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身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1:4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健身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健身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健身;整群抽样;频率分析;交互因素分析;交叉因素分析

1 选题背景与调查内容

1.1 选题背景

体育产业在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健身房市场也有了实质性突破与进步。同时最新的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很多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且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大学生健身心理急需研究,体育锻炼更加被迫切需求。结合此现状,我们基于大学生健身消费心理进行了市场调查和分析。

1.2 调查内容

1.2.1 问卷调查法

团队在秦皇岛某高校校内发放问卷909份,回收问卷850份,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95.06%。

1.2.2 信度检验

如信度检验表所示,此次调查中通过SPSS分析,采用Alpha系数,得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0.841,该量表信度较高,量表中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2 浅析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健身消费心理

2.1 对大学生消费者最看重健身俱乐部因素的分析

对回收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SPSS分析如表2-1。

由表2直观看出:学生看重健身俱乐部的几个因素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健身课程和教练占比最高。同样器材和费用也是学生比较看重的因素,但占比略小于健身课程与教练因素[2]。洗澡方便不是学生较关注的因素。

进行交互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大二学生比大三学生明显更注重健身器材,大三学生则在其余几个方面占比比低年级高。因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对健身的需求不同。

2.2 对大学生消费者选择健身俱乐部的原因的分析

对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结果进行SPSS分析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看出学生选择健身俱乐部的几大理由:减肥塑形和专业的教练和课程[3],相比较而言,不受糟糕天气影响和有沐浴条件并非显得那么重要。交友因素最不重要只占2.8%。

进行交互分析后我们得到表4,可以发现:虽然综合而言学生对交友最不重视,但大一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明显更注重交友,比例是大三学生的2倍。在其他几项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1.学校或健身房可以提升大学生对健康的意识,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积极性[4]。

篇2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教学 畏难心理 训练梯度

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是各类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人员最广的文体。作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应用文在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组织生产、交流交往、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是高职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是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评价因素之一。但大多数高职生对应用文写作不感兴趣,怕写应用文,甚至存在畏难、厌烦心理。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实效,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畏难心理。

经调研了解,在初高中应试作文的训练下,大多数学生提到写作头就疼,由于对应用文写作缺乏认识,很多学生把应用写作课程当做中学作文课程的延续,存在厌烦、畏难心理。加上校园生活的限制,认识不到应用写作的实际价值,普遍认为作为基础课,只要及格,拿到学分就行了,关键是学好专业课,不愿为得到想要的高分而多费力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从纠正学生认识偏差入手,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畏难心理。比如在应用写作第一堂课上,进行课堂调查,让学生自主发言,请学生谈谈除了为学分而学之外,这门课程与我们平时和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说真心话,就势引导,纠正认识偏差。从学生生活实际、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出发,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课程,明确课程定位。让学生从内心确认,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激发学习动机。当然,抽象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举一些实例来证明。比如,将学生写在教学楼门厅黑板上的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拍摄下来,制成课件,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错漏之处,让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应用文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指出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能力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时不多,但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技能课,需要反复实践训练。如果学生不重视写作实训,学习效果就收效甚微,很难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克服纯兴趣的学习观点,从理性上接受这门课程,用学习动机驱除畏难心态。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身边常见的应用文例文,利用课前几分钟上台朗读评析,让学生在搜集评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应用文就是用于生活实际的文章,感受到应用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可能使用应用文,引导学生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充当心理辅导员,及时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比如在讲计划前,让学生谈谈周末安排、健身计划等,培养做计划的熟手,平时写在心里,说在口上,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写到纸上,借此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在具体文种教学时,要通过分析写作技能和相关素养对学生未来参与竞争的重要性,来帮助学生认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激发起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文写作是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掌握了这种技能可以使自己终身受用,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调查报告文种时,笔者根据所教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计训练任务,“某某站接客电[2012]102号,关于做好2013年‘春运’客流调查的电报后,车站领导十分重视,分管副站长亲自抓,成立了由车站营销科牵头的客流调查小组,深入车站吸引区内的重点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各大型旅行社等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如果你是调查组成员,你会写调查报告吗?请你写写看”。以此导入调查报告文种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及未来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引起学习个体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望。为了消除厌烦心态,增强学习主动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文字、图形、声音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脑、眼、耳等多种器官接受刺激,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比如,讲求职文书时播放求职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求职信、简历的编写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讲合同时,播放合同引起纠纷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合同条款明确性、完备性的高度重视。也可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兴趣,使教学有趣有味。比如在讲述什么是应用文时,补充“博士寻驴”的故事;讲“条据”时展示网上流行的《一个中文系学生请假条》;讲“计划”时讲述《聊斋》中商三观为报冤仇的复仇计划,《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宏伟规划,展示网络搞笑版《一封老婆写给老公的购房计划书》;讲“总结”时可让学生“大话西游”,总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成功的经验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克服畏难心理。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应用文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各章节学习中接连接触一些平常很少接触的应用文书,如行政公文、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合同等文种,就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对它们各自的写作格式及语言表达难于掌握,有的学生甚至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取得认同,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可先选取一些浅显易懂易写的日常生活文种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增强写作兴趣。在应用写作概述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最简单的文种入手来介绍这门课,在介绍应用文的实用性、真实性、时效性、程式性等特点时,均以启事、借条、请假条等学生最熟悉的文种为例,这样学生能听得懂、听得进,对这门课产生亲近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掌握的文种,让学生慢慢走进应用文写作这扇有些陌生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把日常生活文种作为第一个训练项目,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写作情境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共同评议的基础上归纳格式、内容要素和写作注意点。比如条据的写作,这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凭证的字据,它的写作格式及语言表述常常是约定俗成的,格式可以套用,只要重点训练一种,其他的写作要领就能熟练掌握。但大多数学生因对此接触甚少,仅凭想当然,所以就很容易写错。这样通过简单易写的文种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写出合格应用文的基础上,使其逐渐明白写作的基本道理,体验成功的愉悦,帮助其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其应用文写作能力。

目前高职应用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职场文书、商务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传播文书等多类应用文,但课时有限,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及岗位的需要,对重点内容仔细分析,从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删减、补充教材的某些章节,重组教学内容。如财经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经济类文书的内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侧重学习广告文案的写作等,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目前和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样的内容安排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消除恐惧畏难心理。

三、选例贴近生活、专业实际,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兴趣。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文种都要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解析至关重要。应用文的文体写作都是有惯用格式的,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讲文种的概念,然后讲写作格式,学生就定会因为枯燥而不喜欢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及时地选择那些他们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就能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例如行政公文模块中的“通知”、““意见”、“公告”等文种的写作,属于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的公文文种,学生社会阅历少,对写作课本来就存有畏惧心理,且行政公文都采用惯用格式,有些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要是直接讲述格式并用教材上的年代久远的老案例,学生必然失去兴趣。可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下发的文件,从校园网页行政公文栏目中选取相关例文,比如,《关于做好2013届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意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铁设备询价采购公告》等例文,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专业相关的例文,比如,《你是怎样看待校园文化的?——我院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学校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某某工务段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某某站2011年“五一”客流调查汇报》、《某某站停车事故的调查》等调查案例。在事务文书“计划”、“总结”的写作训练中,教材所选的案例是《2008年建筑管理工作计划》、《天津市2008年度植树造林工作总结》,因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达到以例导写的效果。可补充一些时代感强、体式规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专业实际的优秀范文,如《大学三年学习规划》、《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2012年下学期学习计划》、《大学生个人总结》、《实结》、《学生会工作总结》等作为典型教学范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计划”、“总结”写作的目的、结构方式、写作思路,总结写作技巧和格式,这样便会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选择一些典型的“病文”供学生讨论,避免写作时“就范”,这样有助于学生下笔成文。这些病文可以选取之前所教班级的学生作品和当下所授课班级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评析和修改,例如“运输管路学院男子篮球赛活动总结”、“学习部2011年工作总结”等,身边的可接触到的人和物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可。所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点对例文有所取舍。教师设置的任务、选用的范文、病文题材都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校的活动实际,贴近本专业岗位的实际。这样的例文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需要、专业岗位需要,有助于消除厌烦、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应用文写作这门课重要,学了有用,愿意去学。

四、设置训练梯度,降低学习难度,消除畏难情绪。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应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一味拔高,这样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畏难情绪,弄巧成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用文种采取分步进行的做法,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如对难度较大文种的写作,可不作硬性要求。例如计划的写作,因其种类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对一个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是陌生的,不可能写出内容复杂的大型计划。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先从个人学习计划、班级活动计划等小计划入手,且把内容定在学习、工作等学生熟悉的方面,训练起来容易成文。任何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设置循序渐进,设置训练的梯度,由易到难,增强信心。高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如果马上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往往就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此时写作难度较大,学生不但有畏难情绪,且一旦写不好还会伤害其自信。在求职信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从教材、范例中探究求职信的特点、要素和基本格式后,出示瑕疵例文,让学生修改,师生合作进一步归纳求职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先从低难度的训练项目开始,提供病文让学生对照范文和教材理论,指出文章毛病,并试着进行修改。让学生去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并且改正,这不仅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与运用了理论,落实了教学重点,也使他们对写作建立了初步的信心。但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的目标是学生能自主写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于是进入实训环节,根据导入材料,对应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相关岗位,让学生根据所列实现自身未来求职意向应有的求职条件和设想的竞争优势,写一封完整的求职信。学生模拟写作自荐信,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在ppt上展示批改标准,各学习小组组内交流、互评,写出评语与修改意见,各组代表阅读组内优秀习作,全班共评,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和评议给予一定的引导与肯定。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展开教学活动,消除畏难心理,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探索解决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畏难心理是增强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配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要充当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纠正学生认识偏差,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厌烦心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训练梯度,激发学习热情,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韩富军,高雅杰.应用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建岚.怎样上好高职应用写作第一课[M].文教资料,2012,(2).

[4]何芸.点燃兴趣以用促学——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几点思考[M].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

篇3

程;体质;课程改革;教

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68—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笔者在对几份全国性青少年学生体质调查和国民体质调查报告的分析中却发现,反映学生健康的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自 1985年起,我国已进行了6次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20多年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并不乐观。其表现为: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兰州工业学院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也显示出,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指标等显著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体育课程的健体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很多学校中,长跑、跳高、掷铅球等基础性的运动项目开展效果并不佳。

当前,很多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爱上体育课,他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性非常明显。男生对篮球、足球项目等非常感兴趣,女生则对舞蹈、健美操和小球类项目十分感兴趣,对一些运动量大、练习方式单一的项目,如,铅球、长跑等,缺乏兴趣。学生体质的增强,不仅与其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的养成有关,而且还与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娱乐等功能有关。因此,构建一种既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课程,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拓展训练被引入国内并不断得到发展,其具有新奇、刺激等特点。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奔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拓展训练往往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来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之中,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拓展体育课程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提高学生体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其二,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体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其三,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个性与运动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标,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其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智力、情感、运动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要改变以往那种单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以使其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4

大学生消费在某种意义上讲,对社会消费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或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引领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使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逐步建立文明、可持续的消费及生活方式,最终走向健康消费。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

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2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超前或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规划,是一个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之所以说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离开亲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增长才干,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因为年少,大多数大学生欠缺独立的经济来源,上大学的各项费用仍由家人供着。他们年青,有朝气,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可是就因为money有限。在愿望与现实之间,他们将做出怎样的抉择,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处在这样的年龄段、社会角色与人文环境下,他们的消费结构会是怎样?他们会如何支配自己手中的货币?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校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了解其呈现的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我们小组对长春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因时间有限,我们随机在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税信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了调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态度。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信息,明确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疑问。借此,希望能够和大学一起发现些实际点的东西。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对象:长春市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

调查范围:长春市高校,其中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税信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

调查时间:20____年11上旬至20____年12月上旬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组长进行制作成调查问卷。

2.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网上。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调查人代替填写。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样本概况: 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一、调查数据汇总统计

1、生活费及其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月花销在400-550元水平的占10% ,550-900元的占57% ,900-1400元占22% ,1400元以上的占11%.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花销水平在550-900元,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培养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家长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70%,勤工俭学占18%,奖学金和助学金占12%。勤工助学应该是大学生获得消费开支来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其比例却很小。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是很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不应该完全依赖家庭,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消费提供经费来源。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勤工俭学、兼职类的就业,增加消费开支来源。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行动帮助大学生加强自理能力,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力更生来扩大消费开支来源,提高消费水平。

2、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结构

调查显示: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体现了人们的消费是否具有计划性。从调查结果看,23%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稳定,属于有计划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属于节省型,43%的人表示随意消费,属于随意型。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3、消费方式模式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达33.33%,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占20.33%,再次是交通、通讯开支占14.63%,而交际,学习方面、娱乐方面、方面分别以13.01%、8.94%、9.76%紧随,可见,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据了绝对地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电话费、娱乐费用、交际费用和恋爱费用随生活费的变化而变化,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不足50元。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4、通讯费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移动产品已经成为当代通讯的主流,对大学生而言,移动通讯产品的占有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手机已经慢慢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承担的通讯费用。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属于中等水平。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3%,20-50元的占33%,50-100元的占43%。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以上的占21%。如下图可观察到,大学生的通讯费用集中在50-100元,其次20-50元的同学也较多。

大学里现在流行五大件的说法。这五大件就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录音笔。

手机,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学生“五大件”中最为普及的一件。随着高校学生中手机用户的急剧增多,校园里的通讯业务市场成了一个巨大“蛋糕”,各大通讯运营商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仅把营业厅搬进了高校,还纷纷推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校园优惠套餐。

学生应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不光是电话费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费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须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现代社会,打电话、上网都是大学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须注意节约,不要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上课时间发短信是不对的。很多学生刚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重,在自我克制的能力方面比较差,因此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5、学习、娱乐费用

现在大学生用来学习的费用越来越少,而用来娱乐的费用却呈增多趋势。由下图可以看出,学习费用在50元以下的占60%,在50-100元的占27%,超过100元的占13%。

我们再看看大学生的娱乐费用,50元以下的占33%,50-100元的占35%,100元以上的占32%。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月的娱乐费用明显高于学习的费用。

目前大学生在校大多都属于享乐主义,经历过高考那紧张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学就一下就轻松起来。突然间离开了父母,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絮叨。这样的生活对于刚从高中走不来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如此轻松的生活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学生没有了学习负担,自由自在的生活终于到来,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梦寐以求的。这样,娱乐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极差,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生和娱乐的时间,使大学生们无限制的放纵自己,从此远离了学习。

在此提醒大学生们,考上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要继续前进,学习更多知识,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做打算,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在学生初等教育阶段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大学生就会在大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交际费用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大概400元到1000元不等,而交际费用在50-100的居多,有21%的学生交际费用在50元以下,50-100元的占37%,100-200元的占20%,200-400元的占11%,400元以上的占11%。大多数同学的交际费用属于合理范围,但也有部分高支出的人群。

大学生交际消费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学朋友聚会。交际活动可以增进感情,可以交流沟通,可以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给自己多条出路。

一方面,交际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与朋友沟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际消费多了,家庭的开销增大了,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学习上的认真刻苦劲儿也会削弱。部分清醒的学生真正认识了这种所谓人脉费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花金钱、时间去搞人脉交际,还不如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打造一番事业,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于“面子”和“应酬”上的开销应该适当节制。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而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应学会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挥霍。

二、分析结果

1、理性消费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10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____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恋爱支出过度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恋爱消费—在大学里越来越多的人谈恋爱,而且消费也很高,由以上数据可得,男生比女生花费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大学生还是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者,但有一些人的消费水平甚至超过了生产者,这很不正常。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出现的无计划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

大学生应该学会在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事情,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把消费目标定明确,把“投入”和“产出”比较好,不要在大学期间做不必要的“亏本买卖”。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提高他们正确运用钱财的能力。

3、理财能力

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到每月是否有存款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没有”。有的同学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面对这愈演愈烈的大学生互相攀比之风,超前消费之风,我们应该呼吁:大学生,不能攀比,超前消费该量力而行,多向一些该花费的方面消费,譬如学习方面。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的行为,特点和方式,将左右和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趋向,所以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科学和谐的消费观念。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能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理性消费。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时大手大脚,沉迷于盲目消费中,这样下去,不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学业。

三、对大学生、学校、社会的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一路走好。

下面从个人、学校、社会及家庭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

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对学校而言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3、对于社会及家庭而言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结束语】

本次调查虽然规模很小,但是调查的结果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本次调查是我们做的第一次调查,由于没有经验,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调查问卷的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设计的不合理,导致调查出来的结果无法更好的反映问题。还有数据的统计,图表的设计都还欠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强,使调查很顺利。总体来讲对这次的调查还是很满意的。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3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于网上发放,收回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习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14.1%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约为60.9%,20.3%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约占4.7%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79.7%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购物,仅20.3%的学生习惯于网上购物。而有网购经历的学生网购年限及对网购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其中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历多在三年以内,网购满意程度一般。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价格、外观、品牌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受到情绪、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费观。而对于流星雨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攀比,盲目追求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来承担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有大体计划,但都没有实施或坚持,而且他们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较为满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并想要尝试改变。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引起了他们对自身消费状况的重视,他们将更加注重和强化自身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意义。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3大学生消费成多元化态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除满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饰、化妆用品等形象消费和KTV、旅游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和日常交际支出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4大学生更注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形象及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5储蓄观念淡薄,理财意识需培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用生活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提高和加强。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4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心理 方法 行为 核心提示

2011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相关语录: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消费态度

过半学生愿意打工

相关数据:当生活费透支时,有61%的同学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我来上学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呢。”某一大学生说,自己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学花钱,家里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说啥也不愿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诉我,自己经济上的“额外”收入,都是她平时做兼职挣的。“我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再向家里要钱。”另一大学生说,有时候,一不小心,生活费用都花超了,只好向同学或亲戚借点,等到了假期,自己再找份工作,挣点钱补“窟窿”。调查中,我了解到,像这样的大学生占很大比例,调查数据也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

经济来源

大多学生要靠父母。

相关数据: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支出来源

来源 父母 亲友 贷学金 奖学金 困难补助 勤工俭学 其它.大学生的支配额也已逐年增长。但对周围同学的消费选择也进行了调查,仍然发现大学生还是没有走出一些消费的误区 主要有——

误区之一: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曾有调查说:(1)3.7%的学生,竟不知道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从未思考过钱是怎样花的,反正没了回家去拿,家里人给的时候也无定数,这类学生以城镇女孩居多;(2)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一气,把本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一块儿花,接下来只得过拮据日子,要么向家里求援,要么东挪西借;(3)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结果是钱花了于己用处却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针对这种盲目性消费的内在分析:由个性觉醒而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对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成长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家长和教师会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再像对中小学生那样,仍然用自以为正确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将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又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l)开始行使对家庭消费的发言权。(2)开始要求自我消费选择权。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他们喜欢紧跟新潮走,喜欢追求个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3)开始要求独立的消费支配权。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足够数量的“私房钱”,供自己自由支配,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仍是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误区之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以购书为例,统计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过书店。据我们统计,在我校所有男生寝室中借《英语词典》,结果仅借到6本,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才拥有一部这样的工具书。至于购书的同学中,投资也很有限,每学期不过是五十到一百元,更多的便寥寥无儿。与之绝然相反的镜头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在一校门外

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棚满座……

误区的产生试分析:由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一些家庭富有而本人学习成绩却不甚理想的“纹绮子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于是,重物质的消费蔚然成风。

误区之三:消费的模仿趋向。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学抽烟,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再者是模仿港台影视歌坛上的俊男靓女的包装打扮生活方式,追逐此消彼长的名牌,看通宵电影,上高档次的舞厅去感受罗曼蒂克氛围。校园中掀起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无不与这种消费中的模仿心态有关。消费的模仿趋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由消费的攀比产生,也就是下面将谈到的。特别是所说的从众心理,“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相互的影响关系也促成列模仿趋势的出现。消费心理直接决定了消费流行的形成;在消费流行的冲击下,消费心理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攀比成风也将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相互模仿。

误区之四:消费的攀比行为。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某寝室某女生穿了件时髦服装,不久,同寝室的其他女生也会悄悄地穿上与之媲美的时装。某女生家本清贫,可为了跟上步伐,穿上一件流行时装,省饭节菜地节俭了一个多月才如愿以偿,某男生买了一名牌产品暂时领了校园新潮流,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聚“财”力争。这样你追我赶,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由好胜心而引起的消费攀比心理。大学生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1)“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一些心理倾向,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就一般而言,对时兴的东西极端注意和极端不注意的大学生均属少数,而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随着时尚的发展而转移的。(2)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喜欢变孩花样,寻求更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各方面的满足,是大学生自发的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领导校园文化消费的新潮流,是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的梦寐以求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唤】档挠槔址绞健⒔煌疃拖研形诤艽蟪潭壬鲜怯捎谏缁崛狈】档南盐幕绞降囊肌;谏缁峄肪扯郧嗌倌晟硇木薮蟮挠跋熳饔茫颐羌南M⒁览涤谏缁岬牧α浚凑站裎拿髦卦诮ㄉ璧姆秸耄疗笱斜硐殖隼吹牟涣枷研形龀趾徒⒋笱T靶路缙⑿孪盐幕纳さ恪?/p>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5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理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标准,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合理的理财,更好的生活。这项调查不仅有利于掌握我院学生的消费概况,对塑造和培养我们良好的世界观体系在当前国情下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调查对象:各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单位:随机抽取所需的大一、大二、大三样本学生。

(四)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调查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

随机各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男、女学生各50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数目、用于生活费的不同消费比例、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比例等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第二,根据性别进行男、女学生两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三,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类进行三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四,根据年级的不同将大一、大二、大三的男、女生各自的生活费均值之差进行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五,收集好完成的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和整合问卷内容,制出能清晰地反应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表格和统计图,并总结出调查结果,写出最终调查报告。

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2、调查小组共6人,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制定分工明细表。

成员分工:

黄秀清负责调查方案策划。罗顺妹负责问卷的发送与回收。李晓霞负责问卷的统计与整理。林聘娣负责核对数据与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林霞负责数据的分析。颜巧红负责PPT的制作。

(五)调查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二、问卷设计

首先,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时间。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市场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势必会影响

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希望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点击选择

2.您现在所就读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3.家庭住址

农村城镇城市

4.您每个月的生活消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

5.您每月有盈余吗

没有有,但不多有很多500---800元800---1000元1000元以上

6.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

父母给予勤工俭学奖助学金

校外兼职部分家庭给予部分勤工俭学

7.除了基本的伙食费和必需品消费外,哪些方面的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比较多

交通,通讯(上网,电话)购物(服装,饰品)

学习用品(课外书报,学习辅导书籍等)

娱乐交际零食及饮料其他

8.您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如逛街、出游、聚会、唱K等)无100元以下100---200元200元以上

9.认为您家的经济状况是

非常富有富有中等一般

10.买东西,您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品牌质量外形美观价格其他

11.在您身边的同学,会通过哪些途径去增加收入(多选)

做兼职炒股,基金开网店做产品

投资赚稿费其他

12.您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是

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按照一定时期的计划花钱没有计划,但对每一次的收入与支出都有详细的记录

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有计划也有记录

13.您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超前消费现象

无所谓坚决反对

看其他家庭情况而论可以,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14.您对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

很满意没有考虑过,无所谓不满意

15.您觉得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您对这些现象有何看法?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三、问卷发放: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52份。

四、数据整理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一、对月生活费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图表,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对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的使用是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

三、对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处在100—200元之间的是大三最多。

四、对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图表,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有51%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观是可以的,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于月生活费均值的分析结果

1.通过对各个高职高专大学生生活费大概估计,发现在校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水平在500元—800元之间。

2.对于各个分类总体而言,我们以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为分类标准对总体又进行了划分,估计出全体大学生中各个年级以及男女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对比。

(二)对于生活费来源的分析结果

1.描述统计的结果显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集中于父母供给,其他来源依次是:勤工俭学、校外兼职及其他。

2.对于不同年级而言,高年级生活费来自父母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低,而勤工俭学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高,奖助学金比例相差不大。

3.以上结果还是表明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面不够广,在校大学生生活费还是传统式的,以依靠父母读书生活为主。

(三)对于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基本上都能按照一定的计划花钱。

2.大一、大二男生很大一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大三男生以及各年级女生少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3.各年级大学生有一部分没有计划,对收入与支出都有记录。

4.各年级男生有一大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

各年级女生很大一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

5.各年级大学生很少能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四)对于每个月用语娱乐方面费用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超过2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2.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200元之间占有很大一部分人,大二、大三相对较多

3.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元以下的占有一大部分人,大一、大二较显著

4.各年级大学生很少人没有将生活费用于娱乐方面

(五)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的分析结果

1.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超前消费,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2.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要看家庭实际情况而论。

3.小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大家对超前消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自律。

(五)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

篇5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对郑州市五所高校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郑州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消费的人们,能够透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期得出21世纪初的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郑州市高校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当前郑州市高校中的所有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受众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艺术类学生、毕业生、和除上述之外的在校本、专科学生的形式。研究生、成教生等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故不在此调查范围之列。

表2—1

通过表1—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主要涉及郑州市五所学校,七个校 区,并兼顾到郑州市的几个主要的高校集中区。此外,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765份,有效回收率为76.5。问卷发放时间为2003年1月3日至22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本科类院校学生为511人, 专科类院校学生为254人。本科生为主的高校为此次调查的主体。其中男生491人,女生274人,男女比例约为11:7。这与上述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主要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群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主要分析软件为SPSS11.0版。

表2—2

由表1—2可以看出,此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艺术类学生为88人, 毕业生为104人。特长生(艺术类)、毕业生也是大学生消费不可忽视的群体。此外,在统计中我们发现:目前郑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比重较大,约为66.3,来自城镇和城市的相对较少,分别为23.4和10.3.这与整个河南省的招生生源比例(主要面向河南本省)是基本吻合的。

三、分析:

总体状况 当前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 、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不包括自己的课外收入),40.0的学生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之间的约为21.3,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 ,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 ,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同时也与他们对郑州市的消费水平的总体评价是基本相一致的(见表3-1)。此外,相比较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1年对全国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状况(每月生活费在100—300元的占3.87,300—500元的占44.41,500—700元的占19.33),郑州市大学生2002年末2003年初的消费水平与2001年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略高于1996年南京市高校的调查统计所显示的情况(100—300元的占17,300—500元的占70,500—700元的占13)。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郑州市的总体消费水平相比较于沿海城市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表3—1

2. 消费支出

食物支出

衣物支出 35.5 41

休闲支出

学习相关支出

其它支出 4.3 6.1 13.1

图3-1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郑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0,衣物支出占13.1 。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 4.3。结合以前的调查可以看出: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们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

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在上升。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更加注重品位的方向发展。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 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衣物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上述数据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表3—2 ()

调查表明: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这在90年代已经开始显现。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显得愈加强烈。外出观光旅行,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而在旅游内容上大学生们更注重自然风光和文化品位。目前郑州市大学生的外出旅行支出约占总的休闲娱乐支出的四成,每年外出旅行消费在200元以下比例为29.1,与从不外出旅行的比例26.9相当.而从不外出旅行的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身上,这与他们进入大学较晚有很大的关系.在外出旅行支出中25.9的人每年要花费200----600元之间 ,此外,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了。除此之外,当前郑州市大学生其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以及跳舞.健身等,相应的娱乐支出也集中于此,如表3—2所示。但是,迪厅,茶楼,恋歌房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此外,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上了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外人的干扰。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同时,关于郑州市大学生现有耐用消费品的调查也能很好的说明上述观点(见“耐用消费品消费”一栏)。由于近年来“考证热”在大学校园的悄然兴起,大学生们在对有助于求职就业的各类考试却是毫不吝惜的,这主要表现在高年级尤其是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身上,这在毕业生消费一栏将有所体现,在此不再赘述。

(二) 耐用消费品消费 (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文曲星、电子词典、随身听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拥有价格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的超薄随身听,CD机以及MP3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另外,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是较为流行和常见的。高年级的,尤其是毕业生们为了实习和找工作的便利,拥有手机的比例更高一些。调查数据表明,在电脑消费上,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潜在群体,12.1的拥有量,虽然算不上一个很高的比例,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拥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且不少学生是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同时,随着电脑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校园网络的开通.个人电脑价格的下调也逐渐使得大学生们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当然,当前郑州市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3000—4500元间的组装机,拥有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的较为少见。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男女生分别为32.7和28.8,但在电脑、随身听、MP3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

(三) 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每年。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电话卡则是不可或缺的。校园内201程控电话的开通,给我们打电话提供了方便的同时,电话费的开支也水涨船高,67.1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之间,还有近两成(19.1)的大学生的电话卡消费在40—80元之间。尽管现代电讯已经十分发达,仍有为数不少的(77.0)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当然,信件的消费相对于其它通讯方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四) 毕业生消费

调查数字表明:毕业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外树形象和内塑品质上。几乎全部的毕业生认为一身体面的外套、一部手机和一份漂亮的简历是在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了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在深入访谈中得知:考证费用已经成为是高年级大学生的主要投资。据有的学生讲,有些性质的考试一次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跨省就业的同学们来说。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学生,购买各类辅导用书,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和参加各类考试如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花费也为数不少。而对于准备出国的同学的

花费尽管难以统计,但其数目却是可想而知的。 (五) 特长生消费

此处的特长生主要是指艺术类的学生,相对于普通统招生,他们的花费主要集中在购买与其专业相关的书籍、学习用具、以及外出写生、参观的花费。八成的艺术类学生每年在购买与其专业相关的学习用品上的花费约为500—1000 元之间,而在用于外出写生等的花费上,根据路途的远近,该地区的消费水平高低以及时间的长短不等等方面综合考察,每次的花费约为 1000元左右,这也是特长类学生的花费高于其它学生的主要原因。

(六) 其它消费

对于有抽烟嗜好的男生来说,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通过问卷和深入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此外,有6.1的男生有购买彩票的习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月10元左右。

零食对于60.2的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72.3的女生每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元左右,另有少数(7.3)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60元之间每个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达到100元以上每个月,其中包括定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

四. 对策与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挣点外快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上了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上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67.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主要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的,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略低于2001年武汉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最高18500元,最低21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其子女的经济供给就越多,构成了大学生群体这一特殊的消费格局 。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或很少用到而后悔。在自评的消费类型一栏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尽管如此,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正在追求现实、实现自我、突出自我的前提下,个人与社会并重的方向前进,并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 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着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篇6

摘 要 中国体育全民健身化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使人们对能带来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大,更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普遍认识到体育产业所具备的多元化功能和巨大效益,多种所有制经济体步入体育行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 成都 高校 网球 俱乐部

一、成都市网球运动发展状况

(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开展网球运动的基础

成都自古以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铸造了天府之国,深居内陆的位置又免受了战乱之灾,成都人民天然就具有一种幸福感,并传承了包容的性格。成都是全国网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城市之,而成都相对温和的气候,冬季在球场上依然可以看见热情洋溢的网球爱好者,场馆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成都网球运动在其发展的半个世纪至今,其发展速度飞快,已经逐渐进入全国网球发展的前列。

(二)强大的群众基础、过硬的硬件设施是网球运动开展的保障

据相关部门统计,成都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从最初的几十人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发展到截止2011年的十万网球人口。据统计,成都市的网球场地在2000年只有500片,而根据网球运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修建,目前,成都市网球场地数量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翻,达到980片之多[1]。

(三)积极推进校园网球文化推广,让成都的网球运动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6年由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网球协会牵头的网球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将成都市金琴路小学作为第一个校园网球的试点学校,在其开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截止目前,校园网球试点校增加至32所[1]。校园网球的开展,使得成都市网球运动可塑性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参与,增加了成都市网球运动的活力,为网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成都市网球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网球消费结构不合理

据王丽萍2005年硕士论文对成都市419名网球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购买网球拍、球鞋等实物型网球消费支出比例上消费者愿意投入较多货币资本,而在参与型网球消费支出中大部分消费者则选择去免费场所进行网球消费,在观赏型网球消费支出上高达80%的消费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免费途径观看网球比赛[2]。实物型消费支出奠定了网球开展群众基础虽然广泛,但说明在赛事方面或因门票太贵或缺乏吸引力。

(二)相关专业人员欠缺

从业人员作为网球经营的直接操作者,负有网球培训、网球指导、网球咨询等技术性工作,其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对经营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据王锐2007年硕士论文调查显示,有关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者仅占22%,专科与其他学历之和为78%,专业化结构方面:本科(体育院校技术科类本科生)占9.8%,而且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受专业培训者仅占2%,未受专业培训者占28%[3]。就网球市场的管理层而言,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专业化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三)网球场馆数量不足,经营状况不乐观

成都现全川有网球场约900余片,成都地区已达650片(沙地占17%),其中各类网球场馆产权所占的比例从高到底次序为国有49.6%,集体占30%,股份制占私有12.4%,私有占8%[3]。可见成都目前网球场馆说成都市的网球场馆仍然是绝大多数属于公有经济成分,特别以国有经济成分居多"这表明成都市的网球场馆的经济成分还很单一,这就造成多数网球场馆收入来源单一,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三、成都市网球运动与成都市高校的互动关系

(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可定义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4]。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在校园中的营造和蓬勃发展对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网球运动深厚的内涵:“从运动到休闲,从生理到心理,从社会到环境,从营养到养生,它独特的魅力己成为现代社会所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网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将有助于把高校学生真正塑造成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校园引进网球运动的互补优势

现在的大学生年轻而充满活力,喜欢新事物,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事物,是未来网球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建立网球俱乐部,做好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也培养了更多的网球人口。体育系统在长期比赛实践中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形成了优良传统并积累了很多经验,有技术指导优势、场地器材优势、组织训练和竞赛的优势。教育系统有生源优势、文化教学优势、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的优势、思想教育的优势和体育普及的优势。在校园中引进网球运动,吸收网球运动队进行训练学习,增加体育人才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使更多业余爱好者享受到各种优惠的网球资源。

四、成都市高校网球俱乐部构建原则

(一)充分发挥高校各院系部的支持

网球俱乐部的运作与管理渗透了高校学科各个领域,包括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在比赛训练过程中难免又会遇到受伤,这时涉及到医学康复专业。可以说网球俱乐部是整合学校学科资源的一条途径,要求高校各院系支持与配合。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网球俱乐部作为学生校内知识学习和校外实践锻炼的连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社会体育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建设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积极吸收社会赞助,通过日常广告招商、赛事冠名赞助、奖品提供等方式提供企业参与空间,一方面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另外也给企业发现学校人才的机会。

五、成都市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规划

(一)结构规划

成都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主要依托于学校三个管理部门建立,俱乐部人员主要构成人员为学校团委管理的相关领导、网球骨干教师以及学生干部。俱乐部下设网球协会负责日常的学生网球活动,类似于学生社团,可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网球俱乐部是高于网球协会的一种模式,在组织中大体育赛事和训练时需要更多权威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所以网球俱乐部主要在赛事以及训练进行管理,并与社会力量成为互相合作的关系。

赛事管理主要包括:赛事的组织引进工作、赛事排名计分、比赛各种技术性工作。

训练管理主要包括:场地租赁管理、裁判员培训、学校专业网球运动队的集训。

(二)运行规划

1.作为学校学生课外活动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应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尝试以体育俱乐部式的活动形式,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融为一体,统一管理,使课外体育活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展开,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高校网球俱乐部的活动,看作是对体育课程的补充教学。网球俱乐部由于自身的消费特性和经营特性,使其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体育和利用社会相关资源,达到缓解网球俱乐部师资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的效果;正因为如此,高校组建网球俱乐部可以作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网球俱乐部的运作积累经验和培养相关人才,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业化、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发展[5]。

2.作为业余网球爱好者进行活动的场所

据2011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报告中针对市民消费性体育健身习惯调查指出,增加场馆数量、降低场地收费是消费者的主要诉求[6]。高校网球俱乐部以依托校园的优势,可以为网球爱好者提供价格低廉的体育锻炼场所。

参考文献:

[1] 朱婉宁.成都打造“网球城市”的可行性分析[J].内江科技.2011(8):21-30.

[2] 王丽萍.成都市网球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05.

[3] 王锐.成都市网球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4]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李巧灵,曲天敏.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87-89.

[6] 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统计局.2011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报告[R].2012.5.

篇7

2009年1月的一天,我接到大学同学晓芸的电话:“我失业了,我们公司被金融风暴吹垮了……”晓芸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因为金融风暴,公司在2008年年底倒闭了。像大部分失业在家的人一样,汪晓芸减少了出门的次数,不再去游泳,不再去健身馆健身,连朋友之间的聚聚会都婉拒了,俨然一个典型的“宅女”。虽然爱人的收入完全能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将自己定位为独立自主新女性晓芸不愿意过这种“白食族”的生活,她利用自己在公司时建立的网络,开了一家网络服装店,进行“宅创业”。通过勤奋经营,晓芸的月收入有6000元之多,较之前的工资翻了一倍。“这可是‘宅’出来的生产力。”晓芸说。

晓芸的故事,让我想起不久前看的一档有关金融危机的节目。在节目里,有学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出现越来越多“宅经济”。所谓“宅经济”,是指呆在家里借助互联网等媒介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诸如购物、交易、工作等经济活动。

调查显示,人们网上购物的主要价值因素除了价格外,便利也是一大诱因。网购全面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形式,不仅便利而且便宜,从而成为大门懒出二门懒迈蜗居在家里的人和在写字楼工作的人们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他们旺盛的网络消费需求促进了社区网店生意的火暴。大批70后,80后,90后的“宅男宅女”们或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能够掌控自己的花销,已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在他们的消费推动下,网游火了、视频网站火了、在线购物火了……虽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可所有与“茧生活”相关的产业却红火依旧,这说明即使人们假日减少看电影、出门消费次数,整天窝在家里看DVD、玩线上游戏、看漫画、逛网络拍卖平台进行平价娱乐,也能为GDP 作贡献,让相关产业在经济萧条的寒风中傲然挺立,甚至逆势增长,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宅经济”。更重要的是,由“宅男宅女”们推动的“宅经济”还促进了创业方式的演变,“宅创业”由此崛起。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宅创业”开始受到青年群体的欢迎,他们通过网络创业,在满足“宅男宅女”需求的同时,还解决了自己的就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为GDP 作出了贡献”。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成千上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导致上百万农民工因此失去工作,几百万大学生充斥着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中,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如何缓解时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指出,在未来,内需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解决内需关键在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要解决就业问题就需要更多人站出来创业,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更应当鼓励大家踊跃投身创业大潮中。

3月4日,10位郑州青年创立的淘宝网店获得了共青团郑州市委颁发的网络“青年文明号”证书,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宅创业”首次得到了像共青团郑州市委这样的官方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之所以鼓励这种新兴的创业模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共青团郑州市委向网店颁发“青年文明号”证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他首次从官方角度肯定了电子商务时代的这种“宅创业”模式,在这批获奖网店的表率之下,有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电子商务创业的大潮中。据统计,目前,郑州有两万多人在淘宝上创业,带动就业总数达到4万多人。而在全国范围内看,通过淘宝网平台进行创业的人不少于四十万。

篇8

摘 要 21世纪是我国基础教育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就成为了一项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吉林省的体育特岗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吉林省农村的基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村 体育 特岗教师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农村教育首次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该文件首次确立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特岗教师这样的名词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农村教师的补充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也在一定程度下缓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落后的基层教育做出了贡献。

一、“国家特岗计划”的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我国基础教育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就成为了一项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

因此,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和中央编办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近几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保障和加强这项计划的实施,“特岗计划”着眼于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合格师资,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2009年,中央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实施范围由西部“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22个省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吉林省2009年被纳入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国家特岗有关政策和要求,吉林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地方特岗计划”,2009年共招聘了“特岗计划教师”5178名。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工作者,同样受到基层教育的重视,特岗体育教师岗位的设置为贫困山区和农村的基层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吉林省体育特岗教师工作现状

(一)招聘现状

根据吉林省每年省级统筹下的特岗计划招聘中的招聘条件,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2014年招聘特岗教师312人,占总数的9.2%。“特岗计划”教师的服务年限一般为3年,年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依据有关政策继续留教并纳入当地教师编制,也可以进行其他工作或进修学习等自主安排。至2015年9月,我省第一批特岗教师服务期限尚有一年之计,经过两年多的服务实践,“特岗教师”们的工作现状以及服务期满后的工作意向和今后特岗教师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又成为了学者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二)工作现状

1.工作内容。根据实地走访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特岗教师在其支教学校主要从事三项工作内容:体育课的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三操管理和学生体质测试、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其中体育课的教学是最普遍的工作,其次是寄宿制学校的早操和每年的学校运动会管理以及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值得提出的是,采访中发现少数地区的教师因学校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教师也从事着美术、音乐、地理等科目的教学,现状堪忧。

2.工作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80.2%的教师反映对“日常教学工作”比较满意,78.8%的教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比较在意。在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在“传授运动技能”、“传授运动健康知识”和“发展学生意志品质和积极人格”方面,年轻的高等体育专业毕业生能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的依据学生身心特点教授体育健身方法和健身知识,能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性集体游戏、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成就感,体育特岗教师为农村基层的体育教育事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知识、新思路。

在对工作困难的调查中,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场地器材和时间内的保证被排在前两位。贫困农村学校基层体育边缘化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特岗结束后的去留问题调查分析。在对特岗教师的期满后调查中发现,只有31.2%的教师考虑继续任教,38。4%的教师选择回到大城市就业。20%左右的教师继续深造或者考研。所以在特岗体育教师服务期间对其待遇的提高和服务动机的改变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吉林省特岗教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1.保证政策落实,确保特岗教师工作的基本物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特岗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都担心国家政策和待遇的保障落实成为特岗教师最为关心和关注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地方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切实做好宣传和管理工作,为其安心教学和工作创造条件。

2.确保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关注特岗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在特岗期满,去留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对再就业和入编等问题尤为关注,而“后续”问题的落实是每一个已经是特岗教师的或者即将成为特岗教师的体育专业毕业生都关注的问题。为基层实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资深问题,特岗计划要想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还须在落实政策保障的基础上为其再深造、再创业、再学习提供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圈(教师)[200612号].

[2] 彭波.困境与突破:农村教师流动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田[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1):21.

[3] 彭礼,周益霞.30年来农村教师流动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27.

篇9

一般所谓的旅游市场,仅指狭义旅游市场。即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旅游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4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旅游购买权利。

(一)旅游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468.1万,早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表示热爱旅游。在我国大学生中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人数众多,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巨大。

(二)旅游购买力

旅游购买力也就是支付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大学生的旅游购买能力在不断提高。其一是因为父母的工资不断提高,其二是因为大学生自创收入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做兼职或者申请助学金、获取奖学金等。

(三)旅游购买欲望

旅游购买欲望即指旅游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相比低层次的需求,更多追求的是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旅游他们可以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开阔视野感受灵魂的升华。

(四)旅游购买权利

旅游购买权利是指消费者可以购买某种产品的权利。“20代”大学生的年纪都在20—-30岁之间,作为成年人他们旅游购买权利基本不受限制。除了上述的四个要素之外,大学生们充足的闲暇时间和我国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能够开发的条件。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一)注重理性消费和旅游体验

“20代”大学生大多属于消费层次较低的群体。在旅游过程中对价格因素考虑很多,吃、住、行、游、购、娱都要讲究理性消费,不会盲目消费。同时大学生更在意旅游本身的过程和带给自己感受。追求新奇、创意、放松、美感、身心和谐的旅游体验。

(二)出行方式以结伴自助旅游为主

“20代”大学生相比跟着旅游团进行拍照式和购物式旅游,他们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伴而行,发挥自我意识设计游玩线路安排旅游活动。而且报旅游团的价钱不低,也是他们选择自主旅游的原因之一。

(三)旅游目的地以短途和周边地区为主

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考虑,“20代”大学生出游目的地是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或景区为主,不会停留太长时间。但也有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去长途旅游。比如去大城市看演唱会,或者自行车社团带着队员去远征等等。

(四)旅游顾虑事项多

“20代“大学生在初高中时长期过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上了大学后出去游玩世界的旅游动机非常强烈。但由于之前出游机会少缺乏经验,所以对出游中的未知事物很是担心。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食宿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

(五)受相关群体影响大

“20代”大学生主要居住在大学的寝室里,并以一个寝室或是班级为中心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旅游群体。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其他成员旅游的效仿欲望很强烈。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一)政府应担当重要角色

由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认识不够,宣传不足。忽视大学生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单纯地认为大学生属于低消费群体,没有消费能力所以不予重视。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缺少指挥者,旅游企业也不敢贸然开发。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1、职能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准确评估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注意。倡导有口碑有社会责任感的旅游企业参与其中。

3、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有序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旅游市场创造一个开阔、法制的环境。

(二)产品策略

相比传统俗套的旅游路线,旅游企业应该投其所好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1、爱情专线旅游:旅行社可以向大学生情侣们推出适合他们的爱情之旅。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将相亲旅游推向市场。大学生们都想谈一场说谈就谈的恋爱。但是师范类或理工类高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使得想恋爱的大学生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旅行社可以推出相亲旅游路线,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大自然里相知相恋。这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也可以帮助旅游企业创建特立品牌。

2、教学旅游:教学旅游的重点在于“学”。有些知识与其只靠老师在课堂讲解不如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如古代建筑风格,各种特色地貌等。而且大学生通过教学旅游更可以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各高校可以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旅游线路、旅游内容,保证大学生安全。

3、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包括休闲、健身、体育观战三种类型。大学生们平时缺乏体育锻炼,需要经常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而参加骑马,打高尔夫球,游泳,登山等体育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学到新技能又可以加强身体锻炼。

4、毕业旅行:和以往简单吃一顿散伙饭作为告别仪式不同,如今“20代“大学生们更喜欢用毕业旅行的方式来结束大学生活,再和相处四年的同学一起制造一份值得毕生回忆的经历。毕业旅行作为班级最后的集体旅行,想必人数众多,单凭学生自己策划难度很大。所以旅行社如果能及时推出适合大学生毕业旅行的路线一定会受到热捧。

(三)价格策略

1、旅游市场价格

对旅游企业回收成本获得盈利和调整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上有很大的作用。而“20代”大学生们因为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对旅游产品价格承受能力不高,旅游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上不能过高。多为大学生提供价格适中的旅游产品,以量取胜。

2、除了低廉的价格优势,重点宣传零包价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购买零包价产品中,既可以享受团体机票的优惠,由旅行社统一办理签证和保险,同时还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内容。虽然这种形式多用于出境旅游,不过希望国内旅游也可以普及这种旅游方式。

(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充满好奇心,所以对陌生事物的问题比较多。旅游企业应该派出经验丰富的导游跟团,保证可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

1、建立网络平台

“20代”大学生的生活里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他们了解时事,闲暇娱乐,消费购物的主要方式。旅游企业在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时,应该减少在报纸上这种传统方式的宣传,应该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来宣传和营销。将所有的资源整合放在网站的页面上,并配备在线服务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解答和咨询服务。

2、加大在高校里的宣传力度

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1-0109-04

Abstract:Through problem analysis which exists to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discovered that the influenc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factor includes: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Teaching guiding principle determination; Course content establishment and educational model use; Sports teaching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Gym instructor′s quality;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so on,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vides many some theory bases take the time a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s development, causes talented person who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can raise more high qual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是当前高校体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找出相应的策略,使大学生在接受高校体育教学后,不但能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还可进一步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地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国民的体育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

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虽然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逐步向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思想转变,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现实中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1.1 校体育的改革工作未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体育教改工作还是未能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旧格局,这种传统教学法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结果只能使学生获得模仿动作能力,而不能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因为忽视了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轻视了现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造成他们走向社会后仍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那么多年,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不尽人意,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仍需改善。2000年全国第4次学生健康调研显示:体能素质下降较快,2000年与1995年比,我国大中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均有所下降,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滑。据叶新新对1985~2005年三次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进步的同时,存在着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1]。另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有60%以上的大学生体育素质低下,超过20%的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16%~2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更有高达65%以上的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呈普遍下降的趋势[2]。如何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有关的问题,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1.2 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观念

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尽管几十年来不断进行改革,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影响仍然存在。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与中小学区别不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多大变化,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重复累赘,缺乏新意。即使通过改革探索,试行了专项课教学和选项课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一些融健身、兴趣、娱乐等现代养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内容,因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仍难以进入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差别很大,使学生无法如愿以偿的从事自己所钟爱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从而限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学科化倾向较浓,教学过程中注入式、填鸭式的现象仍较普遍,教学过程中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与规范,教学实践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内容和考试,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从而使学生对上体育课感到无兴趣,无法感受体育运动固有的欢悦和刺激。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分数”及考勤的合格,而强迫自己完成乏味的锻炼。当这样的学生踏入社会,因不再有强迫的锻炼而使得自己的体质明显下降,甚至连当初在学校时打下的健康基础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1.3 高校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养仍有待提高

1.3.1 在教学思想方面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育思想正从“体质教育思想”向“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现代体育思想转变,即从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这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然而,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现状进行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大部分仍然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教学的首要指导思想,分别占到总比例的20%以上。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辩证关系,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没能把握好“度”,取舍不当,而偏离体育教学改革的轨道,走入误区。如:认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必要,认为增强学生体质本身才最能反映体育学科特殊性的目标;认为快乐教育就是“放羊式”教学等等。一些教学观念陈旧,使体育教学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这就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对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忽略了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1.3.2 在教学能力方面

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但却因为有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化等原因,是体育课变成了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课,而大学生时代是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性相对活跃的时期,陈旧而单一的体育教学对于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来讲无疑是一种压抑和束缚,最终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运动方式产生厌烦情绪。

此外,当前强制性的体育教学仍然主导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在于以“终身体育与健康”的体育思想和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严重脱节。一些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讲的任何动作都是正确的,学生只要跟着做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1.3.3 在教学研究方面

在许多非体育专业学校的规划里,体育经常是被排在科研、学术研究,甚至管理之后的,是被忽略与被冷落的。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安于现状,对所教科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创新的热情,知识、技能陈旧、退化,不能胜任体育新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仍墨守成规,使教学工作于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

1.4 体育教学设施的配置仍有待完善

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动场地器材以及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至今仍有部分学校存在计算体育课工作量打折、体育设施的配备严重不足等现象。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除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各类高校体育器材设施相对落后,场地比较紧张。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体育场地更加拥挤,部分体育设施破旧老化,消耗磨损严重,器材、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质量也由此深受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和比赛战术的运用,教师更希望能通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来演示和讲解,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需要相应的设备,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来支撑的。如何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1.5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过于单一

受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追求的是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忽视了体育的健康性和社会效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评价着重强调科学性、量化的客观性和绝对的公平性,忽略了大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习过程努力程度的评价。体育成绩的评定只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考核,竞技成分过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评价的内容标准不科学。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不少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对体育教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社会、文化、人际关系、教学资源、现代手段等因素都在影响着教学[3]。对这些因素能起协调作用的,就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有:人(教师、学生)、物(场地、设施、器材)、财(经费)、资料(教学文件、图书等)、时间(教学进度、课程表、考试等)等,内容中如有一项关系失调,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感觉到体育教学计划中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学时之间的矛盾突出,教师要在规定的学时内教授完规定的项目内容,还要保证教学质量。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每个教学班人数多,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纠正动作自然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真正亲身练习的机会就非常少,加上体育课时有限,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可见,体育教学管理的水平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到: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教师的素质;教学环境等都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调控,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是当代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又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4]体育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协调同学校和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教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秩序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由此可以看到,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它应根据反馈原理不断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系统正常地运转,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大。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应针对体育人数多,器械、场地少,练习机会少的现状,安排好教育的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的运动量。如: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开放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改变教师包办一切的教育形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用主动式取代“命令式”的管教法,使学生由“依赖型”变为“自主型”。还可以组织、建立校内各种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及兴趣小组或活动团体,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健身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活动氛围,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3.2 确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

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的社会存在的必然产物,是体育现象的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抛弃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观念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前提。社会的高速发展赋予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新的内涵,就是在社会健康观和社会体育观的思想上形成新的体育教育观。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条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生物健康”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演变.把人的生物学特征与社会特征相结合。体育教育观也应从“生物、体能”的教育观转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观。传统教学以技能教学为目标,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转变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教学应以人为本,以所有学习对象个体为出发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教学和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的教学。高校体育教学还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为主导,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即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这样的高校体育教学才能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学生不光在大学学习期间,在进入社会后同样具有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这样不但可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自己受益终身,享有高质量的生活。

有上述可见,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高校体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符合社会发展得到要求,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3.3 重视体育课程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3.3.1 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材体系的构建要符合终身体育理念

体育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能更好的学习,并形成终身体育观,将来做到身体好,工作好。可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何课程包括高校体育都是以教材为中介,所以,改革体育课程体系首先要改革教材,避免教材的老化、重复,教材要适合时代要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部已建立了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构成的分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强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使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裁量权。回归生活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以竞技化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新的教材体系的建立,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在追求教堂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的同时,应立足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在追求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推崇教材建设中的不同特色,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因此,大学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5]。如开设设健身、健美、形体健美操、街舞、交际舞、太极拳、游泳、女子防身术和球类等学生喜欢的内容。而对于一些一时无法普及的运动,如高尔夫球、保龄球、攀岩等,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给大学生,以丰富他们的视野;对于一些益心增智的项目,如围棋、中国象棋等项目,也可利用下雨、刮风天不能上室外课的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而因为传统的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篮球、田径、体操,这些项目可以作为选修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和生活的需要,以在社会生活中体育健身的可操作性作为出发点,确立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高校体育的根本目的。高校体育应对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进行调整,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延长体育课程年限,删除陈旧的内容,科学地设置和选择符合学生身体需要的健身课程、教材内容、形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环境变换的条件下,学生依然能够进行健身锻炼。

3.3.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种传习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多种要求。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叫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十分复杂的体系。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可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有机组合结合使用。比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纳入到高校体育俱乐部和各个体育协会当中,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和对器械要求较高的项目,使他们的体育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部分学生一方面可继续提高专项竞技水平,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专项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担任专项俱乐部不同水平锻炼课程的指导员。另外,除使用单项分类的教学形式以外,仍应保留综合类的体育教学形式,以满足部分无专项爱好学生的锻炼需要。如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可把调动他们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具体兴趣简化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或引进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健身跑、太极拳、羽毛球等,采取选修制或兴趣班制的教学模式。

3.4 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要起到激发体育兴趣的作用

“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学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某一结果的评价。恰当的考评不仅是一种评价方法,还是一种激励因素。教学评价应包括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与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等)两部分。评价体育学习的绝对公平以及强调量化的身体素质标准,不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始终围绕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学习的根源。因此,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应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应全面衡量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还要想办法科学地测定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水平以及实际参与锻炼的能力。只有通过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将运动考评重心转向对教学项目的技术原理、运动价值、动作效用的知识水平和体育综合能力的考评。只有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以及体育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评价不仅要重视最后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参与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3.5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为适应21世纪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必须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水平,建设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队伍,才能为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积蓄力量。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一个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懂得教学理论方法,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作用价值和特征,懂得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和需要,与学生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教学会以健身育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求知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组织管理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个性,愉悦身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有关专家根据日本的调查报告发现:学生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遇见过一位好的体育教师”。教师若只有狭隘的视野和残缺的知识结构,则很难胜任教学工作,难以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以说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当前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必须逐渐加大投入培养经费,制订教师进修计划,制定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支持体育教师进修、考研。随着校内外及国内外交流机会的增多,许多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和体育教育方法还有待高校教师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以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6 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的依托。其中,体育教学的硬环境即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目前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应教学的需要。由于场馆设施落后而影响到选项课合理开展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各院校应设置更多的体育选项课项目为发展战略,以扶持热门项目为重点,对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要有发展规划,并优先对待。此外还应配备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因素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另外,体育教学的软环境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环境,括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氛围等,虽然它不是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因素,但是它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有潜在性的影响。所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软硬环境,能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肖新桥,刘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83-84.

[3] 孙平华.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7):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