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尽职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15:5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尽职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尽职调查报告

篇1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这种文件形式是最近十年逐渐传入中国,现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公司并购、股权或项目转让、资产或债务重组、证券上市、不良资产买卖以及其他的重大经济活动当中。据报告,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决定进入中国投资之前,所花费的尽职调查费用高达1亿美元。

什么是律师尽职调查报告?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在双方达成交易之前,一方委托律师对交易双方背景、交易标的合法性以及交易模式和程序进行调查和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供交易一方参考。尽职调查是努力将交易信息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当然,也存在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从而有效减少或最大限度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交易双方所造成的风险。因此,尽职调查的结果对双方是否最终达成交易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职调查是交易双方博弈的重要环节。买方聘请律师进行尽职调查,就是要通过律师的专业眼光,发现交易当中的瑕疵、风险和不完美之处,因此买方更愿意尽可能多了解卖方的情况尤其是负面信息。对于卖方而言,配合律师进行尽职调查是促使交易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卖方必须在尽量提供足够多的信息和尽量少提供负面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若信息提供过于全面,则可能导致买方将来的法律索赔诉讼,卖方会有心理顾虑;若过份夸大负面信息,则买卖双方都可能临阵退却。所以,律师在进行尽职调查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心理不同、期望差异和顾虑,对于卖方关键材料提供不足之处,应当穷追猛打,锲而不舍,如此才真正显示出律师的作用;对于次要问题,则应当在提醒买方存在风险的前提下灵活处理,避免成为交易杀手。

二、律师尽职调查报怎么写

1、封面

尽职调查报告一般需要制作独立的封面,以表示庄重。封面形式各间律所风格不一,不需统一要求。

2、前言

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进行陈述:

委托来源、委托事项和具体要求;

调查手段和调查工作概要;

出具报告的前提;

报告使用方法和用途;

导入语。

如下是一份关于银行委托某律师事务所进行贷款债权及其附属权益进行调查分析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前言部分的样本:

根据**银行**支行(下称“**银行”)与**律师事务所(下称“本所”)签订的《项目尽职调查委托合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所接受**银行的委托,作为整体处置**公司(下称“主债务人”)项目(下称“本项目”)的专项法律顾问,就本项目的债权及担保债权权益有关事宜(下称“本项债权”),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律师审阅了**银行提供的与本项债权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复印件,走访了相关的政府部门,并就有关事实向**银行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听取了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说明。

本法律意见书基于以下前提作出:有关文件副本或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其原件及其上的签字和印章均属真实;有关文件及陈述和说明是完整和有效的,并无任何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且无任何应披露而未向本所披露,但对本项债权的合法成立、存续、数额等有重大影响的事实。

在本法律意见书中,本所仅根据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前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及本所对该等事实的了解和本所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发表法律意见。对于没有完整书面文件支持的事实,本所依据政府部门提供的文件、专业经验和常识进行了一定的假设并基于该等假设进行法律分析和作出结论,而该等假设可能与事实存在差异或不符。

本法律意见书的任何使用人应当清楚:尽管本所律师已尽力对所掌握的事实和文件进行专业分析并作出结论,但鉴于各个法律从业者对特定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且法律理论与实践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司法实践结果可能与本法律意见的判断存在差异。本法律意见书所认定的事实以及得出的法律结论仅为本律师作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法律判断,不构成对相关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效力或其他法律属性的最终确认、保证或承诺。使用人针对本项债权的任何决定均只能被理解为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而非本法律意见作出。

本所在此同意,**银行可以将本法律意见书作为本项目的附属文件,供有关各方参考使用,除此之外,不得被任何人用于其他任何目的和用途。

本所律师按照中国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如下:

三、正文

以一份某企业并购项目当中的律师尽职调查报告为例,正文由如下部分组成:

并购主体必须调查交易主体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包括交易主体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时是否取得有关批准。此外,还要调查交易主体现时是否合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未来的存续是否存在限制性因素等等。

组织结构主要调查企业的组织机构图、规章制度、历次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决议、会议记录等。对在有关部门备案的文件,应当到有关部门去核查验证。

关联方主要调查与并购主体存在法律上的关联关系的各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控股股东、控股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同时视乎客户的委托要求,有可能对其核心成员的道德信用也纳入调查范围,因为道德风险可能会引发其他诸如经营、法律、财务等风险。当然,鉴于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这方面的有效调查手段很少,因此在实际调查当中这方面的调查多数流于形式。

主要财产调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权属查证。有形财产如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等,无形财产如商标、专利、著作权或特许经营权等,主要审查财产以及已经取得完备的权属证书,若未取得,还需调查取得这些权属证书是否存在法律障碍;其次,权利限制。调查财产是否存在权利被限制例如抵押、质押等情况,调查财产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第三,现场核实。调查财产是否存在租赁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问题。

经营状况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产业政策的演变、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管理咨询协议、研究和开发协议;供货商的情况;主要购货合同和供货合同以及价格确定、相关条件及特许权规定;市场开拓、销售、特许经营、委托、以及独立销售商的名单;消费者的清单;有关存货管理程序的情况;主要竞争者的名单;产品销售模式及其配套文件等;作出的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有关广告、公共关系的书面协议等等。债权债务企业的债权债务对未来的权益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又难以仅从表面文件发现,所以往往是陷阱所在。因此,对于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应当重点调查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在调查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诉讼时效的同时,核查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在调查企业对外或有负债情况时,应着重对抵押、质押、保证以及其他保证和承诺的风险进行核查。此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常见的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也应当纳入债权债务的调查范围之内逐一予以核实。

环境保护应当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已经投资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具有相关的环境评测报告和证书。

产品质量企业产品是否符合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标准,是否具有相关的产品质量证书。

财务调查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基于避税或其他原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数据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并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财务数据作必要的调查,这类调查一般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市场开拓情况;研发的投入与收益情况;原始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采用新的会计准则与原有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所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可选择条件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应调查的信息资料需包括以下内容:主要人才的个人档案;聘用合同资料;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员工福利规定的文件;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经营管理者和关键人员的年薪和待遇历史情况与现状;员工利益的未来安排,如退休金、股票期权、奖金、利益分享、保险、丧失劳动能力补助、储蓄、离职、节假日、度假和因病离职的待遇等;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员工纠纷的具体情况,等等。

保险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保险合同、保险证明和保险单,险种主要是一般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火险或其他灾害险、董事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险,以及雇员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

诉讼或处罚针对企业可能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以走访相关部门的形式予以调查核实。另外,还应当调查企业高级管理层如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人员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

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存在名目繁多且行政级别不同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如果并购主体存在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情形,则要对相应的政策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予以特别关注,在某些情形下,这些政策是企业生存和赢利的关键。

地方政策鉴于我国地域情况差别很大,我国法律的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各地区的行政规章在理解和执行上往往有很大差异,例如报批时间上的不同和报批文件制作要求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将对交易双方的成本核算构成直接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交易结构。因此,在尽职调查报告当中加入此部分调查非常有必要。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是地方政府、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规定,如行业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反不正当竞争、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一类是针特定行业或范围企业的特殊政策,如: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和各类许可证等。:

上述尽职调查内容和结论将会对并购当事人未来的利益、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去脉”,而依据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一一“来龙”。调查就是要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进而对从政策、产业、行业、财务、法律、人员等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收益进行整体评估。整体评估的结果将构成并购的基础。

四、尾部

格式如下: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作证据或其他用途。

**律师事务所

篇2

关键词:财务尽职调查 资本运作 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之间的投资、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行为已越来越普遍,而资本运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对商业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全方位周密考察,如果缺乏这一基础的投资、融资、并购活动,无疑会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从目前国内资本运作的案例来看,运作的成功率却不高。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在资本运作时,缺乏有效的尽职调查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美国学者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就曾在《公司价值评估》中指出,如果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变动并不清楚就实施并购,就是一种渎职。

财务尽职调查概述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时进行,但企业上市发行时,也会需要事先进行尽职调查,以初步了解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尽职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研究、企业所有者、历史沿革、人力资源、营销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服务、采购、法律与监管、财务与会计、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也正因此,调查小组的构成包括了各方面的专家,有目标企业相关行业的行业专家、特定业务的业务专家、营销与销售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等。透过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独立第三者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法律、业务等问题做出评析,在投资者对“目标企业”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尽职调查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目标企业”的情况,对投资项目的取舍做出判断,确定交易的方式,及早发现影响交易完成的因素。

在整个尽职调查体系中,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指由财务专业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中与投资有关财务状况的审阅、分析等调查内容。在调查过程中,财务专业人员一般会用到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审阅,通过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审阅,发现关键及重大财务因素;分析性程序,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对各种渠道取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访谈,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人员,以及中介机构的充分沟通;小组内部沟通,调查小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及专业,其相互沟通也是达成调查目的的方法。由于财务尽职调查与一般审计的目的不同,因此财务尽职调查一般不采用函证、实物盘点、数据复算等财务审计方法,而更多使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工具。在企业的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流程中,财务尽职调查是投资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的基础。对了解目标企业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或危机,分析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目标企业未来前景起到了重大作用。

财务尽职调查内容

(一)对目标企业总体财务信息的调查

在进行财务尽职调查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目标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情况。通过取得目标企业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章程、组织架构图,财务调查人员可以了解目标企业全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资本、股东、投入资本的形式、性质、主营业务等。对目标企业的详细了解还应包括目标企业本部以及所有具有控制权的公司,并对关联方做适当了解。另外,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部财务人员结构、目标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也是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

在获得上述信息之后,还应对目标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税费政策进行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现行会计政策、近3年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化、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及范围;及近3年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和近3年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目标企业的税费政策包括:现行税费种类、税费率、计算基数、收缴部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负担;关联交易的税收政策;集团公司中管理费、资金占用费的税收政策;税收汇算清缴情况。

(二)对目标企业具体财务状况的调查

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会影响到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企业本身内控程序是否完善有关,因此,一般情况下,进行尽职调查时亦应考虑内控程序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访谈、画流程图等方法对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总体把握。在了解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就可以对其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进行详细调查。

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时,对货币资金除了核实它的真实性之外,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冻结资金的存在。对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逾期账款及坏账分析、近年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要关注其是否被高估,另外对大额应收账款还应调阅销售合同。一般国内企业会将投资、开办费、前期亏损或待摊费用支出暂列其他应收款,因此在对其他应收款进行调查时,应具体查询有关内容,评析会计处理是否合适,并做出合适的建议会计调整。对存货的调查,应查阅最近一次盘点记录,关注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发出商品,找出积压、毁损、滞销、过时以及有变现问题的存货,确定提取的准备是否足够,查询存货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是否合适。进行长期投资调查时,对控股企业要验证其投资比例及应占有的权益,对参股企业了解其投资资料。对在建工程则要了解工程项目预算、完工程度、工程项目的用途,是否存在停工工程等。固定资产的调查,土地房屋则通过包括审阅房屋、土地的产权证明文件,如土地证、房产证等来调查,对机器、设备则要查询有否应报废或需要提取减值准备的机器设备,另外调查人员还应关注折旧提取的方法是否合理,折旧率是否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和使用年限,折旧是否按照设定的折旧提取方法和折旧率计算已入账。对无形资产的调查,则要分析无形资产的种类及取得途径、无形资产的寿命、计价依据。而对于银行贷款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取得和查阅明细表,明细表应注明利率、还款期、抵押、承诺等情况,还应查阅贷款合同,了解有否资产抵押和担保等情况,还应测算贷款利息是否已足额提取,并已入账,并查阅是否违反贷款合同条款的情况。对应付账款,调查人员应取得明细表,并应分析应付账款周期、供应商分布情况。为了防止目标企业存在有未入账的负债,调查人员还应查阅期后付款凭证,查阅董事会、股东会会议记录,与有关律师尽职调查工作配合,分析对应付税金的调查,应取得各项应付税金变动明细表,并询问各项税种是否均已如期申报、完税,询问是否漏报、虚报、少报的情况,查阅与税务机关的往来书信文件,分析所交税金是否合理。

对反映目标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收入及成本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应计算近几年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近几年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目标企业大客户的变化及销售收入集中度,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区别及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结构、发现关键成本因素,并就其对成本变化的影响做分析,对以上各因素的重大变化寻找合理的解释。对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分析,可按主要地区、主要产品、主要客户进行分类。结合上述的各项分析,可以对目标企业的过去和将来的盈利前景有所启示。对目标企业的三项费用分析,应按照费用明细表分析三项费用处理的合理性和未来走势与变化。对其他业务利润,调查人员应该了解是否存在稳定的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以及近几年数据。对投资收益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关注近年对外投资情况,及各项投资的报酬率。对营业外收支的调查应关注是否有异常情况的存在。

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的调查,调查人员应特别关注经营净现金流,并通过一些比率的计算来检验经营净现金流是否能满足融资活动的利息支出净额,并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寻找除销售收入以外是否还存在主要的经营资金来源,对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如何。

篇3

 

1 环境尽职调查

 

1.1 环境尽职调查的背景和概念

 

环境尽职调查是一种评估环境风险和潜在责任的技术手段,属于宏观尽职调查的分支内容,主要用于在企业投资、收购、并购、剥离或新建扩建厂区时,依据相关的环境标准,系统地确认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和污染责任,帮助投资者对于现在和未来企业运行中的环境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

 

狭义的环境尽职调查起源于美国。在美国政府颁布的30余部环保法律法规中,《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尤为严格,同时也是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涉及最为频繁的一部法律,被企业称为“黑洞”或“虚拟的怪兽”[1]。为减轻CERCLA规定的环境方面的责任问题,投资者在购买之前如果进行了全面的环境问询,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那么就可以对投资前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再负担法律(主要是指 CERCLA)责任。在实践中,由环境专家所做出的环境尽职调查报告,可以被视为“进行了全面的环境问询”的证明,通常包括Phase I和Phase II两部分(至少应包括Phase I),所依据的标准是由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基于CERCLA所制定的,分别为:Phase I环境现场评估标准(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Phase 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标准编号E1527-05)和Phase II环境现场评估标准(Standard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hase II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标准编号E1903-11)。简单来讲,Phase I和Phase II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侧重于进行书面材料和现场的确认,问询相关的当事人,识别和评估出各项环境风险;后者则是侧重于前者无法量化的主要风险进行取样、分析和化验,进一步确定污染的量化情况。

 

广义的环境尽职调查通常还会借鉴ASTM在Phase I和Phase II标准中提出的现场评估方法,但依据的标准已超出了CERCLA的内容范围。例如,项目融资期间EDD依据的标准就分别包括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机构(IFC,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rporation)所制定的通用和各专业EHS指南、经合组织(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签署的公约要求,以及资源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环保法律法规。

 

1.2 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的意义

 

在企业拓展新项目时,最大的环境风险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各类环保不合规行为。通过环境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已有的土壤和地下水等污染,可以尽早厘清买方和卖方的责任,并就环境风险的解决方案和赔偿金额进行谈判,避免将来的损失或后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同时,环境尽职调查报告有关土壤和地下水的本底值可参考写入项目环评,并能够作为新业主在运营时的本底数据,形成良性的衔接和循环。此外,各资源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日趋严格和完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提升,且地方政府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政策中未涉及的部分建立地方性规定或建立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性规定,大大提升了企业确保合规的难度。因此,在交易框架中的环境尽职调查,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量化“环境价值”,而且能够指导企业认清环保合规的挑战和方法,从而在整个交易周期中控制实际和预期的环境风险。

 

从相关方的角度考虑,开展环境尽职调查可以满足投资银行和(或)保险机构的要求,与国际并购流程接轨,同时调查期间积累的数据也可以进入项目资料室成为买卖双方提供环境风险的依据,环境尽职调查报告相当于为新业主提供了一份“环境保险”(视具体条款而定)。从成本分析的角度考虑,环境尽职调查的费用跟项目并购金额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而且买方可以通过主动寻求环境保险等方式实现风险的共担和成本的摊薄。

 

1.3 环境尽职调查的特点

 

环境尽职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除去不涉及环境环节的并购或剥离(如银行、IT公司、娱乐业等),诸如油气行业、化工、电子、轻工、重工等行业都是环境尽职调查的客户。从专业覆盖上而言,环境尽职调查往往会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延展到健康、安全、社会等领域,形成HSSE(Health, Safety, Social, Environment)尽职调查。相对于主要依据文件评价开展的一般尽职调查而言,环境尽职调查需要特别突出现场评估和确认的过程,重点关注过去和现在产生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从场外流入场内的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的管理、饮用水安全,环保费用、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许可等环保合规性问题,以及记录保存情况。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的方式和HSE审核(Audit)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突出具体问题和责任归属,通常以ASTM、 IFC等国际标准为依据,偏向于技术层面;而后者突出管理原因和改进措施,通常以HSE管理体系为主要依据,偏向于管理层面。

 

2 如何开展环境尽职调查

 

2.1 环境尽职调查的职责分工

 

环境尽职调查的管理团队可以由买方组建,也可以由卖方组建,或同时组建,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委托投资银行或律所管理。具体承担环境尽职调查的执行团队通常是由内部HSE资源和外部HSE资源(独立第三方)共同组成。

 

EDD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从战略高度识别并购项目环境风险,收集并购对象的环境资料、建立环境信息库,确定尽职调查的目的、范围、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选定第三方EDD咨询机构,协调EDD活动(信息库和现场调查),审阅外部顾问的EDD报告,最终基于EDD报告向项目领导小组(或投资决策委员会)提出EDD结论和建议,此外还可能参与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协调咨询机构为商务谈判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执行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保证评估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公正性,严格按照ASTM、IFC等标准开展环境尽职调查,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环境尽职调查清单,扩大信息收集的渠道,负责文件评估、现场踏勘等工作,编写EDD报告并征求相关方意见、最终提交给EDD管理团队,降低被收购方的抵触情绪、维系和谐的调查与谈判氛围,为商务谈判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2.2 环境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

 

一般的环境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或目录都会包含以下内容:

 

2.2.1 公司环保基本信息

 

环评报批稿、后评价报告、批复、竣工验收意见;污染防治设施历史变化情况;历史处罚情况;安全环保相关负责人名单,提供树形图(注明专兼职)。

 

2.2.2 环保资产

 

环保设施清单;现有的污染治理协议,如接管协议,危险废物转移协议;当前污染物总量情况;环保设施新建或改建的成本;环保处罚的欠款。

 

2.2.3 环保合规性分析

 

环保许可;批建相符性分析;日常监察要求相符性分析;上市核查要求相符性分析(如果有上市要求)。

 

2.2.4 环境、社会潜在风险

 

周边的居民是否已经拆迁;是否存在投诉、环境诉讼历史,是否被NGO举报;现有场地污染情况;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危险废物转移情况;调研政策、规划情况,分析潜在的政策风险。

 

2.3 环境尽职调查的主要步骤

 

环境尽职调查的核心环节是两个阶段的环境现场评估,分别依据ASTM E1527-05和ASTM E1903-11的要求开展现场工作。除此之外,环境尽职调查还可能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前期或后期增加一个初期评估或环境修复环节,最终形成三个阶段的环境尽职调查。

 

2.3.1 初期评估环节

 

通过初期收集的较为有限的环境资料,从战略高度识别项目的环境风险。此阶段需要了解项目背景和评估需求,结合公开信息资料或其它渠道获得的项目信息,对于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下一步的评估重点。

 

2.3.2 第一阶段环境现场评估

 

Phase I的目的是结合文件评估,开展初步现场评估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点。Phase I通过现场勘查、资料审阅、业主与政府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料与信息收集,获得现场和周边设施的记录,发现可能的现场污染,发现潜在的污染受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此阶段通常不要求采集或分析土壤或地下水样品。

 

2.3.3 第二阶段环境现场评估

 

Phase II的目的是根据Phase I的评估结果,进一步验证主要环境风险,此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化验,是对于Phase I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延续。Phase II是将全部主要的环境风险进行补充量化的过程,必要时可以折算为货币化的环境责任。

 

2.3.4 环境修复环节

 

在通过Phase I和Phase II确定了环境风险和潜在责任之后,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某些必要的环境修复或治理措施,以避免风险的扩大给买卖双方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第三方咨询机构将这一环境修复环节称之为“Phase III”。

 

2.4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和应用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是提交一份完整的EDD报告,其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基本情况介绍(项目背景、工作范围、主要方法)、项目涉及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环境现场评估结果(Phase I和Phase II的主要发现)、主要环境问题(水源、水处理、大气及气候变化、固废、土壤和地下水、噪声、环境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植被情况等)、结论和建议 。

 

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价格谈判的筹码,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交易结构来规避风险。例如,将某些环境问题突出的资产剥离出交易范畴。对于识别出的重大环境问题,双方可协商一个整改修复计划,并将整改修复的完成情况作为完成交易的必要条件。此外,环境尽职调查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管理计划(EMP)等HSE相关方案、预算的重要参考资料,指导买方在交割后顺利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3 环境尽职调查的发展展望

 

环境尽职调查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而在国内和欠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当前则十分有限。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油气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将日益尖锐,围绕土壤和地下水出台的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愈发严格苛刻,各相关方也不断提出诸如赤道原则等新的环保要求,同时还面临着碳排放、节能减排等国际压力,加之复杂的社区关系影响,逐步提升新项目尽职调查中环境尽职调查的比重和投入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此外,一些咨询机构过于倚重发达国家的环境尽职调查方法,将重点过度侧重于污染场地的调查分析及趋势预测,而弱化了诸如污染物总量是否能够满足后续要求,是否存在潜在的政策和规划约束,是否存在偷排、危险废物违法处置等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些问题和比较明显的原有场地污染问题相比,往往更隐蔽,后续危害更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国内日益严格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家、地方各类环保法规政策,将现状调查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作为环境尽职调查的主体,有助于让买方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重要的信息,有助于评估卖方的环境价值、潜在成本,进而了解隐藏的环境陷阱。

 

最后,企业还应注意确保前期调查的时间和质量,组建专业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保证充分识别项目潜在的各种环境风险,查清历史遗留环保问题,明晰接管后可能承担的责任,避免因并购或剥离带来额外的环保负债。

 

4 结束语

篇4

1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

1.1 决策风险

1.1.1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常是通过经验对贷前风险进行度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前风险度量的方法,包括专家法、信用评级法两种。通常情况下,利用专家法对信贷风险进行决策的依据是专家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施专家法的过程中,涉及的程序比较复杂,需要将信息传递多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失真率大大增加。因此,通过专家法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评估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进而降低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1.1.2 缺乏健全、准确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①当前我国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评估的贷款五级分类系统还不完善,其技术支撑还是以四级评估结果为参考。②我国的现有商业银行规章制度不健全,在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贷款风险产生的冲击导致贷款五级分类难以进行相应的抵御。

1.1.3 风险信息不对称,信息口径不一致。使得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分割和孤立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商业银行对贷前风险测量和贷后风险评估缺乏同一性;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缺乏统一的系统对信贷决策信息进行相应的支持,并且宏观经济信息,以及行业信息在信息口径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信贷风险管理功能方面,各部门在信贷业务前、中、后出现彼此分离和孤立。

1.1.4 人为因素。近年来,贷款调查、贷款过程中审查,以及放款后进行检查是银行通用的做法,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这些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在调查过程中走马观花,调查报告敷衍了事,贷时审查不严格,贷后检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贷轻管思想,银行为了各自利益,彼此之间缺乏相应的协作机制,确保银行资产安全性的体系,根本没有形成。

1.2 政策风险 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政府和银行的管理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始终将银行视为政府的和国家的银行,进而出现政府干预银行的现象,受自身能力的限制,银行管理者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时,经营意识淡薄,同时缺乏相应的效益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格局太小,一味地关注出于自身利益,进而在政府命令的指导下,银行开始发放诸如救助贷款、开发贷款、稳定贷款等。

1.3 社会风险 信贷风险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1.3.1 社会信用意识比较淡薄。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进而在企业、个人的意识中,普遍认为银行的信贷资产是国家的钱,贷款后缺乏相应的还款意识。近几年,随着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一些企业出于个人利益考虑,通过假破、零拍卖等方式,架空银行贷款,使得难以追回银行发放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1.3.2 法制不健全。银行在对信贷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随着信用危机恶化,为了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银行需要建立和完善担保抵押机制。受产权的影响和制约,处置抵押拍卖过程中,银行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而难以操作相应的抵押物,另外,法律人才奇缺也是制约银行处理抵押物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抵押、担保流于形式,在法律法规方面银行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使银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2 银行信贷准备金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2.1 健全机制

2.1.1 为了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进程,需要加大银行业改革的步伐。进而为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通过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需要推动股份制改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当前,在对商业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大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对制度进行创新。

2.1.2 对授信决策机制进行逐步地完善,通过对发达国家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整合现有的授信决策机制,通过将审贷进行分离处理,充分发挥尽职调查、问责审批等决策机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制衡进行巩固和强化。①建立风险评审委员会,彻底改变传统的三级签字的工作模式,对风险进行民主评审。另外,在评审项目的过程中根据评审需要,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②成立调查小组,对一般性调查方法进行创新,在调查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明确的调查,进而确保尽职调查结果的价值性,在一定程度为调查的严格性和真实性提供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由专业人员组成尽职调查小组,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根据四眼原则,为了形成独立的调查报告,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业务部门进行调查和研究。③为了彻底解决问责不清的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问题审批制,通过采取措施确保授信项目同时有两个问题审批人,进而对授信项目进行负责,同时,在调查、评审过程中,各个组织或部门都要承担责任。

2.1.3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授信质量,对新增授信进行投向管理,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分别进行分类指导,进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展行业待查工作,分别对行业的特点、政策、风险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

2.1.4 提高授权管理水平。在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授权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动态、差别的授权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驾驭风险的能力,进而为授信资产质量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2.1.5 对企业关键性人物加强考察,考察内容组要包括:①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②信用程度和道德品质。③经营作风是否稳健。④身体是否健康。⑤是否存在情感危机。⑥是否存在诉讼纠葛。

2.1.6 高度的关注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情况。由于集团性客户在品牌、驾驭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适用于任何企业,因此市场会对集团性客户做出相应的选择。为了确保自身健康发展,需要银行创新观念,提高对集团性客户的风险认识,准确掌握集团性客户及申请银行的信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保证。

2.2 多方参与

2.2.1 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一是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库系统。二是对客户与各家银行的信贷往来情况,通过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及时的掌握。三是工商、税务等部门通过联合行动,对失信客户建立制裁体系。

2.2.2 健全法律法规,对企业转移资产行为、集团内成员间资金、资产转移等行为,通过利用司法途径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法人股流通市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2.2.3 健全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目前,在呆坏准备金相对资产质量方面,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是远远不足的。所以,应该将提取呆坏账准备金与贷款分类制进行挂钩。根据各类贷款的风险情况确定准备金提取额度。

篇5

关键词:贷款三查;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贷款“三查”即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这不仅是信贷管理的基础,而且是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防范信贷风险之源。但由于受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合作银行在贷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或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因而贷款“三查”的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一、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贷前调查未尽职开展

一是调查缺乏完整性,未对借款人或担保人进行实地调查,没有遵循通行的“5C”调查法,只注重调查、考虑借款人表面上不易变现的固定财产,轻对借款人的人品、诚信度、交际圈、信用记录、家庭和谐及其对外负债或有负债、经营能力、道德水准等情况的调查和衡量,借款人或保证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在贷款调查报告中未对逾期情况进行说明。向有不良信用记录(借款人或担保人)的客户发放贷款;向有已核销贷款记录的客户发放贷款;向已纳入黑名单的人发放贷款;向国家公务员发放经营性贷款等。二是信贷人员在贷前未深入调查,未逐笔认真核实有关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如对借款企业和保证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未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审查、分析、比对,核实借款人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真实财务状况,而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有些信贷人员甚至未认真审查借款企业、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连续期间数据是否衔接,如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本期年初数与上年期未数是否相同,有时会有不一致现象发生;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与营业执照上实收资本是否一致。三是信贷人员未按规定进行人行征信系统查询,如存在对借款人或保证人漏查人行征信系统现象,在未取得担保人或借款人配偶的书面授权而查询其信用报告,对借款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日期迟于贷款发放日期现象等。四是信贷资料收集不完整,如借款人及担保人提交的章程未经工商部门核对盖章、营业执照无年检记录、企业代码证已失效,借款人及担保人未提供财务报表等。五是只注重第二还款来源,轻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如对自然人保证贷款有时仅靠保证人有实力还款,而忽略了第一还款来源。六是未对贷款用途真实性进行调查、分析,使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如贷款资金合同用途是购材料,而被转出用做企业验资、承兑汇票保证金、转入股市炒股等。

2.贷时审查不严格

一是未认真审查保证企业是否按章程或公司法出具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保证(抵押)意见书。如保证企业章程中规定不设董事会而出具董事会同意担保意见书、合伙合业出具股东会同意保证意见书未经全体合伙人签字或档案中无保证企业股东会同意保证决议书等。二是未认真审查合同要素,未及时发现合同要素不齐全。如贷款借据合同号不完整、同一笔贷款贷前调查报告建议支持贷款金额与发放贷款金额不一致、借款合同到期日与借据到期日不一致、申请书借款用途与审批书、借款合同贷款用途不一致、合同上漏写利率、其它约定事项空白未用横线划去、房产抵押贷款合同未经抵押人夫妻双方签字或全部共有人签字。三是是对贷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没有认真进行核实。如审查人员对借款人和保证人在合同上签字时未认真审查核对身份证,只形式看一下面前的人和身份证,而未对提供的身份证通过人民银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或将身份证通过“身份证识别仪”进行检测,防止客户身份证号码与姓名一致的,但身份证上的照片与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难以有效防止个别客户利用假身份证骗贷。四是未认真审查程序,贷款发放逆程序操作。如审批日在前,申请日在后;合同签订日在前,申请日、审批日在后;贷款发放日期早于贷款申请日期。五是临柜柜员未严格监督贷款资金入账,贷款发放时未见借款人或其授权人来柜台当面书面确认而给予入账,容易滋生借冒名贷款。六是未严格执行贷时审查制度。如未出具贷款审查报告书、信贷审查报告无审查人签章、贷款风险审查报告书未签署审查意见等。

3.贷后监控管理不到位

一是对贷后检查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重放轻管的思想根深蒂固,信贷人员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因而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因而会出现贷款贷后检查表无检查人签字、贷后检查报告简单雷同等现象。二是未开展贷后检查,有些贷款从发放到贷款到期收回信贷人员均未对其进行贷后检查。三是缺乏一整套完整规范的贷后检查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导致信贷人员责任意识谈薄。四是未按季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管理。未收集借款人信息资料,如借款人每个月的财务报表、纳税单等,未及时对保证人的信誉和经营情况,抵押(质)物的现实市场价值和变现率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分类结果。五是贷后管理较为松懈,信贷人员对贷款资金的监控往往流于形式,监而不控,存在贷款资金被挪(移)用,大多数信贷员在贷后检查中撰写该借款人已按借款用途使用贷款资金,而未认真审查该客户贷款后账户发生的明细及资金的去向,结果有贷款资金被转入股市、贷款资金被挪(移)用于投资、贷款资金被挪(移)用于承兑保证金、贷款资金被挪(移)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借款或自身贷款(发放用途明确以贷还贷的除外)以及虚增存款应付考核、信贷资金流入保证人账户、员工账户等还浑然不觉。

二、加强贷款“三查” 工作的对策思考

由于放松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及贷后检查监督的贷款“三查”制度,可能导致借冒名贷款现象,如多个借款人还贷还息资金来自同一人,多笔贷款资金转入同一人账户、多笔贷款由同一个保证人担保、贷款资金转入保证人账户,以及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企业利用贷款资金验资、以贷还贷、垒大户贷款等现象,风险隐患巨大,风险存在着不可控性。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切实提高贷款管理水平。

1.贷前调查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信贷调(审)查人员要认真做好调(审)查核实工作,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信贷人员要深入企业查阅账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如企业每月的纳税、用电、用水情况等,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其次,信贷人员在受理贷款前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信贷人员要进行多渠道、多层面、背靠背的调查,通过对借款人及其老婆和担保人及其老婆的电话交流询查,了解借款的真实性和实际用途,了解借款人或创业者的道德品德、经营状况和社会负债情况;第三,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系统查询,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借款人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分析、比对,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

2.要加强完善贷时审查

首先,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信贷业务,严禁贷款逆程序操作;其次,加强贷款发放临柜监督工作,认真把好贷款‘入账关’,防范借冒名贷款发生;第三,完善信贷档案的管理,确保信贷资料的规范、完整,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规定提供抵(质)押或担保物品,包括提交有效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抵(质)押、保证意见书,对不按用途使用的贷款,柜面有权拒绝办理,否则,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四,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受益人原则”的要求进行支付管理;第五,各审查岗必须严格履行业务流程中审核、监督与控制职责,确保信贷业务风险违规问题在事前得到有效控制。

3.要加强对贷后检查的重视,要严格遵照银监部门 “三办法一指引”

首先,要加强信贷管理,及时跟踪资金流向,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不严是农村金融的老大难问题,很有可能丧失及时发现贷款风险,为资产安全埋下风险隐患,最终导致贷款损失,通过建立机制,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经营状况进行关注、检查,严格审查和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防范贷款移用带来的信贷风险,在贷后要持续跟踪贷款资金去向,严防任何信贷资产流入股市或违规使用。信贷管理人员要严格监控贷款资金,防止借款人改变资金用途,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被违规使用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其次,信贷人员要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第三,要高度重视贷款用途的检查管理,既重“放”也重“管”,不断加强对信贷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严格落实“三查”制度。

4.要完善贷款三查制度及贷款操作管理办法

篇6

【关键词】银行信贷 操作流程 风险管理

一、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信贷风险的规避和博弈对冲技术,而是演化为了利用风险管理进行保值增值的战略手段。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信贷业务之所以收到的冲击较小,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有限开放状态和汇率管制措施等。但从我国银行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来看,越来越开发的市场态势必将给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其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将关系到其效益和损失情况的变化。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状况呈现十分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整个信贷风险管理的环节、流程得不到有机的衔接和梳理,信贷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不完善,使得银行很难从整体上对信贷风险的状况进行测量和把握,同时在制度上缺乏将信贷风险的分析、计量、操作等纳入日常管理的范畴。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有,缺乏独立的信贷风险报告,使得银行的经营管理层不能对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把握,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参数分析阶段,以统计分析和计算机职能挖掘为基础的现代信用风险评价和测量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这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中很难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及时、准确的处理,不能有效地面对信贷市场环境的变化。另外我国银行的信息化管理起步比较晚,一般缺乏进行业务智能分析的数据仓库,成熟的专家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也比较缺乏。

三、流程操作的改进

(一)加强贷前调查

根据商业银行贷前调查存在的不足,建议从以下五点进行改进:①开展实地调査,关注实际还款能力,确保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和相对合理可靠的财务数据。②重视并收集客户的非财务信息,改变以前过分依靠财务信息的思维方式。③合理配置信贷管理队伍的人员,融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如法律、财务、金融等。④推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制,具体内容是:主管客户经理具有独立的尽职调查职责,认清贷款的风险点并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监督和防范任何人主观地改动调查结论,并保证调查报告中信息的真实性及调查结论的客观性。坚决严惩信贷人员和企业合谋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隐瞒重要事实的现象。建立“双人调查”制度,即独立、直接地对审核部门负责的贷前调查由两位客户经理完成,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轮岗搭配的方式避免发展双方串通的行为。⑤完善信贷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银行要建立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经验丰富的信贷管理人员专业化地、系统地培训新职员,提高信贷管理团队对贷款抵押物的评估能力和虚假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

(二)建立动态信用跟踪机制

评估完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后,开户行还会持续监测客户信用等级的变化情况,根据现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商业银行并不动态地跟踪其信用级别的变化,而是贷款客户出现较大的违约可能性时,才会采取直接催收等补救措施。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大幅度占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就必须要改变这种落后的信用评级管理方式。为此,商业银行可参照国际上流行的企业信用评级跟踪检测方法,开展企业风险动态监测,特别是对于那些开展下年度信用评级工作前期发生的重大经营活动,如人事调整、法律诉讼、债务赔偿等,应及时调整企业的信用等级。

(三)严格审查与审批程序

商业银行严格遵守银监会的要求,采用统一的授信制度和贷审分离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工作。一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合法性、融资背景以及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同的完备性,并仔细审核和确定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依法履行必要的手续。二要严格执行贷款的发放条件,借助科学技术和信贷系统,控制和监督客户经理的放款流程。

(四)落实信贷风险预警监控

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成功转向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对数据的处理。由于银行需要办理的业务很多,且各项业务又比较繁琐,变化的速度又很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必要完善其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去控制和规避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和损失,保障客户的利益。现阶段,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银行的业务也不断的增加,所涉及信贷金额很大,如果在这种状况下,银行不积极的去改变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的风险概率就很大。这样看来,完善银行管理模式,并且有针对性的将工作具体进行落实迫在眉睫。

(五)强化贷后管理

提高贷后服务管理,要建立在不断的完善和改正贷前、贷后的系统管理制度。首先,应由一级支行直接管理客户经理的活动,确保客户经理能够认真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营销,同时办理和追要贷款业务涉及的各类证明资料等。小贷部下级设置业务营销部,它的主要职能在于信贷政策的规划和制定,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等等。而涉及到项目审批和内部风险控制等职能,应由小贷部直接负责。同时,要预防一些二级支行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比如同时负责营销与管理两项不相容的业务。其次,要建立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组织,专项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后全部的善后工作。主要包括平时的数据维护、贷后检查和预防、催收逾期款项、贷后重组等,同时将重要信息和资料回报给上级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可在总部设立贷后事务处理中心,帮助小贷部更好的利用技术和信息,同时监控他们的日常事务。

四、总结

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在不断增加,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呈现出错综交叉的现象,这使得我国银行系统本来就相对薄弱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领域必须拓宽,加强贷前调查,建立动态信用跟踪机制,严格审查与审批程序,落实信贷风险预警监控,强化贷后管理。从而确保银行信贷业务乃至整体业务保持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

篇7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现在分行公司部工作,今天竞聘分行副经理职位,非常感谢分行党委利用最宽松的用人政策给我们搭建这个平台,让我能有一个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将客观地说明我自己所具备的应聘能力,并且将心悦诚服地接受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挑选。

我xx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xx年1月分至银行工作,自进行以来,分别在城郊营业所、县支行营业部、县支行信贷部、分行信贷部、分行公司部工作,分别从事过信贷员、信贷会计、客户经理、信贷业务审查工作。本人全日制大学学历,96年11月、06年5月先后通过经济类、会计类中级职称考试并取得资格,我的工作曾得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的亲切关怀和悉心帮助,我不敢辜负领导们的殷切期望,多年来勤勤恳恳,不断进取,在思想上和工作能力上都有了不少的进步。因此,我今天充满信心走上这竞聘讲台。

我觉得我竞聘副经理一职有如下六点优势:

一、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我有近7年的时间一直在基层营业所工作,艰苦的基层环境既是磨练人毅力和耐力的地方,也是积累基础工作经验的地方,我珍惜工作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岗位,勤于学习,善始善终,较好地锻炼了自己。在进行21年里,我有近12年的时间从事信贷员(客户经理)工作、近4年的时间从事信贷会计工作、5年半的时间从事信贷业务的审查工作,不同的工作地方、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要求,使我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历,为现在从事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作为具体业务的办事人员,我始终坚持“做个银行的有心人”这个想法,自增工作压力,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精神,努力掌握最新的经济、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多次参加行内、行外的金融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较全面地掌握了金融管理的理论知识。

多年的银行信贷、会计基础工作,让我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客户的准入、信用等级评定、企业综合授信、信贷业务的调查、审查、新业务的营销等工作,我都能较熟练掌握,并能独挡一面,高质高效完成较复杂的工作。近年来,我主要在公司部从事机构业务、重点客户管理、小企业业务、自律监管、报表统计及收发文等工作。由于机构业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机构客户成了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对象,为了能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出来,我总能积极主动地将获得的最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各支行,并时时与上下级行保持联系,全身心投入到新工作的前期宣传、营销工作的进一步推动、业务操作疑难解答、报表及相关调查调研等工作。工作中及时向上级行和领导汇报营销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合理的营销方案,督促和推动全行上下机构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主要进行了第三方存管业务、银期转帐业务、市县级非税代收代缴业务、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矿山保证金帐户、企业年金等业务的营销工作。

三、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

我能在工作中撰写相关信息报道,并尽责做好金融知识的宣传。能积极参加业务相关方面的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近年来先后参加教育类客户、同业客户、公积金业务、第三方存管、部队客户、财政客户等多种调查。

四、有较突出的工作业绩。

在从事信贷员(客户经理)工作的9年里,我能深入企业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工作,及时形成调查材料供领导参考,由于工作较细致,多次得到领导的好评。1999年被支行评为先进个人。

2000年-2005年,我在分行信贷部从事信贷审查工作, 5年半以来共召开贷审会xx次,整理信贷档案400多本。默默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2000年被评为分行部室先进个人,2002年被分行评为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分行优秀员工。

自06年在分行公司部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到工作上兢兢业业,态度上服务热情,能力上不断提高。所做的工作获得一定的认可,08年被省分行评为2007年度第三方存管工作先进个人。

五、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在日常信贷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总、分行的相关规定,廉洁公正、自警自律。

六、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以上所述情况是我竞聘分行副经理的优势条件,假如我有幸竞聘上岗,将积极协助经理做好各项工作,并全力以赴、理清思路、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突出公司业务工作重点方面,将以市场营销为中心,提高营销质量,提升经营层次;以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为一体,调整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银行的综合效益;以自律监管为基点,落实贷后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勤奋尽职方面,我将会一如既往地服从和支持行领导和经理的工作安排,做到尽职不越权,到位不越位,团结同志,并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当好一名合格的助手。

篇8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小企业;风险;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影响下,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种必然选择。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总值达到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8%。然而,国际拓展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不确定性,这致使中小企业在国际拓展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风险。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下滑趋势尚未见底,多数国家面临的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增大,纷纷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如某国在政府政策中限定必须购买国货,此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也是发达国家采用的主要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这一切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国际拓展政治风险更加突出。2009年4月23日,印度财政部海关总局声明,对来自中国的以冷轧不锈钢为主的若干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因此,在经济危机形势下,如何清晰认识、防范和化解国际拓展中所面临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拓展风险分析

(一)坏账风险

2008年中国人民币升值,国内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低价优势逐渐变弱,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激烈的竞争局面导致外商拥有交易话语权,外商为了减轻资金负担,加速资金周转,便要求在交易过程中少占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赢取客户,赊销成为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普遍竞争手段。赊销直接导致坏账风险的产生。2008年,广东省出口额4041亿美元,其中坏账额200亿美元,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这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

(二)国际诈骗风险

中小企业国际诈骗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小企业被外商企业编造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遭受巨大财物损失。产生国际诈骗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在没有完全了解外商企业商业信用信息、资金财务信息、跨国经营的要求和惯例的情况下,轻易听信外商企业的虚假言论,又经不起巨额订单和巨额利润的诱惑,贸然与外商企业签订贸易合同,导致上当受骗,遭受巨大财物损失。中小企业遭遇的国际诈骗事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涉及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危害极大。

(三)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政局动乱、政策变化、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产生矛盾等因素,致使中小企业进行国际拓展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俄罗斯“灰色清关”政策变化,2008年中国商人价值20亿美元的货物被俄罗斯扣押,俄罗斯政府宣称将销毁这批货物,此举将给相关中国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至今,货物已经被扣押长达一年,据初步估计,如果货物最终被销毁,至少有100个生产企业会破产,约10万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这明显增加了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国际拓展过程中的风险,致使企业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增加了购买国货条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一度引起争议。

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不断设置贸易壁垒同时,当地企业和中国厂商的矛盾也不断加剧,“砸店”、“烧货”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9月,共有16个集装箱温州鞋在西班牙埃尔切市被当地失业鞋厂工人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西班牙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不善于妥善处理当地公共关系。

二、中小企业国际拓展风险对策

(一)出口信用保险

随着国际贸易风险不断增多,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应运而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旨在帮助企业化解国际拓展过程中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能够实质性地解决贸易赊销中国内出口商资金占压和国外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实质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国际拓展中可能面临的潜在政治风险问题。通过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能够进一步强化信用管理,减少呆坏账款。把握贸易机会,扩大业务规模,确保持续发展。

(二)企业尽职调查

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态度一定要严谨慎重,不能轻易信任进口商陈述的信息,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针对进口商进行企业尽职调查,利用尽职调查报告,全面了解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包括企业工商登记资料、股本结构、经营者情况、经营情况、银行往来情况、财务情况等信息,从而正确判断对方的实力、信用额度以及潜在问题,最终确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和结算方式,从根源上防范坏账风险和国际诈骗风险。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有以下渠道和手段:通过国内的咨询机构调查,该类型咨询机构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浙江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等;通过国内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利用工商名录进行调查;通过我国驻外使馆的商务机构调查;通过国外咨询机构或资信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委托律师参与资信调查。

(三)树立自主品牌

中小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逐步实施品牌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拓展中,绝大多数依赖的是低价优势,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低价策略经常导致国内产家互相压价,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另外,低价策略经常引起外国政府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导致中小企业遭受巨大财务损失和国际拓展受阻,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依靠技术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经济危机时期,国际需求下降,各类成本降低,正是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最佳阶段。树立自主品牌既能提高产品利润,又能规避国际反倾销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等政策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西镇.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及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8,12

[2]陈丹彤.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出口信用风险管理[J].大经贸,2007(5)

[3]傅磊,顾奋玲.出口企业信用风险及其防范――兼谈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防范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4]林长富.论温州民营企业品牌建设之路[J].现代经济,2008,7

[5]刘晓英,余世红.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企业活力,2007(5)

篇9

一、2010年上半年工作成绩

(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我区《关于对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决定》,我们公司对全区区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实行了统一管理。自2011上半年至今,我公司正在办理原无房产证的区农业局、粮食局法院等七家单位办公用房的房产证。经评估之后,将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增强我公司融资能力。

(二)继续挖掘优质企业,担保总量及质量大大提高。

一是深度挖掘优质企业项目。2011年初,为做大担保总量,服务我区经济,我公司对担保项目进行梳理,筛选出了一批优质企业,并整理登记入企业担保项目库,对于有续保要求的企业,优先为其担保。二是加大项目保前考察力度。我公司审慎挑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优质企业,严格按照担保业务程序,对企业提交的基本材料进行仔细审查,指派项目经理到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并对该项目做《尽职调查报告》。三是严格落实反担保程序,防范担保风险。为降低代偿风险,我公司针对不同企业采取的不同反担保措施都办理了相关的抵押登记手续,真正有效的防范担保风险。四是加强保后监管,降低代偿风险。健全建立保后检查制度以及,对在保项目实施后7日进行首次保后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被保企业基本情况检查、贷款用途检查、财务经营装以及反担保情况等,并积极走访项目合作银行,保持与银行的经常性信息沟通,及时从不同渠道获取客户经营信息。据统计,2011年1—6月份,新增被保企业23户,担保金额12830万元。迄今为止,我公司累计为84户企业担保98笔,担保金额为92167万元,在保金额52698万元。

(三)投资项目管理,投资效益得到提升

1、灵活改变投资方式。2009年7月,我城司投资218.4万与市仁和蒙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廖春华共同组建市仁和顺安矿业有限公司,随后按各自出资比例追加投资200万。为了增强自主经营权,提高经济效益,我公司决定经营管理权发包给廖春华承包经营,期限五年,即追溯自2009年7月1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止,廖春华每年按照我公司投资金额的20%交纳承包金。

2、加快推动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对已经投资入股的渝北矿业、工贸以及工贸等企业建设项目,加大了跟踪力度,全力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几大公司均在积极办理有关证件,争取年内开工生产。安监大楼的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已办理齐全,目前,大楼已开工,预计明年6月将竣工。大楼的开发与运用将增强公司自身造血功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缺乏反担保物。由于我国众多的广大中小企业以家族式企业居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的可资担保的自有资产,因此,在业务开展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进行反担保。

(二)、担保能力受限。一是注册资本的补充机制不尽完善。多数情况下系政府财政或企业法人的一次性注入,然后多年维持不变,担保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担保需求。二是信用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由于我担保机构的自有资金不足,在应对风险时,担保机构只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机构的生存。

(三)、风险分担方式不合理。目前,我担保机构对大部分担保项目承担了100%的担保责任。这与国际惯例不符。由于起草《担保法》时,立法部门主要考虑了如何保障银行利益,对保证人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未能给予恰当的定位,致使保证人的责任余额地位基本与债务人处于同一地位。部分银行利用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强势地位,强制要求保证人接受其制定的不平等《保证合同》。事实上,在一个担保项目中,借款人、贷款人和担保人三方都获得了各自的利益:借款人获得了经营资金,贷款人获得了利息收入并有担保机构保证资金的回收,担保机构获得了单保费收入。因此,担保业务涉及的三方理所应当分担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

(四)、复合型人才缺乏。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对于从事担保项目的人员,既要掌握本机构的业务标准,又精通法律、财务和项目评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组建时间不长,这一人才储备不足。

三、2011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担保支持力度。下半年,我公司力争完成年初制定的为企业提供2亿元的新增担保额的任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一要充实企业项目库;二要加强政银企对接;三要严格项目调查;四要加强保后监管。

篇10

根据中支内审工作部署,20xx年6月份和12月份分别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对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分析评价活动。依照内控评价方案,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内容对支行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将定期风险分析评价工作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职能股室、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岗位。我们将评价的监督对象确定为一线营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重点股室、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审计为主;有针对性地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建立的各项制度,注意内控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拓展了评价范围,提升了评价层次。通过审计评价,共发现重要岗位尚存在十多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一列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并书面报告市中支和支行领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全行得到严格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我们根据本行的重点工作、簿弱环节及风险点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二项。分别是《对瑞安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瑞安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调查》。

今年8月份对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欠缺和不规范的操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今年11月份对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阅部分档案资料和观察临柜操作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瑞安支局外汇管理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瑞安支局能够较好地执行外汇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外汇政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分责明确。并能根据上级局的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项内控制度予以细化补充,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流程、外管股各岗位工作职责、外管股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内控督导检查办法》。但也发现了不少一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基本得到整改落实。促进了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外汇法规政策,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今年我们通过审计调查,共发现了违规现象2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大部分已得到整改落实,分别撰写的调查报告已呈报给支行行长和中支内审科。

(二)积极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活动

在行长亲自督导下,我支行由内审牵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对XX年度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做足做细“亡羊补牢”工作,强化了整改落实,巩固了审计监督成效。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意识。布置安排对XX年度以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事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整改意识,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精心组织,确保整改实效。安排专人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逐一梳理,认真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并要求各部门将自查情况、未整改原因及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报内审部门。内审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再检查。

3、强化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制定了瑞安支行内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经过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认定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性质和情节等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并给予经济处罚。

4、严格督促,实现整改目标。针对个别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制定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活动,真正实现了“整改促完善、整改促提高、整改促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