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8 11:2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业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程无忧(51job)日前《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访问涉及33 个大行业5800 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需求:民营超出外企
5800 家受访企业中3515 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 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中兴通讯股份计划在全国招聘3000名毕业生,是受访企业中对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 28750~30500 名毕业生,超出了外资企业22800~23500 名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 个,仅青岛啤酒股份一家就计划招聘1000名毕业生。此外尽管受访的零售、汽车制造和保险行业的企业分别只有27家、16家和11家,但是单个企业招聘的平均人数最多。苏宁电器计划在全国招聘毕业生1000人,上海易初莲花计划招聘400人;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需要毕业生500人。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有2300多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对2006年能否招募到适合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敢乐观”,超过招聘企业总数的60%,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35%的企业则表示“虚位以待,职位长期有效”。
企业最缺销售人才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的事宜,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因为没有毕业生愿意毕业后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80~30350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但是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尽管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名第八,但是相对30000多个空缺职位,5477张投票实在太过渺小。
批发零售、保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行业最缺销售人才。
在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生物制药的销售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但是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前程无忧的另一份《薪酬报告》显示,入世后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他们是市场和收入的保证。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企业苦寻而难得。
北京、上海、广东:只进不愿出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在这三个地区选择如此集中还是令人吃惊。每个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可选取1~3个愿意工作的地区,上海得票46399,北京38739,广州35312,而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2458 和12432。参加调查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毕业生共15308人,占调查总人数26.1%,愿意去这三个地区之外工作的人仅15.0%,很多毕业生重复填写三个一样的地区,以显示自己只愿意在一个地区工作。
校园招聘会成本不菲、效果有限
《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本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许多高校一时会场、教室告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穷于应付,办公室里海报、宣传单堆积如山。粗粗算来,如果一家企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分别举办两场招聘会,计划招聘100名学生,那么仅就海报、宣传页、横幅和展架等制作和分发,加上招聘会场租金、差旅费等成本就超过10万元,用于每个候选人的费用不低于1000元,而之后的笔试、面试等费用也不少。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base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
1000元是毕业生求职底线
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
全国范围,毕业生对于收入的预期以1001~2000元者居多,占参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有11.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首份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毕业生的收入意愿集中在月薪2001~5000元。60.5%的上海、北京和广州高校毕业生表示不会考虑月薪低于1500元的工作。其他地区毕业生求职的收入底线多数设在1000元,低于这个报酬则宁可待在家。
《调查》对5800家企业了解到,提供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1001~2000元占企业总数的55.2%,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给付的薪资在2001~3000元,只有2.4%的企业提供毕业生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3000元。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
篇2
一、基本情况
1.目前,我校在校生有1109人,从2010年以来,共有1946名毕业生。2010年共有毕业生539人,当年就业人数为518人,就业率为96.1%;2011年共有毕业生634人,当年就业622人,就业率为68%;2012年共有毕业生773人,当年就业人数为758人,就业率为98.06%。
2.在我校开设的10多个专业中,就业情况相对较好的专业有:汽车维修、电子、电工与电焊、旅游、饭店服务、计算机应用等,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3.毕业生就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联办学校安置工作,毕业生去向主要呈南多北少分布,95%安置在南方,主要有:深圳赛格三星、珠海格力空调、深圳三洋、创维光电、汤姆逊、富士康、中兴通讯等;5%安置在北方,如青岛海尔、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成霖公司等。另一种是由学校就业处安置工作,就业去向主要有:天津达尔泰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可立新电子有限公司、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平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北京松下电子有限公司、保定天元多层线路板厂等。
4.毕业生就业以学校推荐为主。推荐就业者约占就业总数的97.53%。自主就业人数占的比例较小。
5.升学成为毕业生的另一条出路。升入高校就读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5%,近几年来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就业安置的基本做法
(一)办出职教特色,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寻找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点,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压缩市场需求不旺的专业,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开设能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突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的硬件优势和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广开就业门路,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1.以学校推荐为主,广开就业门路。学校成立了安置(就业)处,由专人负责。常年派人到全国各地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和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等诸多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安置。学校对学生负责到底,采取反复安置的办法,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2.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开设就业指导课,了解就业形式和信息,辅导学生写自荐信,讲授面试技巧,开展求职的技巧讲座等。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学生到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乡镇企事业单位和私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对于工作能力强、有一定条件的毕业生,学校鼓励学生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
3.主动适应市场,闯出一条实习就业的新路子。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合同。通过实习,既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使学生增强了管理意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据统计,近三年,通过实习留用中职毕业生有1898人,占总人数的97.53%,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坚持跟踪调查,注意信息反馈。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习、就业人数比较多的地区,学校还派出专人驻点,指导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专业不对口、岗位不合适的学生,及时联系其它单位给予调整安置。同时,通过跟踪调整,收集实习、就业学生的工作体会,求职经验、招聘人才信息等资料,也为学校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调整及课程体系的改革等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毕业生的安置打下了基础。
三、强化办学水平是安置就业的保证
拥有一个团结向上、开拓进取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学的根本保证。由于职业教育的超前性,职业学校办学难度大,社会不够重视,生源缺乏,毕业生难以安置,问题成堆。但学校领导在这些困难面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有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并且政府县长高度重视,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甚至亲自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出主意,想计策,不辞辛劳地到全国各地联系用人单位。同时,学校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和聘请专业水平高、教育理念新的教师到学校任教,积极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教职工对职教的认识,使每个同志能在职教战线上,以主人翁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省级教学能手。这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了高质量的毕业生。
四、中职毕业生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学生的就业观念还需改变。有些学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留恋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情况发生。同时,还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缺乏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没有求真务实的就业思想,没有把眼光放得更远些,以致有少数同学较长时间难以就业。
(二)就业安置工作还需进一步精细化。现在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除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等。少数同学把自己估价过高,没有认识到自身素质存在一定差距,往往在就业时易遇挫折。这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前期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社会调查不够深入、细致,从而造成毕业生推荐就业反复较多,工作难度大。
(三)建议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篇3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大部分国家失业率不断攀升,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十一五”这五年,城镇每年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2400万,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约为1200万人,缺口1200万人。就业形势的紧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经济环境下,**山区政府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促进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该区的失业率保持了平稳的下降趋势。
二、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作用
1.**山区失业保险基金基本收支情况
**年末,全区共有2281家单位的13.58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参保单位数同比增加392家,参保人数同比增加7620人;失业保险基金全年收缴总额约为8718.65万元,同比增加1129.61万元,增长14.88%。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为3697.57万元,其中:7391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3513.88万元,领金人数同比增长14.39%,金额同比上升了22.18%;医疗补助金支出117.78万元,同比减少39.15万元,下降24.95%;丧葬抚恤金支出为0.51万元,同比增加0.43万元;为848农民工支出一次性生活补助费65.4万元,同比增加21.88万元,上升了50.27%。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相抵,年末介于5021.1万元。
可见,**山区政府注重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全区的失业保险工作,参保人数与参保单位逐年增加,合理支配失业保险基金,为失业保险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山区失业保险基金安排再就业资金支出情况
在全年支出促进就业经费中,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636.88万元。其中,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助528.62万元,同比减少30.2万元;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2575.78万元,同比增加631.67万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174.62万元,同比增加1144.17万元;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27.39万元,同比增加72.22万元;工资性岗位补贴9.8万元,同比增加2.8万元;公益性组织岗位开发补助1220.67万元,同比增加1123.19万元;就业补贴91.68万元,职业介绍补贴290.36万元,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贴305.83万元,其他支出18.35万元。
**山区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安排再就业资金,为全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其早日实现再就业,为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提供各项社会补贴和岗位补助,充分保障了失业人员与再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山区作为北京的传统重工业区,二三产业结构比例长期维持在7:3,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极为突出,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失衡严重(流转税以增值税为主)。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该区政府,抓住加盟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奥运会这一历史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的发展定位,从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山游乐园“主题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入手,以休闲娱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楼宇经济为重点,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逐步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目前,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减少。年末,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1978人,同比减少1868人,下降2.7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1361人,同比增加4121人,上升了2.73%。全年单位新增就业人数为1058人,比上年同比的-2001人增加3059人,即单位新增就业人数由负转正。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为该区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对改善该区人员失业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与再就业情况
**山区政府将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作为全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并推出了一系列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低保人员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得力举措,使得区内这部分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困难群体得到了充分的安置。
1.零就业家庭
至**年第四季度,全区“零就业家庭”207户,涉及劳动力266人。区劳动社会保障局通过安置公益性岗位、各类协管员岗位、社区环境养护岗位、商业便民岗位以及家政服务岗位等,“零就业家庭”目前已全部消零,全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2.“4050”人员情况
“4050”人员是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年末,**山区“4050”失业人员总量为7502人,其中:上年结转1850人,本年新增5652人;全年实现就业5144人,其他原因转出942人,期末实有141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的就业率为68.57%,高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13.28个百分点。
3.低保人员情况
**年末,全区低保对象为14148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0653人,有劳动能力的为8734人,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数为5021人,**山地区户口未就业3624人。年末已办理求职登记的低保人员总量为2003人,登记失业人员当年实现就业369人,就业率为18.42%,低于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36.87个百分点。
(四)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山区政府在今年的二、三月间,在全区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选择了八宝山、鲁谷、八角、古城、苹果园、金顶街六个地区作为重点检查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指导求职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检查职业中介机构14户、用人单位77户,查处并取缔了17户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纠正有不规范招聘行为的用人单位25家。
为树立合法职业介绍结构的良好服务形象,营造“诚心待人、信守承诺”的行业氛围,规范职业介绍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区组织12家社会力量承办的职业介绍结构签署了“社会职业介绍结构诚信服务承诺书”,向社会共开了23家正规职介机构的服务电话,注销了一家长期不经营的职介所,规范了全区人力资源市场。
篇4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经营管理者收入最多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平均年薪为最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第一,约为63083元 ,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平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外资高薪源于“密薪制”
中国青年就业调查报告公布值得关注的是,在22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首先要经历失业的过程,这一比例约为15%;而此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则几乎没有人一开始就经历失业。
张丽宾表示,这一原因主要是因为22岁以前的青年就业经验、就业渠道少造成的。72%失业青年长期失业
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占72%。失业者在求职时,超过60%的失业青年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文化水平低。但只有13%左右的人员在失业期间进行了学习培训,多数人只是呆在家里、找工作或者做些家务杂活。
失业青年中,职业中等教育水平的青年(37%)和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30%)比重最高,高中、大专生的比例均为13%,大学生的比例为5%。相对于此次被调查青年的文化程度构成,实际上职业中等教育水平、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青年的失业率要高于各类文化程度青年的平均失业水平。工作意愿机关和国企成就业首选
农村青年理想的单位主要是自己创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跨国公司;而城市青年理想的单位则依次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创业、跨国公司和私营企业。有10%左右的青年对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不确定,文化程度越低,不确定程度越高;还有一部分青年不想就业,主要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年。计算机和金融业最受喜爱
中国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金融业。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青年人的第二理想行业。而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行业,成为较少青年人选择的行业。
总体上,70%的青年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较低层次的服务业以及个别新兴行业,如批发零售业(15%),居民服务业(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
张丽宾在分析原因时表示,一方面,这些行业劳动力需求总量大,另一方面,大多数青年自身缺乏能力进入其他行业;另外,其他多数行业劳动力需求总量小,高素质劳动力竞争激烈,大部分劳动力不愿“向下”流动转入其他行业,进而形成青年就业的“行业锁定”。农村就业青年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而城市青年则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40%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
大部分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有40%的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另外,分别有近30%的就业青年不一定换工作和打算换工作。而且农村青年的满意度高于城市青年。
想换工作的就业青年中,63%的人是为了提高报酬,有16%的青年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业预期,另外还分别有9%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或获得稳定的工作。85%的希望转换工作的农村青年是为了提高收入以及改善工作条件,城市青年中的此比例仅为69%。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更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情况平均每天工作9.6小时
就业青年工作状况如何?调查显示,青年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大部分青年就业无保障,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依靠“青春讨饭吃”。低龄青年和农村青年尤为如此。
总体上,38%的就业青年没有任何劳动合同,还有20%的签订了1年以内的临时合同,36%的签订有1至3年固定期限合同。
就业青年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8小时,按每周工作5天计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6小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50小时以上。而15至19岁青年以及农村青年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均为53个小时。90%的青年都没有兼职行为。
60%的就业青年的平均月收入在600至1500元之间,还有不到30%的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超过半数的就业青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工作评价雇主认为青年写作能力低。
篇5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暑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篇6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基于对本院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职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形式等方面作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就业前缺少充分准备。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并且就业目标高;二是自我认识不够,过高估计自己的价值,自己定位不准确,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就业太理想化,对现实的平凡无法适从”;三是职业定位不合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四是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能吃苦,比较盲目不够理智。
2.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竞争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感到专科学历层次“高不成低不就”,因此觉得提供给高职毕业生的职位少,用人单位开的工资低,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社会对应届毕业生不看好。
3部分毕业生感到自己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扎实,个人竞争力不强,个人能力不强。
4.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信息少,信息获得渠道单一,不能很好获得就业信息。
5.有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对企业不了解,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对就业形势政策不了解。与实际的工作接触少,所学与现实相差大,所学知识在岗位上用到的少。
6.还有毕业生认为缺乏面试技巧,并且还有埋怨社交网络狭窄,人情关系少等。
二、对策
1.加强就业信息搜集、传递工作。就业信息少,是毕业生感到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困扰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因素。“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就业信息获得是就业的前提。毕业生认为“就业办”在就业信息搜集中有重要作用,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办”应在为毕业生提供尽量多的信息方面下大功夫。在各种就业信息获得途径中,网络招聘一方面可以节约毕业生大量求职成本,另一方面快捷便利,受到毕业生热崇。从问卷可知毕业生相当比例获得第一份面试机会是通过“网上投简历”的形式。因此,利用校园网,学院应加强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传递中的作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有效平台。网络招聘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毕业生个人资料的安全保密。亲属、教师等社会关系的介绍是毕业生信息获得和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激励全院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发挥任课老师的推荐作用,应该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另外,学院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公关宣传活动,主动推荐毕业生。加快就业信息传递,使就业信息更快更好的传递给毕业生也是毕业生的要求。
2.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从调查看,毕业生强烈要求开展就业培训和个别辅导。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内容多空洞,不能提供实际操作。求职中,情况复杂,每个毕业生所遇到的情况不同,因此要求不同。毕业生要求结合个体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模拟公司运作开设就业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应尽量提早。还有,请成功人士以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当面传授经验。毕业生要求学院及时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对学生尽早做就业形势政策分析,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毕业生对面试技巧、就业程序讲解、协议书的作用、劳动合同法以及试用期/转正期、择业方向以及如何防骗保护自身利益等内容指导需求作了强调。
3.重视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我们的毕业生在求职前整体准备不足,又由于平时对社会了解少,对企业了解少,与实际岗位工作接触少,求职前期望值高,目标高,自己定位不准确,以至以踏入社会,进入激烈的人才市场,强烈的理想与现实落差使毕业生无法面对、无以是从。面对求职难中的屈辱愤懑不公,很多毕业生不能自我调适,表现出沮丧抱怨烦闷等。笔者访谈中了解到有毕业生在宿舍集体拥抱痛哭,听之,实在让人凄楚。毕业生就业压力需要释放,需要鼓起他们的勇气,建立信心。统计结果表明,相当数量毕业生提出需要心理辅导。
4.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普遍感到自己缺乏实践经验,这也是用人单位不看好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反映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首先要对企业、社会需求,对实际工作岗位作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学以致用的课程,传授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①假期应明确落实实习内容;②多提供实习机会,特别是校外实习、企业实习;③多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④教学可以更灵活,多鼓励学生兼职。
篇7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篇8
2006年*月*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能分院实践小分队走访了余姚工业园区的一些旧企业,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污染情况和环保措施。
据了解,由于环保措施不足,企业生产产品的环保含量不高,姚北旧企业的市场处境目前正面对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个绿色营销不断进入市场的情况下,要在众多企业中立于有利地位,环保确实不容忽视。据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旧企业的污染比较严重,现主要是以停产或企业外迁的方式来防止污染的加深和蔓延。
经过了解小分队重点走访了污染较为严重的新世纪化工厂。该厂每年在污染方面的罚款已多得惊人。刚到新世纪化工厂就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厂内的环境也十分恶劣,一根高达几十米的排气烟囱,未经过排气处理,就直接将工业生产的废气排入空气中,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
经过走访发现,还有一些旧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道,造成额严重的水体污染。建设新企业的同时,旧企业的整治和改善业应该抓,只有两手抓,才能达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充分协调发展。
篇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相关的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全面把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近几年,北京地区的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单个学校为主体的研究居多,全市层面的整体研究较少;定性分析居多,定量研究则偏少;单一性总结较多,全面理性分析较少。虽然有些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都曾对外过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行为和就业状态,但由于样本规模有限和抽样不完整等因素,导致相关调查结论不完全符合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
作为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我阅读过很多就业与创业方面的书;而当拿到黄敬宝博士的专著《2008~2010年北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时,顿感眼前一亮。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跟黄敬宝博士早就认识,而且也知道他一贯治学认真、专注;但这本书的内容之翔实、成果之丰硕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2008~2010年北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调查报告》通过对北京十多所高校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抽样调查,立体地展示了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总体状况,并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大学毕业生能否就业、就业质量、是否创业等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可以说,黄博士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开创性。
我觉得,这本专著具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第一,作者治学认真敬业。本书不是一个机构和团体的行为,而是尽一人微薄之力、全心投入就业与创业的调查与研究的结果,花三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一件事情,无急功近利的短视,无浅尝辄止的浮躁,这种钻研的精神实属难得,令人感动。尤其是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和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都以亲自所做的调查数据和实例作为支撑,用事实说话,详实而准确,足以显示出本书作者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报告内容详细丰富。黄博士2008年抽取了北京的12所高校,2009、2010年选取了18所高校,被调查对象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8~2010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749份、1319份和1412份,他们来自我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地区,城乡均有分布,样本的代表性很强。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十余所高校连续三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获得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第一手资料。每年的调查报告横向地展现了当年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现状,连续三年的调查研究则纵向地展示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变化轨迹,这样,就构建了一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立体画卷。据此,清晰地揭示了近三年来北京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多样化的毕业去向,不仅有就业,还有考研、出国、暂不准备就业等多种选择;全面地揭示了选择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和就业结果,既包括已实现就业大学生的接收单位数量、就业地区分布、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承诺月薪分布,也包括未就业大学生的规模、面临的困难及其成因、以及提供的帮助,还对工作岗位期望和收集信息、投递简历、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等就业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地揭示了大学生的创业看法和意愿、创业优势与障碍、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以及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特征等;纵向地揭示了这三年北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从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建议。
篇10
一、调研的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对药品流通企业的日常监管
每年我们对辖区内的药品经营企业检查2遍(平时抽查和群众举报)除外,逐步完善了零售药店的日常监管制度,调研期间,我们共对辖区内200余家药品流通企业进行了日常检查,对药品流通企业通过认证后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二)对药品流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情况
从2012年4月起,我局按照GSP标准展开了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监督检查,共对200余家在通过GSP认证的药店进行了检查。现场检查时,检查员们对这些药店自通过认证后的经营情况、各项档案、操作记录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从人员的培训教育、质量制度的执行情况、药品的购进、储存养护、销售和售后服务多方面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三)对2011年稽查队立案查处的案件资料进行分析调查中,我们认证的查阅了稽查队2011年来所查处的所有案件,对所有案件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1年,在对200余家个体药品零售企业的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如下:约有70%的企业(140余家)存在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只有25%的企业(50余家)是按照《规范》经营。药品经营企业的问题主要有:
(一)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
在检查的药品零售企业中有60%的药店(120家)无药师在岗,20%的企业(40家)有一名药师在岗,20%的企业联名药师均在岗。
(二)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未执行到位
在检查中,查阅各项操作记录,询问现场操作人员,发现所有企业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不遵守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或工作职责的的情况,甚至有些药店的实际做法与所制定的制度、程序背道而驰。如,某药店制定的人员的健康制度要求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进行体检,实际上某验收员仅在2005年药店新开办时体检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过体检记录。此外,多项关键的质量管理制度,如,药品的购进、验收制度、药品的保管养护制度、药品的拆零销售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等,均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三)设施、设备存在缺陷
部分企业的空调、冰箱等设备无法正常运作,无对设施设备进行正常检查及维护,甚至极个别企业在通过了认证以后,将空调、冰箱、等必要的设施设备撤走。
(四)各项操作记录不完整
所有的药店均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考核记录、药品的购进、验收记录、中药饮片的装斗复核记录、营业场所的温湿度记录、药品的检查养护记录、设施设备的检查维修记录等方面。在检查中发现,20%的药店(20余家)自从通过GSP认证以后,再也没做过药品购进、验收记录,50%的企业(100余家)药品的购进验收记录不完整。
(五)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水平不高
药品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超过40%的企业的质量管理员弄不清楚常温、阴凉和冷藏的温湿度的范围,10%的营业人员不知道如何区分药品和非药品。质量管理员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程序不熟悉,验收、养护人员对本岗位的操作不熟悉,药师对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药品的基本知识等不熟悉。
(六)企业内从业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零售企业的四大员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检查中发现,部分药店的从业人员仅知道企业负责人是谁,质管员、验收员及养护保管员是谁都不清楚,就连自己的职责都不清楚,部分药店一人身兼质管员、验收员、养护员数职,部分药店从业人员根本未参加培训。
(七)依法经营的意识不高
检查中,对部分投资者进行了解,他们依法遵规经营的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依法遵规经营仅仅是为了应付执法检查部门,而与自己的经营无关,对违规经营被查处存在着较大的侥幸心理。
三、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
(一)盲目节约经营成本
投资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取更大利润,所有的药品流通企业都不例外,如果严格按照《新开办零售药店验收标准》申办,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经营,那么药店的经营成本势必加大,这是显而易见的。配备空调、冰箱及电脑等设施设备,少数新开办药店,租借设备、临时聘请药师应付完验收检查、认证检查后,药师走了,设备也撤了。在某零售药店检查时,询问企业负责人,曾经在该店担任质量负责人的药师的情况时,发现他竟然不知道该药师是哪里的,原来该药师是别人帮着找的,只是每年给2000元的药师证租金。因此,节约投资成本,是企业不守法经营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投资人的法律意识不高
零售药店(零售连锁企业除外)投资规模小,属于小本经营,因此参与此行业投资的大多数素质不高,也不可能存在长远的规划。某镇某女士丧夫多年,全家的经济来源都指望着一家经营状况并不十分好的药店,和这种状况类似,全县家庭式的药店为数并不少。在对一家药店进行检查时,负责人直言不讳:“做一天算一天,谁愿意花钱花那么多精力去规范,再说全县的药店那么多,也不一定查到我们”。
(三)违规经营案件的查处力度太小
在对我县2011年立案查处的药品流通企业的案件进行分析时发现,2011年我局共对30余家企业立案查处,其中销售假劣药品的案件共5宗,非法购进药品案件20宗,超范围经营案件2宗。200余家药品零售企业,未按照《规范》经营的,查处4宗。可见,我局在针对企业未遵照《规范》经营的查处力度不够,这也就给企业一个错觉,即使不遵《规范》经营也没关系。
(四)监管目标过于庞大和监管人员非常有限的矛盾突出
我局稽查队目前配置8人,正常出发6人,全县270多家零售药店、4家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200余家需要监管,稽查队人员已在超负荷运转,因此要加强监管力度,应考虑适当加强对稽查队的人员配备。管理目标过于庞大,而管理人员非常有限,是当前非常突出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监管的标准把握不准确、不严格
在检查过程中,少数执法人员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等标准的把握不太准确,执行不严格。检查结果影响了管理相对人的判断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四、监管对策
(一)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成立时间短,并且招纳新的公务员较多,绝大多数新人都没有药品监督管理的经验,必须不断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对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应该多沟通,多学习,提高执法水平。
(二)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大对投资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技术、技能等,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战操作性,避免和杜绝培训的形式主义、走过场,考试人人过关。
(三)加大对违规经营的立案查处的力度
在2012年对药品流通企业立案查处案件中,其中销售假劣药品的案件共10余宗,非法购进的有20余宗,超范围经营的5宗。未按GSP标准经营的查处6宗。然而,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和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货单位、购(销)或数量、购销价格、购货日期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违反此条规定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适当的加大对上述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立案查处公开制度,使法律的警示作用完全发挥,探索建立完善企业的质量信用制度
法律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因为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所以他最主要的规范作用体现于她的惩戒作用,正因如此,让欲违法者望而却步。因此,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利用法律这个武器,维护好药品流通的市场秩序。
1、建立完善的公示制度。每月或者每周在县电视台、电台或报纸等大众媒体公示药品流通企业的违法情况,迫使企业守法、遵规经营。
2、结合公示制度,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信用制度的建设。制定实施《全县药品经营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办法》、《考核表证》等一系列的配套规定,利用广大市民的购买选择行为为企业制造守法遵规经营的压力,迫使企业自主规范。
(五)制定科学的药品经营企业监管制度
实施和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合理的利用广大药品质量信息员这一渠道,在监管的时间、地域的选择上对全县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科学统筹监管,使所有的监督检查均是按照规定执行,减少人为的主观性的操作。彻底解决监管目标过于庞大和监管人员非常有限的矛盾,保证对被管理目标实施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