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9 12:1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分类;实施原则;开展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使其积极探究与动手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数学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学会知识运用与迁移.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分类与实施原则

(一)实践活动类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活动方式,可将实践活动归类如下:①探究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创新思维活动,通常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措施的课题. 如“生活中的轴对称”“日历中的方程”“瓷砖的铺设”等. ②操作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实际操作,如制作、画图、测量与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实物、现象、形体,分析与计算相关数据,大胆猜测、推理,展开判断等,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如制作几何教具或模型;作出几何图形;测量物体高度;测量水渠或道路高差;测量与绘制小区域内的平面图;测不规则地形面积等. ③应用性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增加生活经验,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利率问题、调配问题、工程问题等. ④开放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得到有关数据与资料,而后提出开放性的、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普查与抽样调查等.

(二)实施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与形式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体验、探究与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第一,蕴涵主体性. 在实际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发挥学习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如学生可自由表达看法,参与活动设计,譬如确定活动主题,参与活动过程等;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交流探讨;在展示成果时,学生可进行活动评价,共同进步. 第二,蕴涵过程性.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数学学习过程;注重未知事物的探究过程,对原有经验与知识的梳理与重组过程;重视个体探究与群体交流互动过程. 第三,蕴涵活动性与开放性. 让学生通过知识应用与验证、自我探究与发现的体验过程来得到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其次,开放内容与形式. 学生不但可以分析与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还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课题不同,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变化. 另外,学生可运用不同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小论文、演示稿等.

2. 科学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 第一,科学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侧重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 另外,教师可由生活问题来制定活动课题,或由课标专题灵活选择. 第二,科学的活动形式. 这主要强调交往活动或者访问调查等社交活动,或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如人口统计、保险赔偿、成本收益等. 这些活动既可在课内开展,也可在课外开展,或两者整合. 第三,科学的活动组织. 由形式看,有个人形式、集体形式或小组形式;由组织模式上看,可采取课题立体式、主题辐射式或序列深化式;由活动开展面看,可社会与家庭有机结合,校内校外融合,课外课内有机整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并力求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融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科学的活动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加以指导与引导,如创设问题情境,调控课堂秩序. 课外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探究,有方法地思考问题,有秩序地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第五,科学的活动评价. 既重视结果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 既有知识评价,也有素质与能力评价.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制订方案

活动方案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制订计划时,教师需要注意可操作性、实践性、自主性等,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由如下环节来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

1. 明确活动课题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需注意书本内容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注意生活问题与活动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题目选择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广泛地选材,而后,师生共同商讨,明确实践活动的课题. 同时,在明确课题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的特点. 如较低年级,一般由教师明确实践课题,且课题易于操作与接受. 而高年级,则师生共同商定,教师整理好学生所拟定的题目,然后呈现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共同选出一个课题. 如学习《走进图形世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包装纸箱”.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不少活动课题,如“地面砖中的数学问题”、剪纸活动等.

2. 建立活动小组

在建立活动小组时,教师需要体现民主性,使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并选出小组长,协助管理本组.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通常是4~6人,每组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组情况. 同时,教师还需依据学生性别、年龄、组织能力、学习水平等情况加以合理调整. 譬如有的同学性格较为孤僻,成绩不好,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生冷落,这就需要教师倡导合作精神,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组,使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当然,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分组并非是必须的,某些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单独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其学会以数学观点思考实际问题,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还可以是学生提出,以发散学生思维,主动实践探究. 如“设计包装纸箱”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市场上有某种型号的肥皂,其长为16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3厘米,这一型号的肥皂一箱可装30块. 请设计出一种该型号肥皂的包装纸箱,使其所用材料尽量最少.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道具)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踊跃参与到实践探究中.

2. 动手实践,分析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这是关键环节,是学生动脑动手、启发思维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游戏参与、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透明化、简单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学会筛选、整理、发现规律,逐渐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构建数学模型.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五角星、蜻蜓、国旗上的图案、数字字母(8,3,H,M等),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准备好圆、长方形、等腰三角形、角等图形,将其完全对折,要求学生试着说出结论,并表述这一过程. 这样,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 接着引入问题:有两对称点,怎样作出对称轴?让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角、线段,并认真观察. 分析讨论:对称点与对称轴有何关系?从这些活动中可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可让学生在操作中增强知识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反思延伸,拓展知识

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反思延伸,进行课外实践探究,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得到相关经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延伸、拓展到实际生活问题中,由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实现知识迁移;同时,还可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与解决新问题,拓展新知识点. 如学习《数据在我们周围》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普查与抽样调查”:若你在本市市长办公室工作,由于政策需要,领导要了解全市家庭月平均收入情况. 请设计一个收集数据的方案. (需包含调查方式与家庭数量)

4. 展示活动成果

篇2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数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或由教师安排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点拨或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传统教学,创设了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践小组合作教学是合乎情理又能提高质效的方法。

二、多种合作形式的综合应用

1.复习与总结

在学完一章课程之后,小结与复习是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例如,“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一章有许多琐碎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分组进行知识归类,那么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应用。实施方法如下。

将学生分为若干4人小组,完成复习任务:(1)直线与平面部分的概念,从文字表示、符号表示、图形表示、作用四方面进行总结;(2)直线与平面部分的公理和定理,按作用进行归类;(3)简单几何体概念,按记法、分类、性质、体积公式进行归纳。由学生在组内自行为工,并共同完成一份小结报告,然后进行交流、评比与奖励。

这种方式首先可以使学生更加统计的掌握知识,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的愿望。通过评比,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学生因为评比,而使任务趋于形式化,表面化。

2.操作与探究

以教学四边形为例。在课程进行的前一天,要求学生准备硬纸板,剪刀,细线,尺子。课程进行时,首先,明确提出小组任务:(1)把硬纸板剪成不同的长条;(2)将纸条两端打眼;(3)测量纸条长度;(4)用细线将纸条系成矩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具体的分工教师可以指定,但最好由学生商议决定,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然后,教师提问题与启发,使学生通过操作形象的体现平行四边形的灵活性和各种四边形之间的转换,领会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定理等。用这种形象的方法证明书上枯燥的理论,掌握起来即能够印象深刻,又能够活学活用。掌握了理论之后,教师要相应给出习题,让学生通过模具的操作来进行解答。学生在以后的做题中就会自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实际操作,相比理论化的东西要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运用。

3.调查与实践

初中数学所学知识中,最接近生活实践与应用的可以算作统计学的内容。这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只布置明确的统计任务,按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与合作。

例如,统计任务可以按如下形式进行布置:“请预习书上统计学内容,分别应用折线图、扇形图等写出简短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注意选择恰当的统计图形,统计内容不限,如超市物价,不同时间上路车辆,不同网吧的价格,一周经济支出,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家庭在某项支出上的变化等。”这种任务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较为全面的覆盖,既能让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又能让学生通过信息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

4.演练与巩固

在学习完一章的知识后,应用知识点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对概念、公式、定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已知在ABC与DEF中,AC=DF,欲证明ABC≌DEF,则需添加什么条件?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到最多的方法,而且做得又快又准

通过这种竞争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于不同基础、不能思维方式、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这种合作方式很可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主动参与,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篇3

【关键词】苏教版数学 课题学习 初中数学课改

所谓数学课题学习,说得具体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相结合,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用自己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题学习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题学习弥补了习题练习死板单一的缺点,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一个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所提倡的自主、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学习”的优点

1.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课题学习的背景和素材几乎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乘电梯上楼时为什么脚底有被压迫的感觉,下楼时为什么会有失重的感觉”“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为什么为往前倾”“一般用来固定东西的架子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物理原理,又包含数学问题,涉及生活实际。

学生碰到这些问题时会有来自现实的亲切感,进行课题学习的同时拉近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把数学问题现实化,把现实问题抽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决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课题学习是理论和现实的枢纽,释放学生的动手能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自己主动探究,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访谈、调查、测量,能够学到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在碰到实际困难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会激发自己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完成了“被学”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不仅仅需要课本知识,动手实际操作同样重要。课题学习的过程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发挥自己最过硬的本领,真正做到一日受教,终身受益。

3.课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课题学习能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唾沫飞溅、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课题学习提供给了学生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在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归纳、总结等过程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决问题是一个微型的科学研究过程,能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

二、“课题学习”的要求

“课题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着传统学习方法无法媲美的优点,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天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任何新事物被普遍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会遇到阻力,需要不停的探索,需要学生慢慢接受,也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结果。

1.要有全新的教学观念。要顺利实施课题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教师转变观念了,才能更好地用数学去诠释生活实际,才能更加明白地让学生理解课题学习的实际意义,否则课题学习只能是空话。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要有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勇于尝试。课程,不仅包含着特定的知识,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课堂教学功能,不再是以知识为本位,而是以发展为本位。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师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课题素材的选择要谨慎合理。选择素材是要注重素材的实践性和问题性,即结合实践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问题性,也就没有实际的研究意义。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就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这一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

三、课题学习的教学实践

1.生活选材的实例。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为例。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碰到这类问题一般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比如,苏教版教材九(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就安排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题目的生活素材是小朋友在游乐场玩大型的摩天轮,然后以此为背景设置应用题。该素材的选取就很合理,学生看到这样的应用题就会想到自己坐摩天轮的经历,会很自然地去思考,很有兴趣地去探究,相比于纯粹的锐角三角形理论上的讲解,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再比如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数学 生活”和“活动思考”两节的“生活数学”,就是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生活中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图形与生活。教学时可以按照这两类情境展开。第2节“活动 思考”,是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课本提供了四类活动情境:通过剪纸活动感受图形性质;通过搭火柴棒活动发现图形与数字的规律;通过月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做出判断。选择课题时既要考虑问题的探索性,又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区分好度,以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

2.多样化数学教材。苏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呈现思路是:首先安排线段、角的度量、表示、比较和画法;其次,介绍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最后,立足丰富的情境,呈现平行与垂直的关系。课本还在“小结与思考”中安排了图案设计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最基本的元素――线段、射线、直线、角,最简单的关系――平行与垂直,做出全新的创造,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自己认为好看且有意义的图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团队合作的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智慧。课题学习的任务较简单的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完成,较复杂的或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的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去完成,并写出课题调查报告。

选择课内学习的方式展开课题学习的活动时,探索是课题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真正让学生经历自主的问题解决和研究过程,获得一定的“微科研”的研究经验。为此,在具体教学时,应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增大问题设置的梯度,保证学生有较大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课题学习的形式也自然多种多样,如数学调查、数学制作与设计、问题解决、数学探究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题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课题开展的方案、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智力。

4.课题学习的前景与展望。课题学习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上课过程不是简单的老师说书似的讲课,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学生学习到的数学来自生活,来自身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将学习融入生活,又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素材。通过课题学习,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各自都养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相比于枯燥的习题,学生更喜欢丰富的活动。平时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学生渐渐变得有信心了,知道学习数学不只是枯燥的计算,还有贴近生活的调查研究。通过课题学习的研究,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既有书本的间接经验知识,又有参加实践的直接经验知识,综合素质大大提高。相信课题学习必将是课改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业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07).

[2]陈桂生.探索实施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计划的方案[J].新课程教育研.2010(05).

[3]郭元祥.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08).

[4]童玉婷.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常态化实施途径研究[J].数学教学学报.2011(01).

[5]卢万兵.国内外数学课题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研究. 2007(08).

篇4

一、钻研教材,提炼研究性课题

教材是教学蓝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效来源.在新课改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材中编排了不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找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究课题.

例如,(1)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然而在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事实,请试着整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2)一个三角公式既可以正用,也需逆用和变用,请试着整理后者.(2)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难点之一,其常见方法主要是垂面法、三垂线法、定义法,本质上是以点定位,也就是当点在二面角的棱上时运用定义法,若点在一个半平面内时则应用三垂线法,而当点在空间时则使用垂面法.看似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因为点的个数较多,则难以决定用哪个点作定位点.请试着给出以线定位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与步骤.

二、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优选研

究性课题

首先,在社会生活与生产等方面,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探究学习,那么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兴趣.同时,若教师能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现实生活,发掘生活现象蕴涵的数学问题,然后提炼出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则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关注生活,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课题小组,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以银行贷款,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商业住房.在购房时,我们普遍心理是想弄清楚其中每一细节,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计算这些贷款利率及分期付款该付多少.请运用数列等数学知识,研究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在学生研究之前,教师需要予以提示与指导,如重点研究如下问题:(1)现在的购房贷款形式;(2)调查正在采用购房贷款的人群及其特点;(3)分析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注意事项;(4)了解购房贷款的市场需求;(5)了解各相关群体的利益与风险;(6)分析购房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7)了解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①住房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保障问题;②居民收入预期问题;③居民住房消费心理问题;(8)研究购房贷款的窍门;等等.

其次,教师应明确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即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如多媒体、网站、实验报告、论文亦或其他形式.在课题研究中,可指导学生分组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以调查报告、网站、宣传单展示、视频展示等形式呈现.

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主题活动网站等.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可让学生更轻松地分析与解决社会中所碰到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同时这些研究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管是对学生的思维,还是对学生的生活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性问

题,选择有效课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身心已趋向成熟,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较为丰富的想象思维.若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那么他们会提出不同的独具创新的问题,而若由学生提问中选出研究课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5

关键词 初中 新课程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学习方法、探讨学习规律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科学学习的迫切需要。通过测验和调查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1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1.1积累和整合

积累记忆:平时依据课本,查阅字典、词典,逐步背诵语音、文字、词语、成语、文学常识、名句名篇、文言实词和虚词,作者写作背景、重点句式、词类用法、一字多义等;整理归纳:通过整理笔记、分类归纳、按序归纳等方法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

1.2感悟和思考

诵读、大声朗读课本及课外优美的作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不要只记老师的分析讲解,要注重自己的感受体验,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或从内容和表达上提出问题,或者从观点和材料之间发现问题;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如果自己思考解决不了,可以向老师请教,与老师探讨,还可以与同学交流、争辩,求得问题的解决。

1.3应用和拓展

应用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训练:上课答问、讨论、复述、口头作文,课后积极参加演讲、故事会等活动;写作训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做有心人,记住生活中所有触动和感兴趣的人和事,多思考社会热点问题,积累写作素材,并通过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等积淀写作素材,通过蕴含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等进行情感积淀,通过阅读课本名著、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文化散文、鲜活时文、名言名句、睿智心语,观看影视大片等进行文化积淀,通过学习哲学常识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观点等进行理论积淀;在此基础上勤于练习,在写日记、作文中,通过审文体、审题意和行文要求等达到审题立意准确、追求深刻,通过改装名作、嫁接术语、援引佳句、妙用修辞等做到拟题立足醒目、追求夺目,通过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在行文诗篇中输入情感血液、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思情容量、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在形象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在名著化用中浸透书卷气息、在连词缀句中尽展修辞魅力做到表达立足通畅、追求文采。

1.4实践和创新

在生活实践中创新,在个人言语活动中创新语言,要积极思考,敏锐的发现问题,尝试创作,写调查报告、通讯、相声、小论文、小小说、小诗歌、小戏剧、小散文、小童话、小评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之中,要注重跨领域学习,广泛涉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共同提高。

2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2.1认真学好数学概念

课前自学,不求甚解;注意听讲,重视概念的引出,公式的推导和概念的辨析等三个环节;注意精读课本,学会点、批、划、问。

2.2重视数学例题的学习

掌握例题的目的性和典型性,进行“尝试错误性”例题阅读;掌握例题的延伸线和综合性,挖掘一题多解,重视解法择优和多解求源。

2.3掌握数学解题技能的方法

策略性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化整体为局部,化数式为图形,化运动为静止,化无限为有限,化正面为反面;操作性方法:基本量法、变换法、辅助元素法、对称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2.4提高研究图形的能力

准备画图:熟悉几何术语,学会看图说话,读题画图;观察想象:观察基本图形,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分解复杂图形,观察图形间的联系,要看出由图形演变所带来的条件和结论的变化;恰当处理图形:引用教材中常见的辅助线,抓住特征引辅助线,如给中点证线段,常常要引平行线,重视典型辅助线,如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5平时多练习

由易到难,重视审题;抓住典型题,反复练习,总结解题规律,把同类题融会贯通起来;记录错题,认真改正,并且隔一段时间后将作业和试卷中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尝试自制立体几何模型;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尝试开展数学建模的探究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解题心得,相互启发。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运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抽象的教育方法,其没有固定化、模式化的教育过程,主要以渲染、影响、渗透为主。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情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不论是任何情感的培养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断努力和磨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数学情感的运用进行阐述。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能动性,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一、关于数学情感的理解

情感在心理学中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较广泛被认可的定义是: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对于主客观事物间所持有的一种态度。部分学者对情感的定义是:情感是主体以自身的生理和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观为主要针对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它包括内心的体验,情景的评价,情绪的转移传递以及应激性反映。从描述中可以感受到,情感是一种极其复杂,难以准确把握的心理现象。因此对于数学情感是难以下准确的定义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情感虽然难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在人们的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是能够传递的、能够被感知理解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完全按照流程进行教学,但是又需要避免过分的轻松导致课堂教学出现纪律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理性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避免不恰当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比较巨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是,当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明显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二、教师自身情绪的昂扬和传递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环节中,与初中生直接接触的便是自己的任课老师,因此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维护是开展数学教育的必要前提,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信任感,要使学生对自身有所好感。如何去进行情感的破冰呢?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身应当对数学有着深深的情感,热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情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影响效果的基础保证,这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发自内心的把数学教学当成是一种享受。并且是真心诚意的去为学生考虑。老师在平时授课时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并且可以适当的提高自身的声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

三、师生情感建立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师生情感的建立除了对教师自身条件有所要求之外,还对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观点有关。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真情实意,学生才会感觉到亲切感,从而在老师身上获得学习上的安全感。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适时适当的夸赞鼓励学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与数学教师之间的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多渠道评价渗入情感教育

应建议全方面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还必须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已经具有相对成型的主观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的。

评价方式有多种类型,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对一辅导反馈、学生群体见的相互评价、课后作业的评改等等。建立独立的数学教学档案等等。评价的方式有许多种,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真实性、时效性、激励性、差异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充足的鼓励去建立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药注重激励和表扬的作用,即便是批评也应当婉转含蓄。更何况是对待初中的学生。

五、结束语

情感教学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还是一句简单的关怀都可以深深的影响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只有将数学教育及数学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将21世纪的数学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生代学生。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作为教师应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生画图形的旋转图上,结果是,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会画。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积极加以落实。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通过让学生亲自作调查、做实验、作策划,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这部分内容,将影响学生一生对数学的看法。书中有一道“在阳光照射下,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的题,我给学生分组发了正方体,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户外做实验,学生兴趣很浓。

2、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

当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再也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探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问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给我们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兴奋地以“发明家”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篇8

关键词:学生兴趣;数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73-01

1.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要开始着手。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一开始讲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用悬念法。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电教设施,设计导入法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讲究课堂艺术,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能否达到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光是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思和练,学生就很容易疲劳,就会开始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辨论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投影机、电视机、电脑等多媒体,使学生的多个感观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2.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与局部性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特别是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要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会欣赏各种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应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这些要求比较基础。也比较切合实际,但是对于习惯于教老教材的广大教师来说,使用新教材的感觉十分别扭,尤其表现在欠发达的学校里。例如:对《证明》内容的教学,新教材对它做了充分的肢解,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一段一段的,而只有三年内容全部结束,才能发现它的确有一定的连贯性,从《证明(一)》、《证明(二)》到《证明(三)》等等,层层递进,从三角形、四边形的简单介绍到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的接受。可是由于我们广大的教师对于整体与局部的认识不到位,一下把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内容全部讲解出来,然后配大量的练习,但我们总感觉到学生对于《证明》的掌握并不理想。这正是我们这类学校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我们提倡资源的整合,不是否定教材,教材的权威是经过专家反复斟酌的,它的典型性是无法取代的,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思想。不可以盲目的用部分章节代替全部的教学内容。更不是一味追求证明的数量与技巧。而是应注意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3.多与同学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时要虚心、多看、多问,博取百家之长为己用,其实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就一定有收获。

要各科均衡。学习最忌讳偏科,有“木桶原理”说得好:把成绩看成一个盛水的木桶,它的侧面有五块木板,而这个水桶的容积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不是由最高的那块决定的。所以,在保持优势科目的同时要把差补上来,同时注意不要让好科变成差科。

4.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5.教师要勤于反思

5.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篇9

关键词:现代教学理念 人文精神 现代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数学这门学科是通过研究符号语言数量、图形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一系列知识。是人类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的学科,是人类在劳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缜密逻辑推理,达到极致完善的境界,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人们的不懈追求,勇敢进取的毅志力。是各高级学科最基础又关键的课程,只有学好基础数学知识,才能对其它高精尖科学融会贯通,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秋科学生命力,因它具有慎密逻辑性,实用性和极致价值性,特别是中学数学正是打基础的教学阶段,很多科学家称数学学科为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密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养成逻辑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智商,培养情商以及逆商的教学关键环节。众所周知数学是人一生中的重要学科,但在教学调查结果使我纠结,状况是学生不主动学习数学,不愿动脑筋,找不到多种解题方法,把数学当成学习负担,作业也是应付或抄袭….等诸多不良状况,这结果值得我们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反思。如果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借助现代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演算的兴趣,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把学生引进知识大道上扶上马,再送一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反思中的领悟,结合教学新理念,浅淡几点我对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验。

一、改革考核学生成绩方式,摒弃陈旧的灌疏式的教学观念。

采用当今国际上新的教学理念,不是单纯地作数学教学工作,而是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这作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具有挑战的课题,考核学生优劣,不单用他们的分数作为依据,更重要是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评定,教学效果好不好,也不是以考分为指标。老师应把人文教育融入数学知识教育中,将真善美教育渗透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演算能力,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注重学生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商(AQ),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例如在统计章节教学中,我将课安排在计算机房,用Excel软件教会学生如何统计(人口,物品以及粮食统计等),认识统计概念,如何排序,如何算总和。学生们兴趣浓浓,教会他们亲手操作生活工作中息息相关的演算。

也给学生布置了分小组做中学生统计调查任务,并提交调查报告,推举代表上讲台演示演算过程,在这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兴致相当高涨,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带动不喜欢数学的同学,各施其责,共同努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执行意志力。在演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了,从学生身上发现了亮点,课堂气氛很热烈,竟相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欲望更强了。数学知识真是成了学生们认识世界的一把密匙。

二、反思传统数学教法,拓展中学生的思路。

现代教育工作者不能抱着传统的数学教法固步沉封,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太宽,也太快。回顾传统的数学教法,首先就是老师先引进概念,全由老师步步分析例题,演算过程,再安排学生依葫芦画瓢,没有拓展学生思维,答案也是唯一的,这旧套路导致学生思路狭窄。以后无法适应社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单只是一种科学,更是为生活工作服务的工具,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工作的工具,服务于经济包括理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对家庭就能轻松理财,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我在上数学第一堂课,不直接进入课题,而是引入数学用途和目的媒体教学。人教社新教材数学更贴近生活,创设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引进圆周率的章节中,给学生介绍小小一个π用处很大,可以神奇地计算地球的周长、面积、以及球体积。以此类推园形或圆球的设计以及演算,用处非常大。激发学生学习圆周率相关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引入数学知识,彰显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理论有非常直接的联系,数学有功不可没的作用。科学引导中学生运用数学的推算,归纳,总结以及推导,具有慎密的逻辑思维,不被良莠不齐的虚实信息所忽悠,做到心里有数,能判别真假,辩明是非。从某种意义上来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帮助。在课堂上讲述钓鱼的哲理故事 ,启导他们自己一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胜券才多把握;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已输了一半;若此时不知检讨,只懂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数学有助于他们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培养中学生在探索路上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的解题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应该引导他们要用各种不同的渠道方法得出多种答案和结果,而且要教会他们运用现代媒体辅助工具进行解题,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他们经过反复实际动手操作,数学知识一生也不会忘记,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给他们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记忆深刻、甚至终身难忘,我们要重视学生们数学知识的获得地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在他们自己用各种方法演算出来结果的时候,他们不禁欣慰兴奋,成功感油然而生,所以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利用新教育理念大胆实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老师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所谓的纪律,安静地聆听已不再是当前教学新模式的要求,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演算方法,开启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练习口才。甚至需要老师骟情地把孩子们的热烈氛围调动起来,自由发言,团队竞争,甚至辩论,鼓励学生用图形,用数字,展示演算过程,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到,数学课也是那么人性化,那么温暖,那么需要团队精神,和相互交流和帮助。

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质,把人文精神融入教学中,以炽热的教学热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这就是我们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在我们科学正确引导下,学生智慧花会开得更艳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 现状 定位 目标 专业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这就为文化基础课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许多教师在教数学时重理论、轻应用,没有紧扣中职学校专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数学课程。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需要对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进行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目标,对数学进行改革。

一、数学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生源是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挑选后成绩较差的学生。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从我校这几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来看,2005年490分,2006年460分,2007年430分,并且有个别专业还有降低20多分录取的,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20~30分,其中有小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位数,有的学生连-0.5与0.3的大小都无法比较。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高考,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走向就业,他们进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掌握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现在中职数学教材不分专业“一刀切”,跟专业联系不紧密,数学与专业学习完全割裂开来,在他们看来,数学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导致他们对数学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处于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越来越觉得数学难教,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数学教学处于困难的境地。

二、数学课重新定位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在中职学校不能不开,且要按照独立的、完整的课程来设置,关键是课程定位。中职教育的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它是与普通高中不同类别的教育,数学课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它着眼于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需求,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以优秀的中等职业教育著称的德国,对文化课的定位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对文化课的定位,一方面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另一方面,文化课要为专业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数学等文化课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设置,而是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融入到专业课中。德国多层次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不承担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任务,因此在文化课的定位上没有考虑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对文化素质的需求。

显然,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系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做法。但是德国的文化课定位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数学等文化课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数学等文化课的教学内容、要求的难度和广度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进行的数学课改革,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数学课应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

三、明确数学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为:“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目标基本上包括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没有突出中职学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数学基础学科功能化体现不明显。

据笔者所知,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各专业数学应安排多少课时,不同的学校,甚至在同一学校里,都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观念上的差异,给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各专业数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数学的教学,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现代企业要求中职生做到“零距离”上岗,也就是说进入企业就能独立承担工作,不用企业再进行岗前培训。为了适应企业这种需求,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2+1”的中职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前两年专业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2+1”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比以前少了半年,但专业技能水平又不能降低,作为为专业课服务的数学课必然要减少授课的课时,这就要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推敲和精选,要讲生活中实用的、专业学习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中职学生学必需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中职数学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本着这样一种理念,笔者认为,不管何种专业,数学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2)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3)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这一目标,既能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又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数学基础。

四、教材要体现专业特色

目前中职学校采用的数学教材(人教版)是以升学为目标设计的,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框,没有转移到服务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轨道上来,不能为学生的就业及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准备,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就业走向脱节。据部分学者的研究,中职数学教材中函数部分的难度比普高的要大,而中职学生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明显不如普高学生,显然现中职数学教材不利于中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的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数学教材不分专业“一刀切”,与专业学科联系不紧密。有位电工专业课的老师痛心疾首地说,许多中职二年级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竟然连sinα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要她在专业课上给同学们补数学知识,而专业课课时本来就已经很紧凑,补了数学知识就没法讲完专业课的知识内容。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学生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学数学,到头来连基本的sinα都不懂。这位专业课老师也道出了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困境。所有专业的数学都是“一刀切”,没有结合专业进行数学教学。中职数学课程的普教化,跟专业的脱节,使得学生觉得数学无用,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随着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确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职业问题能力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这必然会加重专业学习时间,相应地减少文化课的学时。我校今年也对数学教学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两年教学调整为一年教学,由于教学时间的大幅减少,如何让数学更好地与专业结合,为专业学习服务,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目前的教材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为了让中职学生学适合于他们的知识层次、有利于专业能力提高的数学,我们需要对中职数学教材进行改革,编

写一套适合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特色的数学教材。数学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

目前中职数学必学内容太多,应当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一些与专业课相联系的数学理论和应用课。那么究竟哪些数学内容是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呢?根据颜其鹏等的调查,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综合考虑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以及数学一年的教学时间,笔者对本校各专业类别的数学内容调整作出如下建议:

笔者认为,应该联合各专业课老师,编写不同专业类别的数学教材。新教材要轻理论,重应用,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以生活、专业应用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悉悉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认识改变了,目标明确了,学习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五、结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数学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对数学课的性质进行定位,数学课应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并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调整数学教学目标,开发以生活应用和专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的新教材,体现数学课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使数学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实现数学科的功能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专业学科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改革进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有一部分学生有进大学深造的需求,他们要参加高职类高考,如何解决数学改革中专业结合与高考的矛盾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涵.德国中职文化课的定位[J].中国教育报,2008-07-04(8).

[2]蒋黎明,李淑文.中职与普高三角函数部分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3]颜其鹏.高中数学社需调查报告[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