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15: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寓教于乐
此次是三生公司2015年来平安共建行动的第四站,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民公安报社、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多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孩子们跟着公安民警和三生志愿者们一边念着安全教育口诀,一边比划着动作,享受着在儿童节前夕收到的这一份特殊的礼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
“三生爱心安全盒子”是一套有益实用的安全教育工具,是三生公司结合长期开展儿童公益的实践探索,联合多位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目的是想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盒子”除了挂图、卡片、漫画,还有互动游戏使用的各种小道具和小玩具。
在活动中,“警察叔叔”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告诫孩子们要意识到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因素,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学会向周围的大人寻求帮助。而且,借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里的道具,为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让孩子们快速地认识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现场还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举手提问,现场氛围踊跃,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水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知识竞答”等这些小游戏当中,孩子们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持续关爱
近年来,儿童案件、拐卖儿童案件、食品安全事件、交通安全案件等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少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爱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三生“平安共建,关爱少儿安全健康”主题活动显得更有意义。
篇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2]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育,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三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而言,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浸润性和指引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都要求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所以“三生教育”不是说教,不是“喊口号”,而是通过教学组织,将其有机地整合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乃至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因“三生教育”注重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而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直面人生挫折的能力和意识,即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进行“三生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融“三生教育”于课程实践教学之中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无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3]长期以来在高校中盛行的学科体系下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呆在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生产活动,不能自行作出决定和担负职责的候车室里消磨时间。”[4]不仅不能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岗位知识和动手能力,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里。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要途径,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反思中逐步提升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完成工作程序和岗位工作,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在工作岗位上少出现问题或不出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就业竞争、岗位要求,设置专业实践课程,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帮助极大。如: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着眼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目标,打破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训练的做法,开齐实践课程,开足实践课时,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既开好课程教学法、三笔字与简笔画、普通话等课程,又开好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课件制作、教师口语训练、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抓好教材分析、备课和学生实习前的试讲等环节,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分组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教学内容、备课和在微格教室反复试讲、讲评。坚持全程见习、实习。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成为未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求,入学时安排感受性见习,让学生感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真实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学习进程中结合课程和学习项目安排学习性见习和校内实习,毕业前集中安排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实习。通过全程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与未来的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和实践基地各派一位教师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校内教师重点负责理论指导,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重点负责指导教材分析、备课、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力求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导师全程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调查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对应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方案,编写实验实训大纲,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双证制”、“多证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从而了解行业标准、提高动手能力。积极推行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关系,为学生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搭建平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助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企业用人要求,感受行业企业文化和劳动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社会进步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提高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课程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正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充分利用集中实践,加强学生的“三生教育”
人是社会中的人,让学生接触社会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演练。集中实践环节不仅是各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普遍设置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利用好这些集中实践环节,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都将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如:利用军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挑战生命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能力。社会调查可结合80后、90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社会阅历和时代风尚进行设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突出变化,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认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习的艰辛、失学的状况和山区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认识社会大环境中所存在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等等。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形成珍惜、热爱学习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和勇于为社会承担责任意识,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利用校内外劳动,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掌握某种正确的生存技能,完成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情操和卫生习惯。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专业的意义、专业的工作要求,专业实际面对和可能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生存竞争和提高生存本领奠定基础。
集中实践环节中蕴含着许多“三生教育”可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和因素,关键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设计好具体的教育目标,以“三生教育”统领实践活动,把活动本身与“三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将“三生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之中
所谓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个体制定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5]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三生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领域也很多,并且“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和本领。以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职生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双证制”。要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职业岗位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职业鉴定机构(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引入教学计划,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单项技能竞赛等,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分清自已的优劣,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为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和职业岗位认知见习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杂志、宣传栏等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创业街、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创业知识和能力进行模拟创业或实际创业,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
四将“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
高校承担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的体现,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能够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根基血脉”[6]。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重要途径,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不仅意义重大且收效甚丰。
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很多。如生活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有:志愿者学雷锋、捡拾垃圾、清洁环境、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文化“三下乡”和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基地调研、科技扶贫、勤工俭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生活。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有: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进行送温暖和献爱心、参观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参与“珍爱生命远离”系列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自然灾害募捐和给生活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存教育系列活动有: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大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服装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软件设计比赛、口语交际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策动力之一”[4]。青年学生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勇于探索和竞争,学校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艺和才能,为就业竞争和生存挑战奠定基础。
总之,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各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参与。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达到立足于实践,从身边取材,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目标。
五全方位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在实处
为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在“三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注重过程,力求每一项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立足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要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写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实践锻炼,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真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锻造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
第二,必须将集中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需安排专题讲座,提出具体要求,审核调查提纲;学生假期返校后,要收集调查报告,并做出评比,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应把见习、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实现全程见习实习。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全方位评定学生成绩。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机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提交最终结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提交项目报告、实验报告、网页或网站设计成果等,结合过程考核评定出期末考核成绩。
第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立校外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还要根据教学进度,随时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定期与实践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和适应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第五,实践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计划、年年有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三生教育”为抓手,要以体现“三生教育”的内涵,丰富“三生教育”内容,活跃“三生教育”形式为指导思想,做到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又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真实实的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周家荣.“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0(7):97-9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3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质量;思考
在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内容枯燥,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反映能够听懂,但不知怎么写;有的学生说能写出来,但不知应该怎么修改;等等。教师则有的反映该课程太简单,没什么可教;有的不知该如何下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有的过于重视写作练习,但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多有抵触。师生双方烦言啧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做到科学地教与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个主要是思路上的问题,路子走对了,方向就不会错。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事业心的第一层境界是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事业心的第二层境界是爱心。有了爱心,我们就会主动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做好自己的工作。爱心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有一种历经磨难而不悔的坚忍。有人说,整天面对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废次品”,还有什么热情和爱心可言?教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这话是透着几许无奈说的,更是经历了许多教学挫折有感而发的。可是我们再想一想,难道人人都要去上名牌大学吗?美国有句俗语:是参天大树就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材,是青青小草就让他装扮大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亘古不变的育人和用人之道。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学生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那我们就可以欣慰了。
爱心要与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为先。育人要讲艺术,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结合实际,绝不能长篇大论,耳提面命;要讲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人格魅力,要有思想。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尊敬你,自然会努力跟着你学习。
三、要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学高为师。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写作实践,善于思考,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碰见病文能指出错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还要有丰富的写作学理论知识,能够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何意义,如何安排结构能使主题更加突出等。有了丰富的写作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那么指导起学生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学生怎么会不佩服你。
第二个原则是知学生,方可教学生。教师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费时越短越好。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当前所处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和目标要适合学生当前的状态,同时又让其有一种努力感和成就感。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的意义。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习作实践,都要确定好各个层次学生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再针对这些设计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注意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任务和目标,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完成任务后能达到什么水平,再经过努力会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区别对待和分层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努力的方向,自然会有一定的效果。
上述两个原则是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谈的,它们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永无止境,了解和探究学生也是永无止境。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需要充分了解他们,也要知道自己能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到了这两点,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精通三大方法
一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方法。教师应在自己写作实践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这些理论知识,然后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出来。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指的是,让学生乍一听很深、很难,随着教师讲解的进行,学生慢慢知道无非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就有一种成就感。要结合实践来讲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兴趣,也记得牢。讲理论的时候要结合实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如讲日常应用文时,笔者举了一个校园中见到的病例。
寻物启事
那个女同学:
你好!你把我会计电算化书拿走让我怎么上课!请速还×班×系。谢了!
笔者从该病文的抬头、格式、语言和标点等方面展开评析,学生听到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就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了。
二是课堂练习的方法。应用文写作归根结底是个写作课,自然要把练习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练习要讲方法,要让学生想写、会写,经过努力能够写好,这就不能不重视练习材料的选取。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材料的内容要积极,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要有教育意义。写作练习与育人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在育人上有明显的效果,既促其成长,又促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心学生在想什么,结合所讲的理论知识,给其“上菜”。然后趁热打铁,即时展开评改,学生自然会有收获感,教师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三是实践环节的方法。应用文写作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也要教会其如何办事。要让学生把写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让其关心国家、了解社会,因为这正是应用写作的源头。到了一定阶段,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其根据学过的文体理论知识,自选文体,自行写作,这也就是申论考试的策略。从材料出发,自选文体写作,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办事能力。再进一步的要求,是让其主动融入社会,自行选取材料,自行写作,如利用“五一”假期,让其写社会调查报告,或是城市交通状况的调查等。自己调查得来材料,自己再把其写成文章,这就是把办事与办文结合起来了,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了。
应用文写作的考核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和写作的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要坚持过程化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小心地呵护学生敏感的心灵,小心培育学生不断增长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看重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和写作兴趣的生成,没有必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道”的话,那么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事业心就是道所生的“一”,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就是事业心这个“一”所生的“二”,理论讲授、习作练习、实践能力培养这三大方法就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这个“二”所生的“三”。“三生万物”中的“万物”,应该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逐渐高效,学生写作技能的逐渐完善,写作兴趣的逐渐加深。再进一步,就是应用文写作这门基础课程所滋养的各专业人才的逐渐成熟,我国职教事业根基的逐渐加固,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振兴后劲的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叶云芳.以能力为本位,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教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2]杨棣.信息网络化: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3]勾焕茹.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能力培养——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