把社会和谐作为礼治追求最高的价值目标。儒家学说更看重“人和”。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把“人和”看得高于一切。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提出的仁、义、礼、智、忠、孝、爱、涕、宽、恭、诚、信、笃、敬、节、恕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还应读懂“和”的另一层涵义。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的方面,阴阳相互作用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中华传统和谐文化还认为,“和”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合而达的一种和谐状态,即“以他平他谓之和”、“和而不同”。“和”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同”,是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和谐“是多样化中的和谐、差异中的和谐,但又不是无原则的附合、同一。孔子也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把和谐的本质特征归纳为“和而不同”,明确地把“和谐”与“同一”区别开来,主张和谐,反对同一。
3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医患和谐
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疾病,就有病人;有病人,就有医生,医生和病人原本就是一个互相依赖、相互依存的协同体,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矛盾的对立面,疾病才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使者。医患双方要把共同托起健康和生命的希望作为最高目标追求,把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实现和谐相处作为最高价值准则。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医患关系中首先 “医乃仁术” 。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仁者爱人”和“仁爱救人”是古代医者的行为准则。“医乃仁术”作为祖国医学的医德核心内容,可谓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不谋而合。对人、对生命具有高度的“仁爱”精神,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能对患者怀有“仁爱救人”之心,发大慈恻隐之心,对患者怀有深厚的感情,“视病人如亲人”,视病家疾苦为己事,能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爱。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医疗环节之中。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能为仁而献身的“志士仁人”,一定能赢得患者的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戴,
其次看到医患双方的差异性。在现实的医疗服务中,要承认医患双方是具有各自特殊性和不同利益需求的两大主体,允许他们保持各自的差异性,允许他们有自己不同的利益需求。患者到医院就医的主要利益追求是,能用合理的价格得到具有医术精湛和一丝不苟精神的医务人员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减轻病痛,消除疾病,恢复健康,同时,又能得到医务人员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心灵安慰。医务人员同样也是具有自身特殊性和自身利益需求的特殊群体,承担着维护人们身体健康、解除疾病和痛苦、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任务;所从事的医疗工作是一个具有高风险职业,事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事,责任重大。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要尊重他们的利益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使他们在参与医院建设中体验自身需求得到满足、自身建设得到发展的愉悦,把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医院发展和为患者服务中来,要发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医患和谐关系不是要构建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单一或同质的一团和气,追求绝对同一,更不能为了追求绝对同一,而灭绝双方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在承认双方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在医患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形成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的良好互动秩序,即构成有区别的、有差异的相互协调的气氛和秩序。
篇4
关键词:培养; 医务人员; 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意思逐步加强,医院高风险、高强度的特殊职业,导致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加明显,直接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影响医疗工作质量。当前,加强医务人员优良心理素质的修养,是卫生系统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只有关注和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坚守救死扶伤宗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
1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1.1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含义。
1.1.1素质。 素质是个体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行为规范内化和升华的结果,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标志。
1.1.2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挥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主要包括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五个方面。
1.2 良好心理素质的积极意义。
1.2.1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现代医学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人一生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因素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未来的成功,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
1.2.2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积极关心别人的意识。美国调查报告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二者是同等重要。日本航空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医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1.2.3良好心理素质是正确面对困难的关键。人生难免有很多困难,要敢于面对和克服,否则,将会受到诸多影响。美国《托萨世界报》报道说,据美国心理健康资料中心统计,近几年,美国产业界有关人员因在竞争中受到心理压力导致生产力下降,每年平均达180多亿美元的损失。可见,良好心理素质是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关键。
2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原因分析
当前医务人员心普遍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压力来自家庭生活因素的占55%,感觉工作压力重的占54%,资格考试难的占96%,与领导沟通压力大的占45%,环境因素占39%,社会压力63%。表现为积极应对压力的有75%,表现为消极应对的有25%。就其原因分析:一是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的刺激是导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二是救死扶伤的愿望与医疗水平发生冲突,从而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影响;三是医院突发事件多,作息时间没规律,使医务人员没有正常生活规律及睡眠习惯,容易产生烦躁、不满及身体不适感;四是恋爱、婚姻、经济困难等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五是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样必然会对医务人员产生愤怒和抑郁心理。
篇5
关键词:“三早”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0-02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3)申颖,张志勇,刘桂瑛等.实施“三习一育”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
篇6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身穿白色大褂的白衣天使,自身却成为了一场场伤害事件中的受害人。近年来,“医闹”事件的屡屡发生,令各国医疗工作者都备受困扰。
韩国政府对其国内频频发生的针对医疗工作者的“医闹”暴力事件,在近期对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正,以加重对于前述不法行为的刑事制裁力度,以营造安全有序的诊疗氛围,进一步保障医疗工作者以及就诊患者的合法权益。
韩国“医闹”行为面面观
近年来,韩国社会中的医患关系矛盾激化,许多医生与护士均反映其曾受过病患及其家属的辱骂与殴打。
据韩国《医协新闻》在2016年6月上旬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时,有96.5%的受访医疗工作者表示其曾遭受过病患以及家属的辱骂、恐吓以及暴力伤害。而在2010年时,该项数据则为86.4%。多数受访的医生与护士均表示,病患以及家属大多都因为对医疗活动或结果不满而施暴。
韩国广播公司在近期制作播出的一档专题节目中,专门针对该国的“医闹”行为进行了报道。在电视节目中,韩国广播公司播放了一段医院的监控视频录像,从监控画面中可以看到,一名躺在急诊室病床上的患者向急诊医生猛踹一脚,当事医生当即被踹向后倒地。此外,有的患者则因对医院以及医生的诊疗工作不甚满意,而向主治医生挥舞各种凶器。
韩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指出,其所做的一项针对韩国全国范围内医生的一项调查活动显示,除了急诊室外,诊疗室内发生的针对医生与护士的“医闹”暴力事件数量更多,达到了急诊室的三倍左右。一名接受韩国广播公司采访的医疗工作者也表示,其在遭到“医闹”暴力行为时,不仅非常恐惧,思维一片混沌,其工作的安排也会被打乱,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医疗活动,最终这一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还将是全部患者。
韩联社、韩国纽西斯通讯社在2016年上半年以来,接连报道了多起韩国国内的“医闹”暴力案例。
2016年2月14日下午,一名现年48岁的金姓男性患者在韩国全罗北道全州市的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在病房内抽烟。值班护士发现这一情况后,即前来阻止金某的这一行为,并告知其不得在病区范围内吸烟。金某非但不听从值班护士的劝阻,反而对该护士进行殴打,造成这名护士受伤。除施暴行为外,金某还在有其他病人与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在医院内进行纵火,共造成约3000万韩元的财产损失(约合人民币17.4万元)。5月10日,韩国全州地方法院依法作出裁判,金姓男子因在住院期间对劝阻其抽烟的护士实施暴力行为,并在医院内纵火,判处其两年监禁。
2016年3月4日晚上10时许,一名现年42岁的男性在富川市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内,对当班护士进行辱骂推搡,并对前来劝阻的医生实施了勒脖等暴力行为,给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损伤。被施暴的医生称其颈部疼痛,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痊愈。据韩国警方调查,当天晚上,该名男子与其受伤的女友一起来到医院的急诊室。在救治过程中,该名男子认为护士没有用心为其治疗,进而发怒道:“给我把病治好”,并在急诊室内对护士与医生“撒野”。该名男子自称,因感到自身没有被妥善治疗,才会做出上述举动。由于涉嫌在医院急诊室内施暴,该名男子被检方依法所。6月15日,仁川地方法院富川支院法官在审理这起刑事案件时表示,被告人此前曾多次因暴力犯罪而被处罚,但仍不加以自律并再次实施暴力犯罪。不过,鉴于被告人能够积极反省自身的错误、及时认错,并与被害人进行协商,法官最终判处该名涉嫌伤害以及违反急诊医疗相关法律的男子罚金6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5000元)。
在韩国大邱,有两名男子也因大闹医院急诊室而尝到了“苦果”。这两名男子,一名现年33岁,一名现年34岁。其在医院急诊室接受治疗时,认为医院怠于实施治疗,抱怨医生为何“不快点对其进行治疗”,不仅对当值医生、护士大为辱骂,更对闻讯赶来的安保人员大打出手。鉴于这两名男子实施的不法行为,韩国大邱地方法院第三刑庭的法官作出裁判,这两名男子因涉嫌辱骂急诊室医生等行为而触犯急诊医疗相关法律,分别被判处监禁六个月、缓期两年执行的刑罚。
2016年6月11日下午3点30分许,一名现年45岁的男性在韩国光州的一家大学医院内对医疗人员进行了暴力行为。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称,这名男性姓李,当时前往光州一家大学医院就诊。在该医院的急诊室内,李某对正在接诊的一名38岁的医生进行了辱骂并殴打。当时,已喝醉酒的李某提出自己有咳嗽等症状,要求住院治疗,被接诊医生拒绝后,李某勃然大怒,对医生进行施暴。随后,光州警方在这家医院内,将李某抓获。据李某在接受警方调查取证时称,其当时觉得自己非常的不舒服,但接诊医生却不让他住院,而是要他去其他医院。这令李某非常生气,进而采取了暴力行为。
韩国修法重拳打击“医闹”暴力行为
以上的“医闹”暴力行为,仅仅只是2016年上半年以来,韩国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缩影。有医生表示,在其遭到的“医闹”暴力事件中,除病患认为自身恢复情况与预计的要差,或者恢复较慢而对医疗工作者进行辱骂、施暴外,被“爱子心切”的孩童父母施暴的情形亦时常发生。
譬如,在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内,一名11个月大患儿的父母因认为孩子的病情未见好转,而连抽儿科医师数个耳光。此外,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市的一家医院内,一名男童的父亲因发现正在急诊室挂吊瓶的儿子身体异常,便认为医生没有尽到职责,从而对医生进行了掐脖、抽耳光等施暴行为。
医患矛盾的激化,令病患及其家属直接将不满与暴怒转嫁至医疗工作者之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医闹”暴力行为,保障医疗工作者以及全体患者的权益,韩国国会在5月19日通过《医疗法》部分修正的法案,并新增了若干内容。
韩国保健福祉部表示,该法案于6月12日起已正式施行。前述法案新增的一项内容,即是旨在禁止对医疗工作人员恐吓或施暴的条款。根据这一条款,任何人不得在医疗场所内,包括急诊室、诊疗室等地点对正在从事诊疗行为的医疗工作者进行胁迫恐吓或暴力殴打。违反这一规定者将被处于最高5年的监禁刑期或者最高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6000元)的罚金。
新出台并施行的规定,针对诊疗活动中的医疗工作者所受到的侵害,在量刑上加重了对施暴者的制裁力度,甚至比韩国刑法规定的相同罪行下的制裁力度更大。
根据韩国刑法对于暴力行为和威胁的量刑幅度,暴力行为处2年以下监禁刑期,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000元)以下罚金;胁迫处3年以下监禁刑期,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000元)以下罚金。
篇7
〔关键词〕医患关系;伤医事件;医学生;职业态度
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职业态度成形的重要时期,但频发的伤医事件对其影响深远,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埋下隐患。为此,本课题组选取了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医学生职业态度及伤医事件对其的影响,并对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加以阐述。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温州医科大学目前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开设了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检验医学、眼视光医学等多个医学专业,专业分布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中抽取温州医科大学全日制在校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所有调查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
1.3样本量
根据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多次讨论,课题组将样本量定为250人。
1.4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课题小组反复讨论和预调查等步骤完成调查表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填空题: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选择题:医学生对当前职业环境认知情况以及未来职业信心与预期,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伤医事件在内的各种因素对职业态度的影响程度,伤医事件对职业外部支持的影响,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
1.5分析方法
对于客观题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由双人录入,由第三人核对检验,录入完成后,随机抽取25份数据进行核对验证,所有数据均通过MicrosoftExcel2013录入电脑,用SPSS20.0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为了掌握当前医学生职业态度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9月通过网络问卷和实体问卷两种方式实际共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调查对象男生52.7%,女生47.2%;临床医学专业188人(79.32%),非临床医学专业49人(20.67%);大一学生5人(2.11%),大二学生92人(38.82%),大三学生102人(43.04%),大四、大五(见习实习的年级)学生38人(16.03%);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2.66%;曾任学生干部的占53.59%;曾获奖学金者占39.42%;涉及11个医学专业,样本分布合理。
2.2医学生对伤医事件的总体认知
根据调查发现,调查的医学生认为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态度无多大影响的占9.7%,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41.35%,表示影响极大地占48.1%,持不关注的态度的仅为0.84%。临床医学专业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认知存在差异(χ2=8.623,P=0.035<0.05)。
2.3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中,虽然超过90%的调查对象对医生的职能仍然表现出基本认同,但也有22.79%的被调查者在从事医疗行业前缺乏对职业的自豪感,对医生职业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怀疑;29.96%的被调查者并不把医生职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缺乏对职业的内在向往与热情。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认同与热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动力,当前的职业认同状况应当引起重视。
2.4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执业环境认知的影响
调查显示,伤医频发的环境下,医学生执业环境认知恶劣。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伤医事件频发,未来就业环境不安全”已成为继“学习时间过长,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付出投入不成比例”和“未来工作繁忙,压力太大”之后的第三大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多数人对于伤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持肯定态度。仅有11.3%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生的工作压力适中,70.46%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医生工作压力大,身心处于紧张状态;47.98%的被调查者对医患之间的信任缺乏信心,医患关系严重受损;仅有27%的被调查者对伤医事件必然发生表示反对,而对此表示同意的却高达35.42%;超过75.2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伤医事件关注和了解,影响范围大。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有15.5%,紧张的有39.9%,一般的有38.6%,和谐的有4.8%,非常和谐的有1.7%,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医学生的执业环境认知恶劣与当前医患关系恶劣有必然联系[1]。这与本次调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2.5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信心以及外界支持的影响
伤医事件的频发医学生未来的职业信心影响不容忽视,医学生未来职业信心低落,家人支持情况尚乐观。超过45.57%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职业信心受到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能够明确表示完全不受影响的仅4.64%;仅47.26%的被调查者对恶性伤医未来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未来伤医事件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医学生是否选择从医和从医态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20.2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将反对自己身边的朋友选择学医,另有29.96%表示说不清;相对医学生自己的消极态度,仅7.17%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从医遭到家人的反对。
2.6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仅64.1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会选择从事医疗行业直至退休,47.2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再选一次,仍然会选择学医,40.92%的被调查者在同等薪资条件下会优先考虑成为医生。相当一部分的医学生并没有从事医疗行业的意愿,职业使命感欠佳,对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医患关系的改善十分不利。
2.7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
面对调查“我以后从事医疗行业,对待可能引发纠纷的患者的态度(多选)”,“以保护自己避免纠纷的前提下进行医疗行为和沟通”以67.51%占据第一位,还有12.24%选择“推说自己能力不够,避而远之”。
3讨论与建议
3.1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分析
3.1.1恶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
医学生在校学习及实习的过程中,始终接受的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教育,医生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被患者信任和认可的行为,很多医学生自豪感和优越感较强。但是,当暴力伤医事件发生且不因医疗事故发生时,会极大冲击医学生对于本职业的心理定位,严重打击了医学生的自信心[2]。伤医事件的频发使医学生对医生的社会地位产生质疑,对医患关系失去信心,对临床工作产生畏惧。
3.1.2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近10年恶性伤医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2013年的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次数分别为26次、28次,中国医院协会2013年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指出,2012年,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医院比例为63.7%[3]。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成为一个高危职业,极大挫伤医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
3.1.3外界负面舆论对医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媒体记者缺乏医学知识,加上对于患者的情感偏向以及炒作的需要,出现了为吸引眼球而报道不实事件甚至捏造事实的现象,对医疗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极大损害了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生的情感。不良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喜爱度和择业观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其将来是否选择从事医疗行业产生影响[1]。
3.1.4新型社交平台加快情绪蔓延。
当前微博、朋友圈等网络新型社交平台的普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扩散,一改传统媒体信息闭塞的弊端,令医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并进行交流。当伤医事件发生时,医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愤怒、消极负面的,而消息在社交平台中带有情绪性评论的传播更易引起情绪的升级,导致群体情绪的蔓延[4]。
3.2对策探讨
3.2.1治理恶性伤医事件,改善医疗职业环境。
面对恶性伤医事件,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往恶性伤医事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社会群体和媒体一般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其情有可原,不应重罚,公安部门往往也在客观上对此采取纵容的态度。但是在这种忍让下,伤医事件不但没有消弭,而且愈演愈烈。相比复杂的正当途径,暴力伤医似乎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捷径,低成本高回报。对此,公安部门应当第一时间对扰乱医院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形成“只有进入司法途径”才能解决纠纷的习惯和理念[5]。另一方面,也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医疗纠纷鉴定和调解机制,引导医疗纠纷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舒缓医患矛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2.2加强媒体自律性,减少片面导向性报道。
无论是对于医学生还是社会大众来说,媒体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媒体要加强对良性事件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改善医生职业形象,增强医学生职业成就感与荣誉感。面对恶性事件,媒体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报道,不以恶意揣度中伤医务人员博取眼球。对于暴力伤医肇事者的处置结果,媒体也要及时跟进报道,宣传法制意识,肩负起倡导社会良好风气的责任[6]。
3.2.3积极引导医学生正确认知执业环境,增加职业信心。
目前医疗职业压力大,要求高,回报低,往往令面临就业的医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医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往往比较片面,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医疗环境产生消极的认知。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可能深受伤医事件之苦,但是不应向医学生过多的带去带有个人情绪的消极影响,而应该理性的分析事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外部环境,勇敢面对不良现象,肩负社会责任。带教医生对医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工作中的言行和态度[7]。
3.2.4学校重视医学生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
医学生正处于职业态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恶性伤医事件发生时,学校和医院应该及时注意医学生群体中蔓延的情绪,做好事件的澄清和分析工作,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伤医事件,以免医学生出现过激言论和行为,激化矛盾。与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医学生的内心同样也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不及时处理留下的心理阴影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态度,不利于未来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2.5重视医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文修养,提升安全意识。
面对恶劣的医疗环境,医生首先也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医疗诊断能力,避免误诊漏诊,尽力抢救生命。因此,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培训,提升服务理念,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患沟通技巧[8]。在学习的同时,学校和医院也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服务意识,强化人文课程建设,改善枯燥的理论教育,将人文教育与临床实际案例相结合,同时完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9]。由于医疗技术与患者的期望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高年资带教医生要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身安全意识的灌输,教导医学生如何在临床过程中避免危险,保护自己[10]。
〔参考文献〕
[1]赵华翔,梁蓓蕾,范娅琦,等.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以西安市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2]叶正平.不良医疗环境对在校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51-52.
[3]卢义杰,张宇.医患血案背后的制度困局[N].中国青年报,2014-2-26(07).
[4]杨春燕,李志超,刘伟莎.当前医患矛盾对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2):6349-6351,6335.
[5]刘永达,袁坚,曾国华,等.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12,18(22):161-163.
[6]谷书华.暴力伤医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浅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51.
[7]张峰,陆妍.临床带教医生人格力量在实习生医德养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74-75.
[8]胡征,张爱军,胡哲清.规范医疗行为培养实习医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67-68,71.
[9]龙启成,朱立光,王前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A):74-76.
篇8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根管治疗;调查
Survey of dental anxiety ofpatients with root canal therapy and effects of dental anxiety on root canal therapy and choices
HUANG Yan1,GAO Yi-jun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dental anxiety ofpatients with root canal therapy and effects of dental anxiety on root canal therapy and choices. Methods 340patients with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on dental anxiety scales. Adult patients with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cores of questionnaire. Root canal therapy choices were analyzed and reasons for not choosing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included. 30patientswere selectedrandomly in each group.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carried o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change of DA level were measured in patients of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period.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The incidence ratio of DA among 340patients with root canal therapy was 32.94%, 35.71% of DA choosed root canal therapy,63.16% in the other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oot canal therapy choices between two groups(P < 0. 01).2 Primary reasons for not choosing root canal therapy were fear of pain and breaking needle.3 The level of DA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reatment frequency.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treatment period in the DA of same group(P
【Key words】dental anxiety; root canal therapy; survey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82-02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 DF),或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中或对其中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 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体征[1],是患者在口腔治疗中的一种心理障碍,日益成为牙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成人根管治疗患者的DA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门诊就诊需做根管治疗的340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2 例,女 178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48±15)岁。
纳入标准:①18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②无认知障碍及视力疾患; ③可自行完成量表的填写。④符合根管治疗术的适应症,无根管治疗史。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 ②文盲及不合作者; ③治疗前3 天内使用过抗焦虑药、镇静剂或镇痛剂者。
1.2 方法: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和自编问卷,患者第1次就诊时(治疗前)要求患者先填写,不对问卷作任何解释,要求在选择根管治疗时排除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的干扰并简单说明根管治疗的操作过程。根管治疗分3次进行:开髓失活;2周后行根管预备;封药1周后行根管充填。在3次就诊时患者均填写MDAS问卷,测试患者开髓前、根管预备前及根充前的DA水平。
1.2.1 MDAS问卷: (1)今天你要去医院看牙, 当您必须去看牙时, 您在家里的感觉如何? (2)现在您正在口腔医院候诊等待进入诊室, 您的感觉如何?(3)想象您坐在牙科治疗椅上, 当牙医准备钻您的牙时您感觉如何? (4)想象您坐在牙科治疗椅上当牙科医生正准备口腔注射麻药, 把注射器放在口腔里时您的感觉如何? 选项: A. 轻松; B. 有一点不安;C. 紧张; D. 害怕或焦虑; E. 很害怕或很焦虑以至有时会出汗或感到身体不舒服。
1.2.2 自编问卷包括:若你的经济能力足以承受根管治疗的价格, 你愿意选择这种治疗方式吗?若你有足够的时间复诊完成根管治疗,你愿意选择这种治疗方式吗?A. 选择根管治疗 B.拒绝根管治疗(口服药物或放弃治疗等)。排除经济原因、时间原因后,不选择根管治疗的几种常见原因(A 害怕疼痛;B. 害怕断针;D害怕注射;E害怕术后肿胀).。
1.2.3 诊断标准:MDAS量表以A为1分, B为2 分, C为3 分, D为4分, E为5分, 四题选项之和为MDAS得分, 得分在4-20分之间变动。以MDAS ≥11为DA患者,MDAS< 11为非DA患者。
1.2.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MDAS得分最低为4分,最高为20分,分值≥11(DA)为112人, 成人根管治疗患者牙科畏惧症发病率为32.94%(112/340)。不同MDAS得分者对根管治疗的选择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分值≥11的DA患者选择根管治疗的比率较小, 得分
2.2 患者在根管治疗的3个阶段MDAS得分均数见表3。结果显示:随着就诊次数的增加,两组患者的DA值均逐渐下降,同一组内治疗前后D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不同MDAS得分者对根管治疗的选择情况n(%)
χ222.781, P0.000, P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确立,人们的心理状态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牙科焦虑症是根管治疗的成人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降低就诊率和诊治质量,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合作程度,甚至恶化医患关系。杨少清等适度调整形成的MDAS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DA临床诊断和MDAS得分一致性研究显示MDAS≥11较为理想[2, 3]。本文以MDAS得分≥11诊断为牙科焦虑症。
表2 不同MDAS得分者不选择根管治疗的原因 n(%)
表3 患者在根管治疗3个阶段的MDAS得分均数的比较
P
3.1 本实验发现在进行根管治疗的成人患者中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32.94%。不同焦虑程度对根管治疗的选择是不同的, MDAS≥11选择根管治疗的发生率低,MDAS< 11选择根管治疗的发生率高。不选择根管治疗的牙科焦虑症患者对疼痛和断针的恐惧分别占 47.22% 和33.33%。不选择根管治疗的非牙科焦虑症患者对疼痛和断针的恐惧分别占35.71%和30.95%。表明对疼痛和断针的惧怕影响了人们对根管治疗的选择并且和焦虑密切相关,可见怕疼痛是牙科焦虑症的核心所在[4]。根管治疗是口腔科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的过程复杂而精细,需要医患双方协调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人们对根管治疗的方法、优缺点认识相对较少,一部分人对其愈后和疗效也持怀疑态度,更为甚者由于传媒的误导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对根管治疗事件认识越消极其焦虑水平越高[5]。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根管治疗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根管治疗,积极地对待根管治疗, 增加人们对根管治疗的信心和希望。在经济及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在适应症范围内更多地选择根管治疗。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根管治疗中,牙科焦虑症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高于非牙科焦虑症组,患者更为紧张,对疼痛更为敏感,有研究指出DA病人的痛阈比正常人低,病人越焦虑,病人实际感觉到的疼痛、紧张引起的心理性疼痛以及治疗前预期的疼痛越强[6-7]。因此患者对治疗的负面情绪更高,内心感受更多的痛苦,从而影响了对治疗效果的认知,临床表现为患者的感受远低于其期望值。同时随着根管治疗的进展,患者的焦虑状态逐步降低,这是客观上根管治疗显示其临床疗效的表现。通过分阶段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步缓解,患者的疼痛体验降低,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由此强调了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普及根管治疗的相关知识,加强认知,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将会有效促进根管治疗的选择,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Scott DS, Hirschman R.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dental anxiety in adults[J].J Am Dent Assoc,1982,104 (1):27-31
[2] 杨少清. 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及牙科焦虑病因的研究[D].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1994:29-30
[3] 余少秋. 口腔门诊病人牙科焦虑症调查报告[J]. 广东牙病防治, 2006, 14(2):127-128
[4] 黄文庚, 曾红, 徐萍. 大学生牙科焦虑症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31):165-166
[5] A lan sari BM. Psychometic properties of the Arabic version of the Dental Cognition Questionnaire [J]. Community Dent Health,2006, 23(2):83-90
篇9
时下,很尴尬的是,医学人文在掌握了医学“硬”科技的医者身边“布道”时,常常会引致其充满鄙夷不屑的目光。其实,在不少医者的眼里,医学人文既不能杀灭病毒细菌逆转病情,也不能丰富医学科技层面的知识,更不能提升医疗专业技能;相比于“硬”技术,医学人文那玩意儿是或然的、边缘的、辅助的、几近无用的知识,是可有可无的职业情感训练[1]13。王一方先生在《医学是科学吗?》一书的自序中写道:“其实大部分有医学知识背景的人都漠视医学人文学科,认为是一只‘不下蛋的鸡’……”[2]医学人文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上几近为一种奢侈的理想。于是,医学科技转身向左,人文扭身向右,两者分道扬镳!
2医学人文精神被异化之关键词:强势、交易、遮蔽
先借用黑格尔在评价宗教改革时的一句话,“……他的心,他的灵魂在场”。实际上,医者一直“灵魂在场”,其所为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皆为医学之本真。人之为人,其身必为首要之根本。认为,物质第一位,精神第二位。身的物质属性无疑使其具有对心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它是心之存在的基础与载体。人因患病而痛苦之时,对生理痛苦能立即解除的渴望,恐怕是患者的第一反应。于是,医学科技就需先从对患者的肉身干预入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医者运用医学科技施治于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其肉体的痛苦,是医者对患者同情、悲悯情怀的彰显,这恰好生动地演绎了医学之灵魂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何曾与其人文分开过?由此可见,“医学的人文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给的。”[4]英国科学史专家斯蒂芬指出,医学是人道思想最早产生的领域,最初的医学不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仁慈,一种人道关怀[5]。医学科技天然地具有内在的人文性,它被包含在医学人文之中,是医学人文的一个硬性的价值向度。
它以科学技术为利器,解除患者病痛,维系生命健康,是医学人文精神具体化、专业化、外在化形式,是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的手段[6]。故而,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自医学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割裂过,医学的工具理性与医学的灵魂密不可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学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水平。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寿命男性71岁,女性74岁[7]。而1957年我国人均寿命才57岁[8]。生命权是人民权利的最好诠释,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此,医学的人文精神得到了现实的诠释。在医学人文研究视域中,《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编辑部于2010年第7期开展了在医学人文知识建构方面的关于“好的医学”的讨论。这种讨论不但具有引导学界关注医学根源性问题的作用,而且还颇具导向性地规范医学人文研究路径起点的意义。因为当一种学科或学科群,定位了其研究的起点,拥有了自己的知识建构和研究路径时,其学术生命即为诞生,沿途而去,其力量则愈发彰显。在讨论中,王一方认为,从技术上看,医学(技术)“进步”(异化)是医学不可爱的真正根源。医者笃信科学这个“新教”的征服思想,崇拜技术的成长与成熟,技术主义甚嚣尘上,忽视对人类苦难的敏感、敬畏、同情和悲悯等职业情怀的养成。医者自身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我治病救人赖于科技之功,与人文何干?临床实践中,医者因掌握了医学科技而具有高贵感和优越感,患者寻求帮助是医者这个强者对弱者的恩典。医者表现为专制主义的职业傲慢、偏见与冷漠。对于疾病的诊疗,医者不愿、不会或不屑于与患者沟通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如在医疗方案中,患者只需听话就成,即所谓“遵医嘱”。医者威严冷峻的权威态度,满嘴的专业术语,以及医患的交流媒介于冷冰冰的机器,更加深了与患者的鸿沟。
医学科技的强势,遮蔽了医学内在固有的人文内核,温情的医学不见了。从利益上看,物欲喧嚣下的交易格调是医者职业风险的经济诱因。医者瓜葛于各种利益集团,集团的利益胜过了患者的利益。而医者职业道德的净化机制还未健全,道德自律苍白,正确与正义,真理与真谛渐行渐远,越来越疏离[9]。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力,而当财政的投入不断减少加之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之时,医者必定会把手伸向求助于他的患者。换言之,医疗卫生在当下中国极其强烈地表现为一种科技与金钱的交易模式了———你给我拿钱,我给你看病。医学的人文精神在医患之间程式化的交易模式中渐渐消弭了。因此,强势的医学科技和交易格调的医患关系,遮蔽了医学科技内在固有的人文精神属性。医学的人文精神被异化,医学的人文关怀情愫,不见了。在民众的眼里医学“不可爱”了。于是,当患者肉体的病痛没能解除、精神的痛苦在医者的冷漠中加深以及金钱丧失等情况一并袭来之时,医患冲突的爆发达到了临界,剩下的就是导火索了[10]。如此,医者职业的风险危矣。
3哲学视角下的医者职业风险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影响。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片面地解释世界。在笛卡尔、斯宾诺莎所坚持的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二元论对立视角的哲学思维模式指导下,在科学技术提供的工具和手段帮助下,身心必然分离。“在机械唯物论影响下,医学就从交谈的艺术变成了沉默的技术”[11]。人,只剩下了肉身。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正式提出了超越生物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概念。但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当下中国的医疗卫生界并不“髦得合时”,大行其道的是生物医学模式。因为医者生活在具有深厚的、无比崇尚实用主义传统的中国。在这种理念下,医者只需重视人的生理、病理属性即可。在他看来,患者来医院是因为病,要看病、治病,所以对准病才是正确的,谈别的都是虚妄、都是浮云。中国医疗卫生界在实践中的做派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患者到大医院看病,好不容易排队挂上号,但和医生说不上两句话,一大摞检查单已到眼前。接着是穿梭于钢筋混凝土之中,人若物品般毫无尊严可言地面对着不同的“质检”仪器的查验,然后换回报告单,再回医生处,医生盯着报告单,方子就开出来了。如此,哪里有什么医学新模式的影子?“建立在机械论基础上的医学模式将病因从神秘的天罚中拯救出来,最终将其交给了质料;将治疗从对上帝的敬畏与心灵的洗礼中解放出来,最终将其交给了物质的相互作用。”[12]
4医学人文精神异化的消解:医者职业风险的解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坐而哀叹、抱怨均于事无补,故而需刚健进取。笔者认为,要消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异化,必须建基于维护和保障好医者和患者的利益与福祉,如此亦为化解医者职业风险之道。从对科技本身的直接规约来看,对医学科技的专业性几近无法制约。因为对于知识、经验、能力这类存在于人的头脑里的内在东西的规约,不同于对政治公权力的制约。或者说,洛克、孟德斯鸠等的政治权力制衡理论在对科技权力的约束中容易失效。其意义在于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这种视角来看,消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异化,只能从规约医者实施医疗技术的外在行为入手,所以各种各样的关于医疗卫生行为的制度法令出台就是必要的了。但仅有这些律令条例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执业医师法》只是刚性地规定了医学伦理学这一门课程是必考课程,其它“医学人文”类的学科不见踪迹。在以崇尚实用主义而着称的中国,在硬性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必须再加入些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类课程的考核。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1]18它告诉医者,其职责不仅仅是诊疗和治愈,更多的是对患者的帮助和安慰。医学科学技术对很多疾病还是无能为力的。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为病人开出的成千上万种药物中,可有可无的占30%,基本无效的占60%,只有10%是确切有效的[11]。
因此,医者应保持一份理性的谦卑,常怀敬畏与尊崇生命之心,谨慎行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13]亦即医者当以此来力图张扬被遮蔽的医学人文精神,减少其与患者日甚一日的冲突,渐次化解自身的职业风险,构建和谐之医患关系。从利益的角度看。社会学家伦德尔?柯林斯指出,人们总是自我利益的追求者;人们在实现自我利益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与观念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资源[14]。人性是趋利的,道德的说教永远难以抵抗现实的利益诱惑;同时,道德也并非是高在云天的东西,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所以,医疗卫生事业一日不能实现其公益性,医者的创收冲动就会存在一日。医者不去利用其专业技能的资源来掠取患者,他还能“宰”谁呢?姑且不论这种“宰”合理与否,眼前的实务是,患者不拿钱,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医者没有钱也难以活下去,医院没有钱也就难以生存。没有了医者,没有了医院,何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医者纠结于各种利益集团之中,实为一种无奈的生存之计。由此可见,对医学人文精神异化的消解,或者说对医者职业风险的解构,需要对过度市场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可喜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正朝着公益化的方向迈进。笔者认为,医疗卫生体制的变迁,必须以刚性的执行为先决约束条件。如,保障医院公益性的财政补贴一定要及时足额到位。倘对医者的利益维护与保障不力,医者还必须“自劳自养”的话,那么无论社会上如何诟病医界,医者还必将继续扮演“白衣屠夫”的不良社会角色[15]。如是,医患之和谐仍将在山的那一边。
篇10
一、资料方法分析
1、资料概述
对照组选取骨科2013.3-2014.2期间的220个随机患者,进行传统护理服务,该患者中四肢、骨盆患者为38例,腰椎以及脊椎病患者64例,骨质疏松患者53例,骨关节病患者49例,其他骨科病患者16例。观察组选取2014.3-2015.2期间的220个随机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实行新管理服务手段,其中四肢及骨盆患者33例,腰椎、脊椎患者61例,骨质疏松55例,骨关节病46例,其他病患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2、研究方法分析
对前一组,及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服务,并充分注意总结突发事件的起因,及时总结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建立细致的总结报告。在前一组护理总结基础之上,充分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在观察组进行落实新型护理手段的举措。对比二组病患的突发事件、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调查报告严肃统一对待、当场收回,无法独立进行问卷调查的由护理人员特殊处理。根据实验结果指出,本次问卷调查发放220份,收取总数为220,收回率为100%。
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借助数理统计学理论,一般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一定误差区间范围表示为准,以t检验法实施结果检验,P
二、结果
1、突发事件频率分析
对照两种病患的突发事件结果,分析得出,对照组发生率较高,结果如表1所示。
2、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照两组病患的满意度,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结果分析
1、骨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分析
骨科护理的特殊性在于护理过程要求较高,护理微小失误极易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如临床经验欠缺的护士,风险预见能力较差,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疏忽大意容易导致二次伤害发生。骨科病患多为病情复杂、综合性的状况,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快、易受外界护理干扰,如果护理服务不能准确有效的进行,将导致检测评估不到位,进而造成病情突变恶化等状况,对患者来说是身体、心理的重大伤害,也是突发事件的主要起因。必须充分加强护理工作的风险遇见能力,着重分析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充分进行风险控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预见性考虑。
其次,病区环境的影响,病房作为患者住院期间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其整洁干净程度对患者心情影响重大,拥挤、脏乱的病区环境容易导致压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强病房、公共区域等位置的洁净度考察,加强防滑安全设施的维护,对水电等进行定期考察,避免安全隐患状况,着实为患者考虑每一个细节问题,创造一个温馨干净的环境,对患者心情、康复治疗等具有重大意义。
再者,患者自身因素,根据突发事件原因总结分析,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文化素养、安全意识等是突发事件的重大影响因素。文化底、年龄小等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到位,对安全教育工作漠不关心,甚至存在不配合护理治疗的状况,如饮食随意、锻炼不遵医嘱、不遵守健康教育等状况。
四、处理措施分析
1、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养
针对骨科患者的复杂性、病况多变等状况,为了避免突发性时间,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定期组织相应的护理培训、加强考核制度建立,充分确定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实践经验等满足骨科护理需求。加强日常护理工作的优质服务,从护理方提高风险控制力,加强整体风险控制检测处理力度。定期巡查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安全事故、风险事故发展恶劣化。再者,针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其风险预见力,避免突发事件发生。
2、病区管理的提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注重病区环境的提高,尽量打造一个温馨干净的环境,比如病房可增加阳光投射量、暖色调布置,提高患者舒适度、调整负面情绪。其次,针对病区中的各种医疗物品、生活物品等进行有序摆放,尽量保证布局科学合理,在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基础之上,充分进行杂放物品的统一管理。再者,针对病区中的危险物品实行强制性统一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造成重大后果,对于患者行走通道进行防滑、防摔保护措施,如增加醒目的警告标示、提醒患者及家属特殊部位的行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