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15: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现象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

篇1

一、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从工作人员拿出的资料统计来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区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共计1966户,其中各类市场内无照经营766户、市场外无照经营1200户。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流动摊位。

由于上述766户市场内无照经营均面临拆迁等原因,具有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列为调查范围。市场外无照经营的1200户,由于不能挨家调查,因此只进行粗略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几个特点: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以餐饮和食品零售和服务业居多。我观察到的主要有餐饮食品、小百货、美容美发、家政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和平分局的统计中看到分别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90%。

(二)从经营的人员角度来看,大多为下岗职工从事无照经营,达693户。外来人员、残疾人及其他闲散人员无照经营分别为143户、10户、354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40%。

(三)从经营场所分布的角度来看,劝业场周围地区较为集中。在我调查时发现无照经营多集中在劝业场、小白楼周边的一些小门脸、小商铺。店面很简陋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对此进行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布地段 总户数 较为集中的道路或地区

劝业场 365户 河北路、山西路、长春道、哈尔滨道、哈密道

白楼 269户 建设路、滨江道、烟台道

新兴 178户 同安道、一号路二号路、气象台路

体育馆 151户 五大道地区、黄金花园地区

南营门 130户 拉萨道、绵阳道、鞍山道、四平道

南市 81户 荣安街、荣安大街、多伦道

其它地段 26户 散落在一些大商场内和其他楼宇内

篇2

相对于传统的深度报道形式,精确新闻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涉及面较广,排除了个别的、偶然性的事件,更具有普遍性、说服力。精确新闻还运用量化的数字语言描述新闻事实,排除了记者主观成见,使新闻更加科学、客观,受到读者的信任与欢迎。

调查报告是指调查者根据课题规定的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词语回答的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资料,并由此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形成以文字为主导,以数据、图表等各种表现方法为补充,来说明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文体。

正是由于精确新闻版面语言与调查报告的相似性以及两者都借助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来做出“最终成品”,因此解析“精确新闻与调查报告之间的差异”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新闻记者》的“新闻调查档案(媒体调查报告专栏)” 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观察”的差异比较中进一步探究我国精确新闻的特点。

“数字”新闻化

《新闻记者》(2004年5月)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中关于“记者是否应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的调查数据分析:

“记者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存,因而一些广告主在有些媒体逐渐拥有了控制权,一些媒体背离了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的规律,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不能完全履行其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媒体的主要做法之一是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此次调查显示,有33.7%的调查对象不同意这种做法,有54.2%受访者态度不明朗,而有12.1%的受访者则同意这种做法。从受访者的职称、年龄与问题的关联来看,正高职称和年龄45岁及以上者回答不同意的比率略高,达41.2%~42.9%。将这个问题与媒体类型关联,得出的数据,回答不同意的比例为:电视台30.8%、报社36.2%、电台37%;与专业背景关联得出的数据,回答不同意的比例为:边干边学35.4%、新闻大专31.8%、新闻本科30.6%、新闻硕士37.7%、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32.3%。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读到了科学严谨的百分比数字,而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个位的数字只是提供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存,不能完全履行其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职责”这个问题上,“媒体的主要做法之一是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这样一个结论性信息,总结出一个调查结果,不带有调查发言机构任何的情感色彩与主观意志。

《中国青年报》 (2004年2月17日)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调查”为主题的《游走在城市的边缘》――《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纪实》(上篇)引用如下材料:

“一份名为《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的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说:打工子弟学校办学者,是一个由形形人员构成的复杂社会群体,从大学生到文盲都有。其中很大一部分曾经在家乡当过民办教师或公办教师,在114所学校中,有79所是他们办的。其余的则属半路出家,他们从包工头、小贩、厨师到菜农、建筑工、清洁工、保姆等形形的行业走上了办学的道路。‘他们能够涉足这个领域,是因为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流动儿童在北京没有学上。对于他们来说,办学是一种能带来可观收入的职业。’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之一张守礼说。”

与前文的不同显而易见,在这里,调查报告《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的数据和结论用以证明报道中“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简易学校的设立条件酌情放宽后,打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使得上万名孩子免于失学的同时,也让各色人等都参与到办学中来的现实。

“数字”本身量化了“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缘起与现状的真实,是作为精确新闻反映新闻事件的手段而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的,为“丰富深度报道本身的新闻背景材料”服务。在材料中,数字遵循新闻写作规律,是新闻表现形式的一部分,已经被“新闻化”了。

同时,调查报告中数字的运用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避免了记者的主观介入,让受众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等逻辑思维方式结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思考新闻报道,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无声胜有声”地彰显媒体导向。

受众平民化

《新闻记者》(2004年2月) 媒介调查《受众眼里的电视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调查报告》文章说明“调查报告的目的”:

“2003年10月1日,是上海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日子。在上海电视事业走过近半个世纪之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特委托社会专业调查公司,组织了一次对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调查,集中了解目前社会各界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在社会职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成效等各方面的评价和意见,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强化培训、教育。”

文尾结论处:

“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本次调查有一点很有启示:公众认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途径,依次为社会舆论监督(37%)、制度建设(39%)、自我约束(20%)。除接受社会监督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用,包括:强化行业管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加大行业评议和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制度,使之与专业标准相融合等。”“看来,上海的电视媒体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以‘内容为王’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方面,还任重而道远。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新闻记者》(2004年5月)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最后总结: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认识,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应探讨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约束办法,不能再让今日之‘错’酿成明日之‘害’”。

从调查报告《受众眼里的电视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该调查针对的是上海电视媒体,更确切地说,是文广传媒为今后工作的目标计划制定所进行的,因此它的受众是相对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在《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中,我们也可以在总结中看到调查报告针对“小众”即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提出的建议。

当然,不是每一份调查报告都会有如上明显的诉求对象,但是调查报告因较强的程式化写作――开头比较详细地介绍调查的背景、目的、方法、结论,接着逐条列出相关调查项目,包括详尽的调查数据、图标等等,最后总结出调查结果――而使其只能在小受众范围(包括专业人员、调查委托人等)内传播。

《中国青年报》 (2004年1月4日) 《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结语:

“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理想,为我们展示了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对自我的期待、对社会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是一只多棱镜,折射出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社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正如研究青少年心理的澳大利亚学者艾克斯雷所说,青少年不论对未来持有何种态度,都不应被单纯地视为世代差异现象,而应该被更认真地反省,此种现象或许不只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想法和态度,它应是更深远地将当前社会或文化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投射在他们对个人前途或社会发展的可行结构及机制之上。 青年与社会是相互建构的。也许,这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理想,会令关心青年、关心未来的人们深思。”

不谈报道中那些令人动容的调查数字、话语与实录,光看这最后的结语我们也能感受到此次“调查・观察”用“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深思”。精确新闻关注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平民”(即普通人),如前文所提及的《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纪实》中的“流动儿童”,他们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在两会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安徽代表团的徐景龙等30多位代表就递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关注农民工子女就读的议案。这是对精确新闻“受众平民化”最好的诠释和反馈。

即使报道关注的是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成为最受当代青年关注的3大环保问题。其中,水污染问题以76%的获选率高居榜首,即每4名受访者中就有3名在关注该问题,成为最受当前青年关注的环境问题。此外,大气污染问题和土地荒漠化问题也分别受到70%和66%的青年的关注。另外,垃圾回收利用(58%)、野生物种减少(52%)、臭氧层遭到破坏(51%)等环境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都超过了半数。”(《我们的环境怎么了?》中青报 2004年2月1日)偏科学的议题,如文中所述,在柔化了数据、调查术语和表达方式的专业感后,适合媒体受众阅读理解和接受习惯的精确新闻,依旧体现了与调查报告截然不同的“大众化诉求”的受众特征。

结论微观化

《新闻记者》(2003年2月)《上海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及日报选择》新闻调查档案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上海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类大众传媒的时间是多少?上海大学生期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哪些信息?上海大学生平时主要阅读哪些日报?大学生自费订阅或购买日报?大学生选择阅读各种报纸的原因?”

“至少在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大于报纸。互联网和报纸不但有娱乐和消遣功能,还有即时查找和提供资料等较强的助学功能,这大概是它们在吸引大学生方面胜过电视和广播的重要原因。国际性、娱乐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大学生在信息需求方面表现出的比较明显的取向。在大学生对周报、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站信息选择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趋势。《新民晚报》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优势十分明显,均超过第二名10多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作为一张大众化市民报,《新民晚报》为何同时受到大学生读者的青睐。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新闻晨报》在时效性上排名第一,显示出这份新生代报纸的冲劲,在信息量和实用性指标上,《新闻晨报》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

“问卷上具体涉及了以下几项问题:(1)记者是否可以为自己单位联系广告;(2)记者是否可以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3)记者是否应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4)记者是否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5)记者是否可以接受新闻源单位或个人安排的免费旅游;(6)记者是否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现金馈赠;(7)记者是否可以为企业担任公关工作。”

“从上述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闻队伍的新闻工作道德状况并不容乐观,在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在上述几个调查问题中,回答‘看情况’的比率都较高,这些人可能在思想上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认识非常清楚,但一旦有条件或涉及自身利益时则往往会放弃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这些人道德自律的自觉意识较差,对他们来说,有处罚分明的纪律、规定,营造一个廉洁清正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这两组材料的问题设计与总结可以看出调查报告的结论特点,即给自己的“目标受众”提供的是宏观的阶段性的全面客观的调查结论,并力图通过结论对受众有总体上的指导作用:在《上海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及日报选择》中,它提醒报社,要在大学生中提高订购率,除了信息量和实用性指标外,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改进服务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后者则希望提升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认识高度,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应探讨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办法。

《中国青年报》 (2004年2月1日)《2004年最大的愿望:涨工资》结论:

“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近90%的受访者在工作和学习上都有所收获。而在新的一年中,大家最大的愿望则是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后附“读者心愿”(摘两则):

“欧阳坤(广西):由于工作需要,我已经五个春节没能和父母团聚了,所以,今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回到家中,和父母度过一个团圆的2005年春节。”

“韩俊(山西):我和家人曾经都是SARS感染者,所幸的是,我们最终都战胜了病魔,全家人完完整整地回到了家中。现在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所以我2004年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家人都健康幸福地活着。”

针对“2003年的薪酬状况?2003年什么事情最令你高兴?2003年你在工作和学习上是否有所收获?在2004年,大家又会有什么新的愿望呢?”等诸多问题,通过逐条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后,我们看到了从标题到报道的结论都选取了民意最关心的点“2004年最大的愿望:涨工资”,报道刊发时恰逢春节前夕,因此总结03年岁末的同时抓住大众最感兴趣的“04愿望”这个点引领全文,也可以给有关部门以启发,后附的“读者心愿”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小段子不长,却温情一片,使这篇精确新闻在客观之外有了人文关怀。前文《我们的环境怎么了?――直辖市青年说越来越好农村青年叹一天不如一天》的结论中体现出“中青特色”,抓住了“直辖市青年VS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差异,引起青年对环境和自身的深思。诸多范例均体现出精确新闻不同于调查报告的“结论微观化”特点,此处不再赘述。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环节;媒体调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不少高校目前的培养计划中对实践环节或实训课程的设置改变了以往高等教育中理论至上的状况。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对于理论的现实还原能力的状况。本文以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实践环节的引入对于深化学生理论认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倾向。

媒体调查这一实践环节是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期两周的专业实践。在媒体调查实践环节中,学生必须将所学到的社会调查方法和新闻专业的前沿问题相结合,才能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媒体调查。针对学生在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对该实践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媒体调查能力的目的。

一、扩展社会调查方法的背景知识,摆脱为调查而调查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一般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社科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面对复杂多样的媒介现象,我们认为以往的研究方式,也就是采用“观点+论据”的模式,显得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了些,因此,在媒体研究中必须引入社会调查方法,也就是定量研究的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社会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通过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摆脱了早期形成的纯粹定性研究的思维模式,初步具有科学、客观地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的意识,使媒体研究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可是,当前大量与社会调查方法相关教科书对这一定量研究方法的介绍,仅仅集中在抽样方法、题目设计、问卷设计的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处理、撰写调查报告这几个环节的介绍上,注重技术性和操作性,对社会研究思维的总体介绍不深。这一缺陷导致了学生对社会调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社会调查是一种技术和方法,认为只要按照社会调查的步骤进行媒体研究就可以得出合乎现实规律的结论。因此,学完调查方法后,学生出现了为调查而调查的现象,不懂灵活运用调查方法进行媒体现状研究相结合,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扩充了社会研究的相关思维,较为深入的讲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模式,社会科学范式以及社会理论的要素、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做好媒体调查,仅仅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新闻专业的前沿,了解学科动态,让社会调查这一方法为更好地为自身了解媒介现状服务。

通过增大社会调查的背景知识讲解,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媒体调查研究的现实能力得到了提高。突出体现在应用性课题的确定比以往更具操作性,大而空泛的课题申报减少。而选题的水平对于调查过程和调查质量的影响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制定详细的指导书,控制媒体调查进程

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临近期末的时段。考虑到大一学生学龄尚浅,对媒体调查的宏观把握能力不足,结合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表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进度安排表,要求学生按指导书的指示严格执行。同时,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实时指导监督,控制学生媒体调查的进程,保证调查质量。

我们把为期两周的媒体调查,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时间分配上是1:2:1,具体换算成天数是3:6:3。在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用三天时间进行准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各自的调查设计方案、并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准备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制作完成。在调查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的样本容量不少于50人,因此用六天的时间实施,调查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回收。在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三天之内完成资料处理、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最终成果是调查报告的完成。

由于学生此前没有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对调查尚处于概念阶段,他们对严格的时间进度感到拘束。经过讲解说明,学生认识到我们提供的时间进度表,标识的是每一阶段的底线或警戒时间,可以在这一时间线上微调,但不能出入太大,否则,将无法保证调查的质量。

通过控制整体时间安排和专业教师辅导,媒体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媒体调查的任务,并在指定时间上交调查报告,避免了调查失败的事件。

三、关注学生心态,及时教育辅导,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媒体调查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比较大的独立实践活动,由此,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成立了媒体调查领导小组,希望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障碍。通过部分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面对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时,首先考虑的是(1)能否较好的完成调查任务;(2)担忧无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所必须面对的调查对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初就开展动员大会,由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参与,告知学生除了做好媒体调查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平时易于忽略但却容易影响工作的因素。比如,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遇到不能配合调查的人,既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信心等等。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仍是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在多年教学改革的艰难跋涉和品尝甘甜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实践

政治教学不能以应付考试而教学,应着眼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一定的素质和能力。那么,采用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认真实践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初二、初三政治教材中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写社会调查报告的主题。例如:我在讲义务教育这一内容时,先要求学生调查学校所处辖区内7-15岁的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并结合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出来后,课堂上我再与学生一起分析调查报告,分析出受教育与经济状况的因果关系,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也拓宽了加深了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更使学生心中有了一份责任感,有了一种忧患意识。

二、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通过大量试验证实:人们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为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增大了信息量,增强了政治学科思想教育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辨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要面对的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些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东西搬到了荧屏,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把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思考。

三、采用活动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引入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如,在学习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我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活动。

首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我先讲述相关链接资料: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澳门驻防部队进驻澳门。后由学生认识课本上面两幅图片及讨论其含义。通过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把学生讨论结果汇总,最后我点评总结出: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特区区徽和澳门特区区徽中各种图案象征意义的理解,明确“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及香港和的历史意义。

四、创设情景,提高学生主动性

篇5

一、总体设计与内容选取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方法性课程,具有社会性、方法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方法论的知识体系转换为社会实践能力一直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题。为此,课题组针对课程特色,在课程“过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项目式教学方法。此项目设计主要满足以下四个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在社会实践中的调查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发现社会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增强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二)能力目标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重视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这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组织针对此项要求,综合了多项能力与素质。一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是综合技术应用的能力;三是相关知识和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运用文献、访谈、抽样、统计等多种手段和技术获得信息,通过现代化办公技术总结出调查报告。

(三)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程序、方法和技术,而且能够把理论取向与研究动态相结合,运用调查研究的具体技术方法,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混合研究,运用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的最新成果,了解电话与在线调查的现状与发展,清晰民意测验、市场调查与纵贯研究的主流趋向,明确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功能与联系,撰写完整的调查报告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四)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调查研究活动过程的特点,我们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知识体系划分成五大模块:“调查选题模块”、“方案设计模块”、“经验资料收集模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模块”、“报告结果模块”。

二、项目实施与考核

(一)项目实施

总体上,我们在各教学模块下又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和任务,这些实践性非常强的项目和任务的操作练习,重点在于强化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及训练。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这些项目和任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和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1.调查选题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社会调查研究系统与调查选题与课题明确化。教师布置选题任务,要求分小组讨论,确定小组调查题目,最后将调查题目明确化。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选定三个课题,然后集中在课堂进行ppt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相学习、激发,拓展思维,锻炼思考能力。打分标准由教师给定,也可以让各小组组长参与设定,事先明确标准。

2.研究设计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抽样方案设计与测量与操作化。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明确各自的调查目的、提出研究假设、确定分析单位。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题进行抽样方案设计,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进行概念的操作化、针对不同的变量选择恰当的测量尺度,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进行问卷设计,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调查方案设计、演示、讨论与解读。

3.资料收集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访谈法与问卷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选题确定资料收集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进行实际调查,并交流调查感受和进行讨论;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4.资料整理分析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调查进行编码、录入和数据清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5.报告结果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选出有代表性的或比较好的调查报告进行讨论与解读。

(二)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坚持重实践、重操作的考核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指导思想,重点检验职业技能。

1.评价途径。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即30分(含出勤10分,平时作业10分,课堂表现10分);调研报告占总成绩50%,即50分(含调查问卷设计、实际问卷调查、调研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期末答辩占总成绩20%,即20分,期末答辩操作如下:

(1)学生分组,5—8人一组,一般为课程学习小组;

(2)教师准备问题,并区分答题类型,分必答题、选答题等;

(3)学生抽签,决定小组答题顺序;

(4)教师进行现场提问。首先是必答题环节,对每一小组,由教师抽签确定3名学生,然后由学生抽取题目,并口头作答。必答题完成后,各小组派3名代表抽取题目然后作答,如不会回答或答不完全,可允许其他学生予以补充,但仅有1次机会,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分别对各小组计分。在全部小组都完成考试后,汇总计算各小组成绩。

2.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成。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方面。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30%、50%,充分反映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思想,符合本课程学生的学情状况。

三、结 语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采用兼容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性应用项目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中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创解决问题思路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社会调查理论体系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本课程理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文科课程实践性普遍不如理工科课程显著,准确定位文科课程的实践属性非常关键。通过分析课程的目标定位,并从中构建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以“过程——实践”模式为蓝本,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能把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为主动探求,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最终达成课程设置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一、重信息,关心时事

这几年,我们坚持在每周的班队会上利用课前的5分钟开设“谈天说地”栏目,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个人信息量,要求他们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通过多看、勤听、常说,学生接触的信息逐渐增多,再让他们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在课堂上发表,全班一起讨论、交流。如“天m2号”升空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介绍了事件的过程,展示了收集的图片、报纸,还畅谈了自己的感受。5分钟的时间当然不够用,竟然延时20分钟还意犹未尽。下课、放学仍能听到他们对此事的议论,看到那种由衷的激动、那种难以表述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他们稚气的脸上,我们也欣然而笑――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实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二、重实际,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每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不及时进行引导、迁移,将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相反,教师若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进行“小题大做”,那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出外秋游。这次游玩是分散活动的,导游和班主任再三强调集队的时间,每个学生也佩戴了手表。可是到了集队的时候,某班还少了两个学生,我们越等越急,只好分散一些学生到处寻找。差不多找了一个小时,我们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那两个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家伙”。就因为这样,全体师生迟了一个小时才回到学校,来接孩子的家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候多时,担心不已。针对这次偶发事件,第二天我们新增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班会内容,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讨论:两位同学假如出了事怎么办?这样做,错在哪?然后让那两位迟到的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案件改演”:当你很想再玩一会儿,而集队时间到了,该怎么做?通过这样“议一议”“演一演”,让学生明白:没有纪律就没有一切,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不要因为个人而影响集体,并引导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重生活,体验实践

1. 以学生为本,创设体验情景

在课堂中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观察、不断感悟、不断反思,并在体验中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明白道理。

如上学期,某班部分男孩经常嘲笑邻班一个残疾学生,部分女生一见到那残疾学生就找地方躲。针对这一不良现象,该班班主任没有进行喋喋不休的批评、说教,而是设计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他们需要什么》。为了使学生们能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课上设计了“蒙眼寻物”和“单手穿衣”的体验活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模拟残疾人进行体验。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感受。起初,大家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笑声少了,他们的脸色却多了一份凝重。因为学生们已经切身体会到:正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一些事,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很困难,进而深刻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和艰辛,焕发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美好情感。

2. 以生活为本,丰富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只有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他们才能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和教育。”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理念;整合;运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33-01

进入新世纪后,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产生的。综合实践课程在进行实际开设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行性不大。为了改变教学的现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含义进行简单的介绍,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指的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生活、社会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现实践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情况、社会的需要,它主要采用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开设综合实践课,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丰富课程教材。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1、综合性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与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印度洋海啸为主题,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实践首先要分析印度洋的地理分布,研究海啸发生的原因,它与地理、数学等科目联系起来,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2、开放性

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时,课题的内容并不固定,它是结合社会现象和生活常识,多门学科整合在一起,课堂设置没有局限性。一般来说,进行综合实践课程,需要展开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都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3、生活性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贯穿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个过程。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自己选择课题,设计实验的方案,作出结论假设,自己进行验证,分析、归纳结论,撰写调查报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其中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会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课堂知识,还要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照课本念,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但是,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厌烦学习。学习成为了应付考试的工具,教师的教学变成填鸭式的教育,教师自己也没有教学的兴趣。这和新课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教师的教学没有融入激情,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都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根本提不上去。因此,教师需要把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把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科教学变得有活力,学生可以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会转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学科学习不是单纯的背诵、记忆,学生会学会思考生活中的细节,从生活和社会想象中收集资料,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运用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的益处。通过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把综合实课程理念引导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有效整合,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笔者结合运用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单纯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很难实现。学校注重升学率,家长希望孩子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知道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也不可能忽视学生的成绩。以上的因素使得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很难展开。

第二,运用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学科教学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教学具有活力。

第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流,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僵化的学习。

篇8

不久前,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与百合网联合《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八成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才适合谈恋爱,结果引发媒体热议。一家权威党报也做了一个专栏,刊登一正一反两条评论。

随着民主法治观念的普及,权利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包容度的提升,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利益多元、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多元、社会舆论多元……这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人们对一个新闻事件出现多种评判,有的观点甚至截然相反,也是很正常的。

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就媒体而言,对一些比较复杂、很难简单地断定是非、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比如,一方婚前房产在双方离婚后如何分配,看到老太太倒地该不该扶,政府组织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有无必要等等,应当充分向社会提供不同角度的评论观点,供公众思考、借鉴,不宜搞一言堂。但是,对一些明显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大多数人认可的主流价值观,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象,媒体的立场就不能含糊,更不能和稀泥、搞平衡,否则就会搞乱人们的思想,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产生不良的影响。

篇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项目模块 质量控制 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73-02

【Abstracts】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ollege education. I believe that teaching market research practice should base on theory, focus on “project import and task-driven”, build the project modules and drive students to think, research and lear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projects.

【Key words】Project education method Project module Quality control Grading

一、前 言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选择一定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是一种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新模式。

纵观目前,当今市场调查行业既能进行市场调查策划、组织实施,又能够进行市场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非常稀缺。人员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调查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和满足市场调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懂市场调查,又掌握分析技术的专业人才,这是高等院校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式”教学,教师是以传授知识和讲授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接受知识为目的。而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主旨,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项目驱动新知识的引入,从思想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

2.项目教学法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市场调查实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项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市场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学生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加深和巩固了他(她)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引发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去进行认真系统的思考,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提高了他们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项目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项目教学法的突出之处在于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师生通过某一项目的“教”与“学”,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行为上既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又有协力合作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实施项目模块教学

《市场调查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关键是要会“用”。在《市场调查实务》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一个个的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根据《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的内容,以市场调查工作的流程为主线,可将该门课程分为六个模块进行项目教学,即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市场调查各种方法应用、抽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市场研究报告的撰写。

1.教学项目的确定

教学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既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项目要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促使学生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

2.项目的具体操作

一个教学项目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可由一个班集体去做并进行分工与协作,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几个人做一个项目。最好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小组一般5~8人为宜,须合理搭配每组中的好、中、差学生。

四、项目教学中的质量控制及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

1.项目教学中的质量控制是实施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监督。它贯穿于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方案――二手资料的收集――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系列市场调查的实践活动过程。项目教学中的质量控制除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外,还应该在项目结束后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

(1)检查评估、总结。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2)成果展示。项目实施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鼓励优胜者,同时也使资源共享。

2.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是项目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是否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完成市场调查工作,故要对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方法进行改革。改革过去只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

期末综合成绩=平日考核(20%)+项目模块考核(40%)+实验成绩(10%)+期末测验(30%)

其中六个项目模块考核主要内容及比例:市场调查方案设计20%;市场调查问卷设计20%;市场调查各种方法应用10%;抽样设计20%;数据处理与分析10%;调查报告撰写20%。

总之,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的重任,故高等院校的授课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市场调查行业急需全才..cn

篇10

一、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更加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勇于探索真理,要使学生树立推陈出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思维,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意识;鼓励学生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远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上种种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1.选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政治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国家宏观调控”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从“新闻联播”上摘录下来的新闻。播完后,我让学生总结新闻中涉及的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清楚地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有了清楚的认识,明白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优越性,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2.紧密联系时政,关注社会热点

政治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能够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认识社会现象,从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设计多样作业,创新评价方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方法,改变以前让学生记、背、做题的作业方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真正实现学生会用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调查某一样蔬菜两个月之内的价格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总结反映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写小论文,探讨里面所包含的政治内容。

三、教授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获取、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会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有效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

政治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学会“看书”,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应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

2.教会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