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6 12:2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篇2
关于调查报告,考生应主要掌握调查报告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其中,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是考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二、方法指导
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理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主要倾向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面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落实到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
6.探究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阅读过程中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技巧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点。
基本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紧扣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提炼出全面、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巧妙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时应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尽量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3.回读原文,整合相关信息,全面总结,分条加以陈述。答题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力求全面,有条理。
阅读训练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莘莘学子,四年寒窗,走出校园,就业情况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在线人才网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都偏向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致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而应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的毕业生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3.文中第三自然段分别就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对就业之影响的看法进行了说明,为什么?
4.文章针对的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什么最后一段写到了大学生工资数额?
5.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才观念在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包分配已成为了历史。请结合本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阅读训练二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业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企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上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其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讲。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6月15日,我县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中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作者又说“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在调查中,作者认为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在介绍天灾时,作者主要是通过数字进行说明的,为什么?
4.面对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为什么却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
5.“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你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如何展望农民的未来呢?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阅读训练一:
1.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直接明确调查的内容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不仅提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内容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且为读者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提供了依据。
2.本文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作者分项说明,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对待“所学知识”“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须掌握多方面技能。
4.说明大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水低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5.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与人们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今,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大学生不再仅凭一张文凭就能鲜花簇拥地生存在职场,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划自身,发展和完善自己,通过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中慢慢体现。
阅读训练二:
1.因为前期煤炭开采计划性差,又有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致使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原煤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而土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因此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二是人为因素。
3.通过数字比较,说明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由于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4.农民生活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地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现状。但农民并不甘于沿着老路走下去,而是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地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就是明证,农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篇3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民族高校;价值观;需求;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当代大学学生的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一、对象与抽样
通过调查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从三类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第一类对象新生和老生,以大二为分界点,大一新生经历了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区,思想状态不稳定,对于就业观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基本熟悉,思想相对稳定。对11个学院417名不同民族的学生调查抽样(以朝鲜族、其他民族为抽样对象),延边大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主要少数民族是朝鲜族,所以对朝鲜族学生以及其他民族学生调查抽样。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为出发点,分为朝鲜族、其他民族两个抽样对象。对11个学院926名学生不同学科的学生调查抽样(以文理、科为例)。学习理科与文科学生,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文科思维的特点是:相对文学素养较高,对知识点记忆深刻。
二、分析与综合
从以上调查抽样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就业观的各异,得出低年级学生在就业观偏向于社会需求,也就是需要爱情、友情、人际交往,刚刚走出家门,走进学校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起点,向往探索爱情的甜蜜、友情的关怀、拓宽人脉交际圈。其次是生理需求,对衣、食、住、行有了新的要求,其中自主利用时间是影响生理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能够自主掌控时间的主体力量,除了上课,其他课余时间可以自行安排,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以及求知欲极强,促使低年级同学对社会交往的需要。[1]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延边大学朝鲜族民族为例与汉族就业观进行抽样调查。朝鲜族同学向往人际交往,向往人与人的沟通,朝鲜族热情好客,与人为善的民族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决定了对待交往的态度。汉族学生在对就业观的安全需要与社会需要上表现出的态度基本相近,许多学生认为今后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在工作稳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具有对其有吸引力。
三、调查与比较
调查问卷中对职业方向、职业规划、职业理想、职业影响进行了调查。其中职业方向中选择商贸类型较多,经济社会的时代影响显而易见,不仅仅是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刚入的学生、文理科学生,看待职业方向的眼光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商贸类是近几年就业类型中热门选择。职业规划中学生们在潜意识里与毕业相互影响,调查结果中普遍学生对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概念模糊,规划期较长。[2]在职业理想中学生普遍对隐性职业的关注度较低,对热门公职单位期望值较高。职业影响中,较多学生受学校影响较大,所以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创业就业培训具有明显效果。当代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层次需求(以延边大学为例)主要分为基本五个方向:①考研是很多学生选择的继续深造的学习方向。针对考研就的人数比例业女生超过男生。②报考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方向,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相对来说这种就业意向在调查报告中也有所体现,就业观中选择尊重需要的学生们往往是需要具有社会认同感的社会地位。③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学生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到外资企业工作,韩资企业中可以发挥语言优势,并且可以学习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④出国留学也是一部分学生的选择,出国继续学习深造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化。⑤很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之路艰难,学生惧怕甚至是抵触自主创业,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国家政策与规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向学生宣传。
四、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原因
以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看。①自我认知能力差,过度关注择业就业条件、就业价值,没有达到就业市场需求与自身就业能力给予形成平衡。大学生忽视在工作中应有的基础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基础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有效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进而择业就业。②依赖性强,上学期间经济由父母为学生提供物质支持,很多大学生没有离开过父母,依赖性强,自主意识差;③缺乏对社会认知,当代大学生仅仅满足最低的生理需要层次,功利主义思想突出,职业脱离实际意义,享乐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学生们从入学开始就没有感觉到就业形势严峻,缺乏长期就业规划,就业目的不明确;④择业就业观念的淡薄,其中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主管能动性等都是影响择业就业观的主要原因。家庭因素为学生们提供了最为基础的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的物质与精神来源。[3]
五、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趋势
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规划,调查中显示67%的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设计,只有9%在学校系统学习过职业生涯设计。[4]一部分人从来没有想过对自己的气质、个性、优缺点、兴趣等进行各管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根据就业发展的动态招生逐渐形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求职道路和职业选择有所裨益。相应出台了“大学生到中西部支教”、“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等一系列的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今年毕业生数超700百万创历史新高。国家鼓励学生们到基层去工作,鼓励学生们创新创业。有相应的就业创业帮扶基金。各省市各大高校相继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各高校有专属心理辅导站中根据心理学进行科学的就业测试,形成心理就业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打破传统就业价值观观,树立准确就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凤清.大学生择业观念现状分析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2]饶莹心,顾胜贤.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2,(3).
[3]苏礼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及其纠正[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质量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78-0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人力资源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势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在持续深化,市场上各个用人机构的招聘要求也在逐渐向精英化过渡,然而随着国内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则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化教育,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转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1]此外,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非常张扬,这也导致他们在选择岗位的时候更为注重将来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个学者在研究大学生就业方面已经由过去单纯地从数量方面研究的“就业难”转向质量方面的“提升就业质量”,即转至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中来。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含义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其自身在整个就业进程当中就业情况的综合性概念。有学者把大学生的就业品质定义为:大学生可以获取的工作好坏以及工作所特有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某个程度。这种看法不但强调了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进程中自身的感受,无论是从主观或者是客观的角度都非常符合大学生就业质量所关系到的具体范畴。[2]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经济社会因素。宏观方面的因素包含就业公共服务、就业人才供求、就业推动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等。这些宏观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品质产生影响。
2.高校因素。高校的教学品质、声誉、服务水平、就业指导及其所处的层次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企业因素。大学生的就业品质不仅与自身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并且与自身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工作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工作条件、工作关系的和谐性、工作发展空间以及工作福利保障的稳定性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3]
4.家庭因素。大学生家庭的所在地、职业层次、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水平等各种背景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5.个人因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知识水平、素质能力及就业观念等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就业质量。
二、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际情况
(一)初次就业的起薪呈隐性下降
现阶段,国内工资的平均水平与整体水平都呈现大幅度提升的势头,企业当中的薪资水平每年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起薪仍然没有变化,从国内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持续上涨的物价等因素来进行分析,大学生起薪水平实际上处于持续下降的情况。例如,根据上海浦东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的调查报告得知,2009年到2012年这4年期间,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平均起薪只是从2710元上涨为2978元,相较于当地企业每年平均8.7%的薪资涨幅,大学生的起薪明显呈现下滑的状况。[4]
(二)就业的地域、城乡、行业分布不平衡
根据2012年相关的调查报告得知,北上广地区是应届大学生最喜欢的区域,其次为江苏省与浙江省。从城乡比例来分析,在大中型城市就业的应届大学生达到了69.2%,县城的为17.8%,乡镇的为10.6%,在农村的仅有2.4%,尽管相较于前几年,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比例有所上升,但其比例仍然非常低。受到地方政策、行业分布、企业规模、环境以及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应届大学生就业不平衡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三)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
国内大学生扩招的规模还在持续拓展,大学生的供给情况基本饱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非常缓慢,使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不断压缩,大学生在初次就业的时候,实现专业对口的情况越来越少。根据相关的调查证实,国内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对口率连两成都不到。
(四)灵活就业者增多,自主创业人数减少
灵活就业人员指的是弹性工作、临时工作以及非全日制等形式较为灵活的就业人员。因为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急剧增长,进而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大学生将自身的目标定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与私人企业,这就导致灵活就业的比例迅猛增加。
自主创业属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就业模式,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扶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一些高校也都设置了创业方面的课程,然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也因为受到市场、资金、经济形式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措施分析
(一)高校改革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重点教学理念。
首先,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的教学形式,应当以传授书本知识为起点,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其次,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努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可以尽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能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最后,高校应当分析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并开展对应的课程,特别是要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校内开设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人才的专业课程。
(二)高校更加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因为国内市场经济每年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所以每年社会的就业形势也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大学应当根据地区不同的情况,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做出新的选择,如此才能够持续提升高校的就业指导辅助功能。此外,高校应拓展自身的就业信息渠道,便于获得更为全面的就业消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例如,高校可以采取与一些就业机构开展合作的方式,让这些就业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就业信息网
构建大学就业信息网预警机制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国内各个大学的毕业生信息收集归类之后,通过相关数据的研究整合,能够大体上掌握当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从而有效减少人才流失、一些企业无法招收到合适的大学生以及大学生无法找到工作的情况等,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提高就业质量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对应的就业政策,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安排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培训等,从而缓解地方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当规范就业市场,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破坏就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地方政府必须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来提高就业质量。
(五)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1.以学业规划课程为基础,在大学一年级对所有新生开设学业规划课程,指导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大学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学习动机、学习目的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
2.以生涯发展指导、就业技能提升、职业发展指导课程为依托,在大学二三年级深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二三年级进行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方向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择业取向,降低就业压力。
3.以心理知识、法纪安全教育等内容为辅助,实现对就业指导的全方位覆盖;就业指导应是以就业为核心的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全方位指导工作。其中,心理健康知识、法纪安全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到求职心理,从校园活动法纪安全到劳动法的学习讨论,都需要在毕业生指导工作中加以重点强调和引导。
4.开展以考研、出国、创业等内容为主的教育,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多渠道选择。学校提供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形势,了解政策,从而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有教育部官员曾这样定义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是衡量检验高校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等的重要指标。将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曾向昌.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系统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 杨河清,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才,2007(15).
[3] 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篇5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站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站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大学毕业生落户问题的调查报告
44.6%的人表示,如果可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有没有户口不重要
连续两年考研失利后,中国人民大学届毕业生小高今年3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辛苦寻觅了一个多月,她发现自己面前已经横起了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门槛。他们要的要么是应届生,要么是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本地户口的,而我都不具备。小高开始后悔毕业时把户口迁回了家乡,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同学们都千方百计把户口留在__。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0万人。对于非应届生来说,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并落户尤为艰难,尤其是__,几乎没可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针对就业人群(11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参加显示,58.5%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往届毕业生落户的限制。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生和往届生在落户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往届生落户有多难?
湖南某高校届研究生张茜(化名)毕业后应聘到__一家外企,户口却只能留在湖南。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国办事,办理护照需要户口本,她为此专门请了几天假,湖南、__两地跑。
像张茜遇到的麻烦,在北漂一族中并不少见。调查显示,33.1%的人认同不解决户口问题,会带来很多不便。
比起这些,也许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无法落户带来的盲目感和漂泊感。调查中,28.3%的人觉得解决户口可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还有14.9%的人认为解决户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如果大学毕业时没找到能解决本地户口的单位,你会怎么做?34.2%的人表示会将户口迁回家乡;25.0%的人会将户口在院校所在地集体户口保留两年;20.0%的人会留下来,不要户口了;14.6%的人不知道怎么办;仅有10.3%的人表示会去另一个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年__市关于大学生户口及档案滞留问题调查报告,自XX年以来,超过保留期两年依然不符合留京条件的户口滞留在京的毕业生约有3万人,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5%,其中近一半是女生。
__某高校户籍科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要全部迁出学校的集体户口,对于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学校也建议他们从学校集体户口中迁出,自行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接收问题。
王老师坦言,虽然原则上规定,非京籍大学生毕业后户口可以在学校集体户滞留两年。但是户口留在学校就不准再调出了,以后想办理什么手续都没法借出户籍卡,反而会耽误事。而且毕业时滞留在学校的户口,最终转为__户口的几乎没有。
在__市海淀区人事局的官方上,记者发现不少询问非应届毕业生是否可以落户的留言,绝大多数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或者是一句话,现行的毕业生进京政策的受理范围只是符合进京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记者随即致电该办公室,对于非应届外地生源毕业生来京工作的落户政策,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
自考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状况好于科班生
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悉,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XX
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占34.8%,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我省XX年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95.2%被调查者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3.3%于XX年就业,1.5%于XX年实现了就业。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省自考办分析认为,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
调查数据:18.3%的被调查者自考毕业后在工作职务上有了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由毕业前的0.7%上升到1.9%,中级管理人员比例由毕业前的14%提高到毕业后的22.3%,一般员工由毕业前的79.1%下降为69.6%。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调查数据:在47.2%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看法的同时,有16.5%认为“将会越来越困难”。同时,依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毕业生的当前的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如全日制重点大学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_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_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实_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_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篇6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41-01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热点,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比2010年增加30万,而就业率却不到80%,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中国毕业生网的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随着我国当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发变得困难起来,其具体表现为如下。
1.1 高校普遍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这几年,我国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00万,2010年630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4年之中增加了80万,预计今后还将会持续增长。毕业生存量迅速扩大,增长幅度也不断加大,毕业生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但社会的人才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从全国人才市场供求的总体趋势来看,人才供大于求,这不是简单的人才过剩,因此需要各地积极调整人才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1.2 在就业地区、部门的选择上失衡,出现“难”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存在趋同性,他们大都选择到省会及沿海大城市,势必造成择业方向上的集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分流下岗人员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又转为“双向”自主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职位。而具有此种特点的高校、科研单位、医院、国有企业、中小学等部门,因报考人员扎堆,不断抬高部门就业门槛,也使得就业难问题愈加凸显。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2.1 体制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应当在大学生就业和人才流动中起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而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却未能有效地进行二者供求信息、质量信息的传递工作。人才结构问题,实际上是流动体制的问题,只有通过充分的流动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2.2 传统观念方面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15%,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传统观念依旧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这主要是:我国大学生仍然用“精英教育”时代的就业思想看待就业,习惯于“被计划”;大学生对薪水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缺乏自己合理、客观的判断。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偏重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忽视中小企业。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2010年12月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分别是33.9%和46.5%,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占企业人才总需求的八成。传统的就业观,与现实社会需求错位,这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2.3 社会用人环境的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已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各类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存不少误区,主要体现为:很多用人单位一味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人才;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急功近利,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歧视,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产生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原因是方面的,所以,要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1 政府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引导
政府要努力消除就业的制度障碍,确保就业政策及时落实,缩小全国不同地区就业政策上的差距,同时根据各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合理的政策倾斜。要构建全国性的就业市场网络,让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实现网上双向互联,让二者实现自主的、多样化的选择。
3.2 学校应优化自身的课程设置
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量力而行,提高课程的质量,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高等教育内部规律相结合,改变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3.3 大学生要努力充实自己,提高核心竞争力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平时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学校要加大投入,重视各种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将自身的特点与适应职业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自己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 窦秀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58-59.
[2] 王新,马金锁,张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2011(12).
[3] 刘艳,李树民.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2).
篇8
【题目一】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篇9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经调研发现,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环境、恋爱、交友、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其中,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而此种压力在应届毕业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心理冲突逐步凸显,一方面会出现对未知就业形式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另一方面还会出现对自身认知的偏差,进而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
目前,各高校通过增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方法来积极帮助应届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及相关心理问题,但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普遍性仍然存在,就业压力所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连锁反应仍不容忽视。
1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
从2015年5月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公布的《2015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2015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值为18.39,明显高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值。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就业难等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首度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2015年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今年青年学生的就业人数达到15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无疑给应届毕业生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在这种就业难的社会压力下,应届毕业生还未踏上找工作的征程,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除此以外,由于毕业生即将脱离学生身份步入社会,择业过程中会出现就业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等现象,进而造成毕业生出现自卑、迷茫等不良心理问题,甚至对社会环境产生排斥,对自身产生怀疑。
1.2 父母及家庭给予的压力
高校大学生在走进校门之前,多半是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经过粗略计算,大学生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一般需要花费4万元以上,这笔数目对于农村和一般职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此,应届毕业生多半背负着家庭的殷切期望,普遍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回报父母。然而,“就业难”的客观事实使得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已实属不易,而找到一份高收入的满意工作更是十分困难。毕业生在双重压力下经常出现焦虑、恐惧、迷茫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压力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另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时会选择门槛较高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职业,不考虑个人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跟风。这种不良的就业氛围使得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进而错失就业良机。据《2015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就业压力源的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中,家庭为最主要的就业压力来源。面对家庭成员的殷切期望,毕业生一旦在择业中遭遇挫折,将会出现抑郁、逃避等诸多心理问题。
1.3 初入社会,对未知迷茫的压力
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生活圈和交际圈一直仅限于学校,并没有直接接触社会。大学生初入社会,很难正确处理好社会关系,同时,应届大学毕业生属于初次就业,面对生活环境和个人角色的突然转变,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存在认知偏差,不能正视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择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而很多毕业生抗压能力及心理素质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出现一蹶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夸大自身缺点、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
1.4 对社会不公现象产生怀疑心理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不得否认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耳濡目染一些就业不公平现象,此时,毕业生会出现认知偏差,导致消极、自卑、偏激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对社会及自身会产生怀疑心理。
此外,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如有的职位招聘时标注只要男生,部分女生虽刻苦学习,却苦于就业无门,对自身的奋斗目标产生怀疑。虽然中央明令禁止在招聘中不得歧视非“211”院校学生,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还是秉承“985”、“211”院校优先的原则,造成很多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等众多心理问题。
1.5 高校应届毕业生自身原因
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技能较少,不适应社会基本需求。面对有工作经历要求的招聘企业,应届毕业生多半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很多应届毕业生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对工作条件期望较高,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切实际的印象。应届毕业生的择业目标与就业现实存在差距,个人技能与企业技术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毕业生就业可选单位少、就业困难大,同时引发其他心理问题的出现。
2 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及建议
2.1 鼓励应届毕业生正确评估自我,积极应对,自我完善
不同的高校毕业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应鼓励应届毕业生正确的评估自我,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正视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而首次就业就完全满意也是不现实的。应届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实际,秉持“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否则,很有可能陷入就业误区,错失就业良机。另外,大学生应在新生入校时期就树立就业意识,做好个人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建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应届毕业生应针对就业形势,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身的就业目标及就业期望,择业时应考虑个人长远发展,确定长期职业规划,制定个人职业目标。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增强个人社会实践,矫正个人认知偏差,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要提醒学生,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仅总是要技术精湛,专业素质强的员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道德评价。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到诚实有信,责任心强,公正公平,爱岗敬业;同时在大学时期,应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提早的锻炼自身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求职中更胜一筹。
2.2 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应定期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课程、制作心理健康宣传栏等。另一方面,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前教导学生如何排解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
辅导员应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努力为在校毕业生营造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良好就业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同时,要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的了解情况,帮助其分析现状,解决问题,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应主动帮助学生申请专业心理资助。
2.3 高校应改善培养机制,加强社会实践
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构架现如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践。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逐渐意识到了此类问题的存在,正在调整人才培养构架。如蚌埠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了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并将每年的暑期实践纳入教学,增设创新学分,提高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时全面考察就业市场,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构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提前走进校园,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接触实践。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进行。
2.4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
近年来,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就业、鼓励学生去中西部地区就业等。但在政策的落实上,应进一步加强,努力开辟多就业渠道,制定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及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让各项政策尽快落到实处。同时,针对毕业生就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政府应努力帮扶,鼓励各高校建立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鼓励各高校全方位的服务学生就业,帮扶“双困生”,与应届毕业生共同应对就业问题。
篇1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危机;有效策略
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大部分人认为是那年的金融风暴所导致,但其实不是,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但应届毕业生比09年增长了20万人。由这些数据可看出,近几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探讨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原因
自1999年,各高校普遍降低分数线,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以致于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逐渐与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其实这也与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有关系,经济好了,更多的家庭都有足够的资金供孩子上大学,就算考的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也照样会让孩子继续读下去。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有效策略
(一)社会
有关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人口总数的5%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占了三分之一,这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还是相对缺乏的。因此,我国近几年出现大学生就业危机只是由于经济在接轨、体制在改革的短暂现象。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正视高校毕业生,肯定他们的自身价值,为大学生就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而不是“人云亦云”,把找不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看成是社会的“拖油瓶”。像企业单位,应该积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不是总把招聘员工的首要条件定格为“要求有经验者”。成功的企业人,也可以免费地办讲座之类的座谈指导,把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与刚刚要从学生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分享,可以让他们少走歪路,最主要会让他们觉得社会对他们的重视,有信心地去参与残酷的现实就业竞争。
(二)政府部门
首先,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或者边远地区就业。对于这些大学生,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薪酬和奖励,以资鼓励。也要多关心他们的工作进展,需要时应提供思想上的指导,让他们有信心应付较艰难的工作环境。其次,监督企业招聘制度与高校教学制度。私人企业现已成为用人最多的单位,但很多企业对员工要求还是较高的,比如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都要招有经验者。政府应采取相对的措施,比如积极鼓励企业放低招聘条件,给应届毕业生一个就业机会。监督高校教学制度,从教师要求、教学质量、学校风气等方面抓起,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学到本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高校
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为学生上就业培训课或是指导讲座,定时组织学生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提前为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以便于个人更好的选择发展。
其次,主动与企业单位联系,争取为学生谋取职位。也可鼓励、动员学生多参加招聘会,锻炼面试技巧。在就业跟前,学校对学生不仅仅要起到指导和教育作用,也是承担着把学生送出社会的连接纽带。
最后,严格要求学生的学分过关。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才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敷衍应付,只要学生交了钱学校就给毕业证,那么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没知识”的大学生又谈何去竞争呢?
(四)大学生自身
首先,先就业再择业。大学生要明白,现在的你们已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刚从学校出来,只不过就是一个没工作经验没社会经验没交际经验的无名小卒。因此,大学生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就算是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要先好好地做下去,这样让自己学多了一些在学校在课本学不到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等有了经验了,自然也有资本去选择你对口的工作。
其次,努力提高就业的基本素质。就业的基本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即将就业或者求职过程中这一特殊时期和阶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大致分为四点:1、工作或实习经验;2、沟通能力;3、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4、承受能力。要提高这四个素质,并不是在几朝几日即可学会的。大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方法。比如有很多学生会到商超做兼职促销员,只有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及推销技巧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可能一开始很多学生是抱着赚外快的心态去做兼职的,但坚持下来,一定会发现所得到的远远是要大于那每天几十元的外快。
最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现在,有着太多的不良现象影响着大学生们,比如“富二代”、“关系第一,能力其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让很多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脑海中滋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是很可怕的价值观。这不止是学生个人的就业会受到影响,如果普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因此,大学生在即将踏出人生这一较大转折点之时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价值观,为就业之路打好健康的思想基础,才能有好的行为举止。
- 上一篇: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报告
- 下一篇:大学生网购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