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评语范文
时间:2023-03-15 23:2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区公安分局坚持以鲁苏边界平安区建设为着力点,以促进全区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治安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大局。
(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治安巡逻,重视技术防范,城镇电子监控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有了新提升。在农村推行了治安双保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治安防控的新路子。开展了重点部位治安专项整治工作,为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专业保安和防护设备。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在校园门前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安装了100余盏监视探头,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区公安分局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在打击犯罪、保护一方平安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维护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台儿庄古城重建等重点工程中,区公安分局靠前参与,主动工作,强化安全保护,妥善处置紧急事件,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国庆节期间古城游客高峰期及各项重点活动的安保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深入打击经济犯罪,今年以来破获各类经济案件2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加强警企共建,搞好服务指导,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重视加强基础和队伍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利用网上预警系统抓获各类逃犯7人,信息网络对办案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完善了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连续7年被市局评为执法质量优秀等次。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重视干警素质提高,多次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了民警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认真落实五条禁令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加强对干警队伍的监督管理,连续五年未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我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充分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当前,两抢一盗案件还处于高发期,特别是街头抢劫、抢夺财物,超市、医院等人员聚集区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等行为还较为猖獗,居民小区入室盗窃现象时常发生,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少数痞霸、恶势力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社会治安管理控制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员、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管理控制不够规范严格;交通事故的控制效果不够明显,少数交警执法理念有偏差,工作中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治安双保作为农村治安防范的一种新机制,在执行中出现了安保人员进村未得到有效落实、保险范围较窄、理赔难等问题,治安双保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未充分发挥,警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群防群治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
(四)干警素质和工作效率还需提高。部分干警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生、冷、硬、推的现象发生;一些案件接出警不够及时,案件处理周期长,效率还不够高,警民关系和谐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对评议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评议调查组及时向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反馈。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开展大走访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一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调查组认为,有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一时难以彻底整改到位;有些问题并非公安机关一家能够解决,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为此,对下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防并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下沉警力到基层,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或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治安管理案件的举报和查处力度,重点打击盗窃、抢劫、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开展对公共娱乐场所、流动人员聚集场所、网吧、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强对事故多发地段的监管,加大对无牌无照、酒后驾驶等危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切实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严格消防监督管理,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两抢一盗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两抢一盗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研究措施,周密部署,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确定打击的重点场所、重点地段、重点对象。要提升侦察破案水平,对一些有影响的恶性案件,要集中全力快速侦破,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寻衅滋事、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城乡流氓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2
关键词:开放教育; 实践性教学环节 ; 资源建设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正如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多次明确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对于在职人员更多的是业余学习,而不是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些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毕竟解决实际总是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代替。要建立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这就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明确,可操作性要强,要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要便于学生自主完成。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教学都应该按照学科培养目标,大力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其形式有课程实验、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形式有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由省电大在教学大纲中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将提供相应的集中实践教学训练大纲,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不仅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乃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1 课程实验(含模拟实验)。 课程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要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还应采用多种媒体(如录像、计算机课件等)指导实验操作。课程实验应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辅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负责课程实验的指导及实验报告的批改。
2.2 实习。 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各专业应根据省电大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习和集中实习活动,学生应按统一要求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未完成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2.3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转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各专业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参加社会调查。
调查之前应按照所学专业及课程的要求确定调查单位及对象,选择调查主题,列出主要提纲和做好采访笔记,事后要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应有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调查体会。调查报告由指导调查的教师负责评定成绩,成绩合格都给予相应的学分。调查由各班主任保留备查,评定的成绩及时上报。
2.4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围绕所学专业的课程,结合工程设计而进行的综合训练。具体应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2.5 毕业设计。 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素质训练,是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分,也不得毕业。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所创新。
2.6 毕业作业(论文)。 文经科、外语科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应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可以是毕业论文,或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模拟综合练习加小论文。毕业设计应严格按照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也不得毕业,应鼓励学生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实际,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上有所进步。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毕业作业,还是毕业设计,如有抄袭现象,均作不及格处理。
3 明确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内容,实施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1 实践教学环节资源的主要内容。
(1)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材料。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的大纲和计划、指导说明与要求、管理与检查措施、考核与评定标准等。 (2)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领导机构;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人员。 (3)学员方面。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象是学员,在学员方面,要充分分析他们的特点,包括其现有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等。 (4)其他方面的资源。我们的实验、实习条件与场所;完成教学所需的经费;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
3.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1)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集中实践环节的内容、形式、操作和考核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2)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好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对于实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利的。在确定选题时,学生需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充分听取同学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3)选题确定后,可让学生编写工作提纲,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4)拟订一个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掌握进度,保证其工作按时完成。 (5)成果形成。最后我们应写成报告、论文或设计,并向同学和教师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这是我们集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便于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成绩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展示和教师、同学的评判,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同学们相互交流、提高的一种形式。毕业答辩是我们学生自己展示成果的一种好的形式,可让学生把其报告、论文或设计,通过多媒体文件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良好体现。
4 对实践教学环节资源建设的思考
4.1 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 为了使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和完善,各试点学校必须考虑人员、经费和场所等方面,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1 加速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对各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基地的统一要求,尽快建立符合条件的实验和实习基础。要建好计算机专业、水利工程施工专业、工程测量专业等急需的专业实验室。另外,尤其要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加快实践性教学的课件制作,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室的尝试。
4.1.2 要充分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在相互磋商的前提下,签订协议、完备手续,并由所在单位提供师资和专业人员协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4.1.3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经费,以保证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必要开支。
其次,抓紧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能够正常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专兼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应熟悉电大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毕业设计和毕业作业(论文)指导及毕业答辩的老师都应具有所指导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1)指导教师资格。 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凡承担过本专业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应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指导教师资格由各试点学校指导小组确认,并报省校审批备案。指导教师应指导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作业,不得跨专业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0名。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并对学生选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向学生推荐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指导和审定提纲。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初稿,写出修改意见。对定稿写出评语,帮助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指导教师一般对每位学生指导五次左右,指导课时不低于10课时。每次都要有简要的记录备查。
第三,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领导,我校将成立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指导、审查和评估等工作。
教务部门应负责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落实,协调该项工作的开展,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1、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的管理
(1)毕业答辩及成绩: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答辩,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我省电大系统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的办学特色之一,必须坚持进行。答辩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师不能主持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小组共同评定。
(2)课程实验的成绩管理:课程实验的成绩由各教学班班主任记载在“学生课程实验成绩登记表”中,并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逐级上报至省校教学教务科。课程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管理: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学生科记载在“集中实践性教学换机成绩登记表”上,并在学生毕业前两个月逐级上报至省校开放教育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未完成或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不能毕业。
(4)原始材料的管理: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所有原始材料均应保留至学生毕业一年后,以备上级电大和有关部门核查。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审核、验收
(1)学校毕业工作指导小组审查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并上报省电大备案。
(2)各试点学校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毕业作业(论文)的课题审查和验收工作。
(3)学校教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各教学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汇总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并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将汇总表上报。
5 在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方面,我站积极开展了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以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建设为例,我站借助我校正进行示范校建设这一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规划并逐步实施了水工实验车间、校园测量控制网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工作。
6 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近几年的工作开展,对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认识、管理、实施和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我们要提高对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想认识,把握好其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为开放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造就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任兴武,胡艳红.《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2] 屠立红,周立波.《吴嘉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
[3] 王莉艳,张浩波,等.《论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篇3
【关键词】引领引导点拨开发组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线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实现语文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教师找准处理好以下五种角色很关键:
一、参与的引领者。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身内部发生作用,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由他们自己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整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最初活动的引领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活动设计是否恰当,学生活动是否充分的关键因素。
二、合作的引导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已学知识巩固的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语文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篇4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者自身内部所发生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结合语文教学的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在一次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了“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形式。在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进引领学生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布置文艺会会场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的引导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的点拨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又如,指导学生就“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五、评价的组织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综合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同时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的。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对儿童的评价必然是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师应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评定、鉴赏,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取得的体验和经验成果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作为评价的依据,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知识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建立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体制改革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我们在选取评价手段时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以及互相评价时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档案袋评价法 。这种评价主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鼓励学生及时将语文活动中的表现记入档案袋,有利于学生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激发学生不断的反思。
篇5
[关键词]能力培育政治课教学信息资料收集
1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记得有一次与学生交流中,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她说:“我们当然最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如此。所以,只要能和蔼、民主、平等对待我们,和我们和谐相处,我们就喜欢。”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我很大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种关系呢?我认为关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 热爱、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体人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真正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忱地培养和指导他们。
1.2 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同志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不要老板着面孔,不要吝啬给学生笑脸,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思错、写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主体作用。
1.3 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是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调动。因此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对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以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语。也就是说,教师要随时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辅之以“你真行”、“你真棒”、“很好”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指导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指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收集什么资料,怎样收集资料,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2.1 指导学生确定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向
收集什么资料,如果教师没有明确或较为明确的方向给学生,学生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一般会把下堂课学生该收集什么资料及教学资源介绍提供给学生,如学习《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内容时,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有:(1)收集现实生活中与价格变动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案例,通过立足经济生活,畅谈消费选择来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让学生观察、体会价格上涨对自己家庭的影响及调查所在社区或乡村其他家庭对涨价的反应,这样通过走进经济生活,体验践行进一步体会“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让学生调查某行业的“危”与“机”思考、讨论假如自己是厂长的话,面对“机会”你会捕捉到什么商机?你打算怎么办?假如你面对困境,你如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4)提供教学资源的相关文章,如《肉禽蛋上涨走势与分析预测》、《物价成关注热点,如何看待当前价格变化?》、《新闻分析:如何理性看待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等。又如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我事先把班级学生分四个小组,让每组政治小组长负责组织,先根据本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成果展示形式,是交流式、辩论、知识竞赛、出板报、还是制作课件,接着确定主题:如金钱与人生、直面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吗?等等,然后根据主题去收集资料,可以借助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有关书籍、报刊,设计调查表走访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等,最后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到班级展示。
2.2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1 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并及时把信息资料收集起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可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对课外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引导、督促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籍、报纸、杂志、电视栏目、网上阅读,增加知识面。在指导阅读时我们可分为几种类型:第一,普遍的、持之以恒的。如阅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时事》等,观看《中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等节目。第二,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第三,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或不同年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
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外,还要引导他们通过记录、摘抄、裁剪、复制等方式及时把收集的信息资料存储起来。
2.2.2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程课改下,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科,走向生活、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参加诸如各种展览、政策法规宣传、法庭审判、社会调查研究、采访等活动来获取信息资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让学生自己到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生活,从而实现对理论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存款储蓄”的内容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资料,走访家人或附近居民,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有哪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互相交流、讨论。如前面介绍学习《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内容时,我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第一手资料。
3要给学生使用信息资料提供平台
收集信息资料的目的是使用信息资料。如果我们不给收集来的信息资料提供利用的机会,那么收集者就会失去动力,这样,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后,要为学生使用信息资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自己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技巧和能力。
3.1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信息资料
每堂课前安排学生进行3~5分钟演讲,内容为社会热点、新闻热点或学生关心的话题,演讲者按座位轮流,提前准备,教师最后点评。
使用信息资料论证课本中的原理和观点或拓展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方法可采用分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法,让学生走上讲台;采用表演方式;采用提问法等等方式。
3.2 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用信息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资料,那么怎样让学生来共享这些资料呢?方式多种多样,如交流式、辩论、调查报告汇报总结、演讲、写政治小论文、手抄报、知识竞赛、出板报、作课件等方式。我觉得高中的综合探究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好平台。
3.3 让学生在考试评价中使用信息资料
笔者曾经尝试把考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考试的重点、难点和题型告诉学生,让学生联系时事热点,结合社会实际自己出题,自己得出答案。然后教师根据试题质量给以点评、分等级。通过这种活动,使教师既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资料分析、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教师的电子邮箱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或收集到的资料发到教师信箱,让学生智慧在网络的世界里与老师继续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政治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得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教师们所重视。但作为有效教学环节一部分的作业,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作业上只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的课程目标三个纬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成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使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自觉、轻松愉快的完成作业并取得实效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作业的有效性。有效的作业应包括作业的有效设计、作业的有效完成和作业的有效评价。作者试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1、设计层次性作业,变求“同”为求“异”,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布置太易,优秀生轻而易举的就能完成,会使其有“吃不饱”的感觉;成绩中下学生认真听课但如果作业太难,中下生仍不会做,将会使其“吃不了”,从而丧失信心。因此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有独立思考、发散性思维的空间,能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因此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套餐”型作业的设计,即分3个层次:基础题、提高题和升华题。水平不同的学生可有选择的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设计多样性作业,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学生完全是一张纸一只笔的作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准的要求,现在教师作业的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如演讲、讨论、辩论;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形式,如社会调查;还可以展示成果,如开展活动成果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如学习了价值规律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调查学校所在镇的五金市场,并撰写小论文的作业。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写成了“在价格波动中看五金市场”、“五金市场中的价值规律”、“五金商海沉浮录”等有质量的小论文。对这次的作业学生的热情远远高于平时的书面作业,连一位平时从不交的同学也主动的上交了他的小论文。通过这次作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3、设计人文性作业,变负担为乐趣,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以人为本”作业设计应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数量少且质量好的练习题,让学生能每天完成适量的作业,逐渐积累。
同时,在自编的练习中,在空白的地方可不失实机的插入一些哲理小故事、经济小常识、政治时政背景等。在自编的练习命名时我们也可一改传统的“**课**练习”的标题,而改之为如“笑看国际政治风云”等名称。在题目前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提示的话,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好好想,你一定能成功”、“注意答题角度”等,这些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作业文化”。这样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
作业内容的设计还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有关作业中,布置了“我校学生一日消费情况调查”的作业,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金钱观。
二、作业的有效完成策略
1、由学生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新课标中要求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构建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作业,如在学完企业和经营者这一内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办公司,通过小组同学之间扮演的角色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这一项作业。
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完成作业。在新课程中有大量的资料型作业,如“收集反映我们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就的资料”、“列举我国时期的文艺作品”“收集以批判斯文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等,这类资料型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快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这种完成作业的方式在农村高中中可能会因计算机的普及度而受一定的影响。
三、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
1、常规的书面作业的评价。等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作业的收交,可以是抽交抽改,也可以是统交统改,但还是以统交统改为宜。作业上交后教师一定要对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而不能只看一下或者简单的写个“阅”字就发给学生,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对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简单的打“√”或“×”,其实这都会影响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因为如果作业本上打满了“×”,学生看了以后容易丧失信心,而完全打“√”会使学生掉以轻心,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因为文科类题目即便是得了“√”,其中往往也有不合理的或者表述不准确的成分等。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可以适当的写一些评语,这样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2、作业评价不能以教师打一个等第、写一段评语为唯一模式,它应该是立体的、互动的、多向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互改作业或者全班同学在一起改某一同学的作业,让学生指出同学答题的可取之处或不足的地方。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此题进行重点评价,使作业评价逐层深入。作业由学生来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现。
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评价 人文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法律、国家常识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此相适应,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既有智育的评定要求,又要有德育的评定要求,更要有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定要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思想品德课评价过分重视书面考试,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要努力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就要更新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我通过近几年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就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注重结论,忽视过程,只看分数,不求思想上的进步,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言行不一、智育与德育分离,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没有完全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这种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记录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反映的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一段成长过程。因此,思想品德课要关注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学阶段普遍使用《学生成长手册》,全面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门学科的成长情况,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舞台。教师给每位学生在成长手册中真实记录下一定阶段内思想品德课学习的表现,肯定成绩,表扬优点,指出缺点,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促进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案例:
学习态度观察表
二、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过去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自评与他评的结合,学生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家长、学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及时发觉并展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小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判,能使学生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在思想品德课评价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加强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
在“关爱他人”一课结束之后,进行了一次“同伴对学生关心他人”的评价。
指导语:下面所列出的是对这个教室中一些学生的描述。仔细阅读并写下最合适每个描述的学生的姓名。你可以写下这个教室中任何一位学生的姓名,包括今天缺席的学生。你的选择将不会被其他任何人看到。
注意:写下最合适每个描述学生的姓名;
写下你认为最适合每项描述的所有学生的姓名;
同一个人可以适合不止一个项目;
请写下学生的全名,
除了你和我(教师姓名)之外,不会有任何人看到你的选择。
在每项描述下面写下姓名:
1.喜欢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和游戏的同学是:
2.愿意同其他人分享物品的同学是:
3.愿意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同学是:
4.在游戏中总是确保没有漏掉其他人的是:
5.总是鼓励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同学是:
6.对有难处的人比较友好的同学是: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标准化考试,试图把清晰的和模糊的、可测的和非可测的都纳入理性的框架中去考查学生。由此,造成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社会上流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说法。近几年,高考、中考舞弊案件不断,学生平时测验作弊更是常见。
我们不否认量化评价方法的作用,它科学、客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但是,它不能测量许多难以量化的丰富内容,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所体现的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这些是难以用分数来衡量的方面。因此,思想品德课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的,关注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价方式。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每月一次的时政专题讲演,或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评选,等等。这些评价方式可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社会实践等能力,无形中还能营造同学之间友好竞争的气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努力把课件越做越好,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激起感知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并因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时政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培养健全人格。如七年级上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就是按照“分数+等级+评语”的综合方法制定的。
思想品德课定量与定性评价方式两种方法有机统一和合理运用突出了考试的诊断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交流。
初三毕业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世界十大空气洁净城市中,中国有两个城市入选――海南省的三亚市排第二位,海口市排第五位。说说这一报道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道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在解答这一题目时,考生既能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又会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一条有感彩的题目。如果进一步让学生制订出一个寒暑假宣传保护环境和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效果就更好了。
考试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考试为了什么?”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时,不向家长送成绩分数单,而是送一只手袋。在这个纸袋里面,装有学生智力劳动的作品:学生写的书法、编的故事,精选出来的学生完成的各科作业,学生的绘画、资料剪贴、作文,以及阿莫纳什维利对学生智力的分析和热情鼓励的鉴定。教师在课上、课后多多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的时候,不仅是教育改革成为每位教师自觉行动之时,而且是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个人才能、关爱他人等人文素养养成之时。
参考文献:
[1]李美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07,25.
[2]宋火金.形成性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教书育人,2003,23.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