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9:1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07.08.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 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 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 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篇2

1.基本思路

(1)明确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社会实践的目的应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社会实际,以训练学生社会调查和行政工作的各种能力为首要目标,在加强学生对我国国情、民情尤其是行政管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行政管理思维和社会调查专门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他们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2)实践教学应增强现实关联性。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面对基层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生产一线,他们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文化基础薄弱,对事物的认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社会实践的行动、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1]。因而实践教学切不可照搬普通高校传统教育的做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淡化实践教学的理论色彩,增强其现实相关性,使社会实践与学生的工作实际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3)实践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构成相对复杂,大多数人所从事职业与本专业相去甚远。这些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

2.多元化社会实践形式的开发设计

为适应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结合中央电大的相关要求,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及其学生特点,开发设计了使用于不同学生人群的多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方式,即随岗实践、专题调查和自选调查,并对各种实践方式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1)随岗实践:依托学生工作岗位就地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随岗实践主要适应于本职工作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学习需求。依托学生工作岗位就地开展随岗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实践学习时间又没有耽误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紧密联系本工作岗位或本单位的实际,选择课题,边工作边调查,达到以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本职工作的目的。(2)专题调查:属于定向题目的调查,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专题调查经过教师或教学机构对调查主题的确定及调查问卷的设计,使调查的对象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调查过程可控,真正地解决了以前社会调查的实效性问题,真正使学员的社会调查落到实处。(3)自选调查:自选调查作为原有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保留,但又与原来的做法不同。以前的自选调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现在的自选调查主要针对那些本职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但学习和工作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提倡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自选调查的方式。在自选调查中,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社会需求,根据自己具有的主客观条件,自行选择适宜课题,进行调查,达到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与方法认识的目的。

3.实施专题调查探索社会实践改革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 实训模块构建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31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而这其中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开设占据了很大比重,行政管理专业涉猎内容广泛,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便成为今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便是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加,针对现阶段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实训教学基地短缺、实训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等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实训模块的设想对于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1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构建研究的必要性

1.1 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需要

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增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方面普遍投入较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这种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较少,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并没有考虑到与专业的对应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训的质量。而软件方面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训制度的建设上,目前地方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多为刚走出校园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大学生,具备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自身缺乏实训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经验。除此之外,高校在实训方面并没有设置有针对性的目标、实施办法、考核方法、评价体系等,实训教学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需求观念的转变

2012年教育部下发教思政[2012]1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指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 “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同时提出加强实践育人规划、强化实践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系统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要求,可见国家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视,而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和时代潮流,也有利于对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能力有求有更为清晰明确的定位。

1.3 增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需要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普遍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设备条件、资金支持、生源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能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抗衡,而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能力上又不及高职高专类的技术型高校,因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更重视实践教育,培养复合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1.4 拓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渠道的需要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在3万人左右。与这令人振奋的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情势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就业职业和行业的分布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广泛,但普遍竞争力不高,从事岗位较多的有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等,这些都属于门槛较低的岗位,职业对口率比较低,薪酬水平和职业上升通道也比较有限,因此毕业生的满意率普遍偏低。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实训体系的构建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

1.5 形成自身优势、凝练特色学科的需要

如今地方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大多遵循传统,没有自身特点。因此未来建设中地方高校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和培养个体差异,参考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民俗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培养方向规划,形成自身特色学科。以海南省高校为例,应在海洋行政管理、特区管理体制创新、旅游规划与管理、热带农业的推广等方面大做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优势

2 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的构建思路

2.1 构建实训模块的指导思想

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因此实训模块的构建应坚持清晰定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基本行政操作技能和综合事务处理能力为支撑,辅助以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由基础到综合、由单一到多元的实训模块。

2.2 实训模块的构建(见图1)

3 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的构建对策

3.1 校内实训模块的构建

校内实训重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通过校内实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行政事务的处理技能,同时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校内实训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1 课程改革

(1)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深化案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介绍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案例库的建设,要广辟案例信息来源,从各个途径充实案例库。这些途径包括: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等教学资源;国内高校网站公布的行政管理、MPA教研案例;国内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行政管理的事件和现象;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专业类学术刊物;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搜集的案例资料;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搜集的案例资料;有关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资料等。同时加大相关硬件投入,建立专门的行政案例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平台。

其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实验室模拟实训。学校可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设立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等。同时在教学中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行政管理相关理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的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主要内容。公共课应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本技能,这其中以计算机的操作应用和英语能力为代表,计算机类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office软件的应用和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软件应用,如统计的SPSS软件,Photoshop等等并提供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另外,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讲授内容应以日常用语为主,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增加公共行政、经济学、法学等方面课程外,还应增加“公文写作”、“文献信息检索”、“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公务员考试模拟”、“政务礼仪”等实训课程。而选修课则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通过预先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2 校内实训平台建设

学校应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为学生实训建设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举办专业竞赛,如公文写作大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比赛等,增强学生的行政能力。其次,充分重视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的行政工作,担任相关职务;再次,学校可通过设立学生助理、行政助理的岗位使在校生能够切实感受行政工作的内容,为日后的专业实训做铺垫。

3.1.3 毕业论文的改革

当前高校毕业生受老师选题和自身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并不具备撰写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这严重违背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初衷。因此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多注重内容的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在写作过程中,不提倡单一的理论论述,鼓励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展开,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2 校外实训模块的构建

(1)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是最能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训内容,也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自愿结成调查小组,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名社会学的指导老师,对如何开展社会调研,需要运用何种方法展开,调查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讲述,并对学生在调研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给予指导。在实地调查后,引导学生针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结合所学知和实践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

(2)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是拓展校外实训的重要环节,建立校企共赢平台,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应选择为对企业有利,能切实解决企业现存问题的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由企业为该校学生提供部分日常实践教学中的设施和实习实训的场所,而与此同时,学校则利用自身优势,定期为企业提供有效优质的科学服务;在师资方面,企业可选派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培训,重在介绍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传授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选派优秀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人才方面,企业可获得对人才的优先选择权,这样便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3)鼓励学生寻找兼职、自主创业。学生可抛开专业和学科的界限,利用课余和暑期时间走向社会,了解多种行业的工作内容,提前感受职业氛围,具体行业如销售、服务、实习记者等,来通提高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学校可通过与政府或公益组织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创新毕业实习模式。毕业实习是高校实训活动中时间最长最集中的环节,因此创新实习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采取强制性集中实习与分散自由式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对于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习指导,明确其实习目标。同时构建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灵活化和评价指标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实习效果。

目前关于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处于初探阶段,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实训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体系,改善实训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

[2]赵宏斌,周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75.

[3]魏红征.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1-22.

[4]谭英俊.基于就业能力培育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0):99-102.

篇4

关键词: 电子政务概论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一、《电子政务概论》课程现状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政务专业在2004年招收第一届高职生,自2007届开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就开设了《电子政务概论》这门课程,至今已完成十一届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在大二上半学期开设,是电子政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知识、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及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等知识。电子学院电子政务专业所开设的《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周学时4学时,共15教学周,共计60学时,没有安排实践课时。

二、《电子政务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教学师资不足、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高,等等,特别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既掌握相应的公共管理理论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政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其要求。因此,《电子政务概论》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简单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足矣,最多就是使用多媒体,举一些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指导思想上以注入式为主,启发式少,讨论式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度低,在功能上以知识传递、灌输为主,运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多,而运用多种有利于培养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方法少,特别是运用讨论的方法、独立实验的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少。

三、《电子政务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以社会调查形式的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是公共管理学专业常用的教学与研究方法,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结构化或非结构化访谈等。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了解书本和课堂上无法直接传授的社会现实状况,并能够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电子政务概论》中也有多个环节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办理网上行政审批事项的市民等。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下设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四个分大厅,我们把学生分为3三人一组,每个小组人选一个大厅的任意业务,可以应用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得出调查报告,报告内容要反映出这项业务政府是怎样进行创新的。

2.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以第五章《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中政府门户网站这个内容为例说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现状,网站运行,功能及作用,等等,使学生掌握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运行原理。授课步骤为:分组任务、多轮讨论、评分总结、分析评价。

(1)分组任务

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的小组,全班约为七个小组。选择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南京、杭州七个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城市。各组组员在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每组十分钟时间。

(2)多轮讨论

各小组将自己所负责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打印在A3白纸上,做成海报。首先,小组对自己负责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评价,内容分为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组员将评价结果写在彩色便笺纸上,并贴在打印着网站首页的海报上。然后,各组轮换,进入对下一个城市门户网站的讨论及评价,并分别将评价意见用彩色便笺纸粘贴在相应海报上。通过轮换,每组都对各个城市网站进行相同的讨论和评价。

(3)评分总结

各小组对上一轮贴在海报上的便笺纸进行整理,归纳信息,并进行总结,将本组城市门户网站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改进建议六个方面的总结和其他组给出的评价总结整理形成最终城市门户网站分析报告。然后每个小组按照设计特色、用户友好、信息交互、政务公开、网上事项五个方面分别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城市门户网站进行评分,各项最高分为20分,满分为100分。评分完成后,对各网站所得分数进行加总,选出得分最高的网站。

(4)分析评价

教师以上轮得分最高的网站为例,介绍该国及该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比如我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应该如何改进用户界面,网上行政事项的办理应如何改进流程等。总分=学生互评分数*50%+教师评分*50%。

篇5

关键词:卫生管理;创新性;实践教学

创新是当今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应该成为高水平大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建设的主要内容、创新的根本途径。针对当前高校实践环节普遍薄弱的实际状况,以新的理念改革、构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认识,对教学环节、实践能力平台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改革,建立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对于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两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卫生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高校需要通过设置新型实践课程、改革原有实践课程、增加新型实践教学环节、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机制等方式,建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卫生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融入社会、反思自我,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医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药品流通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细化的要求,亟须一大批经过医学和卫生管理教育兼具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职业化管理人才。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卫生政策、卫生法规、保健制度等也在不断地调整,传统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跟不上实践的发展,亟须通过多种手段补充实践经验,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卫生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活动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基本上还是根据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层次性,难以给学生营造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创新的氛围,学生无法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内容,也难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是分散于课程教学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形式,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不紧密,而且缺乏整体性考虑,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到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医药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的卫生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到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医药企业实习存在着诸多难题。由于实践课与课堂教学分开,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无论从创新意识或是创新能力来说都相对较弱,他们很少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他们开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要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对促进卫生管理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上的种种弊端,构建卫生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卫生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探讨

围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优化实践项目,在早期认知实践、见习实践、毕业实习等各环节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基本原则

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采用全局性的多维实践教学模式,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针对学生在不同年级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地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实践教学训练。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差异性”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实践教学探讨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为了让学生对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前两周,可聘请卫生管理方面的研究学者讲述前沿性专题,或由相关政府、事业单位的资深人士作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卫生管理的前沿理论以及热点问题,对专业有更多的认识;也可由指导教师带队到相关医疗单位参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卫生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他们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

(2)实验教学。这个环节的主要实施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干课程的实验,设计实验环节,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如《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专门的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提高逻辑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是建立校内卫生管理教学实验室,购置相关软件,建立仿真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专业实践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主题,进行系统的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另一种是由专业课题组给出主题,学生分组,指导教师亲自带队,并形成调查报告。

(4)预实习。预实习可以分散安排在假期中进行。预实习地点一般选择在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包括各级医院、社区门诊、医药企业等,由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自主安排实习时间”的方式进行。预实习的侧重点是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听专题讲座、与实习基地人员进行沟通。

(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环节主要是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由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在互惠互利、平等一致的基础上与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这个阶段不仅考验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

(6)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及勇于实践、探索、开拓的精神,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优化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如何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是一个重要课题。

(7)建立科学的创新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所占的权重。

综上所述,夯实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都离不开创新性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科研工作的应用价值,都需要创新性实践教学。同时,重视与完善创新性实践教学工作,也为学校加强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丰富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帮助。因此,强化创新性实践教学是卫生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夏雪,张翔.美国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7).

[2]张蔚,陈娇,雷曼殊.临床实习规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10).

篇6

随着网络的普及、商务的广泛,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实践

对学生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实践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惠英,新疆供销学校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8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7-03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职教育中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目前,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结果是学生虽然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证书,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作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要针对实践内容反复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教学却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除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写案例;其次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只是引导和提示;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第一,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从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学生进行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

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例如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2)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m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3)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5)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中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其次是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中职学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业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要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全真模拟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实训设备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价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要走访企业,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学校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宝贵意见。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校企合作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第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8

各镇(街道)教育办,局属各学校,各有关民办学校:

为维护正常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休息权,使广大师生度过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寒假,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年中小学假期工作的通知》(青教办字〔**〕19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年中小学寒假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假期时间安排

(一)义务教育阶段:寒假时间为4周,自**年1月17日(星期五)至2月15日(星期六),2月16日(星期日)报到,2月17日(星期一)开学。

二、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认真贯彻《**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87号),充分认识做好假期安全教育和学校、师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假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召开班会和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手机短信、校园网站和班级qq群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进行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防意外伤害、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煤气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并与家长签订《假期安全责任书》,引导学生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确保把安全教育工作做足、做细、做实。学校和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均要精心设计,做好安全预案和安全检查,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慎重选择假期出行(游)地点、交通工具和旅游服务机构,足额购买保险等。

要坚持校园值班制度、巡逻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维护假期校园秩序。要做好校舍及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改造和修缮工作,尤其要排查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含幼儿园)的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建筑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切实做好维护修缮。

三、科学指导安排学生假期生活

(一)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学习。各中小学校要立足于丰富假期生活、促进健康成长、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寒假生活指导》为抓手,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假期生活指导。确保学生有社会实践和自主安排活动的时间。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要落实好《关于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青教处函[**]408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征文、摄影、社会实践等活动(作品上交事宜另行通知)。要积极开展以“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于2月28日前将社会调查报告(每校至少5篇报告,每篇最少附照片五张)盖章后报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实部 。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身边的正能量”天泰杯寒假征文活动(详见**年1月6日、7日《**日报》第1版,相关通知已下发)和“新华书店杯”寒假读书活动。

寒假是春节等重要节日的集中期,学校要充分利用此契机,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充分利用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及社会课堂等公共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和培训活动。要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在假期文明上网,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上网的教育管理,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溺网络。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各中小学校要及时与社区联系,发动社区力量,关爱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公益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继续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要集中组织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子女假期活动,多指导子女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强自理和自护自救能力,提高孝亲敬老、服务家庭的意识。

各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单等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国家职业教育免学费、助学等政策,积极宣传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搞好调研,了解学生求学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为明年的专业设置和招生等工作打好基础。各成教学校要利用寒假时间组织教师深入社区和乡村,走村入户,了解农民和社区居民教育培训需求,科学设计明年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为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四、切实规范中小学校寒假工作

(一)加强对寒假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制定好寒假工作意见,开好寒假工作部署动员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落实。各单位要成立假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假期工作安排意见,并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放假前,要开好假期工作部署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落实。学校组织外出集体活动,要报教体局批准。

(二)加强教职工的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长和教师培训,大力鼓励干部、教师利用假期多读书提高自身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三)规范假期教育行为。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第255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区局《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辅导的暂行规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发飞信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规定》精神,在学校和社会上营造一个“拒绝有偿辅导光荣,参与有偿辅导可耻”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良好氛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到校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不得以领取考试成绩单为名通知学生到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辅导培训班,禁止学校在假期联合或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开办补习班、培训班,禁止和严肃查处教师有偿家教,对明知故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要依规严肃处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务实节俭过节的通知》(青黄岛纪发〔**〕1号)精神,确保务实节俭过节。

(四)全面做好新学期的开学工作。各单位必须组织全体教职工提前三天返校,完善新学期各项工作计划,提前备课,全面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教体局将成立专门工作组于开学初对各学校的开学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幼儿园XX寒假工作计划(二)

XX年寒假将至,今年的假期从1月17日起,2月11日正式开学。根据区育局及托幼办的《关于XX年学前教育机构寒假新学期开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在幼儿园不放寒假的精神指导下,让幼儿自由来园,我们将尽心、尽力安排好工作。我们将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确保幼儿过一个“健康、有趣、安全、快乐”的寒假,并继续保持我园为家长服务的好传统,满足家长的需求,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在此前提下,特制订寒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 加强管理,保证假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加强寒假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制订寒假期间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明确工作责任人,落实工作台账并及时做

好应急处置及情况报送等工作。

1、 严格按照一日活动计划安排好幼儿的活动,注意动静交替。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的进行户外活动锻炼,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地玩。运动时注意穿脱衣及为幼儿擦汗,照顾体弱儿童。

2、 每位教职工必须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进班前准备好一切教玩具,全身心地投入到带班活动中去,能精心照顾指导个别幼儿,教师能融入幼儿活动之中。

3、 热爱、关心每个幼儿,使幼儿喜欢来园,愉快来园。同时,认真做好午检、睡眠巡视全日观察记录,保管好来园幼儿的药品与衣物。教师带班时不接待来访。

4、 保证幼儿的活动内容丰富,有充足的玩具。要注意幼儿的用眼卫生,在园期间不看电视。

5、保持信息畅通。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信息公开和网站维护更新工作,方便公众通过网络了解教育信息;行政班专人负责,通过长宁教育行政管理平台及时收取通知,了解工作信息并及时传达落实。按例每周三到教育局交换站(在教育学院内)领取文件材料。

二、 增强保育意识,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1、 切实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空调使用时,室内温控不超过15℃,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应定时开窗通风,并做好每日的空气消毒工作,进出空调间要注意增减衣服。

2、 合理安排每天的伙食,不随意调换菜单,保证幼儿一天的营养,同时,做好每日的食品验收工作,严格把好关,不吃隔夜或外买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严格消毒工作。

3、 做好来园幼儿每天的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发现红眼病、腹泻等,不能让其来园,并及时与其家长联系或送医院。

4、 确保“四个不发生”:

(1) 不发生烫伤、触电、走失、冒领。

(2) 不发生肠道传染病。

(3) 不发生食物中毒。

(4) 不发生集体中暑(暑假)。

5、 保证教室等幼儿活动场所的整洁,为幼儿创设一个卫生、干净的良好环境。

6、 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做到饭后漱口。

7、 如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理及情况报送工作,及时向园长报告,立即处理并于半小时内报教育局党政领导及办公室、保卫组。

三、 注意安全保卫工作

1、组织一次安全工作大检查,落实防寒防冻、防火防盗等工作;要加强各类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及时排除各类问题隐患,保证物防、技防装置正常运行。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配班人员做好每天的安全检查工作,防止物品遗失,并及时切断空调等电源

2、要加强门卫管理和值班巡逻,防止外来人员未经登记许可擅自进入校园。做好稳定情况排查,确保幼儿园和谐安定。

3、配班人员要做好食品验收工作,接待来电、来访等工作,督促各条块工作人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无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4、 每班配备饭窝等饭菜保暖用具,保证幼儿吃到热饭菜,饭、菜、汤、点心、茶水做到五热,幼儿午饭时应少盛多添。

5、做好交接班工作,每天情况作记录,接听好电话,并及时传达到位。

6、幼儿午睡时加强巡视,决不让幼儿单独离园,不放可疑者入园,防止走失、冒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四、 家访工作

1、 开展帮困送温暖工作。认真落实市、区关于开展救助帮困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关心好困难教职工和学生,紧密围绕“惠民生、暖民心、促和谐”的主题,以“广覆盖、保基本、少重复、不遗漏”为原则,广泛开展慰问、送温暖、献爱心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帮困和志愿者积极帮扶的作用,组织党政工团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结对帮困活动。

2、认真做好对老劳模、先进工作者、各类人才和离退休干部、退休老园长的慰问工作。

3、坐班人员对假期缺席幼儿每天做好家访工作。

4、教师对寒假不来园的幼儿在开学前进行一次上门家访或电话访问。

五、其他工作

1、1/20教职工轮休;2/8日全体教职工上班(8:00—16:30)。

篇9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在大学教育精英化时代,毕业生供不应求,所以大学在培养人才时不必分析市场需求。但是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得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面向地方并且依托当地的重点行业,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却不重视研究地区经济的特点,缺乏对地区重点行业管理岗位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采用过去精英教育或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的岗位发生错位现象,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上手不快,专业不精的现象。比如现在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基层工作岗位。

    1.2课程体系设置不精(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由于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照搬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和课时总量过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理论研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而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课程模仿研究型大学,所以每门课程也力求完整、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就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导致课时总量膨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赶着上课,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自由学习发展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依据个性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无法深入理解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和考试过关。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写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1.3教学环节效果不佳(1)教学过程缺乏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培养,大多是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无形中将其所就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而且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师期末给出比较详细的复习范围,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按照复习范围背一背就基本可以通过。这导致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平时学习的不用功,上课不用心,作业应付,不求学到知识,只求考试通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

    2用人单位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要求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培养的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他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评价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并认为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对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共计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重视的是其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而毕业生通过工作应聘以及工作实践也意识到在校期间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改变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工商管理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分析市场要求,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环节应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尽快上岗工作,履行基本的计划与控制、组织与协调、辅助和支持决策职能。所以应把“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总纲,重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案例教学、职场训练为代表的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3.2科学预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但是,很多学校却缺乏了解和预测社会需求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将此项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下面设立信息调查科室或委托相应的管理咨询公司或社会调查公司,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社会用人需求。

    3.3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有根本区别,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4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篇10

[关键词] 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工作;高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89?03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在高校管理者组织实施下,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活动。[1]高校学生工作要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厘清“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践行“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性人才,为我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需要地方高校学生工作者来研究解决。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教育环境的变化

第一,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1999年以前,我国实行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模式,高考录取率只有不到10%,只有少数的优秀学生才能通过高考进入高校深造。1999年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满足社会大众文化需求,教育改革拉开序幕,高校开始扩招,招生数量每年都大幅度增长。1999年招生数量只有106万,截至2011年大学生的招生数量达到675万,增长了6倍多,入学率达到了72.3%,高等教育真正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扩招,促进了地方高校快速发展,但是地方高校软硬件配套设施严重落后,学生管理队伍配备不足,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显著的压力。

第二,国家就业政策的根本性改革。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就业主要是统包统分,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表现为计划经济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就业分配制度的矛盾日益明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就业政策开始由供需见面逐渐步入了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90年代末就业政策正式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200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实用性人才,面对国家就业分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和挑战。

第三,网络媒体蓬勃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出现了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产生了短信、微博、飞信、校内BBS论坛等新媒体,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现在高校基本都覆盖了互联网,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浏览最新的科技资讯和时事政策。网络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积极和负面新闻充斥着网络媒体,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剧烈对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经受着新的冲击。地方高校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接受新文化成果,自觉摒弃低级落后思想,如何积极占领新媒体阵地的制高点,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信息化新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管理是新的挑战。

第四,大学生个性特点显著变化。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家长百般宠爱和呵护下成长,是一群活跃的青年群体。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关注自身利益,但是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追求多元;他们在顺境中成长,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差,做事眼高手低;他们自主意识强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协作交流意识较差,不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而且兴趣广泛,喜欢追求时尚,但是自控能力差,容易迷失自我。应该来说这批90后大学生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表现形式多样,个性差异明显,给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学风现状明显滑坡

学风现状是评价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当前,地方高校在大众化教育的扩招背景下,学生数量突飞猛进,学生质量却在不断下滑,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都较差,给学风建设带来了冲击。具体表现为地方高校大学生越来越不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无用论观点日益泛滥;晨读、晚自习现状堪忧,课余时间教室里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谈恋爱、上网吧、搞聚会等现象风靡,班级的不及格率、不及格门次等指标显著增加,有的学生几个学期下来不及格门次竟然达到20学分以上,面临降级退学的危险。高校学生工作如何紧密结合学风建设任务,已经凸显紧迫性。

(二)纪律诚信观念淡漠

纪律观念和道德素养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内容。按照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地方高校学生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生文明守则、课堂考勤办法、奖学金评定条例、贫困生资助条例、宿舍管理规定、纪律处分条例等,应该说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网络媒体蓬勃发展,价值观取向模糊,地方高校学生对是非判断不清,学生违纪现象日趋增多,经常看到学生不经请假擅自旷课,学生拿着早餐进教室上课,有恋爱学生在公开场合过分亲昵,甚至还有学生打架事件等,明显违反学生管理规定的现象。在诚信缺失方面,有家庭条件尚好的学生领取贫困资助,有贫困学生贷款还款违约,有学生不好好准备复习而作弊。地方高校学生纪律诚信观念淡漠,有必要加强教育管理。

(三)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在发生着变化,高校在做好教育管理的同时,越来越突出服务引导的理念,钢性管理逐步向柔性管理服务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特点。但是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还难于摆脱行政管理的属性,工作中主要体现以行政管理来约束学生。当今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维权意识,他们认为高校求学是享受教育消费,倾向于获得更好的服务。在校园内,宿舍后勤条件不好他们要维权,食堂质量不好他们要维权,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碰到一些不人性化的条款他们要维权,发生突发事件要维权。高校学生工作中,越来越体现出法律意识重要性,学生工作要按照教育法规来处理,要正视学生的诉求,这也强化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性。

(四)急功近利状况明显

当前,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急功近利的现象,也不断地影响着高校。90后学生非常注重自身发展,个人主义倾向明显,为了达到目的会想尽办法,尤其在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更倾向于抓住重点去充实自己。学生急功近利突出表现在入党方面:有些大学生为了入党,积极争取担任职务,为团委、学生会和班级做好各项工作。但是一旦入党以后,有的同学就会放弃所有工作,而关注自身发展。另外,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学习,不关注集体,徘徊在集体之外,只追求个人发展。还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找老师划重点,只为通过考试,而不是真知求学,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全面素质大学生培养。

(五)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有研究显示,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超过15%[3,4],其比例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水平。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在不断增加,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90后大学生”有其特殊心理品质,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中受到很大的关爱,但是他们依赖心理严重、耐挫折能力弱、自控能力差、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大学生管理中,笔者发现有较多同学滥用网络而成瘾,学习难于为继;有学生恋爱受挫,一蹶不振;有学生交流协作能力差,人际交流有障碍。大多数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求助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帮助,同时他们也是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隐患。这些情况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考

(一)以机制建设为龙头,加强学生工作体系建设

当前,地方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工作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辅导员,严格公开选拔高校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全面考核任用的机制,保障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要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制度建设,要制定高校学生工作条例,明确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职责要求,明确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待遇报酬,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第三,要加大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注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有计划有层次选送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历、参加各类管理培训、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此外,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心理健康关爱工程、创业就业扶持工程等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地方高校学生工作各项平台建设,构建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新体系。

(二)以校园学风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培育

学风状况是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学风清正,学术纯粹”的高校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地方高校学风状况堪忧,面临的学风建设任务非常紧迫。首先,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交流会等,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工作部门和专业教师要精心组织策划,如学风竞赛月、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专家科技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推进学风建设上水平。此外,要加大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把加强实践育人作为学风建设新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体现地方高校特色与实践、展现大学生风采与风貌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共同推进学风建设。

(三)以典型示范引领为突破,加强校园宣传舆论导向

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抓住重点积极引导才是关键。地方高校不乏有各类优秀人才和各种典型事迹,学生工作部门要重视对优秀群体和优秀事迹的关注和宣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素材加以宣传。要运用新科技成果,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网站、学生工作杂志、学生工作微博等新媒体,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把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典型通过新媒体扩大宣传效果。要加大学生优秀学生的评比表彰力度,全面公平公开公正地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干部等学生优秀荣誉的评选,组织优秀学生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典型示范作用。地方高校还应该关注科技创新的学术进展、励志成才创业队伍推进以及精神文明典型事迹等,要通过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文化育人的作用,有效把控地方高校学生工作育人舆论导向。

(四)以管理理念转变为契机,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

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地方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理念的转变。要在强化教育管理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学校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遵循“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以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提高服务大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善育人方法,发挥服务育人的新功能。地方高校要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大力实施大学生关爱工程,要深入大学生的教学课堂和日常生活,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困难,在贫困助学、创业就业、心理健康指导等各个方面主动出击,建设好高校大学生服务体系,寻找服务学生的切入点,主动作为,有针对性地服务大学生。要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充分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宪玲,吴海涛,黄宏伟.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0(8):39-40.

[2] 李先锋.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前沿,2010,269(1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