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15:2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稻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篇2
根据公司要求,为了掌握今年我库辖区粳稻谷和黄玉米的质量情况,做好收购工作,合理安排储粮,给上级领导和科学储粮提供信息。我库于10月8日至11日,由仓储主任亲自带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粮食产量情况。××粮库位于××粮食主产区,辐射周边××乡、××乡、××乡及紧临的××部分乡镇,属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较大,粮食产量较高。经调查,2018年辖区内粮食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种植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预计粮食产量较去年也要有较大增长。玉米产量在10万吨左右,商品量在8万吨左右;水稻产量在2万吨左右,商品量1.5万吨。
2、质量情况。稻谷自然水份最高19.0%,最低15.0%,一般16.0-17.0%。出糙率最高80.7%,最低75.0%,一般77-79%。整精米率最高55-66%,最低50%,一般60%。不完善粒最高2.6%,最低2.3%,一般2.4%。杂质最高0.8%,最低0.5%,一般0.7%,同标准水分千粒重最高47g,一般43g,最低41g。
篇3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40-01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1-2]。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
1 发病症状
稻株体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生纹枯病。分蘖期始见病斑,圆秆拔节期盛发,孕穗抽穗期危害强烈。危害叶鞘、茎秆、叶片,严重时危害穗颈和谷粒。稻瘟病初期感染叶鞘,在基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行,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斑块,以后多个病斑相互重叠而成云纹状,导致叶片发黄,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侵染茎秆,上位叶片枯死,植株冒穿死亡,或造成连片倒伏。
2 病原
水稻纹枯病菌为真菌,分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菌丝初为无色,后变淡褐色,有分枝。菌丝能在病组织内生长,也可蔓延到病部表面。在病组织表面的菌丝可集结成菌核,褐色、粗糙、扁圆或不规则形,上有少量菌丝与病组织相连,易脱落于土壤。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在隐蔽、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白色粉末。
3 侵染循环特点
纹枯病菌可危害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花生等植物,危害水稻的纹枯病菌在水稻收割前或收割时,大量菌核掉落田间,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其他寄主上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源。稻麦两熟田,在小麦收割后灭茬灌水时,大部分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或混杂于浪渣中,水稻栽插后一部分菌核附在稻株近水面叶鞘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菌核萌发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内侧表皮的气孔或直接从表皮侵入,沉在水中的菌核萌发伸出的菌丝,侵染稻株基部淹水部分及水面上的叶鞘;菌丝侵入后一般3~5 d出现病斑,发病后形成的病斑在外部长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继续扩展蔓延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加重。
4 发病原因
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4.1 菌源
育秧播种时使用有病稻草覆盖,幼苗及早接触病菌,或上季收割水稻菌核撒落秧田;插秧田越冬菌核残留量多少,插秧时是否打捞水中浪渣等与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新垦田块,上年发病轻田块,打捞浪渣彻底田块及水旱轮作田块,一般发病轻。反之,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则重。但病情的发展则受田间管理、稻株长势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4.2 栽培管理
4.2.1 灌溉。长期灌深水,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特别是孕穗至灌浆期灌深水,则发病重;而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适度烤田,田间保持半干半湿的湿润状态,稻丛间湿度较低,病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蔓延受到抑制,发病则轻。
4.2.2 营养。土壤有机质缺乏,偏施氮肥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叶片浓绿披垂,群体密度大,封行早,稻丛间荫蔽光照不足湿度大,空气交换不畅,形成稻体碳、氮比值小,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秆、叶片柔弱,抗病力下降,因而有利于病菌侵入、滋生、蔓延。发生倒伏的稻株病情会更加严重。
4.2.3 温湿度。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 ℃左右,在10 ℃以下、38 ℃以上则停止生长。温度在22 ℃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即可发病,温度在25~31 ℃,相对湿度达97%以上时发病最重。因此,在适温范围内湿度对病情发展起着主要作用。
4.2.4 栽植密度。密度与纹枯病的发生关系也很密切。单位面积穴数、每穴苗数越多,其穴与穴间、株与株间愈荫蔽,湿度也愈大,适于病菌气生菌丝生长和蔓延。这是由于光照差,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少,光合效能低,不利于稻株积累碳水化合物,造成抗病力下降利于侵染发病。
4.2.5 品种及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但至今还没有发现完全免疫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其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孕穗至抽穗期蔓延最快,乳熟期后病势下降,黄熟期发病停止。
5 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必须狠抓农业防治,控施氮肥,适时烤田,及时施药,防治结合。
5.1 选用抗病品种
睢宁地区可选择宁粳4号、连粳7号、徐稻3号、中粳1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以及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明86等中熟中籼杂交稻品种。
5.2 消灭菌源,打捞浪渣
育秧播种时,一是施用土壤灭菌剂;二是改稻草覆盖为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减少幼苗感染纹枯病菌,移栽本田彻底打捞浪渣,减少菌源。浪渣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焚烧,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防止有病稻草回田[3-4]。
5.3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
要定穴、定苗、定量栽插;合理施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施足有机肥,氮、磷、钾协调配合,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补足钙、硅肥。把握基肥足,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湿润灌溉,适时烤田。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定量灌水,促使水稻清秀老健。
5.4 加强药剂防治
老稻田发病早而重的,在分蘖末期当病穴率达10%~15%时即施药防治。第1次施药后隔7~10 d再施第2次药。发病一般的田块,在拔节至孕穗期当病穴率达20%时施药防治。若水稻已进入乳熟期或气温下降到25 ℃以下时,即使病穴率已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也不必防治。药剂可选用井冈·嘧啶苷、苯甲·丙环唑、井冈·丙环唑、井·蜡芽等[5-6]按使用剂量喷药液750~1 125 L/hm2。
6 参考文献
[1] 刘淑环,李金琴.哲盟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调查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4):32,41.
[2] 赵白鸽,刘嗣伟.沿黄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配套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5):20-21.
[3]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4] 石鸿文,丁文侠.水稻纹枯病的配套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5):23.
篇4
1基本情况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径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东临湖南省靖州县,西靠剑河县,南与黎平县接壤,北与天柱县为界。县境内大部分海拨在600~800m,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年日照时数1086.3h,年降雨量1250~1400mm,无霜期320d。全县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委员会,1477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2.95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8.6%。全县国土面积1600.85km2,其中林地面积113858.9hm2,耕地面积8408.02hm2,耕地属典型的林区农业耕地。
2调研目的
调研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全县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主要品种、秸秆加工利用率和利用方式,根据秸秆利用现状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合理化建议。
3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现状
3.1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5.5万亩左右,年产生农作物秸秆8.97万t(折干),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每年秸秆产量3.97万t;玉米种植面积2.8万亩,秸秆产量0.87万t;油菜籽种植面积6.51万亩,秸秆产量0.73万t;豆类、薯类、菜类等种植面积6.89万亩,秸秆产量3.4万t。3.2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目前,全县水稻秸秆约有0.79万t通过晒干打垛作为牲畜冬春饲草过腹还田或畜舍垫料发酵还田,有1.58万t收割时切碎还田,1.0万t直接还田,0.6万t被焚烧处理。玉米秸秆有0.44万t通过青贮或晒干打垛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有0.26万t收割时直接还田,0.17万t被焚烧处理。油菜籽秸秆有0.21万t直接还田,0.15万t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或畜舍垫料发酵后还田,0.37万t被焚烧处理。豆类、薯类、菜类等作物秸秆有1.38万t收割时直接还田,1.22万t通过青贮或晒干贮藏作为家畜饲草过腹还田,0.8万t被焚烧处理。
4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推广情况
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后,县农业局坚持把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作为农业节支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全县拥有水稻全喂式或半喂式联合收获机37台,小型动力脱粒机4000台。水稻机收率达95%以上,水稻机收秸秆切碎还田达40%左右,主要推广利用技术如下:4.1秸秆切碎还田技术。在秋季,重点推广水稻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油菜机耕播种技术(或绿肥免耕直播技术),在水稻收割时,利用收割切碎半喂式或全喂式一体联合收割机,将切碎后的水稻秸秆均匀抛撒到地表,然后利用机耕播种油菜或免耕播种绿肥等冬季作物。4.2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在玉米、薯类成熟采收时,将玉米、薯蔓等秸秆通过机械加工切碎,装入青贮池或青贮窖中贮存,作为牛羊冬春饲料,约利用秸秆0.6万t。4.3栽培食用菌技术。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适合于在农户中推广。全县现有食用菌种植户100多户,建有专业种植大棚150多个,种植面积80多亩,年产量16.2万kg左右,利用秸秆约0.04万t。
5存在的问题
5.1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锦屏县农业属林区山地农业,固本、河口、平秋、彦洞等乡镇耕地处在半山腰或山冲中,只能靠传统的或半机械化耕作方式来完成,在敦寨、新化、铜鼓等部分乡镇,水稻机械收割才能实现秸秆切碎还田。因此,作物收割时秸秆完全机械化处理还田利用率还比较低,作物种类也不多。5.2农民种植观念落后。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玉米、油菜采收时秸秆焚烧的现象零星发生。而留茬秸秆在种植下一季作物时,大部分被深翻(旋耕)掩埋,培肥地力。锦屏县主要农业生产模式有水稻—油菜、玉米—油菜、红薯—洋芋等,作物收获后种植下一季作物时,秸秆直接抛撒田野比较普遍,缺乏科学的处理和利用。其原因之一是机械化处理利用费时费力,缺乏财力支撑;其次,农民朋友认为本地区处于高温高湿地区,存在着秸秆抛撒于田野自然腐烂有益于土地的传统思想。5.3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食草家畜年存栏量不足,没有规模化集约化秸秆加工利用养殖企业带动发展,秸秆机械化处理后牛羊过腹还田数量不多。全县秸秆年产量为8.9万t,草山草坡和秸秆理论载畜量5万多个黄牛单位。目前,饲养量不足2万个黄牛单位,秸秆机械化处理后牛羊过腹还田为0.5万t,过腹还田利用率约5.6%,秸秆资源通过养殖转化成经济优势量小。5.4缺乏政策扶持。因为没有秸秆加工利用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扶持,将秸秆加工用于发电、造纸等财力物力消耗量较大,而且收益较低,因此没有企业愿意从事该项产业工作,多余的秸秆也就没有被收购利用。
6对策建议
篇5
委实,粮食要像真理一样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放心。很多人在问:我们老百姓怎样才能参与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科学政策讨论与制定当中呢?日本全国“共识会议”值得中国思考与借鉴。
日本“共识会议”值得中国借鉴
在日本国内,围绕着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脑死问题、克隆技术、癌细胞的治疗以及疯牛病等等科学技术问题,人们曾产生出很多疑虑,甚至出现了频繁的反对运动。针对日本民众的反应,为了让公众能参与到转基因作物等科学问题的政策制定上来,日本召开了全国的“共识会议”。
日本的“共识会议”共召开了四次,首先是两次准备会议,向民众代表介绍了转基因农作物的利益和风险的基本知识,根据共识会议的讨论整理出了民心、民忧的“关键性问题”,然后在第三次会议由专家针对之前的“关键性问题”做出回答,让公众和专家进行互动讨论,第四次会议上,完全由公众整理出“公众意见提案”。
1998年日本召开了议题为“转基因治疗”的试行性共识会议,2000年“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共识会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本次正式会议整个过程均对外开放,会议之外的公众也都参与旁听。会议首先由专家根据第二次准备会议整理出来的“关键性问题”报告,针对公众代表最关心、最担忧的问题给予回答、解释和说明,然后专家和公众之间可以展开充分讨论。这个阶段的会议,是首次实现专家和公众双方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真正体现了共识会议的精神――“专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
第四次正式会议,是根据前三次会议的说明、解答以及讨论的结果,由公众代表整理出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公众意见提案”。由公众团体撰写的文件《共识会议报告》具有极高的水平,以至于让参加会议的专家也感到非常震惊。值得强调的是,这份作为共识会议最后的总结性报告文件,从撰写到完成的全部过程,完全由公众代表来负责,专家和政府机构均无权介入,正是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了共识会议当中公众的主导权。在借鉴日本这种国民参与模式的基础上,也期待中国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和其他科技问题得到公众更多的参与。
转基因食品不符合中国国情
另外,转基因食品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美国是大农场耕作方式,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无法对农场进行除草、杀虫。用杀虫剂又会存在较高的成本和污染残留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发了转基因作物品种。很多转基因的功能都是用来杀虫或者除草,对其他的植被造成破坏。
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包括除草、杀虫、粮食单产的增加在于劳动力的投入,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转基因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非转基因国家,中国在未来还将享有相当优势。目前很多环保人士重视健康的人群,都青睐于食用非转基因食物。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转基因”品牌向世界进行推广,不排除享受“议价”权,以售出的高价来弥补我国非转基因农作物的产量比国外转基因农作物产量低的缺陷。也就是说,尽管转基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很大,但是从收益的角度来讲,我们非转基因农作物未见得就差。因此,中国完全没必要盲目地搞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粮食。
篇6
1宁乡县农业发展现状及有效做法
2012年,宁乡稻谷种植面积11.97万hm2,全年水稻产量80.1万t,是全国第一水稻产量大县,优质水稻生产比重高,全县优质水稻面积约占总水稻播面的8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4%,高出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县出栏肉猪242万头,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位居第一,且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全县常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且能繁母猪30头以上的养殖户近200户;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比较迅速,近3年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并称为拉动宁乡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体分析,宁乡县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粮食等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总结其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完善补贴方式
2012年平均水稻种植补贴约180元/667m2,基本相当于上海水稻种植补贴水平,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每年奖励两万元。农机补贴方式不断优化,由往年的“差额购机”改革为“全额购机、直补到户”;在扶持加工业发展方面,累计申请获得财政补贴项目资金458万元。据调研农户介绍,现行的补贴与奖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1.2整合多方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传统的种粮大县,宁乡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存在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一年不如一年,水利设施差[1],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较低,农田基础设施整体上仍比较薄弱。为此,宁乡县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标准良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多方项目资金,实施主干渠道和农村小水利工程,建成每667m2产400kg的高产稳产农田1.07万hm2,累计投入规划改造资金3.3亿元,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5%以上。
1.3注重良种良法配套,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据该县农业局统计,2012年全县水稻生产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8%,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方式覆盖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47%,测图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15.27万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5%,肥料施用更加合理均衡,肥料利用率提高,化肥施用量逐步减少。据当地测算,仅这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全年累计增产粮食3.9万t,带动农民增收8.6亿元。
1.4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推动生猪产业发展
“宁乡花猪”作为全国四大地方优良品种,在2003年仅剩7个血缘,在濒临灭绝的情况下,宁乡县采取有利措施予以保护开发,2006年“宁乡猪”进入国家保护名录[2]。宁乡先后引进了饲料加工、兽药生产、肉类加工等大型企业,带动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宁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猪调出县,肉类加工企业10家,中仔猪交易辐射中南5省47个县,成为中南地区中仔猪集散地。
2宁乡县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有利条件
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轨迹来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甚至是粮田,政府工作重心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大量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农业生产呈现兼业化、老龄化特点[3]。从调研情况来看,宁乡县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其粮食生产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2.1小规模农户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
据宁乡县农业局介绍,家庭小规模农户是主要的生产主体,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左右。宁乡县工业用工需求旺盛,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多,平均每月打工收入在4000~6000元,家庭小规模农户基本全部都是兼业农户。从统计数据分析,宁乡县户均耕地面积0.13~0.2hm2,全年水稻生产净收入1000元左右,不到家庭总收入的5%,生产主体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和妇女。加之地块分散细碎,许多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人工抛秧比重70%,传统小规模农户水稻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
2.2一季稻种植比较效益更高
目前,双季稻总产量、现金收入高于单季稻,但产投比、利润率不高[4]。从农户调研结果分析,每667m2双季稻产量约为850kg,每667m2单季稻也有600kg,与单季稻相比,双季稻水稻产量仅多出42%,但成本却增加一倍,而且在同一个生产年度内,单季稻收获后还能种植一季油菜。综合分析,单季稻加油菜的种植模式每667m2收益在250元,比双季稻高出约50元。从农户调研统计数据分析,2013年一季稻生产比重约为10%,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2.3粮食补贴与奖励政策缺乏针对性
调研农户反映,现行的粮食补贴、奖励政策未与粮食产量直接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种粮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粮食补贴按2003年计税面积平均发放,超过2003年计税面积的部分耕地得不到补贴;二是粮食补贴与面积挂钩、与产量无关,农民通过改进种植方式,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并不能获得更多的粮食补贴。
2.4坚守耕地红线压力加大
一方面,宁乡县紧邻长沙市区,从县城到长沙市中心区仅需50分钟车程,轻轨建成后可缩短到30分钟以内,将成为长沙重要的卫星城,承担着分散长沙人口和转移工业产业的重任;另一方面,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宁乡县非农土地需求必将持续增加。据有关测算,全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耕地就会减少40万hm2[5]。从近几年发展态势和经济实力分析,宁乡县已初步具备城镇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2012年,宁乡县人均GDP达到5.5万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约3000元,高出湖南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大多粮食主产县相比,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优势。随着全县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村、农业投资持续增加,2011年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为30.3亿元,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8%。(2)工业产业结构有助于带动当地农业增产增效201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6.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1.3%,成为当地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利税的同时,还直接带动了种植、养殖等第一产业的发展。2012年,宁乡县农产品本地加工率达到9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62万户,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3)规模化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宁乡县地属省会长沙,临近工业高度发达的广东,兼备劳动力“外向型转移”和“内向型转移”的双向条件。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转移,水稻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全县2hm2以上种粮大户有6352户,承包面积2.25万hm2,比2011年增加3866.7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35.6%,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
3政策建议
3.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宁乡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肩负重大责任并具有示范作用。要保证粮食的供给充足,必须有足够的耕地保证[6]。建议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健全耕地保护目标共同责任机制,制定考核和评价办法[7],把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上升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确保粮食耕地面积和质量。
3.2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已制约单产进一步提高、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8]。据宁乡县农业局统计,高产田与低产田每667m2水稻产量相差100kg以上,低产田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仅在30%左右,相比高产田,每667m2用工数量较多。以水田为例,宁乡县现有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各为2.69万hm2、2.44万hm2、2.88万hm2,要分别建成每667m2产1000kg、900~1000kg、850kg的生产能力,每667m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分别投入1850元、4300元、5000元,合计总投资44.8亿元。
3.3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从该次调研分析,4~6.67hm2的水稻种植规模最适合,既能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又能兼顾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按照目前种植收益、当地城乡居民收入测算,当农户水稻生产规模达到4hm2,其经营收入基本能接近当地城镇居民收入。从生产效率分析,在土地细碎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条件下,水稻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劳动力投入。一般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2~3人,在不雇工或少量季节性雇工的前提下,其水稻种植的最大规模约为6.67hm2。而且从不同规模水稻单产的统计数据分析,2~6.6hm2种植规模晚稻平均单产446.5kg/667m2,分别比33.3~66.6hm2、66.7hm2以上单产水平高出65.5kg/667m2、20kg/667m2[9]。可以说,适度规模水稻生产效率最高。为此,建议加快土地制度创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农生产规模效益[10]。
3.4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篇7
讨论篇:我们的餐桌,当真很危险?
支持方:我们的餐桌很危险!
反对方:我们的餐桌没那么糟!
全职主妇Alice
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却得不到解决?大家都懂的!所以,我不得不对孩子的食物百般挑剔。 钟杨 晚报记者
我是一名媒体工作者,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参与过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一些媒体很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食品安全报道必须确有其事,但其程度轻重,就全靠我们的笔杆子咯。
食品包装设计师 Lee
其实,把下架货品改动生产日期再上架、用非食用色素代替食用色素等,都是我们食品行业公开的秘密。所以我现在只买进口食品,或者是价格比较贵的国产货,求个心理安慰。
周笑宇 疾控工作者
多年来,食品添加剂在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几乎全部都是存在的,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好的食物口感。可是,近两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连带着将它们的副作用夸大并“妖魔化”了。
外企法务 小涛
中国的食品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严,标准也比发达国家要低,所以奸商们总有漏洞可钻! 廖之强 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也愈发关注起来,很多以前并不在乎的,现在都在乎了。在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给你一袋大米,你还在乎是不是转基因的?
知识篇:终结流言,它们其实蛮安全!
不可否认,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且日益突出,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谈食色变”,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日子总得过,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既关心相关报道,也不被流言牵着鼻子走。本期小编们就将为一些“无辜”的美食“伸冤”,让大家买得聪明,吃得放心。
激素奶
健康流言:市面上的牛奶,都是母牛吃了激素产的奶,小女孩喝多了会变成哦!
流言终结:牛的激素,其实和你无关!
促进母牛产奶的生长激素简称BGH,有可能让牛奶变成“激素奶”的就是它了。正常情况下,它是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后才被人体吸收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针对BGH被意外地大量吸收的情况,做了大量实验并得出结论,即使一个10公斤的孩子每天喝1.5公斤高浓度BGH的牛奶,每公斤体重也只吸收0.0075毫克,这与他们评定的安全剂量0.5毫克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牛奶激素”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蜡苹果
健康流言:据说停电的时候,刮一刮你家的苹果就能做根蜡烛。
流言终结:它们穿件马甲也有错?
其实苹果表面本就天然存在一层“蜡”,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苹果水分蒸发、防止细菌侵袭、防虫。给苹果打的蜡法定要求使用“可食用蜡”,它是对天然蜡的“补强”,而“可食用蜡”在食品中的应用远不仅是给苹果打蜡、巧克力豆等糖果,药物胶囊等都有它们的身影。那么,不敢吃苹果蜡,你能保证永远不吃M&M's豆?所以,只要规范使用“可食用蜡”,就肯定不会危害你的健康。
农药茶
健康流言:某环保组织的茶叶调查报告指出,国内9大品牌的茶叶都有农药残留!
流言终结:长那么大从没洗过澡,沾点药怎么了?
茶叶上有合法使用的农药的残留其实是正常的。从制作工艺来看,茶叶采摘回来后会先在太阳下晾晒一阵,直至茶叶失去一部分水,再经过好几道工艺炒制。最后被出售的茶叶经过高温干燥,细菌基本都被杀死了,剩余的就是尘土和一些不会被高温分解的农残。由此可见,在茶叶被冲泡之前,它们从来不会“洗澡”!所以,懂茶的人都知道,将“头道茶”倒掉是最科学的做法。
假鸡蛋
健康流言:假鸡蛋的蛋黄可以做乒乓球,那弹跳力,杠杠的!
流言终结:它们真没那么“坚强”。
制作假鸡蛋的成本大大高于真鸡蛋,哪有商家会那么傻呢?所以,你大可放心。另外,即使是散养鸡所产的蛋,也有可能是“橡皮蛋”(通常指的是煮熟后蛋黄有弹性,甚至可以当球来抛的鸡蛋),“橡皮蛋”并非假鸡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正常的鸡蛋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时间过长,二是饲料中的棉酚含量过高。另外,有一种叫“苘麻”的野草,它含有一种叫做“类环丙烯脂酸”的物质,也可能导致“橡皮蛋”的产生。
转基因食品
健康流言:假如一直吃转基因食品,人类三代之内必灭亡(或者直接变种成ET哦)!
流言终结:不敢碰它的,都是没学好生物学的!
以水稻为例,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只是增加了一个Bt基因,这个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可对人体来说,只是一种可被分解的蛋白质,完全无害。至于大家担心人类基因会被转基因食品改变,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若真有将大米中的Bt基因转移到人体中,大概跟你随手一箭,就射中月亮的几率差不多吧。
微波食品
健康流言:一直听说微波加热的食品重者致癌,轻者让食物营养流失,这让我们办公室带饭族情何以堪!
篇8
我校在这方面摸索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并以此作为学校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采取措施的依据。农村与城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试验基地不缺,我校在劳动技术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科学试验结合起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把劳技课的内容分年级进行安排,并确定相应的科学试验项目,改变了过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试验脱节的倾向,给农村初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把科学试验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当地一些阴浸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且产量不高的情况,为了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他们进行了耐寒早熟高产的“湘研一号”、“湘研五号”杂交辣椒新品种的试验和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3.把学校的基地试验与农村庭院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外结合,不仅扩充了学校的实验基地,而且将学校试验的成果辐射到农村千家万户,发挥了学校科学试验的示范作用;同时使学生科学试验的项目与发展自己家的庭院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科学试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强了学生搞好科研活动的责任感。在这里,已形成一种学生促家庭、家庭促社会、社会促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4.把劳动生产与劳动育人结合起来。我校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学的知识记得牢、学得活、用得上,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了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好思想和好作风。
篇9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应该说在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和重要资源,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农村中学在现有的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装备、教仪教具的更新、生物园建设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相对来说还不完善,甚至还很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实施。面对现实老师要有清醒的认识,思维上不要局限于教材、几种教仪教具、几个课件上,而是要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真去挖掘有利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各种因素,挖掘农村中学特有的课程资源。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积极去探知,利用农村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为服务教学
课前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的材料较多是动、植物的材料,农村中学的学生采集起来较为容易,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中的鼠妇、青蛙、蚯蚓、蝗虫等材料,学生很容易就可得到,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还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采集来的较完整的生物实体制作成动物、植物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可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生物实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本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浓厚兴趣。
积极开展适于农村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制作标本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善于用好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我校开展的“生物实践探究活动”课题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周围的农户在种植、饲养等生产情况,从中了解一些种植、饲养的知识;结合本地区稀土资源丰富,但开采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对开采地进行实地调查、对开采地周围的群众进行访问,取回土样、水样进行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对比试验、向相关部门采集数据,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把活动情况向全体师生进行展示;开展的《农村小河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五指石森林生态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在全体师生中造成了良好的影响,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对农村学生来说一些动、植物的活体很容易取得,我们根据这个有利条件,经常开展制作动、植物标本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特别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挖掘农村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篇10
一、课标解读
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确定本节的评价标准:一是要求“运用资料说出……”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对农业分布特点的表述情况,包括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的表述;二是“举例说明……”重在评价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将中国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发展联系起来,以达到学生能在总体上认识中国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之目的。在具体内容的编排方面,文字简明扼要,大量使用图表资料,直观形象;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利于教师引导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第一框题:“让‘土地奉献’的产业”。阐述什么是农业,通过醒目的标题,凸显农业离不开土地,通过农业分解图的漫画与学生活动,说明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通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来阐述我国农业历史的悠久。
第二框题:“我国农业的发展”。教材通过“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的条形统计图充分肯定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涉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成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一是农业生产的成果: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品种丰富多样;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三是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第三框题“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第四框题“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在实际教学中,可对教学顺序稍作调整,将第六框题“畜牧业分布”的内容提到第五框题前来学习,因为第三、四、六这三个框题都是讲农业的分布。第三框题“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教学中,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通过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掌握中国小麦、水稻的分布区并分析其原因。第四框题“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教学中,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经济作物往往适合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因而在分布上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可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达到基本了解。第六框题“畜牧业分布”教学中,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畜牧业,即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它们均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分布区域。农耕区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第五框题:“农产品出口基地”。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在沿海部分地区建立了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畜禽等产品。除此之外,我国还发展了一系列的新型农业:“外向型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概念;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在世界上的主要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运用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牲畜品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查阅资料,了解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农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联系家乡的实际,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家乡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重难点剖析
重点:农业的概念及发展的主要成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主要种类及分布。什么是农业,是学生学习本节必然要掌握的概念。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分布情况,引领学生用地形、气候等旧知解决新问题,既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又逐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这是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难点: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通过分析学情发现,农村生活过的学生很快就能把所看到的农业现象等感性材料转化成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领下,结合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进行分析,易领会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但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思维训练仍比较困难。城市的学生没有对农业景观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障碍,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五、图表利用
本节教材正文中使用了2幅漫画、2幅条形统计图、3幅地理分布图、6幅景观图,共13幅图表(表1),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使用。
六、活动建议
本节设计了三个活动,前两个均利用生活化的图片,使教材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问题的活动设计,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活动一:什么是农业?根据漫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所看到的农业现象、农业景观与“农业”的概念产生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只要所说内容属于农业的范畴,都要及时鼓励。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注重纠错,因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易产生片面性,农业不等于种植业,还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