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11:0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干部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干部考察报告

篇1

为进一步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新方法,根据县委的安排,20xx年4月25至26日,县委副书记、副县级组织员、县扶贫办主任等一行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主要就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中任职有关事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的基本做法

(一)选派对象及任职时间。选派被省委组织部纳入后备提拔干部的副处长到贫困村中担任支部第一书记,任职时间为3年。

(二)主要工作职责。制定村级规划;落实扶贫资金;实施扶贫项目。

(三)管理方式。省委组织部确定选派对象,日常管理与原单位脱钩,省扶贫办对其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双方共同负责考核。

(四)选派对象与定点帮扶单位相结合,派人的定点单位不再提供帮扶资金,提供帮扶资金的定点单位不再派人。

二、效果与启示

(一)效果。在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下,促使挂职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文化等优势,用较长的三年时间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确保了省委扶贫意图的实现;高素质的干部人才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党员,使他们具有带领全村群众更好更快地脱贫致富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发展,发展提升党建”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全新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对挂职干部自身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其改变工作作风、锻炼意志品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启示。依托项目资金这一载体,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指导谋求发展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必要手段;根据区位等因素将多名指导员进行再分配,形成一定数量的分小组并落实一名组长对组内成员加以管理是管理好指导员的有效途径;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有机结合、软件建设(基层党建等)与硬件建设(组建协会等)同步推进是取得扶贫实效的必然选择。

三、几点建议

(一)关于去年首批试点指导员的问题。建议兑现10名左右特别优秀的指导员的有关奖励,再选派21名比较优秀的到今年启动的试点村任职,剩余的每人包2个去年的村继续推进和完善各项工作。

(二)今年64个扶贫新村驻村指导员的选派问题。

1、选派对象。实行“三三”制,即:去年首批指导员、部分乡镇主要领导、部分县级部门副科级实职领导(只包括去年提拔的副科级实职领导和组织部门拟提拔为正科级实职领导的后备干部)基本各占1/3。

2、分配和管理方式。乡镇主要领导原则上在本乡试点村任职,其它选派对象由组织部门统一分配,所有人员分三个片区,各片区落实1名负责人。对有经验的干部任村支部第一书记,非党领导和其他干部任驻村指导员。组织部明确第一书记、指导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扶贫办负责日常管理并配合组织部对指导员进行考核。

篇2

“他最懂得残疾人的心”

“张书记最懂得残疾人的心”,没有人统一口径,但从全县残疾人口中说出的却是一致的声音。在轮台县任职仅3年多一点的县委书记,在残疾人心中怎么能有这么好的口碑?

张正荣2006年调任轮台县委书记,到任后第二天就带着民政、发改、残联等部门同志下乡村调研。三四个月跑完全县13个乡(镇、场)65个行政村,走访了全县20%农户和80%贫困残疾人家庭。野云沟乡一户三残特困户家庭,三口残疾,肢残母亲,抚养着两个肢残孩子,儿子18岁,女儿15岁,常年卧床,一间破房年久失修。这家的残状深深刺痛了张书记的心。经过几个月调查,充分反映出残疾人生活状况和社会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调研结束后,张书记思考了半个多月:“我是县委书记,我有责任为他们减轻疾苦,让他们生活得愉快幸福。”张书记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作了轮台县经济社会发展考察报告,报告用很大篇幅阐述了残疾人疾苦,阐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理念:“我们都是领导干部,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尽管我们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但再苦也不能苦了残疾人,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为残疾人减轻疾苦,创造幸福。”不到一个月,在张书记的主持下,《轮台县残疾人“十优”、“十免”政策》出台了,对残疾人的就医、就学、就业,农资购买,技术服务,义务工减免等实行全面优惠,残疾人欢欣鼓舞。

“他最挂牵的是残疾人”

张书记始终把残疾人疾苦装在心里,把尽快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放在心上。无论县委还是县政府开会,只要张书记到会讲话,他都要讲残疾人工作。他的观念很朴素,也很新颖:“只要和人打交道的部门和单位,都涉及到残疾人,都有残疾人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涉及到残疾人的那一部分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的整体工作统一计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一并检查考核。”张书记每次下乡检查指导,从不落检查指导残疾人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看望慰问几户残疾人家庭,和他们聊聊心里话,由于张书记没一点架子,残疾人有话都想跟张书记讲,就连杏子熟了也要把最大最甜的留给张书记吃。在张书记的影响要求下,各级干部都树立起残疾人工作新理念,各部门都成了残疾人工作部门,大家都成了残疾人工作者。

县上开展包联贫困户活动中,张书记提议,应把包联贫困户的重点放在残疾人身上。在张书记倡导下,全县400名县、科级干部与3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经过几年帮扶,2009年底已有290户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自治区规定的1196元脱贫线,走上富裕道路。

每年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张书记总是要求县委、县政府优先将支农惠农优惠政策落实到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发展生产缺乏资金,张书记在要求政府出面协调的同时,自己多次带领残联、民政、扶贫办同志到州、县银行联系,为残疾人寻找贷款渠道。通过与农村信用社达成协议,采取信用承保、10人联保、乡村干部担保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生产资金。2006年以来,为残疾人贷款266万元,贷款所产生利息全部由政府承担。

残疾人就业也是张书记常常挂牵的一件大事。在他的关心支持下,县上每年都举行两次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每次举办招聘会,张书记都到会作动员讲话。张书记满怀深情的讲话,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前来求职的残疾人,也深深打动了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通过部门、单位和企业安置,劳动力转移等渠道,31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全县残疾人就业率达98%。

今年,轮台县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制定试点方案过程中,张书记最挂牵的还是残疾人。为让残疾人全部参保,在方案制定上最大限度照顾了残疾人利益。作为国家试点县,各级财政为每个参保人每年补贴60元,按县上规定的最低参保缴费标准,个人每人每年应承担100元参保费。全县农村残疾人全部按最低参保标准纳入保险范围,残疾人个人承担的100元参保费全部由县财政统一代缴。其他群众对残疾人享受的优惠待遇羡慕不已。

“他最舍得为残疾人事业投入”

为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全县将符合条件的1037名城乡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将全县农牧区残疾人全部纳入新农合,残疾人个人每年承担30元参合费由政府补贴;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希望工程”,将有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安排上学读书,学杂费、课本费全免,全县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7%。

2006年,张书记安排政府筹资购买112只母羊,捐赠给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养殖业,几年后,112只羊发展到800多只,34户家庭已有32户脱贫,有的还成了养羊大户。今年张书记又安排县残联,为100户残疾人家庭每户免费发放100只鸡苗,并安排县畜牧局为残疾人家庭鸡苗防疫,确保鸡苗成活率。仅此一项每户就可增收3500元到4000元。

为了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张书记多次带领县残联同志到自治区、自治州残联争取项目资金,并要求县财政将残疾人危房改造配套资金每年都列入财政预算,中央、自治区、自治州财政为每户残疾人住房补贴7500元,县财政为每户再补贴5000元。国家规定每户残疾人危房改造面积为65平方米,县上将改造面积提高到80平方米。3年来,300户残疾人危房得到改造。

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县财政投入600万元,建成占地20.45亩,建筑面积4677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了尽快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县财政投资100万元,建立了乡(镇、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村(社区)康复服务室,并在全县建成了9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和残疾孤寡老人全部由政府集中供养。

张书记为县残联解决了工作用车,增配了工作人员,为每个乡(镇)残联下拨了5000元工作经费,为每个村(社区)残协下拨2000元活动经费,使基层残疾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篇3

关键词:印度;农业科技政策;研发体系;研发项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1日

一、引言

印度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研究与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对从事农业研究和推广的科研机构实行政府全额拨款,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财政预算。农业科技投入中政府投入占90%左右(其中,中央政府占50%,邦政府占40%),私营部门投入占10%左右。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早在加入WTO之前,印度每个五年计划用于农业科技预算的比重就达到总预算科研经费的20%以上。2015财年,印度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达到1.9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7%。

加入WTO后,印度政府更加注重引导科研机构、农业大学和农业专家、学者向生物技术、基因重组和转基因研究、遗传研究、空间技术、遥感技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更高级、更系统的领域发展,同时还将计算机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现在,印度政府正努力组建一种有组织、高效率的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印度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与推广。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占总科研投入的15%,地方政府科研投入的91.5%用在了农业及相关领域。

二、印度农业科技政策目标及研发体系

(一)政策目标。农业科技政策支持的目标是为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治有害生物和不良环境对农业的破坏,以期获得农业生产的最佳组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安全。

(二)农业科技研发系统。注重研究系统间的合作、分工与交流。印度的农业研究系统是世界上最庞大、最综合的制度化的研究系统之一,它由中央、地方和高等农业院校三大部分组成。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ICAR)是中央农业科研系统的核心,中央政府的投资主要由ICAR管理和分配。下设有4个综合性国家研究所、45个中央一级专业研究所、30个国家研究中心和6个国家局。主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根本性问题,还负责组织和实施协作研究项目,调动农业研究系统各部分的研究力量,对印度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的高等农业院校(SAU)作为国家研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工承担大量研究课题,如食物营养、农业气象、收获和保管技术等;地方科研系统主要从事地方性课题,主要是经济作物和畜牧兽医等方面应用学科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农业研发系统的重大贡献包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玉米和巴斯马蒂大米。从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主体来看,ICAR所属机构使用的农业研究和推广经费占全国农业科技经费总额的37%,邦农业大学占51%,其他公共和私营机构占12%。印度农业研究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图1)

近年来,印度政府建议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更多的合作。据观察私营部门的跨国公司纷纷投入巨资于R&D。因此,农业科研系统的投资水平大幅提高,印度农业创新公司充分体现了对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投入的政策倾向。印度农业创新公司由印度政府下属的农业研究和教育局(DARE)全资所有。该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以及建立国内外伙伴关系来促进研发成果的传播。

此外,组织协同研究、如何激励、知识产权管理和问责与监管等制度改革问题,由公共部门的研发体系着重解决。由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共同出资创建的国家农业创新项目(NAIP)是依赖于研发体系解决各种问题的典型。NAIP由ICAR负责具体实施,一些新的技术创新项目正在此项目下进行开发。

三、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研发项目

印度不但有着完善的农业研究体系,而且科技研发项目丰富、规则具体化,具体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资源适应性技术研发。由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牲畜对于食品、纤维、饲料和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给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NARS十分关注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期望增加所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已经为各种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有效规划,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资料。例如,自然资源管理(NRM)司分别编制了国家、邦、县级的土壤图。为制定有效的资源保护规划,国家土壤退化图和各邦的土壤侵蚀图也已制作完成。依据这些规划已经为几个特定地区的土壤和水资源制定了保护措施,且正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运行机构实施,以解决土壤侵蚀以防止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各邦已编制出数字化土壤肥力地图和基于测土数据提出的施肥建议。同时主要种植系统集成养分管理软件包也被研发,以推广平衡施肥。另外,几个为特定地区推出的粮食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综合养殖系统和农林间作模式等已被建议实施。

(二)作物科技研发。ICAR与SAUs合作下的农作物科学司负责多个品种农作物的研发工作,作为研究基金项目,25个研究机构和26个印度协调研究项目正在努力研发具有特定性状的能够提高产量和营养品质,并且在农业生态上具备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高产作物品种。同时也研发耐旱、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此外,国家品种委员会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在6个邦提出建议施种品种。农作物科学的研究目的是试图提供合适的改良作物品种以及更好的作物耕作技术。目前,谷类品种的研究已有突破性进展,适应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杂交水稻和8种小麦品种以及一个新的双重作用的大麦品种已开始实现商业化种植;适合不同农业生态条件的14个玉米杂交品种和两个复合品种也已;适合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两个新的甜高粱品种、6个珍珠谷子杂交品种和3个开放授粉品种已经确定下来准备。

同时,豆类和油料品种也纷纷卓有成效。中南部区域重点发展鹰嘴豆、大种子品种,目前确认的主要豆类种植地区已经建立6,000个豆类示范点。在2010年进行的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技术示范使得农民产量增长达到30%~60%。油料品种方面,低芥子酸含量较低的芥菜品种也已。

(三)作物健康管理研发。作物健康管理研究对重要害虫(昆虫、螨虫、疾病、线虫等)的高耐受性品种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作物品种的发展。虽然小麦和水稻中出现了对某种特定药物的抗药性,但是通过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管理,现在已经有效地减少了对农业的过度依赖,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害虫。加强了研究开发新品种的速度,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为农民减轻损害提供帮助。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不同种植区域的综合虫害管理中得到发展。

(四)种子研发。印度在种子技术研究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投入。ICAR负责重要的流行作物品种和杂交品种的种子育种的生产工作。根据兆丰种子工程,ICAR已生产了超过6万担的不同类别的种子。大量的科研团队协同合作创造了一系列作物新品种,为印度的种植者创造了利润。印度大部分植物新品种来自私营部门,私有种业似乎竞争力更强,产能更大。近年来,印度放宽了对种子跨国公司的限制,有近一半的研发成果来自跨国公司,但印度种子市场并没有受到跨国公司的控制。

(五)生物技术研发。政府充分认识转基因作物对印度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费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节能技术,导致更高的生产力;更有效地利用外部投入,实现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生态环境;提高生产稳定性,减少在生物逆境条件下的损失;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印度积极参与生物技术研究,2003年印度转基因作物面积只有10万公顷,到2010年剧增至940万公顷。目前,Bt棉花已被广泛接受,种植面积居全球第4位。水稻、玉米以及其他一些食物类农产品的转基因技术正在研发之中。

(六)园艺作物科技研发。2005年印度成立了“全国园艺委员会”,目的是刺激园艺作物生产,主要措施有科研支持、改进生产技术、改进管理、市场营销、鼓励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蔬菜技术服务方面,实施了全印度蔬菜协调改造工程,已经促使了45个杂交品种蔬菜的种植。在水果技术服务方面,重视高密度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目前,香蕉、菠萝、番石榴、木瓜、芒果、腰果的高密度种植技术已经被标准化,并被果农采纳。在园艺作物生产投入技术方面,重视优质种植原料和种子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香蕉、柑橘、马铃薯种子的研发。在园艺作物施肥技术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方面,水果(芒果、香蕉、葡萄、木瓜、石榴、柑橘和草莓)、蔬菜(番茄、辣椒、茄子、秋葵、马铃薯、甜瓜、黄瓜)和观赏作物(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和种植作物(椰子、槟榔和咖啡)的施肥技术已经标准化,提高了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在高科技园艺研发方面,涵盖了多种干预措施,如微灌、滴灌施肥、保护和温室栽培、土壤和叶片养分的肥水管理技术,并已经在全国不同区域建立了17个精准农业发展中心。另外,香蕉、葡萄、石榴、辣椒、番茄、辣椒、腰果和部分花卉已实行了精耕细作。在收获后技术服务方面,为了提高园艺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机构注重收获后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技术的研发,并已经实现标准化。在园艺机械化技术服务方面,为了提高园艺作物生产经营效率,目前已经研发了水果机械化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依赖手工或畜力完成操作的状况。

四、印度农业科技政策趋势及其启示

(一)印度农业科技支持优先领域的趋势。“十二五”计划(2012-2016年)期间在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技术方面,印度提出国家层面的“示范综合养殖系统”以及国家倡议的三个研究平台,即“气候变化适应性农业”、“保护性农业”、“农业固体废物管理”。至2020年,印度农业技术研究将继续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重点放在确保利益相关者获得更高回报的创新技术上来,并且将优先支持以下农业科技领域发展:①精准农业、保护性农业、山地农业的机械化和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机械化;②通过使用与电源配套的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的能源使用效率;③发展定制农业机械的科技企业;④在全国不同地区成立以需要为基础的“农机推广中心”,为促进本地设备制造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起到孵化的作用;⑤对可再生能源和农产品中的副产品和残余产品的创新利用;⑥利用农业残留物的生物甲烷化和气化实现分解发电;⑦通过加工和产品增值减少采后损失并且提高生产效率;⑧从农业和园艺作物、渔业、畜牧业部门利用主要商品和副产品生产开发其产品潜力,比如生产壳聚糖、果胶、维生素、保健品等;⑨其他领域:如基于传统农产品的保健食品的开发,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加工中心,为加工食品的质量检测设立检测设备和实验室。

(二)对我国的启示

1、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我国和印度都是农业大国,具有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效益低的共同特点,因此更加注重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性。我国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时,要明确科技服务机构的公益性,通过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企业等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科技服务中来,调动服务机构的主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科技服务队伍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发展“科技兴农”,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结合,实现各环节的连接。我国农业科研、教育与生产之间的脱节问题较为突出,科研成果无法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从而对生产的服务效应大大降低。因此,要从体制上解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分散管理的问题,明确各级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由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同时要完善对农业科技机构的考评和奖励机制,推动研究和教育机构加强与生产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形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效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传播手段的高覆盖优势,方便快捷地向农民、农村干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和宣传农业科技服务的各种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杰.印度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完善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2011.8.