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15:3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赴浙江武义等地考察工业园区工作的报告 文章作者: xcypyy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6月18日23:32 关于赴浙江武义等地 考察工业园区工作的报告 根据市委书记 同志的指示精神,2002年5月15日,由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同志组团带队,市委办公室、市政策研究室、市、县国土资源局、市开发区土地局、农工局一行10人,专程赴浙江省武义县、永康市考察工业园区工作。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听取了武义、永康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深入武义白洋工业园区、永康科技五金工业园区及其区内数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武义、永康两地相比之下,我市与武义率、钢架结构或现代化厂房、外观色彩统一、欧陆式风格的办公楼和宿舍,从而使省级工业园区从建设初期就向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园区迈进,成为武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其它工业小区则实行兼收并蓄的原则,坚持扶持发展本地企业和吸引外来企业并重,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成长舞台,也为发展武义经济增添了后劲。 (三)突出抓主抓重,提高园区“三率”。武义人认为,抓经济的重点是抓工业,抓工业的抓手是园区,园区的发展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要体现在建设上,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企业投产,达到增加税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集聚人口,推进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的城市化进程。为此,武义一直注重抓好园区企业的“三率”,即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一方面,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在体制上的优势和投资周期短的长处;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对进入园区的企业,逐家明确开工、竣工、投产日期,并限期完成,对每一家企业都确定一名领导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入园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 (四)加大建设投入,促进良性开发。一是营造良好的园区硬环境。他们认为,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创造一流的园区所必备的条件。“筑巢引凤”,只有“巢”筑好了,才能引来“凤凰”。近年来,武义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并投入大量资金,使各园区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了道路、供水、排污、供电、通讯、广电等设施的配套。二是树立负债建设的思想。武义人坚信,负债建设不可怕,有投入必有回报,土地是政府最大的资源,园区发展了,土地升值了,尽管在工业用地上让了一块,但能从商服用地中赚回来。这些年来,武义园区建设的投入,一直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方式,而没有对企业主进行“剥皮式”开发。为此,武义专门成立了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开发公司,向银行贷款,进行土地开发。目前,武义在开发与投入上已形成了开发得越快,资金周转越快,土地升值越快,发展就越快的良性循环。三是坚持滚动开发。在园区的开发和资金的组织上,武义坚持嘴里吃一块、筷子挟一块、眼睛盯一块的办事原则,特别是在资金的筹措上,采取“以区补区、以城补区、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办法,实施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园区——城镇——新园区的反弹琵琶建设。 (五)实行多管齐下,抓好招商引资。武义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招商引资,齐心协力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实行全方位招商。以前武义招商主要是针对周边县市,随着该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现已将招商工作分为三个层次。金华市内招商引资,主要面向永康、义乌等发达县市的企业;金华市外招商引资,主要瞄准温州、珠江三角湾;境外招商引资,则主攻港、台地区,同时积极争取韩国等国外企业投资。二是实行全链式招商。既引进规模企业,也引进配套企业,同时围绕武义旅游休闲、电动工具等主导产业,实施重点招商,从而形成块状经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三是树立一盘棋思想。要求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一致对外,提倡健康有序的竞争,反对打内战、挖墙脚,做到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促进发展。 (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武义已创造出了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外来企业的好评。他们认为,创建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不容易,破坏一个良好环境却只要一、二件事就足够了,决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武义一锅饭。在武义,县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坚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统一,尤其偏重灵活性,尽量把方便让给基层、让给企业。同时,各部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用最少、最合理的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一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事项和
审批时限,特别是压缩那些审批频率高、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审批项目。二是大力弘扬“四通”精神,即职责范围内的要速办“快通”,工作运转不畅时要及时“沟通”,基层和企业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大胆“变通”。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行为转变,从以审批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以监督为主的工作方式;四是进一步加强便民办事中心建设。 三、武义发展工业园区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武义发展工业园区的经验,对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乃至市开发区建设都有很多有益的启示。以铜陵县为例,目前该县已提出工业兴县、强县、富县的发展战略,并把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带动工业经济起跳的突破口,现已在城关、顺安、大通和新建开辟了三个县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启动初期,尤其要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建议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规划,建设高起点园区。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就应把规划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哄而起,盲目乱建,陷入低起点、低档次、低水平、低效益的泥潭,以致造成资源浪费、错失良机。因此,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综合考虑。宏观上,总体布局要有重点、分类型。有重点,就是区域规划要突出重点,适宜发展的先发展。铜陵山丘洲圩并存,在交通区位、工业基础、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就全市而言,应以市开发区为中心,县、区工业园为补充,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块状工业经济园区。分类型,就是要按照各个工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在规划中有意识地加以分类引导。市开发区进区企业要有规模,并需符合环保标准。县、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园区建设应以引进、新办中小企业为主,但要注重在“专、精、特”上下功夫。微观上,园区规划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园区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必须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出发,把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以城镇总体规划指导园区规划。二是园区规划与园区的特色培育相结合。根据各工业园区的区位、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各方面条件,市开发区要突出铜工业和电子工业园区的发展,以规划来分步实施“一区多园”格局,以特色来增强开发区区域整体竞争力,县、区工业园也要注意引导和培育主导产业的中小型配套加工企业。三是园区规划与园区功能定位相结合。一方面,要突出工业园区以工业为主的特色,不能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主业不突出、三类产业混杂的综合区。另一方面,工业园区也不能全部都是工业,更不能简单地垒工厂,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要逐步建立起能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金融、保险、电信、电力、运输、科研、餐饮、卫生等社会机构,不断完善园区生产服务体系。此外,规划要融入环保意识,特别要重视园区的绿化,以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要实现上述要求,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对园区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生产流程、经济效益及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组织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园区建设在规划、环保、土地利用等方面都能达到规范的要求。 第二,优化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优惠政策是工业园区初创时期促进企业、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市、县(区)都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对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周边地区招商政策的调整,我市原有的一些政策优势弱化了。我市当前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以接受发达地区幅射为主的“借鸡生蛋”式的发展模式,这种开发的前提就是要引进大批的外来企业、资金和人才,一旦招商引资受阻,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政策方面还要深挖潜力。尤其是在土地政策,既要借鉴沿海地区的做法,又要采
取更为优惠的政策。建议对开发区内工业用地一律实行入区时一次性按成本价交足用地保证金、最终实行无偿出让的办法。具体做法为,企业入区时,一次性按成本价(包括征地费、报批费、配套费)交足用地保证金,同时规定,入区企业必须半年内开工建设,一至二年内建成投产(具体时间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否则扣除土地保证金,企业建成投产后,以免交税费的办法全额抵扣返还土地保证金,最终实现无偿出让工业用地。这样既能提高企业进区的吸引度,又能使开发区实行滚动式开发。 第三,完善设施,不断健全园区配套功能。从全市总体角度讲,主要是创造好交通、供水、电力、通信、联托运、信息等硬件环境。尤其要构筑大交通格局,集中精力、财力不断优化铜陵的区位环境。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尽力给予支持。同时,要依靠园区自身积累,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实施时间上,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尽早规划建设,不能过于滞后。二是实施范围上,要尽可能连片开发,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整体推进。三是实施项目上,要注重整体配套,道路网络、土地平整、供电、通信、供水、排污配套推进,并与城镇建设做好衔接,联动发展,提高资源共享度。四是资金筹措上,要开辟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改制盘活土地存量资产,变死钱为活钱;要积极引进外资,发动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要利用中介机构,通过金融信贷,打好“时间差”,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加强园区管理也是增强园区功能的重要方面。一要建立园区管理机构。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园区的管理工作也应摆上重要日程。县、区工业园区要研究建立园区管委会,管委会要配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并通过授权委托,使之拥有相应的权限,确保能够担负起对园区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任。二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园区土地使用权要公开出让,防止暗箱操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实行公开招标,以降低园区开发成本,防止权钱交易行为。三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园区规划、开发、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管理,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将园区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要特别重视建立健全园区财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园区土地出让金、开发建设资金等必须专款专用。 第四,强化服务,为园区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首先,要努力转变管理职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党委、政府配置资源的角色已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做好企业想不到、办不到的事情,或者企业想到而办不到的事情,建好企业发展的“高速公路”,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交通警察”,也就是要管规划、管发展环境、管社会公共事务。要把那些机关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由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作,把那些假管理之名、行收费养人之实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坚决砍掉。目前,开发区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压力较大,分散了经济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削弱了经济开发区的职能,加重了开发区的负担,也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此,建议设立开发区社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区内计生、综治、创建等社会事务。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属地管理,由狮子山区管辖。教育、卫生等事业性很强的社会事业也交给狮子山区管理,所需经费由开发区、狮子山区按比例分担,这样既能解决开发区“管不了”的问题,也能解决社会事业“管得好”的问题。其次,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工业园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工业园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尽心尽责,主动服务,切实营造
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只有我们的服务真正做到家,做到位,企业才能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兴得起。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2
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根据县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歙发〔2017〕19号))精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歙县中学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经县编委研究,决定面向高校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2名(语文、地理各1名)。
一、引进原则
本次人才引进工作由县人才办统一领导,县编办、县人社局、县教育局、用人单位等参与,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录用。
二、应聘条件
应聘对象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学士)及以上毕业生,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有与报考学科相应的高中教师资格证书(含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8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8年7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证书编号的人员),年龄30周岁以下(1988年3月1日以后出生)。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所学专业与报考岗位一致或相近,并满足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三、引进人才程序
(一)引进人才信息。引进人才公告等信息于2018年3月8日起同时在以下网站和相关媒体上统一。
歙县政务信息网ahshx.gov.cn/index.html
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公开网站zw.huangshan.gov.cn/BranchOpennessContent/showList/10666/30200/page_1.html
歙县教育局信息公开网站zw.huangshan.gov.cn/BranchOpennessContent/showList/10658/30200/page_1.html
安徽师范大学等相关高校网站。
歙县中学与安徽师范大等高校对接,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3月14日,由县人才办牵头,县编办、县人社局、县教育局等与歙县中学一同赴安徽师范大学,参加“2018年安徽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应聘者于2018年3月14日13:00—17:00到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现场报名,提交《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获奖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填写《2018年歙县中学面向高校引进专业人才报名表》(附后)、《安徽省歙县中学引进教师综合评价表》(附后)。
联系人:程老师(15305590366)、姚老师(15345593918)。
3月14日晚,县人才办组织专家组对应聘者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报考条件的应聘者按《安徽省歙县中学引进教师综合评价表》逐项核实,计算出综合评价分。依据综合评价分的高低,按1:10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环节人选,并电话通知面试时间、地点。
(三)面试。面试采取“试讲加答辩”方式进行。试讲范围为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具体内容由各学科专家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该工作由县人社局、县教育局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应聘人员抽签确定面试顺序,准备时间(包括写教案)为30分钟,试讲为20分钟(无生上课,含答辩)。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当场向应聘者公布(成绩保留两位小数点)。
为保证人员素质,面试成绩不低于60分方可进入体检与考察程序。
面试时间初定于3月15日,具体时间和地点以电话通知为准。
(四)考察与体检
体检考察人选按岗位招聘数,在同岗位试讲课人员中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考察由县教育局会同用人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按先体检后考察的顺序进行。
体检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规定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等规定执行。体检工作结束后,由医院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性意见,并加盖单位体检专用公章。
考察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根据招聘岗位要求,对拟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考察。实施考察时成立考察工作小组,每组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考察小组通过查阅档案、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与本人面谈等方式,准确把握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并写出书面考察报告。
对考察、体检出现缺额的,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在同岗位报考人员中,按面试成绩高低依次等额递补。
体检、考察时间另行通知。
四、签约聘用:对体检、考察均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县人社局、教育局信息公开网公示一周。
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引进人才单位主管部门将拟聘人员名单、《歙县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录用审批表》、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学位、资格等证书、实际工作经历证明、考察材料、体检表、公示材料、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对违反引进人才规定或未能在2018年7月31日前提供招聘岗位所要求的相应层次的学历、学位等相关证书的报考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2002〕3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规定,用人单位须与受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编内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人员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五、有关事项
本《公告》由县人才办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559-6519306(县人才办)
0559-6534505(县中办公室)
监督电话:0559-6522328(县教育局)
篇3
2004年5月10日至21日,中国劳动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赴南非、埃及考察团一行13人在韩凤团长的领导下,分别对南非、埃及两国的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考察,期间访问了南非国家社会福利部和亚非保险协会及埃及的东方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公司等,并与两国人民进行了直接接触和了解。现将我们所了解的南非、埃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和我们所受到的启示报告如下:
一、两国概况
(一)南非
南非(Republic of South Africa)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总体以高原为主。南非位于南纬19度至33度的半沙漠和沙漠地带,全国2/3以上的面积气候干旱,水量充沛的河流不多。全境大部分处副热带高压带,属热带草原气候。2001年,南非国民生产总值6380亿兰特(合1129亿美元)。南非分9个省,实行三权鼎立制度,行政首都是高登省的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是西开普省的开普敦,司法首都是奥兰治自治省的布隆方丹。
南非面积为122103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329万(2000年统计),全国人口密度36人/平方公里,主要分非洲人(黑人)占总人口的77.6%、白人占10.3%、有色人占8.7%和印度人(亚裔)占2.5%四大种族,系多种族、多民族国家,享有“彩虹国度”美称。城市人口占53.9%,仍趋上升。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南非人均预期寿命57.1岁。
(二)埃及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6%以上的土地为沙漠。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2002年)。穆斯林约占84%,科普特人(信奉东正教)约占11.8%,此外还有努比亚人和贝都因人。全国分为八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或几个省,共26个省。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85亿美元,侨汇、旅游、运河和石油工业,构成埃及四大外汇收入。人均月工资政府机关70-100美元,私人企业人均150-200美元。
埃及政体是总统/议会制。首都开罗(Cario),是埃及政治文化中心,着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象位于开罗市西南郊。
二、两国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
(一)南非
南非中央、省和市三级的管理模式,中央负责统一制定政策和总体规划,并对各地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社会福利金的发放是否符合中央的要求。省(全国共九个省)和市两级落实执行。中央设立社会福利部,主要目的:一是为正常人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二是为弱势、残疾的、低收入的、贫穷的人提供服务。社会福利部在9个省都设有办公室,配合地方开展社会保障工作。
除社会福利部外,南非其他政府部门也参与为其国民提供社会保障,一是卫生部,负责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改善一些黑人的居住、生活环境等;二是劳工部,负责失业救济,失业人员可以领到4-6个月的失业金;三是交通部,因交通事故受伤害后的理赔办法由交通部负责确定。黑人居住在黑人区,交通事故率高,交通部就有责任设立意外交通事故险。
新南非十年来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将穷人纳入到社会福利制度中来。南非全国总财政收入1个兆,其中有460亿划归社会福利部,用于救助800万贫穷、残疾人员。因为用于救助的钱是有限的,所以在南非必须是最贫穷的人才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都列入到救助对象,主要有:①无人供养的老年人;②没有工作的残障者;③无人供养的孤儿等。社会福利金发放的年龄范围是:老年人女士60岁以上,男士65岁以上;残疾人女士18—59岁,男士18—64岁。政府也将部分社会福利用于资助学生上学、救助病人、为低收入户建房、为参加二次大战的一些老兵提供帮助等,同时要求学校减免穷人费用,医院减免穷人医疗费用。南非分别在中央和省两级设立了评估监督小组,检查各地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情况,还有审计长,检查社会福利金发放情况。中央还设立人权委员会,每年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向国会提供报告,政府和总统是非常重视人权委员会的报告。同时还有非官方组织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监督。
南非实行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同时由于长期的种族歧视,导致贫富悬殊很大。现在就业机会很少,失业人口很多,占总人数的一半。十年来,南非政府一是积极帮助就业,二是致力于摆脱贫穷。劳工部设立失业救济金,年收入不到13000兰特的就可以得到救济。
南非未建立明确的医疗保险制度,但政府规定,所有公立医院都有义务无偿地为穷人、老人、孤儿、残弱人员提供免费诊治,由卫生部统一结算费用。因为收费低廉甚至免费,适合低收入户,全国约有90%的人口在公立医院就诊。也有一些公务员、私人老板等前往私人医院就医,政府与私人医院合作,个人交1/3,公司为其交2/3。高收入的白人基本不去公立医院就医。政府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全国有十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养老、医疗保险,由个人投保,政府不介入,参保人员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收入群体。
(二)埃及
埃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1992年建立的,并于1994年、1975年两次变化,主要覆盖政府部门、机关、企业(包括农村的企业)。埃及法律规定必须参加政府的医保体系,同时允许选择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员脱离政府医保。全国有1700万人参加了政府医疗保险,其中就业人口由劳动部下属的社会保险局管理, 没有就业的人员由卫生部下属的医疗保险局管理。政府公务员主要参加政府保险,也可参加政府不能提供的保险(主要是盈利部门)。
埃及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险费企业主缴纳15%,雇工个人缴纳11%。其中企业缴费中的4%和雇工缴费中的1%,合计5%为医疗保险金,政府另外给予补贴。医疗保险金先交到劳动部社保局,提1%做工伤保险费后,另外4%由卫生部医疗保险局管理,主要用于医疗保险费用。工伤保险费用于运送和治疗伤残人员,最高期限补偿为半年,超过180天就拿伤残费。50—60岁之间退休的人员保险金非常少,约占5%。若60岁以后退休的即可得到退休前工资80%的退休金(已扣税,实际上是100%)。退休人员如愿维持原来医疗保险待遇,企业主不缴费,个人缴3%,还可继续享受医保。
埃及的无业人员可以向有关部门缴费参加医保,享受与就业人员同样的医疗待遇。同时,国家还为没有参加医保的无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无业人员可到政府设立的由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就医,医疗费在政府筹集的4%的医疗基金中列支。农村约三、四个村也设有一个医疗中心,农民在医疗中心看病是免费的。
埃及经济开放后,有些行业系统如石油、银行等收入大幅提高,老的社会保险制度不适应部分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商业保险应运而生。原来所有医院都是国家所有,后来出现了能够提供服务更好的医院。实行经济政策和私有制后,私营医院大幅增加,一些私营医院设备条件可以公立医院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收入人群就到这些高档的私人医院看病,因而其消费人群就越来越大,个人的医疗费负担也就非常大,因而保险公司介入到医疗保险,与国家保险公司竞争。
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首先是集体,其次才是个人。雇主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参与集体医疗保险。参加比政府高的保险待遇后,出具证明,政府可减免4%的雇主费用,另外个人1%还要交社保局。商业保险可以提供更优质的条件和服务,提供遍布全国各地的医院,而政府提供的医院少。但交费时要多交10%的管理费用。国家有保监局和保险协会对保险行为进行监督。为减少浪费,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了监督体系,组织由医院医护人员和保险公司参加的委员会,对病人否需要住院治疗,是否需要高额费用治疗等情况进行评估。
要指出的是,埃及妇女不参加工作,只能参加商业保险。但其工作的丈夫去世后,夫人可以继续按其丈夫的工资交3%保费,享受丈夫的医保待遇。
三、几点启示
(一)政府重视解决贫困人群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医疗问题
南非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拿出一部分钱来专门用于贫困、残疾人口的社会救助,去年就拿出470亿元资助800万人,按全国人口4700万计算,人均1000元,按800文人计算,人均资助近6000元。南非、埃及政府还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有公民都可以到公立医院享受免费诊疗服务。
我国政府对低收入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也有一些帮助措施,比如“两个确保”、低保等,但总体扶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应主动关注困难人群、弱势群体、农村居民以及一些医疗费用花费巨大、个人负担过重人群的状况,要加快研究和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医疗保险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二)政府为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卫生医疗保障
南非为全体公民提供廉价免费的基本卫生医疗保障服务。埃及公立医院为没有参加医保的无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无业人员可到政府设立的由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就医,由政府从医疗保险基金中结算。
而我国目前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同为营利性医院,公民在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就医费用负担差别不大,没有体现出国家在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作用和公立医院的公益特性。
(三)国家提供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发展商业保险为公民提供水平更高的医疗保障方式
南非是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政府公立医院为全体国民提供收费低廉的医疗服务,政府本身没有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商业保险运作,由个人和雇主投保。埃及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明确要求所有从业人员都要参加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允许有条件的个人或公司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所交保费高于国家规定的参保水平线,可以不参与政府开办的医疗保险。既允许公司或个人在政府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选择。
而我国政府规定企业职工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国家管理的面太广,体现不出对各类人群医疗保障的层次性,容易造成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浪费。国家应对老人、弱势人群提供保障,利用商业保险为高层次的人群提供保障,体现出保障的选择性。
(四)两国实行的是医药分开医疗卫生体制
南非和埃及的医疗机构均实行医药分开,医院诊断病人病情病进行相应的治疗,病人凭处方到药店开药,基本杜绝了医院以药养医、违规用药等现象。
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弊端,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争取使广大人民群众以较低廉的费用享受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篇4
关键词:澳大利亚;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2-0163-04
一、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现状
(一)校长的职责及其专业内涵
在澳大利亚,学校校长(包括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特殊学校,职业准备学校)都属于联邦政府或州/领地行政体系下的公务员。校长的一般职责包括,管理学校财政及资源,监管课程实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教师共同协商完善各项工作;与学校各部门领导、家长、社会团体保持良好互动;经营学校合作层面的协商运作。甚至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校长还要给学生上课。由于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家标准及其配套的测评和国家考试,校长需要更多的教育学领导力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需求。
校长的专业建设是围绕“领导力”展开的。领导力是一个持续发生影响的过程。一般而言,领导力的内容包括行政及管理两大块。但校长的领导力或专业内涵已经超出了这两个层面还融入了教育方面的素养。在澳大利亚,校长们都知道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实践改善以及文化构建方面他们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一项澳大利亚学生动机及参与的调查研究中指出了学校领导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校长的关键作用是,创建促进激励教师的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即,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师的期望;同时在参与、学习和教学层面提高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Ainley et al, 2005)
2005年澳大利亚教育部的面向未来委员会在教育改革及其特别提议的框架中明确指出了校长的专业素养内容:能够系统地开展质量管理,享有更大的自主性及职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更多的研究与发展项目,更好地促进体系的运行(cf. Haider et al., 2003, cited in Schratz and Petzold, for the OECD, 2007)。
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开始推行“未来学校计划”,州教育部对“未来学校”的校长素质提出了如下纬度:(1)具有远见卓识、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开拓精神,能够把办学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2)教育领导能力。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广博的知识基础,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来,并致力于继续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3)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科学地作出决策和规划,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学校的问题,善于谈判解决各种矛盾,善于调动积极性,成为学校工作的促进者和实干家;(4)团体合作能力。彼此信任,代表团体,促进合作,懂得并发挥团体的力量;(5)协调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6)具有榜样的作用。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保持充沛的精力,不断提高办事的效率,有效地指导教师工作和进修提高。可见,在校长专业内涵方面澳大利亚更注重对专业、个人特质、态度层面的塑造。
(二)校长的任职资格
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注重“专业出身”和“能力要求”但没有类似于我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规定。如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培训部要求中小学校长须具有永久的教师身份,相应的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及成功的教育领导经验。层级和资历是升迁的前置条件,通常由教导主任提升为副校长,由副校长提升为校长,因而其校长初任职位的年龄通常要高于我国。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教会学校里任职的校长,还要求他们持有从事信仰教育的认证并且一旦入职就必须去修读技术或信仰教育的硕士学位。
(三)校长的选拔任用
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注重公平,通常成立选聘委员会行使考核权,成员组成各州略有不同:就公立学校而言,维多利亚州由理事会主席、家长代表和两位外校校长等4人组成,首都堪培拉地区则由一位年资较深或职位较高的政府官员、一位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和两位外校校长等4 人组成;独立学校则由学校理事会确定,一般由理事会主席、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和社区代表等几方面人员组成。职位申请人被任命为校长后,应与政府主管部门(一般由学区督学代表)签订合同。合同对校长的任期(一般每届5 年,任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可以连任)。校长岗位空缺信息一般由各分局的学校教育负责人(如督学)向州/领地教育人事部门提出,由遴选委员会负责招聘与面试。
(四)对校长绩效的评价:有无职级制度?
在澳大利亚,校长的永久身份是“教师”。因此,正校长、副校长同属于教师队伍并在级别上已经位于最高位置。对于中小学教师,澳大利亚实行分级制,也就是在一般教师之上新增一级“高级教师”(advanced skill teacher AST,包括AST1, AST2, AST3)。这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晋升空间并在待遇上与副校长看齐。但对于副校长及校长就没有具体细分等级。但澳大利亚的教师级别制度并不等同于我国现在要在中小学推行的职级制,因为后者强调的是与职级相配套的职级工资制。这就要求对教师或校长进行围绕岗位的绩效考核,但在澳大利亚绩效工资制度遭到各州政府的拒绝至今仍未实施。尽管澳大利亚不公开对校长的评估结果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估。这项工作一般由委托分管该校的学区代表SED进行。
二、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构成
目前在澳大利亚出现了逐步使用“学校领导力”(school leadership)来代替“校长领导力”(principalship),这一概念的趋势。在OECD相关报告中也用“学校领导”力替代了“校长领导力”。这种提法与学校内部出现的“领导力”的分散(distributed)与共享(shared)息息相关。甚至有人认为,“校长领导力”这一提法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因为一个学校的有效运行如果只依靠校长一个人来负责和实现,从学校组织架构层面看这是不现实且不合理的。领导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是狭隘的局限于某一个人身上而是分散在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学校领导团队中。在澳大利亚甚至出现了要增权于教师的做法。学校领导的职责是判断学校组织是否做好了准备,教师是否能够承担新的专业职责。
(一)人员构成
基于上述出现的 “学校领导力”理念,在澳大利亚校长领导力的构建范围已由个人拓展到了团队层面,对象包括正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师队伍中资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成员如,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或专门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进行监管的教师。如在澳大利亚的中学,许多学校会把七年级―八年级看作是对学生具有过渡作用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特殊的学习阶段,会设立一个核心的团队。甚至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会把正校长与分管其他事务的副校长统一称作为“校长阶层”。
(二)分布结构
在澳大利亚,对校长的职责在法定上给予了界定但很笼统并不具体(见表1)。在澳大利亚国家背景报告中指出,有必要对校长的工作范围做出更为明晰的描述。PISA 2003结果报告对OECD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中学内领导力分布的状况做了统计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到各工作领域校长、部门主管及骨干教师在职权上的分布情况。
(三)领导力表现:基于PISA2009结果
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问卷部分设置了校长领导力指数,该指数是由十四道题目合成的一个复合型指数。通过这十四道题目的回答,我们可以估计出校长在教师工作及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监控、课堂活动管理以及与教师合作方面的投入情况。对于OECD国家而言,这一指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也就是说,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校长领导力越强。从PISA2009的结果看,澳大利亚的校长领导力指数为0.37,高于OECD平均但并非位于OECD国家的前列。OECD国家校长领导力指数最高的国家是英国(1.03)和美国(0.87),最低的是日本(-1.3)、韩国(-0.63)和芬兰(-0.56)。在OECD伙伴国中,上海的该指数为0.002,接近OECD平均。从数据看,澳大利亚中学校长领导力水平要优于OECD平均,但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澳大利亚校长领导力指数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非常低,如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仅为-0.02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校长认为自己的领导力水平较高但实际上并未对学业成绩产生太大影响。
三、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概述
在澳大利亚,针对中小学校长开发的专业标准只是整个标准框架(standards frameworks)中的一部分。校长标准框架也被称之为“领导力框架”(leadership framework)旨在引导校长(学校领导)的专业学习(我们概念中的“培训”)以及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框架的具体作用是帮助校长知道他们需要了解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来实现专业发展。它为在任的校长以及有志于担任校长的优秀教师的专业学习指明了长远的发展方向。框架的另一重要价值就在于能够把专业标准植入到校长的专业学习中,形成以标准为依据的专业学习体系。专业学习体系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只是完成培训而是旨在构建专业标准――专业学习――评价一体化的学习体制。也就是说,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开展专业学习,再以专业标准来考核校长通过学习后他们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标准框架的构成有如下四个部分:
w 具有高度专业性(profession-wide)的标准,描述校长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及个人特质;
w 专业学习结构,引导学员收集及呈现达到标准的证据;
w 公正、有效、连贯性的评价,对学习表现进行考核并授予认证;
w 资格认定与激励,实现晋升或物质上的奖励。
有效的标准框架不仅在于清晰地描述出校长需要达到的目标和专业学习目标而在于让他们知道需要收集哪些证据来证明达到标准要求。在澳大利亚,从目前的标准框架看,这一部分是较为薄弱的。从各州的实践看,西澳大利亚的校长绩效标准也许是至今为止相对一体化的范例。
(一) 专业标准的制定方:谁来制定?
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一个州/领地都有或正在制定各自教育体系下的校长专业标准或基于学校领导力的参考框架。标准或框架的价值除了描述之外还在于指导评价。在内容上,目前正在开发或制定的标准已变得越来越宽泛和深入,不再像上世纪90年代所推行的能力标准模式,即对校长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生成出职位描述清单。当前标准制定的核心功能是有效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及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这样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校长专业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澳大利亚,各类专业标准层出不穷且名目繁多。正是由于制定专业标准的机构种类的繁多所以导致专业标准缺乏专业高度,只是基于不同机构的立场或意图制定的。
(二)专业标准的开发:如何制定?
澳大利亚专业标准开发涉及多方主体参与,这样做能够全面体现“校长”这一专业的内涵。但带来的挑战是在资格认证和对校长的甄选中如何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由于各参与开发标准的实体机构都持有各自立场,因此如何确保“标准”的合法性、普适性、相关性是关键。独立实体教学及学校领导机构(Teaching Australia)的作用就是在专业标准开发上,协调各校长专业协会及其他对标准开发有兴趣的机构,实现这些机构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在澳大利亚,校长专业标准开发的主要原则有:
w 确保标准开发机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w 在标准开发机构中,大部分的人员都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
w 在标准内容上能够体现“校长”专业内涵的多样性;
w 对标准的界定必须建立在全面、科学的分析之上且备有证明文件;
w 对于各级标准的适用性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协商讨论且达成观点一致,包括主要的校长的专业协会及其他对此感兴趣的机构团体。
(三)专业标准的内容:如何组织?
专业标准应该涵盖哪些内容?以什么样的维度和依据来排列这些内容?澳大利亚的六州/领地,两区都制定了各自的校长专业标准但组织的逻辑和内容的侧重略有不同。从大体上看,专业标准内容的组织依据或呈现维度有校长特征、活动领域、知识领域、表现水平、能力构成,根据这样的组织逻辑再把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扩充进去。但不是每一个标准内容就按照一种维度进行排列,而是综合性同时涉及多个维度。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 数量上,短缺
澳大利亚正在经历一场中小学校长大规模退休的风潮。二战后“婴儿潮”那一代人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其中就有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中坚力量。如果把六十岁作为退休的平均年龄,那么2011年澳大利亚43%的中学校长,27%的副校长,7%的小学校长助理要退休(MCEETYA, 2006)。
(二) 结构上,分散化
学校领导力结构正在从集中逐步走向分散与共享。这与后工业时代所提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有关。组织架构内层级越少效率就越高,这是理想的高绩效学校组织结构。在这样的趋势下,校长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要与他人协作并引导他人对他人形成持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教师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也成为领导力培养的对象,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决策权和职责会分散到他们那里。
(三) 内容上,新挑战
目前在澳大利亚,对校长职责的新挑战是数据上报和问责。前者需要校长会上报学生成绩,会分析测试结果(如PISA和西澳大利亚数学和阅读素养测评,WALNA);后则则意味着校长要接受来自学校委员会依据标准进行问责的压力。
[参考文献]
[1]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 VOLUME 1: POLICY AND PRACTICE - ISBN 978-92-64-04467-8 - . OECD 2008.
[2]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 VOLUME 2: CASE STUDIES ON SYSTEM LEADERSHIP . OECD 2008.
[3]Su, Zhixin, David Gamage, and Elliot Mininberg (2003).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Leader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4(1): 42-59.
[4]Michelle Anderson, Peter Gronn, Lawrence Ingvarson, Andrew Jackson, Elizabeth Kleinhenz, Phillip McKenzie, Bill Mulford and Nick Thornton (2007). OECD 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 Activity,Australia: Country Background Report, ACER.
[5]Leadership Matters-leadership capabilities for Education Queensland principals(2006). Technical paper ,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Arts, Queensland Government.
[6]Dinham, S. (2005). Principal leadership for outstand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4), 338-356.
[7]Gurr, D., Drysdale, L., & Mulford, B. (2005). 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 Australian case stud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6), 539-551.
[8]齐艳昌. 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的选拔[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0,(Z5).
[9]曾晶. 关于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的任用与培训机制的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3) .
[10]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管理和校长培训考察报告(一)[J]. 中小学校长, 2010,(2).
[11]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管理和校长培训考察报告(二)[J]. 中小学校长, 2010,(3).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School Headmast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ership
XU Jin-jie
(Research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篇5
2000年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县级推广站由州立大学的推广站直接管理,推广人员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评审小组,按聘用条件择优聘用。县推广站直接、间接地(农业协会、合作协会或自愿者)向农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科技知识。全美共有县级推广人员12000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占绝大多数。密西根州83个县,有推广员445名,70%为硕士,10%为博士;马里兰州23个县有推广员300多人,80%为硕士,10%为博士。县级推广员由大学推广站直接培训。
(三)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通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农民有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美国的推广工作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农业的全程和家庭,以及农民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重点推广领域是:农业与资源管理、社区经济发展与旅游、食品与安全、儿童青年教育、家庭家政管理五大领域。
通过以上领域的推广,教育农民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发展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开发新的农产品;教育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合理正确投资,改进生产设施和条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教育儿童青年通过"四健"活动,培养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向他们传授终身可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妇女怎样带好孩子、增加食品营养,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等。
(四)成功的推广工作经验。美国推广工作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式法:一是自下而上,以县站为基础,收集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等汇总到州推广站,州站组织拟定全州及各县的推广项目内容;二是由各专业组的专家自上而下确定推广项目,如畜禽防疫、农作物病虫防治等;三是成立专家领域推广队伍,成员包括州农学院的推广专家、农牧场主、农资经销商和县推广员,共同研究决策推广项目。这样决定的推广项目针对性较强,有利多方协作共同完成。据密西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州推广站副站长GaleArent先生介绍,该方法作为密西根州的推广经验,得到了农业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全美和有关国家推广。
在多年的推广工作中,GaleArent先生总结出了8条搞好推广工作的经验:一是每人都有向上的目标;二是推广站的人员构成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组成;三是推广人员必须竞争上岗,讲求工作实效;四是所有推广人员必须有搞好推广工作的承诺;五是有一个团结、协调、合作的工作环境;六是有一个较高的工作目标;七是推广站及其成员的工作必须得到的社会的承认,受农民的欢迎;八是有原则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领导。
(五)现代化的推广手段。美国农业推广除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和庞大的、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外,还拥有现代化的推广设备和手段。首先,各级推广站均配有计算机系统,并与国内外联网,设立有多个网站、网页。密西根州的83个县推广站都是联网的。推广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大学推广站数据库中的资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在万比伦县推广站,我们即在网上找到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其次,各州推广站设立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三是运用卫星系统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县级推广站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等设备齐全,有土壤、肥料等质检仪器,图书资料室、会议室、培训教室等设施齐备,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了解所有农业信息。
(六)稳定的经费渠道。以1996年为例,美国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60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40亿美元,推广经费20亿美元。近年达到84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食品和农业安全及质量检验,40亿美元用于科研,30亿美元用于推广。密西根州大学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7500万美元(2000-2001年预算),其来源,联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38%,县政府占25%,特定项目占19%(该部分不固定),植物安全项目占3%。在7500万美元的科研、推广经费中,用于人员工资的开支占85%。近年来,县政府对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密西根州,各县近3年用于推广的经费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400万美元。万比伦县是密西根州经济"欠发达"县,人口7.5万,耕地20万英亩(120万亩),县推广站有16名推广员,每年推广经费40万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随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增减,联邦政府用于各州的推广经费,要求按1:4配套,即联邦政府支持100万,州政府必须投入400万。州县政府同样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同时吸纳私人企业、农牧场主等的自愿资助。密西根州近年接受资助的推广费占推广经费的1.5%。
(七)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在美国,包括县农业推广站的推广人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人、财、物管理权属州立大学推广站。县推广站经费由大学推广站核定,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大学推广站按规定比例解决;办公费费用、交通工具等开支由县政府解决。科研、推广经费统一由州立大学按项目及支出预算拨付。县推广站与县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一般县推广站长的年工资收入4--5万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的推广人员年工资2.8万美元,硕士推广员年工资3万美元。推广人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4.5万美元以上。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险、退休基金、推广奖励基金及职工家属的保险等全部由政府及州推广站承担。保险金个人承担5%,州推广站承担10%。同时享受国家公务人员的其他待遇。
二、美国农技推广工作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照搬美国的推广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美国政府重视农业、保护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依法治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喊了几十年,但"基础"依然不稳。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靠投入"还仅体现在政策上,且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时有偏差,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法》规定的投资比例实际中难以兑现,《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等法规贯彻落实难,"权大于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利用行政手段挤占、挪用基层推广站的资金、资产,限制农业部门执法,拖欠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农业法规、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治农。要象抓"农民负担管理"一样,下大力气抓好农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科研、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尽管我国过去曾推行过"农、科、教"三结合的体制,但实践效果难尽人意。
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生产劳动率仍然很低,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我国套用美式的"三位一体"是很难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互脱节问题,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制,二是经费。美国农业部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即"从田间到餐桌",而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过程,我们是由多个不同部委管理的。体制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不仅仅体现在"三结合"上),短时期内这种利益格局很难打破。同样,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资金渠道对其资金使用上的限制,也难使二着象美国那样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农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项目,把科研、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实用技术的研究,培训推广骨干,加大推广力度。目前我们管理的"科技跨越计划"、"棉专资金"等专项资金均在这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不断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改善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基层推广队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缺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相当突出。目前,市(地、州)、县正在进行机构改革,"脱勾"、"转制"呼声很高,推广队伍士气低下,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农业部,一方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力保各级推广部门在地方机构改革中不受冲击或削弱;另一方面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争取资金,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推广手段的现代化,改善和提高推广体系人员的待遇。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参照国土、工商、税收等部门的做法,将基层推广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管理。各级政府要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鼓励推广人员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对推广工作成效突出者予以重奖。在职称评定、职务聘用中,要向县及县以下倾斜,激励基层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农业推广系统不能搞"脱勾"、"断奶",不能"转制"为企业。
篇6
关键词:成人教育;体系;特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新加坡与中国由于有着共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政治经贸关系,一度是中国改革开放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如其外向型经济模式、各类工业园区的设置管理、国有企业淡马锡管理模式和中央公积金制度等,都已被成功在国内复制。当然,新加坡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也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特点,被誉为促进新加坡国力腾飞的助推器。文中所用成人教育概念,包括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部分。
一、新加坡教育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建国49年来,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为一个发达国家,主要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首位。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大约可分为小学6年,中学(初中)4~5年,中学后(高中)2~3年,大学3~4年。从中学开始有职业学校,直至大学。普职合流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
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为国民提供了平等、均衡和近似免费的教育机会。1997年新加坡教育所采用的理念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从2003年起,教育则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对创业教育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创业中心,它的使命就是通过教育及课程计划培育国大师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通过研究来推动创业知识的传播;并为国大校友、新加坡商业和科技社区提供创业和创新继续教育课程等。
二是其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精英选拔和因材施教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其极具特色的分流制度上。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分流,小学6年毕业及初中、高中的多次分流,为优等生提供了快速学习的体制,也为慢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保留了两者之间的互通,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分流制度核心是按学生的实际能力,把学生分流到不同的班级,做到因“才”施教。同时分流制度可以选拔出那些有学术潜能和较好语言能力的学生, 从而达到政府培育英才的目标。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也是有目标地选拔出部分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每年进入到创业中心的学生也就200名左右。
三是国际化也是新加坡教育令人瞩目的特点。教育体系与国际体系相沟通,树立国际化观念。在中小学举行的“N”、“O”、“A”水准全国考试都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出题,其考试成绩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教育资源与国际相交流,从世界各地引进一流人才,努力与世界一流教育水平看齐。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无墙”文化,即“思维不设墙、概念不设墙以及知识的发掘、转移和应用不设墙”。“从招收学生、招聘教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直到后勤管理都围绕“无墙”理念展开。“无墙文化”使新加坡国立大学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办学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教师和科研人才。
新加坡教育的这些特点,归结起来,便是新加坡教育发展的实用主义原则。各类教育的宗旨相当明确,就是“学以致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配合社会之需求。如果我们从新加坡已成为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事实来看,这种强调功利主义办教育的做法的确发挥了效用。可以说新加坡自具特色的教育为其社会和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加坡成人教育的体系、政策和特点
作为新加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与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体系,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特点。
(一)新加坡的成人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便是普职合流、普职联动
这个体系分为两个系统:一个系统由初、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学院(大学)构成。初级职业学院为工艺教育学院,招收对象为初中分流的毕业生,相当于我国的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任务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后可取得证书;有近25%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进入高一级理工学院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中级职业学院是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招收对象为高中分流的毕业生。任务是培养熟练的技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取得文凭。新加坡目前有五所这样的理工类学院。理工学院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还可以升入大学(原约5%,现提高到20%)继续攻读。新加坡管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虽是综合性多学科大学,但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加坡的本科大学教育属于普职混合型。
另一个系统是范围广泛的继续教育系统。这个系统是新加坡为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和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这类成人教育主要由企业自行组织,各类全日制学院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实行多样化的办学方式
新加坡在政府层面有两大成人教育管理法定机构,一是成立于1972年的生产力局,隶属贸工部,主要负责指导各类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二是成立于1979年的工业职业培训局(简称工职局),隶属教育部,主要负责组织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职工的技术、文化训练及国家定标的技术工人考核、发证工作。其下设多个训练学院和培训中心,并领导各行业、社团举办的培训中心。
除了这两大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外,政府还直接办有公务员培训中心,负责训练政府的公职人员;国家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跨国公司职工或高科技企业职工出国培训;国家教育学院(设在南洋理工大学),负责所有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政府在直接举办成人教育学校的同时,也积极挖掘蕴藏于社会的培训潜力,倡导行业培训和社区培训。多样化的培训中心保证了新加坡成人教育的多元发展,内容丰富,深受人们欢迎。
(三)政府高度重视,经费保障充足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成人教育事业的经济投入,为其发展承担大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国家设置的官方、半官方的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如提高教师工资、改善办学条件等。
新加坡政府除了每年由国家拨款发展成人教育外,还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了技能发展基金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技能提升。法律规定,企业要为每月工资不满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交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1979年开始时为4%)的金额,由生产力局掌握作为培训基金。生产力局把这笔基金用于资助职工参加培训,职工可获相当于学费总额30%~100%的资助。
此外政府还鼓励成立种族自助会,协助不同种族的低收入人员参加成人教育。目前成立了三个种族自助会,即华人自助会、印度族自助会和马来族自助会。其职责是寻找同种族的低收入者,极力劝说他们去学习。学习结束后,受训人员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填写特定的表格,经政府审查后,可以获得一部分资金资助。充足的经费保证了成人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而且使所有成人教育工作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成人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对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同样实行高标准、严管理
新加坡的成人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很高,而且必须定期参加定量培训。教育部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参加10小时的继续教育;每5年教师将参加3门核心进修课程的学习,以确保教师能赶上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其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者,2年内可以出国一次,或培训或考察或学术交流。教师进修提高所需费用均由学校支付。
除此之外,成人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也很高。第一、二类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其待遇与国家公务员相当,是按职称确定基本工资。企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其工资与企业科技人员相当。除工资外,每年年底发奖金,其数量相当于2个月工资。
政府对教师的管理非常严格,教学不认真、不负责的教师要被学校解聘;教师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即使是业余时间做家教,也必须经过批准,且每周不超过6课时。这些高标准的要求使新加坡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很高,专业知识扎实新颖,态度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学员授课。
(五)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成人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是教学机构、场地设置方便,利于大众学习。新加坡各大学和技术学院都开展有成人教育。许多公司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许可下也从事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活动。
二是课程设置适合需要。各教育机构根据教育市场的需求,灵活设置课程,满足各类人员的不同需要。
三是教学内容新颖,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新加坡的成人教育突出素质和技能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和创造性内容占了很大比重。
四是成人教育市场化、社会化。新加坡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一般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具体运作市场化,及时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突出高新科技培训特征,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课程也总是能够根据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来设置。其教育的效果也由市场来检验,由社会的认同来监督。
三、新加坡高校成人教育的开展情况
前面谈到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便是普职合流、普职联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加坡的大学教育属于普职混合型。新加坡管理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虽是综合性多学科大学,但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三所大学根据贸工部的要求,开展着各类成人教育。
政府对于成人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大学也将成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将成人教育列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
如南洋理工大学”2015发展战略“――五大卓越巅峰中的新丝绸之路,目标就是利用南洋理工大学的传统建立一个成人教育中心,这一中心“结合了东方和西方最好的成分,为每个人的自身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机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完善自我的加油站,成为亚洲的成人教育项目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成为大学联系东西方、联系社会的桥梁纽带,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新丝绸之路”。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下属的南洋公共研究生院(Nangyang Centr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我们熟知的成人教育机构,其被誉为中国政府海外最重要的中高级干部培训基地,也是新加坡第一个获得中国外专局境外培训资质的成人教育机构。自1992年南大第一个为中国官员开办培训课程至今,已有13000多名中国政府官员到南洋理工大学参加继续教育课程。2001年新加坡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中、高级官员赴新加坡学习培训项目的框架协议》,南大的 “市长班”更是成为了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的国家教育合作项目,一直延续至今,成绩赫然,威名远扬。
四、感悟与启示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使成人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人教育着力动员和组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发展成人教育,还使那些失去某些受教育机会的人得到新的受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新加坡政府正是看到了成人教育所具有的这一鲜明特点,因此非常重视成人教育,也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新加坡的成人教育才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并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针对我国现在的成人教育现状,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提升对成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曾指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亿万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加坚实可靠的人才基础,这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决定》全面确定了成人教育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从业人员中未受完各级教育者的相应文化和专业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等主要任务。《决定》应该是我国有关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
遗憾的是《决定》至今,并未在全社会形成对成人教育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仅仅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阶段,更多单位仅将成人教育当作赚钱的手段。新加坡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成人教育看重的是成人教育办学的社会属性,而我们许多机构包括高校开展成人教育更多关注于经济效益,关注能否赚钱。成人教育应该回归社会效益,而非一切向钱看。
(二)理顺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实现成人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与聚集
现阶段我国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是二级管理体制,成人学历教育有教育部统一管理,非学历教育办学有地方和部门负责,主要采取政令形式,但事实是许多规定无法落实,效果也十分有限。而且我国现在成人教育办学形式单一,主要由大学承担,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亟需接受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需求。
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不妨学习新加坡的管理体制,国家设立分类的管理机构,分管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机构和培训中心;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开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成人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各个机构设立不同的培训侧重点,如新加坡的培训机构一样,不同的机构重点培训不同的人员,这样能够保证同领域内优秀的设备和师资集中起来,保障培训的质量。
(三)构建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二者”之间缺乏互补衔接、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参考新加坡教育“普职合流、普职联动”的特色,努力构建“二者”立交桥。这样不仅有利于成人学员能够在各种“门”之间自由出入,又能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重组和合理利用,有利于解决成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发展任务紧迫与发展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四)增加对成人教育办学的投入
我国虽然也有如何提取成人教育经费方面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力,执行情况不够理想。要解决成人教育经费问题,我们应该学习新加坡政府的做法:首先,国家将成人教育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教育方式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法律规定成人教育的经费来源,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作为其主要经费来源,为其发展投入充足的资金;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硬性规章制度,规定企事业单位每年必须上交其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固定的职工培训基金,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其员工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为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扩大经费来源,从而改善其教学设施, 使成人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五)对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师同样实行高标准、高待遇和严管理
成人教育教师直接给成人学员授课,他们的能力素质和知识构成直接影响成人教育质量。 然而,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教师大部分是兼职,专职很少;缺少职前和在职培训,且工资待遇不高,致使缺乏教学积极性;对其管理不严格,很多教师在其位不谋其职。
要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应该明确规定开展成人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入职标准,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上岗任教;应该通过制定法律等措施,强制规定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参加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培训,每年和每个阶段需要达到一定的学时,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提高从事成人教育教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其教学积极性;实行严格管理,优秀者予以经济奖励和晋级,不合格者予以处罚或开除。
梳理新加坡成人教育模式,结合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也应该是以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为导向,从日益增长的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深化成人教育改革,调动一切教育资源,探索和培育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办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来优化成人教育结构,调整办学布局,改革和完善学科及专业设置,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增强其共享率和使用率,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晓中.新加坡教育成展战略的若干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1997,(5).[2]周茂林.全球化人才竞争背景中的继续教育培训刍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杨红.新加坡成人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1,(4).[4]陈伟忠.新加坡成人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1992,(8).[5]罗开贵,魏成松.新加坡成人教育考察报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4,(3).
[6]王晓敏.新加坡成人教育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成人高教学刊,2008,(3).
[7]刘凤存.新加坡成人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
[8]张森,新加坡的继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9]由学海,新加坡国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借鉴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2,(4).
[10]谢宗顺.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11]任鸿儒,孙河川.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制度设计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14,(4).
[12]符聪,林虎,韵小娟.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其经验启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
[13]牛,王立晖,孙昊,孙波.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4,(4).
[14]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中国学者研究报告丛书(一),新中社会发展对比研究征[M].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理事会及项目办公室编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