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9 11:4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苗木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苗木调查报告

篇1

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苗圃1829处,育苗总面积9.94万亩。其中今年新育6.97万亩,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7132.1万株。按所有制划分:国有苗圃12处,育苗面积2264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2%,产苗量659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2.7%;集体苗圃28处,育苗面积313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3.2%,产苗量811.4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3.3%;个体苗圃1789 处,育苗面积9407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94.6%,产苗量22932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93.6%。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西北及京津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廊坊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苗木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百亩以上苗圃205 个,50亩以上苗圃380个,20亩以上苗圃1283个。其中,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廊坊市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安次区葛渔城镇村成立了苗木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在6688亩土地上发展林地面积达5800亩,其中苗圃面积2000亩,不但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用材林苗木生产基地。永清县个体茶庄老板王刚今春投资150多万元承包曹家务乡沙荒土地1000亩,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聘请有育苗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发展速生杨新品种,成为全市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高标准组织生产。一是各大苗圃水电基本配套,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二是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少数育苗大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了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站在了市场的前沿。三是高科技育苗手段得到应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已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市农林局中韩示范农场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实现了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

(三)育苗品种良种化。去冬今春以来,廊坊市大部分苗农认识到林木良种的市场优势,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到科研院所及种源基地采购种条(苗)。特别是随着去冬今春杨树第四代良种的问世,种条的采购战、价格战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种源紧张,原来几角钱一根的种条到育苗季节竟达到了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根。在廊坊杨持续几年“火爆”的基础上,欧美杨107、108、84K、中林2000系列杨再度为苗木市场加温。今春苗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展欧美107杨11823亩,欧美108杨1785亩,84K杨735亩,廊坊杨、中林46杨共38878亩。全市名特优新良种率达到了95%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形成了以欧美杨107、108、84K杨等第四代速生杨品种为新秀,乡土品种为主力的良性苗木市场结构。

(四)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我市苗圃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国有育苗。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②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③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通过投标竞买、开发沙荒、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它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二是股份制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收益按股分红。从经营体制看,廊坊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个体育苗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合营一齐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县、乡、村四级育苗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种(条)率高于产苗率。由于良种种条价格较高,群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造成大部分苗圃的育苗方式是以产种条为主,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径苗木紧缺。

(二)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与种苗市场不相适应,乱引、滥繁现象严重。由于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不健全,一些良种没有经过鉴定就流入了市场,造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给未来的苗木销售造成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到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三)国有苗圃示范带动作用差。由于国有苗圃管理体制僵化,加之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四)苗木品种缺乏竞争力。由于用材林、防护林苗木育苗方法相对简单,苗木成活率高,见效快,成为了农村大部分群众繁育的首选品种。但用材林苗木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本地农村和周边地区,不适宜大批量长途运输,给苗木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同时,由于树种单纯,也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

(五)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今年新发展的私营苗圃,经营人员原来从事的行业较杂,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及好苗率均较低。

四、我市苗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针对全市种苗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种苗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种子法》,强化种苗市场管理,搞好良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苗木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全市及京津市场林业建设和绿化要求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

(二)发展目标。到2005年,苗圃种植面积达到1.3万公顷,年产苗木9000万株,基地供种率达到90%以上,苗木合格率达到95%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商品苗率达到80%以上,出圃苗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苗木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三)总体布局。根据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绿化美化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生产,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种苗生产区:北部三河、大厂、香河三个市县,土质比较好,毗邻京津,应建立名优苗木基地、高效设施林业苗圃基地,满足当地及京津绿化需求;中部广阳、安次、永清、固安四个区县,由于沙荒地和沙质土壤比较多,土壤较薄,本区域绿化任务较大,应以发展用材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基地为主;南部霸州、文安、大城三个市县,该地区地势比较低洼,偏盐碱土壤较多,应大力加强用材林、牧草、紫穗槐等苗木基地建设。

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行业服务。各级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种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或电视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积极搞好林木种苗业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做好苗木的宏观调控,为造林绿化工作把好第一道关。

(二)以国有苗圃带动辐射为动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高。面对种苗市场“千帆竞发”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作用,与粗放性生产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公司+农户”的联合路子,实现集团式发展和低成本扩张。

(三)搞好良繁和信息体系建设。一是尽快确立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并为其挂市里统一印制的“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标志牌,在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二是各区市县也要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确定县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而形成市县两级林木良种繁育体系,以加快全市林木良种繁育步伐,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抓好安次区葛渔城、固安南王起营、香河农业开发区、三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同时,全面提升我市育苗的总体水平。四是建立种苗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配合省种苗站建成上下一体信息畅通的网络体系,做到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的有机结合。

篇2

调整充实了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

二、管辖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本着本村处理的原则。镇共有40个行政村(居)和4个经济管理区、2个镇办林场,一旦发生火情,由各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各所包村干部和计生包村工作队(女同志、老同志除外)和本村主干、一般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指挥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应请求支援,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其它村力量支援,管理区、村委、林场结合部发森林火灾,毗邻各村都要组织力量扑救,必要时再调动其它村力量支援。

三、值班制度:镇政府、各管理区、村(居)委和林场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且有领导带班制度。其职责是坚守岗位,及时报告火情,做好上传下达。

四、组织领导: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村(居)、场护林员应立即向村(居)、场值班人员报告,由村(居)、场带班领导向包村领导、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包村领导应立即组织包村工作队,计生包村工作队,本村各村主干,半专业扑火队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就要请求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动其它村(居)支援扑救。

五、火灾报告: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向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镇值班室或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应立即向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

六、扑火力量:包村工作队,各村(居)两委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统一由包村领导指挥,其他村、镇扑火队由镇主要领导调度。分管领导、林业站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位指导扑救工作,请求部队支援由镇指挥部指挥长决定,扑救森林火灾应遵循“三不打”、“二严禁”、“一报备”原则。

七、火场清理:火灾未彻底扑火之前,扑火人员不准撤离火场。明火扑灭后,村级责任单位必须带领清场人员留守火场,做好暗火火场清理工作,避免死灰复燃。

八、后勤保障:由卞春山主任科员总负责,森林扑火车辆由镇党政办负责调配。发生火灾的单位对扑火所需的食品,矿泉水等物资要派专人负责,做好供应工作。医院部门必须做好扑救人员意外情况救护工作。电信部门要确保通讯畅通,以确保顺利救灾。

九、火情查处

1、案件查处:火灾案件查处由县森林公安分局负责调查,依法处理肇事者,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请求县森林公安分局赶到现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并提供证据、证人和肇事者,以便尽快破案。

2、林木鉴定:火灾林木损失情况由林业局派林业工程师进行鉴定。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在火灾发生后三天内向县防火办呈报火灾初步调查报告和面积小班勾绘图。火场跨乡界限由县防火办牵头,组织林业局的工程师和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共同调查鉴定。火场跨县、市,由县防火办上报市、省防火办公室,由市、省组织有关县乡镇林业干部共同鉴定。

3、面积统计:火场起火点明确,过火面积按起火点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统计,起火点不明确的,按相邻单位分别统计。

十、灾后处理

1、森林火灾发生后三天内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应向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说明起火原因、地点、林木损失情况和森林防火整改措施,村干部包山头情况,护林员到位情况,处理意见。

2、善后处理:对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由镇政府、林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3、扑火经费: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由火灾肇事者个人支付,不明原因的,本村的扑火队由村负责发放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其他村支援参加扑救的由镇政府支付。有调动部队的由火灾所在单位出资,慰问部队官兵。

4、林木处理:火烧林木未经审批不准采伐,火灾单位必须派员看守山场,防止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火烧木材采伐程序:由林权单位三天内向林业站提交申请采伐报告,由镇分管领导核签后,镇林业站向县林业局提交简易伐区设计书,再由县林业局派员调查设计,经林业局审批,核发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属生态林需上级有关部门批复)。

篇3

通过研究美人松引种后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探索出美人松在引种地的生长规律,以及与温度、降雨量、光照等主要气候因子的密切关系,探索出美人松更好的培育途径,提高生产力和它可观的经济价值,从而为美人松的人工林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美人松;播种;移植技术

美人松学名长白松,是渐危种,自然分布范围狭窄,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面积和蓄积都不大,是宝贵的物种资源,鉴于美人松日渐减少的趋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美人松的引种栽培力度,合理经营,扩大和发展美人松人工林的面积。

1引种区概况

引种区位于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四海店林场,在绥棱县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四海店镇内,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以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71米,平均坡度3度,属丘陵漫岗,地势较平坦。林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年平均气温1℃,无霜期110-120天,早霜期在9月中旬,晚霜期在次年5月下旬,年积温2200℃,年降水量550毫米。主风向为西北风,四季变化明显。土壤主要类型为暗棕壤及少部分草甸沼泽土,黑土层平均厚度26厘米,土壤肥沃。

2研究内容

2.1在引种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美人松在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的引种栽培及应用技术研究,包括生长表现、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等。

2.2美人松的繁殖及田间管理技术研究,繁殖技术包括播种技术、移栽技术等,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2.3美人松应用技术研究,包括造林及城镇绿化,构建多种栽培模式及利用方式

3材料与研究方法

3.1材料。试验圃地位于四海店林场施业区内,供试树种为美人松种子和二年生苗木。还有苗圃常用器具及药剂等。

3.2方法:

3.2.1该研究利用气候相似性原理,通过对研究区和引种区本地资料的调查分析,通过引种区与种源区的气候特点对比以及引种区的气候特点与美人松的适生范围相契合的程度,尤其是从影响美人松生长的温度和降水量来分析引种美人松的可行性。

3.2.2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采用种子直播和苗木移栽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下美人松生长表现,来判定美人松在本地的适应性,取得经验后,在其他林场推广应用。

3.2.3通过种子繁殖发芽试验、苗木移栽试验等研究提出引种美人松的最佳繁育技术体系。

4结果与分析

4.1美人松对气候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美人松幼苗对引种区的温度耐受能力较强,未发现高温和低温危害,同时,美人松的耐湿能力也较强,饱和含水量对美人松的株高生长影响不显著,其它水分胁迫均明显抑制美人松幼苗株高生长,且水淹胁迫抑制程度要大于干旱胁迫。

4.2美人松对土壤的适应性。美人松对土壤的选择要求不十分严格,抵抗土壤的某些不良性状的能力较强。在土壤pH值5.5~8.9之间都能适应。

4.3美人松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4.3.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通气好,富含腐殖质,pH值4.7~6.2的砂质壤土地或轻粘壤土地,均匀泼撒敌百虫50公斤/公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7.5公斤/公顷、硫酸亚铁稀释液300公斤/公顷;翻地25厘米,施入基肥;作床;床高15~20厘米,床宽1.2~1.5米,床间留步道0.4米;用消毒后的河沙与土壤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后平铺于床面上,10厘米厚,并压实。

4.3.2种子处理。

4.3.2.1常温堆积,在温度16-20℃,将精选的野生美人松种子用多菌灵拌种,闷24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野生长白松种子24小时~48小时,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2-4的比例均匀混拌后堆积室内,种堆高度小于25厘米,种堆湿度为60%;每天翻动种堆1次,10天后减少翻动次数;地表结冻前,将种堆移于地窖中,种堆离开墙身,窖内温度控制在2℃~13℃;到第二年春天,温度在6-15℃,进行催芽处理。

4.3.2.2种子催芽,将前述经常温堆积处理后的种子放入45℃~50℃的水中浸泡并搅拌,至水温降到25℃时涝出,再放入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换水,再浸泡24小时,连续4次;捞出阴干,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种子裂口率达80%~90%时即可播种。

4.3.3播种及苗期管理。

4.3.3.1播种。播种前要将催芽处理后的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几分钟后再进行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用木磙镇压;盖上一层河沙,厚度为0.4~0.6厘米,再镇压;表面用果尔除草剂封闭处理,在河沙上覆盖4厘米厚稻草,用水浇透苗床;以后每天用细眼喷壶喷水1~2次为宜,保持床面湿润。

4.3.3.2苗期管理。a.苗床管理,播种后3-5天,幼苗开始陆续出土,15天左右基本出齐,幼苗出土达70%~80%时撤除覆盖的稻草;立即用30%恶霉灵800倍~1000倍稀释液喷苗,每隔10天喷药1次,共施药4~5次;幼苗生出1~2个侧根时施磷酸二铵或腐熟的畜禽粪便,施肥量为375~450千克/公顷,施肥后立即适量浇水;每隔10~15天追肥1次,距播种3个月后结束追肥;前期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到了雨季要看降水量多少,来断定是否浇水;苗木生长后期,应浇水降低土壤温度,以免苗木发生徒长现象,影响越冬。b.留床苗管理,2年生长白松留苗400株/平方米;3~4年生长白松保留85~90株/平方米,株行距8厘米×15厘米;撤膜后立即追施有机肥,共追肥2~3次,追肥量600公斤/公顷。

4.3.3.3幼苗越冬处理。在秋后土壤将要结冻前,将苗床间步道土用铁锹挖起覆盖苗床.每床按一个方向把小苗轻轻压倒将土覆上,翌年春4月中下旬化冻后即可撤除,也可上冻前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苗床,薄膜周围压实封严;春季平均气温在5℃时撤膜。

4.3.4苗木移植。美人松在苗床上培育两年后,第三年春季起出培育容器苗,容器袋规格20cm-25cm,厚度0.04mm的聚乙烯塑料袋,春季起苗,随起随用,不伤苗根,容器育苗2年,第一年即当年装袋的美人松苗到秋季封冻前要灌“封冻”水,待水渗下不粘锹后,盖土防寒.第二年春季4月下旬土壤化冻后撤除覆盖的防寒土,然后正常进行浇水除草等管理。

4.3.5引进的容器苗栽植株行距2mx2m,造林坑规格为直径30cm,深30cm的圆筒坑.栽植时把容器袋用小刀片从一侧轻轻划开,脱去塑料袋,把带土坨的美人松苗轻轻放入坑中摆正,然后培土,踩实,注意土坨不要弄散,否则会影响栽植成活率。

5结论

5.1从美人松在四海店林场的生长发育情况看,引种区完全适宜美人松的生长。

5.2美人松在引种区的适宜播种期为4-5月份,生长期为4-10月,播种时种子处理方法以温水浸泡1天效果最好。

5.3美人松的引种和栽植完全可以由人为控制,种子繁殖需进行人工处理,对周围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5.4种子自繁的幼苗抗逆性要优于直接引进的幼苗。

作者:裴艳春 单位:国营明水县明水林场

参考文献

[1]杨金龙,范宗泉,王立刚,高野,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7(3).

篇4

我们不能无视人类无尽需求所引发的技术替代、产品升级以及专业服务的细化,这个进程也不会存在终点,我们只是对这类业态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而追根溯源,投资应当着眼于未来,但投资的本质却没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对投资成败的判断目前只能用收益率来衡量。因此,当大家热衷于高技术、新应用、新名词的同时,不妨冷静审视一下我们的周边,也许就会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和深入了解,园林绿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去过发达国家的朋友对国外的园林绿化念念不忘,并以此为标准来展望中国城市的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开始加足马力。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一定对周围园林绿化的变化颇为感触,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时,这种感触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城区,更是宛如一个大花园。再观察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时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感受这些变化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市场容量在千亿级以上、具有蓝海特征的行业。

广义上讲,园林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地貌特点和基础种植,将城市按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覆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加以组织和联系,使其构成有机的系统。园林绿化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是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园林绿化行业是具有多种产业特性的综合性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园林绿化一般先由设计师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则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一定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绿化的热潮开始形成,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52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6%。

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的支出也逐年增高。根据以往数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或类别墅为2%-4%。按保守估计,假设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地产园林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724.63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市场容量还将变大。

巨大的园林市场催生出大批园林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园林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制性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纷纷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制的园林企业。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万家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余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250家。

行业特征

由于园林项目从前期项目招标、景观设计、工程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项目维修质保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包方对园林工程结算和园林企业对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商结算存在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运营资金。另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资金实力已成为国内园林企业承揽项目和实施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上述客观情况决定了园林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园林项目的营建主要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园林项目中的软质景观(植物配置)的使用材料主要是花卉苗木。从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看,符合使用规格的苗木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适销的大规格苗木和特色苗木储备量严重不足,致使园林绿化材料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园林项目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园林建筑、亭廊花架、园路小桥、园林水电等)与建筑业相似,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原材料(如木材、钢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上游原材料配套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苗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但目前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依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研究资金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是目前国内园林企业的短板,行业内所涉及的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与材料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风景园林中使用到的花卉苗木,其育种研究严重滞后,野生植物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园林用花卉苗木种类单调,品种单一。此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弱,综合生产技术不配套也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工程技术工艺和其他原材料方面同样也存在技术不配套,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的下游企业为园林景观的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投资建设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政府公共园林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行政区域划分决定了政府公共园林项目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总量已超过1.6万家,但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占比依然很小。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园林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44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中的102家参与了调查,这102家公司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2.1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资产规模为9036万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其资产合计占102家企业资产总和的比例为15.74%;10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09.3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共有5家,5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19.7亿元人民币,占10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比例为18.01%。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风景园林行业相应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城市化建设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不断地索取自然资源俨然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在“十”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生态化,绿化是基础,但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更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园林行业的设计、建设、管理与科研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行业发展。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规模巨大,增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这一规定在房地产用地报建审批环节中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投入,为这一领域的园林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证。

毋庸置疑,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现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家投资的机场、铁路、港口等,将大力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园林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在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新技术和新品种运用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将继续扩大园林行业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而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重点景区景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呈加速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国内的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进行工程施工;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其中合同金额在800万-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项目,竞争较为激烈;合同金额在2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项目,竞争程度次之;合同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项目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很少。

园林绿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工程施工企业亦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因此,目前中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园林的艺术性是园林绿化的精髓所在。随着社会大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园林绿化项目对园林景观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被视为城市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底蕴,项目的艺术成就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艺术造园能力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美化日益重视和改善的意愿,使得行业的发展极大地迎合了社会需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中。该行业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市场容量已经由5年前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陆续有行业内企业成功上市,包括以市政业务为主的东方园林、地产业务为主的棕榈园林以及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也说明该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和经营模式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

投资建议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包括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子行业,其中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为主。市政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政府投资平台和建设单位,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比较大,但是账期相对较长,近期更是出现了BT模式的市政园林项目,但毛利率较高。

地产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有限,但基本都能及时回款,受近来国家地产调控影响比较大,毛利率相对不高。

园林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工程承揽,施工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保养才能移交给建设方。另外,由于国内园林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企业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各个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空间。

就具体企业来看,是否具备一级施工资质和较高级别的设计资质、拥有对应规模的自建苗木基地、能够为客户提供苗木-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篇5

关键词 封山育林;封育类型;封禁措施;补植;祁连山天保工程

中图分类号 S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95-01

截至2014年底,祁连山天保工程已完成封山育林计划3.35万hm2。根据监测资料显示:乔木型封山育林区乔木3年高生长量平均为35 cm,如大黄山保护站高坡封育区青海云杉3年高生长最高可达60 cm,相当于封育前15年的高生长量总和。灌木型封山育林区封育3年的灌木覆盖度年平均增加1%~6%,灌草综合盖度最高可达95%,封育3年灌草综合覆盖度增加15%~90%。大黄山、大河口、东大山、东大河、昌岭山、上房寺保护站的围栏基本沿保护区界线拉设,杜绝了放牧、蚕食林地等人为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不仅封育区植被恢复明显,而且封育区内有林地、灌木林、野生动物及其他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封禁保护。

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是外业施工的执行文件,是实施单位自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核查工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经批复的作业设计,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擅自变更。必须依据《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 /T15163-2004)》编制[1],并且应当按照程序报批。

1 封育区选择

连片面积≥133 hm2、郁闭度

2 封育类型确定

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类型可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乔木型。郁闭度

3 封育期限确定

根据祁连山保护区植被生长期短、年生长量小、恢复困难的实际情况,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封育年限以作业区为单元确定,具体是乔木型10年,灌木型和灌草型均为8年。如果封育区内同时有几种封育类型时,封育期限以面积最大的封育类型为主确定。

4 封育方式确定

4.1 全封

林牧矛盾突出的封育区或已经由地方政府实行了封山禁牧的实行全封,即在封育期内,封育区不允许有放牧、樵采等任何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

4.2 半封

因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在冬春植物休眠季节,按照作业设计可适当进行割草的封育方式。

5 封禁措施设置

5.1 设置标志碑

在封育区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醒目位置树立固定的封育标志碑。标志碑正面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封育区四至范围、面积、封育方式、责任人、起始年度、封育年限、任务下达单位、实施单位等内容;标志牌背面对封育的有关制度进行公示。标志碑的主要作用是宣传警示,一方面让封育区周边群众知道封育区的具置及管护要求,使群众配合封育实施单位管理封育区,促进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封育面积133 hm2以上至少应设立1块标志碑,人烟稀少的区域可相对减少。

5.2 设置围栏或界桩

5.2.1 围栏设置。围栏设置以有效阻挡人畜进入封育区为原则,人畜活动频繁地区、封育区与农田交界地段必须设置机械围栏(如刺丝围栏)。也可利用山脊、高崖等有利地形,通过修筑土石墙进行封堵。在遇到沟壑、河流等封禁难度大的地段时,通过修筑石墙、拉设辅助围栏进行封堵。围栏设置要坚固耐用,要达到长期封禁的目的。

10余年的封育工作实践表明,围栏的确能有效阻止人畜对封育区植被破坏或干扰,但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造成了人为分割,闭合的围栏甚至使封育区形成“孤岛”[2],不利于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在日常巡护中,资源管护人员常常遇见撞死在围栏上的马鹿。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群众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封育区的围栏拉设措施也逐步发生变化。在编制作业设计时,在确保人工巡护切实有效、植被恢复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围栏或不设围栏,或以界桩代替围栏。

5.2.2 界桩埋设。在没有人畜活动的禁牧区,通过人工巡护能达到全封要求,则可用界桩代替围栏。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置界桩以示界线,或在没有设置围栏的地段可沿封育区边界埋设水泥界桩以示界线。具体规格为水泥结构,正方柱体,长50 cm,截面边长12 cm,地下埋设25 cm,地上部分用红白油漆相间涂刷,并统一编号(封育No:××)[3]。

5.3 设置宣传牌

有机械围栏的地段可在围栏上悬挂小型铁皮宣传牌,对封育区周围的人为活动进行警示宣传教育。宣传牌设置应根据人为活动程度确定,宣传牌内容以封山育林警示宣传为主。宣传牌规格为25 cm×35 cm,底色白色,字体为红色或绿色。在人为活动频繁地段每100 m左右设置1块,其他地段则可适当放大间距。

5.4 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落实管护责任。一般不单独设立机构,封育区的管护责任由本辖区的资源管护站负责,管护任务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落实到相应的天保工程管护责任区的管护人员头上。

封禁项目中的标志碑、围栏、界桩、宣传牌、管护站(卡)等封禁设施必须在封育的当年一次性完成。在封育期限内,项目实施单位要经常维护设施,如发现封禁设施损坏和丢失,要及时按照原作业设计进行维修和补设,确保设施完好。

6 人工辅助育林

对封育区内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和林中空地,必须进行补植造林。补植一般要在封育第1年完成,由于干旱等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时,可在第2年完成。补植施工要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进行。

6.1 树种选择

根据封育区立地条件和原有植被的优势树种,补植树种选择以耐干旱、耐瘠薄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如青海云杉、柠条等。

6.2 补植密度

根据国家封山育林成效标准和祁连山天保工程区的气候特点,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补植密度,乔木型≥300株/hm2;灌木型和灌草型≥150株/hm2(不含原有林木)。

6.3 造林技术

采用祁连山天保工程区节水保墒造林技术补植苗木,即:造林时开挖植树穴-放入苗木(灌木苗根蘸泥浆,针叶苗带土球)-回填土壤(深度至苗木主根下部2/3处)-浇水-回填土壤(填满)-踏实-覆盖少量虚土。其中第3、4、5环节中回填土壤的数量和浇水的顺序至关重要,浇水量只需1 000~1 500 g便能满足要求。

7 灾害防护

灾害防护主要是预防森林火灾和防治鼠害。森林火灾是封山育林的大敌,封育管护防火是关键,在防火期必须死看硬守,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或草原荒火。鼠害是封育区较常发生的灾害,管护人员要经常观察鼠害发生动态,并且将危害情况及时报告项目实施单位,以便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8 封育成效调查

8.1 调查方法

采用小班调查法调查封山育林成效,调查结果汇总参照《国家封山育林技术规程》附录D。覆盖度和郁闭度可采用小班目测法或样地调查法。株树调查采用样圆(方)调查法,在小班内机械或随机布设面积为10 m2[样圆(方)半径1.97 m]样圆(方)进行小班因子调查,样圆(方)数量按小班面积确定[4]。

8.2 合格标准

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封育类型进行成效调查。

8.2.1 疏林地。郁闭度≥0.2或有乔木1 05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小班。

8.2.2 有林地封育。小班郁闭度≥0.60,林木分布均匀并且林下有分布较均匀的幼苗3 000株(丛)/hm2以上。

8.2.3 灌木型。灌木覆盖度≥30%或有灌木9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8.2.4 灌草型。灌草综合覆盖度≥50%,其中灌木覆盖度≥15%或有灌木750株(丛)/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8.3 编制成效调查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成效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组织工作情况、调查方法、样地数量、调查结果、结果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9 档案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建立封育档案,将项目下达文件、作业设计、主管部门批复、招投标文件、外业施工记录、检查验收文件按项目实施顺序收集归档,并建立电子介质档案,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10 参考文献

[1] GB /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 张银龙.环境生态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243.

篇6

一、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概况

杨墟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目前正在打造集名贵花卉苗木、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包括几大扳块:

1、邓志平园林。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8万亩,投资1亿元的园林绿化基地,已栽种猴樟、桂花树、罗汉松等300余个品种,与江西农大合作的猴樟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栽种猴樟6000亩,2013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2、江西百峰岭林业生态综合开发公司。此公司已投资3.9亿元,面积3000亩,园内栽种了桂花树、紫薇树、樱花树等一批名贵花木,长势旺盛,业已成林。

3、绿叶现代农业基地。投资2.1亿元,已建成403个大棚和2个连体大棚,园内成功栽种了腾本豆、芦笋、高安线椒等一批纯绿色有机农产品,早已红红火火上市出售,远销湖南、广东、深圳等地。

4、农业合作社。有双杏绿色蔬菜、双杏园林两个合作社,可联系2000余农民。

5、特色农业。有投资400万元的塘头养牛场,下塘、雷丰蛋鸡养殖场,仙游村的万头生态养猪示范区等。

另外,基地内还有园艺厂、板栗园。

二、杨墟镇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

1、倚托地域,合理规划。

杨墟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商贾云集之埠”,占尽山、水、路的优势。

全镇山林达9万多亩,且山势平缓,适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园的需要。

杨墟镇的水系发达、水源丰富。一是有两条河流穿镇而过,从北向南有辽河绵绵欢流,灌溉四野;从西到东有锦河奔腾涌浪,滋养两岸。二是全镇有大小水库达190座之多,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6座、山塘水库173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些水库解除了农田种植的后顾之忧。

再来看看路,320国道纵贯全镇,昌栗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还有两条省道(华杨路和杨太路)蛰卧境内。

杨墟镇倚托优越的地域地理环境,围绕“商贸物流枢纽,创业休闲杨圩”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做好三大产业(建材、汽运、花卉苗木)、四篇文章(强攻工业、做美集镇、优化农业、创新管理),其中花卉苗木、优化农业就是现代化农业园的元素,占相当重要的份量。

2、流转土地,创造条件。

土地成功流转,是杨墟镇创建现代化农业园的关健因素。据调查,杨墟镇共有20个村, 9588户,耕地达54122亩,其中水田46968亩,旱地7154亩,荒地及林地9万余亩。从2010年开始进行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全镇耕地土地流转率达到70%,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科技推广、机械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优越条件。

3、做精品类,突出重点。

农业是一个大课题,农业项目纷繁众多,选对选准,才可做精做强。对此,杨墟镇有着清醒明智、高人一筹的选择决策。据调查,杨墟镇在打造农业项目上做到八个字:“做精农业,突出重点”。体现在,做好“苗、菜、果、禽”四篇文章,即重点做优做精已有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果业基地,畜禽清洁有机养殖四大基地。如今这“四篇文章”成果突出,业绩斐然。

4、联合发展,善接链条。

杨墟镇非常注重连接链条,联合发展。一是利用较好的农业资源和商贸物流优势拓展产业。二是以博登科技、亿智精密、多美针织、新科荣模具等本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三是借助邻镇和本市的生态旅游搭上链条发展。比如杨墟镇附近有上游湖、华林山生态游,这为杨墟镇搭建一个生态旅游站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四是借助文化底蕴打造观光休闲胜景。

5、本土精英,立业带富。

杨墟镇一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的传统排内习惯,大力鼓励支持本土精英创业立业、带民致富,收效良好。比如,邓志平园林、各类本土养殖场等都是由当地杰出的精英开发创办,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为引领一方百姓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园的对策与思考。

以杨墟镇为启示,笔者就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园谈几点初浅建议。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等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各个乡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最好的选择。

杨墟镇就做到了紧抓机遇,全镇的愿景是创建休闲生态名镇,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园。

2、乡土特色,创新开发。

一是乡土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比如杨墟镇支持鼓励本乡本地人才精英创业兴企致富。二是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乡土特色资源,即土特产。比如,高安的富硒食品大有文章可作,打养生品牌可以充分大胆开发利用,打进国际国内市场也未可知。三是特色文化的引领。中国是一个文明文化古国,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已深厚独有的文化底蕴,对于生态旅游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现成资源。比如韵律家周德清故里就在杨墟镇。杨墟镇倚锦江而建的百峰岭林业生态观光园就包含了周德清故里这个元素。

3、融合渗透,缔结同盟。

独树不成林,孤峰不像山。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需要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缔结同盟,共同发展。比如高安的富硒农业就可以聚集全市的力量共同开发,每个乡都有独特的富硒特产,建山有、田南有老酒、相城有花生、太阳有粉丝、龙潭稻米、高安大观楼腐竹等,把这些特产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强做大。再比如,旅游产业,也可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全球联合成片成链发展。

4、龙头引领,塑点造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同样需要有龙头园区引领带头发展,打造一个点带动一个片。比如,高安可以充分发挥杨墟镇示范园区的作用,拉动带动其它乡镇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联合几个乡形成一个片,聚合资源打造一个点,群策群力做成一个特色园;另外,高安还有比较出名的昌西文化生态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生态园可以带动整个高安生态农业的提升和发展。

5、工业带动,扶持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并非只是授之以鱼,关健是授之以渔。一是支柱产业拉动。高安有三大支柱产业,即建筑陶瓷、汽车运输、led光电产业,可以借用这三大产业的人气资源和财气资源发展农业。二是传统食品加工骨干企业扶持。比如,高安有维尔宝、金穗丰糖业、瑞酒、大观楼腐竹集团等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都可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扶持。三是瞄准特色大力招商推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生态农业项目。比如,2013年高安市成功引进了浙江海亮集团,共投资20亿,致力于发展富硒食品产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推动高安现代化农业科技园的发展。

关于建设乡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调查报告

----以杨墟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启示

姜才凤

江西省 高安市委党校 330800

调查目的:

“经济转型”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词之一。“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说,“要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基本途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

在改革进入深暗水区的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迈进改革大门的农村在改革浪潮的冲刷下被远远甩后面,“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巨大障碍。农业农村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关健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稳生产、强基础、促转型、增活力、抓统筹,走出了一条具有外向型、效益型、安全型、产业型鲜明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农业强国目标。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提升的一个新探索与尝试。一可以为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可行性提供材料分析;二可以为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决策思考。

调查对像: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延伸、科技兴农、农产品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改革。强化粮食基础、项目支撑、政策落实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措施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强国、农业强县的飞越。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了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另外还走访了一些农业发展有亮点、有创新的乡镇。比如建山、田南、八景、新街、蓝坊、祥符、独城、等等乡镇,对高安市昌西文化产业园也进行了现场参观。

调查内容:本次对乡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发展的目标方向、目前取得的成绩与做法等等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对乡镇的社会治安、民生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状况等等进行了了解。杨墟镇是建设乡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打造、规划下,杨墟镇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具规模、发展势头喜人,可谓现代农业精彩纷呈。目前杨墟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打造集名贵花卉苗木、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现代园林基地。

这次调研主要走访了杨墟镇园区几大扳块:

一是邓志平园林。是一个占地面积达1.8万亩,投资1亿元的园林绿化基地,已栽种猴樟、桂花树、罗汉松等300余个品种,与江西农大合作的猴樟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栽种猴樟6000亩,2013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二是江西百峰岭林业生态综合开公司。此公司已初具规模,投资3.9亿元,面积3000亩,园内栽种了桂花树、紫薇树、樱花树等一批名贵花木,长势旺盛,业已成林;

三是绿叶现代农业基地。投资2.1亿元,已建成403个大棚和2个连体大棚,园内成功栽种了腾本豆、芦笋、高安线椒等一批纯绿色有机农产品,早已红红火火上市出售,远销湖南、广东、深圳等地。

四是农业合作社。有双杏绿色蔬菜、双杏园林两个合作社,可联系2000余农户,及大地方便了农民。

五是特色农业。有投资400万元的塘头养牛场,下塘、雷丰蛋鸡养殖场,仙游村的万头蛋鸡场等,目前特色农业如火如荼,发展强劲。

另外,基地内还有园艺厂、板栗园也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欣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访中发现,杨墟镇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投资2000万元治理苏溪河主体河道,同时政府追加投入的600万元的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2、完成曾家桥灌区主干渠硬化工程;

3、完成了4000亩的坡耕地改造项目;

4、建成投资120万元的杨圩中心小学师生食堂,已投入使用;

5、建成投资140万元的杨圩初中宿舍,已投入使用;

6、投资320万元的杨圩中学学生餐厅已动工;

7、投资50万元为杨圩卫生院购买全市一流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组织医生为全镇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糠尿病等患者5000余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8、养殖污染治理紧抓不放,已拆除100多家养猪场;

9、国家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低保扶助等惠家项目均按国家政策贯彻执行。这些民生工程的推进,为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墟镇的社会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全镇连续三年无重大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无一赴京、省、地上访案件发生,及时排查处理了一些矛盾纠纷隐患,就连医患纠纷案也通过包案领导小组通过法律政策上的耐心细致解释、情感的疏导、生活上的关心,成功化解了。目前全镇安乐祥和、和谐稳定。这为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优越的社会治安环境。

对其它乡镇的特色农业进行了了解考察。主要了解了建山的、田南的老酒、相城的花生、太阳的粉丝、龙潭的稻米、高安大观楼腐竹等,另外,还走访了昌西产业园的生态园,这里的生态园建设对我们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有着不可多得的引领作用,值得学习、取经。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下乡走访、访谈、提问、笔记速记进行调查。搜集、记录、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是再次实现农村改革新突破、打造新型农村经济实体、改变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改变一朝解决温饱三十年迈不过贫穷线发展停滞现状、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全新改革方式。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找准路子、找到突破口才能实现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是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方式方法之一,并且可以拉动本镇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良性互相促进发展效应。另外,通过这个调查,以可得出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可实现农村经济走出困境良性发展。

比如,杨墟镇,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33亿元,财政收入67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69元。

和以往相比这是一个飞跃。目前全镇开拓创新,团结一致,经济走出转型困境,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可以拉动各项事业同时发展,产生良性互相促进发展效应。

目前杨墟镇在建设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带动下,各项事业正欣欣向荣朝前发展。比如,全镇紧紧围绕“建好高安市示范镇(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示范镇”)来开展镇村工作。不断加大各项事业的投入,成效显著。具体有:投资150万元的闻家、桥背、山前三条街的下水道、路面、人行道板、绿化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的杨宜公路路口闻家段的道路拓宽、黑化、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05万元的320国道两侧绿化工程已完成,并新建了沿线花坛;汉塘路口、村前路口、大江村、老农贸市场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50万元的路灯改造工程已完成;已投入50万元购置大型洒水车、垃圾清运车,新招15名环卫工人和13名城管队员;房屋立面徽派改造正在进行,计划投资1800万元,已完成240万元投资,已改造房屋60幢;投资近100万元的弱电下地工程正在施工;投资300万元黑化汉塘路口、山前路口、320国道集镇缓冲带已动工兴建。。。。。。

第三、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广的。建设乡镇生态农业示区对策与建议有五个方面。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2、乡土特色,创新开发。

3、融合渗透,缔结同盟。

4、龙头引领,塑点造片。

篇7

关键词:油橄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2003

1引言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阿列布,属木犀科油橄榄属(Olea europaea Linn.)常绿乔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我国大规模引种栽培始于20世纪,尤其在总理亲自关怀下,于1964年进行了大规模栽培试验,在初步引种成功区域,逐步发展成栽培品种。

2油橄榄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油橄榄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果含油率35%~70%,果肉常高于75%,油橄榄油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易吸收,是世界上唯一天然状态下可食用的植物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等,常食用可降低胆固醇、血脂,并明显延缓人体衰老,延长寿命。提纯后的油泥还可提制肥皂、油,油渣可作饲料及肥料等。其木材坚硬、纹理细致,是器具和手工艺品的优良用材。

油橄榄作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按现行市场价格,进入盛果期后,每公顷可产鲜果15000kg以上,农民每公顷收益可达120000元以上。经加工后,企业每公顷可获增加值300000元以上,仅增值税一项政府每公顷可创税收30000元以上。在地中海地区国家广泛种植,并以高营养的植物油输送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我国等广大国家和地区。全球对橄榄油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过去,会理县由于受自然经济观念的束缚,加上当时油橄榄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低,油橄榄产业开发基本停留在试种阶段,种植基地建设进展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橄榄油的消费急剧增长,市场需求很大,从而带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油橄榄产业的市场前景日益明晰,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3会理县具有发展油橄榄的独特优势

油橄榄为喜光树种,最宜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6~7.5的沙壤土,喜石灰质土。稍耐干旱、侧根发达。发枝能力强,在一般情况下,腋芽均可形成侧枝,潜伏芽和不定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抽生枝条。播种、嫁接、扦插及压条等法均可繁殖。

中国油橄榄种植区域从数米的东海海滨到1800m的云贵高原昆明,都是油橄榄的宜林地选择区域。在川西南栽培区,通常以海拔1800m以下,年均气温15~20℃、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3500~ 4000℃以上、年降雨量400~1000mm,土壤通透性良好、呈微碱性、地下水位低(1~1.5m)或排水良好、地形开阔、背风向阳的低山缓坡或斜坡地,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均为适宜栽培区。通常情况下,2年苗龄的小树定植后3年开花试果,6年进入盛果期。正常管理下,油橄榄树的盛果期可持续百年以上。

会理县属南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2388h,多达2688h,10℃以上年有效积温4746℃。气候温和,热量条件较好,年均气温15℃,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700~1100 mm,其气候优势是我国其它区域所不可比拟的; 海拔最高的贝母山为3919.8m,金沙江边最低点为839m,相对高差3080.8m;全县自然土壤有9个土类,20个亚类,33个亚层,100多个土种;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的综合影响,使植被垂直地带性典型、完整。过去引种栽培保留下来的油橄榄座果率在80%以上,产量和油料品质完全能和欧洲油橄榄主产国的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相媲美。从会理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引种保存情况看,油橄榄适生区分布范围广,交通方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具有发展油橄榄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4会理县栽培油橄榄的历史及现状

4.1引种栽培历史

会理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在州林业局的指导下引种栽培油橄榄,主要栽植地有该县黎溪经营所、鹿厂林场、通安林场和新发乡,全县共栽植油橄榄6.7万株。油橄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未能迅速形成产业化发展。据1990年调查,保存12000株(对其中989株调查,其中一类树9株,二类树178株,三类树812株)。到1993年全县仅保存油橄榄5200株(其中通安林场4000株,黎溪经营所860株,鹿厂林场340株),2005年对全县过去所有种植油橄榄地进行调查,仅通安林场保存1200余株,由于无人管理,已多年不开花结果或结果很少;遗存于该县新发乡、彰冠乡(万红林场)、木古乡及黎溪镇的油橄榄单株生长发育良好,树体健壮,结实正常。

4.2引种品种分析

会理县过去引种栽培油橄榄的品种主要为佛奥、莱星、皮肖利、配多灵等10余个品种。其中佛奥在该县栽培最为适合,曾单株产量有达10kg,全县鲜果产量最高年达1000kg,主要来自于佛奥的产量。

4.3近年开展集约化经营情况

2006年,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通过租赁方式在木古乡牛筋树村取得266.7hm2宜林地50a使用权,分别于2006年种植20.0hm2、2007年种植58.2hm2、2011年种植133.3hm2油橄榄并纳入了林业产业惠民行动项目,实施以公司为龙头、项目为支撑、农户为实体的油橄榄产业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

4.3.1前期造林情况

该试验区种植株行距4m×4m,穴状整地,规格:80cm×80cm×80cm,630株/hm2,穴施农家肥25kg为基肥。定植1年-2年生苗,以秋季9月-10月栽植最佳,造林地海拔为1720~1800m。主栽品种为佛奥、皮雪利、卡林、配多灵等。一期投入整地、栽植、苗木费及灌水配套设施约45000元/hm2。

4.3.2前三年的管理情况

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经果林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行管理,前三年平均每年需施农家肥25kg/株,氮肥0.25kg/株,磷肥2~2.5kg/株;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需灌水3次,每次灌水约25kg/株。平均每公顷每年需投入肥料及人工费1200~15000元。按此种管理模式,定植1年生苗,3年开始试花挂果,定植2年生苗,2年开始试花挂果。一般第三年每公顷产量可达1500~22500kg,尤其是2010年会理县南部区域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试验区油橄榄仍能正常开花结果。目前鲜果收购价10元/kg,3年期果园每公顷产值可达15000~22500元。

4.3.3集约化经营辐射情况

丰达公司开展油橄榄集约化栽培实验的区域人口相对稀少,后,农民通过开垦荒山种植粮食作物,使土地面积有较大增加,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33~0.53hm2,多的0.67hm2,当地农民除种植粮食作物外,拥有部分剩余土地。公司通过建设油橄榄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通过与农户建立种植合作协议,由公司提供苗木、资金和技术支持,公司负责回购农户生产的油橄榄产品,为公司提供原料保证,已有120余户农民和公司签订了油橄榄种植合同,协议面积200hm2。公司负责长期回收农户生产的油橄榄鲜果用于深加工,保底价不低于3.00元/kg,最大限度保证农户的利益。

5存在的问题

5.1适合本地栽培的良种匮乏

受小环境影响,一些栽植地气候因子、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与原产地有一定的差异,使某些品种没有能保持住原有的优良性状,虽然营养器官茎、叶发育正常,长势旺盛,但繁殖器官发育不良,开花少,结果差,产果量低。另外,在油橄榄大发展时期,急于扩大栽培面积,不顾品种优劣,只要是油橄榄枝条就扦插育苗,是油橄榄树苗就栽植,致使劣质品种充斥栽培地。

5.2造林规划设计不合理,栽培不尽科学

主要是初植密度过大,成林后又舍不得疏伐,形成树冠交错,光照不足,影响产量。

5.3缺乏市场营销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油橄榄种植地离加工点偏远,果实不能及时加工,甚至不能加工。在大量发展时期,零星栽培较多,集中连片较少,产果量分散,种植者不愿采收,影响了收入。从而放松对橄榄园管理,让其自生自灭。

5.4科技含量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把集体橄榄园承包到户,由于承包期限、奖惩方式等诸方面不配套,致使承包者追逐个人收益,投入少,甚至不投资,对橄榄园少修剪,不修剪,不施肥,不灌水,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得力,致使橄榄园生产力低下。

5.5缺乏扶持经费

缺乏经费,使橄榄园的更新改造,低产树复壮无力进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年复一年,产量逐渐下降。

6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会理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引种栽培及近年来木古乡牛筋树村实施集约化经营栽培试验证明,油橄榄在我县城河流域,海拔1800m以下的木古等乡(镇)为适宜栽培区,可以木古乡为示范区扩大发展规模,率先启动油橄榄产业化发展。但油橄榄属高投入、管理技术性强的经果作物,欲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6.1建设基地,培育良种

根据木古乡栽培种植所选用的品种,选取优良母本建设苗木基地,自行培育会理县产业化发展所需苗木。适当引进适合环境特点的有不同加工用途的特色品种,开发油橄榄特色产品。

6.2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受过去油橄榄失败的影响,农户对发展油橄榄持怀疑态度,建议先搞一定面积的示范片,抓出成效,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对油橄榄栽培适生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做出详细控制性规划,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对符合栽培种植条件的乡(镇),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宜采取先行小规模引种,再逐步扩大建设规模的方法推进。

6.3创新体制,带动发展

坚持走政府引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林农参与的产业发展道路。明确经营主体、产销关系。因各农户土地面积少,多的0.67hm2,少的不足0.07hm2,加之各农户对油橄榄的认识不同,投入和管理上会参差不齐,部分农户只栽不管,只为享受国家扶持而栽树。建议引进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或团体和个体投资承包造林,实现统一实施管理,集约经营,实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为主体,政府与龙头企业签订果品收购保护价,以确保种植农户的收益。不宜普遍开花,由农户、社队自由发展。

6.4依靠科技,促进发展

和科研院所合作,请专家培训,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栽培技术问题。明确技术培训主体,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种植区农民技术员,进行必要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对油橄榄可能出现的病害(孔雀斑病、炭疽病、幼苗立枯病、青枯病、溃疡病)和虫害(金龟子、天蛾幼虫、绵蚧)要有充分认识,及早开展防治。由科研院所负责油橄榄的高产、高油品种选肓,集约栽培和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组装配套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的研究,使发展油橄榄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周围农户种植油橄榄的积极性,企业与农户签订油橄榄种植合同,由企业提供苗木、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户发展油橄榄种植,企业负责长期回收农户生产的油橄榄鲜果用于深加工。形成 “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共赢。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土地、技术和原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基地的建设为科研院所提供技术平台;农户获得直接经济利益。

6.5多方筹资,推动发展

会理县油橄榄产业展刚刚起步,在前期发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改造、灌溉设施安装、苗木的引进与培育、人工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资金周转困难。

6.5.1争取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渠道

争取在政府服务、资金投入、贷款贴息、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种苗供应、果品回购等方面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将支农资金向引导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倾斜,为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建设上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种植基地的投入。同时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捆梆项目投入,鼓励吸纳全社会参与投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油橄榄产业建设。

6.5.2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油橄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油橄榄种植适宜株行距4m×4m,在中幼林阶段,非常适合发展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的林下经济。可以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林草、林药、林牧、林禽等林下经济项目,以缩短经济周期,增加产业附加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

7结语

近年来会理县油橄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涌现出许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和发展新模式、新思路。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企业领航,依托科技支撑,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一定能推动全县油橄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篇8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综合防治

林业植物常常各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影响了其生态作用和观赏价值。加上对于传统农作物药物的依赖性使用,不仅仅让一些病虫类产生了耐药性,并且还会一起杀灭大量的害虫天敌,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了人、畜的健康。 当务之急是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一)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林业植物种类多,配置结构以及设计千差万别,丰富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种类为害虫的发育食物来源和宿主,成为了植物有的病虫种类以及结构[1]。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林业植物的抗虫、抗逆、抗病能力减弱,加上生态环境恶劣,缺水、缺养料、严重的空气污染、光合作用的不足导致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持续性。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林业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林业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林业技术传入国内,林业植物的种植和配比更加灵活多变,如在没有树林的草地、植物的绿化面积和种类以及数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中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和数量。如今蚜虫、螨虫 粉虱 蛀干虫等等已经成为城市林业中主要病虫害种类。据全国数十个城市近几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一)化学防治

在在有预测的前提下 正确的使用农药,能够获得极好的杀灭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灭幼脲 、吡虫啉、多菌灵等等;杀菌剂有粉锈宁、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林业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林业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在防治杨树天牛上使用泰山一号线虫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蚜小蜂、天牛蛀姬蜂、赤眼蜂、姬小蜂、肿腿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一定范围内,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人工释放赤眼蜂是控制松毛虫的好办法。在杨树上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啄木鸟等益鸟,可显著降低蛀干虫和食叶虫的数量。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一)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大自然中的天敌和病虫是一种循环竞争、相生相克的法则,生态的平衡使得天敌和害虫始终位置在一个正常水平上下。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治理过程中,要选择多样化的病虫和多样化的植物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持续可控的病虫害效果。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综合防治对策。例如常见的主要有东北大黑金龟和绒金龟,以成虫吃叶,幼虫吃根,对苗木危害严重。要了解两种幼虫区别及生活史及习性,东北大黑金龟:东北、西北、华北2年一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4月-9月持续危害5个月,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3龄,幼虫随地温升降而上下移动。一般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尤其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土壤过干或过湿均能引起幼虫大量死亡。黑绒金龟: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飞翔能力强,喜吃杨、柳、榆树的叶子。防治措施一是林业措施:圃地及时清楚杂草,秋末大水冬灌,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对虫口多的圃地。圃地周围或苗间种蓖麻,对金龟子有诱食毒害作用。二是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性盛发期捕成虫,幼虫在表土活动时,适时翻土。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

(二)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林业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养以及管理,打造出不利害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上,从城市林业生态出发,依靠病虫的危害 和发生繁衍的环境要求,找到影响病虫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种养和管理,打造出平衡的病虫和天敌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病虫衍生的条件,提高林业植物对病虫的抗性,达到预防和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加强对于林业病虫的研究和生态防治手段的打造。 例如人工繁殖和投放害虫天敌,采取相应手段进行保护,采用化学信息素和生物农药技术来防治。利用化学信息素来控制天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在未来林业虫害持续防治中有着极大的前景。[3]。最后、改进施药技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化学农药。根据检测显示,从喷药器中出去的药液只有25%~50%能留在植物叶片中,不足1%的农药能直接命中害虫,而真正有效杀灭害虫的农药只占0.03%[4]。

(三)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天然的免疫力,发展植物之间的互相保护,环境对于病虫是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在利用这些固有的相生植物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于虫害的免疫力,合理的植物配比是控制林业虫害,打造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5]。

林业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打造良性生态绿化的关键,随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持续可控等等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实践探索,就能让林业病虫害治理工程逐渐走向完善,越来越贴近城市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政府)

参考文献

[1]郑进.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湖北林业科技,2003(3):27-30.

[2]徐公天.我国城市林业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3]尤民生,王海川,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28(4):434-440.

篇9

关键词:植物; 多样性; 保护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7403

1引言

伴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森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功能日益凸显,健全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1]。漕涧林场辖区地处被认为是世界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交汇带上,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马来的交汇带上[2],林区内山高谷深,坡度较陡,隐域环境众多,植物多样性丰富,还有许多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为更好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深入调查和抢救性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2研究地自然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漕涧林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云龙县境内,在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交界处,东经98°58′~99°15′,北25°29′~26°04′之间,林区最高海拔3655.9 m,最低海拔2300 m,辖国有林面积21731 hm2,是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带的边缘位置(图1),林区河谷切割深刻,全为山地,气候冷凉,最冷月为1月,年平均温度8.8℃,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 mm之间,属温凉性气候带,利于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84.85%。

2.2生态区位概况

漕涧林场林区位于横断山脉南缘滇西纵谷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末端,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上。林区西隔怒江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望,东临澜沧江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林区位置见图2,分属怒江和澜沧江流域,印度洋和太平洋水

系,处在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马来等3个被公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汇带核心区,林区生态区位尤为重要,林分结构完整,植物种类丰富。

3植物多样性保护背景

3.1林区植物多样性现状

漕涧林场林区范围内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从海拔2300 m的集体林交界处到海拔3655.9 m的山顶,植被类型包括:Ⅰ暖性阔叶林(2300~3000 m)、Ⅱ暖性针叶林(2300~2800 m)、Ⅲ温凉性针叶林(2600~3000 m)、Ⅳ寒温性针叶林(3000~3655.9 m)、Ⅴ竹林(2500~3655.9 m)[3]。云南省范围内分布的野生植物种类中有1/3以上物种在林区内有天然分布,目前已查明的木本植物种类达74个科283种,其中大量分布的有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分布31个种、蔷薇科(Rosaceae)植物分布29个种、樟科(Lauraceae)植物分布17个种、槭树科(Aceraceae)植物分布10个种、壳斗科(Fagaceae)植物分布9个种、山茶科(Theaceae)植物分布9个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松科(Pinaceae)植物分布8个种、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分布8个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植物分布7个种、桑科(Moraceae)植物分布7个种。林区内分布有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Hook.f.et Thoms)D.L.Fu)、长喙厚朴(Magnolia rostrata W.W.Smith)、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云南榧木(Torreya fargesii Franch.var.yunnaneasis(Cheng et L.K.Fu)N.Kang)、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 Dunn.)、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Hook.f.et Thoms)、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等多种国家Ⅰ、Ⅱ级保护的野生植物,其中被划入《中国植物红色名录》的受威胁植物种类在林区有40种之多[4],这些濒危物种在林区内均长势良好。漕涧林场林区位于世界杜鹃花科植物的中心分布区域,林区内集中分布有31个杜鹃花科植物品种,云南的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 、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林区内都能寻到踪迹。林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森林类型,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林区鸟兽资源较为丰富。

3.2林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漕涧林场林区与被誉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一江之隔,由于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林区内物种分布的奇特布局,各种珍稀濒危植物在林区呈“斑块状”分布在林区各个位置,形成各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火灾频发和交通便利,林区人为活动频繁,畜害严重等各种因素,导致部份物种出现分布范围缩小,自然更新困难,群落逐渐衰退的趋势。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还是实现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的前提,也是林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4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和保护措施

4.1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步骤

4.1.1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区内对林分群落结构和植物种类进行样地调查,在每个林班内沿海拔梯度选择样地,每100 m海拔区间内设3个样地,针对乔木群:在20 m×25 m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灌木样方和5个1 m×1 m草本样方;针对灌木群落:在10 m×10 m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灌木样方和5个1 m×1 m草本样方;针对草本群落:在10 m×10 m样地内设置5个1 m×1 m样方做草本调查[5];灌木和草本样方位置均设置在样地4角和中心位置。通过群落调查,对样地中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详细记录乔、灌、草种类和数量,以重要值为基础,计算出各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相对多度=(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全部种的个体数量)×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全部种的频度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一个种的基面积之和/全部种的基面积之和)×100%,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6],

多样性指数: S=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数,

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J=(-∑PilogPi)/logS,

Simpson指数(优势度指数):D=1-∑〔Ni(Ni-1)/N(N-1)〕,

Shannon-Weiner指数(H′):H′=-∑PilogPi。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的重要值,N为群落(样地)中所有物种重要值之和,S为物种i所在样方的物种总数,既丰富度指数。运用Sigmaplot软件对多样性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植物种类及分布范围,找出种群分布及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导致种群退化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保护。不同种群保护方法见表1。

4.1.2植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步骤

第一步:设施和硬件配置。要更好的保护好林区植物多样性,对珍稀植物的跟踪观测和苗木扩繁培育必不可少,配备相关的观测设备和育苗设施等硬件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

第二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热爱林业工作,有多样性保护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关键。

第三步: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规划。对林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并合理规划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是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第四步:构建植物多样性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建设是系统开展遗传、物种、生态及景观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植物多样性规划与保护的重要途径[7]。

4.2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4.2.1种质资源保存

采集种子对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存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采集植物种子,依托设施齐备的科研院所进行种子保存,是植物多样性保护最经济最直接的方法。

4.2.2加强宣传教育

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全民的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科普活动,宣传植物多样性保护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群众的保护意识。加强监督和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让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扎根在群众心中。

4.2.3就地封育保护

针对林区范围内更新情况正常,种群生长稳定的珍稀保护树种,通过封山育林和划定保护区域的方式,采取就地保护,主要植物种类包括:滇藏木兰、贡山厚朴、水青树、十齿花、领春木、小果垂枝柏、苍山冷杉、云龙箭竹和槭树科、杜鹃花科等植物种群。

4.2.4建园迁地保护

针对林区内种群数量较少,易遭受人、畜破坏的珍稀植物种群,以及观赏价值、药用价值较高,易遭到人为采挖的植物,结合林场管护站点分散在林区的便利条件,采取建园迁地保护的方法,通过育苗种植扩大种群数量,在分布区管护站附近集中建园进行迁地保护。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云南黄连、延龄草、云南大百合、绿绒蒿、黄花独蒜兰等植物种群。

4.2.5濒危植物人工繁育保护

针对林区内野外种群数量稀少、更新困难的濒危植物种群,通过人工育苗繁殖,进行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种植,扩大野外种群数量,提高种群稳定性,主要植物种类包括;红豆杉、榧树等保护等级较高的植物。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5结语

植物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植物多样性自身面临的生存危机,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中,植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根据林场多年来的保护经验和成效分析:加强基础调查数据收集、建立植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平台、针对林区环境特征采取常规方法和探索新技术相结合的保护方法,针对林区植物多样性动态跟踪分析和濒危物种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是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改变观念、细化责任、强化落实,才能推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最终抓好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孙志勇,季孔庶.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2(4):2.

[2]陈丽,董洪进,彭华.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J].林业科技开发,2013,21(3):359~363.

[3]庞承昭,瞿仰全,吴健全.云龙县漕涧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R].云龙:云龙县林业局,1989.

[4]孙卫邦,文香英,周元,等.云志本山常见植物(国际合作)[R].云龙:云龙县林业局,2009.

篇10

东坝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土壤肥沃,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交通条件便利,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现已建成以东坝镇大厨房村、渠东村等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葡萄产业协会注册了自己的葡萄品牌,在各县市水果市场和消费者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区内外、市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多数农户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从横向比较看,我镇葡萄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品种单一,质量效益还有待提高。如何克服困难,扶持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着这个课题,对我镇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小见大,形成了金塔县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几年来东坝镇种植了800多亩葡萄,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把葡萄产业做大、做细、做深,我们要扩大葡萄的种植规模。

一、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东坝镇四年前开始试种植葡萄,刚开始推广时举步维艰,农民还不能接受这种产业,思想还比较僵化。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最终主要建成了以大厨房村、渠东村、小河口村为试点的葡萄基地。按照“一年栽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的总体规划,种植葡萄面积

亩。葡萄种植总面积 多亩,目前产果葡萄面积 多亩。主要有里扎马特、食府罗莎、红地球等二、三个品种,年产量 多吨。2010年大厨房葡萄经过三年的成长,得到了喜人的产量。大厨房村葡萄每亩平均收益为1万—1.1万元,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为了更好的储藏葡萄,镇村两级积极筹集资金,建成了恒温冷库,解决了葡萄储存的燃眉之急。大厨房村的葡萄效益明显提高后,带动辐射影响本村和周边村农民的注意,极大地调动了我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我镇葡萄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据今年的发展形势,预计我镇2012年新增葡萄面积在1000亩以上。

二、当前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1、品种结构较单一,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几乎全部都是中熟品种,缺少早熟、晚熟品种。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只有50天左右),不利于拉开葡萄上市时间差,葡萄价格难以提高。在葡萄成熟期,大量葡萄集中上市,金塔的市场容量有限,葡萄销售压力大,贮藏、运输等技术跟不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技术开发滞后,在优质苗木供应上没有优势。与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村在葡萄新品种开发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现在基本还是多年前从外地引进的品种。而葡萄种植先进地区在葡萄品种上的战略是使用一批,淘汰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

3、种植规模受限,管理方式落后。全村的 多亩挂果葡萄种植面积在巨大的市场容量面前微不足道。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而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你的,我的。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4、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 “大厨房”葡萄品牌虽然在我县,我市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还只能是区域性的。离走出去还有很大的差距。金塔本地葡萄市场也是“七国争雄”,狼烟四起。在外地大品牌优质葡萄面前,“大厨房”葡萄还是个小个子。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今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科学规划。必须制定葡萄产业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现已发展各类优质葡萄400多亩(挂果葡萄200多亩),争取明年达到1000亩。努力打造以大厨房村为圆心,辐射周边的几千亩生态葡萄示范基地。

2、政策技术扶持。对连片发展达到一定亩数以上的,进行政策资金补助。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加大选种育种工作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种苗,解决葡萄同期成熟,集中上市,影响效益的问题。从当前看,可能用种苗的选择解决保鲜问题比建设冷库解决保鲜问题更有可行性。协调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在葡萄栽植全程进行跟踪服务,解决农户在生产中的遇到困难。每年组织几次葡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技术。

3、发挥葡萄协会组织作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真正让葡萄协会成为葡萄种植户之家,成为农民种植葡萄的永久牌老师,成为党委、政府管理该产业发展的助手。

4、加强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快农民产销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努力提高我镇葡萄的知名度。通过促进葡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实行农资统一进货,降低生产成本,组建专业市场,建造葡萄冷藏保鲜库,提高葡萄附加值,增加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充分发挥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优势,强化其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行业监管、对外宣传的功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确保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不断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周边地区建立起长期广泛的业务关系,使我镇的葡萄种植基地成为他们的供应地,开创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的新局面。下一步,在品牌建设上,一是要扩影响,二是要上台阶,二者以扩影响为先。在基地建设上,在巩固目前鲜食葡萄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种植葡萄的比较效益,让农民看到、感受到种葡萄和种粮食的差别,引导农民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在镇这个层面上,也应该加大对葡萄种植效益的宣传,鼓励周边农民改种葡萄,在种植面积上有个大的飞跃。

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

正的创收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东坝镇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相信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配合下,在东坝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把设施葡萄基地任务、进度、质量纳入县区年度目标责任,年终进行绩效考核。在市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近4年来筹措经费300多万元,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业综合开发、黑河流域节水工程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对自筹资金发展设施葡萄集中连片30亩以上新建的标准大棚,每棚补助5000元。同时积极争取治沙贴息贷款,对建棚农户每座棚贷款2万元,连续贴息3年, 2009年,市上为种植户争取治沙贴息贷款5000多万元,贴息167万元,2010年已申请贴息贷款8523.65万元。各县(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补助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大棚每座补助5000?10000元,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2. 狠抓技术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栽培技术是支撑,2007年开始,市、县(区)成立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小组,下设市场营销等四个工作小组。依托“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深入推进“112”林农科技培训工作,推行“良种良法到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和“定人、定责、定棚、一定三年不变”的科技培训新机制。从全市抽调115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仅2010年,全市开展设施葡萄培训206场(次),培训各级科技服务人员、现场指导和种植户达8748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聘请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经常深入现场为科技服务人员、乡村干部、种植农户答疑解惑,解决技术难题。在进行科技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制定了《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质量分级》等5项地方标准,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并于2009年12月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特别是总结的“2+4+3葡萄病害预防技术”、“冷热空气交换强迫休眠技术”、“三个三分之一的土壤配制技术”、“843”葡萄品质提升新技术,受到了全国葡萄行业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3. 建立营销网络,搞好销售工作。为搞好“金张掖红提葡萄”营销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葡萄协会有关人员、种植大户到永登、天祝考察销售价格及采摘分级包装等情况,市县林业部门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制定金张掖红提营销工作方案。组织营销人员赴敦煌、榆中学习营销经验,与南方客商广泛联系,掌握了相关信息,结合我市葡萄产品质量,合理确定了金张掖红提的销售引导价格。组织人员赴兰州、银川、内蒙、成都、武汉等省市考察市场销售情况,并邀请上海、广州、重庆、青岛、宁波等外地客商来张掖考察洽谈,整理国内外客商信息300多条,建立了金张掖红提营销信息网络。2009年,组建成立了张掖市葡萄协会及各县(区)葡萄分会,在设施葡萄发展的重点乡镇及村社建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各级营销组织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培育了一批设施葡萄经纪人和营销流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