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6:3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篇1

针对大学生理财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华大学各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本次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问卷有效率85%。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二、调查数据分析

某高校网站bbs上发表一百两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三千是大户。这的确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写照。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篇2

美国学者安德森于1982年提出了理财教育的概念,理财教育指的是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订详尽的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理财教育在很多发达国家实施较彻底、发展较成熟,大部分的学校都把理财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理财价值观、理财理念和理财心理的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分析缘由,才能更好地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理财教育。

一、理财教育缺乏原因分析

(一)理财教育观念落后

主流传统文化引导人们重在公义而不在利益。对金钱、财富、商业行为一直采取贬抑、鄙视的主观态度。古人以士农工商的次序排列,从商者被置于社会的底层,且常常被贬为奸商。社会生活中人们以做事为人言利为耻,将谈论金钱视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严重束缚了对正当利益的追求。尤其对学生而言,读书学习被认为是第一要务,对理财教育则重视不够。

(二)学校教育管理引导缺乏

初等教育阶段,学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更看重对学生智商的培养,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和财商培养根本无暇顾及。而高等教育阶段,种种原因导致理财教育缓慢前行。近年来,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相继在保险、金融等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了与个人理财相关的保险、财务、税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金融系等也开设了理财规划方向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培训。但是本科生方面的个人理财教育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一定的理财教育的通识选修课,对学生财商的教育引导也是浅尝辄止。

(三)家庭成长环境制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家庭的理财意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在显性与隐性中对孩子理财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家长认为,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内涵就是男孩子在成长阶段要吃一些苦,金钱看管的一定要严格,不能形成一些恶性。而对女孩子来说,养尊处优的生活能够更好地让她在社会上生活,不至误入歧途。这些观念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成长放在自己定制的笼子里。孩子的生活、消费被父母全部承担,避免了孩子成长应该经历的“挫折”。未经历风雨的子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财常识,缺乏理财能力。家长的过度操纵,导致理财能力严重滞后。

二、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理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以达到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大学生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网络杂志Engauge在2003年发表的21世纪数字化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把理财素养作为21世纪的重要素养之一,其定义经济素养为对经济问题界定、选择对策、消费、从中营利以及分析工作动机的一种能力,又指能通过收集组织经济事件,对经济形势和公共政策变化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自己有限的金钱,力争具备财产性收入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素养。

(二)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财商

我国著名财商教育专家汤小明先生认为:财商是指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财富)的能力。财商(FQ)、与智商(IQ)、情商(EQ)一道被称为现代经济人必备的三商。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中涉及的理财项目也越来越多,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做好合理的分析,是大势所趋。大学生理财教育首先改变的就是财富观念。即对财富和金钱的认识、看法和态度,纠正中国传统教育关于财富的认知误区。大学生理财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财实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形成财富的有效积累。

(三)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理财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有合理的回报。父母供养培育子女读书上学,学生对父母要承担起其应该担负的重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同时理财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生源地贷款、通讯承诺业务、信用卡等的有效合理利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担当意识、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的形成可以让大学生终身受用。

(四)加强理财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大学生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也需要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包括金钱方面的关系,如何合理开支生活费用、如何寻找、判断市场机会合理配置暂时闲置的生活费用、如何利用市场机会创造自己的个人收入等等。招商银行《2011年中国大学生财商调查报告》,该调查在全国25个城市90所高校发放了2 000份调查问卷,同时还对100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问。报告发现,当代大学生财商总体正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但是也存在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失衡”情况。《报告》执笔描摹了四类典型“财商失衡态”族群,即“温室族”、“财盲族”、“懒惰族”和“月光族”。“温室族”比较缺乏财商观念、理财意识,以及对于财富未来的紧迫感;“财盲族”则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懒惰族”懒于做出理财实践;“月光族”难有节余,难以进行投资理财实践。调查数据统计显示,5.1%的大学生无法保证收支平衡,7.9%的人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收支问题。但事实上,由于大学生对通货膨胀等重要的经济环境变化缺乏清醒、充分的认识,即使“收支平衡”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富健康。虽然91.8%的受访者承认理财的重要性,但有储蓄意愿的受访者却仅为35.9%,尝试过金融理财的更是低至8.2%。这种反差,恰恰表明大学生受访者的“理财意愿”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在尝试将节余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投资了股票。而基金、保险、债券等相对来说更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却乏人问津。由此可见大学没有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平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

三、关于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协调各个部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第一,邀请理财相关领域的专家(股票、保险等)开设通识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了解必要的理财常识。第二,重视理财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理财知识竞技活动,参与模拟投资活动,到保险金融机构见习。第三,充分发挥大学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消费、理财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理财知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第四,高校结合社会理财机构的师资力量到学校进行宣讲,召开专门的理财讲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家庭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消费的主要环境,家庭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该着重做好教育和引导。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应该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教会理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节传递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应该效仿犹太人关于钱的教育,有基本原则遵循: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第三,让孩子知道,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挣,不可以伸手向别人要。第四,让孩子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却是伴随终生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灌输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责任。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在自身学习提升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篇3

关键词:中德大学生 理财与自立能力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纷纷建立适合于本国高等教育特点的内外部质量保障的体系。建立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应该"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内外并举"有机融合,其终极目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以达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而教育质量评估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高等教育阶段是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环,高等教育适龄阶段是18到21(一说22)周岁,也就是说大学生完全具有了自立的能力与义务。事实上,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不会理财,不能自立,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以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整体缺乏竞争力。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以及欧盟GDP总值排名第一的德国,一直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它的高等教育投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德国的各类高校一般都享有一定程度的"自",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长期以来,德国大学是不收取学费的,最近几年,德国学校已经开始象征性的征收学费,一般德国大学生每学期需交500欧元的学费和220欧左右的注册费。而德国绝大部分家长只负担学生的部分开销,甚至一点也不负担。因此,德国大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理财与自立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鉴于此,文章将着重比较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德国与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与开销项目,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期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理财与自立能力提供借鉴。

一、中德大学生开销来源分析

大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否正确理财,如何理财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的财务状况是社会调查的主要对象之一,[2]文章通过文献文本分析,统计并整理了中德大学生经济来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德大学生经济来源情况

德国?

人数比

中国?

人数比

父母

87%

父母

96%

打工

65%

打工

21%

助学金

29%

助学金、奖学金

29%

名人资助

21%

其他

2%

个人积蓄

20%

/

/

孤儿津贴

4%

/

/

配偶

2%

/

/

奖学金

3%

/

/

银行贷款

3%

/

/

私人贷款

0.382%

/

/

其他

3%

/

/

?数据来源:DWS/HIS19.Sozialerhebung.

?数据来源:《2011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杂志社.2011/10/12

德国大学生开销来源渠道众多,大体分三类:父母、打工和社会。接近七成大学生会通过打工等方式赚取开销;五成大学生通过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补充开销,众多基督教会等社会系统也会无偿或通过各类贷款资助学生。德国大学生开销来源并不仅仅依赖父母,大部分学生都能并且必须通过个人劳动支付开销,另外,社会支持也占大学生开销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相对自立并能够科学理财。而中国大学生相比之下理财能力较差,缺少自力更生的意识。就表1所示大学生开销来源单一,也主要分为三类:家长、社会和打工;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开销都来自家长,尤其是学费;只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依靠奖学金、助学金等社会资助;仅两成大学生通过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

二、中德大学生月开销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中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情况的统计分析,简而言之,德国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中国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这关系了中德大学生的自立能力。那么有了经济来源,如何消费就关系了大学生如何理财的问题,文章通过中德大学生月开销项目的统计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中德大学生开销项目统计情况

文章所统计的的开销项目主要包括学费、书费、衣食住行、运动、网络、电话、保险费用等。中国大学生的最大开销在学费和伙食费上,中国大学生学年学费一般在4800-6500元左右,平均每月400-550元学,年住宿费一般在400-1200元左右,平均每月30-100元,约占全部开销的80%。德国大学生的绝大部分开销来自于房租、保险,将近占全部开销的一半左右,

(二)中德大学生月开销项目比较结论

1、中国大部分学生理财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安排生活费用,过度消费现象严重。据统计,中国大学生的最大开销在学费和伙食费上,占开销的80%左右。中国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平均为650--800元,高校学生的学费加住宿费平均为430-650元/月(不考虑学生在外租房情况)。即中国大学生的月开销合计为1100--1450元。33%的大学生在月底略有余额;15%的大学生出现透支;52%的大学生几乎是"月光族"。这表明,我国依然是高等教育消费较高的国家,大学生来自教育费用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中国高校学费相对较高,并且由于这两年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大学生开销来源单一,基本固定于父母,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开销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在学费跟伙食费上。但即使是如此,大学生并不能合理利用手上小部分结余,缺乏理财意识与能力。

2、德国大学生理财能力相对较强,基本能够合理安排生活开销,较少过度消费现象。德国大学生的最大开销来自于房租和保险,其他关于生活各方面也都能兼顾。德国大学住宿较贵并且位置少,通常情况下,学校宿舍楼能提供给不到40%学生住宿,申请不到宿舍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租房来解决。德国大学生成年后,基本靠自给自足,从小家长就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德国年轻人有了"闲钱"后,不会随意"挥霍",做月光族,他们一般都会向银行寻求理财方面的咨询与帮助,银行一般也都会设有专门的办事窗口专门接待这类"客户",银行系统提供学生理财咨询的体制机制也相当健全成熟。另外保险是德国大学生必须支付的,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健全,居民的保险意识也很强。大学生有义务也有意愿支付必要的保险。

三、中德大学生开销来源与具体项目差异的原因及启示

中德大学生主要开销项目的不同与两国高等教育收费及社会资助与保障制度有关,而我国大学生理财与自立能立低于德国大学生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密切相关,同时,缺乏必要的理财意识与理财能力,更加剧了大学生的依赖性,文章主要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和社会资助有保障制度方面分析。

(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方面。在欧洲,有些国家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如德国、奥地利、芬兰、瑞典等国,但是这些国家对是否收取学费这一问题仍存有争议,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存在收取学费的可能性。[3]德国近几年开始象征性的收取一些学费。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否可以简单以收取学费的多少加以比较还值得商榷。现在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成本补偿(回收)理论,其主要含义指原由政府承担的教育费用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收取学费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收和补偿。成本回收和实现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是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向他们收取学费;二是通过学生贷款的方式来实现。在实行成本补偿的国家,学费水平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提高大学生理财与自立能力应从高等教育成本、居民承受能力、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社会资助与保障制度方面。德国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奖助学金、社会机构资助、贷款来支付自己的一些费用,从学费贷款到奖学金,有各种不同的筹资可能性。在奖学金领域,德国有很多机构向在德国就读的大学生提供资助和帮助,其关键之词是"Begabtenf?rderung",意即"促进有才学生",不过这里所指的"有才",可以是高智商或好成绩,但也可以是个人素质和投身社会的积极性。有些机构专门资助大学新生,其它一些机构则只向博士生提供资助,德国许多银行都向大学生提供特别优惠的贷款,还有一些则属于教会,此外还有许多私立机构也资助学生。可以说,德国的学生资助与支持系统比较完善。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应建立健全的社会资助与保障体系,通过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的适度引导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与理财风气加大鼓励合理投资,反对投机行为的宣传力度,将正确的理财知识传授给人民群众,促进全社会理财意识的形成,切实落实具体的宣传与咨询机构及运行的监督机制的设立,为大学生理财与自立能力提供社会支持。

篇4

一、理财与大学生成才

财富在广义上可以指金钱、时间、知识、情感、人际关系等,狭义上专指物质财富,是对金钱及其等价物的通称。本文多采用后者的理解。理财能力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关于财富的获取、使用等的观念和实践的评价指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财能力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日趋突显,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又普遍缺失。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谈谈笔者的浅见。

1.理财的概念

理财是由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部分所构成,观念是指个体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知识是指理财投资所必需的知识,包括商品、财务、投资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能力是指个体运用金钱规律的能力,包括消费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观念的载体,知识的实现。三个部分互为作用,整合为个体动态的发展的理财概念。其目的在于使用钱财,使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时就应该学习理财,从而使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富。

2.进行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物质文明需要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我国社会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即一切经济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此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经济贸易往来、投资的方向和决策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地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科学的投资知识和良好的理财能力;必须懂得如何根据金钱规律,运用金钱,让金钱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让金钱成为造福于人类的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对未来建设的社会主体——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理财观念、全面的财富知识、娴熟的驾驭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才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2)社会政治稳定的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正确理财的灵魂。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修养会形成不同的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从而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开拓进取,合法地创造财富,真正懂得享受财富。这必将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3)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大量能够从事经济建设的人才,理财是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的能力,是经济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国民理财素质的高低势必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学生必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理财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抑或让大学生拥有“点金术”的本领是时代和现实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又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自从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和沙伦·L·莱希特撰文提出财商这一概念之后,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财商是与智商、情商相对应的概念。智商是表示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智力是一般能力的综合,包括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商是评价个体情感健康水平的指标,反映个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情绪并进行协调的能力等;财商是指个体认识和运用货币与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是对个体的经济知识和经济运作能力在同龄人中相对位置的度量。对个体成功活动而言,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三商”交互作用,综合反映了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是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三大因素。智商、情商的开发早已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已取得成果,而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开发还未形成共识,其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正确理财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人才的必备因素,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

2006年5月12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在北京公布了其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理财和信用卡观念的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大学生目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理财压力,且大学生对基本理财和信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理财教育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消费盲目: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开支上缺乏合理的计划,理财观念亟待加强。交际费成为最大成本,其中恋爱又是最大的消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中显示,约有四成的大学生消费没有计划,用钱盲目,出现了短时间内经费紧张的困难。

第二、持卡消费有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大学生日益成为持卡消费族。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拥有贷记卡的比例已为15.1%,同时有近30%的持卡学生拥有高于3000元的信用额度。尽管有比较超前的消费苗头,但学生们对贷款和信用卡似乎还只停留在意识阶段,奉献意识、信用知识不强。

第三、理财教育需加强:近几年来,众多银行为了储备自己的客源,获得自己未来的市场地位,把目标投向了大学生群体。重庆工商大学刘幼昕老师认为,“高校有必要开理财课,教会学生一些理财的技术或技巧,同时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查中,66.6%的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12.4%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但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的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和信用知识教育。

第四、大学生收入主要来自父母:收入来源87%是父母支持,其次是兼职工作与奖学金、助学贷款。一旦个人财务状况恶化,也很容易诱发其他许多问题,诸如偷窃,心理紊乱,人际关系恶化等状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理财实际状况,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理财的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8份,调查结果如下:

1.理财观念层面状况,在金钱观方面,78%的学生认为“金钱很重要,但金钱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消费观方面,74%的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以至“穷人养育富贵子弟”在高校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投资观方面,81%的学生认为“投资是毕业以后的事”;创业观方面,84%的学生认为“想创业,但不知从何开始”。这个结果说明了大学生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匮乏,对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创业观等方面都存在片面的认识。

2.理财知识层面状况。72%的学生缺乏财务知识,83%的学生缺乏理财投资知识,对投资所知甚少,84%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78%的学生对商品知识有一定了解。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已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而对财务知识、投资知识、商品知识、流通规律等基本的理财知识缺乏认识,他们认为“学校没有系统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也没有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意识。”

3.理财的能力层面状况。81%的学生对市场缺乏敏锐的观察力,72%的学生缺乏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8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实践。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完成理财活动,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能力欠缺,尚待提高。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理财教育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无论是观念、知识、能力都急待加强。

三、大学生理财能力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理财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最核心的就是德本财末的思想,其思想来源于儒家。孔子的思想体系,以道德教化为主,对经济问题不够关心,尤其对贫富贵贱的看法,往往付之天命,只有对道德才格外给予热切关心,他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关心的重点在于人生修养的落实和道德人格的建立,而对经济发展从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孔孟之后,“为富不仁”成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标准。这是以道德价值观取代经济价值观的总趋向,把“财”与“德”对立起来,以德为本,以财为末,重德而轻财,用这样的价值观作为判断人的标准或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使人们不敢追求财利,另一方面,则用尽道德名义掩盖求财的心理,造成道德与经济、仁义与财利的畸形对立,从而产生畸形人格,压抑了国人商业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在“德本财末”的思想统御之下,导致了行为上重分配轻生产。中国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沿着“德本财末”、“重农抑商”的思路,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农业经济资本与财力都非常有限,这就使经济上分配与生产产生矛盾,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便转而求“均”,孔子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是“求均”思想的充分表达,平均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无争夺、无忌妒,但却失却了竞争、创新的动力。

此外,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之下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植人心,人们“重官轻商”,经商者成了二等公民,乃至读书做官是学子的最大理想。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了成长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财富创造观,束缚了他们创新、竞争能力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家庭也是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家长认为儿女成才最重要的标准是传统美德的完善,追求财利那是小人之举,他们对“金钱”的认识,看到的只是它的物质形态,忽视了它的精神形态。他们本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路径培养下一代,没有向下一代从小灌输正确的财富观念,以致认为“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看法的大学生为数众多。其次,中国家庭历来重积蓄节约而轻消费。“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节俭”过度却抑制了“开源”,抑制了投资。轻视消费的同时,也导致资本的闲置,不能“让钱生钱”,拖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们缺乏创业的意识、投资的意识。其三,由于我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为人父母的心愿。“成龙、成凤”的目标是让儿女顺利步入他们所期盼的高等学府,以便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缺乏严格的限制和指导,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还未摆上教育日程,同时意识深处也未有此概念。第四、由于理财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家庭在市场经济中忽视社会责任,一心追求金钱的积累,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对下一代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家庭在下一财教育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影响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升学率成了影响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数成了影响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无不围绕着统一考试进行,理财教育既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又不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内,因而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自然无从谈起。既使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财教育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对学生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实践,更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以致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出教育的前导,使学生失去了接受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的缺失。4.社会环境的影响

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单一,商品流通以计划为主,个体的经济活动一般由政府统一安排,个体无需独立地创造财富和支配财富,由此从制度上抑制了国民整体商业的发展;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购买力使人们无财可理,从物质上限制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居民的资产持有形式主要是现金,单一的资产持有形式也限制了人们经济意识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我国国民整体理财能力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示范效应,使国民对金钱、财富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公众渴求财富和理财能力缺失的矛盾不断激化。对金钱的本质认识不清,导致了金钱至上观念滋生蔓延,钱财罪错屡见不鲜,恶化了生产、消费、投资环境。同时,理财能力的缺失也导致人们在消费、投资、创业的过程中,活动频频受阻,影响了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的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环境,国民的观念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从而也使他们理财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5.大学生本身的认识误区影响

大学生本身思维方式的误区也限制了其理财教育的发展。其一,大学生认为对金钱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理财能力与生俱来,无需培养与开发。其二,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其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提高,因之理财能力也随之自然提高。其三,“钱是万恶之首”的看法,大学生中大有人在,他们缺乏对财富本质的认识,缺乏对理财开发的理解,导致了学习、实践缺少自觉性、主动性。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失。

四、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教育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健全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社会全体成员具备与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健全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作为未来社会主体一员的大学生更应具有健全的理财能力,才能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此,必须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加以重视。

1.转变教育观念

国内外教育的实践已证明,理财教育不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财教育,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发学生的财富潜能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理财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竞争力,实现高教培养目标的高度来对待理财教育,将理财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理财教育通过各个环节得到落实。

2.规范理财教育目标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提高其理财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要有正确规范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建立正视金钱、关注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善于投资、积极创业、遵守法律等回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具备科学的商品、金融、投资、法律等相关知识;掌握合理的消费、投资等基本技能,提高对市场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主体。为此,应开设相应的课程,使理财教育系统化,隐性的理财教育内容显性化。通过理财教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此外,除了要有规范系统的教育目标外,还要配备专业的理财教育师资队伍。

3.多渠道进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首先,要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训练相结合。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商品、投资、消费、创业、法律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必备的理财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实践是开发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最佳期途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理财、投资、创业等相关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能的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次,做到点和面结合。这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既要抓住理财教育的重点问题,又要进行全面的教育。这里的重点问题指的是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能力的培训,全面的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理财能力的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全的理财;另一层含义是:对个别具有高理财的大学生要进行特殊的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专才,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的理财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理财都得到开发。通过点、面结合,使大学生的理财得到充分的开发。

第三,校内、校外结合。校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训练,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竞赛、成立大学生理财开发协会等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开发教育,提高他们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校外,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理财实际训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寻求企业的支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大学生多参与真实的经济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规律,获得创造财富、获取财富、利用财富的真实本领。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智双全的人才。

4.理财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互相渗透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激活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设计合理而可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奋斗的动力,挖掘自我的潜能,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理财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认识金钱的本质,培养他们对金钱、对工作、对事业的正确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通过正确运用金钱活动的规律,创造、消费、获取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潜能得到发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二者殊途同归。因此在理财教育中要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投资不仅是对金钱的投资,更是对自我生涯的投资,创业既是财富的创造,又是人生的规划。同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也要结合理财教育,让学生寻求人生奋斗动机之时,激起创业的热情,激起创造、获取、利用财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淑姣、孟庆鸿:《给大学新生的礼物——理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许爱青:《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理财教育》,《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林永乐:《试论财商》,《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美〕罗伯特·T·清崎、沙论·L·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0年版。

[5]李英:《高职金融学投资理财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观念;消费行为;引导

引言

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强国正在赶超西方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报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此状况下,作为尚未走出校门正式步入社会的我们高中学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亟需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一、高中生的理财观念

作为一个在读高中生,我的理财观念包括金钱、财富、消费、财商观念等。根据一项关于我们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的被调查学生不大了解自己家里经济情况,仅有10%的学生有详细的记账记录和每月收支计划,这直接显示了我们高中生理财意识的淡薄;而关于理财知识,49%的同学不懂如何计算司空见惯的利息,有42%的同学不会讨价还价,可见理财能力堪忧;大部分高中生的精神消费少,娱乐和通讯的消费占绝对优势,攒存钱观念没有形成,理财结构很不合理。目前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局限于银行储蓄等狭窄区域,对现存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很模糊,直接暴露出我国理财教育的缺失。我们高中生零花钱许多用于请客、追星、娱乐等,这些现象表明,社会上物欲主义、娱乐至死主义和校园外不良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对学生的影响巨大,社会各界对政府加强管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消费

行为是受消费观念支配的,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心理大致有三,一是品牌符号消费,20%以上的高中生会选择品牌和档次的衣服,通过品牌符号对自身身份进行定位。二是攀比心理消费,对苹果手机的追风,对名牌服饰的夸耀等问题在我们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三是从众心理消费,我们学生受到同伴行为的影响,凡是看到同学有的东西,就觉得同学的东西都是好的,自己也要有。在消费结构上,目前我们高中生的消费结构主要由学习、食品、衣服、娱乐、交际组成,而娱乐和交际消费占据较高比重,可看出我们高中生已经出现成人社会的人情消费特点。从上述论断中可看出,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趋于非理性模式,过于注重物品的符号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的本质就在于差异的构建,即人们所消费的不仅是商品的物质性,而是商品符号中的身份差异”。较为严重的是,目前我们当代高中生普遍对勤俭节约存在误读,认为勤俭节约是上一辈人的美德,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对于致力于拉动内需谋求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勤俭节约仍然不失为一种美德,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让我们高中生迷失在纸醉金迷的物欲世界里。

三、加强引导高中生理财观念

理财观念对我们高中生具有重大意义,促使我们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财务观念和金钱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会对他们未来事业、生活具有重大积极作用。怎么引导我们高中生的理财观念呢?一是建议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开设与理财相关的活动课程。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此前,传统的校企合作创立基金模式多为捐赠模式,即企业(多为校友设立)以奖助学金形式向学生予以奖励资助。这种模式仅仅是企业认领学生,学生被动接受企业捐赠,没有参与到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来。而校企合作创立理财基金,校方需打破以往模式,通过开设与理财有关的活动课程对我们高中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可将理财和消费教育纳入到日常活动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财富素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去实现理想。一方面,学校可利用企业良好的资金和资源,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好的课室和校园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此类课程,对学生加强理财观念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我们高中生多方面的理财能力;最后,我们高中生也将得到人生规划及储蓄的指导,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评价,在得到能力建设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二是运用互联网理财平台。近年来,理财的“普及性”仍有欠缺的问题在国民财富快速积累今天显得尤为突出,理财经验不多的我们高中生往往受限于银行等传统储蓄机构的理财渠道和门槛。不少互联网理财机构从中嗅到了市场商机,正在积极扩大我们学生的理财市场。2005年至2016年期间,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居民工资的理财规模整体增长达到9.6倍,与以往相比,远远超过同期工资的涨幅。

其中,互联网理财正成为国民乃至中小企业投资渠道新宠,互联网理财能解决我们高中生最基本的理财诉求,首先是手机操作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条件限制,再次是“一元起投”突破了以往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的门槛。中国社科院针对国人理财方式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理财的意愿增长最快,已超过了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等,占比达11.15%。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我们高中生潜在客户群的抢夺,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加紧张,目前,各大银行正在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力保搭上互联网的便车。24%的高中受访学生愿意将零花钱放入互联网理财平台,这比大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不过,目前我们高中生用于理财的零花钱盈余较少,理财观念还有待培育。尽管目前这部分客群的理财规模并不大,我们高中生零花钱盈余主要通过互联网理财平台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未来我们将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生力军,这要求我们高中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投资理财方面知识的学习。三是普及家庭理财教育。有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加坡、日本、美国高中生更“爱钱”,他们对金钱的关注度较高。这是因为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从孩子较小时候就开始进行理财及消费教育,父母和老师对此持开放态度。而我们中国高中生对金钱并不关注,这与中国儒家文化对金钱的忌讳有关,也与我国理财教育起步较晚有关。另外,我们中国高中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这与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包办、溺爱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们高中生手中拥有的零花钱也在增多,个人消费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具有财经商业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所需。因此,家庭理财教育需要父母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金钱教育,更要放手为孩子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增强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科学引导高中生消费行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父辈们骑着脚踏车去学校,到如今上下学车接车送,智能手机、苹果手表、掌上电脑成为我们高中生的标配。几十年间,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给我们中国高中生提升物质条件提供了巨大平台,但同样引发人们思考是如今校园内越发明显的攀比风气。在我们高中生消费议题上,往往与家长的看法大相径庭,我们普遍埋怨自己的零花钱不够用,家长们却责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如今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更加时尚、更为丰富,玩直播、玩电竞、各种业余爱好等等,已经成为时下我们的新型消费习惯。谈论起我们高中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以及新消费等话题,大多数家长认为我们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而虚荣心和攀比心又较强,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消费活动中很容易产生,极力热衷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等;当然,社会上的奢侈浮华之风,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等也是其中诱因之一。因此,怎样科学引导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成为又一重大命题。一是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消费教育模式。孩子消费行为不正确,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教育跑偏有关。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出于童年贫困的补偿迁移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如何合理花钱的深入探讨;有些家长则不了解消费新领域、新动向,不会指导孩子进行此类消费,造成家庭消费教育缺位的因素可见一斑。

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导我们高中生,给我们上金钱教育课,让我们懂得金钱的意义、价值,与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非理划清边界。二是学校要进行科学的消费行为指导。随着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个人消费行为及习惯已悄然改变。但是,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中生们,对消费行为的定义尚不明确。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我们高中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指导。三是政府要创建合理有序的消费环境。从近年的市场秩序整顿来看,国家对此项工作投入较大精力,比如国家税务局多部门限制失信人员高消费行为的惩戒措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等等。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消费行为的引导,要致力于政府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维持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坚持“放”“管”并重,严厉打击校园低级、庸俗、黄色、暴力消费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具有消费潜力的高中学生开展消费行为教育培训。

五、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欧美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正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我们高中生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到自身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我们高中生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指出我们高中生理财能力和消费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此文提出对策,希望能给予家庭、学校和政府一点思路,培养我们高中生独立自主、健康理性的理财能力和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周亚亚,纪莉莉.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及教育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9).

[2]王青春,阴国恩,张善霞,姚姝君.青少年决策中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04).

[3]张培.中小学生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30).

篇6

(一)大学生年消费额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1]: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对应的却是一个基本上纯消费的群体。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学生中消费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占44.25%,不同程度得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的占21.14%,消费全部靠自己勤工助学的仅占0.44%。此外,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也日益多元化,选择商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除了必要的学习消费以外,也有其他消费项目。

(二)大学生的消费期望高

一项通过对某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2]表明,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学生中,有41.9%的男生和43.9%的女生,认为每月生活费不够花销,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太满意的,有49.8%的农村学生,47.2%的城市学生。无论城乡,他们所期望的生活费在500~600元,甚至部分大学生期望可获得600元以上的生活费以应付日常开支。

(三)大学生的以“考证”“考研”为代表的学习消费花费不菲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考证热”。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平均有4~5个证书,最常见的有,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汽车驾驶执照,还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上岗证书,名目繁多。另外,考研也是解决就业的缓兵之计,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自然不少。如果是反复考几次的汇总费用就更多了。

(四)大学生进行非学习消费时喜好追逐流行,其中也存在着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不成熟的消费方式

大学生属于青年消费群体。在学习之余,从穿衣打扮到娱乐休闲和普通的年轻人一样,时时紧跟潮流的步伐。例如,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周末选择唱歌、跳舞,节日选择出门旅游,还有“人情消费”。但是,在追逐流行中,如果存在着一味地追求个性的展现,过分张扬地追求标新立异的消费行为,那就是白白浪费金钱的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导致的恶果就是不顾实际经济能力的“高消费”。

二、分析大学生“高消费”的原因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理财知识

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中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学生除了平均513元的月基本消费(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相关费用以外,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其中,大学生交友应酬、手机费用、恋爱费用这三项的花费超过200元,在恋爱费用一项花费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1.5%。这些仅仅是平均数字,一部分学生的娱乐消费没有包括在内。与大学生此类纯消费的群体不相对应的是其对理财知识非常陌生。在这份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承认,一学期结束时,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即使略有剩余,也是想着如何花完剩余的钱,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二)大学生受到“雅皮士”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前在校园里过上“伪白领”生活

雅皮士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社会中的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现象。雅皮士(Yuppics),是英文“YoungUrbanProfessionals”的缩写。意思是“年轻的住在城市的专业人员”,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青年人”,是当时美国青年人心中的奋斗目标。我国学者温洋总结雅皮士生活方式的特点有:第一,追求物质享受;第二,投入地工作。进入本世纪后,我国的GDP保持在8%~10%的增长率,人民安居乐业,一部分人、一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那批受过高等教育,以IT业中佼佼者为代表的“知识新贵”凭着“知识致富”而晋身中产或富豪阶层,似乎也享受着昔日美国“雅皮士”的优越生活。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强烈的“榜样效应”给青年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事有利必有弊。“雅皮士”拼命地工作铸就了自身的成功,其推崇的以“享受生活”为中心,以“追求前卫和新潮”为特征的“高消费”在大学生中迅速地找到了有力的响应者。

(三)在校大学生为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预期消费”也是“高消费”的组成部分

高校的连年扩招,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在校大学生“考证”或是“考研”的消费,是面对现实的表现,是自己解决出路的手段,也是为将来获得立足之地的投资。这有利于扩充知识量,提高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值得鼓励。反之,也出现部分不理智的学生不分析个人特点就盲目投入,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时间金钱分配不合理,最终得不偿失,甚至是一无所获。

(四)企业广告中“奢华”主题的宣传助长大学生追求享受的“高消费”现象

丹尼尔·米勒认为:“广告对于社会期待,对于总的生活方式的概念的形成具有积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是大众传媒。由企业精心设计的商业广告中,为了有效地彰显商品的价值和品质,营销人员极尽全力地渲染使用该商品后的幸福感。这种宣传日积月累,会让人们的消费意识、物质欲望都产生质的变化。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广告中不良主题的侵入免疫力差,容易为“高消费”找到貌似合理的借口。

三、企业引导学生抵制“高消费”的营销对策

(一)企业应在校园内外引领积极向上的消费潮流

1900年,先哲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加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企业在开发大学生市场时,除了讲求经济利益,一定要负责任地兼顾社会效益。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很明显,承担祖国明日建设重任的大学生在校园阶段就出现“高消费”是非常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的。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明确响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进而在营销中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识别“高消费”的弊端,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主动引领健康向上的“以节约为美”的消费潮流。

(二)产品开发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采用“戒奢崇俭”的文化营销

中国素有倡导节俭的传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体过》中也说:“俭节则昌,佚则亡。”时至今日,国家又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管是古训,还是今日的政策,都教导人们在节俭与奢侈问题上要明辨美丑、善恶与是非,张扬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是必要的。大学生“高消费”是不合时宜的。面对大学生这个细分市场,企业宜采用差异营销策略,注意要融入“戒奢崇俭”的文化元素,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重视商品的文化意义。因此,企业要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含量,善于将商业行为与文化结缘,这样的产品易获得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符合其“文化人”的身份。

(三)制定商品价格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助长“高消费”

大学生基本上是全职学生,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庭。经济来源的依赖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在追求“高消费”时受到限制。因此,制定符合大学生经济承受力的价格是企业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定价中低、薄利多销是企业价格策略的核心。

(四)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发展直销等新兴的销售方式

目前我国的网络用户高达1亿人,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大学生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企业在利用传统渠道的同时,应该关注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加大在门户网站和各种虚拟社区中的宣传力度,有的放矢地开展网上购物,一方面利于企业节约渠道成本,使商品售价降低;另一方面也迎合大学生追求新潮事物的消费心理。

(五)促销策略中多使用公益性质的宣传方式,在大学生中树立美好形象

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对商业味太浓的促销活动普遍有抵触心理。企业应尽量减少或弃用单纯促销产品的陈旧模式,加大公益性质的促销方式的使用频率。例如,名人公益广告就是社会效果不错的促销方式。名人公益广告是利用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来传播公益理念。传播学奠基人之一霍夫兰的“态度改变模式”观点认为,传达者是否被人喜爱,对接受者是否改变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利用名人传播抵制“高消费”,倡导理性消费的公益理念,一定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再辅以其他促销方式,增加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明白理性消费的必要性和做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资源禀赋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从2002年开始,中央和地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009年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的运用与开发,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对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大学生有理想,有激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创业意识不强,或者创业比较盲目,即使创业,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寥寥无几。究其影响因素,可从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身因素制约

1.创业思想认识不清。何谓创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对自身的创业基础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科学评价,由此而产生的非理性“激情创业”很难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创业的“短命”现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看不到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对创业机会顾虑重重,不能抢抓机遇,不敢承担创业所带来的挑战,甚至认为创业只是那些找不到稳定工作的人的无奈之举。

2.创业社会资源不足。大学生创业需要获得包括所在学校、政府主管部门、客户方、供应商、团队成员、亲属朋友等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强的社会资源意味着有更多的渠道吸纳创业资金、获得政策支持和降低创业风险。大学生获取创业社会资源的先赋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属于在校或走出校门不久的创业者,除了亲缘和学缘方面的部分资源外,在业缘方面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影响和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创业的成功率。

3.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素质是以个体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心要素的总称。大学生创业素质不强一方面表现为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比如坚韧性不够、性格弱点等先赋缺陷,他们对能否进行自主创业缺少自信,内心充满矛盾和焦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综合能力较差,比如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大学生为自身的创业能力不高而感到苦闷,对创业前景把握不定,显得迷惘,意志不够坚强。

(二)外部条件影响

1.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以“就业型”人才为导向,缺乏对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未能全面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具体表现为,创业教育很难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个别学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类课程,即便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其内容也多局限于企业管理类课程,或者是一两门选修课,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创业前期和初期所需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开发,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偏重于就业率的考察,而忽略了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塑造创业文化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家庭对子女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养成有着更加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理性的规范和科学的关照,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家长这些教育方式下,学生习惯于安排舒适的生活,没有挑战和竞争的工作,其独立成长的体验被无意剥夺了。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养成。从中国社会现实来看,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不要一进社会就承担太大的风险。家长以及亲朋好友的这种潜在的对创业畏惧的心理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家庭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

3.社会创业扶持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对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学校与社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帮扶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在创业扶持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整体性,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培育和创业项目实施等各个阶段未能完全获得对应的指导和扶持。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中指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的37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客观的说,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偏少,大学生创业活动在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缺口明显。市场准入标准过高,创业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市场竞争规则不公平或不规范等现象,都会抑制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降低。

二、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

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是指创业者所具有的与创业相关的自身素质和外在关系的总和。其中自身素质即创业者人力资源,外在关系即创业者社会资源。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人力资源是指创业者自身素质条件。即创业者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在接受教育、参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创业意识、创业的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自我资源禀赋。创业人力资源的生成受个人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后天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源是有差异的。创业人力资源的差异将影响个体对创业机会的感知与评价,即创业者对机会的期望以及对机会能否弥补开发成本的评价,创业人力资源禀赋高的个体更容易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和把握机会。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社会资源是指创业者所拥有的外部支持条件。社会资源是创业者个体从其拥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并从这些关系网络中衍生出来的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合。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包括创业者的资金资源和创业者的公关资源。

资金资源即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包括创业者及合作者的存款及等价的产权以及贸易信贷、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外部投资。公关资源即创业者获得人际支持的强度、广度的可能性,公关资源之所以会成为影响创业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来源,主要是由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亦即“人情”在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普遍性。大学生创业公关资源的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亲缘关系主要指的是家庭及其扩展开的关系网络,具有先赋性特征。学缘关系指师生之情,同学之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师生、同学甚或是校友关系具有人际关系纽带的作用。业缘关系则主要是指创业者与行业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与行业技术人员、投资融资方、销售客户等相关人员以及行政主管等部门的关系等。

社会资源在很大层面上决定大学生创业的持久性,社会资源禀赋高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资金、客户等经营环境。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过程出发来分析社会资源的获取过程及其特征,显然亲缘关系、学缘关系占有主导作用,而业缘关系相对薄弱并滞后,但亲缘关系、学缘关系有可能对业缘关系产生牵动作用,创业者可以在亲缘、学缘关系的支撑下扩展业缘关系,并获得一系列社会资源的支持。

三、提升创业者资源禀赋的创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提升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和改善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来实施,促使大学生所持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转换为创业资本,达到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和成功创业的目的。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培育

1.理性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动因。它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几个方面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凡成功的创业都建立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创业意识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积极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创业风险的理性创业意识。要结合创业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素质条件和个人兴趣,学会客观评价、运用自己的创业资源禀赋,只有这样才能为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是艰苦的,创业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最为重要的是柔韧性和灵活性,面对逆境能够坚韧,面对变化能够灵巧应对。创业心理品质主要由意志和情感组成,包括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在创业教育中应注重意志力和情感调节方面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使之扬长克短,富有决心、恒心和创造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形成吃苦耐劳、谦虚宽容、坚忍不拔的创业心理。

3.创业基本能力教育。创业基本能力反映了创业者所具有的智商和情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基本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从业能力、理财能力、企业经营能力以及把政府政策、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谋划勾勒创业蓝图的想象能力、接受和处理事物的决断能力、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指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能力,如企业组织、人际交往、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创业基本能力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训活动方案。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培育

1.大学生社会资源认识教育。创业社会资源是由创业者个人和社会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和运用。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认识与把握能力,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资源。通过开专门设课程、举办创业形势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讲授、宣传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外部资源环境,其中包括政府推出的一些减免税收、创业援助、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创业过程需要的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寻求并合理运用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

2.创业实务教育。大学生创业的客观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面对创业风险,提高识别机会成本、获取和运用社会资源等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创业实务方面教育,通过虚拟或半虚拟的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实战氛围内培养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巩固书本上习来的企业经营概念,从而提升自我创业技能。同时,要发挥高校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在推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通过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创业咨询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对创业实务的实践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