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案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6 17:1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个案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课题:我们身边的低碳生活现状调查

二、调查分工:根据本次调查的课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五名学生进行如下分工

侯赛茵:负责调查资料的搜集和课题的总体策划;

苏浩男和魏鑫羽:负责发放问卷和入户调查;

王晨曦和刘凌泽:负责调查问卷的整理和解决方案搜集和整理;

三、调查宗旨: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四、调查内容:

1.什么是碳拍量?

大家都知道,现在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生活.那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碳排放量.了解了碳排放量的危害,就理解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有实际意义的.

2.碳排放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少用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都是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3.如何进行碳排量计算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是可以计算的.如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根据这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器还可以算出市民开车、乘坐飞机、吃一个汉堡等到底能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从而计算出碳排放量

4.调查问卷的发放

由调查小组设计好问卷,问卷涉及到我们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玩,这些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与三年前比,我们的增长了还是下降了.然后被这些问卷在锦州市范围内发放,送到住户里,然后定期收回,进行统计分析.

五、调查分析: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

我们共发放了100张问卷,收回100张,有效问卷98张.根据这些问卷调查问题分析如下:

1.锦州家庭汽车使用量比三年前增加了30%,这也就是说,就出行汽车消费,比三年前的碳排量增加了30%.但是由于汽车还不是锦州家庭出行的主要工具,所以次指标增长幅度很大,但总量很小.

2.家电的更新换代较多,节能型家电逐渐被市民认同,所以家电的电耗费量增长只有3%.

3.锦州人吃穿的消费增长量逐渐下落,吃的逐渐趋于绿色,早市、夜市红火,所以按碳排量计算器的计算,吃穿的碳排量增长幅度只有1%.

篇2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篇3

一、政治课堂的生态构成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主要由主体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两大块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课堂生态构成才能更好地进行“三自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目标,自主规划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自主规划的前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主预习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还要包括合作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可在师生、生生互动协商之下进行。

在七年级政治课《认识自我》单元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规划,出示新课规划表,先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填写,再由小组长负责收集,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探讨,最后确定填写内容。课题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课前(如放假时间),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访问专家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尽力完成课题规划表。为了全面了解组员的工作成效,可先让组员自评,再让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各个课题研究进行评价、评比。

(二)独立学习,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主质疑的基础是学生独立学习,没有学生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自主质疑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让学生先自主质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赋予我们公民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可以出示相关案例,再提问:你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权利?作为小公民,你享受了哪些权利?……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欲望,既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由他们分析总结班上的“学习标兵”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经验,进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因此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教师导学,自我完善

1.从教师自身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中的两个生命体,而且教师的知识、情感结构要优于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是最无声的德育教育,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引导、带动学生,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这样说,言传身教是一种最形象、最具有表现力的直观教育方式,教师行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进行“守时诚信”教育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行为出发,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并且与学生约定好的事情应该做到,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尊重他人、用语文明”的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不合适的体罚、辱骂等都不应当出现。反过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做到了,你们做到了吗?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将如何去改进?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不搞特殊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从教学态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教师采取同样的态度。教学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对教学的态度,第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初中政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课前应该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寻找贴近实际的案例,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道德知识的讲述,更应该从案例中、从生活中、从实际行为中对学生起到道德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应该尊重、爱护学生,用平等、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赶超其他同学,让自己熠熠发光。

例如在讲述“学会负责”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责任。比如作为教师的责任,作为学生的责任,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父母的责任,作为警察的责任等等。向学生提问: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你们有哪些角色呢?扮演这些角色时,你们做到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没有做到呢?再如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难。首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让他们坚定信念,切忌急躁,最后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将爱奉献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素质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从课堂问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反思、加强学生探究,关键就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正确使用网络”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游戏,正确吗?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该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学生讨论问题,并议论纷纷。接着教师提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展开思考和探究,并自己分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身平时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从生活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会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让学生有了理论基础,然后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和反思这些理论,从而验证理论,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行为习惯。

思想政治知识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大背景,然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如下图所示。

课外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知识,走进社会之后能够独立面对挑战,规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学习,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等等;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访问乡土民情,勇于积极分享和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

例如,在讲述“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分析家乡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完成调查报告,给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义务劳动等,通过学生的双手美化家园,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爱护与关注。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多利用学科的育人特点,在教学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2-080-04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国人就业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复杂,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已成为常态。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更趋于理性,用人单位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历与毕业院校,而是更加看重他们的职业素养水平和综合能力。越来越多的院校认识到,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在校期间,既要加紧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体验式教学”的来源与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学者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体验、观察、反思与归纳这四大学习步骤的科学重复。除了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教育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学习”的理念,还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体验式教学”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用于教育领域,一直以来,美、英、法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同期,我国也接触到了“体验式教学法”,但我国主要停留在对教育理念的介绍与梳理上。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对体验式教学价值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应用于国内教学领域得案例也越来越广泛。“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更为突出。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更加在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也更提倡课程的活动由学生负责设计,将他们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并引导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营造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二是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体验式教学”的情境非常灵活,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与个人的特殊需要,能够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探求每个学生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三是教学形式更加灵活。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都更为灵活。如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可按照市场中的职场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用社会调查、个人信息材料投递、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增强学生在求职中的应变能力;四是教学更具实效性。“体验式教学”可以“体验”为重点来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工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来说,真实且生动的求职情境,可以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效提升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二、当前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文件,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等做出了指导性的要求。要求认为,就业指导课应以科学、系统的方式展开,同时,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发展。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校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总体开设情况较为乐观,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就业指导也很常见,但不少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缺乏就职面试、笔试、材料投递、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学环节设计苍白、陈旧,简单、统一,教师基本上照本宣科,侧重政策宣讲、形势分析,对就业市场信息变化的掌握不深入且缺少体验式就业指导,难以兼顾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与个性。因此,现有的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多教学效果不佳,很难满足教育部对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职业认知能力得不到切实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悲观失望,并因此而轻视这门课程。可见,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迫切需要改革。而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就业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切实对学生的求职择业提供帮助,是高校职业指导课面临改革的重大课题。

三“、体验式教学”在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1.自由辩论式

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初衷就是帮助工科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定位,引导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感知就业的压力,做好就业的心理与技能准备。就业形式分析是就业指导课的先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自由辩论的方式,对工科大学生就业形式问题展开分析。辩题可根据就业形势、行业实情和学生兴趣进行设计,如“用人单位是关心工科大学生的学历,还是能力?”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辩题,如“当前就业形势是否有利于工科大学生就业?”等等。不论选择怎样的辩题,关键在于要能引起学生对就业形势的重视与思考。辩题选定后,按照辩论赛的模式,将参与课程的学生分为正、反方以及评审团,各自投入辩论准备。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组织、引导辩论有效地进行,尽量让辩论活动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辩论完成后,作为评审团的学生,应当首先对辩论予以点评,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并陈述,一是要对三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二是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重点分析,以促进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深度思考,使之建立起理性的择业目标,并积极投入就业准备。

2.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求职面试形成直观的印象。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没办法让学生体验真实求职的过程,领会求职时的心态与感受,“体验式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最常见的角色扮演法是召开模拟招聘会。在模拟招聘会开始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教室布置成招聘会场,再设计若干个待聘单位以及需求的职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分别展开模拟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求职者或者招聘团队的角色。模拟开始后,先由“招聘方”介绍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用人岗位的工作要求、薪资待遇,再由“应聘方”上场递交简历,发表应聘演讲。观场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其他“应聘者”的面试表现,并将其他人的面试表现与自己的“应聘”流程形成对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参加模拟招聘会,以营造更为真实的应聘情境。模拟招聘完成后,教师应对各方表现予以点评,剖析其中的求职技巧,强化学生真实的感知。角色扮演不但有利于工科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增强其职场应聘的应变能力,也有利于实现学生职业角色的过渡与转换。

3.社会调查式

很多工科大学生之所以对求职感到茫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在求职前做好知已知彼、人职匹配的准备。社会调查教学法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建设符合社会现实的职业认知。具体来说,各专业的工科大学生要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选聘要求。具体方法是:选择省内或者市内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将参与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定各自的调查范围,联系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展开调查。调查方式的形式不限,可以侧重运用其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形式。调查完成后,每个小组都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用于班级交流。对于学生的调查报告,教师在交流现场要进行点评并进行梳理,汇总出当前社会人才选聘要求。通过社会调查,提升了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帮助学生熟悉岗位供需状况,增强其对就业信息进行筛查的水平,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4.小组讨论式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企事业单位对应聘者进行集体面试的重要方法,最为常见的形式是情景模拟,旨在观察应聘者在面临现实压力环境中,展现自己语言表达水平和人际交往水平的能力。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工科大学生得以对面试场景产生直接印象,亲自感受面试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提升学生沟通和应变能力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先将教室布置成会场,再将参与课程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提供招聘案例,在案例的选择问题上,可以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假如你是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你会从《西游记》师徒四人中选择谁作为你的人力资源部长?”。案例选定后,各小组进行自主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注意的是,教师不需要参与讨论,其工作重点在于组织活动开展和观察学生表现,并及时点评学生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的现场表现,并由此入手制定提升其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方案。讨论完成后,教师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与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面试水平。

5.材料投递式

在细节决定成败的求职过程中,材料投递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满含学问的重要工作,也是包括工科大学生在内的一切求职者所必然经历的求职环节。材料投递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投递途径,体验各种投递形式间的差异,熟悉求职材料的制作流程。在材料投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1组尝试网络投递,1组尝试现场投递,1组负责处理投递材料,1组负责旁观评价。进行现场投递的小组要先后历经材料准备、现场演说以及结果反馈等环节;进行网络投递的小组要熟悉简历格式与邮件使用、线上面试等技巧;负责处理材料的小组要事先了解清楚工科大学生常规就业单位的招聘程序和用人标准,接收投递材料,及时反馈投递结果;负责旁观评价的小组要认真观察并记录下各组材料投递的整个过程,提出疑问、指出问题,对投递展开评价。投递完成后,教师要针对各组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投递过程存在的问题予以专门的具体指导,分析各投递方式的优点与不足,促进学生材料投递水平的提高。

四、应用“体验式教学”于就业指导课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的工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相比,“体验式教学”的开放性更为突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式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这对目前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重要的考验。教师需要熟悉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和招聘流程,以便指导学生合理地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将现实就业场景转化为学生课程中的体验场景,促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学情境需贴近现实。“体验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它能够为学生们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让他们亲身感受求职择业时需要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从中取得求职经验,实现体验得有效性。为实现教学情境模拟的有效性,学校应购置专门的教学设备以模拟真实的就业场景,缩短校园与真实职场的距离。其次,要看重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体验式教学”同样离不开理论教学,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感受,就必须在实践活动前,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明确体验的目的、方法和关键节点。在体验结束后,教师们应及时予以点评,以引导学生们领会“体验式教学”中“体验”的微妙之处。

参考文献:

[1]党珊珊.音乐治疗理论下的体验式教学———以高职就业指导课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56-57.

[2]王永珍.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35):136-137.

[3]钱黎.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9.

[4]徐燕.论体验式教学在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品牌,2014(07):109-110.

[5]赵荣生,宋宏福.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探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3(05):64-67.

篇5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目的和意义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 ,研究出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考试考核模式等能指导教学实际的方法 ,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能起到一种指导、推动作用,而要达到教研目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考试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全面推行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模式;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为配合项目驱动教育的实践,正确引导师生的“教”和“学”,使学生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践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二)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校本教材。

3、优化教学模式、技术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使技术、手段、方法优化。在方法上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单一接受式为重视发现式、导学式、分块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专业实践。

5、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本教材的开发。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专业指导计划的修订。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五、研究进度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XX年6月至XX年11月。内容为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XX年9月至XX年8月。阶段工作为:(1)XX年9月至XX年3月:调研、讨论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新体系并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机械加工》、《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举办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总结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课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项目内容电子课件制作工作,归纳、总结使用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预期成果:过程监控体系方案、评价体系方案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阶段工作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级学生中试用教材并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项目教学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级学生中继续试用新编教材。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XX年12月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项目驱动教学法校本教材开发

负责人:

组成人员: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探讨,学生心理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项目教学法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负责人:

组成人员:

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与成果推广

负责人:

组成人员:

七、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机械加工》等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编纂论文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3)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各一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八、经费概算

1、图书资料、材料费:0.8万元

篇6

关键词:新办本科院校;考核方式;旅游管理

一、相关文献研究

课程是大学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课程考核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国外关于课程考核的研究,大多数关注教育制度本身,注重全程化考核和转变教育理念,特别是人才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核方式,有文章认为该校考核方式主要突出实践性,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成功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思路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启示包括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出勤应成为学生成绩的一项构成内容;在学业成绩上对学生强行分级;以课堂成绩引导学生的参与度;高校也应该有末尾淘汰[1]。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核方式更能锻炼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对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课程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提出该校考核方式注重平时的考核,并能够采取多样化考核[2]。该校的考核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可以根据科技、岗位需求等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与时俱进。在对德国高校教育的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也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职教界是以学生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三大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德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毕业的标准以相关行业协会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为主导[3]。

国内关于课程考核的研究,主要从高校角度、素质教育视角、绩效管理及实践教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有人认为在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时要符合办学定位,重构课程考核方式的模块,提高课程考核绩效,同时加强对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4]。还有人认为考核要对后续的课程考核方式制定反馈修订计划,a,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5]。考核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有人认为高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绩效管理及管理方式角度看课程考核[6]。有人则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考核绩效,应建立以实践机制为主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改进考核内容及考核指标,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7]。

如何在学生课程考核中更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延伸能力、创新能力则还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传统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有:考核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形式上闭卷多,开卷少;考核方法上重现场考核,轻非现场考核[8]。有人从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两个方面,分析几种考核方式的优缺点,建议经常采用组合式的考核方式,即笔试、口试、标准化考试和实践考察相互结合的方式,力求使师生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9];有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问题,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方式[10]。还有人认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等,以扬长避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11]。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不论在个案还是理论上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也相对比较成熟,但主要聚焦在高校这个大群体里,而对新办本科院校这一特定对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不够深入。近年来,新办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新办本科院校课程考核的相关研究已是十分迫切。文章以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的考核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为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考核实践。

二、新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20世纪末,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出现一种崭新的大学形态――新办本科院校,它们大多是通过“专升本”或“院校合并”等途径发展而来,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推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新办本科院校的界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者也称其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指本科教育时间在10年以内的高校,具体来讲是指从1999年扩招以来,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的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校[12]。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没有一所真正新建的,基本都是高职高专转过来的[13],也有一些是从师范专科学校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成立的。

从人才培养的层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层次高于职业教育,但又低于研究型大学,它处在二者之间[14]。全国的高校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型学校,第二类是教学科研相伴的学校,第三类是教学型的学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的学校[15]。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地方性特点,属于教学型大学,那么就不能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而是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人才为主[16]。这样,新办本科院校就肩负着服务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对于新办本科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很多新办本科院校深受传统大学的影响,仍然沿用传统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而事实上,新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是不一样的,因此单纯采用老牌本科院校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况且老牌本科院校本身的考核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传统的高校在考核中由于相关主体往往对现行的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早已熟悉,教学管理部门对期末教师课程的考核方式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使得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艰难[17]。而对于一些新办的本科院校,由于自身办学定位与传统高校不同,要求将人才培养的中心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其在考核方式上也较为注重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为了更好研究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有必要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评价,以期深入研究管理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及其考核效果。

三、研究调查数据分析

课程考核(Assessment)模式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与方法,制定出的一套切实可行并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课程考核方案[2]。课程考核是高校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中有效地检验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了解、运用、延伸和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缺乏实践、技能、过程性等方面考核[18]。莆田学院作为一所新办的本科院校,升本以来,坚持“有特色上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上,也不断注重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互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学校管理类课程的考核仍然属于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这种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为了促进莆田学院管理类课程考核质量的提升,适应新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为调查研究对象,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新办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一)旅游管理专业考核现状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以2015届为例)的管理类考核科目共有63门。其中闭卷笔试考核40门,所占比例63%;开卷笔试考核8门,所占比例13%;技能考核7门,所占比例11%;课程论文考核7门,所占比例11%;口试1门,所占比例2%。

从考核现状统计中可以发现近八成的考核仍是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且成绩评定以期末成绩为主。除闭卷外的其它考核方式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且考核方式不够多样化。最终成绩的评定也相对传统,过程考核在总体考核中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重视程度仍不够高。

(二)问卷调查结论分析

本次问卷采取纸质问卷及网络问卷形式,主要以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总数210份,其中回收207份,有效答卷204份,占总数的97.1%。同时对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围绕课程考核方式及其效果等问项进行随机访问,以期对问卷结论进行解释性说明。

1.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关注程度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课程考核关注人数所占比例59%;一般人数所占比例37%;不关注人数所占比例4%,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课程考核关注度较低。由于课程考核方式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如就业推荐、奖助学金评定以及毕业与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还是较为关注的。(见图1)

2.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

在问卷中问及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中统计出有15.20%的学生表示对目前的考核方式表示满意;有61.76%的学生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表示一般,远高出其他两个选项;而当中有23.04%的学生对现有的考核方式并不满意。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目前专业考核方式表示不太满意。但对于正在准备考研及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考核方式满意度分析中,该类学生对现有考核满意度与成绩一般以及不准备考研的学生相比相对较高。(见图2)

3.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因素分析

针对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在问卷中发现有56.86%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是多样的,29.9%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简单也是其满意的因素,有55.88%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能体现出专业知识,而仅有39.71%认为期末考核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除了选项中所列的项目,另外学生满意因素也包括目前考核方式较完善、学生能够通过考核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见表1)

4.学生对课程考核不满意因素分析

在对问卷中不满意因素的统计中发现,有50.9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74.02%的学生即大多数认为目前的考核方式缺少实践性,有46.57%的学生认为其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有58.33%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无法锻炼出学生能力。另外,学生还对考试作弊、考试客观题数目较多、闭卷科目多等感到不满意。(见表2)

5.学生对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认知

在问及“您认为现有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有哪些问题?”中,有36.27%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中缺乏过程性考核,37.75%认为目前考核存在误区,46.08%认为目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54.41%认为目前考核内容过于片面。(见图3)

6.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偏好程度分析

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有,75.98%的学生偏向于技能考试,占大多数;48.04%的学生偏好于开卷考试;34.8%及26.96%学生期待调查报告及论文的考核方式;有28.43%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说明学生对技能考核、实践动手能力考核还是相对注重的,大部分学生希望对专业课程考核能够加强技能考试的比重。(见图4)

7、学生对平时成绩构成分析

在对平时成绩的构成访谈中发现,有25.76%及23.99%的学生认为可以把在天空教室教师上传的文件下载阅读及师生互动列为平时成绩考核;有20.17%的学生认为小测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14.9%的学生偏好于平时作业;而仅有7%左右的学生希望将考勤及随堂提问作为考核的组成因素。(见图5)

8.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考核所取得绩效的关注程度

在问卷中,问及“您认为有必要通过课程考核评价出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水平,由此取得良好的考核绩效?”时,有71.57%的专业学生表示“希望”,16.18%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只有12.2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说明只有少部分学生不注重自己的学业,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业,对学习抱以积极的态度。(见图6)

通过问卷、访谈及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不是一成不变,但新型的考核方式所占的考核比重仍然较低。另外,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学生考核的最终成绩中实践比例相对较少,考核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知识采取机械式的记忆,忽视了将理论结合实际,使得考核成绩无法准确衡量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所以学生在问卷中对本专业的课程考核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及意见大多反映针对考核是否可以增加实践方面的操作及增加过程性测验,从整个考核方式中加强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发展,锻炼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对课程考核方式建议

(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在调查中,有29.9%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简单是其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有部分学生对考核的目的只是纯粹的以成绩为主而不是把考核当作完成知识累积的一个过程。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是获得文凭的“敲门砖”,而更多的应把考核方式作为检测自己学习水平和质量的尺子,不断督促自己去主动学习[19]。

目前,大部分专业考试分数的好坏仍然是评价专业学生学习好坏的主流标准,另外由于学生的成绩也同样关系到评优、评奖以及就业推荐等,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不以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为目的,而仅仅是希望通过死记硬背、作弊等目的来追求高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忽视平时的课程学习以及对自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易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学生在考试中应该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取得高分,而是通过考试达到自身技能和知识的提高。这一点,对新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更需要校方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考核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多样化考核

如果只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并不能很好的检验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20]。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虽有多种考核方式,但在考核中仍是以传统考核为主,以新型考核方式如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论文、实践操作等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在考核上可采取调查报告、课程设计、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实施多种考试结合的考核方式,把期末考核有效融进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形成“教育、考试、学习”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存在平时学习松懈、注重考前死记硬背、考试时作弊等手段取得成绩和考后遗忘知识的不良风气[21]。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要求专业的任课教师有效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的不同,能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程度,从而达到考核目的[22]。

(三)加强过程性考核

在问卷统计中发现有36.27%的学生认为在考核中缺乏过程性的考核。虽然近年来也关注到了平时性的考核,但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体考核的比重相当大,因此部分学生及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平时的考核。

而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数多使得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十分有限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难与教师形成互动,导致任课教师很难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23]。

因此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卷、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互动,从而提高过程性的考核比例。适当调整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如可将平时成绩比重调高,适当降低期末考核比重,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以加强课堂外的师生互动环节(包括天空教室互动、教师文件分享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过程性考核对于新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尤为必要,毕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起老牌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讲会差一些。

(四)加强技能性考核

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建设有三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导游模拟、旅游规划、中西餐服务与管理等实训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十多个实习基地;另外还包括多个公共的实训室。虽然实训室及实习基地较多,但实训课程所占比重还是相对较少,且实训课程主要集中于大三、大四阶段。

当然,加强技能的考核还应把实践教学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培训相结合。对于一些新办本科院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是办学宗旨,因此应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推进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相结合从而实现课堂、实训室、企业环境的贯通,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具体指导实践教学[24]。

另外,在加强技能比重时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把关,观察所采取技能考核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收集相关信息,如学生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解决[25]。 新办本科院校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技能性考核尤为必要。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莆田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008)资助】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试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9,(9):154-155.

[2] 吴冬燕.加拿大乔治亚学院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78-80.

[3] 张海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院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启示[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3):41-44.

[4] 曾芳芳,郭文峰,温暖,陈英.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基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实证分析

[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5):8-10.

[5] 文孟婵.从素质教育视角看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商业会计,2011,(07):77-78.

[6] 沈丽,李洁,张骞,勾景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体系构建--基于《绩效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社会科学

家,2012,(S1):177-178.

[7] 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历重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1,(03):232-234.

[8] 黄亚红,曹弋.对当前大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7-68.

[9] 张平慧.关于目前高校考试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0-52.

[10] 王静.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11):298-299.

[11] 高艳阳,张峰.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3,(6):100-101.

[12] 张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8):121-124.

[13]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4.

[14] 白振飞,张敬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5):249-250.

[15] 唐伟军,李白均,曹石珠,陈家玉,王晓萍,王集杰,陈四国.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06,(1):237-238.

[16] 杨莲.基于学分制条件下创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110.

[17] 刘慧贞.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模式构建[J].法制与经济报,2013,(05):78-79.

[18] 肖振宇.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改革的研究――以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

刊,2011,(33):325-327.

[19] 杨尚英,郭力宇,杜忠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报,2009,(06):200-219.

[20] 李艳丽.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以“旅游经济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

育,2012,(01):42-44.

[21] 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25-28.

[22] 余斌.全程式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构建与保障机制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24-27.

[23] 刘玉娟.让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18-19.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

导论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从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和意见,指导高校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2013年张小艳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心理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学生占79.1%,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4%,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7.9%,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6%,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20.9%[1]。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朋友的心理品质总体上是好的。但学校和家庭教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能力培养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却未完全成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良心理品质:

1、认知上的偏差

对大学生来说,智力和创造力都达到了人生的高峰期,却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灾难性思维等认知偏差。绝对化要求:容易出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等非理性思维。过分化概况:以一件事情的成败来评价自己或他人所有方面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灾难化思维:过分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认为如果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而陷入抱怨、自责等极端的不良体验中。

(2)、不良情绪体验频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在情绪上,一方面表现为情绪情感丰富,对生活富有激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性较大,而且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较多。有学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学生自身情绪控制力较差,情绪受情景影响较大:如在“情绪起伏较大,常影响学习和休息”这一选项中,有31.7%的大学生做了肯定回答[2]。

(3)、意志上不够坚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比较突出。树立了远大理想,却容易半途而废;自制力薄弱:对于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对于不该做的事情却去做,典型表现就是某些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症”。学者对南京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百分比中,轻度依赖的学生占29.3%,较重依赖的学生占10.3%,严重依赖的学生占4.1% [3]。

(4)、欠缺优良的性格品质

当代大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的性格品质:偏执:敏感多疑,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他人的无意、非恶意甚至友好的行为;强迫:个体明知一些行为和观念持续存在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并感觉到紧张和痛苦;攻击性:较长时间的对环境、人和事物的敌对心理,表现出对他人的不满和厌恶,甚至对他人产生攻击和破坏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了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品质,对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多渠道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年级特点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测评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国内比较好的测量工具如《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积极情绪体验量表》等测量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和积极心理状态。

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测量发现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案,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让我们能切实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切实实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

2、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笔者认为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很好的途径和渠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在课程中,老师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方向,努力从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理念;

(2)、改革教学目标,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关注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并进行相应的咨询和辅导、针对部分大学生普遍心理问题而进行辅导和咨询、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笔者建议努力整合三个目标,突出开发大学生潜能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应对消极的情绪和体验。

(3)、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融合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在课堂中,通过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收集大学生中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形成典型案例分析---课堂心理活动或体验---活动或体验后的交流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3、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促发展。只有在实践中的良好的体验才最能深入人心。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的体验、所受的感悟、心灵的触动而形成的。

笔者认为,活动本身就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从体验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着吸引学生“走出寝室、走出网络、走入团体、运动起来”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活动,比如: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手语大赛、心理电影赏析与点评、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及展示大赛等等,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大胆展示,在活动中产生种种内心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学习如何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得到增强等能力。笔者认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开展活动的重头戏。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真诚、热情、自信、乐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激发个体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为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大事。

参考文献:

[1] 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J].

篇8

[关键词]图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美术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和美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发散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直观理解,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图文结合的内涵和主要形式

图文结合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创作方式,以学生原有的美术知识体系的写作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化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图像和文字完美结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辟一条更加快乐而自由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见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图文结合主要具有直观性、实验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图文结合主要由随记和绘画日志,插画和文字结合,象形文字的图像等形式所构成。随记和绘画日志主要是通过即兴发挥和表达,展现当前学生的思想情感。插画和文字结合的方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图文结合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画的理解,自由进行创作和文字描述。

象形问题的图像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一些图形代表文字,比如“日”“雨天”等文字,可以利用象形文字代替。

二、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完成,以下为对这些阶段的具体论述。

(一)图文结合的准备阶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个体之间的确存在着智力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是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智力组合”。小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方面也会参差不齐。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教学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增加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情感理解,满足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如在美术图文结合教学指导之前,美术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念。在指导学生对“儿童画”这一项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儿童画创作的要素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满足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其次可以通过绘画实践、绘画指导,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完美融合,在实践中感受儿童画创作的乐趣和文字结合的意义,满足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最后为情感与价值观念目标要求,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之情,形成一定的美术创作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并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使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满足每一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美术的无限魅力。

(二)图文结合的实施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如茶杯上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课文封面中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等。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这种方法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美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的美术绘画技巧之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新年来临之际,为学生布置“制作属于你的个性贺卡”的任务。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新年”的图片、视频或者资料,增加学生对新年的直观理解。随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进行自行创作,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展现学生的美术技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个性特点。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走到学生中间,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方法和图片表现,对于一些绘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意义,从而更加喜欢美术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图文结合的总结阶段: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重新组合、相互联系等方式,生成一个新的图像,图文结合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富含趣味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创作过程。图文结合能够小学生创建一个发展能力、展现个性特点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真正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在天马行空、奇思幻想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美术潜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隐形的艺术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美术活动经验和体验,展现小学美术“教书育人”的价值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指导的价值。在图文结合的小学美术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本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点评,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教学总结阶段是任何一堂课程都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综合评价或者学生互相评价等方式开展。对于一些优秀的图文结合创作作品,美术教师可以加以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引,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灵感,为其它学生带来更多的活动经验。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由学生投票选举出“最佳创意奖”“最美作品奖”等奖项的方法,选举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美术作品。同时,在评价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制作个性日历”等个性化的图文结合美术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自行完成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真正展现生成性课堂教学构建的价值。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图像和文字完美结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开辟一条更加快乐而自由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见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图文结合能够将生活元素更好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扩展学生的美术知识,满足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天马行空、奇思幻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华.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新――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12):1-24.

[2]邓粉亚.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语言智能现状研究――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03):1-26.

篇9

抛锚式教学是深受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这种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 抛锚式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独立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问题意识作用显著。在抛锚式教学理论的启发下,笔者提出了抛锚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试图通过对抛锚式作文教学问题的探讨帮助教师革除当前作文教学中的某些弊端,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现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说明如下:

一、特色教学概述

所谓抛锚式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锚”(提出一个问题情境或一个个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个人体验,然后以此为作文平台,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它在本质上强调作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仿”出来或凭想当然地“想”出来的。

二、特色教学的形成

2002年,笔者在山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研读了大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书籍。提出了抛锚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经过导师组的严格选题论证,顺利通过了开题论证。2002年至2004年我一边研读相关书籍,一边进行抛锚式作文教学的探索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开发出大量的课例,形成了自己的抛锚式作文教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构。经过五次大的修改,终于完成了二万五千字的硕士论文《论抛锚式作文教学》。2004年底,该论文顺利通过外省专家的评审,我也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现场答辩,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5年5月该论文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2005年6月,该论文的节选部分在《天桥教育科研》发表;2005年8月该论文获济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

三、特色教学的实践

在抛锚式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发出了大量课例。《海因茨盗药》《符号作文》《智能蚊子》等,得到区教研室杨老师的肯定。《神奇的祖国语言》作为区第四届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之一,受到区进修学校吴老师的好评。《摔蛋比赛》《执杆入城》等,也都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1.教学模式

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有四步:抛锚选题,组织实践,写作成文,交流研讨。

(1)抛锚选题,确定任务。

“锚”的设计是抛锚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具有确立实践目标和作文内容的作用。“锚”的设计也可以叫论题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应以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实践为依据。设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⑴探究课题型,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对课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如:影视评论、时事报导、生活感悟、环保话题等。⑵体验考察型,即:引导学生从事的某种活动的体验。如:参观、考察、访问等。⑶实践参与型,即:引导学生参加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成为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如当一天交警、干一天农活、做一会会计等。⑷应用设计型,即: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生产者和创造者的身份进行自我产品的设计。如: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活动设计等。⑸课堂讨论型,即:教师通过一个故事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如:讲完著名教育家柯尔伯格的“海因茨盗药”的故事后,让学生讨论海因茨该不该盗药。

以上几种抛锚式作文的任务类型,往往需要众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给学生合作留下了空间。学生可根据任务情况预先选好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以更好的完成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

(2)组织实践,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后,就该组织学生的实践了。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解决问题、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系统的过程。组织实践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实践活动有时是较复杂的,头绪也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自己活动的步骤,以免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影响活动效率。活动步骤最好以方案或计划的形式书面呈现出来。这本身也是一种应用作文的训练。方案的内容大体可以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对于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不写计划或方案,但学生头脑中一定要有活动的程序框架。第二要突出学生学习体验的主体性。抛锚式作文教学是通过问题解决,获得作文素材的体验而完成作文,其侧重点在体验上。因此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尽可能关注他们在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多合作、多交流、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尤其要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第三、可以个别或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是以解决问题为教学平台的。问题的解决可以是凭学生个人能力,但更多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这时,需要组织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同时,要做好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积累作文素材。

(3)指导写作,呈现成果

问题解决结束后,就该撰写作文了。有时,直接撰写研究报告,就可作为作文的形式。但抛锚式作文毕竟不是搞科研,研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抛锚式作文是让学生在体验了问题解决之后来写作文。这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而且不少体验已经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作文立意、组材、选择表达方法。同普通作文的根据题目来审题、立意、选材不同,抛锚式作文是根据学生实践体验来立意、组材。写作成文这一环节的重点之一是表达方法的选择。表达方法的选择要指导学生多动脑筋,不一定只是研究报告或记叙性文体的方式。也可以是说明性文体,如:“XX的制作”“对XX的设计”等;或议论性文体,如:影视评论、时事评论等。即使是记叙性文体,也有多种方式,如采访完人物后,可写采访记,也可写某人的故事(记事),或某故事中的人(写人)。要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新型文体的尝试,如相声,现场直播,剧本等。

(4)交流研讨,评价结果

交流研讨是抛锚式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文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自讲、自悟,然后交流的方法。学生自评、自改,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学生调动内在动机,进行自觉的反思。并有可能促进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研究和作文中的行为,思考下一次的行动计划。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生互评、互改,则会促进学生取长补短。一来阅读别人的习作更易发现问题和长处;二来对照别人习作中的优缺点更能确定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其次要重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作文习惯的体现。教师要重视其中所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如观察习惯,体验习惯,思维习惯以及作文能抒写真情实感等。

2.教学策略

(1)目标指引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2)开放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亲历策略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策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4)合作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3.教学体会

抛锚式作文教学通过“锚”的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素材,学会了合作。最终完成了习作。它的许多地方,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等正好切合当前新课标的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进行大力的探索。同时,它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所要抛的“锚”,让这个“锚”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有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还必须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开放的课堂,很可能会出现教师知识储备上的盲点,如何应对这些课堂中随机出现的对自己知识盲点的挑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特色教学自我评价

抛锚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的教学,比较适用于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同时,对于教材中,一些基于实践性的习作教学,如:采访,辩论等,也适用。关键是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以及如何将作文指导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有机统一起来。

抛锚式作文教学,历经三年的实验,建立了一套初步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一些初级的经验,在此感谢我的学生和关心我的教师与领导。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还有不少不足,如:它并不能适应所有的习作教学。对此,我会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让它的应用范围更广。

课例及评析:

《神奇的符号组合》教学实录与自我评析

指导思想:

1.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定写作角度,自主拟题,自组材料,实现自主学习;

3. 在学生自由表达中,使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 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展开想像,并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在习作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图形展开想像,并能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画有“△?〓??”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抛锚选题,确定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对双胞胎,他们是“△?〓??”(出席小黑板)

他们三对兄弟可是非常厉害的,能通过变化组成好多的图案呢。你看:

(教师通过图形变化,画出几个图形。如:人脸、自行车、雨伞)

师:

你从这中间悟出了什么?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

生1:原来这些符号都是会变化的,这样我就可以画出各种不同图案了。

生2:老师,可以用他们组成汉字吗?(师:当然可以)

……

[点评:通过画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了本次作文的主题和学生活动的任务,为学生下一步的合作指明了目标。]

二、组织实践,积累素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发现,并各自作画。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根据学生的绘画,教师适时指导,请几个有代表性的,有创意的到讲台前,用投影打出学生作品。

生1:我们小组创作了人脸、小鸡、眼镜、小车、小人等,大家可以看一下图(见图1):

这个人脸我们是用圆圈分别做他的头和嘴,用横线做眉毛,三角则做了他的两只眼睛。

这个小人,我们用三角当他的腿,用横线做他的胳膊,用圆圈做他的身子和头。

这辆小车是用圆圈当轮子,横线当车盘,两个三角做车上的货物。

(学生鼓掌)

生2:(出示图2)我们小组创作了花、鱼、蝴蝶结、松树等。

这朵花中,用圆圈做花瓣,用三角做叶子,两条横线做了花枝……

[点评:通过讨论与绘画,激发了学生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发散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同时积累了多重表征的作文素材并习得了合作与创新技能。]

三、指导写作,呈现成果。

1、 明确要求。(大屏幕出示)

主要注意三点: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材料写;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信、调查报告、小说、相声、童话、议论文••••••都可以。三是写作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 指导写作。师:通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根据写作要求,你打算怎样写这篇作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写想像作文。

生2:我可以用我创造的几幅图编一个故事。

……

师:为了让大家开拓思路,今天我们进行叙述者的指导,(板书:叙述者)看一下下面的幻灯片,告诉老师,谁是叙述者。

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进行选择叙述者的指导:

幻灯片1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苏洪波,我现在正在锦缠街小学教室。再过十分钟,符号家族绘画大赛就要开幕了……

叙述者——

生:记者

幻灯片2:Hello!大家好!我是符号王国三角形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要去参加国王竞选,说起我们三角形家族,那可是源远流长啊!…

叙述者——

生:三角形

幻灯片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张无人知道的课桌……”大家好,我是一张课桌,住在锦缠街小学教室,今天教室里人山人海,听说国王绘 画比赛要在这里召开。我可要大饱眼福了……

叙述者:(课桌)

幻灯片4:说起作文课,我上了不止一节了,不过今天这节作文课,可有点特殊,苏老师事先出示了几个图形,又让我们用它们作画…………

叙述者——

生:同学

师:你觉得还可以用谁当叙述者呢?

生1:可以是教室里的电灯、课桌,也可以是老师自己。

生2:可以是一只在这里经过的小蚂蚁

生3:可以是一个符号,如:横线

……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克总结为现实的人物和想像中的人物、事物。(板书)(出示幻灯片)

幻灯片5:现实人物:家长、教师、同学

想像中人物:记者、符号王国家族成员、符号王国国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电灯(物品)、铅笔、图书、小鸟、小蚂蚁、课桌……

学生各自作文)

[点评:通过指导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大家的交流产生智慧碰撞,对写作的认识有所加深,学生自己的作文素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有了选材余地。写作思路的打开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写作片断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使学生明确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四、交流研讨,评价结果。

教师小结本次作文的一般情况,肯定优点。

师:这次作文,大家写的内容都比较充实、文笔也很优美。写作手法新颖、尤其是对课堂交流中的材料都能恰当的运用。我们看一下金白雪同学的一个片断:

神奇的符号

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金白雪,我现在正在锦缠街小学教室。再过十分钟,符号家族绘画大赛就要开幕了……

锦缠街小学的操场里响起了鼓号声,鼓号声过后,国王大摇大摆地走上操场,清了清嗓子说:“我老了,不能再为符号家族争光了,下面,我要选一位或一组符号做国王候选人,今天你们可以尽情的表演”

首先,逗号上场了,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逗号说:“我们能为句子加上符号,让文章意思更清楚。”……

这时,一群帅气的符号走上台,观众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他们是谁呢?原来是圆圈兄弟,三角姐妹,横线兄妹,他们要表演什么呢?原来他们是组合表演,几个人把队形一变,一只钟表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大圆圈当钟表的外壳,小圆圈是钟表的钟心,横线则当了时针和分针,三角则是表针的头。如图:

几何图形中的大三角说话了:“我们不仅能组合钟表,还可以组合小鸡,大圆圈当小鸡的头,另一个圆圈当鸡的身子,横线就当小鸡的脚,三角形就当小鸡的嘴和眼睛,你们看——”

几何图形中的横线又说了:“我们几何图形还可以拼成蝴蝶,不信你们看:圆当蝴蝶的蝴蝶的身子,小圆当身上的花纹,三角当蝴蝶的一对翅膀,横线当蝴蝶的一对触角。看!”

你对金白雪同学的这一片段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她采用记者身份叙述,手法很新颖。

生2:她用了拟人手法,读起来很有趣。

……

2、指导学生自评、互评作文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作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总结我们本次作文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出示要求)

a) 小组合作是否成功。

b) 自己的观察是否细致。

c) 作文是否很好的利用了课堂上大家交流的成果等。

d) 其他经验或不足之处。

学生交流

生:我们小组在合作方面非常成功,王禹茗同学说了许多图案,孙媛媛都画了出来,我和赖倩玉负责记录其他同学在前面讲的内容,然后大家一块看,写作文时,我记录的内容,有不少都用上了。

……

[点评: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作文中表现出的良好的作文习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自觉的内省和反思,并能促进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板书:

叙述者:

现实人物:家长、教师、同学……

想像中人物:记者、符号王国家族成员、符号王国国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电灯(物品)、铅笔、图书……

总评:本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主体性:从学生认知需要出发,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活动中积累材料,学写作文,最后水到渠成,变“要我写作文”为“我要写作文”。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激趣。学生在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快乐作文。

篇10

【摘要】 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发展式”教学理念突出阐明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着重诠释以专业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内涵,探讨针对学科教学实践的新颖性创建,提倡教师教学符合人本思想,接纳和认同教学活动的思想性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作用;改变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修养、专业自觉和角色转换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发展式”理念兼顾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相互影响,从新型教学模式中受益。该理念既高度概括专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又蕴含于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但仍然需要在教育理论实践中加以完善,并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师生给予首肯和关注。

【关键词】 教育理念;发展式;学科专业教学;生命学科;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理念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国外比较盛行的教育理念有全球式教育(Global education)理念、人本式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理念、通识式教育(General Education)理念(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以及自由式教育(Freedom education)理念,等等。走到今天,成功的教育已经不局限于塑造教育本身如何发达先进,而在于能否激发受众的潜意识,以强化社会责任,提升生存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就我国现阶段学科专业教育而言,上述理念充满了理想主义至上的多元内涵,可能不适合照搬过来,基于此,我们尝试一种“发展式”教育(Developmental Education)理念,期望能指导诸如生命学科等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

1“发展式”教育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一般而言,教育理念凝聚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教育追求和主张。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理论,教育理念既需要坚守,又需要创新,二者不可偏废[1]。目前,除了通识教育理念[2]被普遍采用以外,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秉承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例如,耶鲁大学一直坚持自由教育理念:传承和发展知识,保护自由探究和言论自由,培养领导者和有思想的公民,开发人类的潜能,为周围的世界提供实现人类进步的机会[3]。柏林大学“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理念在于它将研究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4]。剑桥大学坚持奉行自由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将获得知识和发展智慧作为唯一和最高目的,倡导原创性研究,提倡厚积而薄发,反对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义。注重培养“绅士”;人文关怀与学风严谨并举;鼓励学生尽早介入科研;强化服务社会的职能[5]。此外,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对于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6]。

“发展式”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让(1896~1980)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其独树一帜的“临床法”,认为教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受其启发,“发展式”教育理念首次从受众角度审视教育架构,强调教育模式的可塑性,教育活动的递进性、操控性和改革性,并将“教师专业知识学生”关系改进为“教师学生思想专业素质”的新型关系。该理念将专业教育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专业思维,把教育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行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参考指标。

2生命学科发展历程及其自然推动力

16世纪以前,生命科学处于萌芽时期。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系统生命科学创立并发展起来,但仍处于“小科学”的发展时期;之后生命科学研究开始转入以实验分析为主线的研究[7]时期。生命科学随着各学科纵横交错发展,进入“大科学” 发展历史阶段。期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70年代的重组DNA技术更是推动了生命科学发展与应用,使其规模迅速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多半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末期进步最快,如参加国际性大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属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目前,系统生物学方兴未艾,它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秀,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Omics)”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门整合型大科学。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 (Leroy Hood)认为,系统生物学正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的高通量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它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因此,“系统生物学将是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总体而言,当代生命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果,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生命科学的相关产业(如环保、健康、生物能源等)迅速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朝阳产业”之一,一些国家已经率先从中受益。比如,北欧的芬兰总人口520多万,共有约150家生命科技公司,占欧洲生命科技公司总数约7%(芬兰人口仅为欧洲的1%),全国共建有5个生命科技园和工业园,从业人员约1.3万人。在诊断、生物制药、生物材料和工业酶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已成为欧洲生命科技领先的国家。中东的以色列人口约790万,从事生命科学产业的有2.6万人,人均生物技术专利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德国和英国。全国拥有700多家生命科学公司,54%的公司是医疗设备公司,其次是生物技术产业门类。我国的生命科学产业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发展。前沿性生物产业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靶向技术、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涵盖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和现代医疗服务四大领域。显然,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使得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生命学科也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宠儿。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高考均出现高分录取现象。不断合并、升级、扩大规模的地方高校,也乐于设置这样的专业以争取更多的生源。据统计,2000~2006年,国内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从130个增加到221个;生物技术专业从122个增长248个;生物工程专业从105个增长到234个。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点共增长了91%。这些“应激性”举措虽然壮大了我国生物行业实力,但也凸显盲目性和缺乏可持续性。

整体上,我国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其中有2项来自我国。然而,21世纪我们要解决的如人口、环境、粮食、能源、健康等世界性的难题都已经迫在眉睫。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坦言,他们无论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都是最优秀的一批教师在讲课;课程和国际接轨,一般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仅重视对学生讲课的环节,而且为本科生提供很多和美国、西欧、日本等一些国际大师级教授交流的机会。他们学院每年有50~150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会有相当一批本科生在大三阶段接触到生命科学尖端研究。言谈中,一种生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呼之欲出。

3“发展式”教育理念指导生命学科的教学实践

生命学科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两部分。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1)观察和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运用“发展式”理念对于学生专业启蒙教育、专业素养形成和专业实践都会有所建树。

3.1让课堂充满生命专业情趣

时下有句广告“我的地盘儿我做主”。课堂是老师的地盘儿?还是学生的地盘儿呢?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课堂呢?经过调查走访,我们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的课堂:(1)开放式;(2)趣味性;(3)学术型;(4)亲和型。“发展式”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需要整合上述课堂类型,并调整心态,转变课堂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性思维习惯方式。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会经历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英国朗曼出版公司早在1993年出版的《教学即沟通》一书,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专业思维是专业创新能力的源泉,它萌发于专业感性阶段,多半是由教师课堂专业教学魅力感染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展示生命学科研究、发展的历程,也可以让科研成果“现身说法”,例如,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捷径;干细胞技术将造福于人类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纳米产品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修复和改善组织功能方面前景广阔等,以拓宽学生学科专业视野。此外,针对领域内伪劣产品个案,如“假蛋白”、“毒疫苗”事件,以及社会敏感问题如“三氯氰胺”、“瘦肉精”、“转基因食品”、“速生鸡”、“白酒塑化剂”等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清华学生自我报告从未在课堂上发言或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为 33. 6%,而在美国同类院校该比例仅为 5%;相反,接近60% 的美国学生自我报告说自己在课堂上“经常”甚至“非常经常”提问并参与讨论,而该比例在清华大学仅占12.3% [9]。大学生课堂沉默存在于思维、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从教师角度反思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人格魅力缺乏(条件性因素);教师对学生“生命全域”关注不足(观念性因素);教师疏于教学艺术研究(技术性因素);师生关系疏离(人际因素)[10]。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易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自觉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而不是目的,以发展学生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学习能力)为主题,师生同台献艺,将枯燥乏味的引经据典上演成生动具体的教学艺术的“圆舞曲”,目的是让学生从认同课堂到接纳课堂,再到向往和期待课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3.2让教师自身焕发专业魅力

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的?肯定的回答是有师德、有水平、有爱心、懂实践的老师。“发展式”教育理念建议当代教师注重培养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常常被学生等同于专业魅力而相提并论,因而不容小觑其潜在的感召力。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修养(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见解)是最受学生关注的因素。其次,教师的责任心、教学风格、专业启发性、教学态度、亦师亦友等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11]。美国教育家舒尔曼(L. S. Shulman)提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学科教学知识也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焦点[12]。鉴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本质特性有缄默性、沟通性、叙事性和价值性[13],教师第一要务是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地提炼学科内容蕴含的学科价值、传承性和社会生产力要素等知识,与经验相融合,构建起系统的学科知识整体框架;在各个层面规划布局,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并在每个知识点内涵方面通过主题活动加以丰富,创建“体面线点”逆序化的认知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第二,实现对话教学。为弥补学科缄默性,在知识点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第三,用人文精神唤起责任意识。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拥有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然后才能创造人文环境,运用人文领域的先进理念“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灵,并深刻影响学生未来。第四,教师教研相长,自主专业发展,用业务能力和水平对话学生的身心发展机制。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精选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特色丰富、能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主导构建对话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14]。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还要考虑到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趋势[15],使学生从普遍联系角度领略科学历史进程、成就和未来。

诚然,作为“发展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践行者,教师首当其冲地要受到专业自觉、任务细化和角色转换等多重考验。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1901~1977)是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等多篇教育名著。他曾说:“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发展学生专业思维胜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文修养、责任意识等方面塑造。同时,当发现学生个性(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与主体性意识(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背离时,应当引导学生将两者统一起来。

3.3生命学科的专业实践注重创造力培养

一份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于目前的专业实践并不满意,普遍反映:实践量不足;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够;等等。2003年前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在全国部分高校陆续开展起来,它是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可以是实验或调查等多种研究形式。国际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增加学生的研究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研究项目,并帮助学生过渡到独立的研究项目。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以研究助理身份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另一种是学生提出原创方案,申请研究资金支持。美国休斯顿大学要求本科SRT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研究生研讨会,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做准备。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每个人都要有实践和研究的体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实践资源较为紧张和匮乏,为摆脱资源性制约窘境,多鼓励校内实践设计。最简单的专业实践,如学期初组建学生科研小组,确定一个简单的科研“项目”,通过教师辅导,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技术路线、提交可行性报告到遴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再到“结题”验收。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设计、自行论证等主体性实践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和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发展式”理念下的专业实践主张为学生提供反复实践的可能。只有实践空间拓宽了,内涵丰富了,学生主体性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4结语

教育理念创新一般基于四种初衷,即基于本质、基于价值、基于经验和基于未来[16]。教育受众是社会福祉的贡献者和享有者,正是基于本质,“发展式”教育理念旨在唤起社会从“关注教育现象”转向“关注教育对象”――群体目标的个体塑造,是现代教育观念的理性回归和人文思想质的飞跃。教育关乎国家命运和未来。正是基于未来,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发展式”教育理念期待教育思潮隐去喧嚣和浮躁,让工作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用审慎眼光考量教育实践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17]。根据教育多元化问题的复杂性,所以, “发展式”教育理念的实践将不可回避地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嬗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兴林,马 丁. 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1,6:1-4.

[2]赵 强, 郑宝锦.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4-117.

[3]张 旺. 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学[J]. 比较教育研究,2006,5:47-50.

[4]别敦荣,李连梅. 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 8(6): 8-15.

[5]别敦荣,隆芳敏.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1,4:36-41,56.

[6]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7]加兰.E.艾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剑桥科学史丛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5-36.

[8]王娟娟, 李华. 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J]. 高教论坛, 2010 ,7,21-25.

[9]罗燕, 史静圜, 涂东波.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J]. 清华大学学报, 2009, 30( 5) : 4- 71.

[10]滕明兰.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2009,180(4),146-148.

[11]关桓达.大学教师形象期望的实证分析[J]. 2011年第2期.77-80.

[12]郑志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10.03.50-53.

[13]方菲菲, 卢正芝.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 207(9):55-56.

[14]胡弼成, 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 2010, 367(8):49-52.

[15]李俊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大学教学,2010, 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