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15:2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味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味调查报告

篇1

我们未成年人作为我们国家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心理感知具有表象化,而且自身控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稳定,对于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模仿性也比较强,所以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社会环境( 比如: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意识) 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比如,虐待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出现,的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

帮助我们高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了解民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道德,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实践能力; 更好地增加我们高中生融入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我们高中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主要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问卷法,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资料、设置问题、组织具体的调查活动;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四、调查研究的时间

2015 年11 月至12 月。

五、调查研究的过程

整个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是由老师引导进行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分组开展,有班干部带队进行实践调查研究,过程以一般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为标准进行的,进行的很顺利。

六、调查研究的建议

( 一) 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非十分了解,我们的调查成果显示,只有一少半人表示自己懂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近多半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对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懂得一点,而剩余的一部分人则表示对我国《未成年保护法》一窍不通。由此可见,不断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课本、报纸、网络等渠道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它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二) 不断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机结合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日益繁华而庞杂,由此使得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更好地做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有机结合。并且其中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责任更大,因为那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的环境; 同时要呼吁社会不断树立和改良合适未成年人进行文化生活的公共活动场合和公共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履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划定。

( 三)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如今未成年人罪犯日益出现低龄化,而且他们的作案手腕浮现凶残,不断出现了成人化趋势,犯罪的类型也主要以侵财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为主,但他们的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为此,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从未成年人内部原因( 如: 他们的人性德意志、价值观点、自制力差等) 、未成年人所处的外部环境( 如: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预防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于家庭环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能侵略子女正当权利,抛弃未成年子女或使子女辍学,及时准确矫治子女不良行为或严峻不良行为等; 对于学校要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 而对于社会要避免拜金主义思潮对未成年人心理跟思维的扭曲,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以更好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七、调查研究的感受

( 一)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生活比较枯燥,也比较乏味和单一,但是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丰富了我们枯燥的高中学习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与众不同、气氛更加和谐团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刺激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激发我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好地学会了共同学习进步。

( 二)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更好地增强了班级其他平时很少互动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我们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并且各门各科的老师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更好地改变我们以前那种传统的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单一交流的形式,建立起了我们与老师之间更加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友谊式的师生关系,改革交流方式可以进行谈论方式和交谈方式交流。而且通过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互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帮助同伴,学会了鼓励同伴,更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 三)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所周知,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为我们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深深体会自己的社会价值,感受到成就感; 更使得我们在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重塑自我,对我们自己青春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的机会。

篇2

报告显示,在GWI调查的32个国家当中,有近7%的网民是16到19岁的青少年。而在7%中青少年网民中男性居多占比58%,而这主要受到人口比例,以及部分国家快速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6/10的青少年住在市区,郊区占1/4,超过半数受访者不喜欢说明收入,因为6/10的青少年还是学生。 另外。超过一半的对网络隐私表示担忧,47%的青少年更喜欢匿名上网。

网络娱乐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看视频短片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活动,半数人正在使用视频点播服务。青少年平均每天花1.15小时收看网络电视,不太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但是1/5的青少年每个月收看 Netflix。音乐方面,SoundCloud比Spotify更受欢迎。 1/4的青少年使用VPN,能够更好的访问娱乐内容。1/3的青少年正在使用广告拦截。

当然,游戏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份曝光指出80%的青少年已经拥有智能手机,但是平板拥有量低于平均水平。 青少年每天花3个小时访问手机网站,但是4G用户水平较低,仅为16%。 80%的青少年看电视时同时使用第二屏幕,手机最受欢迎。最喜欢和朋友聊天或玩游戏。青少年每天花1.5个小时使用游戏控制台,1/3玩手机游戏,其中1/5的青少年正计划购买PS4。

可以看到,这份来自GWI的数据可谓相当全面,同时它也让我们感觉到青少年网络游戏需求,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篇3

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杀”,“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去当黑社会,有钱有势有地位,还有美女陪着睡”……,日前宁德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当收集周围同学中传念的童谣、顺口溜时,见到的却是诸多这样粗俗的网络短信。成年人究竟给未成年人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多项调查发现:当前宁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健康向上,但暴露的问题令人忧虑。据市关工委陈智民介绍,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课题调研历时1个月,采用问卷、座谈、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涵盖达标中学、重点小学、职业中学、市区、城镇、沿海、山区为特点的10所中小学为调查点,各县(市、区)关工委调查小组和市直组,按各自的问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10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300名、初中生400名、高中生300名;男生507名、女生49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10所调查点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本地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概貌。问卷调查结果堪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统计数据反映:——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不多”的占1.33;“没有什么自豪感”的还有0.32:——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最重要”的占0.80;——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孤僻、任性、不合群;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等,可谓是当今一些孩子的通病。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一切全由父母包办、接送;据一所达标中学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上学带手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奇高,在城镇,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几乎都上过网吧,尤其那些厌学的孩子沉迷网吧,甚至通宵达旦;一所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劳动基地实践两天,有的家长让孩子带手机保持时刻联系,一有呼声就开小车接回家。家庭教育状况浅析勿庸置疑,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有别、素质参差不齐,对“第一”身份和责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家庭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千差万别:——和睦温馨型: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教师还是孩子的朋友,了解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善于沟通,教子有方,一家子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孩子的身心、智能、品德得以和谐发展。——娇惯溺爱型: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六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转,孩子从小受到百般呵护,过着“殿下”、“公主”式的生活,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残缺不全型:或父(母)早逝,或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完整的亲情,容易导致畸向发展。——简单粗暴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不尽如人意,便冷嘲热讽、恶语棒喝,矛盾激化。父母失望、放任不管,孩子叛逆、厌学、出走,甚至走向反面。——贫病交加型:父母或下岗、或体弱多病,生活难以为继,孩子思想负担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多有自卑感、负疚感。——恣意享乐型:父母或“地位”不低,或收入颇丰,常常生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父亲迷“麻”,母亲迷“舞”。孩子迷“网”,全家“各得其乐”。——疏于管理型: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孩子托“管”,往往产生“近朱”、“近墨”现象。综观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长期存在着的重文凭轻能力和人才高消费的用人制度。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改进道德建设的建议通过此次调研,市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对我市中小学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症下药,他们建议加强和改进其思想道德状况要切实做到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必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投入,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办好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台的节目、栏目,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目前尚无能力完全杜绝网吧的情况下,是否考虑设网吧一条街,以利有效监控和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社会、家庭、学校要 合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健康、安全、有序、规范的绿色网络环境。当前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要教育好成年人。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水平。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在职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为未成年人做出榜样,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同时,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教师的德育培训工作。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建设,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真正做到德智双馨。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举办或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改进家访内容和方式,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同声齐唱”。

[1]

在百度搜索: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多数学生、教师和家长对网络资源的可利用性持赞同态度。对“网上信息的实用程度和可信度”的调查表明,不论是苏南或苏北学生、农村或城市学生,还是家长或老师、男生或女生,选择“一般”和“比较可信、实用”选项的总和超过74%。所以,我们认为网络资源对大多数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

2.学生的触网年龄较早,初次触网年龄为7~12岁的学生占1/4以上。但是受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初次触网年龄为7~12岁的城市学生占27%,农村学生占14%。

3.学生上网时间长短、频率无规律性,可控性低。(1)关于上网时间,苏南和苏北城市学生分别有86%和58%选择“不定时、有长有短”;关于上网频率,苏南和苏北城市学生分别有92%和54%选择“不定期”,受到了地区性差异的一定影响,但是均为得分最高选项,说明学生上网时间长短、频率无规律性,可控性低。(2)而明显受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农村学生有45%每次上网一个小时左右,46%每周上网一次左右,但是仍然有23%的学生选择“不定时、有长有短”,25%的学生选择“不定期”上网,对农村学生上网的时间长短和频率的控制也有一定难度。

4.多教学生教师和家长对网络的危害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沉醉于网上聊天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观点的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四地学生都超过了60%,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老师达到88%,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家长达到了90%。

5.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上网该做什么有分歧。比较苏北城市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不同网络活动的态度可以发现:第一,学生最喜欢利用网络进行的活动是听音乐看电影;第二,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浏览新闻;第三,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聊天交友。而苏北城市家长认为学生应该利用网络进行的活动集中在浏览新闻和查找学习资料这两项,各占85%。教师认为青少年可利用网络进行的活动也集中在浏览新闻和查找学习资料这两项,各占65%和78%。(如图1)这说明,苏北城市学生更偏向于网络的娱乐功能,而家长和教师则更偏向于网络的学习功能。

二、主要对策和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为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提供物质条件

大力完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好网络德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为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例如我校,近几年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投入,已经具备了实施网络德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我校已经建成校园网络并接通了因特网。学校有7个学生电脑室,全部接通因特网;此外,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了联网插口。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在德育网络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途径和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使网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

2.开设校园网,完善德育教育平台,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

传统的德育往往要借助班会课、团队活动、晨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展开,难免会出现诸如偏重说教、缺乏交流、大部分学生都没法参与、缺乏新意与吸引力等弊端,甚至会造成学生人格在某一方面的缺失。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增强集体凝聚力,可操作性强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而健康地呼吸。首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为主题的德育网站作为网络德育的阵地。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征集名称并设置更多、更丰富的栏目。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还努力创建现代技术与学校德育整合的新模式,建构自主德育模式。最后,通过网络德育研究,提升学校德育科研档次。

3.开设班级网页专栏、建立互动平台

丰富网页上有关学校的新闻信息、图片展览等内容,积极提倡各班创办本班的网络专页。争取使那些专注于网上聊天、打网络游戏的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本班网页的制作之上,对班上好人好事、学习新风新貌、同学的创意设计等等纷纷进行写稿、排版,穿插照片、图案,很好地吸引大家关注本班,既为迷恋网络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又为班级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同时,建立班级QQ群,校园网交流平台、家校互动平台等,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及时关注学校、班级的发展,并积极投入到学校建设和班级活动中。

4.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网络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是青少年成长阶段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对此,绝大多数人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而传统的心理辅导,往往以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为主,这就更容易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生顾忌不愿与心理教师交流,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而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却有着强大的优势: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快、图文并茂,网络虚拟便于保密等等,这能够给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全感,利于形成一种平等与轻松的咨访关系,避免了面对面的压力和尴尬,消除了种种顾虑,敞开心扉,从而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5.开发青少年上网保护软件,建立完善的的规章制度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方便快捷、交互共享、隐蔽虚拟性等特点使它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外界并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同时,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泛滥、消极思想的传播、血腥游戏的嚣张,又势必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不断地在开发保护青少年上网的软件,如“家长无忧-青少年绿色上网管理软件”“上网保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能够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按时限制游戏、推荐精彩网站、记录上网历史、记录屏幕内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青少年的健康。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加强网管制度,规范网吧经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让青少年无处接触不良网络信息,还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三、结束语

品德教育是促成人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历朝历代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特征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便捷与复杂,正在逐渐改变教育的方式,并向传统的德育方式发出挑战。对此我们要不断探索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找准网络发展与中学德育的结合点,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大力开发网络的有益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未成年 刑事 调查

中图分类号:D916.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

(一)实行社会调查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特别程序第268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年)第21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对象与主体。

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社会调查的对象一般为实施涉嫌犯罪行为时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随着青少年犯罪比例的上升,在做好未成年犯罪案件社会调查的同时,可以考虑将18至25周岁的青少年也纳入社会调查的范围内。

在社会调查员主体的确定上,该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人员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自行指派内部人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调查;(2)委托相关社会团体如共青团、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承担该项工作;(3)聘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热心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员作为专职社会调查员;(4)由法律援助律师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请的律师开展社会调查。

二、贯彻社会调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外地户籍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难。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在这些地区,外来人员犯罪率居高不下。如果一味要求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均需制作社会调查报告,会导致诉讼成本过高,且受时间限制,导致外地户籍和非常住本地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困难重重。

(二)社会调查主体资源短缺。

基层司法行政机构在办案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基层检察院的办案部门,案多人少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开展社会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长期委托其他机构和个人也需要进一步的部门沟通和制度完善。此外,社会调查员基本上都是跨行作业,难免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社会调查的深入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专业化社会调查员极度稀缺。

(三)社会调查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对于社会调查报告的制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导致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良莠不齐。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社会调查报告过于形式化,仅仅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犯罪前后表现等方面粗略询问,没有做深入调查和分析,内容简略,流于形式。还有一些社会调查报告个人倾向性较为严重,没有以中立、客观的态度进行调查,此类社会调查报告当然无法为法院审判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

(四)社会调查报告性质不清。

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理论上没有明确定性,实践中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社会调查报告属于证据的一种,符合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真实性的要求,并且能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加以印证,从而影响量刑。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且社会调查报告与案件事实之间并不存在客观、必然的联系,故不能称之为证据,只能作为量刑的参考。

三、关于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思考

(一)如何明确社会调查的范围。

社会调查范围的确定,一方面应当让社会调查冲破地域限制;另一方面应当摆脱可能判处刑期的束缚。

对于外地户籍与非常住本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社会调查,如果因为诉讼的高成本和不方便而将他们排除在外,难免会影响法律的公平正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异地委托的形式展开社会调查。即委托未成年人户籍地或常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指派或聘请社会调查员制作社会调查报告。这样,就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均纳入社会调查的范围之内,确保公平。

但是不是所有未成年人犯罪都应该进行社会调查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有些观点认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才应适用社会调查制度,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的目的应当是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背景、犯罪成因、一贯表现、监护教育等情况,从而为法院量刑提供一定的依据,而非一味要求从轻、减轻处罚以达到缓刑、免于刑事处罚或不的目的。且鉴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注,将社会调查制度束缚在刑期里实属错误,我们应当对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深入剖析,对未成年人的品性作出准确的评判。

(二)如何培育专业社会调查员、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现阶段的社会调查员大多数是跨行作业,社会调查也成为了临时性工作,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长远发展看,相关部门应当着手建立或扶植专业的社会调查员培训机构,进行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如有必要,可以设立社会调查员专业资格证书,让社会调查员拥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资格,这样无论对于社会调查员的法律地位还是社会调查报告的可靠性甚至是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培育出专业化社会调查员的以后,或者是仍由临时社会调查员担当重任的现在,对社会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的监督一定是个重要的话题。鉴于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被告人在量刑上的影响,充分关注社会调查报告的客观真实性要求我们完善监督制约机制。(1)司法行政机关监督制约。明确公检法对相应各阶段的社会调查工作有监督义务。(2)回避制度。明确有亲属或利害关系的社会调查员应当回避。(3)两人以上调查制度。明确应当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进行社会调查。(4)法庭质证。明确社会调查报告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控辩双方提出意见。

(三)如何提升社会调查报告质量。

要提升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首先必须提升调查员的素养,其次必须加强监督,最后应当规范调查报告内容。

提升调查员的素养和加强监督在第二点中有所体现,主要是培育专业化社会调查员和完善各方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调查报告内容不应死板地确定一个模板,将各项内容往里套,这样容易使社会调查流于形式。调查方式和内容都可以灵活机动,但主要内容仍然要完善、有深度。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当包含两部分,一是个人情况,二是据此提出的意见。调查报告应当附有证明调查报告内容的材料,提出的意见要明确,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成因、悔罪态度、人格品性论证分析。内容应当客观、中立,既要收集对其有利的材料,也不可选择性忽视对其不利的材料。

(四)如何界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

对于实践中对于社会调查报告性质的争议,笔者较为认同第一种观点,即社会调查报告属于证据的一种。

首先,社会调查报告虽然是由个人撰写,并提出意见,但是调查员提出的意见是基于前期的社会调查所得,在做好调查员培训和监督制约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调查情况及结论是能够达到客观真实的要求的,可以作为特殊证人证言使用。如果今后社会调查员具有专业资质,亦可以作为鉴定意见。

篇6

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

《艺术报告》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推出的年度论文集,从导演、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声音、动画等各个角度,以年度为单位,深入剖析中国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所收获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自2008年推出以来,备受业内外关注。

2012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对中国电影形成巨大冲击。《艺术报告》回顾了国产电影的全年创作,认为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的局面虽受到动摇,中国电影却进入了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点。《艺术报告》指出,在外力的重压下,中国电影艰难踏上题材类型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部分创作具备了严谨的创作态度、执著的创新精神和娴熟的创作技巧。

《艺术报告》同时指出2012年度中国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质量上乘的影片与庞大的制片基数相比数量偏少,中小成本影片的整体艺术质量不尽如人意;部分大片仍然摆脱不了叙事情节薄弱、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等痼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影创意求新乏力,题材类型不够丰富,题材与类型片再生能力薄弱,等等。《艺术报告》在对创作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未来的创作走向也做出了大胆预测,其认为立足本土、开拓题材、关注现实、成熟类型、精进“技”“艺”——这是2012年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同时也是目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电影要扎扎实实去实现与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口碑”才是市场生存的第一标尺

《产业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电影产业各环节为基础全面调研的“产业研究报告”;二是以电影市场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的“市场调查报告”。

篇7

得益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世界财富版图在悄然变化之中,中国富裕家庭持续的财富增长在全球表现出众。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富裕家庭对于家庭财务风险的规避和长期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

那么,高端富裕人群应如何为自身及家庭构筑财富保障体系?

为此,记者走访了刚刚荣获《理财周刊》“2010年保险(寿险)行业年度大奖评选”之年度机构类大奖――“高端人群首选寿险服务商”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请汇丰人寿的首席执行官老建荣先生谈谈中国的富裕人群该如何安排自身的保险。

富人关注重疾风险保障

老建荣介绍到,近期,汇丰人寿刚刚了一份《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应对不期而遇的各类财务风险时,中国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及子女的教育金储备(78%)。其中,年龄介于51~64岁的富裕人群,还特别关注子女财富的妥善管理(87%)及子女的创业(85%)。

对于因健康威胁引发的保障需求,中国富裕人群最关注的是家庭责任的延续(54%)。在应对重大疾病引发的各种财务风险时,大部分(78%)受访者表示他们最为关注子女未来的成长教育,接近六成(58%)认为父母的赡养是他们重要考虑的保障需求。反观受访者对待投资打理及产业延续的需求,分别为53%及42%,排位稍后。

老建荣表示,中国富裕人士已清晰地意识到医疗保障的重要性,他们特别关注因重疾引发的对未来家庭生活品质、对子女成长教育以及对赡养父母的长期影响。因而,随着中国富裕人群保险理念的不断提升,他们对因疾病引发的财务风险有着更深层次的保障需求,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更多地顾及家庭责任的延续。

富人更需高保额多元化服务

老建荣说,这次调查报告还特别对中国富裕人群对医疗保障额度的需求及购买保险方案的预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类人群平均需要的医疗保障额度相当于他们平均家庭年收入的4倍,为此他们愿意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平均家庭年收入的9%左右。

调查还发现,半数受访者(50%)认为医疗服务的品质很重要。其中,接近4成(37%)认为安排专家医生的手术及治疗很重要。

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偏好,绝大部分(90%)受访者表示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服务,并有接近九成(88%)的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会对重疾治疗有所帮助。

此外,调查还显示中国富裕人群非常关注对疾病的预防。绝大多数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98%)、保持良好心态(97%)、控制饮食适度运动(93%)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92%)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

就医疗保险增值服务方面,调查发现53%的受访者青睐保险公司可以向医疗机构直接支付医疗费用,并有42%表示专家医生对于严重疾病的二次诊断服务很重要。

老建荣表示,中国富裕人士对保障额度有较高需求,同时对优质的医疗服务亦有高要求。他们非常关注医疗机构的品质及专业医生的资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高端化及多样化的特征,这与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及与日俱增的健康意识是不谋而合的。

可选高端医疗保障产品

老建荣认为,高保障额度的重大疾病险是应对不期而遇的健康风险的有效财务工具。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为家庭成员提供充裕的财务保障也应该是全面财富管理的重要体现之一。涵盖重疾保障并且拥有足够高保障额度的医疗计划,可满足富裕人士深度全面的保障需求,保证家庭高品质的生活不受影响。

老建荣介绍说,包括汇丰人寿在内的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在国内推出高端的医疗疾病类保障产品,比如汇丰人寿新近推出的“汇丰尊享医疗保险”及“尊享人生医疗保障组合计划”等,就已经能为富裕人士提供较为周全的服务。

比如,可以安排国内知名医院专家医生的对被保险人进行手术和治疗,提供国内知名医院的病房安排,甚至可以提供海外知名医院入院治疗安排,这类高端保障产品,可能会更契合富裕人士的高端医疗的实际保障需求。

此外,这类医疗保障计划通常还涵盖了专家医生的二次诊断服务、健康体检及保险公司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等增值服务,可满足富裕人士对优质医疗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老建荣建议说,国内的富裕人群已经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直接在国内选购相应的保险产品,为自己和家人构筑坚实的保障基础。

相关链接:有关《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的说明

《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是汇丰人寿委托著名市场调研机构艾德惠研在中国进行的面向富裕人群的问卷调查报告。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富裕人士对待财务风险和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态度,及在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

本次调查于2010年7月至8月进行,涉及受访者315人(上海105人;北京103人;广州107人),调查者年龄介于30~64岁。

篇8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面向职场,活动引导

根据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各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基础必修课程。应用文写作是语文工具性与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它与学生生活及将来就业息息相关,应用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很多,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由于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课程理论性强,实操课程少,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等原因,导致应用文教学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窘境。教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学生在应用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觉得应用写作是很简单的事,完全可以从通过网络下载等。作为担任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笔者,在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期,面对如此窘态,通过深刻反思,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在面向职场的应用文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用文教学随之改观:

一、在课外的生活中营造职场,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在课外的生活中,笔者将应用文写作的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营造一个职场环境。如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等。建立现在信息化群的意义非常重大,营造一个社会职场模式,教师作为单位主管,班干部分工协作,分别为人事部、行政部门,对QQ群、微信群所发表的一切通知、请假条、策划方案等做记录及监督。教师作为单位主管针对言论做点评及更改。这种职场的模式,让同学们很自然的接受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会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应用文的使用与写作将成为他们肯工作中的必备技能之一。这个技能如同其他体裁的写作一样,均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都必须在学习期间认真学习,多学多练才能熟练掌握,毕业后才能更好的运用于职场。

在校园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形成相关活动的新闻稿。笔者在学期中对所任教学生作了一次特殊的测试,这次测试囊括了本学期所学应用文相关文体的写作。由笔者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发起了“暖心活动”倡议,向贫困山区捐赠物资,再由学生会在课后组织策划全部活动。包括策划、主题班会、物资募捐现场等。围绕这次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应用文写作教学案例,按照活动顺序安排了以下案例(以外语系教学活动为例):

外语系学生会组织临时工作会议,商议“暖冬行动”计划,并撰写会议纪要;

以外语系学生会名义拟写倡议书,号召大家奉献爱心、积极响应暖冬行动;

以组织者――外语系学生会的名义向外语系申请组织全系“暖冬行动”主题班会,并提交活动策划书;

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现场募捐并邮寄物资,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

以记者的身份撰写新闻报道,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向全系捐赠衣物的同学写感谢信。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对活动进行总结,对所收集的作业进行当堂修改。此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并乐于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爱心、博学的良好品德。

衡量一门日语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日语讲得有多好,衡量一门销售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卖的有多好,而衡量应用写作课程的真正标准是“写”得有多好,“用”得有多流畅。因此,要把应用文写作延伸到第二课堂,在课外生活中营造这种职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课堂的教学中定位职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大胆改革,致力创新,改变传统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和一味让学生写的方法,定位职场,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习求职信、简历的制作后,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取得的资格证书等写好简历;教师根据专业搜寻市内热门招聘信息,如针对外语系的日立汽车系统有限公司,针对建艺系的敏捷集团增城分公司相关职位的招聘,在课堂上设立模拟面试现场,模拟职场分为分组――实施――评估――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组阶段。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招聘方、求职方和观察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要求求职者准备好求职信,结合学过的面试礼仪,尤其注意仪容、服饰、语言、行为等。招聘方:主考官出考题,每位主考官的问题不得超过两个。要求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且需与本专业知识联系密切。观察放负责观察、及时做好相关记录。第三阶段:评估阶段。由全班同学对招聘方、求职者、观察方互相点评:哪一位求职者的表现最好?你认为哪一位主考官提的问题较契合专业要求、具有面试官素质?并投票评出:最佳求职者、最佳招聘方、最具口才奖。第四阶段:总结阶段。通过模拟职场情境,从HR的角度分析优秀的求职材料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如何才能写规范、得体的求职材料,HR眼中优秀的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后的学习中,需要更加努力学子,努力考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成为求职中HR眼中优秀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这种模拟职场,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有主导意识,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感受到职场,在学生能在“职场”上“舞文弄墨“、尽显才智。这样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具有很强的临场感觉,学生能在模拟职场中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笔者求职信、简历的教学中感悟:真正的应用文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实际、立足课堂面向职场。

三、在文体选择时结合专业,活动引导学以致用

在文体的教学和写作训练中,笔者改变过去每一种文体都讲、练的方法,改变教案通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将课本上没有而学生将来在专业工作中涉及到的文体进行补充。如经管系增加专用文书《市场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报告》等文体的教学。在应用文教学中,利用活动引导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这种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文的实用型,让所学到的知识及时体现他们的使用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教学才能取得零号的效果。如在《条据》教学中,教师设置因借条写作不当引发的经济”纠纷“,再在教师引导下,让同学们根据教材上《条据》写作时,数字应该用大小写来消除“误会”;在《演讲稿》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竞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竞岗活动为线索,面向职场实际情况,设立相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践活动做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迫切需要去学,便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开放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社会

应用写作是实用学科,程式性是其最大特点,因为应用文教材多为条条框框,单调枯燥,尤其针对教学中学生感到陌生又难以学会的内容,笔者做了大胆尝试,进行开放式教学,一方面,将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真实地参观并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文体写作。如在学习“调查报告”中,针对学生专业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如建艺系的学生根据所学《古代建筑史》,调查家乡或周边城市存在的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现状、当今社会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及修护的建议和意见等相关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调查报告文体的写作,写一个关于家乡古代建筑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内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维能力,拉近了学校教学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如经管系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可在学习调查报告文体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调查报告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按要求完调查报告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收集网络资料和分析、筛选资料的能力,也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技能。

通过校外的课堂延伸以及网络资源的拓展等开放式教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驾驭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对笔者的启示是:开放式课堂对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实际锻炼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替代的;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善于把握一切对学生有锻炼价值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总之,应用文写作的实用型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只有面向职场,突破理论范围的束缚,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才能使真正使应用文写作学以致用。同时,这种立足教材面向实际,面向课堂面向职场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高职生学习应用文的心态,提高高职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应用写作教程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篇9

一、明确目标导入主题

揭示主题,宣布学习内容是每节课的第一环节。第一环节是序幕,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导出主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谜语、歌曲、动画、图片等。在诸多方式选择中,教师既要考虑切入主题,又要注重趣味性。做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教材初步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不同,其从儿童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图画、照片等。其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有很强的现实性。

(一)利用好教材

1.教材上的图片是联系生活的桥梁

首先,教材上的图片,是学习内容的直观呈现。它是学习资源,也是学习范例。一幅画面揭示一方面内容,图片承载的信息量是文字承载信息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利用教材上的图片、照片等,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开展学习,易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要做到:透过图片挖掘其内涵与外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二单元第一课《我学会了》,教材第26-27页上的图片。第一幅图,小女孩说:我能读写很多字了,还能读文字书呢。第二幅图,小男孩说:我会用学过的数学为家里记账了。第三幅图,小女孩会拌凉菜了。这些图片,不是要学生们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而是要把图片与教材中的问题相结合,面向学生已有经验提出有效的生活化问题,即请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平时学会了什么?再对照自己的生活联想,学会了哪些知识或本领?然后,请同学们结合事例把自己学会了什么和当时的经历告诉大家。让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失败与成功,达到借助教材内容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的目的。依据教材上的图片,将学习主题根植于学生生活中,把思考从书本引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2.图表是典型的范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图表是教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学生尝试新方法,培养研究能力。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家》中的8-9页,我的家庭小调查活动,其中有问题提纲,有调查表。又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四单元第一课《我是谁》,在教材的61页上有《我的调查报告》,旨在告诉学生基本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报告的写法。教师应利用其做一些指导,如调查的地点,问95题如何确定,如何记录获取的材料,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填写调查结果。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调查报告。为了帮助学生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教材上以图表形式呈现出调查报告包括的项目、内容,利于模仿,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利用好教材的空白

教材中的空白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蕴含着多重含义。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是拓展教材的载体。留白利于对话和交流。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规则在哪里》的46-47页,家庭生活规则,学校生活规则,社会生活规则等,在图片上,只介绍了两三种,其他的规则是什么?其内容下面均有留白,即大问号后面写着“还有呢”?这是留给学生自主探寻的空间,通过这样的空白,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总结出不同生活场所里的各种规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材内容。留白,利于实践、探究。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三课《规则有什么用》的49-51页,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空白,诸多空白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空间。如何让学生对规则做进一步探讨,并认识不同的规则作用是其目的。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经验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可利用视频,让学生观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利用收集的资料说明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交流后,树立了环境忧患意识。

三、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它与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相连;与其他学科相连。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

(一)分享资源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需要向课前、课后延伸,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是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关键。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中第21页,只提供了水、森林、矿产三方面的小资料,而矿产有哪些?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什么?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这些书本上没有介绍。诸如此类的知识,教师需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然后整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分享给大家。这样的环节,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使学习内容发生更大效能,实现了高效学习。

(二)讨论提升巩固训练

深入学习是在初步学习基础上,把所学习内容内化与提升的过程。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规则在哪里》,学习目标之一: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家庭、学校、社会要制订许多规则?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承揽;课程改革;实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因此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关键是特色创新。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将原来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更名为《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其目的是使面向施工第一线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的实践。

一、学习领域的定位

《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学习领域分为五个学习情境:建筑市场调查;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通过学习,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应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学习领域的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①能根据需求制定招投标书及工程承包合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员岗位操作;②掌握招投标基本概念,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研读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参与投标,会用合同管理知识进行索赔。

职业能力:①根据资讯选择不同方案;②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践编制招标书、投标书;③利用示范文本结合实践编制合同;④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工程索赔。

社会能力:①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②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③具有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领域内容设计

设计说明: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典型的工程施工案例,设计学习情境。以建筑工程项目承揽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该课程分成五个情境来教学,每个情境的描述如下:情境一,建筑市场调查。以市场调查报告为载体,对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素质,掌握企业资质。会收集、整理、归纳各种资料,编制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情境二,研读招标文件。以研读工程招标文件为载体,了解招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招标书的基本内容,招标的基本方法。了解投标小组的组建,会申报资格预审。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前期投标决策。情境三,编制投标文件。以编制建筑工程投标书为载体,了解投标的一般程序,掌握投标书的基本内容,投标报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投标书的编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招标文件具体编制投标文件。情境四,参加现场开标。以编制评标报告为载体,了解评标中标的基本概念及方法,掌握评标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定标会,会编写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情境五,签订合同及合同管理。任务一:以合同示范文本为载体,了解建筑工程合同的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FIDIC合同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认知并查阅合同示范文本。任务二:以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为载体,掌握合同基本原理、建筑工程合同理论知识并能解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研读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并对合同提出异议。任务三:以编制索赔报告为载体,了解建筑施工索赔的含义,获得索赔的技巧,掌握编制索赔报告的编制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独立编制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

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会研读招标文件,并做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文件,确保中标。签订中标合同后,会用合同索赔知识获得索赔,并能熟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为便于组织教学,对各学习情境进一步分析细化,可以设置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4组,每组10—15人。在每个学习情境学习完成之后,都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业,并推荐1—2名代表进行发言。发言者的材料需做成PPT,其他组员可做补充。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所述。项目一: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做市场调查报告,用调查报告的方式说服投资方对某建筑企业投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项目经理,教师作为项目投资代表,双方就建筑企业投资事宜进行洽谈。学生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交出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可行性报告让投资代表认可出资。每位学生需做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二:研读工程招标文件。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招标工程文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具体做法可以为:教师作为建设方,学生作为施工方就给出的招标文件作出投标决策,并组建投标小组,申报资格预审。以小组为单位作出投标决策,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三:编制工程投标书。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和招标书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建筑公司投标代表,教师作为投资方,学生上交完整的投标书(土建、水、电)。每位同学需做一份完整的投标书,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项目四:编制评标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参加开标、评标和定标。具体做法可以为:(1)观看教师放映的开标会议录像。(2)教师作为出资方给出工作背景(投标文件)。(3)评标学生用理论知识评标方法进行互相评标。(4)定出中标人。(5)小组就班级同学的投标文件,进行评标,写出评标报告。(6)小组派同学代表现场答辩,教师点评。项目五:任务一,识读合同示范文本。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对合同示范文本进行阅读,教师作为用户进行提问,学生现场答辩。任务二,签订中标合同。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投标方中标与投资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与投标书相符合,每个学生在投标书后签订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任务三,编制索赔报告。采用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独立编制一份工程索赔报告,并获得索赔。具体做法可以为:学生作为承包方项目负责人,教师给出工作背景,学生编制一份索赔报告。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做点评。

五、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市场调研、编写调查报告、编制投标文件、参加现场开标及评标、编写索赔报告等环节,学生都亲自参与,这样就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门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愿意去学。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而且给予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参与及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如何分析问题,把握关键的点进行展开,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反映成PPT文件。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都说90后的孩子总是喜欢个性的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育者,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在进行团队分组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握自愿、均衡的原则,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协调、配合、团结、互助。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项目法教学中,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不可以面面俱到。比如,最终答辩需要做成PPT,这肯定不属于这门课教授的内容。但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己去学习相应的软件,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不断创造、创新。

六、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绝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始年级中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其强调学生自主,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其次,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并未减负。教师不仅要组织和管理好教学,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规划评价能力等。所以,起初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2.项目实施前要引导,实施过程中要指导

知识点的讲解要抓重点,避免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但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授人以渔”。

3.教师应及时、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

客观公正、明确及时的评价信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及表现,抑制负面行为表现,从而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师都应及时地从知识、技术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肯定成绩,纠正偏差,指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绍堂,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梅.工程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昆明冶

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