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3 02: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行业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对象:

赵德宁

中国工商银行__分行__支行行长

刘佶

中国工商银行__分行__支行信贷股股长

二、调查时间:20__年1月1日至3月1日

三、调查内容:

1、新闻传媒行业在我行办理金融业务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我行营销中的问题

四、调查体会

改进对新闻传媒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建议总行制订明确的新闻传媒业金融服务管理意见,为基层指明营销方向

二、建议加强对新闻传媒业的研究与行业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基层行分析客户、营销客户提供依据。

三、建议加强对新兴行业营销知识的培训,强化对新兴行业的营销力度。

我市共有__日报报业集团和__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新闻传媒企业在我行建立了业务关系,它们在我行办理的金融业务情况如下:一、两户企业在我行办理金融业务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__日报报业集团

__日报报业集团系由原__日报社改制组建,由__日报、晚报、晨报、新女报、华龙网等八报一网组成的国有独资事业法人单位,于20__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行政隶属市委宣传部,其经营组织结构健全,内部管理较为规范,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层管理人员均由__市政府直接任命、管理,学历均在大专以上。

该集团的主要媒体《__日报》系我市唯一机关党报,多来来深受市府市委高度重视,长期享受工商、税收等政策扶持,具有较强的行业垄断地位和经营优势,旗下的__晚报发行量居全市第一,属我国为数不多的广告收入上亿元的报纸之一,__日报报业集团收编新5报后,进一步壮大了经营实力,通过报纸的不同定位,从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扩大报业市场占有份额,逐渐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约经营,现有八报在我市报业市场占比例达70以上,在我们新闻传媒行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实力。

该集团与我行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基本帐户及其他主要结算帐户均一直在我行开立,建立信贷关系10已年有余,属市分行牵头营销客户,截止20__年6月末,在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0800万元,1999-20__年被我行评定为AA级客户,从未发生过逾期欠息情况,信誉状况良好。

目前我国报业体系改革的现状是,全国仅成立26家报业集团,西南地区仅有三家,以后将不再设立新的报业集团,根据20__年17号文件,加入WTO后,我国仍不允许外国媒体办报,故该行业受入世冲击较小,行业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行业风险小。

据了解,__日报报业集团近五年发展规划为:以报业为主体的营业收入每年按10的速度递增,利润按5的速度递增,通过招商将__野生动物园,较场口报业大厦用地及凤天路、樵坪新闻中心等土地进行综全开发,力争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综合实力最强的报业集团,根据集团的规划以及近年来报纸印刷高档化及厚纸化的发展趋势,该集团预计未来2-3年将会从德国引进大型印报设备1-2台,需投入设备款6000-120__万元,预计将向我行申请5200-10400万元的贷款,据该集团财务负责人称,该集团今后引进德国印刷设备将向我行申请外汇项目贷款,并进行货币互换的掉期交易以规避欧元的汇率风险。

2、__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__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主营图书,音像制品批发零售,面向__市各区县收店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竞争力强劲,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截止去年12月末,__新华书店集团资产总额113633万元,负债总额86554万元,资产负债率76.17,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339万元,利润总额为2581万元,分别较同期增加10170万元和1723万元,在我行日均存款为4446万元,流动资金余额为10100万元,较去年增加2500万元。

目前,__新华书店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拟实行资产授权经营,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案已于20__年4月29日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具体操作方式为:集团将于年内成立新的龙头公司,各区县新华书店的资产和负债将纳入新公司统一管理,同时集团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加上外来年战略投资者入股,预计公司的总资产将增加到20亿元左右,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资产负债率也将下降到50左右,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在恰当的时候,公司将上市,因此这两项重大举措,将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公司在今明两年拟建“新闻出版智能大厦”项目,后年拟建“__书城”二期工程,在垫江的宾馆也于今年3月完工,同时公司还在南坪、垫江等地买下几块土地,作为储备。预计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将拥有__市中心地带位于解放碑的“__书城”两座大厦,“新闻出版智能大厦”等三处核心资产,同时拥有位于解放碑、渝北、垫江等地的三个宾馆,还拥有几百亩土地,及“新华多媒体”“新图多媒体”两家经营效益非常好的控股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上市后,将筹集到大量资金,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__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大型集团公司,鉴于公司

在目前需对各区县书店的贷款进行集中,及以后公司的发展需要流动资金和新建项目上需要资金投入,而多家银行都对其积极争取,因此,我行应对该公司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总行对该公司基本面的重大改变引起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加大投入力度,占据更多同业份额,以在将来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二、我行营销中的问题

(一)缺少明确的政策支行,营销方向不明

虽然__日报报[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业集团和__新华书店集团都是我行的优质客户,但是由于总行尚未有明确的政策界定,我行目前还是把这类客户作为一般的工商企业对待,在授信、评级、信贷审查等方面都等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未考虑到新闻传媒业的特殊经营地位与经营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其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导致客户忠诚度与综合回报下降。

篇2

(一)众筹与股权众筹

众筹是指创新项目发起人基于网络平台项目并设置融资目标金额,利用社交网络面向社会大众筹集资金的融资模式。众筹最早起源于美国,2009 年金融危机后,Perry Chen创办了kickstarter 以帮助创业者为他们的活动目标筹集资金,随后众筹市场迅速发展,2014年全球众筹融资总额已达162亿美元。众筹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四种模式:捐赠型众筹,预售型、奖励型众筹(支持者预先把资金支付给融资者,来获得优先得到产品的权利),债务型众筹(P2P 网络借贷)以及股权型众筹。股权型众筹是指募资者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其创业企业或项目信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 并以企业或项目股权作为投资者回报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起步较晚,直到2011 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才宣告上线,但由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2014 年股权众筹融资总额已迅速增长至38 亿美元,约占当年众筹融资总额的1/4。

(二)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

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出资者通过浏览平台提供的融资项目自行判断并进行投资,众筹成功后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后直接成为融资企业的股东,并对公司决策具有投票权。个人直接股东模式的代表是英国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基金间接股东模式:股权众筹平台通过一系列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合格投资者投资的资金不经过平台而是直接进入一家风投基金,再由风投基金将资金注入初创公司,投资者是项目公司的间接股东。美国的Foundersclub 是基金间接股东模式的创立者。

“领投﹢跟投”模式:又称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这种模式下由众筹平台认定的具有行业经验和资源的人作为领投人,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项目,领投人并不必须是项目的第一个投资人。领投人通常需要负责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投后管理等事宜,而跟投人虽然也是被投企业的直接股东,但一般不参与项目方的直接交涉和运营管理。

二、中国股权众筹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

自2011 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线以后,我国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盈灿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由于政策鼓励等因素,行业规模增长明显,全年成功融资额约为50 亿~ 55 亿元,2016年上半年成功融资额已达35亿~ 40 亿元, 平台数达144家,约占所有众筹平台数量的40%。从模式上来说,“领投-跟投” 模式是我国采用最为广泛的股权众筹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在我国投资者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

(二)“领投-跟投”模式的操作机制

大部分众筹平台采取的审核方式为线上材料审核,审核内容集中于审核项目商业计划书,只有少数几家平台会在线上初审后安排平台投资团队人员与项目方约谈并进行实地考察。(见图1)

对于合格投资者认定方面,跟投人通常认定要求较低,具有一定个人资产和风险投资意识的成年投资者均可以参与成为跟投人。而领投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较大,因此认定相对严格。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领投人资格认定的条件包括: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资产或年收入达到一定金额,有成功投资经验等。

领投人在确定领投意向后,需要进行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协助项目方落实跟投、完成融资,领投人在项目中的投资额度依照各平台的不同有5% ~ 30% 的最低额度限制,领投人在项目成功后能够优先收到占总体投资收益一定比例的额外管理收益。

在项目是否融资成功的认定方面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截至筹资最终时间,认筹额达到融资额的一定百分比后由领投人决定是否追加筹资以补足筹资目标完成项目筹资。二是当认筹额未达到最低额度时,项目方和领投方进行协商选择延长募集时间直到募集满额后下线或者直接宣告失败。

当项目融资成功后,“领投-跟投”模式下股东对于项目的管理形式对于领投人投后管理是否尽责的依赖度很高。最为常见的模式是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其中领投人担任普通合伙人(GP),跟投人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作为代表人进行投后管理,跟投人定期通过领投人披露的信息了解项目运营的情况,较少参与具体的运营管理环节。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的尽职调查

(一)尽职调查必要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投资者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且不完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其决策和行为面临对巨大不确定性。根据逆向选择理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扭曲会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使得市场交易品总体质量下降; 从委托- 的角度出发,道德风险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人)出于机会主义采取另一方(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最终导致市场的萎缩和消亡,因此投资者必须进行信息搜寻以消除信息不确定性,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而尽职调查的本质就是信息搜寻,通过实施恰当有效的尽职调查有助于消除股权投资的信息差异问题。

(二)当前“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的实施

由于投资者自主从股权众筹平台获取信息能力的有限性,“领投-跟投”模式下对于前期信息获取的补充主要来源于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的撰写者在“领投-跟投”模式下通常为领投人,在对筹资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后出具尽职调查报告上传至项目页面供跟投人查阅,部分众筹平台提供尽职调查报告模版供领投人填写。跟投人通常不参与到具体调查中,所有相关信息均来源于领投人的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需要受到平台方和项目方的审核。

领投人尽职调查报告通常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项目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最新股权结构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创业团队成员背景调查(学习经历、职业经历、信用状况),项目财务数据(包括原有股东投资款实际到账、各项开支),项目运营数据(以运营指标体现)和各方承诺及保证。其中,股权结构信息来源于工商注册数据,实际出资来源于公司基本账户银行流水数据,创始人学历由教育部学历认证网站核实,创业经历的调查方式包括通过原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确认、通过行业人脉资源确认和通过查看本人提供的书面合同或文件确认, 信用记录由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确认,公司开支数据由相关合同及发票核实。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存在的问题

1. 尽职调查报告粗放,欠缺有效信息

目前股权众筹中投资者在参与众筹前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十分有限,领投人提交的尽职调查报告趋于流程化、简单化。缺乏对投资项目所在行业的分析;部分财务指标缺乏相关凭证;运营指标的确定缺乏依据、同类项目之间不统一,确认实现的指标项目没有在报告中提供相关证明;人事调查过于简略。

尽职调查报告粗放出现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项目方经验不足,提供信息有限。传统线下融资中,被投资项目通常已经度过前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阶段且已经运营相当一段时间并有所盈利,创业者也已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经验,而目前一些线上股权众筹项目仍处于寻求天使投资的阶段,营业额较低、没有或仅有较少盈利,创业者缺乏足够的经验,没有具有专业资质的财务人员管理收支、编制报表,致使相关材料缺失严重。

领投人能力的局限性。与传统融资方式中创司成立项目小组并广泛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不同,线上股权众筹由于筹资规模较小,尽职调查主要由领投人独立完成。尽管有成功投资的经验,领投人也很难具有对项目从法律、财务、技术层面深入判断的能力。出于成本-收益考虑,在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领投人也没有动机主动寻求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帮助以完善尽职调查报告。

2. 委托关系复杂,缺乏对领投人的有效监督

领投人与项目方、跟投人和众筹平台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委托关系。由于领投人与项目方及平台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关系、领投人相对于跟投人的信息优势,使得领投人在股权众筹中权力巨大,实施对领投人是否切实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监督也较为困难。

具体表现为:

领投人与项目方之间:在股权众筹中,相当于GP 的领投人在投资项目中出资比例巨大,对项目方能否融资成功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项目方具有向领投人提供经济利益以使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隐瞒或编造项目信息的动机。

领投人与跟投人之间:线上股权众筹普遍融资额度较小,每个跟投人出资的金额通常在几万元以内,各跟投人的搭便车心理使得其很难对领投人和项目方实行有效的监督,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风险,也为获取真实可靠的尽职调查报告带来挑战。

领投人与众筹平台之间:由于领投人的参与程度与众筹项目的成功息息相关,由此间接承担了部分众筹平台运营的责任,众筹平台为提高项目成功率存在动机减弱对领投人是否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监督。因此目前一些股权众筹尽职调查中由领投人和平台经理共同保证也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尽职调查报告的质量。

四、“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建议

(一)扩大尽职调查范围,细化尽职调查内容

为解决线上股权众筹“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报告粗放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 完善尽职调查框架

尽管由于领投人和项目方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对网络股权众筹采取与传统融资中尽职调查相同的标准,但建立更为完善的尽职调查框架对于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从范围上来说,尽职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对项目所属行业状况的分析。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投资者往往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每个投资者自行搜寻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由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阐述项目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所处生命周期、主要竞争对手等背景情况能够大大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目前企业管理理论中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 如PEST 分析、SWOT 分析等都能够较为系统且明了地向投资者展示项目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此外,众筹项目的尽职调查报告中还应当拓宽法律尽职调查的范围,在确保项目公司依法成立并拥有经营业务的营业执照以外,对于创新型众筹项目还应当着重调查知识产权相关领域。

从调查深度来说,一是尽职调查报告中创业团队的信息披露程度应当更加详细: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项目来说,创业者的个人水平对项目未来能否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领投人还应当调查创业者曾经任职公司的情况、离职原因、外界评价等。在了解每个团队成员个人情况之后,还应当考察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包括曾经合作的经验、是否有过失败经历等。二是项目运营数据方面,领投人应当在考察项目方提供选取特定运营指标合理性的说明报告的基础上,准确地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反映项目目前发展的情况。对于重要合同和财务开支数据,领投人应留存书面证明材料,在投资人要求时提供。

2.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降低尽职调查难度

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项目准入要求较低、最小化自身调查责任的操作方式使得进入平台的项目良莠不齐,领投人往往在已经确认领投并实施了部分尽职调查过程后才发现发票、合同缺失,为后续尽职调查造成很多不便。要求股权众筹平台对每个项目的各项证明的真实性一一考察缺乏可行性,但平台在项目上线前应当对尽职调查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材料的存在性做出要求, 而非仅仅对商业策划书进行审查。通过提高项目准入要求能够促使经验不足的创业者完善项目,提高行业整体项目水平,消除由项目方材料缺失导致领投人客观上无法详细尽职调查的问题。

3. 引入项目分级制度,分担领投人尽职调查压力

对于筹资额度较小、处于传统行业、投资风险较小的股权众筹项目,要求领投人咨询专家以及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详尽分析以出具全面尽职调查报告是不经济的;而对于筹资额度大、领域新的高风险项目,投资人以实施调查存在困难而减少必要的调查程序也会导致巨大的投资风险。

因此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上线项目进行分级,对高风险级别的项目要求具有专业机构调查报告并增加领投人数要求以分担尽职调查压力。如果采取领投人和项目方共同承担相关费用的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项目方筹资额度远大于必要金额以获取额外收益的行为。

2012 年美国出台的JOBS法案中有关股权众筹的法规就体现了这种分级思想:筹资额超过50 万美元的项目需要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筹资额在10 万至50 万美元之间的项目需要由符合SEC 要求的独立专家调查核实财务数据,筹资额在1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仅需提供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单即可。

(二) 强化领投人信息披露,建立领投人声誉机制

篇3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一个讨论了4年的话题,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今年1月召开的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把“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列为今年主要目标,并明确表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

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全国两会,地方融资平台所滋生的不良贷款风险都是热点话题。但时至今日,无论银监会还是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至今没有对地方融资平台究竟存在多少不良贷款进行过披露,这加深了市场的猜测和疑虑。

“从中长期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仍存在一定隐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融资结构的改变并未改善平台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情况;其二,部分低层级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较弱,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其三,地方政府换届后存在新一轮投资偏热的风险,可能对平台贷款风险增大带来压力。”

“关注类”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移

“整体看,未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可能‘爬坡’,如何有效缓释风险,防止其快扩散和蔓延,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安全,也影响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上升已不可避免,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有向大客户集中放贷的习惯,未来仍需严密防范信贷风险集中爆发。”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2012: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3月1日,银监会2012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29亿元,同比上升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一升一降”,是否说明不良贷款在信贷市场的“稀释”下不足为虑呢?

一位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未来银行系统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的风险或许并不是在‘不良贷款’,而是在‘关注类’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转移。银监会还特别担忧,地方银行系统在上报不良贷款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贷款五类分类进行统计。”

银行贷款优良情况被分为五类,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者被视为不良贷款。去年以来,银监会就开始针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要求提高准确性,特别强调了对于“关注类”贷款的真实性核查,以及对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力度。

在《调查报告》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子艾认为,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地方金融扩张

“不良贷款的资产处理是一个专业性极高的工作,牵涉到银行债权人,也牵涉到形形的债务人,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司法系统我们都要去打交道。”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一位内部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国务院主导之下,为解决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长期存在积压的呆坏账问题,国务院直属的东方、华融、长城、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应运而生,其目标就是要为银政不分所产生的“恶果”埋单。

“十几年前,在一些地方,银行就是政府的钱袋子,政府项目的贷款抵押不足,甚至没有抵押。”一位曾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广州办事处、参与过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业务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当年负责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不良资产剥离业务,在法律审查阶段,发现几家分行的贷款材料造假的情况很严重,甚至存在大批量人为伪造的情况。”

然而,当时不少业内人士便已经指出,通过中央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将会滋生“道德风险”,后患无穷。

如今,伴随着此轮经济政策带来的后遗症逐渐显现,地方不良资产处理问题再次摆到了面前。上海银行一位处理不良贷款业务的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首先会选择提高拨备覆盖率对于这部分贷款进行计提,如果实在无法追回损失的贷款,我们会进行核销。一部分不良贷款的处理业务,会由银行自己完成进行拍卖、变卖、协议转让,另一部分业务会向市场进行出售。”

伴随着四大银行纷纷上市,四大AMC似乎完成了历史使命,转而向更为市场化的资产处理和综合金融集团公司发展。将不良资产打包向四大AMC进行转让的通道,越来越多地向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开放。

张子艾预测,伴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紧迫性增强,近半数会向市场推出资产包,向市场推出资产包的本金规模多数在10亿元以下和10亿~50亿元之间,资产类别以损失类、可疑类为主,推出不良资产的预期价格会略微下降。

《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买家排序情况为:内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地方国资公司>外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公司>民营企业>外国投资者。

伴随着社会融资和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不良资产的处理业务也急剧膨胀,这也使得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调查报告》指出,多家资产管理公司都表现出对于商业银行出售不良贷款的预期的强烈愿望,希望积极稳健地参与不良贷款的收购。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争食

不过,中国不良资产处理这一庞大市场寡头垄断格局正悄然被打破。去年2月,财政部、银监会印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各类不良资产进行批量收购的权限。

篇4

(被调查站长中,其网站黏度最高的是导航类网站)

(被调查站长中,其收入最高的是电子商务网站)

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获悉,本次调查共有1062名个人站长参与投票。数据还显示,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个人网站的收入,有超过50%的站点受此影响导致收入下降。但个人站长对整体经济环境和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仍有49%的个人站长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网站的投入,而投入的主要方式为加强宣传推广和对网站程序进行优化。

篇5

数字营销技术提供商Silverpop公布了2012年邮件营销指标比较分析报告。

该公司还对2011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由1,124位客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信息进行了分析。

该调查发现,旅游业在邮件打开率方面的表现(13.2%)在全球各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而在点击率方面的表现(2.3%)在全球各行业中排名垫底。

在邮件打开率方面表现得最好的行业是金融服务(55.6%)和慈善业(52.2%)。

点击率最高的行业是消费者软件(8.6%)以及媒体出版业(8.9%)。

篇6

—、财务审慎调查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分析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独立、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独立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明确进行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在签订委托协议书时,必须明确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所委托的调查、分析事项,应是委托人尚不明确、但有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有时,并购方可向其财务顾问或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拟调查的范围。不明确调查范围,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工作;调查范围过小,则可能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调查范围过大,则必然意味着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上升,并且可能会导致交易决策不能及时进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委托人事先未考虑到的事项,根据其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财务审慎调查的重点,可能会对正确作出交易决策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并购方必须将对并购对象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与商业调查、法律审慎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交易,不做调查或仅仅从其中某项调查的结果就作出决定难免有轻率之嫌,难以对股东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三、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财务审馆调查

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委托的条款。在开始工作前,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方就双方的职责范围达成一致,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委托目的、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受托方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安排、收费、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责任,协议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违约责任等。

应该说明的是,受托方如一开始就确知己方并无足够的人力或专业能力、或者无法在委托方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委托事项,则不应冒然签署委托协议书。

(二)选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与审计相比,财务审慎调查是一项高收入的业务,这是因为其报告与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有关。该交易可能导致收购或兼并的对象的所有权或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给收购或兼并的一方或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西方惯例,从事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正常收费外,还可收取一定比例的“成功费”。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决不能胜任调查、分析任务的,所以应注意选择熟悉交易对象的行业特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应确定至少有一位事务所的高层领导负责该项业务,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及时、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财务审慎调查一般分为计划、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财务审慎调查的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与调查对象的有关负责人的交谈、查阅有关介绍性的资料来制订书面的工作计划,并获得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一般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选派。项目风险越高,则越应派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项目风险的评估,还可能会建议委托人扩大或修订财务审慎调查的内容,从而涉及到委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的变更。

2、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实际上可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事实调查。是指运用观察、查询等取证方法,来搜集充分、适当的资料。应尽量避免搜集的资料过多或者不完整、不准确,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

第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搜集了足够、相关的资料后,应运用专业手段、方法,将其整理成为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因为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往往并无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会计师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分析的重点应是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财务数据的分析,应让委托人了解到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第三、解释。如果说分析的目的是将所搜集的大量资料以分析的方法整理成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解释则更多的带有会计师的专业意见,以给委托人提供有意义的指引。其目的在于,使委托人对并购对象的业务性质、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思路、金融和市场背景、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重大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为此,需对拟并购的对象的总体情况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意见(但不应比较正、反两方面说明交易应否进行,这应该由委托人管理层来决定),对交易双方在谈判期间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完成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解释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

篇7

一、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消费者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因此,理解消费者是界定金融消费者的前提。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由于金融消费者是金融领域的消费者,因此,金融消费者的定义可以借鉴消费者的定义,即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金融商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定义,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部分金融交易主体以投资为主要目的,他们是否应被纳入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范围?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摈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金融消费者和个人投资者是自然人在金融领域的两种身份,是在同一金融领域,甚至是同一金融活动中形成的两种不同法律关系下的身份,[1]不能因这部分金融交易主体具有投资性而否定其消费者的身份。

此外,无论是一般金融消费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其经济实力与专业化程度都无法与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各类专业人才的金融机构相比。[2]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购买者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对这些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金融机构很可能利用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隐匿相关信息,误导甚至欺诈交易方。[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人投资者与一般金融消费者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在金融交易中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因此,个人投资者应被纳入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范围。

(二)金融隐私权

金融隐私权是隐私权在金融消费者这一特殊群体上的具体体现,是指金融消费者对其与信用或交易相关的信息所享有的控制支配权。法学界和金融界普遍认同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对金融隐私的界定,它包括:(1)消费者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2)金融机构从与消费者进行的任何交易或向消费者提供的任何服务中所获得的信息;(3)金融机构从其他途径获得的任何信息。金融隐私权在消极方面表现为,金融消费者有权对自己的金融隐私进行隐瞒,使其不为人所知,并且在自己的金融隐私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寻求司法救济。在积极方面,金融隐私权表现为,金融消费者有权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积极使用,自主决定是否允许第三人知悉和使用其个人信息。

金融隐私权属于隐私权,又具有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属性特征。传统隐私权属于人格权,不具有财产属性,而金融隐私指向的是具有财产利益的信息,以信用信息为核心,包括信息所有人经济与财产交易状况方面的信息,[4]是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有机统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所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来了解消费者的资产状况、信用等级、投资偏好、潜在需求等,作为其经营决策的依据。因此,金融机构过度收集和不正当使用消费者信息存在强大的经济动因。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批量处理和传递个人信息变得轻而易举,金融隐私权被侵犯的危险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隐私权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国外实践

在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美国和欧盟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下文分析比较了欧美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美国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

美国对于金融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1970年通过的《银行保密法》明确了银行为客户保密的原则。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隐私权利法案》,该法案旨在保护客户隐私,限制联邦政府获得银行客户信息和记录的权力,规定了联邦政府获得银行客户信息和记录的途径、程序及例外情况。1976年通过的《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的对象是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机构以及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的使用者,该法案规定了消费者有了解信用调查报告的权力,并规范了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机构对报告的制作、传播等事项。[5]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设专章规定了对金融隐私的保护,构成了美国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主要规则。

除上述美国联邦法律外,美国州法、金融行业自律规则、行为准则和市场机制等也对金融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在比较完善的法律框架下,美国主管当局主要是通过鼓励金融机构的自律,促进金融机构的内部完善来实现保护金融消费者隐私的目标。

(二)欧盟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

欧洲国家由于二战等特殊的历史背景,历来有保护隐私的法律传统。1995年,欧盟通过了《关于对个人数据处理中的个体予以保护以及这些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这是欧盟在个人信息领域的第一个统一性立法。该指令有两个目标,一是对数据主体的隐私提供统一程度的保护,二是促进个人数据的自由流动,它规定了个人数据处理合法性的一般规则,围绕数据主体和数据处理人的权利与义务构筑起了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法律保护网。

1997年,欧盟又颁布了第二个《数据保护指令》,以解决1995年《指令》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保护指令》明确规定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程序、数据的收集范围、数据处理者的责任,并要求数据处理人在进行任何的数据处理活动前都必须通知有权的国家监管机关,[7]成为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法律体系的核心规范。

(三)欧美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和法律传统不同,美国和欧盟在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存在差异。从保护范围的角度来看,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中受保护的“个人数据”所含信息的范围比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中“非公开个人信息”的范围要广,这是因为美国针对不同行业各自的特点,分别做出隐私保护的规定,而欧盟对于所有行业的隐私保护实行同一标准,将金融隐私纳入个人数据的范围之内给予保护。从保护方式的角度来看,美国对金融消费者隐私的保护主要采取自律方式,依靠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和内部完善来实现,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欧盟则主要采用政府管制的方式来全面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根据欧盟《数据保护指令》,各成员国必须建立独立的监管机关管理个人数据保护事务,并且数据处理人在进行任何的数据处理活动前都必须通知有权的国家监管机关。欧盟通过统一的立法确立了政府管制的保护方式,体现出更多的严谨性。

三、我国金融消费者的隐私保护: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与问题

在金融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我国尚无专门的立法,仅有零散的相关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非常简单笼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缺乏可操作性。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该条虽然确立了“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但缺乏相应的制度。又如,《商业银行法》第53条规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得泄露其在任职期间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但该条没有对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做出明确的界定,如果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秘密”的定义来判断,则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显然不属于商业秘密,从而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缺乏有效的救济手段。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87条规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泄露在任职期间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我国法律更多的是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方面来追究侵犯金融隐私权的行为,这种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主,以民事责任为辅的责任体系,会导致金融消费者在其金融隐私权遭受侵犯时无法及时得到应有的救济。

(二)启示与建议

欧美保护金融隐私权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鉴于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水平还比较低,一时很难达到欧盟高水平的一体化的保护标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隐私保护模式,在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容易受到侵害的领域,立法进行重点保护,兼顾行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篇8

1979年后,短短二十几年间,中国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仅用了3年;保险产品达6000余个,拥有保险公司近百家,中国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十大保险市场之一。

当然,与国际保险业相比,中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GDP全球排名第4位,保费收入排名第11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值为8%,而中国仅为2.8%;全球人均保费为512美元,而中国仅为56美元;中国保险资产仅占金融业总资产的4.2%,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按照国际保险业普通的共识:一个家庭一般会拿出家庭年收入的10%至15%为家人购买保险。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日本人均保单在5张以上,欧美一些国家人均保单甚至超过10张。在中国,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北京,人均保单数量仅仅是0.6张,人均直接缴纳保费27美元。

但是,已经拥有巨额财富的中国其潜力有目共睹:未来的10-20年间将是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保险需求每年将以15%的速度持续增长。瑞士再保险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在人均GDP达到3500―5000美元时,该地区保险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等地和广东、江浙一带的一些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这一水平。

毋须置疑,中国已高速驶入“保险家时代”。

在中国金融界,过去有金融家、银行家的称谓,但是还尚未有把保险业杰出人士称之为“家”的。然而,众多国际国内的因素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大潮正在催生着“中国保险家”的诞生;中国,乃至世界,无不正在以热切的目光,期盼着“中国保险家”的辉煌。

我们所理解的“中国保险家”,首先应该心怀华夏、心怀世界。“中国保险家”担负着帮助每一个中国的投资者保护他们的果实,在财富增值与风险控制之间,在这场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更应该是风险的合理规避与转移。

我们所关注的“中国保险家”,更应该是具有人文思想的大家。“保险家”是为人服务的,通过规避他人的风险,让保护无所不在,以此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一个高素质的“保险家”必须切实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以维护客户切身经济利益为目标,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在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中各有所求、各有所得,从而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中国已经快速驶入“保险家时代”。

与时代同步,在一批批高素质的“保险家”的心路解读中,最终推动中国的保险市场更加走向繁荣,让老百姓生活更安定,让国家更昌盛。

篇9

日前,总部设在伦敦的ArtTactic研究公司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信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信心指数上涨了27%,乐观情绪正在超过负面情绪的影响,有70%的受访者表示,期待中国的艺术市场在两年内复苏。

在2010年春季拍卖之前,曾有行业分析预测,由少数超级买家为首的中国本土消费群体会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而中国蓝筹股艺术家作品的减少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将会促进流通市场出现活跃上扬的曲线。果不其然,2010年春拍结果显示,中国本土的拍卖行已经发展成了一支重要的地区力量,新兴的中国藏家更多地涌现,也为市场注入了乐观力量。按照这一趋势发展,ArlTaetir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成交价格将在今年恢复至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ArtTactie调查报告的要点包括:

①7l%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已经反弹(35%)或将于一年内出现反弹(36%)。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09年12月的调查,当时只有22%的受访者持相同看法。

②53%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继续攀升,39%的受访者表示市场将呈稳定态势,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市场会出现衰退。

③中国当代艺术的低端市场(价格在5万美元以下)的信心指数最高,高端市场(价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积极情绪也大于消极情绪。

④2009年2月,72.7%等的受访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当前及短期前景持负面看法。2010年9月,71%的受访者持正面看法。

⑤中国当代艺术家平均信心指数为60.1,与去年12月相比增长了14.4%。调查范围内84%的当代艺术家短期信心水平呈增长态势。

⑥在艺术家信心指数榜上,曾梵志由第十八名攀升至第二位,蔡国强由第十三位上升至第四位,杨福东则是第二次占据榜首。其他排名前十位的艺术家还包括张洹、、艾未未等。

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机程度比2009年2月下降了8.3%。

⑧苏富比和佳士得香港拍卖会的成交率都大幅增长,达到近80%。

篇10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元年,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雇佣市场日益成熟,薪酬水平继续保持平稳。2016年所有行业都鲜有30%的薪资涨幅,转职者薪资涨幅稳定在10%? 15%,而留职者薪资涨幅在5%?7%。

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成熟并趋向高增值和消费主导型发展,加之“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新技术及电子商务领域无疑成为过去一年雇佣市场的强大驱动力,刺激并创造了大量的招聘需求。优秀的IT专才继续炙手可热,特别是那些拥有互联网、数字、电商、网络营销技能和经验的职场精英,成为了雇主们竞相争夺的“香饽饽”。预计2017年整体薪酬趋势仍将维持2016年水平,但在软件与互联网、风险管理与合规、销售等发展强劲的职能和领域,转职者有望获得15%-20%的薪酬涨幅。而电子商务及数字领域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也将令该领域人才在2017年收获更高的薪资。

过去一年金融精英的就业之路也是一片光明,特别是那些任职于发展迅速的国有及私营的医疗和高科技公司的中层金融人才。而从传统银行及金融机构跳槽到新兴、非传统金融机构,诸如互联网金融和P2P公司,也是去年金融人才市鲆桓鲋档米⒁獾南窒蟆2017年,金融服务类公司有望继续招聘风险管理经理及合规与审计专业人才,以此进一步强化中后台职能部门的竞争力。

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传统制造业和工程行业增长放缓,但该行业对中层管理者仍有不少人才需求。2016年,汽车、医疗、化学行业的大公司对运营与精益生产人才的渴望十分强烈。2017年,来自小众领域,诸如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且具有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仍将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