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范文

时间:2023-04-06 05:2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观察记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观察记录

篇1

**

观察对象

**

年龄

4

性别

观察时间

2019年4月16日

班级

小班

观察背景

**也属于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并且因为小时候妈妈没留心,被开水烫伤了左手,致使她和其他孩子有了些微不同。她和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家不爱动也不爱说话,**经常也只能和奶奶一起在家玩,较少到外面去玩。从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她十分渴望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起被约束天性。

观察实录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经常从一早开始就飘着蒙蒙细雨。为了避免让孩子们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一天的户外活动,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会儿。这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快吃午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一起交谈,有的在相互嬉戏,只有**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户边,透过玻璃窗向外凝神张望了好久,叫她也好像没听到。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边是小朋友一起玩的跷跷板。下午幼儿离园了,送小朋友去出门时,我发此刻**一声不吭,一脸的倔犟,最后是奶奶拉着走了。

教育措施

篇2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 形式

一、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记录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

幼儿观察记录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非语言的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观中,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及新《纲要》理念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赋予特质的,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促进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

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并和同伴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价值,为幼儿成长与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服务。

2.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这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唯一一个主体,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记录现象方面、或者是感受体验方面。如小班活动“糖果在嘴巴里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糖在嘴里由大变小的融化过程,并用最简单的由大至小的……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定位在记录材料、记录过程与现象变化等几方面,在记录中更强调探究的步骤。如中班活动“小蜗牛吃什么”,幼儿通过给小蜗牛喂食的探索活动,发现小蜗牛爱吃的食物,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自己所喂食物的顺序及小蜗牛的相应反应(包括吃不吃、怎么吃)。

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强调了记录设想,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如大班的活动“怎么把纸扔得更远”,洋洋小朋友首先记录下自己将纸片抛远的设想方案,然后记录下实验后的测量结果,紧接着再修正自己的方案,改用纸团投远,再记录测量结果,第三次又改用纸包住小块积木投远,反复几次后,他得出了体积小份量略重的东西能将纸扔得更远。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一般可采用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1.动作体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的观察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就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有的则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表现边摆边往下落。在表现小积木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飞跑的站起再蹲下,表示很快落下来。

2.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人都听明白,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下雨前,教师有组织的带幼儿到室外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兴高彩烈的交流着观察到的情景,细节都讲得很棒。

3.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到用符号记录,幼儿的思维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简单的符号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便于操作。

如区域活动的健康检查站中,思思(扮演医生)拉着栀子让她站在墙边长颈鹿标尺那里说:“小朋友,你站好,我给你量身高。”接着点着标尺上面的105说:“一个一,一个零,一个五,你看,你在这里。”“我帮你写下来。”接着思思拿了纸和笔画了起来。只见她在纸上画好两根横线,中间一个小孩,旁边写好105。“好了,这下你不会忘记了,回家告诉你妈妈你已经这么高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天生就具备符号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及时的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为这些闪光点的发展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另外,在图形符号记录的表达形式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本,相信每个幼儿表现的独特和成功,承认每个幼儿的特点。这样幼儿的记录能力就会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艺术表现。除简单的符号记录外,绘画、粘贴、涂色等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记录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如,在区域角的小医院里,幼儿玩得热火朝天,明明捂着脸哎呦哎呦的来到小医院,大夫有模有样的马上检查后,边说边在病历上画出了病情――一个小娃娃、一颗硕大的牙齿、一条虫子、一把钳子……接着大夫就带着小病人去拔牙了。

(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的合理性。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2.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各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记录,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

3.教育的随机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动机,随时启发幼儿抓住记录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勇于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尝试记录。

4.记录分享性。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

5.由衷的鼓励性。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观察记录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日益完善与成熟的记录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激发了乐学、会学的情绪,促进了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幼儿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观察记录中逐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思考,不仅记录下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记录下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3

大班体操活动《柔韧训练――毛毛虫爬》。

【观察对象】

姚瑶,女孩,7岁。

【观察目的】

观察姚瑶在柔韧训练中的表现。

【观察目标】

1.观察和记录姚瑶身体的软开度、力度和动作协调性。

2.观察和记录姚瑶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观察记录】

今天,带孩子们柔韧训练时,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两个挑战:体前屈(双腿并拢成坐,上体前屈,膝盖伸直,用手碰脚尖),毛毛虫爬(双腿自然分开成坐,脚背向上,膝盖伸直,上体前屈能贴到地面),并告知只要成功一个就能获得一枚糖果作为奖励。在糖果的诱惑下,刚开始,姚瑶对这两个体操技巧动作的探索兴趣都非常均衡,都愿意试一试,而且由于她有过学舞蹈的基础,基础相对较好,第一个技巧动作“体前屈”对她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因此她第一个获得了我的奖励,为此她充满信心,进行了第二个挑战,但是,她的动作明显走“形”(上体前屈能贴到地面,但膝盖弯曲),这时,我上前纠正了她的姿势,姚瑶表情显得有些痛苦,嘴巴里嘟囔着:“老师,累死了,怎么还不完”,挣扎着想爬起来,在我的鼓励下能咬牙坚持,一分钟后,当我说放松休息时,她坐在了地板上,眼眶里含着泪……

【观察结论】

1.姚瑶在做老师预设的2个体操技巧动作前兴趣非常均衡,而且动作发展较好。

2.姚瑶在第一次尝试成功后,充满信心,可以看出她的身体先天条件不错,而且由于她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因此难度不大。

3.姚瑶在第二次增加难度后没有能完成挑战,但其实这已经是超出了该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这只是在孩子们强烈热情下的潜能的挖掘。

【观察分析】

1.通过这次教师介入指导的观察片段,我深深地认识到,遇到困难孩子首先会产生畏惧想放弃,这很正常,但是他们有很大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让他们勇于挑战自己,继而勇于去挑战他人。

2.每个幼儿的先天身体条件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当遇到困难,有的能坚持下去,从而取得成功;有的幼儿则失去勇气,中途放弃,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逐步提高和建立幼儿的参与性和挑战欲望。

【调整措施】

1.要对“幼儿体操”有重新的认识和定位,摆脱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来组织体操教学,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捕捉幼儿所表现出的动作,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例如,在这次体操技巧训练中,老师设问:毛毛虫是怎样爬的?之后,让孩子去想象,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角度,提醒他们从手势,身体的动势来发展动作,在孩子们的反复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挑战、不同高度的台阶。

2.要产生爱的效应,付出我们全部的爱,收获孩子充满崇拜的爱,他们在这一刻就是我们的孩子。不要因为他们忘记动作或动作做不到位而不满,更不能训斥孩子、辱骂孩子、威胁孩子、用动作恐吓孩子和不恰当地接触孩子身体,我们要做的只是准确地判断他是否快乐、是否愿意在这个时间和地点与你共同练习体操。

篇4

一、观察记录现状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有名无实,记录类同总结。

2.观察蜻蜓点水,记录毫无价值。

3.观察先行一步,记录临阵磨枪。

以上总结类记录、流水账记录、临阵磨枪记录,折射出教师不会观察记录、懒于观察记录以及观察与记录脱节等现象。

二、观察记录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工作繁杂,教师观察缺少时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不仅要求幼儿教师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还要求教师会写论文、会做课题,能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迎接各种各样的检查。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经常被要求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这些都有可能使幼儿教师身心疲惫,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孩子。

2.效果缓显,教师观察缺少动力

观察儿童,通过对一个个教育事件的观察、反思,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教师的成就感也总是不及参加一次公开课或其他比赛来得直接。因此,幼儿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从观察记录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时间久了,教师就不想观察了。

3.缺乏引领,教师观察缺少技巧

观察记录孩子,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困难在于教师如何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在重温、反思和对话的过程中去生成意义。

三、解决方法

以下是如何让观察记录真正成为教师研究儿童的有效工具,成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几点方法:

1.轻负高效,端正教师对观察记录的态度

对教师现有的案头工作进行初步的统计,了解各类案头工作(小课题、幼儿个案跟踪、论文、学习故事、游戏观察笔记、备课、学期计划总结等)的实际意义、数量是否超标等情况。对不必要的进行删减,对可以共享的进行共享,对可以合作的进行合作,减少教师案头工作数量。另外,在考虑教师实际工作量的同时,对观察记录提出质量的要求,坚决抵制浮夸的、应付式的工作作风。

2.培训学习,帮助教师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

会观察解读儿童,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更是一名专业幼教工作者与一般幼儿抚养人的明显区别。因此,幼儿园要把教师此项技能的培训学习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等同对待。

3.评优争先,激发教师观察记录的热情

要想真正提高观察记录的效果,必须使教师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职业形象的树立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充分体验到个人成长的快乐。可以开展“我们孩子的那些事”“我的闪光教学故事”等观察记录类的评比,这样促进了教师之间观察记录的交流,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观察记录的水平,同时也让教师体验到做一个会观察、会记录教师的成就感。

4.教研跟进,让教师观察记录发挥实效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观察记录是“形式主义”,是“花架子”,不如“踏踏实实地管好孩子”来得实在。因此,让观察记录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是观察记录最终在幼儿园扎根,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主要手段之一的最佳途径。如将观察中发现的语言区出现的问题放进教研,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观察、反思、再实践、再观察、再反思,最终形成了孩子喜爱的语言区。

5.积极引导,要求教师避免观察记录误区

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过程中,操作不慎,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帮助教师避免观察记录的几个误区。

(1)乱贴标签。教师在选择关注某个幼儿或某些幼儿时,取决于这些幼儿是否发生了某些可能产生教育意义的故事,而不是取决于这个或这些儿童是否属于具有某些特质的幼儿。在记录表述时要对事不对人,避免乱贴标签。

(2)偏鄹鋈恕9鄄旒锹家做到对细节的观察,教师要沉得住气,给予某个或某些幼儿更长时间、更细致的观察。有时记录中可能只有一个幼儿,但也要把他当作幼儿中的一个代表,要让观察解读幼儿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个孩子。

任何一个工具,其真正价值的发挥总是基于我们采用了正确的使用方法,观察记录也是这样。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在纷繁嘈杂中潜下心来,客观、正确地使用它,让幼儿教师真正成为认识儿童、理解儿童的人。

参考文献:

篇5

一、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曾这样说:“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只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去实践、去思考。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形象鲜明、色彩艳丽、动态变化明显的事物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这样的活动幼儿感兴趣,喜欢参与,因而也愿意记录。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植变化明显的蔬菜,如西红柿、山芋、黄瓜、四季豆等,并定期组织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培养幼儿的记录兴趣。

2.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首先,教师要带着童心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觉接纳幼儿的自发性记录行为,及时为他们的记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密切关注孩子记录活动的进程,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同时,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导致的记录方式与成效的不同,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劳动被人赏识的快乐情感,然后教师在和幼儿进一步的互动中,逐渐注入教师的有意引导,这样的尊重使孩子情绪愉悦,能自然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来提升记录的质量。

二、丰富记录模式,学习记录方法

在子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研活动、生成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以科学性为主,且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我们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力求丰富记录模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领略观察探究的乐趣,获得更多经验,学习记录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发展。

1.表格记录法

所谓的表格记录法就是设计一个表格,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每次发现对应地记录在表格中,帮助孩子梳理自己实验的过程。

如在教研活动《萝卜的秘密》中,孩子们经过提出问题_――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描述,获得了新发现:原来红萝卜和白萝卜一样,切出来都是白色的,胡萝卜的肉和它的皮一样都是橘黄色的。

附表格:

[种类\&?\&\&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

2.图画记录法

所谓的图画文字记录法就是把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法,还可以与数字、文字相结合,可由幼儿画出实验结果,然后通过幼儿口述,老师记录。

例如:在对种植园地的蚕豆进行跟踪观察记录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本记录本,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如图:

记录方法很多,如数字、符号记录法等,都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发展。

三、灵活运用指导方法,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记录的作用在于培养幼儿对物体和现象的客观描述能力,引导幼儿的思索和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促进相互交流。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指导方法,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帮助幼儿提高记录的能力,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支持法:是指当幼儿开始进行记录,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鼓励的口吻,提示幼儿大胆尝试的入手点,当幼儿感到无法落笔记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鼓励与支持中,使幼儿能够大胆地用简单图画记录下自己在观察中、游戏探究中的所思所想。教师从启发孩子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初步培养幼儿树立科学记录的态度。

2.设疑支持法:是指在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进行记录时,通过设疑帮助幼儿理清记录的规则,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获得运用符号记录的意义。在记录的过程中,由于孩子总是用“儿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事物,因而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

当记录符号成为幼儿表现与表达的语言时,教师要用语言帮助幼儿整理学习思路,又须将自己的学习过程用符号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使记录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3.层层递进法:是引导幼儿学习有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记录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格的设计从易到难,逐渐增加表格的内容项目,如:材料的增加,由一种到三种再到五种最后增加至八种,使孩子逐步适应表格的难度变化。

通过记录将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画和符号,能使孩子更关注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助于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

篇6

一、课堂观察的前奏曲

1 确定课堂观察的对象和活动内容

前奏曲是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在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就是演奏前的引子一样,引出正式的观察活动。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言语运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进行课堂观察中,另一个是在特定情境中的教师言语的运用情况。我们课题组确定的活动内容是中班科学活动《不怕水的船》,确定了执教教师是新教师吴老师,这也是对年轻教师的一种锻炼和对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一次提高。我们选择中四班的12位幼儿进行观察,进行观察的教师是中班组的6位教师,观察的老师是二人一组,一位老师从幼儿中选定两位进行跟踪观察,教师的言语运用得有效、低效或无效直接能从幼儿的表现体现出来,记录教师言语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幼儿的反应情况我们运用了“田野记录表”(附表1)这是“点”的记录形式:另一位观察老师就是对教师言语的运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这是“面”的记录形式,我们用了“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教师言语运用)(附表2)。三组观察教师再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记录的幼儿反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执教教师的这些言语在本次课堂活动中是否有效。

2 设计课堂观察的量表

记录表的设计是进行课堂观察的保障,直接体现了课堂观察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言语运用上的表现,也是进行数据分析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在进行课堂观察教师言语运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前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教师言语运用)”,从表中看出我们就用三种行为类型:有效语言、低效语言和无效语言,从这三个类型再细化到教师教学活动中言语运用的具体类型和具体的表现,便于记录者进行记录。在设计中我们也逐步进行了修改,本着以观察者易懂、易记录的形式呈现。“田野记录表”是我们借鉴别的幼儿园观察记录方式,重点是把观察到的细节和幼儿的互动情况亮点进行记录,在分析情况时就能从不同方面来衡量执教教师在言语运用上的问题。

二、课堂观察的主旋律

1 和谐统一的旋律

一首吸引人的曲子总是有它和谐的主旋律,主旋律的把握就是抓住了精髓,让欣赏者陶醉其中。在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中也有它的主旋律,观察者用眼去观察现象,用心来进行分析,得出这个共同点就是同谱的一段主旋律。在进行课堂观察中我们是以每人记录,二人一组的方式进行的。课堂观察结束后我们进行观察的每位老师结合观察记录量表中的情况进行了数量的计算,我们经过核对、汇总、整理,形成了柱形统计图(如下),同时进行分析与交流。

本次观察活动,我们共捕捉到教师的语言运用为40次,主要表现为一些提问和对幼儿的评价,根据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和幼儿的课堂反应的记录统计,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有效语言为25次,占了言语运用的63%,低效语言为9次占了23%,无效语言为6次占了14%。从进行本次课堂观察的教师评述中我们得到一个统一的旋律就是执教教师有效言语的运用明显高于无效言语的运用和低效言语的运用,说明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执教教师在言语运用上是有效的。

(1)提醒型语言,提在“明”

在本次《不怕水的船》活动中执教教师用到的提醒型语句的时候是比较准确和规范的,语言的表达是清楚而明确的。提醒型语言的提出也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因为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没有任务的意识,所以提醒型的语句即可以保证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幼儿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明确自己的任务意识。在进行实验时,教师提醒幼儿说:“不要用手去帮助小船的前进,这样你做的实验就不准确了!”通过教师这么一提醒,幼儿在操作时就能更有效完成任务。教师的提醒型语言不仅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而且使幼儿的实验有一定的导向性。

(2)引发思考性语言,引在“巧”

古人云:“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说明提问归在一个“巧”字。在活动中教师也几次提出了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和语句,如:在导入部分让幼儿猜测问:“你们知道他们谁怕水?谁不怕水呢?”幼儿开始了自己的猜想。他们有的说:“餐巾纸船会沉在水的中间,报纸船会开到边上……。”教师通过运用这种能引发思考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不仅有效的把幼儿的以有经验整合起来还触动了幼儿兴趣点,还能有效的推动幼儿继续向前去探究找答案的动力。

2 对比鲜明的旋律

在一首歌曲里面,不可能整首曲子同一个力度,为了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常常也会出现一些强弱对比强烈的音符,只有在反差对比中才能感受到歌曲的完满。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言语和无效言语正好也谱成了一段对比强烈的旋律,这种有反差的旋律更能凸显出教师有效言语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从观察中、从数据上看,执教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言语运用是有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低效或无效的言语,如教师的口头禅、言语的重复、不紧凑、拖沓、体态言语的习惯性动作多等等现象。

(1)无意语言,无在“多”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有多位老师的观察,很自然地使年轻的执教者有了一定的紧张程度,所以有些低效语言也是不由自主的出现。这样就会显得活动有些不紧凑。无效的语言多为一些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在向幼儿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幼儿一时答不出来,教师就误认为幼儿不会独立思考。于是简单地问:“是不是”或“以讲代思”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执教教师习惯性地以“是不是啊?”的口头禅来让幼儿重复刚才说过的答案,不仅使语言显得罗嗦,同时封闭性的问题也在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发散思维,不利于幼儿科学性发散性思维的建立。

(2)过易过难,过在“讲”

教师教学不是以教师的教开始而是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及从原有经验滋生出一些问题出发,然后以此为基点,是教学基于幼儿的困难之上,最后以问题的方式把幼儿引进最近发展区,引导、启发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见解,落实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教师如果遵循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话,势必会给幼儿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教师言语中包含了一些过难或者过易的语句,使得幼儿感觉似懂非懂。如在介绍记录表的时候,执教教师就实验的表格特别介绍了一番,其实拥有了小科学家工作室经验的幼儿可以直接让他们来说说怎么样来记录,教师只需要提醒一下即可,不用自己逐一介绍。同样记录时要求每位

幼儿有不同的记录符号,这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符号只要自己或者别人看的懂就可以了,并不是要强调多么的与众不同。在记录中我们观察到有的幼儿为了都不相同就把记录的结果都用不同的符号来记录,这样就失去了记录的意义。所以过难过易的语言对幼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表达含糊,表在“混”

科学活动就是要求教师语言能够表达准确、规范、清楚,但是在记录表标记的时候执教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较多因此产生了一定的歧义。教师要求用“相同的标记统一记录”,对于幼儿来说表达太过含糊产生了一定的歧义――其实执教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包含了两层意思:沉和浮用两种标记;一样的猜测结果用相同的标记。这需要执教教师要一层一层的表述这样让幼儿在进行记录时知道用什么方法。在教学中离不开教师语言的作用,依靠教师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语言,能够按照教师预设的发展目标,层层递进地引发幼儿联想和表达的思路,从而增进幼儿不断深入的探究。

(4)体态语言,体在“急”

体态语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体态语力求做到适度、准确、自然、协调、美观、富有个性化和目的性。由于换班上课,执教教师对幼儿名字的不熟悉,执教教师在请幼儿上台时采用了一个拉扯的动作,显示了执教教师没有以平等的身姿去和幼儿交流的不足。所以当我们讨论时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建议执教教师采用请的手势,让幼儿在感觉尊重的同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种喜爱,能很快地以大胆、快乐的心情上台讲述。所以也不可忽视小动作中蕴藏的大学问。

三、课堂观察的结尾曲

一首吸引人的曲子,从主旋律到达后慢慢会舒缓下来,把欣赏者的情绪带入了回味阶段。我们的课堂观察活动在结束之后,我们的观察教师、执教教师都进行了细细的品味和反思。经过观察、交流、探讨,我们课题组围绕着《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言语运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最后我们结合本次课堂观察进行文字整理,为下次能更有效的进行课堂观察进行材料的铺垫。

1 针对在课堂观察中执教教师的言语运用的情况,全体教师进行反思――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使言语运用更贴切有效。因而,逐步对教师言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的问题,执教教师自己的反思,以及大家有针对性的探讨来解决问题。还请吴老师把在第一次活动中教师在言语运用时出现的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并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怎样运用言语的技巧。这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策略的形式就是有利于年轻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捷径。

2 本次课堂观察活动是选择科学活动,教师言语运用的研究可以是在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学科领域中进行,以学科中心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小组进行课堂观察的教师言语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这样教师言语的运用对活动有效性会有更多的影响和启示。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师观察力提高方法

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因此观察力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功。观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个别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的意识,观察幼儿需要什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

创新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具有敏锐和细致的观察力,要关注变化,发现变化,利用变化。因为教育的时机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因素,是蕴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所以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用机智的头脑运用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这样才能对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条、司空见惯的现象采取分析和批判,并能因材施教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细微深入地通过幼儿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并迅速准确地予以把握、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能获得的,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幼儿教师来说,幼儿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变窘和其他的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那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呢?

一、 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能力

许多幼儿教师在带班中也进行观察,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既顾着教室中的,又看着厕所里的,还兼顾走廊里的,可谓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但这种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侧重于“遵守纪律”,虽然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但对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要提高随机观察的能力,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训练模式如下:

捕捉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

具体操作案例如下:

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某幼儿教师偶然间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她一眼,她立刻给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这位幼儿教师通过观察作出一瞬间的判断是:这幼儿缺乏勇气,需要幼儿教师的鼓励。果然幼儿从幼儿教师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地叫起来。

幼儿教师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鹰眼般敏锐,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才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才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作出及时的反应。

二、有目的观察

许多幼儿教师在观察时缺乏经验,不知该看什么,不会观察。一些年轻的幼儿教师,你问她是否注重观察,她会说我当然注意了,说得头头是道,可当你将看到的问题向她提出时,她会无所适从,有时还会说:“啊,这也要观察啊?”其实她们不知在看什么,不知选择何种项目或对哪些幼儿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幼儿教师先要有一个计划,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失措。

有目的观察可通过如下步骤来进行:

准备(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个性化)

幼儿教师可以以下面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1.日记法: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如高兴的表现、专心听讲的表现、玩游戏的表现等,每天都记录下来并作概括分析。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工作量大,难以坚持。

2.时间取样观察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可如下面的案例进行操作。

中三班幼儿个案记录表

姓名: 林铮?摇?摇性别:男?摇?摇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03年11月11日?摇?摇时间:中午进餐时间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摇?摇?摇?摇?摇?摇教师:林美香

观察情境:幼儿正在进餐时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今天中午幼儿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炖粉条,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吃,还拿着盘子到老师这里来加菜,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吃完了还要再来加。”可林铮没吃几口就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想呕。”我过去摸摸他的头、手,没感觉到有太明显的发烧现象,我说:“给你装碗热汤先喝,再吃饭好吗?”他说:“好!我喝汤,不吃菜,吃了菜我会呕的。”我说:“先把汤喝了,看看有没有事。”林铮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还喝得津津有味。我在旁边观察后,怀疑这个“小滑头”是不想吃菜,耍了个小聪明。后来他还是把饭吃完了,我向他的家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询问周六周日他在家里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外公说:“正常。”还反映他在家有时也爱耍耍小聪明。

评析:聪明好动的林铮小朋友,平时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欢老师请他带着小朋友做活动,爱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以前爱玩水,经常把袖子弄湿,这个毛病现在改了。但吃饭方面有时会挑食,有时也会编点理由来蒙老师。

建议: 家长最好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到幼儿园与班上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突发性表现,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表现。

3.事件取样观察法: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并记录。如我们观察幼儿的友好行为,就专门观察这一类行为。

4.轶事记录法: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如下面的案例。

幼儿德育中的案例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陈浩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陈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陈浩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观察,而且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对事物的广泛兴趣。

三、做好观察记录

幼儿的行为表现是随着他们身体状况、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教师要使观察的情况更符合实际,就要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再进行汇总分析,这样能提高观察水平。《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评价每个幼儿。观察、了解和评价是紧密联系的,幼儿教师通过评价能反映出观察的结果,而这些活动都建立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

幼儿教师做好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记录的工作必须迅速而正确,建议幼儿教师可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用自己能懂的符号代替文字记录,待幼儿离园后,再整理在记录本上。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频率多少为宜呢?主要取决于教育研究的需要,如:幼儿的某些行为是否涉及要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还取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幼儿教师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抓住幼儿具有典型发展意义的行为。观察记录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一个案例,持之以恒,幼儿教师就一定会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左瑞勇,王纬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中国特殊教育,2008,(6).

[2]张莉.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机智探析[J].华章,2009,(1).

[3]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2008,(19).

篇8

关键词:微电影;定格研磨;幼儿教师;观察分析力

在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察分析力,我们幼儿园购置了大量的书籍,也选择并组织了多元而丰富的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支持和引导》《幼儿园班级管理》,以及省特级教师彭小元工作室关于生活环节管理和游戏活动组织的系列研讨和文章等,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了系列研磨,帮助教师梳理关于观察的核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孩子?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孩子在做什么?他如何一步一步实现他想做的;孩子达到了什么水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而非那样做?学会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通过观察我们怎么帮助孩子?”然而,我们却发现还是存在着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点:

1.现场即兴式观察记录:往往会顾此失彼,偏离全面、具体性

现场“即兴式观察记录”指教师采用标签纸、记录表等现场进行幼儿言语与行为等观察记录,由于受教师注意分配与记忆等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全面而有效地记录。有时,因为教师专心记录而忽略了发生进行时的关键信息等,从而使记录有所偏离,导致研训实效性缺失。

2.文字依托式观察研磨:容易融入主观性评价,偏离真实、客观性

“文字依托式观察研磨”指围绕教师的现场观察记录进行研讨活动,由于不完全地记录幼儿活动的真实情境直接影响了全面清晰的记录、分析与阐释。如,幼儿当时的语境、连续动作、面部表情变化等没有完全记录,容易导致记录时融入记录者的主观意识,有时还会带着对某些孩子的深刻印象进行偏离式记录,导致教师观察实效性缺失,阻碍了教师观察力的提升。

不管是现场即兴式观察记录还是文字依托式观察研磨,都容易走向偏离真实、全面、客观等评价要素,伴随一些主观因素的成分,妨碍教师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

如何改变这两种观察带来的弊端,让每位教师在直观形象的研磨过程中有效地观察与研讨,促使在教学观察和研讨活动中“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并且知道“说什么”、学会“怎么说”、思考“怎么做”,这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微电影定格观察研磨的实践研究”,通过对传统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补充和完善,达到促进教师^察分析等综合专业能力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

一、何为微电影定格研磨

我们所说的微电影定格研磨是指幼儿园研训组织者根据教师的发展点、困惑点等,有意识地拍摄教师的日常教学微视频,并通过教师自主与共同体集中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观察(三遍以上)与分析研磨,从而促进教师观察、分析力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一般的微电影有体现短小、精炼的特点,一部短短的微电影一般在5~10分钟,时短却能给人以无限思考和启发。

二、微电影定格研磨的素材来源

“微电影”的素材收集还来源于生活,一日生活中,每天都上演着一部部的电影。这些微电影是教师研磨,提升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依据,所以,通过有目的收集和随机收集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一日生活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用微电影拍摄记录幼儿的点点滴滴,作为研磨的素材。

1.素材收集之共性问题

围绕幼儿园不同阶段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采用微电影定格拍摄截取重要信息,为教师研磨问题提供素材。如,幼儿园期初制订了半日活动观摩计划,对全园老师进行了定时和不定时的观摩与研讨,并明确了了不同层级老师的观摩数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了过渡组织、游戏结束评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此延展了微电影拍摄和多轮的研磨活动。

2.素材收集之典型事件

一日生活管理中,往往会有许多事情发生,突发事件的记录在幼儿的记忆中印象深刻,教育意义随着而来,以下的三种情况可及时进行微电影定格拍摄收集重要素材。如,临时发生的小插曲、同伴冲突的小插曲、安全突发的小插曲等都是微电影拍摄与研讨的素材。

3.素材收集之重点研究

围绕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依据研究的重点积累素材。如,利用一个如喝水的场景、排队的场景、盛饭的场景,利用5分钟以内的拍摄记录幼儿生活中的一件事,这时,运用过程性评价,把教育含义蕴藏其中,如,环境留白研究,理解规则;代币制评价,学会评价等。

三、微电影研磨的模式

1.环环相扣式研磨

主要指在定格观察视频时,采用连环跟进式主题研究。围绕幼儿的行为或者语言等单一的维度进行多轮的观察记录与研讨,促进教师观察分析力的提升。

如,在了解大班点心店中幼儿的发展情况这一计划的引领下,有目的地拍摄了一段幼儿游戏的视频,并根据研训目的展开了“5+”模式的研磨,第一轮(自主观察并定点记录,网络研磨观察案例)―第二轮(集体研讨,发现盲区,再观察)―第三轮(聚焦幼儿使用替代物的观察研磨)―第四轮(聚焦幼儿语言运用的观察研磨)―第五轮(自主组团式困惑点再研磨:我还能看到什么?)……诸多的研训专题,串起来就是一条以点心店研磨为主线的链。(教师的研磨路径图)

2.三层一点式研磨

主要指骨干组、经验组、新教师组三个不同层级的教师,围绕同一个微电影视频展开不同观察点的或者同一观察点的记录与研磨,拓展每一位教师观察分析的视野、经验。

(1)同一观察点,不同切入点

过渡环节项目组9月的重点是优化和推进点心环节的管理,为了了解教师对于点心环节的思考和经验差异,可组织教师聚焦该环节的典型事例视频展开观察、分析等研磨活动。

(2)不同观察点,多维切入点

在一日生活管理中,不同层级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困惑,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具体的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层级教师的方法与策略。在微电影定格研磨中,我们关注发挥所长、互学互推的良性效应。如,户外活动组织时,新苗组老师围绕自己的困惑点拍摄典型事件素材,并与骨干教师、经验教师一起进行观察研读,在这个过程中,新苗组教师学习了经验教师的观察记录,了解了记录的要素,学会了记录的方法,同时,深刻地感受到骨干教师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在直感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以及幼儿行为背后的内容时,知道了分析需要理论支撑,分析需要有策略,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三层一点式研磨带给了每一位老师无限的启发和思考。

3.网络听诊式研磨

巧借网络听诊式模式,打破园内面对面的教研方式,运用收集的微电影视频,以网络为活动载体,将教学现场以录像记录方式进行保存,通过多媒体途径将录像呈现给研磨教师,寻求更多、更便捷的研磨。具体流程如下:

除了现场教研,我们更多地采用了网络听诊式研磨,通过qq群、微云等平台开展灵活机动的研磨。通过共性问题、典型问题、研究问题进行微电影视频收集、归类。之后,幼儿园分管业务的副园长、科研骨干、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教学诊断和评议会。在评议时,采取自主观察录像,反复回放,定格诊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展开分析研究,重点对疑难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不足之处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如何去改进?”并在此基础上,网络分享自己的分析报告,集中聚焦自己的观点,利用qq对话框等开展头脑风暴,不断处理出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反馈教师,回归实践,在第二个时间节点进行复查检验。在循环往复的研磨过程中发挥了网络的功能,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四、微电影定格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微电影就像一条纽带,让教师完整而有效地捕捉到一日生活中幼儿学习与成长的瞬间,让教育回归真实的原点,微电影更是教师培训研磨的手段。真实的呈现过程让教师更直观、具体、多维度地观察幼儿,助推教师客观地分析评价幼儿,从而促进教师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

1.微电影定格评价还原真实场景,使教师能全面、真实、有效地记录,为教师的真实观察、科学分析提供了具体的依据,但是,要科学地观察与分析还需要其他有效的手段、策略,需要老师解读幼儿行动路径,有丰富的理论素养支撑。如,结合《指南》《纲要》对观察数据信息做分析;围绕“常模”分析,对幼儿在该场域中的有和缺做扼要的梳理;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对后期的跟进做预

设等。

2.微电影拍摄的角度、时长等技术需要不断锤炼。在日常的微电影观察研讨中,我们感受到微电影拍摄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拍摄时的站位远近等不能影响幼儿的操作,让拍摄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才能获得更真实的过程,更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观察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

篇9

幼儿个体观察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和科研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幼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如果教师不掌握幼儿发展特点和状况,就不可能有些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优秀的幼儿教师都是善于观察幼儿,并通过观察去捕捉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研究,从而做好保教工作。在各类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留意幼儿对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的反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活动计划的。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用心地观察幼儿、全面地了解幼儿,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要求及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与措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日常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观察幼儿呢?

(一)随机观察

在教育活动中,根据需要对某个幼儿的反应进行观察,随时对教育活动进行及时调控。随机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不固定的,观察的焦点随着教育任务、目标与幼儿反应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关注幼儿在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随机观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自然情境观察,它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的始终。不管有意无意,实际上每个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并根据这一观察所得来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机观察并不是那些毫无预先目的和准备的“看”,而是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之前,根据教育的任务和自己对幼儿的经验性了解,事先有目的、有针对、有重点的观察,其目的是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1、游戏活动中的随机观察

由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而教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是尤为重要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其个性特点表现得最为充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教师注意对幼儿的观察和引导,及时发现幼儿游戏进行中出现的困难,并以巧妙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了游戏的内容。

例如:“餐馆”的游戏活动

某幼儿园中班的游戏时间。教师注意到几名幼儿在小饭馆里忙活着切莱、做面条。饭菜都准备好了,但没有顾客来。于是,教师走了进来。

教师:请问,你们这儿有什么吃的呀?

幼儿:有包子、饺子、麻辣鸡块。(动作:摆筷子)

教师:先给我一碗饺子吧。(几个幼儿忙活了一阵,煮好一碗饺子,还放了些菜,递给教师)

教师:(假装喝了一口汤)哟,怎么这么咸呀?

幼儿甲:给您添点水吧!

幼儿乙:给您添点醋吧!

教师:谢谢。

幼儿:(当顾客用完餐走时)您慢走,下次再来。(收拾碗筷)

教师利用随机观察,及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丰富角色的内容,提高了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并记录下有关幼儿交往状况是多么真实而有价值的资料,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

2、教育活动中的随机观察

教育活动中有很多偶发性事件,我们应有这种随机观察的能力。

例如:科学活动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

教师看见二名幼儿正在专心致志地叠纸飞机,老师说的话全然听不见,教师没有厉声制止,而是慢慢地走近该幼儿,顺手拿起幼儿桌面上的纸飞机,说:“花园里原来有4架纸飞机,后来又飞来了1架纸飞机,请问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架纸飞机?”该幼儿看到教师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把自己叠的飞机当作教具,感到既自豪、得意,又愧疚,于是,该幼儿的注意力便转移到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上来。这样及时、妥善地处理,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教育,真正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观察

教师中日常活动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这种信息往往是稍纵即逝,然而又是非常真实可贵的资料。日常生活是对幼儿实行保教结合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做到保教结合。

例如: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吃午点时,刘老师观察到一名幼儿只喝水,不吃点心,老师几次暗示他都不吃,最后将点心装入口袋。刘老师当时未加制止,等小朋友出外活动时,老师亲切地询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不吃点心而将其放入口袋时,孩子悄悄地在老师耳畔说:“因为爷爷病了,我想将这块点心带给爷爷吃。”老师感到得揉住这孩子,激动地说:“你真好,心里想着爷爷!”这种观察信息的捕捉不仅有助于对这位小朋友良好情感的了解,而且可以将此作为情感教育的生动事例。

(二)、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是无数个随机观察的连续,不同的是跟踪观察的观察对象或目标是固定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把观察的焦点集中在某个幼儿的某些行为表现上,试图找到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寻求行为调节的方法。由于观察时间较长,教师有必要对观察行动进行抽样。

1.时间抽样观察

教师对特定时间内幼儿所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师根据经验,选择所要观察行为发生率比较集申的时间,定期在该时间进行周期性观察,以便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游戏活动情况选择观察表”

教师要观察某幼儿对游戏的偏爱及其趋定性,可以选择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观察。如某幼儿园规定每天上午8点到8点半为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每天在这个时间段内对该幼儿进行观察,累计其选择活动的类型、频率和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教师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对行为类型进行判断,然后记录在观察表中。连续几天观察,并将观察结果汇总记人统计表中,然后对统计表进行分析,教师就会发现这个幼儿选择活动的倾向性,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坚持性。时间抽样使得观察相对集中于生活经验中行为高发生率的时间段中,可以节省时间,很适合教师使用。

2、事件抽样观察

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事件作为观察的目标,在观察中等待该事件的发生以及仔细观察事件全过程并加以记录的方法。事件抽样观察注重观察行为发生的全过程,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行为出现,教师就加以记录、在记录方法上,不仅可采用行为分类记录方法,记录幼儿行为是否已经发生,而且附之以描述性记录,帮助教师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环境、影响因素等。

事件抽样重于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以此作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而时间在这里仅仅是说明事件持续性等特点的一个因素。由于事件抽样保留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有助于分析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此外,事件抽样不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可以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三)系统观察

通过预先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从而全面整体地了解幼儿的一种方式。为此,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制定比较完整的观察指标体系,并有计划地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

表格式观察首先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观察指标体系,每一项指标都有比较具体的操作性定义,便于观察与记录。观察结果直观、一目了然。

2、日记式记录

为了弥补表格式记录方式简约性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日记式的记录方式作为补充。

例如:“认知与语言”日记式记录

李虹一开始就埋头画,一丁点也不注意站在她旁边的老师。旁边的小朋友不时看她的画,对她笑笑,她也笑笑,但几乎马上又低头画画。,有一次前排的小男骇捣乱,对她扮鬼脸、讲话,她竟能不理睬他。。。。。。

篇10

关键词:幼儿;观察智力;智力发展

幼儿一日生活中以幼儿园生活为主,所以,幼儿的教育也以幼儿园教育为主。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特别是餐后的休息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段幼儿相对放松的时间,请幼儿做主角进行观察活动,而老师则作为观察活动的协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很多时候,老师不应该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直接地传递给幼儿,而应该让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答案,只有自身有了这种生活经验,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在餐后的散步活动或是自由休息活动中,你会发现幼儿对周围生活中未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蚂蚁就会来问我蚂蚁的家在哪里?看到蜜蜂他就会问我为什么蜜蜂没有蜇他?幼儿的问题都来自幼儿的生活经历。常常在这个时间里,幼儿的兴趣是最浓的,幼儿的问题也是最多的,有的时候老师仅仅将自身的经验直接传递给幼儿,幼儿还是无法了解。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一段时间,把幼儿感到好奇的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来帮助幼儿真正地认识一些现象。

那么,在餐后活动中,老师如何促进幼儿观察智力的发展呢?指导观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是开发智力的基础。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知识越广越深,在大脑中留下了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

一、指导幼儿观察

1.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指导幼儿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

指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不要只限于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接受的程度,在餐后活动中,指导观察并养成习惯。比如,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建筑;饲养小动物时,观察小动物的特征;游戏时观察人们的动态等,使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最近春天到了,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花也开了,因此引来了很多的蜜蜂,小朋友对蜜蜂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起利用餐后活动去花坛里观察蜜蜂采蜜的过程。当然,在活动中,老师要先讲一些安全小知识,因为蜜蜂会蜇人的,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要靠得很近,也不要去抓。这种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传授,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在许多的观察活动中,都会涉及一些小知识,在老师带领观察的活动中,这些小知识很自然地就被幼儿所接受、所理解。

2.指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比如:观察物体,应侧重于物体的外形、结构、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等。这样才能较准备地掌握事物的特征,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3.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必须遵循由简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观察活动中,幼儿的耐心是有限的,所以,在最初的观察活动中,老师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幼儿观察。让幼儿感受到观察活动的乐趣。等幼儿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后再慢慢增加观察活动的难度。一切幼儿观察活动,都要遵循由简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心急。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观察记录的兴趣

1.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观察有兴趣的事物,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起观察的愿望

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老师还可借助“观察日记”“观察绘画记录”等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动手记录观察结果的愿望。帮助幼儿养成观察并记录的习惯,使一切的观察结果都有据可寻。

2.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耐心

可以定期地向大家公开幼儿的观察记录,并配以照片、文字说明,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帮助幼儿体验到进行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的成功感。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观察活动后记录结果的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使幼儿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并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