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09: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烧烤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中学教师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6,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2,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篇2
现在的社会比以前更发达,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妈妈的工资不是1000元,就是2000、3000元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孩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向爸爸妈妈讨要零花钱了。可是,他们拿着这些钱到底想买什么呢?我怀着疑问的心情,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发现,麻辣和烧烤最受小朋友的欢迎。地摊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弄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玩具也销售得很快,比如说“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战斗陀螺”、“库洛牌”……。都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欢和别人攀比,花钱去买比别人更贵、更漂亮的东西。还有些孩子拿钱去买恶作剧物品,去吓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学校里,手拿麻辣和烧烤的学生随处可见。或许,麻辣和烧烤就是让学生乱花钱的罪魁祸首。2、玩具是人童年时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开销也占用了我们学生的大部分零花钱。还有大多数学生喜欢把玩具带到学校里来。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违反校规。 结论 经过我的调查,我得知,许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买早餐的名义来讨要家长的钱,然后去买地摊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着钱去网吧,连不吃早餐也行。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
建议 我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更好的措施阻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严格管理学生在校园里的饮食情况,注意孩子们的健康。这样才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篇3
对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近段时间,新闻媒体先后曝光了一系列的假劣食品害人事件:劣奶粉“喂肥”大头婴、粉丝掺假添加有毒化学肥料、高州某工厂生产的“毒罐头”流向市场以及影响极其恶劣的广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面对这些被曝光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又是如何走进市场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食品安全又存在着哪些隐患呢? 二,调查的途径: 学校里开展了“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的活动,我们自发组织了活动小组,对本城镇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先后走访了路边的小摊、菜市场、酒店厨房、糕饼店、夜市排挡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三,调查的过程: 1,小摊上的食品 小摊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学校园附近的街道,无疑,小摊零食最主要的顾客是学生。走近这条街道,首先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这是胡椒粉的味道,这里的食品以烧烤为主。小摊就摆设在道路的两旁,来往的车辆扬起一阵阵灰尘,正是放学的时候,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学生一堆一堆地挤在小摊旁,争着买零食吃。据我们的了解,烧烤食品属于垃圾食品,含有许多有害物质,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 2,菜市场的情况。 我们是在中午的时间来到菜市场的,人群已经退去,菜市场上一片狼藉。被废弃的鱼肉蔬菜任意地堆积在路边,苍蝇嗡嗡地鸣叫着。卖带鱼的摊子剩下的带鱼已经不多了,每一块都是那么光鲜。据我们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这些带鱼都是放在摊主家里处理过的,用来洗带鱼的竟然是河水,河水里有那么多的工业废水,鱼虾类动物是无法生存的,怎么能用这样的水来洗带鱼呢?带鱼的身上该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啊! 3,酒店的厨房 酒店的厨房永远是热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厨房里的厨具乌黑乌黑的,这边正在忙碌地蒸煮,那边摆盘的人已经开始给盘子里的菜肴摆出各种花样。我们看到擦盘子的抹布随便在水里冲洗几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厨房里苍蝇消灭地并不干净,摆盘子的空隙,苍蝇经常冲过来骚扰,而工作人员并不在意苍蝇“先尝为快”。听人说,台风过后,酒店工作人员中出现了几个霍乱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为卫生做得不够。 4,糕饼店的食品 糕饼店里香气袭人,烘烤的东西总是那么香喷喷的。我们跟踪调查了几天,才了解到糕饼店里出售的糕饼并不完全是新鲜的。有些糕饼放置的时间长了,店主就要把糕饼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炉。糕饼重新烘烤过后依旧是香喷喷的,你的嘴巴绝对吃不出来。只有这样的糕饼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时候,肚子才会发出“抗议”。如果这中款式的糕饼卖得不好,同样是要把糕饼做为原料回炉的。到了最后,连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饼是新鲜的,即使是现做现卖的那一类,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鲜的吗? 5,夜市排挡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街道两边就多了一些小摊。这类摊子是做夜晚生意的,项目很丰富,各类小吃都有。夜晚的街道上,每个拐弯角几乎都有丢弃的垃圾,风一吹,垃圾随风而走,漫天飞舞。小摊是露天摆设的,灰尘什么的,是毫无阻碍地侵入。炒菜的厨师围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几天没洗了,他丝毫不在意,手湿了再上面擦两下继续工作。夜晚没有苍蝇出现,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处理好的原料,谁知道有多少苍蝇光顾过呢? 四,我们的思考: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城镇对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力度远远不够,还有许多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我们做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认真对待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在消灭害虫的时候,更要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 3,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摆小摊的行为。 4,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邮: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一中学
初一(2)班
池亚妮
篇4
关键词:街边小吃 安全卫生 大学生 认知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节凑也随之加快,花在吃正餐的时间少了,开始青睐小吃。如今,大学生已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因此在各个高校附近聚集了许多街边小吃摊。街边小吃以种类繁多、口味多样、食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吸引着学生们。但却往往忽视了它的缺点,如街边小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而且营养不全面,卫生状况不保证,很容易造成食用过量、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上升等。
2009年2月28日颁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表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1]。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中还有较多的突出问题需要去调整、去关注[2]。对于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一定要加强,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优化膳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和安全,我们针对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现状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1 调查方法及对象
1.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针对街边小吃容易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拟定《校园内学生对街边小吃安全卫生意识的调查问卷》,在石河子大学校区内随机选取了500名同学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此项调查。
1.2 调查对象 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街边食品的喜爱程度 在调查中,当问及是否喜欢购买街边小吃时,有86%的学生选择喜欢,另外14%的学生选择不喜欢。由此可以看出街边小吃在大学生中是十分受欢迎的。而这些喜爱购买街边小吃的学生中,又各自喜欢不同的街边小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对常见街边小吃的喜爱程度
由图1可知:麻辣烫,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红薯,油系油饼,煎饼果子都是常见的街边小吃,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而其中的烤肉、烤串受到76%的大学生喜爱,可见烧烤食品很受大学生欢迎。
并且根据调查得出,喜欢购买街边小吃的学生每周购买街边小吃的次数,有78%的大学生在3次以下,20%的大学生每周购买3-5次,2%的大学生一周购买次数超过5次。可见大学生虽然喜欢购买街边小吃,但并不会频繁购买,而是适量而为,他们对于饮食的合理性还是很在意的。
2.2 大学生对于街边小吃卫生条件的认知程度
街边小吃因为设置在各个道路旁边,常常面临着环境卫生差的难题,所以街边小吃的卫生指标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方面,然而街边小吃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无法改变所处的环境,卫生条件无法得到改善,而这些大学生是否清楚,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66%的大学生认为街边小吃不卫生,27%的大学生则不能确定,只有7%的大学生认为街边小吃卫生。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基本能认识到街边小吃卫生条件差这个情况,而街边小吃不卫生的环境又是其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街边小吃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除了街边小吃所在的环境卫生之外,还有小吃原料的卫生和在加工过程中的卫生也十分重要,这就关系到整体卫生标准的评估。因此需要得到相关管理部门和有关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管理。
2.3 大学生对于常见街边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质的认知 这里所指的常见的街边小吃就是上文提到的麻辣烫,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红薯,油系油饼,煎饼果子这六种街边小吃,这些小吃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对于常见街边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质的认知程度
从表1可看出,大学生对于这些常见的街边小吃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是有一定认识的,他们大多通过广播、网络、媒体报道等获得一些相关信息。这些物质添加在食品中不是用来降低成本,就是用来美化小吃的,但那些商家却无暇顾及这些物质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添加在食品中会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其中有些物质的毒性很强,直接食用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大学生在购买街边小吃时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谨慎购买。除此之外,校园应设立监督小组和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并定期抽检,让学生放心购买。
2.4 大学生对于街边小吃所含丙烯酰胺与苯并芘的认知程度 街边小吃种类繁多,而其中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街边小吃一定是油炸食品和烧烤食品。但这两样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都会产生有害化学成分,对人体造成危害。
2005年4月13日我国卫生部发出公告,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因为其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可能导致健康危害。同年9月初,我国卫生部正式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再次提醒消费者,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应减少食用,因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3]。
露天烧烤中,肉类脂肪受热后,变成油滴在炙热的炭上,造成不完全燃烧,这些烟雾对人体危害极大。在烤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质,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4]。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对于街边小吃所含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的认知程度
由图3可知:对于丙烯酰胺和苯并芘这两种有害化学成分,大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烧烤制品中产生的苯并芘的了解高于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因此,应在校园内多开展一些关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宣传讲座,使大学生们从根本上了解这些物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5 大学生对于食源性病毒的了解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FBD)是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包括感染食源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等[5]。这使得任何食品都能成为潜在的传播媒介,并且大多数病毒污染的食品不能够被提前发现。因而,人类容易低估食源性病毒感染的机会和危害,缺乏足够的预防措施,这一点应引起食品加工、餐饮和疾控中心等企业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那么当今大学生对于食源性病毒的危害了解多少呢,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大学生对食源性病毒的了解程度
由图4可以看出,63%的大学生对食源性病毒不了解,有29%的大学生选择了对食源性病毒了解一点,只有8%的大学生根本就不了解食源性病毒,这表明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源头危害了解的太少了,需要有关部门多开展知识讲座,校园广播也应多多播报相关信息。
2.6 总结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街边小吃的安全卫生是有一定认知的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品安全卫生意识还需加强。在每次调查结束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结果显示,虽然了解一些街边小吃存在着许多隐患,也见过或听说过一些由于食用街边小吃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案例,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杜绝食用街边小吃,因为这些小吃的美味和方便让他们难以抗拒,还有很多人认为安全卫生问题还是可以想办法解决和改善的,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否认街边小吃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态度看待街边小吃,这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负责、严格管理,随时检查街边小吃的卫生状况,把好质量关,让大学生们买的放心、吃的安全。
3 建议与期望
本次调查报告针对校园外街边小吃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针对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建议 ①提倡科学饮食,平衡膳食。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尤其是维生素C或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因为维生素C和纤维素具有一定的排毒作用,能阻止人体吸收毒素。③多参加体育锻炼,整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力。④校园内多开展食品营养与卫生、健康安全知识讲座,增强一定的认知辨别能力。
3.2 针对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议 ①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宣传普及。相关管理部门应经常检查校园内外食品经营主体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有无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取缔无照经营行为。②督促引导经营者遵守校园周边环境管理规定,提高经营主体第一责任人的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侯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149-153.
[2]唐圣春,乐虹.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4).
[3]刘文秀.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与控制[J].粮油食品,2005(5).
[4]唐向峰.烧烤小吃化学性危害的研究[J].湖北农机化,2009(3):62-63.
[5]Daniel M M.Benjam in L M Contagious Acute Gastro intestinal Infections[J].N Engl JM ed,2004,351(23):2417~ 2427.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SF08009)。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tourism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ir travel wish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ime and space to select,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rganization, travel consumer six aspects, further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marketing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college students' travel market. The paper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special main body of the tourism market, but now, the lack of market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The design of tourism products targeted, multi-channel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futur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market dir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market; targeted
0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情况”汇总表显示,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总量达2922万人(含研究生、普通与成人本专科)。与此同时,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一些产业的消费支柱,其对市场的影响在旅游市场也有所表现。王金枝(2010)认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其市场的潜力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其旅行的习惯、目的、消费及态度等均带有强烈特色,有别于普通的旅行群体。不过,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尚处在初级开发阶段,较少有为其专门设计的定制化产品。有必要对该市场加强认识,以便提供更切合的产品,同时拉动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
1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
1.1 大学生数量及其旅游意愿
以武汉为例,截至2011年其大学生数量达104万人,是全球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庞大的年轻群体,势必会对旅游市场产生影响。赵剑波等(2007)对武汉主要景区旅行者背景的调查发现,武汉主要景区游客中有50%以上为大学生。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旅游传播研究院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90%以上的调查者都希望外出旅游。
1.2 大学生旅游的影响因素
“问卷星”网上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90.74%为家庭供给,其中72%的大学生月平均可支出金额<800元,其中43%的大学生愿意在包括旅游在内的娱乐消遣方面支出费用。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4.39%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影响出游最重要的因素,23.62%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出游的主要因素。此外,伙伴、朋友意见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可供支配金额不足及时间限制,是影响大学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
1.3 大学生旅游的时间与空间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旅游时间呈集中性。60%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寒暑假出游,认为寒暑假时间充足,有利于长途旅行。2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在校利用课余时间外出短途旅游。值得注意的是,愿意选择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旅游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这些时间游览人群多,价格上涨且服务不周。
上述调查显示,大学生偏爱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主的水文自然风景区,占总人数的50%以上。选择民族风俗区的占20%左右;繁华城市、海滨城市及红色革命区、高校校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目的地。在旅行距离上,苟小东等(2008)的研究表明,陕西省大学生旅游目的地以中短距离的省内景点为主,80%的旅游活动在800公里范围以内。
1.4 大学生旅游的心理动力
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其旅游心理也十分丰富,追求理想、寻求刺激、探新求异、放松压力等都是其心理动力。旅游的产品的选择即是个人偏好的决策过程,而个人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及生活习惯。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及开阔视野是大学旅游心理动力之一。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其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关心日益增强。大学生们追求时尚并善于生活,希望通过旅游改善生活状态,显现自我价值。在“享受生活、追求时尚、表现自我”的消费价值观驱动下选择旅游产品,也是大学生旅游心理动力。
1.5 大学生旅游的组织方式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旅游组织方式上,70%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14.9%的大学生选择旅行社。苟小东等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旅游组织方式呈现出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为主的小群体出游特征。大学生寻求自主和独立,是这一方式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在选择出游同伴时,要好的朋友、家人、同学、独自一人及恋人分占调查的前五位。
1.6 大学生旅游的消费
调查显示,大学生旅游花费中,用于住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门票、交通、餐饮。消费意愿上,餐饮美食的意愿最大,门票和交通意愿较低。餐饮和住宿属于弹性消费,消费区间大,且直接影响旅行感受。门票与交通消费是硬性消费,属于公共服务性消费。
2 大学生旅游产品营销
2.1 大学生旅游的营销方式
李晓东等(2007)指出,虽然大学生旅游条件充分,但大学生旅游市场却打开困难。上述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越来越偏重自主性和多元化。因此,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联合运用更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现代网络便捷、信息量大,逐渐成为多元营销的有效信息、宣传与选择载体。大学生旅游结算方面,大学生消费开支一般都是量力而行。在集体活动中“AA”制是最受欢迎的形式。 现金与“刷卡”是结算的主要方式。此外,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会给大学生带来满足感和实惠感,合理的产品设计与薄利多销的售卖形式也会吸引更加庞大的大学生市场。利用有效的宣传平台、合适的结算方式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更易实现市场双赢。
2.2 大学生旅游的营销产品举例
音乐活动、户外野营、聚餐烧烤、选秀比赛等形式逐渐成为大学生普遍参与的项目。将以上方式综合起来并配以明确的主题,会对大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例如,开展特色的“大学生户外帐篷音乐节”就可以将上述所有的吸引要素集合在一体。音乐节地点可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如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宣传营销上要针对学生的接触面,采用进校园宣传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利用露营、聚餐、音乐、选秀等要素,将在校大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
3 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拓宽渠道加大宣传与促销,丰富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来源及选择概率。调查表明,大学生旅行信息的来源以亲朋好友介绍和网络搜索为主,其次是报刊广告、旅行社咨询等,且普遍对广告、传单等不信任。由此看出旅游设计者所做的宣传针对性较差,没有起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抓住大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推介。可以利用大学校园的宣传优势,与大学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出适合的旅游产品。
(2)针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大学生大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支出基本是生活费或兼职所得,偏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旅游路线。目前的旅游产品,多数是针对所有市场主体进行设计,针对大学生而设计的旅游产品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消费水平、旅行心理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符合大学生出行的旅游产品。
(3)合理布置旅行时间,做好大学生旅游的安全工作。大学生主要的空闲时间在周末及寒暑假,合理布置旅游计划,能有效地减少时间成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别的旅游群体,在旅行决策时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再加上年轻人自由、求新的个性,以及旅行途中交通安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时有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安全,应由旅游组织者、大学生本人、政府、社会和学校多方努力,共同营造安全的大学生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
[2] 王金枝.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认识与开发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84-87.
[3] 刘春, 刘苏衡. 武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 甘肃科技, 2011.27 (14):160-163.
[4] 楚天金报. 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104 万跃居全国第一[EB/OL] .,2008-12-04.
[5] 赵剑波等.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东湖风景区的旅行价值[J].知识经济,2008(4):56.
[6] 许晔, 齐征. 2012 年全国大学旅游意向调查报告出炉[N]. 中国青年报,2013-1-4(11).
篇6
这是《小康》杂志社第六年推出“中国饮食小康指数”。2009~2010年度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为76.4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分。
在五项决定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测评指标中,饮食安全得分最低,仅57.3分。这不奇怪。2009年,中国人仍然没吃明白的东西很多:特仑苏奶中的OMP是什么东西、凉茶安全不安全、碘盐要不要继续吃、矿泉水里有没有砒霜⋯⋯
饮食习惯方面,八成以上城市居民能做到一日三餐,过半数人一顿饭20分钟左右,但1/5的人经常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情改变或压缩吃饭时间。
饮食偏好上,川菜是最受欢迎的菜系,辣味为多数人所偏爱。对于风光一时的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八成以上市民认为那是垃圾食品。
这些发现来自2009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的调查。“小康饮食调查”主要从“恩格尔系数”、“食品供应”、“饮食安全”、“营养结构”及“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等五个方面来衡量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经过了加权处理,并参照了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
此次“小康饮食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饮食为镜,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及时代的变迁。
亲情菜最好吃
30年前,中国人还很少“下馆子”。只是逢人办喜事时,才有可能去饭馆吃一顿。关系特别近的,随礼5元钱,这是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10,能买6盘熘肉段。
那时候饭馆也少,中国烹饪协会的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餐饮业经营网点不到12万个。3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400多万。
餐饮业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如今去餐馆吃饭,已经成为平常事。“小康饮食调查”显示,86.3%的参访者时不时地光顾各色餐馆,其中通常选择中餐的占绝大多数,偏爱西餐的仅占5.5%。
在几种系别的中餐中,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进入前五的菜品依次为东北菜(31%)、湘菜(29.5%)、鲁菜(23.6%)及粤菜(22.9%)。舶来菜品中,韩国料理(12.3%)和日本料理(10.3%)分列第一第二,法餐以较为悬殊的投票率(3.5%)位居第三。
不过餐馆的菜再好吃,也不及“妈妈做的菜”(55.7%)。还有人自填了“外婆做的菜”、“老公/老婆做的菜”。亲情菜的味道,无可替代。
在千余参访者中,在外就餐一顿饭,花费百元以内的占一多半。但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及公务员”和“公司管理人员”这两个群体中,一顿饭花费100~300元的占一多半;同时这两个群体也是“经常”外出就餐率最高的。
如今的餐馆遍布大街小巷,每350个中国人就平均拥有一个餐饮网点。下馆子省事,叫外卖也方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养成了外食依赖。即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很多人也选择在餐馆吃。
春节将至,“小康饮食调查”显示,22.7%的人“打算在饭馆吃年夜饭”。据报道,在北京,一些饭店酒楼的年夜饭菜单还没出来,座位就已经被订空了;在上海,绝大部分知名餐厅的包厢,10月份就已预订一空,渴望在饭馆吃年夜饭的市民,赶着订七点半以后的第二轮。
有人给“在饭馆吃年夜饭”写下这样的评语:“优点是自己家不用做饭,不麻烦;缺点是吃完饭还得回家,太麻烦。”现代人怕麻烦的心理可见一斑。
传统的年夜饭,不怕麻烦,只怕不隆重。点心、丸子等菜品一进腊月就要开始准备。年三十,家人一起搭手,生火、做饭,炉火锅铲的铿锵声、热闹蒸腾的烟火气,在充满饭菜香的空间里,交织成温暖的人间画面,让人眷恋。
重口味的中国人
中国人平均比世界长寿民族少活9年。综合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4岁,日本人83岁。其中日本女性人均寿命86岁,连续24年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环境因素、15%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只有8%取决于医疗卫生。生活方式中,又有30%由饮食决定。
日本人的一个饮食特点是“没滋没味”,他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这其实是最好的保全食物营养的方式。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桌。但这种吃法,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难以下咽。
“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
营养界有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即外国人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则根据味道决定饮食。中餐的色香味闻名于世,菜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展开,而很少考虑营养和健康。
“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热量过剩、营养不足。国际肥胖病大会宣布,现在世界上胖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其中包括中国。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息说,过去十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杀手,其中不少是“吃”出来的。
对于重口味的中国人来说,路边摊虽然不营养更不卫生,但还是充满了诱惑。“小康饮食调查”显示,10个参访者中,就有1个“经常”光顾路边摊;“有时”去吃的,达到59.4%;而“从不”去吃的仅占2.7%。
同样无法拒绝的还有烧烤。尽管警示不断――世卫组织历时三年的研究结论是,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美国更有一家研究中心精确地算出,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但在“小康饮食调查”中,仍有1/4的人表示“爱吃并常吃”这类食物。
中国人不仅重口味,还爱吃个稀罕。“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过去的12个月,30.5%的人吃过鱼翅、燕窝等名贵食物,或穿山甲、娃娃鱼等野生动物。
大量研究表明,珍稀食物在营养上并没有特别之处。比如燕窝,其主要成分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唾液里的主要成分,在其他动物的唾液里也可以找到。比如鱼翅,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高,完全可以用猪蹄、鸡爪、肉皮来替代。而吃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不但没有证据表明有特别的滋补功效,还可能被传染寄生虫或病菌。
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窥探消费者的心理,无疑是失败的,因为很多人在消费鱼翅燕窝时,首先想的不是营养,而是排场。有人批判中国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畸形――吃就吃个珍,与是否美味并无干系,快乐在于精神享受,曰:人上人的感觉。
作家梁实秋就主张一种朴素的美食观。他吃过一次熊掌,但“并不感觉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好像难以下咽”。于是感慨道:“以言美食,则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
八成人认同多吃素少生病
电视剧《暗算》第二部“看风”里有一个场景,讲困难时期单位通过特殊关系搞到了十斤肉,肉香从食堂飘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手拿着搪瓷碗,吞咽着口水。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油水是饮食的最高期待。
如今,人们更在意的是健康。“小康饮食调查”显示,44.1%的人“为了健康”而吃,这个比例高于“为了填饱肚子”和“为了满足味蕾”。
以健康为名,产生了众多饮食主张。“茹素”是这几年出现的新风潮。吃素的人越来越多,菜单和餐桌也越来越绿。“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每日的菜谱中,“多是素食”或“完全是素食”的人占23.5%,即约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有素食倾向。
“茹素救健康”是素食者倡导的理念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坎贝尔教授,通过一次调查发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更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坎贝尔小时候经常喝牛奶吃牛肉――他是农场主的儿子,在做出这个发现后,他变成了一个完全素食主义者。在“小康饮食调查”中,对于坎贝尔教授的这个发现,80%的人表示“认同”。
素食者倡导“多吃素、少吃肉”的理由还在于,“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有两成是来自畜牧业,超过世界上所有的车、卡车、船、飞机与火车排放的量。”这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因此,吃素更环保,“茹素救地球”。这其实也是“低碳饮食”的观念。
篇7
中学体育委员工作总结(一)
体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运动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了国际交流中。可见体育的地位之重要。而我作为一个体育委员,也深知肩头的责任。
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当体育委员,但是在体育活动丰富的高中,还真的感觉到了压力,更何况我们所在的是男女比例失调的XX班,活动的开展更是有了困难,但是在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下还是一路走了过来。
我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做好信息传递,对于各种活动进行宣讲,对于那些有兴趣并有意向参加比赛的同学记录并上报。当然还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型活动例如“全校”篮球赛等的组织开展。还有平时在周末等与其他班的篮球,足球友谊赛的安排组织。这些活动都不仅增强了大家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很好的让同学们得到了体育锻炼,而且让同学们拉近了相互的关系,更是体现出了同学们的“团结、和谐、合作”的体育精神。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同学们多次体现出了为班级团结互助的精神。例如上次的“全校”篮球赛,有同学为班级荣誉带伤出战比赛,在大比分落后时,相互鼓励,相互配合,最终奇迹赢下比赛。虽然我们没有得到最后的总冠军,但这不比得到总冠军更难能可贵吗。
作为班委,我也会参加班上组织的一些活动的策划,尽管出力不大,但是我还是有自己的一份意见,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提供参考,而且还可以帮助班级作一些事情。其实,通过这些我也真正地体会到了,很多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后面都有一帮不辞辛劳的同学在谋划,他们才是这个班真正的贡献者。有些事情或许看起来针对很简单,但是只有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有多难,正如那句人人都知的“再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再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最近我们也正在开展我们筹划,期待已久的“宿舍杯”篮球赛,这是同学们锻炼身体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我们彼此沟通交流、相互拉近关系的一个好机会。
回首这个学期,我也懂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走过的路,有汗,有泪,有苦,又甜。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一起拼搏,一起流汗,就像这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了快乐,注入了活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依然会坚持,努力为这个班级的体育事业涂上完美的色彩。让体育带动我们,去彰显我们这个与众不同的XXX班。
中学体育委员工作总结(二)
开学不久,我自荐为XX班的体育委员,负责了本班第一学年的体育活动。不经意间一个学年已经快划上句号,想了很久,觉得自己所做的事真的很少,作为一名体育委员,我现将体育委员工作总结如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对于我们当代高中生来说,首先考虑的就是学习,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因此影响了身体健康,因为诸多原因组织活动很不容易,因此在本学年只有只有开展了跳绳比赛,春游—素质拓展及烧烤活动,参与校运动会三项活动。
学校里开展的跳绳比赛,尽管我们在比赛前经过了训练,但取得的成绩并非很优异,不过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增强了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班级里开展的春游还是蛮成功的,通过大家一起素质拓展,一起烧烤,我们锻炼了自己,也玩的很开心,加强了班级团结合作的能力。在上次的校运动会上,同学们积极配合了我的工作,很多同学报名并尽了自己全力在运动场上流汗奋斗。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我们班同学震撼的呐喊声充斥在运动场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呐喊声体现了我们管院的团结、我们管院的拼搏精神、我们管院的坚强!后来我们院的成绩还是较令人满意,同学们在这次的运动会中品尝了很多,更收获了很多。
这半年的工作,让我成长不少,无论是组织上,还是责任心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作为体育委员,我做的还不够好,很多事情还不尽如人意。而且有些同学不是很喜欢运动,我更需要多和大家交流,培养并提高大家的活动积极性,发掘每个人在课外活动中的各种长处。
我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班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学体育委员工作总结(三)
作为一名体育委员,我现将体育委员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老师及同学对这份工作总结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对于我们当代高中生来说,首先考虑的就是学习,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因此影响了身体健康,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最近的高中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国家在全国内提出了要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身为一个班的体育委员我感到责任重大。在这一学年中我也为提高同学们身体素质做了许多工作,下面简要介绍我这一学年中的工作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我对高中体育的学习,深刻的总结了体育课的基本内容其实高中里的体育课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高中生注意体育锻炼,在高中期间养成一个好的身体;二是不仅仅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对体育锻炼有一种重视的态度,三在兴趣课的培养上,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本学期中我除了积极带动班级参加院系组织的体育活动外,还在平时配合学院学生会,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班上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也增强学院里面同学间的交流,达到了我们的理想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如期而至。“沙场秋点兵”的壮阔,想必给了我们难以言喻的激情。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去感受脉搏与心跳的激烈。 在期盼中,在意料中,是悲是喜,是欢是狂,都未可知,但可知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场运动盛会。我们曾经不计成本地付出都将在这和梦 碰撞的季节里得到肯定和兑现,结局并不重要,让我们的智力、体力 得以平等竞争,在竞争中透出我们执着的精神、自信的精神。我们渴望,我们支持,我们为登上领奖台的英雄喝彩,我们也为失败者鼓掌。 因为,短短的一瞬间可以凝固成永恒的画面,述说不老的追求,演绎勇敢的品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班的男女同学努力拼搏,英勇应战,取得了好成绩。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是不错,很有实力的。这是我们全部运动员也包括了我们的所有拉拉队的努力争取的成绩!这是他们在平日辛苦的训练中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你们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光荣。在此对你们说声:你们辛苦了。我们在各种的比赛中学会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劲儿一块儿使,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班将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篇8
人们可能会认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总称为BRIC)的青少年没有多少共性。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语言,加之成长的环境、文化悬殊,连地理距离都很远。然而,事实上,BRIC青少年有着显著的共同点。2010年10月,全球市场研究与资讯集团TNS 及其TRU部门的调查报告将这个人群称为“这一代”(The&Generation)。
TRU的The&Generation调查报告指出,三分之二的BRIC青少年热爱家乡,但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很感兴趣。“良知”和“消费”在“这一代”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三分之二的BRIC青少年相信成就感来自于赚钱,然而却认为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比赚钱更重要。关于“只为今天而活”还是“为以后作准备”两者的重要性,他们给出的答案表明有很大的偏差:BRIC青少年为规划未来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同样有许多人相信“只为今天而活”。这是一个真正要“拥有一切”的一代。
另一个共性是,BRIC青少年重视“家庭”,这显然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价值观。此外,他们认为,等于善,同性恋等于恶。由于新媒体的发展,这个群体的家庭情感会延伸到家族之外(印度除外),但这种情感并不能取代家庭情感―多于四分之三的BRIC青少年享受家庭成员活动日,而十分之九的人认为家庭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比起俄罗斯和中国,巴西和印度的青少年更为乐观、以家庭为中心、以教育为重心、博爱、具有个人风格意识。
消费者(Consumers)
BRIC青少年没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平均每个人一星期消费12美元左右,这个数目不到世界其他地区青少年消费的三分之一。然而,他们中五分之四的人相信自己在下一年每周的消费金额如果不增加,至少会保持一样的数目―这样就和世界其他地区青少年的花费几乎持平了。另外,BRIC青少年在购买东西时,考虑的因素和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一样,他们重视的产品特点按顺序排列是:质量、智能化设计、风格(譬如这个群体青睐的前两大品牌是耐克和阿迪达斯)。而且,尽管预算拮据,然而“可负担性”才是决定BRIC青少年是否购买某一件商品的关键。
这个群体的零用钱来自父母(虽然巴西、印度青少年往往不怎么要零花钱)。BRIC青少年的银行账户、银行卡数和其他国家青少年一样多,他们总体上对信用卡有好感,信用卡拥有率和其他国家青少年接近(前者略低于后者)。其中,巴西青少年最渴望拥有信用卡。当然,由于这个群体的信用卡拥有率还不高,因此他们的线上购物活动不频繁,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说他们不在网上购物。
媒介(Medium)
关于媒介消费,BRIC青少年希望拥有全部―即使他们无法全部拥有。这个群体在看电视上花费很多时间(尤其是巴西青少年),他们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几乎一样多。许多人听MP3和收音机(中国青少年除外,他们更加依赖手机)。这个群体使用手机主要是为了与朋友和家庭成员打电话、发短信。
然而,其中也有不一致的现象,俄罗斯和中国青少年生活中不能没有互联网,而巴西和印度青少年由于受到上网设备的限制,不能离开电视。同样,在手机使用上也有差异。俄罗斯和中国青少年了解手机的大多数功能(譬如发短信、打电话、听音乐、上网等),但巴西和印度青少年主要是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原因是巴西和印度的智能手机拥有率明显偏低。
生活(Life)
像其他所有青少年一样,BRIC青少年很忙碌,学校生活、和朋友闲逛、打电话、做家庭杂务等。然而,BRIC青少年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没有上一代青少年多(特别以家庭为中心的印度青少年除外)。他们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要比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多。譬如,中国和俄罗斯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比起和朋友、家庭成员聚会的时间总和还要多。他们较少参与传统的社交活动,这是因为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现在青少年不必身临其境就能够和朋友、家庭成员交流。
在社交活动方面,虽然所有的BRIC青少年都会花时间和朋友在一起,譬如吃饭、上网、购物、看电影、运动等。然而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中国青少年的活动活跃指数比巴西和印度青少年高,尤其是参加一些更偏向成年化的活动,譬如参加聚会、听音乐会、观看足球比赛等。
唯一一项至少是十分之一的BRIC青少年都会参加并热爱的活动是跳舞,这几乎是所有女孩的最爱。然而,总体而言,这个人群没有一致喜爱的运动。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共同特别喜爱的运动,那就是篮球,这主要归功于NBA的精彩表演让他们组成球迷同盟。
有两个足球赛最吸引BRIC青少年:欧洲联盟赛和英超联赛;而世界杯足球赛则是他们最喜爱的体育盛事(尤其是对于巴西和俄罗斯青少年而言)。
关于巴西的十大必知事
1.变水为酒的神奇。巴西经济正在增长,经济形势很好,这让人们忘记了15年前巴西的通货膨胀率仅仅在一年之内就上升到1000%。转折点是1994年,当时市场经济形势有了一系列有力的转变,让世人看到了巴西货币真实的创造力。
2.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巴西。巴西是世界关注的舞台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也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2016年奥运会举办国。巴西已经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比赛顺利举行。
3.社会发展。消费者购买力正在提升,这让人们可以攀住物质财富的阶梯从社会的较低层转为较高的阶层。如今中间阶层人数占巴西1.85亿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因此,巴西有一些特定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和消费趋势,品牌应该以此为参照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
4.巴西方式。或许其他地区有正确、错误的方式,但巴西自有其独特的巴西方式。这意味品牌必须有创造性、灵活性,克服各种困难,以不同的方式满足巴西人的需求。
5.五个区域形成一个大国。巴西是世界上第五大国家,它的内部被划分为五大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拥有除日本之外最大的日本人群体,而南部地区则沿用典型的德国传统。因此各个区域的文化、经济和消费者行为都非常不同,这意味着在巴西市场不能采用一般的营销方法。
6.家庭是关键。家庭是巴西人生活的中心,也是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虽然现在家庭结构正在改变(孩子更少了,离婚率更高了),然而,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人共同用餐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星期天的烧烤活动,能让更多的远房亲戚和朋友聚会。
7.“很少”意味着很多。巴西的互联网渗透率大约为人口总数的40%,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较低。然而,这些使用互联网的巴西人上网时间总和,让巴西挤到了“国家居民在线时间最长榜单”第三位。
8.顶级财富拥有者。巴西的一小部分人正在获得大量的财富。他们印证了巴西的奢侈品行业正逐渐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巴西因此而出名: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直升机队,有除意大利之外规模最大的法拉利商。
9.娱乐性手机。在巴西大约有84%的人居住在郊外,然而公共交通系统却不太完善,交通问题非常严重。居民要在上班往返的路上花费许多时间,因此带来了独特的市场需求,譬如人们希望手机具有FM收音机功能。
10.对绿色产品亮黄灯。巴西以它的热带雨林著名,然而,当涉及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时,它与其他国家相比却落下一大截,只有14%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产品。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一个机会,可以制定品牌策略激起巴西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开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市场。
关于俄罗斯的十大必知事
1.俄罗斯非常多样化。从地理上讲,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全年气温从零下50摄氏度到零上30摄氏度,温度跨度非常大。而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正如它的气候一样具有多元性,既有近似中国和日本的远东(Far East)居民群体,也有将自己看成欧洲人,住在波罗的海旁边的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居民群体。因此,如果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只锁定莫斯科,将不可能有国家意义上的代表性。
2.从20世纪90年代人口开始下降。15年~20年前,由于俄罗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导致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因此,在今后的10年~15年内,俄罗斯的人口仍会下降,尤其是消费最活跃的人群。
3.民族迁移。自从前苏联解体,当时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一些居民迁入俄罗斯。2000年前,迁入俄罗斯的主要是高加索人和乌克兰人,他们迁入俄罗斯的一些主要城市。而现在的移民主要来自俄罗斯东部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人和塔吉克斯坦人。按照法律规定,其中的许多人是不能在俄罗斯生活和工作的,这个群体通常在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工作,挣很低的工资;同时,他们的俄语水平很有限,这个群体会寻求较低廉的品牌。
4.退休之后生活艰难。国家支付的退休金很低,因此如果不工作或是不能从家庭成员那里得到经济支持将很难生活,大多数退休人员财力有限,他们很少花钱。
5.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没有一条公路能够贯穿整个国家。俄罗斯的交通系统不发达,尤其是缺少长距离的运输路线,不像美国有高速公路(US Highways)和德国有高速铁路(German Autobahns);同时,路边很少有能够供人旅途休息的饭店或旅馆。
6.身份矛盾。在俄罗斯,人们通过名牌汽车、手机和手表等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成功人士。如果你见到有人开着昂贵的小汽车,却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里,不要大惊小怪。
7.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矛盾现象。他们一方面埋怨来自国外的陌生人和访客,而当家里有客人时,他们又变身为无可挑剔的主人。
8.不喜欢富人。俄罗斯人很希望成为富有的人,但他们也认为,仅通过努力工作或是节省的方法致富是不可能的。
9.俄罗斯人的伟大信仰―“一切都会好的”。俄罗斯人通常生活在“Авось”状态下,字面翻译是“可能”、“或许”。意思是,面对问题,最好是等待,而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因为“Авось”―“一切都会好的,不幸不会挡我的道”。
10.喜欢免费赠品。俄罗斯人的梦想是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或致富。“Халява”是说一个人突然遇上了好运,譬如中了彩票大奖。
关于印度的十大必知事
1.有很多种印度人。在印度,不同地区的人有很大的差异,包括不同的语言、烹饪习惯、着装、节日和对的诠释。而且,由于印度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很大的差异,有两类极端的人群,一类是受过教育、用英语交流、具有全球意识的人群,一类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目不识丁、讲当地方言、视野狭隘的人群。
2.阶级差异原则。印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由阶级力量高度主导的社会。一个人的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这种社会地位反过来也圈定了一个人的朋友圈、和谁共同用餐、结婚的对象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机会。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阶层很重要。而在印度,能表明一个人身份的明显标志是:讲英语。
3.噪音太大。一般的印度人居住的环境里都有许多噪音,而他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和其他地方相比,印度人日常交谈的声音分贝高了许多,你随处可以听到大街上刺耳的喇叭声和从汽车、巴士、寺庙里传出的各种音乐,以及厨房里传出的噪音、街上小贩的大声吆喝。
4.印度是一个充满色彩的国家。第一次到达印度的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体现在人们穿的衣服上、家居装饰物、每天举行的宗教仪式上的各种鲜花和传统地画艺术蓝果丽(Rangoli)―印度的确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国家。对于品牌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尤其是那些用于展示的产品品类,必须认识到产品设计和包装的重要性。
5.城市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超过80%的印度城市居民几乎每天都受到断电的困扰,即使是最富裕的地区,居民每天也只有几小时的供水时间。富足的家庭普遍备有供电、供水设备,但是普通居民却要每天面临水电不足等问题。
6.繁文缛节,工作作风拖沓。在印度要把事情办好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当这件事涉及政府机构时。繁文缛节体现在每一个过程中,譬如拉一条电话线、换一本护照、交通事故处理等,这些工作从政府机构一开始接手到正式执行都要经过很长时间。
7.展现自己的成就和竞争力。印度人天生有竞争意识,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导、鼓励要有竞争意识。在人口众多的印度,要上好的学校、得到好的工作从而走进上层社会,其中的竞争非常激烈,要获得一个好的机会就要打败几千个竞争对手。因此,品牌要想占据消费者的心,必须做出一番成绩,前期的良好表现是后期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8.私人界限模糊。印度没有什么私人界限,他们可以向一个陌生人打开心扉,倾述自己的私事;同时,对于刚刚遇到的陌生人,他们会提问一些非常私人的问题。如果你在火车上或巴士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交谈中他突然问你一些问题,譬如“为什么没结婚”、“你的工资有多高”、“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你不要大惊小怪。
9.印度人家庭观念很重。印度人仍把家庭看得很重要。虽然以前主要是以大家族为单位,现在逐渐变为以小家庭为单位。虽然会有一些个人主义较强的年轻人,但是一般情况下印度人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着“家庭”进行的。许多重要的决策,譬如职业选择和婚姻问题,家庭成员的看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0.年轻人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印度社会主要是年长的一辈处于关键地位,但现在情况明显改变了。现在有50%的印度人年龄在30岁以下,而他们正在成为许多领域的主导人群,比如政治、电影、板球运动领域等。如今印度年轻人非常有个人特色,他们是社会变化的驱动力量。
关于中国的十大必知事
1.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这容易让人们忽视一个事实:超过7亿的中国人居住在农村,而他们每年的人均收入稍微高于700美元。因此,针对农村市场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和城市市场有所差异。然而,中国正走在城市化的道路上。在未来的几年里,每年将有1000万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到2015年,中国将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年长人群。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认为亚洲人总体年龄远比西方小。亚洲人抚养更多的孩子,虽然医疗保健水平较低。然而,这一切正在改变,中国市场发展的驱动力不再只依靠年轻群体,同时也依靠老年消费者。虽然年长人群的收入有限,但年长群体的总消费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譬如,在中国,年长者逛超市不只是购物,他们还将逛超市看作一种休闲活动。
3.中国创造了自己独有的产品圈,而不是只跟着西方走。传统的产品链运作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譬如印度,印度人一开始先买一辆小车,等到经济负担得起的时候再买一辆更大的车。而中国消费者不同,他们一开始就想办法买一辆大车。制造商不能主观臆测西方的传统产品发展周期适用于中国。
4.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然而却羡慕别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全球市场平衡力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此感到十分自豪。从令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增长到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人认为,比起西方,中国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还不太了解。虽然中国人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他们并不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譬如,中国人再度热衷自己的“风水”研究,同时喜欢韩国电视剧、日本动画和印度瑜伽。
5.Web2.0。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很快。然而,很少人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运用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西方消费者使用网络通常是为了发邮件和做电子商务,而中国消费者主要是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浏览社交网站和娱乐。在中国,互联网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进行互动的工具。
6.在线商务。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交易总额中,在线交易只占较小的份额,但按绝对价值计算,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与人们的预测相反,在线商务不只是在大城市里才有,小城镇的年轻消费者通常会通过一些网站(譬如淘宝)购买衣服和时尚产品,因为这些地区实体店的分销水平明显落后于大都市。
7.走向环保。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然而,另外一个事实是,中国消费者对环境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环保产品和服务支付额外的费用,他们更乐意和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打交道。
8.展示创造力,重视设计。经过了多年来的集体生活,现在中国消费者迫切想表现自己的创造力,譬如服装和消费电子产品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很看重设计。
篇9
【摘 要 题】当代青年时尚
【关 键 词】韩流/青年/精神后花园
【正 文】
中图分类号:I207. 352 文献标识码:A
一、韩流充斥文化消费市场
韩国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不断蔓延开来。悄然之间,韩国影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网络游戏、韩国料理、韩国明星、韩语已经风靡全国,引发了“韩流”现象。在社会学家看来,所谓“韩流”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时下,“韩流”作为青年文化的主导力量,大有横扫中国内地之势,特别是引领着韩流主打内容的影视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
韩国影视铺天盖地 2002年,中国内地播放了67部韩剧,2004年仅中央电视台就引进了三部韩剧,其中《人鱼小姐》近200集。连续播放了三个多月,2005年又引进了多部韩剧,特别是韩剧《大长今》、《加油,金顺》,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韩流热潮,《大长今》的平均收视率达17%,自从9月1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湖南卫视的收视率比以前增加了3倍(数据来自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的最新调查报告),但还有80.5%的人,主要是青少年群体,期待着韩剧在春节期间进行重播,中国青少年对韩国影视剧的痴迷可见一斑。
韩国音乐遍布大街小巷 自从最早的酷龙组合敲开了北京的大门后,每年都会涌入大量欢畅淋漓的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流行音乐乃后起之秀,但发展却势如破竹。从每星期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的大小歌手见面会上可以管窥中国青年对韩国流行音乐如痴如醉的程度。他们唱着" H. O. T" “神话”" BabyOX" 的歌,沉浸在HIP——HOP带来的动感和快乐中。尽管懂韩语的寥寥无几,韩语歌碟却卖得非常火暴。特别是在《大长今》播放期间,有超级女声的助阵,到处都能听到“呼啦啦”的歌声,连三岁的孩童也能哼唱,据长沙多家音像店老板介绍,在此期间,韩语音像制品经常卖断货。
韩国服饰引青年“竞折腰” 韩剧中的人物拥有耀眼的时代感,他们的服装、发型和色彩的搭配,总能引起青少年的好评和效仿。《蓝色生死恋》使格子裙和黑西装衫刮起流行风,而《冬季恋歌》播出后,从裴勇俊飘逸的金发到崔智友的无助短发,再到剧中李民亨时尚的围巾,PAUISMITH的眼镜,POLO的毛衣、羊绒长外套,都成了青年极力效仿的东西。就在湖南卫视播出《大长今》后不久,“长今”美丽的韩国装束,也被时尚女孩效仿。很多女孩子都想当一回“长今”,还有很多新婚夫妇也想在婚纱照中拍上几张韩国风味的照片体味一下异国的风情。除了服饰,韩国饮食,让青年也饱足了口福,韩国的料理、烧烤、泡菜,都成了青年热追的对象,现在,吃韩国料理、泡菜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没有吃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正式、那样气派,但是,这至少也能证明他们是时尚的一代,现代人的满足已经得以实现。
韩国的娱乐花样层出 韩国的娱乐方式,花样百出,韩国劲舞、街舞、韩国跆拳道、韩国游戏等,要有尽有。韩国劲舞热辣火爆,韩国街舞刺激奔放。近年还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街舞大赛,很多街舞爱好者,也都一展身手,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而韩国的网络游戏,也一直紧紧吸引着青年人的眼球,占据中国游戏排行榜前列的《天堂2》、《A3》、《仙境传说》、《天上碑》、《奇迹MU》、《精灵》等,都是中国青少年玩家们所热衷的精彩节目,对韩国游戏的乐此不疲,造就了一大批疯狂玩家的中国新生代青少年。
由此可见,“韩流”以它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拥有着众多的追随者,而且几乎是涉及到了青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到娱乐,可以说囊括了青年人除了学习外的所有内容,韩国文化已经成了中国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扩大和蔓延。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自己的文化和生活,已经有很丰富的内容,但是,对一大群并没有多少人懂得韩国历史和语言的中国青少年来说,为什么对韩国文化如此执著和痴迷呢?
二、青少年沉迷韩流的原因
面对滚滚韩流,我们沉思和追问:到底是什么让青少年“背叛”了自己的原本生活和文化,而去追逐另外一种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东西?原来,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让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烦恼,与其说他们对自己原本生活的“背叛”,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①
繁重的学习负担,致使青少年感到精神压抑 有人说,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世界上最重的②。除此之外,学生在学校,要应付各种各种的考试,整天总是在进行着永无休止的题海大战,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书本世界,解题技巧。回到家中,还有父母一遍遍的嘱托、教诲和没完没了家庭作业,正是这种繁重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极度的压抑,而韩剧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温馨,韩国音乐让他们感到了精神的愉悦,韩国游戏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让内心的压抑得以释放。
转型期的信仰缺失与精神失落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信仰危机问题突出。成人措手不及,青少年更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除了被迫地学习之外,还应去追求什么,还能追求什么。于是,在现代化传媒的作用下,韩流长驱直入,使青年从众心理得到了极致发挥。在韩国的风土人情中,似乎还能找回中国人应有的传统和习俗,特别是韩国温情式的家庭氛围,长幼有序的传统,真挚执著的人际关系,让青年人羡慕不已,特别是最近的《大长今》的播放,兴起了一场长今热。
代际冲突引发青年精神反叛 不少青年认为年长者的思维和观念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节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显得固执、保守,但又不思改进,于是,青年人总想摆脱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生活,这样就产生了代际冲突。而在韩流当中,让青年似乎找回了自我,证明了自我,演绎了自我,特别是韩国的劲舞似乎是在向成人世界诠释着青年“我秀固我在”的生活哲学,动感十足的肢体语言包裹着也释放着年轻骚动的心灵。
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得青少年精神空虚 如今中国的青少年普遍感到,自己的生活很枯燥,很无味。就是好不容易得到放松的机会,也没有任何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就像一位中学生在他的父母不让他玩游戏时所说的:“你们不让我玩游戏,那让什么呢?”一时,这对父母无言以对。韩国影视总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着平常的生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韩国音乐以动人、愉悦的旋律,让人得到心灵的放松;韩国游戏以它人性化的情节,让青年获得久违的成就感,似乎让青少年在“韩流”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三、新形势下青少年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需要的是理智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我们应当看到,韩流仅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表征,没有必要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必要把它当作一个政治问题而大加渲染,我们只有加强了自身的建设,做到“破”、“立”并举,改变和破除一些东西,建设和完善一些东西,那样,“韩流”才会悄悄地走,正如它悄悄地来。
(一)加强教育制度改革,让青少年得到身心解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的50年间,一再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③。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重压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体现时代的呼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加强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普适性的价值取向时,必须要对青年人的价值追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导向,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崇新性和叛逆性,就束手无策,或者是对他们放任自流。作为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在他们享受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以一种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标准作为前提。
(三)加强亲情教育和交流。要加强亲情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要让青年认识到父母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作用,要学会感恩。同时,应鼓励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对青少年来说,要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能理解和宽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使家成为释放感情的场所,使父母成为倾听内心世界的忠实听众。
(四)加强文化建设。我们应当结合青年的特点,创造出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等大众媒体在青少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它们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同时,还应加强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让青少年在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释放自己的感情,增长自己的才干。
篇10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教育国际化
1995年,武汉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知名高校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简称RMIT大学)联合创办了文凭层次中澳国贸班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掌握国际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与实务的国际化人才。经过10年发展,中澳国贸班最终拓展为实施商科共通科目教学的中澳国际商务项目,向澳大利亚高校和国内工商企业输送了一大批国际商务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被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郭森若(Sam Gerovich)先生赞誉为“国际教育示范项目”,武科大也因此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外事先进单位。在中澳国际商务项目举办10周年之际,对其成功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进行阶段性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一、办学宗旨与理念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消化、吸收、创新,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
从国家政策来讲,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方针,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消化吸收、利用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武汉科技大学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合作伙伴RMIT大学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多层次国立大学,其教学以优异质量、创新理念、专业水准和高应用性而著称,在英国《泰晤士报》2004—2005年全球大学排名中分别居第55和82位。其商学院(RMIT Business)是全澳最大的商学院,开设文凭至博士学位层次的近60个专业。其环球英语语言中心(RMIT English Worldwide)是全澳规模最大,课程设置最为齐全的语言培训中心之一,学术水准和教学质量得到国际 ISO9001质量资格认证。
经过10年的发展,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专业设置由最初中澳国贸班的国际贸易专业和后来增设的银行与金融专业,发展为实施商科共通科目(generic courses)教学的国际商务专业;项目承办单位由起步阶段的中澳教育培训中心,历经澳曼特国际学院,业已经发展成为举办中澳、中德、中加、中美多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国际学院。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成功地引进了RMIT大学国际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体系、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管理体系诸方面的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而且通过“引进、消化、创新”,于2004年创办了本土化的本科工商管理(国际)试验班,为在全校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结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最佳实践。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举办还为学校增加了办学特色,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增加了办学经费、减少了办学支出,扩大了社会声誉,对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全面发展的国际商务人才
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熟悉国际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与实务的国际化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可在国际化工商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出国攻读商科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为中、澳经贸交流事业服务。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项目引进了8门以能力为导向 (competency—based)的国际商务文凭课程,内容涵盖了国际商业活动中的关键领域,力求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一专”即指专于国际商务业务,“多能”即指能掌握国际商务业务所需要的外语、计算机、商贸、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项目还强调学生应具备从全球角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该项目还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倡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力求在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中,充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关注其知识的获取,还关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项目的教育过程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把学习过程从传统的垂直灌输型向现代教育理念的上下互动型转变。注重学生适应学习社会化的内在要求,确立个性化意识。
经过10年的成功运作,中澳国际商务项目向RMIT大学等澳大利亚知名高校和国内工商企业输送了1500余名中、澳国际商务人才。一些学生在澳深造期间被学校或实习企业授予学习优异奖,不少学生荣获硕士学位或优等学士学位;在完成学业后,一些毕业生回到了国内在澳大利亚BHP上海代表处、沃尔玛商业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等跨国企业中担任重要管理职务;不少毕业生虽然旅居澳洲,但他们或者自己创办公司,或者参与中介组织,为中澳经贸往来和教育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功能,满足社会需求,增加了政府高等教育的供给
我国现阶段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之一是,“让出一些教育服务的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开设,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为莘莘学子获得被国际承认的国外学历和学位提供了珍贵的机会。本项目的学生群体中,不仅有高考未被理想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也有部分专科和本科毕业生。经过国内阶段一年半英语培训和国际商务文凭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如果选择在国内就业,这将是一条经济快捷的成才之路;如果选择赴澳深造,从学制上可节省一年以上的时间,从经济上可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对国家而言,本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升学就业压力,缓冲人才和外汇外流,减轻政府办学经费压力,也缓解出国留学低龄化的状况。
举办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核心是探索办学模式的国际化问题,它首先是上述办学理念(指导思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然后是由此所决定的策略的、行动方案的国际化。办学宗旨和理念国际化的先行,有效指导了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国际化。
二、课程体系
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整个项目成功运营的重点。为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完整性,项目基本移植了RMIT大学原有的课程体系,包括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课程模块。这两个模块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但是,由于它们在学科属性上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又有各自特殊的教育规律,在本项目的实践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英语课程模块
本项目所引进的英语课程为RMIT环球英语语言中心的“成功英语”(English Success)系列等级课程,包括中低级、中级、中高级、高级Ⅰ、高级Ⅱ各级。其中,初、中、中高各级为基础语言课程,高级Ⅰ为国际商务课程同期课程,高级Ⅱ为学位课程前语言强化课程,同时培养做笔记、演讲、论文写作等专业学习技能。各级英语课程基本以专题划分单元,贯穿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言知识、自主学习指导等各部分,互为交融和强化,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语言训练。
作为课堂内容的强化和活化,“成功英语”还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的人机对话学习系统“行星英语”(Planet English)以及与课程配套的电子资源(E—Pack),有机融入课程体系,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多数学生赴澳留学签证和入学的需要,本项目在高级英语Ⅰ中间阶段,还穿插雅思(IELTS)培训课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在国际课程体系的本土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尤其是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开设了数门校本课程,以弥补国际课程水土不服的弊端,典型的例子是开设一对一“写作诊所”课(Writing Workshop)。
(二)国际商务课程模块
国际商务专业现开设的商科共通课程共8门,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商法、商务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财务决策、商务统计。由于它们的共通性,这些课程与RMIT大学商科学士或硕士各专业可以进行对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采用RMIT原版纸媒介和CD—ROM在线教学参考资料,实践教学环节鼓励采用本土案例。
三、师资队伍
中澳国际商务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宗旨是“引进来、走出去”,既大力引进外智,又致力于本土师资的国际化。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中外教师结队制度(co-teaching),互相取长补短。师资管理工作贯彻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不仅努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更注重发挥其业务潜力。转贴于
(一)英语师资
本项目的英语教学由RMIT环球英语语言中心和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共同承担。2005年以前,项目常年聘有以澳方语言专家为主的外籍英语教师10余名。近5年来,中方英语教师先后有13人次赴澳接受国际英语教学法的培训,其中5人获剑桥大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CELTA)。由于本土师资的成熟发展,自2005年起,澳方不再委派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全部改由中方承担,外籍教师也由中方聘请,实现了师资的本土化。
(二)国际商务师资
国际商务教学由RMIT商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共同承担。每门课由澳方教师来汉主讲2周左右,其余则由中方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用双语或全英语讲授。为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本项目近年选派中方教师赴澳接受语言和专业培训达人均1次以上,其中1人获博士学位(后调至澳大利亚某大学任资深讲师),4人获硕士学位(其中2人担任本项目主要领导,1人调至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任质量总监)。除了出境进修,项目在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本土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安排中方教学副院长先期赴RMIT通过“培训师培训”项目(train—the—trainerprogram),接受“测评与职业培训”证书课程和“职业培训与测评体系”文凭课程的培训,然后授权其培训师资格,回国对本院商务教师进行“测评与职业培训”岗位证书的培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英语教学
本项目的英语教学实行全英语、人性化小班(标准班25人)授课,采用国际通行的互动式和交际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鼓励个性化学习。在教学之余,外籍教师主持英语角、读书、体育等俱乐部,学院组织英语辩论会、游戏、晚会、电影观摩、户外烧烤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院现代化自主学习中心(Independent Learning Center)、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为开展英语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优良条件。
本项目的入学考试采用牛津大学英语水平智能测试系统(Oxford Quick PlacementTest)、RMIT环球英语语言中心写作测试和口语测试,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级。入学考试和等级考试的实施和评分,均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所有考官均须长期进行评卷培训,以确保测评的高质量。所有主观题考试(如口语和写作考试)均须有两名考官按照规定标准(criteria)和教学目的(outcomes)分别进行评分,如果两者分值差距超标,则须由教学主任对成绩进行调适(moderation)。各等级英语课程的成绩评定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评估,计有以下要素组成:(1)出勤率;(2)课堂表现;(3)课外作业(包括作文、学习日志、演讲、评论等);(4)中期测评;(5)期末测评。对各等级的达标水平严格把关,实行滚动淘汰制,如果达不到考核标准,则必须重修。
学生赴澳留学,还必须通过相应的国际英语测试。在2000年前留学签证要求托福成绩时,由于其教学质量水准高,本项目的学员曾作为特例被澳大利亚大使馆赋予托福成绩豁免权。2000年留学签证要求雅思成绩以来,本项目学员同样取得了优秀成绩,2003年以前的一次性达标率,每年均在85%以上,2004年为94%,2005年高达98%。
(二)国际商务教学
商务课程采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实行全英语和部分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广泛引入案例分析法,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课堂讨论、演讲等。基本技能的教学主要采用国际教学中常用的技能学习模式,通过小型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调查等方式来进行。
国际商务课程的成绩评定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评估,采用多种测评方式。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一般占50%,其它50%由课外作业、小论文、调查报告、演讲、案例分析等一种或几种测评的成绩组成。成绩合格者,由RMIT授予国际商务文凭(Diploma of Business)。如果平均成绩达到Credit以上,且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5分(或通过RMIT环球英语语言中心高级英语Ⅱ考试),即可在RMIT攻读商科学士或硕士学位,且可免修8门以内的课程(约相当于1年全日制学习)。
五、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中澳国际商务项目专门成立了项目质量管理协调组(WUST-RMIT Quality Implementation Team),对项目运行的质量进行总体监控,同时又根据英语和国际商务教学分别建立了周密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一)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包括:(1)《RMIT环球英语语言中心国际合作项目运行手册》(REW Licensee Operations Manual),对项目评估、教学报告、项目推广、教学设施、学生服务、项目自评和教师资质等问题做了详细规定。(2)《RMIT大学环球英语语言中心国际项目评估手册》(REW Program Audit)。澳方国际项目主任每年都对本项目的质量水准,对照《运行手册》规定的10项一级指标,进行现场评估,并写出报告,对未达标项提出整改建议。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为确保教学质量,项目还采取了诸多具体措施,例如:(1)学生入学和升级考试,严格把关,杜绝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质量的行为。(2)加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对问题处理实行预警机制和辅导服务。(3)教师每周举行教学例会,进行业务研修或者教学交流。(4)定期就教学情况,实施问卷调查,及时纠偏。
(二)国际商务教学
商务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制度上包括:(1)《中澳国际商务项目设置手册》 (WUST-RMIT Diploma of Business Pathway Handbook),其中对课程设置、教师资质、教学方法、学生守则、中澳双方职责、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2)《RMIT大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手册》(RMIT Program Quality Assurance)。由RMIT商学院国际事务副院长会同项目运营主任和教学主任,根据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指标,对项目的质量水准进行定期评估。
在实践中,国际商务教学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质量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落实各门课程的教学规章制度、量化标准,并于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总结。师资质量的保障采取事前控制和事后复议的方式。前者指通过试讲评比,遴选出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后者指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评议,以便改进教学。
除了项目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中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介机构,还对项目进行定期或随机评估,为项目运行的质量增加了一层保障。
六、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与其国际化宗旨相适应,中澳国际商务项目必然要建立一套向国际开放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且必须通过创新,使自身办学走向更高的水平。
项目由RMIT商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共同管理。2002年以前,澳方曾委派1名项目主任常驻学校协同中方管理项目。随着项目本土化过程的推进,自2002年起,澳方改由1名项目运营主任和1名教学主任,从澳洲通过项目质量管理协调组协同中方管理项目。协调组每1至2周就项目运行情况,主要是教学执行情况,举行电话例会。小组主要成员还定期互访,就项目重大问题协商解决。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2005年初,项目成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由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兼任主任,国际学院院长和RMIT商学院国际事务院长任常务副主任,从而使得中澳国际商务项目的管理更趋规范化。
为了高效支持项目运作,项目成立了职能明确的组织机构,分别负责教学、宣传、招生、总务、学生管理、外事、签证和入学等方面的事务。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了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取代RMIT大学国际部(RMIT International),为学生赴澳留学申请和入学提供规范、专业的一条龙服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项目实行较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以岗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办学设施相对独立,教学组织和管理相对独立,招生相对独立,形成了自身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