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0:1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动化专业科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动化专业科技论文

篇1

关键词:期刊建设;学术论坛;科技论文;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27-02

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1],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破冰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进入深水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改革也在进行,但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规模小、编制上隶属于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特点,科技期刊的改革不如公共文化体制改进进展迅速,但改革已然开始,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名编辑,我们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去开展工作,让科技期刊的运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没有隶属单位庇护的前提下,能更好地生存。

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生存,不被淘汰,转制改革后的科技期刊有很多工作要做。科技期刊跟公共文化期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学术性,把学术性发展好,是科技期刊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论坛是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2],而研究生是科技期刊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未来科技期刊作者的主力军,因此,如能将学术论坛与科技期刊联系起来,将对科技期刊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 科技期刊的特点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3]。

1.1 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

1) 技术性和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为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刊物,这种特征与科研人员的专业性阅读需求相适应,比较容易吸引相关专业的读者和作者。

2) 开放性。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投稿和阅读对所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均开放,而非只对某一个单位内部或部分科研人员开放。例如,《工矿自动化》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的专业性技术期刊,属于开放性的科技期刊,超过80%的稿件来源于各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全国高校。

3) 读者群具有专业性和稳定性。科技期刊的读者多为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授、研究生,这些读者具有浓厚的专业背景,一旦对期刊认可,将会表现出兴趣的持久性和阅读的稳定性。

1.2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点

1)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4]。竞争就会存在优胜劣汰,就需要优先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但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展现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2) 提高质量是期刊优先发展方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必须逐渐提高期刊质量才能保证生存。科技期刊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更高层次的技术性和广泛的读者群,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经营。

3) 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多是挂靠在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随着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改制,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和经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编辑部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模式上,编辑部已不能单单依靠挂靠单位的支助,更多需要自主创收,而创收的前提是期刊要有鲜明的特点和广泛的认可度。

4) 编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Office工具及各种企业通讯管理系统已被办公室员工所熟知。科技期刊的编辑自动化还不仅限于办公自动化,更多的网络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编辑办公系统在科技期刊中被应用。以《工矿自动化》 网络编辑系统为例,网络采编系统自动登记稿件信息, 无需编辑再人工登记稿件、填写作者信息、分配稿件编号等,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初审稿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给专家或主编进行进一步处理,终审结果也可直接通知作者,且稿件的审稿情况可自动记录,一目了然, 便于日后查询。责任编辑可对录用稿件进行在线编辑加工,且该过程中可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另外,系统还与知网版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功能整合,提供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功能,点击相关按钮可直接查看稿件的不端文献检测情况。采用该系统后,只要能够上网,编辑即可随时随地办公,突破了办公时间和场所的限制[5]。

2 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在高校有多种多样的研究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师生广泛接受。学术论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启迪科研灵感、开拓研究视野、探讨技术问题的交流平台,也为科研专家和研究机构展现技术实力、推广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学术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促进知识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学习和交流,才能使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的扩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交流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当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思考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才能更深一步。

2) 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需要思考、试验与实践,同样需要学术讨论与争论,学术论坛就是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论坛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辩论,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科技期刊能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术论坛,不仅会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期刊在相关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的知名度。

3 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的举措

3.1 选定参加人员和地点

1) 科技期刊的报道内容和服务范围决定了学术论坛的参加人员应是期刊所报道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虽然专业相近,但站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技术成果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组织这些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对他们各自的技术发展都有益处,必然得到参加者的积极响应。以《工矿自动化》期刊为例,该刊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就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参加学术论坛,高校主要有煤矿类专业院校、信息工程类相关院校、自动化类相关院校,研究院所主要有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煤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和相关专业的地方研究所,企业主要是指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学术论坛地址的选择同样重要,好的地点可以更好烘托学术氛围、增加参加者兴趣、提高学术论坛效果。本着重点针对在校学生的原则,学术论坛地点优先选择高校,既有利于师生参加,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各个平台宣传科技期刊,如高校图书馆、学校社团等。为了更好地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学术论坛的地点也可以选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所在地,这更有利于论坛的组织,同时可以邀请参加者参观编辑部的工作环境,让参加者更好地了解期刊的发展历史,让编辑与作者更好地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心得,促进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市场认可度。

3.2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 主题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

学术论坛的主题必须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这是一个基本点,否则,对本期刊的建设没有作用。主题可大可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个行业或者一项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小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小的技术突破,可以请相关技术尖端人才进行讲解。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期刊的建设,让更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学生了解本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举办学术论坛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展开。

2) 选定本期刊发表过的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是最能代表一个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如果一个科技期刊没有几篇可以代表本行业最高水平的论文,那科技期刊是没有含金量的。邀请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作为学术论坛的特邀嘉宾,既可以提高学术论坛的质量,也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高水平论文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参加者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期刊质量的认可,随着论坛的持续开展,要让参加者逐步养成阅读期刊、向期刊投稿、引用期刊论文的习惯。学术论坛对于科技期刊建设的作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4 结束语

在当前文化体制深入改革的环境下,该文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殊性,借鉴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阐述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促进科技期刊建设的具体举措。学术论坛是高校和学术界经常举行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将其引入科技期刊建设,必将极大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23-34.

[2] 李昌新,李雪芹,卢玲,刘国瑜. 学术论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2):75-77.

[3] 张欣,刘亚萍,王吉晶,李娟,史谦.高校专业性科技期刊的特点及其品牌创建[J].学报编辑论丛,2007:12-15.

篇2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晓刚(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美兰(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1107)、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20120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98-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汽车设计研究部门考虑汽车结构革新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平均每辆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在整车成本中占20%~25%,一些豪华轿车上装有40多个微处理器,有的汽车电子产品甚至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装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有效手段。[1]

在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教学研究中,文献[2]提出优化“汽车电子与控制”配置课程的内容、改革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建设和课程设计环节等改革思路。文献[3]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和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建议。文献[4]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精品实验项目的设计思想、主要环节及具体实践。文献[5]将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应用于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虚拟实验中,并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实践。文献[6]开发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嵌入式系统,完成了实验箱硬件及教学实验所需的支撑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实践。文献[7]介绍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汽车电子系列特色课程的研究。

在汽车电子中,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通常称为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并且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电力电子方向,在汽车电子研究上已有了十几年的基础。在依托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和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因此,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结合在汽车电子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制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课。本文以“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通过课程结构优化设置和考核方式改革,结合现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教学。

一、“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结构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第一部分,先介绍汽车电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实例分析介绍汽车电子对汽车安全与节能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讲述汽车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综合起来,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8]“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的知识,以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作为设计目标,让学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利用2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培训,而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根据各自分配到的科技论文主题进行文献的检索;学生分成了3至4名成员一组,选择关于汽车电子的主题项目,可建议主题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汽车防抱死ABS系统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主题。给定主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提交科技论文,并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根据报告者的内容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该部分成绩可以当场给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给定的成绩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兼顾的效果,令所有同学信服。

四、结论

根据“汽车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结合所开设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优化配置,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考核上提出了平时、作业、实验、课程设计与科技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实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秋,赵六奇,韩晓东.汽车电子学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雅夫,连静,李琳辉,等.《汽车电子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90.

[3]赵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27):221-222.

[4]赵秀春,徐国凯,陈晓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5):497-499.

[5]仇成群.LabVIEW在汽车电子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1,18(6):97-98.

[6]张新丰,陈慧,孟宗良,等.控制器V型开发模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31-134.

篇3

 

主要栏目

综述与评论、综合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软件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篇4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主管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808X

国内刊号:45-1351/T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 本科毕业论文 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篇6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英语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06-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自动化产业已全面与世界接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企业的产品和设备的使用手册及说明书都是采用英文编写,大量的仿真软件、前沿学科的研究论文、自动化专业优秀教材、互联网上的专业技术信息等多数也是英文。这一客观现实对自动化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动化专业人才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阅读、翻译、交流掌握相当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动化专业的英语知识,即使基础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很难读懂产品说明书、应用外文软件或与国际友人合作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更新教学理念,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自动化专业英语通常在大三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作为考查课程来开设,这一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导致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不重视。首先因为是考查课所以很多同学主观上就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只要能及格拿到学分就可以。其次,就是这一时间段正是学生复习考研或是出外找工作的最佳时期,因此很多学生可能会放弃该门课程的学习。面对如此状况,教师如何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可以使其现状得以改观,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理解并接受学生的现状,包括他们的优势与弱点,他们的特长与欠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感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身心需要,通过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才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二、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广泛专业知识以及一定专业词汇的掌握来对专业外文资料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应通过大量的专业文献的讲解,扩大学生专业词汇量,讲授科技文献的翻译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专业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听英语、实践英语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将已有的英语知识应用到专业学习之中,提高英语听说实际运用能力。最后提高写作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能够借助工具撰写一些小的产品说明书或是撰写专业文献的英文摘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文论文、英文说明书和英文商函的写作能力。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他们毕业后可能面临的专业英语问题,而且也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深化了已有的自动化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了进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适应期。

三、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既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还包括广泛的专业知识。自动化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社会科技进步较快的学科,专业知识总是处于不断调整和开拓创新的状态。专业英语教学作为新知识、新技术传递的一种方式,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兼顾基础知识和最新科技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将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涵盖于其中,这主要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技术、过程控制、供电技术等,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起到双重效果,一是可以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词汇锻炼其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回顾。其次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也就是要把社会上最新发展起来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引人课堂,如神经网络、智能楼宇技术等。通过本部分内容的介绍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展,使其通过外语来掌握学科的前沿,也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授课内容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结合相关文献知识收集其实际应用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如在讲解“PLC概括”时,就可以结合某公司PLC开发的英文说明书、相关软件的英语视频等内容做详细讲述,使学生对PLC编程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方法

确定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将繁重的英语和专业知识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以最高的效率吸收、消化这些知识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现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下很难实现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引入自学与讨论联动式教学法。自学与讨论联动式教学法是由教师公布学习内容与目的,指出重点与难点,由学生自行学习,再进行发挥、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评、总结和检查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应用此法时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自动化专业英语课上,教师首先要将专业词汇和基本翻译技巧向同学做以介绍,然后在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来设计问题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献的阅读与翻译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讨论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该种方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形象直观的内容并能够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避免单调乏味的理论教学。多媒体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自动化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时,直接链接一些国际著名的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选取一些英文专利说明书或是新软件的开发说明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专业英语资料,或是通过中英版本的网页对照浏览查找新产品应用视频来锻炼其听说的能力。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C1212080)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周美兰,戈宝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7-69

2.张丽霞,康伟.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202-203

3.王海泉,王东云,马薇.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工程师,2011(4):67-69

4.刘中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76-182

篇7

英文名称: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主管单位:中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7848

国内刊号:21-1476/TP

邮发代号:8-2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8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考研;就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洪特,帅群.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3]王安娜.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22).

[4]李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实践课程结合模式的构想[J].福建高教研究,2008,(6).

[5]唐文联.拓展就业渠道之途径探索――加强毕业实习、创新毕业设计[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

篇9

论文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思考 

 

1 实践教学新体系探索 

首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如电路、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电机学等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夯实基本技能基础。其次以专业技能为重点,如单片机、plc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系统、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课程的课内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法及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系统的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合力,协调应用到实际课题中,突出“系统性和控制性”的理念。以课外多种实践环节为途径如开放实验室、课外科技竞赛、参与科技项目、建设实验室等,全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实践教学地位的思考 

自动化实践教学仍存在着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做法,仍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系统的管理规则,仍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手段,甚至实验课的时间安排都有困难等,可见实践教学仍处于弱势地位,已影响了自动化专业“为社会提供理论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必须摒弃理论课是主要课程,实践课是次要课程的传统观念。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地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不但要通过课内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要动脑设计、动手制作,提高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此,把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已成为当务之急。 

2.2 实践教学主体的思考 

在目前的自动化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事先制定好实验线路、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并详细讲解如何去做,学生根据教师的意图照抄照搬地进行实验。在就业竞争力日趋严峻的今天,必须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渴望与追求,改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式,创建学生个性特色得以充分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交互性、多样性、个别性与灵活性的实践教学新方法。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启发思路,检点,点拨难点;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个性发挥。 

2.3 实践教学手段的思考 

自动化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大纲与教改计划,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出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按实践能力评定成绩,按实践项目进行管理,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手段。目前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技术先进、外型美观、安全可靠,这种先进、美观、安全的实践教学设备,从制造者和观赏者的角度来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角度来讲确存在着缺陷,因为设备的各个基本部件都包得死死的,学生不能弄懂应用原理与特点,只能按图接线,读表中的数据,实验结束还不知道所用设备的原理。面对这种先进、美观、安全的实践教学设备,首先要有设备备件展示与分析,再结合多媒体的实践教学手段,将实际应用部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其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原理,使实践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其次在实践过程中采用“质疑”的对策,就是教师要提出问题,提出难点,提出重点,看学生的反馈情况;或者采取实践考试的对策,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新设备的作用与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 

2.4 实践教学途径的思考 

自动化专业课外科技实践教学要从新生抓起,分层次进行,四年不间断,拓宽新途径。第一层次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认知实验尝试、基本技能实践和参加基础课课外竞赛等,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北京市、学校的物理、高等数学、数学建模、英语等竞赛,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良好的竞争意识,为后续课的学习与实践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层次在开放实验室的环境中,吸引学生自觉自愿进入到实验室,进行动手动脑,自主实践,并有计划地组织专业的电子竞赛,校级科园杯竞赛,plc创新设计大赛,单片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首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目的是鼓励学生我要实践,勇于实践,增强自信,牢固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第三层次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开发产品、课题研究等,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学科;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1-0231-02

The Discuss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of Automation

YAO Jian-ru1, XIONG Xiao-ping2

(1.Huna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Changsha 410217, China; 2. MCC Chenggong Shanghai Five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Shanghai 2019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of automation.It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n course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automation specialty;profession; reform

1 职业技术教育与自动化学科的探讨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拓展,许多行业已直接参加国际间的竞争,教育也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受到国外办学机构的冲击,特别是高等教育和各种技术教育,受到的冲击更大。许多国外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已经伸入到我们国内,他们以各种形式来争夺生源,国内有的高校也打起与国外联合办学的旗帜吸引学生,许多学生(和学生家长)宁可多交若干学费而到国外教育机构办的学校去读书。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更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我国的各类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培养市场急需的各类适用人才。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让职业教育真正为国家培养切实可需的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自动化学科的教育,因为自动化学科涉及到其他的学科,有的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先行学科,这样为我们进一步重视对职业技术教育中自动化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1]。

同时自动化学科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大批能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也不能一成不变。针对数据驱动的控制技术及实现的需求,朝着培养有用人才的方向制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交叉结合的培养方案。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规划定位为掌握多种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型自动化人才[2]。

2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呢?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无外乎以下三个主要目标:(1)经济目标:科技进步与生产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要求提高一般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级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2)社会目标:在失业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避免高失业率带来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发展“高职”规模,以推迟相当一部分人的初就业时间;(3)教育目标:在高校入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分流,减轻传统通道的高校升学压力而大力发展“高职”;另一个教育目标,是为了满足民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3]。

3 自动化学科的定位思考

自动化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涉及到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全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基于信息的建模、分析、控制、优化等方面,其研究的对象各异,涉及几乎所有的行业,自动化学科是信息学科与许多传统学科的“接口”。因此,自动化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建设世界一流自动化学科的双重需求,完成双重任务。这同目前的世界一流或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的目标不完全相同。目前国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评价体制,同建设世界一流自动化学科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

根据自动化学科的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们对自动化学科的定位和发展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考虑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新成果,研究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的新理论和方法;

2)针对不同行业出现的新问题和对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新需求,深入研究新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针对“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需求,解决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中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系统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做好“接口”;

4)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例如网络化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新型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信息融合、网络化制造、智能交通、量子控制、网络信息安全等;

5)针对新需求、新问题,特别是国家在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新问题,例如航天、航空、航海器先进控制与决策,复杂系统的先进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先进制造与制造信息化等[4]。

4 教学改革情况

我国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有如下几个需要关注的方面:(1)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训练需要提高;(2)引用国外先进教材比例偏低,国内具有高水平和突出特色的教材偏少,办学模式单一,缺乏各自的特点和多样化风格;(3)由于选修课程开出率低,课程选择灵活性差,学生接受反应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课程内容机会偏少。

针对近几年本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和实践,力求在思想作风和实际操作中主动出击,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寻求一条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以自动化学科人才培养为中心,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的思路。

4.1 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受计划经济时期办学模式的影响,将学生放在受支配和管理的位置上,学生对学校所设的课程,没有选择的权力。学校开设的课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学习和参加课程考核。提供满意的服务,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社会需要为动力的管理机制,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改革过去“我开课办学,你来求学”的机制;而树立“学生需要,我开设”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社会需要为动力的管理机制就是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以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求职的需要来进行的教育。就目前各类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生源情况来看,从学习动机上主要有三方面的愿望:首先是工作(求职)需要,通过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体现个人在服务领域的价值;二是看好新的行业,通过学习充电,竞争新的岗位,体现个人的竞争实力;三是满足后续持久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积蓄动能。因此过去成人学习侧重于获得学历文凭,而今更侧重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社会的这一变化,遵循这一规律,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这一需要,才能获得发展,满足社会所需。

4.2 调整教学计划

学校的教学计划是办学的指导文件,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保证。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基本一个模式,不允许突破。因此各类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专业教学计划,也就仿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复制出来,而没有体现技术应用的特点,更投有考虑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没有考虑该地区(或某企业集团)的岗位要求来调整专业课程。尽管国家曾多次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如对基础理论提出“必须、够用”的原则,而真正实行起来却很难控制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所需,结合市场需要,培养的人才也不完全符合社会所需,尽管那样,学生没办法还是选择了这类教育模式,用人单位还是从这些学生中挑选人才,这是无奈之举。

课程设置在保证自动化专业必须完成的课程外兼顾到学生继续深造研、就业等不同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适应市场,服务学生的思想。选修课门类多,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学生自主性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课程,扩大知识面。

4.3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教育”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

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要切实提高人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结合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需要大大加强。

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在于实验经费、场地条件、实验设备等多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依托社会企业的力量办学实践教学。受思想观念、实践基地、实践设备等因素影响,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工程意识。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按照扎实基础,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模式开展教学。

无论是从自动化学科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脱离了实际,自动化学科就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根本策略。

4.4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若干个由资深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涉及教学团队组建、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实验建设、课程网站建设、日常教学文档管理等方方面面。

4.5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机制。目前,许多高校都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但许多学校引进人才的程序不太遵守国际惯例,引起不必要误会和困扰。我们应该使新教师的选拔和引进规范化,发挥各种吸引人才的优势(成长氛围、工作条件、待遇、地域和人文环境等),形成竞聘、双向选择、协商的良性过程,加快建设一支世界一流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从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采用结对子形式教学、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联系各种国内外培训机会提供给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深造锻炼创造条件。

4.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有意识地在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结合学生提出的实践技能问题,教师采取启发、讨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足,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及技能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就业技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

5 结论和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自动化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自动化学科职业技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要不断改革创新,顺应形势的变化。尽管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实践,但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还有遇到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将教学规划、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办出特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到工作单位后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自动化学科实训基地,并尝试自主开发构建控制前沿领域的有关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全方位创新型控制人才的任务。

大力发展自动化行业,培养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要求自动化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开发能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把握自动化学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急需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一系列实践和培养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5]。

参考文献:

[1] 金常德. 基于职业认知教育的秘书职业概论课程开发[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2):48.

[2] 佟威,段中兴,嵇启春, 于军琪.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03-205.

[3] 王博. 职业教育与为职业而服务的教育[J]. 职教论坛,2009(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