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15:3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材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特色教材;结构;攀西地区
1.特色教材开发的背景
目前攀西地区作为中国西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正吸引各方企业家来此兴业,必然需要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采用的学科式教材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缺少合适的教材是制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为了培养攀西本地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根据本地产业、生源特点,教材应具有以下特色:①教材内容反映攀西特有的利用钒钛磁铁矿生产钢材、钛制品和钒制品的复杂工艺;②教材表现形式文字、图表、视频相结合,通俗易懂,适合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攀西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③教材逻辑结构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材为主。
2.特色教材总体结构设计
项目化教材总体设计,包括选择项目以及项目的序化。[1]一般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项目。作为相关厂的主体专业,冶炼、轧钢等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覆盖多个不同产品的工厂,一门专业课程又要覆盖工厂不同工序的多个工种岗位,包括设备操作、工艺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控制。
按照工作逻辑确定教材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各个项目的功能和目标如下。
(1)认识工厂:能说出工厂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部分内容。
(2)原料准备:能按照作业标准, 进行原料验收、入库、出库操作。
(3)原料加工(粗加工、中加工、精加工):能按照作业标准,与上下游工序协调配合,进行物理、化学加工,使原料变成合格产品。
(4)质量控制:能进行半成品、成品检验,典型质量缺陷分析,典型生产故障、事故处理。
3.特色教材项目结构(体例)设计
项目结构设计就是项目化教材的体例设计,[2]设计内容包括各个项目的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现代化的攀钢轨梁厂调查”项目为例来说明项目结构设计[3]。项目名称:现代化的攀钢轨梁厂调查。项目导言:火车在钢轨上的飞驰事实上是钢轨引导火车轮前行并承受车轮压力的轨道关键部件。攀钢轨梁厂是中国著名的钢轨生产厂,通过现场参观或浏览有关企业网站,可以知道钢轨和其他大型型钢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学习目标:编写有关轨梁厂产品品种规格、设备工艺、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的调查报告。工作任务:①轨梁厂品种规格及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调查;②轨梁厂设备系统调查;③轨梁厂作业区调查;④轨梁厂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调查。项目成果示例:轨梁厂XXX调查报告(略)。
工作任务1:轨梁厂品种规格及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调查。任务描述:轨梁厂生产的产品包括钢轨、型钢、方圆钢三大类,各类生产工艺流程不同。任务分析:用word撰写符合任务书要求的调查报告。调查方式有工厂现场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相关知识:①调查报告格式;②轨梁厂产品分类;③典型产品特征、规格、用途、技术要求;④典型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任务实施:观看有关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工厂现场感性认识,提取有用信息,用word撰写符合任务书要求的调查报告,小组抽签答辩。
工作任务2:略。拓展提高:①技术标准解读。②产品缺陷特征。练习:有关轨梁厂产品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或问答题。项目评价:评价表格式如下。
4.结论
过去出版的职业教育教材大多没有教材设计环节,缺少对教材结构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实在不方便师生使用,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对攀西特色教材结构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材料生产类教材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2]孙红艳.职业教育项目化教材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2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进入担保行业并来到公司工作的机会,从今年月日来公司上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悟,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将近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同时,我参与的工作主要有:
1.跟随部门经理及同事,对一些项目进行保前调查核实,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还款来源等进行综合评估;
2.在部门经理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做一些辅的工作;
3.出具合同,打印合同,目前经手做过的合同主要有。。。。等企业;
4.负责借款方,出借方在合同,相关文件上签字,及相关手续的完善,在大厅参与办理过几次对接业务;5.跟随部门经理及同事,对借款方进行保后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相关情况。
二、工作总结
1.在来公司工作之前,我对担保行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很少,自己在金融,投资担保,抵押,风险把控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来到公司之后,才对担保行业的相关事项,及工作流程等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重视自身的学习,多向公司领导,同事虚心请教,多学多问,积极参加公司的业务培训,工作之余多关注,学习担保行业的最新资讯,政策及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篇3
国家发改委7月10日宣布,决定自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这次降价是继5月10日和6月9日之后中国今年第三次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也是2008年12月实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国内油价首现“三连跌”。成品油价三连跌,重新回归“6时代”,有助于进一步舒缓通胀。
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已降至3%的政策高压线以内,仅为2.2%,创29个月新低,通胀老虎终于开始入洞。自2月份以来,CPI不断回落,通胀压力大降,这为央行开闸放水提供了契机。但需警惕的是,上半年CPI同比仍上涨3.3%,消费者物价感受并未显著好转。央行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居民物价满意度指数为18.2%,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其中,65.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而且,借通胀走低之机,公共产品上涨再次涌动,电价已经上涨,居民阶梯电价7月1日试行;而发改委官员近日表示,将继续推动水价上浮;而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资源价“闯关”的当口,其他公共产品步其后尘的概率很大,因此CPI的“2时代”能保持多久不得不打个问号。
另一方面,PPI持续走低,6月份PPI同比下降2.1%,连续4个月呈现负增长,创下31个月以来新低。PPI的大降,生产资料价格下行是重要原因。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25日至7月1日,有色金属、农资、能源、建材、钢材、轻工原料价格下跌。其中,有色金属价格下跌0.9%,能源价格下降0.7%,原油价格下跌2.3%,为连续第11周回落,累计跌幅达20.8%。实际上,废品价格一天一个价无疑是映射PPI走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废品价格在上半年上演了大幅跳水的行情,整个废品行业的回收价格平均降了约40%。不仅废纸,其他如塑料瓶,钢、铁、铜等边角料的回收价格也在走低。
从目前的形势看,PPI和CPI联袂下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大大缓解。从理论上讲,PPI一般应领先于CPI的变化,CPI是滞后指标,如果这样,那么CPI短期大幅上升的概率很小。但也有研究认为,在中国,PPI不是CPI很好的领先指标,应更多观察市场结构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自身对CPI的塑造作用。另一方面,CPI和PPI的双双下滑,特别是PPI的连续负增长,也显示通缩风险的抬头。不管是从进口贸易增长的疲软,6月份进口增长仅为6.3%,还是动力煤价格和钢铁价格的持续低迷,都反映了国内需求的萎缩,中国经济可能再次站上了通缩的门槛。实际上,摇摆在通胀和通缩之间,中国经济向通缩倾斜的可能性加大。近日,国务院总理连续3天座谈经济形势,一方面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另一方面强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在笔者看来,总的来讲,目前通胀老虎虽已收敛,但风险尚未完全消除,而通缩风险又开始隐现,中国经济再次陷入通胀风险与通缩风险交替出现的困境。
篇4
【关键词】 铸铁烘缸 定期检验 检验策略
【Abstract】 The causes of cast iron dryer explosion accident were analyzed,periodic inspection strategy were made:macro inspection,wall thickness determination,the hydraulic pressure test.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trategy is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ast iron dryer;eriodical inspection;inspection strategy
1 引言
铸铁烘缸的耐磨损性良好、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被广泛地应用于造纸工业的纸张烘干、定型。
2011年12月南宁某大型造纸厂一台日本制造的BF烘缸在运行时发生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结论,直接原因为烘缸操作端螺栓通孔处爆炸前存在陈旧性轴向裂纹,该源裂纹经过长时间腐蚀,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面疲劳扩展至表面,在内压、烘缸转动离心力和托辊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发生爆炸事故。(图1)
由于该设备投用未满三年,未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但分析事故的原因对铸铁烘缸的定期检验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铸铁烘缸损伤模式识别
铸铁烘缸主要介质为水和水蒸汽,设计温度一般为143℃,介质本身对设备腐蚀比较小,不会造成大的减薄。
铸铁烘缸失效多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引起的。大多数烘缸是用灰铸铁制成的,由于灰铸铁属于脆性材料,材料性能较脆,铸铁在铸造过程中易发生铸造缺陷,且内部铸造组织较钢材疏松,晶粒较粗,分散着大量的片状石墨,强度和塑性低,没有明显的弹性变形特征,在变形过程中突然断裂,为低应变脆性断裂[1]。同时由于铸铁烘缸两端轴头不仅承受着缸体的自重和缸内冷凝水重量,还要承受着使烘缸转动的扭矩。烘缸在均速转动下产生较大的离心惯性力。在端盖与轴头等连接处承受着相当大的动应力,容易使该位置出现裂纹。
3 定期检验检验策略制定[2]
铸铁烘缸的特殊性决定了难以采用普通容器检验的仪器,同时由于其材质对超声波衰减非常大,且每个烘缸单独铸造,其衰减差别各异,不能采用普通测厚的方法;其定期检验策略以宏观检验、壁厚测定抽查、耐压试验为主。
3.1 宏观检验
主要检查内壁结构不连续、形状突变处,浇铸冒口区,厚薄差较大部位缸盖、缸体圆弧过渡区等部位等处有无严重的腐蚀、磨损、缩孔、疏松等缺陷,外表面有无裂纹、腐蚀及机械接触损伤等缺陷。必要时可借助5~10倍放大镜重点检查。
3.2 壁厚测定抽查
因为铸铁内部有大量的片状石墨,对超声波有较大的反射作用,通常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铸铁烘缸进行测厚,检测前先用游标卡尺测量边缘缸面厚度,再用超声波探伤仪测量,调节材料声速后反复比对,比对后选择代表性部位进行壁厚测定抽查。
3.3 耐压试验
由于烘缸制造时遗留的内部缺陷难以用常规检验方法检出,推荐每两个检验周期进行一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取最高工作压力的2倍。水压试验进水、加压可从进汽端管线接入;从另一侧缸盖预设的排气孔排气。保压后重点检查缸面、缸体与缸盖的链接部位以及螺栓孔,经检查无渗漏、无可见变形、无异常响声为合格。
4 检验实例
按照前文确定的检验策略,对广西某大型造纸企业的100多台烘缸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完毕后发现其中两台烘缸存在重大缺陷。其中编号为EC-15的烘缸在封头部位发现一处300mm长的开口裂纹(如图2)。
在某小型造纸厂宏观检验合格后进行水压试验时,缸盖圆弧法兰发现一长约150mm贯穿性裂纹,裂纹从螺栓孔起裂呈放射状指向传动轴。耐压试验刚开始未见泄露,水压逐渐增大后才喷射状泄露。该台设备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5级。企业更换缸盖法兰后重新投入使用。检验实践证明该方案科学合理,兼顾了检验经济性及有效性。
5 结语
铸铁烘缸作为造纸等行业广泛使用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以及失效后造成的危害的严重性。充分尊重检验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策略,提高检验有效性。生产企业也应充分配合检验单位,将检验方案落到实处,加强生产巡检,共同做好铸铁烘缸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1.1课程内容分散,缺乏联系
建筑材料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砂浆、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十余个不同门类的上百种材料,内容多而杂。每种材料列为一个章节讲述,各种材料自成体系,各章节间缺乏联系,造成建筑材料课程理论性和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非常广,但整个课程的系统性差。由于课程概念性内容多,由材料试验和实际工程经验导出的结论多,课程缺乏逻辑推导和理论分析,内容显得平淡,若上课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筑材料的种类、参数、性能等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往往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听起来毫无头绪,索然无味。
1.2实践教学脱节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验教学缺乏新意,过程和结果都一成不变,学生仅需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实验多流于形式,只要参加了实验,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结果早已预知,提交实验报告就能考核合格。
1.3教材内容滞后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也有其特点:一方面像钢筋、混凝土、砂浆等大量使用的材料经过很多年都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像保温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材料更新变化很快,一些性能优异的材料能迅速普及。现行的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基本都秉持“够用”的原则来编写,着重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导致已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内容根本就没有在教材中出现。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编写的教材。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还未出校门,就已经严重滞后甚至淘汰了。
1.4教学手段单一
很多中职学校建筑材料课程授课还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在黑板上板书课程重点,学生听,然后记笔记。当然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其优点,不能一味抹杀,但对于建筑材料课程来说,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显得太单一。例如对材料进行介绍时,不管教师如何详尽的描述材料的外形、质地、光泽、颜色等信息,学生都无法直观感受,只能通过想象得到信息。且不说信息能否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去思考、想象时,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耐性,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教学改进措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及时更新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有限,不可能非常深入的研究材料,日后的工作岗位也决定了其建筑材料的知识重点在于如何检测、应用材料。因此,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应当加以控制。为了能适应实际工程的材料变化,需要及时更新书本上或课堂教学中的材料知识。让学生多了解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突出新材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先进技术与新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扩展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每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采用传统教学弊端明显。因此,需要合理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材料的图片、生产工艺的演示动画或视频,实际工程录像等,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更易懂。特别是一些具有优秀性能的高新材料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科学的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展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就图片或视频中的一些知识点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将一些便于携带,便于展示的建筑材料带到课堂上,学生通过看、听、摸等直观感受这些建筑材料,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当讲到材料的检测时,同时拿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区别,再加以讲解,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判断、区分出哪些是不合格品。最后,可以充分利用现在流行的微课来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在上课前将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利用网络、移动平台等方式传给学生,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前就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习了,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答疑解惑,通过师生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通过疑问的解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2.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实验教学是建筑材料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不仅能验证课堂上知识点,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但现阶段的实验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以验证式的实验为主,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固定的,缺乏新意,难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一定的变数,如混凝土的配合比,不采用固定配合比,而让学生自己设定混凝土强度,自行设计配合比,自己动手配料,制作试块。整个实验由学生自己主导,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除了实验教学外,还应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到工程实际。例如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地现场参观,认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可以要求学生到当地的建材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价格、优缺点等,也能发现许多课程内容以外的新材料、新工艺,使学生的材料知识得到了极大扩充。
2.4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标准单一。理论知识仅凭一张试卷就决定了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只期望在期末突击来应付考试。实践教学考核一般凭实验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等形式,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很难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对当前的教学评估方式进行改变,将考核的重心由卷面考试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使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由单一的卷面考核转向卷面、实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以及实践的一个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在学习全过程真实体现。
3结论
篇6
(一)交易方式特殊,仓储地与经营地背离,场内商贸企业注册资金少,实体条件差
市场内部做化工产品经营的企业,交易化工产品依托“化工产品行情网”(张家港),行情的瞬息万变使得经营户交易方式与传统买卖产品方式不同,而且,业户经营的产品特别是液体化工产品由于市场方不具备存储条件,使得经营户仓储地与实际经营地背离,有些仓储远在外省市。
很大一部分场内经营的纳税人登记之初注册资金只在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线上,经营中相互拆借资金量大,场内很多经营户的生存主要靠不断促进资金周转来维持;这些也使经营户的经营场所基本条件仅以满足办公需要,虽然由于近来呈现本地经营户取代外地经营户迹象(创办之初市场内主要以浙江籍经营为主),但“一张台子一张凳,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打天下”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二)商贸企业集中,产品结构复杂,销售收入巨大
目前,塑化市场有经营户近280户,普遍是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经营户增加速度明显,*年底比20*年初增加近80户;市场内经营户容纳量大,一期房产可注册经营户门面超过1000户,*年市场方二期房产交付使用后,商贸企业纳税人将进一步增加。
塑化市场在开办之初,旨在把塑料、化工行业集中经营成市,但随着招商深入,市场内逐渐增加了钢材、矿石、电子等行业,而且,塑料、化工行业招商之初本来分类就细,大类有化工原辅料、塑料原料、助剂、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模具技术设备、橡胶及橡胶制品等,小类细分有几千个品种,同类品种也有不同产地不同品质不同品牌之分,加上后来进场的钢材(管)、矿石等行业,商贸企业产品的结构就显得十分复杂。
*年市场所有纳税人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年1—4月已申报销售收入40.34亿元;*年户均销售3700万元,单户纳税人开票销售超过亿元的纳税人*年有21户,*年1-4月已经销售过亿元的纳税人有8户,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另外,*年1-4月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的企业更多。受销售的影响,经营户开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各种限额的专用发票使用量增加趋势明显,20*年市场各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有36000份,到*年统计已经达7*00份之多,预计*年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将达到100000份左右。
(三)市场平均税收负担率低
由于“行情网”使得化工产品进价透明,用户企业也充分掌握上游产品价格,市场内经营户产品进销差价极低,使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低。经统计,*年全年市场内经营户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在0.26%左右,如加入所得税入库因素,*年税收负担率也不超过0.35%,*年一季度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测算为0.22%,远低于理论税收负担率。
正是因为这种集中成市、专票使用量大、行业特殊、产品结构复杂、交易方式特殊、税收负担率普遍低、货物销售发出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等特点,给市场的国税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当前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不能使管理真正深入,税收管理员征管压力大,管理责任重。
二、加强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建立纳税人税收状态征管文档,随时掌握纳税人变动情况
根据市场商贸企业特点,建立《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两表,把税收管理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情况以两表形式确定,随时查阅。《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主要包含:税号、企业名称、纳税人类型、辖属市场、注册经营地址、实际经营地址、企业固定电话、法人代表、实际经营人、财务人员、办税人员及其联系电话、所得税征收方式、是否防伪税控企业、防伪税控开票方式、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限额、是否网上申报、是否网上认证、是否外地法人代表、是否记账、是否区外经营、是否辅导期、法人代表户籍地等项目,基本涵盖商贸企业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特征;《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除了包含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税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办税人员、联系电话外,其新办登记时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和提醒,如:受理日期、税种登记认定工作流、所得税征收方式工作流、税款划解账号报告、纳税人信息补录、一般纳税人预认定、辅导期起讫日期、防伪税控共享发行、购票行政许可工作流、供票资格认定工作流、开票最高限额、网上认证全部登记记录,这样,能促进税收管理员对商贸企业纳税人基本登记和征管状态及时掌握,把握税源管理事项进度。
(二)围绕专业发票加强调查职能,降低执法风险
税源管理重点应围绕市场内商贸企业专用发票使用情况展开,充分运用税源管理调查、核查职能。(一)明确不同调查项目的调查内容,并以上门调查为主,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了解为辅(市场内同类商品有一定可比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项目、抵扣项目、金额、进项销项匹配等情况为重点;重视对纳税人销售货物和买入货物资金流动情况的匹配,发现疑问,可以延伸调查。(二)掌握行业信息,测算行业税负,建立监控指标。(三)对于纳税人专票开票限额升级的,调查报告应对纳税人所经营商品的趋势走向做出判断、分析。(四)对销售收入大的经营大户,明确要对其资金、供货、销售渠道、仓储、物流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分经常性调查和临时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内容包括:三月中两次出现专票异常供应企业;连续三个月月均使用量突增超过200份(万元版及以上);新增万元版发票使用量月度超过150份等。临时性调查包括:对有升级十万版企业;日管中发现的其他专票使用疑点等项目。对调查后的书面意见,经确定后可作为调整纳税人专票使用量的依据,灵活掌握,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同时,对于纳税人申报异常;连续2月零申报,经调查有疑点企业;(目的防止走逃)未按规定时间申报,无正当理由的;涉案企业;评估发现有问题,有偷税嫌疑的;调查中发现有违法嫌疑或经营状况值得怀疑的;管理中发现企业经营有异常的。税收管理员应及时剪角作废纳税人手中发票,并暂时收缴纳税人税控卡,对纳税人发票领购数量可以调到最低1份;直到纳税人恢复正常或疑点排除后解除限控。
(三)建立市场商贸企业税源管理监控指标,体现税源管理效能
针对市场商贸企业的特点,建立“四重一高”税源管理指标要求,重点突出,以重点销售、重点税金、重点亏损、重点增长指标为抓手,以税收负担率动态变化为突破口,加强税源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1、重点销售:以上年销售总额排名前二十位纳税人为静态重点,以月度销售前二十位纳税人为动态重点,动、静态相结合,并辅以确定分析指标,加强税源管理。
2、重点税金:按照增值税、所得税年度入库分别前二十位纳税人,季度所得税入库、月度增值税入库前二十位纳税人为主要对象,并辅以确定分析指标,及时掌握税源月度、季度、年度情况,增强税源管理的分析深度和准确性。
3、重点亏损:对年度亏损前二十位商贸企业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经营性因素与非经营性因素对亏损的影响程度,以此掌握一定时期内的产品经营特点,指导面上该类产品销售企业的税源管理工作。
4、重点增长:通过对月度、季度入库税金与上期比较绝对数增长明显的商贸企业,及时上门跟踪,分析突增原因,防止纳税人发生经营偏差。
5、对市场内税收负担率排名(年度、季度税收负担率由高向低,由低向高)前二十位企业,以事先设定的税源管理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及时掌握行业、产品趋势及税源状况。
篇7
虽然在应对危机振兴规划中,不少专家都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力度盘活民营经济,进一步向民营资本放开电信、金融、石油、铁路等垄断性较高的领域,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决策者多方提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计划。
但在市场上实际看到的却是相反――在各个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里,政府更努力地扶持和鼓励国企发展,民营企业则延续2008年的颓势,步步后退、溃不成军。
“被贷款”雪上加霜
可以说,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民营企业本来就较国企受创更深。
原因之一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外向型经济主体多为民企。而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向来不受国有商业银行待见,在融资上本来就一直处于劣势;而在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出于对实体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的预期,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更加严格,部分银行甚至收回原有的贷款或单方面中止贷款合同,这对资金状况本来就相对脆弱的民营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2008年,中央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对于民营经济来说,最需要的帮扶政策自然是拉动内需及放宽融资环境。
但实际上,产业振兴规划中唯“大”唯“强”的趋向十分明显:一方面,在政策资源方面对大企业考虑较多;另一方面,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财政真正投入到中小企业中的比重非常小。尽管当中也出台了如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都极少主动执行。
中小企业的事情,压力大,管不动,也不好协调,到处是部门利益。比如说税收关系税务总局,贷款涉及央行和银监会,从根本上还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今年,有银行曾对外表示,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曾一次性提供2000万美元的贷款。但根据阿里巴巴的调查结果显示,87%的中小企业仅仅需要不到6万美元的贷款,2000万美元贷款的受惠者即使不是国企,也肯定是大企业而非民营经济中最大的群体一中小企业。
这一点都不奇怪,对于开展传统型商业贷款的银行来说,中小企业承受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弱,利润也没有大企业那么可观,银行根本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调查中小企业的偿还能力。与其雪中送炭给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他们宁愿拨出巨款为大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锦上添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月14日的调查报告显示,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难以从银行贷款,其中29.1%认为“有难度”,20.6%认为“比较难”,17.3%认为“非常难”。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则、管理办法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差别基本上不大。但对于小企业,不论是风险评价、贷款管理体制等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国内银行由于把中小企业合并统计,上半年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53%,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型企业得到44%,而小企业仅得到8.5%,小企业们是“被贷款”了。不仅如此,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整体还要明显高于大企业。
而且。中小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分,中小国有企业很多都是地方政府的“长子”,它们所享受的政策、所掌握的资源都是中小民营企业远远不可比拟的,在银行信贷上显然比中小民营企业具有优势,而这些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要算到整个中小企业贷款之中。
由于扼紧民营企业咽喉的最大因素――融资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营企业的路本已日渐难行。外向型制造业纷纷倒闭的景况尚未缓解,而国进民退的压力又已逼近。
“被收购”黯然离场
钢铁行业是经济衰退中受创最重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去年中央推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0 项措施中受惠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
2008年10月末,全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8.6点,与7月初相比下跌53.7点,其中螺纹钢、线材价格跌了2000元-2400元/吨;再加上库存积压、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和铁矿石原料价格的居高不下……每个企业都在紧绷的资金链中惶惶不可终日。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截2008年9月,国内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已达30%以上。
民营钢企们本来期待过4万亿救市方案带来的希望――扩大内需措施中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最为直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都会对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熬过最艰难的2008年,步进2009年,他们却发现,钢材消费拉动的成效尚需时间凸显,但一轮势不可挡的行内重组风暴已然逼近。
2009年5月,钢价出现反弹,然而民营钢企毫无复苏迹象:建龙钢铁张志祥、复星集团郭广昌、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分别将宁波钢铁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宝钢;杜双华的日照钢铁被业内公认效率低下的山东钢铁重组;山西省太钢集团对全省钢铁企业的整合计划中,更包括对“山西首富”姚俊良旗下的美锦钢铁有限公司的收购……
短短一年,民营钢铁全线大溃退。
煤老板的产权是试金石
民营钢铁企业当然不会是“国进民退”中唯一的悲情主角。2009年,无论是行业标志性企业还是全行业性的民企败退,都数不胜数:从中粮入主蒙牛、中化收编民营化肥厂,到近期国企频频夺标“地王”,再到民营航空“全军覆没”及高速公路行业中的民营资本被集体清退……这些都标志着民营企业在中国各经济领域内的大面积收缩和撤退趋势。
而其中极具时代意义的,是山西煤老板在历史舞台上的集体退场。
今年4月15日,一份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清晰地体现了政府对于山西民营煤矿的态度。根据文件精神,所有民营煤矿必须将单井产能提高到90万吨以上才能获准继续经营,否则就必须同意政府的重组方案,被国有大矿收编。
如果文件的基本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则2010年底,山西省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意味着会在现有基础上压减60%以上。这又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强硬重组风暴。虽然山西省政府明确提出,重组计划中可以作为兼并主体的既有中央和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炭企业,也包括民营煤炭生产企业,但从现有资源占有的结构来看,主要兼并主体亦非国有大矿莫属,首当其冲被兼并的则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更让煤老板们崩溃的是,按照山西省83号文件规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源价款补偿根据所剩煤炭储量以及当初的煤炭资源转让价格来确定,此外给予煤老板1倍或者0.5倍的补偿。也就是说,尽管收回了当初的资源价款,但几年的投入却基本打了水漂,损失动辄就是上亿。
10月、11月,进入了山西省政府排定的整合时间表,越来越多的民营煤矿血本无归、黯然关闭。有煤老板在得知将被整合关闭的消息后,当场泣不成声。
而至2009年底。这场运动还远远没有完结。山西只是一个标本,煤老板的离场决定是全国性和历史性的,内蒙古、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已经陆续派代表到山西调研取经。显然,全国各地幸存的民营煤矿还要迎接新一轮的暴风雨。尽头是国家队独舞?
当山西煤老板集体落难的时候,社会上的叫好声远远大于惋惜之情。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民营企业在各行各业纷纷溃退,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策对民营企业产生的“挤出效应”。
它影响的并不仅是煤老板或钢铁企业等一两个群体的利益,冷却的是民间创业者的心。当更多的人对“山西煤老板”的下场心有余悸时,他们也许会放弃创业的理想,或者更倾向于“小富则安”,在创业路上失去扩张进取的勇气。
篇8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分析
1、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使用杂质含量的大砂子。一是砂子中含泥土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二是以次充好,采用价格较低的石粉替代所用的石砂,或掺加部分石粉。三是砂子不上筛,大小砂粒一起拌入混凝土。上述问题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经取样试块打压后达不到要求,因此出现了顶部开裂、基础下坠和桩基偏位渗漏等现象。
2、所用的钢材不达标。部分施工企业过分注重效益而忽视了质量,从黑工厂和一些地下小炼钢厂低价购进的钢材达不到要求,或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购进生锈钢材,造成钢材结构不满足规定的韧性及强度,埋下安全隐患。
二、施工方面的问题分析
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工作非常关键,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等,如果不认真按相关规定去做,常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不足。前期的工作不到位,极易引发工程质量事故,甚至带来重大的损失。
2、违反设计程序:应按照“勘察—设计—施工”的操作流程来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但是大部分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表明,多数工程图纸缺少设计人、审核人和批准人。此类图纸在交付施工后,由于设计问题而引发了多起质量事故。
3、违反施工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关系到混凝土和钢筋组合时是否坚固,所用的水泥和砂石、外加剂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配合比拌制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等级。但工地上的砂石的堆放都比较混乱。现场无混凝土配比例牌或者只是摆设,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而且在搅拌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按配合比搅拌,大幅度地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三、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问题分析
影响建筑产品的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人员素质。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一线技工的职业素质及技能的提升。但就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大部分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工,但这些工人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这些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而且多数人员没经过相关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因为这些人员不具备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质量意识比较欠缺,所以很容易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另外,国内建筑行业都比较缺乏建筑管理和施工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技术工作出现疏忽。特别是重要行业管理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失衡,人才布局不科学,优秀管理人才大量流失,管理人才体制及运营机制存在严重的不足等,上述问题也为建筑行业的深层次发展带来了制约。
四、监理制度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分析
建设工程监理应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负责,监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但当前国内的监理工作产生了很多问题,且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影响,极易引发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监理工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点:
1、建设监理制度尚待完善:国内现已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建筑法》和《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大体上构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可在规范及指导建设监理工作。但建设监理工作不断深入,部分规章制度出现了有待完善的部分,对监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工程监理项目多在施工环节,且有待完善。监理服务档次尚待提高,多数只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层面,一般在进度控制及投资控制阶段并不能发挥其作用,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为赶工程进度,在缺乏监督的条件下不根据操作流程施工,甚至偷工减料,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3、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及检查手段有待提高:技术装备及检查手段落后,造成部分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为质量事故。如施工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时,除准用材料及一定要同步提供质保的材料以外,一部分还需进行试验,还有一部分需通过相应的仪器设施进行复查,因为装备及检查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引发了多起材料质量问题的工程事故。
五、建筑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问题分析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规范标准、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行到位,是引发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社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条例细则不健全:在质量管理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更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该原则将质量责任分解并细化,加强了质量管理的力度,但其备案制度细则有待完善。
2、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 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专门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但这项法律的适应性不强,这项不足也在实践活动中也逐渐显现出其较差的可操作性和过强的原则性。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完全按照执法人员的意志而定,并未规定出具体的幅度及数额,从客观层面来看,执法具有随意性,有时处罚过重,但有时处罚力度不够,因此同一行为极有可能产生异罚现象。
六、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指的是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使用时,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其中,人、物、自然环境、社会条件是主要的四大要素。这里的“人”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最关键的要素,其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质量事故往往和各级管理结构及施工状况、各类社会现象以及某种自然环境都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工程建设一般关系到多个部门及单位,包括施工、建设、使用、质检、监理、管理等,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对以上四个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的探讨及分析,从而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项目;物资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场物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将施工现场的物资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存放,才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条不紊的使用相关的工具设备以及建设材料等。要想加强施工企业的现场物资管理,就要改善现场物资管理,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坚实的后盾。
一、物资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物资占了工程产品的主导部分,大约占到总投资的65%―70%以上,所以其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效益和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部分。但因此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等较容易出现,如果不严加控制,势必会出现物资质量较差、价格虚高等问题,从而导致浪费、增加工程成本,更严重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品牌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对施工企业的意义重大。从这个方面来讲,物资管理工作作为一种企业行为,企业物资部门对此要进行专业性的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此密切关注,而且各岗位人员都应进行共同的参与以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资管理现代化体系的建立。
1、施工前期物资管理
(1)了解本工程的概况项目经理部成立以后,项目物资管理人员要根据本项目的工程情况落实本工程所需的主要物资需求品种、数量以及采购方式,落实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周转材料需求品种、数量以及配置方式。
(2)进行施工用主要物资和周转材料调查编制物资调查报告指导下一步的招标采购。
(3)建立健全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物资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并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尽量简单、易行、实用、便于操作。
2、确定本项目物资管理的重点和要点
(1)加强主要物资的采购
项目经理部在采购大宗物资前,要全面详细调查施工用主要物资的市场行情,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统一集中招标或议标采购。采购施工用各种物资时,要尽量从厂家现金采购,避免从中间商采购,从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物资质优价廉。
(2)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项目各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各种物资计划要超前,施工用主要物资和周转材料要有分单项工程的总需求计划,每月要有规范的主要物资和零星物资需求采购计划。
(3)加强主要物资的消耗过程控制
一是在签订钢材和混凝土采购合同时,要对钢材、混凝土的计量做详细约定,同时,要加强验收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物资核算管理办法》做好主要物资的消耗核算工作,确保主要物资的消耗可控。
(4)加强主要物资质量的控制
项目经理部在各种主要物资进场时要严把质量关,对各主要物资验收时,物资部门要会同相关质量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验收。
(5)加强物资发放风险的控制
劳务队伍的物资领料人必须办理领料委托书,物资的发放签认必须是有权领料人,而且必须要确保“谁使用,谁签认”的签认原则。
(6)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工作
要及时完善周转材料的退租手续,并签订周转材料末次清算协议,要绝对避免周转材料已经退还而出租方仍然收取租金的情况出现。
3、物资计划管理
首先,要强化物资的计划性和超前性管理,及时编制主要物资采购总计划。要有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的采购或租赁计划。其次,要及时编制主要物资和零星物资的月采购计划(或申请计划),物资管理人员要根据当月的施工生产计划和施工组织认真落实施工需要的主要物资和零星物资,要做到心中有数。
4、物资采购管理
(1)做好项目前期市场调查
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全面摸清本项目所在地全部施工材料的价格、质量、运输等情况,为下一步的物资采购招标做好准备。
(2)要创新物资采购模式,加强并拓宽采购渠道
物资的采购无论是哪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在采购物资前,一定要先进行市场调查,同时要邀请有实力、信誉好的供应商参与招标、议标或竞标。
(3)减少中间环节,尽量从生产厂家直接采购
直接从厂家采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质量还有保证。
5、物资验收管理
(1)强化主要物资内在质量的验收程序
对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物资,由物资部填写《物资检验单》送试验室,由试验室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检验结果出来后实验室将《物资检验单》回执返回物资部,物资部根据检验结果决定物资的发放。需要注意的是,物资部与试验室的检验台账应该相符。
(2)规范《物资点收单》的签认
验收物资质量合格、价格相符、数量无误、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管库员应开出《物资点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6、物资发放管理
(1)物资发放必须坚持“谁领用,谁签认”的原则
强化对有权领料人的管理。所有劳务队的领料人必须要有领料委托书,委托书要求有以下内容:领料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单位的盖章;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领料人的签字笔样。
(2)严禁大量物资整进整出
如果各种物资都整进整出,项目经理部所管物资必须要账、卡、物相符。
7、物资核算管理
(1)及时提供核算数量
项目工程部门根据核算单元当月完成工程数量提供本月应耗物资数量(不含损耗);合同部门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加合同约定损耗后提供核算对象,本月应耗物资数量清单交物资部。
(2)强化并规范物资盘点
每月26日项目物资盘点小组要对库存物资进行彻底盘点,并编制物资盘点表。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盘点时列入库存的物资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已经消耗但未验工计价的物资。
二、加强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一些举措
1、从全集团的高度来考虑,从而制定项目物资管理的规划以及目标,例如加大物资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合理考评机制的建立、对各类物资总体供应的确定。毫无疑问,无论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讲,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对于物资管理工作来说,同样如此。每个项目的物资管理人员的引进、培训都应由总部的物资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从而尽可能的避免裙带关系等。施工项目的领导也不能把物资管理仅仅局限于物资供应上来,也要把眼光放到物资管理的过程控制上来。
2、根据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的角度出发,将物资管理的环节进行深入细化,如物资采购、使用、储备情况等。对物资采购的招标投标加强管理,从而将采购成本降到最低。物资的采购也必须得到有效地监督。例如,可以要求在采购过程中经手的承担第一责任,审批人承担相应的追究责任制,从而大大的提高采购人员的责任心,杜绝采购价格虚高、减少漏洞,保证采购工作有效地展开。对招评标程序进行严格管理,对招标,竞价和谈话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利用,从而保证以最低的价格进行最优的物资采购。对供方要从源头上抓起。对供方的考察可从实力规模、品牌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入手,对于这些都符合要求的单位可以确定为合格供方。一旦确定合格供方后,采购人员便不能随意在合格供方以外的单位进行采购,如此便能确立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稳定供方,从而确保了以后的采购质量和工程质量。但是对于已确定的合格供方也要进行动态管理,随机进行考核,若是发现有假冒伪劣产品,立马对供方进行更换。
对采购好物资的验收入库也应高度重视,因为验收入库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物资的发放程序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将上级关于项目物资的管理要求与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性的制定出“采购员、验收员、管库品、发料员”等四个职位,将其责任明确到位。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作业队专门领料人的制度,也即是一个作业队以书面形式专门委托一人来进行物料的领取。而且此委托书要有作业队负责人以及领料人的签字及身份证复印件,项目的物资管理部门对作业队的领料人的委托书进行备案并统计。
(3)将发料进行定额并形成一种制度严格执行。将单项工程定额发料台账建立起来。控制单项作业队的物资在一定的量。而且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及时与技术部门相沟通,以便了解以及更新单项工程的需求量,从而做到单项工程时刻监控。
结束语
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本质也即是将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具体手段是通过现代化物资管理理念的引入,将物资成本控制在最低;而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最低廉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从而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加强,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2012年9月12日,天津达沃斯论坛,中国国务院总理利用卸任前公开演讲的机会,非常罕见地为引发诸多争议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辩护。
肯定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对于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我想郑重地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
一国总理亲自为一项经济政策辩护,可见其争议之大――从2008年年底四万亿计划出台之初,到四年后的今天,关于四万亿计划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息。
批评者认为,四万亿计划打乱了中国经济正常的调整过程,天量刺激计划导致随后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并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失衡;赞成者则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四万亿极有必要,批评者的错误之处在于脱离当时的历史和国际环境,过分强调了它的副作用而忽视了其积极作用。
还原四万亿
讨论四万亿计划的功过,必须还原这一政策出台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约束条件。
2008年前,中国经济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从2003年到2007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0%、10.1%、11.3%、12.7%、13%,走过了一轮高增长的经济周期,宏观经济也出现了通胀和过热的现象。对此,宏观调控当局采取了财政和货币双紧缩政策。
但是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开始波及中国,导致对外出口增速逐月下降。2008年11月,中国出口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工业增速也大幅下降,从当年明的17.8%下降到了11月的5.4%。出口萧条、企业不景气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珠三角和江浙一带,不少外向型加工企业因出口严重受阻,相继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农民工大举返乡。有媒体报道称,当年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农民工因为金融危机而失业,仅四川一省的返乡潮涉及的农民工就超过百万。
如果说在三季度之前,中国政府还认为经济下滑乃宏观调控应有之义,并对经济结构调整抱有一定信心的话,那么10月份的数据则使政府意识到,中长期的结构调整需要让位于危机拯救。
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11月5日,中国出台了四万亿刺激计划,一共包括十项措施。其中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l万亿元是原定于三年支出的灾后重建资金集中在两年支出;保障房、廉租房建设约为5000亿元;另外还有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投资,以及扩大补贴和减税等配套措施。
中国政府并不是当时唯一出手干预经济的政府。当年10月2日,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的救市方案总额从原来的7000亿美元提高到了8500亿美元,德国和法国也分别出台了数千亿欧元的刺激计划。
从当时的局面和情形来看;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确有必要。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认为,当时整个市场主体层面一片人心惶惶,没有基本的发展预期,政府别无选择,必须强力出手。
四万亿出台后,收效明显,中国经济出现了V型反弹。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下触6.1%的谷底之后,二季度开始反弹,二、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7.4%、8.1%和9.2%,到2010年一季度时,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1.9%,当时媒体大多用“率先复苏“的标题进行报道。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与四万亿的因果关系毋庸置疑。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为8.0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92.3%而当年的的净出口呈负拉动作用,对GDP的拉动为~3.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4.8%;消费对GDP的拉动为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2.5%。经济学家张五常甚至表示,如果中央政府不对经济实施强力干预,2009年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零增长。
通胀阴影与资产泡沫
和同期美国8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比,中国四万亿刺激计划中,真正政府出资仅为1.2万亿元左右,规模并不算大。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分为两个部分,35%用于给居民减税,65%则是安排增加政府投资,都是联邦财政真金白银的支出,而中国“四万亿计划”的实质内容是一摞摞的项目批文,是应对经济下行周期加速审批的“投资项目”所涉金额的加总,并未包含着四万亿的真实资金投入。实际上,中央财政真正投入的资金仅为1.18万亿元,其余资金大部分都是企业自筹: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或申请银行贷款。如果按照美国口径,中国刺激计划仅仅为1万亿元左右。
但是和欧美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和金融业实际上承担了准财政的功能,其信贷决策机制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从四万亿计划的实施过程来看,财政收入只是政府可动用资源中的一小部分,通过信贷规模来控制的金融资本才是大头。
这种金融资源的控制和运用体现在四万亿刺激计划十条措施中的第十条: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其后三年,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累计增长达到25万亿元以上。第十条当时并不为人所关注,不少官方学者在为四万亿辩护时,也试图把四万亿和随后的信贷大扩张切割开来,但事后证明,信贷扩张的源头就在这里――正是对信贷的放松,打开了信贷洪水的潘多拉魔盒,导致四万亿刺激计划最终失控,演变为25万亿。
信贷大扩张带来了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急剧扩张等一系列负面后果。
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在2008年年中之前,全社会每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度都在3.5万亿元左右;2009年,银行信贷开始“井喷”,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上年末高出13个百分点,导致当年中国广义货币总量(M2)同比增长28%;接下来的2010年和2011年,信贷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在高位运行,新增贷款分别为7.95万亿元和7.47万亿元。三年间新增贷款高达25万亿元,相当于过去10余年新增贷款之和。
中国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不到,但是中国的货币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36%。业内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M2已经达到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预计到2012年年底时将达到100万亿元。按照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说法,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流动性的提供者。
流动性洪水泛滥,物价随之水涨船高。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看,CPI从2009年7月最低的1.8%逐渐攀升至2011年7月的6.5%,上涨高达8.3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CPI―直控制在温和通胀的4%以下。
通胀另一表现形式是资产价格即房价明显泡沫化,并由此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压效应。过去八年,北京的房价上涨了5倍,其前五年房价从2003年的成交均价4456元每平米上涨到2008年年底的12205元;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之后,成交均价迅速超过27万元,核心地段的更是超过3万元,上涨幅度超过200%。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基本与此类似,其他城市的房价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楼市泡沫的迅速膨大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挤压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房产投资的收益率和制造业的收益率倒挂,当资产价格以50%、100%的速度上涨的时候,制造业就会产生资金的倒抽效应,资金大规模地流出实体经济,流入资产市场,追逐更高的利润。
另外一方面,资产市场的泡沫传导到实体经济,导致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直接推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压低制造业的利润。制造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而虚拟经济的利润越来越高,导致实体经济资金卷入虚拟经济的恶性循环。
资产泡沫的破灭前景犹如高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中国的宏观调控当局采取的调控措施来看,不采取加息而采取限购措施,其意图在于不主动剌破泡沫,同时也不希望扩大泡沫而是希望维持泡沫并做实泡沫。但是,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美元逐渐升值,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很有可能从外部刺破泡沫。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美元升值宛如噩梦。印度因资本大量外流,卢比竟然贬值到了十年新低;自2011年7月至今,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也超过20%;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接近15%;人民币则微贬不到2%。但是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开始不增反降,已经显示出资本外流的迹象。
产能过剩危机
2012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国别报告关注了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根据IMF的观察,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以前,中国的产能利用率最高时也只有80%,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退潮后,中国的产能利用率去年下降到仅有60%。
而依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当前的全工业利用率为78.9%,金融危机高峰期这个比率为66.8%。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尚不及美国危机高峰期的水平。
国内投资咨询公司艾睿铂的一个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从2008年之前的85%,下降到了目前的70%。
四万亿刺激计划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规模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0%,对钢材、水泥、玻璃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些行业趁机扩大产能,高速增长。2010年7月份,中国钢铁产能达7.3亿吨,而实际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2.5亿吨;2011年中国挖掘机销量18万台,而同时期的产能已经超过30万台,其中差不多一半的产能在2008年以后建成。
实际上,在四万亿计划出台之前,中国重工业即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1999年-2008年十年间,钢铁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大量需求即来自固定资产的疯狂投资和重工业企业的产能急剧扩张。对危机初期还处于亢奋状态的制造业来说,四万亿刺激计划就像一支兴奋剂,促其产能继续加速扩张,2009年-2011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27%和31.8%,直接导致全社会产能过剩。
过剩的行业包括钢铁、造船、光伏、风电、水泥、重型机械、挖掘机、商用汽车、煤炭、机床等等。以造船业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球造船能力超过2亿载重吨,中国就有8000万~l亿载重吨,大部分都是在2005年以后建成的。也就是说,这些产能在短时间内不会简单退出市场,产能过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
同样的问题还困扰着水泥产业。2010年中国水泥富余度达19%,但2011年全国仍有170条生产线投产,2012年还有216条在建生产线,预计到2013年建成投产。到2013年,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将达到31.33亿吨,而需求量预计为24亿吨,富余程度超过30%,即使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水泥产能仍严重过剩。
产能急剧扩张的背后,存在着四万亿刺激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资产套利行为。比如风电投资,政府有补贴,企业便利用银行贷款做投资来套取补贴,甚至有些地区的补贴超过了投资本身;资本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套利平台,上市公司一旦有一个跟“新兴产业”挂钩的项目,就可能获得融资机会,而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可能超过企业十年的利润。
这种高速扩张不仅导致了大量重复建设的浪费,也拉高了社会要素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使制造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节节攀升。挖掘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从两年前的1000台到现在的3000台以上,叉车的盈亏平衡点已经上升到l万台。国内叉车制造商安徽合力2009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亏损,此前,安徽合力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亏损记录。
贫富差距隐患
由于中国收入分配结构的部分不合理,四万亿人市后,进一步加大了业已十分严重的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国际上通常把O.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则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中国国家统计局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
由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牵头的中国社科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在过去20多年间进行了4次关于基尼指数的大型调查和测算,结果分别为:1988年0.382,1995年0.455,2002年0.454,2007年0.48。这也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数据。
9月15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38。
但这个数据并不为学界和公众所认可,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莫干山论坛上称,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至少在0.5以上。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小丽也表示,目前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5。
四万亿刺激计划从两个方面拉大了收入差距:一是天量投资以及巨额的资金和资源分配过程中,伴随着规模巨大的寻租活动;一是资产价格的膨胀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0年5月份,中国监察部公布了工程建筑行业官员受贿舞弊的情况。自2009年7月开始专项治理到2010年4月底,全国共受理涉及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违法等现象的举报线索1.7万多件,约8300人受到党政纪律处分或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其中最著名的工程寻租腐败案例莫过于铁道部部长,山西商人丁书苗通过插手了总造价超过1800亿元的工程项目,获益超过30亿元。
2011年7月的审计署绩效报告提到,“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审计机关共对京沪高速铁路等已投入资金1.9万亿元的5.4万个投资项目实施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核减工程价款和挽回损失、节省工程投资283亿元,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的3.5%。”
今年3月,审计署公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9月,审计抽查工程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金额26.96亿元中,有8.37亿元招投标不规范,其中审计抽查中石油上海支线和湘潭支线的7.64亿元土石方工程发现,施工单位将其转包后获取差价2.81亿元。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其的关于灰色收入的报告中显示,近年来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投资项目层层转包、工程款层层剥皮、营私舞弊现象严重,漏失巨大。据有些项目的情况,施工单位实际拿到的工程投资还不到工程拨款的1/3。
政府控制的资源越多,寻租的租金也越高。四万亿实施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以及信贷规模大幅扩张,由此产生的灰色收入的规模也是空前。四万亿实施期间产生的灰色收入,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以上一些侧面,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四万亿催生的资产泡沫,则使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四万亿出台之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增幅均超过100%,而核心地段的房价增幅超过200%,拥有较多房产的高收入阶层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