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03: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不把职场当战场
叶青拿着某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文凭,成功应聘到一家汽车4S店,被安排做汽车销售顾问。在3个月的试用期里,只要有顾客光临,他就向人家鼓吹他所卖的那种汽车如何如何好,让人家一定要买。人家提出某方面的质疑,他就毫不客气、毫不留情面地批驳人家,说人家这也不懂,那也不明白,弄得顾客即使想买这种汽车,最后也被气得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叶青每次与顾客冲突后,都觉得自己用专业知识打败了对汽车“一无所知”的顾客。还得意扬扬地在同事面前吹嘘:“刚才我又占了上风,弄得那家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然而3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结束了,叶青一辆汽车也没卖出去。4s店负责销售的主管通知他试用期不合格。本店不予聘用。叶青不理解4S店的做法,自言自语道:“我可是有专业文凭的呀!他们为什么不用我呢?”
微评:职场毕竟不是战场,没有必要非分出个胜负不可,即使你“胜”了,也是一个失败者。文凭只能帮你为就业打开一扇门,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化解职场中的矛盾冲突。让和谐的人际关系带动工作效率提高。这些职场“软技能”才是走进这扇门,并不被赶出门外的根本保障。
2 不会合作就不会工作
一家著名的杂志社招聘4名记者。经过层层把关、考核,最终有12名应聘者进入了复试。
复试的方式是市场调研。杂志社把12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3个小组,指定各组的4个人分别对企业读者、部队读者和大学校园读者进行市场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负责招聘的副社长强调说:“我们招聘的记者将来要面向社会各个层面,通过这次调研可以考核你们对读者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每个人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胜任能力。”
5天之后,12个应聘者分别把自己完成的调查报告送交到了副社长手里。副社长经过仔细阅读后,把12个人召集到会议窒宣布:“乙组4名成员被本社录用了。因为3个小组中,只有乙组的4个人相互借鉴参考了他人的数据资料,使各自的调查报告更加全面翔实。这4个人正是本社需要的人才――既有独立的工作胜任能力,又具有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团队合作意识。”
微评:不会分享就等于不会合作,不会合作就等于不会工作。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再多,能力再强,也不足以胜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工作。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以整体利益为上,才能创造出效益的最大化。合作意识只是一种“软技能”,但其中却蕴藏着一种硬道理。
3 责任感能换来信任感
王一尘毕业于清华大学,赵晓琳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建工学院,二人同时到广东某大型地产公司应聘建筑设计师。公司要求必须经过半年试用期后才能决定是否正式签约。而且试用期二人只能担任一个新开发楼盘的销售顾问。王一尘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公司安排他当一个售楼员实在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了,便经常发牢骚,有客户向他咨询买房子的问题时,他总是表现得十分不耐烦。别人劝他工作要有责任感,他却说:“我是应聘建筑设计师的,又不是来卖房子的。”
赵晓琳与王一尘的表现完全不同,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客户介绍各种户型房源,宣传新楼盘的优势,回答客户的种种疑问。与此同时,她还主动征求客户的意见,向他们了解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更受人喜欢,什么样的房屋结构最适用。多大的户型面积最容易让人接受……
试用期刚刚过了一半,赵晓琳就收集到了大量客户信息,她将这些信息整理后写出一份报告。交给了人事部经理。没过3天,人事部经理就找到赵晓琳说:“你的试用期结束了,公司决定提前与你签约,今天下午你就可以到设计部报到了。”
篇2
所谓共享汽车,是指人们无需购置私家车,外出也不必打的,有专业公司在各处设立停车场,需要用车时事先预约,用后退回,按租用时间和里程付费即可。
共享汽车最初主要用户是年轻的高学历、高薪,并有环保意识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以后向其他阶层扩散,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他们在孩子们独立离家后又从郊区迁返城区,把汽车卖掉,改用共享汽车。现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大城市都已开展了共享汽车服务,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发源地的美国俄勒冈州陂特兰市,它已成为小轿车应用方式的主流。
“共享”的概念来自互联网,由于网络共享的兴起,人们不再购买光碟,而是从网上点播和下载所欣赏的影、视和音乐节目。这种消费习惯如今延伸到汽车领域,尤其受到好赶时髦、花钱精打细算的城市居民青睐。
共享汽车有三大优势:一是节约。据放弃私家车的车主反映,租用共享汽车每月平均少花600美元,最廉价的微型车每小时租金仅11.25美元。华盛顿市政府今年拟利用共享汽车公司的无线系统来管理它的车队,提高汽车的利用率,每年可节约100万美元。现在美国有8500家企业和120所大学同共享汽车公司签订服务合同,以降低行政开支。
二是降低排放,有利环保。据美国汽车协会(AAA)估计,美国一辆私家车每年需要支出8000美元,为了尽其用,车主有事无事都要尽量用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苏珊・夏希恩的研究报告反映,使用共享汽车可减少44%的车程。欧洲的调查报告反映,每个共享汽车用户可减排二氧化碳50%。
三是省心。共享汽车使汽车用户只是少了所有权,但无上车险、保养之劳,无担心失窃之虑,也不再占有空间。因此,共享汽车用户普遍认为,“这是生活中最明智的选择”。
日趋剧烈的竞争
美国最大的共享汽车公司Zipcar是2000年由两位女科技工作者在马州剑桥市创建的。她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租无线技术的进步来跟踪和控制数量不断增长的车队。2002年斯高特・格里菲思接任CEO,他是工程师出身,曾在波音和休斯两家飞机公司任职,后来自营数据库和软件公司。他既是技术内行,又有经济头脑,加上Zipcar公司已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因而在接管公司以后,营业额蒸蒸日上
现在它已有会员32.5万人,经营范围已扩及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各大城市,年营业收入这1.3亿美元,年增长率30%。
2007年,格里菲思大胆地赌了一把,收购主要竞争对手Flexcar公司,控股85%,从此稳定地成为同业第一巨头。最令人瞩目的是公司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盈利,并准备在2010年上市募股。
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跟风的企业甚众,竞争日趋激烈。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大汽车出租公司改营共享汽车服务。例如大出租汽车公司Hertz,改名Connect共享汽车公司,单在纽约的曼哈顿区就有176座停车场,460辆汽车。该公司决心要在5年内夺得世界共享汽车市场份额至少一半,营业额达到8亿美元。Connec(公司的优势在于它继承了Hertz公司许多有利条件,包括庞大的车队,客户熟悉的呼叫中心,在各城市都有大量的投资。由于家底丰厚,它能够承受经营亏损,也有实力敢于向Zipcar公司发起价格大战。
其他汽车出租公司的共享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U-Haul汽车出租公司的U Car Share共享业务只限于美国少数城市,Enterprise公司的We Car共享服务对象仅为大学、政府机构和企业。Zipcar公司原CEO罗赛・切斯指出,“共享汽车行业的竞争集中在技术(保证用车方便)、推销、品牌和经营方式四个方面,哪怕只在一个方面屈居下风,也会全盘皆输”。
美国一些非盈利机构也参与了汽车共享活动,其宗旨是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同公共运输机构合作,服务穷人。
对汽车制造厂商的大挑战
共享汽车对私家车是一个巨大挑战,他们可能要把车卖掉或者以后不再购买新车。据测算,一辆共享汽车可以顶替20辆汽车。这对汽车制造厂商的冲击尤为严峻。福特公司CEO比尔・福特认为,今后汽车运输方式将由三个部分组成:共享汽车、公交车和私家车。但他也表示:“我不但不感到恐鼠,反而认为这是一次参加改革汽车所有权的巨大机遇。”毕竟共享汽车公司都是大买主。
在主动同共享汽车公司合作方面,丰田与福特两公司表现最为突出。丰田设在美国的先进技术中心专家比尔・吕奈特强调:“在汽车如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方面,我们必须有创新的思想。”比如说,共享汽车必须防止车内留下异味,丰田为此使汽车内装原材料不受烟味、体味和香水味的熏染。比尔・福特认为,要考虑到共享汽车客户用车有多种目的,汽车功能要多样化,因而汽车在设计时必须想到可以把它改装成有各种用途的车辆。他还认为,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最适用于共享汽车,尤其是“插电式”(Plug-in)新型动力汽车,他建议停车场最好设在充电站附近。他同时主张以后新型汽车上市之前,不妨让共享汽车公司先试用。
根据调查,80%共享汽车用户都希望能驾驶电动汽车。但是从营业的观点来说,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很长,势必影响汽车的出勤率,降低收入。但Zipcar公司已在旧金山试用丰田改装的“插电式”Prius混合动力汽车,并拟于201 1年前使用福特新型Focus电动汽车。Zipcar CEO格里菲思指出,福特是美国汽车工业中惟―理解共享汽车需求的公司,他还提到丰田、本田、日产和宝马也愿同他们密切合作。
但是,格里菲思认为,共享汽车产业对汽车制造厂商来说福祸未定。受共享汽车发展冲击最大的不是汽车出租产业,而是私家车,如果按照一辆共享汽车可以顶替20辆小轿车来计算,私家车必将急剧下降,其下降数量将远远超过共享汽车公司所增购的汽车数量,这意味着汽车市场的迅速萎缩,汽车制造厂商将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然而以挥霍、摆阔、显富为特征的消费主义文化在美国积淀之深,且消费又占到美国GDP的70%以上份额,要求美国人普遍做到理性消费是很难实现的。在美国,不但绝大多数家庭或个人拥有汽车,而且多数不止一辆,不同的车辆有不同的用场,有的用来上班(上学),有的用来购物,有的用来家庭旅游。当经济拮据时,理性消费的说教有人听,一旦日子好过了,必然故态复萌,“今朝有酒今朝醉”。共享汽车产业有它的发展必然性,但在美国以它取代私家车,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链接
共享汽车的运作规程
(一)入会。用户每年向公司缴纳基本会费50美元,成为会员,非会员无权租用共享汽车。
(二)预约。会员通过网站或iphone手机的应用软件预订汽车。用户用车的信息,包括使用时间、目的地、车型、用户地址、电话等,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被传输到共享汽车公司的计算机系统。
(三)找到预订汽车、打开车门。会员根据公司通知来到离家最近的停车场时,按动iphone手机的按钮,预订汽车的喇叭立即发出叫声,然后再按动手机的应用软件按钮对准汽车挡风玻璃的阅读器,车门自动打开,汽车启动钥匙悬挂在方向盘的一条细线上。当一辆汽车开走时,随即补上一辆,车队经常处于满额状态。
(四)加油。汽车启动时,已灌满汽油。如果油箱只剩下1/4时,可用放在车内的专用加油卡。
(五)延时用车。如果返程超过预订时间,应事先用电话通知公司,或发出短信,公司的自动系统记下用户的号码及延用时间。否则除缴付正常租费外,还要另付迟到费用50美元/时。
篇3
内容摘要:供应链管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目前存在的需求驱动及协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需求驱动型供应链,而供应链整体协同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需求驱动 可视性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攀升,这使得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比较优势几乎丧失殆尽,我国的制造业必须尽快走出效率“陷阱”,从以成本控制为核心转向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提升服务、增加收益为核心,只有这样我国才有可能成为制造强国。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SC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成为一种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更有人预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得到迅速发展。对制造行业来说,从早期的MRPII到ERP再到SCM,从企业内部延伸到外部,都体现了其发展的过程。供应链管理大致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内部的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供应链管理,二是关联企业之间协作管理。前者把集团内部的分公司、生产基地、分销中心、中心仓库等根据业务关联关系联接成供应链。这种扩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美国的通用汽车、宝洁、沃尔玛等集团企业通过EDI方式联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数据的交换得到更大普及。另一种情况是,某些产业的全行业协作供应链扩展,如汽车、服装、建材、医药等,将行业中上下游企业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产业链,充分整合行业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优势,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企业,实现整体实力的竞争。
我国的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小型企业大多有了自己的销售管理系统,将各销售网点的信息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分析。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管理,保证供应的及时和零配件的质量。中兴、华为和联想等企业,甚至有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将上游供应商、生产和销售的渠道进行整合,成为行业的先行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的快步发展,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对于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在具体运营当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缺乏真正的需求驱动型供应链管理
需求驱动型供应链网络DDSNs(Demand-Driven Supply Networks)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因需而动减少库存成本,核心的价值在于建立起这样一个供应链后,可以从容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无论是口味的快变还是量的不确定性,即实现所谓的柔性或者弹性。
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以前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阶段,而对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其余部分,即:制造商―分销商―终端客户,尤其是对终端客户(通常即普通消费者)的关注相对较少,所以我国制造业目前几乎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需求驱动型供应链。
这个状况在IBM 2009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活动中也得到验证。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为准确判断客户需求而疲于奔命,然而,尽管迫切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很多企业还是倾向于将工作重心放在与供应商沟通上,而不是客户身上。在制定供应链计划时,只有53%的企业会听取客户的意见,直接与客户协作进行供应链计划仍属少见。事实上,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在制定需求计划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客户的意见。另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制造业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是基于传统的预测―计划模型,预测往往不准确,导致供应链柔性较低。
(二)整体战略的缺失且供应链协同运作困难
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曾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句话表明了供应链上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不应该单单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相互配合、协同,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运转,而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一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关注于供应商的选择、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等问题,而没有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终端用户的完整供应链,供应链上环节企业之间通常是一般的合同关系,通常是“一方赢则另一方输”的“零和”,而没有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基于共赢观念的供应链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企业供应链管理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生产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时,经常更换物流服务提供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供应链伙伴关系,这不仅直接造成了企业较高的变动成本,也最终对终端用户服务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再比如中国制造业不少生产企业采用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要求供应商的供应物料100%合格,自己没有物料库存,可是没有帮助供应商完善物料的供应,简单把库存包袱甩给供应商的结果就是,供应商用提高价格来抵消增加的库存成本。
(三)缺乏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人才较少,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是物流管理方向的,供应链管理方向特别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方向的人才寥寥无几,企业中也很少有人进行过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培训,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提高客户需求预测准确性
整个供应链最终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终端用户需求的满足,“需求驱动”或者叫做“由外到内”的思维方法不仅对于贴近用户的分销环节意义重大,对于供应链上游的制造环节同样至关重要。所以对用户需求的预测和了解是整条供应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的一个思路就是对传统的分销渠道进行变革。
从2003年底开始,韩国三星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寻找地区级(region-level)商,对其手机业务开展 “直供模式”,从而令分销渠道更加扁平化,这提高了其供应链上游制造环节的灵活性。而对传统分销渠道进行变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网络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这方面美国亚马逊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亚马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用户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其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数据库来预测某一品类的产品在某一地区的一段时间的大概销量,这样亚马逊的采购部门就会提前根据这个预测把订单发给供应商,即对订单的响应由被动变为主动了。这对整个供应链来说都极大降低了库存,所以制造业企业可以尝试考虑将后台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实现真正的订单式生产。
(二)核心企业主导的工业园区计划
使供应链高度可控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将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企业集聚到处在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的周围,这样对于物料传送来说,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上都是大为有利的。
日本丰田汽车在上个世纪就将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装配厂安排到同一个工业园区中,这使得其供应商的存货周转率在两年内提高了两倍。韩国三星手机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三星在2004年分别在世界7个国家建立了三星模式的工业园,所谓“三星模式”是指三星主动召集供应商和自己毗邻而居,这样原来需要空运、海运等方式才能实现的原料和零部件采购变得简易,节省了以前耗费很多的运费成本,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也可以几乎降至为零了。
(三)通过更多协作来提高可视性
上文提到的地理位置的集群效应如果无法实现,则必须要想办法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这里的可视性不仅包括自己企业运营中的供应链可视性,它还包括合作伙伴中的可视性,这样才能更密切地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协同决策。
首先是企业内部协作。内部协作看起来容易实现,但根据e-works公司(国内权威的制造业信息化专业门户网站和知识平台)2009年底做的一项我国制造企业SCM信息化应用的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自身内部的供应链还没有整合好。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像实施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那样,必须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BPR的使能器enabler之一)。关键点就是通过建立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来改进企业内部协作,以确保整个企业上下用同一个面孔面对客户,该团队应该包括采购、销售、市场营销、财务等各方面的人员。这种做法在沃尔玛的许多供应商那里都得到了应用。
其次是企业间协作。企业间协作要借鉴BPR的第二个使能器―信息技术。企业间要通过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协作平台,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企业间供应链的集成,直至最终实现一个动态的供应链联盟。我国制造业企业原先在SCM实施上,采用了各种相对独立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系统,比如仓储管理系统、供应商分级管理、电子采购系统等。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采用不同的软件来组合,它就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用于整合不同供应商的专业软件产品;更为糟糕的是,这些不同的软件系统实际是很难做到“无缝集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供应链软件公司逐渐式微的原因。面对整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要求,制造业企业应该选择以ERP为核心,集成了供应链管理模块和物流管理模块的ERP软件公司的平台解决方案,只有这样企业间供应链的集成才能真正做到基于同一平台的无缝性。
(四)借助银行来完善供应链管理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上赊购、赊销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事后结算的商业模式很容易造成被拖欠货款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进而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工作。这时候通过一些金融产品工具可以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率。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具体方法是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优质信誉,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相关贷款等金融服务。这样通过供应链金融将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整根链条形成了一个闭环模式,银行能够准确地掌握各个环节上企业的信息,而企业通过银行的帮助,也能够做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从而加速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转、提升了整体价值。
结论
许多制造业巨头已将我国作为全球采购中心,并在当地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向理想的离散型制造企业靠拢。无疑,将传统的线型供应链转型成大规模协作的供应链网络,以客户为中心、市场需求为驱动,共享资源,共商决策,灵活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等战略对其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增长点”的空间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应该具备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视野,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这样即使遇到了需求减少的经济危机也能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勤,秦中春,梁超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93个样本企业的调查[J].发展研究,2009(10)
3.何明珂,董理,任豪祥等.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R].2004
4.杜玮.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应用分析[R].2009
5.IBM.智慧的未来供应链―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R].2009
6.徐剑.2009世界供应链25强出炉(AMR研究所). 2010-02-01. info.省略/newsdetail.aspx?doc=2010020100017
篇4
征信系统是信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从事企业和个人资信调查的征信公司和进行资信评级的资信评级公司,征信产品主要是信用报告和信用评级。
(一)征信体系分为公共征信与私人征信两种模式
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是以经营征信业务的主体来划分的两种征信经营管理模式。公共征信是指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覆盖面较广;二是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作为系统的管理者;三是实际运作大多为非营利性;四是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也主要限于金融机构。公共征信模式以欧洲大陆多数国家为代表,在一些国家只有公共征信,而没有私营征信。西欧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信贷领域的违约风险,西欧国家的中央银行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信用体系采用以中央银行建立公共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公共征信由于数据库高度集中,有利于保护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库覆盖面较广,既能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服务,也能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服务。
欧洲征信系统是由私营征信局和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组成的。私营征信局一般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属于中央银行管理,主要收集银行信贷信息。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征信机构设置又有所不同。例如,英国的征信机构是私人部门所有,德国和意大利既有国有的公共征信系统又有民营征信系统。由于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竞争关系,欧洲征信体制采取了一些制度调节机制,贷款信息汇报起点等。此外,欧洲征信模式最初是由政府推动的,公私征信系统都离不开中央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造成欧洲征信系统呈现了另一特点,即企业征信与个人征信制度结合紧密。美国征信业的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征信机构基本都是市场运作的企业。
(二)企业与个人信用数据来源与保护适用不同规则
个人信用记录涵盖内容广泛。在美国,每个企业、居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SocialSecu-rityNumber),其中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电话和住址等个人信息。个人信用档案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借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表,包括贷款历史、居住、收入、婚姻等方面的信息;二是信用管理的专门机构提供的与借款人信用历史有关的资料,包括未偿还的债务、信用卡透支情况,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记录等,而且都有各自的评分标准。通过对消费者住房情况、居住年限、职务、工作时间、银行开户情况、信用透支账户数目、信用额度利用率等指标对消费者进行评分。不良信用记录会保存5-10年,有不良记录的人将很难再取得工商注册、银行贷款和信用卡服务。在英国,个人资信评估有三方面指标:稳定性(是否拥有住房、工作时间长短);态度(知识和技能,是否愿意留在收入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安全性(个人预算、个人资产负债情况)。
企业信用记录来源于企业内外部。在国外,对企业的资信调查通常采用实地考察、查阅信用报告和财务报表等形式。企业资信调查公司的数据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有:公开的电话号码簿、政府免费提供的工商、法院诉讼信息、上市公司信息、客户企业主动提供的信息以及互联网信息。目前,企业征信机构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有限责任企业的资信调查。
由于信用记录保存时间长,影响面广,一旦发生不良的信用纪录,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对企业的经营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发达国家的个人和企业都十分重视信用纪录。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对于消费者个人信用数据的传播,法律制定了限制条款。一般情况下,美国三大信用局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免费获取消费者的信息:一是银行、信用卡公司、公用事业部门、零售商提供的消费者付款记录的最新信息;二是雇主提供的消费者职业或岗位变化情况;三是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在美国,信用局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不需要经过被记录者同意,大多数授信机构也会将消费者的不良记录主动提供给信用局,使失信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增加负面信息。美国法律对于取得企业资信调查报告没有任何限制,有商业合同、委托书等文件,就可以购买其他公司的信用报告。在英国,企业财务报表数据都是公开的,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在本财政年度结束后的10个月内公开,以方便社会各界对该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进行确认。
(三)信用评估机构针对机构与个人定位不同
美国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分为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和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两大类。
美国的个人信用调查及资料的搜集工作既可以由银行进行,也可以由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来做。后者是美国信用调查的主要形式。在美国的资信调查机构是信用局或叫消费信用报告机构,都是专业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供应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传播信用报告。信用局按其经营的区域和规模可分为地方性信用局(也称信用事务所)和全国性信用局。其中全国性消费信用局主要有三个,即美国投资者控股的全联公司(Trans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和英国投资者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an)。这三大消费者信用局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评分并销售信用报告,其信息数据库几乎涵盖美国所有成年人,每个人的信用关系平均有8-12个,每份个人信用资料两三天更新一次。这三家机构的运作方式和服务领域有所不同。其中,益百利公司专门向具有一定规模和声望的客户提供征信服务,其信息来源主要由与其签订协议的各个会员(即客户)提供,每个会员一般每月将与自己打交道的消费者的各种信息提供给益百利公司;全联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建立有关消费者信用状况的信息网络。全联公司与其拥有的信用事务所和签署协议的地方性信用事务所一起组成覆盖全美的消费者信用信息网络。艾贵发公司与上述两个公司具有不同的特点,该公司是以专项调查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当客户要求了解某一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时,该公司将派专人办理。地方性信用局主要为合伙制或个人所有,其服务对象为本地区的各类客户,包括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零售商、各种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消费者信用的企业和机构。目前,美国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多家。负责对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搜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和售后服务,这些地方信用机构绝大多数都隶属于三大征信局,其数据系统覆盖全美,有1.7亿人的信用记录。随着个人信用征信业务的发展,各地方性信用局又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联合信用事务所(AssociatedCreditBureaus)。联合信用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为其成员相互交换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信用资料提供服务,并且制定信用报告的标准。
对国家、企业和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可分为两类:一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二是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目前美国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即穆迪、标准普尔和菲奇公司。这三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显示,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的业务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菲奇公司则涵盖27%的银行和8%的公司。邓白氏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构,它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中小企业评级公司,在美国市场占主导地位。
此外,除了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会对企业和个人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成功案例有美国的花旗银行、大通摩根银行、美国银行、美林证券、高盛投资银行等。大企业中较为成功的有IBM、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AT&T等。
日本最早的企业征信公司为商业兴信所,成立于1892年,有会员31家,年调查件数为1200件,主要面向银行提供资信调查。在日本,消费者信用评估有银行的“全国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系统,邮购系统的“CIC”以及消费金融系统的“全国信用信息联合会”三家机构。信用信息机构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会员提供,要求会员提供客户的借款情况、账户和信用卡的使用等情况。对借款情况要特别注明贷款的执行、还款情况、是否提前还款、拖欠债务、呆账、倒闭等,如遇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改。这三家信息机构实行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信息。信用局每年要出具5亿份信用报告,这对于信用支付起到了快速、简化和安全保障的作用。目前,日本征信市场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征信行业呈现出集中垄断性,帝国数据银行和东京商工两家占据了60-70%的市场份额。(四)建立信用数据登记系统推动企业利用信用数据
国外的应收账款登记系统发展较早。在英国,企业签订合同前,有权了解借款人曾咨询过的信贷咨询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提交书面申请并支付1英镑的费用后可以要求信贷咨询机构提供有关档案的副本,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有权采取措施,补充或更正档案的副本。1901年,美国国际金融、信用及商业协会(FCIB)针对国际贸易提供信用信息交换,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
香港也有商业信贷资料库,商业信贷资料库专门收集中小企业(年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港元)的信贷资料,如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机构提供的信贷安排的宗数、有关的信贷额度及拖欠还款的资料,并让认可机构查阅。有关公司的资产或公司持有人的个人财富等资料不属于收集范围。贷款机构只会在批出、检讨或续批中小企业信贷时才可使用上述资料。截至2008年9月底,资料库已拥有3万多个账户,已有约72%的中小企业客户同意贷款机构将其相关资料录入资料库。资料库内资料的储存、交换及运作由邓白氏(香港)委任的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所负责,由金管局监管。资料除了可提供给贷款机构作信贷决策参考外,中小企业客户也可取得自己的信贷资料以作查证及核实。商业信贷资料库的成立对香港银行业界、中小企业及香港整体经济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银行来说,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减少银行呆坏账拨备,同时也可摒弃过去偏重抵押、质押品的信贷模式,让银行可以更灵活、有效地提供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可强化企业与银行的议息能力,避免优质企业支付高息以补贴不良企业坏账的情况,提高优质企业融资能力。
(五)商账追收机构依法追收到期债务
在发达国家,威胁客户信用是仅次于法律诉讼的追账武器。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有追账行为发生,就意味着其失信行为将被记录到信用公司的信用数据库内,全世界的信用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方便查询。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欠账企业的发展空间。
商账追收行业是为债权方提供应收账款回收服务,追收的手段主要是电话催收、依法交涉、威胁客户信用、法律诉讼等。商账追收服务机构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对被追回账款的提成,而且一般不追回欠款决不收费。只要委托专业追账公司追账,被追回的账款会先收到追账公司的账户上,然后再由追账公司将账款转给其委托人。
收费标准一般是按照逾期账款的账龄收取不同比例的费用。对于海外追账,从事商账追收的信用机构通常会预收300至500美元委托费,目的是为委托人垫付国际通讯、证据邮寄和应收账款诊断费用。如果追账成功,委托费将从收费提成中扣除。
在美国,成立商账追收公司需要向政府注册部门交纳抵押金。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美国共有6000多家追账公司,每年接手数百万件追账请求,受托追讨的海外欠款最高达上百亿美元。其中,ABC公司是美国最具威望的国际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及国际商账追收服务机构。下设专业从事国际商账追收服务的美国追帐局(AmericaBureauofCollec—tions)和专业从事商业信用审核、贸易风险评估和企业应收账整体管理服务的AmegaGroup。其全球的商账追收服务始于1960年,业务扩展到全球140多个国家。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来了解买家公司是否曾被ABC记录过债务方面的负面信息,这种查询迅速、简便,相比专门的资信调查费用低廉,对贸易额比较小或暂时不需要进行详细背景信息调查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最基本和迅捷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注册付费会员企业才能查询,付费会员企业可享有每年免费查询50次的优惠。
在德国也有专业的商账追收公司,据德国收账者协会统计,2005年德国收账公司一共接手了100多万件追账业务,总金额达到几十亿欧元。另外,德国政府建立了海外企业信用预警机制,每年都会一份海外企业的“信用黑名单”,以此来提醒外贸企业。对于货款已经被拖欠的企业,德国政府会提供援助。
国际著名信用保险公司裕利安宜、安卓和科法斯也都有商账追收的业务。当所承保的损失事件发生时,裕利安宜主要通过集团的国际网络,根据不同国家、贸易行业和迟付原因,采取最适当的商账追收措施。
二、我国信用服务业促进政策体系设计
参考国际测算标准,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国家将进入信用经济时代。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信用服务业促进体系。
(一)培育信用交易市场需求
国外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为信用产品应用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交易者参加信用评级或利用评级结果,使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例如,许多公司要依靠评级机构所作的信用等级来确立在金融市场上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的可信度,许多消费者要依靠自己的信用等级获得消费信贷。目前中国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十分有限。除了对发行企业债券有评级要求外,我国使用信用产品的领域很小。因此,政府要通过法规和政策来积极引导企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一方面以政府立法、行业组织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增强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使信用产品的运用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有关机构在办理工商注册、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质量监督等事项中,要按规定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另一方面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信用产品。
(二)完善信用服务行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规则的提供者和监管方。由于信用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信用立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法律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美国和欧洲信用法律建设的进程中,都是先在市场流通和金融领域制订一些级别较低的信用规章,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成为比较完善的法律,融入国家信用体系法律框架。鉴于我国的信用发展现状及信用需求的迫切需要,可以根据商业信用交易的特点与需求,先行制订和颁布程序法律级别较低的信用管理规章,如《信用信息公开条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指导意见》、《不良信用信息披露办法》和《商账追收试点管理办法》等,以解决当前市场流通领域信用管理法律空白的紧迫之需,为下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信用法规提供经验、奠定基础。
在信用体系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规范;而在信用体系发展的后期,则应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正如“证监会”、“保监会”是国家用来监督和保证银行业和保险业健康发展一样,信用服务行业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执法机构。目前国家对信用服务行业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应根据商业信用交易发展的特点,分别设立银行信用管理部门和非银行信用管理部门,并对各自的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在市场、法制环境相对成熟后,应考虑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强化会员的守信和维权意识,引导征信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订各行业的信用发展规划,创造条件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开展行业内的联合征信活动;提出有关的立法建议;建立行业内的失信惩戒机制,合法地对严重失信者予以惩罚,改善行业内的信用秩序。
(三)推动现有征信系统开放
各国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内有两家或以上的信用局,会通过竞争降低信用报告的成本,提高信用报告的质量,同时会提供更多符合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增值产品。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征信体系,但是由于信用数据一般仅限于征信部门内部使用,信用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征信体系条块分割,信息数据交换困难。借鉴美国征信数据的开放式管理,建议我国对于征信数据管理机构在体制上改为事业单位或企业,在数据征集和使用方面,应鼓励其市场化运作,促进其数据库开放、共享和使用。支持民营征信企业,建立市场化的私营信用征信系统,促进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开展商账追收的企业很多,但是通过合法手段追收,并取得较好追收效果的较少。要依法规范组建行业性、区域性和权威性的商账追收机构和保理机构,改变过去游击式、地下式的做法。此外,还要鼓励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发展。保理公司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实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在账款过期后,要按照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保障账款按时回收。一旦账款逾期,立刻分阶段加紧追收。
(四)探索交易数据交换系统
篇5
关键词:汽车消费贷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
汽车消费贷款也是贷款的一种形式,属于人民币担保贷款,主要应用对象为特约经销商的汽车购买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致使汽车信贷现象越来越普遍。经过长期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消费信贷已演变成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品种之一。上世纪末,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各大银行纷纷开始推行汽车贷款业务。2004年10月初,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针对汽车贷款重新拟定了相关管理性文件,不仅有效规范了我国汽车的消费信贷业务,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文件可以说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基于我国政策的扶植,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十分迅猛,逐渐演变为商业银行、专业汽车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鼎立的格局。据统计,上世纪末,汽车消费贷款的余额约为4亿元,每年的涨幅速率近200%,至2003年,已超出了1800亿元。不过,2004年始,由于存在较多的坏账现象,导致车贷险被叫停,汽车信贷危机一触即发,汽车金融步入低迷期。直至2007年,才开始逐渐回暖,2008年底,据统计,各个金融机构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发放的余额近1583亿元。
不过,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在全面发展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风险,有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也有管理不严格造成的,违约和呆账越来越多,发展情况远不如预期结果。
2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潜存风险
对于我国而言,汽车消费贷款属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的新兴品种,近期才得以快速发展。不过,随着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不断增多,潜存风险也慢慢开始显露。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汽车消费贷款潜存风险的成因进行合理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强化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可以实现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缺失,并没有构建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以及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导致贷款银行无法全面且准确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收入状况,无法对借款人的个人信誉状况以及还款能力进行合理判断。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多数银行是依靠单位收入证明判断借款人偿还能力。对于任何一名顾客来讲,银行无法对贷款人的信用等级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分级。特别是当借款人发生了突发性的财务状况变化,如失业、工作变动或出现其他经济困难等,会直接影响其还款能力,使贷款形成风险。
另外,购车群体良莠不齐。有些人有主观赖帐心理,或当汽车价格下降,少于购车者贷款应还余额时,购车者可以理性违约,这便导致贷款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些受信者并没有良好的信用观念,没有对自身偿债能力以及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估,便申请贷款。
只想着先把银行贷款申请下来,未来是否能够偿还并没有认真分析和衡量,极易引发信用风险。也有少数受信者存有恶性骗贷心理申请贷款,并没有考虑过偿还贷款,在申请时伪造个人资料,这种贷款人故意逃避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信用体系的缺陷会对银行贷款按期收回贷款留下隐患。
(二)管理风险。信贷管理仍有很大的不足。虽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规模越来越大,但银行信贷管理水平仍停滞不前。目前仍存在贷款手续繁杂、服务不到位、专业素质不强、效率低的情况。
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与经销商合作。银行没有充分评价经销商的担保能力,预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很多银行为了获取市场份额,经销商注入要求较低。一些经销商为拓展业务,通过把存在质量问题的车辆销售给借款人,或是假报汽车价格,间接缩减首付款比例,将资金实力不足的购车者转介给商业银行,转嫁贷款风险。(2)银行没有详细开展贷前调查,严格把关客户准入标准。由于人员较少、管理力度小等原因,银行并没有在贷款人申请时,核查其收入水平、还款能力以及资信状况,片面注重借款人的职业和工薪收入证明情况,调查缺失完整性;一些业务经办人员并没有核实借款申请书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导致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3)贷款审查缺失严格性。业务经办人员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员的还款能力,无法准确识别还款能力证明的有效性。(4)没有落实贷后跟踪审查工作。管理粗放,风险预警机制滞后。部分银行未能对借款人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关注信息变化,没有落实借款人所借款项是否用于购车以及抵押登记手续办理是否及时等问题。贷款逾期后,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催收,导致风险隐患越来越大。
(三)环境风险。我国针对地区汽车行业以及汽车工业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工作,会对借款人造成巨大的影响,如,还款能力、还款时间等。例如,进口车辆政策变化、汽车排气量限制变化以及运输路线变化等,均会导致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以及能力发生变化。
3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一)健全征信体系。我国应借鉴国外汽车消费信贷成功经验,加快建立全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应该基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协调组织,各个金融机构通力协作例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各个单位应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客户的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化掌控,并构建相应的信息档案子库,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开放性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档案子库,从而确保各个金融机构可以及时有效的分辨出不良客户。可以构建一个独立部门,负责评估客户的汽车消费信用,并针对综合评价结果,制定风险预治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不仅对汽车消费贷款来说是必要的,同时对我国整个信贷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应该尽快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查询系统以及征信体系。降低汽车消费贷款风险。
(二)加强信贷管理
(1)加强与汽车经销商的合作及管理
选择经销商的过程中,要对其合法资历证明进行严格验证,确保合作经销商具有丰富销售经验、稳定客户群、独立销售渠道、雄厚经济实力以及可靠信息。对经销商的合作资格进行严格界定,如果满足合作条件,则要与其签订相关协议,对其责任以及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例如,确保购车交易具有良好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等。如果经销商不满足合作条件,或是存在违约、保证金缴存比例不足等情况,则不应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已签定的要及时终止。各银行需要求合作经销商在本行开立结算账户、基本账户,并在此账户中存入贷款,这样有利于银行监控贷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多方面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例如,信誉、账户资金、资产负债以及经营管理等。对其法人代表以及相关者的道德品质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道德风险。除此之外,合作经销商应在本地具有可用于抵押的、规模适宜的固定资产,避免经销商通过虚假合同骗贷。通过“三方”协商,建立“汽车贷款保证金”制度。要求汽车经销商必须严格遵照要求,及时缴纳保证金,并设立专业部门管理保证金,约束汽车经销商行为,以降低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
(2)加强贷前审查,谨慎选择贷款对象。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经办人员应对借款人的申请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购车行为合理性以及身份资料,对有疑问的要重点核实,对借款人的信誉记录、购车后预期收入、还款来源、主要收入来源以及家庭状况等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并细致且全面的调查。
确保贷款真实性和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并对调查结果独立作出审慎分析后, 出具负责任的贷款调查意见。银行要根据客户提交的申请,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标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为客户提供贷款服务以及担保方式等,这样可以为贷款发放提供安全保障,降低风险。
(3)加大贷中审查力度
加大贷中审查力度。贷款审批人员要严格审查贷款业务经办人提供的客户首付款证明、调查报告以及申请报告等资料,在确保政策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资料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
(4)做好贷后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贷后检查工作
商业银行要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汽车经销商之间密切合作,跟踪监控借款人的实际状况。如果借款人信息出现变更,例如,职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等,要及时进行调整,将借款人的担保方式以及财务状况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发生变化,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策略,消除风险隐患。
对于银行授信而言,贷后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发放汽车贷款后,信贷人员应及时联系车辆管理部门人员,对借款人所购车辆的上牌情况、车辆发动机号以及购车者的身份证号等进行核实,确保这些资料与借款人的借款资料一致,贷款具有真实可靠性。严格核查借款人的还款来源、还款情况、抵押物等,一旦借款人的担保物、经济状况出现变化,要及时汇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法院诉讼,或是管保险公司索要赔偿,确保信贷资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足额回收本息。如果借款人存在拒绝还款、恶意违约现象,可以利用车检信息开展追车行动。
对定期访客制度进行全面贯彻与落实。严格遵从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对购车人进行跟踪管理及定期回访,并构建独立的信息档案,促使客户形成良好的到期还款信用。除此之外,还要开展风险预警管理,重点监控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营用出现困难、预期收入下降等情况,并及时采取强制性退出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及其业务发展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的专业公司,其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出售消费者信用报告。
美国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个人征信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发达,而是经过了长期发展和多重变革才达到了的发达程度。
(一)个人征信服务业从不发达逐渐走向发达
美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信用交易不够发达。虽然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了信用交易,如厂商以分月付款形式销售钢琴、缝纫机和汽车等商品,但美国的信用消费大规模开展则始于二战之后,战争回来的人们对买车、买房、受等对的巨大需求加速了信用交易的发展。美国1969年的信用消费交易额达1100亿美元,是25年前的20倍,截至2001年底,美国信用卡发放量为14亿张,抵押贷款余额为4.7万亿美元,消费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基本消费方式,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消费者申请信用消费时,信用授予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消费规模迅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达到每年11.4亿份。
(二)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从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
自从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诞生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2200多家的高峰,这些公司都向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随后的发展中,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选择,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形成了以EQUIFAX公司、益伯利(Experian)北美公司和环联(Transunion)公司等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主体,其余400余家小型或地方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保持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竞争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完善,为美国个人征信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相互竞争中也保持充分的合作关系,不仅小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合作,而且三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三大公司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其合作内容不仅有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合作。
(三)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服务对象从系统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银行信贷服务。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改变了专门为银行服务的状况,其服务对象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成功开端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shrill公司服务。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多元化,主要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零售商、公用事业公司、雇主、租赁公司、商账催收公司、消费者等。
(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向化操作转变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手工作业”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主要方式,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向各银行等部门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纸和卡片等各种原始统计,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用报告,然后向社会出售。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子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的普及,为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收集、数据库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例如环联公司2001年出售的纸质信用报告销售额为1.5亿美元,而通过因特网出售的电子信用报告达到4亿美元。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也日益扩大。目前每月有20亿条消费者信息进入美国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实现。
(五)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的信用报告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消费者征信报告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唯一产品。20世纪50年代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重视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仅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作为争取客户的有力手段,而且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源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谓上的变化反映了其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的历程。起初,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叫信用局(Credit Bureau),“Bureau”来自于法语,意指“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最初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汇集形成信用报告出售,而不提供其它服务,每一家公司很象一个“Bureau”,所以美国人习惯性地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为信用局,随着消费者信用调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多元化,用信用局(Credit Bureau)已经很难准确说明这类公司的业务性质,因此从2000年后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本不用“Credit Bureau”这一称谓。
(六)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规范从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
20世纪7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专门法律规范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信用数据开放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诸如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公平授信、诚实放贷等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出台规范个人征信服务行业的法律,并于1971年出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在制定与完善关于个人征信行业的法律。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个人征信服务业也在完善的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二、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业务运作
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从信息收集、产品与服务开发到销售一体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运作模式,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收集
消费者信用数据收集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始点,是信用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基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信用授予方,如银行、储蓄信贷机构、信贷公会(Credit Union)、银行卡公司、零售商、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企业雇主等,收账协会,政府部门以及专业性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目前,环联公司(Transunion)拥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它们不间断地向环联公司提供数据,从而使环联公司有能力、有资源每月对2.2亿消费者资料进行12次的数据更新。
消费者征信公司公司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工作方式是主动的,不需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大多数授信机构都愿意将消费者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而且信息提供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信息都是免费的,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为此还得专门配备设备和人员。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一是信息提供方主动通过“在线”方式提供数据,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大型零售商以及某些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等部门通过专线传递的方式定期(至少每月1次)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一旦更新,或者有新的消费者信息,它们就立即按照既定格式通过专线传递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二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动和零售商、企业雇主以及其它信息提供方接触,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三是通过社会第三方获得,如对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采集大多都是通过社会上的第三方提供,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自己通常不愿收集这些信息,社会上专门有一些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有偿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四是从其它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得,通常采取有偿的方式,这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合作的主要内容。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消费者信用数据的收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不得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根据美国法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得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下列信息:支票、储蓄和证券帐户的信息;驾驶记录;犯罪记录;医疗记录;保险单;收入;种族、信仰、倾向。
(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首先将收集到的信用信息经过多道程序筛选使之成为“合格”的数据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如益伯利公司(Experian)将数据提供方提供的原始数据经过六个步骤进行处理,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及标准性之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中,然后再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信用产品与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对信用数据反复筛选和加工是个人征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非常重视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消费者信用打分和衍生产品与服务。
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基本产品,是它们赖依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美国信用交易额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信用报告的需求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每年报告的需求量大致在1亿份左右,2001年达到了11.4亿份,目前每家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时均购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用报告,都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信用卡公司不仅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发卡的依据,而且将其作为监控信用卡持有人信用状况的工具。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协会(ACB,2001年1月更名为CDIA,theConsumeDataIndustryAssociation)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质量较高,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中仅有0.02%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存在错误,以致导致消费者信用申请被否定。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美国信用报告协会(CDIA)设计的标准格式提供的报告,该报告是最基本的信用报告,被称为表格2000,表格2000要求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提供如下信息:(1)消费者信用交易的记录,记录的是消费者借款和还款的流水账,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均收入信用信息记录;(2)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主要收集记录政府公开档案类信息,只记录负面信息,如法院记录和警察局刑事处罚记录、消费者欠税记录、违章记录等;(3)就业信息记录,一般提供消费者的雇主、职务、收入、服务年限、工作或岗位变动情况;(4)个人身份信息记录,主要提供消费者的家庭和消费者的住所、安全号码、出生年月日、家庭成员和配偶情况等;(5)查询信息记录,包括信用局向所有使用者提供信用报告的记录。二是针对客户的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信用报告,是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一种深加工。三是“三合一信用报告”(3-in-1 Credit report),是EQUIFAX专门开发的一种信用报告,其主要原理是充分利用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共享机制,将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一消费者收集的全部信息整合形成的信用报告。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打分是信用授予方提供授信的重要依据。虽然银行不必须按照个人征信服务公司对客户的打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客户的打分较高时,银行一般就直接给予贷款,自己不再审核客户的信用状况,如果客户分值较低,那么银行基本就直接拒绝放贷。美国大多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提供消费者信用打分服务。
衍生产品与服务主要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利用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发的除了信用报告和信用打分之外的、与消费者征信关系并不大的其它产品和服务。衍生产品与服务种类繁多,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信用授予方的需求而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帮助客户寻找目标客户和新的业务、帮助客户对其客户进行管理、帮助客户和其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二是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EQUIFAX公司针对消费者身份欺诈开发出的“消费者信用监视(Credit Watch)”,只要消费者每年向EQUIFAX交纳49美元,消费者的任何个人信用信息发生变化,EQUFIX就有义务在24小时之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变化通过E-mail发送给消费者,以保证消费者随时监控自己的信用状况,该产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最好的产品”。再如,EQUIFAX公司开发一种“在线产品”,即消费者“信用打分模型(Score Power)",消费者只要支付一定费用,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数,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不断模拟式地“变更”自己的信用记录,由于不同的信用记录将得出不同的信用分数值,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据此确定自己的信用行为,并在今后指导自己的行为,力图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的销售
在美国,对个人信用报告的销售有专门的规定,如《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它购买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只能用于信贷、保险、雇佣、获得信用卡等合法的商业交易等目的,否者都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对非征信报告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没有限制性规定。
对信用报告的销售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线销售”,数据需求方(主要是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进行联接,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每位客户都给予特定密码,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登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库,收索需要信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根据客户的登记记录就知道需求方使用情况,从而收取相应的费用。二是出售纸质信用报告。对其它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根据产品与服务的性能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特点
(一)市场化方式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主要运行机制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是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政府对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限制,市场优胜劣汰的充分竞争是维持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运行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商业化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主要模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规则,进行监管,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二)独立性和中立性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立足之本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全部是由私人部门组建成立的,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各商业银行,是独立于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第三方,如益伯利(Experian)公司是英国公司GUS( Great Universal Stores)plc的一个子公司,GUS plc是一家从事零售、房地产投资和信息咨询服务的持股公司。EQUIFAX公司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Transunion公司是美国大型集团Marmon Group的一家子公司,而Marmon Group是一家向世界50多个国家提供500多中产品和服务的非金融集团公司。从实践上来看,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为客户提供的信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其基本理念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和政府关系密切,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贯彻了政府的某种旨意,而如果和银行保持联系,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和银行有某种交易,这都不利于公司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正是这种独立性和中立性保证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自身较高的信用。
(三)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
除了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规定政府公开合理的个人信用数据外,美国没有相应的规定私人部门必须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但在现实中,信息提供方都会自愿而且免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在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时还得配备专门人员和专用设备,但是信息提供方在购买信用报告时却没有任何利益体现,如价格上的优惠等。我们对此一直困惑不解,当我们向银行提出这一时,他们的答复让我们深有感触。如果大家都不提供信息,那么消费者征信行业就不能发展,而且自己提供的仅是部分信息,最终得到的是消费者的全部资料,因此,自己提供信息不仅利己,也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这就是美国的“信用”。另一方面,消费者较高的社会信用意识也是促进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消费者个人非常珍稀自己的信用,他们时常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正是消费者对自己信用状况的关心,各征信公司针对消费者开发出大量的信用产品。
(四)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重要利润源泉
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取的关于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基本一致,都采取统一的信用报告格式,它们的征信报告差别不是很大,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信用报告的价格上,价格就成为信息需求方选择哪家征信公司的依据。消费者征信报告的价格从20世纪70年代的2-3美元降到了目前的0.2~0.3美元。据CDIA介绍,目前美国各征信公司出售报告并不赚钱,甚至赔钱,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通过价格竞争出售征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征信报告保持住自己的客户,在保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再向客户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依靠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赚钱。目前,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额都占整个销售额的50%左右。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普遍处于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状况下,它们依靠什么维护庞大的数据库,依靠什么及时更新数据,又依靠什么提供优质的信用报告,那么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便可想而知。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经济增长 商家的信用 消费者的信用
民间有一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互联网最初的资源共享的初衷,是一定要向商务靠拢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崭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开始改变了人类商品交换出现以来延续至今的面对面的传统交易方式。所谓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等活动。电子市场(e-marketplace)摆脱了地域的限制,把散布在全球的买方和卖方集聚起来,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商务支持,促成交易。
首先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情况:1997年7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主张官方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帮助民间企业自主发展以促进Internet商业竞争、扩大Internet的商业应用。自1999年以来,美国电子商务的零售额持续大幅增加,远远超过了整个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水平。对美国零售业主来说,电子商务已然成为增长最快的一条销售渠道。互联网在美国发展17年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美国汽车工业经过100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
我国电子商务增长非常迅速。199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不足1千亿,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超过5千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萌芽期;然后是3年~4年的成长期;自2003年以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开始进入真正的创新期。许多外国风险投资商纷纷投资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给中国的乃至全球的中小零售商带来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小马过河”的故事恐怕是已经普及到哪怕只有小学文凭的国人的脑中,河水的深浅,只有小马淌过了才知道,听故事当中的哪个朋友说,我们聪明的旁观者看了都觉可笑。
电子商务,到底好在哪里,能带来多大的利润,恐怕是冷暖自知真正做了才知道。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心动惊喜风光无限的一面,也有心痛忧伤悔不当初的一面。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期前面路上的障碍,把障碍排除掉,对我们实施电子商务无疑增添了信心。
那么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个是安全,一个是信用。而电子商务的安全,属于技术性的,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国内外各个著名厂商、研究机构正在着力解决,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如:数字签名、数字证书、SSL协议、SET规范、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等。而安全问题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通信设施的发展而不同的,是动态的。人们被“黑客”吓的以致于“谈虎色变”,有黑客修改了网站主页面的内容,经过了几分钟才恢复正常;有黑客盗取了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在网上拍卖;有黑客窃取了消费者的个人资料等等情况。难道我们就因为这些原因要“因噎废食”么,不要说在网站上,就是我们的现实社会,类似的现象也不是从来没听说过。美国自身的电子商务安全甚至国防安全都不能受到完全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的安全又怎能有完全的保证呢?
安全是相对的,而信用呢?电子商务比传统模式好在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只要电子商务真正做到了面向客户,面向企业,就能够有更高的信用值。
据国内首份电子商务诚信调查报告称:56.4%的被调查者曾遇到过在线购物信息不真实的问题;62.1%的被调查者声称个人信息曾被在线商家或网站滥用过;71.1%的被调查者曾对一些网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产生过怀疑。而消协的一份报告中称: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也大量涌现,去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投诉在消协受理的总投诉案例中已占据了第二位。由此看来,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应该受到商家和业界的重视。
有不少顾客反映物流配送问题,网站上讲了当天送到,结果多等了两天也不见送货者的踪影。商家辩称物流配送,他们也有难处。这个物流配送问题实际上也是信用问题。不要把当天送货当成是必要条件,当成是一种诱饵。能当天送货的条件写清楚,不能当天送货的原因也注明,相信,消费者是能够欣然接受的。
在现实社会商务交易中,假冒伪劣商品俯拾皆是,商家欺客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稍不留心,就吃亏上当,要对一个虚拟市场树立信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家的信用问题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信用问题也并不是只存在于商家,消费者群中也存在有信用问题。据报道,国内有持卡用户恶意透支信用卡;在线订票业务中,实际付款领票的人数于定票人数相比大相径庭;而在线购物注册中,有80%以上的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得”购物账号”。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有太多的工夫和耐心去和消费者玩捉迷藏的游戏,虚拟市场对于商家同样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企业因为消费者的好奇而不负责任的态度,对这个虚拟市场失去信心,不愿意参与到电子商务中,那么,舒舒服服足不出户在线购物的理想只能是空想。消费者的信用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篇8
关键词 反倾销政府职能公共服务公共利益
反倾销是通过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制出口国企业的倾销行为,最初目的是保护国内受损产业的利益,维护公平贸易。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的幌子,一味将贸易政治化,最终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演越烈。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就是贸易政治化的典型之一。因此,有关政府有必要通过其职能为市场经济的各方主体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使国际贸易在WTO框架下,有序、和谐、健康地发展,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一、反倾销中各方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的分析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反倾销调查申请的提起必须是进口方境内声称受损害的产业或其产业的代表,因此,行业或企业是反倾销的一方主体。反倾销措施的行使权在政府,而且政府还可以主动发起反倾销的调查,则政府也是反倾销的一方主体。倾销与反倾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一对伴生物,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是消费者,《WTO反倾销协议》第六条12款指出:“主管机关应向被调查产品的工业用户,或在该产品通常为零售的情况下,向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组织提供机会,使其能够提供关于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调查的有关信息,”可见,消费者也是反倾销的一方主体。所以,进口国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必然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诸方面的公共利益。
反倾销税是关税的一种,关税是一种间接税,海关对本国的进口商征收的关税由进口商将其纳入进口成本,进而转嫁给消费者。如此,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同样会使进口国国内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这就产生了如下的结果:政府因征收反倾销税而扩大了财政收入。行业因征收反倾销税而受到保护,企业因征收反倾销税而增加利益,而消费者则因征收反倾销税而利益受损。所以,2006年3月下旬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制造商周”演讲会上,针对美国国会某些议员提出一项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的提案,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吉姆,欧文斯大声疾呼:如果这项议案得到通过,美国将进口比现在少得多的中国低成本商品,中国也反过来进口少得多的美国产品,这样,不仅仅是美国工商企业受到冲击,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美国民众也将受到冲击,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低成本产品很多是美国低收入者赖以生存的商品。
根据进出口贸易的公共利益原则,在采取认定损害标准以及反倾销措施时,不能只考虑受到损害的国内行业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公众利益尤其是消费者与用户的利益。所以《WTO反倾销协议》第六条12款要求执法当局不仅应倾听用户与消费者的利益呼声,而且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以符合国民整体利益和市场竞争规则作准绳,来确定反倾销有否必要及其措施的烈度。如五年前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美国钢铁产业若通过反倾销税或保障措施减少15%的进口,能挽救6000个钢铁行业的就业机会,但作为代价,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则将为此多付出270亿美元的成本,同时,钢铁产品的下游企业还将失掉1.8万个就业机会。由此可见,公共利益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此起彼伏互为联系的利益链。实施反倾销时,必须寻求利益链中最大利益原则,这个最大利益不是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哪一方面的利益,最大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水平。如果实施反倾销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利益水平,就可以合理地去实施,否则就不应该实施。
二、国际贸易中的政府服务准则
在进出口贸易中,公共服务就是政府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行使权力。前面所述,当进口国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必然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的利益,这四者也就构成了反倾销的四方主体。但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四方主体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就是协调各方的利益,努力使最广泛的人都获得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的职能切实向市场化转变,以国民整体利益和市场经济法规作准绳,公平执法,而不能有目的、有选择地给某一主体带来片面的物质好处而损害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原则。
确保公共利益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公共服务的行为准则,也是反倾销中的行为准则。对政府而言,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有时会产生战略上的矛盾,但必须把这一矛盾作为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来对待,从而保证国家公共利益水平的实现。因此在反倾销中,需要一种协调很好的、尽职尽责的政府体制。它要调节其中的群体差异,有效地实现经济的和谐及社会的和解,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之间维持平衡。如2005年发生的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案的调查,美国政府只考虑政府和美国相关企业的利益,而未考虑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将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卡在港口,这就违背了贸易中的公共利益,从而给两国贸易蒙上阴影。后据中国政府的有力应诉和谈判,以公平贸易和公共利益为准则,最终达成中美纺织和服装贸易谅解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不仅保护了中美两国政府、行业、企业的利益,更保护了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发达国家那种条件反射式的保护主义和利益谋求设限是不可取的。
反倾销措施的行使权在政府,而且政府本身也是反倾销的受益者,这就更需要政府本着公平的原则,正确地对待行业、企业、消费者和政府本身的利益。特别是消费者是反倾销中的弱势方,所以在采取反倾销措施时,政府必须客观地对以“倾销”产品为对象的行业、企业以及最终用户的利益和意见予以充分考虑。对于一个立足于公共利益的政府来说,即使“倾销”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施反倾销。因为它敢于权衡各种利益的得失,达到国家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满足,以国家整体福利水平为原则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否则,行业、企业的利益虽然得到了保护,但消费者的利益却严重受损,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各种利益集团有时会产生利害关系,因为政府的权利越大,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就越多,政府的服务目标有时会与某些经济利益集团所追求的目标发生冲突。例如倾销商品既有占领进口国市场,使进口国消费者获利的一面,也有损害进口国同类行业、企业利益的一面,因此,倾销虽然是一种不公
平的竞争,但也是市场运作中的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反倾销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即规范的市场秩序、合理的进出口价格体系和健全的进出口竞争机制。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协调好各主体方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己私利和全局利益、最小利益和最大利益的矛盾,才能在反倾销中做到战略明智,才能积极变化“攻守”策略和“进退”方略。例如中国加入WTO降低关税的协议生效后,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的欧洲汽车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价廉质优的汽车无疑是中国汽车业的最大克星。可是,中国政府不是阻挠欧洲汽车大举进入,而是对中国汽车行业及时发出预警,鼓励中国汽车行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时技术更新,并及时瞄准中东和南亚的各国汽车市场,这样,不仅使欧洲汽车可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也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升级换代和健康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调节各方利益的明智典范。可见,公共服务的结果是政府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建立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关系,既可以使前者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又可以使后者得到自己的利益。
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国家,同时,国内企业、行业又千方百计地寻求政府支持来提高自身竞争所达到的目的。而政府通过服务与协调,既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进而提高国家整体利益,所以政府服务对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否则不但会降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甚至加大对外贸易中的摩擦,不利于优化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政府的公共服务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如前所述,在反倾销中肯定会涉及各方利益冲突,如何在各方利益冲突中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完全靠当事国的政府进行理性的指导和协调。如2004年4月29日欧盟执行委员会决定对中国输欧手动液压搬运车及其主要部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中国同类企业48家。浙江偌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聘请律师积极应诉,并于同年9月顺利通过欧盟实地核查,然而欧盟又以偌力公司外汇交易采用年初汇率记账的做法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初裁对偌力公司征收35.9%的反倾销税率,此时,中国商务部挺身而出,严正指出欧盟初裁不公,中国财政部也积极配合,证明偌力公司的汇率计账方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迫使欧盟于2005年7月22日仲裁给予偌力公司市场经济地位,并将反倾销税率从35.9%降到7.6%。这一反倾销案案例的胜诉,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反倾销中,政府的指导和协调起着主要的作用。一个明智的政府,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必须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理性对待、友好协商、全面合作。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外经贸、海关、商检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公平贸易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应对反倾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第二,建立出口预警制度。一般来说,国外某一行业对进口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大概需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准备有关申诉材料,并会有前期征兆表现。此时,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就可以及时减少出口、通过提高价格、协商谈判等方式避免进口国提出反倾销调查。因此,各级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出口行业中建立企业、产品目录,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及其市场等重要参数变化的预测,及时发现和制止恶性竞争,并积极收集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情况,形成相应的海外市场准入信息数据库,及早预警信息,供出口企业参考。
第三,建立公共责任行为约束机制。随着中国进一步地对外开放,外贸量越来越大,此时,要尽快建立起企业公共责任的约束机制。根据商务部《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要继续加强对部分企业恶性价格竞争、恶性倾销等损害整个行业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加以约束,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维护贸易公平的良性竞争。
篇9
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诚信这道关过不了,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就会变成毫不值钱的信息。”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话代表了电子商务企业各位老总的心声。本届大会诚信论坛上的“诚信身份证”因而备受与会者关注。
所谓“诚信身份证”,即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对首批参加电子商务企业诚信评价试点工作的Ebay易趣网、慧聪网、中鼎科技、中国汽车网、中国图书网、卓越、首信易支付、七彩谷、浦东发展银行、北斗手机网、广东天讯和中国机电企业网这12家单位授予的“红标”使用权,对中国企赢网和金库网这两家单位授予的“蓝标”使用权。
据负责中国电子商务状况调查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杨庆星博士介绍,获得“红标”认证的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先进单位”,获得“蓝标”的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单位”。这其中,获得“红标”的企业,代表了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的标杆。而“蓝标”的要求不及“红标”那么严格,但在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企业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企业的在线商务行为等三方面也必须达到要求。因此,可以把“红标”和“蓝标”看作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诚信身份证”。
杨庆星表示:“今后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将根据电子商务诚信规范,通过12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核查和评价企业的在线业务符合诚信规范的程度。”
这对于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提供商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目前,诚信是电子商务网站做大做强最根本的障碍。这个‘诚信身份证’的颁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认可。而对于诚信问题,以后恐怕不用我们去‘自说自话’了。”企赢网总经理赵春鹏表示。
慧聪网首席执行官郭凡生对目前电子交易平台网站所做出的承诺宣言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他认为,这些诚信承诺显然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假如一个交易过程中出现了假货,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是根本无法负责的。举例来说,电视台作为一个服务中介机构,也曾经播放过夸大效果的商品广告,但却没有人找电视台索赔。而处于产业创新前沿的互联网企业更需要受到多一些的保护。
目前,最为缺失的是诚信制度。社会诚信应该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特别是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以提高诚信个体的违法成本,规避欺诈行为。有人认为这和一个公司员工上班打卡一样,如果把打卡和与此相关的惩罚制度取消,一个月以后30%的人可能会迟到、早退,这就是制度的约束力。
赵春鹏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把传统的贸易搬到互联网上,依然要遵守传统贸易的游戏规则,互联网企业需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尽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义务。第三方的评价并非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途径,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企业要从自己的业务着手,首先保证自己的诚信。
“其实,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有了诚信的理念,也做到了自身的诚信,但由于相关联的因素太多,却不一定能最终做到诚信。因此,引入第三方的认证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网商联合公司总经理程晓东总结道。网商联合公司作为中国机电企业网的运营商,从2002年开始一直把经营业务聚焦在机电产品的电子贸易上。程晓东透露,中国机电网对在其上面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要求非常严格,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求通过多种认证:首先是CICC(中国检验认证中心)的诚信认证;其次是ISO 9000体系认证;其三是CA证书,保证双方安全和身份的有效性。通过这三项措施实现双方的担保。此外,规定双方的产品通过PICC的承保,也是一个保证交易诚信的有效手段。
信息分级互联互通势在必行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环境应该分为三部分:一是交易的主体,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和买方、卖方;二是监管机构;三是信用度评定机构。三者共同构成诚信体系框架。在美国普遍实行以商业征信公司为基础的社会信用管理方式,遍布美国的个人征信公司、追账公司等都是从盈利目的出发,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包括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资信咨询、商账追收等,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电子渠道部总经理张少锋博士表示。但在中国,这个环境是缺失的,因此,即使作为拥有相对完善信用信息的银行也一直在为诚信问题付出昂贵的代价。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就是一个例证。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个人银行卡、手机和工商注册都采用实名制,且其中采集的信息相对全面,因此,银行天然地站在建设诚信体系的第一阵线。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市场企划部总经理彭玉江透露,目前,浦东发展银行正在集中力量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因为中国9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由于分布广、征信难度大,往往被大的商业银行所忽略,但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营业能力也不同。举例来说,美国的银行一个信贷员可以管500人,日本、韩国的信贷员则可以管到50、60人,而在中国内地,一个信贷员只能管到5、6户的中小企业。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并不在于信贷员的个人能力本身,而是在于社会公共诚信体系完善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银行对信息和交易风险等因素把握的不同。
彭玉江分析,国外银行信贷员管理能力强大,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信贷系统与其他公共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为例,它们可以与外部的18个左右的信息系统相连,能迅速调用该贷款人在工商、税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信用信息。信贷员发放一笔贷款的时间是三分钟,而中国的银行可能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信用调查。
目前,中国银行通过行政手段收集各个银行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问题也依然存在。彭玉江指出,事实上,银行已经事先和用户签定了信息保密合同,因此,在与其他机构――特别是第三方信用机构分享的时候,将面临法律上的难题。对于银行来说,首要原则就是为客户保密。一旦银行与其他商业机构分享这些信息,银行的最终结果就是商业信誉扫地。与此同时,不同银行都针对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工商系统也是如此。因此,要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应该首先实现的是信息的分级管理,从底层共享做起。
目前,银行系统、工商系统、电子商务协会等各个系统已经启动了信用工程,同时以行政区域为分工原则的各地也相继启动了诚信工程,比如:长三角16城市启动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办法开始试行;同时,、安徽等省区也相继启动了信用工程。但是,关于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资料的互联互通依然是制约瓶颈。
彭玉江强调,尽管银行拥有个人和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但信用体系并不单单是由交易构成的。例如浦发银行所获得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源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所建立的诚信体系来说,仅仅是非常小的构成部分。他同时表示,考虑到我国现状,对于诚信体系的建设思路来说,宜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而不是第三方的商业手段。
“诚信是一种机制,需要整个电子商务产业中各种环节的共同努力。同时,诚信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不同发展时期的电子商务有着不同的诚信主题。也可以说,电子商务永远会面临诚信建设的问题。”首信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高佳卿表示。
第三方兴起的背后
在电子商务领域,第三方信用认证体系可谓正当红。第三方支付、第三方认证、第三方咨询……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部分,蓬勃商机也孕育其中。第三方自然也就成了本届电子商务大会各方讨论的焦点。
首当其冲的是第三方支付。由于它独立于交易双方和银行,且能对交易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对交易中的受损一方提供等额的赔偿,因而可以保证交易安全。据统计,我国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01年出现以来,截至2005年相关企业已有2000多家,每年我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成的网上交易总额以年均106.95%的速度增长,预计2007年将达到215亿元。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迅猛,是否会成为匆匆过客呢?在本届电子商务大会上,各位代表都对它的未来表示忧虑。首都信息发展公司董事长陈信祥表示:“支付行业的恶性竞争已经严重影响其发展。”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靠收取支付手续费维持生计,本身的赢利空间取决于用户数量和流量。为了获得用户和流量,价格战、互相攻击等行为层出不穷,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一直在赔本赚吆喝。这种无序竞争的情况使得第三方支付表面上如火如荼,实际上并不精彩。
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近来坏消息不断。他们一直依赖的银行慢慢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网银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基于网银发展针对用户的在线业务。中国银联也在7月底和当当网合作推出基于智能刷卡电话的“网上购物、刷卡支付”的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服务,冲击了原有的电子支付产业链。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批准进入的15家外资银行将被准许在中国开设网上银行业务。更为致命的是,一直在筹划中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也可能于今年第三季度出台,对支付领域进行整顿。这些都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可能重新洗牌。
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银联的支付平台之间重叠比例越来越高,同质化竞争严重。对此,陈信祥表示,创新才是根本。
除了电子支付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可以让第三方在电子商务中大有可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后,电子签名和传统的手写签名、盖章具有了同样的法律效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也被推上前台。
“以网上招投标为例,企业参与网上招投标,如何确定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和修改?如何保证网上投标平台的信息安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子认证来解决。”谈起第三方电子认证的前景,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曹小青满脸兴奋,“解决招投标业务身份的真实性、保证信息的私密性、解决交易的抗抵赖性、提供准确完整的时间服务,这些都是第三方电子认证可以做的。”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16条“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还是央行颁布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银行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方式进行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授权的,提倡由合法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服务”等条款,都使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感觉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由于许多地方商业银行和电子支付机构违规建立电子认证中心,使得第三方电子认证呈泛滥之势,也使其公信力受到威胁。“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怎么行呢?”曹小青打比方说。
另一方面,第三方电子认证还面临着无法互通的困境。银联的产生使得银行卡实现跨行通用,从而带动了银行卡的发展。同样地,第三方电子认证也希望能够实现“一证通”,从而保证网上银行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据曹小青介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承担了一个安全支付平台的建设,利用这个平台,金融认证中心可以与25家银行连接,为25家提供统一的认证。
事实上,类似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正是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这样的平台,统一联接各种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电子商务综合接入、应用和管理,那么能够使企业以最小的投入,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参与电子商务。
对此,陈信详特别提到了中小企业的市场。据陈信祥介绍,中小企业市场占我国GDP的55%,上缴了46.2%的税收,创造了75%以上的创新成果。“然而并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有资金和精力去自己建立网站或信息平台,因而我们关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的服务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陈信详强调:“众多的ASP服务都是依托厂商的,如果大家共同构建一个ASP的数据平台,提供给众多的中小企业,那么就能让它们获得全面的电子商务服务。”
除了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认证,电子商务咨询、电子商务行业调查等其它第三方服务也已蓬勃兴起。而面对迅猛发展之势,曹小青冷静地表示:“第三方必须专业化。”他解释道,技术上使用不当,安全规则设置不当都可能让电子商务网站损失惨重。“没有哪个电子商务网站会让不专业的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的,只有专业化的服务才能生存。”“更为关键的是,第三方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曹小青强调,“这也是第三方服务让人信服的根本之一。”
中国电子商务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分别委托零点调查研究集团、中国社会调查所、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从公众角度、社会角度、企业专业角度开展了“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中国电子商务成长与应用性调查”、“中国电子商务社会作用与影响调查”。这三项调查报告受到普遍关注,现将报告中的主要数据和结论摘录如下。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调查报告:
1. 网上诚信成为公众和企业普遍担忧的问题,但自我可控措施少。
本次研究发现,有过网上交易经历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不信任比例高达36.3%。公众的不信任比例稍低,为13.3%。在对“您对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统计中,企业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3.5%,排名第一;公众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6.34%,略低于“产品质量”。
2. 信用评价成为公众和企业诚信评估的重要依据。
调查表明,64.2%的公众和71.1%的企业在网上交易时会查看卖方的信用评价,显示了信用评价的重要性。调查也显示,公众或企业虽然意识到信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公众和企业的表现差强人意。公众中只有23.5%的买方“总是及时评估”卖方信用,而企业的比例仅为16.7%,40.3%的买方企业在交易完成后对卖方企业“不评估”。
3. 电子商务领域市场集中度高,领导品牌诚信度高。
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与成长性调查报告:
1. 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
2. 国有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要落后于其他性质的企业。
3. “基础设施建设”同“管理与人力技能”两个方面表现较好,但西部地区在“管理与人力技能”上与其他地区差距最大,急需提高。
4. 大部分企业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较差,实际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协会建议政府:积极推动传统企业运营的电子商务化;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搭建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提供示范案例;继续培养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积极发展西部企业电子商务。
协会建议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系统;加大IT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电信、航空等领先行业带动提升电子商务整体水平。
中国电子商务社会作用与影响调查报告:
1. 中国电子商务已有很好的发展,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很大。调查显示近70%的公众选择从网上获取信息,近40%的公众有过网上购物经历。
2. 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近60%的公众认为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交易成本、企业库存、生产周期、交易机会及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市场模式、商业结构、行业结构有比较大的影响。
3. 电子商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很明显。超过50%的公众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其他方面如解决就业、国家税收、物流、邮政、网络财务、政府职能、国家政策、国民经济、法律制度、生活环境、大众文化、公益慈善的影响较大。
4. 总体来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够理想。目前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安全、网上支付、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技术不健全等问题,其中安全因素最为突出,只有不到30%公众认为上网购物比较安全。
5. 我国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培训仍需加强。调查中,真正了解电子商务实质的仅占28.8%。
6. 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行业的标准规范尚未统一和发展成熟,严重阻碍了行业本身的发展速度和应用效率。
银行电子商务要走个性化道路
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商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受益最大的是银行。因此,浦发银行非常重视电子商务。我们的网上银行功能很丰富,有信息平台、投资理财平台、结算平台、融资平台等。此外,浦发行广泛地与众商家如阿里巴巴、TOM、腾讯、当当、掌上通等,以支付为切入点展开深度合作。未来,我们要渗透到电子商务里面,和电子商务企业融为一体。
浦发银行的思路是打造白领阶层的服务网站概念,走个性化道路,把网络银行做成模拟的生活社区,而不是一个枯燥的金融服务平台。
从功能上来讲,我们提倡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我们的定制功能,用户每个月可以在固定的日子寄钱给父母或者还贷款,很方便。此外,汇路畅通,理财功能和证券功能也非常全面。
到明年,纸质机票将要从市场上慢慢消失,全部采用电子机票。电子客票是互联网推动下典型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没有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节省了很多成本,也非常方便。其实,浦发银行从去年就推出了电子客票业务,现在已经有一批忠实的客户群,并且以每月20%的速度增长。
此外,在银行推动自身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双方是联手的关系。我们在合作方面会有严格控制,重视他们对整个业务流程的防范风险能力,看中他们的信用评估结果。我们只同讲信用的公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追求诚信、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架构包括三个体系:交易主体、信用评估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三个方面一起作用才能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
电子贸易推广需要政府牵头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此时,香港特区政府决心大力推动电子商务。1992年,香港特区政府成为贸易通的最大股东,希望借助贸易通直接推动香港电子贸易的发展。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共投资3000多万港币,并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便利。由此,贸易通的客户目前已超过54000家企业,处理的文件在2005年已经达到1900万份。现在贸易通的电子服务包括了进出口报关、生产通知书等,所有需要提交政府的电子文件都可以通过贸易通的平台发送给香港政府,无纸化办公在香港已逐步实现。
贸易通和香港政府正在合力建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开放式电子物流平台,这就是数码贸易运输网络平台,它将全面商业化运作,相信香港的电子贸易又会因此有跨越式发展,贸易通近期的目标是将香港所有的纸面文件都变成电子文件。
由贸易通的发展可以发现,电子贸易推广需要政府牵头,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如果不是当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电子贸易不会在香港发展得如此之快,贸易通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目前我们进入内地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政府体制的问题。香港的电子政务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内地,政府部门较多,而且文件数量也成倍增长,更关键的是对于电子贸易最重要的工作由三个不同的部委来处理,商务部负责对外贸易,海关负责贸易管理,而原产地证由国家质检总局管理,而这些在香港是统一的。这些问题都对中国电子政务、电子贸易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还需要政府资源更好地整合。
北欧几乎没有信用问题
芬兰和中国的文化不一样,电子商务的进展也不一样。芬兰的电子商务起步比较迟,但是由于宽带的普及等原因使其发展很快,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长。其中,我们的B2C起步比较晚,用户基数也低,去年的交易额是26亿欧元,但是在B2B方面一直比较活跃,尤其是在最近4年越来越活跃。去年,B2B方面的交易额是450亿欧元。
在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方面,芬兰一年大概6~7亿欧元的商品,出口的金额大概是几千万欧元。两个数字悬殊比较大是由于芬兰是小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所以出口量比较小,价格也较高。
2005年,芬兰与中国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增长率是75%,这个数字之所以惊人,是由于双方交易总量的基数小,一旦有所突破,增长率就会比较高。现在我们虽然还没有制定具体措施,但是明年打算开始推动芬兰电子商务的国际化进程。
篇10
一、“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背景特征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处于有别于以往的新常态。“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e;四是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些变化,中国需要经历巨大的挑战。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6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到25%。在总量大、基数高的前提下,当前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10年前的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黄金增长期结束,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缩减,中国出口快速发展期告一段落,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国内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凸显,经济增长处于新旧动力切换期。基于此,GDP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并不现实,客观规律决定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回落。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十三五”规划必须因势而谋、因势而进。规划指标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正是基于新常态的考虑,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同时兼顾新时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需要。
二、创新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中之重
全面梳理“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是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是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新理念、实现新发展的主线。其中,创新被作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将创新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目前已经达到55%左右。但是,我国“创新”领域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不能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一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汽车、飞机等支柱性产业发展方面,大部分核心技术与发动机生产仍然需要进口。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达到50%以上,精密装备中95%高档数控机床、信息产业80%的芯片依靠进口。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沿袭赶超型国家以技术模仿为主导的科技升级路线,科技投入不足、自主研发意愿不强。尤其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我国企业在研发、技改等创新方面的投入趋于谨慎。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报告,从创新意愿看,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在“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的意愿上,2014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11个和8个百分点。
三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从创新环境看,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自有资金达到91%,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不畅通。
三、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是“十三五”经济发展重要任务
“十三五”规划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我国实现202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创新发展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机关、群众等深入落实,广泛参与。
一是政府层面做好体制机制建设,从顶层设计角度着重强调创新战略的重要性,从实施路径角度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高端研发创新,重点领域通过组建创新联盟等形式实施合作创新。
三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与升级,支持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将技术改造项目纳入税收、贷款等优惠范围。
四是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与运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十三五”期间推出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结合全球科技革命发展动向,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实现关键重大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